時間:2022-11-29 11:25:28
序論:在您撰寫深基坑現場監測數據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0引言
基坑是目前工程建設過程中較為常見的重大危險源工程。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程度越來越高。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和周邊建筑的穩定,在基坑工程實施進行支護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巖土工程問題較為復雜,采取了基坑支護措施后,仍有較多的工程出現了基坑垮塌、周邊沉降等問題,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因此,加強基坑工程的監測、預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1-4]?;庸こ虒嵤┖?,加強周邊監測預警,減少基坑垮塌風險[5-7]。海上花苑項目位于城區,基坑周邊環境復雜,既有建筑、管線較多,基坑開挖深度大,為了降低基坑變形破壞風險,在基坑實施后進行了變形觀測預警。
1工程概況
海上花苑項目位于南運河南路與新三條石大街交口,項目設置2層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約為9.4m,周長約為360m。根據現場調查,基坑東側為南運河、西側為海上花苑西地塊(已經建成的小區)、北側為小伙巷、南側為天津惠靈頓國際學校;根據基坑支護方案,基坑采用排樁+內支撐支護。樁徑800mm、樁間距1000mm、樁長16000mm;內支撐采用砼支撐?;又苓叚h境較復雜,重要建筑物眾多,基坑破壞后將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為了保證周邊建筑物以及基坑自身的安全,在工程實施后采取了相關監測工作。
2監測方案布置
水位位移監測點主要布置在圍護結構頂部上,間隔8~15m布設一個觀測點,基坑水平位移監測點位示意圖見圖1。在基坑周圍30m以外的穩定區域布設3個沉降基準點。豎向(維護結構頂部)位移監測點與其水平位移監測點共用。位置參見沉降觀測點位布設示意圖見圖2。基坑周邊分布有較多的管線,因此周邊管線與地表點共用地表變形監測點,結合基坑方案和周邊管線分布情況,共布設61個監測點,地表變形監測點位見圖3。
3基坑及周邊變形情況分析
3.1圍護結構水平變形分析
基坑圍護結構共布設40個點(點號為1-40)。向基坑內部方向的最大位移變形量為54.5mm(5號點),最小位移量為26.7mm(16號點);各個監測點的平均位移量為42.1mm(向基坑內方向)。為了分析基坑的變形機制,繪制5號點(最大變化量)、16號點(最小變化量)時間-水平位移曲線,見圖4。從圖4,可以看出,5號點水平位移大致可分為A、B兩個階段:A階段為2017年05月03日到2017年10月27日,累計水平位移量凈增34.7mm,平均每天的水平位移量為0.196mm。B階段為2017年10月27日到2018年08月16日,累計水平位移量凈增19.8mm,平均每天的水平位移量為0.068mm。由此可知,5號點水平位移速率最大的為A階段,水平位移速率最小的為B階段。到2018年08月16日基礎施工完成為止,水平位移趨于穩定。
3.2圍護結構沉降變形分析
3.2.1沉降量情況
海上花苑1-8號樓工程基坑豎向(圍護結構頂)位移布設了40個觀測點,從各次沉降觀測記錄及其曲線圖5來看,各點平均累計沉降量為14.1mm;37號點沉降量最大,為19.2mm,16號點沉降量最小,為8.6mm。
3.2.2沉降速率
從本建筑物(圍護結構頂)各觀測點,沉降量最大為37號點(位置參見沉降觀測點位布設示意圖),現以37號點(最大沉降點號)為代表對沉降過程及其沉降速率進行分析:海上花苑1-8號樓工程基坑豎向(圍護結構頂)沉降速率大致可分為A、B兩個階段。A階段為2017年05月03日到2017年10月27日,累計沉降量凈增13.5mm,沉降速率為0.076mm。B階段為2017年10月27日到2018年08月16日,累計沉降量凈增5.7mm,沉降速率為0.019mm。
3.3立柱結構變形分析
3.3.1柱結構水平位移(同支撐水平位移)變形分析
基坑圍護結構共布設10個點(點號為1-10)。向基坑方向最大位移量為22.4mm(2號點),最小位移量為8.3mm(8號點);平均位移量為16.1mm(向基坑內方向)。水平位移速率及累計值均在正常范圍以內(見圖6)。
3.3.2立柱結構沉降變形分析
海上花苑1-8號樓工程基坑豎向(立柱結構頂)位移布設了10個觀測點,從各次沉降觀測記錄及其曲線圖來看,各點平均累計沉降量為11.6mm;最大沉降量17.7mm(7號點),最小沉降量5.8mm(1號點)。豎向位移速率及累計值均在正常范圍以內(見圖7)。
3.4周邊環境變形分析
3.4.1周邊地表及管線分析
1)沉降量情況周邊地表及管線沉降觀測布設了61個觀測點,從各次沉降觀測記錄及其曲線圖來看,各點平均累計沉降量為12.6mm;最大沉降量19.8mm(14號點),最小沉降量4.8mm(61號點)。2)沉降速率從本基坑周邊地表及管線各觀測點,沉降量最大為14號點(位置參見沉降觀測點位布設示意圖),現以14號點(最大沉降點)為代表對沉降過程及其沉降速率進行分析:周邊地表及管線沉降速率大致可分為A、B兩個階段。A階段為2017年05月03日到2017年10月27日,累計沉降量凈增15.1mm,沉降速率為0.085mm。B階段為2017年10月27日到2018年08月16日,累計沉降量凈增4.7mm,沉降速率為0.016mm。
3.4.2周邊建筑物分析
從2017年05月03日到2018年08月16日對海上花苑東地塊工程基坑的周邊建筑物共測量72次,共布設了41個沉降觀測點,最大沉降量為6mm(S-9號點),最小沉降量0mm(10-8號點),沉降速率均在正常范圍以內(見圖8)。
3.4.3基坑外水位監測
水是誘發巖土體失穩破壞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基坑工程實施后,對基坑周邊的地下水位進行觀測。自2017年08月28日到2018年08月16日的監測周期,對海上花苑深基坑共22口觀測井(21號觀測井被覆蓋無法觀測)基坑外水位監測觀測了54次,各觀測井水位累計變化最大為-840mm(SW9號井),水位變化較為穩定。
3.4.4支撐軸力監測
支撐結構的軸力是反應基坑變形的另一個因素,自2017年7月24日到2018年3月5日的監測周期,對10組剖面軸力監測共監測59次,根據軸力監測數據可知,各剖面鋼筋計所受應力均在正常范圍內變化,最大、最小軸力變化量與時間關系見圖9。
4結語
(1)根據獲取的基坑支護結構水平位移變形觀測數據,在基坑開挖初期,支護結構水平位移變形量較小,之后隨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大,水平變形不斷增大,在基礎底板施工完成后,變形趨于穩定。
(2)根據基坑設計及監測方案布設22口觀測井(21號觀測井被覆蓋無法觀測),施工過程水位變化速率及水位變化累計值均表現正常。
(3)海上花苑1-8號樓工程基坑結構位移監測、周邊環境監測,一共觀測了72次。通過對其監測數據分析,基坑結構累計變形值、基坑施工過程變形速率個別點位超過警戒值,大部分點位累計變形值及速率均在正常范圍以內。基坑整體變形及沉降不大,基坑結構基本安全穩定;基坑周邊臨近建筑物、構筑物安全穩定。
參考文獻
[1]陰紅宇,唐延貴.某回填土基坑邊坡坍塌成因分析[J].四川建筑.2021.41(05):131-133.
[2]楊鵬,張世華.某軟土地區深基坑坍塌事故原因分析與建議[J].土工基礎.2020.34(03):277-280.
[3]李玲.叫停不停擅自挖坑防護不力人被埋坑—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古運新苑農民拆遷安置小區四期B2地塊項目“4.10”基坑局部坍塌事故分析[J].吉林勞動保護.2019(10):43-45.
[4]陳偉波.軟土地質基坑支護坍塌事故探析—以福州亭江項目為例[J].福建建材.2019(07):50-51+110.
[5]汪林,楊玉龍.基于監測數據的深基坑開挖對臨近建筑物影響研究[J].東北水利水電.2022.40(03):5-7+71.
[6]喬麗平,李韻迪,楊超.填海區臨地鐵超大直徑圓環撐基坑變形控制及監測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2.22(07):2838-2847.
[7]黃河,梁東,聶棒,等.某復合土釘墻支護基坑的變形監測與數值模擬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22.20(01):120-124.
作者:譚永華 張桂龍 單位:天津市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