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2 15:58:49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定位失焦”的問題
數字經濟時代,我國已全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變革速度。從企業跨界、轉型、創新滋生出新型商業形態,到將科技引入縱深,積極賦能新制造、新零售等商業模式的發展,使得我國商業經濟的發展亟須培養一批具有核心素養和卓越創新能力的新商科人才,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挑戰與發展變局。然而,目前對于管理類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實踐中,大多數院校以學生商科知識的累積、實踐技能的培養為目標,尤其較為重視與未來就業崗位、行業現實需求是否能形成緊密耦合。但一些應用型管理類本科院校抓不準辦學定位,盲從于學術型大學、綜合性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而對于管理類專業人才核心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素養的培育問題較為忽視。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和專業素養離不開教師的潛心鉆研,有的管理類專業院校在人才引進上并沒有以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為考慮方向,對于專業技能型教學人才的引進相對匱乏,而偏重于“高、精、尖”的高層次科研人才。試圖通過教師學術業績和成就的提升,來扭轉其在管理類院校中的競爭劣勢,最終演變成為同類院校之間的“人才爭奪戰”。有的教師甚至盲目拔高學生的培養層次,安排學生完成能力無法企及的科研任務,致使學生偏離學習重心,最終導致科研能力不達標,而專業技能也不過硬,對未來就業也逐漸陷入迷茫,進而帶來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定位失焦”的問題,嚴重偏離了管理類大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的初始目標。
1.2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模式“理實脫軌”的問題
傳統的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路徑下,學生均具備商科類多學科的豐富知識,在交叉學科的學習方面也有較廣泛的涉獵。因此,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也一度被標榜為市場就業的“萬金油”。然而,在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環境下,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管理類專業人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而一些院校卻受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過分關注理論教學的輸入,卻對培養管理類大學生實踐技能較為輕視,使得學生“腦子聽懂了,但手仍然不會做”的現象時有發生。長此以往,管理類專業學生步入職場后,很有可能從曾經適應性較強的“萬金油”逐步轉變成定位不準的“萬向輪”,甚至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與危機感,覺得所學專業在就業市場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出現自我否定的情緒。由此可見,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理實脫軌”的問題較為凸顯。
1.3管理類專業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結構松散”的問題
當前消費升級、互聯互通、共享經濟的新商業時代,未來輸送到社會的必須是具備“基礎素養、創新素質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基于滿足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對商科人才的需求而制訂,同時也必然要求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具備跨界發展的復合技能和綜合知識。因此,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從核心思維的培育來看,無論是傳授者還是信息的接收者(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其商科思想受傳統西方管理思想、經濟思想的影響都較為深刻。而中國政治經濟思想、中國社會管理思想對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引領作用發揮得卻不夠明顯,尤其體現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強調的國家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與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物質主義上形成的對立。從專業技能的培育來看,許多管理類院校對于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大數據分析等理工科的知識只是單純地要求管理類專業學生進行簡單的學習,并未滲透到學科內部之間知識的關聯運用,無法有效實現商科知識與理工科知識的交叉融合運用。由此可見,部分管理類專業院校對于“商科+”的知識體系結構及其構建路徑并不十分明晰,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的培育體系“結構松散”的問題也就隨之凸顯。
2新商科背景下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理念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種基于人的頂層教育設計,指學生逐步形成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需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求的結合體[1]。而新商科概念的提出,顛覆了傳統商科“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播為重點”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商科進行學科重組交叉,突出中國理論與方法的商學教育,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的全新培養模式。因此,作為高等教育中與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結合最緊密的領域,新商科人才的培養應運而生[2]。近年來,“新商科+新工科”的融合式發展促使高校的商科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方法、培養路徑和培養內容不斷優化創新,著力培養具備“工科素養”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商科人才,也已成為教育界不斷挖掘、探討的新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革命帶來的非線性涌現的復雜性問題將不斷對未來商業管理提出新的挑戰,經濟主體也將置身于動態復雜的商業環境下。因此,管理類專業院校要著重培養和鍛煉在復雜社會環境因素下大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能力,尤其要培養其具有“寬視野、多視角、大格局”的思維高度,靈活運用自身的商科知識儲備來應對一些突發的商業問題,給出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由此可見,新商科背景下管理類專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形成“工商共融”的教學理念,聚焦“學科—專業—課程”三位一體課程體系構建,注重課程教學的實踐化發展,運用“三新”教學思維(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推動多學科、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式發展,不斷探索培養商科大學生核心素養和卓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3新商科背景下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3.1以“工商協同”為導向,探索以“數字化管理工程師”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
管理類專業院校要以學院所在地理區位優勢、行業發展趨勢、學校發展定位等環境因素影響為指引,因地制宜地確定學院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理念和特色。精準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工商協同”為導向,以“數字化管理工程師”為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首先,要著眼信息時代企業數智化變革與創新需要,積極應對新時期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合理調整專業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其次,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對教育教學的助推作用,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手段,從信息技術技能到信息素養,全面提升專業教學信息化水平和教學管理水平,著力平衡“工學素養”和管理類專業教學體系之間的關系,全力培育兼備商科能力與新技術基礎的數智化新商科人才。
3.2以“專創融合”為引領,推動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管理類專業院校要堅持以“專創融合”為引領,以實踐創新推動理論研究、理論成果指導實踐創新為原則。積極推動管理類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進而促進管理類大學生學科綜合能力、行業技術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和培養。首先,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應來源于行業、企業崗位需求,將“職崗匹配”的理念覆蓋到課程的所有項目、任務和知識點,并將新的技術方法、管理創新創業知識等內容合理、有序地融入課程教材、學材,構建與經濟轉型、產業變革、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全方位的專業課程架構。其次,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以單元化、模塊化、項目化進行功能組課。全方位匯聚前沿信息,積極發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并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建設“專創融合”案例庫、文獻資料庫等教學素材資源庫。再次,采用“崗賽促學”的教學方式,以頂崗實習、崗位模擬、崗位實踐提升行業與學院的合作水平,以國家級、省級學科類、雙創類重要賽事以及行業認證、技能競賽為機會窗口[3],創建新商科背景下管理類專業人才核心素養培育的新機制和新模式,最大程度上突出課程與實訓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模擬崗位實訓,了解真實企業工作過程,為以后從事相關領域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3以“多元融通”為驅動,推進管理類專業核心素養培育課程教學改革
3.3.1創新思政融合,倡導價值引領、積聚精神力量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課程引導,在管理類專業課程教育中,大力挖掘學校的專業教育資源,充分吸收有益的社會文化因素,推動管理類課程、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協同式發展,不斷加強對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責任意識等職業素養培育,在教學的過程中科學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錘煉其良好的職業精神,推動“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的“同頻共振”[4]。在設計實踐性課程時,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踐行標準緊密聯系,引領學生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樹立與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積聚精神力量。
3.3.2推動專創融合,夯實培育基礎、提升技術力量
管理類專業院校要著力提升管理類專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與管理水平。從課程內容改革入手,將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技術融入課程設計,使前沿科學技術技能的培養滲透到商業運營與管理理念的教育教學中去。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字時代虛擬化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學生成長畫像,為學生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跟蹤把控提供可視化數據的支持,切實推動教學評價機制改革和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從人才培養和人才成長兩個維度入手,著力提升教與學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創新與發展,培養兼備工科信息素養與商科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3.3.3深化產教融合,踐行理實結合、儲備人才力量
管理類專業院校要深入闡釋“理實一體”的內涵,以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精準對接地區、行業經濟發展,積極構建AI時代背景下產教科融合教學場景,打造數智化商科實驗基地。首先,通過構筑立體化、多維度商科實戰體系,構建虛實結合、實訓與實戰相連接、層層遞進的商科實踐教學體系,從而打造實訓與實戰相結合的管理類專業學生核心專業能力成長平臺。其次,通過開展生產性實訓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上,通過模擬企業的實際業務管理和技能操作,對崗對標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崗位技能訓練平臺,促進大學生基本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融合發展,增強創業就業競爭力。再次,堅持以校企多方共用為理念,開放共享的校企合作機制,利用平臺資源服務地方行業與產業發展,著力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產業需求?;痦椖浚汉鲜〗逃茖W“十三五”規劃課題“管理類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XJK17BGD009)。
參考文獻
[1]梁華榮.依托“互聯網+”提升經管類專業大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科教導刊,2020(21):19-20.
[2]羅雪芳.新商科下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標準化改革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9):125-127.
[3]肖海燕.應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及成效——基于“崗課賽證+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討[J].河池學院學報,2021(6):71-75.
[4]朱曉紅.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學習探索與實踐——以“社會保障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37):101-104.DISCIPLINESEXPLORATION
作者:余博 陳韻 單位:湖南工程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