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0 11:36:1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的歷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優良的道德傳統,良好德行是人生存的根本,只有德才兼備之人,才能行得更遠。時至今日,品德在人們的評價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培養才高行潔、品學兼優的學生,向社會輸送才高意廣的人才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價值理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則更為重要。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肩負著提高學生智力水平以及養成良好德行的重任,只有探索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的結合之路,才能讓語文教育上升到更高水平,才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品德。
(一)以文釋道,擔負學科責任
語文學科的重要特色便是“文以載道”,每一個文字、每一篇文章無不彰顯著思想的存在,是德育開展的重要載體,這也讓語文學科擔負著德育的重要責任。德育理念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能夠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作用,凸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讓學生在學習文字、語言的同時,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這也是語文學科教學必須擔負的重要使命。
(二)優勢互補,滲透學科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進,人們對于思想道德的認識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思想道德教育日漸成為基礎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結合傳統德育情況來看,單一的、缺乏生機的學習方式無法更好實現健康德育理念的傳播,也難以讓學生感受良好德行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為德育開辟了新的路徑,立體化內容的呈現,能讓學生的德育認知更為深刻,學科優勢互補,達到德、智的和諧發展。
(三)思行一致,形成健康思想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是德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以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契機,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認識,糾正其不良行為,是各個學科兼具的重要責任。在語文學科中融入德育內容,通過言行舉止等各個方面給予學生正確思想道德品質理念的滲透,讓學生的思行保持一致,帶給學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品德理念認知,能夠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逐漸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的關系處理不當
文以載道,優秀的文章總是以優秀的思想內涵啟迪讀者。這說明,語文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還要更好地提升其道德認知。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不能全面兼顧知識技能與道德認知的培養,重語文能力培養,輕德育滲透。學生有時不能正確理解語言中表述的道理,語言所表達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感染學生,學生不為真情實感所動,這與教師對語言的講解深度有關。小學語文教學沒有弄清楚語言技能培養與德育滲透的關系,沒有發揮德育促進學生語言理解的作用,也沒有重視語言技能的提高對于道德情感的領悟作用,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多采用講解灌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違背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滿足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發展階段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要。再者,教師的教學脫離了生活情境,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所講解的道理與內涵。并且,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與領悟的空間與時間,學生不能徹底理解德育原理,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不能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生的問題得不到解答。
(三)忽視學生的切身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最重要的是加深學生的體驗,而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課文后,就讓學生進行朗讀,而學生理解能力較弱,有些道德原理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進入特定的情境,去理解道德的深刻意義。聯系生活進行理解與內化,能夠讓學生更深切地體驗與感知語言中蘊含的德育原理。這樣學生不僅會加深對語言的理解,還會全面理解語言中蘊含的道德情感,學會把真切的情感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實現語言技能與道德素養的提高。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策略
(一)碧血丹心,傳承愛國熱情
人們常說,家是“小家”,國是“大家”。只有“大家”繁榮昌盛,“小家”才能溫馨和睦。引導學生建立正確思想品德的第一步,便是讓學生感受到“家”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國家對于人民的意義,只有讓學生愛國、愛家,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語文教學中很多內容都給我們呈現出了我們國家的遼闊豪邁,唯美的風景、壯麗的山河都建立在國家強大太平的基礎之上。教師帶領學生跨越時空界限,穿越文字,感受我們祖國的宏偉壯觀,體會先烈的革命斗爭,能讓學生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便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我們國家曾經的樣子。曾經的中國并不如現在一般富饒,她曾經經歷的苦難讓很多愛國志士為之垂淚。12歲的周恩來只身來到東北伯父家,目之所及都是中國百姓在外國租界受到洋人欺凌,卻無從說理;中國人與外國人發生矛盾,有過錯的總是中國人,受處罰的依然是中國人……周恩來看到中國的滿目瘡痍,內心深刻認識到了“國之不振”的后果,因此,在修身課上,當魏校長詢問“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時,周恩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币曨l的呈現能夠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調動學生的情感,也能讓學生了解我們祖國的發展歷程,對于家國情懷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新時代背景下,更加需要學生了解我們祖國的發展歷程,感受祖國繁榮昌盛背后,革命烈士所付出的生命和鮮血,讓學生了解愛國的意義。正如列寧所說: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做好愛國情感培養是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容忽視的內容。
(二)舐犢情深,關心愛護他人
良好品德的培養和表現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亦不是遠離學生認知的理論研究,而是融入生活的一種精神修養,是在小事中淋漓盡致呈現的言談舉止,甚至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能呈現品德修為。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理念,更加需要“接地氣”,從生活細節之中引導學生思考良好品德的表現方式。教師要結合當前時事熱點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逐漸認識到“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對他人關心友愛,對自己日有所省,這樣才能讓德育借助語文學科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比如,教師在《慈母情深》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讓學生使用電子設備錄制一段自己與家人相處的視頻,拍攝母親在家中的生活,并將其作為素材備用。之后,結合課文的分析選用不同的視頻素材。《慈母情深》中“母親”給“我”錢讓“我”買書是全文的重點,而文中不同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母親”的工作環境和樣子?!捌甙耸_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是母親的工作環境,艱苦的工作環境讓“母親”“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極其瘦弱的脊背總是彎曲著,母親的樣子呼之欲出。加上之后的描寫,“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都能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苦,這也與“母親”“大方”出錢讓我看書形成了反差,尤其在母親同事認為作者要錢買閑書時候,“母親”一句“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通情達理、慈愛善良、讓人尊敬的母親。此時再融入學生準備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母親工作的艱辛、照顧家庭的不易,能讓學生感受到父母之愛,讓學生更加能夠感受到父母之恩情。德育開展的成效在于生活細節的呈現,只有讓德育與學生生活關聯起來,學生才能從生活中體會品德的核心內容。父母如同一縷縷陽光,絲絲縷縷地溫暖著孩子們,語文課堂更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和家庭的付出,這不僅能讓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而且能讓學生學會“烏鴉反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嚴于律己,提升自身素養
良好的品德修養還表現于對自我的反省。通過對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了解自己言行之優劣,洞察生活中的各種人情世故,能夠不斷實現自我素養的提升,并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深刻的哲理,閱讀和理解這些文字,能夠讓學生為君子之所為,真正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淡泊之思明志,以寧靜修為致遠,真正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這樣的品行思想認識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與人為善,才能讓學生與他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比如,《和時間賽跑》一文為我們呈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本篇課文之所以選編入教材,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于其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并通過事件的發生告訴了人們為什么要珍惜時間、如何珍惜時間,更加能讓我們感受到世間萬物在時間的變化和延續下都在悄然發生變化。我們唯有與時間賽跑,才能讓每一天過得更加豐富,才能讓每一天更有意義。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成“研討會”,共同討論如何做才能真正“與時間賽跑”,回顧一天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思考今天做了什么事情節省了時間。同時教師也需要向同學提問:“今天你做了什么值得紀念的事情嗎?”“你覺得今天有沒有合理利用時間?”“你希望在做哪些事情時候更為珍惜時間?”正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反思,通過師生的溝通和交流,學生才能真切地了解時間的意義,才能讓學生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在學習的一分一秒中學會珍惜時間,并高效利用時間。這也是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引領學生提升品德修養、嚴格約束自我的重要途徑。古人云:“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從古至今嚴于律己都是衡量一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標準。時至今日,嚴格約束自我向著更高層階邁進,同樣是引領學生前進的重要動力。只有讓學生嚴格要求自我,才能讓學生更為注重自我約束和自覺規范,才能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等多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而這也是使學生長久發展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學與德育的結合具有緊密聯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教師需要從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入研究德育內容,并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多元化融入德育,在德育與語文教學的結合中尋找兩者融合的更好路徑,讓學生的“智”與“德”齊頭并進。相信在教師的不斷深入研究下,在德育理念的滲透過程中,在語文教學開展的推動下,德育理念終將會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之中,帶給學生新的發展契機,讓學生的思想得以洗禮,讓學生深悟蘇格拉底的名言“人類最幸福的莫過于每天談道德方面的事情”,帶給學生內心的幸福向往。
參考文獻:
[1]楊亞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初探[J].學周刊,2017(36):99-100.
[2]朱壽琴.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文理導航:下旬,2013(08):45-46.
[3]宋秀麗.淺談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滲透[J].祖國,2016(23):177.
作者:何積峰 單位:棗莊市薛城區龍潭實驗學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