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15:07:16
序論:在您撰寫畜禽業動物防疫范文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酒泉市地處河西走廊最西段,具備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和基本條件,是甘肅省畜產品主要供應基地之一。近年來,酒泉市大力發展畜牧產業,以擴群增量和提質增效為主要發展目標,實現了畜牧業快速發展。統計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畜禽飼養量為1861.18萬頭(只),同比增長18.7%。其中,生豬57.61萬頭,同比增長20.1%;肉牛28.64萬頭,同比增長14.3%;肉羊700.62萬只,同比增長15.6%;家禽1074.30萬只,同比增長20.9%;肉蛋奶產量達到13.3萬t。建成肉牛肉羊現代產業園7個,培育玉門伊匯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敦煌市雪胭脂科技有限公司等鏈主企業5家,甘肅銘鑫商貿有限公司酒泉分公司、酒泉玉鑫源貿易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16家[1],規模化養殖場達到478戶,其中,千頭牛場4個,百頭牛場118個,萬只羊場4個,千只羊場123個,萬頭豬場12個,千頭豬場61個[2]。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禽糞污產生量也隨之逐年增加,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3?6]。為有效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酒泉市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全面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2021年畜禽糞污總量549.62萬t,資源化利用量469.18萬t,其中糞污全量還田167.86萬t,堆肥利用207.03萬t,肥料化、能源化利用94.29萬t,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85.37%,利用水平位居甘肅省前列。
1畜禽糞污利用現狀
1.1處理中心建設引導有力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針,以“區域輻射、就地消納”為原則,積極扶持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有機肥加工產業,建成金塔昱航、玉門生輝、肅州區隆康源3個大中型沼氣工程,肅州區富農生物、康多、金塔金畜源等7家有機肥廠,有機肥廠和大型沼氣工程年處理能力達到62萬t,年生產沼氣168萬m3,生產有機肥15.9萬t,產品遠銷新疆、西藏、山西、青海等地,有力提升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
1.2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穩步提升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因場施策、逐場制定整治方案,強化糞污治理日常監管,著力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引導規模養殖場對現在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和配套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設施設備,重點扶持異床發酵、清糞設備、有機肥加工、達標排放、節水設備等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大型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套率達到100%,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套率達到95%,有力提升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備配套率。
1.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保持較高水平
積極引導養殖場戶依法落實主體責任,建設完善糞污處理設施,264家大型規模養殖場簽訂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承諾書》,申報了年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建立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大力推廣種養結合還田利用、機械清糞、土工膜三級沉淀、固液分離、節水技術等經濟實用技術模式,規模養殖場戶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市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位列甘肅省前列。
1.4規模養殖場環評制度落實到位
以轉變畜牧業生產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生態循環的畜牧業發展為重點,按照法律法規對畜禽規模養殖場戶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或登記備案程序,確保新改擴建的規模養殖場選址符合禁養區相關規定,滿足防護距離、動物防疫條件等相關要求。嚴格執行申報審批制度,全面執行環?!叭瑫r”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指導和監督養殖場戶完善疫病免疫、疾病治療、獸藥、飼料使用、糞污處理、場地環境消毒、病死畜無害化處理等各類檔案記錄,配套建設堆積發酵場、獸醫室、消毒室、消毒池、無害化處理池,落實防治污染和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全面落實治污各環節責任,并按要求辦理排污許可證,環保“三同時”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1.5機械設備引進研發步伐加快
引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圍繞畜禽糞污清理、運輸、轉化利用等重點環節,結合酒泉畜牧養殖實際,研發清糞機、翻堆機、撒糞機、箱式糞污高溫發酵成套設備等4類機具11個型號的樣機,研發設備及機具通過在試驗驗證基地的性能測試驗證,達到了設計指標,其中:9FD?1.1型自走式電動清糞機、9FDZ?1.1型自走式電動清糞機(電動智能清糞機)通過了省級推廣鑒定;2FGH?3型撒肥機、11FD?3200(2000)翻堆機、11FFC?10型畜禽糞便發酵處理機(畜禽糞污高溫發酵成套設備)進行了部級推廣鑒定。圍繞禽糞污清理、運輸、轉化利用三大關鍵環節和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短板,重點對清糞機、翻堆機等6個機型進行改進改造升級,在定西、臨夏、酒泉等三地市,遴選承接主體建立試驗示范點14個,投放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裝備和電動農機裝備35臺,穩步解決甘肅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關鍵環節和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無機可用”、“無好機用”的問題。
1.6先進典型培育成效顯著
堅持典型引領、示范帶動的原則,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積極探索畜禽糞污治理和利用模式,通過機制推、政策引、技術幫、自主建,探索形成了糞污堆積發酵、肥水一體化、有機肥加工、沼氣生產多種處理方式相融合、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畜禽糞污飼料化利用等模式,大力推廣典型模式,培育了一批治理成效顯著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糞污處理的整體水平。
2存在問題
2.1產業布局不合理,種養結合不夠緊密
對種養結合工作考慮不周全,缺乏循環農業的整體規劃,種植業和養殖業協同發展水平不高,種地的不養殖、養殖的不種地現象普遍存在,沒有做到以地定畜、以種定養[7]。規模養殖園區周邊農田較少,不能完全消納產生的畜禽糞污,種植園區周邊畜禽養殖數量偏少,腐熟發酵的畜禽糞便供給不足。產業發展布局上主要考慮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沒有把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作為推動循環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統籌謀劃農業產業結構不夠深入。
2.2資源化利用體系不健全,產業化循環鏈條尚未形成
收貯環節,數量大、分布廣的規模以下小場小戶普遍缺少收集、貯存設施設備,堆肥發酵腐熟不徹底,防雨防滲防漏措施不到位,糞污處理規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運輸環節,小場小戶運輸能力有限,尤其是距離糞污集中處理中心較遠的散戶普遍缺少糞污運輸設備,運輸成本增加導致企業難以付費收購,養殖戶無償提高積極性較低;生產環節,有的有機肥企業資金短缺,生產工藝落后,缺少標準化流程,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生產有機肥僅憑經驗,生產的有機肥效果不佳;成品應用環節,有機肥生產工藝相對復雜,成本投入高,生產周期長,肥效緩慢,價格偏高且補貼范圍小,農民接受有機肥程度較低,市場效益難以充分體現。
2.3有機肥多元化需求與畜禽糞污利用方式單一
矛盾突出目前來看,種植業結構趨向復雜,以散戶種植為主體,對有機肥需求不一,施用時間主要集中在春耕秋收,夏秋季節產生的糞污無法及時還田消納,田間地頭缺少糞污貯存設備和輸送管網導致有需求的種植戶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利用方式主要以簡單的還田利用為主[8],部分養殖戶距離田地較遠,運輸成本增加,還田利用積極性下降,糞污還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仍然存在。
2.4糞肥還田方式粗放,資源利用水平不高
禽畜糞污主要通過簡單的處理后還田利用,部分養殖場戶使用的堆漚肥發酵時間短,沒有達到酒泉地區不同季節畜禽糞污發酵適宜時長,病原微生物和蟲害滅源不徹底,還田后容易引發空氣、土壤污染。部分規模養殖場沒有對糞污還田利用開展監測,有的對糞肥還田適用標準尚不明確,使用量超出土地承載能力[9?11],糞污發酵、還田時間主要依靠經驗判斷,畜禽糞便中氮、磷等利用效率低,資源浪費較為普遍。
2.5科技支撐能力不足,宣傳引導有待加強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研究、推廣和服務力量薄弱,畜禽糞污處理、糞肥還田、臭氣減控、種養平衡管理等技術研究推廣不足,投資少、設施簡易、處理高效、便于普及的糞污處理技術較為缺乏。生產的有機肥原料來源、分類及其主要成分配比不全,施用效果不佳,推廣使用范圍小,多在瓜果蔬菜等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中使用,大田種植中應用比例較低。部分養殖場戶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缺乏認識,重經濟效益輕環境保護,沒有把污染防治作為提升標準化養殖的措施,對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積極性不高,存在糞污亂堆放的現象。
3對策建議
3.1科學規劃布局,推動建立種養結合新格局建立健全長效全過程、全環節管理制度,科學制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規劃,深入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科學合理布局,分類施策治理,強化跟蹤指導,持續加強政府引導,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推動建立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新格局。緊密結合農業特色產業特別是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規劃,統籌考慮規模養殖、傳統大田種植、蔬菜林果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促進種養產業耦合發展[12]。
3.2健全資源化利用體系,探索構建閉環運行鏈條
大力扶持糞污處理中心建設,通過項目資金引導規模養殖場戶配套建設糞污貯存、運輸、利用設施設備,有效解決糞污處理的難題。扶持培育一批糞污利用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建立有償服務和訂單收購機制,形成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利用路徑。落實有機肥生產企業的補助政策,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進一步提升有機肥質量和肥效。加大有機肥示范力度,提升農民認可度,加速有機肥推廣進程。
3.3分類指導,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根據養殖場戶的養殖畜種、規模、生產方式等,采取差異化的治理方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通過配套建設糞污收集中心、商品有機肥加工廠、沼氣工程等,提升大型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擴大輻射范圍,提高區域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對糞污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需求摸底調查,通過組建糞污還田專業化服務隊伍,解決小場小戶夏秋季糞污無法消納的難題。
3.4科學推進糞肥還田利用,嚴防還田環境風險
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暢通還田渠道,在田間地頭布局建設一定規模的糞污貯存、堆肥和還田設施,明確發酵時限、農田施用量、還田時間等技術標準和還田利用操作技術規范[13],積極推廣全量收集利用畜禽糞污、全量機械化施用等經濟高效的糞污還田模式。嚴格落實屬地化管理和養殖場戶主體責任,加強日常監管,指導大型規模養殖場建立糞肥還田計劃和糞肥施用臺賬,規范引導科學還田,防范環境風險。
3.5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扎實開展宣傳培訓
充分利用電視、短信、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推廣典型模式和經驗做法[14],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積極組織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科技項目,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開展專用機具引進與研發,推廣應用畜禽糞污源頭減量化技術、清運自動化技術、堆肥利用、水溶性有機肥生產等集成技術[15]。同時,組織專家開展有機肥生產研究,優化生產工藝,研發更加高效安全的有機肥產品,加快增施有機肥步伐。
作者:武志鋒 王志龍 趙俊皓 王全亮 陳學俊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畜牧獸醫總站
畜禽業動物防疫分析2
紅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北靠昆明,東接文山,西鄰玉溪,南與越南接壤。轄區面積32931km2,氣候適宜,旅游資源豐富。轄4市9縣(蒙自市、個舊市、開遠市、彌勒市、建水縣、石屏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金平縣、屏邊縣、河口縣),135個鄉(鎮、街道)。州府蒙自市距離省會昆明243km。畜牧業生產總值位于云南省前列?;鶎荧F醫是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大貢獻者,其工作關系到畜牧業健康發展、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發展。隨著國家探索改革基層獸醫管理和服務模式,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紅河州各縣市相繼成立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并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探索服務模式,“以制度管人、以合同管事、以績效定薪”的運行機制,打破了以往村級防疫員共享“大鍋飯”的惰性分配格局,動物防疫從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工作責任心等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成為基層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1紅河州基層獸醫隊伍現狀1.1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情況紅河州13個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為147人,其中:在編不在崗61人(占編制數的41.5%),空編3人,在編在崗83人;年齡46~60歲有70人(占編制數的47.6%);本科96人,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證52人。調查統計顯示,在編在崗人員稍高于編制數一半,外加年紀大、疾病原因、能力不足、無責任心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尤其是部分縣(市)獸醫實驗室專業檢測人員不足等問題嚴重削弱了疫病防控力量。
1.2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基本情況
自2010年底鄉(鎮)機構改革以來,紅河州135個鄉(鎮)均設立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其中有37個鄉(鎮)的畜牧獸醫站與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合并辦公,有96個鄉(鎮)仍存在形式上合并但畜牧獸醫站獨立辦公,有2個鄉(鎮)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至今都沒有一名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全州135個鄉(鎮)有畜牧獸醫編制人員474人,其中在編在崗332人,在編不在崗142人,年齡46~60歲有249人,占鄉(鎮)編制數的52.5%。開遠、屏邊、元陽、紅河、綠春、河口等縣(市)大部分鄉(鎮)為1人一站。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情況在機構改革(成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后呈嚴重削弱狀態。主要原因:一是鄉(鎮)分管領導或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對獸醫業務工作不熟悉不重視;二是鄉(鎮)基層獸醫人員在編不在崗、抽調借用等情況普遍存在;三是在崗基層獸醫人員大都同時承擔政府各類工作,動物防疫本職工作難免力不從心。1.3村級動物防疫隊伍基本情況村級動物防疫員是指由鄉村聘用,承擔著行政村動物防疫工作的人員。全州1255個行政村,有1417名防疫員,其中被鄉(鎮)政府并崗的村防疫員103名,占比達7.27%,主要涉及個舊(7人)、屏邊(14人)、建水(11人)、石屏(18人)、彌勒(14人)、綠春(22人)、金平(10人)、蒙自(4人),范圍呈逐步擴大趨勢;年齡46~60歲有741人,占防疫員總數的52.3%,村防疫員老齡化呈普遍趨勢;初中及以下846人,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造成此種局面與村防疫員補貼太低(30~300元/月)有直接關聯。村級動物防疫員是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基礎,是動物強制免疫、畜禽標識加掛、免疫檔案建立和動物疫情報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實施的主體力量,在保證動物衛生安全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成熟的村級防疫員是經過反復多次的培訓和實操鍛煉培育出來的,而當前這支隊伍不是加強,而是在減弱。2紅河州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基層獸醫工作是整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中的基礎,面對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獸醫技術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規?;B殖程度越來越高的形勢下,紅河州廣大農村地區仍然分散著體量不小的散養戶,針對紅河州基層獸醫隊伍現狀和繁重的防控工作任務,已很難滿足現實需求,而獸醫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獸醫服務的重要實現形式。因此,推進紅河州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創新,提高獸醫服務能力水平,不斷探索前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
2.1獸醫社會化服務基本情況
隨著《農業部關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獸醫社會化服務推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先后出臺,自2017年以來,紅河州率先在彌勒市彌陽鎮、朋普鎮成立了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并創立了獸醫社會化服務的“彌勒模式”,實現了動物防疫工作政府購買服務,其他縣(市)以“彌勒模式”為樣本,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相繼成立了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目前,紅河州已成立動物防疫合作社100家,占全州鄉(鎮)數的74.07%,從業人員1056人,占全州村防疫員總數的74.52%。
2.2彌勒模式
2.2.1主要做法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關要求組建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由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鄉(鎮)畜牧獸醫站牽頭,鄉(鎮)政府、縣(市)業務部門統籌協調,以入社自愿的方式,選拔當地熟悉動物防疫工作、懂經營、懂管理、責任心強的村防疫員作為合作社理事成員候選人,骨干社員以熟悉動物防疫工作、技術過硬、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年輕村防疫員為主,召開社員大會,選舉合作社理事長(法定代表人)、副理事長等,制定章程,社員入股并按工作績效考核發薪,實行自我管理,自負盈虧。彌勒市在各合作社成立的基礎上,2017年以來先后配套出臺《彌勒市購買動物防疫服務實施方案》《政府購買動物防疫服務考核驗收辦法》等政策作為支撐依據,全面推進政府購買動物防疫服務工作。自2018年以來每年均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同各鄉(鎮)動物防疫合作社簽訂《購買動物防疫服務合同》,以簽訂合同形式明確防疫病種、免疫要求、質量標準、驗收考核、勞務報酬、支付方式等多項內容。購買服務費用由基礎服務費用、強制免疫費用以及監測采樣費用三項組成,基礎服務費用以所轄村委會人口數量為測算基礎;強制免疫費用以畜禽存欄量為依據;監測采樣費用以實際工作量測算。彌勒市立足實際,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定位準確化、程序規范化、推行漸進化、運作市場化、利益多元化”五化聯動的獸醫社會化發展路子。
2.2.2政府扶持
鄉(鎮)政府一是協調落實本地動物防疫合作社成立所需辦公場所(含獸藥飼料經營、動物診療場所等),按規定指導相關經營證件的辦理,如《獸藥經營許可證》《動物診療許可證》等;二是按照當地畜禽存欄情況、行政村數量給予一定的動物疫情排查、監測、報告等基礎服務費支持??h(市)業務部門一是按照政府購買動物防疫服務(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監測采樣等)簽訂協議給予政策支持;二是成立動物防疫合作社之初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或保障動物防疫工作開展的免疫反應應急藥品、消毒藥品、防護物資的提供;三是組織法制教育和業務技術培訓、考察學習、經驗交流等,提高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的服務質量。
2.2.3業務范圍
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在做好春秋動物集中免疫、補免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實情積極探索獸藥飼料經營、畜禽養殖技術服務、動物診療、畜禽品種改良、畜禽保險業務和理賠協助、活畜市場管理、調運畜禽車輛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廢棄獸藥、疫苗空瓶回收等)、協助動物衛生監督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等,有力推進了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同時還增加了社員收入。彌勒市的彌陽鎮興牧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竹園鎮護牧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朋普鎮朋牧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社員綜合收入年最高可達10萬元(8300元/月),合作社還連續多年組織社員開展了1000元體檢、300元保險,有的還依托合作社組織社員開展了自購養老保險服務等。村防疫員(合作社員)待遇提高,極大地促進了開展動物防疫工作的積極性,彌補了基層獸醫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
3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
創新是企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紅河州轄區內合作社在“彌勒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創新服務方式。
3.1精心服務,護航養殖
石屏縣(壩心鎮)畜康樂養殖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在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建立畜禽養殖服務微信群,宣傳防控知識,隨時互通交流防疫信息,分片掛聯養殖場(戶),定期組織社員對公共區域、道路進行衛生消毒,精心服務,確保養殖健康發展。
3.2以保促防,種養雙保
屏邊縣(玉屏鎮)康牧畜牧獸醫專業合作社,與保險公司合作推行養殖戶必須先免疫后保險,未免疫不予保險。合作社除做好畜禽保險外,還開展種植業保險、促進社員增收等工作。
3.3整合資源,優化服務
屏邊縣鶴旺畜禽專業合作社社員組成涉及多個鄉(鎮),合作社共有社員15人(白云1人、新華2人、灣塘4人、白河8人),該合作社統籌開展白河、白云、新華、灣塘4個鄉(鎮)的獸醫社會化服務工作,打破了部分鄉(鎮)沒有能力成立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本地區畜禽存欄量少、創收少不足以維持合作社基本運營、動物防疫工作無法開展的窘境,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3.4嚴格考核,促提升瀘西縣金馬鎮金康畜牧獸醫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考核領導小組,制定考核辦法,定期考核,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或連續3年考核為基本合格者予以辭退,防疫員補助嚴格根據考核結果合理發放,切實明確防疫工作職責及防疫目標責任,提升了防疫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3.5防檢聯動,以檢促防
開遠市羊街鄉畜牧獸醫站與開遠市恩邦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為準則,由鄉政府向轄區內畜禽養殖戶發放告知書,明確告知“只有完成了國家強制免疫疫苗注射的畜禽,才能開具檢疫證”,促使畜禽養殖場(戶)防疫意識由原來的被動防疫轉為主動防疫,即從“要我防”變為“我要防”。
4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的展望
4.1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的主力軍
紅河州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這支隊伍的成立,解決了以往村防疫員單打獨斗、力量單薄、工作推進緩慢、防疫出現空白的局面。成立合作社后,以3~5人為一組,采取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防疫方式,工作有組織、有分工、有協作,促進了動物防疫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顯著提高。隨著業務范圍的拓展,增加了社員待遇,極大地提高了社員工作積極性,已成為紅河州基層最有力的一支動物疫病防控隊伍,特別是在2019年的非洲豬瘟防控阻擊戰中,為紅河州防控非洲豬瘟、穩定生豬生產、保障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政府執行動物防疫購買服務工作,有利于發展穩定基層獸醫隊伍,有利于鄉村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事實證明,開展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的探索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各級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給予大力支持。
4.2加強合作社社員業務技能培訓
紅河州成立的部分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社員大多為原村級防疫員,合作社人員專業素質偏低、業務技能弱,僅能完成部分畜禽強制免疫工作,對動物診療、疫病監測、獸醫技術等服務存在局限性,業務范圍拓展有限,且受人員結構、業務技術等條件限制,其內部管理制度簡單粗放,收益分配、勞動報酬等多項配套制度均待完善加強。合作社社員要以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為當務之急,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獸醫專業服務人才作為領頭羊,以提高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技術服務質量,逐步探索向畜禽規模養殖場(戶)提供“一條龍”式的優質動物防疫服務的道路。
4.3因地制宜推進模式應用
法無定法,應用有法,貴在得法。“彌勒模式”在紅河州鄉(鎮)畜禽養殖存欄量大的地方是可復制可推廣應用的,但在邊遠山區鄉(鎮)養殖分散且存欄量少的地方就不適用,甚至難以運行,出現“空殼”合作社的現象,采用屏邊縣鶴旺畜禽專業合作社模式會發展營運得更好。任何一種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的推廣應用都必須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
作者:沈學文 張榮華 孫秀濤 張盡峰 袁瓊芳 王園園 楊東 段平波 胡小偉 戴文莊 單位:紅河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彌勒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屏邊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彌勒市朋普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彌勒市彌陽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畜禽業動物防疫分析2
1甘州區畜牧業發展情況
1.1農業發展自然條件
甘州區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內陸河黑河從全境貫穿而過??偯娣e366100hm2,耕地面積92520hm2。甘州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是典型的綠洲灌溉農業區,農牧業發達[1]。其中玉米制種面積達36667hm2,大田玉米19133hm2,年產玉米秸稈200萬t,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21667hm2,年產量可達40萬t。
1.2畜牧業發展現狀
甘州區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促進了當地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甘州區被列為生豬調出大縣和肉牛養殖大縣。甘州區草食畜牧業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甘州區肉牛經過30多年的雜交改良,形成了獨特的西門達爾肉牛群,先后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優勢肉牛主產區,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養牛大縣,2010年獲得了省政府的表彰獎勵[2]。2011年被中國牛業協會表彰為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范區。在以前進牧業集團公司的強力帶動下,甘州區奶產業也邁向了新發展階段,2021年全區奶牛存欄達4.6萬頭,奶類總產量達15.93萬t,奶牛存欄數位居全省第一,甘州區提出建設4個“百億級”集群產業發展思路,其中就有奶肉?!鞍賰|級”集群產業。多年來,甘州區把畜牧業的發展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和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來抓,通過政策、技術和資金大力扶持,甘州區畜牧業的發展已經由傳統的分散養殖模式轉變為向規模化養殖模式,畜牧業發展(肉牛、肉羊、奶牛、生豬等)、動物養殖已成為該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并推動了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快速的發展。據2021年統計,全區畜禽飼養總量達到628.53萬頭(只),奶肉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別達到42.08萬頭、100萬只、41.52萬頭、345.72萬羽,存欄分別達到25.44萬頭、100萬只、15.13萬頭、197.1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54.6億元,畜牧業農民人均純收入7685元。畜牧業純收入占總純收入的1/3以上。
2病死動物原因分析及數量估測
2.1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動物死亡率
甘州區不斷完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自2003年開始,區財政編列???,連續多年實現了“零費用免疫”,為動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建立區、鄉、村行政技術雙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行政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防疫工作機制,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免疫防疫,有效控制了各類疫情的發生,確保了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結合本地養殖情況及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規模養殖場戶制定免疫程序對飼養動物進行免疫,散養戶采取春秋季集中免疫、開展“月月補針”的動物防疫方法,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新城疫、豬藍耳病、羊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大大降低了飼養動物的死亡率。2.2造成病死動物主要原因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會造成飼養動物大批死亡,有的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還需要對同群畜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造成動物發病死亡的因素還有飼養管理水平等的影響:飼料營養水平跟不上、圈舍建設不合理、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保暖設施不完善、清洗消毒不徹底、觸電死亡、感染寄生蟲及其他疾病原因。按照正常飼養各種動物死亡率估算值為豬3%、牛1.5%、羊2%、禽6%,每年我區畜牧養殖死亡的豬、牛、羊、禽類估測分別為:1.2萬頭、0.6萬頭、2萬只、20.7萬羽。每年轄區內奶牛結核病、布病“兩病”檢測、外調動物“兩病”檢測檢出的陽性畜也需要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
3甘州區開展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現狀
3.1病死動物隨意處置的危害
病死動物或產品如果不經無害化處理,隨意處置或丟棄,會造成環境污染。有的動物如果患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死亡,會造成疫病的流行和爆發,對養殖業造成嚴重威脅。有的動物患人畜共患病,不經無害化處理,流入市場或餐桌,危害人體健康,嚴重的還會造成公共衛生事件。
3.2甘州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現狀
在2015年以前,病死動物處理方式多采用深埋方法或者焚燒辦法。2015年以后,由原區畜牧獸醫局將全區病死動物尸體委托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高溫方法處理,可提煉為生物燃油,區畜牧獸醫局按照處理數量撥處理補償費用。由于不是專門的動物病害無害化處理機構,仍然存在病害動物尸體保存不規范,消毒設施及方法存在不足的問題。2019年,由以上企業新建甘州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現已建成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車間1棟,同時配備屠宰間、消毒室、更衣室等處理基礎設施,購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系統1套,修建冷庫1座,辦公生活用房1000m2。通過高溫高壓化制(干化法)滅菌處理工藝對病死禽畜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甘州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已正常運行。
4存在的問題
4.1無害化處理工作有待提高
甘州區地理位置優越,養殖業在全省位居前列,隨著養殖業投入力度的加大和生產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農牧業發展勢頭較好,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產生的病死動物數量較多,但是每年通過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病死動物相比較占預計死亡的動物比例很少。
4.2病死動物仍然存在處理不規范的現象
新建病死畜無害化處理中心位置偏遠,遠離城區和農村鄉鎮,甘州區有18個鄉鎮,距離最遠的鄉鎮到無害化處理中心有60~70km,養殖場戶由于將病死動物送無害化處理中心,會產生一定的成本代價。為了節約成本,部分養殖場戶仍然采用傳統的處理方法,即用焚燒法和深埋法進行處理。但是這兩種方法,對環境污染比較大,已經不符合現今的環境保護形勢要求。在對轄區養殖場污染調查整治過程中發現過幾十甚至上百頭病死豬深埋在養殖場周圍,對地下水、周圍居民和養殖場的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后經挖出后送于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處理。也曾經發現過幾十頭病死畜拋棄在偏僻荒野之地。所以病死動物尸體處理仍然存在不規范的現象。
4.3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償機制不完善
按照《動物防疫法》中有關條例,病死動物進行撲殺及無害化處理要給予補償。但在實際中,存在補償不到位、補償金額少情況。甘肅省相關部門分別于2014年和2016年出臺過兩個關于病死畜處理補償的文件,對于撲殺動物奶牛、肉牛、肉羊、豬執行補償金額分別為9600元、8000元、600元和800元,但是市場價格一般奶牛為20000元~30000元,肉牛為10000元~20000元,補償金額相對于市場出售金額太少,不能提高養殖場戶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積極性。甘州區每年對轄區的奶牛進行布病、結核病“兩病”檢疫工作,對調入調出的牛羊等動物進行人畜共患病檢測,每年完成30000份以上的羊布病檢測凈化工作,由于同樣原因,補償過低,對于檢出的需撲殺無害化處理的動物,養殖場戶有抵觸情緒,造成撲殺和無害化處理難度較大。由于無害化處理中心是企業運行,對無害化處理中心的補償也不能及時到位,影響經濟效益,造成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被動。
4.4鄉鎮病死動物收集缺乏資金和場所
按照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內容,在畜牧養殖集中區域鄉鎮畜牧站附近要建設病死動物暫存點并配備冷庫、移動式消毒設施及相關配套設備。按照有關要求,病死動物暫存點要求和居民區要有一定距離,土地審批也存在一定難度。同時病死動物暫存點建設存在資金短缺問題。
4.5基層畜牧獸醫力量薄弱
甘州區基層改革,基層畜牧獸醫站并入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鄉鎮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分流至鄉鎮其他崗位,嚴重影響農村基層動物防疫工作。
5措施建議
5.1加大執法監管力度
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按照新《動物防疫法》有關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有關條例,加強執法,強化監管,確保病死動物能夠及時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要堅決打擊病死動物隨意丟棄行為,尤其對病害動物進行收購、銷售、加工,進入消費環節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同時,由動監、畜牧獸醫部門出動人力,深入基層鄉鎮和養殖場,進行宣傳動員,要求養殖場戶減少病死動物尸體焚燒和深埋等常規處理辦法,改為統一送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減少病死動物對環境的污染及避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傳播風險。
5.2加強基層防疫力量
要采取措施,加強基層防疫體系的建設,確?;鶎有竽莲F醫技術人員把工作重心放在農村基層動物防疫和檢疫工作上,加強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力量,確保在第一現場對病害動物進行處置。加強養殖場生物安全管理,做好養殖場基層設施(消毒、門禁等)等建設,督促養殖場建立消毒制度、門禁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推廣自繁自養養殖模式,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減少病死動物數量。
5.3加快動物暫存點建設
爭取項目資金,協調建設用地,在全區畜牧養殖集中區域鄉鎮畜牧站附近建設病死動物暫存點15個,每個占地50㎡,配備100m3冷庫、移動式消毒設施及相關配套設備,配備管理人員。由區無害化處理中心配備收集車輛,對全區病死動物暫存點病死動物進行收集,拉運至無害化中心進行處理。
5.4建立合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償機制
充分利用農業政策性保險,推進奶肉牛、能繁母豬等保險工作并擴大至對肉牛、肉羊、生豬養殖進行保險。在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補償時,養殖場戶除了得到業務部門的補償費用,還可以從保險公司得到一部分賠償。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屬于公益行業,保證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的正常運行。進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償時,同時兼顧養殖場戶和無害化處理廠的利益,要建立合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償機制,提高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積極性,確保病死動物能夠及時撲殺、無害化處理并得到合理補償[2?4]。
5.5推動無害化處理協調合作機制建設
通過政府部門或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協調,加強同各保險公司合作,對于投保發病死亡的動物,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后保險公司才能予以賠付。和規模較大的養殖場簽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協議,在規模養殖場修建病死動物暫存點,由無害化處理廠負責拉運及無害化處理。
5.6加大動物產品安全消費宣傳力度
加大對從事畜禽養殖、運輸、屠宰、加工等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宣傳培訓力度[5],提高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提倡發展健康養殖,通過改善防疫條件,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從源頭降低動物發病率和死亡率。通過多種宣傳形式向群眾宣傳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的重要作用,普及畜禽產品安全消費常識,提高消費者對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識別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共同營造良好氛圍。
作者:王興珍 單位:甘州區畜牧獸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