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5 10:17:12
序論:在您撰寫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文章從分析國家對發展職業教育推行校企合作的頂層設計入手,主要研究了校企合作的新途徑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對中等職業學校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教育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職業教育是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企業經營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力和技能型人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的“人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動力源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技能型人才既是現代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本質特色和關鍵所在。
一、從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層面,深入領會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對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校企合作要以準確把握國家的政策導向要求為前提
近年來,我國從政策導向上對發展職業教育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按照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突出職業學校辦學特色,強化校企協同育人要求,必須把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
(二)推行校企合作要深入研究并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必然前提。產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內涵是產教一體、校企互動。實現職業學校教育教學過程與行業企業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融教育教學、生產勞動、素質培養、技能提升、科研開發、經濟管理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產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校企深入合作,實現“五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資格與職業資格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為促進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要
隨著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經濟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需要增加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職業教育推行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縮短人才培養成長的周期,使學校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對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校企合作有利于促進教育效益、經濟利益和人才效益的最優化,實現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一體化發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與途徑
(一)加強職教集團、產教聯盟等組織建設,為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發展搭建平臺
發展職業教育,就要緊盯產業發展,圍繞企業需求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如何使學校與企業對接,教育與產業融合,這就需要組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區域性、綜合性職業教育集團或產教聯盟等組織,為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有機融合搭建平臺。建立起校企之間穩定的人才培養供給關系、發展信息互通共用關系、專業建設協作關系、雙方資源互通共享關系、生產服務科研互動關系,為實現校企之間共建、共育、共贏奠定組織基礎,為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發展搭建廣闊平臺。
(二)根據產業發展適時調整和創新專業建設方向,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奠定專業基礎
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要堅持與地方產業格局對接、與園(景)區企業對接,按照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適時整合專業資源,調整專業方向。比如,按地方主導產業對接要求做強一批優勢專業群,按地方新興產業對接要求新建一批專業或調整專業方向,按地方夕陽產業對接要求淘汰一批專業。學校的專業建設要根據產業發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專業與產業的高度對接,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奠定專業基礎。
(三)拓展校企合作的廣度,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在職教集團或產教聯盟的組織框架下,依托自身的專業資源,可以從入企辦學、引企入校、訂單培養和互設基地四方面進行校企合作的探索與實踐。1.入企辦學。學校在合作企業中優選一批與學校專業對口、具有一定規模、生產經營穩定、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入企辦學,在企業設立教學點和實踐點。主要是為滿足企業在職員工的學歷提升和崗位技能提升需求與企業開展的合作方式。對企業定向班學員,由校企雙方共同招生,共同制定教學實施計劃,共同管理,共同組織實習,共同考核,把學習實習過程與生產過程有效對接。對在職員工,校企雙方合理安排工學交替,按崗位分類組織全員培訓和重點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引企入校。為實現校企之間深度對接、產教直接高效融合,學校要依托某些專業資源積極主動地引企入校,力爭做到每個骨干專業都要有企業來支撐。比如,依托某專業引進某企業,對校企雙方的物力資源、人力資源等教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整合,與該企業以合資入股的方式合作建立新企業,成為師生的教學實踐基地和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基地,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習、實訓并參與生產、管理,使產業生產鏈、人才需求鏈與人才培養鏈逐步實現統一。3.訂單培養。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與企業共同簽訂用人協議,校企雙方共同參與教學和管理,使學生畢業后立即到合作企業就業。學校負責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企業負責頂崗實習和接收就業,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互利與共贏。4.互設基地。學校優選合作企業并與之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校企雙方互設基地。即學校在企業掛牌建立實習基地,并派實習指導教師駐廠協助企業進行管理;企業在學校掛牌建立人才培養孵化基地。利用校企雙方的資源既可以解決學生的實習、就業問題,還可優先向企業輸送優秀畢業生,解決企業的人才短缺問題。
三、校企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對職業
學校內涵發展具有促進意義1.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能真正實現校企雙方共建專業、共營基地、共育人才、共同發展的目標,最大限度地提升學校實踐教學水平,切實增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實現學生與市場的無縫對接。2.可以盤活學校實訓基地資源,使基地進入市場,教學狀態與企業生產過程保持同步,教學環節和企業生產同步提升發展。3.企業課堂、企業家講堂可以豐富和延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滯后的教學內容向與生產同步或超前發展,雙師型教師短板得以補償。崗位教學及崗位學制得以實施,產教聯動、學做融合更具實效性。利于師生在現代企業氛圍、真實生產環境下提升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4.學校與企業合資建廠經營,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可借鑒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使生產管理資源變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學習、實訓、就業、創業和創新過程中獲得企業支持。5.學校在基地管理和運營方面存在的技術團隊、管理團隊、市場資源、新技術與新產品研發、運營資金等短板得以補充。6.合作企業資本的投入、技術的引進和人才的進駐,帶來了社會資源在學校的積聚,有助于提高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和實訓基地的教育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楊瑜,當前國內外校企合作研究現狀綜述[J].科技研究,2014(14).
作者:邵艷麗 單位:北票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