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2 09:17:57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干預對牙周炎患者治療的效果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的探討門診中老年牙周炎患者實施口腔護理結合健康干預對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3月來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100例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120顆患牙),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n=50)與對照組(n=50),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結合口腔健康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菌斑指數等指標情況。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齦溝出血指數(SBI)、牙周指數(P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口腔護理及健康干預,研究組(96%)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78%),且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1個月SBI、PI統計學差異顯著,研究組3個月后復診SBI、PI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老年牙周炎患者實施口腔護理結合健康干預不僅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也可以改善牙菌斑情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代謝功能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牙周炎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牙周炎受機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的影響,是臨床中一種極為常見的感染性和破壞性疾病。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65~74歲中老年人牙齦出血、牙周袋檢出率分別達到68.0%、52.2%。由于中老年患者對牙周病的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缺少系統的健康教育,牙周保健認知低,患者就診后往往不能積極配合綜合性治療方案的實施,從而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因此,開展系統的健康干預在中老年牙周病治療中顯得格外重要。本研究以100例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為基線,通過健康干預對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中老年牙周炎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研究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65~70歲,平均年齡(67.5±5.3)歲,共60顆牙,前牙16顆,右上67磨牙34顆,雙尖牙10顆;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65~70歲,平均年齡(67.5±5.3)歲,共60顆患牙,前牙12顆,左上67磨牙35顆,雙尖牙13顆。研究對象文化層次:大學10人,大中專20人,高中20人,小學20人,文盲30人。
1.2診斷標準
(1)物理刺激牙齦易出血。(2)患病區牙齦充血、水腫。牙周炎者可探及牙周袋,深度小于6mm,牙齒呈一二度松動。(3)X光照片可見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1.3納入標準
(1)未接受過規范的牙周治療。(2)是輕中度牙周病患者。(3)無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干燥綜合癥和血液系統性疾病。(4)能按時復診。(5)無吸煙史。(6)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治療及護理
所有患者均經過牙周病的基礎治療,包括菌斑控制、齦上潔治,根面平整和輔助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基礎護理及常規的健康干預如口腔衛生保持及常規的健康宣教;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護理及常規健康干預基礎上,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及系統的口腔健康干預措施,具體做法如下:(1)心理護理:診前3min主動和患者交流,耐心細致地解答其提出的各種問題,同時,告知患者堅持配合能夠治愈病癥,使患者充分信任。一些中老年患者由于不了解治療過程,極易有恐懼心理發生,有一些病人對病情不了解,缺乏疾病防治知識,認為治療與否沒有太大區別,在這種情況下,臨床護理人員應耐心、熱情的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并把牙周病疾病知識、目前病情和牙周基礎治療的過程詳細介紹給中老年患者,有效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加其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及配合治療護理的重要性,促使其積極配合并參與治療及護理過程中來。(2)口腔健康干預: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教育,候診過程中將口腔保健小冊子發放給患者,口頭進行健康宣教,包括在牙齒模型上示范刷牙如BASS刷牙法、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對正確的刷牙方法及時間進行有效把握,三餐前后及進食后隨時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不少于3min。同時,將牙周炎的一些基本知識介紹給患者,在電腦上將臨床錄像及照片播放給患者,將不刷牙及不認真刷牙對牙周的危害展示給患者,將牙縫刷及牙線的應用方法、選擇保健及藥物牙刷的使用方法等教給患者。尤其對個別文盲的患者,就診依從性差,需進行個別交流或囑其家屬參與,然后傳授給患者。
1.5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患者的牙齦疼痛、出血和腫脹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牙齒松動較治療前明顯好轉或無松動,攝牙片后牙槽骨吸收較前無進展;顯效:通過相應的治療,患者牙齦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有極大程度上好轉,但牙齒松動較治療前有好轉跡象或輕微松動,攝牙片示牙槽骨吸收較治療前進展不明顯,牙周袋檢出<1mm;有效:經過相應的治療,患者牙齦疼痛、出血等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好轉,牙齒松動較治療前中度松動,牙周袋檢出在1~2mm;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出血、腫脹等臨床癥狀并未好轉或加重,牙齒有嚴重松動或脫落。對分析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菌斑指數(PI)、齦溝出血指數(SBI)進行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1個月、3個月護理干預效果。
1.6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為7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587,P<0.05)。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PI、SBI比較
兩組患者初診PI、SBI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1個月、3個月后,研究組與對照組PI指數有統計學差異,且研究組SBI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P<0.05)。
3討論
牙周炎多是由于牙周病原菌感染造成的,患者普遍表現為牙周袋及袋壁炎癥等,部分患者存在牙齒松動、牙槽骨吸收嚴重等癥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通常情況下,臨床治療牙周炎旨在控制菌斑,但如果牙周組織受到重度破壞時,單純牙周機械治療效果并不明顯,除機械治療外,還需要患者進行長期局部消炎收斂藥物治療和相應的護理。臨床研究表明,15%左右的牙周炎患者在治療期間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心理,這種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加之部分患者對牙周炎缺乏科學的認識,認為癥狀改善、消失后便徹底康復,未能接受持續支持性治療,造成疾病的復發。因此,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在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療中貫徹口腔健康教育,能夠促進患者口腔保健意識的顯著提升,開展口腔健康教育也能使患者對一定的牙周炎知識進行熟練掌握,為其轉變口腔健康觀念及行為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牙周炎的目的。同時,心理護理能促進患者恐懼心理的減輕,使患者定期復診,對治療進行積極配合。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給予基礎護理及常規的健康干預如口腔衛生保持及常規的健康宣教。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護理及常規健康干預基礎上,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及系統的口腔健康干預措施,研究組與對照組PI、SBI指數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組(96%)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78%),且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1個月SBI、PI統計學差異顯著,研究組3個月后復診SBI、PI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由此可見,牙周炎治療不單是牙周醫生的工作,需要結合護理配合,整個團隊高度、密切的合作方可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而護理人員在治療團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現代護理賦予護士最基本的任務在于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并幫助健康人群進一步提升健康水平。護理人員做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工作,對提升中老年牙周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菌斑癥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