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0 09:09:11
序論:在您撰寫地質災害防治策略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不僅會對我國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傷,甚至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因此這一現象必須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針對我國當前的地質環境現狀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確保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本文將就地質災害防治策略和地質環境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我國由于國土面積廣泛,地貌豐富,因此地質災害的分布范圍較廣,種類也較多,對人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都有著巨大的威脅。因此要想促進社會環境的健康發展,就必須要考慮對自然災害的防治措施。
1地質災害概述
地質災害的種類較多,其中發生在地表的地質災害包括有:地面變形災害、土地退化災害、地面塌陷、山體崩塌、泥石流等。雖然也有自然因素,但主要還是人為因素導致了自然災害的頻發。地質災害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性。地質災害在發生前往往很難被感知到,并且沒有任何提前的預兆,而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的破壞,不僅會對社會財產產生重大影響,還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而地質災害的這些特點,也直接導致了我國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變得尤為困難。
2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以及地質環境的應用
上文已經提到過,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就是由于地質環境的改變和破壞。因此在實際的災害防治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地質環境進行處理,才能夠更好的對地質災害進行預防,從而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2.1在調查地質環境的基礎上建立調查區劃體系
上面提到,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泛,地質種類眾多,因此在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自然也不能夠一概而論,而是要分類處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劃分地質災害區域,針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種類的不同,以及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強度不同,對不同的區域劃分不同的災害區域。在區域劃分完畢之后,就可以針對不通的調查區域分配人力物力,對不同的區域進行勘查報告,對所在區域進行合理判斷后再向上匯報。這樣不僅能夠使工作更具體有效,也能使防治工作更便于管理。建立調查區劃體系可以對地質災害進行調查評價,將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環境條件進行調查,并對其危險性進行評價,風險區劃地質災害,對重大災害隱患點進行確定,保證地質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從而更好地開展防治工程,預警地質災害監測,這樣可以方便國家級防治機構和省級防治機構正確決策和科學管理。
2.2建立地質環境評價體系
我國的地質環境分類眾多,除自然環境外,還包括人類聚集地、重要工程區、遷移避嫌集中安置區等不同地質環境。因此要想對不同的地質環境進行劃分,就必須要建立好完善的評價體系。針對不通區域的氣候、環境、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對地質環境的容量以及地質環境的抵抗力分析,從而確認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從而更好的對不同的區域進行劃分處理。
2.3根據地質環境的變化建立科學有效的監控預警體系
雖說地質災害具有不可預測的特點,但對許多自然災害而言,仍然是有跡可循的。當偵測到這些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因素存在后,要及時的采取預警工作,對可能發生災害的區域進行隔離、處理或是對附近的人員進行提前疏散等工作,這樣可以將地質災害造成的破壞盡可能保證在最小限度內。地質災害的監控預警主要由行政和預警等方面組成。通過監控預警可以進行防災減災工作。當地質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體系能及時捕捉前兆信息。針對不同對象,利用防災減災警示信息提醒工作人員預防災害,從而應急避險,處理地質災害。
2.4在調查地質環境的基礎上對防治工程體系進行搬遷
當地址災害預警系統監測到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需要對人口進行遷移后。相關部門的人員也要做好搬遷避險的工作,組織帶領附近的人員進行遷移。不僅要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也要盡可能保證人民的財產安全。專家通過調查地質環境,如果有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較大,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對于這一類地質災害隱患,要加強地質偵查和評價工作,通過搬遷避讓加強工程治理,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造成的隱患。工作人員在對地質環境充分考慮的基礎上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2.5在地質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建設應急處理體系
在災害發生之后,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對災害現場進行處理或者隔離,避免因地質災害導致的二次損傷。此外相關救援機構也要及時趕往現場,對受災人員進行及時救助,盡可能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傷亡。對地質災害來說,應急處理體系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在地質災害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防治災害。在整合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加強突發災害的管理力度,保證重大地質災害適應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建立專門的技術支撐機構,技術裝備體系、應用技術系統和信息網絡平臺。面對地質災害,高效、科學和系統地響應重大自然災害,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防治。
2.6在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支撐力量
研究地質災害的防治科學技術是防治地質災害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中,還要注重完善技術研究體系。具體來說,工作人員要研究地質災害形成的典型環境,成因模式和內在機理。風險區劃地質災害。加強對防控方法、風險區劃、檢測預警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建立模擬仿真和應急響應研究體系。在地質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加強防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7盡可能減小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企業在開發過程中,要先對周邊的地質環境進行勘探,選擇合理的方法,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之內。國家的相關部門也應當制定完善的法律體系,對惡意破壞地質環境的人員要采取嚴厲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減小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由于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地質環境變得極其脆弱,而地質環境的脆弱性,直接導致了我國地質災害的頻發。為了減小因這種現狀對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人們必須要考慮如何對自然災害進行防治。并盡可能的對地質環境進行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人類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