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08:37:37
序論:在您撰寫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當前,伴隨著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脈相承的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內部治理也在加速推進。然而,一些高職院校自身的改革和發展,無論是在理念、思路和實踐方面,都很大程度上落后于新時代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不能完全適應“五大發展理念”要求,高職教育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仍難如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內部治理尚未從大學文化的維度切入,缺失文化治理視角。
1文化精神:高校內部治理之魂
大學既是一種物質組織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存在,是文化精神的悠久積淀、歷代傳承和不竭創新的產物。大學文化尤其是處于其核心地位的大學文化精神之于一所高校的發展,是生命和靈魂,也是高校內部治理的方向和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治理的本質是文化的治理。
1.1大學文化與大學治理內在同構
在我國,自古以來,文化就代表著“文治”與“教化”即以文化之,既屬于精神的范疇,又屬于物質和制度的范疇。而關于治理,全球治理委員會定義為:“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它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人們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贝髮W治理,即特指在大學這一組織內進行協調、互動、合作等以實現大學自身發展目的的過程,其實現程度取決于大學人對大學精神的理念認知、理解和實踐踐行的自覺性程度。
1.2大學治理的文化正義
已經成為學界共識的是,當前我國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落后的癥結,即身處市場主義和思想觀念多元化環境下文化精神和理念不斷衰落和萎靡導致的日益世俗化、功利化、官僚化,制度文化傾斜導致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環境文化異化導致的校園建設利益主義。所有這些,都迫切需要各級各類高校改弦更張,實現大學“為人”而治、大學人要為文化精神而存在,尤其是教師要作為“人”而存在、成為生命體而存在;實現“為人”而設計、大學治理要為文化而塑形,堅守文化公正進而實現大學自身的真善美。換句話說,就是真正實現高校內部治理的文化正義。
2以文化精神引領高職院校內部治理
2.1基于文化精神的高職院校內部治理
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既具有其共有的文化特性,又具有各個高職院校自身的文化特性(地域文化、行業文化、教育文化、校史文化),同時,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具有共有的高校文化共性。因此,基于高職教育辦學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既需要高職的大學文化精神的引領和凝聚從而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又需要構建以“追求技術與服務卓越”為核心,以實踐精神、服務精神和技術創新精神為要素的自身特有的文化精神內涵。而作為高職院校主體的廣大教師,也將以高職教育的實踐文化、服務文化和技術創新文化,不斷型塑自己的職業和獨特生命體的精神、行為、態度和整體風貌。正如高校文化不僅是高校管理的一種理念與方式,更是把實現全體教師共同的文化理念作為實施高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高職文化尤其是高職精神文化,也內隱于高職院校的管理體系之中并通過理念、制度、規范等方面滲透在學校建設與發展之中。其中,教師既是文化創造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教育、管理、服務的對象,更是學校教育、管理、服務成效的直接和最終的體現。高職文化建設與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創新的融合,將通過被教師高度認同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共識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對管理理念、規章制度等的執行力,進而推進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良性運行。
2.2服務于高校治理的高職文化創新
作為一種獨具職業精神、重能尚技、開放協作等特質,呈現出高教性、職教性、實踐性、技術性等特征,并在現代職教體系統領下不斷成為融合開放、務實致用的先進社會亞文化,高職文化既詮釋了高職教育的文化理想,又反映了高職教育與社會文化體系的有機聯結。當前,高職院校建設中文化傳承與創新普遍存在著諸如因襲模仿與自覺創新缺失,理念花哨與實踐平庸,割裂自身傳統、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與盲目接軌商業文化、域外文化,校園主流文化與社會多元文化之間的沖突與融合等主要問題。為此,服務并引領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的高職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基石,堅持文化自信,與時俱進地緊貼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使之在融入和引領當前社會主流文化的創新實踐中成為自身文化持續進化、深入發展的豐富給養,為自身發展培植豐厚的底蘊、注入不竭的源頭活水。在此基礎上,開拓與(行業)職業文化相依托、與現代教育管理創新相融合、與品牌發展機制相結合、與文化評價體系建設相吻合的多元渠道,切實弘揚、創造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并以其鮮明的教育導向作用和優秀文化的傳播作用,增進廣大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治理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持續提升。
3文化管理:“以師為本”的不治而治
3.1文化管理的內涵和宗旨
建基于科學管理之上的文化管理(Cultural manage-ment),又稱基于價值觀的管理,于20世紀80年代末應運而生并成為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新趨勢。作為一種以人為中心、以塑造共同價值觀為宗旨的人本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文化管理以文化為根本手段,秉持“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在組織內部培育共同價值觀、共同愿景、共同行為規范、和諧人際關系、卓越團隊精神,使組織成員在自覺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的本質,在于通過培育確立一套組織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體系,激發其內在驅動力,引導他們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學生增值與教師自我實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高職院校實施文化管理,就成為創新內部治理方式方法、實現高效和諧的內部治理狀態、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3.2高職院校實施文化管理的路徑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實施文化管理,在注重促進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的融合,強化學校品牌形象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可著重從以下四方面系統推進。第一,精心培育教師共同價值觀。大學文化的核心是大學組織內部長期形成和積淀的共同價值觀,高職院校提煉和塑造共同價值觀,必須在立足高等教育的基礎上,特別強化“服務社會”和“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引導和激勵教師將學校的共同價值觀內化為教師自己的學習、工作自覺和教育生活習慣,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自主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促進和實現教師個體與整體生命的完滿和豐盈。第二,構建科學公正、平等合理的制度文化。高職院校的制度文化是以高職院校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各種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實行文化管理,不僅要建立健全制度,更要保證制度本身的科學、公正、平等、合理。為此,包括教師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構建績效考評體系等在內的高職院校內部管理各項制度的制定,應基于文化正義,充分體現公正、平等的文化導向,主動反映教師共同價值觀的核心訴求,尊重和保障教師普適權益,并通過實現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統一、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實現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也真正喚起廣大教師生命的自主、自強、自覺、自律的內在醒悟。第三,營造平等、相互尊重的組織氛圍。這是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文化管理作用的必要條件。應堅持“以師為本”的理念,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個體人格,關心教師的精神需求和生命發展與提升需要,激發其作為文化管理主體性的主人翁意識、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自覺提高工作責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如倡導團隊管理、合作學習與共享,使教師在團隊文化環境中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為實現學校共同愿景而創造性地投入到職業教育個體精神生命的豐盈和廣闊中去。第四,弘揚高職校園文化中的游戲精神。德國美學家席勒曾說過:“只有當人在充分意義上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庇螒蚣仁且环N活動,更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即一種自由的、愉悅的、創造的和超功利的、平等的、開放的精神。這種游戲精神,既有利于幫助高職教師形成健全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也有利于其自我心靈的解放和創新意識的培育。一定程度和意義上的游戲精神,能夠使教師超越工具理性的束縛,有助于教師角色自我與個性自我的統一、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幸福的實現。新時代的高職教育要培養的不是工具理性的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以“人”的姿態亮相于建設創新創造型國家的高技能、復合型、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勞動者,這就首先必須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健全的游戲精神、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職業教育工作者。為此,高職院校的管理應該順乎人的本性,基于文化管理的高職教師發展需要弘揚游戲精神,并為教師開展具有游戲精神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巨大可能和廣闊空間,幫助教師秉持思想開放心態,主動投入職業教育生活,積極參與職業教學改革實踐,不斷克服職業倦怠,努力走向職業生涯的自由自覺,進而體驗作為高職教師獨特生命的幸福感、獲得感。而作為校園文化尤其是校園精神文化的主要創造者的廣大高職教師,更需要張揚游戲精神,努力扭轉因為游戲精神的缺失而導致自身日常工作方式的呆板化、機械化,落后于新時代思想觀念的功利化、平庸化以及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年復一年的因循守舊、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