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09:08:56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探討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標,教師比較注重自己是否將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而較少關注他們是否真正地將知識內化到自己的心理,因此教學效率不高。筆者認為,如果要想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首先就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制定出相應的策略。
一、目前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教師機械化的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數學學科偏理科性質,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部分教師深怕學生學不會、記不牢,于是便以題海戰術為原則,讓學生做量大的數學習題,但是這樣不僅會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陷入僵硬化,而且大大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其靈活性,從而將學生的主體性有效地激發出來,以便他們可以舉一反三的對待數學這門學科。
2.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無法形成自己的思考
初中數學涉及空間、函數、不等式、方程等知識板塊,而中考考察的內容并不是學生單一的知識點,而是將各種內容統一起來的知識點,也許函數和空間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也許方程和不等式結合在一起等,而這就需要學生形成自己的整體知識結構,不能死記硬背地進行學習。
3.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但是部分教師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此認為這樣與學生產生一種距離感,就會保持自己的權威,但是這樣不僅無法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而且管理不當還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上述現狀是筆者通過不斷觀察與發現進行總結得來,主要是針對目前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剖析自身問題,并堅持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改變教學現狀問題,以此培養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二、應對的策略
1.生本教育模式
生本教育模式是郭思樂教授提出的以激發學生潛在生命力為主的新型教學方式,其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由教師授課模式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模式,即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擔心自己是否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比較關注他們是否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首先,課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筆者發現,在課前預習時,部分教師只要求學生簡單看看課本就算完成任務,這樣不僅無法達到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助長他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全等三角形”時,筆者利用PPT形式為學生展示了關于三角形的圖片,然后向他們提出相應問題:同學們,這是怎樣組成的圖形呢?由線段之間怎樣組成呢?發揮你們的想象,你們認為這個圖形有什么特點呢?并讓學生在課下利用手邊的一切資源、信息,通過看課本或者上網搜集信息等方法找出答案。與此同時,筆者讓學生將自己探索問題的過程、思路、方法都記錄下來,并統一交上來。這樣既有效地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同時又能引起他們進行自主思考。其次,課堂以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共同學習。筆者發現以往的課堂授課模式教師只顧自己講課,卻不懂得傾聽,更不懂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只讓他們按部就班地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在學習“函數”時,筆者將學生按照5~8人為一個單位小組進行劃分,并對各組成員進行職責歸類,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有的負責監督、有的則負責紀律等;然后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展示了一組坐標系圖示,并詢問他們:你們可以從這組圖示中發現什么規律嗎?就此,讓各小組針對規律問題展開探討,隨即各組成員津津有味地討論,有的小組采用數字代入法解決、有的采用直觀法、有的則向筆者尋求幫助等,筆者將最大的話語權與學習權教給了學生,不隨意打斷他們的發言,僅僅只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其一定的幫助。最后,各組學生得出結論后。筆者只需要在一旁傾聽,而當所有小組發言過后,筆者再對他們的結論給予補充、說明、總結,并結合各小組的回答將函數問題引進來,從而潛移默化地將函數概念傳授給他們。再次,建立三位一體評價機制。筆者發現以往教師針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一、武斷,生本教育模式建立了全方位的評價機制,從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學生—教師這三方面著手實施。比如,在學習“圓”的相關知識時,筆者不僅讓各組學生共同探討圓的特點、性質,還讓他們通過探討的過程進行相互評價,臨下課筆者抽出了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每個學生從這節課的整體觀感出發,對這節課的質量效果以及筆者需要改正的問題進行一個闡述,以此幫助筆者發現自身所存在的教學問題,最后,筆者結合圓的易錯點、易考點、難解點等知識為學生布置作業,并針對他們的作業情況進行評價。
2.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踐行的一種創造性教學方式,其宗旨是根據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而對他們制定更為人性化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不是簡單地按照差等生、優等生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差別對待,而是在合理的教學基礎之上,按照科學、理性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筆者認為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將教學內容實施分層化管理;第二,將作業布置實施分層化管理。首先,分層化的教學目標。有的學生基礎較薄弱、有的學生基礎較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并按照不同的教學方式而展開不同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二次函數”時,有的學生對函數的基本概念還沒有明白,而有的則不僅掌握了函數概念,還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規律、特點等,教師就可以為基礎薄弱的同學講解函數的概念問題,而為基礎較好的學生講解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綜合問題,并適當將他們的視角延伸到方程、函數、不等式等綜合問題上。在制定分層教學的計劃時,筆者認為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目的展開全方位地分析、判斷,以此達到分層教學的效果,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其次,分層化的作業布置。基礎薄弱的學生做知識層面較高的作業可能會有點吃力,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做知識層面較基礎的作業可能會有點浪費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水平將作業實施分層化安排。比如:在學習“分式”時,有的學生依然無法理解什么是分式,對它們的性質、特點還沒有建立整體認知,那么筆者就為這些學生布置后作業習題,以此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有的學生不僅學會了整合分式,還學會了利用分式進行運算,并解決相應的方程問題,那么教師可以出一些簡單的競賽題目,以此來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開拓他們的視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分層教學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模式會讓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教師要及時調整他們的情緒,告訴學生這種教學模式不是帶著有色眼睛看待他們,而是為了提高其學習效率。除了生本教育模式、分層教學模式外,其實還有很多教學模式可以嘗試,如互動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游戲教學模式等,但是限于篇幅,筆者將不再陳述,教師切記不可直接照搬照抄筆者的教學經驗,還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從而打造出質量更高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