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05:03:48
序論:在您撰寫師范新生入學教育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高校教育的關鍵第一步,也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石。結合個性鮮明的新時代“95后”的特征,從師范院校入學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目前師范院校入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育理念、教育時間、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幾個方面提出有針對的建議,從而使得師范新生的入學教育更好得進行和落實。
關鍵詞:
95后;師范生;入學教育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主要場所,而做好師范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是整個師范教育的第一步,對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大學教育目的的最終實現,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入學教育能夠給予處于人生重要轉型時期的“95后”師范新生提供有效、科學、及時的指導,并幫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師范院校的生活。目前,高校已經進入“95后”大學生為主導的時代,面對個性鮮明的“95后”,加上“教師”這一職業特殊性,就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者們必須把握時展,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創新工作模式,幫助這代師范生盡快轉換角色,適應大學生活。
一、“95后”大學生的基本特征分析
1.性格特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目前高校關注的重點?!?5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備受家庭關注,享有良好的教育,從小自我意識和競爭意識較強。相較于以前的大學生,主要表現:第一,受挫能力弱。師范新生大多沒有經歷過磨難、挫折和失敗,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多選擇一蹶不振和逃避,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很容易沖動,做出非理性的行為。第二,內心敏感脆弱。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第三,自我意識強,但缺乏團隊精神。習慣自我思考和選擇,注重自我實現和滿足,較強的自我意識,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感受,不善于合作和分享,導致班級矛盾和宿舍糾紛的發生。
2.思想特征。第一,網絡依賴性強,人際交往能力弱。隨著信息化的發展,“95后”成長在高科技發展的當代,能夠熟練通過科技、網絡實現信息的獲取和溝通,對新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解讀,敢于提出質疑,勇于創新;但是由于對網絡新媒介的過度依賴以及在虛擬世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造成了對現實的缺失,表現出交往能力低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等特點。第二,有愛國意識,但理想信念薄弱。師范新生處于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中西方交流日益頻繁的時期,在社會現象、國家重大事件問題上,他們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在各種價值觀的沖擊下,某些大學生會往往容易片面、主觀、迷失自我,理想信念薄弱的現象。
3.行為特征?!?5后”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環境較優越,這一代學生更加重視個人享受,在自我管理、為人處世方面都明顯不足。同時,受社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95后”注重個人利益,行動帶有功利性,有目標但是不清晰,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二、師范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現今,高等師范院校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相當重視,近年來我國各高校將入學教育作為新生入校后重要的教育過程和銜接手段,對入學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和實踐嘗試,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學生的主體思想、價值觀的變化,在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
1.忽視“以人為本”的理念。越來越多的高等師范院校沒有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育最終結果是通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程度來實現的。因此,師范院校忽視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趨勢會極大地影響入學教育的質量。
2.入學教育的時間短暫。目前師范院校多數還采取傳統的入學教育,時間安排集中,一般為新生入校的一到兩周內,缺乏長期性和廣泛性。而入學教育是涉及新生思想、學習、生活、心理、人際等大學中面臨的所有問題的一個系統的過程,在短短一兩周內是不可能完成并取得滿意效果的。
3.教育方法陳舊。當前的師范院校對新生入學教育方式上大多采取的“灌輸式”方法,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能主動接受入學教育,更有學生將入學教育當作沉重負擔,不能有效起到入學教育的目的。因此,應該從根本上積極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喜歡接受能夠起到良好有效的教育方式。
4.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在高等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對象主體是師范新生,應該開展針對師范生的入學教育活動,但是我國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并未體現師范生的特殊性。我們應該以未來教師為出發點,根據時展的需要,對師范生的職業素質、專業素質以及全面基礎素質開展入學教育。
三、師范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實踐
1.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師范新生入學教育是高等師范院校為培養新生具備全面發展的新型綜合素質人才而進行的準備性教育?!耙匀藶楸尽睘楹诵牡目茖W發展觀對師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及所賦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使命,必將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具有深遠的意義。
(1)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師范新生入學教育中,教育學生的前提是要了解學生,了解新生對學校、專業的看法,了解新生對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有初步計劃,了解師范生對其職業的看法,了解新生的特點、個性,為師范新生入學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充分發揮師范生的主體作用。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以人為本”的入學教育原則體現。在入學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大學新生的主體性,尤其在強調承認和尊重師范新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揮教育育人作用,培養大學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鼓勵師范新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性。
2.調整入學教育時間,實行長期化。新生入學教育不僅是學生入校的一兩周時間,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變化適當延長。對師范新生而言,在入校的一兩周內接受這么多的內容本身就有較大的困難,因而實施效果并不明顯,大多數同學是在茫然中度過入學教育,入校的適應階段需要一個過程,而入學教育時間的長期化工作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象。
(1)招生工作階段。在新生報到時發一份學院的簡介,包括學院機構設置及簡介,學校各處的位置及介紹等,讓新生在進校之前就對學校有個初步的了解。
(2)入學教育主要實施階段。這段時間的入學教育主要是結合前一階段的工作,利用具體化、生動化地教育方式,讓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和學習中,要貫穿適應性教育,引導新生深刻認識并適應角色,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及時給予其所需要的必要幫助。
3.創新教育方法。入學教育方法是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為了更好實現入學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創新新方式、新方法,讓學生更快、更好的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1)加強師生交流,要將教師導航與朋輩教育相結合。
(2)采取集中與分散教育相結合。采用逐步引導、緩緩進入的方式,將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統一起來,以適合師范新生的心理。
4.教育內容要針對師范生。在高等師范院校入學教育中,“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根據目前教師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開展教育活動,使得學生對“教師”職業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從入校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不斷向“教師”靠近。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提高師范生以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素質。同時從學生的發展出發,積極把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融入到入學教育當中去,努力培養師范新生樹立全面發展的目標。高等師范院校的入學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是整個師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需要我們在開展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使其發揮作用。
作者:劉佩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一、教育形式單調、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
傳統的入學教育往往主要包含了通過放置展板的自主性學習、集中分專題版塊來課堂講授的灌輸式學習和軍訓的集體生活體驗式學習三個方面。前者的方式過于強調自覺性,對于很多粗心大意、不關注校內宣傳的同學,很難起到教育的效果。后者的方式能起到知識高速傳播的目的,但學生的“接受性”并不良好。太過集中的學習,簡單地講授讓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通過課堂直接灌輸到新生那里,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倦厭學的情緒。只有當學生把教師傳授的理念和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觀念以后,這些理念和知識才能指導他們的行動[2]。傳統的教育形式過于單調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影響著教育的效果,需要與時俱進的調整。
二、師范院校學生入學教育的特殊性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嬌生慣養現象嚴重,有著生活獨立性極差、自律性不足、環境適應能力弱、依賴心較強等顯著特點。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往往同時具備缺乏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追求個性、求新求異的時候表現出偏激固執的一面。師范院校的大學生畢業后大多也走上了老師的崗位,承擔著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承載著我國下一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職業的獨特性對他們的品德和思想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們的入學教育具有特殊性。
三、針對師范院校新生入校教育的創新
1、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結合學生關心的話題擴充教育內容,豐富新生教育知識結構,讓教育內容富有新鮮感。通過講解和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外大學生不同的生活學習情況,讓學生在新鮮和好奇中接受大學生獨立性教育。結合當前新聞時政、熱點焦點,以點帶面的展開教育,讓教育內容富有時代感。例如:通過“釣魚島事件”、“日本篡改歷史”、“新疆恐怖分子暴亂”等專題結合“中國夢”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通過火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韓國飲食、服飾等韓流文化來襲,引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主意識等。
2、以榜樣的力量開展教育樹立本學院先進學生典型,開設“師姐師兄講堂”,以自身的故事讓教育更接地氣,以榜樣的力量展開教育。尋找大四優秀的師范生,為低年級新生上一堂專業課,舉辦“聽優秀學長學姐一堂課”的活動。在活動中,提升新生對師范生的認同感和理解。
3、與家長做好溝通聯系,展開互補教育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好家長QQ群或者微信朋友圈,保持學校與家長信息的暢通,及時學生違紀、獎懲、考試成績等學校信息,讓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的更加默契,有利于強化教育效果。
4、利用各種新媒體渠道展開宣傳教育除了利用常規的海報、展板、宣傳欄、校園廣播等途徑外,多嘗試學生關注的新媒介。如組建的班級QQ群、以學院為單位在微信中設置公共賬號等方式,及時大學適應性知識等展開教育活動。
5、以“朋輩小組互助”形式,培養學生自我教育以思想過硬的學生會干部和學生黨員為抓手組建“朋輩小組”。朋輩小組中的兩個人對應一個新生寢室(6個人),其中以有老鄉為優先對應。讓“朋輩小組”帶領新生體驗式自主學習。例如:帶領新生參觀校園和學院教學場所來熟悉環境;旁聽高年級課程來熟悉學習方式;講訴身邊的事例來解釋校級校規、各項政策;聯誼比賽形式來加深同學間的情誼等。老鄉、學姐學長的以身傳授更能增加新生的認同感,引導學生自我學習增強教育效果。
通過創新、引導、教育帶領新生走出“迷茫的大一”是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標。
作者:鄧娟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摘要]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高校教育的起點,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文章將結合當前師范院校入學教育的現狀,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對高等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模式進行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 教育理念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和發展教師的主要場所,是中小學教師的源泉所在,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的質量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密切相關,而做好師范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則是整個師范教育邁出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義。師范新生入學教育與普遍意義上的入學教育不同,它是由“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因此,當前高等師范院校如何有效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高等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現狀
當前,我國師范院校對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上升,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對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構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忽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長期以來,越來越多的高等師范院校在新生入學的教育內容、教育主體上下功夫,而沒有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育最終要通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來實現。因此,當前師范院校這種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趨勢勢必影響入學教育的質量。
(二)入學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在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模式中,學習者是師范新生,因此,教育活動的開展應切合師范生的特點。但是,我國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也沒有體現出師范生的特殊性。師范生是未來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人才,我們要根據教師職業的時展需求,對師范生進行專業素質、職業素質、基礎素質的全面教育,從而提升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以便更好地接受社會的歷練。
(三)入學教育方法缺乏實效性
當前,我國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時間、空間上表現出不合理之處,這深深影響了入學教育的實際效果。我國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開展活動的時間過于集中,這樣的安排超出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開展活動的空間則局限于學校,這與師范生較強的專業實踐性特點相背離。無論是從時間還是空間上,我們都應看到現有模式的不足,應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師范院校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總之,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還有待進一步改進。我們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師范生未來發展的教育模式。
二、高等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模式
(一)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1.確立以人為本理念在入學教育中的地位。以人為本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它是時代的產物,具有深遠的意義。以人為本的實質內涵就是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在大學入學教育中則表現為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這將大大改變傳統意義上把學生純粹視為被教育對象的現狀。在高校尤其是高等師范院校的入學教育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弘揚大學精神、提高教學質量、加深師范生關于“教師”這一職業的重新解讀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2.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1)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入學教育中,教育學生的前提是了解學生。我們要了解學生對新學校、新專業的看法,了解學生對大學階段學習所做的初步計劃,了解師范生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看法,了解學生的整體特點和個性特點,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為學生入學教育內容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入學教育中,由于地域的差異性造成了學生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尊嚴,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入學教育體系的構建。(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意義上的入學教育總是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者,是受教師控制的對象,然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意識到學生在整個入學教育中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認識的主體。一方面,入學教育的內容要具有可選擇性,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制訂的培養計劃并結合自身特點,科學合理地選擇相關內容,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立性,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超越教師的限制,科學地提出不同的觀點與方法,創造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
(二)改革教育內容,培養師范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等師范院校的入學教育中,由于“師范性”的既定性和特殊性,我們要根據現代社會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開設與此相關的教育內容,使師范生更加明晰“教師”這個職業的特點,使他們自入學開始就培養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向“教師”靠近。
1.優化課程設置,提高師范生的專業素質。為了提高師范生以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素質,師范院校入學教育要優化課程設置,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具體做到以下幾方面:(1)增設相關課程,拓寬師范生的專業知識。高等師范院校要增設與所學專業知識有關的課程,實現“量”的拓展,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同時,針對本專業的重要知識部分設置“深化課堂”,使師范生所學的知識得到“質”的深化。此外,學校要設置以“教育學”“心理學”為核心的“精品課程”,作為教師專業知識的必要補充。學校在新生入學之際,將這些課程納入師范生的培養計劃,講解這些課程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這些課程的興趣,使師范生既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又有了精深的學科知識,從而為以后從事教師職業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2)優化課程設置結構,發展師范生的專業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就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順利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和本領。①根據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我們在入學教育中要優化課程設置,把與教法課、班級管理課、技能訓練課等專業能力有關的課程納入課程設置中,使其與專業知識課程交錯進行,培養師范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育教學組織管理能力、設計教學能力等,使師范生在入學之初就對教師基本技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以便在大學學習中努力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
2.擴大教育資源,提升師范生的職業素質。師范性決定了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特殊性。在師范院校這種專業性較強的院校中,職業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國高等院校新生入學教育也把以職業規劃、職業道德為主的職業素質的培養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1)利用學校資源,完善師范生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學生針對未來就業和實現職業理想而制訂的計劃。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場所,我們要能夠充分挖掘學校這一場所中可供利用的資源,充分發揮學校的作用,使師范生在入學之初就能樹立職業理想。在學校,我們可以動員優秀輔導員、就業指導教師組成教師隊伍,為學生系統全面地介紹教師這一行業,從而使他們了解教師行業的特點及需求導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職業導向制定職業規劃,為師范生的就業打下基礎。(2)拓寬資源意識,強化師范生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的基本行為規范,是教師自己對職業行為的自覺要求。②對教師而言,這些規范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熱愛學生、誨人不倦、以身作則,等等。但是,就目前我國入學教育形勢來看,高校師范院校過于忽視校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要拓寬教育資源,邀請教育界精英人士進入校園,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立足于教師職業,向同學們介紹職業心得,傳授職業經驗。從優秀教師身上,學生更容易看到“職業道德”這一抽象概念在實際教學中的體現,從而使師范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
(三)改善教育方法,實現教育的多時空性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對學習者進行教育的途徑。當前,我國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在時間、空間安排上缺乏合理性、科學性,為此,我國師范院校從時空入手,創造多時空的教育方法,完善我國新生入學教育的模式。
1.集中教育與分散教育的統一。集中教育與分散教育是針對時間而言的,集中教育是將師范生入學教育的各項內容在一段時間內連續完成的教育方法;而分散教育則是將這些教育內容穿插在其他教育教學活動中逐漸完成的教育方法。在我國,目前多以集中教育為主,這種教育方法既會使學生有深刻的印象,又便于學校進行協調管理。但是,結合師范新生的特點來看,他們剛經過緊張的高考進入大學,對大學生活及所學專業有些茫然,過于集中的教育會加劇學生的緊張心理。因此,我國師范院校要一改過去只注重集中教育的方法,采用逐步引導、緩緩進入的方式,將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統一起來,以適合師范新生的心理。
2.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的統一。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是針對空間而言的,以學校教育為界,將教育的方式分為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一直以來,校內教育深受我國師范院校的喜愛,并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校內教育這一教學方法的影響下,我國師范院校往往能夠協調專業老師、輔導員以及優秀學生的引導作用,能夠合理利用校內傳播媒介,進行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從而對新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但是,在新時期,校內教育無法滿足師范新生的個人和時代需求。對師范新生進行校內教育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校外教育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到學生未來可能從事的行業中,走到具體的工作單位中,參觀實際工作場所,了解社會的實際就業壓力和就業需求。這種“走出校園”的教育方法會使學生的心理受到沖擊,促使師范院校的新生盡早樹立職業目標,為今后的專業學習樹立精神動力。
高等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師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改進,使入學教育真正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