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10:41:54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根據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及其課程的特點入手,分析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的不足之處;提出關于教學改革的設想和課堂改革措施;通過教學改革的可行性途徑培養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人才和專業應用的實踐設計能力。
【關鍵詞】 環境藝術設計 教學改革 意義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傳統文化、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密切關系,所以高校環境藝術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必須要做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人才就業市場的需要。但是對我國各類高等院校來說,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還是一個較新的專業概念,相關的專業理論研究和教學環境還不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存在不少問題,相較國外同類專業有很大差距,所以為了能夠承擔起高校向社會輸入人才這一使命,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就非常必要。本文鑒于自己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實際工作,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對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分析,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實踐嘗試。
1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環境藝術設計就其概念來說,是以環境生態的觀念為指導,以人工環境的主體建筑為背景,是匯集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性學科,是一個藝術設計的綜合系統,涉及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的各個領域,具體表現在建筑景觀和建筑室內兩個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環藝設計的專業基礎課通常設置在大一、大二階段,部分學校在學生進校后將一年級的課程都設置為造型基礎、透視、計算機應用基礎等,用以加強學生的基礎專業能力。這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式”教學,缺少師生間、同學間的相互研討,忽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再加上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美術教學的模式發展而來的,被動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延續,教學過程中強制化,導致課堂氣氛嚴肅,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與溝通。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課程的學習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意識到學習這門專業的意義所在,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學生對環境藝術專業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變為主動,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個性的發展,把學生潛在的能力發掘出來。
由于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致使學生群體中存在藝術知識貧乏的現象,加上近年來各高等院校擴大招生,文化修養殘缺的狀況愈加嚴重。環境藝術是藝術與設計的綜合學科,但是很多師生對它的具體內涵理解不夠,例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更注重實際操作環節,熱衷于電腦制圖和手繪效果這些必要的專業實現手段,而忽視了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致使設計作品浮于形式、沒有深度。所以說理論知識是專業實踐必要的前提準備,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引導,學生往往只在形式上徘徊,缺乏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自我提高。
教師的整體水平也決定著一個專業的發展水準,在專業設計和教學實踐兩方面存在缺乏優秀教師的現狀。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課堂模式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啟發學生的自主設計能力,忽視學生對設計項目的深刻理解;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寬展思路,使學生的思考范圍僅限于課堂的授課內容之內。因此有些學生對設計作業的完成能力較弱,不對設計本身做深入研究,滯留于手繪或計算機制作等技術層面。
2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 更新基礎課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設置中,應根據專業特點,除了造型基礎、計算機軟件應用外著重培養學生對建筑形體、比例、空間、結構關系的理解。設立相對應的關于環境、建筑、景觀、空間設計理論的課程,使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和繪畫專業區別開來,強調學生對空間設計的理解能力和藝術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
2.2 優化教學環節,創新教學環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根據其課程要進行相互研討的特點,在課堂上除了基本的示范和講解之外,要更加注重實踐過程的教學。學校要優化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環境,逐步改善硬件設施,增加圖書資料,設立與設計專業對應的實驗室;建立和校外企業建立合作辦學模式,引導學生將設計用于實踐,給學生創造機會進行實訓與操作,加強動手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擴展知識面,提高溝通與創新能力。課堂上老師在完成教學的過程后,要讓學生自己組織討論完成課堂學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3 改善課堂氛圍,轉變教學關系。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用于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需要,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創新型個性,尊重和信任學生,創造出相對自由主動的學習氛圍,與學生互動,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的灌輸。在專業輔導課中使學生分組討論設計項目問題,教師和學生對其設計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溝通,使學生能夠對設計有深層次研究。在課堂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做出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擴展知識面,從而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個性發展。
3 總結
環境藝術教育現在已經是高校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實施和推進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大作用。作為現代綜合型學科領域,在國民經濟發展、文化觀念意識導向方面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按我國高等院校目前來看,大部分教育機構的環境藝術設計從教學到管理的各層面還沒有給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教育機制。因此,面對未來的發展和社會人才的培養,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必須重視當代大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在藝術教育的理念、措施等方面不斷轉變與進展,尋找在教學當中的不足之處,才能使環境設計藝術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的整體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摘 要:本文具體分析了當前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包括教學方式太傳統、所傳授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同時也包括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太過依賴于書本缺少實際能力等問題,提出這些問題的存在有礙于高校環境設計教學的發展,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將來就業。針對這些問題,文章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了創新。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據悉,全國各地高校開始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從1988年國家教委批準開設此專業。從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環境藝術設計不管在教學理論上還是教學實踐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所高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此專業人才。我們知道環境藝術設計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多門學科知識的匯集。從一定程度上講,環境藝術設計幾乎涵蓋了當代所有的藝術與設計,是一個藝術設計的綜合系統。主要是以建筑空間的內外進行判定的,大致可分為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兩大塊。相對于景觀設計而言,室內設計更顯成熟,所以我國各高校在開設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時,更都偏向室內設計教學方向。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環境藝術專業教學方面相繼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因素是由于教育改革存在的不合理性、現實的功利性、教師專業素養的缺乏、過度發展、快餐式教學等。很多高校為了招滿學生名額,過度的招收了此類專業的學生人數。這使得學校只是為了招收一定的名額而忽略了學生本身的素質,這就導致了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這也成為了影響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因素之一。我們都知道,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存在著很強的技術特征和藝術表現。著名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Richard P?Dober)提出,環境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規劃更廣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選擇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應該滿足很強的藝術敏感度和實踐操作能力這兩個要求。然而,高校的擴招原則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招生原則從某種角度上講相去甚遠。這成為影響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一大重要因素。在設置課程方面,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設置專業環藝設計課程時,會通常選擇將專業課程設在大一、大二這兩個階段里。一些高校會將素描以及色彩作為大一學生的主要專業課程,目的是用來加強學生的基礎專業繪畫能力。這無疑是提高專業素質并不高的學生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目前存在的更大的問題是,相當多的高校教學方法采用的是 “灌輸式”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教學弊端,主要包括: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同學與同學之間缺少相互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另,更要強調的一點是,在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沒有與實踐結合起來教學,這樣一來,學生自主設計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學中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簡單的完成作業,而不是要求學生在設計的同時注重對設計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大部分學生都抱著應付作業的消極態度,而不去對設計本身做太多的研究。所以,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本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面對這些問題,全國各所高校必須及時總結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并設法與目前教學相結合,探索出一套新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學校在安排和設置基礎課程教學中應該更加趨于合理。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不能僅僅依靠相對傳統的基礎教學課程,在不忽略基礎的同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增強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建筑形體、空間、結構關系、比例的深刻理解。設立一些與環境藝術以及空間設計有關的理論課程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基礎上認識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之前所學的繪畫專業的明顯不同。另一方面,改善傳統的教學環節,提高教學環境的質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的教學,它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的過程。教學不再是單純的依靠老師的講解,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課外的實際項目中。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將課外的設計題目帶到課堂中,并在老師的要求下完成自己的創意設計。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的操作設計中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到提高。當然,在要求外界環境以及教學課程設置完善的同時,教師的能力也顯得異常的重要。大學是一個供學生進修的地方,而教師是為學生學習提供幫助的重要人員,所以,對教師無論從自身素質還是專業知識方面都有極高的要求。應該說每位大學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學識淵博,這是能勝任工作的基礎。但現在值得深思的是,僅僅具備專業學術基礎的大學教育工作者卻在環境藝術教學實踐中遇到了瓶頸。由于教師的工作更多的僅是面向于學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雖說大部分具備較高的學術理論上的修養,但是在面對市場實踐方面卻顯得相對有所欠缺。我們都了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有著嚴格的技術規范性,就以室內設計舉例說明,在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到工藝、結構、材料、暖通要求、消防規范等等方面,同時此專業在眾多藝術設計專業中實施性要求相對更強,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沒有這些相關技能的支撐,所謂的設計將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面對這些情況,各所高校應該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應不斷提高,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時的組織教師進行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從多方面入手,探索出一套新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
在如今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社會人才市場對環境藝術專業設計人才有著更高的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呈現出日趨火熱的現象,面對這種形式,培養出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實用型設計人才、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科良性發展,是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目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當然,優化和完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教學模式是一個長期的奮斗歷程,這需要所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
摘要:環境藝術是最新的設計類型概念,是工業化發展引起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人類環境保護意識加強以后,才逐步產生的設計概念。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地方高校中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其兩者相結合,是促進良好實踐形成的前提,也是塑造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積極探討地方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對策,有助于廣大教師改革和發展教育教學,提升“高素質設計人才”的質量。
關鍵詞:環境藝術;理論;實踐;創新
一、地方院校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的主要問題
1.生源整體質量不高
高校擴招以來,為廣大考生提供了學習機會,設計專業在全國擴招的影響下開始擴招。在高中應考教育中文理分科的結果導致學生文化知識狹窄,同時全國高考藝術類錄取文化線相對偏低,所以某些高中學校將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集中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報考地方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最終導致學生文化底子薄,入校后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失衡,給地方學校的設計藝術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導致生源整體質量下降。
2.師資結構不平衡,教學水平偏低
新疆地方院校創辦設計類環藝設計專業,學生數量逐年增加,教師隊伍也隨之增加。各地方高校的環藝設計專業教師,在職稱、學歷、年齡、性別結構方面出現不均衡的現象。
專業教師數量少,許多專業人才畢業后直接投入市場,從事教師工作的人數有限,而許多院校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又積極開設新專業,使現有教師數量無法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在此情況下,一些非專業人員轉而從事這一職業,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構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質量的下降。
在職稱上,高職稱師資培養需要較長時間,而已具有高職稱的教授不愿意到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高校任教。年輕教師專業能力、意識和水平有限,實踐經驗不足。許多教師不能充分駕馭理論教學,對專業理論的掌握和理解有限,教育教學理論薄弱,課堂教學收效甚微,這無疑給本科教學帶來很大的阻礙作用。合理的教師結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3.教學模式單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課程設置不科學
目前,許多地方院校環藝設計教育模式仍然是各大美術學院模式,教材、大綱均是傳統藝術專業院校的教材和范本,地方院校很大的弱點就是對外交流太少,教學模式單一,講授給學生的內容滯后。這樣的情況導致院校修訂的課程大綱、培養計劃表象很系統、有條理,但每門課之間很難有機相互融合。在課程內容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互不銜接。由于學生學習接受能力有限,不能將理論知識融于設計之中,而僅僅停留在簡單模仿和拼湊的程度上,從而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二者在互推互動上缺乏實效。這樣院校內的學生與走向市場的學生之間有較大程度的脫節,走上社會之后難以適應市場,個人的綜合應變能力差。
二、地方院校有自身的生源特征,表現在制訂適合自己的培養目標,注重個性培養、全面發展、綜合實踐能力的特色教學
1.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中突出了實事求是,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體系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環藝專業內部的交叉是指專業課與其他藝術設計學科、基礎繪畫學科、設計理論學科的交叉,如環藝設計中景觀設計與雕塑,基礎課程的色彩、素描、人體工程學、中外建筑史,各種學科之間的交叉都體現在設計風格、流派、表現之間的融合上。在課程的教學中,不斷充實新的信息、觀點和方法,并結合現實案例,更新教學內容。這樣教學的更新,是用不斷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從相近學科中得到啟發。
2.激發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培養復合型人才,優化教師結構,培養求真務實的教師
(1)加強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培養,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學中,教師只對課題的重要環節進行詳解,學生對問題個人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靈活的創新能力。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概念設計、方案設計指導學生從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化風格、地域、時代角度展開思考,培養學生形象的、情感的、想象的方法來進行創作。還可以通過團隊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配合性,培養團隊的協調能力,發掘個人潛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演講與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之間思維的交流。
(2)加強人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決定著一個學科發展的未來。目前,地方高校環藝設計專業高職稱、高學歷教師嚴重缺乏。環藝設計是高層次復合型學科,這就要求從事設計的高校專業教師本身要具有交叉學科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名品德優秀、素質較高的教師,積極研究專業領域教學對學生影響巨大,教學質量也隨之提升。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有所區分,不同研究能力的教師科研水平不同,高校在教師的結構上應該調整為“老、中、青”的專業研究團隊,使教學水平穩步提升。
努力探索地方高校的環境藝術教學體系特色,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是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必須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和自身條件,順應時展,改革教學模式,強化辦學特色,構建合理的專業規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騰飛,城市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設計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已無法滿足社會的多樣性需求。本文從探究國內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前景,比較國內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分析了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環境藝術設計高校教學課程改革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高校教學 學生培養 專業課程改革 現狀與發展趨勢
環境藝術設計簡單來說包括傳統的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和室外設計等,而在教授這門學科時,又涉及到建筑學、環境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等文、工、理等多種學科,學科跨度大,專業理論廣度深。我國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不斷涌現的新材料和新的工業技術推動著環境藝術設計的進步。但這個行業中高文化修養和專業技術水平兼備的設計人才卻十分欠缺,這就要求各個高校改善傳統的環境藝術教學體制,調整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探索出更適合學生實際和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
環境藝術設計脫胎于工藝美術教育,于1978年國家實施《普通學校社科科學本科目錄》,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20世紀80年代后,環境藝術設計快速發展,各大藝術和工科高校紛紛開設課程,發展到現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已經形成文科和理科兩大類有中國教育特色的環境藝術教學。藝術類的環境藝術設計學生具有強大的思維能力,而理科學生則在邏輯思維和理論分析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但各自所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文科類學生以美術教育類為主,把重點放在視覺設計上,而理工類又缺乏藝術思維。然而,環境藝術設計既要有理論基礎和科學技術作為實踐手段,又要有審美藝術價值,國內的教學方式使得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且不完善。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高校教學中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許多高校在專業方向的發展有著不同程度模糊與盲目的傾向,將環境藝術設計簡單地等同為室內設計,這就使得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第二,我國許多高校將素描和色彩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放在大一大二階段學習,這對美術基礎薄弱的學生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然而大部分高校的教學方式都是“填鴨式”的教學,生生、師生間都缺乏互動,大大降低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三,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使得教學的訓練內容和實踐環節出現偏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的專業面廣,學習的課程門類眾多,在基礎課程教學中,許多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沒有太大關聯,還有部分后續課程銜接不上,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混亂,學到的知識也難以應用于實際。第四,是教材的缺乏,市面上關于環境藝術設計的畫集不少,但適用于高校教學的教材和理論書籍不多,沒有系統的教材,各大高校幾乎都使用自己的講義,并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第五,是教學評估標準只重視結果,不重視學生的自主設計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作品流于形式,作業成為消極負擔,這不利于培養高等院校學生的創造和自學能力。第六,是高校設置的實踐課程較少,理論和實際產生巨大的鴻溝,這使得學生在畢業后需要過長的時間鍛煉才能獨立進行設計和實踐工作。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環境藝術設計也會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能使環境藝術設計在教學內容的深度上得到完善。而隨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高校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不再局限于室內設計,逐漸擴展到室外景觀、城市和大地環境設計方面。而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應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放在首位,培養知識全面、能力完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二、國內外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課程對比
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計上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課程不多,每所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也相差無幾,這與國外的課程設置有相當大的區別。美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許多都與傳統文化相關,課程內容和范圍不會出現重疊,在課程教授上,也十分注重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調動學生見證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積極性。而在日本,環境藝術設計的也強調傳統文化的理解,這要求學生運用性地研究發展因素,既重視傳統文化,又能將現代技術與傳統因素完美融合。
三、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高校教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路
(一)結合社會發展,明確辦學層次
環境藝術設計的就業發展方向模糊一直都制約著該專業的發展,職業教育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努力貼近職業崗位的需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具有區域性、動態性的特點,在行業不斷發展的同時,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明確,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踐教學。高校應對關鍵的實踐教學環節根據社會變化做出調整,使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就自覺按照行業規范要求自己,成為設計企業需要的實干型人才。
(二)教學內容改革,注重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要改革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內容,關鍵在于不要沿襲傳統美術教育課程體系,加強環境藝術設計與室內設計專業學科的建設,增強學生的藝術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目的地設立相應的環境、建筑和空間理論學習,同時,加強與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相關的教材建設,推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工作順利進行。隨著時展的要求,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可能脫離其他學科獨立存在,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也有著與其他專業課程緊密相聯系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課程的融合和交叉。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注重與建筑學、人文學院、社會學、心理學的交融,建立多學科為專業服務的教學體系。教師在安排教學時,要注意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性和支撐性,根據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方向開設基礎課,形成具有時代特征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內容,體現跨科學交融的教學特點,建立起為學科服務的教學體系,為學生后續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優化教學模式
數字化和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多媒體的應用使“設計創意”這種文字難以表述的教學目標,以生動直觀的圖畫完整地表述出來。數字化能高效立體地傳達信息,網絡也為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使用多媒體在課堂中增加經典案例和專業實時近況,可在同樣的教學時間內跨越式地增加教學信息量。同時,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面上傳和下載作業,而網絡聊天室則可以提供一個教師和學生對話交流的良好平臺,教師可隨時隨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這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既可以增強高校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設計能力,又豐富了師生間的互動,形成良性循環。
(四)完善考核方式
成績考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和總結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F在許多高校教師在考核時只注重學生作品,使得學生的作品流于表面。高校應該改變過去單一的考核方式,采取成績綜合評定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并不只把考核作品作為評分的唯一標準,而是將學生的表現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和課外實踐納入考核標準,這能使考核從單純的理論考核轉變為全面綜合素質的評測,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同時對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藝術和理工這兩門學科有機結合,全面系統地建立起多學科為專業服務的教學體系,同時,高校應根據專業特點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研究方向,使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設計的能力,并引入社會實踐內容,為學生踏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程的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它涉及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方面面。高校應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改革,為建設祖國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環境藝術設計人才。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樓盤、公路、公園、酒店、賓館等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由于社會發展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要,各高校也紛紛建立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高等院校自實施擴招政策以來,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也以勢不可擋的態勢迅猛發展。中國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為環藝學子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來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形勢下,環藝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現狀卻不盡人意。許多畢業生步入社會后,因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與應用能力而難以應付工作上的挑戰。如何將環境藝術設計學生培養成有理論、懂管理、會設計、實踐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的應用人才呢?唯有在環藝教學當中夯實理論知識基礎、強化實踐動手能力、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從社會市場的需要出發,,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靈活教學,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走上社會,為促進社會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弊端;教師隊伍素質;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優化考核方法
一、學生的弊端
1.缺乏實際工作能力。許多學生一旦面對實際工作的時就會不知所措,捉襟見肘,更不會把自己多年下來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其一方面是由于理論基礎太差,連基本的設計方法都不會,都沒聽過,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實踐。尤其在目前這種高速催生下發展的設計行業,在要求高效、多產的情況下,這一弊病更是一覽無余。設計畢竟是一個時效性極強的專業,學校主要的教學目的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為社會服務的設計師,而不是只能說教的“專家”。任何一種理論也只有發揮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與意義。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分離,也導致這一問題產生。學生面對的都是些虛擬的題目,和社會實際項目結合不夠,設計的東西往往沒有考慮到具體的實用性,客戶的需求,在設計當中理論不能指導實踐與實踐相結合。
2.缺少持久的工作能力。很多高校畢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通過幾年中在學校的學習,具備了一定創新能力,但是在進入工作崗位幾個月后,創造源泉就消耗殆盡。從新人到老油條之后,作出的設計也是按照原有的模式照搬套用,不能推陳出新。這也是現今藝術類大學生中普遍的現象。
3.設計趨于雷同,缺少創造力。在進入職場工作的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當中,在面臨工作的情況下所表現出優劣趨于雷同。在這些年中的設計比賽中的作品我們就能發現。無論是內容、形式,抄襲和模仿的成分過多,沒有推陳出新,而是生搬硬套。實際上就等于失去了創新。
4.缺乏團隊意識。無論是廣告策劃、產品造型設計、動漫設計、建筑設計、園林設計、空間設計等,都屬于群體性的工作,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光靠一人的力量是難以達到盡善盡美的。真正的團隊合作并不是嘴上的噓寒問暖,手上的端茶倒水,而是在設計上給予其他隊友最大的支持與幫助,光一個人的創意很好還不行,更需要其他隊友的幫助、提升與深化。在團隊的設計中,大家要施展自身的長處與優點,幫助隊友彌補其弱項與不足。而藝術類學生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張揚個性,不顧及他人感受,團隊意識差,很難維持人際關系。
二、教師之弊端
1.教師隊伍素質偏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教學活動的安排與組織,傳道授業解惑,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這些都是一名師者所應該做的。除此之外,對學生設計潛能挖掘,眼界的開拓,培養正確人格,人生觀、價值觀更是環藝教師的分內之事。
目前國內高校的環藝設計類教師,自身業務能力不高,實踐項目缺乏,理論層次又不夠。講課時,照本宣科,對教育事業缺乏熱情,對學生缺少愛心。心猿意馬,沒有將自身精力傾注在教學上,提升自身知識結構與水平。設計行業發展迅猛,日新月異,這要求教師要與國內外的市場前沿和學科前沿接軌,時刻關注其動態,并將其方向帶到教學當中。
2.教師的知識解構與課程安排不相符。就拿設計類的基礎課,三大構成來說,很多講課的教師并不是設計專業的而是純藝術類的,雖說在純藝術范疇內有所研究有所成就,但是對于設計而言并不了解,缺少與設計相關的知識,在課堂上缺少設計理論及知識的傳播與延伸。不能良好的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新能力。即便將一些基礎的設計理論與知識授與學生,也不能教會學生如何在實踐當中加以運用,發展。課后也只是單純機械的完成作業,獲取學分。無目的的學習、作業做,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與實踐脫節。不僅沒能正確的引導學生,反而誤導,成為今后學習的障礙與包袱。
3.課程安排不合理?,F在大多高校設計藝術教育一直沿用美術藝術教育的套路,從招生到教學,都離不開美術教育的模式。課程的設置缺乏設計理論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缺少基礎理論與專業之間的銜接,教學之間的不能相互滲透。學生不熟悉相應工藝與施工材料,不熟悉生產流程與環節。不了解市場與消費。只能進行一些虛擬的課題,這畢竟與商業化、市場化的實際項目存在這一定的差距。
三、解決方案
1.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靈活課堂教學。高素質的教師梯隊,才是良好的教學模式的運行與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師本身的觀念、業務能力與教學能力都存在問題的話,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升,反而起到誤導學生的作用,也使學校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學校應有計劃性的安排教師進行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內高等學府進修;參加與環境藝術設計有關的研討;支持、鼓勵教師們到企事業單位到考察、學習。信息社會的到來,使得社會每天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知識與理念也不斷的更新。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藝術設計設計,也經受著巨大的轉型,從理念到形式,再到施工技術來看,環藝設計都應該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傳達時代氣息。環藝教學應該破除陳舊的教育觀念與落后教學方法,應吸取國內外前沿的教學成果。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更應該重視自身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關注國內外藝術設計的前沿動態,并與自己的教學相結合。
2.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應突出基本形的設計教學(如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通過某種理性的方法和技巧對基本形進行分割與組合,而不是僅僅依靠感性思維獲得新形。以此,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成為優秀設計師打下基礎。另外,增加了知名設計師的構成作品鑒賞及分析、各種構成方法的比較以及各種構成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等。更重要的是,解析大師作品,通過對名作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學習理論如何在實踐當中的應用。
3.優化教學方法。以引導為主,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項目或是作業當中的各種構成方法與實踐當中的經典案例則要求學生廣泛收集,并進行分析和評價。將學生分組,每組都要將老師布置的作業寫成專題研究報告,并做成PPT到課堂上做匯報。各個組分別派一名同學上臺講解本組的學習成果。每組做完報告后,再由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其優缺點。然后由老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團隊的協作能力、組長的協調能力和主持人的儀態儀表、主持討論的能力等方面作出點評,進行打分。最后再由老師對本堂課的內容與知識點加以講解、深化。
4.優化的考核方法。以“設計過程中的草稿集+分析過程+課堂表現+最終效果=總評成績”的方式進行考核打分。其中每一項評分項目都會有一定的比例系數。這種考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對知識的把握和專業能力的表現,可以更加客觀地考評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起到規范學生的作用,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與設計方法。
四、結語
只有注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加大對實踐教學軟硬件的投入,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改變落后的教育理念;教師進行終身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適用于社會與市場的環藝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