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1:26:42
序論:在您撰寫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通過“雙證教育”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分析,提出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要符合“雙證教育”的要求,體現人才培養特色,培養符合工作崗位需求的專門會計人才。
【關鍵詞】雙證教育 會計人才 定位
一、將“雙證教育”納入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雙證教育”是以就業為目的、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大學教育為支持、以培養市場緊缺人才為核心、以培養企業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教育工程。其中“雙證”是指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將雙證教育納入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原因有:
(一)迎合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符合崗位需求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這與“雙證教育”的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不謀而合。都強調了通過人才的培養最終能夠達到就業的目的。因此必須將“雙證教育”納入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中,學生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也是高職教育成果的具體體現之一。
(二)會計行業的“就業準入”為雙證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會計人員在維護健康、有序的經濟秩序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保證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上,我國《會計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這意味著我國對從事會計職業實行“就業準入”,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會計人員的“入門門檻”。因此,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必須將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之內。
(三)“雙證教育”是體現高職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方面。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要想在高等教育中立足,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在職業教育上下功夫。因此高職會計的人才培養必須以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為特色,要培養學生既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又掌握職業操作基本技能,成為具備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四)“雙證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職業資格證書是由國家相關組織機構頒發的,考試的大綱編寫、命題、閱卷、發證都是有這些國家機構完成的,因此考試的公正性、試卷的保密性以及考試難度都相對于校內考試更公正、更保密、更難。學生要想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獲得,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也會更加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于“雙證教育”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分析
(一)目前我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中存在的問題。會計人才培養定位是會計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的最高層次和起點,直接影響到了會計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效果。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定位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照搬普通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導致培養定位過高。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定位顯然不能與普通本科相同,而應當在職業教育中體現出自己的特色。二是把培養目標定得過低,與中等職業會計培養目標類似。很多高職院校是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起來的,可僅是學校層次發生變化,而培養定位還停留在中等教育階段。三是把培養目標定得過寬,強調“厚基礎,寬口徑”,使教學內容過于寬泛龐雜,學生的精力被分散,缺乏核心專業知識和技能,根本不能實現就業。
(二)職業資格證書分析?!半p證教育”的核心是雙證書,只要修夠相應學分就可以獲取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則相對復雜一些,高職會計在校生可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理財規劃師、外貿會計證、珠算證、會計電算化證、注冊會計師證。面對種類繁多職業資格證書,必須選擇含金量高、社會認可度高、難易程度適中的證書作為與學歷證書匹配的、可以作為教學導向的職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是由財政部頒發的,是《會計法》中所要求的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的“入門門檻”。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科目中既包含了《會計基礎》這一專業基礎課程,也包含了會計電算化和珠算這兩大會計人員基本技能,因此我們認為會計從業資格證就可以涵蓋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是從事會計工作的綜合性基本證書。助理理財規劃師證和外貿會計證分別都是屬于某一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且從事理財規劃和外貿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也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因此倘若以他們作為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定位方向,則有些目標過窄。注冊會計師考試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的全國性考試。雖然允許在校生報考,但這一考試難度較大。如果用這一考試來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考試通過率太低,將會“拔苗助長”。
三、“雙證教育”對高職會計教學的要求
(一)教學環節中體現“雙證”。將“雙證教育”納入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中,具體來說要在教學環節中體現出“雙證”的特色。首先,應當將職業資格證考試科目納入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也要圍繞1-2個職業資格證書進行。其次,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的教學中要按照考試大綱授課。再次,學生期末學業成績中要體現出學生考證的成績。在這方面可以進行教學改革,甚至可以用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代替期末考試或者折算成一定學分。最后,學生的畢業學分中要體現出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狀況,甚至可以嘗試將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掛鉤”。
(二)對教師的要求。首先,教師應當先于學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教師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僅僅掌握會計相關理論知識,還應當具備相應的技能,成為“雙師”。其次,教師應當及時掌握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各項要求,如報名時間、考試內容、考試大綱等。
四、“雙證教育”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中不能一味強調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不能用職業資格證書代表了學生學業的全部,不能用職業資格證書作為教學全部的“指揮棒”。重視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更要重視學生的學歷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中不僅要體現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培養目標保持一定前瞻性。一些含金量較高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規定了工作年限的要求,比如目前會計職稱考試初級需要畢業之后1年報考,中級則要求??飘厴I工作滿4年,本科滿5年。因此在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定位中不僅僅著眼于學生畢業的“當下”,還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中要為他們畢業后的進一步提升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打下一定基礎。
作者簡介:
鄧海燕(1980-),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環境會計
摘 要:會計是每個企業都需要設置的崗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崗位,由此會計在企業中所具有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其本身所具有的是實踐操作性也是很強的,但實際上對于專業教學而言,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會計專業學生的今后發展。根據這些現狀,從人才培養和教學方法的視角出發,對改善這一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模式
1.引言
為滿足現階段企業和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都在逐漸提升,會計專業也不例外,根據會計的不同職能和精通的范圍,更加細分了會計專業的設置。但從人才培養的過程和效果來看并不是很理想,應根據應用型、社會和企業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結構等方面重新進行定位,來培養真正的會計人才。
2.現階段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的培養,雖然從培養的角度來看觀念有所轉變,但本質上還是以理論知識的灌輸為主,脫離了實際的操作性。比如很多知識的運用,可能看教師操作或是講解會認為比較簡單,也比較容易操作和接受,但實際上等學生真正到實際的會計事物處理過程中,還是發現有很多地方存在不熟的漏洞,這就是現階段人才培養所存在的問題,下面本文將具體分析有哪些問題的存在。
(1)學校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高職院校給人的印象都是以培養實踐型人才為主,但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也陷入了擴招,多設專業的局面,比如設置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不管是哪個專業的學生,在培養上都是以會計為主,并沒有很大的差異性,這樣就造成了人才培養定位的模糊性。另外會計職稱分很多登記,據有關市場調查顯示,會計的基礎性人才已經處于飽和狀態,但中高級人才甚至是注冊會計師的缺口卻很大,由此看出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尤其是技能提升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2)教學過程中缺少互動性,也沒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的意識。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培養出綜合型人才,但還是有很多高職院校沿用之前的教學理念,不注重教學內容以及專業的發展前景,也不注重如何教學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多的教學心態就是依據學校所規定的課時,在限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所教的內容。這種教學理念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心態,也缺少去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不了解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了解哪些學生比較精通會計的哪塊知識,又在哪塊知識上存在缺陷,從而導致教學質量差,那就更加不用說能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才了。加上授課過程中都是教師在講解,教師在比劃和操作,讓會計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久少了,這樣常持以往學生就越來越依賴教師,只有碰到不會的問題或是不明白的知識點,都會求救于教師,而不是先自己思考后,再尋求教師的幫助,因此導致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足
(3)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有限。一般而言在高職院校任教的教師其本身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經驗就比名校的教師有一定的差距,他們也只能通過專業課程的教材,以及以往自己所學的知識來進行講解,甚至有些教師自己對會計知識點都一知半解。對于這些現象,高職院校的教師也缺少通過自身能力水平的措施來進行改進的意識,從而可想而知,這種教學水平如何能培養出適應社會要求的會計人才,如何能讓學生在畢業之后為通過中高級職稱考試甚至注冊會計師奠定基礎。
3.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模式分析
鑒于社會和企業對會計人才在量和質上的需求,加上現階段不管是從學校、教學方式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等方面來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因此為了培養會計人才,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從而實現高職院校真正培養出會計人才的目的。
(1)人才培養目標明確。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就跟其他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同,它不是理論型,也不是學術型,而是追求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的實踐型,因此首先要認清楚這一點。在明確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向后,根據這個方面來制定措施慢慢改進培養的現狀。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一步細化:首先是讓學生熟知會計方面的知識,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其次是學生的素質培養,包括職業教育、道德教育等基本的素質內容;再次是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這是學生不管是進入哪個行業,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有的能力,與人能有基本的交際能力;最后就是培養學生看待問題的獨特見解性,能想到或是做到其他沒想到的解決方法,而且這種思維能力具有普遍適用性,并不單純地適用于會計行業,因此能幫助學生今后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寬。
(2)根據所確定的培養方向來轉變會計的教學方式。首先在教材的選取上就要選擇使用本專業要求,而且實用性比較強的課本,因為會計很多專業的設置都是屬于會計的一個分支,所以專業與專業之間有一定通性,但也是有所差別的,因此要根據專業的差異,選擇適合的教材作為藍本。其次是根據教材內容以及會計專業每個學生的特性,來進行教學安排,不能一味地為達到學校的要求而進行應付式的授課,也不能以教師的思維為主,要仔細研究后制定適合本班學習狀態的教學內容。一是根據社會對會計專業的要求,比如會計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登記會計憑證、做賬、報賬等操作,而且對于會計理論、職能等都需要結合實際操作來進行講解,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了解操作過程,又能對理論知識進行梳理;二是以學生的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對于會計的基礎知識比較精通,而對會計電算化知識接受能力比較弱。針對這種情況,就要適當進行改善,對于難度比較大,或是理解難度大的就要多講解,或是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穿插的講解。再次多采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或是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采用討論式的方法是,或是利用投影儀等設備進行講課,既能讓學生有繼續聽下去的毅力,也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最后是對于會計軟件的學習,隨著社會的變化和企業的要求轉變,在會計方面新增了很多會計業務,因此尤其是在軟件使用方面需要教師能及時更新操作,以便于學生能跟隨社會的發展需求。
(3)教師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水平。再好的教材,再好的教學方式,也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突顯其價值,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會計行業的發展動態,不管是理論部分還是實踐部分都要有所了解,以便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對于知識儲備量少或是實際經驗少的教師,可以通過進修深造或是到企業中去具體了解會計的使用流程,如果有機會也可以親自實踐一次,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實際經驗,這樣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加能幫助學生學好會計知識,更加能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才。
4.結語
由于會計行業發展的需求以及現階段高職院校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著重對如何培養會計人才和如何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進行了研究,認為從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來轉變會計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師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水平這3方面能有效地起到培養會計理論和實踐都優秀的人才這一個目的。(作者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會計系)
高職院校的性質決定所有專業教學都要與學生未來就業結合起來,會計教學也不例外。傳統會計教學在職業素質教育方面欠缺,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就業,對高職院校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小的負面作用,所以亟需改革。改革的關鍵是在職業生涯規劃下進行高職會計教學,培養實用人才,這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是實用人才,學生畢業就要面臨著就業。因此,一切專業教學都要圍繞促進學生更好就業展開,為學生更好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各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會計專業也成為一門熱門專業。然而,現在社會中卻嚴重缺失會計實用人才,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高職院校未能認清自己的院校性質,不能與職業規劃結合起來進行會計專業教學,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勝任本職工作。作為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會計、財經等相關專業的學歷和學位,更應該具備很好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應該制定職業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在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引導下,引導學生進行會計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實用人才。
一、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并重開展會計教學
傳統的會計教學是講解一些會計知識,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這種教育與學生的職業規劃沒有太多關聯,學生即使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由于缺乏實踐基礎,在未來的就業中也不能很好地加以應用。這就出現一種現象,即許多高職會計人才,在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在很長的時間內不能勝任工作,甚至許多高職畢業生在工作后才重新學習會計技能。他們感慨,在學校什么都沒有學,或者是學得東西作用不大,這是高職會計教育的可悲之處。因此,要想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使自己的院校學生成為用人單位的“香餑餑”,就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增加教育內容;同時,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輸、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這樣,教學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會計專業技能的訓練。比如:“基礎會計模擬實驗”課程中的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賬簿的登記、憑證的裝訂等仿真模擬訓練,這些內容都是會計專業的必修內容,教師要認真督促學生掌握該技能。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練習專業技能的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比如: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術的能力,以增強學生在職業中的適應性,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規劃、獨立解決問題、創新能力等,這些都是學生未來職業生涯中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只有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并重,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優秀會計專業人才。
二、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財貿崗位模擬訓練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要想取得發展,就要重視模擬教學。模擬教學通過模擬工作情景使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因此,會計教學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財貿崗位模擬訓練,這是職業規劃下培養會計人才的重要措施,對于高職會計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財貿崗位模擬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進行通用模塊訓練和ERP沙盤模塊訓練;第二,進行會計及相關崗位綜合實訓模塊訓練;第三,進行納稅申報模塊訓練。通過模擬訓練,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在未來崗位中可能會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真實的情景模擬,學生不僅可以親身體驗會計主管、稽核、出納、會計核算等會計崗位之間的業務傳遞及內部控制關系,還可以親自體驗辦理銀行結算,進行納稅申報等工作等等。模擬訓練使學生成長的必備環節,如果不進行這種訓練,學生掌握的會計知識只是彼此孤立的,很難把他們綜合應用起來。只有在模擬訓練中,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得到綜合應用,學生的職業素養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在會計教學中,這種模擬訓練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極為重要。
三、重視實習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會計專業實用性極強,如果會計知識得不到應用,學生會容易遺忘掉,即使學生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由于缺乏實踐機會,學生的知識也很難得到活用。因此,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要重視實習教學。作為高職院校,要積極地聯系有關實習單位,為學生安排實習。通過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會計實習,加強學生對企業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活用會計知識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學校安排的有實習教學,但沒有實習計劃,學生實習機會很少,這對學生會計學習是很不利的。學校要與企業合作,使學生的實習成為一種常態化的學習方式,制定計劃按部就班地組織學生實習,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在高職會計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實習教學,通過加強實習教學為學生今后參加工作做好準備。
四、結語
總之,在高職會計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下,設計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會計知識的傳播、會計技能的培養,又要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模擬教學、實習教學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使學生成為能夠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進而提高會計教學的效用。
(作者單位:九江職業大學)
摘要:職業轉型影響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及要求。人才培養的路徑可分別從教育主體及辦學主體進行考察。從學生、教師以及學校、企業、社會分析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可行路徑,按專業條件和專業特色選擇適合自身的人才培養路徑。
關鍵詞:職業轉型;會計人才;培養路徑
因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轉向以及技術條件的變化,職業轉型已成會計發展趨勢。當前我國會計改革的三大重點即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化以及會計信息化的全面建設,使得傳統會計核算工作量迅速下降。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是中小企業會計崗位,崗位要求多能或全能。經濟轉型或升級下對中小企業的機制、技術與管理創新對新型“管理型”會計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中觀層面探索適合企業轉型、會計轉型下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審視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實施,拓展視野,面對職業發展趨勢、立足學生成長,同時將專業教育與職業趨勢緊密結合,這更符合職業發展與人才成長規律。在此提出基于職業轉型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設計及其選擇。
一、轉型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影響
1.職業轉型
從人才培養看,經濟轉型或企業轉型主要體現在會計的職業轉型即會計職業從傳統的“核算型”轉向“管理型”。
我國90%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傳統意義上,中小企業的會計主要是為了報稅。隨著在線記賬平臺的建立,政府對中小企業注冊的開放以及稅務管理觀念的轉變,中小企業的傳統會計核算業務將被外包替代。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很多原先需會計完成的工作將被其他手段所替代。如內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統,常規業務信息可不經過會計的人工審查直接進入賬目系統。而影印技術、電子證書、數字簽名等手段,導致會計工作程序發生更深刻的變革。
會計信息作為重要的經濟信息資源。在現有技術條件及外部環境下,會計工作出現三大轉變:一是理念,向信息技術要效益,以信息技術強管理;二是工作重點,轉向會計監督,講信息整合及綜合運用;三是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德才兼備,善做事、會做人、知識結構完善、多面手、有成長空間的復合型人才。
2.職業轉型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職業轉型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人才培養理念的轉變、培養目標的調整以及培養要求的變化上。
人才培養從技術到人文的轉變。從單純地培養技術型人才,到培養中注重技術與人文協調,強調職業技能的同時更調整職業素質的提升。突出學生責任感及責任心培養,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及獨立思考能力。人才培養中講整體或大局,綜合或統籌考慮問題,既張揚自身特長特色也要控制培養短板。
從熟練的應用性技術人才到具有成長潛力的復合型人才。德才兼備,會做人、敢做事、善思考,具備較完善的知識結構。針對不同的專業或專業方向提出不同的培養目標。分期或分層提出適宜的培養目標。根據職業要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職業知識結構中需要補充并加強與會計相關的經營與管理知識,職業技能中適當弱化手工賬務處理技能,加強會計信息化處理技能以及會計管理方面的技能,職業素養中加強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教學中應緊貼現實、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引導自主學生、自我管理,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學生深入基層調查、訪談,培養學生應用、創新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人才培養的路徑設計
1.教育主體:學生、教師兩條主線
(1)學生。教師引領下的自主學習。學生素質的提高關鍵在于內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是目前高職教育中的通病。教師做好專業指導及教育咨詢。首先讓學生在教學教育中形成上進意識,通過教育活動,學會自己尊重自己、對自己負責從而實現自己管理自己。結合高職院校自身實際,給予學生選課與選擇教師的權利。課程開發與設置應多注重專業實踐實踐項目,可以嘗試由學生自己開課、搞項目;實踐性課程應與學生創業相結合,給予學生成長的空間,釋放應試教育的壓力,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主動性。注意學生團體的力量和學生領袖的影響。
(2)教師。文化自覺下的專業教師。重視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多接觸會計實務,帶著問題、思考問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變被動式灌輸為主動式理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按啟發學生思考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既考慮職業需要,也注重學科規律。優選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能深化理解、提高興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接觸學生,注重與學生交心及專業的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把握好教學的深廣度、重難點。
2.辦學主體:學校、企業及社會三大主線
(1)學校。主要有優化課程和加強實踐教學。
課程結構重新整合,適量減少核算型課程課時充實管理型課程內容并增加相應課時,突出職業判斷、會計案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等份額,以及與企業經管相關的知識,如生產、營銷、管理等內容。調整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及選修課的占比,操作性的課程應適當減少,與專業相關的企業經管知識也列入選修課,同時請校外職業行家做些講座,如成長經歷、職業趨勢、政策分析作為選修課的補充。
從能力本位轉向素質本位,通過整合改善課程的知識、能力結構,如通過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等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或錯位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的職業能力也因此提高。
從轉型要求看,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應包括更多的內容和更大的范圍。分期、分段、分層次提出實踐教學要求。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開展實踐活動,將專業、職業、創業等實踐活動融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成長潛力,使學生通過實踐,培養自己的責任心、職業精神及職業素質。
由于企業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數企業不愿意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校內實踐平臺的建立十分重要,為提高仿真性,可與校外企業或實訓設備供應商合作建設校內實踐基地。
(2)企業。主要有教學參與、產學研合作。
以專業設置的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基礎,以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內校企共建實訓平臺為依托,聘請校外職業行家參與專業建設,如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課程教學及專業實踐等。企業的聯系,可以是學校的實訓基地,可以是學生實習單位,也可以是校友所在單位或介紹的企業。
高職院校利用教師的專業影響和學生的人力資源,可與企業或行業合作,建設會計行業產學研合作平臺。這是較理想的會計轉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這方面需要由政府的支持和校友資源,也需要專業教師的影響,成為高職院校與企業聯系的緊密型紐帶,訂單培養、項目研究、學生實習及就業就有可靠保證,也可以為專業教師提供社會服務創造條件,如為企業職工進行業務培訓、為中小企業提供記賬、納稅申報服務。
(3)社會。主要有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以及與政府合作。
建立校外學生就業實習基地,選擇行業中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平時高職院校多為企業提供服務,提高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及實習質量;也可選擇記賬單位、財務咨詢機構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合作,接受部分實習生,并為教師專業實踐、課程開發及應用研究提供條件。
學生社會實踐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活動內容不一定針對專業,如社區服務、社會活動協助、社會調查及志愿者服務等,學生社會實踐除解決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及服務社會外,主要在于通過自身實踐,感受社會進步及人民的期望,從中感受自身的不足,領悟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拓展自身的視野,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感,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與政府合作,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是高職院??焖侔l展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與政府聯手,參與當地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實現資源互補、合作共贏,如利用專業師資和實訓平臺參與當地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會計人員的專門培訓,既解決政府職能部門的某些難處,也可提高當地社會的影響力,為可能獲取政府政策及資金的支持以及打造專業品牌創造了條件。
三、人才培養路徑的選擇
適應職業轉型需要的會計人才培養路徑的選擇應兼顧高職院校的自身實際,尤其是自身的專業條件和專業特色。
1. 專業條件
人才培養路徑選擇的首選考慮是專業的條件,包括專業師資力量、專業實踐條件、學校支持及專業創辦經驗經歷。
專業師資力量包括師資水平和教學團隊建設。除師資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及專業結構外,教師的職業經歷經驗,教師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教師在當地職業界的影響力。
專業實踐條件主要是指學校設置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實訓場地、實訓設備、實訓質量以及實訓基地的利用。
學校支持除財力外,主要包括政策、人員安排及管理,高職院校的人文環境十分重要。
專業創辦的經驗經歷也是專業條件中的重要內容。專業教學教育很多依賴經驗積累,專業創辦時間長,專業教學探索相對多有成效,教師經受歷練多,畢業學生人多面廣,校友資源豐富,社會認同率高。
2. 專業特色
人才培養路徑的次選考慮是如何打造專業的特色,也即從打造自身專業特色的要求去選擇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也即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避開同類競爭。
專業特色通常可考慮校企合作、社會服務及專業影響力等。
校企合作的基礎是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合作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創辦專業對外服務或實踐平臺、參與專業教育、合作辦學、開辦訂單班、提供后續培訓以及合作進行科研等。
社會服務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模式,也可以充分高職院校專業的技術、信息及人力資源。如為中小企業提供記賬服務、會計人員培訓、創業咨詢、稅務咨詢及理財咨詢等服務,這些服務大多采用低償甚至無償服務,目的在于拓展學校及專業影響,同時也為師生職業實踐提供條件。
專業影響力取決于教師突出的專業水平、教師及團隊的榮譽、學生的素質、校友的資源及各種競賽的成績等。專業的崗位眾多,培養的學生量大質強面廣,專業群內資源豐富。教師教學經歷經驗充足、創新意識強、師德高尚,教學業績及科研成果突出。數十年辦學經驗的積累與沉淀,較自然地產生各級各類競賽的優異成績。
【摘 要】分析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探討構建新時期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 社會需求
會計是一門有技能、有獨特的運作程序和規則的學科,實際應用程度極高,因此高職會計專業的改革切入點應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社會對職業性會計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學生順利就業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單一強調學科性教育向強化崗位技能培訓和職業素質培養轉移,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和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會計人才。本文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析。
一、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夠合理。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中包括了文化理論課和會計專業理論課,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也具有片面性。不僅如此,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都存在著錯位的現象,課程設置追求數量多、覆蓋面全,教學內容追求專業性強、知識程度深,而專業課程缺乏學科間的整合和銜接,導致不能共同達成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這些做法偏離了高職會計教育的應有定位,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沒有得到夯實和強化,實訓課少,即使有也脫離時代的步伐,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造成了學生既沒有掌握復雜而難懂的專業知識,又沒有練就嫻熟而高效的實踐能力。
(二)課程內容比較陳舊。當前的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存在較大弊端,一般設有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專業,除此之外,還會按部門、行業分設各種會計專業,這種專業設置不符合時展的需要。而在此影響下,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一般由國家指定課程、會計專業傳統課程和專題選修課程構成,這樣的課程體系加上陳舊的課程內容,致使學生的知識面窄、視野不開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很難達到高職教育“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要求。
(三)教學方法單一滯后。在高職會計教學中,教師仍然占主體地位,“填鴨式”教學還經常出現,單獨講授取代了互動討論,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會計是一項操作性極強的工作,很多經濟業務是用各種單證、票據記載的,但是在會計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很少講解記錄經濟業務的各種單證、票據的經濟內容、作用及傳遞程序,學生從課堂教學中很難學到實踐需要的技能。除此之外,教師缺少對經濟事項的來龍去脈的解說和分析,對會計分錄和會計報表的講述比較生硬,教學方法的失當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四)考核方式不夠靈活?,F階段高職會計專業的考核評估仍是以應試為目的,基礎會計課程和其他主要課程仍采用傳統的閉卷考核方式。而閉卷考試的題目比較容易,大部分是選擇題和需要背誦的知識,分析性綜合題和會計實務題比重偏低。這達不到考查學生會計實際技能的目的。另外,在會計等級評定中,實際操作成績雖占一定比例,但比例相對較低,理論課考試成績仍是評定一個學生學習優差的主要標尺。除此之外,校外實習評估是以學生的實習報告為標準,而實習報告的評定結果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這樣的考核評估系統阻礙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形成,將會導致學生不重視實踐課,不注重提高動手能力的后果。
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新時期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筆者認為,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新時期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調整培養目標,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人員應該擁有三個基本素質,即較高的會計職業道德、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包括:遵守法規、熟悉規程、誠實守信、服務到位、保守機密、愛崗敬業等;應具備的知識素質包括: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包括:學習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造思維能力、承受壓力的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等等。應試教育體制使培養目標向理論知識傾斜,忽略了能力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這樣的目標體系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只會被動接受教師的傳授,自主性和創新意識逐漸喪失,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進而無法滿足就業需要。由此看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培養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職會計專業改革的首要切入點。
(二)堅持就業導向,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以“誰占課堂主體地位”這一問題的解決為突破口,打造“教師+學生雙核心”模式,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中,教師把學習新知識和練習鞏固知識這兩個環節完全割裂,而現代教學理念提倡打破傳統錮束,用嶄新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并將自主學習法、項目教學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創新教學法納入其中,協調應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充分調動學生(下轉第84頁)(上接第75頁)參與積極性為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重視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充分就業。會計專業是一門融理論性、操作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專業,而實踐教學是使學生獲取綜合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這種方法對于會計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重視理論教學,忽略實踐環節,對會計實踐教學的原則性和體系建設研究不夠深入,在實踐課程的設置上缺乏連續性、實用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督逃恐贫▽I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對高職院校教學計劃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理論課時、實踐課時的比例應為6∶4”,也就是說,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實踐課時應占總教學時長的40%左右。當前形勢下,要極大地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應該從實驗、實訓和實習這三個關鍵環節入手,提高實踐教學比例,豐富實訓教學項目,完善校企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具體如下。
第一,加強會計實訓室建設。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實訓室模仿會計工作流程,讓學生體驗實際工作,這樣的實訓室可以將理論知識活化成專業技能,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
第二,豐富實訓教學項目。高職會計專業可以根據總體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訓教學項目,在時間上做到既要有階段性實訓又要有課堂實訓;在內容上做到既要以企業、工業會計為主,也要兼顧其他行業會計,各種實訓教學項目都要適應學生將來從事工作崗位多樣化的需要。
第三,提高社會實習比重。在加強校內實驗課和實訓課的基礎上,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廣泛參加社會實習,通過真實的社會環境和工作氛圍增強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認識,消化他們在課堂上所接受的理論知識,讓他們通過親身感受和體驗,提高會計業務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
(四)順應就業需要,改革考核評估方式。合理的考試制度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與學的共振效應。因此,按社會需求去改革考核方式是會計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應根據職業會計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設計會計考核制度。第一,改革會計專業考試內容??荚噧热菰趥鹘y題型基礎上要加入一部分主觀開放性試題,以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檢驗和培養學生的發散能力、深度探討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改革會計專業考試方式。過去考試存在“四少”、“四多”現象,即開卷少、閉卷多;口試少、筆試多;技能考核少、理論考察多;多次考試總體評價少、一次考試決定成績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考試改革,應該用多種形式的考核取代單一形式的考核。既要有筆試,也要有答辯、小組合作項目、案例討論、口頭問答等形式的考核;既要有理論考試,也要有技能展示、應用及應變能力測試、實景操作、成果交流和評價等形式的考核;既要完善階段終結性考試,還要重視過程形成性考試,適當增加平時測驗和實踐課表現的分值,充分發揮考試的約束、激勵和導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