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0:35:53
序論:在您撰寫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主體應該是高水平的技術人才,能夠在實際會計崗位中進行熟練操作,當前各高校都在大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其中實行“工學結合”是被廣大會計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所倡導的,按照這一模式進行的教學改革也應該按照各個專業形成自己的體系。但是,不同專業不能盲目照搬執行,所以應該尋找一套適合本專業的教學體系,現結合教學改革的實施,闡述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論文關鍵詞:會計;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實施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既具有高教屬性又具有職教屬性,而且更注重職教屬性。教育部在教高(2006) 16號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
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高職教育的會計教學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會計教學。如何在會計專業課程中很好地實行工學結合,是高職會計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對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006年財政部重修了《企業會計準則》,必然會推動會計教學改革,而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職會計專業目標特色的、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會計專業所需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成為高職會計專業的當務之急和核心任務。
1 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通過對會計職業崗位群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按照“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要求,將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的各會計崗位專門人才。即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會計和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運用會計流程、處理經濟業務、計算各種成本、操作電算化系統、進行財務報表分析,能夠勝任中小企業各會計崗位工作,具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電算化專門人才。而將高職會計專業的崗位定位為:各類中小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及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納稅申報等相關工作崗位;基層服務行業會計、出納等崗位。
2 工學結合下,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作用
(1)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能快速提高學生會計業務處理技能。
“工學結合”教學應該在一體化的教學實習場地對學生進行一體化的教學活動,重點強調老師講授的課程,示范的操作,與學生動手的訓練一起完成,通過現場示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突出了立體感,使課堂變得鮮活起來。
(2)快速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升教師素質。
“工學結合”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成為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所以教師在授課之前,就應該相關會計崗位或工作的要求、重點、難點,根據崗位業務知識的特點,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案。而且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課程的實際內容,運用不同的課程講授方法和實踐技能的操作方法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肮W結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授課之前,就要求教師到企業中熟悉自己的課程內容,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鍛煉教師實踐業務能力,促使教師努力鉆研會計業務,熟悉相關行業不同會計崗位的業務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優勢。
“工學結合”教學的開展,明顯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使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明確企業的組織機構和日常運行。尤其會計專業,在所能見到的招聘信息中往往都有實踐經驗要求。其實,對實踐經驗的要求,無非是要求錄用的員工到單位就可以動手去做所屬崗位的工作,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加以解決。而“工學結合”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就是對實踐業務的處理,這樣的學生必將更加適合企業的需求,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適合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會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另一方面,會擴大學校在某個地域或全國的影響,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校的發展。
3 工學結合下,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3.1 面向對象原則
從目標上說,高職會計教學模式針對的是會計職業工作崗位;若將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崗位要求的技能模塊;從教學主客體上說,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是面向學生、以學生為本的;從具體內容上說,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就是會計職業工作崗位模塊及其組合。
3.2 順序銜接,結構合理
組合恰當教學模式是指向教學結構的,是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諸要素在一定時空結構內或某一教學環節中的組合,這就要求縱向教學結構要順序銜接,橫向教學結構要結構合理,教學模塊要組合恰當。
3.3 循序漸進原則
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轉變觀念到擬定計劃、組織實施、控制質量,再到結果評估與處理,都需要結合實際,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展開。
3.4 成本效益原則
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效益必須大于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所需的成本。
4 工學結合下,改革高職會計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1)改革教學觀念。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2)改革教學管理 。
建立工學結合的會計教學管理機構和教師團隊;將指導工學結合教學納入教學任務和工作量之中;建立工學結合的課程評價和考核機制;實施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等。
(3)加快教材建設 。
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崗位實訓教材,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4)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 。
建立與會計專業崗位相適應的校內仿真實訓室;建立長期合作、利益相關、數量適當的工學合作企業。
5 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
(1)修訂教學計劃。
會計專業教學計劃即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會計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指南,要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計劃的制定流程。為此,在制定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一是以國家高職高專政策為指南,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定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經過專業建設委員會審核批準,執行并反饋教學計劃情況形成特色教學計劃。
(2)改革教學模式 。
充分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高職教學模式,結合會計職業崗位對培養對象的要求,構建“三段遞進、崗證結合、螺旋上升”型模塊式課程體系,從整體上構建高職會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把理論、實習、實訓整合為一個有機的系統,遵循從基礎到專業,從單項到綜合,關鍵技術反復強化的教學規律,統籌安排理論、實驗、實訓的各個環節。把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理論學習階段,工學交替階段,頂崗實習階段。理論學習階段是工學交替階段的基礎,理論學習階段知識會在工學交替階段中得到鞏固、應用、拓展和加深,學生的能力不斷得到發展與提升。在頂崗實習階段又對前兩階段進行全面總結和提升,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就是在這種多次反復、螺旋上升的過程中完成。
(3)改革教學內容 。
高職會計的教學內容要真正體現會計復合性人才的“綜合適應力+核心專業競爭力+實踐操作動手力+關鍵崗位競爭力+專業特質表現力”。
(4)改革教學方法 。
教學方法既要堅持傳統與繼承,又要開拓與創新,在教學中要引入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理念,適應高職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與手段,充分開展項目導向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研究性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等。全面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設系列化的會計核心課程多媒體課件庫、視頻信息庫、網上試題庫,努力提高特色會計專業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質量。
(5)培養教學隊伍 。
對于教師,只有把握專業培養目標,達到教學內容與自身素質的雙重協調,才能使專業教學創新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只在會計專業上有熟練的專業動手能力,教學上有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新型教師團隊。教學上體現為用而教,教有所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形成培養合力。
(6)建立新的教學管理體系。
充分實施會計專業建設中的學分制信息系統規范化管理,建立“學分績點”。在學校層面,賦予系部更大的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自主權;如在辦學資金投人、教師調研、外出學習等方面政策上的傾斜;而在院系層面,加快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分制結合,建立有利于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學籍管理辦法,作好對實習學生的管理,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和安全工作,切實落實校系兩級學分制管理。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F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模式陳舊,在課程體系、實踐技能、教材建設、考核評價制度、師資隊伍建設等缺乏高職特色。高職會計教育作為會計教育的一種新的層次類型,其人才培養目標已在整個高職會計教育界形成共識。
1 高職會計專業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正是實施人才強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國戰略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途徑。對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會計專業也不例外,因此,高職會計教育應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目前高職會計教育的發展,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有高職會計教育的模式還相對滯后;課程體系還有待調整;實踐技能不夠突出;考核評價制度陳舊;教材建設滯后于會計專業需要;師資隊伍建設與個體素質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等問題。因此,要創建新的高職會計教育教學模式已勢在必行。
2 創建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了培養21世紀所需的會計專業人才,為了使會計人才適應當前市場,對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即通過用人單位考核、評價、調研、反饋等方式,思考用人單位所需人才規格,客觀務實給學生評價。結合會計職業能力所需知識和技能組織教育教學。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已是目前人才培養重點,要深入探討教育教學新模式,主要從傳統講授知識轉變為傳授操作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地去追求知識,學會學習;從單純傳授理論知識轉變為素質教育和實效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更加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從學生被動聽講轉變為小組學習,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信息的交流等。
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反映在“致用”上。從課程分類上考慮有核心課程、特色課程和品牌課程;從課程橫向
劃分主要有:教育通修課,主要包括必修課、限定選修課、任意選修課;專業方向課,主要包括限定選修課、任意選修課;教育教學實踐課,綜合教育相關課、專業技能課。針對每門課程強調理論知識以“必須、夠用”為度,實踐訓練以技能為主的要求。
要加強學生實踐技能,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一種訓練,涉及的知識面廣,體現運用知識的能力、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通過技能培訓,可使學生掌握生產一線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有利于縮短學生在生產第一線的適應期。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所學課程的知識,使知識與技能進行轉化。教師應以實際工作案例為載體,貫穿所授課程,設計出系統、完整、類型多樣、實用的實訓方案或教程,利用實訓基地,完成會計崗位仿真,達到學生對會計崗位和實際工作的認知。
改進考核評價制度,不能用一張試卷評判某一學生好壞,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開發學生的潛能。樹立長遠目標,切實掌握技巧,促進學生發展。其一,考試內容靈活化。對大學生的考核,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考核,進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使之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和挑戰。其二,充分肯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各具特色。學生如果能多方面發掘自己的才華,并發揚光大,無疑具有很大意義。其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態度和平時表現。按比例評分,客觀反映學生學習成績。其四,可嘗試采用口試,實踐操作考核,證書、考級等方式,進行多種渠道的評價。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知識載體,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基本需要。會計教材建設在會計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會計專業在教材建設上要充分考慮一下幾點:①培養目標準確進行教材定位,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需要,突出針對性、具有實用性、體現職業性、具有創新性;②優化編寫隊伍結構,發揮高職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優勢互補作用;③突破傳統教材框架,探索易于高職學生接受的編寫模式。編寫模式能夠體現“夠用為度、注重實踐”的原則,能夠深入淺,分散難點,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更易于高職學生接受。采用“項目式”、“工作過程導向”的編寫模式;④加強校企合作辦學,重視開發與“訂單式”教育相適應的配套教材?!坝唵问健苯逃歉呗毥逃陌l展方向之一,是校企合作辦學的深化。⑤開發校本教材,體現高職院校自身特色。高職院校服務和依賴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規模,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大多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相適應,地方性、本土化特征較為突出。開發和建設校本教材,不僅是高職教材的補充,而且對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教師是高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戰略資源,充分發揮教師在高職事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對推動高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沒有好的教師,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質量,也不能培養出好的人才,所以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確定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制訂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其次,大力培養青年教師,引進雙師人才;再次,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最后,鼓勵教師多出成果,多出成績。
總之,高職會計專業要培養出為社會所接受的“產品”,符合社會會計職業界需要會計人才,并以現代會計教育教學理論中的最新研究和成功高職會計教育個案經驗為依據,充分體現其必要性和活力。
3 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展望
我們必須在掌握高職教育教學特點和會計專業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同時不斷借鑒國外會計職業的教育教學的先進經驗。十八大提出:如何更好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認為,要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遵循人的認知和成長規律,為國家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才。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展望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突出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特點,做好規劃與實施。引領和拓展新思路,強調“特色”發展,確保培養的人才符合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二是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根本任務,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是要大力推進會計教育教學開放交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打造信息化平臺,經常開展會計技能比賽和競賽活動,學生畢業前力爭取得多種證書。使學生達到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的目標。
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其重點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成為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最終成為會計專業方面的能力型人才。
【論文摘要】本文是針對高職會計專業多年來開展會計實訓課程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而提出的。怎樣開闊思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來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突破會計教學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怎樣緊跟會計實際工作中不同崗位對人才實踐技能的需求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這些都是對高職會計實訓課程提出的嚴肅命題?;诖耍覀兂浞职l揮了實訓教學的威力,走上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專業實訓課程改革的之路。
【論文關鍵詞】高職會計;實訓課程;實訓方式;改革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無論是初級財會人員還是中級財會人員,都必須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目前,各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實訓課,通過實訓課能使學生從中獲得一些職業技能與動手能力。許多高職院校也對如何構建有效的實訓體系和實訓內容及安排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對實訓課程體系進行了完善,應該說在學科型教學體系下已逐步成熟,但就其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實訓體系、內容及時間安排而言,研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這也是與實訓課程的特殊性密不可分的。
一、高職會計實訓課程現狀及存在問題
首先,對會計實訓課程重視不足,課程設置上不可避免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事實上,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理論重于實踐”的現象在會計教學中同樣存在,表現在會計實訓課程中就是對會計實訓課程重要性認識不夠,進而導致實訓課程比重遠低于理論課程,二者的結構失衡嚴重。案例教學采用的案例設計過于簡單,有些案例設計只是將復雜業務分解、刪除,其沒有相應的案例背景及關資料,有些只是對課本所闡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業務的舉例說明,使學生很容易套用課本知識尋得唯一答案。而這樣的案例教學無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案例的背景資料和個案所處環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實訓教學內容和過程有待完善。很多學校的會計實訓教學方式古板,傾向于機械借用理論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或者教條地照本宣科,導致了實訓教學內容和過程中的許多問題。第一,實訓教學不注重真實性,例如對于企業中各種角色的分工就不予考慮,經常是一個學生就完成了從填制原始票據到編制報表的一系列操作。這就導致對企業工作過程的完全忽略。第二,由于角色分工不存在,一個學生包攬實訓全過程,所以不同流程間的單據傳遞根本無法實現。第三,強調核算有余而對會計管理監督重視不足。當前對于會計實訓認識有所偏差,會計實訓只是被當做對學生所學核算等工具性知識的運用和磨練,如填制原始憑證、制作會計報表以及填寫賬簿等,而對于學生的監督、審核能力卻很少涉及。第四,會計實訓設定的模擬實訓環境過于具體,對于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鍛煉不足。
再次,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實踐經驗與理論水平雙優的教師。會計實訓教學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還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當前會計專業教師很多都是“從校門到校門”類型的教師。這就使得其對企業會計實際操作不慎了解,多走向照本宣科的誤區。所以“雙師型”教師的缺乏對會計實訓課程的開展影響巨大。
最后,實訓教學的硬件軟件條件嚴重不足。當前我國較多高校存在教學設施建設的滯后,尤其是在會計實訓課程開展所必需的種種硬件軟件設施。會計實訓課程需要盡量真實地模擬企業的工作過程,以促使學生盡快適應這種工作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實訓的目的。但很多高校的會計實訓中心建設較為匆忙,要么設施不全,要么無法使用,以致很多需要真實實訓環境的教學過程由于缺乏企業財務部門的氣氛而使得實訓學生難以進入工作狀態,進而使實訓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職會計實訓課程改革的建議
鑒于高職開展會計實訓課程多年來的經驗,校內實訓仍然是高職對會計專業教學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改革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必然選擇。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實訓室、機房等教學設施,施展多媒體、案例、演示教學等十八般武藝,對當前的實訓課程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對實訓方式的改革
1)繼續推進會計分崗模擬的實訓方式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會計實訓根據實踐中企業會計工作的分工將其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職能、工作范圍、操作方式等進行各個崗位的教學。這種針對崗位進行的實訓克服了原來的每個學生包攬會計核算全過程實訓方式的弊端,可以增強學生對會計工作中各個崗位的認知。既然將會計實訓按照會計工作實際分成了數種會計崗位,我們就需要在模擬這些崗位教學時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我們可以將會計實訓分為會計主管、記賬、制單、出納、審核等多個崗位;當然在綜合實訓為了達到更加逼真的模擬效果可以進一步細化這種劃分,將會計實訓的崗位劃分為會計主管、出納、工資核算、往來核算、財產物資核算、資金核算、成本費用核算、收入利潤核算、總賬報表以及稽核等崗位。在實訓中由學生輪換擔任各種不同的崗位,每次都應選取不同的教學案例。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崗位認知和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都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學生通過模擬分崗實訓不用出校門就能體驗不同會計崗位的不同要求。另外,通過模擬分崗實訓,可以起到增強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的作用,這些對于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將來的職業生涯而言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一方面,分崗實訓方式可以應用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學中,有助于其更為深刻地體驗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崗位的工作職責,提高其會計工作的基本素質;另一方面,分崗實訓也適用于綜合實訓。在這個階段,會計專業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的基本知識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分崗實訓將之前學到的基本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2)探索推進校企同步核算的實訓方式
雖說校外實訓的道路當前并不平坦,但會計專業的實訓瞄準會計工作實踐的定位是正確無疑的。實際參加校外企業的會計工作由于牽涉到企業的商業秘密等原因,企業不甚配合、積極性也不高,進而導致校外實訓的效果并不能讓人滿意,但我們可以探索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在校內進行校企同步核算的實訓方式。所謂校企同步核算的實訓方式是指,我們可以將企業的財務核算全套部門搬進校園作為校內實訓室,而學生將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營活動同步地在校內實訓室模擬會計核算過程。當然這種實訓方式可以和上述的分崗實訓結合起來,由學生擔任同步核算對象——被模擬企業的財務核算的各個崗位職責。對于實訓過程中涉及到的企業商業機密等企業不愿披露的事項,學??梢院推髽I簽訂保密協議,可以通過支付一定的保證金或者約定一定的違約金來消除企業的后顧之憂;而且在使用涉及企業商業機密的數據時學校應該做好相關的保密措施以確保萬無一失。這種實訓方式能否順利實施并取得預期的效果,單單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企業的配合和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力支持。
2.專業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1)在現有師資的基礎上,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企業會計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擔任課程實訓部分的教學任務,如在出納業務操作課程的出納實訓中必須使用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來承擔教學任務。
2)每年派出青年教師到企業會計部門實踐或掛職鍛煉,在具體崗位上鍛煉教師自身的操作能力。一般而言,“從校門到校門”類型的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由于而實踐操作能力不足,此項舉措就是針對既有教師隊伍的弊端而制訂的。這項措施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還取決于學校與企業間是否具備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和信任。
3)運用相關激勵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課題研究和專題調查,增強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措施對于企業和學校是雙贏的,企業通過與學校的聯合攻關,可以利用高校的高素質人才解決亟待解決的課題和專題調查,而高校的教師通過參與這一實踐活動獲得了相關的實踐技能的增長。
3.實踐環境建設
進一步擴大實訓室規模,提高實訓室的裝備水平。由于實踐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實訓室和實訓基地又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條件,其建設必須符合專業教學的需要,符合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對于實踐環境建設的具體舉措有:
1)進一步完善實訓室建設內容,新增軟件,硬件升級,擴大會計模擬實驗設備規模,將手工操作與計算機操作完全接軌;
2)選擇符合要求的實訓地點,擴大校外實訓基地的規模。
3)對已建立的校外實訓基地,條件成熟要使之規范化,并能進行科學的管理。本著互惠互利原則,實行學院與企業共建,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并使其涵蓋有代表性的各類企業,如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合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建立和完善實訓基地教學評估體系,提高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水平。
高職會計專業實訓課程改革與實踐不但為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指出一條可行之路,而且對于會計專業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也是有其現實意義的。另外我們相信通過改革會計實訓課程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必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的棟梁之才。
摘要: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目前高職校已形成了以技能大賽為導向的會計專業多種教學模式,本文僅探討技能大賽背景下對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
關鍵詞:技能大賽 會計文化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近些年來,在探索高效課堂的熱潮中,不乏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如:為了確保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理實一體化、以賽促教、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當前我國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普遍存在的一些難題。近幾年,從全國到各省市都有不同級別的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積極參與,營造了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技能比賽已成為高職院校一項常規的教學活動,為五年制高職校的教學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僅就技能大賽背景下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談一談個人粗淺的看法。
1 以技能大賽為導向,構建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職業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其技能要求代表了職業教育技能培養的方向。技能大賽技術含量高,技能要求復合度也高,突出了職業教育對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要求。大賽的“工作任務導向,真實任務驅動”和“工學結合”等理念,如果能落實到日常教學中,會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帶來寶貴的動力。近幾年,各職業院校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盡量做到以賽促教、賽教結合、強化技能、知行合一。但是會計技能大賽訓練的過程,對參加訓練的選手來講,仍然是一項比較單一、枯燥、乏味的過程,盡管學生在訓練中,熟練掌握了會計基本技能,鍛煉了意志品質,在參賽中證明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但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持續發展的能力尚未形成。近年,我國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新變革,知識的快速更新,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如果不能經常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難免遭到市場競爭的淘汰。作為五年制高職院校應更加重視終身學習能力,崗位變換的適應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會計教學在讓學生熟練掌握會計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的能力,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能夠使其終身受益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以便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因此,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技能大賽為導向的“四環”教學模式(見下圖),使學生學習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教學中更多地傳授會計的基本操作和學習方法,通過會計思想與方法的滲透,把學生從大量的知識內容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會計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
1.1 回看訓練
“回看訓練”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主要是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供的“回看訓練”題,然后由學生進行評講交流或由教師點評?!盎乜从柧殹笔侵冈诮處熞I下的回頭復習,旨在防止學生知識的遺忘和操作技能的生疏。所設計的訓練題不僅僅是前一節課的內容,更包括前一階段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的重點知識、以易錯點和疑難點為主的難點知識以及與目前所學內容相關聯的知識。
1.2 精講精練
“精講精練”是課堂的第二個環節,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二是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下進行思考、探究,建立會計思想,發現并形成新知識;三是通過對案例的嘗試、探究,領會會計知識,初步學會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四是通過配套訓練內化知識,正確把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中,教師要精心打造“精講”藝術,努力營造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方法與活動設計始終指向學生,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學習體驗,教師講解做到詳略得當、要言不煩、惜言如金、擇要到位;學生在正確理解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精練”中夯實“雙基”,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認真總結歸納解題規律,逐步提升分析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1.3 當堂
饋
“當堂反饋”是教學的第三個環節。主要是由學生緊張高效地完成當堂訓練題,檢測本節課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當堂訓練以基礎訓練題為主,適量設計一些拓展提升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1.4 總結提升
“總結提升”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先是由教師根據當堂檢測反饋的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及時糾偏與補漏,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然后由師生對本節課的知識與方法進行梳理、歸納,此過程可以通過學生談收獲與體會來進行,也可以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最后簡明扼要地布置與下次課“回看練習”相關的內容。
2 以技能大賽為導向,構建滲透會計文化的教學模式
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利用財會專業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以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主動發展,促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創新,使學生能夠承擔起社會責任呢?會計文化精髓的滲透是至關重要的。會計文化是指在會計實踐中形成的,被會計人員普遍認可的一系列物質產品、規章制度、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會計文化是會計職業生活方式的表征,是會計工作者實踐活動的結晶?!皶嬑幕w現的是適合會計群體特色的優良的管理哲學和管理思想。在會計管理活動中,通過長期的會計文化均質,在友愛、信任、團結、和諧、奮進的條件下,協調和優化會計人員行為,經過不斷優化,形成優良的會計文化,并指導會計實踐。”以會計技能大賽為導向,舉辦校園會計文化節,滲透會計文化精髓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作為會計職業人的綜合素質是非常有效的。會計文化節的舉辦,與“教學做合一”的職業教育理念非常切合,與高職院校注重培養職業素養的時代脈搏相通,同時宣傳會計文化和會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會計的發展歷程及相關知識,推動會計專業不斷發展。會計文化節可以設置“會計歷史講解”、“會計名詞展示”、“會計實物介紹”、“會計演變歷程”、“點鈔比賽”以及“珠算表演”、“小鍵盤輸入”、“電算化會計”、“會計手工做帳”等項目。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開動腦筋,答題兌獎,感受會計學的樂趣。 “會計歷史講解”、“會計名詞展示”,學生可采用手抄報形式,栩栩如生地呈現古今會計發展之路,生動地詮釋了會計學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名詞;“會計實物介紹”可以展示學生收集來的古今賬本,輔之以對每個實物的講解,幫助學生迅速了解會計實物的演變; “會計演變歷程”,學生可用小品等方式演繹從古代的結繩記事到今天的數據庫處理的“會計演變歷程”, “會計電算化”“會計手工做帳”比賽,讓學生與未來的工作接軌,打好就業技能的基礎。通過 “會計文化節”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參與各種趣味會計比賽的同時感受,在相對封閉的工作環境中,默默無聞、嚴謹細致地工作,是會計這個行業最真實的寫照,通過趣味活動激發同學們學會計、用會計的熱情,讓學生了解會計,了解會計的職業前景。在追求行業歸屬感與行業文化的當今社會,這將有助于弘揚會計文化,增強廣大會計從業者的行業歸屬感,從而使會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財會工作中。
摘要:文章通過解讀雙師型教師的概念,重點分析了什么是高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并重點探討了在雙師型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的能力提升問題。
關鍵詞:雙師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隊伍;教學能力
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成為了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為了保證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雙師型”高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目標。所以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科會計專業也建立了相同的目標,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要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墒乾F實卻是高職會計教師的自身素質參差不齊,建立一支“雙師型”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已迫在眉睫。
一、雙師型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的概念及特點
1.概念
那么什么是“雙師型”教師呢?一般可以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雙職稱教師,就是指教師在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基礎上,又通過努力考取另外一個專業或者職業資格證,教師持雙證上崗的情況,在教學實踐中這樣的教師具備更多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第二就是雙素質型教師,就是教師在熟練掌握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還具備實踐教學能力。一般分為兩個類型,一是雙證書類型,就是教師在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基礎上取得其他技術類型證書,并任職其他技術類職務的現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雙能力教師,一般來講就是這種教師不但擁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并能夠對學生實踐給予一定的教學指導。第三就是雙融合型教師,這種教師要相較于其他教師具備更高的能力,對這種教師的要求也自然最高,他們要具備雙項證書,與此同時還具有顯著的雙重資格能力。作為高職會計專業建設型“雙師型”教師要擁有最起碼的三項基本能力:第一要具有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行業認可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第二參加過重要的會計教師相關專業技能培訓,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或優異成績。第三在近5年內有過直接或間接主持或者參與的會計方面的研究課題,并且研究后的成果被實際運用并反饋實用性較好。
2.特點
一般情況下,高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具備典型特點:“雙師型”會計專業教師不僅僅要具備教師的職業資格,還要熟悉社會的職業道德操守要求并且可以即時傳授給學生,要具備將理論會計知識順利結合實踐的能力,可以洞察行業資訊并能及時傳授與學生,可以系統的對會計專業以及崗位做出分析,并能夠因材施教,根據具體情況與教學要求隨時整改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法。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雙師型”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以及實習情況,現階段我國“雙師型”教師還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諸多的不足:第一缺乏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還處于雛形階段,教育的模式和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教師很難通過實習以及能力拓展的機會提升自身的水平。再加上我國人口龐大,高職教育門檻相對較低,多數高職院校的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教師都在超負荷進行工作根本無暇參與社會實踐或者會計相關專業的崗位訓練問題。第二進行實踐培訓的經費有限,政府財政撥款一般還是比較向本科院校傾斜,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培訓經費的需求,這就為實踐的效果帶來了一定的限制。第三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有待提高,雖然近年來高職教師整體素質普遍提高,但是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仍舊缺乏專業科研經驗以及前沿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整體來講教師素質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第四“雙師型”教師稱號還未完全坐實,大多數的高職教師都是通過再次學習獲得的碩士學位,專業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另外,大多數的教師只是擁有講師、副教授和會計師等稱號,而缺乏到企業實踐的經歷和經驗。
三、“雙師型”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1.拓展實踐教學基地
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采用實踐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例如建立相應的財務咨詢公司,通過這個平臺豐富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在強化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更好的做好實踐教學工作,那些可以在財稅公司順利實踐的教師都可以將其稱為雙師型教師。
2.兼職實習,鍛煉實踐能力
在教學之余要多多派遣會計專業教師到那些相關專業的企業崗位進行實踐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提升教師的感性認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有利于教師成功的將教學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高職院校會在派遣教師任職之前就下達一定的學習任務,教師帶著問題與任務在企業進行實習學習,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教師要熟悉企業的企業文化、工藝流程等生產要素,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熟練掌握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與流程,熟練掌握會計核算方式并要做到各個崗位輪流實習,以便清楚各個崗位的工作流程,加以總結并做到如實傳授。
3.校企合作開發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會計教師應該走到企業一線去,詳細了解崗位的需求點與工作注意事項。并與企業的會計人員共同探討、編寫會計教材和實訓資料等,并將其應用在會計課堂教學中,讓高職院校學生有更多的接觸實踐知識的機會,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讓高職院校的會計課程更具實用性與專業性,將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提上一個新的臺階。
4.積極參與各類考試,強化自身素質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知識內容會隨著科技的變革而不斷更新,開放的互聯網讓教學變得更加的輕松便捷,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師的權威性,作為教師只能不斷地努力提升自我才能順應這個知識變革的新時代。高職院校應激勵教師參加各種能力提升培訓與競爭考試,在考試過程中通過熟練掌握知識提升自我的教學技能。同時,可以通過取得優異的成績樹立強大的自信,并將這份自信順延到教學工作中去,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己,走向上社會。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有高職文憑的人才,并愿意將重任委任于他們,因為通過實踐我們得知,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更好的實踐與學習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現也都很靈活。這樣的成績是跟工作在高職院校的教師是分不開的,作為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與自我提升,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用“雙師型”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穩步發展。
作者:徐睿 單位: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