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08:26:44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年來,作文在高考中占的比重都非常大。通過研究一篇文章,能夠了解作者的知識儲備量、思維模式、世界格局和價值觀等等。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興趣愛好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題材,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和方法,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寫作的真諦,為自己的文章注入靈魂。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選一篇優秀的作文,先讓學生學習原作者的寫作思路,根據優秀作文的寫作題材和框架,組織自己的語言。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了模擬和仿照的習慣,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差,很難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有的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教師給出一個命題,不給參考文章的時候,學生就感到大腦空白,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長期下去,學生面對寫作會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是流水線形式,缺乏邏輯性,沒有主次之分。教師沒有重視寫作教學,認為學生寫作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和題材,只要保證作文分數就行了,在閱讀學生作文的時候,隨意性比較大,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遲遲得不到提高。
(二)學生缺乏寫作技巧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敏感階段,對周圍事物和人際關系變動非常敏感。有的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文思泉涌,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么;有的學生則是明白作文題目的寓意,但是不知道該用什么方式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寫作是一個鍛煉學生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的過程,寫作能夠很大程度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
(三)寫作教學缺乏方向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在上課之前提前做好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綜合水平選擇教學方案和復習題。很多語文教師在講述課文內容時會按照課程安排進行,但是在寫作教學中卻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對寫作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沒有全盤考慮,計劃往往是有局限性的,導致寫作教學過于形式化。
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可以使用有趣的寫作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興趣是第一位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被動和主動,對寫作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在過渡階段,教師和家長管束方式不當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與敵對心理。所以,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應使用正確的寫作方式,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引導學生喜歡上寫作,培養學生寫日記或者周記的習慣。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長期的積累。教師在閱讀學生的文章時,應該保持一個平等、認真、負責的心態,將學生作文中的問題一一分析出來,然后在閑暇時間組織學生溝通和交流。對寫作能力強、作文質量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不喜歡寫作和寫作水平低的學生進行鼓勵,使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
(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長期閱讀的人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知識,還有著寬廣的眼界。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的身體會受到地域、環境、身世、財富的限制,不能隨心所欲地暢游世界或者逆轉時空地回到過去,但是我們的精神可以。閱讀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更復雜的事物,書籍是學生一生的教師與陪伴者。教師可以定期舉行品讀會,每位學生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介紹,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情節和句子畫出來,整理成筆記。拉近學生與文學作品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逐漸樹立起寫作的信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思考、會聯想,也會下意識地記住那些美言美句。高品質的閱讀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為學生推薦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先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再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然后將全班同學的作文隨機分給各個小組的成員,由學生閱讀自己同學的作文,然后給出評語。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互相閱讀,這是一個交流心得的過程。學生通過同齡人的作品能夠發現不同的寫作思路,取長補短。學生在閱讀別人的作文時,也會發現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面對優秀作文,學生會產生一種攀比心理,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學生評分完成之后,教師將作文收回去,自己再閱讀一遍,也將學生寫的評語閱讀一遍,然后教師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使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發掘生活中的美麗與趣味,鼓勵學生寫出富有個性、意義和創新精神的文章。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寫作思路和語言風格都不同,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