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4:50:46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協同創新視角下的實踐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隨著國內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人才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對物流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同時,“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頒布給高校實踐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地方院校由于自身的特點,在人才培養方面有獨特的要求。本文首先指出了協同創新視角下對地方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并結合所在學校的教學實踐,分析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協同創新,物流管理,地方院校,實踐能力
1.引言
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應用型高級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要求物流管理專業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案叩葘W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的頒布給高校實踐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應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際社會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協同創新的有機整體,培養以需求為導向的綜合型高級物流人才。對地方院校而言,協同創新的難度更大,而相關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完善,值得進行長期深入的研究。據統計,我國目前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有研究顯示,地方本科院校因為與重點大學沒有差別的辦學定位,通常為教學科研型,甚至是科研型定位,已連年面臨就業率低、專業對口率低、就業質量不高的生存窘狀。按照社會需求,研究型大學應是少數,經濟社會發展更需要大批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湖北文理學院目前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并在此定位下開始了積極的實踐教學探索。物流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和實踐能力要求極高的專業,更要不斷創新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2.地方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理念上不夠重視;相關配套政策,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由于學校長期的辦學理念“重理論,輕實踐”,各種政策都向科研和理論教學工作傾斜,導致實踐教學嚴重滯后。對教學經費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度化的績效考核,致使實驗、實習等重要的教學環節的經費緊缺。另外,專業尚未建立全面、完整且具有專業個性的質量標準體系,對實踐教學的引導、激勵和保障效果不佳。
2.2校企、校地、校所協同度不高
目前,普遍存在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之間協同程度不高、協同機制不完善的現象。對于地方高校而言,這種現象尤其嚴重。政府相關部門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沒有出臺有效的政策,沒有在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另外,地方有影響力的物流企業非常少,提供學生實習實訓的能力有限。企業都以盈利為目的,由于實習不能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不少用人單位不愿接受大學生來實習。地方院校由于服務社會和企業的能力有限,既不像重點高校那樣有較深厚的社會關系,又不像高職院校能夠向企業輸送大量一線技術人才,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少有優勢。
學校存在關起門來辦學的狀況,由于信息渠道不順暢,不太了解政府和單位對新時期人才類型和能力的需求,對實踐教學的設計不合理,造成實習內容與社會要求脫節的情況。
2.3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具體表現在:實習和實踐環節教學課時比重較低。部分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被理論教學占據;并且由于缺乏雙師型的教師,大部分老師的講課均以理論為主。實踐方式單一;實踐內容陳舊。另外,實踐教學平臺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高水平的能夠承擔綜合性專業技能訓練的平臺較少。實踐教學平臺管理機制欠完善,打破學院專業壁壘的開放共享不夠。
2.4師資力量匱乏。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人才隊伍引進的重點是院校畢業的高學歷高學位人才,引進考量的標準注重了科學研究的水平但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水平有所忽視。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和針對性不夠。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能完全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特別是實踐創新教學能力不足。雖然建立了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制度,但力度不強,機制不健全,培訓面還較窄。
3.協同創新,構建地方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
3.1開創應用性的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國外先進經驗,均由政府或行業協會出面,政府主導進行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協同培養體制機制,要建立校企合作領導組織,成立由學校領導、政府領導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共同組建的校企合作育人工作領導小組,為校企深度合作對接提供政策和組織保障。
積極尋求行業、企業的支持與合作,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增加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經費投入,增加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提高實踐教學基地的質量,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堅強保證。
同時要積極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創建經濟實體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成立加盟型,合作型或者咨詢型的經濟實體。
3.2構建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偏重理論傳授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傾向,深刻認識實踐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作用,在教學計劃中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地位,以強化實踐教學來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扎實基礎。制定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的實踐教學培養方案。要盡可能考慮學生的特性、專業發展趨勢以及實踐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和交叉點。專業課程設置應盡量吻合物流協會制定的教育培訓標準。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應用型大學,主要依據政府或行業制定的標準來制定教學方案,同時邀請企業參與制訂教學計劃。這點值得我們借鑒。加強物流實驗室建設。尤其是針對物流企業視為核心能力的倉儲、運輸管理與作業能力,物流信息分析與管理能力等要具備專業的軟件,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操作分析能力。
3.3完善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機制
完善人才引進機制,開放有行業經驗的師資準入機制。轉變新近教師招聘思路,要把實踐經驗看作一項重要的條件。加強對現任教師的培訓,使其盡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強化教師企業實踐鍛煉制度,將企業實踐鍛煉經歷納入教師崗位任務,并作為年終考核、職務晉升的重要指標。
摘 要: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可以實現校企雙方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筆者作為與企業合作共建的天貓商城運營主要負責人,在文中對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就機制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定向培養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實踐探索。
關鍵詞:校企合作 協同創新 人才培養
新怡校園淘寶天貓商城(麗怡服飾專營店)是由我院校企辦牽頭,與佛山新怡內衣集團合作,由經貿系電子商務專業師生主要負責管理和運營的一個真實性的天貓商城,目前主營內衣類目商品。自去年2013年11月份開始正式由筆者指導學生團隊全權運營和管理,截至2014年5月份,在沒有進行任何有償的推廣與營銷,新怡校園淘寶天貓商城營業額已近16萬,其中單日營業額曾高達1.4萬。此次合作,有效匯聚了學院專業對口師生、企業骨干高管資源,激活了校企雙方活力要素,并對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以協同的方式在機制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定向培養等方面做了很多實踐探索和嘗試,并取得可喜的效果。
1 與時俱進,擯棄固步自封
1.1 高職開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早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 35 號)中就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也強調“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并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最近的《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3]36號)再次強調“持續提高專業與產業契合度;加強統籌管理,不斷改善深化產教融和、工學結合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提升高職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長效機制”,工學結合的基礎上,校企還應深度融和、協同創新。
1.2 校企合作改革課程的選定
我們選定了《商務網絡編輯》作為校企合作共建的先頭課程,該課程是電子商務專業核心必修課程之一,是一門關于商務網絡信息采集、編輯、處理與等整個過程的、與實際網絡編輯職業和相關電子商務工作崗位密切相關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商務網絡信息采集、編輯、處理與等的職業技能,并形成商務信息網絡編輯人才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為國家、社會、電子商務行業及其他相關行業輸出合格的、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課程的選定很重要也很關鍵,選定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盡量選擇專業核心必修課;(2)盡量選擇實操性強的課程;(3)盡量選擇企業崗位技能急需課程;(4)盡量選擇易見實操成效課程。
2 健全機制,護航校企合作
2.1 做好機制建設,為合作打下堅實地基
早在此次合作之前,學院就大力提倡和鼓勵與企業間的合作,并成立了獨立處室部門校企合作辦,專門負責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合作,近幾年逐步形成并在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了“三維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院層面明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思路,指導全院各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
2.2 積極引進企業,有序開展校企合作
我院結合女性職業教育的學院辦學特色,經廣東省婦聯和教育廳批準,于2012年12月,牽頭組建了全國首個女性職業教育集團――廣東女性職業教育集團。集團以契約為聯結紐帶,截止目前第一批成員單位由婦聯、行業、企業、中高職學校共72個單位組成,集團采用理事會管理體制,設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秘書處,我校為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和秘書長單位。集團的成立,為學院構筑了一個校企合作規?;⒓瘓F化的辦學平臺。
佛山新怡內衣集團,就是廣東女性職業教育集團中的企業成員,此次由院校企辦牽線搭橋,撮合我系電子商務專業與其之間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而與其共建共營新怡校園淘寶天貓商城在具有這些政策機制的前提下,也就有序不紊了。
3 先行先試,實踐工學結合
新怡校園淘寶天貓商城在我院揭牌正式運營后,我們結合校企雙方的實際情況,以《商務網絡編輯》為先行試改課程,日常經營銷售的同時,我們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嘗試,其中工學結合的教學與培養模式,是我們改革和探索的重點。
3.1 構建硬件基礎,摸索教學形式
此次合作,我們共建立了三個硬件支撐平臺,分別是新怡校園天貓商城工作室、商品攝影棚和網絡商街實訓室,天貓商城工作室共分三個區:工作區、商品展示區和會議區,主要用來給學生開展商城的頂崗生產性實訓實習、工作會議和商品展示等;商品攝影棚主要用來對網絡商品進行靜物拍攝和編輯;網絡商街實訓室主要用來給學生通過電子商務創新創業。
對于教學形式的摸索,我們主要采取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兩種形式。課堂教學組織學生進入課堂集中進行理論教學,現場教學組織學生進入天貓工作室/商品攝影棚/網絡商街實訓室參與頂崗實訓與實操,以及在佛山新怡集團企業內部一線崗位履職。截止目前,我們共有4位指導老師利用假期深入新怡集團企業內部進行培訓和頂崗,也安排了2批次共20位學生進入其電子商務中心一線崗位進行生產性實習。
3.2 探索培養手段,實踐工學結合
如何將先行先改課程《商務網絡編輯》的課程內容與新怡校園淘寶商城實際運營管理中的知識和技能有效整合并關聯起來,利用商城平臺不斷探索人才培養的手段,實踐工學結合的教學培養模式,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一方面要不斷深挖課程內容與商城崗位技能需求的共性,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另一方面又要探索有效的培養手段和形式,在商城平臺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盡量惠利更多師生。
(1)組建運營團隊,落實商城日常運營管理。根據商城崗位的需要,我們共設定有兩個大部:營銷策劃部和網絡客服部,其中營銷策劃部分為運營組和美工組,網絡客服部分為售前客服和售后客服,兩部總人數暫時均控制在16人以內,主要來源于大二學生,一共32人作為商城平臺的第一梯隊成員,其職責主要是運營管理商城平臺;同時,我們也不斷納新,組建第二梯隊成員,納新門檻和條件相對寬松,可以是一二三任何年級的學生,群體較大,兩個梯隊之間建立良性篩選機制,篩選的原則是“勤者用,能者上,懶者略,庸者下”。
(2)尋求聯動機制,擴大工學結合輻射面。我們采用“三班倒”的形式安排學生頂崗開展商城的生產性實訓,每天8:30-22:00 全天在線頂崗;我們還采用“三個一”機制,即每周一次例會、一次經驗分享和一次培訓,例會是第一梯隊的頭腦風暴平臺,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經驗分享和培訓由第一梯隊組織安排,第二梯隊參加培訓。這些環節不僅豐富了教學的手段,也拓寬了工學結合的輻射面,惠利了更多的學生。
4 協同創新,校企互惠互利
在學院“三層對接、四方聯動”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大背景下(即學院與產業、專業與行業企業、師生與職業崗位的三層對接,婦聯、行業、企業和學院的四方聯動),電子商務專業與佛山新怡內衣集團深入合作,協同創新,校企互惠互利。
4.1 建立校企合作長效工作機制
(1)以協議的形式明確準確界定校企雙方的責權利。在校企合作期限滿后,簽訂新的合作協議,明確生產性實訓室、工作室及相關平臺的“生產經營、實踐教學、師資提升、窗口作用”的功能定位,做到既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又確保生產性實訓室等的教育教學功能。
(2)建立校企合作懇談會制度。懇談會由學院校企合作辦公室組織召開,合作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形式靈活多樣,每年至少召開一次,交流校企合作的經驗,研究和解決校企合作中的有關問題。
4.2 探索多種協同方式,創新互惠互利
(1)合作雙方相互協商,形成協同管理機制。由企業和系各推舉一名代表作為合作平臺的第一負責人,負責雙方各自平臺相關的日常事務和業務,企業代表主要負責生產經營業務,系代表主要協調實踐教學工作,實現校企雙方方向不同利益相同的合作目標。
(2)培養“雙師素質”實訓教學團隊。推動專業教師擔任生產性實訓室的技術或業務崗位工作,開展技能訓練和技術研發,全程參與生產性實訓室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鼓勵專業教師入企業頂崗實習鍛煉,提高其崗位技能和行業經驗,拓寬其知識視野和教學手段。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有4位老師利用假期順利完成了入企業的頂崗。
(3)加強課程開發,探索與創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根據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和生產性實訓室的實際,校企雙方共同選擇適合學生實訓的生產經營內容,制定實訓計劃,開發實訓項目,推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實行“循環頂崗、交替輪換、有來有往、協同共進”的柔性式教學與生產性實訓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生產性實訓的主體,做到頂崗學習與生產經營協同并進。
(4)探索專業與企業合作開展人才定向培養。在長期合作過程中,根據校企雙方實際情況,結合人才實際特點,“柔性”組建特訓營培訓班,針對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定向培養,并在招聘就業時,同等條件下,雙方均有優先選擇對方權。截止到目前,我們一共舉行了2次特訓營培訓班,2次學生入企業一線崗位頂崗實習,共培養優秀畢業生52人。
5 結語
我們與佛山新怡內衣集團的合作時間還不長,雙方能夠合作的領域還很多,合作的路途都不是平坦的,既有利益矛盾,也有責權紛爭,但有一點始終不能忽視,就是院校和企業的頂層設計必須做好,同時溝通的橋梁必須暢通。我們相信未來,我們將拓展與新怡集團的進一步合作空間,在逐步提高新怡校園淘寶商城銷售業績的同時,我們也將繼續加大課程的建設和教學的改革,不僅針對課程《商務網絡編輯》,也會將《網絡營銷》和《網店商品靜物攝影》等課程納入進來,建設一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和行業前沿領域的課程群,以點帶面,逐步建設專業群。
摘 要 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是專業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以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為例,針對專業群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從群內專業間協同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以面向專業群特定服務領域的核心課程群資源開發為重點的建設思路,并從專業通用模塊、專業群共享模塊和校企對接模塊三方面構建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
關鍵詞 專業群;課程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協同創新;高等職業教育
當前,多方協同參與下的專業教學資源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中央財政支持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還是省財政支持的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均從政策層面對多方協同的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形成了強有力的推動。
一、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基本現狀
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是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在建的省級重點專業群,群內涵蓋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和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三個專業。其中,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為群內核心專業,作為學校首批省級特色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在95%以上,建有江蘇省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示范實訓基地、江蘇省塑料加工行業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擁有兩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即《塑料注射成型》和《塑料配制》,與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于2012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雙師型”教師比例為100%,建有江蘇省化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輕化類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兩門、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擁有十余家校外實訓基地。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雖然“年輕”,但與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服務的技術領域非常相近,在專業教師、校內實訓、校外實習資源等方面與之共享程度高,目前也已開發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
二、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建設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下,協同創新理念逐漸深入到高職教育教學活動中,賦予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新的內容[1]。當下的專業群建設也可以說是高職院校不同專業間協同創新的嘗試。就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而言,群內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兩個專業間的協同已取得一定成效,而與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協同則剛剛起步。雖然已構建面向塑料助劑與樹脂生產、材料與加工工藝實施、塑料產品成型等塑料產品制造領域職業核心崗位群的課程體系,體現出專業群課程體系“底層共享、中層分立和高層互選”的共性特征要求,但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由于三個專業先前的資源開發缺少規范性和有組織的統一與集成,在資源的類型與內容上缺少整體優化,在技術層面上缺少對標準化的重視,尤其是面向塑料產品制造領域核心崗位群的塑料助劑合成、塑料配制和塑料成型三個核心課程群資源建設緩慢,使當下的教學資源難以交流與共享,成為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模式改革推進的“瓶頸”。
三、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思路
(一)以項目化團隊組建為載體,建立團隊成果共享與利益互惠的動力機制
專業群建設的實質是以專業建設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活動,實現群內各專業的資源共享[3],最終要由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去協同完成。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而言,不僅需要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也需要實現這種動力的團隊環境,因此應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置于項目化團隊中,即通過項目的申報和完成,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取長補短、協同創新,共享專業群建設帶來的成果與榮譽。
(二)以核心課程群資源開發為重點,促進專業群課程資源整體建設
專業群課程體系框架為“公共課+專業群平臺課+專業群分立課+專業群互選課”。為更好地體現課程體系“底層共享、中層分立和高層互選”的特征,在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中,將專業群平臺課程組成“工程基礎課程群”,按專業群分立課程所對應的塑料產品制造領域核心崗位群,分別組成“塑料助劑合成”、“塑料配制”和“塑料成型”三個核心課程群,形成保證專業群人才培養基本規格和共性要求的“平臺”課程(底層共享)、實現群內三個專業人才分流培養的“模塊”課程(中層分立)以及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化學習的“互選”課程體系。其中,塑料助劑合成等三個核心課程群資源是專業群教學資源建設的重點,通過群內專業間協同開發機制,重點突破,以此帶動專業群其他課程資源建設。
(三)校企合作開發仿真實訓教學資源,作為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補充
當前,信息技術賦予職業教育新的內涵和要求。針對塑化產品制造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和安全生產要求,以數字化校園建設為契機,以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為抓手,與華中科技大學、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和企業合作開發仿真實訓教學軟件,實現虛擬操作環境,克服直接上機培訓耗資大、易發生意外等狀況,可大大降低對儀器設備與培訓教師的數量要求,同時兼顧基礎知識學習和生產操作學習兩個方面,并為初學者的技能訓練奠定良好基礎。
四、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實踐
(一)建立并完善專業群管理體制與運行保障機制
為達到專業群資源共享、集成創新的目的,從學院層面,專門成立由分管院領導、教務處、信息技術中心和系部組成的專業群建設組織領導機構,出臺《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群建設與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強化對專業群帶頭人、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選拔、培養與聘任,通過他們的傳、幫、帶,提高專業群教師的整體水平。從系部層面,淡化專業、強化課程機制,打破傳統以專業劃分教師歸屬的格局,以課程群來組建相應教師團隊,由專業群帶頭人直接帶動課程群負責人,開展基于崗位群的課程群開發及資源建設。
(二)以群內專業間協同為主體的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
1.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框架設計
以群內三個核心課程群團隊成員為主,聯合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學院信息技術中心成員共同組成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團隊,對專業原有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梳理、定位、設計,搭建由專業通用模塊、專業群共享模塊和校企對接三大模塊組成的資源框架,以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軟件等多種形式呈現,實現諸如專業資源檢索利用、教學指導、職業崗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等功能,并集成為開放性、共享型的網絡資源平臺,如圖1所示。
2.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主要內容
專業通用模塊資源主要包括行業企業調研報告、職業崗位(群)分析、職業資格標準、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群資源、實驗實訓條件、教學實施等教學文件。其中,核心課程群資源包括:核心課程標準、核心課程整體設計、核心課程單元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電子教案、虛擬實訓、多媒體素材、教學案例、職業技能大賽題庫等。
專業群共享模塊以群平臺課程、群互選課程、分級別課程資源為主構成。以國家精品課程《塑料注射成型》為例,該課程按照“分級別、模塊化”的思路開發而成,分為入門模塊、提高模塊、精通模塊三部分。其中“入門模塊”為群內三個專業必修的平臺課程,該模塊內容包括了注塑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基本操作等;“提高模塊”,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和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兩個專業的必修模塊;“精通模塊”為選學模塊,該模塊主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學習資源。
校企對接模塊資源主要包括校內示范實訓基地、專業優秀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庫、行業企業網站鏈接,企業素材案例庫、企業員工培訓資料庫、訂單培養教學文件、校中廠等。如校內示范實訓基地資源,包括省級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級高分子材料加工示范實訓基地,擁有多臺大型儀器設備,既滿足群內各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又可與企業共用;利用這些儀器設備,專業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課題研究、項目開發或為企業開展員工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
摘 要 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運行依賴于深度校企合作,圍繞雙方共贏目標,通過協同合作的方式建立長效的運行機制,理順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最終產生協同效應,全面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關鍵詞 校企協同創新 實踐教學模式 體育服務與管理
1 校企協同創新是提升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
自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以來,校企協同創新成為各高等院校面臨的新課題。作為始終緊貼區域產業,積極主動與行業、企業合作,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是校企協同創新的重點。實踐教學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視實踐教學既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高職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分析并正視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踐教學建設,才可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校企協同創新是以高校為主導,以校企利益共贏為目標,以協同合作為方式,共同構成深度交叉整合的創新系統,組成一個有機的、聯系緊密的主體,進行人才培養、科技服務和產學研協同創新。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運行依賴于深度校企合作,通過建立校企工作小組,明確雙方共贏目標,以協同合作的方式建立長效的運行機制,理順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最終產生協同效應,實現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踐的無縫銜接,讓學生在體驗、感受和解決實際崗位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的把握,實現崗位技能訓練及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全面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現為廣東省示范校建設單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2008年招生,設有高爾夫服務與管理、體育場館服務與管理兩個培養方向,定位于為珠三角地區體育產業培養面向基層服務與管理崗位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學院重點專業,率先在校企協同創新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校場聯動、崗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
2 校企協同創新“校場聯動、崗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內涵
實踐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通過實踐教學環境而充分表現出來的一種典型化、類型化的教學方式。“校場聯動”即指學校與體育場館、高爾夫球場等合作企業建立互動合作機制,靈活設計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學校與校內外館、場互動合作,課堂與工作現場深度融合,形成“校中場,場中?!钡膶嵺`教學布局;“崗學結合”指把課堂教學、實訓實習與合作企業的真實項目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實訓實習及就業有機地銜接起來,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基本建立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框架體系、實現途徑及實現平臺,體現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教育思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問題,見圖1。
3 “校場聯動、崗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3.1 校企協同建立“校場聯動”緊密互惠的育人機制
校企共同組建由企業高管、人力資源管理干部、技術骨干和學校骨干教師組成的“校企工作小組”,對專業建設涉及的具體事項進行推進和執行,如人員互派,實踐教學的落實,學生就業等工作。在學院現有校企合作制度的基礎上,配合學院人事處、教務處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專業共建實施辦法》、《企業教學各環節基本要求》、《學生定向培養實施辦法》等,從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共建、有序的持久的教師互聘、共建實訓基地等方面對校企合作行為進行規范,保證合作雙方各自目標的實現和利益共享,資源共享。重點推進 “藍鵬高爾夫課堂”建設。
學校與藍鵬高爾夫練習場協同創新,共建集“場中校”式集教學、實習、就業為一體的“藍鵬高爾夫課堂”。為補充校內球技訓練場所不足及校內草坪維護技術教學條件的不足,把藍鵬高爾夫練習場作為技術教學課堂,共同開發高爾夫球技術、草坪維護技術課程,聘請駐場教練為兼職教師,投入剪草機等小型設備2臺,由球場草坪維護技術骨干免費現場教學,將課堂與工作現場深度融合,真實崗位、真實場景、真實任務開展現場教學,課程考核也在現場進行。學生既學習打球和草坪維護技術,也要學習接球員、球道管理員、客戶專員等服務崗位技能,優秀的畢業生留場就業,把課堂教學、實訓實習及就業有機地銜接起來,校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見圖2。
圖1 校企協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內涵示意圖
圖2 “藍鵬高爾夫課堂”建設示意圖
3.2 校企協同創新“3111”四段式崗學結合的實踐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強,知識面寬,學生必須通過在真實的企業氛圍下工作才能獲得大量經驗性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出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與珠三角地區體育場館、高爾夫企業密切合作,靈活設計教學組織結構,在學校與企業兩個不同的地點實施人才培養,創新“3111”四段式崗學結合的實踐教學組織形式。
“3111”是指六個學期里對學生進行四個階段的能力培養,即:職業綜合素質培養、職業通用能力培養、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和職業拓展能力培養。其中“3”是指第一、二、三學期在校學習職業素質模塊課程,職業通用模塊課程和職業崗位模塊課程;實踐教學以課程實訓、“校中坊”為主,在合作企業進行短期的崗位認知和見習。與學院體育產業中心合作,學生全面參與校內各運動場館的管理和維護,做到每天不斷線。第一個“1”指第四學期以藍鵬高爾夫課堂為主,再精選一批有需求的企業,組織企業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后,學生分組集中在企業進行專業實習。這一階段以輪崗為主,每個企業配備專任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來共同管理。要求學生在輪崗中形成畢業設計的選題,實習結束時,企業可根據學生的表現簽訂就業意向。第二個“1”指第五學期統一返校,進行職業拓展模塊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很好地結合實訓經歷,針對自己的能力短板進行再學習,為進入職場做充分的準備。這一階段,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第三個“1”指第六學期學生可選擇回到專業實習的基地或重新自主選擇單位進行頂崗實習(或準就業),以定崗為主。這種通過課程實訓、校內實訓、崗位見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把校內課堂學習與企業真實項目相結合的“崗學結合”的教學組織,有效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見圖3。
圖3 “校場聯動,崗學結合”實踐教學組織示意圖
3.3 校企協同共建共享“崗學結合”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
緊密結合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規劃, 依據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建設規劃,進行校企資源整合,優化校內外實訓基地結構布局,建成“崗學結合”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教學,突顯就業、研發、實訓一體的綜合效益功能。校內通過校企聯合開發,按照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整合實訓場地和購買設備,形成真實的職業環境,建成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實訓中心、體育場館服務與管理實訓中心、職業通用技能實訓中心。其中通用技能實訓中心實現在專業群內共享,涵蓋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崗位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實訓室使用率和共享能力,制定了職業通用能力課程、崗位能力課程的實訓標準。形成具有專業輻射效果的校內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平臺。學生在此實踐教學平臺上可完成本專業體系中60%以上的實訓內容的學習。校外與珠三角地區體育場館行業、高爾夫行業、體育培訓行業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25家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可滿足校外實踐教學、實習的需求并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4 “校場聯動、崗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1)解決了校內軟、硬件資源相對缺乏、實訓環節難以在校內有效開展的現實問題。加強了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完善了對專業學生實踐環節的評估與考核;進一步優化了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提高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能真正滿足體育服務與管理一線的技能型人才,順應珠三角地區場館行業和高爾夫行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2)解決了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技能不足的問題。校企合作過程中,無論校內還是校外的實踐環節,均由專業教師與企業人員深度交流、溝通,共同制定實訓內容、實訓流程和考核辦法。企業也為校內專業教師提供企業鍛煉機會,接納教師到企業兼任管理人員,讓教師參與企業全程運營管理,培養相關老師企業實戰經驗,更好地滿足實踐教學需要。(3)解決了合作企業人力資源不足、專業性不強的問題。學生完成實習任務后,均由合作企業優先選拔符合要求的學生,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調動企業合作的積極性。(4)解決了部分合作企業研發力量不強,技術創新不足的問題。每年選派若干名教師,利用節假日到企業進行技術咨詢、創新和推廣服務,支持企業的轉型升級。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是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從肯定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出發,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分析了當前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政府、用人單位、學校協同努力的基礎上構建新型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
人才的質量是用人單位選人和用人的重要標準,“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是他們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動手能力強被認為是衡量人才質量的關鍵要素。因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政府、用人單位、學校協同創新,共同構建適合經濟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1 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
1.1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
人才培養目標分為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又分為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財務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技能型的人才,必然要強化實踐教學,要將書本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苯裉煳覀円舱f:“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必攧展芾淼膶I特點之一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強,更應在教學中強調職業技能性與實踐性。因此,學以致用,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所在。
1.2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是用人單位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根據對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的調查發現,用人單位普遍歡迎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畢業生,包括參加過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與行業接近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持有行業內的資格證書等等,希望一來就能上手。因此,他們紛紛要求學校應適當增加實踐技能課程,多安排見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
1.3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是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造力的要求
早在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大學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生要通過課程實訓、專業實習、參與課題研究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創造力。培養創造力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新產品,提供新服務。這些新產品、新服務是否為社會所接受,還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實踐與創造力的關系非常密切,實踐活動是創造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一方面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認識新事物,獲得書本上無法獲得的新知識,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2 現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觀念上重理論輕實踐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講授式為主,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主要工作在課堂,而對課程實踐和專業實踐不夠重視。具體表現在:有些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課時被理論教學占用,甚至根本沒有實施實踐教學;有些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雖已實施,但基本上處于放羊式,沒有達到應有的實踐效果;而專業實部分在校外,監管不力,不少學生沒有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崗位實習,甚至根本沒有實習,而是在相關單位蓋個章,寫個評語而已,不少同學認為實踐就是放松,甚至是放假,實習流于形式。
2.2 政府、用人單位、學校協同程度不高
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人才的培養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目前,普遍存在政府、用人單位和學校之間協同程度不高、協同機制不完善的現象。政府相關部門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沒有出臺有效的政策,沒有在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單位對人才類型、能力要求的轉變沒有及時反饋給學校,引導學校與時俱進,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在大學生實踐活動中,由于政府參與度低,宣傳和支持不到位,沒有協助拓展實習單位。大學生的實習單位要么靠學生自己找,要么由學校開發的實習單位解決,這種模式必然會使實習渠道過窄,實習機會過少。
不少用人單位不愿接受大學生來實習,有些單位雖接受了大學生,但卻不愿意安排對口的崗位,不愿意派有經驗的員工指導學生,認為是浪費人力。對學生的實習評價也不夠詳細,不具有針對性,更談不上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案,因此,學校不能從中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不能對實踐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就出現了矛盾,一方面不愿在大學生的實踐階段給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學生“來即能用,用即能戰”。
學校存在關起門來辦學的狀況,由于信息渠道不順暢,不太了解政府和單位對新時期人才類型和能力的需求,對實踐教學的設計,存在根據理論教學內容虛擬實踐教學內容的現象,造成實習內容與社會要求脫節的情況。
2.3 實習和實踐環節課時比重偏低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存在實習和實踐環節比重偏低的現象。不少專業課程只有理論教學課時,沒有安排實踐教學課時;有些課程雖安排了實踐教學,但課時不足理論教學的一半,專業實習的時間也不多,因此,實踐教學時間不夠直接影響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在對2012屆本科畢業生“認為專業教學最需改進的地方”的調查中發現,50%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
2.4 實踐方式較單一,創新不夠
目前,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方式主要是校內實驗室模擬實驗和校外實習單位崗位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校內實驗室模擬實驗由于學生多指導老師少,造成師生互動機會較少,再加上實驗教學還存在資金投入不足、教學條件落后等問題,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極其不利。而校外單位崗位實習要么因實習單位規模小,業務量少或單位財會信息的機密性限制,要么因學生忙于找工作不重視實習等影響實習的效果。因此,相對單一的實踐方式忽略了其他教學手段和資源的應用,創新不足,令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