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4 11:54:03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審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育 審美教育 內容 途徑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美術教育作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新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對于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根據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在處理教材方面,總體上體現了大綱的精神,注意到了美術的基礎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藝術的各個領域,又突出了審美教育的主線。新編教材的特點,是打破了長期以來在繪畫教學上以寫生為基礎的技能訓練傳統,強調了以藝術觀和修養教育為中心線貫穿全教材的指導思想,以美術常識和欣賞為主導,把美術語言系統的知識技能訓練納入美育軌道,并在這種審美教育的基礎上,突出了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學美育的任務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應該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共同納入美育的范圍,并把三者結合起來;而藝術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擔領先的作用。由此可見,審美教育就是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2―19歲之間。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屬于少年時期,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開始步入青年時期。處于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是從童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在他們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已出現了青年的某些年齡特點。他們身體的發育還不成熟,體力和意志還不太強,易于沖動,缺乏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于生活中的善惡美丑還缺乏辨別能力。這些身心特點,都說明了初中學生教育的艱巨性。
二、審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根據《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可將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內容作如下概括:
1. 形式美感的培養
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亦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也總是首先接觸諸如山勢的高大雄偉、溪水的彎曲流轉、花卉的艷麗嫵媚等。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去認識線條的魅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是造型的基礎,各種不同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及抑揚頓挫、剛柔并蓄、變化莫測的線條,表現了不同造型、不同質感的千變萬化的事物。在這里,線條具有神奇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去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白描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其次是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每個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般人只分辨紅、橙、黃、綠、青、紫、黑、白等簡單的色彩,而畫家和經過繪畫訓練的人就能表現出事物的豐富色彩的色彩變化和色彩與色彩之間的互相關系。在美術課中我們通過講解、觀察、練習,使學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識和調配方法,培養他們對色彩的觀察分析能力,進而掌握這一造型語言。
2.審美情趣的培養
國外有人主張藝術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種論斷雖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如一次家鄉風景的寫生和校園風光的描繪,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眷戀和保護校園環境的責任感。
美術作品常常對人產生情緒感化的作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曾經征服過不少人,許多人從中受到了愛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繪的《又是一個兩分》使很多學生為自己學習成績的落后感到羞澀。美術課要善于發掘藝術作品內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轉化為學生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操。這種情感教育可以通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摩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從自然、社會和藝術等范圍多方位地展開。
3.審美理想的培養
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受和感化,都受著審美理想的制約。青少年由于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活里的美和丑。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反過來,它又使欣賞者得到審美愉悅,起著積極的審美教育作用。這種寓教于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藝術審美活動的特征,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美術課中,教師選擇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并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分析,或輔之以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
4.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不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從事改造生活的實踐。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象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象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焙⒆觽兂錆M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這種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逐漸形成的想象力為前提,又以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必要途徑。所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們運用所學到的有關造型手段,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想象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提高,美術的觸角已伸向了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新編美術教材中,列入了諸如紙盒包裝,廣告招貼、標志設計、壁掛設計、服裝設計、折紙建筑等內容,都是為了教給學生實用美術的知識,并訓練其進行實際設計的初步技能。編入這些課題內容的目的在于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愿望和追求。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應該貫穿美術教學的始終,使審美教育成為中學美術教育的一條主線,并用這條主線將視似獨立分散的各課題聯系起來,組成一部主旋律強勁的美育樂章。
摘要:中學美術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繪畫創造力為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實踐能力。
關鍵詞:中學教育;美術教學;審美教育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指出,中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并且要“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目前“一綱多本”的教材使用現狀下,《大綱》是我們教學活動的準繩。但是,如何圍繞大綱組織教學活動卻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筆者認為,要做好中學美術教學的審美教育,首先要把握審美教育的內容和任務,其次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將中學審美教育和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聯系起來。
一、中學美術教學審美教育的任務和主要內容
審美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美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里所說的審美能力不局限于藝術美,而應當像陸廣智在《基礎美學》所指出的那樣,包括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我國審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要培養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具體看來,應當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培養提高學生的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二是使學生樹立、端正正確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三是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學生的情感,美化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
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我們認為,在中學階段,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初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即審美能力;二是在此基礎之上形成對美丑的初步分辨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審美理想;三是在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觀的基礎之上,通過一定的美術技能訓練,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創造美的實踐,即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二、中學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主要途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美感
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應當從形式美感的培養入手。形式美感即學生對構成美術的各種基本語言要素的感受力。這些語言因素包括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學生在初次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都能將美術語言作為審美對象。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通過課堂的講解可以將學生潛在的對形式美感的認識明晰化,從而加深對形式美感的理解,提高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
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音樂也是審美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美術教學中,完全可以將美術和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來講,就是通過將中外名畫制作成精美的幻燈片并配上音樂,通過音樂節奏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這樣便可以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配合教師的講解,便會受到很好的課堂效果。比如,在欣賞列賓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就可以配以《黃河號子》等一些激昂的音樂,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聲情并茂的講述作品的產生背景,并對作品中的美術語言進行一定的賞析。從分析名畫中線條和色彩的運用開始培養學生初步分析美術語言的能力。這一堂課下來,學生不僅接受了一定的審美感受,而且還獲得了分析美術作品的基本能力。
2.發揮自主性,培養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課堂教學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時間還需要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去自己培養。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從而培養審美情趣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在上課之前,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預習任務,讓他們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渠道收集和欣賞相關內容。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初步的欣賞,比如畫面的主色調是什么?冷色調還是暖色調?畫面主要傳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學生搜集資料進行預習以及課前對藝術品初步欣賞的過程也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一定的講解,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實踐,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審美教育不僅僅是要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力和感受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去。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所以,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繪畫技能的培養仍然是教學的重心。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對繪畫技巧的講解,其次還應當通過布置一定的繪畫任務,使學生運用所學到的基礎的美術知識,如線條的勾勒,色彩的運用,比例的協調,構圖方法、以及透視技巧等等。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很快就能發揮想象,將自己的想象力轉化為紙上可視的繪畫作品。
[摘要]審美教育是通過傳授美的知識、通過反復的審美實踐活動來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它實際上是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是一個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審美教育作為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時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得到鞏固,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關鍵詞]中學美術;審美教育;藝術創造力
審美教育,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美育”。之所以要重視并實施審美教育,是因為它能夠培養并提高初中學生鑒賞美、感知美以及創造美等方面的能力。加強初中生樹立端正的審美觀念,使其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審美的意識,這樣對于陶冶他們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內心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美術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及途徑,它不僅僅向學生傳授了美術方面的知識以及美術技能方面的訓練,更重要的則是培養了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使其形成一整套審美的觀念以及審美的情趣。
一、審美教育的目的及主要任務
1.審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中學教育中,體育、音樂和美術是實現中學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而若要實現這一目的,僅僅靠這些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上述三門課程教學來共同地加以承擔。尤其是對于美術而言,則更應該突出其自身的獨到之處,積極地配合學校各個方面的教育,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融入審美教育之中,最終使其形成發現美、發掘美的能力。
2.中學審美教育的任務。對于中學審美教育而言,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也就是說,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與提高人們感受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并最終形成牢固的審美意識,進而讓人們對美、對生活更加地熱愛。
二、初中美術審美教育的主要內容
1.形式美感的培養。對于美術自身而言,它主要是作為視覺造型藝術而出現的,時時刻刻均依賴于形式而存在。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思維快速發展的時刻,他們在小學的時候便開始接觸到美術這門課程,但是那個時候由于智力以及思維發展的限定,并不能對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色彩、線條、肌理以及質感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藝術語言來進行把握與領悟;而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在接觸美術時,首先接觸的就是美術所反映的各種審美形式,如色彩、線條、肌理以及質感等。學生對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種美好的事物,一般而言也僅僅是首先接觸到諸如溪水的彎曲流轉以及花卉的艷麗等方面的因素,那么學生這時可以通過對上述形式美加以深入地反映與感知,然后便構成了一整套對自然美感知的系統化知覺。要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知能力,那么就必須要加強教師對學生寫生之前的引導或指導。
2.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筆者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以及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對于中學美術教育而言,最終目的并非僅僅為提高學生鑒賞以及感知美的能力,更重要的則是培養他們對美的思維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創造力,進而不斷地使得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得以提高。聞名于世的美術教育學家豐子愷老先生就這樣說過:“想象對于繪畫成功與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將有形的事物運用想象將其變成為無形的東西,但是同樣也可以運用想象將其變為有形的東西。”初中生的頭腦中充滿了豐富的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學生們所具備的豐富的想象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并引導他們運用他們所學到的美術方面的知識,如線條、色彩、構圖、質感、肌理、造型以及比例等方面的知識,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八囆g來源于生活”,美術教學中首先應啟發學生認識生活,啟發他們去發現美、創造美。
綜上所述,“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鄙顬槿藗兲峁┝松?、形式各異的畫面、線條等,而這些線條和畫面又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美麗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人們要用審美的眼光來發掘美的東西。對于中學美術而言,審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審美觀念、審美思維以及審美創造力等方面的培養,才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夠創造其純潔的內部情感,最終促進其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審美教育的任務及內容,實施初中美術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們發現美的能力。
摘 要: 中學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今天的中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更是不能忽視的內容。從做好美術課堂設計、指導美術欣賞和培養審美創造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學 課堂設計 美術欣賞 欣賞技巧 審美創造力
審美是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也是實現人類自身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徑。而中學美術教學是對中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如何進行審美教育,我們作了些思考與嘗試。
一、合理的課堂設計是審美教育的保障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一個輕快、和諧、民主的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的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審美能力,應給予學生明確的欣賞目標和欣賞方法,并在正式欣賞之前有效渲染出濃郁的藝術氛圍。在《我們周邊國家的美術――緬甸的美術》(云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七年級第十二課)的欣賞過程中,我首先播放了一首緬甸歌曲,班里的景頗族學生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我順勢讓學生談談對緬甸的繪畫、建筑、民居的印象,然后我綜合了一下學生所列舉的緬甸在繪畫、建筑、民居方面的特點,使學生對鄰國緬甸的美術有了一個輪廓上的認識,緊接著以佛教音樂為背景,向學生全面展示了緬甸的宗教建筑、壁畫及雕塑等圖片,美輪美奐的圖片使學生不禁連連驚嘆。從學生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們是在與“美”同行。只要美術教師能夠精心設計美術鑒賞課,學生完全能夠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培養起審美意識,同時在經常性的美術欣賞中積累起審美經驗,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只有重視課堂教學設計,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各種有價值的美術作品,無論是形象的表現自然美景,還是典型描繪社會生活,鮮明地刻畫人物性格,都可以使學生從它的形象和色調上感受到美,體驗到愉快或其他健康的情感,從它體現的意境和表現的思想情緒上加深對生活的認識,生發對生活的熱愛。
二、欣賞是審美教育的核心
中學的美術教育不是讓學生人人都成為大畫家,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并掌握必要的審美知識來提高他們對藝術的鑒賞力。如今的新課標下的教材也增加了美術欣賞的部分內容,從古今中外、抽象、具象美術作品及雕塑、建筑藝術作品都選了不少進來,但因許多學生缺乏正確的審美觀,他們不明白怎樣才算美,這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正確地欣賞美、認識美、感受美。要使學生準確地理解美,就必須對教材中的作品進行賞析,使學生了解美的本質和美的現象的關系,指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獲得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加之新課程改革后,中學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心靈。因而,美術教育要在重技能的同時更重審美發展,在加強學生技能訓練時,更要注重美術的思想、情感,使知識傳授與審美教育二者緊密結合。舊觀念的教學活動衡量美術課的教學效果沒有重視審美教育,而是看重學生作業技能技巧如何。新課程改革后,認為中學美術教學是一種高文化層次的情感豐富的審美導向活動。
三、欣賞技巧是審美教育的基礎
作為視覺造型的藝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藝術的審美形式即構成藝術作品的各種語言形式,諸如筆墨、線條、色彩、造型、肌理、質感等。對審美形式的感受,激發了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F代中學美術教學中,只有將特定的審美形式與素描、速寫、水粉、水彩等各種技法訓練相結合,才能在實踐中加強對審美形式的認識,才能獲得最好的、美的解讀。例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筆墨是其獨有的繪畫語言。筆墨的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快慢、頓挫、剛柔,構成了畫面的變幻莫測、氣象萬千。如果脫離了對中國繪畫的臨摹、寫生等來談筆墨,就形如紙上談兵,流于形式。沒有對審美形式更深入的認識,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審美活動就無法進行。美術欣賞課不應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可讓學生進行臨摹,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因此,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系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而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后,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敝挥凶寣W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
四、審美創造能力是審美教育的歸宿
美術教育不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從事改造生活的實踐。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象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象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們充滿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這種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逐漸形成的想象力為前提,又以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必要途徑。所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們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線條、色彩、比例、構圖、透視、解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想象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
[摘要]智力因素能夠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但能夠決定一個人是否愿意干,而且能夠決定其是采用消極或積極的方式,勤勞或懶惰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而審美教育則要求提升相關的審美觀。本文主要對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優化非智力因素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學美術審美教育優化非智力因素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入,非智力因素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學美術教師想要讓學生提升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去學習,就需要從美、情入手,用鮮明且合理的美去感染學生,用最真實的情感去打動學生,使其學會主動學習。這就需要積極優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并且對探究學習有相對頑強的意志。
一、美術課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在中學,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實施審美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意識可通過美術教育來培養,在學習過程中提升繪畫能力。除此之外,美術教師可適當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審美的判斷、知覺以及趣味等適當進行訓練,讓其能夠實現結合統一。
1.形式美感。
學生在初步學習和接觸美術時,首先會接觸到人們審美的方式,也就是接觸各種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例如肌理、色彩、線條以及質感等。學生可通過對形式美的感受來形成對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感知。美術教師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并且正確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欣賞和深入分析,可通過寫生以及臨摹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以及對美的感知。
2.審美情操。
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夠使人們出現情緒感化的情況,比如《蒙娜麗莎》這幅畫就征服過很多人,使其能夠從畫中感受到愛美的情操。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積極發掘美術作品中積極向上的情感因素,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愛美情操。
3.審美理想。擁有不同的審美判斷就會出現不同的審美感受,所有優秀的藝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夠折射出藝術家的審美觀點,以及當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美好并且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讓欣賞者在審美中感受到愉悅,能夠達到正面并且積極的審美觀教育。
4.審美創造力。美術教學不是將鑒賞美以及感受美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審美的想象能力,強化學生的抽象思維,從而提升其學習的技能以及知識。這個年紀的學生對生活充滿想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這一主要特點來引導,讓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轉變為審美創造力。審美創造力需要以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作為基礎條件,在學生學習相應技能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知,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
二、審美教育和優化非智力因素需貫穿美術教學
美術教學屬于歡樂教學,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得到美的熏陶。一般情況下,美感的產生是直觀的,人們對色彩、聲音、形體以及線條等內容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美感,繼而感到心曠神怡,并且精神生活能夠變得愈加充實和多彩。由此可知,美感的產生與人的心理變化有直接的關系,在讓學生接受美感教育下,還需要調動學生的相關心理變化,總而言之就是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首先,學生需要有學習的動機,美術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使其能夠對美術產生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其次,美術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充分利用美術的特點以及相關優勢來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等先進的教學儀器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次,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意志品質能夠讓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堅持前進,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絕不輕易言棄,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
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賞與課程相關的短視頻以及圖畫等,讓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隨后可讓學生自由進行討論和交談觀看過的視頻和圖片,把心中所想說出來。教師可在學生討論結束后,讓學生集體外出寫生,在情緒高漲的狀態下將心中對美的感受畫出來。如果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遇到較大的難題,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開導,正確引導學生,讓其明白出現困難的原因,進而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能夠學會在下一次遇到難題時不輕易放棄,從而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由此可知,將審美教育和優化非智力因素貫穿于美術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
美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善于啟發,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從而能夠將自身的情感融進藝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