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09:47:47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藝術工業產品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建筑設計和工業產品設計,都是要強調功能與審美的結合。在現代工業產品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中都存在著形式美的法則,是體現二者美感的重要方面。本文對構成兩者審美特征的形式美的法則進行了對比分析,證明在藝術中是有一些潛在的規律是適用于所有藝術的,有助于在我們在今后的設計中提高對形式審美特征的認識和把握。
關鍵詞:工業產品設計 建筑 現代主義 形式美
環境藝術設計的核心――建筑,它無論是作為人身體的或是靈魂的居所,都被人投入無比激情與巨大的財力去盡情的創造。自人類獨立于動物界以來,建筑就成為了人類的標志。建筑的設計史可以洋洋幾萬卷,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時期它都是最好的見證,凝結了人類各個時代最杰出的藝術、才智和技術水平。工業產品是隨著近代工業革命發展產生的,雖說要從用具器物的角度看,器物制造設計史絲毫不遜色于建筑,可作為大規模批量生產,針對市場來生產設計的工業產品卻只能從近代工業革命開始。工業革命無疑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場變革,它使得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最能反映時代變革的建筑設計當然也不例外:現代工業的發展使得鋼鐵、玻璃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現,這給建筑的設計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徹底改變了建筑的面貌,并在此基礎上蔭發了現代主義的建筑設計,這一設計形式直到今日仍廣泛使用在建筑設計領域,同時也深刻影響了產品設計的發展。
一、造型美
建筑與工業產品一樣都是具有體量的,占領高、寬、縱深三度空間的造型藝術(建筑藝術相對復雜,還有時間因素的影響)。在造型上,二者一方面要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還要滿足人們精神感受上的要求。一個優秀的設計除了擁有合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優美的形式,能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建于1954~1958年,大廈共40層,高158米,為世界上第一棟高層的玻璃幕墻大樓,是著名建筑師密斯?凡?德?羅的代表作品。大廈主體為豎立的長方體,除底層及頂層外,大樓的幕墻墻面直上直下、整齊劃一。就造型而言,西格拉姆大廈的外形極為簡單,方方正正,是一個很典型的正六面體,但他巨大的體量,卻呈現出了長方體高大單純的美。玻璃幕墻上窗框的分割使其表面形成了有秩序感的細節,使其造型雖簡單但卻并至于單調。現代建筑的正是利用整體的單純與適當細節間的比例充分展現出和諧之美,正如維特魯威所說:“當建筑物的外觀優美悅人,細部的比例符合正確的均衡時,就會保持美觀的原則?!?
二、材料美
《考工記》中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可見早在中國的古代就懂得依靠材料的性能和特點來表現美的特征。從設計史上我們更可以看到不同設計風格的演變往往與新材料的發展和應用是同步進行的,新材料出現與加工方法的改進,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設計手法。現代建筑上新的形式特征就是體現在對新材料的組織和構造上,而現代工業產品的形式美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對材料的運用和加工來表現的。材料的質感與肌理是正是形式美的重要領域。現代工業的發展和加工技術的進步,使材料呈現的面貌日益豐富,也為我們的設計提供了更多創造的可能。在現代設計中常見材料的有金屬、塑料、陶瓷、玻璃、木材以及不斷出現的新興復合材料,而其中的新型的金屬和玻璃材料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最為廣泛。新的合金金屬材料有著光潔的表面,卓越的性能,具有獨特而閃爍的金屬光澤,常常給人一種神秘的高貴感,最能體現出高科技的現代感而深受設計師的喜愛。玻璃的晶瑩與剔透一直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并讓大家深深為之著迷,現代復合的玻璃材料在強度和硬度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因此在現代建筑與工業產品設計都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運用。
三、意境美
美學家克萊夫?貝爾在他的著作《藝術》中指出:“一種藝術品的根本性質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兩個方面:“意味”就是審美情感,“形式”就是構成作品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一種關系。一件作品通過點、線、面、色彩、肌理等基本構成元素組合而成的某種形式及形式關系,激起人們的審美情感,這種構成關系、這些具有審美情感的形式就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無論是在建筑還是在產品設計中,一件完美的設計作品,不僅要有良好的功能外,更要有優美的造型,而所謂優美的造型應當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是能創造出獨特的意境美,激起人們的強烈情感的美。
建筑有著各種豐富的設計哲學,多變的形式,很多都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典范,形成了各具代表的風格。作為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之一,密斯堅持:“少就是多的”的建筑設計哲學,在他的作品中各個細節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運用直線特征的風格進行設計,為建筑的外形進行了重新的定義,他純凈、透明和施工精確的鋼鐵玻璃盒子成為了現代風格的代名詞,并深深影響了我們對建筑的認識,改變了現代建筑設計的面貌。
結論:
電腦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它是完全現代的、獨立的,沒有任何歷史和背景的現代工業產品,它最集中的體現了現代技術的水平,現代材料工藝的技巧,但在外形造型上它卻不可避免的要符合我們審美習慣的需要,所以要想設計出有審美價值的產品,有必要學習掌握各類藝術形式美的法則來豐富產品設計的的的手段。建筑作為人類藝術的集大成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富的形式美的法則,都可以作為電腦造型設計上靈感的源泉。
摘要: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最初的造物活動是最本質的文化現象,是“本元文化”;從藝術文化學的角度來說,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藝術文化。造物藝術是藝術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是視覺藝術語言。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工業產品設計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工業產品設計的本質,就是用藝術的造型語言體現造物文化,是藝術質的造物文化活動。
關鍵詞:藝術文化學;工業產品設計;文化
人類的造物活動,是以人類自身的創造性獲取一種自然界中本來沒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動生存,是最本質的文化現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種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或之上未經分解的文化,帶有原發性和綜合性,是“本元文化”①。一部人類的文化史,無論在哪個地區和民族,都是從制造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開始的。人類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為工具的時候,完全是“實用先于審美”②、出于“勞動”、利于“生存”的實用目的。因此,從最早的意義上講,造物活動是綜合的、籠統的、實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一旦作為物質出現,就會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作為物質的存在,就會對人產生精神的影響。在“勞動”、“生存”的實用目的達到以后,人類就開始具有了“藝術”和“審美”的考慮,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為造物藝術。在長期的歷史中,隨著人類進行“藝術”和“審美”的考慮越來越豐富,人造物逐漸從中派生出、分離出了所謂的“純藝術”,由此形成藝術文化,以致出現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為原發性的“母型”并沒有解體,而是沿著自身的軌跡發展。
大千世界,多樣的造物藝術司空見慣。然而,當我們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齊全的環境里,無時無刻不接觸的造物藝術的存在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于是我們便對它們視而不見,對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視了:把這種造物藝術文化簡單地歸入“物質文化”,斥為工匠之作,并將其排除在藝術與美學之外。特別是我國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這種“重道輕器”的思想沿襲于歷代,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文人士大夫們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③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痹煳锼囆g文化是藝術文化的基礎和根源,又是藝術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兩者相輔相成。造物藝術文化的不斷積累,才使人類的藝術文化逐漸充實豐滿,才將人類的文明高高托起。
人類創造了滿足各種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盡管往往是原封不動地搬用自然材料,但已經深深地刻上了人類的印跡。在保留著打擊痕跡的人類第一件石器工具中,能夠看出,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創造出了最順手的和最能發揮功能的造物藝術。如果“把具有目的,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實體都可稱為產品設計”④,那么,這個手工的造物藝術也可以籠統地稱為工業產品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技巧的熟練,造物所使用的材料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人類不僅能改變天然物的形態,而且能利用火使黏土燒結,改變材料的性質,從而開擴了工業產品設計的領域及性質,藝術的手段可以輕而易舉地被體現,只不過當時工業的概念仍然是手工業。在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過程中,工業革命開始以后,造物藝術伴隨著大工業生產技術和藝術文化的不斷融合,在20世紀初凝聚成為工業設計,并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現代學科得以確立,工業產品設計才具有了真正意義。
工業產品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諸因素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既要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求。也就是在對工業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僅要研究工業產品制造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同時還要研究形態表現的藝術性。這里的“藝術性”包括產品的造型、色彩、紋飾等與視覺效果相關的結構處理與紋理效果處理。
工業產品設計也是人類創造的物化形態,在成為一種造物藝術的同時,它也成為了一種視覺語言藝術。我們通常把通過眼睛體驗到的美的東西稱為“視覺藝術”或“空間藝術”,因此,造物藝術是一種視覺語言藝術。一般藝術都是由特定的語言形式來體現的,在這里,造物藝術的語言是人造物的具體形態、色彩、質感等,是可以通過視覺感受來鑒賞和識別的。工業產品設計,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是藝術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
前“全蘇工業設計科學研究所”所長尤里·蘇羅維夫曾把工業設計評價為人類的“第二文化”:“從屬于文化,即由各種產品創造出來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會經濟體系、意識觀念的差異和物質與精神之間的矛盾所產生的全部結果的復雜性以及沖突。將工業設計這一行為和其成果(產品)內潛的長處和短處,與社會經濟的形式及其設計所適應的社會文化分開來考慮,這已是不可能的了?!币虼?,一方面,工業產品設計必須依賴具體的文化環境;另一方面,工業產品設計本身,也創造了文化。工業產品設計的本質,也就是用藝術的造型語言體現造物文化,是藝術質的造物文化活動。大工業的產品不只是為了滿足自給自足和狹隘范圍集團的要求而生產,而是以廣闊的市場為目的。在加工技術機械化的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材料也不斷產生,過去不存在的各種工業產品漸漸進入到人類的生活之中,過去不曾有的藝術手法紛紛顯現于工業產品之上,工業產品設計向全社會生活普及和滲透。如今,塑料、汽車和電視等已在現代生活中深深扎根,而我們卻漸漸忽視了工業產品設計的本質。
2011年4月6日中國國際瓦楞展的開幕式當天,W2館H11展位,一臺長12米,高2.2米,寬5米的龐然大物,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萬源多貝克最新一代瓦楞紙板柔印機設備SP2200。
相較以往的機型,這個龐然大物在印刷精準度、穩定性上有了較大改進,可最高實現150線高精準度印刷,顏色上可應對市場上七色印刷所需,四原色加兩專色,外加UV上光處理。
外形設計上,智加設計師在外在美感與內在品質上做了探索,將產品功能性與藝術性相融合,運用到產品設計的每一個細節當中。首先,面對機器數萬計的零部件,復雜的功能構造模式,設計師參考羅馬柱整齊陣列式排布法,對設備空間利用與空間節奏進行重新規劃與整合,功能分區明顯化,操作系統排布合理化,產品形象莊嚴、簡潔、典雅,儼如一座小型建筑,頗富藝術感和節奏。
技術上,相較先前產品,SP2200可實現對瓦楞紙柔性版直接印刷、高網線、高精度,適用于瓦楞紙板寬度2200毫米到長度1300毫米,厚度由0.7-9毫米的高質量印刷,最高機器速度達9000張/小時,適用于大批量包裝盒印刷。
性能上,整機自動控制水平,整機調整時間,生產功效等方面的展現也更加出色。采用了雙伺服電機控管模式,人與計算機雙重控管,控制機組間的同步、相位及整機速度,確保每次開機的套印精度,實現從走紙、印刷、干燥、上光、輸紙各工序的自動控制及實時監控。
正如博朗設計理念中所說“出色的設計是具有美學價值的”。產品的美感以及它營造的魅力體驗是產品實用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SP2200設計的藝術還表現在機組排布上,特別是注重高體驗度的人機工程理念,操作人員換版、清洗及停機檢查時無需移動機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徹底消除了振動、位移對印刷精度產生的影響。一區一控管的空間整合使整機的設計更加合理完善,在保障產品精準度,高品質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損耗。
多貝克瓦楞紙柔版印刷機上墨采用膠輥、網紋輥和刮刀組成,可輕松實現大實地與高網點的同時印刷。各印刷機組之間的過渡空間,保證油墨有充份的干燥時間,配合紅外線干燥器和UV上光器,保證了高質量的多色套印和完美的視覺效果。
正是這款巨型設備,極大地挑戰了智加設計師的空間改造能力與藝術想象力。伺服電機控制室,印刷區,進紙區,人工控制區,以及廣告區等等,注重技術發展和產品設計突破的同時,孜孜不倦地追求產品功能和藝術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