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9 05:39:47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自創辦以來,實踐教學模式的建構一直被社會各界和高等學校廣泛關注。文章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實際困境出發,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對保證這一模式的相關條件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 實踐教學 模式
從1998年教育部調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目錄,增加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至今,全國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設置了該專業。該專業設立之初即定位為:培養能夠運用現代化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社區管理等公共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各高校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培養規格、培養方案等方面都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該專業教學計劃日臻完善,課堂教學內容逐漸向科學化、合理化方向邁進。然而,隨著社會變革的加快,公共事業管理面臨環境的變化,使得這一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的新專業還來不及緊跟時代的步伐,特別是在實踐教學環節各高校普遍較為薄弱,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這已成為培養應用型高素質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瓶頸。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
1.1 外部環境復雜
目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明顯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并沒有到位,現有的事業單位改革尚未徹底,過去政府包攬的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依然未能完全移交給公共管理部門,公共事業管理組織的的發展處于大的變革之中,這樣的社會環境使得該專業實習難度增大,致使有很多學校的實習流于形式。
1.2 師資結構混雜
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必須擁有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師,不
僅應具備較高的公共事業管理的理論知識,還應包括較強的公共事業管理的實踐能力。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多是過去從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轉型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或者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基本沒有參加過專業的實踐鍛煉,大都缺乏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實踐知識和實踐經驗,這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1.3 內容設置隨意
目前高校對公共事業管理內涵沒有明確的科學認知,其專業方向的設置可謂是五花八門。部分高校是圍繞教育部專業目錄規定的文教、衛生、體育、環保及社會保險等方向開設的。也有少數高校的專業方向嚴重錯位,如定為“房地產管理、行政管理、電子商務、政治學以及法學”等方向。部分高校至今沒有任何方向,課程設置要么“無所不包”要么“偷工減料”,胡亂拼湊、隨意性大。公共事業內涵的模糊認識以及專業方向的不明確,導致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困擾著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和有效運作,致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出路探討
1.1 認清實踐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路徑
相比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更強調運用經濟學原理和定量的方法去處理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從政治、社會學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從公管專業對學生的業務培養要求來看,它表現為較強的技術性和創造性,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很大一部分必須通過實踐教學方式轉化為具體的技能才能得以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因此,公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至關重要。
然而,在我國當前高等教育普遍缺乏實踐機會和場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且不是某一個專業的個別現象,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在這一特殊條件之下,師生必須明確認知實踐的基本路徑,即實踐應該包含有思維實踐和行為實踐兩部分的,思維實踐是行為實踐的基礎,特別是在行為實踐受到更多客觀因素制約時,思維實踐就顯得更為重要。所謂思維實踐,即將課堂所學專業基礎知識通過切合實際的案例分析、探討解決身邊的事件以實現初步的從理性認知到感性認知的轉化。所謂行為的實踐,即切身處地的參與社會實踐,將思維實踐后所獲取的感性認知進一步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實現感性到理性的第二次升華。
1.2 以實踐地點為依據可以設置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
校內實踐體系包含有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及畢業論文三個部分,在這一體系中教師的主動性尤為重要。首先,案例教學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分辨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它一方面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案例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從而改變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的狀況;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綜合分析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進行簡單的單項案例分析,待學生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再進行綜合分析,既可以采用書面分析形式,也可以采用課堂討論。其次,實驗教學實踐。公管專業的實驗教學必須以強化訓練專業實用技術為特征,以利于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有鑒于此,實驗教學子系統以培養專門的實驗技術能力目標,驗證性的內容應大為減少,按照從初級到高級等的認識和實踐過程構成一種能力體系。最后,畢業論文實踐。公管專業畢業論文旨在鍛煉學生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學生四年所學知識和能力培養的總檢閱。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選題,應該鼓勵學生將實踐課程、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中發現的問題,形成畢業設計選題,并要求指導老師在選題上下工夫,能夠充分考慮論文中是否有實踐的情況,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并加強考核,建立一定比例的畢業論文淘汰制度,確保論文質量。
校外實踐體系主要包含社會實踐和見習實習兩部分。社會實踐系統以培養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原則,貫穿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因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應有不同的形式,包括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兼職等等,這些活動既可以學生單獨開展,也可以以班或者社團小組的形式開展,既可以在課余時間開展,也可以在寒暑假以假期鍛煉的形式開展。見習實習子系統。公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教學目標的實現必然導致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因此見習實習子系統的設計需要貫徹產學結合的原則,體現產學結合的特征。見習實習子系統是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必需,更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必需。通過實習,實現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公管專業培養方案、制定培養目標、實施培養過程,達到公管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
1.3重視實踐教學,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一方面,學校要給予實踐教學關注和重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社會輸送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是組織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主體,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學校相關部門必須齊心協力、大力支持,才能確保實踐教學取得實效。另一方面,要確保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學校要加大投入力度,為實踐教學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更需要學校加大人財物的投入。比如,實習基地的建立與維護、師資隊伍培的培養、公共事業模式實驗室的創建等。
【摘要】針對目前各大高校在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方向、課程設置以及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的認識分歧,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達到的幾項基本指標,同時針對上述的培養要求,提出該類專業人才培養應實現的具體目標及在人才培養方式上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 人才培養 教學發展模式
近年來,隨著大學擴展,在校學生人數迅速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難題之一。自1999年東北大學、云南大學首批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以來,對有關本專業的完善的、統一的教學規范仍未確定。本專業作為一門所涉領域寬、實用范圍廣的專業學科,只有在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情況下,才能夠切實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針對此現狀,本文在充分討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對該類專業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改進方案。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據調查得知,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教材建設方面,在社會實踐能力方面十分薄弱,迫切需要進行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和建設。從國內研究結果來看,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各大高校對培養該類專業人才的“出口”定位不明確,培養目標模糊,教學模式不夠完善。
( 一 ) 現有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學習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創造性思維長時間缺乏,導致學生知識與社會實踐方面的脫節。學生間普遍存在浮躁傾向,對實踐教學采取盲從、應付態度,積極性、主動性差。
(二)校外社會實踐環節缺乏實效性。該專業社會實踐形式往往采取參觀、參考、工作部門的人員講課等形式。這種實踐活動方式雖然有利于組織管理,但學生參與性不佳,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方面的能力。并且實習基地不能明確了解學生實習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從而對學生的實習指導不夠全面,導致部分學生實習效果一般,不能滿足其自身預期達到的實習要求。
( 三 ) 實踐教學師資不足。社會實踐主體雖然是學生,但老師依然扮演著指揮官的重要角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增長還將依賴于其指導老師的實踐水平。所以實訓過程指導還是老師必須要做到的。目前,多數本科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參加過專業實踐鍛煉的甚少,大都缺乏實踐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社會實踐能力培養設想
針對以上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在當前和將來的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上,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 一 ) 注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至少能夠在文教、衛生、體育、社會保險等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工作。這些部門的工作崗位已經十分廣泛。在學生大學教育培養中已經很難成為這么多領域的通才。因此,有必要在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注重某一方面的專業化教育,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和專業水準。
( 二 )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專業培養的過程中教學只有著眼于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有目的推動學生身心的積極發展,引起學生不斷追求新目標的興趣、需要和意向。學生進入該專業這個平臺之后,首先是學生認識、了解這個專業,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深入、潛心鉆研這個專業,最后才會熱愛這個專業。
( 三 )滿足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創新的要求落實到教育環節上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提供與之相吻合的教育服務。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培養要重視每個學生的成長發展,處理好培養的個性化和教學的公共性的矛盾,為學生成才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同時學生個性的發展也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四)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需要 ?,F在各大高校均強調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即:強調教育過程的終身性:注重個體的特別性; 注重促進學生的發展和特殊才能的充分發揮:面向教育個體的全面性,避免歧視;要求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整體性;突破傳統,注重培養實際性的職業能力。
(五)滿足用人單位選擇的需要 ?!皬V譜抗菌”、“千人一面”的培養模式, 給用人單位招聘選擇時帶來了很大的選擇成本,用人單位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異議。突破這樣的培養模式,讓大學重現自由發展的時代是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尤其是像公共事業管理這樣的新專業,本身就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更加應該采取廣泛方式讓學生多元化、多層次地展現個性,同時也給用人單位更加豐富的選擇。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次召開相關高校專家學者討論,一直未能形成規范的專業課程體系,這給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帶來很大困難。本文在分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現狀的基礎上,認為從多方面來探究如何以能力為本位開始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實踐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這是擺在該專業學生、教師面前的重要的問題。對此,本文提出以下三條改善措施。
( 一 ) 確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與我國公共管理部門改革進程密切相關。所以應針對各種管理部門的人才需求,加強專業能力訓練和公共服務能力培養。同時各辦學單位要進行充分的人才需求調研,根據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確立靈活的培養目標。從而加強學生對管理類相關專業科目的選修自由度,提供更豐富的專業實踐機會,以適應廣泛的就業需求。
( 二 ) 建立完整的教學保障體系和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中,應把實踐教學放在核心地位,明確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及管理辦法。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建設是基礎。高校應努力在主干課程規范、校本課程開發、課程模塊設計及課程建設等方面打造特色。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方面,既要重視校內教學實驗室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重視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大中型企業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
( 三 ) 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 。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應總結教學經驗,避免學生的實踐目標不明確,學生參加積極性不高,抵觸接觸社會的心理。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重要性教育與引導,使之高度重視,樹立實踐思想意識。積極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結論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進尚需在不斷總結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針對目前我國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討,提出了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的能力培養體系建構,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和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并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環節中給予嘗試并積累經驗,以期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摘 要 本文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以PBL教學理論為基礎,提出了社會調查帶動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 實踐教學 模式 社會調查
自1999 年秋季,東北大學、云南大學兩所高校在全國率先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以來,全國招收公共事業管理本科生的高校迅猛激增,目前全國已有400多所院校開設這一專業。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該專業教學計劃日臻完善,課堂教學內容逐漸科學化、合理化,課程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盡管如此,公共事業管理作為新開設的專業和新的研究領域,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加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尤其是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強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實踐教學缺乏開放性、綜合性,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被忽略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事務性比較強,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來理解與熟悉。目前,盡管高校已經把實踐教學寫進教學計劃,但因課時較少,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加之在這些為數不多的實踐教學內容中,由于受教學環境的限制,驗證性的內容占大多數,綜合性、開放性的內容偏少,致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不能深入開展和有效運作,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2 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系統的專業教材①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因此其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就帶有明顯的時效性特征。目前,現有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材內容相對陳舊,內容更新的速度遠遠滯后于國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政策的調整。結果造成只能通過教師備課來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的局面,教師個人的能力、實踐經驗必定有限,因此勢必導致學生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1.3 實踐教學內容設置狹窄②
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辦時間較短,許多高?,F行的實踐教學內容多集中于課堂教學環節結束之后,即包括寒暑假期社會調查、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這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很多專業基礎課程都要求較高的技術性和操作性,如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技能與開發、人力資源管理等,應針對這類課程開設專門的實踐教學課程設計,積極拓寬實踐教學內容,以加深和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4 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落后
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包括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兩部分。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驗室,現有的硬件設施又難以支撐模擬軟件的有效運行。同時,實習基地的建設跟不上專業學習的需要。多數學校沒有固定的實習基地,學生實習主要靠個人聯系,大多集中在企業,且實習的工作內容也多種多樣,主要是看企業什么崗位缺人手,而不是按照學生所學的專業對口安排實習,從而難以達到實習的目的。
2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理論基礎③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理論,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這一教學方法由美國現任南伊利諾大學基于問題學習研究所所長白羅斯教授首創,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在白羅斯教授的協助下,開發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的學習,并把它作為該院主要的學習和教學方法。丹麥奧爾堡大學在PBL模式的基礎上,發展并實施了“按課題組織、基于問題”(Project-organized Problem-based)的開放式教學新概念,多年的實踐證明其卓有成效,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界爭相研究的對象。
PBL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它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展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
社會調查帶動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簡單說就是把實踐教學與專業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具體的,教師借助公共事業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具體的管理情景中,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相似的實習氛圍,運用相關理論分析、研究案例及相關問題,從而使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體系;之后以此為基礎,進行實踐教學。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掌握科學方法、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做法包括:
3.1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相對于傳統的“傳授—吸收”教學模式來說,它并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說明一定的理論或概念進行的舉例分析,也不是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的具有實例性的課程實習,而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搜集整理的案例為教學資料,指導學生通過個人自學、小組討論、 班級討論等形式,運用相關理論分析、研究案例及相關問題,從而使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體系。④
3.2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4~6人,在學期內至少完成一次課外實踐調查。一次完整的課外實踐調查過程包括,選題、文獻綜述、研究設計、人員分配、與教師前期討論、實際調查、結果分析得出結論、與教師后期討論、PPT成果展示等。
3.3 考核方式改革
突破以往傳統考試模式,即期末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形式,采用針對本學期課外實踐調查報告完成情況進行答辯的形式。邀請三位學科專業教師擔任評委,學生先將調查結果展現出來,評委對課外實踐調查報告進行提問,最后根據調查報告書寫情況以及小組成員的表現給予打分。這一考試制度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科研能力的培養,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3.4 案例庫建設④
案例選擇是整個案例教學過程的起點,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案例庫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在案例的收集、選擇、編輯、整理過程中,一直堅持把握真實原則、完整原則、實效原則、本土原則、典型原則,使其案例庫的建設能夠具有本學科鮮明的特色。
3.5 積極建設實踐教學平臺,購置實驗設備和教學軟件
建設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訓實驗室,購置優良的教學硬件設備和多項先進的教學軟件系統,如:計算機輔助電話訪談系統(CATI)。CATI是當今國際流行采用的先進調查訪問技術。CATI“電訪專家”的快速高效性、訪問真實性、調查可靠性、樣本靈活性、分布規范性、流程嚴謹性、結果科學性等特點,使它成為當今流行乃至逐漸取代舊的調查訪問模式的必然趨勢。SPSS、LISREL、M-PLUS等定量分析軟件和NVIVO8.0、Atlas.ti 等定性分析軟件。這些軟件可以對數據和文字資料內容進行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分析。
3.6 多門專業課程聯動
將諸如公共事業管理概論與案例分析、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學等多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相互聯系。教師之間彼此溝通協調,形成多門專業課程相互聯動,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學模式。例如,學生可以把從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上學到的設計調查問卷的方法,應用到案例分析課程和課外實踐調查的研究設計當中,這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知識重復傳授的弊端,另一方面還可以彌補由于課時安排有限教師知識講解不充分的遺憾。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學會從多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并將這幾門課程融會貫通,極大地強化了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培養。
4 結論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具有鮮明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特點,因此加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對于搞好專業建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大膽的實踐和探討,逐漸形成的社會調查帶動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
4.1 解決社會現實問題
社會調查帶動式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有較多自主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可以自主選題,設計研究方案,教師提供參考意見。提高了學生實踐設計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調查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學以致用。
4.2 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
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規范的社會調查研究和社會問題分析方法。包括抽樣,問卷設計,資料搜集方法,數據處理和調查報告擬定等方面。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對日后找工作和繼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
4.3 教學與學生科研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引入教師科研項目,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在學生的輔助下完成科研任務,學生有機會真正參與一線科學研究,能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能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等能力。
4.4 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社會實踐調查采用團隊協作的形式,通常是4~6人一組,小組成員要協調好時間和進度,明確分工,相互配合,才能將一個社會實踐調查進行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工作意識,小組成員的團隊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摘要:公共事業專業屬于新興專業,其培養模式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尤其是關于實踐教學模式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本文主要針對實踐教學模式校內、校外實踐做相關探討,希望對專業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校外實踐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藝術等公共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一、明確專業方向
公共事業涵蓋領域極其廣泛,本科學習不可能培養出涵蓋公共事業領域的通才,進行專業方向定位顯得尤其重要。為盡量做到課程設置求同存異,凸顯專業方向特色,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結合中醫藥大學的特點,確定衛生事業管理和醫療保險兩個方向,根據培養目標開設了專業必修和限選課程。在校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選修課,豐富課外知識。
作為新興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缺少積累,在人才培養方面較為混亂,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普遍薄弱,如實踐教學基本文檔缺失、實踐內容設置過于狹窄、實習基地建設滯后,等等。在對專業方向做出明確的定位后,重點應在實踐教學環節下功夫、做文章,將課堂教學法與實踐平臺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為公共事業職業化管理隊伍輸送高素質的人才。
二、完善實踐教學模式
研究與專業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相適宜的實踐教學模式,拓寬教學領域,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從而有益于學生打開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首先,應制定專業實踐教學大綱。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制定每學期的實踐教學計劃。對各實踐教學環節內容、目的要求、時間安排、教學形式手段、所需設施條件、考核辦法等做出明確規定,形成規范的、指導性的大綱。同時,實踐教學可分校內和校外兩種方式結合進行。
1.校內實踐
本專業的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應完善全方位開放的課堂教學方式,形成教學和研究并舉的教學模式。應依托一定的課程,選擇配套適宜的教學案例、管理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專題辯論等方式。形成學生研究小組,根據要求分配不同的角色,要求每個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務。有條件的可成立專門的研究中心,組織教師研究國家、各級政府及社會公共管理機構的管理、政策和經濟問題,等等,同時帶動學生加入研究,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對知識的掌握。
加強實驗教學環節。實驗室是進行公共事業管理教育教學的綜合性場所,盡快建立和完善電子政務、公共事業管理、公共人力資源管理、醫療保險實驗室,配備模擬教具、電化教學設備、配套軟件建設,等等。如針對醫療保險方向的保險業務管理軟件,用于保險公司運作流程模擬、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面。在實驗室通過相關原理、過程的模擬與演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并且,實驗安排應與理論學習相配套,與理論教學結合。
課下,建議學生讀領袖人物傳記,研究其領導藝術并形成論文;鼓勵學生擔任學生社團的主要職務,策劃并組織在校內外有影響的活動。如通過舉辦和參加結合專業知識的辯論賽、演講比賽等,豐富其臨場經驗,在練“口”的同時強化知識的學習與應用;提供擔任校內部門領導助理的機會,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啥ㄆ谡堃恍┽t院管理、衛生事業管理、醫療保險相關的工作者開展專業講座,以及就業指導講座,讓學生了解更多與實踐情況及業內最新發展,逐步明確就業目標,強化平時的學習動機。
每學期完成學年論文,最后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提高學生檢索、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達到練“筆”目的。
2.校外實踐
強化應用,即練“手”,需要走出校門,接觸社會。校外實踐培養方案中設計相應的課外實踐學分,學生完成該環節則能夠獲得相應學分,可結合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認識實習。專業課程的講述階段,組織學生深入到相關公共事業組織參觀,使他們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管理相聯系,對相關組織及其管理實務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選擇了解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切身體驗兩類組織的異同,感受公共管理中的使命和責任;還可到醫院及醫療相關單位參觀,了解這些單位的具體管理部門及管理流程。
(2)依托課程,進行社會調查。開展公共事業管理調研專題研究,選擇公共事業領域相關的社會現象與問題,進行集中式校外調查,并進行統計分析、完成調查報告。要加強學生的社會調研和論文的撰寫,使他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擴大知識面,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研究和實際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暑期社會實踐,這是大學生接觸社會、增長才干的有效方式。學校應把社會暑期社會實踐作為提升課程質量的重要內容,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單位去實習,充分利用假期充實自己。
(4)社會服務。配合有關公共事業部門到街道辦、市中心、廣場進行普法、醫療、保險專業常識普及等實踐活動。
(5)校企聯合辦學。學校針對相關企業做一些聯系,對口培養,借鑒先聲班的模式,與先聲藥業校企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人才。還要與更多的相關企業聯合辦學,不僅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學到更多知識,而且使之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在教學不斷改善。
(6)畢業實習。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工作,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加強與政府、研究機構、社會公共事業單位(衛生局、疾控中心、醫院)等的聯系和溝通,建立完整的教學實習基地體系,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增加實習時間。做到實習前有計劃、過程中有記錄和指導、實習后有總結。
以雙贏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針對不同方向的學生聯系對口單位。如醫療保險方向對口的商業保險公司和社會保險機構,學??蔀槠鋯T工提供短期強化培訓班。在某些內容的講授中,可請技術骨干或管理人員適時參與,而對方則可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地。
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建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培養和基本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思路,將學校、學生向社會開放,使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貫徹大學的辦學宗旨。
為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應以權變的思想指導培養過程。在人才需求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我院自身資源優勢,確立彈性靈活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針對本專業進行全程就業信息搜集分析及管理工作,一方面根據就業需求信息檢驗培養方案,調整完善培養目標體系;另一方面依據就業市場、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評價結果,完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并進一步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建立起動態的培養模式,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
[摘要]為加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作者提出了改善專業所存在的問題,合理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加強與衛生行政部門、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協同培養平臺等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能力和畢業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實踐教學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協同培養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教育部于1998年批準在普通高等院校開設,由于起步時間較晚,存在較多問題,如實踐教學環節較為薄弱、實習基地建設較為滯后。如何改善學科問題、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協同培養、加強專業學生的個人素質、提高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成了當務之急。正如教育部部長周濟所提到的:“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
1.存在的問題
1.1對公共事業管理的認識有所偏差
一說到公共事業,大家就會將其與文教、科技、體育、衛生等事業單位聯系在一起,認為公共事業就是為了服務事業單位而產生的。更有一些人認為,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最主要的目標是為了大規模地培養能夠進入公務員行列的“準公務員”,以此來適應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需要。其實這是對公共事業管理產生的偏差性認識。所謂的公共事業在我國不僅僅只是事業單位這么簡單,其范疇更大更廣,還包括社會團體和民辦的非企業單位。
1.2課程安排不合理、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一般是在大二時期開設,大部分在大三開設,而大三時期是學生學習最繁重的時期,這樣就導致一些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有些力不從心,大多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加上課程比較龐雜,缺乏規范性和系統性,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專業課程的知識,不能了解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內涵。再則,公共事業管理本身起步就晚,這樣必然會導致專業課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從而使得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很好地滿足專業課程的需要,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3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存在割裂、不連貫的現象
“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自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一般是在課程全部結束之后才開始實踐學習,使得實踐教學與課程之間存在割裂、不連貫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后,不能及時地通過實踐來進行鞏固和應用,在實踐過程中,一旦遇到一些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問題,也不能及時地通過老師的指導來解決,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2.優化實踐教學基地
2.1合理地選擇實習基地,以優化實習教學
實踐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身起步的時間較晚,導致其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并且大多數院校缺乏比較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即使有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而且“公共管理本身是一種職業,不論從事何種具體業務工作,都要求從業者具備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即要求學生應當從各個方面鍛煉公共管理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組織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以及一定的領導能力,公共管理人員應善于利用各種理論和方法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中的問題,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所以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學校應該加大資金的籌集與投入,多渠道、多方位尋找合理的校外實習基地,與衛生行政部門、企業通過簽訂互利的合作協議來形成合理的合作機制,實現雙贏互惠、共同發展的局面,以符合學生實踐實習的需要,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基礎與條件。
2.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得較晚,必然會存在師資隊伍力量不足以及教師的教學經驗相對不足的現象和問題。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完善得益于一支精干的師資隊伍…。實踐教學基地的優化有賴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具有公共管理和信息技術的復合知識結構并具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成了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必須采取的措施??梢酝ㄟ^聘請一些專業學歷高、公共業務強、公共政策嫻熟的領導或一些企事業單位的高管作為本專業的指導老師,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知識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估體系,這樣不僅可以促使教師進步,還可以從中知道教師的不足之處以進行改正,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
2.3嚴格管理學生,完善請銷假制度和實習制度
學生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關鍵,如果只關注于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而缺乏對學生的管理,即使擁有了比較穩定的實習基地和精干的教師隊伍也無法完成實踐教學的目標。故嚴格管理學生是實踐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首先,就需要有導師進行指導和監督,定期評估學生的實習狀況,定期考核學生的實習效果。其次,要完善請銷假制度,嚴格考查學生的請假情況,以避免學生借故不實習等現象。最后,要求嚴格執行實習制度,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實習手冊填寫實習日志,使其了解到實習期間自己的實踐情況,指導老師要進行不定期檢查,以了解學生的狀況,不斷促使學生向著實踐教學的目的前進,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
3.打造協同培養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就業率
協同創新是指圍繞創新目標,多主體、多因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配合協作。在當前階段,協同創新是重要的辦學理念和戰略,可以有助于高校實現培養拔尖人才的需要。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來看,學校教育與實際的社會實踐相脫離、相割裂現象比較嚴重,再加上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師資力量比較薄弱,與衛生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交流較少,即使學生掌握了專業知識,也因缺乏實踐而使得知識無法合理地運用,這就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無法加強。故需要打造協同培養的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與實踐能力。
3.1構建“府校合作”模式
所謂的“府校合作”是指學校與地方政府之間緊密聯系,基于雙方的互利共贏機制來進行合作。學校可以與衛生廳、人事局等部門進行合作。采用此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既具有專業的管理知識又具備一定的政治理念,并且能了解政府部門的運轉機制。這樣可以為國家培養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人才,以滿足地方建設緊缺型人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3.2構建“校企合作”模式
“校外實習基地是指能滿足學校教學需要,為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習提供場地和相關實習條件,接受學校有關專業一定數量的教師和學生開展實習的單位,一般為企事業單位?!惫彩聵I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一些具備專業的管理理論知識,技術和能力,能夠在公共事業部門從事專業的管理工作的人員。但從現階段來看,由于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知識期間,與實際的社會實踐相脫離,導致學生在就崗就業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經驗,不得不重新開始學習一些管理知識,這樣不僅導致了教學資源的浪費,還導致了企業的投入量增大。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3.3兩種模式下的方案
“府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兩種模式的構建,不能或缺的是方案的制定。第一、簽訂合作協議。雙方通過簽訂互利共贏的合作協議,來達到共同發展、資源共享的目的。第二、制定雙重導師制。即學校要有一名導師來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指導,政府、企業里有名導師進行實踐技術的指導,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建立評估、考核機制。定期對學生進行評估,以充分了解學生實習階段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和改正,促使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定期地對學生進行考核,可分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可以此提高學生的緊張度,從而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與培養。第四、聘請實習顧問,加強府校、校企間的聯系。由于實踐教學基地比較薄弱,導致實踐經驗比較缺乏,可以聘請專業的實習顧問,不定期地對實習過程進行監察,及時解決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好地優化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