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9 03:52:04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醫療糾紛防范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目的:探討預防糾紛發生的方法,以減少急救護理糾紛的發生。方法:通過全面的學習參與,提高認識,制訂先控措施,監督實施,定期總結考評。結果:防范措施實施一年后醫療糾紛發生率顯著降低。結論:提高預防意識,強化先控措施是確保健全醫療安全,減少糾紛發生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急救中心;醫療糾紛;防范
自2002年9月1日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后,各種醫療糾紛案件劇增。尤其急救病人起病急,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屬渴望緊急救治,促使進入急救情境而產生恐懼、焦慮等一系列心理反應,從而造成機體的持續應激狀態,若得不到及時診治或診治不當,極易于醫護人員發生沖突,既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又有礙于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降低糾紛發生率,2008年起我科針對急救患兒的特點和工作性質,進行先控防范措施,經過三年的實施,證明效果顯著。現介紹如下:
1.方法
1.1建立與健全護理質量保證和改進體系
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用管理小組的管理模式,查找、評估安全管理的誤區和盲點,根據安全需要依法重新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提高護理工作規范化、常規化的操作程序和防范護理糾紛的能力,在臨床護理操作、用藥安全、感染控制、器械設備安全和環境安全等諸多方面保證護理安全?!?】
1.2加強管理工作
1.2.1執行各種優先制度,如病情較重時先搶救后交費。根據輕、重、緩、急進行處理,并給予解釋。
1.2.2合理使用人力資源,護士長在授權下屬工作時應根據護士工作能力、職稱、資歷分層授權、護理人員在接受任務時也要仔細評估個人的專業能力,當病人要求超出自己所勝任工作的范圍時,護士應主動尋求他人幫助;實行彈性排班,繁忙時段及時調配人手,協助各班盡快疏通病人,減少差錯發生。
1.2.3加強崗位練兵工作
1.2.4加強搶救物品、藥品的管理,護士長每天不定時進行急救物品、藥品的抽查。
1.2.5了解病人信息,及時給予解釋、解決。
1.2.6健全崗位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崗位責任制目的是人人有專責,事事有人管,使工作忙而不亂,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從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1.2.7定期做好總結考評工作落實獎罰制度。
1.3遵守衛生法規和醫院規章制度
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衛生法規和各項護理操作常規,避免醫療護理差錯,經常開展法律法規規范化培訓,進行紀律實例講座,促使護理人員懂法、守法、依法執業,同事開展警示教育,同各國典型案例吸取教訓,以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個別患者及親友的挑剔和不合理要求,甚至無理取鬧,要耐心解釋,理解患者的心情,寬容患者的責備,避免過激言行,以免發生醫療糾紛。一旦出現護患沖突,要本著關心患者,對患者負責,有利于患者康復的原則妥善解決。
1.4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身品味
以護理人員的職業風范及形象為前提,從小事做起,重視細節,不斷改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以提高個人修養。與患兒家屬談話時態度和藹,語氣平和,表示理解和同情。
1.5加強護患溝通工作
在護患關系中,應以情感溝通為紐帶,以維持和增進親情感為前提。院前急救的特點是時間短、任務重、人手少、條件差,所以急救人員在實施搶救的過程中,除雷厲風行搶救處理每位傷病員,與死神爭時間外,還應隨時積極與家屬溝通,以減少因家屬的誤解而造成不必要的糾紛。溝通不僅僅是談話,護患溝通應是多種手段綜合運用的總體,尤其急救時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接觸中,我們的語言、表情、動作姿態,無一不是向患者及家屬傳遞著某種信息,傳達著我們的感情和態度,這些恰恰是目前護患溝通中易于忽略的方面,因而在急救的過程中,我們應通過每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把急救人員對患者的同情和關愛傳達給患者,已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2】
2.結果
在2008、2009、2010年搶救病人數、院前急救人數明顯增多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發生次數顯著降低。(表1)
3.討論
急救護理工作由于它的特殊性,在言語、行為、接待、時間、環節等方面稍有疏忽,就會引發糾紛。在遵守大條例、制度規則、做好大環節質量前提下,更要注重那些被疏忽的細節。和諧護患關系是搞好護理工作的基礎,在護理人員對患者服務的過程中,護患雙方相互信任和關懷,對營造和諧親切的服務氛圍,促進患者康復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和諧的氛圍同時能使護理人員心情舒暢,積極發揮更大的工作熱情,提高護理質量。
[摘要] 目的 探討基層產科工作中護患醫療糾紛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站自2003年開展產科以來,要求全體產科人員嚴格樹立產婦安全第一的服務理念,有針對性采取一系列避免護患糾紛的策略和措施。結果 通過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從根本上杜絕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結論 發生醫療糾紛很大一部分并非存在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而是由于產科人員與產婦缺乏有效溝通,所以,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避免醫療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
[關鍵詞] 產科人員; 醫療糾紛; 防范措施
醫療糾紛是指病人或其家屬認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實施了錯誤的診斷、操作,導致病人出現了不良后果而與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發生爭議[1]。如今患者的法律意識日益提高,而產科的工作性質是病人多周轉快,病情變化復雜,在所有入住醫院的人群中惟有產婦是健康人群,同時,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往往是一個家庭關注的焦點,所以助產工作被社會及民眾所關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醫療糾紛,嚴重影響單位和個人的聲譽。我站是基層醫療保健單位,自2003年開展產房以來,全體產科人員嚴格樹立產婦安全第一的服務理念,從根本上杜絕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 工作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
1.1 缺乏有效的溝通 產婦經過9個多月艱苦的孕期過程,對做母親的期望值非常高,而入院后得不到醫護人員的重視,有時因工作忙,不能耐心、細致的解答產婦及家屬的問題,隨意敷衍幾句,有些時候即使有誤解,也難以改變產婦及家屬的看法,心理會感到失望。
1.2 護理服務不到位 孕產婦在整個孕期一直受到家人的關愛和照顧,而醫護人員有時對產婦的照顧并不能很周到,產婦會感到被醫護人員冷漠了,往往會使患者的滿意度下降,有時醫護人員說話聲音較大,產婦會認為服務態度不好,嚴重影響產婦和家屬的心情,也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
1.3 法律意識淡薄,文書書寫不規范 醫護人員對醫護行為的法律意識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對產程記錄書寫不切實際,隨意造假、涂改等,缺乏真實性,對產程的處理方式不詳細記錄或醫護記錄不相符,一旦產婦及家屬有疑問,必將給醫護人員帶來不必要的糾紛。
1.4 專業水平偏低或技術操作不熟練 助產工作承擔著一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責任,如果不努力專研業務,提高操作水平,就難以處理產程中的瞬息萬變,延誤搶救時機,為家庭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2 避免護患醫療糾紛的措施
2.1 掌握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據統計,醫院80%的醫患糾紛都是由于醫患之間的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所造成[2]。由此可見,發生醫療糾紛很大一部分并非存在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而是由于產科人員與產婦缺乏有效溝通,所以,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避免醫療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產科人員要有真誠的態度,良好的方式,恰當的語言與產婦交流,尤其是在產婦有宮縮時,常常疼痛難忍,甚至對分娩有恐懼感,心里極度緊張,我們產科對每位產婦均選擇有經驗、技術精湛的助產士,采取“一對一”導樂式助產,配合分娩過程的健康宣教,用一顆同情心、愛心去關注產婦的感受,撫摸她的腰骶部,想辦法分散注意力等,減輕宮縮痛,始終守護在她的身旁,認真回答產婦提出的問題,滿足產婦的合理性要求,用微笑和實際行動去溫暖產婦的心,真正做到心靈上的溝通,使她們信任產科人員,能夠在產程中積極配合產科人員的工作,不僅使產婦及家屬滿意,減少母兒并發癥,也避免了醫療糾紛。
2.2 提高法律意識,加強法制觀念 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文件的頒布和實施,病人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傳統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護理的需要,投訴和付諸于法律的糾紛不斷上升,產科工作本身就牽扯到孕婦和新生兒兩人的健康,風險較大,極易出現差錯和糾紛。為了提高產科工作的有序性,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站要求每位產科人員必須加強法律學習,提高證據意識,改進傳統的工作模式,從法律責任的高度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要懂得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從而減少醫患糾紛[3]。
2.3 加強對助產人員的技能培訓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產科人員除了加強對責任心的教育,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對產程的變化做到及時、準確判斷,在產婦分娩的關鍵時刻做到有條不紊、思維清晰、動作敏捷,避免因產科人員自身的主觀因素如專業技術不過硬、責任心不強,而錯失對產婦及新生兒的最佳處理時間,導致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我科每月由護士長親自督查每位助產士產程操作,出現問題及時指出,并與獎勵機制掛鉤,這樣即提高了產科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規范了言行,又可以對新的助產士的快速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2.4 詳細交待病情,認真執行產房制度 產婦屬于健康人群,產婦及其家屬也相信當今醫療技術完全可以安全分娩,而他們并不知道產科的特殊性。產科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醫療糾紛都是在發生不良后果時,由于病人或家屬的不理解而造成的,所以在入院時要詳細、及時、客觀地交待病情,讓產婦及家屬充分了解、全面認識產程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兇險,適當降低產婦及家屬的期望值。產婦一旦出現問題盡快與家屬聯系,不要隱藏事情的真相,應該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他們,使病人家屬了解病情和診斷過程,避免激化矛盾[4]。
產科人員一定要自覺遵守產房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既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又要有慎獨的工作態度。因產程因人而異,且易多變,這要求產科人員必要時打破習慣性思維,認真觀察產程進展情況,結合產婦存在的實際問題準確、及時、客觀的作出評估,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處理,并詳細記錄。
2.5 嚴格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醫療護理文書是醫護人員對病人的病情觀察和實施護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記載,是病歷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科醫療糾紛,產程記錄是很重要的法律依據,產程記錄是對產婦整個產程全面、真實、準確、客觀的反應,要嚴格執行《病歷書寫規范》,認真做好產程記錄,對每一個細微變化都應詳細記錄,同時加強各科室間的交流與溝通,產婦需要轉院、會診時要詳細書寫轉院與會診記錄單,妥善保管好病案文書等證據資料,病歷文檔詳盡完整,值班人員與產科人員要注意信息溝通,做到產程記錄與病程記錄相一致,避免因科室工作人員交流欠缺及醫護記錄的差異而造成的醫療糾紛。
2.6 尊重病人權利,保守病人隱私 在產程觀察中,產科人員必須尊重產婦的知情權、隱私權、身體權、名譽權等合法權益,產婦均為女性,特別要重視隱私權,助產人員在做產檢時,一定要注意隱蔽。有些產科人員,對未婚先孕、性病病人等帶有歧視心理,言語中不自覺流露出來,病人難以接受,進而轉化為對產科人員服務方面的不滿意,產生糾紛[5]。任何產科人員在未征得病人同意的情況下,不能隨便向他人甚至病人的親屬泄露病人的情況,如孕娩史、未婚先孕史、先天性生殖系統缺陷、性生活障礙等病人不希望他人知道的情況[6]。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醫務工作者的人生安全,但同時也保護了病人的合法權益,作為一名產科人員,面對的是兩條生命和一個家庭的幸福,更應努力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要加強法律意識和醫療安全意識的學習,認真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總之,要時刻牢記產婦安全第一的服務理念,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摘要] 隨著我國法律的日益健全及廣大患者自身保護意識的增強,醫患關系比較緊張,尤其是婦產科,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名列前茅,為了減少和防范本院婦產科的醫療糾紛,保障醫院和患者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失,掌握醫患溝通技巧十分必要,通過多年的行政管理,探討婦產科醫療糾紛可能發生的原因和防范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婦產科;醫療糾紛;醫患溝通;防范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醫學知識的了解越來越多,法律意識越來越強,醫患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婦產科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名列前茅,占近年來我國城鎮醫療糾紛的17.2%~29.5%[1]。婦產科醫護工作是高風險、高強度、高責任心與高負荷,很難得到休息,心身疲倦,易出現疏忽;醫護人員還要接受繼續教育,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患者對醫療工作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知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理解,當診療結果與期望值出現偏差時,易發生情緒激動而導致醫患矛盾激化,醫療糾紛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社會風險已逐漸形成對醫院沖擊和對醫務人員攻擊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討接待婦產科醫療糾紛發生的常見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使醫療糾紛降低到最低限度。由此可見投訴接待對于醫院來說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筆者通過多年的行政管理,總結出以下醫患溝通技巧:
1 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
1.1 醫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落實不到位
醫務人員不能嚴格地執行醫療核心制度,行為不規范,違反標準操作程序,不嚴格執行診療指南,醫護人員缺乏責任心,接診患者時不認真傾聽病史,檢查不夠全面,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稱,患者有可能是在不知情或不完全知情的情況下服從醫生的建議或決定而進行某種特殊檢查或處理,不能很好地履行告知義務,一旦患者不滿意就投訴,隨時隨地可發生醫療糾紛。
1.2 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自己的健康意識增強,前來就診的人數增加,其次是老百姓的法律觀念增強,使更多人知道應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醫院管理不善,法律意識淡薄,書寫醫療文書不認真,沒有及時準確地記錄治療情況和護理變化,患者對醫療護理質量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用法律來衡量醫療行為和后果的意識不斷提升,他們便想方設法制造事端,從而產生醫療糾紛。
1.3 與患者缺乏有效的溝通
分析醫患糾紛的發生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醫患之間缺乏溝通和相互理解造成的。由于在診療過程中醫患所處角度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患者對任何診療措施追求完美性,使診療結果不能實現患者所期待的理想狀態,醫生對患者缺乏耐心細致的解釋,醫患溝通有障礙,婦產科床位周轉率快,初產婦多,難產多,不注意說話方式易產生誤解。另外,隨著物價上漲,醫療收費解釋不清,會讓患者及家屬產生疑慮,引起糾紛。
1.4 疾病狀態導致診療結果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雖然醫療技術新方法、新技術很多,但應用的同時也有很高的風險性,患者的遺傳異質性、患病后就診時間差異、各種診斷措施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局限、臨床表現的不同、各種治療措施反應的差別,均導致了診療結果的不確定性[2]?;颊叱β约膊“l生的風險能理解接受,對短時間內發生的風險如手術風險、分娩期并發癥發生風險多難以認同,這正是導致目前產科領域內糾紛的主要原因。多年工作的醫生常局限于??婆R床工作,遇到較重患者不能在第一時間內處理,延誤治療和搶救時機,導致患者不滿,引起糾紛。
2 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減少醫療糾紛
2.1 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婦產科對國家和各級政府指定的相關醫療法律、法規和政策應必須執行,并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對醫生的培訓內容應該包括醫療風險的識別、預防、處理和醫患溝通的技巧。醫療常規是醫務人員工作中必須遵守的,是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前提,是醫療護理工作過程的行為準則,醫務人員應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糾,使醫院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軌道,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2.2 加強醫務人員醫德醫風教育
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準,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良好的醫德也是調節醫患關系、醫療糾紛的杠桿和準則,是執行規章制度的基礎。醫患交流應當貫穿于診療活動的全過程,通過親切的目光、真誠的表情、輕柔的手勢來主動有意識地與患者進行感情交流[3],因此,醫患交流時非語言性溝通方式十分重要,醫護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還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醫學專業語言,以免患者聽不懂,應使用準確、通俗和易懂的語言。
2.3 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人們普遍認為女人生孩子是一件正常而又簡單的事情,當出現產科并發癥時,大多數患者及家屬都無法理解和接受,如果在這個時候不能進行良好的醫患溝通,可能就會導致醫患矛盾,甚至發生醫療糾紛。因此,必要和良好的醫患溝通,不僅能讓患者很好地配合醫療活動,還能使醫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出準確的診治方案。從而使患者更滿意,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過硬專業技術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改善醫患關系的基礎。溝通可通過醫生在傾聽時就表示出對患者的尊重,通過感受正確才能使溝通進行順利,溝通中強調信息交換不是單向傳遞,信息交換對臨床尤為重要。醫生要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醫療環境,處理好醫患關系主要從尊重患者的權利、積極改善自己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出發,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在診療活動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義務。這樣就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患者的依從性就可以提高,對患者的康復有利,就能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4 簡化、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在當今醫療環境還不是很令人滿意的年代,如果能讓百姓放心就醫,筆者的經驗是簡化、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滿足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的需求。對待婦產科的患者,醫務人員要善于關心患者、理解患者,對患者有責任心。注意運用心理學知識, 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的患者,隨時隨地注意察言觀色,通過和患者的談話,根據患者的不同反映,準確判斷患者需要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顧慮,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及心理狀態,以利于疾病的痊愈。
2.5 建立防范機制,樹立醫務人員法律意識
由于患者的維權意識與法律意識提高,醫療糾紛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醫院從自身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和溝通能力上進行改進和提高,要懂法、守法。在良好的職業道德、技術水平、文化修養的基礎上建立醫患雙方的互信機制,提高醫患溝通,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除了具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外,還應該嚴格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及有關的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守有關的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學法、懂法是利人利己的事,學好醫學法律法規有其重要意義[4]。醫務人員都應積極主動的學好法、用好法,這對于保證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意義重大。
【摘要】 目的 分析醫療糾紛形成的過程及醫護人員的行為中易造成醫療糾紛的各種因素,探討減少和防范醫療糾紛的方法。方法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法律意識。結果 通過教育,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提高了業務水平,有效地防范護理糾紛。
【關鍵詞】 醫療糾紛;防范措施;護理
近來年,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醫療糾紛事件逐漸增多,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護士如何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權利,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與護理有關的醫療糾紛的發生原因及防范現狀做一介紹。
1 與醫療糾紛有關的概念
1.1 舉證責任倒置的概念 舉證責任倒置源于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的司法解釋,在這一司法解釋的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程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1.2 醫療糾紛的概念,醫療糾紛是指因患者對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不滿意與醫院發生的爭執,醫療糾紛按性質可分醫療過失糾紛與非醫療過失糾紛。
2 醫療糾紛的形成
醫療糾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經歷潛伏期、顯露期、暴發期、善后期等階段。在潛伏期,患者及家屬對醫療、護理、服務、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滿意或產生不信任感。如果問題未解決或出現新的矛盾,患者的不滿情緒蓄積,不信任感增加,出現收集投訴材料,挑剔醫院工作的不足或漏洞,傳播不滿言論等行為,此期為顯露期。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不信任加劇,可能會由一件事或一句不當的語言導致患者不滿情緒的暴發,形成糾紛。最后是解決糾紛的善后期。從整個醫療糾紛的形成過程可以看出,患者的不滿意和不信任感的積累,是發生糾紛的隱患。醫療糾紛,特別是其中占大多數的非醫療過失性糾紛,雖然表現不一,理由不同,但其深層原因是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
3 與護理有關的醫療糾紛原因分析
護士是治療、護理計劃的執行者,在患者的就醫過程中,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擬定治療方案以后,其治療措施主要是通過護士落實到患者身上,各輔助診療科的檢查需要護士協助做好準備工作;藥房的藥物通過護士送到患者的手中等等,可以說患者與醫院各部門的關系都是通過護士建立起來的,護士與患者的關系最為直接,最為廣泛。護理關系的直接性,廣泛性決定了護士容易引發糾紛。
3.1 因護理行為不當引起的醫療糾紛,因護士責任心不強,不按規章制度和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辦事,引起醫療糾紛,具體表現有:①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以致給患者打錯針、發錯藥、輸錯液等;②交接班不清,遺忘醫囑,造成不良后果;③觀察病情不及時,延誤治療和拯救時機;④急救器材性能失靈,延誤危重患者搶救時機。
3.2 護患交流溝通欠缺 欠妥的語言往往是引發糾紛的導火索,如一些慢性病或癌癥晚期的患者,因住院時間長、費用高、治療效果不滿意,本來就積怨滿腹,此時護士的語言不慎,與患者發生爭執,就會引發患者的不滿情緒的發泄,引發投訴;再如患者對住院費用有疑問,護士解釋不清引發費用糾紛;護士在給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如果不能一次穿刺成功,又不做解釋且毫無歉意,也會引起患者的投訴。
3.3 護理記錄缺陷
3.3.1 護理記錄與醫師記錄不符,由于護士在詢問病史和護理體檢時不全面,患者提供病史時前后不符或不同家屬提供的病史資料不一致,均可造成護理記錄與醫師記錄不符。
3.3.2 護理記錄與護理措施不相符,護理計劃尤其是標準護理計劃中制訂的護理措施樣本,而實施過程中由于病情不需要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落實,未能及時對計劃中的措施進行修改,致使護理記錄與護理措施不相符。有時根據患者需要,護理人員已實施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卻未能詳細記錄。
3.3.3 護理文書記錄不及時或隨意記錄,護理工作以執行醫囑為基礎,護士在從事大量繁忙的護理活動中,普遍存在操作實踐多,解釋說明少,護理記錄隨意等情況。再者由于不同學歷層次護士在知識水準,護理技能操作上的差別以及法律意識淡薄,對工作中的失誤可能引發護理糾紛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等,使護理記錄存在諸多隱患。例如因搶救治療醫囑多,護士忘記皮試的記錄和簽名,患者病情穩定時隨意編造血壓體溫等。
3.3.4 醫療收費,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醫療費用的上漲,醫療收費已成為患者非常敏感和關注的問題,昂貴的藥物使治療費用增高,易造成患者的誤解,特別是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時,這種高額費用與患者預期療效的巨大落差,更易造成患者及家屬的強烈不滿和不信任,個別醫療機構有亂收費現象也是引起患者不滿和醫療糾紛的因素。
4 防范醫療糾紛的措施
4.1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護理工作具有獨立、直接、連續的特點,許多護理工作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或開放環境中進行,因此培養護士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做到嚴謹自律尤為重要,也是避免護士過失行為發生的重要保證。
4.2 加強溝通改善服務,建立信任,加強護患溝通是建立信任的有效途徑,護士應重視做好患者入院時、治療時、出院時的服務,通過定期召開工休會、調查患者滿意度等形式,加強護患間的溝通交流,不斷改進服務,完善醫院管理,消除誤解、減少糾紛。
4.3 規范文書書寫,護理文書的書寫是患者獲得救治情況的真實記錄,是醫療事故、糾紛處理中的法律依據。所以護士必須要有很強的法律意識,書寫護理文書前要詳細詢問病史,嚴密觀察病情,已做過的治療、護理要及時準確記錄,尤其是搶救患者和緊急處置后及時補記,同時要妥善保管醫療護理文件,以備舉證。
4.4 完善收費管理,對患者醫療收費產生的誤解應耐心解釋,提供每日收費清單,對患者不明白的項目給予說明,對收費價格有疑問者,可指導他們查看公示的藥品或醫療服務價格,消除患者疑問和誤解。加強收費管理,避免錯收費,杜絕亂收費。
防范醫療糾紛是醫療常抓不懈的工作,以于護理管理者而言,還需要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護理工作完全性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降低護理工作風險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關鍵詞】醫療糾紛;原因;防范措施
當今社會,醫師是個高風險的職業,隨著科學的發展,人民群眾及廣大患者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同時也對自己的正當權益實行法律保護?,F實生活中,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物質生活、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加之少數患者對醫療知識的不了解,輔以醫療科學本身的缺陷,注定在治療服務過程不可能達到如患所愿,醫療糾紛不可避免地發生。
1 治療工作中,引發糾紛原因分析
1.1 醫患溝通欠缺 臨床上約80%~90%的醫療糾紛都是由于醫務人員沒有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所引起,有時不僅是護患的溝通,重要的可能還是醫患溝通。如:某些癌癥晚期患者本身痛苦較大,住院時間長,費用高,若醫護行為稍有不慎,便引發患者的怨憤,而醫生又未能及時地與患者溝通。
1.2 醫生責任心不夠 醫生在執行治療活動過程中,不遵守規章制度及操作常規,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損害的行為:①不嚴格執行制度,術后將器械、紗塊、針、線遺留于患者的腹腔等;②急、危、重的患者出診忘帶必需的搶救設施及藥品;③值班醫師不認真履行職責,不清楚危重患者病情,病情惡化時未能及時發現并處理。④值班人員擅自脫崗、離崗,患者病情惡化未能及時搶救導致死亡等。
1.3 法制觀念淡薄,忽視患者知情權 患者有權知道病情、治病方案及各種檢查的目的、結果等。對病情的評估無遠見、武斷,尤其是疑難或不治之癥,切忌亂下斷言,“沒問題、能治好、不危及生命”等。
1.4 診療記錄缺陷 各種診療記錄是涉及到醫療糾紛的原始依據,它也是公正評價醫療、醫師、護士事實的關鍵證據?,F在是循證醫學的時代,如醫囑的涂改、簽名的隨意性,代簽名、談話,該簽字未簽字等都會導致舉證困難、舉證失敗。
1.5 醫生在執行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 醫生未經注冊,單獨值班,擅自做主開展診療活動。或實踐經驗不足,業務能力水平低,突遇特殊情況,未能及時地向上級醫師請示,或向科主任匯報,自擬診療方案,導致嚴重后果的。
2 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1 加強服務意識,減少醫患糾紛 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是基礎,也是有力的措施,臨床上初步統計,醫療糾紛多因醫療技術水平、醫療作風、服務態度等主觀因素構成,醫護服務態度對患者的影響較直接,患者滿意衡量標準。
2.2 注意學習和培訓,逐步提高整體業務素質 當今新科學、新技術的發展,對患者帶來無窮的希望,對治療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迫使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汲取精華,開闊業務視野,擴展知識面,適應時代的潮流,才能具備合格的專業能力,高敏銳的觀察力和應急處理能力。
2.3 加強醫療文書的書寫 病歷是醫療活動的主要載體,是醫務人員問診、體檢、診斷、治療等醫療活動的真實記錄。它也是判斷醫療行為是否正確、及時、有效、安全的主要證據。因此在病歷記錄時,必需及時、準確、真實、高效,診斷盡量全面,切勿忽視重要的體征及輔助診斷。
2.4 遵守紀律,規范操作 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各種診療操作常規,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加強醫師傅診療的責任心,增強對各種差錯事故的防范意識,將醫療糾紛的風險降至最低。
2.5 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診療行為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總之,醫療糾紛時有發生,醫患雙方均不愿發生。只要我們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學習法律知識和規范服務意識,逐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醫療糾紛是可以避免或減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