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3 10:15:30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心理咨詢的問題及對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近年來,我國心理咨詢事業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心理咨詢也已初露端倪。目前,對網絡心理咨詢的定義還存在一些爭議,美國注冊心理咨詢師協會的定義是:網絡心理咨詢是咨詢師與異地的當事人運用電腦進行心理咨詢和信息提供等溝通服務工作。國內學者認為,網絡心理咨詢是指咨詢師以網絡為媒介,采用各種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來訪者以恰當的方式解決其心理問題的過程。其共同之處在于都認為網絡心理咨詢是指咨詢師通過網絡這種媒介與當事人展開心理咨詢的工作。網絡心理咨詢是對傳統心理咨詢的一種補充,由于其不受時空的限制、更為方便經濟等特點而得到較快發展。但是,隨著網絡心理咨詢工作實踐的展開,其相關的職業倫理道德規范問題也開始凸現。
一、保密與保密例外
與傳統心理咨詢相似,保密與保密例外原則同樣適用于網絡心理咨詢。從保密原則來看,計算機病毒以及黑客入侵、計算機的公用與多用途性或使用操作不當等都可能造成資料的泄漏、破壞或丟失,而需要保密的資料遭到無關人士的閱讀、復制、修改、刪除等也可能威脅到網絡信息和資料的保密與安全。因此,對資料進行加密成為一個有力的網絡安全工具,同時也可讓當事人知道如何保護其資料的安全,以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隱私。而由于電腦往往都是共享的,所以心理咨詢師與當事人都有一定的保密責任,咨詢師應當考慮與當事人討論互相保密的問題。除非當事人同意,咨詢師不會把當事人的身份、個人資料及咨詢內容向外泄露,以保障當事人的安全感,信任咨詢師,放心傾訴。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則同樣涉及到保密例外問題。遇到當事人出現緊急心理問題或行為時,則需要咨詢師突破保密原則,盡量采取一些保護當事人或第三方身心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二、當事人的知情同意權
知情同意是指咨詢師在咨詢前應該將網絡心理咨詢的相關特性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告知當事人并獲得其認可。網絡心理咨詢師應該公開一個有關知情同意政策和信息的網頁,方便當事人了解網絡心理咨詢的特點、性質、保密的程序、相關的限制、咨詢人員的專業資格、收費方式等信息。當網絡來訪者為未成年人時,咨詢師還應獲得其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求助者需要提供身份和住址證明;提出提高安全性的建議等??傊?,咨詢師給來訪者提供的信息應足夠讓他們權衡網絡心理咨詢的利與弊并做出相應的選擇。
三、咨訪雙方身份確認
許多咨詢師提供匿名服務,這種做法是不正規的。咨詢師必須提供全名和地址給當事人。咨詢師必須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或者資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是網絡心理咨詢,而不是普通的網絡心理互助或者一般性的聊天。咨詢師的真實身份一般可以以一定的途徑確認,如咨詢師是否系統持續地具有專業特征的信息,是否上傳自己的專業執照并經過專業人才數據庫確認。網絡心理咨詢是一種虛擬的溝通,這就涉及到當事人以匿名身份還是以真實身份交流的爭議問題。一方面網絡溝通匿名性的特點使得心理咨詢更直接、更放松,也更適合不善于表露個人隱私或敏感問題的當事人;當事人應該盡可能地隱藏真實身份,最好不填寫真實的個人資料,以便有效保護隱私。但是,另一方面在實際治療中又需要確認當事人的身份。一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心理咨詢師有責任保護當事人不受到傷害時,有必要聯系當事人的家屬、監護人或醫院等機構,因此必須知道當事人真實準確的聯系方式。二是因為確認當事人的身份有助于避免雙重咨訪關系。三是因為當事人的匿名身份可能會降低當事人求助問題的真實性,可能會造成個性化的溝通情境,而引發攻擊、傷害行為。而網絡的匿名,會降低咨訪雙方的社會臨場感特別是情緒感受度,影響咨詢關系的建立與維持。因此,對于當事人的身份確認面臨一個兩難境地,需要進一步應對并加以解決。
四、咨詢師的咨詢資格與能力
咨詢師的資格與能力問題是網絡咨詢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倫理問題。在網絡上對咨詢師的身份與資格的認證十分困難,在資格能力上,如何建立執照制度還有待商榷,跨文化情況下咨詢師的專業資格能力能否被網絡當事人或其居住地的當地政府所認可,咨詢師要有真實合法的身份證件、營業執照和學位證書。網絡心理咨詢機構應以嚴格的認證方式限制其電腦使用者的身份與資格,使不具備心理咨詢資格的人無法進入網絡心理咨詢的系統。網絡心理咨詢師在獨立從業前必須完成一定的培訓和獲得認證,例如要完成一定的基礎知識培訓、要在督導和獨立情形下進行若干小時的臨床實踐以及通過認證考試等程序。咨詢師除了應具備咨詢專業資格與能力外,還應具備使用網絡的能力。網絡咨詢服務人員要對電腦鍵盤操作比較熟練,善于網上表達和應對當事人的各種反應。咨詢師要熟練掌握電腦設備的使用方法,做好應對各種意外情況如機器故障、網絡突然中斷等的心理準備,增強抗挫折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
五、如何診斷評估具有一定困難
心理診斷本身是心理咨詢的前提和必須信息,由于當前的網絡心理咨詢主要通過在線的書面語言交流和利用E-mail進行溝通,缺乏對來訪者口語和肢體的觀察,因而要做出臨床上的判斷相對傳統咨詢而言要困難得多,所以可能會在診斷上產生較大誤差,導致咨詢師在咨詢、輔導或治療上的失誤,使得無法滿足當事人的需要,甚至對其造成傷害。如果通過視頻設備采用在線視頻,可能會減少這方面的困難。但是在線視頻又受到諸如咨訪雙方的時間限制、網絡是否暢通等條件的限制。因此,通過網絡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如何診斷評定當事人的心理問題成為極大的挑戰。
在心理咨詢效果評估方面,通過視頻設備所進行的咨詢會談是一種虛擬的“直接接觸”,進行咨詢的雙方可以看到對方的容貌、衣著、表情、動作,也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音調等,能夠進行相應的即刻互動,這種純粹言語交流式的即時互動僅適合于靠口語方式就能夠完成的心理咨詢。這種虛擬的面談可能不利于建立恰當的咨詢關系,也可能無法滿足需要及時感知當事人情況的咨詢技術的使用條件。另外,由于視頻鏡頭本身角度的局限,相應地減少了咨詢師獲得當事人全方位肢體語言信息的機會,很難清晰、全面地感知當事人情緒行為的細微變化。這些局限往往會導致對當事人評價和判斷的失誤,不但不利于解決當事人的心理問題,造成咨詢效果偏差,還可能會傷害到當事人。
總之,網絡心理咨詢由于其自身的優勢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正如一把雙刃劍那樣,在避免和克服其不足的同時,我們也有理由期待在專業的倫理道德約束下,網絡心理咨詢能夠朝著規范化方向健康發展。
摘要:在高校校園里,以使用局域網的方式,建立高校網絡心理咨詢,使大學生有了安全的保障。網絡心理咨詢在高校開展有著它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時也是傳統心理咨詢的有益補充。但正當網絡心理咨詢被大力研究的同時,其中有一些小問題值得探討。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開放性對策,同時對網絡咨詢如何更好地構建和實施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W絡心理咨詢 問題 對策 構建
1 網絡心理咨詢的簡介
有關網絡心理咨詢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概念,但一般來說網絡心理咨詢是咨詢師以網絡為載體,利用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知識、技能來幫助來訪者解決來訪者心理的困擾,使其能夠更好的工作、學習及生活的技術和方法。它一般采用即時性和非即時性的模式來幫助來訪者走出困惑,提升自己。網絡心理咨詢具有傳統心理咨詢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方便快捷、及時、互動、安全、保密、不受時空限制等等優點,同時也存在信息傳遞方式受限、資訊不完整等不足。
心理學家預測,在未來的10年里,網絡心理咨詢將成為全社會快速增長的服務領域之一。網絡咨詢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與廣大學生的內在需求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構建網絡心理咨詢時,要充分關注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做到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2 高校開展網絡心理咨詢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高校開展網絡心理咨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構成網絡心理咨詢三要素的咨詢師、來訪者和網絡平臺的構建即可表明。
首先,高校有著穩定的和高學歷的咨詢教師隊伍。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學校專職心理教師的進入門檻很高。本碩心理學系的學生才有資格進入,咨詢師們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學科底蘊深厚;即使兼職的學校咨詢師,必須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學習完成相關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并通過國家或學校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認證考試才能獲得心理咨詢證書,持證上崗。學校心理咨詢教師所具備的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能,為其幫助來訪者達成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成長提供了知識和技能的保障。相較于社會上開辦的網絡心理咨詢,其選聘咨詢師的專業訓練大都比較缺乏,而且欠缺資金的支撐難以使之一如既往地維持下去。而高校咨詢師所做是本職工作,有充足的時間和資金保障。
其次,高校心理咨詢的來訪者主要為學生,還包括家長和教職工。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對單純,咨詢所涉及的問題相對社會上的來訪者不是那么復雜。且咨詢師的咨詢堅持以人為本,并注重技巧和方法,能使來訪者感到自己是被人關心和理解的,這樣更有利于咨詢的進行。而學生家長的咨詢主要也是圍繞其孩子的各種困擾協助進行調整和適應,家長愛子心切,通常能夠予以很好的配合。當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會同學校其他教職工一同探討幫助學生成長的課題時,也主要聚焦在學生當階段的發展課題上。因此,學校咨詢相對于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所接觸的人員及咨詢的問題都不那么復雜。
還有,高校的校園網建設很受重視,它由強大的專業網絡技術人員進行校園網的維護和更新,也擁有充足的建設維護資金來源。盡管網絡僅僅是咨詢的載體,網絡咨詢的開設僅僅是校園網絡的一部分,但是如此的硬件條件對開展網絡心理咨詢還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支持。另外大學生普遍使用電腦,這為網絡心理咨詢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2.2 必要性分析
學生的內在要求所需。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網民中,高校學生占了63.3%,而高校辦的在線心理咨詢站點卻很少,與我國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人數極不相稱。因此學生的廣泛需求使建立高校網絡心理咨詢勢在必行。因此,學生的內在需求是促使和推進網絡心理咨詢開展的重要動力。
網絡心理咨詢及時性內在優勢的體現。此特點更有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心理問題常常是積累發展而成的,當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剛開始出現的心理困惑沒有得到有效的調整,很可能在某個“撞針”因素之下導致心理問題的最終爆發。網絡心理咨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積小成大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心理問題被最終“引爆”的概率。因此,網絡心理咨詢的及時性促使它的開展成為必然。
學生的惰性的擺脫。網絡心理咨詢的便捷性,使學生不用跑到咨詢室即可隨時預約進行咨詢,且不受地點的約束和限制。如此一來,大學生也不至于有“為一點小問題而進行面談的勞師動眾”的顧慮了。因此,網絡的方便和快捷能夠很好的滿足他們的要求。
3 高校構建網絡心理咨詢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3.1 網絡心理咨詢方式分析
網絡心理咨詢的開展的主要形式有:即時性咨詢包括網絡文本咨詢及在線咨詢;非即時性咨詢包括電子郵件咨詢、BBS及網上留言咨詢。筆者以為,各家各派大力宣傳某種方式最好、最有效,而沒有關注如何去整合。
例如在線文本咨詢,即當事人和咨詢師約好時間,以文本為載體在網上所進行的交流。它有著不可比擬的好處:在咨詢過程中,它給來訪者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整理文字,理清思緒,組織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也是轉變的開始。來訪者變為更主動的尋找問題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被動的等待咨詢師的詢問。這一過程本身對來訪者就有治療心理問題的效果。同時在線文本咨詢也給新手咨詢師帶來了方便,降低了他們剛剛開始咨詢的焦慮和不安。但咨詢交流的過程中,由于雙方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咨詢師無法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共感,無法讓來訪者更好的體會到咨詢師對她的關心,以及文字本身會產生一種生硬的感覺。這些都不利于咨訪關系的建立及咨詢效果的達成。
限于經濟條件的發展,筆者以為高校使用非即時性咨詢和即時性的文本咨詢較為有利,這是由于大學生所處的環境所決定的。雖然即時視頻咨詢效果會更接近于面談,了解來訪者的非語言信息,然而大學生所處的寢室、電子閱覽室等,這些都限制了視頻的使用。雖然家里環境會好些,然而他們害怕父母隨時出現,這些讓他們感覺文本咨詢會更加的安全和保密。咨詢模式可以根據咨詢師和來訪者的咨詢情況和環境而定,關鍵是有利于咨詢的效果。因此似應采取各種方式的綜合使用,采集各種方式的最大優點加以利用,將達到取得良好的咨詢效果。
3.2 網絡心理咨詢的特點分析
網絡的匿名性是大學生以匿名的身份登錄,可以在一個輕松自如的網絡平臺上暴露自己,有利于減輕大學生來訪者的顧慮,使之敞開心扉,真實詳細地陳述自己的困惑。這確實對大學生的發展帶來了好處。然而匿名性、虛擬性卻是把雙刃劍。它帶給人們便利、好處的同時,同樣也給大家帶來很多不可避免的麻煩。如造成網絡咨詢的混亂。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學生隨便注冊一個賬號即可進入;由于它的虛擬性,有的學生把上網當成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即使他們做出一些有損道德的事情,也是無從查詢是誰所為。這樣不僅造成的
咨詢師資源的浪費,也造成網絡咨詢的不安全。
實行匿名制,如果來訪學生的咨詢態度比較認真,會有利于咨詢的進一步發展,促進咨詢效果的實現。但即使是其態度認真,咨詢中,來訪者自己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直接深入的面對問題,造成來訪者僅在表面現象上來回繞圈子。若咨詢師向來訪者發出挑戰,這很可能會造成個案的逃逸。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來訪者會更換新的咨詢師,如此下去,不僅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咨詢師的資源,同樣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實行匿名制,若出現咨詢師發現求助者情緒不對的情況,由于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而難以跟蹤治療。同樣,對于有自殺或者他殺念頭、有受虐或暴力傾向、出現幻覺等情況嚴重求助時,咨詢師則根本無法實現有效干預。
因此,在此情況下實行完全的匿名制最終則不利于網絡心理咨詢的發展,筆者以為實行半實名制會更有利于網絡心理咨詢的構建、秩序的穩定與規范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更好地優化咨詢師資源。所謂半實名制,即限制學生以自己的學號登陸,密碼由其自設。咨詢進行之時,一旦咨詢師發現學生有緊迫的消極傾向,可以通過信息總庫查出當事人,以給予緊急救助。當然學生以學號登陸,具體的學生,咨詢師在咨詢時是無法得知的,查詢必須通過信息管理人員方可實施。實行分權的方式,既保護了學生的隱私,讓學生盡情地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咨詢,除去其心理負擔,又可以充分保護學生的安全。然而若是這樣做,則學校的信息系統則要重新更新,重新設置。雖然起初有些麻煩,但為了改變網絡心理咨詢中的困境,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4 構建和實施好網絡心理咨詢的保障分析
4.1 就宏觀而言,制定和完善網絡規范及網絡心理咨詢的規章制度
網絡心理咨詢的構建是建立在網絡這樣一個虛擬的平臺之上。若要使之有序、高效地進行,首先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及規范。首先,從法律上對網絡環境進行管理。建立和完善立法、司法與執法機構,并建立網上監督機制,保證網絡規范要求的實現,預防網絡的失序。其次,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增強網絡主體的責任感、引導學生自覺養成遵守網絡道德規范的習慣和品質。同時促使咨詢師和大學生把網絡規范內化為自己的道德需求,成為習慣性的思維方式,指導其自覺行動。在遵守規范的前提下能夠充分享受最廣泛的資源和最大限度的自由。
4.2 加強網絡心理咨詢的理論研究
網絡咨詢中所使用的咨詢技術除了傳統咨詢中的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探討與發展的網絡心理咨詢的專門技術。因此,網絡心理咨詢中遇到的問題,如匿名性的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網絡咨詢的混亂,卻無從很好地應對。因此,要加大理論的研究,在引進西方理論與實踐成果的基礎上,也要不斷地進行本土化研究,否則,單純的引進,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4.3 循序漸進開展實踐性的建設
首先,要建設一支強有力、高質量的咨詢教師隊伍。心理咨詢教師不僅僅要掌握心理咨詢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適應時代化的需要,能夠與時俱進,了解相關的網絡語言,以便更好的與來訪者交流。同時可以吸收各師范院校應用心理學系的優秀學生競爭上崗實習,當然這需要專職教師定期進行督導,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現階段高校心理咨詢教師的不足,還可以為那些學生提供實習、鍛煉的機會,同時也為構建高質量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奠下了好的基礎。其次,構建區域高校網絡心理咨詢網進而進行校際聯合
建立校本心理咨詢網站,并構建校際聯合,由本校的心理咨詢教師持證上崗,同時不斷加強校與校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吸收彼此之間在該領域中的成功經驗,實行校際聯合構建,逐步構建網絡心理咨詢的大系統。最終達到為全體學生服務。實現資源共享,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004年12月20日,由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與中國盲人協會主辦,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與北京華夏賽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全國首期盲人心理咨詢師崗位技能遠程網絡培訓班”啟動儀式在北京市殘聯殘疾人活動中心舉行。勞動就業部、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中國盲人協會、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北京市殘聯、北京華夏賽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有關領導和特邀心理學專家及學員代表等參加了啟動儀式。除北京學員外,其他省市的盲人學員都可在自己的電腦前參加網上啟動儀式。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錢鵬江、中國盲人協會副主席李偉洪等領導分別講話,鼓勵學員們努力學習,積極拓展殘疾人就業渠道。
舉辦“盲人心理咨詢師崗位技能遠程網絡培訓班”,將進一步貫徹中國殘聯黨組、理事會關于拓展殘疾人就業渠道的指示精神,開辟盲人就業的新領域,為精神衛生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首期培訓班有來自20多個省市的200多名盲人學員參加培訓。培訓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心理測驗學、咨詢心理學、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知識,還有心理咨詢師的心理診斷技能、心理測驗技能、心理咨詢技能相關知識共300學時,40個學分。授課教師全部為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培訓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者。
本次培訓采用網絡遠程培訓的方式,各地盲人在當地殘疾人就業培訓機構、本人工作單位或在家中24小時在互聯網上利用有聲課程材料通過“華夏心理網教育平臺”進行遠程學習、作業、答疑和測驗。“盲人心理咨詢師崗位技能遠程培訓”項目的啟動,是我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進行的有益探索與實踐,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懷與關愛,將對精神衛生工作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