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3 09:21:41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人格心理學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學習人格心理學,不僅考驗學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同時也考驗學生的自我個性分析能力。當前,不少學生雖然參與了人格心理學課程,卻不了解這門課程的作用。加之不少心理學教師偏重理論分析,忽視結合人格測驗授課,導致學生始終無法提高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所以,詳細探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關鍵詞:人格測驗;學生;人格心理學;作用
人格心理學是以人格測驗為基礎的抽象性心理學課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學學習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心理學規律,為個人學習和生活服務。目前,人格心理學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偏重于心理學理論教學,人格測驗較少,學生被枯燥的心理學理論束縛,失去學習興趣。而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主要對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人格測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否則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因此,人格心理學教學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不斷深入探索人格奧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測驗則可以實現。在人格心理學中,為避免枯燥心理學理論“霸占”學生的思維,筆者帶學生在課上做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實踐證明,這種人格測驗非常受學生歡迎,不少學生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說出了他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人格特質;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把他們從自我認識混沌中抽取出來,能夠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興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過實踐積極了解個人心理學的內涵及其價值意義,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格心理學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地開展人格測驗,提高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二、人格測驗可為學生學習理論提供感性知識
人格心理學理論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學的內涵,若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抽象、枯燥的理論,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但若此時恰當地運用人格測驗,使學生從人格測驗中獲取感性認識,并結合感性認識理解抽象理論,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對人格心理學抽象理論的興趣。如筆者帶學生做艾森克人格問卷時,提到了人格的維度理論,強調人格特征研究必須從人格的特質和維度(包括E維度、N維度、P維度、L維度)出發。做完艾森課人格問卷,筆者以某同學為例,說明問卷的記分與獲取結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該同學的特質。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說明該同學是一個性格外向、情緒穩定的人,且其對危險環境較敏感,做事不易出現掩飾傾向。在這種自我測驗下,學生能更直觀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質和人格特點,進而在其學習中采取更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為此筆者建議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進行實驗,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效率。
三、人格測驗可輔助學生優化學習方式
據相關研究指出,適當的人格測驗有利于幫助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利用人格測驗了解以上幾種心理因素后,即可讓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采取合適的教案與教學方式,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具體來看,使用人格測驗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優化效果:一是不再僅僅著眼于單一的學習方式,而會逐漸選擇更多與個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學習方式;二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整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點將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融會貫通;三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改進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總體來看,心理測驗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進而使教師因材施教,讓學生逐步改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有效學習。
四、結語
人格測驗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真正認清“我是誰”,并以此為基礎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學習習慣、學習需求及學習方向。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更多的人格測驗條件,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個人心理學的需要,讓學生真正從人格心理學學習中了解課程開設的意義及課程學習對自己人格培養的重要作用。
作者:何莉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人格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系統地分析了人格心理學課程中自我剖析案例的操作過程,并指出在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自我剖析;案例教學;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研究個體內心世界領域的心理科學,學習人格心理學首先要讓學生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作為心理專業的學生只有全面透徹剖析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別人,了解每個人的人格特異性。這樣一門探討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的學科,如果單純進行理論講解,沒有學會實際分析人的性格特點,那么,學習本門課程就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自我剖析、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先學會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推演分析別人的心理特點,把不同流派和不同理論家的觀點都可以運用在個體分析中。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大部分學生對待專業課比較認真,人格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基礎主干課程,學生對待這門課有較多期待,能投入更多的熱情,教師如果能在學生較高熱情基礎上,在教學中適當采用案例教學,就能強化學生投入學習的熱情。討論分析是個案教學的主要手段,案例是學生自身相關經歷以及自我剖析的心理狀態,這樣的案例促使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質疑能力,是教學的必要目標,案例教學可以作為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實踐活動,較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和主觀能動性。案例教學把書本知識和學生自身特點融為一體,能讓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去分析自己的人格特點及成長經歷,案例教學以課堂分析討論、小組學習、解決問題作為主要途徑,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體現主動性。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卻沒有提高。因此,可以在課堂中嘗試使用案例教學,實現把心理學知識應用在具體現象和人格特征的分析中。分析討論的過程是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應變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發現問題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從而,為專業學習提供保障。新課程倡導以教師為主導,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案例教學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加強教學相長的體驗。
二、人格心理學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為包頭醫學院醫學心理學專業學生選用鄭雪主編的《人格心理學》,該教材系統性強,各個理論流派知識連貫,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筆者基于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理念,把教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專業知識的講解,第二部分為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作用是服務于專業知識的講授,使專業知識更加形象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一)選取案例
人格心理學的案例可以選取學生個人成長經歷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個體特點的自我剖析,還可以是對學生影響較大的創傷性事件。同時,我們在課堂上要強調,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都應該遵守“保密原則”,對每一位學生提供的案例,只供課堂學習,不能私下議論,更不能傳播,同時對每一個案例,在課堂前需經學生同意作為教學個案,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共同學習討論,在討論中使用的案例不是隨意列舉的例子,而應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在尊重個案學生本意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設計研討的事例。案例運用得當,可以幫助學生應用知識,提高技能,還能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人格特點。
(二)呈現案例
選擇合適的案例后,就要把它呈現在課堂上。人格心理學案例大多采用自我剖析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描述具體事件發生時間、過程、當時的心理感受,以及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再次提及此事件時的感受。通過學生自己描述,可以觀察學生的聲音、表情、語言和動作,甚至一部分學生在陳述案例時痛哭流涕或欲言又止,通過這樣一系列微表情和語言都能讓學生們更準確地體會這個案例,更好地分析個體的心理過程。同時,這樣的釋放和傾訴也能讓案例本人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導,許多壓抑在心里的問題隨著傾訴逐漸釋懷,反而能讓案例本人在這件事件中的陰影消失。這類案例分析安排的時間應該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之后,這樣在鞏固課本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進行知識的應用具體化,能讓學生把兩者統一起來。
(三)指導分析
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個人案例,同學們未必把握個案的核心內容,也不能快速分析個人的個性特點,這也是個體案例教學的優勢,它通過教師啟發性指導,利用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分析個案描述的事件與個人人格特點的相關性,進而引發學生主動地思考自己的心理特點。
(四)課堂討論
討論是案例教學的必要環節,是檢驗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情況、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參照對比,進行自我分析的有效手段。課堂討論一般按人數劃分為若干小組并讓每名小組成員把自己的思考、觀點、疑惑都表達出來,然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們主動性和參與性。課堂討論的過程是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個案討論中了解別人的觀點,學會理解個體的心理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思考方式。在討論過程中,需要教師管理課堂,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及時指導,使學生始終圍繞個案進行討論分析,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完全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縱深分析,拓展廣度,盡量避免表露教師的觀點,以免給學生過多的心理暗示。
(五)課堂總結
個案討論后,教師要及時給予總結,對學生表達的觀點、思考的方向進行分析,同時分析專業知識在個案中的運用,分析個案中顯示的個體的人格特點,并對相關人格特征及問題進行分析與辨別。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要及時肯定并回應學生,同時也要指出問題所在,這樣能使學生在參與案例的討論中,既有動力又有壓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案例教學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選材不恰當
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案例需要教師和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案例教學緊緊圍繞課堂知識點進行。如果案例選取不得當,那么在學生討論分析的過程中不能把個案和個人特點及專業知識聯系起來,不能正確地分析各種人格障礙,那么案例教學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所以在對人格心理學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學案例的恰當性需要認真把握。
(二)教師和學生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管理課堂的能力在個案剖析中十分重要,在個案教學中,需要教師有耐心認真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方式,而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往往因為授課時間有限,學時數有限、學生知識有限等缺少必要的引導。同時,人格心理學作為分析人的一門學科,在分析個體人格特點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痛哭、崩潰、發狂等心理焦躁的狀態,給教師帶來不小的挑戰,需要教師應對這些特殊情況,對一部分特殊案例和情緒失控的學生及時做出安排。同時學生也要改變只接受講授的方式,要調動自己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能力上有待提高。
四、結束語
在以探討人的個性形成的特點以及人格障礙為主線的人格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較好的方法,能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人格特點,在這些差異中,積累不同的案例素材,可以豐富他們的背景知識,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為以后心理學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郭新娣 單位:包頭醫學院
摘 要:以畢生發展觀的視角,關注大學生的人格優勢將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積極心理學關注三種積極的人格特質,為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提供新的思路:(1)以積極視角解讀日常生活,對人格發展進行積極賦義;(2)強調積極的情緒體驗和評價;(3)培養積極的防御機制;(4)創建積極環境,促使積極改變。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消極心理學
消極心理學(pathology psychology)是一門致力于糾正人生命中存在的問題的科學。在消極心理學的研究取向下,人格心理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過分關注問題人格或人格形成過程中的消極事件,強調壓抑、侵犯、恐懼、憤怒、悲傷、自卑、自私和欺騙等消極人格特征[1]。人格心理學的課程設計也圍繞不同理論流派如何解釋和處理消極人格特征而展開。積極心理學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美德和內在的積極力量[2]。強調人格心理學的課程設計應該圍繞人的良好人格特質以及影響人格形成的積極因素展開。提倡以積極的視角來重新解讀個體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各種心理問題。從而激發人自身的內在動力和品質,以幫助人獲得幸福和力量[3]。
1 積極心理學關注三種積極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通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各種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使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特質便得以形成。在24種已經提出的積極人格中,有三種人格特質倍受關注,分別是: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性和樂觀。
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幸福感既是一種人格特質,又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指人們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認知性的整體評價。因而,主觀幸福感是主觀的、因人而異,并不完全是由生活本身的客觀質量所決定。不同的人對同一種生活會產生明顯不同的主觀幸福感,這取決于一個人的歸因方式。長期形成的相對穩定地歸因方式或解釋風格影響人們產生了不同的主管幸福體驗反應風格。自我決定性是指個體自己對自己的發展能做出某種合適的選擇并加以堅持的反應。學者認為自我決定性人格特質對個體的內在動機、社會性發展和幸福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4]。樂觀人格特質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外顯行為和周圍所存在的客觀事物能產生一種積極體驗。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樂觀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種人格特質,它雖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著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形成“習得性樂觀”,并把這種特質運用到生活的不同層面。因此,在人格心理學的課程設計中突顯塑造這三種積極人格特質是非常重要的。
2 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的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
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來設計人格心理學課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以積極視角解讀日常生活,對人格發展進行積極賦義
在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中強調“積極”地感知,引導學生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點來體驗自我人格發展的軌跡,發現不同階段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他人,并強調對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件進行積極賦義。挖掘各人格心理學理論流派中強調的積極和美的層面,強調用積極的視角來解讀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包括生活、學習和社交等各方面。
2.2 強調積極的體驗和評價
在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中,打破固化的模式,建立多樣化的思考方式非常重要。個體的體驗取決于個體如何評價發生的事件,采取更加客觀和全面的評價模式,有助于產生積極地體驗。積極體驗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體驗幸福、激發心流和情緒拓展。體驗幸福指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種積極情緒;激發心流指個體在體驗一切生活事件的一種高度集中和指向的投入狀態;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等,能夠幫助個體突破限制和開發經驗,拓展人們瞬間的認知行為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資本。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應當分主題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積極情緒。通過各種實驗和研究報告引導學生討論情緒和身體健康的關系。除了讓學生了解負面情緒是如何導致疾病的,還應強化學生理解積極情緒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強化樂觀和快樂這一階段課程設計的重點。
2.3 培養積極的防御機制
積極心理學家指出一個真正的積極心理適應機制應貫穿于人的一生發展之中。積極人格有助于個體采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情境。在此思想的指導下,人格心理的課程設計通過開展“我的生命線”活動,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發展的重要歷程,關注自我和人格的形成的過重中的“關鍵事件、重要他人”,從生物遺傳影響因素、環境影響因素和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等角度展開,分析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歷程,并引導學生豐富對自我的理解和覺察。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利他主義、升華、壓抑、幽默、預期等成熟的防御機制對成功以及快樂生活的作用。成熟的防御機制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創造性的、積極的解決途徑,打破消極的心理模式。
2.4 創建積極環境,促使積極改變
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強調塑造積極人格的同時,不能忽視環境的作用。因此,在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中,還應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創建積極情境,如建立團體和班級氛圍,選擇合適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促使積極轉變的發生。并增加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積極體驗各種不同的轉變。
3 結語
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背景作為指導開展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對大學生的人格優勢發展能夠產生更加長期而深遠的影響。對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性和樂觀三種積極人格特質的關注,也為人格心理學課程設計提供新的思路。這種理念打破的以往傳統的理論流派介紹,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體驗和發現式學習,不僅豐富教學模式,同時也為課堂增加趣味性和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