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1 03:06:14
序論:在您撰寫家禽養殖環境污染及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對肉蛋奶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因此,畜禽業開始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業也越來越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規?;B殖業蓬勃發展,由此產生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日趨惡化。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已成為我國農村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全國豬糞、牛糞、羊糞和禽糞的產生量分別為12.9億噸、11.4億噸、2.0億噸、1.2億噸[1](P155-157)。糞便的隨意排放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對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現階段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海南省畜禽養殖基本情況及布局
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來,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肉類產量平均以每年11%的速度遞增,禽類產量平均以17%的速度遞增[2](P156-232)。畜禽養殖業目前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表1,2006年海南全省牛的存欄數為149萬頭,豬334萬頭,羊94萬頭,禽類3370萬只。海南省北部和西部豬、牛、羊的存欄量比其他三個地區多,兩地區之和超過全省總量的50%以上;東部雞的存欄量遠遠超過其他四個地區,占全省總量的52%(表1)[3](P92)。根據國家環??偩纸y計的全國畜禽養殖排污指數[4](P55,77,78)和海南省畜禽養殖量估算,2006年海南省畜禽糞便產生量約為1400萬噸,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總量(1.14萬噸)的1228倍。畜禽養殖COD產生總量為50萬噸,遠超過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COD排放量(9.9萬噸)[5](P5-7)。
二畜禽養殖業對環境污染的類別
(一)大氣污染
畜禽排泄物發酵后會產生具有揮發性的惡臭氣體,對環境和大氣產生嚴重污染,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會使人心情浮躁,食欲不振,精神不振,惡心嘔吐,甚至形成疾病,嚴重影響養殖場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
(二)水體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經廢水、雨水沖刷后可污染地表水,且通過滲漏等方式構成地下水的污染,這種污染是難以治理與恢復的,人畜飲用這種水會發生中毒癥狀。另外,畜禽糞便進入地表水后,還易形成水質的“富營養化”,導致水中藻類過量繁殖,使水體缺氧變黑發臭,最終使得水中魚蝦死亡。由于污染問題逐漸呈現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因此類問題產生的環境信訪案逐年上升。
(三)土壤污染
據資料顯示,一個10萬只雞場每年產生糞便2500噸,一個500頭豬場每年產生糞尿5300噸,一個500頭的牛場每年將產生糞尿5500噸[6](P130-132)。未經處理的糞便直接施用到農田,尤其在過量施用時,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并可造成作物減產甚至毒害作物。在畜禽規?;B殖時,飼喂畜禽所用的飼料一般都使用了一定的微量元素添加劑(如硒、砷、銅等),這些微量元素會隨糞便排出,未經處理直接施用的糞便會使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積。這不但會影響作物的生長,而且會在作物中大量富集,最終將間接影響到人類健康。另外,畜禽排泄物亂堆亂放,不能及時清理,不但污染土壤,還會進一步形成空氣污染和水質污染。
(四)生物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還有大量病原體、寄生蟲卵和微生物,如不及時處理會滋生蚊蠅,造成人畜傳染病,嚴重影響人類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已有200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中國已發現的“人畜共患病”有120多種[7](P30-31)),其中較為嚴重的至少有90余種。通過禽類傳染的24種,通過豬傳染的25種,例如禽流感、豬流感等疾病,其傳染源之一就是畜禽的排泄物。
三海南省畜禽養殖污染產生原因及狀況
(一)畜禽養殖方式逐步演化為規模化和集約化
在我國傳統的種、養型農業生態系統中,畜禽養殖規模小,產生的糞便可在系統內部利用轉化。如家禽的糞便可直接供給豬食用,家畜的糞便可通過堆漚后施用于農田,提高土壤的生產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產品需求量逐漸增大,畜禽養殖開始向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這使得畜禽業脫離了種養型的農業生態系統。同時,農業生產大量使用高效化肥,養殖業的廢棄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廢棄物的處理失去了原有的出路,從而出現畜禽廢棄物堆積和集中排污問題,導致養殖業污染形成。
(二)部分養殖場選址不合理
目前,畜禽養殖規?;鸩饺〈彝ヰB殖模式,畜禽用地需求逐漸變大,而多年以來的農業用地規劃大多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用地難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生產的發展[8]。由于沒有養殖的專業用地,許多養殖場都建在村莊內、人口居住區附近,甚至河流旁,噪聲及臭味直接影響周邊環境??諝馕廴?、水質污染和固體排泄物污染,直接影響周圍的居民生活,引發了許多矛盾糾紛。???、澄邁、陵水等市縣大部分養豬場距離民房和附近水源地的最小距離都在1000米以上。據不完全統計,海南省70%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與居民區距離大于500米,其中有54%與居民區距離大于1000米。但有些養豬規模在1000頭以下的小豬場與居民區的最小距離只有100米,甚至一些地方的小規?;B豬場就在居民區內[9]。
(三)畜禽糞便處理能力弱
目前,畜禽養殖大多為中、小型養殖規模,比較分散,因此不具備條件購置集中處理設施,處理方式比較粗放,科技含量低,不能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例如有些養雞場的雞雛糞便直接出售喂豬,人吃豬肉就有可能導致食物鏈污染,對人體造成危害[10](P10-36)。有些畜禽養殖場雖然建有沼氣工程,但對沼液、沼渣處理不當,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我國目前所建的沼氣工程,所產的沼液、沼渣的量并不比處理前的污染量小,二次污染比較嚴重[11](P85-88)。
四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建議
近年來,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提高,畜禽養殖排泄物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逐步被關注。人們對已造成的污染開始治理,并進行了有效的防范。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可達到經濟循環零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一)預防措施
1?發展生態養殖,推廣“零污染”養殖生態養殖主要是指豬舍內設置地下或地上墊料發酵床,填充鋸末或秸稈等農副產品墊料,豬糞尿直接排放在墊料上,利用微生物發酵,形成好的菌類培養基料和高檔有機肥料。這可使豬場環境清潔、無臭味、病菌少、無污水排放,對周圍環境“零污染”,同時可降低豬群疾病發生率,提高飼養效益。另外,有些植物可作為除臭劑栽種在養殖場內,如月季、杜鵑、桂花、梅、桃樹等。2?依法關閉和遷移不符合規定的養殖場農林部門作為畜禽養殖業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督管理,幫助企業落實治理措施。對于建在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等人口集中地區的畜禽養殖場應施以搬遷或關閉,并禁止在區域內新建養殖場。3?政策扶持,獎懲分明[12](P96-97)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與環境的綜合型工程,其社會、環境效益較其經濟效益更為明顯。對于計劃要建治污工程的養殖場,應優先提供農信貸款,并在養殖用地、治理技術、工程資金方面實行優惠政策。政府對養殖業補助方面應重點考慮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養殖場。對已完成治理工程并通過驗收的養殖場,應給予一定獎勵。
(二)治理措施
1?自然環境條件和土壤處理法畜禽養殖大多選址在農村,畜禽糞便還田是海南省處理和利用畜禽糞便的主要途徑,尤其是非規?;B殖的畜禽糞便。土地消化是利用畜禽糞便與墊草、秸稈等按一定比例通過堆肥處理,使畜禽糞便腐熟后,形成安全、穩定的高品質有機肥料,用于農作物施肥[13]。海南地處熱帶地區,畜禽糞便通過堆肥處理,腐熟時間會大大縮短,這為海南利用土地消納畜禽糞便帶來了較大便利。因畜禽排泄物造成的污水污染,可用自然生物處理法處理。利用天然的水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來凈化廢水的方法稱自然生物處理法,主要有水體凈化法和土壤凈化法兩類。屬于前者的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唐、厭氧塘)和養殖塘;屬于后者的有土地處理(慢速滲透、快速滲濾、地面漫流)和人工濕地等。自然生物處理法投資小,動力消耗少,對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和細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規二級處理,其建設費用和處理成本比二級處理廠低得多。此外,在一定條件下,氧化塘和污水灌溉能對廢水資源進行利用,實現污水資源化。該方法的缺點是占地面積大,凈化效率相對較低。在附近有廢棄的溝塘、灘涂可供利用時,應盡量考慮采用此類方法。污水灌溉農田也是一種污水的自然生物處理法,是污水在土壤中的自凈過程,具有農業上和污水處理上的雙重目的和意義。但污灌時要對灌溉水量和濃度進行控制,否則污水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4](P18-20)。2?沼氣工程處理法1999年海南首先在全國提出建生態省,自此海南一直致力于生態省的建設。海南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特別適宜發展沼氣產業,特別是近幾年發展速度加快。海南省沼氣產業縣、鄉、村三級覆蓋率全國第一。海南農民以氣代柴,一年保護林木200余萬畝;用沼氣做飯、燒水和用沼肥代替化肥,一年幫助節支增收4億元;另外沼氣推廣使用改變了海南農村“豬無圈、牛無欄、雞無舍、人無廁”現象,有力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據典型調查,凡集中連片建設沼氣的地方,蚊蟲減少70%以上,農民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減少10%,流行疾病明顯減少[15]。沼氣發酵是沼氣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將有機質通過復雜的分解代謝,最終產生沼氣和污泥的過程。由于沼氣發酵要求厭氧,要求水中有機質含量和種類、環境溫度和酸堿度等條件均相對穩定,而且發酵時間較長,因此,發酵裝置的容量應為日污水排放量的2-4倍,一次性投資較大。但是,沼氣發酵能處理含高濃度有機質的污水,自身耗能少,運行費用低,而且沼氣是極好的無污染燃料,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畜禽養殖是農民發家致富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也是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只要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和環境條件,注重養殖場選址、規模化生產、利用先進科技等,采用與周圍環境相適應、能有效綜合處理污染物、利用污染物的技術方法,就可以在生態養殖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畜牧業生態系統。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畜牧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城郊、農村、工礦區,畜牧場規模越來越大,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畜禽糞便直接排放成為引起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已經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在一些地區,養殖業污染已超過居民生活、農業、鄉鎮工業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許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嚴重污染及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和消除畜禽養殖污染,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增強中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科學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
近幾年,在規模化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導致農村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對水體、大氣和土壤均有很大的危害。
1.對水質的污染畜禽排泄物和圈舍清洗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及有機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江、河、湖、庫,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體的生態環境。也可以通過土壤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有些地區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2.對空氣的污染畜禽糞便中未被吸收的有機物經過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使動物及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呼叫道疾病頻發。
3.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是很好的農田肥料,但是含有大量的鈉鹽和鉀鹽,如經腐熟后施用,可提高土壤肥力,滿足作物對氮、磷、鉀等植物營養的需求,若直接用于農田,過量的鈉和鉀通過反聚作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減少,使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破壞土壤結構,嚴重影響土壤質量。
三、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農牧脫節畜禽養殖污染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的是關注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忽視了養殖業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養殖業布局規劃。為了便于畜產品的產、共、銷一條龍的配套,使集約化養殖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畜禽糞肥不能及時施用于農田而造成污染??h級規模養殖場及分散養殖戶畜禽糞便普遍采取就地隨意貯存處置方法,即糞便在露天堆放下自然發酵,基本無防滲、防淋措施。
2.治污成本高、難度大,污染治理不到位畜禽養殖業是一個典型的高風險弱質產業,養殖戶資本積累能力差,而污染物治理設備技術和土地投資大、成本高,致使污染治理及設施清理維護不到位。特別是縣級規模養殖場及分散養殖戶基本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多數養殖戶僅將少部分糞便污水用于農業灌溉,而大部分則直接排入水渠或池塘,一部分滲入地下,大多數污水則在汛期隨雨水沖入河道。個別養殖場雖然建有沼氣池,但其容量設計遠遠無法處理所產生的廢水,加之管理不善,許多因糞便堵塞而停用。另一方面國家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缺乏政策扶持和治污保障機制。特別是缺少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
3.治理技術滯后,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治理技術滯后于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場規劃設計時,沒有把畜禽糞便處理作為集約化養殖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列入養殖場建設計劃,忽視了大量畜禽糞便對環境的影響,也忽略了經濟有效的收集、處理、綜合利用等相關配套技術與設施的引進。
四、防治措施與建議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農業、環保、衛生等多個部門,而且也需要各級政府、經濟管理和法制部門的協同管理,宏觀規劃,同時也需要科學技術部門采用配套有效的高新技術措施。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防治結合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是保證畜禽養殖場安全生產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條件,養殖場的選址、布局應既要保證畜禽養殖生產的需要,又要確保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要控制養殖規模,優化整合分散養殖場(點),建設標準養殖小區。在規劃上,應根據HJ/T81-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準養區。對禁養區,通過關、停、轉、遷等手段,關閉區域內所有養殖場;對限養區,關停無任何治理設施或治理無望的現有規?;B殖場,對新建和擴建的養殖場要嚴把審批關,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嚴禁審批,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養殖場提出限期整改建議,整改驗收合格后報主管部門登記備案,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對準養區,通過排查建立養殖檔案,規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新、改、擴建的養殖場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后方可建設,對養殖場提出污染防治要求,逐步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清潔生產,源頭控制在畜禽養殖領域引入清潔生產、生態養殖概念,只有從源頭上治理,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首先采取動物營養性措施,降低糞便中氮、磷和礦物質含量。合理配制飼料,通過添加生物活性物質和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糧,進而來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同時加大對良種繁育體系的投資,逐步建成優良品種引進、繁育、推廣、應用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
3.資源化處理,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是一種有價值的寶貴資源,富含N、P、K等多種營養成分,處理后可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綜合利用就是對糞便中的有機營養物質多層次地分級利用,使資源和能源循環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則。目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生產商品有機肥及配制有機復合肥和基質肥、生產沼氣、用作飼料。
(1)利用糞便生產有機肥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促進有機肥的發展與生產。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成分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1]。有機農業發展了,有機肥的需求量也就擴大了。
(2)利用糞便生產沼氣及飼料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鼓勵用畜禽糞便污水進行資源化,實行沼氣生產,處理后的廢水用于農田灌溉。這樣既節省處理成本,又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畜禽所采食的飼料70%未經吸收便排除體外,奶牛、豬、雞飼料中的70%左右的含氮物質被排泄出來。肉雞飼料中50%的含氮物質變成了糞便,豬糞中氨氮量為100~600毫克/升,牛糞中為300~1400毫克/升[2]。利用畜禽糞便做飼料,就是充分利用飼料中剩余的各種養分和飼養過程中產生的有用成分,一般包括直接利用、青貯、脫水干燥、生物處理等。
五、結語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措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首先要科學規劃,清潔生產,從源頭進行削減。再者對畜禽糞便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畜禽糞便一方面是污染源,另一方面又是可再生資源,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促進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的發展。鼓勵用畜禽糞便進行沼氣生產及用做飼料,有效地解決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問題。
由于我國家禽生產技術特別是禽病控制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致使家禽發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毀滅性疫病時呈流行,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經濟直接和間接損失達幾十億元。究其原因,筆者認為,禽舍環境與設施落后是關鍵因素,因此全面認識環境因素與家禽保健及疫病控制之間的相互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1禽場的選擇
場址的選擇與防疫有很大關系。為就近供應鮮蛋和活禽,我國有不少家禽場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與家禽場之間存在著相互干擾。城市的廢氣、廢水、廢棄物等“三廢”會對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場的“三廢”也會形成公害招致社會的反對。因此,家禽場應盡量選在遠離城郊、靠近農田、菜地的地方,與附近的居民點、鐵路、公路、運輸河道等要有相當的距離,盡量做到既方便運輸,又能防止環境污染、病原感染與噪音干擾等。禽場要求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朝南或東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緩坡以利于光照、通風和排水,以保持場區小氣候溫熱狀況相對穩定,還要求家禽的糞便能方便地運輸到農田、菜地當中,使糞便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禽場附近應無屠宰場以及易造成污染的工廠。
2禽場的衛生防疫設施
禽場內外、場內生產區與其他各區之間、生產區內各雞舍之間,均應設隔離帶或隔離物,入口建隔離消毒設施,成為多層隔離封閉單位,凈道、臟道不可交叉。
禽場應設有圍墻或防疫壕溝,少設大門和出入口。大門口應建有與門等寬、略高于地面且帶雨棚的消毒池,長5~6m,用于進出車輛和人員消毒,做到消毒藥物常年不斷且經常更換。禽舍之間間隔距離至少15m以上,并有隔離溝或其他天然隔離物。生產區入口處建車輛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須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設施。專業戶至少應有更衣和消毒設施1套。雞舍入口處應設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腳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間等。
3禽場的生態環境
3.1溫度
根據家禽的生理特點,最佳舒適溫度為18~31℃(在一般飼養管理條件下,蛋用母雞的適宜溫度為10~24℃,肉用仔雞的適宜溫度為21~27℃)。但是以目前普通的雞舍結構和飼養方式完全保持最佳溫度幾乎不可能。而對溫度最敏感的雛雞,以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溫形式,要達到所要求的育雛溫度比較容易,但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溫與通風之間的協調。可通過觀察雞群進行判斷,如果雞群自然散開,活動、采食、叫聲都很平和,說明溫度適合雞群需要;如果雞群扎堆,說明溫度不夠;雞群張口呼吸,遠離熱源,說明溫度偏高。至于通風是否適度,以人進入育雛舍感到舒適為準,如果人進入育雛舍感到很不舒適,灰塵很多,氣味很重,說明舍內通風不良,應盡快通風換氣,實際生產中最關鍵的是要有通風意識。夏天高溫季節,主要任務是防暑降溫,可采用風扇、噴霧、濕簾負壓通風、雞舍安裝隔熱板、雞舍四周種樹等措施。
3.2濕度
溫度舒適范圍內最理想的相對濕度為60%~65%,最大范圍為40%~72%。在溫度達32.2℃時,相對濕度超過55%,家禽體溫開始上升,對保健不利。在高濕條件下,尤其在相對濕度70%以上時,能促進病原性真菌、細菌和寄生蟲的發育,機體的抵抗力減弱,家禽易患疥癬、濕疹等皮膚病。高溫高濕時,飼料、墊料等易于霉敗,可使雛雞群暴發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損失;高濕還利于球蟲病的傳播。在低溫高濕的條件下,家禽易患各種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風濕癥、關節炎、神經痛等。濕度低則會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致使羽毛生長不良。
3.3空氣
由于雞的消化道短,雞糞中殘余蛋白含量高達20%~28%,在溫暖季節極易發酵產生氨氣和硫化氫。這2種廢氣對家禽非常有害,它們能刺激雞的呼吸系統而誘發呼吸系統疾病,亦可誘發腹水癥和灼傷眼睛,所以雞舍空氣中氨氣的含量不能超過5mg/kg,硫化氫不能超過1mg/kg。另外,一氧化碳對神經、血液系統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用煤炭在禽舍內生火取暖時(尤其是在夜間),要防止舍內因通風換氣不良而可能產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內濃度最高的廢氣,因此要求把CO2在空氣中的總量控制在0.2%以內,以確保達到安全標準。雞舍在設計時必須優先考慮其通風性能。在炎熱條件下,氣流有利于對流散熱和蒸發散熱,對提高產蛋率和雛雞的生長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夏季應適當提高舍內空氣流動速度,加大通風量。
3.4光照與噪音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發揮其良好的生產性能,因此光照時間不可忽長忽短,光照強度亦不可忽強忽弱,必須按規定進行,以減少對家禽的應激。噪音對家禽的危害十分嚴重。當噪音在40db以下時,其生產性能良好;60db時生產性能為正常的80%;70db時僅為50%;80db時只有30%。突如其來的響聲會引起嚴重的驚群而突發猝死綜合癥,有的甚至在短期內停產。因此,在選擇場址時,首先應考慮遠離公路、鐵路以及嘈雜的場所。
3.5飼料與飲水
飼料和飲水是家禽的物質基礎,飼料和飲水的衛生指標對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當前的家禽生產中,飼料來源復雜,現有的加工、運輸和貯存條件很難保證飼料不被污染,有些飼料出現嚴重的霉變,致使家禽發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作飼料和水的衛生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殘留農藥及其他有害物質、微量元素及其他微量養分的含量、新鮮度或變質程度、各種主要營養成分含量等。
3.6微生物
對大群飼養的家禽生產而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危害最大。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過3種方式傳播疫?。阂皇遣≡晕⑸锔街趬m埃微粒上傳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著在動物鼻腔和咽喉,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形成飛沬,污染禽舍空氣引起疫病傳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著于氣溶膠中傳播。傳染病的發生有3個環節,即病原-傳播途徑-易感動物。當這3個環節都存在時,傳染病便發生了,因此為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需從以下方面著手預防。
(1)消毒。消毒是在體外殺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徑。首先,要徹底清洗。水洗干凈雞舍內材料,是消毒作業的前期工作。水洗結束的標準為:肉眼不見雞舍內有污物。其次,使用消毒劑。各種病原體只用1種消毒劑是不行的,在實際工作中,要使用2種作用不同的消毒劑或采取2種不同的消毒方法進行交替消毒。對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堿進行消毒;對于特殊的病原菌(如芽孢菌等),要用氯系列消毒劑;對于球蟲類卵囊,則用殺卵囊藥劑。飼養人員進出禽舍時的更衣消毒、用具消毒等也都能有效地切斷病原的傳播。
(2)消滅易感個體。消滅易感個體的方法是進行免疫接種和增強抗病力。每個禽場都應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制定出適合于本場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國現有疫病中,絕大多數已有疫苗控制,疫苗使用后應及時作抗體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制定下一步免疫計劃,不斷調整、完善,這樣才能保證傳染病的發生能有效地控制。
(3)藥物治療。有的雞場只重視人工主動免疫,不重視提高抗病力,有的濫用藥物而破壞了正常腸道菌落的微生態,使感染門戶洞開,從而形成用藥不斷、發病不斷的惡性循環。因此,制定適當的藥物防治程序,以保持家禽體內正常環境的相對穩定是必要的。
長期以來,養殖業一頭連著種植業,另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餐桌;一方面可大量轉化農副產品,提高種植業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各地方政府也將它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予以極大的重視與扶持。然而,在養殖業快速發展并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其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漸突出,顯示出與全社會全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協調。目前,治理好畜禽養殖場的污染問題已成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要求。因此,找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解決辦法,不僅是全社會的殷切期望,更是業內人士勇于面對的社會責任。
1畜禽養殖場的環境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至2008年底,全國規?;?、集約化養殖場占全部養殖企業的50%。全國1000頭以上的豬場,100頭以上的牛場,10萬只以上的雞場,共計15000家。這些養殖場每年排放的畜禽糞便超過17億噸,有機物排放量約700萬噸,比全國工業廢水有機物排放高100多萬噸,加上沖洗水,估計每年實際排放污水問題超過200億噸,占全國工業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總和的一半。采取厭氧生物處理(即厭氧型沼氣工程)排泄物的,全國有1000多處,不到總量的10%。散養戶和小規模戶一般都不對排泄物進行處理,一些養殖場里,特別是夏秋季節,污水橫流,蚊蠅亂飛,氣味刺鼻,對環境很大程度的污染。
2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2.1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識嚴重不足“養殖不賺錢,回頭看看田”、“豬只渾身都是寶,早起拾糞,糞難找”等農諺形象地說明,一直以來都是把畜禽糞便當作財富來處理,根本沒有意識到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一心只管養殖,根本沒有環保意識。
2.2歷史原因造成,環境因素制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原先的環保設施跟不上養殖規模的變化,使畜禽排泄物、廢水不能及時全部處理,超出環境承載能力,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
2.3環保投資不足,工藝設施不完善據國外統計,養殖場環保設施的投資要占到養殖場全部投資的20~50%。一個投資800多萬元的養殖場,環保投資就達100多萬元,就是一個投資幾萬元的小養殖場也需環保投資達幾千元。這對于資金不充裕的很多養殖場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投資,因此造成很多養殖場的環保設施不完善,糞便、廢水、廢物得不到處理。
2.4監督力度不夠對畜禽養殖場環保的監督,關系到市場供應問題,牽涉各方面的利益,即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往往也很少采取措施。
3對策與措施
3.1提高對環保的認識各級政府,特別是各級畜牧獸醫行政部門應大力宣傳畜禽廢物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使所有畜牧從業人員都有意識地將防止環境污染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宣傳開展畜禽養殖場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畜牧從業人員治理污染的緊迫感。
3.2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借鑒先進發達國家經驗,制定多種優惠政策,多渠道、多途徑籌集資金,彌補畜禽養殖環保投資的不足,實施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和廢物資源化的相互協調。
3.3搞好規劃設計按照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規定:禁止在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和緩沖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建設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盡快規劃界定畜牧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新建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要做到環保工程的設計、建設與養殖場的設計建設同步,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3.4加大對原有畜禽養殖場的改造通過調查摸底,對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分類,能通過改造、改建消除環境污染達到環保要求的,進行改造、改選;對不適宜改造,或即使經過改造也達不到環保要求的,應責令其搬遷易地重建。搬遷過程要充分考慮到業主的困難,盡量照顧業主利益,做到和諧搬遷。
3.5加大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引進、推廣走科技興牧之路,大力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畜禽生產效率,減少畜禽種群數量,從而減少污染。眾所周知,荷蘭是個小國,國土面積41528平方公里,只相當于2.5個北京市。2008年,存欄母豬120萬頭,年出欄肥豬達1000萬頭,出售仔肥1500萬頭。荷蘭在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同時,并沒有出現環境污染,值得借鑒。荷蘭政府嚴格規定:第一,全國母豬控制在120萬頭。養母豬必須向政府購買生產許可證,120萬頭指標若賣完,就不再發放新的生產許可證,只能從現有的種豬場獲得轉讓證明方可從事生產,如此從源頭上控制了全國的生豬生產量。而這個生產量是根據荷蘭的土地承載力、環境承載力、消費水平、養殖技術等等而制定的;第二,要有排污接受方的證明。荷蘭規定養殖場排污必須回田,由作物或牧草種植戶用專車將排泄物收走,直接將排泄物灌壓到耕作土地內30厘米以下或經發酵處理;第三,在申辦豬場時,必須出具銷售訂單;第四,必須服從在指定區域建場。我國2008年能繁母豬達0.5億頭,生豬存欄達5億頭。如果將能繁母豬控制在2800萬頭,生豬存欄減為3.5億頭,單這項即可減少排泄物2.1億噸。
摘要: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產生的大量畜禽糞尿及廢棄物直接或間接地進入了大氣、水體和土壤,導致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發展畜禽生態養殖,是養殖業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的一條好途徑。推廣健康養殖是國家政策、行業發展的需要,對農村家禽業向規模化、現代化轉型具有深遠意義。本文將探討在生態養殖過程中環境管理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家禽;養殖;環境
1 家禽在生態養殖過程中環境管理的現狀
我國家禽養殖業的發展為我國的消費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家禽產品。但在家禽養殖行業中也也存在著家禽食品安全和養殖污染的問題。家禽生態養殖是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主要是針對傳統的家禽養殖業中出現大量的畜禽糞尿及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采取的一種養殖新模式。生態養殖不僅能夠發揮養殖業優勢,而且能夠保護環境。因此生態養殖受到了越來越多養殖戶的認可,有利于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在養殖的過程中保持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維持養殖和生態之間的平衡發展,既要實現養殖的經濟價值,又要注重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維持整個生態平衡發展。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家禽生態養殖的發展還處于一個比較落后的狀態,主要表現為生態養殖的模式單一、養殖過程中的環境管理不到位、生態養殖的技術更新難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限制了我國家禽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
2 家禽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及管理措施
2.1 家禽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隨著集約化養殖的迅猛發展,加上養殖企業資金有限,不重視環保,或相關設施未配套,家禽的糞便、污水、有害氣體、粉塵、噪音及死亡家禽等,將導致養殖場自身環境惡化同時也影響其周邊環境,對大氣、水源、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2.2 家禽養殖環境管理措施
2.2.1 減少家禽養殖污染措施
為從根本上解決由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各級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使治污有法可依。同時采取營養措施,采用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低粗蛋白質日糧以降低氮排泄量;使用對環境無污染的代謝調節劑,如酶制劑、酸制劑、微生態制劑、促生長劑和中草藥制劑等,以提高日糧營養素利用率和減少糞、尿、臭氣排泄量。藥物添加劑的使用必須規范,也提倡使用相應替代物,如益生素、酶制劑和天然中草藥等。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對人畜有害和對環境有污染的消毒藥物,如強堿、強酸和醛類等。
2.2.2 養殖場廢棄物的處理
病死禽和解剖病料必須做無害化處理,不得任其污染環境,造成人為的疾病傳播。養殖場自然死亡的家禽意味著有許多有機物需要我們從環保和生物安全角度來加以處理和應用。從生物學角度看焚燒法較為安全,但是其處理速度慢且成本高。掩埋和焚燒方法由于環境的因素,使用越來越少;堆肥法因其環保和成本低廉,已經被廣泛接受。死禽可以運出養殖場后予以利用,但是存在病原微生物擴散的威脅,不過在運輸至加工場之前,對家禽尸體作短時間冷處理貯存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也可在運輸前進行發酵處理,病原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能被有效地殺死,發酵法被認為是運輸前在養禽場內處理死禽的一種經濟、可行、環保的方法。
在糞便的處理方面,如果管理不當,向土地排放動物糞便會危害環境。目前研究應用最多、最具發展前景的為生物處理法,即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過程把廢水中有機物轉化為新的微生物細胞和簡單元機物的形式,從而去除有機物、氮和磷等。雞糞直接或經過發酵、干燥、殺菌處理后喂養生存能力較強的魚;雞糞含有大量以非蛋白氮形式存在的粗蛋白,將其與全株玉米青貯并與牛羊飼料合理搭配,可獲得營養平衡、價格低廉的日糧。
2.2.3 家禽飼養模式與設施的改進
首先,飼養模式的轉變
我國水禽養殖技術落后,目前養殖普遍設施簡陋、環境差。而目前我國農村大力推廣的生態養殖模式為最大限度利用資源,而在有限的空間內將不同種的動物群體以飼料為紐帶串聯成一個循環鏈。這種生態養殖模式是把雙刃劍,人為的生產循環鏈改變了家禽的生長環境,給病原體傳播和某些病原體的重組變異增加了機會。強化飼養管理是防止傳染病的根本途徑。通過對不同養殖模式雞舍的溫度、氨氣濃度、死淘率進行比較,證明了標準化雞舍的以上指標明顯好于普通雞舍,標準化養殖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養殖模式。從養殖生產工藝上杜絕群體間的垂直和交叉感染已引起國外養殖界的高度重視。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韓國等實行“多點式”工藝,即養殖場之間采取多點建場的布局。這點我國應多加學習,特別是一些缺乏合理規劃、布局混亂、發病率高的地區。
其次,飼養設施的改進
環境安全型禽舍能有效隔離和控制疫病,為易于防疫,環境安全型禽舍必須實施籠養或網床養殖,其核心是封閉型畜禽舍,空間電場防疫技術,進、排氣微生物精凈化系統。自動化系統在國內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雞場和國外先進的養鴨企業可見到,該系統主要包括自動化的斜塔,自動可升降的喂料系統、飲水系統,自動加藥系統,自動環境控制系統等。隨著社會對禽產品的安全和環境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工測量與調控顯然已經不適應現代化環境安全型養殖場的需要,自動化技術將逐步應用于養殖場建設中。
總之,環境問題是是各行各業都應普遍關注的問題。從長遠意義上講,必須減少畜禽養殖的環境污染,致力于健康養殖,盡可能地減少疫病發生的誘因,促使畜禽養殖養殖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