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9 05:02:46
序論:在您撰寫環保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對素質教育下的地理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并在其中滲透相關的環保教育
新課程改革后的地理新教材中蘊涵了大量的環保教育的內容,新課標明確提出地理教學的核心內容應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對教材中的環保內容進行深入挖掘,針對當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認知水平,將地理教學與環保教育相結合,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例如,在學習《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章節中的《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我國當前的環境資源現狀來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思考土地荒漠化的特征和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國家頒布的有關“環境保護現狀公報”引入到課堂中,應用公報中的統計數據引導學生對大氣資源、水資源等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讓學生關心我國各項自然資源的利用情況及自然災害的發生情況,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我國當前的自然環境下,要如何在永不停步的經濟發展中避免荒漠化危害的繼續擴大?這種教育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思考中警醒,達到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的教育目的。
二、不斷地優化教學過程,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環保教育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對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進行不斷地完善,從而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僅僅是教學的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例如,在教授《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這章節中的《交通與通信發展帶來的變化》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信息資料,讓學生對“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產生”進行思考和分析,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溫室效應影響的PPT教學資料,并總結出溫室效應的影響。通過觀看資料,結合書本上的相關內容,學生會進入思考: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絕大多數都來自于人類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對有害氣體的亂排亂放,由此學生能意識到人的生活與環境的關系,人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他們就會明白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并進行自我約束。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邊出現的有關環境問題進行調查,并提出自己的解決對策,真正讓學生認識到,改善環境,從我做起。
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來輔助教學,從而來強化環保教育
環保是一種感性的教育活動,課堂教學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結合課本知識與環保教育的理論互動。而要將理論聯系到實際中,親身實踐的活動也是少不了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以環保為主題的興趣小組活動,通過對工廠排污管道等進行考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環境污染》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組織學生去氣象站、水文站、對水污染、空氣污染指數進行監測,讓他們對目前的環境狀況有所了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將能夠將自己所聽到、所看到的事物結合課堂所學到的環保知識進行聯想,他們會有親手參與環保的想法和愿望。教師還可以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每年的3月12日為植樹節,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大型的植樹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了解到環境綠化的意義,同時深化了高中地理課本上相關的環境保護知識的學習。
高中地理教學是人與環境之間連接的紐帶,也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載體,環保教育的重點對象是青少年學生,他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直接決定我國未來的科技與環保發展,高中地理作為青少年環保教育的起步,也因此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地理是一門涉及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科學,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重視環保教育的同時,其他學科也要相互配合,互相滲透。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最為全面的環保知識,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環保教育的整體水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并借鑒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對地理知識與環保知識同步學習。
作者:孫穎穎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四中學
一、公益環保項目現狀概述
(一)公益環保事業發展狀況近年來,面對不斷出現的各種復雜環境問題,人們向環保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以及今年四月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環?;A設施建設成為重點投資領域之一,這無疑給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必將極大地刺激和推動公益環保事業的發展。同時,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方式正逐步轉變為集約型生產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產,減少各種廢物排放,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經濟效益,這也擴大了環保事業的領域以及發展需求。可見,公益環保事業的發展收益于內外動力的共同結合、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二)公益環保的范疇公益環保事業與環保產業的概念和范疇既緊密聯系,又有明顯區別。環保產業一般是指在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自然保護開發等活動的總稱。公益環保事業是指在環保產業中,由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涉及公眾利益、非盈利性環保項目的建設運行管理行為的總稱,例如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等。公益環保事業不僅與廣大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是現代環保產業的主要力量,也是提供社會公共環保產品和環保服務的基礎設施。公益環保項目的建設單位是指負責組織項目前期工作、落實資金來源、進行項目建設管理以及后期運行維護管理的政府機關或其授權行使國有資金投資管理職權的企事業單位。公益環保項目的承包企業是指通過法定程序,承接公益性環保項目勘察設計、施工及設備材料供應以及安裝調試的企業法人及相關其他主體。
(三)公益環保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依據我國《招標投標法》規定,公益性環保的市政項目屬于依法必須招標的范圍。在不少地方為了緩解政府資金壓力,還采用BOT、BT等方式建設公益性市政設施,在BOT項目中公益環保項目的中標(投資)方(也有可能是建設單位或發包人)有權對項目的技術方案、招標條件等進行設置,因此相對于建設單位或發包人來說,招投標階段的各投標企業處于相對劣勢。但是,項目最終的投產運行效能需要由中標企業的施工、供貨、安裝、調試等一系列具體行為來實現。可見,招標投標活動的科學性、合理性對項目最終能效的發揮有著相當關鍵的作用。
二、公益環保項目承包企業面臨的問題
與公益環保項目本身所需的高標準、高要求的特性相比,承包企業在實際的項目招標投標競爭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投標企業技術競爭優勢不足首先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在公益性環保項目的施工建設和運行管理中,較大程度依賴于設備的技術水平,加之施工建設單位受制于技術水平,往往缺少對設備運行條件的充分考慮。實際上,國內環保企業的總體技術自給率不高,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及高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上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的不足和不平衡是當前實施環保項目的主要難題。其次是近年來在公益性環保項目的招標投標環節,企業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大。由于目前我國并未對環保施工做出明確的資質標準要求,企業在投標過程中面對激烈競爭,互相壓價導致利潤率進一步降低,進而導致這些企業在進行先進技術研發時缺少充足的資金來源,進入低收益、低投入的惡性循環。
(二)企業管理能力不足企業內部管理能力的不足,既影響到企業本身的發展,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實際上,近幾年我國環保產業及整個國家基礎設施產業都面臨著勞動力和材料價格上漲過快的事實。雖然部分成本可以通過提高生產率和約定合同調價條款的方式來緩解,但是持續上漲的人力、物力及價格指數只能迫使企業進一步想辦法降低成本參與競爭,這就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企業要盡量運用科學、合理的機制培養和留住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進行管理創新發展,否則最終會削弱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可見,面對大幅度波動的人力、物力成本和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的管理能力受到嚴峻的考驗。
(三)地方保護主義仍然普遍《招標投標法》對公益性環保項目大多數實行了強制公開招標投標制度,與此同時,一些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受原有計劃經濟觀念影響,為了保護地方企業,沒有在招標過程中嚴格制止違規操作的行為,默許甚至鼓勵地方企業采取非法手段中標。這種情況帶來的后果是環保項目的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導致了這些企業缺少機會到市場中充分鍛煉,缺少市場競爭力。隨著招標投標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這些受地方保護又沒有足夠實力的企業一旦失去地方主義的保護而直接面對市場競爭時,將面臨較大的沖擊,處于不利位置。綜上情況,由于缺乏足夠的軟硬實力和受到外圍政策法規環境的影響,在公益環保項目的招標投標環節、后續建設施工以及運行管理中,一系列的問題和風險也在不斷累積和顯現。由此可見,投標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競爭力的同時,公益環保事業的規范成長更需要政策法規為導向,才能促進整個環保產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規范投標企業資質標準的價值和意義
(一)符合公益環保事業的本質要求環保事業的發展過程其本身必須是高品質、高效能的,承包企業的綜合實力是品質提升、效能保證的基本前提。公益環保項目因其特殊的形式、影響廣泛的社會作用而成為了環保事業的主要力量,而在公益性環保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技術實力雄厚、經濟效益較好、社會作用明顯的承包企業扮演主要角色。但是,在環保產業發展中目標依舊遙遠,全國范圍內的發展不平衡、不規范、不科學問題依然突出。除了受各地域的政策限制等,承包企業本身存在著戰略觀念不足、技術力量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鑒于公益性環保項目發揮著關系國計民生的深遠作用,其承包企業理應承擔重要責任,有必要進一步規范該類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
(二)符合國家對公益環保事業的宏觀要求現行的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未對公益性環保項目承包企業做出明確規定,在公益性環保項目招標采購中,對投標企業的資質要求往往是適用市政公用工程相關資質標準。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的品質不斷提高,社會大眾對環保事業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環保項目的勘察設計以及施工單位的綜合實力、資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較為粗放、落后的環保產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型經濟社會的內在需求,產業升級、技術革新是環保事業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基于經濟市場的需要,國家有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規范該類企業資質標準。此外,公益環保項目不僅涉及國計民生、社會效益,更涉及公眾安全,公益環保事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按照相關準入制度的政策法規開展建設和運行管理,并不意味著提高壁壘,而是引導整個公益環保事業向更好、更高、更可靠的階段發展。
(三)符合公益環保項目承包企業的發展需求在實際的招標投標活動和建設過程中,公益環保項目的投標企業成為了施工承包企業后,往往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而是按照類似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在建設活動中,管理職能交叉、職責不清、辦事困難等現象客觀存在,這與我們所制定的環保目標和進度規劃相差甚遠。盡管我國公益性環保事業一直在不斷發展,相關的制度規范也在不斷完善,但相對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其他產業的發展速度,依然有不小差距。各項資料表明,我國的環保產業在全球經濟大國中處于較低水平,公益環保事業在整個環保產業中發揮的作用亟待提高。公益環保事業在經歷了最初發展階段并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發展基本條件之后,加強公益環保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在環保產業的系統工程中,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發展,還需要國家從產業政策引導和配套環境建設方面,給予企業方向上的鼓勵、支持和指導。我們要想實現和諧社會、宜居中國的目標,就必須加速彌補環保產業制度規范的缺失,而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出臺統一的準入制度,規范環保承包企業的準入條件,明確管理流程和職責,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公益環保事業的需求。
(四)環保產業發展大勢所趨隨著招標投標制度的運用,環保企業有了較大變化。在近年來公益性環保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涉及國有資金投資的項目,廣泛運用了公開招標投標的采購模式。在競爭中,一些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壯大,技術力量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逐漸向國際化的優秀環保企業靠近,優質環保企業正努力提升自身各項競爭實力。巨大的市場機遇帶動了相關企業的快速發展,一些優秀的環保企業在施工技術、產能規模、生產工藝、產品品質、技術研發、經營質量等方面都有了快速提升,并開始著手進行品牌建設。環保產業的基礎核心是效能作用,公益環保事業的發展也基于效能作用。近年來,各環保企業在提升效能作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為環保產業穩步升級轉型,打造了較為成熟的基礎。一些優秀的國內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長期的、大量的投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品牌價值,效能作用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企業的環保意識國際化、管理水平科學規范、技術水平先進、產品線豐富、自主知識產權等都意味著較為成熟的產業基礎。這類企業逐步成長為公益環保事業的重要力量,公益環保事業在整個環保產業中將會發揮更多作用,公益環保事業的新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四、規范公益環保項目承包企業資質標準的幾點建議
(一)出臺公益環保承包企業準入制度建議參照現行建設工程承包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的原則,制定公益環保項目承包企業的市場準入制度,將公益環保項目的承包活動納入國家強制性許可的范圍中來。準入制度既可以解決公益環保項目監管職責明確的問題,又可以對承包企業做出明確的法律向導。
(二)制定公益環保項目承包企業資質標準建議在執行準入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建設工程承包企業資質標準,進一步制定公益性環保項目承包企業適用的資質標準。同時,在技術能力、質量控制體系、安全、環保、能耗、質量、服務以及品牌力等方面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認證體系,形成強制化標準,承包企業必須在多個方面提升自身實力和產品品質,獲得相應的資質等級,才能承接公益性環保項目的施工。資質標準將有利于促進企業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全方面提升企業綜合素質和研發能力。
(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建議結合公益環保項目準入制度,適時推出鼓勵優秀的承包企業在參加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投標活動中能夠得到優惠政策。例如,可以在招標投標評審過程中,強制規定將企業環保資質標準等級納入商務評審,鼓勵有能力、有技術、低排放、低能耗的企業投標。
(四)建立環保企業公共信息平臺結合公益環保項目信息公開、廣泛監督的特點,有必要建立環保項目前期工作、招標投標、建設施工、驗收運行全過程監督管理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的監管和服務作用,在資質認證、市場信息等方面為投資人、建設企業雙方提供便利支持,有利于規范企業招標投標活動,有利于企業開展合法經營活動。(五)規范公益環保項目多種建設承包模式建議適時引導和鼓勵國內環保項目采用BT、BOT等多種建設投資模式,制定對應的規范制度和具體規則,并給予承包企業必要的融資支持。多種建設模式有利于充分配置資源,將社會優質的資金、技術引進到公益環保事業中來。
五、總結
總之,面對公益環保事業發展中的種種問題,規范承包企業在投標環節的準入門檻,完善相關配套法規,才能為市場優質企業、技術領先企業和管理科學的企業營造有利環境,才能在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盡早向可持續型、環保型社會轉型,實現宜居中國的宏偉目標。
作者:李黎單位:重慶市水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1、中國當代美術視域下環保主義的概述
綠色環保主義設計是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設計形式,體現了減少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傷害,是一種環?,F實行為,如垃圾問題、空氣問題、交通問題、低碳環保等。也以此種設計理念來約束他人,來改變環境,拯救地球。環保主義設計者的所作所為也漸漸地影響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
城市生態環境在迅速變化的中國當代藝術社會背景下,藝術也在不斷變換自己的方向,它所涉及的范圍已滲透了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否,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也會影響藝術的創作與欣賞。藝術的創作,特別是廣告藝術設計,更要常常顧及環保問題。在中國的廣告設計主題中常將綠色設計融入其中,如:汽車類的廣告體現減少碳的排放,還有互動行為藝術的奧美廣告公司的設計的主題“流淚的北極熊”,提倡人們對社會環境保護的創意概念,在影視藝術中如《阿凡達》也體現環保概念,凡客誠品利用廢棄的凡客的包裝重新設計成變形金剛,體現了良好的環保廣告藝術設計概念,這些體現綠色環保概念的設計體現了中國當代美術視域下環保主義在廣告設計新的創意應用。因此,我認為環保廣告藝術設計美學是新世紀美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當代中國美術視域下,將環保設計的商業利益與環境效益統一,是非常有必要的。無論是在環保廣告藝術美學研究、藝術設計創作上都要有助于對人類生命整體質量的提高,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天、地、人”的和諧。
人類在征服自然的同時,人們似乎已逐漸忘記人類與自然同在的關系,并不停的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環保主義設計根本上是對自然物的設計保護。最好的設計保護就是要使受到“自然物”重新作為“自身”來存在。而環保藝術設計審美正好體現物作為“自身藝術形態”存在的現象。這正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環保藝術設計保護。如:廣告設計中動物的保護,反獵殺、反皮草等設計,通過逆向設計思維的廣告藝術手法引發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深刻反思。
2、中國當代美術視域下環保主義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
在中國當代美術視域下環保主義在藝術設計傳播中的一件好的藝術設計作品應該在作品中包含著對自然的感悟力。當代藝術中有很多關于環保題材的作品,自然和諧更加符合時代的潮流,尤其是2010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場館所呈現的形態與風格。更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環保理念的完美結合。此外,還有很多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的作品創作材料也都紛紛使用大量的環保材料去替代從前的對自然環境有污染的材料,這也是在藝術中體現環保的一種新的嘗試方式。除了材料的選擇有區別,對環保藝術設計的主題也需要精心研究,如對保護動物廣告設計表現中和其他廣告設計有一定的區別:首先,題材選擇上主要會偏重與保護動物的內容,動物與人有著緊密的聯系,動物是大自然中一條最重要的生物鏈。而食物鏈的中斷也將導致人類的毀滅,所以人類與動物如同水與舟的關系;其次在藝術表現的材質上,可選擇使用特殊材質表現,可以是近似于毛皮的材料,如針等材料體現動物的痛苦萬針穿心之痛;另外在色彩上也有考究,如白色的毛皮給人的直接感觸是柔軟,純潔,脆弱的。但而當這種純白色被各種顏料所覆蓋,就給人以破壞感,美好與破壞在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上得到了結合與碰撞。藝術設計與自然界我認為總是會有一些極其微妙的相關性,因為在廣告藝術設計師角度看,它們都有生命、體現靈動和美。
此外我們強調藝術環保主義重要性也體現對我們所處環境的莫大關注,我們身邊的,大氣、云,動物,這些自然所顯露的廣闊的美,看到這樣的景致,人們需帶著一種獵奇的眼光,優秀的廣告藝術設計大師在對自然的方面從不會缺乏敏感!漠視環境,他們會對每天清晨呼吸的每一口空氣感覺都是新的,從而有對大自然產生新的體驗和靈感,而不是熟視無睹,一個藝術家對自然缺乏敏感,缺乏好奇心,缺乏對自然美的領悟,那么這樣的藝術家的作品一定是蒼白的,就無法體現優秀廣告設計師的超強感悟力!
3、中國當代美術視域下環保主義在藝術設計中體現的社會文化關系
在中國當代環保主義設計中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保護地球的城市生活方式,通過廣告藝術設計手法貼近生活、體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通過新穎時尚的創意手法表現出來后,愈能雅俗共賞,能被更多的受眾所接受。因此,我認為優秀的美術創作與藝術設計,它并不是完全的個人的表達,或者個人情感的宣泄,而是有著某種共通性,這樣的藝術才有可能持久關系,對自然的感悟力和敏感度代表著一個藝術家或一個人的基本的美學素養,而這在中國當代藝術設計中體現的還是有所較大差距的。
廣告設計是一門偏重于實用和表現的藝術,但是同其它各門藝術一樣,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反映,它也能體現出特定的社會與自然的觀念。因此,自然環境影響藝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中往往摻雜了太多其他因素,這使得某些廣告藝術創作者為私利或為各種世俗的問題而藝術,從忘記了對自然社會的回報。在環保的藝術創作設計中,我們應該從材料、創作思路以及制作過程都需要關注到環保設計理念的核心意義。人與自然界,自然界與人,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而中國當代美術視域下環保主義廣告藝術創作,都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界的一切生靈。
作者:陳旺吳玉屏單位:燕京理工學院
1、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原則
在空氣污染點布設工作中,整個布設工作的開展是根據所在區域實際污染情況進行的,是將城市空氣污染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進行布置,其布設按照具體規劃和要求進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風向和地域條件設置。在下風向和上風向兩個不同的部位設置的空氣污染監測點數量和類型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在工作中都將工作重點置放在下風向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置上,以這兩個監測點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最佳的監測數據。根據城市人口目的進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條件下適當的進行調整,從而為保證采樣準確性提供支持。同時在布置點設計上,需要選擇合理的設置地帶,尤其是寬廣的地域范圍,但是盡可能的避免監測點周圍出現大范圍的森林和草地,因為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綠化帶、植被,其必然無法滿足設計標準和要求。
2、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的相關問題
空氣環境污染監測中,監測點的布設問題十分復雜,但是總結起來具體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首先,監測目的。在空氣污染監測體系中,不管是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還是鄉村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個城市污染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一般來說,工作人員普遍將工作重點置放在城市空氣污染監測方面,對于鄉村空氣污染監測沒有給與過多的關注。城市環境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為了調查城市空氣質量和空氣中污染物的分布狀況,使得空氣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夠暴露出來,進而為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在目前的工作中,為了掌握污染源的變化趨勢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長規律,前者都是在不點方法上采用多種網格法和功能區域劃分的方法,而后面則是利用扇形、圓形的布點方法進行監測點的布設。其次,污染源的狀況。在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工作中,必須要提前調查區域以及鄰近區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構成以及跑儲量,這些問題都是影響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對污染源分布較為均勻的區域,應當采用規格網格法進行分布,同時還要分析污染源產生和形成規律。再次、地理條件。地形、地貌、風場情況、壓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響環境空氣監測點布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選擇的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這方面的內容,在選擇的時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條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設方法。
3、采樣站數量的確定
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對于采樣站點的設計和布設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且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進行采樣和布設。如果不能按照當地污染源狀況、地理條件、人員密集程度確定分布點設置數量和方式,同時這種設計方法在應用中數據的差異性必然十分明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無法采用科學的管理數據和策略進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們可言采用環境保護為原理來進行分析,以避免因為采樣站數量確定而引發不必要的環境污染和影響。在目前的環境監測點設置工作中,常見的數量確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數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備密度開展的。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已自動監測為主、人工連續采樣為輔的采樣站建設逐漸被人們重視,成為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的主要內容之一。
4、采樣站的布設方法
按照上述種種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在采樣站不設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當今科學技術策略進行,一般的設計方法包含了統計法、模擬法以及常見的經驗斷定法,這些方法的應用都有著獨自的優劣勢,因此根據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條件選擇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監測點設置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由于交通條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們很難采用統計、模擬等方法來布局,因而經驗法的應用優勢就顯得十分的突出。
4.1功能區布點法功能區布點法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應用較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規的環境監測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它的應用有效的實現了應用經濟性、綜合性,為實現多種不同污染同步監測做出了重大貢獻。這種方法在目前的應用中主要是以區域為標準進行劃分,然后根據實際檢測條件來進行科學布局,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通過上述原則來設置采樣站的數量和布設規律。
4.2網格布點法網格布點法的應用在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中同樣較為常見。這種布點法是將監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焦點處的方格中心來完成整體的布設。一般情況下,測控點在下風向應稍多一些,同時在上風向設置少量監測點,以方便作對比。當然,網格的大小對于這一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必須從城市的具體數據出發,合理規劃網格的大小。
4.3扇形布點法扇形布點法在目前被廣泛的應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區,其主要是以高架點源為主的,其對于主導風向的控制和應用十分的明顯。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構成中,是將主導風向作為主要的軸線點,然后在下風向設置一個扇形的地區作為布點范圍,在這個范圍中以45°角進行空氣監測點設置,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布設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制定標準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證監測效果的發揮。在該布點法的應用過程中,必須對高架點源排放污染物在。從客觀上來說,由于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可能出現如此理想化的應用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對多種布局方法加以綜合思考,從而提升其整體的監測能力,為空氣污染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
5、結束語
在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針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是我國發展生態經濟的客觀要求之一。在實際的空氣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監測站點的布設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的環境保護水平。
作者:陳慧琳單位:大慶市薩爾圖區環境保護局
一、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與探索
1.堅持“三個貫徹始終”,力求使群眾路線實踐制度化、常態化。一是把開門納諫貫徹始終,為找準“四風”問題奠定群眾基礎。主要采取“請進來”征求意見、“沉下去”傾聽民意、“靜下心”理性思考的方法,請群眾揭短處。根據單位職責和實際情況,從局內部、服務對象、相關兄弟單位三個層面,利用開展談心談話、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7種切實有效的方式,既面對面聽取意見,又背對背接受點評,還長期設立了征求意見箱來吸納民意,請群眾說實話、講真話,為增強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礎,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二是把整風精神貫徹始終,為嚴格落實黨內生活制度增強動力。局領導班子帶頭貫徹整風精神,高質量地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會前,局領導班子成員之間、領導班子與分管干部職工、與基層聯系群眾談心交心,大家敞開心扉、坦誠相見,真正放下了不愿批評、不敢批評的包袱。會上,大家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把解決理想信念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大膽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有力武器,真正做到了“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讓大家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達到了促進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為嚴格規范黨內生活制度作出了表率。三是把制度建設貫徹始終,為改進作風常態化提供規范和保證。制度建設是鞏固和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堅強保證。按照“立、改、廢”的原則,修訂完善規章制度7項,新制定規章制度4項,繼續執行的制度12項,廢止1項,努力形成有效防范和及時糾正黨員干部作風問題的制度體系。同時為了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對梳理出的制度明確責任分工,落實到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細化了完成時限,并把加強制度建設工作落實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及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對領導干部獎勵或懲處的重要依據。
2.堅持“三個狠抓”,力求在推動美麗天津建設中出成果、見成效。一是著眼當前,立足長遠,狠抓大氣污染防治。瞄準“到2017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的目標任務,積極推動實施《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方案》,對控煤、控車、控塵、控污等66項任務462項措施進行責任分解,推動落實。深入治理大氣重點污染源,對重點區域的531個重點污染源提出治理措施。開展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建立了27個覆蓋全市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并實時監測數據。二是關注源頭,標本兼治,狠抓水環境污染整治。摸清了全市直排企業、工業園區、畜禽養殖、滲坑池塘等四類水污染源的底數,并納入清水河道行動。組織實施了重點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等規劃,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監測,完成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的調整。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生態修復、能力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5大類31項重點工程,實現于橋水庫水質達標率100%。三是動真碰硬,抓鐵有痕,狠抓鐵腕執法。堅持對環境違法問題“零容忍”,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重拳出擊,連續開展“嚴打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專項檢查,共查處污染環境犯罪案件36起,刑拘犯罪嫌疑人70人,關閉企業669家,停產整治企業144家,掛牌督辦20家,形成了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極大地震懾了污染環境的犯罪行為,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環境健康權益。
二、貫徹落實群眾路線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1.喊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好看不中用。有的熱衷于搞花拳繡腿,只說不做,或者是說得多、做得少,或者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不深入實際,不了解實情,不為民辦實事。有的追求轟動效應,嘩眾取寵,挖空心思編造“新思路”、杜撰“新經驗”,熱衷于造聲勢、出風頭,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是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以新的形式主義反對舊的形式主義。有的習慣于變通應付,為應對上級的考核檢查,對照考核細則將活動變成一個個文件盒、一個個紅頭文件、一篇篇虛假簡報、一塊塊宣傳板,形成了“紙上來、紙上去”的空轉轉。
2.蹲不下去、沉不到底、靜不下心,淺嘗輒止。有的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當負擔、當累贅,不是以事情多、工作忙為由搪塞推脫,就是走馬觀花地走一走、轉一轉、看一看,認為蹲點了,任務就完成了。有的把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當休閑、圖清靜,或者一日調研、三日觀光,或者閉門謝客,修身養性,根本就沒把心思用在關心群眾、了解實情、解決問題上。有的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當點綴、當秀場,或者出出鏡、露露臉,就覺得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了,或者先入為主、主觀臆想,聽自己想聽的,看自己想看的,根本不想摸到實情、辦好實事。
3.怕困難、怕吃苦、怕得罪人,敷衍塞責。有的明知基層問題多、困難大,亟需幫助解決,卻害怕困難棘手難解決、問題敏感難處置,給自己添麻煩、惹是非,就躲躲閃閃,避重就輕。有的養尊處優,習慣了待在辦公室、坐在汽車里、躺在空調下,不愿深入貧困及艱苦地區,不愿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有的礙于情面,對分管領域的問題不敢抓、不敢管,甚至對出了問題的干部還以保護為由包庇縱容、姑息遷就。
4.重經驗、輕實踐、想當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有的想問題辦事情,還是憑經驗主觀臆斷,或者對上級部署囫圇吞棗、斷章取義,或者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以前怎么做現在就怎么做,別人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完全不顧本系統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有的不注重分析研究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不注重學習掌握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技能,常常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作怪。一是對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對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群眾觀樹得不牢,心中沒有真正裝著群眾。二是忽視理論武裝,不認真學習黨的理論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碰到具體問題無所適從,遇到突發事件束手無策。三是缺乏叫真碰硬精神,不敢負責,不敢擔當,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問題躲著行,回避矛盾,推脫責任。四是有的領導干部自身不硬,底氣不足,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不強,不敢正視問題,不敢面對群眾。
三、深化群眾路線的思考與建議
1.深化理論武裝,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夯實聯系群眾的思想基礎。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得以貫徹的思想基礎。只有牢固地樹立了群眾觀點,才能真正解決立場問題,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為此,要教育廣大干部時刻把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要深化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的轉變,更加主動、更加自覺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黨中央和市委確定的目標上來,為建設美麗天津、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而努力奮斗。
2.改進工作作風,說到做到立知立改,用實際成效取信于群眾。改進作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必須帶好頭,帶頭落實上級的指示要求和規章制度,帶頭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帶頭開門納諫立行立改,帶頭勇于擔當解決實際問題。改進作風,必須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通過強化督查、加大懲戒力度,逐步培養起好的作風和習慣,讓好作風成為一種社會氛圍、共識和文化。改進作風,必須自覺地讓群眾來監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作風的第一標準,請群眾參與重大決策制定,請群眾監督工作落實情況,工作做得好不好讓群眾給打分,讓群眾當裁判。
3.加強培養鍛煉,不斷改進方式方法,切實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要提高教育、組織、宣傳群眾的能力,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引導和政策宣傳,幫助群眾理順情緒,消除怨氣,把黨和政府的政策意圖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要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找準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撲下身子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解難事。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充分運用政策和法律手段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要提高與群眾溝通的能力,學會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關心他們的冷暖疾苦,做到“進得了門,談得上話,交得上心”。
4.鞏固作風建設成果,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群眾路線長效機制。群眾工作是常態化、長期性的工作,只有以科學的制度為根本保障,形成為民務實清廉的群眾路線長效機制,才能避免形式主義和短期行為。有效的制度要長期堅持,突出制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使之充分發揮作用。過時的制度要抓緊修訂完善,緊跟時展步伐、緊扣客觀規律節奏、符合科學精神實質,使其可延續、可操作,避免成為“花架子”或“空瓶子”。缺失的制度要加快制定,突出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力求把原則方針具體化,把籠統要求明晰化,把零散問題系統化,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權力運行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
作者:天津市環境保護局黨組
本文作者:吳燁茜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環境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阻礙因素導致了其發展的遲滯。尤其在環境污染中,產權不明晰帶來的負外部性,導致排污企業無法形成對環境產業產品的有效需求。排污企業給附近居民帶來損害,即產生了社會成本;但這些排污企業在核算成本時只計算自己的生產成本,完全沒有考慮到購買環境產品來減輕自己造成的污染量,從而為社會成本足額買單。簡而言之,在現有制度下,排污企業不需要為自己的負外部性承擔可觀的責任,從而也不需要花費成本購買環境產業的產品,這便阻礙了環境產業的發展。因此,“市場失靈”的存在使得環境產業的發展不能完全放任市場。在這種外部性造成的“市場失靈”即市場資源配置沒有達到經濟效率的情形下,中國環境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支持,政府有必要幫助市場界定明晰的產權,以促進環境產業的發展。
發展環境產業與財稅政策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中,對環境產業的稅收優惠主要有: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行零稅率的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對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免征增值稅;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70%的稅收優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1994年《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中規定:企業利用廢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五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分別在1995年、1996年對綜合利用粉煤灰、煤渣的建材產品免征增值稅,并確認該政策長期有效。由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不斷進行修訂的《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也確定了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的原則。⑤
發展環境產業與金融政策
環境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政策的支持?!熬G色金融”是以向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提供優惠金融信貸,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中國環境保護和治理事業的發展。環境產業政策要與綠色金融政策緊密結合起來,環境產業的發展要借助綠色金融,以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通過實施貸款政策傾斜,建立清潔生產基金,采取貼現或延長還貸期限等方式,使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優先獲得貸款權。同時,實施加速折舊政策,使原有污染嚴重的設施提前退出使用,為轉入清潔生產騰出空間。五、政府作為公共政策主體的努力以及進一步建議在不斷嚴峻的環境形勢面前,我國政府從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出發,已充分認識到發展環境產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僅僅在意識形態層面,政府有關部門在實踐中也已獲得不少寶貴的經驗,下面就從江浙兩省邊界水污染案看公共政策對負外部性的矯正。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是一個紡織印染業十分發達的工業重鎮,素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之稱,僅鎮區就有規模較大的印染企業27家。然而,發達的印染業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27家印染企業日排放廢水量竟超過10萬噸,年污水排放量最高時甚至達9000萬噸。這些廢水都被無情的排入一條叫麻溪江的河中,而麻溪江位于盛澤鎮與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之間。由于盛澤鎮位于麻溪江的上游,因而大部分污水就從盛澤順流而下,通過麻溪江被排入了王江涇鎮。污水不僅對漁業資源、農業生產造成重大影響,而且使這一區域民眾的生存環境遭到了極大破壞。由于污染橫跨兩省邊界,涉及地方經濟利益,加之管理體制不順,以致此后幾年盛澤印染污水侵害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在經由兩地政府協調、訴諸法律等多種手段的努力之后,一個市場化的“盛澤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打破了僵局。吳江市政府在學習了有關環境產業的發展理論和先進經驗之后,決定對印染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實施產權剝離,成立上述公司對鎮區7座污水處理廠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行。在理清盛澤鎮和每個企業污水處理資產與“有償排污權”的“家底”之后,吳江市便投入了實質性操作。他們用27家企業共同擁有的價值1.8億元的7座污水處理廠資產,分別置換各個企業的排污權,而資產剩余部分則全部入股。這樣,通過試行“有償排污權”制度,盛澤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便成了7座污水處理廠的最大股東,而27家印染企業也變成了小股東。這樣,不僅實現了環保設施產權的徹底剝離,而且成功鏟除了“治理管理與排污是一家”的痼疾。⑥盛澤鎮政府通過不斷完善市場化管理運作機制,不僅有效解決了政府環保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而且實現了排污與治污相分離。排污企業交納污水處理費,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處理污水,環保部門負責監管,做到三者分離,各負其職,改變了污水處理企業“白天是警察,夜間是小偷”的狀況,強化了相互監督,確保了達標排放。那么,如何使得公共政策在中國環境產業發展過程中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呢?對此,我們應盡快制定促進環境產業市場轉化和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1.根據我國環境法規執行不力制約著環境產業市場需求增長的現實,完善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約束。2.建立投融資激勵機制,運用價格優惠、稅收減免等政策刺激手段實現環境投融資主體多元化、渠道多樣化。3.制定規范環境產業市場秩序的政策,通過運用可交易許可證等制度載體促進環境市場規范、有序發展。4.制定相關經濟政策,適時開征環境稅以及碳稅以建立環境基金,適當降低產業領域內小型企業的信貸門檻。5“.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引導國內企業積極開拓國際環境市場,為環境產品和環境技術出口創造條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商,引進國際上高精尖的環保技術。盡管一直在高速增長,但是中國的環境產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中國環境產業需要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節能環保作為基本國策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背景下,優化結構、擴大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以積極應對來自發達國家環境產業的沖擊。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利工程在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應,對促進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它往往破壞大量的生態環境導致生態環境平衡。因此,衡量一個水利工程的成敗不僅要看它的工程技術解決的如何合理,還要看它在建設中對環境的影響是否得要重視和有具體的、完善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生態環境科學發展
0引言
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對于促進我國的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等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促進資源合理利用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對于我國的經濟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現實中,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利工程建設對于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大多數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破壞了河流長期演化成的生態環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態均一化和非連續化,從而改變了河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會改變河流的自然形態,引起局部河斷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變化,進而影響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發生變化。而水文、泥沙的改變是影響河流生態環境變化的原動力。進而影響到河流的水溫、水質、地質環境以及局部地區的氣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設會改變天然河道的水質水溫,尤其是水庫的建設。因為水庫具有水面寬、水體大、水流遲緩等特點,再加上水體受太陽輻射等作用,使的水庫具有特殊的水溫結構。當水庫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陸面的發射率,從而使得水面熱量輻射值增大,造成水庫蓄水后的壩前水溫比天然河道水溫高,水溫的變高就會對于魚類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對于下游的魚類繁殖不利,導致推遲魚類產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對河流的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該區域的河流水速減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氣界面交換的速率和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導致水質自凈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會使沉降作用加強,導致水體重金屬沉降加速,導致水質重金屬污染嚴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設也會對該區域的氣候及地質產生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影響該區域的氣候變化,尤其是水庫的建設,會形成廣闊的水域,導致蒸發量將比水庫建成前明顯增大,進入大氣的水汽增多,導致該區域的降水增多,霧天增多,改變原來的氣候。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可能引發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形成。
2水利工程建設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最顯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及運行過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往往會破壞大量的林地、草叢、農田等植被。隨著水利工程建設的進行,施工方要進行工程占地等行為,結果就會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壞,可以說大量的植被破壞影響了陸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經處理直接向河道排放,從而改變了河道的理化性質,惡化了河道岸邊的爬行動物的生存環境。水利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污染使大量的動物被迫遷移,結果導致該區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運行期內,也會導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庫建設)所破壞。在河流區域周圍,植被種類多樣,而破壞這些植被使得這些植被生存環境喪失,造成物種群居減少,使得該區域的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結構發生變化。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運行也使該區域的濕度增大,導致棲息于低于該區域濕度的鳥、獸的生活范圍遭到破壞,被迫向其他地區遷移。而且水利工程的建成也會阻礙動物的遷移,大大影響了動物的生活習性。
3水利工程建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對淹沒區和工程范圍內土地占用和居民遷移安置,工礦交通等基本設施的拆遷重建,以及文物古跡的保護和遷移等的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往往都是以犧牲該區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鎮、工廠甚至文物古跡等,給該區域造成很大的損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該區域水位上升,該區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響,使耕地鹽堿化,甚至可能成為沼澤地。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該區域的氣候發生變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傳播,影響人群的身體健康。可以說,為了水利工程的建設,該區域的人們就要搬遷,而對這些移民進行安置,就要進行新城規劃及建設,并且利用新城的現有資源來興辦一些工廠、企業,促進移民生活,但是如果這些建設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產生一些新的環境問題。
在我們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水利工程建設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正確處理水利工程建設與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二者和諧發展。
3.1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在某地區進行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建設,在規劃或其他活動之前,對其活動可能造成的周圍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并提出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以及制定相應方案。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實現經濟建設、水利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不但要進行經濟評價,而且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科學地分析開發建設活動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并提出防治措施。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合理選址提供依據,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給環境帶來難以消除的損害。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前,首先要進行環境狀況調查,對當地的氣候環境、水文、水質、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進行調查。其次就是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環境影響預測,對擬建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對當地的環境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并預測造成影響的程度。最后對擬建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對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就是通過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從整體上評價擬建工程的各要素和過程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及改變程度,為比較選擇方案提供依據。超級秘書網
3.2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我們要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我們應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同時為魚類產卵提供條件以及為鳥類和水禽提供棲息地和避難所。在工程的建設階段,應優先考慮采用環保的技術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設時,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動物成長的環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階段,應建立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監測和反饋機制,及時進行環境跟蹤評價,發現有明顯不良影響的,應及時采取改進措施,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3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為防止和緩解水利工程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及生態平衡的破壞,應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而且依靠當地自身的能力很難使生態得到平衡、經濟得到發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建設方面,應實行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損害,誰補償”的原則,明確生態補償的主體及補償的范圍。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應在水利工程建設資金中提留一部分資金,用于對當地的生態進行補償,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的生態平衡??梢哉f構建生態補償機制,還原生態以價值,不僅是緩解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而且也有利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惡化程度加深,作為經濟活動的一部分,物流活動同樣面臨環境問題,需要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形成綠色物流管理系統,就是21世紀的新的物流管理趨勢。本文分析了綠色物流的必要性并涉及到我國綠色物流障礙并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提出實施綠色物流管理的諸項措施,綠色物流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綠色物流管理趨勢諸項措施意義
綠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政治問題。綠色物流是建立在現代物流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綠色化。綠色物流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經濟主體的盈利、滿足顧客需求、擴大市場占有率等經濟利益,它還追求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目標。以下是我對我國現代綠色物流發展狀況的淺析。
一、實施綠色物流的必要性
物流對環境的影響在近十幾年表現出尖銳化和異常突出的傾向,主要原因是由于物流量的加大,物流速度的增加,物流設施及工具大型化之后,使環境受到影響。在所有的物流過程,都與環境有關系,物流環境的接觸是廣域性的,這就增加了環境管理的難度。發展綠色物流以減少商品流動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對資源的消耗。從現在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來看,物流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是沒有辦法根除的,因此,在管理方面,必須采取若干的措施于以限制或減輕,把減輕環境負擔作為管理的目標。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向生態工業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與自然、人與人雙重和諧的生態文明。所以,綠色物流的實施是必要的
以新疆為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物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從目前來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物流業起步較晚,面臨著諸多問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大部分農牧團場處在沙漠、戈壁和鹽堿灘邊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植被稀少,風沙嚴重。近年來,由于受地域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團場的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到了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在發展當地物流業的過程中,更應該融合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經驗,特別是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物流,走“綠色之路”。
二實施綠色物流的措施
據我了解統計,影響我國現代綠色物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有以下五點。
1、由于我國全社會綠色物流理念淡薄,人們對綠色物流的意識不明確,各級政府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短期經濟效益,忽視物流活動對環境的負面效應。
2、由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緩慢,技術的落后,傳統的條塊分割管理體制、多頭管理、分段管理體制,造成物流各部門之間缺少有效的協調,物流體系內在聯系被人為分割,嚴重制約物流體系的整體統籌與規劃,影響各種物流服務的協調發展
3、是近幾年來,盡管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已有較大的改善,但與我國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綠色物流快速健康發展。
4、由于我國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先進物流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滯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查詢等物流信息功能較弱,制約了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門之間技術、設備、信息標準不統一,非標準化行為相當普遍,尤其在包裝、運輸、裝卸等一些流通環節缺乏統一的標準,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資源浪費,不利于參與國際競爭。
5、隨著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物流人才需求的急劇增加,物流人才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現代綠色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物流專業人才也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當前我國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還比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物流學歷教育與培訓認證工作滯后;物流師資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嚴重制約綠色物流的快速發展。
針對問題找出解決之道。
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樹立現代綠色物流的運作觀念環保意識要根植人心。
當前,在急功近利的社會,認為物流只要能適應生產和消費的要求,為其提供相適應的服務便盡職盡責。其實這只是物流運行的最基本要求,僅僅如此是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當代物流不僅要樹立服務觀念,更應自始至終貫穿綠色運作的理念。因為物流的良好服務,離不開高效節能和安全優質。沒有綠色物流的建立和發展,生產和消費就難以有效銜接,全社會的綠色革命和綠色經濟就是一句空話,相當于空頭支票。
第二,做好物流企業的綠色轉型工作。
物流綠色化歸根結底就是物流企業營運的綠色化。要樹立企業綠色形象,鼓勵企業綠色生產、綠色經營,鼓勵鐵路運輸,構筑環保物流發展的框架。在我國物流業剛起步之初,做好物流企業的綠色規范和轉型,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綠色物流企業的創建以及原有物流企業的改造,必須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企業要圍繞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展經營。
2、全面開展物流企業的科學技術改造,通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對物流流程、環節以及各設施器械的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和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貨損,增強環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建立廢棄物、回收物循環的物流系統。由于廢棄物的大量產生嚴重影響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且造成了資源浪費,降低廢棄物物流,需要實現資源的再使用(回收處理后再使用)、再利用(處理后轉化為新的原材料使用),為此應建立一個包括生產、流通、消費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等等
3、發揮政府的引領和導向作用,政府要把社會經濟全過程的綠色環保作為施政的基本策略,不能只強調生產和消費的綠色化,而忽視物流的綠色化。政府在物流綠色剛起步階段,要高度重視,積極支持,采取措施全面引導,使物流企業綠色化能順利進行,放寬政策大力的鼓勵政府永遠是社會市場的協調潤滑油。
4、物流企業的綠色規范和再造,離不開經濟運行各環節的配合和協調。沒有綠色環保的生產消費,綠色物流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物流企業的綠色轉型不能孤立進行。
第三,加強對物流綠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養。
我國物流發展滯后,物流運行與綠色理念相悖無甚,除了與認識有限、科技水平落后有關外,也和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有關。綠色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人才要求面廣,層次高,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針對性地培養,才能為綠色物流業輸送更多的合格的綠色物流人才。
三綠色物流的發展意義
1.綠色物流可以破除綠色貿易壁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綠色壁壘逐漸興起。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國的物流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后,將取消大部分外國股權限制,外國物流企業將進入我國市場,勢必給國內物流企業帶來巨大沖擊。這意味著未來的物流業將有一場激烈的競爭。只有加緊發展綠色物流,積極申請綠色認證,才能破除綠色貿易壁壘。
2.綠色物流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物流是建立在維護地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強調在物流活動全過程采取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和措施,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危害,避免資源浪費,因此,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物流對于企業來說,也具有明顯的社會價值。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應該努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信譽,履行社會責任。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人心,綠色消費成為一種消費理念,消費者對企業的接受和認可不再僅僅關注其是否能夠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關注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即企業是否節約利用資源、企業是否對廢舊產品的原料進行回收,企業是否注意保護環境。因此,發展綠色物流有利于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超級秘書網
3.綠色物流有利于企業獲得競爭優勢降低成本。哈佛大學教授Nazli·choucri深刻闡述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有效發展,它就不能忽視日益明顯的環境信號,繼續像過去那樣經營,對各個企業來說,接受這一責任并不意味著經濟上的損失,因為符合并超過政府和環境組織對某一工業的要求,能使企業減少物料和操作成本,從而增強其競爭力。實際上,良好的環境行為恰似企業發展的馬達而不是障礙?!本G色物流的核心思想正在于實現企業物流活動與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以此形成高于競爭對手的相對競爭優勢,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
4.綠色物流還是企業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一般認為,產品從投產到銷出,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而幾乎90%的時間為倉儲、運輸、裝卸、分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因此物流成本在產品的整個系統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傳統的物流基本上還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運作模式,而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顯而易見,綠色物流不僅是一般物流所追求的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綠色化和節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帶來物流經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5.綠色物流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是由市場占有率、品牌的超值創利能力、品牌的發展潛力等因素決定的。綠色物流從產品的開發設計、整個生產流程,到其最終消費都納入了對環境因素的考慮,其構建不但可以降低舊產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業形象、企業聲譽,提高市場占有率,從而增加品牌價值和壽命,從而間接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6.在物流行業推行環保、節能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的21世紀,有關環保標準、法規出臺規范必將進一步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誰會先一步占領市場的“環?!敝聘唿c,可能成為企業逐鹿未來物流市場的一柄“利劍”。
摘要科學技術的進步,將促進社會各項生產事業的發展,使人民生活更加豐富、更為方便,由此也帶來各種公害以及破壞自然環境的隱患.只有當人們,尤其是作為跨世紀勞動者的中學生普遍樹立起環境意識之時,才能形成社會力量,來共同保護人類自身的生活環境.
人類以其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但同時卻給自身帶來環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屢屢發生的公害事件終于使人們承認了這一事實,并發現化學品造成的環境污染最為嚴重.治理已發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計還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們在建設的同時考慮到環境的影響,樹立“環境意識”.可見,在中學向學生介紹有關環境化學與防止環境污染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強中學生環境化學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我國廣大農村這塊凈土帶來了新的環境污染和勞動保護問題.“八五”期間報道,當時我國大氣污染程度已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50~60年代污染最嚴重時期,每年的排塵量為2300萬噸,年排放SO2量達14610萬噸.到本世紀末,燃燒煤和機動車輛排放出的廢氣將對大氣造成更為嚴重的污染.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若不加強環境管理,讓不斷增加的工業“三廢”繼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對全民族進行環境、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務必從中學教育抓起.
2結合化學教學對學生開展環境化學教育
2.1通過課堂教育把環境保護作為小公民自覺行動
環境化學重要內容之一,是研究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規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去研究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的來源、遷移、轉化過程中的化學行為,以及反應機制、積累和歸宿等.由于我國公民環境意識較差,這和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不相適應的.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首先就要從學生做起,從課堂做起.當學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氣體實驗時,應強調學生注意對制取氣體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化學藥品用量的適當(盡量采用微量,只要達到實驗效果明顯即可)、以及設計吸收尾氣的裝置等.實驗完畢,還應將廢液集中倒入廢液缸中,可回收的盡量回收,以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2.2通過實驗開展環境化學知識教育
中學教育目的之一,就是為社會造就合格的后備勞動者.中學化學教育對環境科學的學習將起著啟蒙作用,應很好地利用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環保知識.中學實驗室的污染源多,國家提出居民區大氣中的有毒物質有21種,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就有14種.例如,制取溴苯實驗過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氣,它既污染了教室環境又嚴重地影響了師生的身體健康.針對這一問題,利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裝置不夠嚴密,因此在反應過程中逸出的Br2通過長玻璃管時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體,因而會從導管口逸出.要避免實驗中Br2的逸出,就應設法改進實驗裝置,使整個涉及Br2的反應過程在一個密閉系統內進行,即將反應安排在“Y”形管內進行.在反應裝置和HBr氣體的吸收裝置間串聯一個洗氣瓶,內裝四氯化碳以吸收氣體中的Br2.
3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認識
3.1從人類與大自然的協調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的《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聯系實際,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這些知識和技能在工農業生產、第三產業、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應有所增加,可以充實包括環境保護、新內容、新能源、海洋、衛生保艦食品等方面內容,但應限于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范圍之內”.可見,環境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并應著重于理論聯系實際和基礎知識面的擴展上.要以地球化學知識為基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為線索,講授空氣、水體、土壤、森林、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展示好的生態小環境和污染嚴重區的對比,簡明介紹當今世界關注的環境問題,以講座、競賽等形式讓學生提高認識,使學生深切地感到環境化學就在自己身邊.
3.2針對溫室效應引導學生分析此類生態問題
運用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引導分析“溫室效應”,使他們了解到由于大氣層CO2濃度逐年上升,太陽能輻射的一部分——地球紅外輻射熱不能透過大氣層,因而造成“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升溫、冰川溶化,直接影響著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情況.以提高對控制“溫室效應”等生態問題的認識.還應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人類必須控制戰爭和固體廢物燃燒、大力發展森林等結論,以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
3.3結合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
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取得當地環保、水保、森保等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超級秘書網
3.4結合第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節假日、夏令營,組織學生對當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水土保護區和環境污染區等進行實地考查,使他們認識到人與氣溫、氣候、空氣、谷物增產、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環境保護等都存在著密切關系.通過現場對比,豐富學生環境方面的知識,結合已學的知識,開展有關環境污染與保護知識的問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物質是什么?防治途徑如何?等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環?;A.
4通過學生向社會宣傳環保知識促進全民環保意識的提高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據報道1993年全年生產和使用化學農藥達25萬噸,農村改革后,單純依賴使用化學農藥的單元從過去60萬個生產隊,擴大分散到億萬農戶,直接接觸農藥的約有2~3億人,每年全國因農藥中毒傷亡人數超過10萬人.由于缺乏生態、環境意識與農藥常識,環境科學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國各地濫用劇毒化學農藥的現象相當普遍.這不僅危及億萬農民的生命安全,也禍及全社會幾億個普通家庭.通過學生向親人、朋友及社會各界宣傳環保知識,不僅可促進當地環保工作的開展,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而且還可推動無公害生物農藥的研究和使用.
論文關鍵詞: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循環經濟
論文摘要: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礦山企業有必要運用價值鏈管理思想和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理念,構建自己的“綠色價值鏈”模型。本文就構建我國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模型進行探討,提出在應用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礙及其相應的對策建議。
礦山企業是直接從事礦產勘查開發、為國家提供礦物能源和礦物原材料的生產單位仁。我國礦山企業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國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由于高強度的勘探開采,礦產資源接近枯竭、生態破壞嚴重,管理滯后、忽視環境保護,國際間綠色貿易壁壘在逐步擴大等原因,我國礦山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1綠色價值鏈的一般模型
價值鏈首先由邁克爾·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將其定義為“從原材料的選取到最終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的一系列價值創造的活動過程”。綠色價值鏈則是將環境這一新的價值層面合并進傳統的價值鏈中,致力于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度和資源消耗度,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在以原材料供應者為起點,以消費者為終點的主要原料的流通過程中,廢棄物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直接處理,即沒有實用價值的產品被分解,分解后的再利用材料將重新回到價值鏈中;一種是間接處理,即采用化學的(如焚燒)和生物轉化的方法產生再生材料,剩余的部分被運走填埋,進一步轉化為無害的或可再利用的原料C27。
2我國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模型的構建思路
2.1模型構建的背景
我國礦山企業一方面要消耗人類有限的礦產資源,在礦產品的采掘、開采、生產等環節,開發過度、浪費嚴重;另一方面,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和污染物,主要是廢水、廢氣、廢渣“三廢”的排放。以河南省安陽市為例[3},礦山企業每年排放的瓦斯等廢棄物約2000萬TT13,其造成的污染是CO:的7倍,是煤礦區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鐵礦開采過程中疏排的礦坑(井)水,選、冶廢水及尾礦池水等含有大量有害元素,嚴重污染和破壞了礦山環境。
據亞化咨詢統計數據顯示川,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原油價格和下游需求大幅度下降,礦產品價格大幅下滑,以華東市場為例,甲醇從最高點的4500元八下跌到1800元//t,二甲醚從6700元八下跌到了3400元//t,電石法PVC從8800元/t下跌到了5000元/t。但與此同時,金融危機造成中國礦業的衰退,也迫使礦山企業開始進行整合重組,實現行業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礦山企業整合重組的契機,進行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模型的構建和運用,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礦山企業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贏得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2.2模型構建的目標
與一般工業企業不同,我國礦山企業具有其特性:依托地質勘查工作,對天然的礦產資源進行開采;多地處荒涼偏僻地區,地理位置條件差;地下采礦不可避免地破壞地表、巖層結構、地下水循環系統等;在礦產品生產過程中,尤其是中后期環節,產生的大量廢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遠大于一般工業企業等等。考慮我國礦山企業的上述特點,本文所構建的綠色價值鏈模型,致力于達到以下目標:c1)適應發展循環經濟和礦山企業“走出國門”的要求
2009年1月1日,我國施行了《循環經濟促進法》,確定了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要求礦山企業走節約、清潔生產、安全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綠色價值鏈順應著這一戰略要求,有助于我國礦山企業更好地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又可以整合提高我國礦業的集中度,使我國礦山企業能更好地“走出國門”。
(2)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構建我國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模型,就是在價值鏈每個環節上都將環境因素考慮進去,協調優化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3)形成企業間或產業間的綠色生態工業網絡
綠色價值鏈更強調的是企業間或產業間環境效益的平衡。將我國礦業價值鏈上的同一水平上的各類,企業集中在一個生態工業園區內,充分考慮企業之間的影響,有利于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在某一區域范圍內形成循環的綠色生態工業網絡。
結合我國礦山企業的特性及目前發展的現狀,本著構建模型的上述目標,為贏得競爭優勢,我國礦山企業必須運用價值鏈管理思想和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理念,構建自己的“綠色價值鏈”模型。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模型,是將“綠色”和“環境意識”融人整個價值鏈過程,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問題,通過地質勘探、礦山的采掘和選礦、冶煉生產、精深加工、營銷、運輸、消費到廢棄物的處理、礦產品的回收處理整個礦產品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雙贏”目標。
2.3模型的內容
構建我國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模型,沿用了綠色價值鏈一般模型的基本思路,即價值鏈上各個基本活動環節進行動態閉環流程,形成“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經濟模式,并結合我國礦山企業的特點,進行了改進。
(1)形成礦產品流的閉環循環模式
我國礦山企業綠色價值鏈,由綠色設計、綠色采礦、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綠色處理等基本活動環節構成。從礦產資源地質勘探開始,經過礦山的采掘和選礦、冶煉生產、精深加工的生產環節,最后通過營銷環節將礦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連成一個整體的正向礦產品流。此外,客戶使用產品報廢后,進行回收處理,物流從回收處理商逆向回轉到采礦等生產環節,形成逆向回收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在價值鏈上,通過正逆向轉換而實現綠色價值最大化。
(2)增加尾礦的處理和利用環節
我國尾礦種類繁多,資源量大,主要是采礦中的廢石、選礦中的尾砂、冶煉中的燒結渣、浸出渣,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液態和氣態物質,大量堆存的尾礦會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模型中增加的尾礦處理和利用環節,旨在對礦業廢渣進行二次資源開發。在行業內,或在某一區域范圍,將礦業廢渣可回收部分用于生產建筑材料、充填采空區、覆土造田、植被綠化及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劑等方面,有利于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采選成本,增加企業收入。
(3)貫徹循環經濟的“5R原則”
整個礦產品價值增值過程中,貫徹“循環經濟5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循環(Re-cycle)、再利用(Reuse)、再思考(Rethink)、再替代(Repair)。我國礦山企業從地質勘探和采掘選礦設計開始,在源頭上就要考慮企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而不僅僅是靠事后的補救和回收。例如,使礦區開采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也改善井巷工作環境;加大對礦井水的處理和循環利用,提高井下排水及生活污水的復用率。
3我國礦山企業應用綠色價值鏈模型的可能障礙
3.1人才儲備和技術創新落后
綠色價值鏈模型是一種以環境為導向的企業綜合創新,這種現代模型的構建是以人才和高新技術作為保障的。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礦山企業普遍存在人才短缺、人才儲備不足、人才流失嚴重、技術創新滯后等現象。行業人才告急統計表明[5],目前國有煤礦中,大專以上程度的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3%左右,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在60%以上。在全國近40個年產500萬t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業中,工程技術人員不足2000人。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在應用該模型過程中的諸多不適應,如對如何進行高效的綠色價值鏈管理,缺乏系統規劃、制度保障及一些必要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思路,會使得綠色價值鏈模型的構建,僅僅成為一種難以實現和發揮其效應的主觀愿望。
3.2產業綠色價值鏈分析不足
應用礦山企業的內部綠色價值鏈模型,需要分析材料、設備的供應、礦井通風、供電、運輸、采掘、回采、排水、設備維護保養等業務單元,關注各業務單元間的關系及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增加增值性作業和環保性作業。許多企業往往局限于價值鏈系統內部研究綠色經營的科學性,只是從礦區內部考慮各因素對循環經濟的影響,未能在區域范圍內實現產業生態網絡的高效運作。企業內部綠色價值鏈只注重企業內部成員,而產業價值鏈更注重的是企業間的激勵效益。
3.3逆向回收流的投入產出難以量化
與傳統價值鏈相比,綠色價值鏈模型增加了回收商的支持,通過回收處理,實現綠色價值鏈的“閉環”動態流程。回收處理成本是報廢產品的收集、運輸、拆卸、再造、再生、填埋等的費用支出[6j。由于廢棄后的回收處理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較大,許多礦山企業往往忽視了回收商角色的關鍵作用,缺乏回收處理系統或回收處理力度不夠。逆向回收流的目標是改善企業社會形象、提升企業信譽和綠色競爭力,但要完成逆向回收流,會有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人,逆向回收流的投人產出很難量化。
3.4綠色價值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欠缺
傳統的績效評價指標常常用來評價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這些評價指標體系一般包括生產效率、經濟性能、技術性能等。當引人綠色概念后,如果仍沿用這些指標來評價,就忽略了對環境影響因素的考慮,難以反映綠色價值鏈模型下,我國礦山企業的整體績效水平。綠色價值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必要對以往的績效評價進行修正,加人環境影響因素、資源、能源的損耗度,以及消費者對礦產品綠色價值的認同度。
4我國礦山企業應用綠色價值鏈模型的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模型應用中存在的可能障礙,我國礦山企業基于綠色價值鏈模型實施有效管理,需要從政府、市場、企業自身三個層面開展:
4.1加強我國礦山企業環保的專業立法和執法力度超級秘書網
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如2002年我國頒布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并在遼寧和貴陽等省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2006年了《2006年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報告》,2007年1月了《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9年1月1日施行了《循環經濟促進法》。我國已確立了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礦山企業之間也都認識到綠色經營理念的戰略價值。為了達到上述要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對礦山企業的資源開發、尾礦處理與利用問題、生態保護等問題進行專門立法;二是建立各級領導干部考核責任制,完善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三是加大對礦產資源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強我國礦山企業的法律意識;四是健全監督制度,強化新聞媒體、社會機構的作用。
4.2建立我國礦山產業市場機制的生態工業網絡
以市場為導向,從區域總體出發,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建立廣義的企業間或產業間的生態工業網絡。各礦山企業或各產業內部,采用廢棄物交換、清潔生產、產品結構調整等手段,把一個企業生產的副產品或廢棄物作為另一個企業的投人或原材料,實現物質閉路循環和資源多極利用,使區域總體資源優化配置,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最小化。
4.3推進礦山企業內部循環經濟發展
我國礦山企業首先需要在物流、資金流的基礎上引人知識流,推動知識和節約資源技術創新。建設我國礦山企業科技隊伍和管理隊伍,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其次,注重產品回收再生的逆向增值,倡導價值鏈循環運作模式。根據各種回收處理策略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協調優化選擇其處理方式。最后,構建基于綠色價值鏈模型的整體績效評估體系,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技術、經濟、社會、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
摘要:所謂綠色建筑不僅要能提供舒適而有安全的室內環境,同時應具有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環境。
關鍵詞:綠色建筑環境
綠色建筑考慮到當地氣候、建筑形態、使用方工、設施狀況、營建過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以及舒適、健康的內部環境,同時考慮投資人、用戶、設計、安裝、運行、維修人員的利害關系。換言之可持久的設計、良好的環境及受益的用戶三者之間應該有平衡的,良性的互動關系而達到最優化的綠化效果。綠色建筑正是以這一觀點為出發點平衡及協調內外環境及用戶之間不同的需求與不同的能源依賴程度,而達成建筑與環境的自然融和。
1綠色建筑的室內環境
綠色建筑之所以強調室內環境,因為空調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內外部環境之間爭取一個平衡的關系,而對內部環境,即對健康、舒適及建筑用戶的生產效率,表現出不同的需求。
1.1溫度問題(ThermalProblem)
首先熱舒適明顯的影響著工作效率。傳統的空調系統能夠維持室內溫度,但是,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室內達到絕對舒適,容易引發出\空調病\問題,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對臭氧層的破壞。而綠色建筑要求除保證人體總體熱平衡外,應注意身體個別位如頭部和足部對溫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應用自然能源。另外,現在常采用的極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發生溫室效應,而在冬季發生來自冷玻璃面的低溫輻射效應。因此,除了冬夏空調設計條件外,要分析當地氣候及建筑內部負荷變化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最好每個月每小時的變化對空調負荷及舒適性的影響。
1.2日光照明、聲問題(Daylighting、VoiceProblem)
不同的室內光環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室內氣氛。綠色建筑中引進無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為光源是綠色光環境的一部分。但舒適健康的光環境同時應包括易于觀看,安全美觀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勻控制等,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調節強光從而不影響陽光的高品質。另外,健康舒適的聲環境有利于人體身心健康。綠色聲環境要求不損傷聽力并盡量減少噪聲源。這樣,設計時通常將產生噪音的設備單獨布置在遠離使用房間部位,并控制室外噪聲級。
1.3空氣質量(AirQuality)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滿足人們對環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包括空氣流動(AIRMOVEMENT)、空氣的潔凈程度等。如果空氣流動不夠,人會感到不舒服,流動過快則會影響溫度以及潔凈度。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環境調節適當的新風量,控制空氣的潔凈度、流速使得空氣質量達到較優狀態。同時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內環境改善的主要途徑之一。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污染物有成千上萬種。綠色建筑認為不僅要使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達到公認的有害濃度指標以下,并且要使處于室內的絕大多數人對室內空氣品質指標表示滿意。
2建筑與室外環境的協調
綠色建筑創造的居住環境,既包括人工環境,也包括自然環境。在進行綠色環境規劃時,不僅重視創造景觀,同時重視環境融和生態做到整體綠化。即以整體的觀點考慮持續化、自然化。可持續的應用,除了建筑本身外還包括所需的周圍自然環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態)利用,廢水處理及還原,所在地的氣候條件。
2.1綠色環境的地域主義(Bio-Rigionalizm)
綠色建筑要考慮如何與所在地的氣候特征、經濟條件、文化傳統觀念互相配合,從而成為周圍社區不可分離的整體部份。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次級系統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的自然環境,與綠色房地產都不能脫離生物環境的地域性而獨立存在。綠色建筑的實現與每一個地域的獨特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現存人類建筑、社會水平及文化環境有關。
2.2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傳統空調設備系統而仍然能維持適宜的室內環境的方式。
自然通風最容易滿足建筑綠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來不可再生資源,而且常常能節省可觀量的全年空調負荷而達到節能以及綠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必須考慮建筑朝向,間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陽輻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減少的方向,并且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向,所以從改善夏季自然通風房間熱環境和減少冬季的房間采暖空調負荷來講,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選擇。另外,建筑高度對自然通風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高層建筑對其自身的室內自然通風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組合時,高低建筑錯列布置有利于低層建筑的通風,處于高層建筑風景區內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層背風區回旋渦流的作用,室內通風良好。超級秘書網
自然通風而且是環境綠化的重要手段,是引進比室溫低的室外空氣而給人涼爽感覺的一種節能的簡易型空調。綠色環境常用的送風方式是地板送風暖通空調方式(FloorSupplyHVACSystem)。
3提高綠色建筑建設效率的途徑
綠色建筑的建設不但要和環境融和,更要經濟實惠,讓投資人有適當的回收。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達到資源利用的最高效率。各種資源效率中最重要的是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越高,越能節省壽命周期費用,不但提高綠化效果,更能增加投資綠化建設的吸引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進行綠色建筑建設的基本條件。
提高能源效率途徑包括:減少建筑壽命期限能量可以采用延長建筑及其設備的壽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設備產品;另外在建筑設計及建造上考慮維修、保養等等。具體措施包括:寬余的建筑設計;采用容易運行管理的機器及系統,便于維修及更新;選用具有耐久性以及耐振性的材料;適當的施工方法等。
論文關鍵詞:環境問題;國際環保合作;途徑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環境保護是當今時代的一大熱點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環境問題是最具有“全球性”的問題,它的產生與經濟全球化密切相關,而經濟全球化也使全球合作解決環境問題成為必要,并為其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環境合作中存在的南北關系緊張、主權干涉及污染轉嫁等問題,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阻礙國際環境合作的發展。但同時也有許多國家都積極的致力于尋求國家間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一、現存問題
現存的環境問題最為嚴重的方面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出口是以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為代價的,而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環境資源,以低于資源價值的市場價格向發展中國家購買。而發達國家以低價向發展中國家購買初級產品,卻以高價向發展中國家出售制成品,結果使發展中國家資源消耗得不到補償和維護,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惡化。
當今的環境問題既是“全球性”的問題,同時也是貿易問題。由于每個國家利益的不同,特別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在經濟貿易方面的利益沖突,使得原本對全人類有益的環境保護,變成了各國維護國家利益的工具和保護本國貿易的一種措施。例如發達國家制定的環境標準對出口商具有隱含的歧視性;實行內外有別的雙重環保標準;專門針對出口國家或商品制定環境條例;制訂超出國際公認標準要求的環保標準。但是為了全球經濟的長遠發展,各國都應暫時“求同存異”,通過在環保方面進行國際合作,來解決現存的問題,這樣無論是對發達國家還是對發展中國家都是一種“雙贏”的正確的發展途徑。
二、國際合作的方式及途徑
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單獨解決國際生態環境問題,并且即使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生態環境問題,往往也需要他國的支持和援助,因此國際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國際合作。國際合作是集體行動的基礎。只有合作,才能克服國家間存在的利益差別及其導致的矛盾,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取得共同的認識,展開協調行動。
下面將分別從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來探討國際合作的具體方式及途徑,從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看可以通過水平型的國際合作和垂直型的國際合作。
(一)水平型的國際合作(發達與發達國家之間)
1、涵義。水平型的國際合作指的是處在同一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之間的合作,即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環境方面通過一定的途徑進行的合作。以這種方式進行的國際環保合作比較容易達成共識。因為:第一,發達國家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工業發展水平都比較接近,這樣比較容易制定相對一致的環境標準;第二,“環境問題”最早也是由發達國家提出的,同時對這個問題采取的“態度”也最為“積極”因其經濟水平的提高導致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環保意識較強;第三,發達國家是環保國際合作的關鍵,也可以說是重要的基礎,因為環保產業實為資本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不管是在環保的技術水平、治理環境的資金籌集和管理運用、還是在環保材料的研究方面其都是具有絕對優勢的,還有其擁有大量的環保方面的專家和人才,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無法比擬的。
2、達成共識的途徑。(1)通過簽訂多邊環境協議與國際貿易來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例如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使溫室氣體的排放保持在不會危險的干擾全球氣候系統的水平,1992年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但其僅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就具體的減排問題達成協議;1995年在德國的柏林又召開了一次大會,來討論公約的執行情況;1997年12月4日在日本的京都召開了第三次締約方大會,經過激烈的談判,終于在1997年12月11日通過了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注:《京都議定書》的主要締約方是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2001年美國放棄執行這一議定書)。(2)通過環境無害技術研發方面和環保產業的投資進行合作。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環境治理成效、積極性以及治理效果上,績效明顯。歐盟已經決定到2010年將增加占3%GDP的經費用于研究與技術開發,這將使更多的環境技術被用于市場,并使得歐洲可以在綠色產品與綠色工藝上開發一個領先市場?!把芯俊⒓夹g開發和展示”第七個框架計劃(2006—2010)也將為環境技術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機會。歐盟在各項投資中鼓勵選用先進的環境技術,并做出相應目標決策,這些措施將進一步拓寬市場、降低成本,并要求委員會、成員國或研究團體、組織、工業、社會共同來完成。2003年8月28日美國將環境、產業界、大學和政府組織聯合起來形成美國東北部創新集團(TheNortheastCHPInitiative),使清潔、可靠、能源有效的電力與能源系統貫穿美國東北部。CHP系統能夠使用同時產生的電和熱,而常規發電系統不能捕獲在電力制備過程中產生的熱。該項舉措將使2010年美國東北部的清潔能源量翻一番。許多發達國家通過制定環境法律法規,如果能夠互相交流、互相認可同時結合市場手段以及國際合作,定會在保護世界環境上起到了領頭雁的作用。(3)制定和統一環境標準。發達國家制定了各自的環境標準,多而繁雜。日本有“生態標志(Ecomark)制度”、法國有“NF環境”、加拿大實施了“環境選擇方案”(ECP)、澳大利亞推行“環境選擇制度”。環境標志制度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越來越有影響的一項制度,對環保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但是由于各國制定的環境標準高低不一,同樣也給國際貿易帶來了困惑和麻煩,所以發達國家應該加強聯系和溝通,統一標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
(二)垂直型的國際合作(發達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
1、涵義。垂直型的國際合作指的是處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之間的合作,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環境方面通過一定的途徑進行的合作。在環保方面,發達國家擁有豐富的經驗與專業知識,而發展中國家缺乏財力資源、專門知識或技術能力。以這種方式進行的國際環保合作可以達到互相補充、互相協助、共同發展的目的。
2、合作的方式。(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技術和資金上的合作。發達國家以優惠的、非商業性的條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發展中國家能夠在減緩環境惡化方面做出多大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發達國家能不能有效地履行有關技術和資金轉讓的承諾。從發展中國家目前的狀況看,急需發達國家提供常規能源開發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節能技術、潔凈煤技術、核能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高效節能低污染交通運輸設備及系統技術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技術。以優惠條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這些技術,是發達國家應盡的義務,而不能把轉讓技術作為獲得商業利潤的機會。即使是私人部門的技術,發達國家政府也可先購買再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或者通過減稅等手段促使其技術向發展中國家非商業性轉讓。(2)發達國家應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環境保護和環境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發達國家不但應該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定的幫助,而且也應該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實際環境管理經驗的新型環保人才,這樣才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長遠發展。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與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研究所建立培養計劃和項目來實現這一合作,也可以通過遠程教育和舉行環境方面的學術論壇作為輔助教學。如清華大學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研究就是一項很好的合作。(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環保法律的制定與完善上的合作。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環保產業比較發達,有關法律制度也較成熟。環保產業的立法主要是關于廢棄物(污水)處理、回收利用,環境標志,環境稅費和投資等方面的規定。這些都給發展中國家起到了樣本的作用。發展中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起步比較晚,更不用說在環境保護法律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許多環境立法方面發展中國家是效仿發達國家或者直接移植。我國早期的環境法制度主要就是從西方國家移植而來的。例如1982年修改后的《憲法》強化了對環境保護的規定,并適應國際海洋法公約的需要和借鑒西方國家海洋法制定了我國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所以,發達國家應該充分發揮其優勢,指導并幫助發展中國家制定符合自己的環保法律,并規范起環保制度。(4)通過貿易的形式,進行項目合作,尤其是環保方面的合作。CDM的誕生。CDM,就是清潔發展機制,這是《京都議定書》引入的一種靈活的履約機制。其主要內容是: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投資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利用由此產生的排放減少量來履行自己在《京都議定書》中減排溫室氣體的承諾。即發達國家出錢,讓發展中國家為其實現自己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由于溫室氣體是流動的,是世界的,因此發達國家被允許在發展中國家中實現這個指標。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其減排溫室氣體的成本要高很多,對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而言,減排甚至意味著企業破產。同時還有一些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在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方面,達成了一些以免除發展中國家債務來換取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交易?!稓夂蜃兓蚣芄s》第一次締約國大會后,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及轉軌經濟國家進行了“共同執行行動”(AU),即由發達國家出資和出技術,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節能、發展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等削減溫室氣體的項目,根據公約秘書處今年最新的報告,迄今已實施了近100個項目。
三、結論
當然,這些合作是理想化的,能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還需要多方的努力。這些合作途徑也是可行的,但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所以,應先易后難、先區域合作再全球合作,因為區域的合作易于全球合作,區域之內的問題更為集中也更容易解決,并且成效更快。
1991年6月到1992年8月進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NAFTA)的談判中,進行了環境方面的磋商,于1993年9月簽訂了《北美環境合作協議》(其成員方主要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NAFTA中與環境有關的規定比GATT/WTO中的內容更加完善,據1997年的數據調查顯示,該計劃的事實有力的推動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政府間在諸如邊境污染、有毒廢物越境轉移和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等環境問題上的合作,使北美貿易區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其也可以作為一個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和環境共同發展的協議的例子。超級秘書網
要增強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在世界環境論壇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環境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有機會協調立場,尋求共同利益。無論是在更大范圍內如APEC或WTO討論環境問題,還是在制定國際環境條約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區域型組織會采取共同的立場,自然會增大該地區說話的分量。
全球的環境合作方面,應該建立一個獨立于WTO之外的多邊世界環境組織WEO(WorldEnvironmentOrganization),它一方面可以在環境領域進行國際合作、協調各國環境政策、促進環境成本內在化、全面解決環境問題提供組織基礎,另一方面可以與WTO一起協調貿易與環境的關系,使二者和諧發展。進而達到保護世界環境、造福全人類的目的。
當然,國際環境還存在許多問題,如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發達國家在履行“援助資金”問題上的不積極態度;發展中國家自身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矛盾等等,都需要各個國家給予相互的諒解和支持,所以要解決好環境問題還任重而道遠,需要世界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
論文關鍵詞:建筑給排水;節水;節能;環保;設備
論文摘要:環境保護工作是每一個給排水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環保型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本文將從節約用水、節省能源、防治水質污染等方面著手,探討如何利用現有的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實現建筑給排水的環保設計。
人類為生存、發展和繁榮不懈地努力和創造,推進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在享受大自然無私給予恩賜的同時,我們每個人也同樣肩負著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責任。作為與環保工作息息相關的給排水專業工作者,從我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將從節水、節能和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等幾個方面探討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環保問題。
1節水
資料顯示,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2400多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屬于缺水國家。特別是近二十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水污染日益加劇,水資源問題更加突出,節約用水成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建筑給排水中節水的重點在于:衛生器具及其給水配件;屋頂水箱浮球閥;建筑中水等方面。
1.1采用新型衛生器具及其配件
老的衛生器具特別是大便器沖洗水箱耗水量大,衛生器具給水配件密封性和耐用性差,經常造成“跑、冒、滴、漏”等現象,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而新型的衛生設備,如JS型虹吸式高效節水型坐便器每次沖洗水量僅為5升,可節水50%;公共浴室采用單管恒溫供水配合腳踏閥淋浴器、光電淋浴器、手拉延時自閉淋浴器等比一般雙管淋浴器可節水20~50%;而陶瓷芯水龍頭密封性能好,開關數萬次無滴漏,節水效果十分顯著。
1.2屋頂水箱浮球閥
屋頂水箱浮球閥繼閥芯兩步到位的配重逆開式浮球閥之外,有出現了雙筒浮球閥、液壓式浮球閥和呼吸閥。最具特點的是導閥控制型浮球閥,兼有浮球閥、減壓閥、止回閥、流量控制閥、泄壓閥等多種功能。這些新式浮球閥克服了傳統產品開關不靈的現象,減少了溢流。
1.3建筑中水
“節流”也需“開源”,建筑中水使污、廢水處理后回用,既可節約用水,又使污水無害化、資源化,起到保護環境、防治水污染、緩解水資源不足的重要作用,有明顯的社會效益。最近頒布的《建筑中水設計規范》(征求意見稿),對中水水源、水質標準、中水系統、處理工藝等幾個方面都做了具體要求,預計正式實施后,對中水利用將起到極大地推進作用。建筑中水系統在濟南市的南郊賓館、玉泉森信大酒店都有應用且效果不錯。目前,中水處理設備已有定型產品供設計選用。
2節能
節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說,節能的就是環保的。建筑給排水的設計中,除對系統進行合理布置、精心計算外,二次供水設備的選擇和熱水供應系統是節能的重點。
2.1二次供水設備的選擇
由于傳統的水泵-水箱供水方式中水質易受污染,所以二次供水已越來越多的被氣壓罐供水和變頻調速供水所取代。其中變頻調速設備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的供水方式,它采用變頻器改變電機的供電頻率,根據用水量的大小實現對水泵的無級調速和循環軟起動。變頻設備已從最初的恒壓變量供水發展到變壓變量、變頻氣壓供水等方式,根據系統的運行特點和設備的節約特性,合理的選擇設備,其節能效果是十分突出的。一般的,因為在用水低谷時偏離設計工況最嚴重,設備的組成必須滿足低谷用水量變化的特點,設備必須在系統用水低谷時效率要高。當低谷用水量不及單臺水泵最大流量20%的時候,宜設置小流量泵進行小流量時的自動切換;當低谷用水量是斷續的小流量時,宜設置適合于斷續供水的壓力供水裝置。
2.2熱水供應和太陽能利用
熱水供應系統可采取的節能措施主要有:降低使用溫度(熱水在管道和設備中的熱損失與配水點要求的水溫成正比,降低使用溫度可減少能耗);減少熱水耗量,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減少流率;采用高效能保溫材料減少熱損失;提高換熱器的傳熱效率;采用節能型產品;開發利用新能源等。
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安全的新能源,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熱水供應系統。利用太陽能的直接加熱設備有真空管式和熱管式,其集熱效率高,保溫性能好,受環境影響小,全自動運行,操作簡單、維護方便,可全年使用。在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集熱器的選用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其抗凍性能、抗熱沖擊性能、承壓能力等因素。(2)寒冷地區應采取可靠的防凍方式。(3)集熱應因地制宜綜合應用串聯、并聯方式使水流平衡。(4)必要時采取輔助加熱方式。超級秘書網
3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
由于城市供水體制的原因,二次供水是建筑給排水設計中保證水壓的必然措施,但因此也增加了貯水設施、供水設備等中間環節,增大了水質污染的可能性。要防治二次供水的水質污染,在設計上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1系統
在確定供水系統時,應作多方案比較,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如在市政管網允許的情況下,供水設備直接從市政管網吸水而不設貯水池;盡量采用變頻調速設備,取消高位水池(箱)。
3.2水池(箱)
有很多情況下不得不設貯水池(箱),水池(箱)中水質污染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本體、附件、停留時間過長。
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水池、水箱由于表面粗糙,極易滋生青苔、微生物、細菌;鋼板水箱則易銹蝕,使水質下降。建議采用不銹鋼、搪瓷鋼板或達到衛生要求的玻璃鋼水箱代替傳統鋼板水箱,采用鋼筋混凝土水池時宜加內襯。
水池(箱)檢修孔、溢流管等附件極易封閉不嚴造成水質污染,在設計上應采取在溢流管上加防鼠網等措施。
有資料表明,水在水箱中貯存24h后余氯為零,超過24h后,水質會嚴重惡化,而生活消防合用水池中水的停留時間大都超過24h。為解決這個問題,除盡量單設生活水池外,應在水池中補充加氯或采取其他消毒方法。
3.3管材
絕大部分自來水水質有腐蝕傾向,致使金屬管道腐蝕嚴重,從而導致水中余氯迅速減少,濁度、色度、鐵、錳、鋅、溶解性總固體、細菌學指標等明顯增大,造成水質污染。一些發達國家已明確規定普通鍍鋅鋼管不再用于生活給水管。我們也應當逐步推廣使用硬聚氯乙烯給水管、鋁塑管、鋼塑管、聚丙烯管、聚丁烯管、交聯聚乙烯管、納米聚丙烯等衛生性能較好的新型管材,以保證生活用水在輸送環節中不被污染。
4結語
環保是未來社會生活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對于每一個建筑給排水設計工作者來說,環保問題絕不是將污水簡單處理達標排放那么簡單,它貫穿于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建筑給排水的絕大部分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都與環保的要求密切相關,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實現建筑給排水的環保設計是我們的責任。
摘要:我國建筑能耗高于發達國家數倍,其首要表現在建筑保溫狀況上的差距。而對廣大消費者來說,這種差距最直接的后果是:暖氣怎么燒都不熱,夏天空調一刻都不能停,為采暖和制冷付出的電費、熱水費居高不下,家庭開支增大。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建設部今年即將出臺強制性規定——《建筑物外墻外保溫技術規程》,界時開發商建設商品房時就可以有的放矢、有據可依了。
關鍵詞:外墻保溫;建筑節能
目前常用的兩種保溫技術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朱文鵬介紹了墻體保溫的基本方式。他說,多年以來,建筑墻體一般采用單一材料,如空心砌塊墻體、加氣混凝土墻體等。近年來由于建筑節能的需要,單一材料導熱系數太大,一般為高效保溫材料的20倍,不能滿足保溫隔熱的要求,因此往往采用承重材料與高效保溫材料(如巖棉板或聚苯板等)組成復合墻體。按保溫材料所處位置不同,又分有多種方式,其中外墻內保溫和外墻外保溫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復合墻體很好地發揮了兩種材料的長處,既不會使墻體過厚,又能承重,保溫效果又好,因此發達國家新建建筑已基本上采用了此種方式。我國若想達到節能50%的要求,除一部分可采用加厚的加氣混凝土單一墻體外,使用復合墻體將是大勢所趨。
“還記得北京去年那場罕見的大風嗎?有的建筑物的外墻竟然被風刮掉了,這就是外墻外保溫技術不過關而導致的。”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張慶風說:“在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的起步階段,外墻內保溫應用比較廣泛,這是因為當時外墻外保溫技術尚不成熟。而且內保溫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造價低、安裝方便等。但是從長遠觀點來看,隨著我國節能標準的提高,內保溫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且會給建筑物帶來某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它只是某一地區過渡性的做法。而外墻外保溫技術是今年我們需要改進和推廣的重點工作之一?!?
保溫板裂縫是外墻內保溫不容回避的問題在房地產投訴中,墻壁裂縫過多、過大往往是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而且處理起來極為棘手:開發商往往推托責任,說墻皮開裂是正?,F象,不屬于質量問題。
原北京市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辦公室主任方展和表示:墻體裂縫往往是外墻內保溫項目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主要是外墻體由于晝夜和季節變化,受室外氣溫和太陽輻射的影響而發生脹縮,而內墻保溫板基本不受這種室外的影響,當室外溫度低于室內溫度時,外墻收縮的幅度比內保溫板的速度快,當室外氣溫高于室內氣溫時,外墻膨脹的速度也高于內保溫板,這種反復變化,使內保溫板始終處于一種不穩定基礎上,裂縫就產生了。
據科學實驗證明,3米寬的混凝土墻面在20攝氏度的溫差變化條件下約發生0.6毫米的形變,這樣無疑會逐一拉開所有內保溫板縫。因此,采用外墻內保溫技術出現裂縫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
當然內保溫板出現裂縫并非都是正常的,方展和介紹說,一般肉眼可見的裂縫寬約為0.3-0.5毫米,如果商品房交付使用3個月后,每40平方米出現5條裂縫,且長度超過400毫米,那么房屋質量應視為不合格,開發商應注意解決此類問題。
外墻外保溫技術七大優勢據建設部建筑節能中心李萍處長介紹,相對于外墻內保溫,外墻外保溫具有以下七大優勢。
一是保護主體結構,延長建筑物壽命。對消費者而言,房屋擁有70年的產權,買房基本上是一次性投入,如果建筑物質量受損,大修一次,花費若干,豈不是很不合算?采用外保溫技術,由于保溫層置于建筑物圍護結構外側,緩沖了因溫度變化導致結構變形產生的應力,避免了雨、雪、凍、融、干、濕循環造成的結構破壞,減少了空氣中有害氣體和紫外線對圍護結構的侵蝕。事實證明,只要墻體和屋面保溫隔熱材料選材適當,厚度合理,外保溫可以有效防止和減少墻體和屋面的溫度變形,有效地消除常見的斜裂縫或八字裂縫。因此外保溫有效地提高了主體結構的使用壽命,減少長期維修費用。
二是基本消除“熱橋”的影響。“熱橋”指的是在內外墻交界處、構造柱、框架梁、門窗洞等部位,形成的散熱的主要渠道。對內保溫而言,“熱橋”是難以避免的,而外保溫既可以防止“熱橋”部位產生結露,又可以消除“熱橋”造成的熱損失。熱損失減少了,每個采暖季的支出自然就降了下來。
三是使墻體潮濕情況得到改善。一般情況下,內保溫須設置隔汽層,而采用外保溫時,由于蒸汽滲透性高的主體結構材料處于保溫層的內側,只要保溫材料選材適當,在墻體內部一般不會發生冷凝現象,故無需設置隔汽層。同時采取外保溫措施后,結構層的整個墻身溫度提高了,降低了它的含溫量,因而進一步改善了墻體的保溫性能。
四是有利于室溫保持穩定。家中如果有老人或小孩,溫差較大,常常使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患病,而外保溫墻體由于蓄熱能力較大的結構層在墻體內側,當室內受到不穩定熱作用時,室內空氣溫度上升或下降,墻體結構層能夠吸引或釋放熱量,故有利于室溫保持穩定。
五是便于舊建筑物進行節能改造。以前的建筑物一般都不能滿足節能的要求,因此對舊房進行節能改造,已提上議事日程,與內保溫相比,采用外保溫方式對舊房進行節能改造,最大的優點是無需臨時搬遷,基本不影響用戶的室內生活和正常生活。
六是可以避免裝修對保溫層的破壞。不管是買新房還是買二手房,消費者一般都需要按照自己喜好進行裝修,在裝修中,內保溫層容易遭到破壞,外保溫則可以避免發生這種問題。超級秘書網
七是增加房屋使用面積。消費者買房最關心的就是房屋的使用面積,由于外保溫技術保溫材料貼在墻體的外側,其保溫、隔熱效果優于內保溫,故可使主體結構墻體減薄,從而增加每戶的使用面積。據統計,以北京、沈陽、哈爾濱、蘭州的塔式建筑為例,當主體結構為實心磚墻時,每戶使用面積分別可增1.2平方米、2.4平方米、4.2平方米和1.3平方米,可見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外保溫產品技術與施工質量尚需提高推廣實施建筑物外墻外保溫技術既有利于國家可持續發展,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又有利于家家戶戶節省日常開支,是大勢所趨。但是外墻外保溫對產品技術和施工質量要求比較高,在這方面尚需進一步努力。
北京中建建筑科學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美君表示,國內外保溫施工與國外相比難度較大。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國家,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高,居住建筑結構以多層和高層建筑為主,而國外發達國家以低層別墅和少量多層建筑為主,很少見到目前在國內大量出現的全現澆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高層住宅建筑。這樣國內外墻外保溫針對的對象,要比國外建筑結構的單體面積以及高度都高得多,因此施工難度也更大。
王美君指出,目前有的外保溫產品技術不過關,刮大風時常常吹落保溫層,外保溫層裂縫處理較難,常常阻礙外保溫技術的推廣。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就外保溫產品技術及施工標準加以細化,一絲不茍,嚴格審批制度,抬高準入門檻。
摘要:可持續性建筑廣泛涉及建筑設計、暖通、建筑材料、自動化等許多專業的技術的不斷改進與良好配合的結果。我們必須把可持續性建筑作為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待,著眼于綜合效益的可持續性。本文分別從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改善、建筑設備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具有可持續性的建筑技術。
關鍵詞:可持續建筑建筑節能系統優化
1前言
我們向自然界索要資源滿足城市化的需要,再將廢物排放給自然,終于面臨著資源枯竭,同時環境污染威脅生存的難堪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為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可持續發展呼吁人們放棄現在高能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性。建筑產業就是典型的立足于資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產業,人們也早已開始研究實現可持續性建筑的途徑。1994年11月,第一屆可持續建筑國際會議在美國舉行,會議對可持續建筑做了全面探討,指出可持續性建筑的主要問題是資源、環境、設計和環境影響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2]各國都有做可持續性的建筑的嘗試,如美國有“資源保護屋”,英國MiltonKeynes有能源公園,丹麥有可再生住房等。縱觀這些建筑,可持續建筑的技術應具有以下4R屬性:
RESOURCE—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有節制的開發自然資源;
REDUCE—降低能耗、減小能源消費對環境的有害影響,減小污染物排放量;
REUNITE—充分利用地方材料與現代高科技加工新型生態節能建材;
RECYCLE——資源與建材的再生利用,變廢為寶。
我們尋找可持續性建筑最關鍵的部位,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首先,可持續性要求對能源的消耗小。這意味著除了要做好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降低冷熱負荷外,各種新技術在暖通空調系統中的應用也是建筑節能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其次,可持續性要求能源的可持續性,新能源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也是很重要的思路。最后,要做到對環境影響小,就必須做到可再生利用自然資源及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
2實現可持續性建筑的技術途徑
2.1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技術
以民用建筑為例,冬季熱負荷包括圍護結構的耗熱量和加熱由門窗縫隙涌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因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改善是降低采暖能耗的最重要途徑。我國建筑節能規劃目標中,建筑圍護結構承擔其中47.2%的節能任務。[1]
2.1.1外墻
分析外墻基本耗熱量計算公式Qj=AK(tR-to,w)a(a為溫差修正)及冷負荷計算公式為Qc(τ)=AK(tc(τ)+td)kαkρ(kα為外表面放熱系數修正,kρ為吸收系數修正),可見節能主要要控制圍護結構的表面積A、傳熱系數K,而外表面的物理性能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對應的以下幾條降低負荷的措施:
1)優化建筑外形,以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積包容最大的建筑空間即減輕墻外表面積的影響。外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推薦值為0.4。建筑形體系數每增加一個點,建筑能耗將增加5%左右。還應考慮作合理平面布置,如將電梯、樓梯、管道井、機房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南側或西側,可以有效阻擋日射,減少室內得熱量。
2)采用保溫隔熱,傳熱系數小的墻體材料。此類外墻材料有各類砌塊、復合輕墻板以及外墻復合墻體保溫技術等,,在文獻[3]中有較詳盡的介紹。
3)外裝飾盡量做淺色處理,采用光滑飾面材料,降低kρ,減少表面對輻射的吸收;
4)硬質鋪地表面蓄積太陽能熱量,會導致建筑周圍溫度的上升。如果利用綠地區域替代,將降低地面附近室外空氣的溫度。減少室內外溫差,從而降低冷負荷。參見文獻[4]
5)研究如“可呼吸外墻”類同時具有良好生態性能的外墻。參見文獻[4]
2.1.2窗
窗的傳熱系數比墻的大很多,又經常開啟,是冬季耗熱的關鍵部位。窗的冷負荷分瞬變得熱和日射得熱,日射得熱是室內通過窗玻璃得到的太陽輻射熱,其計算公式為Qc(τ)=ACsCiDjmaxCLQ(A-窗的有效面積,Cs窗玻璃的遮陽系數,Ci-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系數)。由公式可看出,針對窗戶的節能技術主要有:
1)結合建筑物朝向,緯度,合理的控制窗墻比,如高緯度南向窗戶面積取大一點,以更好的利用太陽輻射,降低采暖能耗。適當確定建筑物的挑檐、遮陽板的尺寸,安裝可調式百葉、窗簾,調節室內日照?;虿捎谜陉栂到y,一般安裝在向陽的外立面或采光屋頂上,可控可調,以到不同時間,據不同需要遮擋、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2)采用多層窗或采用中空玻璃,利用空氣夾層熱阻較小的原理,降低玻璃的傳熱系數。普通單層玻璃K值在6.4左右,而中空玻璃窗K值在3.0左右,保溫隔熱性能大大提高。選擇氣密性好,導熱系數小的塑料窗框代替常用的金屬窗框,可有效減少冷風浸入。
3)采用吸熱玻璃、鍍膜反射玻璃、夾層變玻璃等技術,降低玻璃的Cs,有效阻止通過玻璃的太陽輻射和室內熱輻射。但這些高技術產品價格昂貴,希望在發展玻璃深加工的同時能降低成本,使之能普遍使用在住宅中。
2.1.3屋頂
1)采用高保溫材料。目前我國平屋頂保溫材料應用較多的主要是加氣砼和膨脹珍珠棉,保溫隔熱性能一般。近幾年廣東等地推廣使用一種預制好的隔熱磚,可在結構層上直接鋪設。有的地方用舒樂板作屋面保溫,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近研制的防水珍珠保溫板,具有帶排氣孔、重量輕、憎水率高、強度高、保溫性能好等特點。
2)屋頂設置高效隔熱層??煞乐勾罅枯椛錈崆秩胧覂?,減少空調等耗能。隔熱層在設計時,不僅要保證有一定的隔熱空間,而且還應該保證隔熱層能夠通風,及時將熱量帶走,才能有效的保證隔熱效果。我國傳統的坡屋面設計就能較好地滿足這個要求;
3)蓄水隔熱屋面。利用水生植物遮陽,反射和吸收太陽輻射,以及利用蓄水的蒸發來提高隔熱效果;條件允許時在屋頂上覆土,做植被屋面。上面種密葉植物,利用植物遮陽,覆土作為隔熱層提高隔熱性能。
2.2暖通空調新技術
建筑能耗降低主要體現在暖通空調設備的裝機容量減少和運行的經濟性上,因此,暖通空調技術措施的改進和落實應用是建筑節能得以實現的根本途徑。
2.2.1采暖新技術
冬季采暖是中國北方地區住宅必不可少的,主要采用集中供暖。熱源供給主體是熱力公司或小區鍋爐房。我國目前市政集中供暖方式比例為46%,分戶式取暖比例僅次于市政集中供暖,為44%。分戶采暖方式的特點在于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同時用熱也可以單獨計量。隨著清潔能源的使用及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使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選擇成為可能,集中供暖方式的壟斷地位受到挑戰,采暖、熱水一體化的獨立分戶采暖等方式紛紛出現。各地應根據當地氣候、能源條件和建筑情況,發展采用適宜的節能采暖方式,如輻射采暖,主要依靠供熱部件與結構內表面間的輻射換熱為各房間供熱(冷),熱舒適增加,減少房間上部溫度升高增加的無效熱損失,因此可節省采暖能耗。
2.2.2通風空調新技術
目前較多采用的是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及定風量全空氣系統,但以下幾種系統形式有著較好的節能效果,建議因地制宜的選擇使用。
1)盡量采用自然通風。采用自然通風可以減少制冷負荷,并帶走室內有毒及有異味物質,其動力是室內外溫度差引起的熱壓和風壓壓力差。這種被動式的通風空調技術不開風機,無需制冷,應加以充分考慮,設計在溫和天氣如春冬過渡季節直接對流通風,實現基本零能耗;而在熱而無風的日子盡量設計利用煙囪效應、風塔效應引風入內。
2)變制冷劑流量VRV系統。以制冷劑直接作為熱傳送介質,其每公斤傳送的熱量是205KJ/kg,幾乎是水的10倍和空氣的20倍,同時可根據室內負荷的變化,瞬間進行容量調整,使VRV系統能在高效率工況下運行,具有顯著節能效益,經濟效益顯著。
3)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用水環路將小型的水/空氣熱泵機組并聯在一起,構成一個以回收建筑物內余熱為主要特點的熱泵供暖、供冷的空調系統。節能環保效益顯著。
4)蓄能空調。利用晚上電價較低時段制冰蓄冷白天供冷,可起到削峰調谷的作用。[11]
5)變風量空調VAV系統。送風狀態保持不變,改變送風量來適應室外氣象變化,從而降低了冷水機組的制冷量,也降低的風機的能耗。
6)熱泵空調技術。將自然環境(太陽能、空氣、水、土壤)中的低位能轉化為高位能。以土壤源熱泵為例,在一定深度的地層中,土壤溫度達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冷熱媒流經這些區域進行熱交換后可直接用于空調系統。未來地下土壤的冷或熱能的利用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為這種能源普遍存在,既沒有污染物排放,也不生成污染物,另一方面運作費用極低,只需要進行初始投資回收的評估。
7)區域供冷技術。這樣可以采用效率高的大容量機組,考慮負荷參差系數而使裝機容量減少,與分散式供冷相比,機房面積和管理人員都大幅減少,能源利用更為合理有效。
比較以上幾種空調技術,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采用自然通風時,如果建筑周圍外環境質量較差,則容易引入外界的空氣污染等不良因素,同時可能導致熱/冷流失,降低隔熱效果;考慮制冷劑的價格的環境污染問題,VRV系統的容量不能很大;應用水環熱泵的建筑必須有內外分區;蓄能空調只有在晝夜電價有較大差異時才有意義;VAV系統的自控很不好實現,國內罕有成功的實例;地源熱泵地場溫度分布的測定還不完善,以及布管技術與管材的選擇問題,還有一年中從地下獲取的和排放的熱量應如何保持平衡等問題而水源熱泵回灌成本太高,而且要求必須有環境水源才能實現。因此,總的來說,因地制宜,合理設計是利用這些空調技術達到節能降耗目的的前提。
不論是采用何種通風空調形式,都要注意自動化技術與暖通空調技術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實現建筑設備系統的合理設計、有效使用以及運行控制過程中的能量節約。建筑自動化即實現建筑設備系統(如供熱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照明系統、運輸系統、消防系統、保安系統、辦公系統、通訊系統等)的監測、管理、運行和控制的自動化,根據室外氣候條件和室內參數設定值,自動調整空調制冷系統的運行參數,真正做到設備響應當地氣候,保證建筑設備在提供要求的建筑環境的同時,達到初投資、運行費和維修服務費最小的優化目標。
再者,暖通空調設備的選型應分考慮各種節能及優化措施對設計負荷的影響,負荷計算不能再參照舊有圍護結構的類型充和材料熱工性能,否則會造成計算得到的冷熱負荷與實際冷熱負荷存在不小的差異。還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安全系數,從而合理為暖通空調設備選型定裝機容量,以節省初次投資和做到精確控制運行工況,節省運行費用。另外,照明負荷的大小、辦公設備耗能指標及建筑內人員密度等都應采用反映實際情況的合理的參數值,而非僅僅依賴設計手冊上的概算指標或經驗數據進行估算。
另外,還應結合城市規劃對整個能源系統進行總體設計,研究為暖通空調系統配置合理的能源轉化與能源輸送系統,重點為我國北方地區熱電聯產,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供熱、供冷方式,與集中供熱、供冷相適應的大型制冷供熱裝置以及全面規劃電力、煤氣、冷熱源及蓄能的能源系統。能源系統設計的很小變更,也會意味著大數量級的能耗降低。
2.3新能源技術
2l世紀住宅應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和生物能等綠色能源,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自給自足,保護未來的生態和環境,為將來的發展提供優良的基礎。太陽能是自然界中的最充分、最便捷的可供利用的綠色能源,應優先選用被動式太陽能技術,而主動式太陽能技術的采用則作為補充。被動式太陽能利用在設計時可在地面、屋頂安裝一些裝置直接利用太陽能,如太陽能恒溫房;也可在外圍護結構的空氣層中填以高效熱反射材料,達到保溫隔熱的目的,而在陽光充足的寒冷地區,則可將外圍護結構設計成蓄熱材料;還可利用太陽能收集器或其他裝置將太陽能進行收集、貯存和轉換。在設計時、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特點,充分利用本地氣候資源,避免由于人工能源的大量使用而形成的居住者與自然的人為隔離,同時也可節能能源。主動式太陽能利用可通過窗戶集熱板系統、空氣集熱板系統、透明熱阻材料組合墻等來實現。參見文獻[4]
2.4可再生技術
可再生技術的意義重大:變廢為寶,同時解決污染問題。利用可再生資源逐步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領域,以應對未來建筑必須面臨的諸如環境和生態保護,最少能源耗費等方方面面的挑戰。一方面要實現自然資源的可再生,另一方面要努力實現垃圾、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
自然資源如雨水可以收集起來,引入蓄水池中,適度凈化后用于澆灌花園、清洗和衛生間沖水等。還可以利用蒸發效應冷卻建筑外結構或建筑構成元素,與自然通風協同作用,清潔環保地達到保證室內空間熱舒適的程度。
垃圾處理,減量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建筑及生活垃圾可采用分類回收及無害化解體處理。如由廢紙、廢紙板可制成保溫材料和底襯;由廢塑料可制成管子和地毯;廢電池回收處理可回收大量金屬等。在建造時會產生垃圾,應在建筑設計中注重尺度的推敲,符合模數,選擇使用高效、精良的產品及考慮材料維護更換周期,采用對環境更為有利的施工管理模式。另外,要充分利用剩余能量,注意對建材及生產過程中的三廢和廢熱綜合利用、開發。
傳統建材生產-使用-廢棄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種將大量資源提取出來,再將大量廢棄物排回到環境中去的惡性循環過程,忽視了環境協調性和舒適性。其中最關鍵的是利用混凝土和水泥固體廢棄物生產生態環境建材[8]。超級秘書網
在我國,每年澆注混凝土約15—20億m3,開山采砂石約為11—14億m3。廢棄混凝土量約為60億萬m3,其中除一小部分用于填筑海岸、充當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礎墊層外,絕大多數作為垃圾填埋,不僅占用大批土地(甚至耕地),而且還對環境造成污染。由于廢棄混凝土塊中含有大量砂石骨料,如果能就地回收,經過破碎、清洗、分級后作為骨料再利用,則不但可以降低成本,節省天然資源,還能減少城市環境污染。參見文獻[6][7]目前.我國每年約生產水泥5億多噸,生產過程需消耗大量石灰石、粘土和標準煤,同時產生大量的粉煤灰、CO、C02和SO2等,嚴重破壞生態平衡。水泥工業要大力提高其資源利用率和廢物回收率,并能充分利用其它工業廢渣廢料。參見文獻[7]
3結論
可持續性建筑強調建筑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共存,有機結合,要從土地開發、建筑布局、建材選擇、建筑使用及維護以及建筑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體現出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少,能源消耗小,對環境影響小,再生利用率高的新特征。
總體來說,我們應首選優化設計,結合具體建筑盡可能采用簡單合適的技術,盡量適應環境的特點,依靠自然力來滿足舒適性要求。盡管這種方法被認為是被動的技術,但其在節能及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另一方面,我們要以辯證的觀點、審慎的態度對待新技術。從整體性,協調性的觀點來看,有一些所謂的可持續性技術只是某些環節的某些屬性的改善,并不一定代表了整體水平的提高,相反有時大量高能耗的建筑設施及其施工反而會極大地抵消其積極的一面。為了實現可持續性建筑,我們應以建筑和暖通行業為基點,材料、自動化等行業為支持,提高建筑的綜合效益,讓建筑環境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