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8 04:21:54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教育方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們在四五個人一個小組中學習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在學前雙語專業口語課堂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前雙語專業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激發,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英語口語教學 合作學習 學前教育專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幼兒教育持續發展,國際化的雙語幼兒園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起來,這樣也就亟需能夠從事中英文雙語教學并掌握幼兒教育技能的“復合型”幼兒英語教師。正是由于這種現實情況,眾多的高職院校便開設了學前教育(雙語方向)專業。
幼兒園的雙語教學活動,并不單純是一種語言教學,它是通過雙語來組織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的學生要成為合格的幼兒園雙語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基本專業技能和英語語言基礎,還要具有把專業技能和英語有效地結合起來去獨立組織幼兒園各種活動的能力。
然而,高職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高職高專學校生源普遍較差,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傳統的大班化教學模式很難使每個學生在口語課堂中得到充分的訓練。眾多因素導致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十分薄弱。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上必須進行改革,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強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實際能力。合作學習就是這樣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意義及原則
1.合作學習的意義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種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于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合作學習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活動,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相互促進。
合作學習的小組是由不同性別、不同能力和不同成績的學生組成,這樣就使這個小組更靈活,更具有互補性;合作學習是一種使學生把交流作為主要資源的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模式重視學生的作用,在課堂上學生表達思想、討論問題,老師只是引導者;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合作學習模式的評價對象是整個小組而不是個人,這種機制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變成了小組之間的競爭,這就推動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使小組表現最佳。
2.合作學習的原則
首先,合作學習中必須有交流?!昂献鲗W習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就是進行積極交流的教學活動。”(王坦,2003)合作學習之所以會在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是因為它加強了學生間的創造性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可以學會怎樣去與別人合作,怎樣去幫助別人,學生間可以取長補短。
其次,所有的合作學習方法都要采用課堂教學與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討論、表達和合作,他們是積極的合作者和參與者。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不重要了,教師仍然管理著課堂,引導學生不要跑題和防止課堂失去控制。合作學習倡導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再次,合作學習模式評價的是小組而不是個體。合作學習模式鼓勵教師運用嚴格的標準和獎懲條例去鼓勵學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基礎稍差的學生不會在活動中太緊張,他們會盡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為自己的隊加分。合作學習模式提供的不僅僅是競爭還是合作與自我發展,這種合作與競爭的結合優化了競爭環境。
二、合作學習的優勢
1.合作學習可以減少學生的焦慮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去說英語。學前雙語專業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必須有標準的發音,而個別學生因為自己的發音不夠準確,就羞于張嘴說英語。合作學習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通過合理的分組,每個學前專業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克服了大班授課的弊端,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訓練。在合理分組的前提下,每個小組選一名組長,組長會給每個人分配任務,這樣就避免出現小組成員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并能夠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以確保小組任務的成功完成。小組成員可以針對自己的任務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評論和提供幫助。如學前專業學生在小組試教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自己要負責的授課環節,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一整節課的授課任務。以這種方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說的機會。通過學生們的自己表述,可以很快了解到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口語中的表達錯誤也可以盡快地得到更正,有效地提高了英語口語學習的效率。
3.合作學習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開始時,一些學生可能會不愿意努力學習,但是慢慢地他們會意識到他們是小組的一份子,不管他們愿不愿意,他們都應該積極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例如,在學前專業的學生中,有的學生不是很熱愛自己的專業,學習上也就熱情不高,但在小組合作中,她們也都會盡自己的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正如我們常說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人想拖小組的后腿,這樣就使得學生們希望學習去趕上其他同學。為了不落在別人后面,學生們會發揚優點彌補不足。
4.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與他人協作的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通過學習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基礎好的同學主動幫助基礎稍差的同學一同前進,學生們在互相交流,互相討論、研究并一起分享成果的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5.合作學習的學習氛圍是輕松的。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好”學生與“壞”學生的界限不再清晰,每個人在小組中都是平等的,它改變了個體競爭的機制。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和幫助者,這就為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提供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們與“隊友”在一起會感覺到放松,并且愿意張開嘴去表達,而且越說就越有自信。學前專業的學生普遍反映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與其說她們是在上課,不如說是大家在一起策劃一些有趣的活動,每個人都樂在其中,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們在四五個人一個小組中學習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在學前雙語專業口語課堂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前雙語專業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激發,學習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同時也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前雙語專業學生順利走上幼兒雙語教師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摘 要】文章主要從主要分析了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含義、產生的背景以及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特點。重點從時間安排上、內容、形式、組織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分析了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特點。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
一、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含義
見習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教學環節?!耙惑w化”見習實習模式,是指在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中將實踐教學的內容、見習實習時間安排、組織實施、考核評價等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定位、統籌安排,貫穿于學生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活中。
二、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產生的背景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與師范類其他專業的教育實習一起進行,這樣就造成了“實習時間短而集中、實習形式單一、實習指導不力、實習與考研沖突、實習效果欠佳”的局面,嚴重地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查閱我校各專業大一新生課程表發現,大部分是公共課,而且多為理論必修課,因此各專業的大一新生基本上處于適應新生活的時期,是從高中向大學過渡的一個學期。各專業學生的專業意識相對都比較淡薄。本次研究中,筆者分別從我院09級、10級和11級學前教育專業三個年級中分別抽取了10名同學進行了訪談,80-90%的學生反應大一第一個學期的感覺是“課余時間太多,不知道課后干點啥;也不知道學前教育專業是干什么的?!庇?0%的學生談到“開始對專業課有感覺了,但聽課時總是心神不寧的,想聽又不想聽。不知道現在的幼兒園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搞不清楚學習的知識以后的工作有沒有用?!?0%的學生建議“至少大三讓他們到幼兒園去看看,千萬不能等到大四的時候直接就去實習了,壓根就不知道實習是干什么的。”
為了幫助學生盡快形成專業意識,明確專業方向,提升專業素養。參考其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見習實習的情況,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將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見習實習活動調整為四年一貫制的“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
三、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特點
(一)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時間安排的連續性和靈活性
從時間安排上來講,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體現出一貫性和靈活性。連續性是指將見習實習的時間從大一的第一學期開始一直貫穿于大四的下學期,橫跨了學生本科四年的整個學習生涯。這樣就使得學生自入學之日起,就自然而然的和自己的專業密切的結合起來了。靈活性體現在,根據既有教學的需要,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時間安排靈活多樣,可長可短。既有短期性,又有長期性的。
(二)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內容的全面性和連貫性
從內容上來講,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表現出明顯的全面性和連貫性。全面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既包括課程見習實習,又包括保教見習實習,還包括部分頂崗實習。另一方面既包括專業理論課的見習實習,又包括專業實踐課見習實習。連貫性是指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內容相互銜接,前一階段實習的內容是下一階段實習的前提和基礎,后一階段見習實習的內容又是前一階段見習實習內容的鞏固和提升。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內容的連貫性首先體現在先有保教見習,后有保教實習和頂崗實習。其次,從課程見習實習來看,先安排了理論課課程的見習實習,后安排了專業技能課的見習實習。
(三)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形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多樣性是指既有集中見習實習,又有分散見習實習。靈活性是指既可以是單獨的集中見習實習,也可以是單獨的分散見習實習,還可以是二者相結合的方式。即所謂的集中見習實習是指學生在學?;蛟合抵付ǖ膶嵙暬亟y一進行。比如畢業大實習就要求學生必須在學校所規定的實習地點實習。分散見習實習則是指學生可以自己聯系見習實習的地點,只要完成見習實習的學習任務即可。比如《學前衛生學》的課程見習和保育員見習。學生既可以服從老師的安排到指定的實習基地,也可以到自己所在地市的幼兒園。
(四)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組織的周密性和系統性
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涵蓋了學生四年大大學生生活,已經納入了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計劃。每學期都要預定的1周、2周、1個月、2個月的見習實習時間。其次,它的周密性和系統性還表現在每次見習實習都有穩定的指導團隊。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相應的職責。比如在課程見習階段指導團的教師主要包括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的教研室主任、見習課程的任課教師以及幼兒園的園長、幼兒園的指導教師等。教研室主任和幼兒園園長主要負責協調幼兒園和學院之間的合作事宜。任課教師主要忙于帶領學生到幼兒園做好接洽工作,并負責制定課程見習的主要內容和考核評定等,并全程跟蹤課程見習活動。幼兒園的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和幫助見習生的學習和生活。從培養計劃的具體規定和指導團隊的配備上講,體現了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組織的周密性和系統性。
(五)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考核與評價的均衡性和科學性
學前教育專業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一個專業。見習實習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消化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戰經驗,提高學生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己伺c評價的科學性體現在,將學生的見習實習表現和學生的卷面成績相結合,綜合對學生做出評價。這樣就避免了對學生的評價僅僅依靠一張理論試卷。均衡性是指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所學的書本知識,更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與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應用性人才”,以及課程教學的目標突出“厚基礎,重實踐?!币彩且恢碌?。
摘 要:本文從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含義入手,重點分析了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三個階段的實施情況以及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一體化見習實習
一、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含義
“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指的是在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中將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定位、統籌安排,貫穿于學生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見習實習內容的一體化,一方面即將專業理論教學的內容與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整合為一體;見習實習方式一體化,即學前教育各科課程見習與教育實習或頂崗實習整合為一體;見習實習組織形式一體化,即將集中見習實習和分散見習實習相結合;見習實習時間安排的一體化,即將見習實習的時間從大一的第一學期開始一直貫穿于大四的下學期;見習實習考評一體化,即將學生的見習實習表現和學生的卷面成績統一作為對學生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的實施
四年一貫制“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吸取了學前教育專業傳統見習實習模式的優點,借鑒了其他專業見習實習的模式,并結合我院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而制定的。根據每一個階段能力培養側重點不同,將四年一貫制的“一體化”見習實習過程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專業認知發展階段;第二階段,即專業興趣培養階段;第三階段,即專業素養提升階段。
(一)專業認知發展階段:豐富感性認識,培養其專業意識
大學一年級。這一階段見習實習的目的主要側重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其專業意識。本學年,分別在上學期和下學期各開設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即大一上學期開設《學前衛生學》,大一下學期開設《學前心理學》。
《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也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期望通過這門課程的開設引導學生自入學之日起就接觸專業課,盡早培養其專業意識,縮短其專業適應期。在大一下學期開設《學前心理學》,這門課既具有較強理論性,又有較強的實踐性。為期兩周的課程見習,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相關理論,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對幼兒的感性認識,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意識,萌發了學生對幼兒教育的熱愛。
(二)專業興趣培養階段:掌握基本技能,鞏固其專業興趣
此階段主要是指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本階段見習實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幼兒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鞏固其專業興趣。大二上下學期分別開設《學前教育學》和《幼兒游戲理論與實踐》;大三上下學期分別開設《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和《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以及各領域教法課。
《學前教育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為期兩周的幼兒園實習,一方面幫助學生消化幼兒教育的相關理論,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熟悉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性質和基本工作流程?!队變河螒蚶碚撆c實踐》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專業課,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見習中讓學生觀察記錄兒童的自由游戲和教師的教學游戲。
(三)專業素養提升階段:就業實戰演習,提升其專業素養
此階段主要是指大學四年級。本階段見習實習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為順利就業做準備,是學生就業前的一次集中實戰演習。這一階段為期8周,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對于考研的學生,可以在大四上下學期各實習4周,以縮短實習時間,擴展考研的時間,給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三、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穩定而充實的一體化見習實習周或月。見習實習也是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的重要環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體化見習實習計劃應該被納入學前教育的培養方案中,呈現在課程表上。比如,《學前心理學》課程的見習適宜在第十周、第十一周進行,這兩周就成為見習周。本周學生的教學應該在實習基地或學生自己選擇的幼兒園進行,而本周其他課程的教學則全部暫停。有了時間保證,見習實習才可能扎實有效的進行。
第二,穩定而充足的一體化見習實習基地群。為了確保見習實習的順利進行,自2009年以來我院已經與省內外多家學前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他們是許昌市學前教育實驗集團、建業集團幼兒園等。并與上述幼兒園簽訂了正式協議,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凡是雙方簽協議的幼兒園已經在省教育廳備案。良好的見習實習基群地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實踐環境,它為見習實習的開展提了物質保障。
第三,穩定而精干的一體化見習實習指導團。一體化見習實習活動是一項持久的攻堅戰。每屆為期4年,涉及校內外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成立一個相對穩定的指導團隊。
摘 要 0~3歲嬰幼兒階段是兒童語言、情感感知以及思維啟蒙的關鍵時期,也是人們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然而由于在我國長期的制度化的學期教育歷史發展,0~3歲階段兒童的教育和3~6歲階段兒童的教育一直處于脫節割裂的狀態。目前,隨著社會對人口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家長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視度日益凸顯,托幼一體化教育的實施改革是我國制度化的學前教育一項劃時代的重要舉措。本文主要從托幼一體化的含義和正確認識,托幼一體化的必要性,托幼一體化教育體系的基本關系以及對整體化教育的幾點建議來具體闡述。
關鍵詞 托幼一體化 學前教育 整體化教育 必要性 建議
1 托幼一體化的含義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托幼一體化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托幼一體化”就是托兒所和幼兒園統一管理主體和教育管理模式;也有人認為“托幼一體化”就是將幼兒園和托兒所形成統一的建設規劃。事實上,幼兒園托兒所的辦學規模在托幼園所設點布局的調整下逐步擴大,然而社會對0~3歲階段嬰幼兒的入托需求總量卻呈現下降趨勢,導致很多掛牌為托兒所的實體實際上已經成為只招收3~6歲階段嬰幼兒為主附設托班的幼兒園。考慮到社會就近入托的需要,對于只針對0~3歲兒童為主要招收對象的托班設點布局不能過分集中,因此將0~3歲階段的嬰幼兒招收與幼兒園作為一個整體合為統一的教育機構應運而生。實行托幼一體化體系的整體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價值取向是為了重視0~3歲階段兒童潛力的開發和科學教養,尊重早期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通過整合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從而為早期嬰幼兒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 托幼一體化的必要性
托幼一體化教育體系提出后,引起了全國各地教育機構和教育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和探索。其實,托、幼的年齡劃分是人為的,因為我國教育歷史的影響,0~3歲嬰幼兒的教養和3~6歲嬰幼兒的教養是由兩種教養機構承擔的,導致兩個階段的嬰幼兒教育發生脫離的現象。下面主要從嬰幼兒自主調節能力的發展以及教育角度的發展兩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托幼一體化的必要性:(1)嬰幼兒的托齡、幼齡的發展過程應該是相對完整的,從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過程來分析,主要包括情緒調節、行為調節和注意調節三個發展階段,是從遺傳的影響和經驗的吸取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由沒有能力到可以勝任的轉變過程,從完全依賴他人到自己來管理的漸變過程,最終發展到自己獲取必要的能力來管理自己的過程。(2)從教育的角度分析,由于0~3歲階段嬰幼兒和3~6歲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限制和教育組織機構和形式的不同,0歲-6歲的兒童教育很難在短期內形成實質性的制度化體系,托兒所階段和幼兒園階段教育應該實現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的一體化,深入、系統地研究契合嬰幼兒身心的發展水平的教育模式,制定合理的托幼教育目標、內容和進程,從而使兒童能夠從內心接受與個人身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真正實現托兒所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教育自然的銜接和過渡,促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3 托幼一體化教育體系的基本關系
(1)教育和生活的關系。實行0~6歲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加強兒童的勞動力而是為嬰幼兒以后長期的發展奠定基礎。早期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生活的過程,年齡越小,教育和生活的聯系就越密切,如果早期教育僅僅是重視3~6歲兒童的教育而忽視0~3歲階段的教育,就會扭曲兒童健康成長的正常的生活軌道,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早期教育可以成為兒童自己的生活,應充分了解兒童生活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培養兒童的興趣、發展需求和潛力,有利于其生命成長的教育。
(2)家庭和機構的關系。家庭是兒童重要的生活場所,其給予兒童的安全感和依賴感是教育機構無法企及的,無論是0~3歲的兒童還是3~6歲的兒童,家庭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的地位是無可代替的,在接受教育后,兒童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教育機構,因此實現托幼一體化教育體系就是建立家庭和機構之間的聯系和溝通機制,通過家庭和機構的協作配合可以使早期教育體系更加完整。
(3)政府和公眾的關系。政府是實現家庭和教育機構之間協作配合的催化劑,政府的公共政策會影響父母、兒童、家庭以及開展教育工作人員的一切生活和工作,而優質的人力資源的培養形成和人的最初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政府應該針對0歲~6歲兒童發展的多層次需求來制定適應兒童身心發展水平的公共政策,從而達到學前教育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發展的協調統一,全面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
(4)兒童和父母的關系。父母是兒童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和藹可親的父母和溫暖的家庭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0~3歲的兒童來說,家庭是他們活動的中心,幼兒園或早教中心只是輔助場所,讓兒童進入全日制的托幼機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父母和兒童分離的時間太長,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是3歲前兒童教育的核心。0~3歲兒童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4 對整體化教育的幾點建議
4.1 整體構建教育目標
0~6歲是一個人開始自己人生的初始階段,也是兒童發展直覺行為思維的階段,也是兒童的身體、智力、感知和社會性逐步產生發展相對較完整的年齡階段,因此實施教育一體化的教育手段非常重要。托幼一體化的建立方針是要綜合考慮0~6歲階段兒童的整體發展,不僅僅要考慮3~6歲的兒童處于準備學習的階段,同時也應該注意到0~3歲階段的兒童正處于身體各方面發展開發潛力優勢和能力的階段,0~3歲和3~6歲不同階段的兒童各自具有不同的發展需求,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托齡階段和幼齡階段教育的分層,完全扭曲了兒童身心發展的正常規律,因此在建立教育目標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充分考慮兩個階段兒童的不同發展需求,既不能將0~3歲和3~6歲兩個不同階段教育分開,也不應該把0~3歲的教育目標和要求混合到3~6歲的教育目標中,其次應該有目的計劃整體教育方案,以0~6歲兒童未來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長久發展為教育的準備起點,注意給兒童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積累有益的學習經驗。目前對0~3歲階段兒童的學前教育研究是托幼一體化教育的重點研究對象,因為3~6歲階段兒童的學前教育的研究比較多,教育方案和課程內容相對來說較為成熟,而對0歲~3歲階段的兒童教育的研究比較缺乏,還未研究出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案和課程內容。目前針對托幼一體化教育的整體建設目標,主要是要對0~3歲兒童階段的學前教育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內容策略的研究,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教育人員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針對性培訓。
4.2 完善托幼一體化教育機構
世界兒童基金會的西里爾·達萊斯曾指出,為了促進兒童在早期教育中更好地發展,必須強調家長和其他家庭成員在嬰幼兒的潛力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家庭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是社會機構和教育機構無法替代的,當然社會機構和教育機構對兒童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托幼一體化教育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有目的地協調組織家庭、社會機構和教育機構各自的特點,充分發揮各個方面的優勢作用。其中社會機構的類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藝術館、博物館以及公園等公共設施對0~6歲的兒童而言,都具有教育和娛樂休閑生活的雙重意義,均是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良好場所;而教育機構是專門為了實現兒童學前教育的正規教育的場所,通過教師的宣教可以對幼兒的智力、情感、社會性認知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中間的橋梁作用,及早呼吁立法機構制定《早期教育法》,通過國家對0~6歲兒童學前教育的重視,從而協調各相關部門共同為發展早期教育服務的良好機制,同時還應該督促政府對早期教育綜合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4.3 提高托幼一體化教育人員的素質
托幼一體化的工作人員是決定托幼一體化教育體系的關鍵,應該嚴格制定早期教育的師資準入以及資格準入制度,嚴禁一切違背兒童生命健康成長規律的機構和教育行為,從而提高早期教育的質量。未來從事托幼一體化的教育工作人員主要包括教師、咨詢人員、保育人員和管理人員等四個方面的人員結構,其中教師肯定是直接負責兒童的教育課程,咨詢人員主要是面對兒童的家長,負責家長的疑問解答以及向家長反映兒童在托幼所的具體情況,保育人員主要負責兒童的護理和養育,對兒童的身體健康尤為重要,管理人員就負責托幼所的主體發展方向。每個層次的工作人員都有其不同的崗位職責,為了更好地促進托幼一體化工作的實施,必須針對不同崗位的人員實行針對性的崗位培訓,托班的專任教師應該選擇有當過母親的經驗的工作人員,按1:4~1:3的比例來配置保教人員,教師應該從教育者的角度考慮兒童的健康發展,同時還應該具備基本的保育常識,和保育員共同參加一些保健、保育的崗前培訓后才能上崗。
嬰幼兒的健康發展和早前教育已經成為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教育人員最關心的話題,打造托幼一體化教育體系在我國掀起很大的熱潮,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托幼一體化的實質以及重要性,通過各方力量的相互協調配合,促進托幼一體化的全面實施開展,促進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
摘要:為保證前景良好的學前教育(藝術方向)的和諧發展,實現量與質的提升,結合實際學科的特點,在教師、學生、管理三個層面構建學前教育(藝術方向)學科教學績效評價體系,并全面設計學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績效評價指標,將有利于學科教學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科教學;績效評價;應用型人才
在國家政策激勵和社會需求導向的影響下,近年來高校學前教育(藝術方向)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融合了傳統學前領域的理論基礎與藝術類學科的實踐優勢下,人數規模逐年遞增。考評一個專業和學科可持續發展是質量與規模的有機結合,同時需符合專業特點的適合的教學績效評價體系。
一、定位:學科特點與教學績效評價的實施
教學績效是主體為實現其目標展現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輸出,高校的學科績效同樣是為實現本學科領域的任務目標在必要學科建設投入上,在教學運作、人才培養上的有效輸出,因此在設計學科教學績效評價體系時,考慮三個因素:特定學科的辦學基礎、運作的特性與發展空間、學科研究成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學前教育(藝術方向)學科是面向學前領域培養中高端幼教、早教師資,以及科研與管理人才。衡量其學科教學績效:本質是借助學科教學平臺,探求教師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的程度,對課程教學成果的反饋,特別要關注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資源。
績效評價的對象是人在學前領域的教學、管理能力,為此要考慮教學活動中明顯的個人意志,由于藝術類學科的形象、表現、立意、審美很難準確量化,因此考量其教學績效,應在追求相對準確基礎上,既要尊重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在教學投入、教學改革、科研創作方面顧及藝術教育的特殊性。
二、體系:學科發展與教學績效評價的構建
將學科教學視為一個動態、全方位的教學流程,考慮其流程中的步驟、主體、活動等要素,可從以下基本方面來構建評價體系。
(一)教師層面:教學組織與教學創造并重
首先:備課階段,重點考究教師對教學文件的研究與運用程度,如:教學大綱,此外考量課程在整體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教師對課程重、難點的把握與駕馭技巧,教師能否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擴充課程信息量。
其次,課堂授課階段,重點衡量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材、授眾、時間的把控,能否對教學目的、程序,進行整體的構思,以及其他能力。
再有,課后考評也是教學績效評價的重要方面。教師應根據教學特點隨時掌控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利用討論答疑、作業布置、技能訓練等加強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對于藝術類的專業課程,特別安排發散的考評形式,鍛煉學生的創新、發散的思維。
最后,學術研究成果歷來是衡量教師教學業績的主要指標,體現了教師個人的教學創作能力。在學前藝術類學科教學中,具有一定學術科研水平和創作能力的教師將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學科教學領域針對性的論文論著,教師理論造詣水平、基礎調研能力,參與課題數量和質量、實踐領域的設計與創造力都是考評的重要方面。
(二)學生層面:基本素質與專業修養的全面評價
1.基本素質與學習效果。通過類似兒童故事大賽、幼兒園見習“雙語”教學、模擬計算機等級考試、體能達標等通識類知識,考評學生的全面基本素養,同時培養學生愛心、耐心、細心的對待學員與學前教育。
2.專業素質與學習能力。作為學生學習績效評價的核心內容,該部分主要包括組織教育的能力。通曉學前教育科學理論,能夠發現幼兒對象的心理狀況,設計探究性的游戲類型,依據幼兒發展和實際經驗,及時把握幼兒生活中隨機事件,外延學習營養和常見病傷的處理知識,這些對組織教學資料,探索需求發展、維持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實現組織幼兒園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和健康教育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的目的都起到很大作用。(1)藝術修養與能力。學前教育(藝術方向)有其專業特殊性,評價其教學績效也應從美術、音樂、舞蹈基本藝術方式著手。布置有藝術氛圍的園區環境,具備指導幼兒繪畫、制作玩教具、剪折紙、泥塑的動手能力,可識譜和創作兒童歌曲、可完成兒童舞蹈創編、表演、編排;還需讓學員掌握基本的樂理、美術知識,欣賞藝術作品,有能力組織一些活動編排綜合藝術能力。(2)科研素質與能力?,F代學前領域需要研究型幼兒教師。通過研究幼兒教育知識體系,有利于改進學前教育內容和方法。這就要求學生不斷探索幼兒教育規律,深入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研發。在考評學生能力上,可通過是否善于觀察幼兒并解決實際問題,專題研究創新,撰寫專業文章的水平,資源整合能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與輻射力等。
(三)管理層面:動態、開放的評價標準
有效的教學管理是衡量教學績效水平的重要保障。學前教育(藝術方向)教學實踐性和工作對象低齡化,決定了教學管理的開放性、動態性特征。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幼兒園工作規程、教育活動、幼兒園管理課程的開設情況,教學中是否運用現場管理、實際參觀等實踐活動,實習保育員和教養員的工作開展。
2.領會《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導文件的程度,并且能夠實際運用到對幼兒園的管理中。
3.師生運用現代教學設備的自覺程度,學校是否借助多媒體手段實現教學生動化,學校注重道德教育的程度。
三、強化:學科成效與實踐教學績效評價
綜合應用性是學前教育(藝術方向)人才培養的主要特色,由于幼兒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實踐能力是學生發展的主要方向,相應具有“藝術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也應成為重要指標。
1.影響實踐教學績效的投入與產出因素分析。從投入因素分析:實踐教學教師的數量與質量、不同等級的教師結構、硬件設施、信息、軟件等軟件設施的投入上;教學經費在實踐教學中所占比例,合作項目的深入程度上都會影響實踐教學績效。
就產出因素來看:學生規模、具備職業資格能力的學生數量,實踐課程體系與課時、實習形式、實踐教學的開展、實踐基地設施、實踐教學成果、社會認可度、畢業生就業率、新生報到率等這些考評指標都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實踐教學活動的績效。
2.制定標準,規范實踐教學績效評價?;谝陨现T多投入與產出因素:需制定一套與之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規范。為此遵循三個依據:依據人才培養的應用型要求,依據幼教領域師資、人員的專業標準,依據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實際表現。考慮績效評價具體形式不僅有分散、集中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寫作等常規,還包括學前五大領域課程的實踐環節,教師安排學生參與教學等實踐活動,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
總之,科學、全面的績效評價帶動學科教學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發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專業思想,自覺提升專業素質,堅定職業理想,為未來職業生涯打下良好基礎,最終成為學前教育學科可持續性發展人才。
摘 要: 高職院校專業的發展必須順應社會市場的需求。學前教育發展前景廣闊,陜西省創辦學前教育專業的院校越來越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及時調整方向,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綜合能力強的學前教育人才。明確的培養目標、優秀的師資隊伍、合理的課程設置、扎實的實踐訓練、多樣的資質證書、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體能方向、發揮其職教的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關鍵詞: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 體能方向 師資隊伍 課程設置 實訓基地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體能方向的市場前景
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學前教育專業為例,每年的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藝術系要專門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舉行一場招聘會,到會的用人單位有100余家,其中有很多幼兒園與我系建立長期人才輸送關系,成為藝術系學生的實習實訓基地,更有一些幼兒園和我系簽訂訂單式培養計劃。然而,由于目前很多院校都開辦了學前教育專業,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多方面滿足現今市場的需求,如何在眾多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中脫穎而出,這就需要我們辦出自己的職教特色。目前,西安市的一些規模較大的幼兒園會從西安體育學院招聘體能老師,但這些老師從未學習幼教專業理論知識,未受過幼教專業技能訓練,當初來幼兒園只是覺得好玩,但真正投入工作后無法適應,最終辭職,造成體能教師的流失。而藝術系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有很多喜歡體能課,甚至有一些學前教育的男生就想當體能教師,可是苦于未能系統地參與專業的幼兒體能課程學習而在機會面前手足無措、產生挫敗感,不得不放棄工作機會。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體能方向正是順應了時展的潮流,有其特殊的優勢。首先,現今社會,人們的教育觀念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一些家長會讓男孩子去選擇學前教育專業,但畢竟男女生的生理結構和性格特點不同,如果男孩子到幼兒園只是擔任一線教師,可能真的難以讓他們的優勢得到很好的發揮。其次,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已經關注到了體能課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加強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及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發展專業優勢,彰顯職教特色。
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應利用自身優勢,滿足市場需求,在改革和探索中有創造性地發展學前教育,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為高職學前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體能方向的設想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從以下方面做出調整,保障培養目標的明確性、專業設置的合理性、職教的特色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明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能方向的培養目標
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強、心理素養好、符合幼教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可持續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加強高素質的優秀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礎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若開設體能方向,完全依靠現有教師隊伍是不行的。必須有一些新鮮血液的注入。首先,請有豐富幼兒園管理經驗的幼兒園園長和幼兒園的體能老師作為培訓師,對現有教師中有志于從事幼兒體能教育的教師進行培訓,或派部分教師到幼兒園進行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系統地進行幼兒體能課的學習。其次,從一些教育機構聘請專業的體能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專業指導。最后,從學生中選擅長體能的學生進行專業的訓練并帶動其他學生,優化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
進一步修改人才培養方案,應從實際出發,保證公共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及體能訓練比例的平衡,著重突出實踐環節,發揚高職教育的特色。實踐課主要指平時的實際演練和幼兒園的見習活動,目的是在增強學生專業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幼兒園體能課的系統學習,突出體能方向。在教學方法方面,避免照搬大學的教學模式,以實踐性和操作性為重點滲透案例教學、模擬教學、情景教學和示范教學,通過觀摩、感知、示范、模擬、強化訓練等手段達到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目的。
(四)扎實的實踐訓練體系
高職教育的特色就是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有足夠的實踐經驗。體能方向的學生的實踐訓練包括觀摩討論、技能比賽和社會實踐。首先,可定期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優秀體能教師上課過程,并進行交流討論,通過觀摩和模擬課堂,使學生更加了解幼兒園體能課的教學方法和常用手段。其次,可在學生中開展各類相關競賽,如體操比賽、戶外游戲比賽、田徑比賽等,達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摘要】在丹麥,學前教育是隸屬于社會教育專業的一個專業方向。以社會教育為背景的學前教育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過程、教學組織形式及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具有與我國截然不同的特點,可以為我國以師范教育為背景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與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丹麥;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啟示
在丹麥,學前教育專業在經歷了1992年的一次教育變革后,變成了隸屬于社會教育專業的三個專業方向之一。目前,丹麥有近2/3的社會教育專業畢業生在與兒童相關的領域工作。社會教育專業已成為丹麥高等教育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本文旨在分析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以期借鑒丹麥的經驗,在我國構建并發展本土化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
一、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基本架構
1.培養目標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中的學前教育專業方向主要培養的是在為3~6歲兒童開設的幼兒園、為10歲以下兒童開設的服務中心或者在小學附設的學前班工作的教養員。①學前教育專業方向培養的教養員應具備分析和反思能力;能以反思性實踐和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對特定背景中的行為作出判斷;能夠理解并把學習定義為終身學習的過程;具備傾聽和交流能力;能夠把個人經驗和專業經驗相聯系,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具備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文化基礎知識扎實;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具備跨專業工作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與兒童家長等協調開展工作。〔2〕
2.基本內容
下表反映了學前教育專業方向課程在整個社會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社會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專業領域課、實踐和畢業論文五個模塊,其中選修課、實踐和畢業論文是與專業領域課相關聯的。如果學生確定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是學前教育的相關領域,那么相對應的選修課必須選音樂、戲劇和表達,實踐和畢業論文方向也要與之相對應。這樣的課程安排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相關知識應用于相應的工作領域。
二、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特點
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旨在培養學生具備教養員的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其成為未來社會的一名合格公民并發揮相應的作用。以社會教育為背景的學前教育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過程、教學組織形式及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都體現出與我國以師范教育為背景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不同的特點。
1.培養目標的適應性
一般來說,培養目標是以學習者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和學科的發展為依據制定的。〔4〕在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完全由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決定。目前,丹麥共有90000名教養員,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其中,將近2/3的教養員在為10歲以下兒童服務的機構工作。幾乎所有兒童在10歲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教養員一起度過的。托兒所、幼兒園以及為學前兒童開設的服務中心已經成為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之間的紐帶,社會對教養員的需求量一直很大。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與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相適應,能夠幫助學生適應在托兒所、幼兒園、服務中心等機構工作的需要,為學生獲得從事教養員工作應具備的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提供相配套的支持。
2.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關聯性
在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必修課、選修課和專業領域課既在內容上相互聯系又保持相對獨立。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關聯性既有助于學生整合各學科的知識,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又有助于不同學科的教師彼此配合,避免知識的不恰當重復。同一學科的各年級教師和不同學科的同年級教師會定期進行課程研討,對課程內容加以整合,以保證不同教師承擔不同理論的授課任務,或者從不同學科角度對同一理論進行不同闡釋。必修課的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選修方向,力求使授課內容與其選修課和專業領域課相聯系,以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例如,教育綜合理論這門課包含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教師在經過討論后,會將其中的相關內容根據知識領域的不同加以整合,從而使相關知識能夠適合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
3.課程實施過程的漸進性和靈活性
丹麥學前教育專業方向的教師有權規劃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將同一學科內容在不同學期循序漸進地加以拓展和細化。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預習或鞏固。例如,除了實踐學期外,學生在每個學期都要學習教育綜合理論。在數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使所教的理論能夠逐層深入,使學生的學習難度逐漸提高。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知識講授外,還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室外現場教學,如自然、運動等學科。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靈活調整教學計劃,學生的感受和想法決定著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展開程度。
4.教學組織形式的合作性和自主性
教學組織形式的合作性表現在大部分課程內容是以小組練習和項目作業的形式開展的。小組練習是學生學習理論并加以運用的重要形式。課堂問題的討論或者藝術作品的制作等都需要小組之間的團隊合作。項目作業則包括課程進行中需合作完成的項目報告及課程結束后進行的學科知識展示活動,即全班同學合作,將學到的知識以節目的形式表演出來。小組練習的自主性表現在學生有權自主分組,自主選擇小組成員,自主分工,自主決定活動方式,影響整個小組成績的學生很容易被小組淘汰。項目作業的自主性表現在學生有權自主選擇項目作業的主題和方式。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又能發揮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5.課程考核評價的多元性
課程考核評價的多元性一是體現為評價內容的多維化,二是體現為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三是體現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是僅僅從一個方面來考核的,而是注重多維考核。課程考核評價包括對每門學科的單項評價和學年末用來檢驗學生對教學計劃中各門學科的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分學科的綜合評價。根據考核結果的呈現形式,課程考核的評價方式包括書面報告、口頭報告、書面報告與口頭報告相結合等多種方式。評價的主體包括內部人員和外部人員,即學生的成績由任課教師和聘請的校內或校外的學科督導協商評定,以保證學生成績的準確性。學生的實習成績則由校方和實習機構共同評定。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幼兒專業教師, 歌唱是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必修課程,科學合理的設置歌唱教學的方向,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的音樂素養有著重要作用。要結合實際,立足當地幼兒園的實際需要,合理的安排歌唱教學的內容,弱化專業聲樂教學,強化兒歌演唱教學。加強課程的橫向聯系,注重課程的平行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為幼兒園培養綜合能力強,實用的、合格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方向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不是專業藝術類人才,而是要為幼兒園培養綜合能力強,實用的、合格的幼兒教師。地方高校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必須符合當地幼兒教育的需要。
一、深入幼兒園,了解社會需要
為了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就必須定期到幼兒園進行見習和調研,讓學生仔細觀察幼兒日常教學活動,了解小朋友喜歡的是什么樣的老師。讓他們認識到小朋友喜歡的老師要不但能說會道、能寫會畫還要能彈會唱。讓學生認真觀摩幼兒園日常音樂教學活動,了解幼兒園的最新音樂活動動態和歌唱教學在幼兒園的重要性。了解地方幼兒園的教學現狀和需求,理論聯系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學前教育歌唱教學的目就是為了滿足幼兒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做到會唱兒歌、能兒歌表演唱,最后發展到兒歌的自彈自唱。
二、教學過于專業,學不能所用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歌唱教學延續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模式,把培養歌唱家、演員作為教學目標,過多的訓練各種高深的聲樂技巧,而忽視了幼兒歌曲的教學。以美聲、民族歌曲為主,幼兒歌曲的歌唱沒有引起師生重視,只是在彈唱教學中得以體現。培養的學生能夠較好地演唱美聲、民族歌曲如《燕子》、《瑪依拉》等,卻不能完美的演唱簡單的兒歌如《健康歌》、《粗心的小畫家》等。不能很好的范唱幼兒歌曲,就不能滿足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老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兒歌范唱能力。許卓婭教授說,“幼兒園歌唱教學最聰明的辦法還是教師做出正確、美好的榜樣?!庇變阂魳方虒W活動不僅僅是教唱歌曲,而是包括唱歌、舞蹈、器樂等綜合音樂活動,要想具備這種能力,就必須提高音樂的綜合素養。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考試時不進行專業考試,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幾乎沒有歌唱的基礎。前教育專業的歌唱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歌唱基礎理論和歌唱的技能技巧,能夠勝任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它和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是有很大區別的,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求歌唱的聲音必須達到一定地規格。而學前教育專業的歌唱教學則要求學生做到歌唱的姿勢正確,能基本正確運用歌唱的呼吸和共鳴,吐字清楚,語氣準確,做到發聲流暢、自然,聲區統一,能夠比較完整、生動的演唱幼兒歌曲。所以我們學前教育的歌唱教學要強化幼兒歌曲教學、弱化專業聲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幼兒音樂教學能力。
三、依據傳統歌唱方法,突出兒歌教學
我院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他們沒有歌唱基礎,如果離開傳統的歌唱教學方法,一味去唱兒歌也是不科學的。傳統歌唱教學在聲音的訓練上已形成一套科學的方法,應該吸取利用、傳承發揚。我在教學中采用的是:學生在初期階段要加強歌唱的基礎訓練,從歌唱的發聲方法入手,并在此基礎上加入幼兒歌曲教學。首先讓學生側重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初步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學習掌握呼吸支點、歌唱的位置、咬字吐字等歌唱方法。把民族唱法中的歌唱的微笑狀態、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等方法運用到兒歌演唱中去。有一定的歌唱基礎以后就要結合舞蹈加強幼兒歌曲演唱與表演,鼓勵學生做出拍手、點頭、聳肩、扭腰等簡單的身體律動。提示學生在演唱中要跟著音樂表現情感,注意聲音的狀態。在唱好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歌曲和兒童律動相結合,把兒歌創編成兒歌表演唱。讓學生領悟到,兒歌的演唱不僅是唱而已,還要在唱中舞蹈,在唱中游戲,愉悅身心,獲得知識。為了滿足幼兒音樂教學的需要,要讓學生在課下結合歌曲的鋼琴伴奏,把彈和唱結合起來進行練習,做到能夠自彈自唱。它的實用性很強,非常符合幼兒教學工作的需要。我在教學中一般每周學唱一首兒童歌曲,三周學習一首簡短的藝術歌曲。選擇難度小的發聲練習曲,結合幼兒歌曲進行歌唱練習,引導學生較好地運用歌唱的技巧并嘗試運用到幼兒歌曲演唱中,引導學生把藝術歌曲演唱的方法為幼兒歌曲的演唱服務。
四、以集體課為主,小組課和個別輔導為輔
我院學生多,老師少,授課主要采用上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集體課主要是歌唱基礎知識的講授、發聲技巧的訓練和老師的示范演唱。歌唱集體課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在歌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影響了教學效果。小組課把存在問題相同或相近的同學聚集到一起進行輔導,讓學生互相觀摩、各抒已見、切磋爭論,小組課上學生所聽到的、感受到的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影響。可以豐富學生對聲樂的認識,開闊學生的思路和眼界,促進學生對歌唱學習的積極性。歌唱小組課教學,學生通過觀看相互的演唱,感受每一個同學的歌唱狀態和歌唱感覺的不同,可以看到教師是如何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實際指導,解決技能和音樂上的問題,從而來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歌唱的判斷能力。個別輔導能夠使老師因人而異的對學生進行輔導,能夠發現并解決學生歌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個別輔導教師工作量較大,雖然能夠解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問題,但沒有和同伴合作競爭、協作的機會等問題。三種教學模式相輔相成就基本上能完成學前教育的歌唱教學。
五、加強橫向聯系,注重平行發展
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不是單一的歌唱教學,它是歌唱、舞蹈、器樂等綜合的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老師不僅要教兒童唱歌,還要在歌唱中給兒童伴奏、載歌載舞,通過多種方式加深兒童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幼兒教師這種獨特的專業,就要求幼兒老師必須具備很強的音樂綜合能力。加強課程的“橫向聯系”,注重各個課程的“平行發展”,把視唱、聲樂、鋼琴、舞蹈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我根據這幾年的教學體會以及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感覺我們現在的音樂教學與幼兒音樂教學的實際應用有一些不吻合現象,現在的音樂教學過于專業,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東西不能很好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結合地方幼兒園的實際教學需要編寫我們的校本教材做為我們教材的補充。教材可以根據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搜集一些優秀的幼兒歌曲編寫成冊。同一首兒歌,用視唱教學來學習兒歌的音準、節奏,用歌唱教學來訓練歌唱的方法和技巧,用鋼琴教學來練習兒歌的伴奏,用舞蹈教學來掌握歌曲的律動。讓學生做到不僅能唱藝術歌曲,還會兒歌表演唱、兒歌自彈自唱。自彈自唱的能力不僅體現了學生的鋼琴伴奏能力,更能體現學生幼兒歌曲的演唱和歌唱教學能力。老師要指導學生對幼兒歌曲進行演唱和表現,讓學生能“以彈伴唱,以唱為主”逐漸提高幼兒歌曲彈唱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對幼兒音樂教學是非常適用的。
我們培養的是幼兒專業教師,只有我們在培養過程中重視了歌唱基礎理論和歌唱技巧相結合,弱化專業聲樂教學,強化兒歌演唱教學,加強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才能得到幼兒園的歡迎,才能適應國家學前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學前教育(雙語方向)的培養目標、能力構成,并提出了通過以就業為導向,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來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進而提高幼兒雙語師資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 模塊化 課程體系
2000年,教育部頒布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強調“應結合專業學習,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這既可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英語學習的連續性,又可使他們所學的英語得到實際的應用”。鑒于此,我校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開設了雙語方向,并且通過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實施幼師素質教育,來實現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的培養目標,提高幼兒雙語師資水平。
一、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人才培養目標
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學前教育專業和英語教育專業的整合,是對兩個專業分析和綜合的產物,是對兩個專業知識體系的突破,是一種創新思維的成果。它與傳統的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方面,傳統的英語教育專業只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薄弱,也難以勝任幼兒園雙語教學工作。顯而易見,傳統的英語教育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已難以適應幼兒園雙語教學的要求。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設立雙語方向,就是適應幼兒園雙語教學需要的重大教學改革舉措。
二、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學生的能力結構
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學生的能力結構主要有三個方面組成:職業基本能力,如兒歌彈唱與幼兒歌曲創編;幼兒園教學與管理能力,如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設計;全面英語語言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學生核心能力。它包括語言知識,聽說讀寫基本技能,英語職業技能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關的。我們應始終把傳授語言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和增強職業技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三、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重在培養能夠勝任未來幼兒雙語教學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其課程設置就應該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崗位的要求設置出所需的專業課程,然后根據專業課程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設計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谶@種認識,根據幼兒園雙語師資需求的變化來構建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模塊化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模塊:一是“公共課”,為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畢業生就業中所需的較廣博的綜合性文化知識的系列課程,重在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專業課”,為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和職業技能的提高所設置的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從事的幼兒園雙語教學工作應具備的專業技能;三是“實踐課”,主要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雙語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公共類課程分為公共必修和公共選修兩大模塊。本著“必須,夠用”的原則,公共課程的開發突出多層次,可分為知識層開發,能力層開發,和素質層開發。知識層培養現代人所具有的科學文化素養;能力層培養職業人所具有的潛在素質;素質層將知識,能力內化為人的有意識的素質。公共類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強健的體魄,并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兩大模塊,覆蓋了幼教崗位群所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學知識和教學設計能力。專業必修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組織教學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板書能力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能力等,主要包括學前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說、語音、英文書法、幼兒英語活動設計、幼兒英語文學等。專業選修課包括英文歌曲與表演、英文故事、英美時文欣賞。專業類課程主要是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強化專業知識,增強從師技能,拓展興趣愛好,豐富個性特長,開拓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
實踐課分為軍事訓練、教育見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設計、頂崗實習五個模塊。本模塊主要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雙語教學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四、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創新特色
1.課程內容的開放性
該課程的各個模塊都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根據社會發展不斷變化,不斷吸收新的信息。首先,以“專業課”模塊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適應幼兒園雙語教學工作,在傳統的學前教育課程設置中增加了幼兒英語活動設計,讓學生懂得幼兒園雙語教學活動的特點,選擇怎樣的內容組織學前雙語教育活動,如何開展學前兒童感興趣的雙語教育活動等。其次,我們知道在雙語師資培訓過程中,必須既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又關注文化習俗的了解,多進行英美文化的滲透。因此在“專業選修”課程模塊中,我們增加了英美時文欣賞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生活方式、表達習慣等。只有這樣,才可能更準確地掌握英語,不至于出現那種中國人聽不懂,英國人也不明白的漢式英語。
2.課程結構的非線性
傳統的的英語語言課程通常是以學科的邏輯結構為框架進行構建的,這種課程呈現一種線性結構。由于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課程具有多元化的培養目標,這些目標在具體課程中的表現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例如作為主干課程之一的“學前綜合英語”,它是由英語專業知識和學前專業知識兩個學科相關的元素構成。兩種知識之間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或是其他邏輯關系,而是通過相關的交叉點來顯示整個課程目標的整體效果。隨著相關的交叉知識逐漸豐富,新的知識不斷加入,“學前綜合英語”的課程母體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的反映整個課程的觀念,具有更加明確的層次性和結構性。
3.課程發展的螺旋形
在該課程中,傳統螺旋式的課程發展模式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一是課程體系中任何一門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主題互相關聯的;二是課程總是處于不斷組織、整合和應用過程中;三是課程經過課程建構者,教師和學生的反思、考察、批判,最終為人們所接受。因此,該課程的發展始終保持著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相互協調,從而保證課程能夠向不斷優化的方向發展。
五、結語
通過對在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分析與研究,我們發現,這是一種符合高職高專教育宗旨和規律,體現能力本位,滿足學生就業需要的課程模式,對于實現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的培養目標,提高幼兒雙語師資的整體水平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摘要 筆者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認真分析與實踐,通過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科學研究相結,課程教學、課外訓練、幼兒園見習和實習5個基本途徑,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學生的唱歌、彈琴、跳舞等七個方面的基本技能進行系統訓練的培養體系,培養了一批具有本科學歷的幼兒園一線英語教師,提高了辦學質量,為畢業生拓寬了就業市場。也為省內外同類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范例。
關鍵詞 本科學前教育幼兒英語方向 培養體系
引言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是黑龍江大學劍橋學院根據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開始設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專業方向。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設置是我院教育系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辦學空間和辦學層次,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為了提高辦學質量,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合格成才,順利就業,經過對省內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情況的調查分析,我們確立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辦學理念和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并重的辦學思路,在學生入學之初,在開始研究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加強英語口語基礎的訓練,強化幼兒園英語口語,現已形成了課堂教學、課下操練、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教育教學體系。
1 背景
經濟社會發展對幼兒英語教師素質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對幼兒園英語師資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師范院校英語本科專業主要培養中等師范學校的英語師資,而幼兒園一線英語教師則主要來源于中等師范學校,也就是幼兒園教師英教化,還有一個來源就是過剩的英語專業畢業生來從事學前教育的英語教學工作。隨著我國師范教育體制由三級師范向一級師范過渡,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開始承擔起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培養任務。而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具有本科學歷的畢業生也開始承擔的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工作,專業的幼兒英語師資與英語教育專業和幼兒師范培養的只有中專學歷的英語教師應該有什么區別?如何培養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學生既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幼兒教育的理論基礎,又具備全面發展的專業技能?這是我們創辦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幼兒英語方向面臨的一個非常實際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學生需要學習系統的國際音標與語音、幼兒園英語口語、幼兒英語教學法、教育學、心理學和學前教育教學技能類課程,如何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具有從事幼兒園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能力,在畢業時能夠迅速適應幼兒園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同時具有很好的專業技能遷移能力和教學策略生成能力,能夠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經過對國內外英語教育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分析研究,與省內外高校的同行交流辦學經驗,到幼兒園與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研究幼兒英語教師基本素質的內涵,組織全系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實際,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認真分析和討論,認識到必須實行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根本轉變,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教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和以教材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必須在加強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突出技能訓練,盡快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學生的技能培養過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過程。
2 內容
目標明確、切實實施、科學評價
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旨在探索英語語言知識和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培養,尤其是專業技能的形成過程,一方面要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一方面形成實施教學的運作體系,同時要具備完整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2.1目標體系的構建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現代學前教育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從事學前教育英語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的業務能力,能勝任幼兒園英語教學工作,能從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結合英語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可以將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學生的專業技能分為基本技能與綜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為英語語言的聽、說、聲樂、琴法、舞蹈、繪畫、手工制作、口語等8個基本方面;綜合技能主要為學習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等3個基本方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遷移能力,通過系統的訓練使學生達到本科幼兒英語師資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要求,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具有幼兒園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能力。
2.2實施教學的運作體系的形成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主要培養幼兒園英語教師,學齡前兒童處于教育的啟蒙期,對于幼兒英語教師來說,發音是否準確、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至關重要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具備一般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外,還應具備彈琴、唱歌、跳舞、繪畫等特殊職業技能,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課堂上學會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是從操作層面上探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技能訓練的方法和途徑,其中包括課程教學、課外訓練、幼兒園見習與實習、技能訓練與競賽以及科研訓練等。
2.3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為了引導幼兒英語方向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制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基本技能考核標準》,規定考核項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績評定辦法。通過課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語兒歌、故事競賽活動以及論文評比等多種途徑對學生技能進行科學的評價,既可以激發學生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使教師全面、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為因材施教創造條件。
3 途徑和方式
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科學研究相結合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實踐教學工作要突出課程滲透、空間拓展、時間貫穿、強化基礎和注重規范等教學理念,主要通過課程教學、課外活動、幼兒園實踐、技能訓練與競賽以及科研訓練等途徑進行。
3.1課程教學
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課程教學包括專業課程、活動課程以及素質課程的教學,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應突出“課程滲透”的教學理念,即在各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都要注重突出學生英語語言運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結合運用的培養。不僅重視學生的外語、計算機、普通話等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而且還要重視音樂、美術、舞蹈等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
握。音樂(聲樂和琴法)課程從第一學期開始,連續開設不能少于六個學期。美術、舞蹈課程開設不應少于四個學期。所有理論課程教學都有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時間,所有教學法課程則以實踐教學為主,英語語言的相關課程貫穿始終。教學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
3.2課外活動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應突出“空間拓展”的教學理念,即不僅注重課堂教學時間的技能訓練,更要注重在課外的一切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參加外語角的活動、參加社團組織,經常進行與幼兒英語教學關系密切的舞蹈、繪畫等技能訓練活動,既可以進行集中的強化訓練,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訓練。也可進行分散訓練,組織志趣相同的學生互相幫助。每年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服務社會的同時,鍛煉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技能素質。
3.3幼兒園教育見習與實習
幼兒園英語教育見習與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幼兒園英語教育見習與實習要突出“時間貫穿”的教學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實習基地,確定實習的內容,學生在校學習的四年時間里不間斷地進行英語教育見習和實習。
首先,建立實習基地,選擇辦學條件較好的幼兒園或雙語幼兒園作為幼兒英語方向學生的實習基地,與實習基地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其次,豐富教育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將模擬實習、幼兒園教學實習、班級管理實習、衛生保健實習等不同實習重點結合起來,使各種實習內容相互補充,提高學生的綜合教育教學能力;將集中實習、分散實習、穿插實習、頂崗實習結合起來,使各種類型幼兒園的實習相互補充,以提高學生就業時的適應能力。
第三,延長教育實習的時間,可以將幼兒園實習分為三個時間段:從一年級開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兒園見習,幫助學生及早認識幼兒、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特點以及幼兒園教師工作的職責,在見習與實習中培養學生對幼兒、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情。以便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英語教學。三年級開始隨幼兒園各科教學法、尤其是英語教學法、幼兒園游戲理論等課程的開設進行短期實習鍛煉,讓學生承擔幼兒園英語教學工作。到四年級再利用八周時間集中進行專業實習。
3.4技能訓練與競賽
為了提高幼兒英語方向學生從事幼兒教師職業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實的英語語言教育的同時,應經常開展幼兒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和競賽活動。技能訓練與競賽應突出“強化基礎”的教學理念,即把最能夠體現專業特色的基本技能作為技能訓練和競賽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技能訓練和競賽活動促進學生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專業技能訓練采用分散訓練和集中訓練兩種形式,集中訓練主要由有關技能課程專業教師進行課堂和課后集中輔導,分散訓練則由團總支、學生會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學生社團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訓練活動。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根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用英語描繪出相應場景,唱好英文歌、彈一曲好琴、畫一手好畫、寫一筆好字、講一口好故事、有較好的舞蹈表現力等,同時每學期都進行專業技能的競賽活動,樹立競賽優勝者為技能標兵,發放證書,給予獎勵,激勵全體學生積極投身于專業技能的學習訓練之中。
3.5科研訓練
科研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學生技能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論文寫作是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上應突出“注重規范”的教學理念,即通過嚴格的畢業論文寫作訓練,使學生掌握科研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不僅具有一定的科研寫作規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規范。具體指導方面,可以成立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進行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訓練,重點把握好三個環節,一是課題關,要求學生選擇角度小,貼近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的課題進行研究,最好是進行實證性的個案研究。二是寫作關,明確專業水平較高,并發表過一定數量論文的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從論文選題到基本規范進行具體的指導。三是答辯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開題答辯,第二階段是論文最終答辯。只有通過開題答辯的學生,才能參加最終的答辯,答辯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論文還必須進行認真的修改才能最終定稿。
4 意義與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實踐教學體系在學院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目前,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基本完成,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過程中為培養合格的幼兒英語師資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也為省內外同類院校培養高素質的幼兒英語師資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范例。
4.1理論意義
豐富了學前教育理論體系,確立了幼兒英語方向本科人才培養應面向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指導思想,在重視學生做人教育、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幼兒英語技能訓練,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了學前教育幼兒英語方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在我國學前教育史上具有開拓創新意義。
4.2實踐意義
經過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實踐教學系統訓練的學生,專業思想鞏固,業務能力較強,英語運用能力表現突出。絕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前已經成為從事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熟練工”,因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劍橋教育集團、省、市政府機關幼兒園來我院挑選人才,首屆幼兒英語方向畢業生全部就業,其中多數在幼兒園一線就業,還有一部分學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務員。畢業生就業率100%。
結語
通過課程教學、課外訓練、幼兒園見習和實習等5個基本途徑,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方向學生的聽、說、唱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進行系統訓練,培養了一批具有本科學歷的幼兒園一線教師,提高了辦學質量,為畢業生拓寬了就業市場,畢業生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通過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培養和生涯教育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實踐技能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使學生的專業成長與其終身發展相結合,為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創造條件,更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在構建學前教育幼兒英語方向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支銳意進取,教學與科研并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優秀師資隊伍,為我院學前教育的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摘 要】分析當前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專業為例,從跨界思維探索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突出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跨界思維的重要性。
【關鍵詞】跨界思維 學前教育 專業建設 教育技術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其教育質量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紛紛出臺區域性的政策。廣西學前教育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為幼兒園學位明顯不足,教師數量缺口大、素質不高等。據統計,到2017年需新增近50萬個學位,需新增6.6萬名學前教育教師,才能滿足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需要。截至2013年,廣西全區專科學歷的專任教師占比不到60%,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幼兒教師占比為35.3%,鄉鎮以下幼兒園僅為22%。
當下,由于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需求趨向多元化,對學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必須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數量充足、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近年來,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抓住機會,應對挑戰,積極探索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根據一線幼兒園的實地調研,結合當前廣西幼兒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在原有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上,增設多個方向,滿足幼兒園對教師多樣化的需求,培養更多的、優秀的幼兒教師。下面以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為例,透視其建設與發展的過程。
一、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建設背景
根據國家相關教育文件精神,專業設置需要經過市場需求調研、專家分析論證,呈報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等程序。在國家、自治區政府大力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形勢下,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對學前教育專業及方向進行探索,經過一線幼兒園實地調研、市場多元化需求的詳細分析,組織專家充分地論證,決定設立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
(一)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需求。隨著國家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學前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學前教育原有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對于信息技能的教育遠遠地落后于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更沒有培養專門教育技術人才的計劃,導致幼兒園相應的崗位人才緊缺。據調查,幼兒園積極應對形勢的變化,嘗試了多種解決路徑,但效果差強人意。一是招聘計算機專業人才,他們專業技能強,但缺乏相關教育經驗,進入崗位后,溝通不順暢。另外,由于他們專業性技能強,在幼兒園信息化崗位上感覺大材小用,加上幼兒園的工資待遇較低,很難留住專業的人才。二是招聘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人才,他們都具有本科學歷,具有教育與技術的知識背景,但他們不懂學前教育,無法帶班,只能做幼兒園的教輔人員,在幼兒園的地位較低,工資收入不高,崗位的吸引力不夠,離職機率大。幼兒園缺少專業人才的技術支持,使得教育信息化方面發展不太順利。為此,很多幼兒園園長曾多次提出希望有學校培養一些復合型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二)幼兒園對教育技術人才的需要。為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幼兒園開始裝備數字化、電子化的設備,如多媒體電腦、交互式電子白板、投影儀等,這些設備都已經進入到各班級的活動室。而學校辦公室都配備了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數字化辦公設備已經成為城市幼兒園標配,甚至有些幼兒園已經實現了從入園到離園全程精細化管理,而網絡成為數字化設備連接的橋梁。信息技術已經滲入到幼兒園的每個角落,保障網絡與數字化設備的正常運行以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校本培訓等都需要專業的人員支持,可見幼兒園對教育技術人才的依賴越來越強。
(三)目前課程體系不能滿足幼兒園需求。師范類專業課程體系開設了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由于專業總課時的約束,本科類師范專業為3個學分,而專科類師范專業為2個學分,換言之,學時數只有48或36學時。據調查,大部分報讀師范類專業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都不太寬裕,較少學生購買計算機設備,在硬件上缺少相應的支持,加上課時的限制,而缺少必要的實踐時間。如果沒有大量的操作實踐,要掌握全部課程內容,達到熟練的操作技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者,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程,其他課程無所謂,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師發展的巨大支撐作用,對課程的認識不到位,導致課程的學習不到位,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理念,技能訓練無法落實,以致進入崗位后,不能較好地適應幼兒園信息技術應用的需要,特別是在城市的幼兒園,園方需要一些既懂學前教育,又掌握信息技術能力的復合型專任教師。
(四)學生的信息素養難以滿足幼兒園需求。據調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她們之所以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就讀,一是學前教育大發展的背景下就業形勢好;二是師范類專業學費較低,相當于同層次專業收費的三分之一。另外,由于學生95%以上都是女生,她們對技術類的課程興趣不高,而操作技能的訓練光靠上課時間是絕對不夠的,希望她們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技能操作的困難可想而知。綜上所述,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化水平難以滿足幼兒園信息化崗位的需要。為解決這一矛盾,應開設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專招有志于從事學前教育,且擁有個人電腦,對信息技術有特長或有興趣的學生,培養幼兒園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二、基于跨界思維的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建設
在2008年諾貝爾獲得者北京論壇上,華人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指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當不同的學科、理論相互交叉結合,同時一種新技術達到成熟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理論上的突破和技術上的創新。我們學科培養體系都是獨立的學科,沒有關注到‘跨界’培養的優勢?!本C觀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實現復合型目標,完成學前教育與教育技術的融合,必須有跨界思維。要整合學前教育與教育技術兩個專業,必須用跨界的理念去思考,從目標設定、師資結構、課程設置、學習方式與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一條融合發展的專業建設路徑,促進專業的發展。
(一)目標跨界,教學與管理雙層次。人才培養成功的關鍵,在于目標的定位。目標是否清晰、明確將決定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專業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學前教育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學前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學前教育實踐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在幼兒園教育技術應用方面有一定特長,能勝任學前教育機構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的??茖哟螒眯蛯I人才。其培養目標定位在復合型??茖哟蔚膽眯蛯I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定位,首先要求保證培養對象掌握學前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學前教育實踐技能與一定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必須開設幼兒園需要的“三學五法”課程,具備一名合格的幼兒園帶班教師的基本素養。其次,要求培養對象掌握幼兒園日常教育與管理需要的信息化應用方面的技能,以滿足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
(二)合作跨界,構建多元化復合型師資隊伍。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因素在于師資。專業的發展,沒有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專業建設將無法達成培養的目標。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專業的課程團隊,打破原有單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打破系部與教研室的界限,先從校內進行整體調配,參與部門涉及學前教育教研室、藝術教研室、信息中心、藝術系等;然后從校外其他高校聘請教育技術專業的教授,構建結構合理、理實結合、專兼結合的復合型課程團隊。打破原來的界限,實現多領域的跨界合作。同時,與幼兒園的實際需求深度整合,實現多元化與復合型隊伍建設,應特別重視教育技術課程專任教師的歷練,可分批次到幼兒園頂崗、跟班或掛職鍛煉,加強幼兒園一線的實際崗位的體驗,更加明確幼兒園的真實需求,從師資隊伍建設上實現校園、校校、多部門之間的跨界合作,打造多元化復合型師資隊伍。
(三)課程跨界,學前為主,技術為輔。課程是專業建設的根本,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培養目標的達成。
一方面,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方向之一,決不能脫離母體――學前教育。第一學年應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類課程,強調專業的基礎性,夯實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第二學年增設專業方向課程,即教育技術類課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絡技術、教育影視制作、課件制作等,通過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以滿足幼兒園對信息技術崗位的相關的要求。如開設幼兒園課件制作,不僅可以幫助同事完成幼兒園教學課件的制作,也可以輔助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動;開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絡實用技術課程,根據幼兒園信息化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選擇一些在幼兒園切實可行而又迫切需要的技術,通過實踐強化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特別注重與幼兒園的實際結合。開設幼兒園教育影視制作課程,針對幼兒園的宣傳與發展的需要,讓培養對象掌握教育影視制作的技術,怎么樣從幼兒園的角色,從教育的角度去攝影、攝像。這些方向技能課的開設,一是讓學生能維護幼兒園內的計算機設備,判斷、處理較簡單的軟硬件技術故障,進行相關的維護;二是讓學生掌握網絡運行與維護的相關技能,保障幼兒園園內網絡的正常運行;三是讓學生能制作較好的教育影視作品,掌握攝影與攝像技術,滿足幼兒園教學、活動等錄制工作;四是制作較高質量的幼兒課件,輔助支持其他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
另一方面,必須基于跨界思維對課程進行全面的改造與整合,如用跨界的理念改造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內容體系。目前,學前教育領域沒有找到把學前教育與教育技術整合得很好的《現代教育技術》教材。根據教學團隊多次深入幼兒園一線實地訪談與問卷調查的結果,結合多年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經驗,打破原來的課程內容體系,重新建構了學前教育與教育技術融合的課程內容體系,目前已經編寫講義進行實踐。從試用期間的學生調研反饋發現,基于跨界思維的課程內容深受學生的喜歡。
(四)方法跨界,凸顯能力與合作。根據專業與方向的特點,一是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特別是方向類課程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的培養方式,突出技能培訓。依托信息中心強大的實踐場所,與信息中心合作讓學生分批次輪流實踐,以信息中心技術助理的身份參與實踐,不僅可以有效地做到學以致用,而且讓其親身體驗信息化崗位工作。這樣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讓學生增強了崗位適應能力。二是評價方法改革突破學科的評價,以技能培養的過程性評價為主,從實踐頂崗的日常表現,與專業理論的學習結合進行總結性評價。三是學習方法改革結合學科交叉的特點,突出以信息技術支撐學習的理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強化學生的探索技能,實施小組學習、協作學習,作業以小組為主、個人為輔。利用自媒體實現資源分享與推送,鼓勵學生在技術興趣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前教育(教育技術方向)建設的探索,嘗試用跨界的思維不斷摸索。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技術的不斷進步,跨界勢必成為潮流,而教育跨界的實踐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將沿著跨界的方向不斷努力探索專業建設,培養更多的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跨界人才。
摘 要:學前教育事關廣大兒童的身心發展和整個國家的未來,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經歷了較長時期的發展,時至今日,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所以,分析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現狀,努力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展望未來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方向意義重大。
關鍵詞:學前教育理論;發展歷程;發展現狀;發展方向
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影響無聲卻有力,直接關系到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研究學前教育理論對兒童的教育意義重大。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自古有之,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得到了較深入的發展。但是,在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也影響到具體的學前教育效果。因此,在研究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時,需要首先對其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進行深刻的思考,從而分析我國未來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趨勢。
一、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歷程
先秦時期,我國便出現了有關教育學的著作《學記》,在《學記》中,有“禁于未發之未豫”的說法,即認為對兒童的學前教育是要讓兒童舒適從容地成長,盡情享受生活,避免各種有損于兒童成長的情況出現。這在當時是十分進步的學前教育理論。而隨著我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發展,學前教育理論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出現了許多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并提出了許多優秀的學前教育理論觀點。后來,隨著西方列強對東方的侵略,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況之下,一些先進的學者開始積極學習西方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制度,并將各種西方現代兒童學前教育觀念引入中國。后來,隨著歷史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也經受了不少打擊和考驗,例如,20世紀60年代,我國發生了“”,即對學前教育事業造成較大的創傷?!啊苯Y束之后,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導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學前教育理論也得以回到正軌,繼續發展。于是,在改革開放政策的積極影響之下,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取得了發展和觀念變革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從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中我們不難發現,政治、政策對于教育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只有在較為寬松的思想氛圍和開放的政策之
下,學術發展才能取得較大的進步。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隨著西方教育理論不斷傳入我國,也為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提供了較好的參考,許多教育家和學者都通過對西方優秀學前教育理論的研究,提出了許多符合我國實際國情學前教育觀點,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例如,陶行知和陳鶴琴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現狀
雖然早在先秦時期,我國便開始出現對學前教育的研究,并出現了一些學前教育理論。但到了1840年左右,我國的學前教育工作卻一度處于停滯狀態。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大多是在借鑒西方學前教育理論之后發展而成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古今問題
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從古代起,在《禮記》《大學》《中庸》等著作中便出現了大量關于兒童成長的內容,并積極地主張對兒童的教育要師法自然,學前教育的教育觀是為了使兒童享受生活。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不斷變化,對兒童的學前教育逐漸淪為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相關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也嚴重阻礙了兒童的身心發展。如今,學前教育理論早已完全擺脫了封建社會時期的種種束縛和迫害,處于較為寬松的氛圍之中,并得到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發展。但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對后世影響極大,除了為當下的學前教育理論帶來一些十分積極的正面引導之外,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導致了兒童教育觀念出現較為嚴重的偏差。例如,如今,小農經濟意識依然對兒童學前教育理論產生著較為深遠的影響。小農經濟意識只看重短期的利益,鼠目寸光,缺乏長遠的眼光,看不起書本知識,小農經濟意識的這些觀點十分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2.社會變革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社會的重大變革也會對學前教育及其理論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例如,60年代我國發生的“”即對學前教育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也遭到重創。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的決定》公布,使兒童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了這場風暴?!啊睍r期,將兒童學前教育理論中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視當作一種“封資修”廢除掉,并在幼兒園增設了“政治課”,主要教材是“語錄”“評法批儒材料”等,從而導致廣大兒童的思想和社會意識出現了巨大的偏差,形成了許多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雖然“”事件早已過去,但廣大教育工作者仍要注意重大社會變革對學前教育的影響,一旦出現問題,要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3.中外學前教育思想的交流
隨著中外學前教育的不斷交流,中外學前教育思想發生著激烈的碰撞,在西方學前教育理論的影響之下,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在積極吸收國外學前教育理論優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一些不良內容的影響,于是,很多兒童的思想出現了偏差,出現了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等不良的觀念。
三、我國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方向
1.古為今用,積極融合古今文化
我國古代的學前教育理論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具有許多可取之處,例如,陶行知先生強調兒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認為普及教育不僅要普及小學教育,也要積極地普及幼兒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而對幼兒的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則是根本之根本。陶行知先生總結舊時學前教育的“三種大病”,即第一種,“外國病”,即仿效外國,不適國情;第二種,“花錢病”,既然處處模仿外國,樣樣要給洋人,自然花費過多;第三種,“富貴病”,即所收兒童多為貴族。針對這種情況,陶行知先生積極地沿用我國古代學前教育理論中的精華部分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措施。在我國的古代,學前教育理論提倡以德育為主,重視正面教育,并把品德為先作為學前教育的“綱領”。例如,漢代的王修就曾經教育自己的兒子要注意培養自身的道德修養,告誡他:“未必讀書,并學做人。”而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也十分重視學前教育的道德培養,認為,對兒童要“自小便教之以德”,并要“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敝祆溥€在自己編寫的《小學》一書中,積極地收錄了大量古今圣賢的“嘉言懿行”,為廣大兒童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促使兒童能積極地學習圣賢之人的德行,“學到做人的樣子”。還有賈誼和顏之推等人,也都十分重視對兒童的學前道德教育。
摘 要: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探討了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情況和可操作性,以期促進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改革;學前教育專業
從教育目標來說,中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實踐型、復合型人才。中職學生畢業后,一般直接從事社會工作,語言能力會影響到其就業情況。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往往是其成功就業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底,中職畢業生在進入幼兒園后才能快速地融入教學氛圍,更好地與幼兒溝通,并對幼兒進行良好的教育。
隨著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對各學科進行整合和調整,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其專業的特殊性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教材內容基本符合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在教學當中我們也發現,一些教材內容不夠切合專業實際,需要進行適當改進。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1.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沿襲了傳統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的內容,并未根據專業的特點進行教材和教師的安排。在一般的中職學校當中,語文教師往往采用“類同式”的教學范式,無論是教還是學基本為一種模式。與此同時,根據筆者近三年來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調查:2010年表示對語文沒有興趣者占62%,2011年上升到67%,而到2012年則上升到71%。由此可見,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進入了一個怪圈――不能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僅看考試成績而不看教學實效,導致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對語文產生了厭倦感。畢業后,學生寫作能力差,書寫報告時常常提筆忘字,錯字連篇,語句不通,引用不得體。同時,教師也教學無力,課堂氣氛非常壓抑。
2.原因分析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是各個學習階段的必修科目。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來說,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引下,落實職業崗位對語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與此同時,需要為部分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奠定相應的語文基礎和語文能力。但通過筆者近些年來的調查和教學發現,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進入了怪圈,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陳舊。中職學校的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沒有形成有機整體,語文教材中與學生專業有關的內容少得可憐,且內容陳舊,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更是少之又少。
(2)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目前,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中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探究,重結論輕過程,重共性輕差異,重獨立輕合作,重認知輕情感,重課內輕課外,重智育輕德育。這種教學現象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開教學活動上也有,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也與當今的專業課改革相距甚遠。傳統的教學觀念使教師很難接受新興的教學觀念與教學體制,在執行過程中自身具有排斥情緒,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對學生的教學與管理難有起色。相應的,學生也提高不了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出現上課不專心聽講甚至逃課的現象。
(3)缺少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中職學校接收的學生入學起點較低,自我學習能力差,語文基礎知識不夠,難于管理。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的技工人才,學生在入學時的目的就是學習一項技能,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并不用心;學生在小學到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交流、識字的能力,感覺沒有必要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動力;另外,中職語文考評體系陳舊,缺乏競爭機制,學生沒有學習語文的動力。
體制方面,中職學校注重專業技能課程的師資力量,語文教師方面沒有很好地進行優選;教師獎勵機制上將語文教師排除在外,崗位競爭機制上缺少對語文教師的考核,所以,語文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缺乏積極性。
(4)語文考評機制陳舊。目前,中職學校在學前教育語文課程學習的評測管理機制上,依然沿用傳統的測試模式,無法體現出現代教育下的學生綜合能力,學生只要在考前死記硬背即可通過考試。有的學校對于語文考試半透明或者透明化,并沒有將語文學習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學習能力的依據,導致語文課程可有可無。
三、強化專業意識,整合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優化
(1)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首先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譬如,可以拿一篇美文,采用課堂互動的方法,讓學生一人一句地進行朗誦,這樣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嘗試完成某一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分組學習,比對各組的學習效果,增加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相同的課程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產生不同的教學的效果。中職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目的,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修養,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語文學習,為今后的工作與生活奠定扎實的文化基礎,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說寫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提升學生的“說”與“寫”的能力,而這項能力是中職學生普遍需要加強的。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時能夠通過聽、看、讀、寫、說五個方面融入語文課程內容的情景之中,深刻體會文章內容,并且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
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多聽、多讀、多寫,教學內容上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能夠真正用語言文字表達出內心的世界。譬如,中職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剛剛走入校園的學生難免有思家之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一封給父母的信,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得到真正的成長,使教師和家長都能感到欣慰。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應多多安排一些寫作任務。譬如讓學生寫一些廣播稿、申請書、調研報告、通知、自薦書等,學生可以依據個人喜好進行設計。這樣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就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3)將學生能力培養和訓練作為教學主要任務。語文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育的目標,要結合教學計劃,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鼓勵學生多說、多看、多寫、多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情緒,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對豐富學生的情感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聽、說、讀、寫的訓練,無形中積淀了學生的文化修養,有助于學生健康地面對人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工作和生活。
2.提高教學效率,突出實踐能力
(1)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F代教育要轉變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起到的是組織和引導作用,要充分地發揮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組織學生參加朗誦比賽、故事大會、文章發表等活動,促進學生靈活掌握語言技巧,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興趣愛好,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2)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語文學習體系。中職學校更加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校課時安排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這樣,學生就有條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深入地研究。但是很多學生貪玩心理很強,不愿意讀書寫字,這個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學生自身素質差,學校及教師也有一定的責任。學校應該多開設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也要合理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感覺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樣學生也就不會迷戀網絡。語文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文化古跡、展覽館、博物館等,讓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逐漸喜歡上語文,喜歡上寫作??梢越M織學生開展辯論會,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能夠從身心上得到發展。
3.改變考試方式,調整學習方向
(1)“化整為零”,降低常規考試所占比重?,F代教育考試制度的改革要從筆試中脫離出來,真正地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學生考試制度要對學生在校學習活動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定,形成成績累加考核辦法,提高學生在校期間自我表現的能力,給學生以主動學習、積極進取、不斷創新的學習平臺,“化整為零”,形成一種靈活的考試評定標準。
(2)增加與專業相關的考試內容。教學內容方面不能夠生搬硬套,要走出傳統教學的形式,增加與中職院校學生相關的語文教學內容。并且對這部分內容著重考評,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培養復合型人才。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考試??荚囎鳛榻虒W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充分地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特點。在傳統的考試中,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考試不但考試內容固定、考試形式單一,而且在這種考試模式下,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所以,語文教育應該改變傳統的考試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考試形式與考試內容的制定中。以學生興趣為中心,積極開發學生的潛意識,讓學生能夠通過考試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總之,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上,要以培養學生自身讀、寫、說的能力為主,通過對原有語文教學傳統體制的改革,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輸入新鮮的血液,大膽嘗試教學新方法,不斷突破,讓學生耳目一新。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課堂應該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中職語文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張弛有度,讓課堂充滿溫馨與互動。
摘 要:重慶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重慶電大”)基于自身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增設學前教育??疲ㄓ⒄Z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始凸顯,本文在分析學前期實施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和重慶電大增設學前教育??疲ㄓ⒄Z方向)的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重慶電大學前教育專科(英語方向)建設發展的構想。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育;必要性;專業發展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不斷凸顯。英語已成為我國各教育階段的重點科目,英語教育的低齡化也使學前英語教育逐漸成為教育界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把開設英語課程作為一種時尚,打著“雙語教學”的招牌。
幼兒園對英語教師的需求與日俱增,也使得許多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把培養學前英語師資作為了重點。自此,學前教育(英語方向)這樣一個新型的學前教育專業出現了。
一、重慶電大增設學前教育??疲ㄓ⒄Z方向)的必要性分析 1專業和課程體系設置的變革――自身發展需要
專業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不是一勞永逸的,應根據變化的人才需求進行調整,強調專業人才和社會需求的對接。從2007年秋開始,重慶電大學前教育專業經過7年的辦學實踐,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學前教育領域的工作者。從招生數量上來看,2010年春季招生421人,2010秋季招生571人,2011春季招生1682人,2012春季招生6101人(包括開放教育),現階段重慶電大學前教育專業的專科注冊人數已超過了8000人,且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數量突破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該專業的發展。
將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內容選擇與重慶電大學員的實際需要更好地結合起來,不斷深化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一直是重慶電大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開發出新型的與社會發展相契合的專業和課程也成了重慶電大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2學前教育機構進行雙語教育的普遍性――市場需求
實施幼兒英語教學,英語教師是關鍵,能勝任學前英語教育的教師應熟知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能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狀況制定教育計劃,選擇教育內容,能采用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組織活動。他們除了開設英語課外,還能協助其他教師用英語開展必要的活動。同時,教師應具有較為扎實的英語基礎,能運用規范的語音進行正確示范,掌握豐富的詞匯并能隨機靈活運用。
當前幼兒園主要的三種英語師資(即本園教師、外聘英語教師、外籍教師)都存在明顯的不足。本園的英語教師大多是幼師畢業后通過各種途徑達到學前專業大專程度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用雙語進行教學的能力十分有限。外聘的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雖然英語基礎相對扎實,語音較規范,能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模仿對象和榜樣,但由于他們缺乏對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的認識,把英語當作一門學科來教學,背離了幼兒英語教育的根本原則和最終目標。總體來講,我國學前英語教師的英語專業水平較低,既具有良好的英語專業水平又懂得幼兒教育的師資匱乏,合格的幼兒雙語教育師資已經成為勞動就業市場的迫切需求。[ 1]
3學前期實施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學科分析
很多研究表明,外語教學的起始年齡越早越好,因為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是在3〖FGS〗~〖FGN〗6歲,即幼兒園學習階段,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有在大腦中形成兩個以上語言中樞的可能性。如果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內,兒童沒有得到第二語言的學習和訓練,兒童中樞的調節、控制機制就會受到第一語言較深的影響。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受到母語的干擾越來越大,會變得更加依賴于具體的動機和系統化的語言學習。因此,讓孩子在學前期開始學習外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期雙語的學習活動還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思維空間,有利于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提高。雙語兒童在思維的流暢性、創造性和靈活性方面優于單語兒童,因為同一思想與兩種語言中的詞匯相連接給兒童提供了更多聯想的機會。擁有雙語不單單意味著擁有兩套語言代碼,雙語發展使孩子具有更靈活的思維,能夠更好理解跨文化問題。加拿大的蘭伯特教授通過多年的研究,比較了雙語兒童和單語兒童外語習得的差異,發現雙語兒童對其他民族和文化比較寬容,而且擁有比較開放的心態。日本心理學家米治角田通過統計資料的分析表明,掌握雙語的兒童比單純會講本族語的兒童頭腦更趨靈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更強。[ 2]
二、重慶電大學前教育??疲ㄓ⒄Z方向)建設發展構想 1專業定位
(1)招生對象。招生對象為亟待提高學歷的幼兒園教師或想從事幼教工作的高中(包括同等學歷)及以上學歷者。
(2)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方向)主要培養面向重慶市主城區以及周邊的區縣、城鎮幼兒園以及一些教育培訓機構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能夠在幼兒園進行雙語教學的大學專科水平的幼兒園英語教師。
(3)就業方向。主要為幼兒園英語教師、兒童英語教育機構教師、社會英語培訓機構教師、幼兒園外籍教師配課教師、各類兒童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教育行政、社區教育服務、廣播電視、圖書出版等部門從事兒童英語教育指導、宣傳和管理等相關崗位。
2學前教育???(英語方向)學生的能力結構定位
(1)基本素質和能力。在畢業之前英語需通過全國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考試;計算機方面應具有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應用能力、漢字錄入及文字處理能力、計算機常用軟件使用能力,并在畢業前通過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學生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2)教育觀念意識。學生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應有生命健康教育為首的意識;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樹立人本發展意識;要重視對兒童一生可持續發展有長遠意義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具有終身教育的意識;要重視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為幼兒創造力的成長奠基。
2012年是重慶學前教育事業實現跨域式發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市教委全面貫徹落實《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渝府發〔2011〕46號)精神,抓緊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公益普惠和優質特色為發展方向,努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全面加強幼兒園建設與管理、大力提高保教質量,有力推動了全市學前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2012年重慶學前教育發展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6500余個(含附設園),在園幼兒86.7萬人。其中公辦幼兒園3200所(含附設園)、在園幼兒41萬余人,分別占全市總數的49%、48%;民辦幼兒園近3300所、在園幼兒45萬人,占比為51%、52%??傮w而言,重慶學前教育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一)資源總量持續擴大。與2011年相比,全市幼兒園數量和入園幼兒人數取得明顯增長,新增幼兒園300余所(含附設園),新增入園幼兒2.5萬人,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進一步擴大,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問題。(二)公民辦幼兒園協調發展。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數量比例分別為49%、51%,公辦在園幼兒和民辦在園幼兒人數的比例分別為48%、52%,公民辦幼兒園結構比例基本合理,初步實現了公民辦教育協調發展。(三)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成效顯著。2011年重慶出臺扶持普惠性幼兒園的政策措施后,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共計達2600余所,占全市幼兒園總數的39.3%;在園幼兒約33萬人,占全市在園幼兒總數的38%。其中,民辦普惠性幼兒園近1000所,在園幼兒12萬余人。(四)優質特色幼兒園發展迅速。在吳剛副市長“名盤+名園”發展思路的引領下,以優質、特色為辦園理念的品牌幼兒園發展迅速,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目前,全市已有“名園+名盤”幼兒園150個,在園幼兒總數達3萬人,學前教育保教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重慶發展學前教育的幾點舉措
(一)抓建設,增加教育資源總量
為提高適齡兒童入園率,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效擴大了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一方面,加大學前教育投入,讓更多適齡幼兒接受學前教育。2012年,全市采取新建、改擴建、新增附設園等方式,共計增加幼兒園300所(含附設園),累計增加幼兒學位7000余個。另一方面,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鼓勵民間資金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為老百姓提供多樣化、選擇性的學前教育服務。全年民辦幼兒園共計增加200所,吸引社會資金約1億元,增加幼兒學位5000余個。
(二)抓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2012年,市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將學前教育發展列入預算資助范圍,建立了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投入機制。市級財政共計投入1.07億元,按照生均每年200―400元的補貼標準給予普惠性幼兒園人均公用經費補助;對城鄉低保家庭、孤兒和殘疾等兒童入園,給予每人每年2160元標準的補助,免除受助兒童的入園費用,全年市級財政投入9034萬元;設立民辦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對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較好的區縣,給予適當獎勵性經費,共計投入1.02億元。2012年,中央和市級財政投入學前教育達12.8億元,有力保障了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抓公益,推動普惠幼兒園發展
在普惠性幼兒園建設過程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普惠性幼兒園的認定標準嚴把入口關,積極加強過程管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普惠性幼兒園2600所,給予普惠性幼兒園財政資助4.4億元,惠及33萬幼兒。同時,為提高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把普惠性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納入“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進行免費培訓,提升了幼兒教師的教育水平和專業能力,真正實現了“普惠與質量并重”的工作目標,受到公眾的好評。
(四)抓質量,鼓勵走優質特色之路
一是建設“名盤名園”。全市教育部門認真貫徹吳剛副市長提出的“名盤+名園”發展思路,鼓勵在小區配套建設優質幼兒園,支持幼兒園走優質發展、特色發展之路。目前,全市已引進大地、才兒坊、紅黃藍等市外著名幼教品牌15個,培育出巴川中學幼兒園、三色、宜生陽光等10余個本地知名幼教品牌,建設“名盤名園”達150個,在園幼兒達3萬人。二是公民辦結合,帶動民辦園優質發展。部分示范公辦幼兒園采取與民辦園合作辦園的形式,探索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辦學模式,帶動了民辦學前教育優質發展。如南坪實驗幼兒園與龍湖地產合作建設了10個優質幼兒園,江北新村幼兒園與民辦園合作舉辦了6個幼兒園,實現了合作共贏、優質發展的目的。
(五)抓培訓,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重慶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著力抓了幾個方面:一是增加教師編制。根據重慶教育發展實際,科學制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安排中小學富余師資轉崗培訓合格進入幼兒園任教,逐步配齊保教人員,解決了教師數量不足問題。二是加大學前師資培養力度。適當擴大高校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從源頭上提升學前教育師資水平。三是開展教師培訓。全年共開舉辦各級各類師資培訓班40余個,培訓幼兒園教師1800人次(其中民辦幼兒園教師500人次),“轉崗”教師培訓1300人次,置換脫產研修350人,提升了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水平。
(六)抓管理,全面糾正“小學化”現象
年初,教育部下發了《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號),要求各地各級幼兒園集中力量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提升幼兒園科學保教質量。市教委對此高度重視,周旭主任、趙為糧書記要求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單位、幼兒園積極防治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經過清理,各級各類幼兒園不再舉辦興趣班,不再統一使用幼兒用書,不集中教授拼音、珠心算等不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內容,提升了保教質量,全面糾正了“小學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