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8 03:26:24
序論:在您撰寫計算機軟件專業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隨著國家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方面的引導與支持,高等職業院校的計算機軟件專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通過課堂教學中的項目化教學、工作室教學模式、傳幫帶的學徒模式、拓展提高的自學模式,尋求學校、企業、教師、師傅、學生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奠定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軟件專業;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1 引言(Introduction)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各地要選擇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專業,引導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這就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結合教學改革實際探討計算機軟件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以及隨之而來的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的問題。
2 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模式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bases on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of constructivism)
建構主義認為,將學習者置身于學習情境、工作情境之中,通過自主的嘗試才能真正構建起有效的能力與知識體系?,F代學徒制就是要求學生在學校進入教師所建立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項目來學習知識和技能,以正確的操作流程實現預期的效果,減少并避免錯誤的發生;到企業進入到師傅所建立的工作情境中,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工作項目來積累經驗、提升素質,既能從正面學習實際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在解決不斷出現的真實問題過程中,檢驗和應用所學,修正錯誤,深入理解,構建出完整的知識與能力體系。
3 計算機軟件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主要方式(The
main ways of carrying out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majoring in computer software)
計算機軟件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能夠參與實際軟件項目的工程師,而這樣的工作非常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模式。一般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人才培養過程:
(1)課堂教學中的項目化教學。授課教師通過將曾經做過的實際項目引入課堂,以學習知識培養技能為切入點,較為全面地傳授學習領域的有關知識。這種項目化教學模式需要有相關的課程體系支撐,合理安排前導課程、后繼課程之間的關系,并規劃好每門課程中的主要任務,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較為連續的知識和能力提升過程,在不同的項目中實現知識的積累和遷移。
(2)工作室教學模式。技能熟練的教師可以組建自己的工作室,承接校內外的實際項目,帶領學生在“做中學”,這就要求教師有實際項目經驗和嫻熟的技能。這種模式要求合理安排好學生的學習時間,既不能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任務的實施,又要保證有一定的時間用于在工作室中實踐。一般有兩種解決方式,一種方式是集中幾周進行項目實戰,在這幾周內全部時間用于一個或幾個項目的完整實施;另一種方式是每天固定安排一定的時間段進行項目實戰,在不影響其他課程教學的同時,從時間上有一定的連續性、穩定性。但受項目的規模所限,教師個人主導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往往保證不了實施過程的系統性、規范性,與企業的真實情境還有一定距離。
(3)傳幫帶的學徒模式。在軟件企業中,很多時候是可以將較大型的項目分解為多個子項目的,化繁為簡,完全可以由學徒來完成,但一定要由企業的師傅全程跟蹤指導,避免拖延工期或者與設計思路相背離的情況發生。企業中實施的項目往往具有過程完整、實施規范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承擔不同的角色,參與到項目的不同階段,既要知道要做什么,又要理解為什么這么做,還要知道如何讓用戶更滿意。同時,在較大規模的開發團隊中,可以學會如何分工、溝通、協作,培養綜合的職業素質,有利于今后的職場發展。
(4)拓展提高的自學模式。經歷了實際項目的洗禮之后,如果學生真正學到了扎實的知識和技能,并能夠培養出興趣,將會主動地更深入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只需要進行指導、答疑即可,學生會自主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結構。這種模式需要學校提供有效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教學資源,與學生保持交流,也通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的實戰水平,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4 校企合作的幾種模式(Several patterns about the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在實行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模式過程中,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好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一般來說,校企雙方有以下幾種合作模式:
(1)學校為發起人,邀請企業參與,成立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合作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等。這種模式下,學校與企業的聯系較松散,并不能對企業有所要求或者制約,企業完全是出于社會責任、用人需求、個人關系等方面而與學校合作。
(2)企業為發起人,邀請學校參與,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設立企業冠名班等。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在長期的人才需求基礎上,希望學校輸送較為穩定的、優秀的人才,并且企業有能力接收大量的學生實習、就業,學校與企業聯系較為緊密、穩固,便于開展工作。
(3)學校辦企業、企業辦學校的多元辦學主體模式。學校為了引進企業工作情境、企業工程師,自己成立校辦企業,或者規模較大的企業自己出資創辦學校,都可以使得校企雙主體無縫對接,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實現產教融合、工學結合。
5 學校、企業、教師、師傅、學生五者之間的關
系(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lleges,enterprises,
teachers,master workers and students)
在學徒制的教學過程中,學校、企業、教師、師傅、學生各有其職責與分工:
(1)學校是教育的第一主體,對培養學生負有全面責任,需要設置專門機構進行校企合作,通過對企業的考察,選擇有一定規模、管理規范、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的軟件公司進行深入接觸,最終制訂合作方案。學校需要制訂學徒制教學過程管理的相關管理辦法,從制度上保證教育過程的順利實施。
(2)企業是教育的另一個主體,從其盡社會責任、本身用需要出發,需要有專人負責與學校合作,共同實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需要提供學徒所需的工作條件、適當的報酬,并要承擔學徒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耗和損失。
(3)學校需要安排與企業師傅對接的專業教師,教師一方面應該深入企業,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應該指導、督促學生按企業的工作要求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將學習情境知識轉化為工作情境知識,并按學校相關規定管理、考核學生。
(4)師傅是代表企業實施教育過程的責任人,既要作為企業員工完成工作任務、創造效益,又要作為教師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帶領學生完成實際項目,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以免造成損失,在學生工作過程中給予必要的示范和指導,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另外,師傅通過帶徒過程,也是為企業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的過程,幫助企業儲備優秀員工,從人力資源角度創造具有更深遠意義的價值。
(5)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1],既要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取得相應的成績,又要完成企業提供的實際項目提升職業能力。學生在教師、師傅的雙重指導下,從學生轉變為員工,從初學者成長為熟練的工程師,是學徒制教育模式的最終受益者。
6 校企、師生、師徒之間的博弈(The game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masters and apprentices)
(1)學校、企業是兩個教育主體,既是教育的實施者,也是成果的受益者[2]。學校通過學徒制教育模式可以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出質量更高的人才,也促進教師雙師素質的提升,從而提高專業的社會影響力,樹立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企業通過與學校合作育人,將崗前培訓工作融入到學徒培養中,既可以利用學生完成一些較為繁重的工作,節省部分人員開支,又可以在此過程中發現、培養出企業所需的優秀員工,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有力于企業的發展壯大。但是,在合作過程中,免不了會因各自的利益訴求不一致而有所分歧,學校注重的短期效益是希望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長期效益是學生將來能在軟件企業中穩定發展;企業注重的短期效益是希望學生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開始創造價值,長期效益是學生將來能夠為企業服務[3],而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2)教師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引導者,學生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者,也是自身知識和技能體系的構建者。教師希望學生對程序開發工作充滿激情,盡快地理解、接受知識和技能,主動地按步驟完成項目中的各個任務,有問題首先自己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再向教師請教;學生多數很難熱愛程序開發工作,對編寫代碼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出現問題馬上想到的是問老師,不愿自己苦思苦想、獨立面對,這就很難鍛煉出優秀程序員的品格與毅力。在教育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作為引導者,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規范、偷懶行為,加以督促和激勵,養成踏實、認真的職業素養,并幫助學生規劃好未來的職業發展,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3)師傅是企業的代表,具有員工、教師的雙重身份,而學生具有學生、學徒的雙重身份。師傅要按企業的要求帶領學徒完成生產任務,又要實施技能和知識的傳授,師傅希望學徒以較高的質量和效率完成承擔的工作任務,希望學徒自己通過自學來提高能力,而不是事事都依賴師傅的教導和明確的指令;學生要按學校的要求作為學徒參加企業的生產實踐,希望能夠通過這個過程學習到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和技能,積累工作經驗,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身份轉換和職業生涯的初步鋪墊,希望師傅給予更多的指導和經驗技巧的傳授。
7 結論(Conclusion)
無論是學校、企業,還是教師、師傅、學生,都希望從較為穩定、長期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獲得自己所期望的利益,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其中的關鍵點在于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構建牢固的紐帶關系,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這也是實施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需要長期研究、摸索的課題。相信隨著國家的頂層設計、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具體規劃、職業院校的真抓實干、企業的真正參與,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軟件專業必將迎來又一個改革的春天。
【摘要】針對當前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招生與就業現狀,分析了為什么難以培養出足夠多高質量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才,并給出了一些高等學校進行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一些思路。
【關鍵詞】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高等教育
1.引言
1995-2005是我國計算機行業的第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各個高校大力發展計算機專業,幾乎每個高校都設有計算機專業。國內知名的IT企業幾乎都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到今天,十幾年的人才積聚讓計算機教育行業漸露疲態,進入人才飽和甚至過剩期,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高校應屆生就業率最低專業之一。但縱觀人才市場,“硬過?!辈⑽闯霈F:各類IT培訓機構層出不窮,陸續輸送大量計算機人才;招聘網站IT職位的招聘更是持續火爆,供不應求。為什么高校計算機應屆畢業生不再受青睞,甚至畢業后需要參加培訓機構“重修”?十年光環下的高校計算機教育是否開始走向墮落?是誰一手砸了計算機學生的金飯碗?[1]這就不由得教育工作者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高等學校培養不出來足夠多的高質量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人才?
2.問題的分析
傳統機械的高校教育難以承載多元化的企業需求,將計算機人才推到一個怪圈:一方面海量應屆畢業生苦于工作無果;另一方面軟件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等IT相關職位常年處于招聘熱門職位前列,招聘網站一天的招聘信息竟達到萬余條。企業需求與高校教育間不斷被拉伸的真空地帶,由日漸興盛的各式培訓機構迅速填充起來。“學以致用”這條傳承千年的辦學基準,難道當代計算機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嗎? 那么有沒有深層次的思考過為什么我們高校培養不出來合格的計算機人才呢?通過多年的學習經驗、工作經驗、項目開發經驗和深刻地思考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學習計算機學科的方法。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計算機學的好的往往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一些學物理的、數學的、法學的、哲學的等等其他專業的學生最后轉學計算機都很出色。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類似的人才。還有一些培訓班上培訓的學生,整體高出學校培養的學生。那么這些現象能否說明一些問題呢?我們的課程設置和企業應用之間是否有矛盾?也就是我們是否進行了按需教學和學習呢?
(2)計算機專業是個理論性很強很抽象的專業。尤其是計算機軟件技術部分完全是抽象的。全憑個人想象,概念在每個人腦海中的印象是不同的。軟件設計是在理解這些抽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設計。在產品開發環節也和其他專業有所差異。比如機械加工類,學習集中在幾個典型案例的教學上,學習了軸類加工、盤類加工、箱體類加工、齒輪類加工任務后,那么以后做個其他類似的東西基本上不存在障礙的。可是軟件就不行,這次做個成績查詢系統沒問題,下次你做個圖書管理系統,會因為系統環境,設計思路、業務流程、相關技術、編程語言的改變就不一定很順利。正如行業有句話:“軟件的正確性主要依賴于編程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知識結構”。
(3)課本是硬傷,師資是軟肋,實踐經驗是缺陷。我們選用的教材往往都是一些規劃教材、省部級重點建設教材等。這些教材從編寫到出版使用的周期至少在1年以上,甚至有些教材需要更長的時間,與IT行業18個月技術更新一次的法則遠不適應。還有些教材就是從學校到學校,從老師到老師,沒有企業實踐人員的參與。大部分的老師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項目開發的實踐經驗,更缺乏從企業一線走出來的工程實踐人員。
3.問題的解決
那么介于以上的對問題的思考和分析,應該如何進行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以一些入門課程讓學生快速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硬件設計、軟件及計算機工作過程的基礎知識。對計算機專業來說要做到理實并重,將理論性抽象性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更適合高職專業計算機學生的學習,做軟件技術的如果沒有深刻的理論知識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以應用技術為主、做到按市場需求學習。計算機語言、軟件設計思想、數據庫技術、流行技術、前沿技術等都要涉及。最主要的要注重實習實訓環節。讓學生在實習實訓環節對所學的知識能有個很好的應用和總結。
(3)整合課程設計和實訓。力盡在實訓中完成項目驅動的教學思路。我們發現大部分課程設計學生都做了一個簡單的MIS系統,三年下來學生用一個MIS系統可以應付好幾門課的課設或是實訓。應很好地把這些課設實訓的時間整合起來,嚴格要求、精心規劃、以標準的軟件開發規范和產品去指導學生進行軟件開發的學習,從中將課程中學習的東西融會貫通。通過項目來鍛煉學生是最好的辦法。
(4)以案例引導、項目驅動、團隊協作、小組教學為主要方式,不再以個人為教育單位,2-3人為一個項目組。一來模擬實際項目開發的真實環境,二來通過學員間的協作互助,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可以解決一些我們老師難以觸及的問題。
(5)校企合作。校企脫節是所有高校 計算機教育問題的根源。目前很多培訓機構都與企業簽署長期協議,幫助培養定向人才,想一想,為什么協議對象不可以是廣大高校呢?企業直接和高校簽訂用人協議,通過大三一年的實踐進行定型培養,畢業后合格即直接招收。這樣一來,取代了流于形式的企業實習,同時解決了教育與需求接口的問題,一舉兩得。[1]和其他專業的校企合作相比,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更為靈活,應走出一條體制多樣性,機制靈活性的校企合作新思路。學校實驗室環境和企業實際環境十分相似 只需有較強的企業實踐的老師或是人員和標準開發過程,即可達到校企合作來鍛煉學生的目的。
(6)老師要培訓。計算機技術發展是很快的。每天出幾個新名詞是很平常的事情。新舊技術更替很快。專業老師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培訓。
(7)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個人文素養的培養。介于高職層次學生的質量,應該對學生做足夠多的入學教育和平時的素質教育,如:學生對大學應該如何認識,大學生活如何度過,對專業的整體認識,專業如何去學習等等。在平時多些素質教育的內容,以提到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吃苦耐勞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等等。加強其內在修養。
4.總結
如今正是信息量成指數膨脹的時代,隨著嵌入式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各個行業對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信息處理設備及平臺的擴張使得用戶也在不斷的擴張,IT行業即將迎來第二個高速發展階段,我們應抓住機遇發展我院計算機教育事業。
摘 要:本文在分析中國軟件外包行業發展態勢的基礎上,說明了英語學習對該行業人才發展的重要性。針對面向歐美外包的軟件專業人才英語能力要求與培養現狀,梳理出軟件外包歐美方向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以培養出適合本行業要求的“英語+專業”的優秀合格人才。
關鍵詞:軟件外包;英語學習困難;英語學習策略
一、引言
信息產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近年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國信息產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既懂英語又懂技術的復合型計算機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本文試圖從中國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態勢分析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人類社會進人信息時代的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對于計算機等電子專業而言,85%以上的專業資料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現。英語也是目前我國科技工作中的首選外語,作為計算機專業人員,熟悉和掌握計算機專業英語,了解科技英語結構,就能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在科學技術領域與世界同步。
計算機領域是科學與技術飛速發展的領域,新的計算機專業詞匯、術語不斷涌現;計算機操作過程中又會面臨大量的提示信息;在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發展如火如茶的今天,計算機網絡上大量的英文信息又迫使我們不僅要掌握計算機類專業英語的知識,而且要面臨知識更新。
目前,我國大力推進服務外包經濟的發展,推動加快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服務外包產業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軟件外包,尤其是面向歐美市場的軟件外包異軍突起,開辟了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軟件外包的迅速發展除了要求在軟件外包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要注重軟件項目開發能力、職業化素質和工程化能力之外,更強調的是注重英語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行業溝通和專業表達能力,這對該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技術的外語人才”已成為企業的發展瓶頸。因為英語是軟件行業中的國際語言,尤其面對歐美市場,要做好軟件外包項目,必須充分了解客戶的需要和想法。就目前來看,制約我國軟件人才能力發揮的一個很重要方面是學生英語表達能力較弱,缺乏基本的對外交往溝通的能力。
因此,面對通過服務外包可以給我國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在高層次上快速地培養出大批量的具有較高素質、較高技能和基本精通行業用語的外包人才成為軟件外包專業最緊迫的任務。
本文通過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依據相關理論,總結出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同時也發現了明顯阻礙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并在此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議,以便更好地促進該類專業學生英語的學習。
二、國內外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現狀和趨勢:
20世紀70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Rubin和Naiman等。Rubin著手研究成功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在此階段,人們主要是研究成功外語學習者的共同特征。Rubin指出:外語學習者在心理特征和學習方法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Naiman等把學習策略與認知風格、個性、智力、語言潛能、態度等方面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80年代,研究者們對學習策略的確認和分類作了進一步的探索,他們研究了學習策略與語言學習過程的關系以及語言信息加工、處理的認知過程。Politzer & Mcgroarty 指出外語學習策略的使用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關,O’Malley & Chamot在實驗研究中,也證明了學習策略訓練的可行性,并出版了描述外語學習者策略的著作。
90年代的學習策略研究出現了幾個新的趨勢:第一,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與自主學習的研究結合起來,如Wenden 于1991年出版的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主要探討了外語學習者策略與自主學習的關系。第二,外語學習策略的培訓成為學習策略研究的重點。Rubin 和Thompson于1994年出版的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以及Chamot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都是通俗易懂且十分實用的外語學習策略培訓手冊。國外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甚少。
國內研究現狀和趨勢:
我國對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但是成果數量不多且研究面不夠。最早在國際雜志上發表的外語學習策略研究論文是黃小華的Learning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該研究考察了我國英語專業四年級學生口語策略與口語水平的關系。文秋芳對學習策略進行了最系統、最深入、最持久的研究并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并在1996年出版了專著《英語學習策略論》。
目前我國學者和教師研究最多的是:英語專業學生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策略差異研究、閱讀策略、寫作策略、聽力策略和詞匯學習策略等單項策略與英語成績的關系以及觀念、動機等與英語水平關系的研究??傮w說來,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研究多于對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研究,對單項、具體策略的研究多于對整體系統策略的研究。尤其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甚少。
三、軟件外包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目前,在國際化的背景之下,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的外語水平特別是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語特別是英語學習也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齊魯工業大學信息學院的軟件服務外包校企合作平臺是一個面向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由學校、企業、培訓機構共同承擔,通過人力、知識、技術、設備、信息及政策等資源的互動實現人才培養共建、共享、共贏的一種組織形態。校企合作平臺采用了“項目引領”和“訂單式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校企合作平臺中計算機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環節。然而,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比如,我們根據學生英語學習觀察和深入的調查了解,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學習者情感策略消極,社交策略缺失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我們只有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必然涉及自我情感的控制和與他人的交往,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處理這些因素。大量事實證明僅靠語言形式的學習和操練是達不到語言學習效果的。此外,該領域的研究普遍認為,語言學習與情感有關,而且如果有利的情感狀態占主導地位,學習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梢?,針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要真正掌握所學英語,就必須能主動地駕馭自己的情感狀態,克服消極的情感成分,如害羞膽怯和怕出錯等。同時,還應把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尋求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語言的機會,加強人際交往策略學習和運用。調查顯示,在英語課堂上55%的學習者處于被動聽講狀態,33%偶爾參與,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者僅占12%,在課外經常尋找機會開展英語交際活動者僅有5%。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傳統教學形成的被動習慣(64%),沒有興趣(16%),怕出錯被人嘲笑(11%)和缺乏機會(90%)。
2.認知能力不足,學習策略失當
在英語學習中,尤其針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大多數的學習者缺乏這方面的理論知識,對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認識不夠。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訪談,在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背單詞和記語法,而背單詞的方法大多是采用機械式的反復默寫,利用上下文的情境和構詞法知識靈活地記憶單詞的學生卻為數不多,多數學生認為學英語就是要多讀、多記,若要問他們采用這些方法的原因,很多學生便回答,“多年來一直這樣學的”。即便有一些學生認識到這種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也很少去尋求更好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3、反思意識淡薄,被動思想嚴重
根據學習策略理論,元認知策略或管理策略在所有的學習策略中占有主導地位。自我管理或監控對學習者語言學習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約作用,占語言學習策略之首。可以說,學習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是否使用管理方法,或管理方法使用的好壞。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51%的學習者很少有自己明確的學習計劃,而更多情況下是被動地按老師的教學計劃和要求學習的。在大學英語學習期間,反思自身學習策略有效性,對學習進步情況進行評估者僅占22%左右。經常針對自己學習過程中存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學習過程屬于被動接受型。
針對以上情況,學校應重視和加強英語教學,尤其是在結合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育部門為我們的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地位不能輕視,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教師的“教”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學生的“學”。英語學習歸根到底是學生自己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要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應努力讓學生懂得英語學習是一門實踐課,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不斷地積累,并要持之以恒。因此,運用反思性英語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針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積極創設模擬的真實語言交際環境,通過交際活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學生會意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進行交流,他們會更樂意接受他們將要學習的內容。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或活動方式去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可以采用主題式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驅動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主導調控,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在濃厚愉快的實戰環境中將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語言技能。
興趣是天然的老師。針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英語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音頻、視頻、圖像等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加大課堂信息量,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學習,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學生個人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積累英語基礎知識,在英語學習上多下功夫,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從而提高英語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四、調查問卷研究
在此基礎上,本文對作者所在學校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以了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調查問卷涉及“英語學習態度”、“教師角色和師生交流”、“課堂參與”和“英語學習策略”四個部分,將接受調查的學生按期末成績分為A、B、C三個等級。通過數據分析和結果比較,作者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大多數學生有學習英語的意識,他們認識到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但仍需要教師的幫助、指導與監督;其次,他們有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盡管動機不盡相同;此外,他們也意識到了學習策略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選擇和使用上有所欠缺。在對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本文就培養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策略作出探討。
文章指出,要培養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的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首先應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其中包括培養學生學學英語的興趣、建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和適當參與競賽等;其次,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方法訓練;再次,要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督;另外,需重新定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倡導者、培訓者,信息提供者;最后,應營造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借助良好的課堂環境、自主學習中心和英語角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立體的支持和幫助。
針對所面臨的不同問題,不同類型的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
學習動機不足型學生要想辦法激發學習動機,而學習策略水平低型學生要通過改善學習策略來提高學習能力。另外,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還要改善教學手段,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五、結語
了解軟件外包在我國的發展前景,理清目前高校教育中軟件外包人才培養中大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一方面可以緩解社會上“英語+專業”的綜合性軟件人才奇缺的現狀;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高校人才的就業渠道,提升了人才的就業層次,為我國軟件外包快速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各種硬件和軟件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大量的新思想、新概念、新軟件通過互聯網和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涌現在每個人面前。學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學習英語已成為在線閱讀和各類應用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分析中國軟件外包行業發展態勢的基礎上,說明了英語學習對該行業人才發展的重要性。計算機軟件外包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通過模擬真實lT行業工作流程,可以鍛煉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的英語應用能力,鞏固其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技術能力,最終使學生掌握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摘 要:近年來,計算機軟件學生就業日趨困難,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慢慢開始脫節。本文從就業出發,對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建設進行了探討,以期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高職;就業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就業現狀
當前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就業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專業技能不足,又無實踐經驗。很多高職院校盲目利用本科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講授較多,具體專業技能實踐訓練較少,學生實際積累的實踐經驗十分有限。二是人文素質不高。由于部分求職者缺乏溝通交流技巧、語言表達能力差、應變能力不強、協調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欠缺等因素,嚴重影響了其就業競爭力。三是隨著高職軟件專業學生就業期望值不斷上升,很多人盲目提高求職目標,過多地追求薪水、待遇和工作環境,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就業面。四是軟件專業的特點是知識更新速度比較快,但是課程內容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相關教材內容也來不及更新,各種編程教材大同小異,導致很多學生在走出校門時,所學知識已經過時,不能滿足崗位的需要。鑒于上述問題,需要我們對當前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進行重新審視。
二、高職
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改革思路
1.明確高職軟件專業的培養目標
很多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盲目沿襲本科教育的培養模式,把職業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沒有體現出高職教育重技能,突出動手能力的特點,造成很多學生缺乏實踐應用能力,而且軟件專業人才的培養對數學和英語要求并不是很高,對所學習的專業和年齡也沒有限制。唯一需要的就是擁有扎實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因此,作為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應以培養生產或服務企業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為社會輸送大量具有較強職業技術能力,具備一些軟件專業學生所應具有的某一方向的獨立或合作開發軟件產品的能力,或稍經培訓就能勝任某一與軟件開發或應用有關的工作的能力,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在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從事計算機軟件的應用開發與軟件的維護及復雜軟件的使用工作,以及相關技術崗位的技能型人才。
2.完善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作為高職計算機專業,應該擺脫通才式課程設置模式,可以借鑒一些電腦培訓學校的經驗,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以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為起點,重點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技能類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有關的課程設置方面予以傾斜,保證學生獲得較高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課程內容講授方面也注意減少記憶性課程內容,縮減理論性知識的講授,加大實踐內容的比重,將本學科的最新知識與學生的在崗實踐密切結合,加強對學生從業經驗的培養。
3.完善計算機軟件專業考核模式的改革
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改革離不開考核方式的變化,考核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起到引導作用,以前單一的通過筆試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考核已經不適合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為了保證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應該采取多樣化、個性化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增加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和具體操作能力考核的比例。例如對專業技能和實踐實訓模塊的測試則采取機試+面試的方式,一般在考試前一到兩周布置大量的設計模塊,由學生自由選擇并完成,然后由考評小組對學生的設計或作品進行評級,為防止學生相互拷貝,考評小組要對每個學生提出幾個相關問題進行面試,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隨著軟件的普及以及應用,中國軟件產業逐漸步入成熟期,IT 產業作為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其迅猛發展的關鍵是具有一大批從事IT 技術創新的人才,高職計算機軟件教學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改革以及完善考核評價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專業人才,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就業現狀,文章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采用逆向工程的理念,強調一切以就業為核心的觀念,突出職業技能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堅持校企合作、多模式教學的方針,旨在全面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就業為導向 人才培養模式 逆向工程理念 校企合作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一)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重點培養以實踐能力為基礎的職業能力,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這就說明,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就業教育?!俺隹跁常肟诓拍芡薄8呗毊厴I生就業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招生情況,是關乎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因素。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樹立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核心觀念。
(二)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就業形勢的要求
研究表明,目前我國IT市場是非常缺乏技術精良的軟件人才的。然而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并不理想,能夠在軟件企業找到合適工作的并不多,整體上就業質量不高。造成這種尷尬局面固然有軟件企業人才流動高、軟件人才結構失衡等客觀因素,究其主觀原因還應是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滿足不了服務企業的實際需求。校企嚴重脫節,無法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服務社會的宗旨。為了解決這一突出而急迫的問題,就應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借鑒逆向工程理念
逆向工程是對目標產品進行逆向分析及研究,從而得出該產品的生產設計過程,是一種產品設計技術的再現過程。這種逆向工程應用到人才培養模式上,就是學院根據當前軟件企業實際的用人標準與需求,提煉出就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要點,確保學生學到企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實現校企的無縫對接,以此制定出相關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
(二)精準定位學生就業崗位
根據軟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學生的專業特長,培養相應的Java高級程序員、.NET高級程序員、網站設計師、數據庫開發工程師等高技能專門人才。學生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業方向,會產生強烈的角色認同感和自信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稍谳^短的時間內完成從“學校人”或“社會人”向“職業人”的過渡。
(三)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包括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兩個主要方面。職業技能主要包括:基礎理論,客戶端,框架原理的理解,編程的熟練度、規范度,項目開發與管理能力等。通過大量的項目實戰演練,使學生完全掌握這些技術。職業素質主要包括:能夠適應軟件行業的工作特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能夠在壓力下學習和工作,具備學習和工作方面的主動意識,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及能力,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等。通過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措施
(一)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通過深入企業和市場調研,得知企業要求更加專業化、深入化的知識和技能,于是我們對課程設置進行了改革。在第三學年分為JAVA方向和.NET方向獨立學習,使學生在某一技術方向上,不論是技術扎實程度還是實際開發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增加一些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加大項目實戰的課時比重,使學生積累項目經驗,真正達到企業所需要的開發能力;增設畢業設計項目開發,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使學生按真實的軟件項目開發流程來完成設計、編碼、測試等全過程,全面提升職業能力;確保課程設置包含目前最為流行的新技術內容,并且會根據新技術的發展情況進行更新,以保證絕對與企業的應用狀況同步。
(二)深入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1.講練結合。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講述計算機課程還是采用講練分離的方式,即在多媒體教室講述理論內容,然后在機房進行上機練習,這往往導致學生上課時聽得津津有味,課下上機時卻一頭霧水無所適從。這主要是因為講練分離(有時竟然會出現周一講課、周五上機的極端情況),打斷了學生的思路,使得學生知識記憶大幅衰減,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計算機軟件教學要求應是邊講邊練、加強測試環節、及時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保障教學效果零衰減、零差異。這就要求加強硬件建設,在機房中安裝多媒體設備,在多媒體教室中配備學生用計算機。教師通過多媒體投影講解一個實例后,馬上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調試演練。通過邊講邊練的訓練模式,通過實踐加深印象的訓練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的使用,更快地記憶知識點內容,更容易提高實踐動手能力。采用這種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要講練同步,盡量避免學生在教師講解時進行操作練習,更應杜絕打游戲、聊天等與教學無關的事情發生。
2.項目案例貫穿始終。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要想實現高質量就業,就必須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技能與素質,而培養職業技能與素質的最佳方法就是進行企業項目案例實戰。通過全程的項目案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積累項目開發的設計經驗,大幅提升項目開發與管理的能力,把學生打造成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的實用型軟件人才。具體做法如下:在明確了企業的技術需求之后,從其中提煉總結關鍵的就業技能點,并用項目驅動、案例貫穿的形式融入課程設計的全過程之中。采用分階段訓練、多維度培養、分層次深入等新型培養方式。比如每周有一個小型的項目案例;每學期進行一到兩個課程設計,完成一個中型的項目案例;畢業設計時要完成一個企業真實的較大型項目。通過貫穿始終的項目案例教學與實戰,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畢業后早日融入企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 要:近年來,各中等職業學校在市場的號召下,在政策的指引下,紛紛開設了軟件及應用專業。那么已經開設了十幾年的專業該怎么改造來追隨市場,保證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呢?該文作者結合所在珠海一職校的工作經驗,立足珠海本地計算機軟件應用行業及企業的現狀,探析了該專業改造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專業改造;人才培養模式;評價方法改革
一、現階段本地計算機軟件與應用專業的就業前景
珠海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市政府確立了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戰略目標。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第二產業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4.8%,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7.2%。為了配合信息化技術發展要求,珠海市建立了國家級軟件園區――南方軟件園,有力地促進了軟件產業發展,為珠海的軟件產業發展和創建打下牢固的基礎。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訊環境的建立,為各行各業的計算機軟件及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在“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也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五年內還將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勢頭,與之關聯的電子商務網絡服務人才需求量增大。同時,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等應用日趨廣泛,對軟件的需求日趨提高,根據2010年珠海市人力資源部門統計數據,全市12000多家企業對網站開發測試、網絡管理、網絡編輯等崗位需求缺口達3萬至5萬人,其中,適合中職生就業崗位約占10%,崗位數達3000至5000個。
珠海市中職軟件技術專業每年畢業生的數量約為200人,由此可見,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專業畢業生在珠海及珠三角的軟件、網絡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等領域有足夠的就業空間。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提供市場所需的人才,保證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專業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急需對本專業進行合理改造。
二、計算機軟件與應用專業改造的具體實施建議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專業改造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1)可依托當地計算機軟件應用行業及企業,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進行訂單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改革。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市場調研結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再進行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建設。筆者所在專業已與銳捷網絡和神州數碼等相關軟件技術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進行了訂單培養項目合作。
(2)與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合作,高質量展開“3+2” 形式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以滿足當地計算機信息產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發展的要求。筆者所在軟件技術專業班級已有兩屆學生通過“3+2” 模式升到大學。這種模式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追捧,也是今后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
(二)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1.課程體系改革
通過對軟件技術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調研與分析,以就業崗位為基礎,完善與崗位對接的課程體系,調整和優化課程結構。對軟件行業的創新發展進行分析,每學年由專業建設小組展開企業崗位需求調查,研究在新形勢下,軟件技術工作崗位的需求變化。借鑒企業人才培養經驗,使學校擁有與行業企業相接軌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項目的設置上,應盡量采用企業實際案例。
2.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建設精品課程
依托當地IT行業及企業共同研發精品課程。筆者所在學校已與金山軟件公司、同望科技公司、銳捷網絡和神州數碼公司、唯康通信技術公司、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企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共同開發精品課程。
(三)教學方法改革
(1)構建與企業工作崗位相一致的教學環境,引入企業實際項目內容,降低課堂教學與企業工作場景的差異。
(2)推進和完善“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等教學方法改革,將課堂延伸到企業中,直接進行實踐性教學活動。將企業元素引入學校,建立企業工作室,真正將生產實踐內容融于課堂教學中。
(3)推廣以學生為主體的行為導向式教學方法,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訓練”的以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方法改革,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和開放性形式,改革師生之間“我教你學”的知識傳授模式,實現“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零距離”互動,借助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平臺,使學生和教師的 “教、學、做”有機結合。
?專業建設?中職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專業的改造與探索
(四)學生的評價模式改革
制定融合企業元素的評價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標準,借鑒企業質量管理原則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和評價。具體工作可分為:
(1)設立教學(實習)過程質量監控點,展開評價、考核工作;對學生進行以綜合能力為依據的全面評價,包括除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外,還包括學生的職業素質、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與他人的協作和溝通能力,以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
(2)以行業資格證書評價學生成績。如:“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管理”、“局域網與網絡操作系統”之類的課程可實行“以證代考”。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級職業資格鑒定機構的考證,視學生考取資格證書的相關級別,給予學生一定的學分獎勵,并替代對應科目的考試評價。
(3)以技能競賽的成績當作學生成績評價依據。通過組織本專業群學生參加各級技能競賽,以競賽成績作為學生專業成績的依據。
(五)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專業建設的靈魂,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改造的重中之重。根據本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實際,加強本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構建一支以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老、中、青”教師三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
1.有效實施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準確把握本專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本專業相關企業和產業崗位群所需,以有效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的來實施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根據實施項目化教學、一體化教學、工作崗位場景式教學所需,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
通過參加專業認證考試等模式開展業務學習,鼓勵專業教師考取技能等級證書和企業認證證書。
根據本專業發展趨勢,每一名專業教師均應進行前沿學科的研究學習,設置一個主攻方向,確定一個以上的前沿學科專攻方向。
2.科學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在專業教師隊伍中,有效構建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選拔、培養制度、激勵機制。通過加強對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形成本專業具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優秀教師能脫穎而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加強專業課題研究,申報和參與課題研究項目,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在課題的申報、研究、結題等一系列活動中,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和業務領導才能。
3.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完善“以老帶新”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選派德才兼備的骨干教師,全方位對青年教師進行科學有效培養。全部青年教師均有骨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健全青年教師培養的監督、考核制度。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開展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訓練比賽活動。
4.從企業聘請能工巧匠
創新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的動態管理機制,健全兼職教師激勵機制,校內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分工與協作,共同參與教學研究、標準制定、培養方案優化、實訓項目開發等工作。
摘要:文章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3DMAX課程教學實踐,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展開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實效性為原則,合理安排3DMAX課程內容,確定教學目標以及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專業教學改良,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 3DMAX;計算機軟件;教學;環境藝術設計
0 引言
目前,計算機培訓課程作為高校的必修課程被廣泛開設,尤其在藝術類院校,計算機繪圖軟件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繪圖的工作效率。3DMAX作為當今世界上功能強大的三維計算機應用軟件,被廣泛應用在建筑、室內、景觀設計、影視動畫、工業產品等領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如果能夠熟練應用該軟件,不僅可以提高設計的表現力,也為順利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 3DMAX教學存在的問題
3DMAX是集建模、材質編輯、燈光設置、渲染、動畫制作等功能于一體的三維軟件,擁有強大的虛擬模擬功能。[1] 作為環境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應用的一門重要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三維室內外空間創意設計的思維方法,通過場景建模、貼圖、燈光、渲染器參數設置,從而營造出真實的室內外空間效果圖表現。然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3DMAX軟件龐大繁瑣的功能命令以及靈活多變的制作方法,使得該軟件在教學上相對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例如:關于軟件中英文版本的選擇,初學者對英文版表現出抵觸情緒,普遍反映不認識英文單詞,對于工具命令的用途容易遺忘;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3DMAX課程之后不能在后續設計課程上運用;課堂教學主要針對室內居室空間設計效果圖渲染,對于大型公共空間和室外景觀場景的渲染相對較少;大多數同學繪制的效果圖不能在實際的項目中應用;很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軟件培訓班進行二次學習等。
2 教學方式探索與解決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改進當前3DMAX課程教學方式,提升授課效果,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1)版本的選擇與教材的更新。首先3DMAX軟件版本更新較快,很多工具和命令越來越完善,網上很多新的模型資源低版本無法打開,接下來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及時更新軟件和教材,任課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軟件的應用能力,及時更新上課教案,選擇一些比較前沿的案例進行講解;其次是關于中英文版本的選擇,藝術專業的學生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同學英語比較差,很多初學者對于英文版的操作只能死記硬背。因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能選擇中文版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如果選擇英文版也需詳細介紹工具名稱、功能、用途等,防止學生只記住位置而不知道命令的具體使用功能。
(2)做好入門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積極性。課程剛開始在學生對軟件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要直接介紹窗口界面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讓學生看一些3DMAX軟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表現案例,如居室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家具制作等一些應用實例。讓學生了解3DMAX能做什么,做的怎么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展示一些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建立一種能夠學好的自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以后課程的開展鋪設一個良好的開端。
(3)適當放慢教學節奏,給與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由于3DMAX軟件工具命令繁雜,因此想要靈活運用相對較難,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看老師示范一遍之后自己操作過程會出現很多問題??梢圆扇≈v――記――練相結合的上課方式,第一遍學生邊記筆記邊看教師講解示范,接著學生結合筆記和示范的過程進行練習,然后帶著問題聽教師示范第二遍的同時補充筆記細節和找到出錯原因,最后獨立完成整個過程的操作。這樣可以解決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只記沒看,或者只看沒記的問題。
(4)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對于工具、命令的使用做到舉一反三。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針對一個模型或者一個場景進行操作演示,學生跟隨老師的講解用同樣的方法完成案例。這一學習過程可能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對于工具的使用往往死記硬背,而沒有深入思考為什么這么做。因此,教師可在演示一種方法之后,引導學生分析物體的制作思路,讓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和工具可以達到,或者請學生到講臺上現場操作,激發學生靈感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2]
(5)分層次教學,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3DMAX課程教學,更多集中在室內空間設計表現,而對于公共空間類型的渲染講述相對較少。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進展情況,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作品,或者多提供一些公共場景讓學生課下練習,幫助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軟件綜合運用能力。
(6)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充分地鼓勵、耐心地講解。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上課過程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求知欲。避免出現厭煩情緒,不要把“真笨”、“怎么就忘了”等字眼掛在嘴邊,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可能會導致學生從此自暴自棄。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平穩心態,耐心指導,鼓勵學生認真記筆記,上課用心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敢于克服困難的能力。
(7)與其他設計類課程相結合,達到反復訓練的目的。3DMAX教學在整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如果軟件沒有掌握好,會直接影響接下來設計課程方案的表現。很多學生在3DMAX課程進行中可以做出很好的方案效果,但是由于課程學習結束之后長期不練習,而導致所學知識遺忘,缺乏應用的連續性。因此如果每門專業課程都要求學生做3DMAX效果圖,一直延續到畢業設計,這樣不間斷地訓練可以督促學生加強軟件的運用,同時也可以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8)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由于課堂學習時間較短,教師需要照顧多數同學的學習能力,關于案例的實際操作也要適當調整難易程度,可能學習較好的同學就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因此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專業學習的論壇或者網站讓學生課下的時候自主學習,通過觀看視頻教程更全面地提高繪圖能力。同時對于一些進步較快或者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也可以通過瀏覽一些優秀的作品,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9)設計和實踐相結合,滿足市場需求。在實際項目中甲方對于效果圖的要求很高,專門的效果圖公司做的商業圖更能打動人,但是學生由于實踐經驗少,素材和模型也不是特別精致,做出的圖在構圖、比例、色調等方面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工程實例給學生臨摹,讓學生了解實際工程中圖紙的表現應該達到什么程度,提高學生的設計和審美能力。
3 結語
總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3DMAX課程教學確實有不同于其他專業教學的特點。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不僅要緊跟計算機軟件發展的速度,同時還需結合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總結與改進,在課程中注入新型的開放式創意教學元素,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更適合當今社會需要的藝術類人才。
摘 要:通過實踐教學和深入研究調查,發現在計算機軟件的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和教學效果缺乏有效性的問題,現以視覺設計專業CorelDRAW課程教學為例進行教學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探索研究,提出漸層效能型課程模式,合理構建視覺設計專業的計算機軟件教學體系,規范課程模塊,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益。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CorelDRAW
一、計算機軟件CorelDRAW的課程教學目標
根據視覺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計算機軟件CorelDRAW的課程教學目標為,熟練掌握軟件的操作技巧,能夠運用CorelDRAW軟件繪制藝術化的矢量圖形圖標和編排有藝術效果的圖文版面。
二、計算機軟件CorelDRAW課程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CorelDRAW是一款專業的矢量圖形繪制軟件,有強大的矢量圖形繪制功能和便捷的圖文編排工具。目前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沒有根據所學專業詳略得當地安排教學內容,每種工具命令都泛泛而講,不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深入探究;二是課堂練習安排沒有層次性和趣味性,重復枯燥的練習不僅磨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三是學習效果反饋缺乏及時性和針對性,沒有因材施教的課堂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視覺設計專業的計算機軟件特色課程模式研究——以CorelDRAW課程教學為例
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課程模式的思考探索,認為課程教學第一個關鍵點是要有專業針對性,要根據視覺設計專業重點運用的領域安排教學內容和組織課堂教學,所以提出針對性強、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漸層型課程模式;第二個關鍵點是要有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所以提出能激發學生專業熱情和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效能型課程模式。
(一)漸層型課程模式——關于課程內容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漸層型課程”是指在本專業計算機軟件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循序漸進不同層次的遷移應用和繪制要求,其理論依據是斯金納(BurrhusSkinner)程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具有極強的操作性,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和技能、循序漸進地學習,并能及時反饋強化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漸層型課程模式專業針對性強
漸層型課程模式的構建思路是針對專業特點來設置教學內容和用80%的時間熟練掌握20%的重點知識。
視覺設計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一般為文字設計、版式設計、海報設計、書籍設計、包裝設計和品牌推廣等,所以CorelDRAW課程教學,應將這些設計類別需要用到的計算機輔助領域作為教學重點,用80%的課程時間來熟練掌握視覺設計專業輔助設計常用到20%的重點知識,并將后續專業學習的實際設計項目作為課堂練習和考核的重點內容。
2.漸層型課程模式遵循漸進規律
在CorelDRAW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知識新授、牽扶幫學和延伸自學來循序漸進安排課程教學,能有效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知識新授環節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指定目標的學習能力,首先以溫故知新和思維啟發為切入點,用三遍不同層次的講解演示和學生獨立操作相配合來達到新授、鞏固、強化重點難點的學習效果。
牽扶幫學教學階段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可以通過教師出示圖文說明的操作提示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也可以通過放手學生獨立操作后的師生共同討論及解題新思路的探索來深化學生的操作技術。
延伸自學的教學階段要善于創設自學延伸的學習情境。具體措施有:在自學基礎上進行舉一反三的延伸學習;也可以先不看教程自學探索,之后再將自己的操作和教程操作進行對比分析來深化對技巧的理解;或者提供高質量的圖形案例和更多自學網站自學書籍的信息,讓學生在更加深廣的學習情境中充滿學習熱情地自由馳騁。
3.漸層型課程模式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課堂實施手段主要包括:一是教師逐個當堂反饋學習效果,這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實際學習能力來與學生開展良性互動、有利于落實學生的當堂學習情況集中講解容易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質量;二是分層次針對有差異的個體開展學習引導,這能有效避免有的學生覺得練習太容易,完成后無事可做,有的學生則畏難不愿學習,失去學習興趣的情況;三是根據個體差異來設置具備必選標準性和可選自由性的作品考核形式,能更真實地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再一次大幅度提升學生軟件操作技巧,為后階段的專業課程學習和畢業設計積累豐富的計算機造型技術。
4.漸層型課程模式的實踐效果
漸層型課程模式首先從課程內容安排上體現出針對性強和重點突出的漸層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漸層性,最后在課堂教學反饋和課程考核差異性設置中體現出漸層性,漸層型課程模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CorelDRAW的課程教學充滿學習的樂趣和努力的進階,學生不僅能學會課程知識,還能提高舉一反三的思維水平和開發探索研究的自學潛能。
(二)效能型課程模式——關于專業素質養成的探索與實踐
采取效能型課程模式來進行CorelDRAW的課程學習,是關于專業素質養成的探索與實踐。根據奧蘇貝爾(DavidAusubel)有意義的接受型學習教學理論和先行組織者教學模式,提出視覺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的教學特色研究方向“效能型課程”模式,是指高效高能的課程模型,“高效”即課堂效率高,“高能”即學生能力強。
視覺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備高素質的專業素養和獨特的創意能力,計算機軟件教學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掌握數碼造型技術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
1.效能型課程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高效
簡化創作流程和細化制作任務這兩種教學措施能有效提高計算機軟件教學的課堂效率,讓學生樂學愿學,從而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期待。
簡化制作流程是簡化學生概念創意的難度,但同時又給予學生根據設計實例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僅能保證作品的視覺美觀度,還能有效啟發學生的設計創造力和對專業的學習熱情。二年一期的學生并沒有進入核心設計課程的學習,所以不具備很專業的設計創意能力。在CorelDRAW的課程學習中,如果按照一般的創作流程,讓學生先創意再畫草圖,然后制作電子稿,不僅和其他類型課程的考核內容重復,也沒有達到計算機軟件以技術考核為主的課程重點,同時學生因為沒有很好的創意和設計技巧,即使軟件操作能力很強,繪制的作品也往往不具備一定程度的審美水平,視覺效果不美觀的軟件繪制作品會夸大學生現階段較薄弱的設計能力,這種挫敗感往往傷害到學生對視覺設計專業的熱情。所以,通過簡化創意過程,強調制作技術和對已有案例進行延續設計的作品考核方式,能在保證作品審美水平的前提下更大程度激發學生探索運用軟件設計制作的學習熱情。
細化制作任務能保證學生一步一步落實學習目標,最終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以課程考核為例,將制作VI手冊這個整體目標,逐個分解細化,每個任務難度合理把握在學生跳一跳能完成的程度,學生通過一次次努力累積最終如期完成體現自己最大制作能力的課程考核作品,這一學習過程能極大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專業設計課程的期待與向往。
2.效能型課程模式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高能
在計算機軟件的課程學習中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主要有兩種教學措施,一是強化重點知識,二是深化操作技巧。
強化重點知識要求不僅是課程作品考核,包括整個課堂講授和課堂練習都要圍繞這些操作重點合理設置,展開教學。CorelDRAW的工具命令進行初級操作比較簡單,但是熟練掌握就需要反復練習和不斷強化,而要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則需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才能真正深化學生的操作技巧。
深化操作技巧主要運用對比分析、遷移應用等教學措施來實現。如特效文字的操作技巧就是用對比分析法來深化學生對操作技巧的理解,案例用一段文字和正圓形的融合為切入點,運用不同的工具編輯文字和正圓,能產生多種不同的視覺效果,通過對比分析能有效深化學生的操作技巧。再如用三種軟件繪制同一對象的練習,就是采取遷移應用的教學方法來弱化學生對畫面變化的關注度,從而增強學生對軟件工具深入理解和綜合應用的關注度。深化學生對重點工具的探索運用還可以用系列案例剖析、不同案例對比、案例自學和已有案例延續設計等教學手段來實現。
3.效能型課程模式的實踐效果
效能型課程模式的具體教學實踐環節不僅能使學生熟練基本操作知識,提升重點制作技巧,同時還能協調學生軟件制作能力和實際創作水平的差異,提高課堂效率,潛移默化為學生鋪墊良好的審美趣味和準確的專業素養,增強專業課程的整體持續性和縱向聯系度。
四、視覺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特色課程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的意義和作用
(一)對本門課程產生的意義和作用
綜上所述,計算機軟件特色課程模式——漸層效能型課程研究是針對視覺設計專業學生的軟件學習現狀提出的,在CorelDRAW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呈現專業特色突出,課堂操作可行,教學效果明顯的實際應用意義。
(二)對橫向課程產生的意義和作用
視覺設計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計算機軟件包括4門靜態圖像造型軟件和2門動態圖像造型軟件。視覺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特色教學研究項目——漸層效能型課程模式,能規范本專業多門計算機軟件課程的整體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縮短學習周期。
(三)對縱向課程產生的意義和作用
漸層效能型課程模式能繼續深化縱向的課程延伸,以兒童視覺產業為例,漸層效能型特色課程模式可以縱向應用在兒童產品軟件課程的教學中,并進一步發展延伸到兒童產品設計的媒體技術開發中。
五、結束語
視覺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特色課程模式——漸層效能型課程模式,構建了視覺設計專業計算機軟件教學的有機課程體系,提供了規范的課程模塊,同時為視覺設計專業其他課程開拓了更多橫向和縱向的教學研究方向。
摘 要:本文從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出發,給出了一些軟件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的實際做法,希望以此促進我國軟件人才的建設。
關鍵詞:軟件培養;工學結合;實踐運作
軟件學院成立這幾年,我們在致力于普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針對地處遼寧省中部這樣一個小城的地理區域劣勢的同時,也在分析我們的相對優勢,思考如何形成自己特色的問題。
我系在經過認真調研并與企業行業專家研討后,借鑒了東軟信息學院“1321”教學計劃和SOVO大學生創業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基于項目式、印度NIIT的榜樣教學法、湖南鐵道職院專業加項目工學結合等職業院校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同時,將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理念應用到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
1 深層次體現校企深度融合、“教學工廠”、項目導向的實踐教學特色
我們在深入分析國內多家高職院軟件專業辦學模式的同時,將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理念應用到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建設圍繞“教學工廠”為基地的實訓基地。我們的實訓教學機制采取以下方式進行:基于培養平臺三方建的模式:
第一階段:校內學習實訓;第一、二學期:在校內實訓室分別進行為期兩周,共計60學時的C語言、C#語言實訓,由項目組從項目庫中抽取實訓項目,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由專職老師負責,帶領學生共同完成;
第二階段:校企聯合實習;第三學期在學完C#.NET與數據庫課程后,在前兩學期基礎上,加大實訓時間,設置4周,共計120學時實訓,學生這時可以初步完成一個小型系統的開發,這部分內容也在校內實訓室或軟件研發中心完成,我們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建成了一批以編碼為任務目標,設備齊全、條件較好、符合真實情景要求的軟件校內外實訓基地,我們稱之為軟件車間或軟件平臺。引進各類專業軟件,提升軟件技術實訓水平。通過專業人使用專業軟件的方式,提升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水平。第五學期,學生下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回來后,繼續學習職業拓展課程JAVA、JSP等,課程結束后設置6周,共計180學時實訓時間,在學校老師和企業人員指導下,可以獨立開發一個綜合項目。
第三階段:校外頂崗實習。第四學期,我們把學生下到企業進行為期8周的頂崗實習,方案有二:方案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全部進入企業;方案二,一部分學生到企業四周,另一部分學生到“教學工廠”,然后輪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學交替。
第六學期進行18周的頂崗實習,應該能夠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就業。
在整個實訓教學環節中,要求做到:一是“請進來”,即聘請外校相關專業教師或企業的領導及業務人員為兼職教師,為學生舉辦專業學術講座或承擔實踐教學任務。二是“走出去”,即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本專業一直努力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擬建立15家經常聯系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環境。三是積極爭取職業界的支持,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四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專業教師積極為企業提供知識技術咨詢,承擔其科研課題,參與技術攻關與項目推廣。
2 “項目+案例式”實訓教學的全面展開
高職軟件專業基于案例的實訓模式已經被實踐證明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程序設計類課程基本采用了基于“項目+案例”的實驗實訓教學,要求實訓案例盡可能真實和規范,能夠包含代表當前主流思想的技術,從而最大程度保證與就業“零距離”接觸。
3 實訓案例設計基本原則
實訓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實施過程,案例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夠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也影響到是否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來進行實訓。案例應該按照案例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方式來設計,以下是設計案例的幾個基本原則:
(1)符合實訓目標的原則。(2)真實性或擬真性原則。(3)典型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規范性原則。
4 實訓案例設計的基本方法
實訓案例屬于綜合性案例,內容應具有內在聯系性,多種知識、方法與技術融為一體,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5 實訓案例的主要來源
(1)源于工學結合的結果,我院有眾多的實訓基地為我們提供了一線最新的資料,我們課題組的南麗嵐等是軟件公司項目經理,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詳實的資料的同時也為把這些資料轉化成可應用于教學的案例做了大量工作,但這種方式往往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困惑。
(2)源于和國內外相關培訓機構的合作。
(3)源于院校間交流合作,資源共享。我們從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引進實訓平臺,進行資源共享。
(4)源于當前優秀的實訓書籍及相關網站提供的實訓資料。
(5)源于對已有的實訓項目進行整合和加工,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不僅省取了時間和資金的投入,而且實訓效果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
在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收集了各種大量的實訓案例,下面我們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后,進行統計結果如(圖1)
我們對收集的實訓案例的來源渠道進行了詳盡的數據統計結果如(圖2)
根據對部分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開設的課程調查見(圖3),得出以下結果:程序設計類課程中JAVA程序設計占了很大的比例,其次C++(含C)也占了很大比例,故我們主要整理OOP方向的案例(JAVA、C++為主,其他為輔)。
摘 要:由于近年來本科生不斷擴招以及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本科生的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應用型優秀人才也正是中國各行各業的稀缺資源。本文以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首先綜合分析了目前軟件行業人才的實際需求,針對于本科生高年級的特定階段,從課程體系、培養方案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索了“職業提升型“高年級本科生培養模式。
關鍵詞:職業提升型 人才需求分析 軟件人才 高年級本科生培養模式
1 引言
自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以來,每年畢業生人數不斷創出新高。然而,以市場為需求的雙向就業模式使畢業生就業率日趨下降,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性經濟大衰退,使目前的就業形勢顯得更加嚴峻。《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2013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高達700萬,本科畢業生簽約率僅為35%,低于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愈加突顯。一方面是全國上百萬大學畢業生捧著簡歷四處求職,紛紛感嘆“就業難”;另一方面是每年幾百萬個就業崗位“招人難”。麥肯錫的一份《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報告稱,“只有10%的大學生符合跨國公司的人才要求!”畢業生過剩與人才的稀缺矛盾揭示了中國大學生為就業準備不足的高校人才培養問題,而化解當前就業難的關鍵只有著眼于切實了解用人需求,不斷增強畢業生綜合能力。
近年來,中國軟件產業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猛,計算機軟件專業也是我國高校招生數量最多的專業之一,本文以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首先人才結構、能力以及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目前軟件行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提出一種“職業提升型”培養模式(Career Advancement Programs)。該模式將傳統單一的“學術型”和“應用型”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重學術,同時更注重應用。
本科高年級(大三及大四)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他們臨近畢業走上社會,卻又缺乏市場所需人才的素養和能力。因此,我們認為本科高年級是作為職業提升人才培養的最佳階段。本文將從課程體系、培養方案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索“職業提升型”高年級本科生培養模式。
2 軟件行業人才需求
中國軟件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目前還是小作坊作業居多,和發達軟件大國相比,在產值與規模上存在很大差距。其最主要的深層原因是我國軟件人才結構不完整且人才綜合能力及素養不足。
2.1 人才結構
當前中國軟件行業中,高層次的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以及低端的從事基礎性開發和測試的人員少,而中級的軟件工程師又相對過剩。這種中間粗、兩頭尖的人才結構限制了中國軟件行業的發展,不能滿足行業國際化的需求。因此,中國急需的軟件人才是具有前沿高端軟件技術人才以及具有國際眼界的高級管理人才,這部分人員將決定中國軟件行業發展的方向、水平以及在國際軟件業中的地位。
2.2 知識與能力需求
優秀軟件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專業化、綜合化和國際化。其中,專業化要求軟件人員首先掌握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這是從事軟件行業的最基本的要素。由于高層次的國際化軟件人員常常參與研發國際項目,需要在海外與國內環境中都能勝任工作,因此,在“海外前方”,他們精通需求分析、項目管理、現場實施,具有專業技能,能夠準確地捕捉到海外用戶的需求;在“國內后方”,熟悉項目管理、分析與設計、編寫代碼、測試交付、文檔編寫,具有質量意識,能在海外前方和后方開發之間做好協調工作。
知識結構國際化要求軟件人員適應國際人才市場的需求,了解國際應用規則和背景、了解國際軟件開發規范也是成功完成國際化項目,擴大市場規模的保證。除此之外,熟悉外國國情、了解外國歷史、政治、風土人情也能促進項目國際間合作的順利進行。
2.3 職業素養需求
優秀應用型軟件人才除了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如:較強的溝通能力,特別是在國際間合作中更要注重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它被視為在軟件日益復雜化和大型化形勢下,項目開發以及工程管理關鍵的能力之一;外語能力,這也是國際化高端人才不可欠缺的重要技能。
3 “職業提升型”人才培養模式
考慮到畢業生大多數都期待能夠學以致用,在其職業生涯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針對這類學生的特點,提出構建“職業提升型”高年級本科生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帶有濃厚的工具性色彩,通過此類培養模式,學生不但能夠扎實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使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充分發展,而且能夠迅速進入職業角色,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3.1 跨學科混合式課程體系
復合型人才培養一直是研究生培養目標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本科生教育也應朝著同樣的高度努力。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跨學科混合式課程體系。軟件國際化市場經驗顯示,軟件人才除了專業性知識外,具備一定的跨學科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知識結構的綜合化。例如國際化的軟件人才應當橫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等多學科,要懂業務、懂管理、懂企業,能夠提出用于解決問題的管理信息化方案,并實施該方案;還要熟練掌握主流管理軟件,有效實現該管理軟件在企業中的應用。
因此,在高年級的課程體系安排中應增加跨學科課程這一部分,這部分課程可以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這樣的與項目工程管理相關的學科課程,還可以包括“農業信息化”、“生物信息學”等當前我國熱點學科的內容??鐚W科混合式課程為提升畢業生的知識眼界以及創新能力提供支持。
3.2 完善的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制度
在本科生高年級培養方案中完善畢業生職業規劃指導,建立較為完備的職業指導制度。在大三學期開始對學生的職業觀念加強教育,對每個學生個體職業規劃進行指導,建立“一幫一”教師責任體系,幫助學生確立2~3個職業崗位并進行跟蹤指導;畢業時對學生進行就業咨詢及選擇指導。健全完備的就業指導制度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確定職業定位、明確選擇方向,為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指導。
3.3 強化實踐教學,培養科研創新能力
在校內加強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基金資助力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大三的學生就進入到感興趣的科研研究室,實際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在實踐中出成果,在成果中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高年級學生還應重視培養中英文文獻以及產品說明書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提高成果技術報告撰寫水平。這些都是科研活動以及高層次人才應具備的重要技能。
3.4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需要與時俱進、常教常新。高年級學生已經基本完成了較重的課堂講授型理論課程,因此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參加學術討論會、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國內外有學術價值的討論會,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參與導師的課題組,培養科研實踐能力,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加入研究討論班,督促學習進度,激發研究熱情,提高研究能力。
4 總結
“職業提升型“培養模式是化解當前就業難的關鍵,本文從課程體系設計、培養方案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了該模式的基本內容。然而,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只有通過積極的嘗試才能分清到底哪些是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畢業生培養。因此,我們會在未來5年內以東北農業大學為實驗點對“職業提升型”培養模式進行應用與示范。首先針對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進行示范研究,將2010級學生劃分為兩個班,其中一班作為試驗班,采用“職業提升型”培養模式開展教學等活動,對比驗證新的培養模式的教學質量及效果,不斷完善“職業提升型”培養模式,并將該模式推廣到學校其他方向畢業生培養過程中。
(東北農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摘要:“卓越計劃”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項目,強調培養高質量的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文章在分析“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和實踐教學作用的基礎上,圍繞“高質量”和“工程型”兩大目標,針對軟件工程專業,從實踐教學的內容、方式上探討實踐教學的開展方式,說明“卓越計劃”的實踐教學特色。
關鍵詞:卓越計劃;實踐教學;軟件工程
1 背景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P—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從培養目標上看,國家對“卓越計劃”有明確的要求: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從這里可以看出,“卓越計劃”對人才培養有很明確定位——培養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這里主要強調了兩個方面:高質量和工程型。
對于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是加深理論知識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實踐教學是軟件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軟件工程“卓越計劃”中,實踐教學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是許多教學工作者卻對“卓越計劃”中的實踐教學和社會上的軟件開發培訓班混為一談,把卓越計劃班辦成了實訓班,這顯然違背“卓越計劃”的宗旨。本文將就軟件工程專業如何定位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如何圍繞“卓越計劃”培養目標的兩個主題開展實踐教學,進行一些分析探討。
2 實踐教學特色
從層次上著眼,我們強調“高質量”人才培養。在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同時,要區別于社會上的一般性應用培訓班和速成班。
目前我國計算機行業從業人員在實踐能力培養上,除了實際工作鍛煉途徑外,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個是社會辦學的短期培訓班,一個是本科教學中逐漸加入的少量工程實踐課程。但是“卓越計劃”學生的工程性、實踐性能力培養,不同于一般實用培訓班,它需要培養高層次的、有良好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針對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就是要培養能參與項目的高水平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要培養能夠綜合應用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的高級人才,要培養程序員,也要培養軟件設計人員,更要注重學生學習性、發展性的培養。
從工程型著眼,我們應該注意區別于傳統本科生的培養,把教學重點放在應用能力的培養上,注重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的結合,加強具體技術、技巧、方法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項目意識。
計算機軟件工程“卓越計劃”班在強調實際項目實踐的同時,也注重相關理論內容的講解,讓學生不但知道在實際項目中應該怎么做,還要了解為什么這樣做。例如,針對面向對象的需求分析,我們不但要講明進行需求分析的具體方法和技術,還要講明該分析方法對需求跟蹤、變更控制的重要性。又比如許多程序員由于在學校沒有接受過詳細設計的教育,在項目中常常不經過設計直接進行代碼編寫,這在實際項目中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講明詳細設計的方法,還要講明詳細設計對軟件測試、項目組織、代碼維護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實際項目的運作為主線,講解時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工具、方法、技巧各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實用性培養,同時重點培養管理和設計能力,在理論上有的放矢,強調理論的適用和適度。
3 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水平和工程素質。技術能力水平是指一個軟件工程師對所從事工作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包括系統規劃能力、概要設計能力、詳細設計能力、編碼能力等;工程素質是指其團隊意識、工作量估算能力、工作計劃制定能力、協調能力、角色意識、環境適應能力、規范遵守能力等。在現代大規模軟件系統環境中,工程素質對一個人的成長更加重要。
3.1 技術能力培養
在技術能力培養上,我們將著重培養學生的系統規劃能力、設計能力、代碼規范編寫能力和文檔編寫能力,其內容包括:
(1)培養學生系統架構規劃能力。通過分析一些大型軟件項目,讓學生了解軟件系統架構思路,掌握常用架構的特點,熟悉軟件系統架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在本科教育已經掌握通用模型語言(UML)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加大教學難度和深度,讓學生掌握通過面向對象分析(OOA)、USER-CASE和事件流技術進行結構化需求分析,培養學生使用包圖、類圖、交互圖、配置圖等進行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的能力。
(3)培養學生編寫規范代碼能力。正確的代碼是指沒有語法錯誤、能完成必要功能的程序代碼。高質量的代碼是在正確代碼的基礎上,符合編碼規范、便于理解和維護的代碼。在企業中,編寫高質量的代碼是對程序員的重要要求,但在學校教學中缺乏必要的培訓,使得學生在實際項目中,編碼質量難以達到工程的要求,企業需要對畢業生進行二次培訓。我們要通過真實的企業編碼規范培訓,讓學生在具體的編碼規范下進行編程,對學生的編寫代碼能力進行再提高,使其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
(4)培養文檔意識和編寫能力。能編寫程序代碼,卻無法撰寫必要的文檔是許多軟件從業人員的通病,也是我們教育的缺失。我們擬通過分析軟件企業大量真實的文檔模版,讓學生熟悉這些文檔材料的內容,理解文檔在企業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文檔的編寫方法和技巧。
3.2 工程素質培養
在工程能力培養上,我們將著重讓學生了解企業典型的項目管理模式和開發過程,培養學生制定并遵守計劃的能力,鍛煉學生角色意識,遵守并制定技術和工程接口,其內容包括:
(1)了解軟件項目管理的先進模式。在學習現代項目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先進的世界軟件項目管理模式和案例,主要包括:CMMI、ISOl5504、ISO2001(軟件業行業)等,熟悉這些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應用實例,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了解在實施了相關的管理模式后,一個軟件企業開發流程規范對每一個員工的要求,以及這些要求的意義和合理性,從而使其將來就業后能夠理解所在公司的相關制度并自覺遵守,盡快融入開發團隊中去,也為將來進一步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2)虛擬企業環境,模擬真實的項目,培養學生的項目意識。要讓學生在公司嚴格真實的規范下,完成任務分解、任務規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制定任務網絡圖,從而完成項目計劃的制訂。
(3)按照計劃,通過一個項目的完整生命周期培養學生角色意識,規范模塊接口,完成設計文檔,提高軟件設計能力;同時提高學生控制個人時間、制定個人工作計劃、正確估算工作量、個人BUG分析能力。
4 實踐教學實施方式
“虛擬企業環境,模擬實際項目,創新教學模式,堅持學和練同步走的策略,培養高層次實用人才”是對實踐教學實施方式的總結。
實踐教學是建立在基礎技能教學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并不是簡單地由一門課來完成,而是應當由多門課組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從內容上看,該體系應當覆蓋一個項目的完整生命周期,而需求獲取、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各個環節,著重在各個階段鍛煉學生,提高學生項目整體技術能力?;凇皹嫿ㄖ髁x”教學指導思想,本節我們詳細討論卓越工程實踐教學的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教學的特點是老師講的少,學生做的多,因此實踐教學要明確“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點對教學設計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就是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虛擬項目中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根據自身在項目開發行為中的結果,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應用不同知識,完成整個項目,從而積累項目開發的實際經驗和教訓。
(2)強調“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需要有一定的應用場景,即與“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來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進而把它應用到情景中去,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新的知識。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老師不能提供生動、豐富的實際情境,使學生難于掌握和應用新的知識,即不能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實踐教學中,老師要盡量收集各企業的管理資料作為實踐教學的教學資料,根據科學的管理思想,按照企業的實際運作模式,在實踐教學的課堂上要盡量再現真實的企業項目運作環境和管理流程。我們要按照一個公司真實的管理方案,形成一個虛擬的項目,以此項目完整生命周期為主線組織內容,按照企業軟件項目開發典型過程組織教學。各門實踐科目要系統化,每一門實踐課可以覆蓋一到多個階段,各課程既有各自任務,集成在一起又是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師通過剖析示范項目,引導學生逐步完成項目。在實踐教學課堂中,除了紀律上的控制與支配外,在學習和實踐的行為上則應給學生更多的主動與自由。
我們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可邀請軟件企業的實際項目開發員工,進行現場教學,介紹相關經驗,組織學生去軟件企業參觀學習,體會項目運作的實際環境,提供多種自學資料,給學生提供信息資源。
學生可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在實踐教學中,要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團體意識、協調意識。
(3)在實踐教學設計中,完成項目目標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我們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和知識的應用者,把學生能應用自己所掌握知識解決規定的問題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緊緊圍繞“完成項目”這個中心展開,不論是學生獨立探索、協作學習還是教師輔導,學習過程中的一切活動都要從屬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為了保證學生遵守企業項目運作的過程,可以將總目標分解為各個過程目標,引導學生有序完成從需求分析到集成測試的各個環節的相關工作。教師按照企業項目考核體制,參照任務提交物質量、計劃執行情況、文檔編寫情況等,制定成績考核體制,激勵學生參與項目。
5 結語
實踐教學是“卓越計劃”強調的教學手段之一,是培養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方式。我們針對軟件工程專業“卓越計劃”高等教育中的實踐教學,詳細探討了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希望能對軟件工程專業“卓越計劃”的開展提供幫助。
摘要: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軟件類專業在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專業學科競賽對計算機軟件類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的指導意義和實際效果,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提出行之有效的執行方案。
關鍵詞: 軟件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專業競賽
0 引言
中原工學院軟件學院于2004年成立,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之一,近年來辦學層次由單一的??茢U展到本??萍媸?。學院按照“面向軟件領域,突出專業特色,強化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思路,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學院創立的“計算機技能大賽”、“軟件知識大賽”、“程序設計大賽”、“軟件設計大賽”、“網絡應用技術大賽”、“軟件測試大賽”等專業賽事為代表的競賽活動,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的成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信心,為學生提供了專業實踐平臺,有利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這些專業賽事已經形成品牌項目,并推廣到全校兄弟院系以及其他學校軟件學院開展實施。
1 傳統軟件類專業教學弊端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高校連年擴招,生源質量下降確實給畢業生就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部分高校的教學計劃、教學模式陳舊,培養的畢業生在知識能力,思維模式等方面與社會的需求有著較大差距,特別是軟件人才,大部分用人單位更多的是從實際需要出發來選擇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需要畢業生有很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
傳統軟件類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軟件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能力結構不清晰;對學生如何取得這些能力的教學規律沒有認真研究,一般來說都是按照傳統學科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實踐環節安排上沒有以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為宗旨,僅僅以理論驗證為目的;沒有重視“工學結合”的作用,畢業生水平距離企業的實際要求有一定差距。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低,創新意識不強,綜合素質不高。
2 專業學科競賽活動的意義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專業學科競賽活動是整合教育技術課內外實踐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積極組織和鼓勵大學生參與專業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實踐證明,參加過相關學科競賽的學生,在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比未經實際鍛煉的學生提高很多。
參加一項競賽的整個過程,相當于經歷了一個實際的開發項目,類似于企業項目研發的實際過程。名次是對能力的肯定,而臨場實踐對參賽選手來說更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與寶貴的財富,為今后參加實際工作打下了基礎。在參賽過程中,選手通過對比找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有利于今后不斷完善自己,加快適應社會需求的步伐。參加競賽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獨立完成工作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3 專業學科競賽活動的措施
3.1 大力宣傳“用行動書寫簡歷”活動 宣傳和鼓勵學生用行動為求職簡歷書寫豐富的一筆。堅持以“建立專業思想、培養專業興趣、加強專業動手能力”為目標,把學風建設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帶著任務去學習”。以“三級課題”實戰演練,每學期課外上機120個學時的強制措施和“三個一工程”(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及平臺、一個軟件作品、一萬行代碼經驗)的要求,強化實踐鍛煉,配合專業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
3.2 創建“學生創新創業中心” 為了給學生提供課外科技活動支持,包括課外實踐、開發訓練、社會服務活動的基地,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搭建學生實踐交流平臺,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同IT產業所需人才的無縫對接,暢通就業渠道。
目前創業中心分中軟信息公司、大學生機器人實驗室、校企合作項目工作室、教師項目工作室,共有60余名在校學生參與項目開發。創業中心中軟信息模擬公司特色突出,嚴格按照公司模式進行招聘、管理、培訓、考勤、考核,實行簽到制度、例會制度和分享會制度。軟件學院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實現公司學校雙贏。目前入駐企業有中科軟Sliverlight、浙大網新、英孚美信、航天金穗。創業中心多名優秀畢業生至杭州淘寶網、北京華科世佳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等工作。
3.3 專業學科競賽設置 從2005年開始在學生中組織專業賽事。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以“計算機技能大賽”、“軟件知識大賽”、“軟件設計大賽”、“程序設計大賽”、“網絡技術大賽”和“軟件測試大賽”為代表的有機聯系、相互支撐的學科競賽體系。
3.3.1 計算機技能大賽在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個學期進行。在這個學期學生的課內教學主要是了解計算機、學習初步編程技術,也就是以熟悉計算機為主要任務。計算機技能大賽,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3.2 軟件知識大賽在第二個學期進行,主要是讓學生開展一個學習軟件知識,了解軟件行業的讀書活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對行業和技術都有更多了解,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3.3.3 程序設計大賽從學生進校的第三學期開始組織,各年級學生均可參加。主要目的是配合學生專業學習,提高學生算法設計與編程實現能力,同時為河南、全國、亞洲和世界的ACM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培養參賽選手,力爭我院學生參加校外專業競賽取得標志性成果。
3.3.4 軟件設計大賽在第四個學期進行,這個學期學生基本上已經學完了軟件技術的大部分課程,大賽能給學生有一個展現自我學習成就的機會,以便進一步培養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階段實習實訓中。
3.3.5 網絡技術競賽第五學期進行,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網絡技術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網絡理論的興趣,督促學生盡快熟練掌握網絡設計的管理技能,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今后的專業學習打好基礎。
3.3.6 軟件測試大賽在第六學期進行,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軟件質量意識,使學生在就業前就具備基本的軟件質量控制能力,切實提高測試動手能力,推動測試職業化發展。
3.4 加強校外專業競賽活動的組織 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各種形式多樣的計算機專業競賽在社會上也越來越多,為了提升學院的知名度,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自信心,學院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各種專業競賽,同時動員專業教師參與到本項工作中,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取得標志性成果,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將更好地利用校內各種專業競賽活動,選拔優秀學生參加“挑戰杯”、“河南青年軟件創新大賽”、“ACM程序設計大賽”等重要賽事,充分調動專業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4 結論
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以學科競賽為依托,發揮學科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新人才的培養的重要性,目前越來越受到國內高校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通過各種專業賽事,滿足了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有效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校園學習氛圍、學習風氣得到根本扭轉。
摘 要: 針對應用型本科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的特點,作者對計算機軟件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研究和設計,提出了構建以行業需求為原則、以實踐創新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闡述了實踐模式下具體的教學體系設計原則,旨在構建以實踐創新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框架。
關鍵詞: 計算機軟件專業 實踐模式 教學體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作為培養信息技術領域高科技人才的主要學科,為我國的信息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計算機軟件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信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是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及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的信息化和經濟發展對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在計算機人才供需方面,卻出現這樣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況:一方面公司、企業招不到需要的計算機人才,另一方面卻出現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局面。產生的原因在于學校不了解公司、企業相應崗位對計算機人才的知識結構、專業能力、專業素質的要求,對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中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的實踐與動手能力普遍不高,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因此,對應用型本科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構建一種應用型本科計算機軟件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標準,確保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急需研究的課題。
1.計算機軟件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現狀
1.1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首先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完整,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缺乏連續性、系統性、相互協調性和銜接性,缺乏專門的實踐教學規劃、管理、研究、評價機制。實驗課完全依附于理論課程,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由理論課教師根據需要安排實驗課時和實驗內容,實驗室和實驗教師處于較為被動的位置。其次是實踐教學培養模式不科學。目前高校各專業普遍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還是以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生產實習和實驗操作、實踐調查時間較少,教學評價主要看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操作技能都較差,不受用人單位青睞。
1.2實驗環境單一,缺乏體現專業特色的創新性。
信息技術企業衡量求職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計算機工程的實踐能力,但目前許多地方院校實驗環境和實習基地建設相對落后,學生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實習與實驗環境,使學生的實習環節流于形式。學生在校期間得不到很好的實習實訓,實踐能力缺乏,工程技術能力差。這對于剛畢業離校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就業的一個大障礙。
1.3實踐教學體系不能支撐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
實踐課程所占課時量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計算機軟硬件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專業能力、操作技能的適能夠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但是,在多數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的課時只是理論課時的1/3,最多一半,達不到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現行的計算機軟件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已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特別是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對現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必須架構具有應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2.計算機軟件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原則
根據我院軟件專業特色和專業發展現狀,遵循“厚基礎、精理論、重實踐、強能力”的基本原則,確定“突出特色、強化基礎、優化資源、提升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并以應用型人才規格培養模式為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為重點,全面推進計算機軟件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具體設計原則為:更新觀念,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原則;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學生的能力拓展為中心、學生的知識結構為中心的原則;以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為目標,堅持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專業技術發展實際、社會需求實際的原則;依托商科背景和學科優勢,堅持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同步的原則;以實踐教學改革為基礎,堅持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統一的原則;遵循先進的教育理念,圍繞教學質量目標,堅持實踐教學全過程和質量監控全過程的原則。
3.構建以實踐創新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框架
根據社會對軟件人才的需求,構建以實踐創新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框架:以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應用技能)為目標,遵循實踐教學全過程的原則,按照課程內容和學生能力分類、建立以課程實驗教學為基礎,以課程設計、綜合實驗、項目開發和專業實習為補充,畢業設計為重點,學科競賽為龍頭,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課程的教學和考試的立體化多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不斷提高。
3.1加強實踐教學基本資料建設。
實踐教學基本資料包括各課程及綜合性開放性實驗的實驗教學計劃、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社會實習、專業實綱和實習指導書,以及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指導書,等等。這些資料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性文件。為了保證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的一致性及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學院鼓勵專業課程教師自編實驗教材,經常適時地對相關資料進行更新、補充和完善,通過教學網站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各類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保證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方便地獲取最新的教學資料。
3.2加強實踐教學相關制度建設。
根據實踐教學各階段和各環節的要求,學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制度,在逐步完善實踐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強化實踐教學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對實踐教學的嚴格監控和管理,保證實踐教學整個過程各環節的有效實施。結合教學實際,適時地對相關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保證制度的持續和有效執行。
3.3加強實驗環境建設。
實驗環境主要包括實驗的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軟件環境建設主要通過構建數字化實驗教學平臺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硬件環境建設則以實驗室、機房建設為基礎,保證和加大對實踐課程的投入,并通過建立相應的實驗室開放機制和運行管理模式,逐步實現實驗室的全面開放。實驗軟硬件環境的同步建設,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資源效率,而且能夠滿足各類學生的多層次需求,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4加強實驗師資隊伍建設。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實現實踐教學體系的主體和關鍵。學院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充實和提高實驗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建立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對學院青年教師進行方向性培養;計劃從企業、公司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專家和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指導教師,使學院逐步建立起一支能適應新形勢下實踐教學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質、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3.5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基地是“產學研”結合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學院積極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并將實習基地建設與專業特色建設、學生實踐能力訓練、教師科研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依托、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4.結語
構建以實踐創新為核心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密切聯系實際和全過程的原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利于進一步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注意的問題是,無論計算機技術如何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如何快速變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都要符合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實際,適應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規律。
摘 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占統治地位的時代,搞好軟件專業教學建設極為重要。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要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職業隊伍建設。本文對計算機軟件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簡要分析,對中職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的能力構成做了總結。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的發展,計算機逐漸成為了聯系現代社會的重要紐帶。中等職業軟件技術學校以填補計算機軟件基礎技術人才缺口為主要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擁有專業職業技能的勞動者。肩負教學任務的教師,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但是現在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并不樂觀,這和中職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自身的職業素質及其教授的方法和手段存在這弊端是分不開的。為了改善現狀,必須加大力度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一、職業學校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如今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大部分是本科以上學歷,而且基本上都只是和計算機軟件開發相關的專業,基本沒有系統、規范地參與過軟件開發,這就導致了這些負責教授軟件開發的教師根本不熟悉軟件開發的流程,專業教學能力較差。
首先,教師大部分都缺少企業軟件開發的經驗,很多都不具備企業軟件開發的能力;其次,這些教師對企業軟件開發的流程并不清楚或不熟練,這就導致他們對企業的崗位設置沒有充分了解;最后,在中職計算機軟件學校中,普遍采用/VB作為教學語言,而大部分教師只會這兩門語言,并且他們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陳舊,教學效率不高。
二、職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專業教學能力構成
(一)教師知識要全面
教師應該具備較為全面的知識,不僅要有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基礎,能夠更好地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還必須要精通程序設計編程,并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1.計算機軟件專業的教師應具備對行業、崗位的認識能力和適應實踐工作需求的工作技術。較好的崗位認知能力,包括對行業發展和應用的認知以及對軟件企業崗位架構的認知。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能準確地表述出某個地方軟件行業的現狀,以及本地區和省級軟件行業現狀之間的差異,要了解軟件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并且能夠表述程序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的規范。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具備對崗位關系的理解能力,包括對軟件企業崗位職責、技能的分析和對專業培養方案與崗位技能關系的認知。具體表現在:能表述初級程序的技能要求、專業課程設置與崗位技能間的對應關系;可以畫出工作流程,表述各環節的工作的任務;能夠根據學校的師資、生源情況和學校的教學環境資源,選取和崗位技能相適應的專業培養實施方案。
2.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評價能力。評價包括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效果。具體表現為: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對他們自己完成的項目、任務進行自我評價,以及根據團隊項目的表現、小組測驗的表現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給出合理的評價;要能夠從學生的案例行動表現和學生的課后交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給出適當評價,并提出一些利于學生適應崗位的建議;具備在實習評價基礎上指出學生知識和技能缺陷的能力,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方向給出合理的建議。
3.計算機軟件專業的教師要能夠基于自己的專業特征,通過行動導向型教學法進行授課。具體表現在:要能夠引導并且激發學生在情境中完成案例;要能夠對崗位工作的任務進行分析和整合。
(二)注重調整知識結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個優秀的中職計算機軟件技術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教師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識、教育學科知識和所教學科的知識。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在教學工作中占據基礎性地位,專業技能主要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巧。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兩者相輔相成,統一于教師的教學過程中。
計算機軟件專業很重要,現有的教學模式不能夠適應時展的需求,所以有必要通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方法幫助實現培養目標。標準層次可以分為基礎能力、提高層次和骨干三個部分。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以及知識的難易程度,采取適當的方法傳授知識,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標準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職業道德、基本知識,還應符合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認清當前計算機軟件教學存在的弊端,研究好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構成極為重要。這樣有利于解決現有的問題,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培育更多優秀的計算機軟件人才,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