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7 04:00:39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數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師創設生活化游戲化的數學情竟,易于幼兒感受數學
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創設有利于幼兒自發主動活動的氛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為幼兒提供各種互動的機會,為幼兒提供與其發展相應的幫助,幼兒就能學得輕松、變得積極主動。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時,我們可以給幼兒提供模擬生活中的場景“水果超市”,讓幼兒手持“錢幣”自行挑選喜歡的水果,主動學習加減運算,算出需要的錢數,在生活化的場景中來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運算能力;如在學習時間,認識整點和半點時,可以“美美小朋友”從早到晚一日活動時間安排來進行,在具體認識時針和分針時,可巧妙地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創設情境,把時針走比作烏龜爬,把分針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動,在故事中,將抽象難解的時間問題回歸生活,化為游戲,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嗎?我們運用談話、午間、離園時間請孩子們講講自己家中的人數及相互間的關系稱謂,交流家中的住址、電話號碼,甚至父母的手機號碼;說說各自家中電視的頻道數目與感興趣的內容;談談家中的電器數量和名稱功用;吃飯時幾個人,幾個飯碗、幾雙筷子、幾把椅子理解對應關系,演演打電話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師提供數學教育生活化游戲化豐富實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兒感知數學
幼兒的學習強調真實的經驗和主動參與,操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幼兒學習一定要借助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物,在參與、探索和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尤其在數學活動中,幼兒在對周圍環境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的認知上,幼兒需要通過真實的感知實際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該結合活動的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選擇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數學活動中發揮最大效應。如有幼兒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各種種子,果核…像這些材料,可以在幼兒練習計數活動中;如日常生活中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冰糕棒,瓶蓋…,像這些材料在幼兒學習幾何形體認知方面,幼兒可以通過觀察觸摸直觀形象感知平面與立體,遠比老師空洞的說教來的具體;成品材料如撲克、積木、形狀串珠,積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動中,我們可以在玩“送給媽媽禮物”,請幼兒用準備好的色彩鮮艷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標準把串珠交替排列,為媽媽制作一條彩色項鏈。在操作過程中不自覺的學習了形式排列,還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幼兒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和探索,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因此,數學活動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游戲化,易于幼兒學以至用
《綱要》中數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中提到:“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的簡單數學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善于從幼兒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幼兒,使幼兒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玩沙玩水時,我們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引導他們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撲克游戲時,我們指導他們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孩子整理玩具時,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戲,他們會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等等,孩子在輕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在繪畫泥工、剪貼的美術活動中,幼兒要準確辨認物體的形狀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也可進行“畫糖葫蘆”的繪畫,要求畫出幾個一個比一個大的糖葫蘆并連成串(大小序列),這些內容都拓展了孩子學數學用數學的天地。
四、總結
總之,幼兒數學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條融于生活寓于游戲的激發幼兒興趣,適合幼兒學習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從而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戲化有效、甚至高效。
作者:王秀妹 單位:昌黎縣十里鋪鄉鳳凰山幼兒園
一、以幼兒現有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調動他們的情感因素
從心理學上分析,有效的提問能引起孩子們適度的緊張,即具有“趣”和“創造”的狀態,太難或太易的提問都無法達到這一效果。因此,一個有效的提問不僅僅意味著教師提出要求解決的實際問題,而是讓幼兒感受到這些問題具有親切感。要達到這一效果,必需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比如,教師在課堂中這樣向幼兒提出問題:“一個蘋果再添一個蘋果就是兩個蘋果,為什么?”這樣的問題把孩子限制在易于感受到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幼兒處于想做某件事情卻不能立即知道做這件事所采取的具體行動,但又很想解決問題的情境狀態中。
二、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增加趣味性提問
幼兒對小動物倍感親切,所以在認識動物數量的過程中,應向幼兒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問題,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獲得經驗和樂趣,掌握更多的綜合知識,激起探究的欲望。如在認識了大公雞、母雞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雞有耳朵嗎?”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我吸引過來了,有的說雞有耳朵,有的說雞沒有耳朵,在“有”和“沒有”的爭論中,我組織幼兒去實地觀察、尋找,答案找到了,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類似這樣有趣的提問還有“魚要睡覺嗎?”“蛇有腳嗎?”“小雞生下來會走路嗎?”等等,這類問題趣味性強,讓孩子們一聽就感興趣,就想知道答案,進而就會去主動探索,能夠激發了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使幼兒玩得盡興、學得專心,又能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
三、促進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增加探索性提問
幼兒都有喜歡想象的特點,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幼兒期兒童的想象活動中開始出現一些很獨特的因素,他們的想法不會停留在原有的物體上,而是在他們所熟悉的知識空間到處都能想到,因此老師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啟發性,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發揮。有趣又有想象的提問既有指向性,又有探索性,能使幼兒從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動中操作感知,比較得出科學的結論,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必須傾注教師的熱情、企盼等情感,讓幼兒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從而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讓所有的孩子體驗了每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四、讓幼兒積極有效地獲取新知,增加提問延伸性
我就抓住幼兒好奇、好問、好想的這些特點,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十分注意提問的設計,不受傳統教學的束縛去抹殺幼兒的好奇心,盡可能的提出靈活地滲透于整個活動中的問題,并注意它的延伸性。如:在認識正方形時,認識了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面都相同后提問:“在你見過的物體中哪些那些物體和正方形像?”“在你見過的物體中哪些那些物體也有四個角?”讓幼兒擴展想象,開闊知識面,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為以后的教學埋下伏筆。同樣,這樣有助于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有利于發揮他們的聯想、推理,使幼兒既滿足了好奇心,又增長了知識。有效提問能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信,能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深刻,能調動幼兒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讓全體幼兒在課堂學習中主動學習有關知識。愿教師真正讓課堂中每一次提問都化為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成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發動機,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有效工具。使他們能夠在數學的殿堂里自由的遨游!
作者:陸莉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幼兒園
一、數學教學游戲化,調動幼兒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數學教學導入環節游戲化,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競賽游戲導入。中班數學活動“區分左右”,導入時提出競賽游戲,將幼兒分成小鳥隊、唐老鴨隊、米老鼠隊,讓幼兒每次以比賽積分多少來決定勝負,幼兒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活動氣氛既緊張又活躍,連平時不愛數學的幼兒也躍躍欲試,搶爭第一。
2.謎語導入。大班數學活動“整點與半點”,謎語導入,讓幼兒猜謎:“一匹馬,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庇變阂幌伦硬鲁觥扮姟?,自然進入課題。
3.生活中感興趣的游戲導入。學習“數的排列”,導入時通過看“車展”說新車,接著玩幼兒平時最喜歡玩的賽車游戲,很好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二)數學教學過程游戲化,寓教于樂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過程是實施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而游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的教學形式。引導幼兒從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如:大班數學游戲活動復習6的加減法“游動物園”,以逛動物園為游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走進動物園里(要求復習6以內的加減法),幼兒人手一張印有數字的門票,貼于胸前。教師提示:“動物園到了,可是動物園的叔叔、阿姨要考一考你們。你們都有一張印有數字的門票,先看一看票上的數字是幾?再請你編一道題,它的得數就是票上的數字,如果你編對了,就能進入動物園?!?
2.游動物園(要求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出6的加減式題)。教師提示:“看,動物園里有誰?它們各有幾只?用數字幾表示?接著讓幼兒隨意選擇一種動物,找找它們的不同特征排出加法題、減法題。”
3.乘汽車回家。請三名幼兒當司機戴上汽車頭飾,每輛汽車上有一道算術題,讓幼兒算出自己的票上的算術題得數和汽車上的得數一樣,自己就乘這輛幾點鐘開的車。幼兒在游戲的氣氛中,個個興趣盎然,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而游戲的形式把比較單調的數學活動變得更加趣味化了。
二、數學學習、操作材料游戲化,更好達成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習不一定是游戲,但游戲卻一定是學習(包括已有經驗的練習和新經驗的獲得),這種自發的無意性學習,主要是通過操作游戲材料在實現其娛樂功能的同時實現了它的教育功能。如:用撲克牌練習“10的組成和分解”,設計具有競賽性的規則游戲,通過雙方出牌,誰先發現牌上的數字合起來正好是10,誰就可以先拍一下桌子,動作慢的就要吃進桌子上的牌,誰先出完手上的牌,誰就贏了。由于規則游戲中的玩伴水平不同,輸贏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有時輸,有時贏,這種操作游戲化刺激幼兒為了贏而不斷重復游戲,在重復中越來越熟練。一些普通的材料,教師也可以設計、改編為幫助幼兒學習數學的有趣游戲。如,將廢舊的餐巾紙盒組成一棟小小的“公寓”,請小小的“快遞員”,根據快遞訂單,將指定數量的物品送到規定的門牌號碼內。這些情景游戲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主動運用數學知識。
三、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游戲化數學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日生活的內容即幼兒在園的全部生活。從作息的角度而言,可視為幼兒在園生活安排的所有環節。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甚至非游戲的活動也會帶著游戲的意味。游戲不是幼兒的全部生活,但沒有游戲或者很少有絕不是幼兒應有的生活。一日生活各環節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與發展契機,有許多貫穿非正式數學教育的時機,可以融入游戲化的數學教育。如進餐時,讓幼兒玩“小小值日生”游戲,幫助老師分發碗筷。在游戲中,值日生需要考慮今天班上有幾個小朋友,每張桌上要幾個碗,幾雙筷子,這其中就融入數數、匹配、對應等許多數學教育。又如穿脫衣物時,讓幼兒玩“穿衣服”游戲??梢砸龑в變河^察自己的衣服,有幾個洞洞,進一步還可以利用幼兒衣服上紐扣的不同特色讓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分類數數。在戶外活動環節中,游戲化的數學教育有時候更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游戲中的幼兒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如“玩沙包”游戲,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沙包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玩“拍皮球”游戲時,先在皮球上用數字、圖形做標記,使幼兒在鍛煉的同時感知數學現象并激活有關的數學知識,這樣,可以在一日生活環節中融入游戲化的數學教育。設計更貼進幼兒游戲化的數學活動,真正建立起游戲與學習的聯系,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游戲化的數學”,即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作者:陳春燕 單位:廣東徐聞縣第一幼兒園
一、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育資源
數學學習扎根于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我們要引導幼兒學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每一次的問題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這些問題都是幼兒熟悉而又有探究興趣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學習資源可以引導幼兒關心生活,培養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
二、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
1.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吧罴唇逃毙枰覀冏龅接蒙顏斫逃?。在這里,我提出的引導幼兒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主要是針對正規的教學活動而言的,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扮演角色進入情境,激發幼兒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小動物的故事是孩子們都非常喜愛的,可愛的小動物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在學習一一對應時,我們將場地上布置成一塊蘿卜地,老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子。兔媽媽規定每只小兔子只能拔一只蘿卜,拔出蘿卜后一只蘿卜放在一個籃子里。之后大家一起把每個裝有蘿卜的籃子送到了每個小動物的家。這雖然是一個數學活動,但是在情境的創設下,幼兒的學習是潛移默化的,這種貼近幼兒生活的情境使幼兒成為了活動的主角。
2.數學化的語言表達?!敖逃瓷睢保Z言是我們生活交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語言還是幼兒表達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育材料的實用性,我們還要關注幼兒的數學語言,當幼兒能夠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數學問題時,這就代表幼兒的思維也在跟隨語言一起運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語言表達中檢驗幼兒數學學習的情況。在提問幼兒時,我們要引導幼兒多用語言完整表述數學問題。我在一次提問嘟嘟“你的小組分別有幾個男孩,幾個女孩,一共幾個人”時,就要求嘟嘟完整說出“我們小組有4個男孩和2個女孩,一共6個人”。如果幼兒直接簡單地回答“六個人”,那么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因為幼兒在簡略回答的過程中缺乏了對于性別的分類以及男孩女孩人數相加的思維過程,這將阻礙他從實體的人數2加6轉化成抽象意義上數與數之間的相加。
三、在游戲中提高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主要的活動,他們在游戲中探索,滿足自己的好信心和探究欲,他們在游戲中實現自我價值?!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1.晨間自選活動。在幼兒晨間來園后,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利用積木進行點數、加減、比較數量大小等活動,在系鞋帶、綁蝴蝶結的過程中感受物體的空間關系,在玩橡皮泥和剪紙的過程中學習等分。
2.自主性游戲。幼兒在自主性游戲的插卡區首先可以了解到各個區域的人數安排是不同的。在點心店、菜市場當營業員時,幼兒不僅要認識價目表上不同物品的價格,而且要學會分類整理,在買賣活動中還要學習運用簡單的加減運算。
3.體育游戲。在準備活動材料的時候,幼兒學習按游戲規則取一定數目的活動材料;在投籃活動中,幼兒學會了計算進球得分;在設置活動路線時,幼兒學會了測量距離;在比賽輸贏時,幼兒學會了比較時間長短和數目的大小。
4.其他游戲。在手指游戲中,幼兒學會了用不同個數的手指變出不同的物體,可以用一根手指頭變成毛毛蟲,可以用兩根手指頭變成小白兔,還可以用四根手指頭變成螃蟹走。在親子游戲中也會包含一些數學問題,爸爸媽媽在和幼兒玩小鳥飛的游戲時,小鳥一會兒飛到左邊,一會兒又飛到了右邊,幼兒在追小鳥的過程中需要以自身為中心判斷左右,同時幼兒可以發現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和以周圍環境中的物體為中心的左右是不同的。四、在生活中給予幼兒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問題的機會“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論。不做無學;不做無教;不能引導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導人做之學校,是假學校。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必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幼兒運用自己掌握的數學觀點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檢驗學習效果,在實踐中探索性地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吃午飯的時候,我們會請本周的小班長來幫忙分發筷子,每個人需要兩根筷子,一組有六個人,那么每組一共要放幾根筷子呢?這是一道乘法題,顯然學前階段的幼兒是不會計算的,那么我們可以每次拿兩根筷子,兩根筷子是一雙,每個人需要一雙筷子,這樣兩根兩根數、兩根兩根拿,只要拿六次就已經足夠了。在整理每個人的小抽屜時,大家發現平時畫畫、做練習的作業紙大大小小堆在一起非常亂。我讓大家一起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平時善于整理物品的檸檬說應該按照大小來放作業紙,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從大到小放在抽屜里,這樣要找東西的時候不容易翻亂。大家按照檸檬的方法整理了抽屜,每次有新作業紙放進抽屜,也會先比一比大小,把作業紙插入合適的位置,大家的抽屜比以前干凈、整齊多了。總之,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材料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學習的機會和學習的資源是無限的,我們要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消除幼兒對于數學的距離感,培養幼兒對于數學的親切感,化被動為主動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作者:吳靜潔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振華幼兒園
一、以幼兒現有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調動他們的情感因素
從心理學上分析,有效的提問能引起孩子們適度的緊張,即具有“趣”和“創造”的狀態,太難或太易的提問都無法達到這一效果。因此,一個有效的提問不僅僅意味著教師提出要求解決的實際問題,而是讓幼兒感受到這些問題具有親切感。要達到這一效果,必需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比如,教師在課堂中這樣向幼兒提出問題:“一個蘋果再添一個蘋果就是兩個蘋果,為什么?”這樣的問題把孩子限制在易于感受到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幼兒處于想做某件事情卻不能立即知道做這件事所采取的具體行動,但又很想解決問題的情境狀態中。
二、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增加趣味性提問
幼兒對小動物倍感親切,所以在認識動物數量的過程中,應向幼兒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問題,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獲得經驗和樂趣,掌握更多的綜合知識,激起探究的欲望。如在認識了大公雞、母雞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雞有耳朵嗎?”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我吸引過來了,有的說雞有耳朵,有的說雞沒有耳朵,在“有”和“沒有”的爭論中,我組織幼兒去實地觀察、尋找,答案找到了,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類似這樣有趣的提問還有“魚要睡覺嗎?”“蛇有腳嗎?”“小雞生下來會走路嗎?”等等,這類問題趣味性強,讓孩子們一聽就感興趣,就想知道答案,進而就會去主動探索,能夠激發了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使幼兒玩得盡興、學得專心,又能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
三、促進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增加探索性提問
幼兒都有喜歡想象的特點,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幼兒期兒童的想象活動中開始出現一些很獨特的因素,他們的想法不會停留在原有的物體上,而是在他們所熟悉的知識空間到處都能想到,因此老師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啟發性,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發揮。有趣又有想象的提問既有指向性,又有探索性,能使幼兒從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動中操作感知,比較得出科學的結論,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必須傾注教師的熱情、企盼等情感,讓幼兒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從而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讓所有的孩子體驗了每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四、讓幼兒積極有效地獲取新知,增加提問延伸性我就抓住幼兒好奇、好問、好想的這些特點,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十分注意提問的設計,不受傳統教學的束縛去抹殺幼兒的好奇心,盡可能的提出靈活地滲透于整個活動中的問題,并注意它的延伸性。如:在認識正方形時,認識了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面都相同后提問:“在你見過的物體中哪些那些物體和正方形像?”“在你見過的物體中哪些那些物體也有四個角?”讓幼兒擴展想象,開闊知識面,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為以后的教學埋下伏筆。同樣,這樣有助于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有利于發揮他們的聯想、推理,使幼兒既滿足了好奇心,又增長了知識。有效提問能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信,能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深刻,能調動幼兒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讓全體幼兒在課堂學習中主動學習有關知識。愿教師真正讓課堂中每一次提問都化為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成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發動機,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有效工具。使他們能夠在數學的殿堂里自由的遨游!
作者:陸莉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幼兒園
一、明晰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
教師設置與生活有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幼兒體驗到數學學習有趣、有用的同時,增強了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通過數學教育活動,讓孩子體驗到了樂趣、價值,提高了幼兒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也就實現了。
二、準確定位幼兒數學教育的價值和功能
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毖韵轮猓瑪祵W是最有利于思維能力培養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靠數學這一課程來實現。這種觀念已被人們廣泛地接受,這可以從奧數、珠心算、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等課程很有市場,許多家長趨之若鶩這一點上看出來。事實上,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這種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毫無疑問,數學是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但這種作用不能被無限地擴大,數學對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僅僅體現在有利于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一方面。就幼兒數學思維能力而言,具體包含了計數、計算、推理、歸類、排序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說,通過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幼兒的計數、計算、推理、歸類和排序等數學思維能力。它并不能促進幼兒語文思維能力、音樂思維能力、美術思維能力等其他方面思維能力的培養。如語文的思維包括了分段、歸結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閱讀、寫作等,通過數學教育活動并不能很好地促進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對音樂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就更難以達到了,如音樂中的歌曲創作,其依賴的是一種聲音形象思維,這種能力只能主要依賴于音樂課程進行培養。
三、幼兒數學教育應注重保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不論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還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都非常重視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問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是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假如通過幼兒數學教育,并不能讓幼兒產生數學的興趣,反倒讓幼兒對數學產生厭惡心理甚至于有一種恐懼感,這樣的幼兒數學教育可以說是徹底失敗了。在實際幼兒數學教育中,由于幼兒園老師數學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如幼兒數學教育形式、要求等方面小學化;幼兒心理發展知識的缺乏,如認識不到不同幼兒數學認知能力發展水平受神經系統發育水平的影響差距很大;在實際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等原因,結果是一部分數學認知能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幼兒常常體驗一種挫折感,數學學習效能低下,數學學習動機減弱,最終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對數學的恐懼。下面這個教育案例或許會讓人們明白幼兒是如何失去數學學習興趣的。有一次,筆者給孩子們講用湊十法做數學題目。多數幼兒已經掌握了,只有個別還處于云里霧里的狀態,所以很多幼兒都已經不耐煩了。這時,筆者說:“金佳,汪小輝,鄭茜,我講這些就是專為你們講的,你們還不認真聽,班里還有哪個小朋友不會用湊十法呀?”“還有張佩佩!”(均系化名)金玲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弄得筆者真的哭笑不得。的確,他們四個人是我們班數學學得最差的,數學反應比較慢,以至于在小朋友頭腦中形成數學差生的印象,他們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特別不喜歡上數學課,每次上數學課都想逃避。有一天小輝知道第二天要上數學課還借故不來幼兒園。
四、了解數學概念學習的兩個水平
概念學習有兩個水平,一個是表象層面的學習,二是本質層面的學習。對幼兒來說,主要是表象層面的學習,所謂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如我們頭腦中有電腦、房子等與圖像有關的形象,救護車警報、歌曲旋律等與聲音有關的形象,還有醋、醬油等與味道有關的形象。表象層面的學習指的是通過學習能掌握某類事物的主要特征,與其他事物作出簡單區分。而本質層面的學習指的是掌握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能與其他事物作出嚴格的、準確的區分,是一種科學意義上的掌握。對幼兒來說,大部分概念的學習能達到表象層面的掌握就可以了,目標就達成了。但我們許多幼兒教師由于受到中小學教師概念教學的影響太深,無意識地模仿中小學教師那樣來教幼兒學習概念,即要求幼兒達到本質層面的掌握。當教學不成功時,便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或成為許多幼兒教師的困惑。有一位老師因無法讓幼兒理解什么叫“平行”,無法讓幼兒掌握梯形的概念而苦惱。
五、明確幼兒數學應用能力提高的路徑
能力的基礎是知識、技能,不掌握知識和技能也就談不到能力的提高。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已清晰表明能力的提高與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關系很密切。但在許多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幼兒面臨需要用數學知識加以解決的現實問題時,盡管幼兒有這種知識和技能,但他并不能想到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幼兒數學應用意識不強。事實上,能力的提高就在于知識的豐富和意識的增強。豐富知識是基礎和前提條件,為數學應用能力的增強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而要使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則需要通過增強數學應用意識來加以保證。意識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當個體面臨某一特定情境時,意識強的人隨時能做出某一特定的反應。如創新意識強的人在面臨困境時會打破常規思維,創造性地把問題解決掉,而缺乏創新意識的人面臨困境時只會求助于他人或放棄。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數學應用意識強的幼兒較之其他幼兒在面臨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時,貯存于長時記憶系統的數學知識更容易被激活而提取出來進入工作記憶系統,從而加以運用。而這種通道的流暢、意識的增強關鍵在于數學知識的生活運用。運用多了,數學問題情境與特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結就強了,也就是說意識增強了,具體表現為數學應用能力增強了。
作者:許興建 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學習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方法對幼兒的成長非常有意義,數學可以鍛煉幼兒的智力和思維能力,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思考一個問題:在幼兒教學中,如何把數學教學融入到幼兒的各個活動之中呢?
一、轉變教學觀念
我們已經步入了21世紀,這是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只有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才能和社會發展同步,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和探究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學活動從幼兒的實際出發,讓幼兒在實踐中了解數學、學習數學、發展數學,幼兒才會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教師要意識到幼兒學習數學應該重視啟蒙性和生活化,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實踐和游戲中輕松愉快地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為將來學習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只有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學習,通過對幼兒的啟發、引導、鼓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鼓勵他們勇敢地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提高了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和調控。如:讓幼兒了解高矮,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從高到矮排成一排,通過他們親自實踐和嘗試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將數學知識模擬成生活情境,讓幼兒在輕松中獲取知識,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作為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三、幼兒動手操作學具需要豐富多彩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是以教具進行演示教學,然后對數學基本概念和規律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幼兒只是機械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沒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實踐證明,過早地對幼兒進行抽象教育會使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變成純粹的記憶,因此,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給幼兒準備豐富多彩的實踐材料和學具,激發幼兒實踐操作的欲望和興趣。為幼兒準備的學具可以是教師制作的,也可以是幼兒或者家長制作的,比如轉盤、盒子、飲料瓶、冰糕、拼圖等都可以。豐富多彩的學具會大大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比如幼兒在學習分類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多種顏色和形狀的卡片或者瓶蓋,通過反復實踐和擺弄,幼兒輕松地掌握了分類的規律。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相關的數學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學到知識,從而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
四、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新《綱要》指出:“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的能力和經驗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幼兒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庇變河捎谑艿较忍爝z傳和后天教育的影響,其能力的不同是必然存在的,這種差異在數學學習中顯得更為明顯,有的孩子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教師點撥就能學會;而有的孩子感悟比較慢、接受新鮮事物比較遲緩。要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成功,教師必須要實施分層次教學,按照不同能力的幼兒給予不同層次的教學材料,這樣他們才能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才能激發其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五、數學應與各科教學相互滲透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幼兒活動的各個領域中,都要把數學學習融合進去,比如,幼兒在學習美術這門學科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有關空間、形狀、重量等有關數學知識貫穿其中,使幼兒獲得感性經驗,提高幼兒學習數學和應有數學知識的興趣。在藝術欣賞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觀察和欣賞一下花朵、葉子、花盤等,從而引導幼兒感受事物排列的和諧之美,進而感受到生活中數學學科的魅力。
六、游戲中不斷積累數學知識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對游戲最感興趣,如果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游戲融入到教學中去,就會使幼兒自主地去學習和探究,并能獲得有益的感性經驗,比如,幼兒通過搭積木,不但獲得了空間知識和幾何形狀知識,還能與分類、數量的比較聯系起來,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強大動力,為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喜歡的玩具和游戲進行教學,這樣幼兒就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幼兒自主發展的空間,幼兒每一次的玩法,都會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無形中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教師要把游戲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探究數學規律,從而喜歡上數學,進而去探究數學、學習數學,并能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在逐步地提高與發展,并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學習。所以,幼兒園數學教學需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不斷積累。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獲取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劉曉英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教師發展中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幼兒園數學教育含義;把要教授的知識編成小故事;請幼兒擔任故事中某個角色;幼兒擔任的角色有操作機會;幫助故事中的角色,幾個方面對幼兒數學啟蒙教育分析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關鍵詞:幼兒數學啟蒙教育
幼兒數學啟蒙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一種認知傾向,屬個性特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動力。興趣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欲,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在平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嘗試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含義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直接指導或間接影響),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包括數、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并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識編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于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三、請幼兒擔任故事中某個角色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我會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干,激發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為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員。幼兒在擔任飼養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復習認識數字1~5,并學習用點子表示數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去公園看花??吹搅似恋幕ǎ瑢W著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
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四、幼兒擔任的角色有操作機會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我在設計故事情節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干;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松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五、幫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六、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當幼兒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戲時,那就更高興了。如教幼兒學習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魚游的游戲,老師拌演故事中的魚媽媽,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小魚了。在游戲時,小魚聽好魚媽媽的要求,根據各自的特征,按魚媽媽的要求做相應的事情,在快樂的游戲中,幼兒輕松學會了按大小和顏色分類。再如認識白天、黑夜的活動,老師拌演兔媽媽,幼兒當小兔,兔媽媽和小兔一起玩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給認真動腦筋的小兔戴上小體頭飾,于是,在游戲中,努力想戴上頭飾的幼兒積極地跟著兔媽媽一起玩,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兔子們”也逐漸認識了白天和黑夜。
以上就是我在小班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嘗試采用的一些方法,通過將故事與數學活動的巧妙結合,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活動變的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并學好數學。
[論文關鍵詞]數學教學幼兒探索精神
[論文摘要]許多數學教學活動都可以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要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教師要在數學教育內容上注重提供可探索性的內容;教師要寓數學教育于游戲中,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教師要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教師還可通過專門訓練,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科學(數學教育歸為科學大類)目標中明確提出: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內容與要求上:提出為幼兒在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某些簡單的問題,等等。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如何體現《綱要》的精神,開展數學探索活動,提高幼兒數學素質呢?
一、數學教育內容上注重提供可探索性的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和要求,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內容應具備可探索性。數學教育內容具有可探索性是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內容應具有可探索、可猜想的因素,應提出需要幼兒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還應該有多個答案,為幼兒提高較多的探索和猜想機會,以培養幼兒的數學修養。
例如,幼兒用同一數目、不同大小的石頭排隊,排好后他發現,兩隊的長短竟然不一樣;數目一樣多的,怎么排成隊后會有長短呢?經過仔細觀察比較,他發現,個頭大的石頭占的地方大,排的隊長,而個頭小的石頭占的地方小,排的對就短。在這一活動中,通過探究發現,他獲得了這樣的經驗:對物品排隊,隊列長短不僅與數目有關,還與物品本身體積的大小有關。又如,圖形接龍游戲,該游戲的規則是相接的圖形具有兩個相同點。幼兒玩這游戲,可以選擇的答案很多,這樣的游戲給幼兒提供了很多的探索和猜想機會。
二、數學教育于游戲中,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基于此,教師可將數學教育活動融入游戲中,借機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在各類游戲中,幼兒對角色有些的興趣很大,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游戲,參與的人很多。于是,教師可在教室內或走廊等地創設“超市”、“醫院”等活動區,并在活動區內投放相應材料。在眾多角色游戲中,超市游戲以其玩法多樣、與幼兒生活的密切性而備受幼兒特別是城市幼兒喜愛。教師可著重在超市游戲中,挖掘幼兒可探索性的東西,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如幼兒扮演顧客或營業員,在買賣商品的過程中,認識到物品的不同價值,增強了對貨幣的加減換算能力。如果扮演營業員,她還要將各種不同的商品進行分類,這時教師要善于啟發幼兒將商品按不同分類標準來分,如服裝,既可按上衣、褲子、外套來分,也可按男裝、女裝來分,還可按季節、顏色等來分。在幼兒分類時,教師還可結合序數、空間方位等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鞏固復習和進一步探索,如要求幼兒將冬季衣服放在第二排的左邊。
在玩結構游戲時,教師也可啟發幼兒進行數學探索性的活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讓幼兒搭一堵圍墻,啟發幼兒“看誰在搭圍墻時能將積木按一定的規則來進行搭建,并且要求外觀好看。”幼兒可按大小、高矮、顏色進行單一或復合組合,搭的方法自然就會多種多樣。
三、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許多數學教學活動都可以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比如,學習5的組成,教師可利用多種教具,使幼兒在操作中領會5的分解與組合。教師提供幼兒一個盒子,里面有5個瓶蓋,幼兒手拿盒子,上下搖動,盒子里的瓶蓋就會出現瓶蓋口朝上和朝下的現象,幼兒數數瓶蓋口朝上和朝下的各有幾個。多搖幾次,并將結果記錄下來。還可以在盒子里劃一條線,盒子里放5個紐扣,幼兒將全部紐扣拿在手里,離盒子一定高度,然后松手,數數線的左邊有幾??圩樱疫呌袔琢?,多次嘗試。也可直接讓幼兒用手撥動紐扣,看有幾種分法。這類教具的設計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因地制宜進行設計。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容易理解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系(總數與分出的兩個部分數之和是等量關系)、互換關系(部分數位置交換,總數不變)、互補關系等。
又如,在學習加減運算時,讓幼兒仿編應用題,如說一件可以用3+2表示的事情,幼兒編的題目五花八門,有的幼兒一個人可以編好幾個。通過幼兒口述應用題的仿編,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四、通過專門訓練,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以上眾多做法,一般不是專門或者說不是特別針對孩子的探索精神而開展的。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進行專門訓練、有意培養幼兒探索精神。在大班后期,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可以引導幼兒學習一些逆向思維的加減應用題,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如《現在有幾個桃子》,有三張圖:盤子里有4個桃子,小朋友手拿5個桃子,盤子里有7個桃子。教師將三張圖進行不同順序排列,引導幼兒講述圖意。如:
(1)A.4個桃子B.小朋友手拿桃子C.7個桃子表示意思:盤子里有4個桃子,小朋友又拿來3個桃子,現在盤子里有7個桃子。
(2)A.7個桃子B.小朋友手拿桃子C.4個桃子表示意思:原來盤子里有7個桃子,小朋友拿走了3個桃子,現在盤子里有4個桃子。
(3)A.小朋友手拿桃子B.7個桃子C.4個桃子表示意思:小朋友拿來了3個桃子,現在盤子里有7個桃子,原來盤子里有4個桃子。
其他變化就不再敘述。
教師將3張圖片作不同的排列,目的是引導幼兒感知物體數量變化的過程及關系,并能根據排列順序,學習講述圖意,既可以編加法應用題,又可以編減法應用題。這種做法有一點類似語言教育的排圖講述(圖片順序可變換)。
又如,在學習加減運算時,還可以倒過來解算式。如5=?(1+4,2+3,3+2,6-1,7-2,……)這樣的訓練,難度有點大,但對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很有幫助。
再如,在進行幾何形體教育時,為了更好地讓幼兒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變化圖形,讓幼兒去探索。如教師給予幼兒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圖畫紙,“小朋友想一想,你能想出幾種方法,將它變成梯形?”于是,小朋友通過思考和操作,想出了很多種辦法:剪掉一個角;從中間斜著剪開;用折的辦法……教師又提問:將梯形再變成長方形呢?幼兒繼續探索。
總之,教師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參與數學活動,讓幼兒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探索。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入,課堂中出現了很多新興的教學方法,其中案例教學法在這些新興的方法中脫穎而出。主要就案例教學法如何使幼兒數學教育課堂充滿活力進行了簡單的說明。
關鍵詞:案例教學;幼兒數學教育;課堂;活力
眾所周知,數學跟其他的學科不一樣,它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且還帶有些抽象的概念,不易被學生理解,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都會感到有些枯燥、無聊、乏味,那么,如何讓枯燥的數學教學課堂變得生動、充滿活力,讓學生都喜愛數學這門最基礎的學科,下面,本文對幼兒數學教學進行簡單的研究敘述。
一、案例教學的敘述
1.案例教學含義
所謂“案例教學”,其實就是一種開放性、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中為說明講解一定的理論或概念進行的舉例分析,而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特點
案例教學法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只告訴學生如何去做,這樣顯得乏味無趣,而案例教學法則是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想象和創造,使乏味的教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并且還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轉化能力和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方向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所以,可以得出案例教學具有以下三點特點: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強學生對知識轉化能力的提升。
(3)鍛煉學生雙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的方法
1.精心選擇案例,提高教學時效性
在“幼兒數學教育”課程中,其主要涉及的內容就是向幼兒講授一些有關數、量、時間、空間等內容的學習和指導,其內容、基本概念繁多,所以,教師在幼兒數學教學中要學會取舍,并且對選擇的案例進行深度的分析,使其在課堂教學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講幼兒數學1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與生活中可以用數量概念表達的物體結合。比如,蘋果、橘子、荔枝、鴨梨等,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和數學相關的知識,并且學生在以后學習10以內加、減法時,可以聯想起原來學習時的案例,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2.實施幽默教學,增強課堂感染力
作為教師,尤其是幼兒數學教師,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數學知識和一些其他學科的基本知識,這樣就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熟練運用,并且適當地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還可以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幽默、有趣,使本來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具有感染力。例如,在講幼兒對圖形的認識時,比如,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教師適當地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給幼兒進行講解,比如,把圓形比作大餅或太陽或者鍋;把橢圓形比作鴨蛋、鵝蛋等,這樣用幽默的教學語言來對數學知識進行表示,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印象更加深刻,課堂氛圍更加輕松、融洽,幽默的語言還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激情,同時,使課堂更富有感染力。
3.建立和諧課堂,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所謂的“和諧課堂”,簡單地說,就是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配合程度和對教師的接納態度,也就是說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只有師生關系處理好了,才能使幼兒數學課堂充滿活力,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真正地做到信任、接納、理解對方,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和認可,尤其是在幼兒數學教學中,幼兒本來就有些調皮、淘氣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采用適當的方法處理好師生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升。例如,在講幼兒數學教學20以內加、減法時,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對10以內的加、減法重新敘述一遍,要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并且讓學生懂得加法和減法是一個互補的關系,一定要在10以內加、減法中講解清楚,這樣能提高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彼此都對對方產生了信任與理解,學生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時就變得更加輕松,進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使原本枯燥、乏味、緊張的數學課堂,由于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變得更加充滿活力,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傊抡n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提出了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并且本文通過對案例教學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同時也證明了構建和諧課堂的重要性,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時效性,增強了課堂感染力,更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了活力,為學生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作者:紀曉娟 單位:江西省上饒縣第二保育院
1幼兒園數學課學習內容的分解
對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有了明確的規定:第一,教授給幼兒數學知識以淺顯基礎為主;第二,將以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目標;第三,讓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第四,從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以上四點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科學合理開展教學。我們的分析思路是:充分考慮幼兒的在生理上限制的基礎上,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智力發展水平出發,不僅僅是簡單地教授幼兒進行一些數學運算知識,還要讓幼兒熱愛這門學科,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具備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從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出發,兼備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能力以及面對困難,不服輸的精神,從小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因此,我院各班就具體制定了以下課程體系。
1)圖文并茂,認識數字1到10,并學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目;
2)會比較事物的快慢,對事物的粗細、厚薄、高矮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比較數的大??;
3)能將一些實物數量數出來,并說出總數,能適應不同方式的數數,比如從3數到16、從7數到18等等;
4)掌握簡單的分類方法;
5)會運用序的概念對5個有差別細微的物體排序,以等差數目排序為標準,體驗數的差別。運用序的概念排出10以內的順序關系;
6)對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等平面圖形要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它們的不同之處;
7)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觀念;
8)結合日常生活,學習并識別數字,初步理解跟數字既聯系又簡單的概念,比如數量、顏色、距離、重量、方位以及時間。
2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改革
2.1幼兒園數學教育是按照教學目標去開展教育活動的全面發展教育之一
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方法的實施受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的限制。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相關規定,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情感、態度等方面和諧、全面的發展[2]。許多教師長期以來在對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的認識上存在著一定片面性,教師都認為幼兒數學教育只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學生也是只要學會知識就行了。針對這個現象,幼教教師應加深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的認識,在教學中全面把握教學目標,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知識的能力,我們需要培養的是知道如何去學習的學生,這才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真正價值。從培養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感態度、智力技能出發,幼兒在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通過很多事物能感受到許多與數學相關的知識,加深了對數學的認識,幼教老師的教學應當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反映生活。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數學教育,與此同時幼兒數學教育滿足了兒童生活上的需要,也滿足他們認識事物的要求。幼兒園數學教育應當從幼兒不同階段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出發,在結合教育內容的同時,明確幼兒發展目標,使各教育活動圍繞實現目標開展下去,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質量。
2.2創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思想上比較保守單調。表現在課堂中,習慣從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出發,單一地強調了數學教育的直觀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點采用教具進行演示,由此引入數學概念,主觀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幼兒身上。比如說,單以鉛筆和水果為教具,教師就上完一節課。下課以后教師也發現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不太理想,并沒有達到教學目標任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陳舊保守,單調枯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是不可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只有打破這種傳統保守的教學模式,才能提供我們的教學質量。不但要在課堂之中為幼兒講授數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適用性。比如說,讓小朋友回家后,去數一數家里有幾個人;還有在自己家里桌子有幾個位置,放了幾張椅子等,在生活中去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以傳統教學中的實物教學法為主和以采取情境設置法為輔。教師設置適宜的場景,比如說“喜洋洋和灰太狼”,在這樣的情境下,讓小朋友為喜洋洋和灰太狼準備衣服,城堡等等。用小朋友生活中所熟悉的故事來設置場景,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只要情境設置的合適,不但鞏固幼兒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還為將來幼兒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地基礎。
2.3關注幼兒個性,實施差異教學
每個幼兒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在環境與資質上各有差異,從而導致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上存在著區別,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要注重關注幼兒的個體性發展。每個幼兒在教師眼中都是一樣的,平等的,促進所有的幼兒健康發展,是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但是在實際上,大多數的幼教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看到了幼兒教育的一般性,沒有看到幼兒教育的特殊性,特別體現在忽視兒童的個體差異上,采取傳統教學方式,沒有分層次地去對待每一個都個性不同的幼兒。我們創新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參考依據,實施差異教學。實施差異教學讓每個孩子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教師應在多角度地觀察和接納學生的過程中,去重視幼兒具有的多元智能,并從不同角度對學生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客觀充分尊重幼兒存在的個別差異。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發展和一般發展都備受關注,包括重視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從個體上來講,幼兒的思維發展和一般發展之間又是存在差異性和特殊性的。因此,探索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3探究式的教學策略提升數學能力
3.1開展情境教學,利用適宜的問題生成一個個情景
這樣是運用最少的時間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主動的以較好的狀態投入教學過程中去。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如故事、謎語、游戲、圖畫等,讓幼兒觸景生情,有所思,有所問[3]。在情景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兩者有機結合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幼兒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小班數學活動《認知數字5》的教學目標是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我們可以利用5個人、5張椅子、五個碗等圖片創設一個溫馨的家庭。讓幼兒以自己的家為具體情景,在介紹自己的家人、自己家里的布置的時候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找一個合宜的時間,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周圍的事物哪些東西也有5個?從游戲中活躍氣氛,幼兒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3.2自主探究教學方式
為幼兒解決一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是整個探究教學的中心環節。如何自主探究教學方式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對傳統教學內容輸入新鮮的血液
使幼兒了解到數學的適用性,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在教材上增加以鐘表與時間、旅行線路、價格與購物、生活用品的面積、體積等為內容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另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所有數學活動中的核心部分。解決問題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之后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問題解決,使幼兒體驗到數學實用價值。在大班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我們創設了小商店這樣一個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車、各類學具、故事書等作為商品,并分別標上1元、2元、5元不等的價格。為每位幼兒準備了1元、2元、5元的錢幣,引導幼兒學習加法:花5元錢買商品,你可以怎樣買?每樣商品的價格分別是多少?這樣的問題會讓幼兒采用嘗試的策略,通過實際操作,發現不同的組合方式,如:1+1+1+1+1+1=1+1+1+2=5、1+2+2=5。幼兒在提問、思考、討論和探索中成功地解決問題,使他們獲得自信,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積極性。
3.2.2提供適宜的探究材料
幼兒總是通過動手觸摸等手段來達到滿足好奇心的目的。探究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需要適宜的材料。為此,我們要注重選擇能引發幼兒興趣的具有多方面聯系的材料,以便幼兒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探究,親歷探究過程并發現規律。大班數學活動《學習測量》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我們為幼兒提供了長短不一的繩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讓幼兒自選,自定測量對象:課桌、門、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將測量結果以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通過分析比較,最終獲得結論。
3.2.3多樣化的探究方法
我們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歸納為ABC三種形式:A.問題—操作—發現、結論。B.問題—猜想—論證—結論—評估與交流。C.提供舊知—聯想遷移—驗證結論。我們以大班數學活動《交集分類》為例,在此活動中,我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A。由于“交集分類”是很抽象的概念,學習重點在于理解兩個集合相交部分的含義。我們從男孩女孩最喜歡的玩具作為載體,請幼兒分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圖片放入兩個不同顏色的圓圈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男孩女孩會有一些共同喜歡的玩具,如何為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個新家,而這個新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既是男孩喜歡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的家。
3.3加強交流,深入反思
數學教學中的交流,包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有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第一,將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過程中,教師問:你如何評價他人的探究成果?這樣的問題方式,不但豐富教師開展幼兒活動的經驗,加深對教學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理解,而且促進了幼兒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自我反思。幼兒可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思考:我是如何進行探究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哪些疑惑?通過這樣的反省,有利于幼兒深刻認識自己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提高以后再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中,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幼兒的推理和解題的能力,并不是單純讓幼兒獲得一道題的正確答案。對幼兒用多種方法證明他們的答案、思考過程以及推測的結果的這種行為進行鼓勵,樹立幼兒獨立思考的信心,從而培養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摘要:幼兒園數學教育應注重幼兒的認知和心理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進行個性化教育。教師在改善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中,要精心設計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多樣化方法與策略,掌控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全過程,強化教育活動結果的反思。
關鍵詞: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
幼兒教育作為人生重要的啟蒙教育,對人的未來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數學存在于幼兒世界的點滴當中,成為幼兒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一種必要工具。因此,通過一些簡單而豐富的數學教育活動,除了能很好地幫助幼兒掌握一些通俗易懂的數理知識之外,還可以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幫助他們培養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主動性,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后的數學學習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概念與特點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主要是指的通過教師或其他成年人的指導或影響下,幼兒在參與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對空間、數量、形狀等數學概念進行觀察、感知和思考,從而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學思維。除此以外,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還不能忽視幼兒好奇心、探索欲、自信等方面的培養,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相比于其他階段的教育來說,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幼兒數學教育是一種早期教育,應注重幼兒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在一些舒適愉悅的活動中開展數學教育,才能防止幼兒厭學情緒的發生;其次,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應該是一種個性化教育,不同的幼兒具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和習慣,為了讓數學教育能夠滿足絕大部分兒童的需求,還應深入探究幼兒數學教育目標和價值所在。最后,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應密切聯系生活與實際,通過生活化、場景化的活動設置,可以讓幼兒在游戲當中,就輕松完成數學知識與能力的構建,實現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多樣化。
2衡量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有效性的標準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既受到幼兒自身的影響,又受到數學教育活動目標的制約。鑒于此,衡量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標準也隨之多元化??傮w來說,判斷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效性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從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來看,只有科學地選擇適合幼兒的數學教育活動內容,才能豐富幼兒的認知層次,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充分發展。具體地講,一是數學教育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對引起幼兒對數學的關注和興趣非常有必要;二是數學教育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難度絕對不能超過幼兒能夠承受的最大水平。從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準備來看,細致入微的活動準備是確保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成功的關鍵,主要從物質和環境兩個方面精心準備。其中,玩具和教具可以幫助幼兒更直觀地認識數學,它的準備和投放都有嚴格的控制要求,過多就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而過少則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收效;活動環境則是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最基本的保證,在一種場景化的游戲環境中進行活動,幼兒能得到充分的放松,有效地降低了幼兒對數學的抵觸情緒。從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設計來看,活動設計是決定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成敗的根本所在,也是選擇和制定活動內容和規則的源頭。因此,要重視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使其能夠更加精細化和多元化。一方面,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有較強的操作性,除了常規的演練、游戲、記錄等方法以外,操作法對鍛煉幼兒動手動腦能力有特殊的意義,通過這些體驗式的活動形式,為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賦予更多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幼兒數學教育活動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循序漸進地取得勝利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所以,活動設計過程要先易后難、逐層深入,逐漸提高幼兒的數學思維的邏輯性。
3改善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建議
目前,我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依然要加以不斷改善,使活動設計真正契合教育實踐的需要。
3.1精心設計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多樣化方法與策略
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主要包含10以內數字的識讀、簡單數字的加減、時間、空間、形狀的認知等方面,并且這些活動應該具備針對性、趣味性和操作性。因此,要根據幼兒園大、中、小班幼兒特點的不同,整合教育資源來改善現有教育活動內容。比如,通過搭建積木讓小班幼兒快速認識各類常見形狀,并能遷移到生活當中辨識各種物品的形狀,這也成為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延伸的一種重要表現。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理解和記憶能力也隨之加強,能夠關注于事物的時間也成倍增加。鑒于此,用于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方法選擇面將越發寬廣,比如將小組合作、層次教學等教學方式配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活動效果。
3.2掌控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全過程,強化教育活動結果的反思
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是一個動態和發展的過程,活動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不可知預計的因素,正因為如此,幼兒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能力來掌控整個數學教育活動,能夠靈活機動地處理各類突發事件,最終確保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穩定性。同時,及時評價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也是促進每一位幼兒成長至關重要的環節。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應善始善終,這既是上一個教育活動的結束,也是下一個教育活動的開始。所以,應該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有效的方法,對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點評,為幼兒的成長尋求更多的發展空間。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是陪伴每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幼兒未來的數學思維的嚴密性、數學知識的領悟水平、數學技能的好壞。因此,要做好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工作,從內容、活動過程、評價等多個方面入手,提高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質量,從而真正為幼兒進行服務。
作者:王輝輝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幼兒的教育離不開生活,幼兒的生活也離不開生活教育?!卑烟招兄壬睦碚撘罁蛯嶋H教育相聯系,把生活教育和數學活動相融合起來,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來改善幼兒數學教育的生活化,讓幼兒的數學教育不再是單調和乏味的,而是真實地操作起來,從而激勵幼兒快樂地學習與探索。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數學;教育方法
在幼兒園的數學操作活動中實踐以及滲透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思想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做合一”,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針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敖谭?、學法、做法應當是合一的。”他明確表述了教和學、學和做、教和做之間微妙的關系。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學當作圓規的腳,為其服務,圓規畫多大的圓就要看圓規以多少為半徑。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興趣愛好,考慮到幼兒的不同心理特點和不一樣的個性差異。我們可以看出,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和數學操作活動的正常開展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而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對于幼兒來說是不陌生的,也便于他們進行操作學習,生活化的操作材料能滿足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操作的需求。我班幼兒數學操作能力較為薄弱,每次開展數學活動都讓我很“無奈”,都需要我手把手去引導,這樣不僅拖慢了進度,而且幼兒了解不透徹。從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我了解了“教學做合一”這一概念,我將其運用到幼兒的數學操作活動中,我先在早上進行桌面游戲時添加數學方面的材料,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在生活中處處滲透數學,在課上運用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努力,我班幼兒的數學能力得到了較好的提高。
二、“生活即教育”,環境教育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多認真組織幼兒及時參與,多積極引導幼兒操作,多幫助幼兒滲透和更好地融合,讓幼兒能夠輕松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幼兒園的數學操作活動中,我們常常能接觸到一些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又像是隱形了一樣的那些不被幼兒所發現和探索的素材,而我們教師就要將這些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數學操作活動中來,對于長期處在這種生活素材教學環境下的幼兒來說,他們都或多或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發現的能力,從而實現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措施。平時,我們也會給幼兒提供一些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發掘數學中明顯的操作環境。我們班的益智區通過在區域環境中創設一些顏色和形狀不同的手套、襪子和鞋子等,讓幼兒學習按照顏色和形狀進行配對分類以及按照同樣款式的東西歸類,幫助他們掌握生活中的數學。我們在開展“愉快的生活”這一主題時,讓幼兒從家里帶一些不同類型、不同形狀的玩具,有手動的、電動的、軟質的、硬質的等,讓幼兒學習將玩具按照不同的類型進行擺放分類。我們通過這些生活中普通材料的設置,讓幼兒能夠體會到原來平時經常接觸的東西,如玩具、餐具等也能用來玩,用來作為學習的材料。讓幼兒能夠積極發現原來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從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樂趣。
三、“社會即學?!保虒W手段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認為“社會即學?!?,他充分強調教育和現實生活的關系,致力將教育建立在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他認為:生活是我們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才進行的活動。生活教育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也每時每刻都在接受生活教育。為了讓幼兒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我們每天都會請幼兒來統計出勤人數。幼兒通過數數和計算,了解到今天來園的小朋友有多少,遲到的有多少,沒有來的又是多少等。其實我們只要平時多留心,多聯系生活和實際,就可以發現并且利用日常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東西進行數學教育,這樣幼兒就能輕松自然地學習、吸收到許多數學知識,也讓他們感受到原來生活中的數學可謂是無處不在,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產生學習的樂趣。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和“學”都要以“做”為中心思想。就像我們的幼兒園一樣,幼兒園是小朋友的中心,也是教師的中心。他還明確指出了“學習”就是生活實踐,我們要讓幼兒去生活中充分實踐、驗證,手腦并用。
1.為教學活動創設情境
在我們班益智區活動“給小動物喂食物”中,我們通過創設一個餐館的情景,上面貼上鞋盒做成的動物嘴巴,把嘴巴開口做成幼兒的手能自由出入的大小,這樣幼兒就能自由地給小動物“喂食物”了。這樣對幼兒數學活動的認識就往上走了一個臺階,也發展了他們的能力。
2.引導幼兒進行實踐活動
幼兒園里大多數學知識,如果只是靠我們教師的解答,小朋友是很難理解的,他們還需要實踐與探索。比如,請幼兒比一比正方形和長方形哪個比較大,如果幼兒只靠眼睛是判斷不出來的,他們需要通過實際的操作對比才能知道,而幼兒通過實踐得到的結論也比較準確,他們也能自己信服。還有一些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也需要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體會和理解。數學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到處有作為數學活動的素材,我們只需要把數學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從幼兒已有的經驗出發,從中選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素材,讓幼兒自己操作,融入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獲取一些生活經驗,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與同伴的合作交流,理解并運用到生活中。幼兒通過選取不同的材料,引起他們對活動的興趣,激起他們探索的愿望,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作者:楊頤梅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張浦第二幼兒園
一、中美幼兒數學教育差異的比較
(一)學制的差異
學制的差異主要是指學校制度的差異,此處主要說的是幼兒園制度。中美兩國的學校制度文化存在不同之處。中國的教育管理體制由(國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廳到(市)教育局/(區)文教局再到學校這樣一個流程組成一個層級式的管理體制,集中性與同一性比較強,缺乏靈活性,地方與學校的自主積極性較小,學校嚴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課程計劃進行教學,只有校本課程的開設由學校來決定和開展,但在具體執行時并不是很嚴格,甚至很多只是一個形式并未實施。美國學校教育一般采用權威主義班級管理方法。所謂權威主義班級管理也叫專制類管理方法,就是一種教師嚴格控制學生行為從而改變學生行為的管理過程。這種制度同樣制約著美國幼兒的數學教育[9]。另外,我國幼兒園的制度過分強調安全,導致我國的幼兒園局限了幼兒早期數學能力的發展,我國的很多幼兒園都很明顯的存在著這種局限,比如戶外活動課時教師們常常以幼兒的安全為由不允許幼兒們相互之間打鬧、追逐等,幼兒只能從事一些不具有任何危險性的活動如散步、體操等。須知道,幼兒的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的點滴中獲得的。美國的教育制定與我國的教育制度相反,美國非常重視幼兒自由活動,通過在戶外活動時鼓勵幼兒盡情地玩耍,跑、跳、擲,讓幼兒的數學能力在平時的玩耍中充分發揮。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的學制都制約了幼兒數學的學習與發展。但美國的制度更靈活更人性化也更有利于幼兒發散思維以及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發展。
(二)語言的差異
眾所周知,中國幼兒在開始接觸數學時就使用中文,而美國的幼兒則使用英語學習數學。中國的幼兒平均年齡為4歲時就能數到40,而美國的幼兒則需要平均年齡為5歲時才能數到40,美國幼兒平均年齡為4歲時才能數到15.也就是說,5歲時美國幼兒的數學基礎已經落后中國幼兒的一年了。因此,中文被一致地認為是實至名歸的數學強勢語言,并且與其他國家的語言之間存在差距,這樣的差距讓美國教育家和家長們尤為緊張,甚至他們也開始在幼兒階段推廣新的數字讀法,例如11不再讀作“eleven”,而讀作“ten-one”,一次推進兒童算術能力的快速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的數字系統比英文的數字系統更具有規律性。用英文表達數字20、30、40時我們發現它們之間毫無聯系;而用中文來表達十位以上的整數時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極具規律性,都是以此類推的關系,這對幼兒的學習數學數字以及記憶數字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由此可以看出,從語言上的差異來看,中國的語言更利于幼兒數學知識學習與發展。
(三)教育觀念的差異
中美兩國的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有很大的不同。美國教師認為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承認應該接受,理解和尊重他們,這才是教育的前提。這體現在美國的幼兒一日的生活安排上,教師們注重幼兒數學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讓他們充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和精力等,讓幼兒的數學在生活的點滴中盡情地發揮。而在中國文化和教育中,“教”的含義又常常意味著“告訴”、“教導”、“指示”。美國幼兒教育的管理組織充分體現了民主性,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給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成長,并且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這是中國教師無法做到的,同時也使中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師資水平陷入困境。在中國,很多幼教工作者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無非就是數數,學學簡單的算術,如“1+1=2”等,以及認識一些簡單幾何圖形,如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過于單一。教師往往只重視在學校里怎么教和教什么,卻無進一步學習的要求[2]。總的來說,中國幼兒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向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看齊,以促進我國幼兒數學知識的發展。
(四)跨文化差異
有研究提出了問題:跨文化差異是否影響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一些跨文化研究比較了幼兒在入學前的各個方面。斯達克等人比較了中國和美國的4歲幼兒的數學概念和技能,包括數值、空間/幾何知識。結果發現中國學齡前幼兒顯著比美國幼兒具有更出色的空間/幾何知識。幼兒數學發展的跨文化差異在學齡前是非常明顯的。中國的幼兒在入學前接受的數學知識比美國的同齡幼兒接受的更廣泛??缥幕町愒谒性u估領域里表現得很明顯,包括數字(計算和算數運算),空間/幾何形狀,圖案知識,和測量。這個差異呈現在學齡階段最初的3歲階段。對中國和美國的孩子的數學知識的跨文化研究得出的結果與此結果一致??缥幕町愑欣谥袊變?,出現在3歲并在整個學齡前擴大,因此,一些研究已經表明跨文化差異存在于整個學齡前階段的。斯達克和克萊因(2006)使用一種工具———早期的數學課堂觀察(EMCO),旨在衡量幼兒教師所提供的數學支持數量。具體來說,EMCO是用來測量幼兒和他們的老師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的。測量結果顯示中國教師平均每天提供36分鐘的數學支持給4歲的孩子。相比之下,美國教師提供的只有21分鐘的數學支持。美國教師給經濟弱勢家庭的幼兒提供更少的數學支持,每天不到10分鐘。這種模式的研究表明,美國幼兒的數學學習環境和中國幼兒比起來不夠豐富。在美國,幼兒數學教育的課程不太豐富。[1]中國幼兒數學知識比美國同齡人更為廣泛。在中國有可能是由兩個老師指導數學學習中心的活動和幼兒園數學課程,這有利于促進早期幼兒數學知識的早期發展。
二、結論
從制度以及教育觀念的文化差異上看,中國幼兒數學教育和美國的幼兒數學教育相比較弱。而從語言以及跨文化差異的角度看,中國的幼兒數學教育的社會文化差異則較強。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基本上是分科課程教學,長期受到傳統數學教育思想和習慣的心態的支配和影響。20世紀初,美國兒童早期就開始重視數學教育理論的發展,并促進美國幼兒數學教育不斷的變化發展著。相比之下,中國的兒童數學教育研究的基礎是很虛弱的。在我國,因為不重視孩子們的數學教育理論和實驗研究,不重視數學教育的方法和技術,不采取數學教育研究,對幼兒數學教育的課程實踐的本質和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因此,盡管1980年以來總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成果,但是這些理論成果并未能成功地轉化為實際應用,而對我國幼兒數學教育的實際應用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我們必須客觀看待中美幼兒數學教育的社會文化差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別人的優點,揚長避短。
三、教學建議
鑒于我國幼兒數學教育與美國幼兒數學教育存在差異,并且幼兒園數學教育直接影響著幼兒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幼教工作者應努力提高認識,全方位地掌握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切體會幼兒數學教育的價值。因此幼教工作者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改進,促進我們國幼兒數學教育的發展,推動我國幼兒數學發展到更高點。我國的幼教工作者應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打破制度約束,重視文化思想滲透,實現教育“生活化”。②發揮語言優勢。③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師資水平。④利用跨文化優勢,重視幼兒游戲的發展,善于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數學探索活動,善于創設游戲環境。綜上所述,在對我國進行幼兒數學教育的時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掘幼兒身邊的數學資源。
作者:秦春婷
一、專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調查我區幼兒園數學教學現狀,對此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問題,策劃解決策略,查看相關理論與文獻,從中提煉出能支持研究的相關理論和教育思想,為課題研究作好充分的準備。第二階段:理論學習階段。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同時通過園本教研采用專題講座和自主學習等方式,明確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基本內涵及幼兒園數學活動的分段教育目標。第三階段:課題實施與實踐研究階段。采用行動研究法,踐行數學活動的操作策略和基本方法。在這過程中利用教研活動的多樣性、教研主體的多元化、教研內容的專題化等策略提高教師數學教育的實踐能力。在課題研究階段,鼓勵教師撰寫教育實踐案例,定期組織教師采用案例對比分析式的研究活動,解決在研究中遇到的問題。組織教育實踐的現場研修活動,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共性問題,鼓勵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尋找答案。讓教師在問題—反思—實踐—反思—提升的過程中提高專業能力。在課題實施到一定階段如每學期的期末,要求教師寫出階段性的課題研究小結,同時進行階段性的專題成果展示活動。第四階段:總結與提升階段。整理、歸納教師的教育案例和活動設計并裝訂成冊。課題負責人依據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同時將研究成果向全區幼兒園推廣,使之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
二、專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一)理論引領,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理念
課題負責人帶領課題組成員進一步學習相關教育理論,明確當今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態勢以及幼兒數學教育所追求的價值取向。學習方式有引發興趣導讀、關鍵問題引讀、自我問題細讀等。通過學習教師達成以下共識:
1.學數學,是在學一種化繁為簡、解決問題要有依據的數學思想,是在學一種思維方法。
2.數學是一種思考方式,也是一種實踐能力,在學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需要數學活動過程的鮮活和生動。
3.充滿智慧的數學、有魅力的數學應該是基于孩子的生活、伴隨著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開始的,讓孩子們在親自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親自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力量與價值,并從中體驗探究的快樂。
4.幼兒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發展幼兒的數學能力———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應用能力、推理能力,培養幼兒的思維品質———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獨創性,關注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求知欲、成就動機、學習興趣、自信心、學習習慣。
(二)梳理學科概念,提高教師本體性知識水平
課題負責人在翻閱大量幼兒數學相關書籍的基礎上,將幼兒數學教育的相關概念、不同發展階段幼兒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幼兒的學習發展進程,利用多媒體手段與教師分享,幫助教師澄清了相關的數學概念,明確了幼兒階段所接受的數、量、形、時間、空間內容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各年齡班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式與特點。同時結合區域幼兒園孩子數學發展情況,參考各種文獻擬定了幼兒園各年齡班數學教育內容框架,為教師的實踐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通過學習和教育實踐的反饋,理解了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以及10種數學關鍵經驗的前后邏輯關系。
1.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1)幼兒學習數學首先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這是由數學知識的抽象特點和幼兒本身思維邏輯的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在尚未達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時,不能僅靠教師的語言傳授,或是直觀演示來理解數學知識。幼兒真正理解數學是要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發現和能動地建構數學關系。(2)幼兒(3~6歲)基本上是處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幼兒的思維具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思維的半邏輯,即思維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二是思維的邏輯建立在對客體的具體操作的基礎上,需要通過作用于事物的動作去解答那些需要邏輯思維的問題。由于這兩個特點的存在,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只是依靠教師的語言傳授,或是依靠直觀演示是不能達到理解的。而且幼兒在接受和轉換來自演示或講解的信息時,都要經過自己內部認知結構的同化,受到已有認知結構水平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完整地真實地再造演示過程和再現講解內容。
2.數學關鍵經驗的前后邏輯關系結合國內外數學專家研究的成果,課題負責人將蘊含在現有幼兒數學教育中的10種數量關系(如把學習“集合”作為計數的邏輯基礎,以學習“等量判斷”來促進幼兒“數量守恒”觀念的獲得等)以具體形象的方式讓教師了解和掌握。
(三)以“園本教研”為途徑,開展行動研究
以園本教研為突破口,在園本教研中增強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和研究能力,從而改變無效的教學模式,形成與新理念相一致的教育行為方式。參加課題研究的幼兒園教學園長,在園本教研過程中,考慮教師的現有水平,建立教師數學活動專題研究檔案,包括:專題教育隨筆、專題教育活動設計、專題研究問題冊等。教學園長定期對其進行批閱(面批、本批)起到專項指導的作用。在教育實踐中業務園長關注她們的教育行為,并在尋常時刻的教研中針對不同的問題以不同方式加以解決。
(四)在多樣的教研方式中引領教師研究
1.在“類比同研”中,激活教師創新思維“類比同研”就是同類活動對比執教共同研討。強調不斷進步、有所創新。在教學現場先后展示兩名教師的同類活動,參與研究的教師圍繞著現場問題不斷地思考并提出新設想。以思維接力的方式填補各自空白或發展自身的優勢,使教師變換新視角,看到新層面,獲得新思路。
2.以“自主性專題主講”解決教師共同困惑的問題在深入實踐常態的教學研究活動后,捕捉教師行為背后的成因與困惑問題。同時幫助負責主講的教師有目的地尋找、收集有關方面的教育理論、實踐案例,利用專題主講的時間介紹與數學教育相關的內容……促進每個成員對所研究的專題進行思考,主動去收集資料,構思活動過程,整理主持思路……在解決教師困惑問題的同時教師的自主研究意識在逐漸增強。
3.在“案例研究”中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在案例研究中強調關注教學的尋常時刻、關注課題研究的新招新法。以某一數學中的某一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反思、實踐等方法進行反復的分析與研究,并將實踐策略中典型的、適宜性強的招法推舉出來,在教師群體的共享中,在教育實踐的驗證中得以推廣。
4.以“換位體驗”啟迪教育智慧創造適宜的研究情境讓教師親身經歷和體驗孩子數學學習的過程,去感受數學活動組織與指導的適宜性與方式方法的有效性。結合教學研究中所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參與式研討,促進教師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式教研能增進教師對數學活動的基本性質和關鍵經驗的把握,“換位體驗”增進了教師對幼兒學習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理解,進而讓教師在體驗中進一步轉變觀念最終落實在教育行為上。
5.以“跟進式教研”培育教師的研究精神通過采用一課多研與同課異構活動相結合,不斷進行跟進式教研,以提升研究深度。對一個數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開展多次研究,在多角度的比較中,實現思想的碰撞,達到相互學習借鑒的目的,提升專題研究的深度和質量。課題實施階段,采取“同課異構”和“一課多研”的形式,即兩位教師針對同一內容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設計組織活動,在逐一觀摩后,對活動中教師觀察與回應策略、教師與孩子間的互動等進行對比研討,通過問題反饋,開拓思路,達成共識后,再由另一名教師進行二次實踐,通過對比分析,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融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如郭永靜老師的“感知交集”活動,程艷老師的“認識時鐘”等同類活動在全區教師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受到一致好評。
(五)階段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動,促進成果的自覺轉化
在課題研究到一定階段,課題負責人對全區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情況進行有目的的調研與相對應的指導工作。同時,在期中、期末組織與課題研究相關的階段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動,有教師的教育實踐、園長的課題研究經驗介紹、教學園長或課題負責人的教學點評,這些活動能有力地促進專題成果反饋運用到教育實踐中,真正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
三、專題研究成果
通過兩年的課題研究,我區幼兒園數學教育現狀明顯得到改善與提升,教師的數學教育的執行能力不同程度地得以增強。幼兒的數學能力、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同時也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提高。也就是說通過以上夯實的研究過程,從實踐操作層面上看,教師能夠較好地在數學本體性知識的支持下,依據自己所掌握的幼兒數學學習特點與規律等條件性知識,結合專題研究過程中的有效經驗為幼兒的數學學習提供有效的專業支持,從而實現數學教育的目標。
(一)幼兒的數學興趣與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在基于孩子學習數學特點的基礎上,依據數學本身的內在邏輯關系,利用不同的教育途徑,主要采用探索式的操作學習方式使孩子主動建構數學經驗。適宜的教學方式與策略,滿足了幼兒好奇、好探究的特性,在不同形式的數學活動中,幼兒能夠帶著一定的操作任務,積極主動地動手操作,在與材料充分的互動中,不斷地觀察、嘗試、思考、頓悟,不斷地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調整,從而形成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操作方法與想法。因而幼兒的觀察力、知識的遷移能力、操作水平以及思維的變通性、敏捷性及獨創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二)教師的教育信心與智慧得以提升
杜威曾經說過:“一個孩子僅僅把手伸進火焰,這還不是經驗;當這個行動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聯系起來的時候,這才是經驗。從此以后,他知道手伸進火焰意味著燙傷?!蔽覀兊恼n題研究就是讓教師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與成功中不斷建立聯系,并以此來指導未來的教育行動,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逐步具備了以下四種意識與能力來實現幼兒數學教育有效性的初衷。
1.對話意識與能力(1)與幼兒對話。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的學習情況是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們能夠在日?;顒又辛私庥變阂延械恼J知狀況和思維水平,以此作為數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們經常思考的是:孩子是否具備進行新的數學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與經驗?孩子的數學概念水平處于動作表征階段、形象表征階段、符號表征階段的哪一階段?怎樣的教學方式能支持孩子數概念的建立?怎樣的提問能給予孩子思維的空間?(2)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話?!澳軓纳詈陀螒蛑懈惺苁挛锏臄盗筷P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是教師指導自身教育實踐的依據,同時教師們努力在教育實踐中詮釋這一教育理念。注重從孩子生活經驗中捕捉數學教育元素、利用游戲的途徑組織數學活動,已成為教師的教學基本功。(3)與內容對話。教學內容是實踐教育目標的載體,教師們目前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數學學科概念的內涵,能夠基于內容的性質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學習方式。比如面積守恒的教學,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操作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領悟守恒的實際意義;排序活動中教師能夠采用情境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孩子感知順序與規律。(4)與共同體對話。與同伴、同事、園長、教研員就數學問題進行交流已成為課題組成員的一個習慣。大家對共性問題從不同角度的思考與建議,不同的想法與設想,都能給對方一些啟示。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之間彼此和諧的學術交流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以幼兒為主體的意識與能力幼兒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們能夠依據幼兒在探究、交流合作、獲得新體驗、師生平等交流、個性化需求、被認可等方面的需求設計與組織活動,力爭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努力考慮幼兒的需求。同時,教師靈活運用情節性的數學教學游戲、操作性的數學教學游戲、運用各種感官的數學教學游戲、口頭數學教學游戲、競賽性數學教學游戲、數學智力游戲,讓幼兒感知數學、理解數學、喜歡數學,讓幼兒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3.整合的意識與能力教師們在有效把握正規的數學教育活動以外,還十分注意滲透于其他教育活動和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無論是內容還是組織方式都十分豐富、靈活。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育滲透,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滿數、量、形知識的內容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兒童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其他各領域活動中的數學教育滲透,各領域的知識是相互有關系而滲透的,也就是說,除了數學以外的其他各領域教育活動都可以與數學教育相結合。在這些教育活動中結合數學教育,既是該教育內容本身的要求,也是完成數學教育任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夠鞏固、加深、補充和促進幼兒數學概念的發展,能使幼兒數學學習更為生動和有效。游戲活動中的數學教育滲透,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它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之一,結合游戲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和學習數學。
4.質量效率意識與能力的提高教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質量,讓幼兒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獲得有益于終身發展的數學經驗。兩年的專題研究,教師能夠做到:(1)目標切合實際。在目標的發展性上,教師首先著眼于幼兒的發展,充分考慮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讓孩子在教育的有力促進下得到發展;在目標的全面性上,能思考在本活動內容和情境條件下“幼兒學會了什么”(知識目標)、“幼兒能學嗎”(能力目標)、“幼兒學得有興趣嗎”(情感目標);在目標的針對性上,是具體的、可觀察、可操作、可評價的。(2)方法策略恰當。在教學方法上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一些幼兒喜愛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并靈活有機地運用,如游戲法、實物教學法、比較法、討論法、表達表述法等,激活數學教學的氛圍和孩子的學習動機。同時為幼兒提供數學學習的不同情境:真實情境、模擬情境、故事情境,激發并維持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3)材料結構適宜。在數學材料的提供上力求做到多樣性,以給幼兒豐富的感官刺激,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和興趣。幼兒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水……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果殼、冰糕棒……成品材料如撲克、積木、積塑玩具……都已成為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在材料的豐富性上,教師能夠做到保證有足夠的材料供幼兒操作,使幼兒置身于材料中與材料進行“交流”;材料的層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兒間存在著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為了真正發揮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教師們注意了數學活動的操作材料難易結合、簡復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現、自由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材料的操作性,讓孩子通過“玩”材料,獲得數學經驗,保證材料易玩的功效;材料的教育性,在材料豐富多樣具有層次性的基礎上,教師還特別注意到,要讓材料富于教育性,讓材料暗含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傊ぐl幼兒的數學興趣、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是多途徑的,對幼兒進行初步的數學教育是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有效的數學啟蒙教育,能為幼兒親自參與各種數學活動并從中得到積極的數學經驗提供機會、條件,能誘發幼兒主動學習、探索數學的天賦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逐漸產生對數學的持久興趣,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四、專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回溯整個研究過程,我們發現盡管教師在理論層面知曉一些現代幼兒數學教育理論,鞏固了本體性知識結構,在操作層面盡量按照新理念去實踐,獲得了一些有效的行為策略,幼兒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應有的發展。但是,如何面對數學學習中幼兒個體差異的明顯表現,如何針對孩子差異行為作出正確判斷,并加以有效的教育干預,這些問題與困惑,將是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起點。我們會繼續秉承以往的團隊研究精神,在觀察、分析、指導幼兒不同水平層次的數學經驗上著緊用力,讓每個參與其中的教師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專業發展。
作者:許洪媛 單位:天津市紅橋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