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4:43:50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秘書信息能力概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秘書信息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社會企業大力投入對秘書信息能力的研究,如何正確認識并提高秘書工作者的信息能力是當務之急。只有信息能力得以提高,秘書工作者才能更好的服務工作,更高效的輔助決策者推進決策的實行。秘書信息能力的涵義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運動狀態的直接或間接反映,而現代信息是指通信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后引伸到泛指消息、信號、情報、資訊。信息的收集、分析、提煉、整合工作,往往由秘書擔任,對于電子設備無法包攬的信息而言,秘書信息的信息能力便越顯珍貴。一名合格優秀的工作者在收集、分析和儲存信息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別人忽視的東西,質疑信息的真實性并且熟練的運用現代科技設備組織和提煉信息,以此更好的為領導服務。組織中的最終決策通常由領導者發出,雖然秘書工作者一般而言沒有決策權,但是作為組織決策的中心環節,其工作質量往往影響著領導者的決策方向,因此,秘書信息運用能力的高低對領導者的最終決定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二、知識經濟時代秘書信息能力存在的問題
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幕在我國揭開,互聯網、手機等電子通訊設備如雨后春筍般瞬時遍布神舟大地,各種跡象無一例外的宣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1.秘書信息的收集能力有待提高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推動信息快速傳遞的同時,也擴大著信息收集的范圍。廣播、電視、報紙早已不是信息收集的首選,同一主題的信息來源由狹窄變得寬闊,枯燥呆板的案例也因為信息范圍的擴大變得更鮮活。廣闊的信息范圍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龐大的信息量在增加可選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了秘書的工作量。不論從廣播、電視、報紙中收集獲取,還是利用互聯網,信息魚目混雜,若要甄選出對工作有利用價值的信息,不得不挑燈夜戰,即使結果稱人心意,可其中的工作量之大,繁瑣度之高也只有秘書工作人員知道。
2.秘書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不夠全面
信息范圍的擴大使秘書信息工作量加大的同時,也加劇了分析處理方法的復雜性。信息的收集只是對信息進行最初步的篩選,信息成為信息資料的過程是利用有效方法對其分析、提煉、整合的過程。過去的信息處理只擁有較少的信息資源,因而分析處理的方法即便有詳細的步驟,秘書工作人員也沒必要參照要點來實現。隨著信息量的逐漸增大,最后成文的信息資料要求逐漸提高,因而信息分析處理的方法便缺一不可化。
3.秘書信息的反饋能力不能滿足領導需要
信息的反饋有助于正確決策的進步實施和完善,更有助于新決策在經驗教訓上的總結與制定。決策的執行如果沒有恰當的回應,組織者便無法明確信息的傳遞階段和信息接受者的反應,決策的有效實施無法得到保障,因此,秘書工作的主動性和超前性的重要性油然而生。而主動和超前的反饋溝通在推動信息傳播的同時,也對秘書自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三、知識經濟時代提高秘書信息能力的對策
信息能力的提高給秘書工作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面對這場信息革命,如何消除秘書信息能力的缺陷,切實培養信息能力是當務之急。培養秘書信息能力,推進高效決策輔助,也是社會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
1.提高思想道德,強化保密意識
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途徑多種多樣,信息媒介的多樣性使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帶入了發射者的主觀意識,與此同時,在虛擬空間的隱蔽下無政府狀態也有可能產生。如果沒有自覺自律的道德意識和道德約束,便極易使人在享受信息網絡快捷便利的同時,衍生出與日常道德倫理,甚至與法律規范相悖的行為。秘書工作者在自覺遵守信息道德同時,應該提防信息獲取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的泄密事件發生。只有提高思想道德,強化保密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信息失密和泄密事件的發生。
2.轉變固有信息理念,運用科學信息網絡方法
知識經濟時代最顯著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辦公系統自動化的普及,使管理體制得到調整,決策得以高效實施。然而信息化社會的來到也使得各種消極負面信息通通撲面而來,一場場激烈卻沒有硝煙的戰爭時時刻刻在網絡上展開。在這樣的形勢下,只有掌握爭取的理論觀念,遵循“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的精神理念,才能樹立正確堅定的立場,不受不良信息干擾。這要求秘書工作人員應用知識,創造知識,在掌握理論概念的前提下,更新知識結構,具備工作需要的政策理論水平、協調綜合能力、分析解決能力,從容不迫地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3.強化信息觀念,增強公關傳播意識
公共關系是一種組織的職能和行為,它在管理過程中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現代社會組織內部的公眾關系復雜多樣,公眾關系的處理不好勢必會削弱組織內部的發展動力。秘書公關意識的培養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協調企業內部人際關系的需要。公共傳播關系意識作為一種深層次的影響,能幫助秘書工作人員順其自然地融入秘書與公關的雙重角色,從而積極高效地完成各項信息任務。
四、結語
經濟發展信息重要性日益凸現,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獲取和傳遞方式都有了根本性變革。知識經濟時代秘書信息收集、整理及利用等能力都有著巨大變化,信息能力高低影響著管理決策各個方面,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更好服務于工作,才能更好迎接新時期的挑戰。
作者:包雯瑾 單位:海門市悅來鎮安莊村村委會
1開展農村經濟審計的必要性
農村經濟問題和財務管理問題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財務工作人員由于對財務方面的知識缺乏,因此經常會出現農村賬務管理混亂的情況,農村經濟在審計工作開展時,一定要對賬目情況進行認真審查和檢驗,對被審計的農村財務執行情況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和監督,這樣可以避免剛審核又出現錯亂的情況,可以使得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和完善,使得農村社會發展狀況更加穩定,不斷提升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則,對農村審計工作不斷加以規范處理,使得農村財務信息公開化,增大廣大人民群眾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民主意識,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2目前農村經濟審計存在的問題
本身農村經濟審計工作就相當繁瑣,需要專業人士完成,同時也需要工作人員認真負責,通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國家的正確引導,我國在農村經濟審計方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審計規章不完善,調查取證難;二是審計人員專業性有待提升;三是農村審計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四是單據管理和做賬不夠規范;五是審計執行不得力。
2.1審計規章不完善,調查取證難
盡管當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具體的法令制度,但是由于農村經濟審計工作開展缺乏專門的規章制度,因此在農村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制度缺乏而造成取證難度增大,在審計工作開展時很多比較舊的歷史賬目沒有辦法進行科學正確的取證操作,再加上相關工作人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于可以提供的資料也是能夠避免就不提供,很多相關的審計工作也是能夠避免就盡量避免,這就使得農村審計工作缺乏了實際性,不具有實際開展意義。
2.2審計人員專業性有待提升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專業高科技人才較少,很多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考核,因此在審計工作開展時由于缺乏對審計相關知識的正確認識,從而使得審計工作開展不完善,審計執行力度明顯降低。從實際情況來看,村級財務審計工作點多且面廣,這也對審計工作者提出了一定要求,審計人員不僅僅要有過硬的財務和審計知識,也要熟悉和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耐心和職業素養,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另外由于村級財務審計工作比較繁重,工作點又比較多,所以也需要審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協調和溝通能力,所以這樣的綜合性人才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當中也不是很多,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阻礙。
2.3農村審計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
審計工作開展必須要有經費給予支持,如果經費缺乏,審計工作就難以順利開展,審計工作人員不能正常開展工作,會嚴重影響審計工作效率。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在開展審計執法或業務培訓時常常感到有心無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部分地區由于縣鎮地方財政困難,在審計經費投入方面也不是很多,給在實際開展工作審計的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另外,農村審計工作開展環境一般都比較簡陋,也是影響農村審計工作開展的因素之一。
2.4單據管理和做賬不夠規范
支出單據不規范,有的單據多為手制收條、收據,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收入不上賬的情況發生,審計工作對此類違紀現象的核查難度較大。再者,做賬不規范也影響了農村經濟收支的客觀具體反映,同時也加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尤其是對專項資金的審計。
2.5審計執行不得力
經管部門在開展農村審計工作中,雖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并做出正確的審計決定,但由于經管執法主體較弱,在實際執行決定中,就顯得阻力比較大,遇到的困難也比較多,所以這一點也是制約農村經濟審計工作開展的因素之一。
作者:劉喜文 單位:大安市農村經濟管理總站
一、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環境分析
我國農村山區、丘陵較多,機械化水平低,發展速度慢。機械化水平是衡量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方面。我國擁有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珠江三角洲平原,占地約70萬平方公里,其它區域一般為山地、丘陵等地形。對于我國農村地形,更是以山地、丘陵為主,這種地形結構不利于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梢钥闯觯?991~1996年機械化動力發展速度較快,但是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從2008年開始出現急劇下降。從而可以看出我國農村機械化水平發展的局限性。機械化水平低除了地形原因限制外,其它因素的影響也非常關鍵。如我國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我國農村農業從業人員較多,農村居民較多,而耕地少,人均耕地非常有限。大部分農村人均耕地不到0.4畝。這種生產模式下,農戶不需要通過機械就可以完成,如果勉強使用機械化水平只會增加生產成本。城鄉生活水平、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存在差距,但是差距逐漸變小。城鄉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的差距是反映農村經濟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指標,而降低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與生活條件差距是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近年來政府加大對農村農業的支持,99%的農村已經實現水泥馬路到家,農村師資、醫療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并且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城鄉資源共享水平越來越高,許多農村居民購物也較以前便利,很多農村孩子在縣城讀書就業??梢钥闯觯?990~2001年,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不斷拉大,但是在2002年之后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縮小,特別是在2007年之后,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大幅度靠近。但是,城鄉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城鄉居民的生活狀態以及精神文化水平的差距非常大。我國農業生產產量持續增加,但農產品深加工不足,農企發展困難。農業企業是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方面,農企結構和實力的改善是實現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2001~2010年期間,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幅超過20%,2011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已經超過15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7.6%,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的年均速度顯著高于GDP增長速度,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非常大。目前,我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已經超過22萬個,加工企業從業人員超過2500萬。但是我國農企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農產品加工技術落后,主要為農產品粗加工,深加工嚴重不足。第二,我國農業企業人才不足,管理水平有限。第三,我國農企資質不佳,在5萬多個食品加工企業中,只有100多個達到國家二級企業要求,所占比例不到3%。第四,我國農企規模小,融資困難,企業升級艱難,這嚴重影響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專業化、技術化、產業化、規?;l展要求。農村基礎設施發展不足,農村商品貿易、物流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比較城鎮發展情況,農村基礎設施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基于農村企業發展的道路、水電等基本基礎設施發展不足;第二,生活與娛樂設施不足,農村居民生活依然靠打牌等自娛自樂,缺乏政府引導,沒有經常舉辦活動的娛樂組織;第三,醫療、教育、通信、購物條件不足,農村居民生活依然非常不便利。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嚴重不足,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流服務的不足,很多農村地區只有郵政可以到達,其他快遞物流服務缺失,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都產生了重要的限制;二是商品貿易發展的不足,農村商品存在質量無保證不合格商品充斥、商品種類與品牌單以及商品貿易環境不足等問題;三是各種中介與技術服務缺失,這對農村企業產業升級產生重要影響。
二、我國農村經濟轉型存在的主要困難
第一,農村各種條件的改善需要大批量資金,但是基層政府財政困難,無力支撐。我國城鎮的發展經歷了20多年,這期間中央、省市等各級政策和資金都集中在城鎮發展中,農村的大批量資金也進入城鎮當中。但是當前,各級政府雖然在倡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戰略,但是我國對城鎮的扶持也必不可少的。中央以及各級政府雖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但是投入有限,主要依靠基層政府的支撐。近年來隨著醫療、教育等條件的不斷改善基層政府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在上級政府的有限支持下也難以滿足農村龐大的資金需求。比如說每一年一個縣的農村道路設施、水利設施、電力設施的開支非常龐大,每年耗費數億元。如果要增加其它各種設施,大多數縣級政府都無力承擔。
第二,農村企業效益水平較低,薪資水平等各方面的綜合條件與城市企業存在差距,無法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無法吸引農戶放棄農耕,導致農村土地無法集中生產,實現規?;C械化。薪資水平一直是吸引勞動力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國勞動力大批量往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集中的關鍵原因。相比城市與農村企業,除了薪資水平無法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以外,企業的工作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管理規范化水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近年來我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但是農村富余勞動依然很多。農村企業對富余勞動力吸引不夠,導致大量勞動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中,導致小農經營的現狀無法改變,也將影響土地的集中生產,不利于農業產業化、規?;a模式的實現,而這些是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
第三,農村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農戶,信貸困難,滿足率低,不利于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張,不利于農戶生產條件的改善。近年宏觀經濟不穩定,農村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周轉的問題,但是由于規模小,資產有限,無法在正規金融機構實現信貸,而在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利息較高,生產的效益無力支撐,導致農村近年來中小企業大量破產。對于市場前景好的農村企業,由于信貸無法實現,融資不足,規模無法適時擴大,影響企業的發展。雖然近年來小額貸款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但是依然供不應求。同時對于農戶來說,在沒有關系和擔保人的情況下,基本很難實現貸款。目前我國農村的信貸滿足率不到40%,這還不包括一些有貸款需求但是沒有貸款意識的農戶。
第四,除了信貸業務外,其他金融業務發展嚴重不足,不利于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生產風險的分散(保險行業發展不足),也不利于其進行投資和融資活動。城鎮各種金融業務發展迅速,一方面可以降低意外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作為投資工具,也可以作為集中零散資金的融資工具,可以說金融業務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各種金融業務在農村發展嚴重不足。首先是保險業務。保險對于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來說越來越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意外風險事故,降低個人和企業承擔風險。但是我國農村保險業務除了基本的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外,生育保險、意外保險、大病險以及農業生產風險、企業生產風險等各種關乎居民生活和農村生產風險缺乏推廣和應用。其次是金融投資與融資業務在農村的應用不足。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閑余資金越來越多,但是農村居民的投資意識卻不高,一般存在銀行等著貶值或者將現金留在身邊,這樣不利于農民增收,不利于改善城鄉居民差距。實際上,農村閑余資金在增加的同時,農村資金缺口越來越大。農戶或者中小企業要擴大生產或者農戶想從事非農活動,在自身資金不足時就需要向外融資,但是農村融資非常困難。這就形成了大量的農村閑散資金和農村融資困難的矛盾。這種矛盾是農村金融業務發展不足的重要體現。
三、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
(一)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現狀
為了加快農村金融的發展,提高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度,政策對農村金融支持在不斷加強,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支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稅收減免,如《關于農村金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戶小額貸款(5萬元以下)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二是定向補貼和獎勵支持。近年來政府對農村信貸實行貼息政策,即對常年虧損的農村信用社保值貼補利息給予補貼的政策。同時為了引導引導金融資金進入投入到農村地區,支持農村經濟轉型和發啊站,對農村專項貸款實行貼息政策,例如自2008年起財政部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給予費用補貼《;中央財政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達到一定要求的村鎮銀行,按其上年貸款平均余額的2%給予補貼。2012年財政部將小額貸款公司也納入了涉農貸款增量獎勵的試點,以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據統計,2012年中央財政向農村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機構定向補貼了36.21億元,2013年已經超過了41億元,增幅非常大。目前,我國對農村金融的支持政策已經覆蓋了所有農村區域??梢钥闯觯呱衔覈鴮r村金融的支持程度越來越大,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政策支持依然集中在國有銀行的涉農貸款定向補貼,針對個人的支持度較少,此外針對地區性銀行的支持度較低;二是政策的實施與規定目標偏離,這是因為我國農村經濟與縣域經濟的界限不明,很多銀行將資金投入到縣域經濟而非農村經濟中,但是其也能獲得涉農金融政策支持;三是,雖然政府對農村金融支持的額度越來越大,支持范圍越來越廣,但是其支持資金相對于農村經濟轉型的龐大資金需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而實際上,我國財政力量有限,僅憑政策補貼來實現農村金融發展滿足農村發展需求的路徑行不通。因此,農村金融機構依然供給嚴重不足,不能滿足農村經濟轉型與快速發展的要求。
(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
第一,金融機構的數量不足。比較城市各種商業銀行,隨處可見,包括國有銀行,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以及地方性銀行等各種規模的銀行機構,但是農村的銀行非常局限,主要是我國四大國有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非常少,其網點也非常少,這不僅影響農村的金融規模,也影響農村居民辦理金融業務的便利性。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陸續在縣級以下區域退出。在1998~2007年,四大國有銀行相繼撤出了3萬個縣級以下機構,近年來撤并還在繼續。當前商業性保險、證券、擔保、信托投資、租賃等金融機構在縣以下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是空白。農村信用社成為勉強支持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主力軍。第二,金融機構業務規模總量的不足。我國城市經濟依然在穩步發展當中,其中資金需求量非常大,很多金融機構的資金集中投向了城市,而農村的配額非常低。例如我國農村的貸款額度,從下表可知。2013年我國農村涉農貸款余額大約為20萬億元,同比增長率才3%,而我國金融機構總的貸款余額為72萬億元,涉農比重為27.8%。也就說,我國絕大部分資金投向非農領域和非農區域。第三,我國農村金融業務存在嚴重的供給不足,首先體現在貸款上。我國農村貸款不滿足率達到72.4%,也就說只有27.6%的滿足程度,大部分的農村貸款得不到滿足。同時在我國農村借貸中,正規借貸(金融機構借貸)的比例非常低,為27.6%,絕大部分貸款需要依靠民間借貸來完成。大部分家庭因為資質不合格不會提出申請,而提出申請的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拒絕。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借貸的缺口很大實際上,我國保險等其它業務的缺口更大,只是由于沒有推廣,潛在需求沒有被開發出。
(三)我國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與影響
第一,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血脈,是農村經濟轉型重要的資金來源。從農業來看,我國農村居民的儲備資金不足,如果要提高機械化水平進行擴大生產,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而農業生產風險可以通過保險等業務來分散。從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來看,雖然通過項目來實現,但是項目的實施基本需要通過銀行融資貸款來完成。目前基層政府入不敷出,很多提前支出也需要依靠金融機構來實現。從農村企業的發展來看,無論是中小企業擴大規模,還是中小企業的兼并重組,都離不開銀行的參與。農村經濟轉型的任何方面都需要資金進行依托,而金融是資金的主導者,因此農村經濟轉型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與發展。
第二,金融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和方向。金融直接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這是因為金融的發展情況,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程度,是否滿足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如果金融能夠大力支持農村經濟轉型,能夠滿足農村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那么農村經濟轉型的實施速度就會加快。同時,金融業影響了農村經濟轉型的方向,這是因為資金的去向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也就影響了農村金融轉型的方向。例如,如果金融機構的資金大量流入某個農村區域的水稻加工產業,那么該區域水稻加工產業在資金充足下會擴大規模生產,在加工技術上也能夠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加工需求下水稻種植需求也會大幅度增長。
第三,金融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質量和效果。農村經濟轉型的質量和效果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區域農村經濟轉型的目標和金融支持的方向是否匹配;二是金融支持的程度是否滿足區域農村經濟轉型的速度和要求;三是農村經濟轉型的戰略和政府政策的正確性和匹配性??梢钥闯?,前二者都與金融相關,并且是實施成功的關鍵。具體分析,金融對農村經濟轉型質量與效果的影響如下:金融機構與業務的豐富性影響農村經濟轉型后經濟的穩定性,金融機構越多,其資金實力越雄厚,支持程度越高;金融機構和業務發展的穩定性影響農村經濟轉型實施的順利程度。近年來經濟不穩定,金融不穩定,導致金融對經濟的支撐不夠屢見不鮮。如果農村金融發展不穩定,存在各種風險,那么其對農村經濟轉型的支持也存在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就不能為農村經濟轉型提供穩定的資金供應以及其他金融服務,這將影響農村經濟轉型的順利程度。
四、基于農村經濟轉型條件下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策略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農村經濟轉型環境的改善需要依托金融支持,農村經濟轉型的問題需要金融來協調解決,而農村經濟轉型的關鍵問題實際上還是金融問題?;谵r村經濟轉型的需要,為促進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筆者提出了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策略:
第一,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制度,加強構建豐富的、具有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解決農村金融供不應求的問題應該從多樣性著手,允許社會資金進入金融行業,以需求為基礎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多樣化金融市場。當前民間資金非常多,應該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正規金融機構,放寬農村的金融供給,同時對于非正規金融機構也需要不斷規范,加強管理。
第二,鼓勵農村金融創新,加快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建立適宜農村經濟轉型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比如我國保險業應該針對農業經濟設立各種保險業務,以分散農村生產風險。各種金融融資工具和業務可以適度創新,吸引民間資金進入,擴大農村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和放貸能力。
第三,為加強農村經濟轉型與農村金融發展的匹配性,應該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在此政府需要引導金融機構、農村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好三者聯系的橋梁,實現資金與需求的對接,使得農村金融真正落實在農村,服務于農村。
第四,加強政府行政與司法監督,營造“有借有還”的誠信信貸環境,同時建立農村金融的監督和風險預警體系,保障農村資金借貸的安全性。呆賬率一直是金融機構對農村實行謹慎貸款的重要限制性因素。要全面提高對農村的金融支持,必須打破呆賬率高的問題。為此,必須加強政府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加大對惡意拖欠貸款行為的打擊,以營造良好的信貸環境,降低農村呆賬率。
作者:劉貴清 單位: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1、對建筑項目實施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所謂的項目施工成本管理指的是建筑施工企業以某個正在施工的建筑項目工程為核算對象,主要對該對象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產資源損耗與勞動者創造的勞動價值進行的核算管理。更簡明的說,就是某個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所需的生產費用,其中包含耗費掉的主材料、輔材料、構配件、租賃(攤銷)周轉材料的費用、施工所需機械的租賃費與臺班費、工人的工資與獎金、工程處或者是分公司組織與管理工程隊時支出的費用等。通常實施成本管理時,要按照合同規定實行一級管一級的管理方式,即建筑施工企業管項目經理,項目經理管工程隊,工程隊管班組,班組管個人。以下4項為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特征:
(1)動態追蹤性。
對建筑項目實施成本管理時一定得從頭到尾的對已設置的成本目標及與其相配合的實施步驟實行追蹤式的控制、監督、調節與完善,絕對不可放任。
(2)事前能動性。
基于施工項目管理的不可重復性,為了確保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不出現重大失誤,在進行項目成本管理時就得事前自發的對工程項目進行能動性的管理。通常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在項目開始施工時就對項目所需成本執行預測、分析、設計及制定目標等工作,接著再采用各種經濟、管理、技術方式來完成目標。
(3)內容適應性。
一般項目成本管理的具體內容是與施工項目管理的工程范圍相適應的,即只有確定了施工項目的管理范圍才能確定項目成本管理內容,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在制定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計劃時,要將成本管理的具體情況考慮在內,切不可盲目進行。
(4)綜合完善性。
所謂的施工項目成本管理指的就是在施工過程中將工程的預算、工期、質量、資金、技術、分包、安全等管理有效連接,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網絡,從而實現有效管理工程整個施工過程的目標。因此要想使工程實現其設計功效,就得把涉及施工項目管理的所有職能、對象及要素融入到成本管理中。
2、現階段在建筑施工企業中施行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時存在的問題
2.1不夠完善的管理體系
(1)缺少建筑經濟成本考核管理體系。
現階段各大建筑企業中的管理體系都不夠健全,尤其是經濟成本考核管理體系。在施工過程中,如果缺失該體系,就會影響到獎勵制度與懲罰制度的建設,進而會嚴重制約經濟成本管理。
(2)缺少經濟成本管理部門。
例如缺少成立專門的經營科。由于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是一個新興管理措施,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業沒有為其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而是將其劃到了財務部門。這樣一來成本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項目就得不到有效開展,嚴重影響到了企業對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
(3)沒有將經濟成本管理體系融入到整個建筑施工企業管理過程中。
很多企業的成本管理只是浮于表面,而沒有將其細化到各個管理部門,導致很多部門負責人都不明確自己的權利、責任,也不知道該如何落實該項工作。
2.2落后的經濟成本管理觀念
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所以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施工中基本不進行成本管理,即使管理了,也只是片面的管理。例如資源管理,很多時候只是控制資源的消耗,而不是控制整個企業的供應。再加上企業負責人對成本管理的漠視,嚴重制約了經濟成本管理推行力度。
2.3缺乏經濟成本管理目標
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的成本管理僅限于減小成本,而沒有構成一個健全的經濟成本管理體系。甚至有些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還沒有事前擬定成本目標,要想了解工程的虧損情況還得等到工程竣工時才能清楚。另外再加上很多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是由財務部執行的,還沒有構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執行方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
3、強化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成本管理的措施
3.1施工目標成本的預測、分析
建筑施工的目標成本是根據目標利潤和市場價格進行確定的。對施工目標成本進行預測,通過成本預測,掌握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變動趨勢,有助于減少決策的盲目性,使經營管理者易于選擇最優方案,作出正確決策。分析計算公式如:項目目標成本=預計結算收入-項目目標利潤-稅金以潮州聚賢璟園住宅區B幢合同為例,對其施工成本進行分析:某工程的簽約合同價為2592萬,按照歷史15%的利潤來算,工程的目標利潤約為388萬元,其中材料費用占65.73%,人工費用占14.93%,其他費用占4.62%。
3.2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
(1)要構建并強化成本核算考核制度。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為了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意識,就得通過考核制度來強化員工及各個施工環節的考核力度。另外,為了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還要積極構建健全的獎懲制度。
(2)健全項目成本的核算制度。
為了有效執行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業應積極成立成本管理部門,以便在抓工程進度與質量的同時,還能夠控制好成本。
(3)積極健全與優化成本核算員的管理制度。
由于成本核算員是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所以不僅要強化成本核算工作人員的考核力度,還要對其進行集中管理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激勵、競爭、考核、交流,以便其能將單位項目和自身利益分離。
3.3增強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意識
(1)要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的成本管理意識。
基于管理層的重要性,要想在全企業內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意識,就得首先提升管理層的成本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層層重視,層層落實,才能使成本意識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中,才能提升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能力。
(2)強化建筑施工企業工作人員的成本意識。
企業工作人員不僅要依據管理層制定的成本計劃來開展工作,還要樹立牢固的成本意識。另外企業為了保障其成本核算的質量,還要不斷提升員工的責任感。
(3)強化建筑施工企業各部門間的合作關系。
要想有效的在項目施工中施行成本管理,就得強化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合作關系,只有整體的看待施工過程,才能明確各個施工環節的權責,只有權責明確了,各個環節的負責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環節上的成本,從而建筑施工企業才能實現成本管理。
3.4強化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
一般建筑施工企業成本分為工程成本與企業成本,就當前市場情況來看,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各企業的成本競爭。就單一的建筑項目來說,減小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提升材料、機械的利用率與有效管理人工費用及嚴格遵照合同標準進行工程核算;就整個建筑施工企業來說,減小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提升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與制定長期的成本管理計劃及減少設備的閑置等。其中提升經營成本管理的方式有:
(1)要提升經營管理人員的素質。
為了提升經營管理人員對市場的判斷力能力與判斷準確度,企業要利用培訓的方式來不斷提升經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了約束經營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要利用培訓與制定制度方式來強化經營隊伍的建設;
(2)加強企業資金管理。
強化企業資金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提升資金運作效率及強化資金的安全性、運作方式,其中提升資金運作效率是為了保障建筑資金的合理性,強化建筑施工企業資金的安全性、運作方式是為了增強財務風險能力,總體來說都是為了成本管理奠定基礎;
(3)擬定建筑施工企業風險管理目標。
為了提升風險管理機制的操作性與系統性,企業要制定一個系統的風險管理體系,其中經營管理要通過風險監測指標來了解企業成本的虧損情況。
4、結論
建筑施工企業在經濟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其中要完善成本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經營管理部門,不斷分析成本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改善。提高企業員工的成本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將員工的個人利益和企業的目標、效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把成本控制落到實處,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謝梁鴻 單位:潮州市建筑安裝總公司
一、制約哈爾濱市工業低碳轉型升級的主要因素
(一)重工業偏大的結構導致能耗居高不下
現行主流的低碳經濟理論認為,如果經濟結構中有更多低碳排放的“清潔部門”,那么碳排放量一定會降低。以工業結構為例,輕工業與重工業對資源環境的影響也存在較大差異,在同樣的工業發展規模中,重工業比輕工業對資源環境的影響要大。目前,哈爾濱市的工業結構仍以重工業為主體,雖然其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和產值都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是,由于高耗能行業全部集中于重工業中,且其綜合能源消費量占到重工業的80%~90%,所以,造成近五年重工業綜合能耗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綜合能耗的比重居高難下,始終徘徊在86%左右。加之一批熱電聯產、水泥熟料生產、化工醇、生鐵高爐等高耗能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進一步推高了重工業的能耗水平。
(二)主導產業結構向低碳化調整的方向不明確
裝備、食品、醫藥和石化等四個主導產業在哈爾濱市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低碳化調整的方向和步伐對哈爾濱市工業低碳化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低碳角度分析,哈爾濱市四個主導產業中,石化產業屬高耗能產業,綜合能耗占比較高,其中的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兩大類行業屬六大高耗能行業,兩行業合計的企業數量、產值和綜合能耗分別占主導產業的3.1%、12.7%和45.5%。哈爾濱市的食品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其產值占比較大,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相對較低,尤其是裝備制造業中的絕大多數行業,單位能耗均接近于全市最低水平。近年來裝備制造業陷入發展困境,石化產業產值規模在不斷擴大,不符合哈爾濱市主導產業應采取的“提食品、裝備、保醫藥、限石化”低碳轉型發展方向。
(三)產業層次和產品附加值偏低
目前,哈爾濱市工業的多個行業及其產品都位于產業鏈低端位置,處于原材料加工或產品初級加工的低產業層次、低附加值階段,能耗高、產值低,企業競爭能力差,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從低碳經濟角度分析,這些行業或產品的能耗強度均偏高,尤其是對于高耗能行業來講,各鏈條能耗強度的差距更加明顯。如水泥行業,噸熟料綜合能耗比噸水泥能耗平均高出30-40千克標煤。而哈爾濱市的多數水泥企業都是只生產熟料和水泥,缺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下游產品。哈爾濱市鋼鐵產品以長材和普通建筑鋼材為主,扁平材及高附加值的產品少,優質鋼材目前主要依靠外購,鋼鐵生產企業的本地配套率較低。
(四)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利于碳減排
哈爾濱市工業企業多以低效率、高排放的煤炭作為主要消耗能源。近年來,由于煤炭市場充分放開,優質原煤價格不斷上漲,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多數用能企業在優質煤中摻燒一定比例熱值低、排放多、價格低的褐煤,因此需要企業對鍋爐和除塵設備進行必要的升級、改造。但從實際看,多數企業難以承擔較大的升級、改造成本,尤其是熱電聯產和供暖等能源轉換型企業,鍋爐的節能、減排工藝和技術升級緩慢,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碳減排效應。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以及在用燃煤鍋爐的技術現狀和升級步伐,對哈爾濱市發展低碳工業形成較大阻力。
(五)低碳化升級改造項目推進難度大
為實現低碳化轉型升級,哈爾濱市部分水泥、煉鋼、供熱等高耗能企業都在積極謀劃上新設備,延伸能效利用環節,利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余熱、余氣等資源進行發電、供熱或回收利用,滿足企業和社會用電、用熱需要,但是受并網審批的限制,一些綜合效益可觀的項目遲遲不能啟動建設,嚴重影響和制約著低碳化升級改造項目推進進度。
二、促進哈爾濱市工業低碳化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重點
實現哈爾濱市工業低碳發展,必須以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為引領,在存量中改造高碳行業,在增量中發展低碳行業,明確轉型升級的方向和重點,通過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促進工業整體結構優化提升。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優先發展食品、裝備制造兩個低碳高產值主導產業,限制發展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等高耗能產業,穩步發展紡織、木材加工、印刷、文體用品制造等輕工業。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民用航空、新能源裝備、新材料和生物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實施重點領域產業改造升級,完善產業鏈條,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低碳示范工程
哈爾濱市必須抓好替代熱源審批、投資、建設等各環節,妥善解決拆除熱源補償問題,最大限度拆除熱網覆蓋范圍內的分散小鍋爐。對于經營不善而等待“被政府淘汰”或利用部門監管“空隙”偷摸生產的類似企業,政府決不能棄管或視而不見,而必須摸清其底數,發揮低碳節能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輔以經濟、法律甚至是行政手段,對其進行有序淘汰。尤其要對冶煉、造紙和水泥等高能耗和高污染行業中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差、資源消耗大的企業予以優先淘汰。同時,以淘汰落后產能為契機,加快推進高耗能企業的兼并重組步伐,以典型低碳行業或企業為引領,建設低碳示范地區和低碳示范園區,將優勢資源向投入產出效益好的區域和企業集中,通過集約化生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改善工業能源消費結構
推動哈爾濱市能源結構由傳統高碳為主向清潔能源比重不斷增加的結構轉變。促進用能企業向低碳轉型,促進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主動適應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需要,有助于其實現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升級。一是提高天然氣的應用普及率。對工業天然氣應用、燃氣鍋爐研制和改造等予以更大的資金支持,建設天然氣取代燃煤供暖示范工程,提高城市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率。二是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支持風電裝備研制、生產和風電場建設,協調完善風電并網運行的電力調度體系。利用哈電集團的先進技術,積極發展建設中、小型水電廠和抽水蓄能電站。利用哈爾濱市成熟的地熱泵技術,推廣使用地熱能。鼓勵利用城市垃圾、秸稈、大型養殖場廢棄物建設沼氣或發電項目。三是探索推進分布式能源工程。將分布式能源納入電力和供熱規劃范疇,按照自用為主、富余上網、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的原則,探索在三環以外新建的居住、商服和產業集中區,建立分布式能源中心,推進實現分布式能源與集中供能系統協調發展。
(四)鼓勵低碳技術和產品的應用
一是探索推廣碳捕獲技術,推進碳利用。哈爾濱市可通過政府扶持和企業投資相結合的方式,在大型煤電、熱力供應及煉油企業試點應用碳捕集、分離與凈化技術,將捕集的二氧化碳資源應用于食品加工、塑料大棚種植、全降解塑料生產、精細化工等行業。二是鼓勵企業加強工業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支持企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施煤渣、鋼渣綜合利用,煤氣、水蒸氣、余熱回收利用,資源化再生利用等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尤其要創造條件,支持哈爾濱市大型熱電聯產企業向熱輻射范圍內的用熱企業或居民進行并網供熱。
(五)運用碳交易市場化運作方式
一是規范自愿減排交易。完善哈爾濱市電力企業電管理機制,在鋼鐵、建材等行業開展減碳自愿協議試點工作,制定減碳自愿協議管理辦法和獎勵措施,推動企業開展自愿減排交易。二是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積極推廣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在工業領域引入和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機制,規范用能企業(用戶)與專業節能服務公司之間的合作;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本行業其他用能單位提供節能服務。三是建立碳排放指標的考核獎罰機制。轉變以往通過行政手段向企業“硬壓”節能指標的做法,通過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對企業碳排放行動進行“獎勤罰懶”式的調解,按照既定指標的完成情況,對實現低碳轉型的企業減免所得稅,減免部分由未切實貫徹執行政府低碳減排指標的企業承擔。
作者:杜立興 單位: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工業經濟處
1、低碳經濟下交通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分析
交通產業是為社會交通運輸需要而服務的產業,其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在低碳經濟下,交通產業未來的發展應該將不斷改變自身產業結構,降低碳排放量,提高城市低碳交通發展水平等內容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在此思路下合理的制定發展戰略目標。事實上,當前我國的人口數量龐大,機動車數量日益增加,交通模式仍然是采取的傳統的機非混行模式,機動車的燃料也較為單一,燃料的使用效率不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城市車輛擁堵現象嚴重,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交通產業的低碳發展,也阻礙了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效率?;诖耍P者認為,目前交通產業應該將節能減排作為主要的發展戰略手段,對產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制定相應的戰略目標,以最終實現全社會的低碳發展。主要包括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的配套設施、實現交通運輸產業的高效運作、加強交通設備制造產業的節能減排管理等三方面內容。
2、低碳經濟下交通產業發展戰略的基本途徑
2.1積極發展低碳燃料
目前機動車輛的燃料普遍使用汽油、柴油等高碳排放量的燃料,燃料結構較為單一,這是影響交通產業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為此在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下,交通產業首先應該從發展低碳燃料入手制定發展戰略。目前可以用在交通行業的低碳燃料主要有乙醇、生物柴油、天然氣、太陽能、電能等等,這些燃料的含碳量較低,若能夠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則勢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碳排放量高的交通產業現狀。雖然目前低碳燃料并未得到普及,應用范圍也較小,但是其應用前景十分可觀,需要我們進一步極大研究力度,開發并普及更多低碳燃料。
2.2提高車輛燃油的經濟性
要實施這一戰略,需要燃料和車輛結構兩方面入手進行改進。一方面是要積極利用先進科技研發可再生燃料和低碳燃料。一方面要對車輛的傳動裝置和驅動系統進行有效改進,使其在運行中所受到的滾動阻力進一步減小,增大發動機的運行效率,提高燃油燃燒效率,從而實現低碳排放的效果。在當前零碳排放燃料還未全面推廣的形勢下,通過提高車輛燃油的經濟性無疑是一條非常可行的發展途徑。
2.3減少高碳強度的出行
目前我國私家車的數量越來越多,高碳強度的出行率較大,在此情況下是很難促進低碳排放目的的實現。為此應該采取減少高碳強度出行的戰略措施。包括引導人們綠色出行,多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或以自行車、步行等慢速交通系統為出行方式。
2.4提高運輸系統效率
提高運輸系統效率戰略是指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通過優化整個運輸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達到減少能源利用和溫室氣體排放。運輸系統效率低的主要表現為交通擁堵,因交通擁堵而導致的燃油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并不是個小數目。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和擁堵緩解政策不僅可以達到減排的效果,而且可以節省巨額資金的投入。
2.5碳收費
為達到運輸產業的減排,碳排放與碳交易的收費政策是必要的。增加整體碳經濟的花費,通過碳排放與交易或是碳稅,為消費者和商業減少C02排放提供經濟刺激。碳收費的目的是在不影響生活質量和經濟的前提下,減少運輸部門碳排放。對價格政策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高碳出行替代選擇的有效性,這些替代選擇包括使用低碳燃料,購買燃油經濟性更好的車輛,使用公共交通或城際鐵路,遠程辦公,合乘,發展減少長距離出行緊湊用地模式。沒有替代選擇,消費者就不得不而對高消費或是降低生活質量。通過減少出行需求、鼓勵低碳燃料和節能車輛的利用,碳排放收費政策影響上述所有戰略。
2.6系統性
交通產業是一個系統,在整個社會實現低碳經濟的過程中,系統的觀點要始終貫徹其中,各學科間研究和技術調度促進節能減排的最終實現。例如,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小汽車行駛每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5000,但小汽車總量增加了幾十倍,顯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許多倍。同樣,軌道交通的建設成本巨大,運營時所有的設備都在運行,從此角度軌道交通本身是高碳排放,但它可以為社會服務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從減少整個社會碳排放的角度看,它是環保經濟、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但節能減排的效果和社會效益遠遠大于資金的投入。
3、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實現交通產業的低碳發展勢在必行。本文中所述的幾種發展戰略是近期交通產業發展可采取的基本途徑,若能夠執行到位,可以極大的提高交通產業的節能減排效果。
作者:吳晶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交通運輸局
一、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的現狀和意義
農田耕作和農業產業也在向更加科學化的道路上發展,雖然農業生產和發展在一條平緩的道路發展,但是距離里農業現代化發展還有一定的距離。也正是在這樣的作用之下,如何將當下中國農業科研成果快速的應用到農業實踐當中,將生產技術快速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就成為當下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究其根本發展,還是需要在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上下足功夫,因為他們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擁有農業專業技術和成果的研究認識,同時同基層的農民群眾緊密聯系。因此,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意義深遠。
二、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途徑
1.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農村開展工作當中,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同農村基層群眾接觸實踐較長,因此,工作人員要想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要必須要具備端正的態度和良好的品德。其次,他們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這樣才可以保證在實際的指導工作當中,發揮自身的核心作用。因此,這就要求農業經濟管理員和技術推廣從業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加強自身思想修養、個性品質等培養。通過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夠保證他們在實踐工作當中,正確的處理人際關系、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題、對待工作中的挫折等方面的問題。因為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工作的重心除了傳授先進的管理技術之外,還要跟廣大的農村基層群眾一起進行溝通,來了解實際問題,解決當下難題,因此,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夠幫助他們自覺地運用正確科學的方法,控制和調節心理波動與情緒變化,使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經常保持一種穩定、冷靜、清醒的精神狀態,進而恰當地分析、穩妥地處理各種復雜問題,正確地分析推廣對象的心理活動。從而,幫助為農村建設發揮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2.提高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在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領域當中,除了強調與農村基層群眾的溝通之外,更加考驗技術推廣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因為農村農田農業都屬于一線的實踐階段,要想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技推廣工作,需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因為農業生產有其特殊性,周期長、見效慢,若業務水平不過關或存在指導失誤,就會造成損失。而且,造成的損失往往是周期較長的大范圍損失,因此,提高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對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村農田治理當中,基層的農民群眾存在著較多的誤區,其中農田漫灌、盲目使用除草除蟲的化學藥劑等都是較為顯著的問題。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應當在這方面進行重點的技術推廣和知識解說,因為化學防止方法不當,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產量,還會大面積的污染農田、水源環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在這方面就需要擴展知識面,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這樣才能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起到對農民增產、增收的作用,真正的發揮自身的價值作用。
3.正確處理好與農民的關系
在新農村建設當中,農業經濟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是實踐隊伍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國家各級推廣機構的推廣人員都具有雙重任務,一是要完成國家下達的推廣任務,二是要為農民服務。因此,就要求負責管理和技術推廣的人員能夠在實踐指導當中,發揮自身的核心作用。推廣人員切忌在生產中和指導過程中流露出高姿態,應注意與農民相融合,以提高溝通的效果。技術推廣和管理人員應當立足于實踐,同基層的農民群眾保持平等的溝通,密切加強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民之間的聯系。這樣,才可以保證對于農民自身受到的困擾問題有切實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具有針對性的對于問題進行解決。同時,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強農業技術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基層群眾對于技術推廣和管理人員的信任,以便農業技術人員在制訂農業技術推廣方案時更能切合農村和農民的實際。這樣,在兩者相互協作,融洽的環境下,保證工作科學有效的完成。在技術推廣和管理當中,只有與農民進行有效地溝通,才能獲取農民在實際生產中所需要的技術、服務等信息,進而開展針對性的推廣服務,共同促進農業、農業技術的穩定發展。
作者:劉鳳云 單位: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街道辦事處
一、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狀況
當前,農村金融正處于改革創新階段,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從農村金融發展的總體態勢看,其發展的水平并不高。目前,農村的大部分貸款集中流向于第二三產業,真正投入到農業發展上的貸款很少,這就致使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從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從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的現狀看,其規模與數量都無法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金融機制不夠完善,其緩慢的發展速度致使農村金融的優勢作用無法實現。隨著農村金融改革的深入發展,其創新性成果推進了農村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二、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的關系
(一)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二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
在深入研究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二者之間關系前,有必要明確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從而才能夠從整體上掌握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影響作用?;诖?,本文采用線型回歸分析法,從農副業、種植業以及農民收入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當前,金融機構在進行農業貸款時,除農副影響值為正以外,對農業以及農民收入總量的影響都為負值,而農村鄉鎮企業貸款對農村經濟的增長影響很大,因此,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農業貸款在農業經濟中的影響作用并不大。這就充分說明當前農村金融的發展滯后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因而無法發揮自身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的關系,是當前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也只有正確的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將農村金融的發展推上嶄新的高度。
(二)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的關系
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的關系集中表現在前者對后者增長機制的影響上。農村金融的創新與發展,有效的提升了金融系統的效率,從而優化了金融資源的配置,這樣就使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得到了提升,進而推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在農村金融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的金融市場在競爭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金融行業的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得到完善,金融的功能逐漸豐富化,在此過程中,就會增加自身的吸儲能力。而儲蓄率的提升就會使儲蓄份額不斷加大,這就帶動了農村投資的發展,進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但是,農村金融的發展也會導致儲蓄率的下降,農村金融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使資本的流動性變強,進而金融風險得到分散,而儲戶能夠根據自己所需隨著在金融機構取得現金,這就使儲蓄率下降。利率是影響儲蓄率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利率是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而變化的,所以,儲蓄率的升降是非固定性的,但是無論儲蓄率升降,都能夠充分的證明農村金融的發展影響到了儲蓄率,從而影響到了農業經濟的增長。農村金融的發展還通過“轉化率”的方式影響到了農業經濟的增長。金融儲蓄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向金融投資轉化,當金融發展水平得到提升時,其投資的轉化率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這是金融體系自身所具備的功能。具體轉化過程為:金融體系首先通過吸儲的方式,實現成本積累,通過支付信息成本來實現對所吸儲蓄的控制,這樣實現投資的過程中,金融機構就獲得了利潤。而在所獲得資源中,存在著一部分無法控制的資源,這部分資源無法通過投資的方式進行利潤的轉化,因而便以存貸差的方式轉入金融機構以及證券商。在整個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中,金融的運作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從而通過成本的降低,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使農村金融走向了市場化的道路,這就為提高農業經濟水平奠定了基礎。
三、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經濟的增長水平,但是,綜合當前現有數據分析結果,農村金融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尚未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而農村鄉鎮企業貸款是當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要想充分的發揮農村金融的作用,就需要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的加大貸款的力度,從而才能促進農業的發展,增加農業收入,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農村金融機構要注重與農村鄉鎮企業實現合作,全力支持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從而間接的提高自身的貸款力度,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者:姜國新 單位: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
一、網絡經濟的理論概況
1.網絡經濟的理論內涵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巨大的信息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流動等等,這些都使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發生變化,新形式和新特點的經濟活動在社會中涌現,人們把這種經濟狀況稱為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最初是指網絡產業經濟,包括電信、電力、交通(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行業。由于這些行業共同具有“網絡”式的結構特征和由此引發的經濟特征,所以被稱為“網絡經濟”。關于“網絡經濟”的定義,不同的經濟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的是我國經濟學家烏家培給網絡經濟所下的定義。他認為“:網絡經濟就是通過網絡進行的經濟活動”他還指出“對網絡經濟可以從不同層面去認識它。從經濟形態這一層面來看,網絡經濟就是有別于游牧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信息經濟或知識經濟,由于所說的是數字網絡,所以它又是數字經濟。“”從產業發展的中觀層面來看,網絡經濟就是與電子商務緊密相連的網絡產業,既包括網絡貿易又包括網絡銀行、網絡企業、以及其他商務性網絡活動,還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網絡設備和產品以及網絡服務的建設、生產和提供等經濟活動?!啊睆钠髽I營銷、居民消費或投資的微觀層面來看,網絡經濟則是一個網絡大市場或大型的虛擬市場。”
2.網絡經濟的理論特征
網絡經濟階段表現出更多的、新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1)開放互連性。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各種經貿往來都是雙向互動。(2)效率高效性。信息技術令任何信息都可以轉化為數字形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傳輸。(3)經濟資源全球共享化。世界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經濟使市場空間加大,不僅局限于某個市場領域,甚至超越國界,深入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進行交流和相互依存。(4)經濟活動虛擬化。經濟活動打破傳統的物理市場,在物理市場進行交易的同時也在虛擬市場也進行交易活動。虛擬商場、虛擬銀行等紛紛涌現更加大了經濟活動的虛擬化。
二、網絡經濟環境對現代企業生存的影響分析
1.企業組織結構網絡化
網絡經濟的出現,使企業可以將員工、經銷商和客戶聯系起來,共同構成一個相關的網絡系統。網絡讓企業基層員工也可以聽到董事長的安排,可以從任何地方立即得到很多信息,信息可及時地傳播到各處。同時,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另外一個轉型就是企業組織結構的虛擬化和組織決策分散化。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企業生產經營方面,主要表現為:縮短企業生產周期,交易成本的降低,擴大市場范圍。
2.企業產品消費個性化
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突破傳統的規模生產,個性化需求出現在網絡經濟時代。在整個市場交易中,市場消費由被動接受轉型為私人訂制,消費者的需求成為市場的主導,這是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扭轉的一個必然趨勢。當然,發展科技同樣重要,但是發展科技的前提就是要滿足消費者定制需求,這樣才會占有市場。
3.企業競爭合作常態化
社會上各個產業因為網絡經濟而發生改變,它不僅是新興產業的孕育基地,更是傳統產業轉型的空間。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全員化,企業的商業活動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企業間的競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首先是企業間競爭范圍擴大化。網絡經濟環境使企業間價值創造能力出現融合現象,同行業同領域間的競爭已不在于此。其次是企業競爭要素上的改變。企業的競爭在成本和質量等要素同等的前提下,拼的就是時間和技術,網絡經濟的發展在銷售渠道上產生了多元化,同時也及時更新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業績,因此時間競爭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小結
網絡經濟時代,把企業帶到了新環境,充分利用網絡市場的優勢可以令企業站穩腳跟。企業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需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結合自身實際,及時、主動地適應社會網絡經濟環境,實現企業生產和經營的網絡化。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赫遠揚 單位:遼寧省統計局資料中心
一、網絡經濟時代要求財務創新
1.財務理論基礎的創新
從目前來看,根據我國的財務情況,首要創新的就是財務理論基礎。網絡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理論基礎,必須在緊緊圍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下,將經濟學和管理學有機結合。特別是微觀經濟學和管理學中的財務管理理論。一方面,財務學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競爭戰略理論。隨著二者的發展,制度財務學、交易費用財務學、網絡財務學等一批財務學科也相應地得到了迅速發展。
2.財務目標與對象的創新
隨著網絡經濟的沖擊,財務理論不斷創新,出現了一種新的財務管理目標定位即“相關利益主體”。與之前的“股東最大化”相比,財務管理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還是很難將其表述為財務管理目標。也有人提出顧客價值最大化才是網絡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目標的本質。但是事實上,相關利益主體利益最大化和顧客價值最大化的本質是相同的。它們都符合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組織結構變遷的需求。
3.財務方法與手段的創新
在網路經濟時代,由于網絡的普遍應用,傳統的籌資融資方式已經發生變化。例如,網上銀行的出現,大大縮短了籌資融資的時間,減少了費用成本。網絡經濟時代,規模經濟讓位范圍經濟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的財務手段要不斷創新。在網絡經濟時代,戴爾成功走出了自己的模塊化網絡企業模式,這就為眾多企業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通過網絡企業實現產銷的靈活性,完善網絡財務手段的,使得企業凸顯競爭優勢。
二、加強財務創新的途徑
1.實現財務管理目標多元化
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股東財富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等財務管理目標以明顯不在適應當今經濟形勢,在客戶目標和業務流程都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重新定位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已是必然。傳統財務管理目標中沒有出現的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及其利益協調化、企業的前瞻經濟及其增加值以及社會責任等等都成為了網絡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目標重要組成部分。
2.創新財務管理方法
網絡經濟時代下,企業理財所面臨的情況和問題是傳統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所無法比擬的。因此,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方法的創新迫在眉睫。例如,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有效控制財務風險;如何在資本經營興起的今天,如何更加有效的運用資本;如何建立計算機理財系統等等。歸根結底,企業只有不斷地創新財務管理方法,才能適應當今網絡經濟條件下不斷改變的理財環境。
3.創新財務組織機構
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傳統的財務組織機構已經不適應或者說不能滿足新理財環境的需要。這就要求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必須創新財務組織機構。新的財務管理組織機構將會去除傳統財務組織機構中多余的管理層次和中間管理人員,以便提高信息傳遞的快捷性、準確性。
4.提高財務人員的創新能力
進入網絡經濟時代,人才將處于未來社會的核心地位。因此,想要更好地適應網絡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環境,就必須要提高財務人員的創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之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財務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受眾人群,著重培養財務人員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只有根據經濟時代的改變作相應的調整,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改變必然有困難,但是只有克服困難,才會更好地發展。
作者:吳云娟 單位:連云港市灌云質量技術監督局
一、我國網絡經濟中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的不足
1.立法方面
(1)立法單一,層級較低,缺乏權威。
我國在規制競爭市場環境方面除了制定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輔之以《商標法》《廣告法》等在單個領域進行約束之外,并沒有其他相關法律。網絡的發展和普及給競爭市場帶來的沖擊迫使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的部門規章、司法解釋、行政法規和自律公約,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起到了規制的作用,但是這又導致了多頭立法的現象,使得立法的層級較低,不具有權威性,單一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滯后性無法適應網絡經濟帶來的挑戰,致使網絡不正當競爭的現象愈演愈烈。
(2)法律覆蓋范圍不足,主體不明確。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不正當競爭的主體是經營者,而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這就暗指主體是需要登記注冊的。但是我國很多網絡上的經銷商大都是未經注冊登記的個人或者組織;而且《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服務是營利性服務,而那些網絡服務商為用戶提供免費服務以獲取點擊量,從而賺取高額的廣告費用又該如何規制,也是有待探討的。法律對于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以及違法行為范圍的覆蓋面不足,導致經營者利用這一法律缺陷進行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從而達到不受法律規制還能獲取超額利潤的效果。
(3)賠償金額不明確。
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損害賠償被限定在1~20萬之間,當無法計算損害賠償金額時,以不正當競爭者在其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利潤為賠償金額,這就使得我國關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賠償金額計算方法不明確,并且處罰力度不高。由于賠償金額過低,讓企業的違法成本過低,無法起到震懾不正當競爭者的作用,受侵害的經營者和消費者也得不到合理的賠償。
2.司法方面
(1)訴訟時間過長,無法及時阻止違法行為。
由于我國對網絡不正當競爭的司法實踐尚不成熟,法官在審理相關案件時也沒有可以依據的專門法,導致案件的審理時間過長,使得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維權道路更加艱難。在我國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中、基層法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網絡不正當競爭的訴訟案件大多集中在各地的中級人民法院,這就影響了案件審理的效率和質量。網絡不正當競爭本身就具有即時性,過多的拖延訴訟時間會導致電子證據的惡意損毀,對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的勝敗訴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2)電子證據的取證、舉證制度不完善。
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是依賴網絡進行的,所以電子證據就成為解決當事人糾紛的關鍵。可是電子證據進入我國司法實踐領域的時間并不長,我國在電子證據取證和舉證方面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電子證據具有的無形性、多樣性、易破壞性和高技術性,使得不正當競爭者可以隨時對電子證據進行破壞和刪除,這也給承擔舉證責任的被侵權人帶來很大難度。我國目前的司法隊伍中掌握電子證據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并不多,辨別電子證據真偽的能力還不夠,采集電子證據的設備也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對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多等等原因都制約著電子證據的使用和發展。
(3)公益訴訟制度尚未應用到網絡不正當競爭中。
網絡是一個面向全人類、全社會的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絡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侵犯的也就不單單是某個個體的利益,而是廣大網民的利益??墒钦嬲ㄟ^訴訟程序進行維權的卻只有少數。當廣大消費者和使用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們并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維權。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就說明我國已經將公益訴訟應用到消費者的維權道路上來。但是由于我國在《民事訴訟法》中明確公益訴訟制度的時間較晚,在實踐中對公益訴訟制度的應用還僅僅局限于環境領域,所以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訴訟費用的承擔、賠償費用的分配等相關問題還沒有相關的規定,就使公益訴訟制度無法在網絡不正當競爭領域中推廣。
3.執法方面
(1)執法部門缺乏獨立性。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監督檢查的,依照其規定。這導致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執法部門不具有獨立性,在法律法規授權下,其他部門亦可參與執法,造成多頭執法的現象。這樣不僅會使執法資源過多浪費,還會造成執法標準不一,各部門相互推諉等現象的出現。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既要受上級機關的業務指導,又要服從同級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領導,使其執法過程可能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擾,執法部門不具有獨立性。
(2)執法投入不足。
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有很多,不僅要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執法,還要處理很多行政管理工作,再加上網絡不正當競爭的手段和方式多樣,又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量,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很難對網絡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投入大量精力進行專一執法,就導致了本來執法難度就高的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難以得到更好的規制。并且網絡本身具有極高的技術性,但是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網絡不正當競爭這一高技術含量行為的執法能力還未達到一定水平,致使執法效果不理想。
(3)巡查手段落后,時效性不強。
網絡是一個隨時變化的經濟載體,各大企業的網站也是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的,而我國的執法部門仍然采用傳統的巡查手段,無法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并且簡單滯后的巡查手段還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實施者通過發達的科學技術手段應對執法部門落后傳統的巡查方式,他們在執法部門尚未發現或剛發現其不正當競爭行為時便采取毀滅證據等措施,這對被侵權人維護其合法利益造成不良影響。
二、我國網絡經濟中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的完善
1.立法方面的完善
(1)在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同時制定網絡專門法。
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一方面要推進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改,另一方面要加快網絡專門法的制定,使二者成為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關系。這不僅能解決我國目前網絡不正當競爭多頭立法、權威不足、層級較低的現象,還能更好地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美國針對域名使用制定了《域名和通用網址法》,德國針對網絡服務制定了《信息與通用服務法》。我國可以借鑒美國和德國的立法經驗,制定專門針對網絡不正當競爭的法律,明確新興的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類型,并對新興的網絡名詞做出規范定義,例如域名搶注、視框鏈接、默認設置等。
(2)擴大主體和違法行為的范圍。
①擴大主體范圍。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的前提就是要確定網絡不正當競爭主體范圍,應該制定網絡經營者的市場準入制度,對其在網絡上進行的行為,不論提供的是否為營利性服務,只要通過提供的服務進行直接或者間接的獲利,即應視為網絡經濟的主體;應該進行登記注冊相關的電子營業執照,并且提供詳細準確的登記信息,以便相關部門進行備案和公示。②擴大違法行為的范圍。對違法行為范圍的規定決定了法律適用范圍的大小。由于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形式多樣,德國在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時增加了一般條款,并保留了原來的列舉條款,使二者相結合以便應對無法全面列舉的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方式。我國在制定網絡專門法和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時也可采取此種方法。制定列舉條款時,根據網絡的特殊性增加典型的和高頻發生的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一般條款時,引入商業道德作為判定是否屬于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標準。
(3)明確法定賠償金額。
我國可以通過設立保證金制度,并由法官對損害賠償進行推定以解決賠償金額不明確的現象。由網絡經營者向中國互聯網協會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繳納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并將保證金額予以公示,在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發生后,可以提取相應的保證金作為先行賠償。同時,在設定懲罰性賠償金額時,不僅要對上限進行規定,還要設置下線,提高《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一萬元的最低賠償金額,防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者利用違法成本遠遠低于其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所獲利潤的現狀進行違法行為。
2.司法方面的完善
(1)提高訴訟效率。
提高網絡不正當競爭訴訟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制定審限制度,根據案件的難易程度、審理級別的不同設定不同的審理期限,合理壓縮各訴訟環節的時間。另外,也可以通過合理調配各級法院中的人力資源來提高訴訟效率。設置合理的調配制度,將本轄區內受理案件量少的法院中的法官或其他工作人員就近分流到案件量大的法院,協助其審理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并且規定只可以是上級人民法院調配到下級人民法院,而不能有下級人民法院到上級人民法院進行協助審理案件,避免下級人民法院對本轄區內發生的案件進行偏袒,影響司法公正。
(2)加強對電子證據的規制。
①電子證據的采集和保全。針對電子證據的易損壞性,制定電子證據的保全制度是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必要手段。我國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電子證據認證機構,對電子證據的采集、認定、審查、辨析和保存等相關程序進行統一管理執行,培養專業的辦案人員,加大對電子證據認證機構的資金投入,完善相應設施以保證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②建立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勢在必行。由網絡不正當競爭者承擔舉證責任,不僅可以提高處于弱勢群體的被侵權人的勝訴幾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訴訟公平,提高訴訟效率,減輕被侵權人承擔過高的電子證據舉證責任。
(3)完善和推廣公益訴訟制度。
公益訴訟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訴訟。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經賦予了消費者協會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對于還沒有明確規定的訴訟費用承擔情況,我國可以設立專門的基金委員會,由政府撥款或社會捐款等形式提供相關費用,也可以在賠償金額中提取適當金額作為訴訟費用,但要保證訴訟費用的公開和透明。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認定后,對于公共利益的損害賠償可由消費者協會進行保管,廣大消費者可以根據其消費證明及有關證據到消費者協會領取適當的賠償。
3.執法方面的完善
(1)建立專門的執法部門。
為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要建立專門的獨立執法部門,這不僅能夠緩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過多的現象,還能避免多頭執法,各部門間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網絡執法部門的建立要以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為核心,嚴格規范審查、備案、公開制度,對執法的結果進行公開公示,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并實現社會對執法活動的監督。
(2)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是提高執法水平的關鍵。針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要不斷提高執法者的業務水平,加強對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組織學習網絡信息技術和對電子證據的辨別能力、技術應用與相關知識,使得執法工作能夠與時俱進。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宣傳,強化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使其深入了解網絡不正當競爭會侵害其知情權和選擇權。
(3)建立網絡巡查數據庫。
網絡巡查數據庫的建立可以為執法人員提供高效便捷的執法途徑。通過對網絡數據的整合建立相應的數據平臺,在網絡上進行巡查,及時發現不正當競爭行為,定期向上級報送相關的巡查情況,一旦發現不正當競爭行為就要進行及時的初步取證,保存相關數據,并對處理結果進行公示,做好反饋和檢查的工作。這不僅能夠節約執法資源,還能夠大大提高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執法效率。
三、結論
在規制我國網絡經濟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時,增設一般條款,制定市場準入原則,提高違法成本都是制定網絡經濟特別法的要求。舉證責任倒置、電子證據的采集以及公益訴訟的推廣是時代的需求,也是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的關鍵。獨立和專業的執法隊伍是制約網絡不正當競爭的保障。只有立法、司法和執法相結合,才能保障我國網絡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孫菁澤 周甲文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法律系
1工業化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是我國市場環境、社會經濟條件及國家的經濟政策方針等宏觀的晴雨表。農村經濟發展通常是以國家經濟的戰略方針為指導,同時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及市場環境等,以此為依據來確定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的。工業化背景下,我們要想保證中國經濟的穩步快速發展,就需要不斷實現農業生產的轉型,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2工業化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當前中國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并沒有跟上發展的步伐,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如果不能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必然會影響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穩步的發展。
2.1基層領導沒有對發展農村經濟引起足夠的重視
部分基層領導的文化素質比較低,對上級的規章制度沒有很好地執行,更沒有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村領導往往不能建立起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不能通過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來改造傳統農業。農業項目需要較長時間的投資,但農業項目收益率相對較低,很多銀行不愿意提供貸款,而政府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服務,造成了農村經濟發展滯后。
2.2農村集體經濟薄弱
目前在我國還存在相當大一部分的集體經濟,如何發展集體經濟,對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當前作為農村經濟管理的基層人員,由于其自身素質不高,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受其思維和思想的限制,這些基層人員往往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要求。此外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體制也不健全,不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就導致了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3農產品質量不能保證
在中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農村經濟也呈現出了較快的發展趨勢,農產品的產量也在逐年上升,但受農業技術的限制,當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仍然很低,有時由于種植不合理,還會出現農產品大量積壓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工業化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新型工業化將推動傳統農業的發展,將通過信息化帶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契機,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本文提出了適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以期能夠及時地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從而推動農村經濟高水平地發展。
3.1使基層領導重視發展農村經濟
要想發展農村經濟就必須從基層領導抓起,讓他們從思想和行動上都引起足夠的重視。市、鎮兩級政府應當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實行規范化管理。同時還要定期地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村干部進行調研并撰寫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宏觀上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還應該充分地發揮村民的民主監督作用,使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3.2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投入
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是當務之急,資金是農村建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因此我們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當對發展農村經濟給予優惠的政策,對農業項目或農產品加工減免稅率,同時也要采取強制措施使農村信貸投入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商貿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投入,通過多種渠道提高農產品價格,最大可能地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促使農村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的發展。
3.3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
新農村的經濟發展必須有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一個完善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可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必須轉變農業發展的理念,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優勢資源,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轉移,利用農業科技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科學帶領農民致富。
3.4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
目前很多農村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已經開始轉變個體經營為規模性經營,通過農業產品的深加工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特別是打造“農產品的龍頭企業”對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都起帶頭作用。目前實現農村的產業化經營有多種方式,包括加工業、手工業及農產品的等。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發展小型手工業提供了優勢,農村的手工業順應經濟發展的要求而在農村得到了迅速規模化發展。除此之外,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加快了龍頭企業的經濟發展,也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途徑。3.5加大農業科技的應用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科技成果可以轉化為農業生產力,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發了一些新的農業技術、農業產品,一些學術成果也實現了轉化。
4結語
在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的背景下,農村經濟的發展形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眾所周知,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基礎地位,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工業化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發展農村經濟應當加大投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強經濟管理等對策,從而為實現農村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高煥芬 單位:云南省會澤縣樂業鎮國土和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
一、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
1.減輕農民負擔。
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減輕農民負擔是工作的重點內容,加強監督管理工作,保證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強化負擔反彈工作,從而減輕農民負擔。在監督工作中,對資金以及勞動統籌做好分配工作,并對工作的每一環節進行細致的監督,設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構,使經濟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實現社會化服務及合作經濟體系的建立。
要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明確管理流程和管理資源,根據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在農村經濟管理中,應努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程度,建立多樣化的農民合作形式,并做好探究和借鑒工作,實現經濟組織的專業化合作。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主要分為五類,首先是科技服務合作社,對于促進農村科學技術推廣和使用有著積極作用。其次是農業流通領域的合作社。第三是農業互助保險合作社,成員需要按時交納會費,資金主要集中于農業保險銀行中,使農民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第四是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并進行分紅。最后是服務性的合作社,主要為了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質量,實現經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對農村經濟管理不夠重視。
當前,基層領導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農村經濟的有效管理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形式化,導致農村經濟管理不到位,經濟發展落后。
2.管理體制不完善。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經濟管理理念和體制已經逐漸建立起來,但是農村對這些市場管理理念和制度的認識不到位,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當前農村社會結構不斷發生變化,農民的利益結構以及收入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來協調各種問題,但是由于農村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無法對調節農民利益關系和糾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管理效果。
3.資金投入力度不夠。
長期以來,我國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農業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農村長期處于落后水平,在短時間內無法使農民的生活得到有效地改善。我國對農業以及農村發展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財政資金投入的范圍比較大,資金分散嚴重,此外,農業扶持資金被挪用、占用的現象比較嚴重,資金利用率低,也會制約經濟管理效果。
4.農村經濟管理法律發揮不健全。
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經濟管理不僅與土地利益有關,也與農村的財政管理相聯系,在執法過程中任務復雜繁重。而且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沒有一定的法律法規約束經濟管理行為,導致經濟管理工作換亂,效率不高。
三、新時期農村經濟管理創新
1.提高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
農村經濟管理關系到農民的切實利益,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積極地意義,是基層政府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就必須提高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的意義,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并為促進管理效果的實現貢獻力量。在市場經濟下,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就是土地,目前,我國的土地承包制度變化不大,為防止農村經濟出現混亂,就必須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管理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做好監督審計的工作,促進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2.完善經濟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規。
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進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應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明確相關部門以及崗位的職責分工,完善農村財務管理以及土地承包管理制度,減輕農民的負擔,優化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努力促進管理制度落到實處,發揮實效。此外,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的法律法規,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會遇到很多行政執法工作,例如土地糾紛等,這就需要完善的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作指導,使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保證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能夠有效地行使權力,開展工作。
3.提高資金投入力度。
目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方面的資金不足,無法滿足當前對土地征用的實際需求,此外,國家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不夠,無法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所以政府必須提高資金投入力度,適當調整農村信貸標準,對支農資金做好規劃工作,保證資金能夠用到實處,加強對農產品以及加工業的扶持,做好農產品價格改革工作,保證農村經濟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村經濟的技術投入,在先進技術的指導下,使現代化的管理觀念和方法得到高效的利用和執行,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4.提高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素質能力。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員,因此黨和政府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根據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需要,設編定崗,確定管理人員,劃分管理人員責任,使農村各地區的經濟管理工作都有專人負責,避免工作任務數量與管理人員數量不對等。對農村經濟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性的教育培訓工作,使管理人員明確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知識以及法律制度,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明確其責任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從多方面強化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保障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結語
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基礎上,找到一條適合農村經濟管理的新道路,完善經濟管理制度和法律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提升農民生活水平。
作者:范存順 單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青崗嶺鄉經管站
一、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資源管理指的是通過招聘、培訓等形式對企業員工進行的調動和任用,以滿足企業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較于非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管理更為關鍵。因為人是活的,人決定著企業發展的目標,操控著企業向著這一目標前進的各種動作。而出于競爭,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又不可能被其他企業熟知,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往往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隨著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企業間關于設備和財力的競爭也開始向知識和智力的競爭轉變。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知識和智力擁有者的“人”就成了企業創新發展的特殊資源,擁有知識型人才的企業無疑成為企業經濟發展的關鍵。為此,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知識經濟環境下的知識型人才,企業針對知識開發的獨特性,實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
二、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原因
1.社會環境的使然
新時期新環境,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網絡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已經基本擺脫了傳統生產模式的制約,機械化、工業化穩步前行。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掌握與運用,社會進入了一個快餐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時代。大機器、大設備已經越發少見,轉而是精致小巧的高科技產品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知識經濟是與信息經濟緊密相連的,知識經濟的關鍵是知識生產率,即創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與人的智能相結合,才能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所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是信息共享,新知識生產的技術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人才競爭便越演越烈。新的社會環境,工作現狀,要求一批有知識、有能力的知識型人才,優化現有的人才結構,而如何引進人才,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便成為當下企業發展的重點。
2.經營環境的要求
脫離時代的企業是不能長治久安的,與時俱進向來是企業以求發展的根本之道。知識經濟環境下,為了求得發展,企業的經營環境勢必發生變化,向知識、信息的道路轉變。這時,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水準,及企業員工的素質便有了新的要求。傳統型人才勢必遭到冷落,知識型員工勢必得帶重視。因此,以知識與智能為基礎,做好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另外,企業生產組織結構的扁平化也體現了企業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的與時俱進,企業的結構層次越發精簡,對員工的要求就明顯提高。在這樣的構成中,知識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員工的地位尤其突出,他們不僅自身素質較高,在關注時間的彈性和工作的自主權上也別開生面,這一切都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體現。所以,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對這樣的人才肯定是行不通的,根據新特點新情況,重新設計開發人力資源管理,激發人才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今后不遺余力需要做的事情。
三、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
1.注重開發培養以打造智能型人才
智能型人才指的是一批擁有高深專業知識并能及時利用咨詢獲取最新知識的人才,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智能型人才該是企業最需要的人才。因而企業在人力資源的管理過程中,特別要重視對智能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就人才的招聘而言,科學有效的選拔機制和途徑必不可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人才的真正招聘做好鋪墊??茖W有效的選拔與招聘方式多種多樣,可選用人格測驗、情景模擬測驗等手段,以保障人才招聘的言之有物。就人才的培養來說,只重理論不重實踐是不可行的也是落后的,必需將專業的培訓與企業的發展有機結合,尤其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布,在培養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人才道德品質和健康人格的培養,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隊合作等等。通過以上一系列內容的強化和創新,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就會有營養,結合人才培養的策略,按照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規劃人手,制訂目標,人才的供求就會平衡,人才的水平就會提升,企業的管理就會有序進行。
2.突出戰略地位以形成競爭的優勢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企業在經濟發展中遇到了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企業兼并。當時,為了推動企業能夠更及時有效地向前發展,企業紛紛制定明確的發展戰略,戰略管理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重點。作為戰略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資源管理往往影響著企業戰略發展的未來走向。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指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要與企業的經營戰略相結合。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還必需與人才的招聘和錄用掛鉤,從人才的角度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計劃。突出知識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地位,就要把人才視為是企業未來競爭力的籌碼。究其根源,就在于太多的競爭優勢容易被模仿,比如打廣告,某個企業憑借廣告優勢崛起之后,這種競爭手段很快就會被其他企業效仿,可以說不能成為企業競爭的長效形式。但人力資源的經驗卻很難被模仿,因為它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同時是企業結合自身的特色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模式,即使被公開,其他企業也不可能加以用之。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樣是人才,有的企業就能留住他并發揮他的才干,而有的企業卻無法留住他的原因之一。
3.構建學習型企業以提升集體能量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圣吉(PeterSenge)指出,“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他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望、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通用電氣前CEO杰克?韋爾奇(JackWelch)也強調:最終的競爭優勢在于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及將其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從這些言論中,不難發現,構建學習型企業對于提升企業集體能量的重要性。學習型組織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遺余力需要努力做的事情,員工之間的狀態應該是既合作又競爭,強調知識的共享。為此,就必須鼓勵企業員工間的溝通與交流,使他們互相滲透,指出缺點,學習優點。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深入發展,市場瞬息萬變,競爭日趨激烈,人力資源管理無疑成為促進員工間通力合作,發揮集體精神,形成集體文化氛圍的核心紐帶。
四、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在知識經濟時代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既是社會環境的使然也是企業經營環境的必然要求。今后,注重打造智能型人才、突出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地位和構建學習型企業極其重要,這將是知識經濟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
作者:朱洪杰 單位: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
一、新知識經濟及其特征
(一)新知識經濟的內涵。
新知識經濟可以定義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并依靠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高效分配、使用信息,并生產知識的經濟。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為背景的新知識經濟將對全球的產業結構和投資模式等,尤其是其先導產業———教育及其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新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
“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與“以物質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相比,主要特征如下:
1.知識經濟以信息為基礎。
人才的成就和知識的獲得依賴的是信息。通過合理的分配、使用、加工、處理所獲得的信息,并能創造出新的知識。
2.資產投入為無形資本。
知識、信息、智力是知識經濟的主要資產投入,知識成為超越土地、自然資源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第一要素,其投入在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
知識、信息、智力等資源是豐富而源源不斷的,是可以重復使用而無須追加成本的。用豐富的知識資源代替有限而日益稀少的自然資源,或運用知識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是符合可持續經濟發展要求的,也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4.世界經濟一體化。
知識是沒有國界的,尤其是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知識、資訊、人才等無形資產在全球交流與傳遞,知識經濟縮小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距離,加快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5.個人收入差距擴大。
“知識創造財富”在知識經濟中得以充分體現,特別是掌握先進技術和一流知識與信息的人才,往往能快速創造巨額財富。
6.知識產權化。
知識產權是人的智力成果,是企業、國家能否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知識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知識產權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
二、新知識經濟對高職教育及高職學生厭學的影響
教育是創新知識和培育人才的先導產業,知識經濟在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影響著教育。新學科、新專業不斷涌現,新教育手段和新教育模式的不斷探索,這都對教育制度、教育者以及學生產生深深的影響。
(一)新知識經濟對高職教育及高職學生厭學的積極影響。
新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高職教育向著現代先進職業教育方向改革,這有利于培育先進的教育理念,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等,這些變化原本應該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1.促進教育教學優化改革。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企業對一線員工的急需使得職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理念。職業教育的改革目標是,培育具備良好職業道德與做事能力的學生,通過學習、思考、創新并舉,成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要培訓教師既熟悉專業理論知識還要熟悉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工作,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促進學校打開校門擴展國際視野,與政府、行業、企業、工業園區聯合,將教學與生產、研發、社會服務、技術應用密切結合起來。2.擴大學校規模,軟硬件設施配套齊全。1999年我國制定高校擴招計劃。通過教育拉動經濟,反過來通過經濟促進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質。高校擴招同時帶來了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3.促進全民的教育需求。知識對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這促進了全民教育需求,從體制內的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到體制外的各種教育培訓,形成了蒸蒸日上的龐大的教育產業。
(二)新知識經濟對高職教育及高職學生厭學的消極影響。
1.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不高,高職生對自身的認可度也不高。
新知識經濟時代,很多人認為高文憑才有高收入。中國職業教育的招生曾一度出現負增長,一方面,家長越來越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技術、當工人,認為只有考研、考博、出國才高大上,職業教育就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擴招后大量本科生進入人才市場,用人單位面對本科生和高職生也會優先選擇本科生,甚至大多用人單位將招聘門檻設置為學歷本科以上,這些致使高職生曾一度面臨就業難的窘境。這使得高職生對自身認可度不高,產生厭學情緒。
2.高職院校重招生,輕教學管理的制度轉變。
經濟快速增長,也帶動了知識經濟的基礎即教育的產業化,直接導致了教育領域的逐利傾向。各職業院校格外重視招生工作,以擴大辦學規模,實現經濟效益。為廣開財源招生條件和錄取分數線也逐漸放開,并以合作辦學等各種名目以很低的分數線招生收取高價學費,一部分本應排除在高等教育體制外的學生進入學校,嚴重擾亂了學風學紀。另外,為了使學生順利畢業,不影響今后的招生工作,很多高職院校也放開了教學管理工作,如簡化教學內容、降低考試難度、考前劃考試范圍等。
3.缺少既有工作經驗又有教學經驗的教師。
不斷的擴招,使高職學生數量激增,師生比例嚴重失調,難于確保教學質量。各院校的做法無外乎兩種,一是嚴格控制用人標準,保證師資隊伍的總體教學水平,而采用外聘教師的方式彌補缺口;二是快速擴大教師隊伍,這勢必導致教師素質良莠不齊,影響教學質量。另外,學校用人也主要采用兩種途徑,一是從企業引進或聘用教師,他們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但往往缺乏授課經驗,語言表達及概括總結等能力滿足不了教學要求,使學生難于理解,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二是從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招聘教師,由于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往往遵循本科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對高職學生來說,理論知識枯燥乏味,使其產生厭學情緒。
4.高職學生學習態度浮躁,學習目的功利性明顯。
高職學生沒了高考的壓力,在釋放自己中沉迷于各種休閑、娛樂;同時也希望能自主創業或獲得高薪工作,卻很少付出行動和努力,學習態度浮躁。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定位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就業成了高職學生一入學就最為關心,也是壓力最大的問題。為了順利就業,學生更傾心于各種能力和資格證書,而對學校設置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甚至于專業骨干課毫無興趣,并減少了對學校課程的投入程度。學生現用現學的功利性目的明顯,這違背了學習的根本,不利于其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新知識經濟背景下,改善高職學生厭學情緒的對策
新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快速增長模式,對高職教育、高職的教師、高職學生產生巨大沖擊,不能僅將厭學歸咎于高職學生本身,應全方面采取措施改善高職學生厭學的境況。
(一)加強教學管理,促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
高校教學質量,不僅依靠優質的設備和專業的教師隊伍等內部投入,也依賴于它的直接消費者學生的稟賦與努力。加強教學管理,促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才能提升畢業生整體素質,提高學生所屬院校的聲譽,從而吸引企業注目。
1.針對高職學生自律性差、惰性大的特點,應適當予以督促、引導和干預。
高校教育實施“人性化管理”是必需的,但也不能管理不嚴,應幫助高職學生從“全面監控”的中學時代順利過渡到“自我管理”的大學時代,尤其要在學校自上而下的營造學習十分重要的氛圍。有的職業院校對大一新生規定明確的集體自習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高職學生實現完全自我管理的一種過渡。
2.嚴肅考試與考場紀律。
很多高職學生平時上課懶散、逃課,抄襲作業成風,但期末背一背老師劃的題,考試抄一抄也一樣能及格。這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與危機感,成全了其懶散習性,應嚴肅考試與考場紀律,降低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增加實訓和筆試成績所占的比重。
3.加強學風建設。
良好的學風是一個學校的寶貴財富,然而,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學風建設已不再是一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重點。卷面及格率、學生順利畢業、通過各種評估等才是重點,而學生是否真的在學,真的學會,沒有人關注。優良的學風能創造積極的氛圍,使學生既有壓力,產生緊迫感;同時也有動力,使學生積極進取;還是一種凝聚力,可以培養學生團隊集體精神。
(二)以就業為導向,明確學習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忌洗髮W后,很多高職學生失去了目標,很迷茫。但就業是他們普遍關注的共同目標。有調查表明,厭學并非針對所有的學習,只有當學習內容與職業規劃不相關時才表現出厭學。
1.專業設置突出能力本位,并與職業規劃相結合。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不是來積累知識、記憶知識的,而是來學習成為企業實際需要的實用的人才,就業后,必須能在實際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專業和課程設置必須結合職業規劃特性,突出能力本位。
2.增加實訓教學。
將理論知識轉換到實踐環節,使理論知識得以應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有所用,提高對理論知識的興趣;并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有助于運用、創新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
3.職業教育應貫穿整個高職教育階段。
①入校時進行職業教育,使其了解對應的職業崗位,明白今后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幫助學生迅速進入狀態,確立學習目標。②設立短期職業目標,通過職業教育幫助學生一步步實現,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參與性。③職業選擇。畢業前給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及心理輔導,避免盲目就業,引導學生逐步成長,做出理想的職業選擇。
(三)改變傳統教學體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知識經濟背景下,信息如此膨脹龐大,信息獲取渠道眾多,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唯一途徑,傳統的“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
1.教師授課應“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并重,增加對高職學生的認同感。
高職教師多數是接受系統“知識目標”教育的,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狀態難于理解,缺乏認同感。應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對高職學生的態度,從而真正地改變其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而不只是做些將教材的第一章改為“項目一”,第一節改為“任務一”的表面工作。
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突出專業課的職業性。
高職教育一定要注重內涵發展,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實訓課和理論課兩套課程體系,共同建設,相輔相成,共同提升高職學生素質。值得注意的是,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要突出其職業特征,使學生既要積累足夠的知識,也要培養職業能力,滿足其未來的職業需求。
3.改革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職院校仍沿用試卷測試,考核內容仍為概念、簡答、選擇、計算和論述等,這些都是對學生機械記憶能力和考場“抄襲能力”的考察。因此,應增加考核知識運用和知識創新的考核新內容和新形式。
四、結語
另外,新知識經濟給整個社會以巨大的沖擊,原有很多的傳統與制度均被打破,形成多元化的價值觀,社會主流思想會左右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高職院校有義務為其提供心理輔導,幫助其抵制不良習氣和錯誤論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督促其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行動力。不應一味地抱怨學生一屆不如一屆,學校、教師要真正做些什么,讓學生形成一屆優于一屆的良性循環。
作者:姜麗凡 王岳新 單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金融系 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水晶石動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