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4:10:26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近幾年來整個社會都存在著就業難的問題,勞動力供給總量超過了需求總量,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還有繼續惡化的可能。本文主要探討了技校學生面對的就業形勢、技校學生的就業心理特征,以及如何對技校學生進行就業心理指導。
關鍵詞:技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就業壓力;就業指導
一、技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技校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困難與機遇并存。從大局勢來看,技校還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1.技校招生數量持續增長。盡管現在全國正在普及高中教育,大學也在不斷擴招,但全社會正在逐步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而大學畢業后選擇重新回技校學習的也大有人在,招生數量和質量都在連年上升。
2. 技校辦學特色進一步突出,促進就業的功能進一步增強。注重調整專業結構,形成圍繞勞動力市場需求辦學的機制。與企業形成伙伴關系,開放式辦學。強化技能訓練,強化基本功訓練,注重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發展,著重培養掌握高精尖技術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普遍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努力提高學生就業率。
3.技校適應市場的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辦學層次得到提高。許多技工學校破除“等、靠、要”落后觀念,主動走向市場,在市場中尋找生機,逐漸形成了適應市場變化的靈活辦學機制,學校自我發展的能力得到了增強。
4.技校布局結構趨于合理,規模效益得到提高。經過兩年多的調整,全國技工學校在逐年減少,而規模和層次則在逐年提高。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困難的一面。現在全國的勞動力供給總量超過了需求量,這就會使得競爭逐漸加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二、技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
現在大多數技校都存在一種模式———定向就業,也就是說很多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學校就已經給確定好了就業單位。這就會給學生造成很多問題。
1.消極等待心理。定向就業造成學生不但會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安心學習,而面臨就業是也只知道等待。殊不知在學業技能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又會有哪家企業需要。
2.自卑依賴心理。很多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會感到自卑,會認為自己是技校生,沒有高學歷,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在這種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學生就會過多依賴學校的推薦就業。而學校推薦就業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就會使得學生失去擇業的自主權。
3.盲目從眾心理。有些畢業生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選擇職業時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擇業時只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必然會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最終也不會有什么結果。
4.固執狹隘心理。不顧社會需要,不顧社會分工與專業分化的辯證關系,對自己已形成的擇業觀念不思變通,結果是擇業范圍大大縮小,成功的機會不斷失去。
三、技校學生的特點
要加強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分析技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系統地、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大多在15~18 歲,這個年齡正處在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1.思想可塑性大。這個年齡的學生思想變動大,好奇心強,但辨別能力差,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面對多彩的世界,如果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導,容易上當受騙,甚至誤入歧途。比如,對電腦網絡信息,學生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非常之多,包括好的信息和不良的信息,學生總懷著好奇心躍躍欲試,但由于辨別能力差,很容易上當受騙,學好學壞有時只有一步之隔,有的學生甚至迷戀網絡游戲,從而荒廢學業。
2.容易偏激和沖動。學生由于受年齡和學識等方而因素的限制,活潑好動,血氣方剛,情緒波動大,容易發生偏激、沖動的失衡現象。校園里拉幫結派、打架斗毆時常發生,就是這種偏激沖動思想的突出表現。
3.心理承受能力差。21 世紀是信息時代,競爭十分激烈,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即使成人也不例外,更何況技校學生,而且他們很多還是獨生子女,在長輩的百般呵護下,缺乏必要的磨練,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困惑或挫折時,他們往往無所適從,悲觀失望。有些學生因為做錯事,被老師批評教育,就承受不了,甚至離校出走。
4.自卑心理比較突出。技校學生大部分是升學無望之后不得已而選擇就讀技工學校的,還有一部分學生是自己不想讀而被家長強迫的。技校學生往往都有“自己本來就不是讀書的料”的想法,總認為技校生比高中生和大學生低一等,有抬不起頭來的感覺,表現在處處感到不如別人,無所作為,悲觀失望,讀技校只求混日子,凡事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少數學生甚懷有“破罐子破摔”的不健康心態,不容易聽進老師、同學的教育或勸告等。
四、加強對技校學生的就業指導
針對技校生本身的特點,學校對其指導必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1.充分利用職業指導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就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開設就業指導課,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學生愛業敬業、勇于奉獻的良好職業道德。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進行自我評價,了解社會需求,從而引導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傾向,確定職業方向,明確學習目的,自覺提高自己的素質,培養自己的創造性人格和良好的就業心理,努力掌握與自己職業方向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另外,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升學和就業選擇,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
2.要“請進來,送出去”。“請進來”就是邀請企業或用人單位來學校講學做報告。讓學生了解社會的需求,以及現在用人單位對所學專業的要求。讓學生了解現在的就業形勢,學習一些必要的就業技巧?!八统鋈ァ本褪侵咐霉澕偃盏臅r間,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就業市場、勞動力市場,親身體會。
3.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學生進入學校后,由于學業的緊張,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接觸社會的機會,這就會造成學生并不了解社會的需求狀況。學校應該從入學開始,就著手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比如學??梢越M織學生用課余時間去企業參觀實習,勤工儉學,增強心理接受能力。
4.增強學生的入學教育。增強入學教育,每個學校都在做,但大多數技校都只是強調學校的規章管理制度,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專業教育。很多學生,在入學時并不知道或者并不了解自己所選擇的專業,這就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知所措。學校應該在入學時就讓學生了解所學的專業,明確自己所學專業將來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確定學習目標,使學習的目的性更強。
5.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咨詢和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除課堂教育外,還需設有讓學生隨時能向老師咨詢、交流心理健康問題的相對獨立、相對穩定的機構和場所———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人員應由校醫、心理專業教師以及其他精通心理學、教育學且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或班主任組成。一般3~5人為宜,咨詢室可以實行定期輪流值班制度,保證隨時有人值班,及時解答和處理學生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咨詢室還可以設置信箱,接受學生信件咨詢等。
總之,技校學生的就業心理有自身的特點,要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加強學生的就業基本技能、技巧培訓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怎樣應對面試,怎樣有技巧地回答考官的問題,讓學生知道學校只是他們將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一個場所,能力的體現還要靠他們自身。
摘要: 本文針對當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從高校與畢業生的角度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使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正確擇業,充分發揮人生價值。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 就業心理教育 心理調適
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從2008年的559萬到2009年的611萬,2010年達630萬,而2011年遠遠超出這個數字,達到660萬。我國高校在世紀之交開始大規模地擴招,引發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崗位需求卻沒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令不少人發出“大學生就業難”的感慨。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已經慢慢消退,經濟又進入平穩發展期,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面臨就業的當今大學生帶來了不少壓力。我認為,導致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源在于畢業生心理問題。作為高校教育研究人員,我將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教育。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分析
對于高校畢業生整體而言,他們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大多數能夠正確對待就業,以樂觀、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但是也要看到,當前大學生活幾乎與社會脫節,他們對社會環境的認識只停留在書本階段,一旦面臨就業,就要承載社會、家庭較高的期望,自我定位也較高,難免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我們權且將他們的心理分為以下幾種。
(一)“隨波逐流”心理。
在求職過程中,很多大學生因為人格尚未成熟與完善,對社會缺乏比較理性的認識,容易受家庭、朋友、社會的影響,缺乏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對工作和職業前景一無所知,不知道自己的優勢、興趣和愛好所在,在茫茫求職路上隨波逐流,盲目跟從他人的選擇,而很少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社會環境等主客觀條件,做出合適的選擇。看到同學甲考公務員,于是也備戰公務員;看到同學乙準備簡歷找工作跑招聘會,于是也天天跑招聘會到處撒網,到頭來卻一無所獲。
(二)“焦慮畏難”心理。
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沒有做好充分就業準備,缺乏就業方法,擔心受挫,容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這種過度的焦慮對他們產生消極影響,使他們正常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影響到他們的日常學習與生活。
(三)“自卑自大”心理。
很多大學生雖然很重視就業問題,專業能力也相當不錯,但由于性格內向,缺乏與人交流的經驗,缺乏自我認識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謀求合適崗位的勇氣,在求職時不能很好地推銷自己,難以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與之相反,一部分大學生自視甚高,好高騖遠,對主、客觀條件的估量不夠準確,設定與自己能力遠遠不符的就業期望值,一旦遇挫自信心就容易瓦解,一蹶不振。
(四)“依賴攀比”心理。
一部分學生抱著等、靠、要的思想,就業時缺乏獨立意識,依賴學校、老師把就業招聘信息送上門,依賴家人朋友試圖通過關系就業;或者盲目與他人攀比,“這山望著那山高”而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他人的工作為自己的就業目標進行設定與更改,容易在就業中遭遇失敗。
(五)“逃避懈怠”心理。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害怕承擔社會責任,沒有勇氣到社會上拼搏,他們或逃避或推遲就業壓力,寄希望于提高學歷而獲得競爭力。一部分學生因為在就業中遇到了挫折就灰心喪氣,甚至全面懷疑、否定自己的能力,漸漸成為不就業、難就業一族。
二、高校亟須加強健康就業心理教育
在新時代,高校一方面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造就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另一方面還要開展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其順利就業。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要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合理定位、科學擇業,更重要的是在入學之初就加強健康心理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1]。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進入大學,不少學生面臨著不適應的問題。從緊張的高中生活到放松的大學生活,他們就好像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道飛向哪里;在獨立生活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他們不知道怎么處理生活與學習、戀愛、就業之間的關系,導致不少悲劇發生。因此有效的心理輔導就顯得極其必要。高校要加強心理咨詢機構的建設,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機制,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面臨的一些心理困惑,減輕他們在生活中的壓力,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正確
對待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焦慮,做到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提高自我調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樂觀積極、進取向上的心態,從而在就業競爭上取得勝利。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人生理想的主要內容,是激勵人們奮斗和創造的力量泉源。沒有正確的職業理想就沒有正確的職業觀。因此,大學入學之初高校學生處等相關部門就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以各種講座、專題、論壇的形式對他們進行專業啟蒙和職業理想教育;在之后幾年的大學教育活動中,連貫性地、分階段地開展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教育活動[2]。幫助每一位大學生解決好個人成才與國家需要、個人理想與社會發展等矛盾,不斷引導他們找準方向、合理定位,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集體的關系,促使他們逐步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最終將畢業生成功地“推出去”。
三、高校學生需做好自我心理調適
學生的天職是學習,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實踐鍛煉,他們同樣要面臨擇業就業問題,在就業中是主體。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心理調節對就業起到主導作用。從學生自身因素來看,大學生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一)克服心理障礙,培養良好心態。
高校大學生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各異,一些大學生表現出自卑、怯懦、驕傲、懶惰等多種不良性格特征。人貴有自知之明,大學生應對自身有一個充分認識,不僅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建立自信,而且要知道自己的短處,再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和途徑。大學生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讓自己經得起挫折,胸懷寬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戀愛、就業中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妨向自己信任的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傾訴,有助于壓力的緩解與釋放;積極向學校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心理咨詢[3],解開心理疙瘩,克服心理障礙。良好的心態不僅有助于應對壓力,而且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二)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不僅影響到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就業理念和行為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自我定位。因此,大學生在就業前期就應該樹立起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一方面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一方面對社會環境和形勢有正確的判斷和認識,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
(三)做好就業心理準備。
大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要制訂一個大致職業規劃,在就業上做好心理準備,有主人翁意識,擯棄錯誤的幻想和等、靠、要思想,結合對社會形式的正確判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專業上加強學習,在實踐中鍛煉技能,抓住機會、利用機會、創造機會為大學生活增添色彩,通過學習和鍛煉為成功就業增加砝碼。
(四)根據實際調整就業期望值。
作為天之驕子,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普遍偏高,而真正在能力上不少學生并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這就導致在目前“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公平競爭,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情況下,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與就業大學生互不滿意的狀況極其普遍。要實現順利就業,大學生就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與水平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心理定位與就業目標一致,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4]。當獲得理想職業的機會還不成熟時,應學會調整心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鍛煉能力,增長閱歷,作為以后職業生涯的準備。
四、結語
綜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一方面高校務必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加強以人為本意識和服務意識,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另一方面,畢業生作為就業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根據實際調整就業期望值,并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只有通過雙方的努力,高校畢業生才能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在人生大道上越走越精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就業制度的改革,中職畢業生就業實行“不包分配、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的就業安置制度。具體地說,就是執行者“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就業方針。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作為處于相對劣勢的中職畢業生或多或少都產生了一些心理困擾,以致影響了正常的就業。如何正確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誤區是中職畢業生們就業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筆者現就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職生指導教學工作的經驗,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中職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幾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
(一)自卑心理
中職生普遍認為自己沒有考上普高,是無能的、是失敗的,認為上中職學校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自己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不如高職生、大學生。因此,他們往往自責、貶低或懲罰自己,潛意識中就有自卑和壓抑心理。再加上近幾年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不斷地提高,而有些單位對中職生的認識又不夠明確,這使得中職生在求職過程中處處碰壁,加劇了他們的自卑情緒,從此他們對前途擔憂,對未來喪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
(二)自負心理
部分中職畢業生由于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是做“白領”的,是國家干部。這種心理表現在擇業上,則是他們往往好高騖遠,期望值居高不下,沒有將自己位置擺正,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職生,從事的職業及崗位應是生產第一線,所做的工作必須從最基層做起,于是這部分畢業生對用人單位橫挑鼻子豎挑眼,就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腳踩幾只船”的惡性循環,從而造成就業受挫,難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產生心理失衡。
(三)盲目從眾心理
部分中職畢業生在擇業時,“人云亦云”、“大多數人選擇哪里自己就選擇哪里;大多數人往哪里擠,自己就往哪里擠?!彼麄冋J為,大多數人鐘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數人選擇的一定沒錯。這些人毫無主見,缺乏開拓精神,沒有客觀分析自身專業基礎、經濟狀況等各方面因素,忽視自身的個體特異性與自我創造性,盲目跟風,隨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實際的從眾行為。最終一事無成,空留一聲嘆息。
(四)矛盾心理
這部分中職畢業生在擇業時,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會左右為難。例如,他們總是認為到機關、事業單位待遇穩定,風險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自己創業收入較高,但又覺得太辛苦。于是他們總是舉棋不定,總是進行痛苦而矛盾的選擇。這種既要顧及工作性質、發展前景,又要考慮地理位置、經濟收入、福利條件的矛盾心理,最終往往會使這些中職生失去了太多的時間與機遇。
(五)攀比心理
中職畢業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職擇業中存在攀比心理,認為“我不能比別人差”,“我不能不如人”,“過去我一切順利,現在我依然會順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單位非常適合自身發展,但因某個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學的就業單位或覺得平時其他同學什么都不如自己,卻找到一個比自己更好的單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棄。這種攀比的求職觀,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常常會耽誤先機,到頭來卻不利于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
(六)依賴心理
有些中職畢業生由于家庭、社會條件較好,在擇業過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學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拉關系、走后門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孰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產生缺乏開拓能力、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當今社會,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在擇業之初,就樹立自信心,少點依賴,敢于競爭,才能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七)冷漠心理
當一些中職生在擇業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無能為力,會出現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情緒低落等反應。他們自認為看破紅塵、心灰意冷,決定聽天由命任憑發落。冷漠心理的一種特殊表現是逃避,他們不再想主動爭取擇業機會,不再去努力,認為去什么單位都無所謂,這種心理與就業的競爭機制和社會環境是不相適應的。
(八)實惠心理
持有這種心理的中職生往往在招聘會上,說不上三句話就問“能給多少錢,工資多少,獎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他們的眼睛只盯在外資、金融、保險、電信類企業,錯過許多很好的機會。他們往往“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不要邊遠地區一套房?!笔氩恢睾3鞘械拇鲭m高,大城市的發展機會雖多,但并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專業都適合在沿海和大城市發展,西部地區、邊遠地區也是同學們建功立業的地方。鑒于上述種種現象,不良就業心理狀態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對中職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造成了實質性阻礙,因此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二、解決中職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更新就業觀念,抓住機會,順利就業
通過人才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成為我國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仍有許多畢業生在就業觀念上卻往往跟不上就業制度改革的步伐。他們留戀過去“統包統分”和“包當干部”的就業制度,害怕人才的競爭;他們片面理解就業,認為就業就是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而對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有國單位,則認為不穩定、不可靠、不保險。顯然,持這種過時的就業觀念,是不可能在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人才市場上被擇優錄用的。因此我們要幫助畢業生調整目標,進一步轉變觀念,摒棄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為把工作崗位分成高低貴賤的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不求對口先就業,先求生存后發展”的思想,用新觀念去指導就業實踐。這就要求中職學校首先要強調畢業生要樹立大就業觀念。所謂大就業觀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對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國有單位、還是非國有單位、甚至從事個體工作,都是就業。同時中職學校還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要對學生進行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引導畢業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在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專業、特長、能力的基礎上,調整好就業期望值,找準坐標,使自己的職業意向與社會的需求相吻合,使畢業生抓住機會,順利就業。
(二)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教育
學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因此,中職學校首先應從職教的特點出發,應從中職生特點出發,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教育指導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形成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其次,中職學校應積極開展中職生健康擇業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中職生客觀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于競爭、放眼未來。做好擇業心理準備,特別是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以及求職自薦、面試、考試、洽談等擇業環節中的心理準備。促進中職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條件的學??筛鶕睦韺W的理論對中職生進行與擇業活動有關的心理測量、社會適應性測量,幫助中職生更客觀的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指導學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樹立終身接受教育的觀念,以便更合理地進行人職匹配及科學地進行擇業決策,并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指導和咨詢,以調適其心理狀態。
(三)要幫助畢業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對自己一種積極評價,中職畢業生要相信自己具備某項職業所要求的條件,鼓足勇氣,參與競爭。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業準備為基礎的,即正確地認識自我及就業形勢,確立恰當的就業目標。這就要求中職畢業生一定正確認識自我,認真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氣質、能力水平等,檢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競爭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現實中不可能達到的事情。同時還要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即考慮自己的專業和理想職業在社會上的需求量如何,競爭強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職業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該如何彌補;將要去求職的單位對求職者有何具體要求等等,綜合加以考慮,確立就業目標。當然中職畢業生還要培養積極主動的就業意向,經常了解專業的發展趨勢、信息、前景、培養目標及使用方向,不斷汲取新的專業知識,不斷修正就業意向,不斷尋找就業信息以及求職材料準備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時間內所能樹立。樹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徑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職畢業生只有搞好學業,發展特長,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面對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四)要指導中職生正確對待挫折,迎接挑戰
有的畢業生擇業失敗后,就無顏面對他人,不敢與用人單位接觸,情緒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潰、行為失常。其實人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挫折的。關鍵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敗的原因,戰勝或適應挫折。找出問題的根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辦法去戰勝它。雖然失敗和挫折是伴隨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練人的最好機會,一帆風順并不利于鍛煉人的意志能力。擇業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百折不撓,有利于積累社會經驗,走向成熟,為今后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除了以上幾點之外,作為家庭要關心和引導自己的子女求職擇業,注意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與孩子們做到心理溝通,并與學校相互配合。同時,他們的社會也要營造良好的求職擇業環境與氛圍。這就要求國家要制訂和頒布相應的就業法規,規范和完善就業市場,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畢業生依法求職,守法擇業??傊ㄟ^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與協作,解決好中職畢業生在求職擇業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必將促進中職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小學六年級女學生是非常特殊的群體,她們是處于一個少年時期的學生大約年齡在十二歲左右,她們即將告別小學步入一個嶄新的新環境,是從少年兒童期逐步過渡到青年期,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化。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研究小學畢業班的女生心理問題,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度過這美好的時光,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上有一個好的路途,深入了解她們的心理變化情況,使之成為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把思想教育與心理輔導相結合,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效率,幫助她們順利度過少年期,為以后的生活與學習打好基礎。
一、女生的心理特點
女生的心理特點與男生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相同的點更多一點,不同點很少。女生在進入少年期的心理方面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了很多的興趣,引起她們的幻想。
六年級的女學生的興趣開始變得越來越廣泛,這一點要優于男生,而且還多變,常常會有一定的依附性,對男生的動向只是跟隨,在班里會國某項活動的變化而變化自己的行為?!〉膹V泛,但非常不穩定,有時候喜歡畫畫,過一段時間又喜歡唱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興趣會越來越穩定,有可能會成為終身的興趣。老師要抓住女生的這一特點細心引導,讓他們真正形成一種自己的愛好。
2、生理的變化明顯與男生。
六年級女的學生在生理上開始進入青春發育時期,女生的身體開始出現第二性征,這種表現又男生更為突出,他們感到好奇的同時又怕羞,有些女生甚至為此自己的身體發良出現抵觸情緒。女生發育較早,開始由動轉為靜,開始怕羞,喜歡對衣服與打扮,開始關心自己的衣著,更多的話題開始轉向“美”。由于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有些女生可能出對男生的反感,通過是疏遠男生,甚至指責男生,但也有些女生對男生又特別關注,可能是他們自己感覺到的“愛”,對有關“性”的話題很感興趣。喜歡把哪一個男生與哪一個女生喜歡在一起談論,甚至有的是個別學生對異性產生好感。
3、女生獨立性較強,能力提高快。
六年級的女生的出現第一個生理發育高峰,在身高方面,身體成熟方面較為突出,比男生發展快,在一個班級中女生平均身高甚至會高于男生。受此影響,她們有能力去欺負一些男生,在男生面前表現蠻橫,男生也多怕女生的取鬧。女生獨立自主的愿望在各方面強烈地表現出來,有了對人、對己、對事物的評價標準,這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突出,此時的男生還是小“傻瓜”的時候,女生已經儼然成了一個小大人。女生喜歡與同伴一起活動,她們之間有自己的秘密與窨,發生的事情也多于男生,很容易對“知己朋友”傾吐內心的秘密。隨著獨立愿望的出現,其能力也得在提高,她們能較好地獨立處理不少日常問題,做事井井有條,喜歡與老師交流。但也不好因互出現,因為獨立意識的增強,常與長輩發生沖突,有時候受不良風氣的影響而變得不懂事。
4、思想易動搖,是非辨別有待提高。
六年級學生尚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初級階段,他們不像童年期那樣容易暴露思想,但波動性大,容易受到暗示。他們求知欲強,興趣廣泛,凡覺得新鮮的就想了解和吸收,因而他們接受的信息量多,獲得的知識紛繁復雜。但是,由于他們的社會實踐少,經驗不足,且辨別能力不強,思想免疫力較弱,看問題易帶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常常在學校要求和社會思潮、家長意見不一致時,感到困惑和煩惱,在良莠難辨的情況下,容易受到錯誤思想觀念的暗示和影響,出現跟風和效仿他人的現象。
二、對女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生心理特點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對學生的心理正面引導非常養關鍵,讓她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在這一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以期待她們能順利的度過少年時期,為她一生的旅途寫下美好的記憶。
1.老師做女生的心理醫生。
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校,因此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比家長的教育更重要,隨著閱歷的豐富,她們的獨立意識在不斷增強,她們會正確的辨別事與非,升入六年級的學生對老師也有了深次的理解,而不是再像一二年級那樣無知與天真,也不會盲目地崇拜、依賴老師,對老師的劣有了自己的評價標準,所以老師要批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她們當成“小大人”來看待,尊重她們,理解她們,不要再簡單的批評她們。通過本次課題研究發現,六年級的女學生更喜歡和藹可親,知識廣博的教師,親其師,信其是她們的標準。老師要努力改變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方式,使自己成為學生可以依賴的好朋友,做她們的心理醫師,與他們民主平等的交流。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小學六年級的女生精力比較旺盛,交往愿望很強烈,喜歡表現自我,渴望得到欣賞和認同,在班級中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的需要,使學生充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同時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能密切學生間的交往,增進學生間的學習和了解,起到促進自我認識,豐富情感體驗,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實踐能力的作用,實現寓教育于活動,以活動促發展的目的。
3.給女生設置適合于女生的心理教育教學。
心理健康教學對于女生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也有獨特的功效。在教學時,可以營造建出輕松、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上她們喜歡的心理課,說她們感興趣的知識點,讓他們感覺這是一門自己喜歡的課程。讓女生獲得心理知識,正確認識自我,提高交往能力,解除心理困惑,促進女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課程可以一周設置一次,也可以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進行專門教育。教育的內容要有計劃性,也要科學有效,適合六年級女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論文關鍵詞]高職畢業生 就業心理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就業制度和就業方式的變革,擇業和求職現已成為高職畢業生面臨的主要問題。面對就業,畢業生的心理是復雜而多變的,適時調整好擇業心態,在擇業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高職生能夠正視社會現實,就業態度和動機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不滿足現狀。教師及學校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理,良好的求職擇業觀念,對高職教育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隨著我國就業制度和就業方式的變革,擇業和求職現已成為高職畢業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走好人生這一步,對高職畢業生來說尤其重要。面對就業,畢業生的心理是復雜而多變的。一方面,他們為自己即將走向社會,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興奮甚至是激動;另一方面,也為擇業的嚴峻形勢而表現出矛盾的心理。所以,適時調整好擇業心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勇敢地迎接挑戰,在擇業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職生就業心理現狀與形成原因分析
大部分高職生能夠正視社會現實,就業態度和動機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不滿足現狀,具有較高的期望值、眼高手低等情況存在。
根據對我校(包括機電高職、計算機高職、會計電算化高職、軟件高職等)152名高職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職生急于求成,就業期望值較高,而且誠信意識不強,實用主義思想支配就業選擇,一些高職生在職業追求上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更多地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再是,高職生充滿就業信心,但有少數學生缺乏勇氣,底氣不足??梢?,高職生普遍自我評價較高,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同時,存在著對職業認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高職生就業與成才的高期望值與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實用型專門人才的目標相矛盾以及他們自身所處的層次環境因素影響,形成了部分高職生在擇業和就業問題上存在以下心理問題:
1、焦慮心理。它是由心理沖突引起的一種復雜而過度情緒的反應。高職生求職擇業中埋怨用人單位錄用程序煩瑣,盼望面試一錘定音,焦慮心理常使他們簽約不慎,后悔不及。
2、膽怯心理。這是一種膽小、脆弱性格特征的心理現象。有的高職生在求職擇業中,面試時,怕見主考官;試用時,謹小慎微,怕說錯話。
3、依賴心理。某些高職生在求職擇業中不主動去聯系單位,不積極參與競爭,而是寄希望于學校、親屬,坐等學校優生優薦,指望父母包辦。
4、自負心理。這是一種缺乏自我客觀評價,心理素質極不成熟的表現。高估自己,低看別人,自以為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在求職擇業中,好高鶩遠,一旦未能如愿,則情緒一落千丈,產生孤獨、失落、抑郁等不良心理現象。
5、自卑心理。不能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示自我,從而坐失良機,自卑還使一些學生悲觀失望,破罐破摔,不敢參與就業市場競爭。
6、挫折心理。在就業過程中,他們希望一蹴而就,害怕失敗。
7、攀比心理。對自己缺乏正確的分析,不從自身實際出發,總想謀到一份自己認為比別人強的崗位。
8、從眾心理。在就業過程中,忽視自己所學專業的特點,過分追求實惠。
分析起來,造成以上心理問題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就業形勢因素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制度日趨完善,高職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呈跳躍式增長,而社會對人才需求增長則是緩慢的或與往年持平,無形中增加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導致許多心理困惑的產生。
2、用人單位因素的影響。一些企業在錄用觀念上還存在首先看畢業生的畢業學校,甚至對高職畢業升有能力和素質認知上的偏見,由于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現實,用人單位挑肥揀瘦,使畢業生對就業產生畏難情緒;有的學生認為進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是不得已的選擇,潛意識中有自卑和壓抑感,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很大,容易產生自卑或者自棄心理。
3、辦學機構因素的影響。各高職校為了宣傳和招生等需要,表面上是為了增加高職生的自信心,稱高職生為大學生,他們在學校學習和實踐的影響下,就接受了“大學生”的稱呼和概念,高職生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和虛榮,在擇業時就必然以“大學生”自居,造成高職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態。
4、畢業生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大都是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本身就存在學習能力不高和方法不當等問題,心理承受和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高,加上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過度關注,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二、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障礙應對措施
就業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 致使高職生求職擇業心理產生了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就業能力。如不及時有效解決,將會損害個人身心,破壞家庭安寧,貽害學校生存,危及社會安穩。因此,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理顯得尤為重要,應采取以下對策:
1、學校要加強高職生求職擇業指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學校不僅要注重生源進口和專業教學,而且應注重生源出口,關注畢業生就業。要廣泛深入宣傳就業政策法規和就業信息。要積極開設求職擇業指導選修課,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擇業觀,保持良好心態,掌握求職心理與藝術,更好地就業。要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幫助高職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時,及時解除心理沖突,迅速消除心理誤區,有效排除心理障礙,從而能以積極心態面對求職擇業。
2、要教育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理智評價自己,要對自己的氣質、性格和能力要有正確而客觀的評價,從而有利于定位自己,從而使之切合實際的合理設計未來的人生目標。
3、要鼓勵他們勇于競爭,讓他們能根據社會需求,結合自身特點,自我設計,自我包裝,自我推銷,自我實現。
4、引導他們堅定信念,勇敢地面對社會、面對挫折。高職生與普高生相比,更需要自知、自信、自立、自強。要清醒認識到,在求職擇業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5、政府主管部門要政策引導,規范和完善就業市場。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發揮社會上一些心理咨詢機構的作用。
6、家庭也要關心和引導自己的子女求職擇業,注意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與孩子們做到心理溝通,并與學校相互配合。
總之,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畢業生如果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社會環境,弄清當前的就業形勢,正確地選擇職業,也就為未來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幫助高職生樹立良好的求職擇業觀念,也必將對高職教育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論文關鍵詞】:焦慮;心理;調適;畢業
【論文摘要】:就業難已成為眾所周知社會問題,畢業前的焦躁、不安、憂慮困擾者眾多學生,對他們進行畢業前的心理調適,使他們良好擇業,迅速融入社會,這是一個亟需關注的問題。
就業難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社會普遍問題,大學生從 "安逸"的大學校園,走向極具競爭力的社會,工作的壓力、環境不適應壓力、焦慮、恐慌、寢食不安、無所適從。心理焦慮是指由心理沖突或個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過度的焦慮會對大學生畢業產生消極影響,它不僅會抑制大學生的正常思維,而且使大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從而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畢業形勢產生焦慮心理在所難免,但要實現順利畢業,就必須認清畢業形勢,正視畢業現狀,轉變畢業觀念,調適畢業心態,把握畢業機會。
大學生要認清畢業形勢,正視畢業現狀。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了四倍多,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大學生的畢業形勢會相當嚴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只有認清畢業形勢,正視畢業現狀,方能做到心中有數、處變不驚。
缺少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對選擇職業這一人生大課題產生焦慮屬于正?,F象。在現實社會中,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固然重要,但他們的個人形象、氣質、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更加受到招聘單位的關注。而考研、突發事件、經濟拮據等不愉快的經歷,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焦慮。事實上,部分大學生也存在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滯后的問題,有的學生不能正視畢業形勢,產生了素質恐慌,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擾,直接影響了大學生順利畢業。
只有正視畢業壓力,大學生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適度的心理焦慮能夠使大學生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可以變成動力,它可增強大學生的進取心。但是,如果心理過度焦躁、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時間內調整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成為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病,會嚴重影響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甚至會埋沒大學生的潛能,給畢業帶來額外的困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焦慮心理的評估可以是客觀的,也可以是主觀的。面臨畢業,自己正處于嚴峻的形勢之中,這時的焦慮心理是一種正常反應,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正視畢業;如果我們對畢業形勢做出不切實際的評估,即不能正視畢業形勢,則產生的焦慮心理就不是一種適應性的反應,就會使我們自己感到異常緊張,嚴重時會導致焦慮障礙。
1. 大學生要轉變畢業觀念,調適畢業心態
大學生群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集多種特殊性于一身,存在著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著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其他群體要低,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畢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特別是挫折心理,對大學生畢業影響最大。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要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的能力培養,以平常心面對畢業形勢,冷靜地做出選擇;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諸如不滿、嫉妒、焦慮、恐懼等負性情感對正常思維、決策的干擾;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畢業"一錘定終生"的陳舊畢業觀念,建立新型的畢業觀,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畢業觀。
應屆畢業生面對畢業形勢,回避的應對方式雖然可以緩和焦慮程度,但作為一種消極的方式因為沒有真正解決畢業問題,長此以往是要付出較大代價的,焦慮源并不會因此自動消失,反而會對本人糾纏不休,不定期還會出現,所以必須隨時戒備。如果我們一味地自怨自悔,只能繼續滋生失望的心理,戕殺自信心;如果我們反復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帶來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舉步不前。面對全新的社會環境和嚴峻的畢業形勢,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噎廢食,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簽,徘徊在失敗的陰影中的做法不可取。
大學生要進行心理調適,克服焦慮心理,關鍵是要轉變畢業的思想觀念。應屆畢業生要打破傳統的事事求穩、事事求順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的觀念。我們生活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競爭就要伴隨自己一生。應屆畢業生求職過程就是競爭過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較理想的職業,如果缺乏競爭意識,不再繼續努力,也會失去這個工作。有競爭就會有風險,確立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焦慮心理就會得到緩解。面對畢業焦慮,進行理性思考是基礎,根據情況的變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是關鍵。
2. 大學生要把握畢業機會,順利實現畢業
畢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大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大學畢業生擇業認知心理是指他們在擇業過程中對自己、對職業及其周圍社會環境等的認識、了解和擇業中對事物的推理與判斷。在許多的情況下,當良好的畢業機會到來的時候,大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機會,導致畢業機會喪失。一方面,許多學生自我認知不準確,有的產生自負心理,主要表現為擇業期望值很高,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學校去工作,往往會給用人單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虛夸"的不良印象;有的產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的素質和畢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畢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對外圍環境認知不確切,對環境估計不足會出現坐等心理,坐等就容易失去機會,如果學生思想不切實際,只注重經濟意識和區域觀念,講究金錢第一、環境條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條件差的地方,就會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具有理想化趨向的大學生在畢業過程中便會出現決策猶豫心理,從而錯過一些良好的畢業機會。
焦慮心理會讓大學生覺得緊張和擔憂,良好的心態有利于他們把握畢業機會。在畢業過程中,大學生既要適當地放松自己,使自己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又要注意把握機會,不能讓畢業的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把握機會并不是越緊越好,就像我們手中的沙子,你把握得越緊,留下得就會越少。
放松心情的有效方法有多種,比如運用想象的方法來減輕焦慮,我們可以想象畢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焦慮情景,進而放任自己體驗焦慮心理,同時隨時提醒自己,焦慮心理雖然讓自己不舒服,但沒有多大危險性,至少不會致命,在想象中,我們就可以與焦慮共存了,另外,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也能夠調整緊張情緒。
我國目前的畢業體制,有利于拓寬職業選擇面。職業選擇自由度越大,職業選擇行為的責任就越大,擇業心理壓力也相應地越大。把求職的自主權送到學生手中,他們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和各種信息的刺激,反而往往感到無所適從,不由自主地會產生畢業的危機感、恐懼感。實施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政策以來,總有一部分人暫時找不到工作,這是正?,F象,要找到本人求職愿望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點需要時間。有的同學面對用人單位嚴格的錄用程序,不能放松自己的心態,面對筆試時感到緊張,等到面試時感到更加緊張;有的畢業生對自己向往的高待遇崗位,參加競爭的人越多,錄用條件越嚴格,他就越失去了被錄用的信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影響順利畢業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重視并盡快解決。
摘要:隨著社會需求及城市醫院用人單位招聘門檻的不斷提高,臨床??飘厴I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然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亟需??婆R床醫學專業人才。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學生愿意到鄉鎮就業。畢業生對于就業形式、希望的優惠政策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看法,其基層就業心理存在著看重環境、待遇的問題,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旨在為幫助學生走出基層就業心理誤區,調試自身心態提供借鑒。
關鍵詞:臨床醫學??飘厴I生;基層就業;就業心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就醫要求不斷提高,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近年來,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迅猛發展,醫學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總量大大增加,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面臨招聘困難,面向基層培養的??婆R床生對到基層就業有著各自的顧慮,求職心理在學生擇業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本文對本校臨床醫學專業??粕厴I后的基層就業心理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為幫助學生走出基層就業心理誤區,調適自身心態提供借鑒。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調查對象為本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共發放問卷273份(四個專業方向發放份數分別為臨床醫學212份、康復治療方向13份、眼視光方向21份、健康管理方向27份),回收有效問卷27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81名(29.7%),女生192名(70.3%)。
(二)方法
本次調查為電子問卷,問卷所設問題采用不定項選擇形式。內容從4各方面進行調查,分別為到鄉鎮就業的意愿、希望的基層就業形式、不愿意到基層鄉鎮就業的原因、希望的優惠政策。每個問題下設3-7個選項,數據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一)到鄉鎮就業的自我認識
調查數據顯示62.6%的學生愿意到鄉鎮就業,其中臨床醫學、康復治療方向、眼視光方向、健康管理方向分別為70.3%、38.5%、33.3%、37.0%。不愿意到基層鄉鎮就業的學生為37.4%,上述4個專業方向比例分別為29.7%、61.5%、66.7%、63.0%。這說明不同專業方向就業前景的差異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影響較大,以專升本升學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臨床醫學畢業生較其他三個專業方向更接受到基層就業,就業態度更為務實。研究顯示,學校相關部門從新生入學時就提供必要的職業心理咨詢和幫助,使他們及早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特點和知識結構范圍,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全面的準備,積極增進職業心理適應,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1]。
(二)基層就業期望值
88.3%的學生選擇有正式編制,工作地點在鄉鎮,6.9%的學生能夠接受鄉管村用形式(正式編制在鄉鎮,工作地點在村),而聘用制的僅有9.3%。由此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很看重事業編制。目前,編制的有無關系到相關待遇的落實,醫學生利益是否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影響著基層醫療隊伍的穩定。而權益是否能夠得到合法保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到基層就業的積極性?;鶎诱挥写_實增加基層崗位的設置,才能更好地解決專科臨床畢業生基層就業心理問題[2]。
(三)畢業生基層就業心理誤區的原因
1.個人發展機會的影響
在37.4%不愿意是到基層鄉鎮就業的臨床醫學畢業生中,認為進修、培訓、繼續教育等機會少的占63.7%,57.8%擔憂職業發展前景不佳。與大城市相比,基層相對落后的醫療設施、醫療技術對于醫學生來說發展空間存在局限性。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想留在大城市、大醫院從事本職醫療工作,如果這個理想不能實現,就留在城市社區或干個體行業,不愿意下基層,最主要的原因是認為在基層會失去個人發展機會[3]。
2.福利待遇的落實問題
調查顯示,44.1%的畢業生認為保險、住房等福利待遇低,38.2%認為工資低,26.5%認為生活環境差。目前,大部分鄉鎮地區物質和文化水平相對落后,物質條件艱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學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積極性,成為阻礙醫學畢業生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另一主要因素[4]。
3.家庭傳統觀念的影響
44.1%的被調查者認為到基層就業與家人期望不符,41.2%考慮到不利于子女發展。家庭傳統的就業觀念,導致很多學生及家長不愿接受學生受過“高等教育”后到基層就業的事實。來自城市的學生不愿意離開城市,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又不愿意回到家鄉。在決定是否到基層就業的問題上,絕大多數的學生傾向于聽從父母和親友的意見[5]。然而,醫學較強的專業性及較單一的就業面,使得其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引導學生及家長明確專科醫學生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充分認識到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和存在的巨大潛力,轉變傳統就業觀念,已成為新的突破點。
4.希望的優惠政策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希望得到的優惠政策多集中于能夠得到與城市一樣的福利待遇;工作一定年限后到縣市級以上醫療單位工作;優先獲得晉升和培訓等發展機會;給予一次性的貨幣補償等幾個方面。
三畢業生基層就業心理誤區的積極調適
(一)轉變功力思想,培養良性心理
目前,在一些畢業生中存在只注重物質利益、不愿吃苦或者過分強調自我感受等不良的就業心理。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促使學生在擇業期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自身期望值過高,且只講究金錢、名聲,不愿到待遇低、條件艱苦的地方。進而引發了所謂“高不成,低不就”的“無奈”;同樣,就業后也會給用人單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虛夸”的不良印象。對此,作為高等學校輔導員的我們應當能夠及時發現并引起注意,注重培養學生踏實肯干的作風及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學校在課程設置時應當增強學生在面臨挫折的心理耐受性教育,擴大專業心理疏導的受眾面,逐步培養畢業生就業的良性心理[6}。
(二)提高自身素質,調整就業心態
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應該認清就業形勢,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面對就業中遇到的種種心理問題,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適,主動、自覺地適應環境,客觀正確的評價自己,使學生對自己的潛能和素質及當前的就業形勢有全面的認識。通過心理咨詢,改變自己的消極認知,有效排除心理障礙,從而保持一種穩定而積極的心態,就業心理從理想趨于理智,達到合理擇業、順利就業和健康成長的目的。
作者:王雪 李芳 單位: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
一、對初中畢業生心理現狀的調查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我國,初中畢業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即青春期。這一時期的身體發育正處在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期,急劇的生理變化會帶來極為復雜和矛盾的心理變化。而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中,青春期的學生都介于兒童和成人的過渡階段的地位,這使得他們成為社會學上所說的“邊緣人”,地位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產生了許多特殊的心理問題。青春期的學生既要經歷“心斷乳”危機,又要感受自我意識的覺醒,加之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很容易產生心理的不適應。同時,內心深處的許多矛盾也等待著他們的處理,如:渴望被理解和選擇自我封閉的矛盾,渴望人際關系和擁有獨立空間的矛盾等等?;谶@種特殊時期存在的矛盾,筆者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初中畢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筆者利用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并結合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HealthTest)對本市幾個學校的初中畢業生進行了考察。本次調查隨機抽取本市初中畢業生300人,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86份。結果發現,有很大比例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學習的壓力感過重。初三畢業生在學業上的負擔無疑是很重的,許多學生表現出對課業負擔無法承受的狀態。這種不適應加上對未來抉擇的迷茫,讓很大一部分學生產生了敏感和抑郁等心理問題。同時,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的畢業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對未來有了自己的認識,而當個人理想與客觀現實存在落差時,許多學生會產生壓力過大、自卑感強和自我懷疑等心理問題。由于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模式依舊是應試教育,畢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給主科課程讓路成為主流,這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第二,強迫癥狀。對于那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思想及行為的強迫癥狀,通常都伴隨著焦慮及抑郁等負面的情緒。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因為擔心成績,在學習中反復訓練及檢查,同時總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的情況。通過調查后期的面談,發現這一時期的強迫癥狀與學習壓力及對未來選擇的壓力有關。第三,人際關系不適應。在由童年進入青春期這一過程中,中學生開始逐漸擺脫父母和師長的束縛,想用自己的方式結交朋友。但有些學生因在家中習慣了被照顧和關注,在與他人交往中不能很好地考慮他人的感受,加上沒有有效的社交技巧,導致在學校沒有知心朋友,如果回到家里再沒有人理解,就會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第四,在情緒上的不平衡。根據調查問卷的測評結果顯示,情緒不平衡上的得分明顯偏高。這是因為初中生處在青春期這一特殊時期,情緒上會表現出明顯的兩面性,主要表現在心理上的成熟與幼稚、依賴與獨立、閉鎖性與開放性以及成就感與挫折感之間存在著矛盾,如果這些矛盾處理得不及時,就會造成情緒體驗不平衡。
二、對初中畢業生心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分析
根據以上給出的調查問卷結果,我們對初中畢業生的心理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在臨近畢業的這一年,學習成績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心理特征,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過度緊張。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通常滿懷信心,學校、教師和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值很高。面臨中考,來自多方面的壓力讓這部分學生既有考出好成績的自信,又有發揮失常的思想包袱。這種矛盾心理直接導致了他們產生焦慮,繼而過度緊張。第二,迷惘無助。平時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但到了畢業這一階段,開始出現失衡,會經??紤]是否能夠如愿考上高中;如果中考失敗,是否能順利就業等問題。這些憂慮導致了迷惘無助心理的產生。第三,失落而導致的對抗行為。平時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生生活中大多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到了畢業階段,由于成績始終不能提高,他們對自己升學感到毫無希望,此時心理上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進而表現出對抗行為,如利用罵人、打架、故意違反紀律、故意破壞公物等行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三、加強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面對以上問題,學校和教師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積極、快速地給予解決,幫助學生順利度過畢業這一特殊時期。學校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關注其心理健康,不能過分地追求分數及升學率,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升學壓力。筆者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本市還沒有一所中學設立起由專業心理醫生組織的心理咨詢室,學生出了心理問題很難找到專業的治療渠道。因此,這些硬件設施的建立是當務之急。與此同時,學校應經常開展心理講座來增強畢業生心理健康意識,為學生提供解決心理問題及障礙的條件。畢業班的班主任多處于重壓之下,加上教務工作繁重,更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態度,多花些精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同時,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抵御各種心理困擾的能力,培養其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作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遍心理,然而,過高的期望和過分的關心卻會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重。許多家長在物質方面給予了孩子極大的滿足,但在與子女交流上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這種重視成績遠高于重視心理健康以及長期與孩子缺少溝通的環境下,孩子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成為必然。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三者及時、有效的溝通,對初三這一特殊階段學生的心理波動及心理異常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在學習和生活中,教師應給與學生足夠的理解和尊重,了解其興趣和特長,鼓勵和幫助其實現理想。初中畢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往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我。加上學習壓力日益加重,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卑、厭倦等情緒。心理問題的產生往往與學生本身的性格和氣質有很大關系,學校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自身探索,讓其從了解自己開始,進而正確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
作者:李洪霞單位: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鎮河南學校
一、高校畢業生擇業焦慮心理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擇業的不安感。高校學生畢業到人才市場時會發現職位的選擇很多,所面臨的職業壓力也不一樣,當然薪酬的多少也是不一樣的。畢業生會感到茫然不安,因為之前沒有進行系統的職業規劃,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理,而受到市場經濟不景氣,就業競爭壓力大等各種信息的刺激,感到無所適從,有些人甚至會覺得恐慌。如果這種負面的情緒一直影響著自己,在短時間內又不能自己進行心理排解,這會導致焦慮心理越來越嚴重,更有甚者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二)擇業的不自信。很多畢業生在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情況都抱著樂觀的心理,但是當到了人才勞動力市場時,看到各行業的競爭激烈,又因為自身缺乏工作經驗,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面對面試官時不自信,以至于可以勝任的工作沒有把握機會。
(三)擇業的定位不準確。由于畢業生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自己的工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至于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眼高手低。畢業生普遍存在著攀高心理,理想的職業選擇就是,薪水高、起點高、職位高。在這種心理環境下,工作的選擇的較為少的,畢竟對畢業生來說,在現在畢業生逐年增多的情況下是公司挑選你的過程,而并不是任由你來挑選。
(四)擇業的攀比心理。部分畢業生在擇業時過于關注他的就業情況,盲目的與他人攀比,沒有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以他人的工作為自己的就業目標,這是很不正確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并不是說你技不如人,只是每個人適合的工作是不一樣的,別人能做得來的工作你不一定性,同樣,你做得來的工作別人也不一定能做。所以,不要盲目的跟從別人,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
(五)擇業的態度。在面臨就業的時候,很多大學生因為對社會的認知較少,缺乏對社會客觀的認識,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實際出發,對自己的工作定位和職業規劃一片茫然,對自己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不知道自己的優勢、興趣、特長,盲目的跟從他人,人云亦云。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的具體來源是大學生在擇業是的不良的價值觀以及走向了心理的誤區。想要改變畢業生擇業的價值觀和不良的心理這不僅需要大學生自己進行心理調試,也需要多方面的關注。比如學校老師的建議,家長根據學生情況的指導。很多時候學生對自己不了解,反倒是家長老師對他們有一定了解,可以幫助他們準確地定位,調整心態,根據形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踏入職場的第一步,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發揮所學知識,活學活用,盡最大的努力回饋社會,這才沒有辜負家長的期望,學校的培養。
二、高校畢業生擇業焦慮心理的矯正措施
對于高校畢業生擇業焦慮的心理的矯正是十分迫切的,這是很多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是有嚴重和輕微之分。學校和社會以及家長必須高度的重視這個問題,及時的進行引導和矯正,畢竟畢業生是就業市場的主要生力軍,只有他們能準確地找到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才能穩定人才就業市場的秩序。
(一)從畢業生方面來看。
1.高校畢業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畢業生在畢業是對自己要從事的職業都有很大的理想和抱負,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跟自己想象完全相符的工作,鑒于這種情況,高校畢業生應該從實際出發,主動的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個人理想結合到一起,加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以自己的個人目標為尋找工作的主要目標,積極主動投身到需要的地方去,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樣的認識才會有意義,也會讓自身覺得有使命感,存在感。就像馬克思在《青年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提到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
2.高校畢業生在擇業時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畢業生在擇業時一帆風順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停的面試。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受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工作會越來越難找。所以對大學生而言,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自覺地調節和控制這種心理狀態,把負面情緒降到最低,是大學生自己需要做到的。很多大學生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隨便找一份工作將就,有合適的就換一個,這是很不正確的做法,不僅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所以大學生應該積極認真地思考,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檢討,明確自己需要什么工作,適合什么工作,能夠從事什么工作,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從社會、學校、家長等方面來看。社會應該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對他們的職業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摒棄錯誤的價值觀,端正就業心態。對學校而言,可以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作為對學生進行幫助的主要途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人生初步職業生涯的目標。家長是影響畢業生擇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畢業生尋找工作都是要聽從家長的意見。所以家長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能一味的追求眼前的利益,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選擇職業時,如果家長只期望找一個工資高的職業,而不是從畢業生地角度出發切實的為他們考慮問題,這會致使畢業生心理壓力過大或者是帶著虛榮的心理,以至于影響他們的擇業觀。
(三)心理輔導的方法。關于焦慮的研究指出,團體輔導以及行為治療技術是克服焦慮的有效方法。團體輔導,可以稱為團體咨詢或小組輔導或團體訓練,這種方法是指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進個體在交往巾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
論文關鍵詞: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大學畢業生中的重要而特殊的一個群體,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如何健全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個基本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沒需要的高等職業教育新體系初步形成。2004年的統計表明.全國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職(???學生447.34萬人,其中全國高職(???招生237.43萬人,占53,1%;普通本科、高職(???在校生1333.5萬人,其中高職(???在校生達到595.65萬人,占4.7%。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每個地市至少設置一所高等職業院校的格局,高等職業院校已成為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辦學機構。然而.就業工作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截至004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73%,其中2研究生就業率達到93%,本科生為84%,高職(???生僅為61%。2005年高校畢業生中,高職生占到近一半的比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由此也引發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時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1心理健康概述
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馬勒博士曾提出這樣一種思想: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喪失了一切。英國教育家洛克也曾強調:沒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裳浴=】凳侨松牡谝回敻唬疀]有健康作基礎,人生的一切將會黯然失色。從世界范圍來看,健康已成為人們當前生活中關注的一大主題。那么.什么是健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稱wH0)給了我們答案:“健康不僅僅指沒有疾病或不正?,F象的存在,還包括每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行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狀態。”由此可見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諧是—個健康人必備的條件。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不僅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而且個人在身體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行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狀態。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會行為三方面的意義。從生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其身體狀況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應當是沒有疾病的,其功能應在正常范圍之內.沒有不健康的體質遺傳。腦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健康的身體特別是大腦出了毛病,就會影響心理健康。從心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對自我必然持肯定的態度,能自我認知.明確認識自己的潛能、優點和缺點.并發展自我;其認知系統和環境適應系統能保持正常、有效的動作;在發展自我的同時融洽的人際關系也得到發展。從社會行為上看.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能妥善地處理人際關系,其行為符合生活環境中文化的常模而不離奇古怪.所扮演的角色符合社會要求,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并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2離職畢業生就業時的心理健康狀況
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臨近畢業之時都要面臨擇業、求職的難題。一些同學在擇業時.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與能力沒有充分的考慮.急躁盲目或無所適從。有的人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常常產生憤怒、焦慮、灰心、內疚、失望、無助、不滿等情緒體驗。有的人在求職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獨立性不夠.自信心不強、面試技巧欠佳、性別歧視等各種心理問題。對于高職畢業生來說.他們的心理問題可能更加突出。
2.1高職畢業生就業時面對的困惑如今,“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之類的就業方式已經取代了過去以“統”、“包”為特征的分配制度,同時也不可否認社會上存在著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部分學生由于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比較差,便產生了很多的矛盾心理。比如不少學生擁護“雙向選擇”,因為他們不滿在傳統的統包統配制度下滋生的腐敗之氣和不正之風,認為這下找工作得全憑真本事了。然而事實上市場體制的健全還有—個過程,他們可能很快會發現,“關系”對于找—份好工作仍然起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自己也身不由已的去尋求這種不正當的幫助,因而內心矛盾劇烈。同樣,雖然學生們推崇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尋求自己在社會中位置.但由于社會競爭及甄別機制的不完善,一些人顯然靠不誠實的行為.甚至欺騙的手段獲得了實際的好處。盡管大多明白.這種好處只能是暫時的.但畢竟給正在求職的畢業生們內心造成了強烈的不平衡。在好的職位與好的就業地之間徘徊,舉棋不定.也是大學就業面臨的主要困惑之一。因為中國地域廣闊、人口聚集不均、地區各種因素差異明顯決定著我國的就業形勢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性,人才需求也因而顯出一定的地區羞異。近年來.大學生的擇業目標趨向于沿海開放城市及經濟特區,而這些地區也不{焉要引進如此之多的人才。與此同時,大學生們不愿去我國的“老少邊窮”地區,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下,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也缺乏積極主動地引進人才的政策與措施,而這些地區其實是最需要知識分子的地方。
2.2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業是每個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重大抉擇,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作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價值的社會群體、其理想與追求自然有明確的目的性.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因而他們往往也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與沖突。作為高職院校的畢業學生,他們在學校學到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心想畢業后可以放手大干一場.然而有些入卻在就業上處處碰壁?!拔铱粗械膯挝唬思覅s看不中我;單位看中我的,我卻看不中人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2.1自負心理自負是一種過高的自我評價而產生的消極情緒體驗。大學生就業時的自負心理主要表現為擇業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優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寬暢等作為選擇標準,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去工作,往往會給用人單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虛夸”的不良印象。
2.2.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浮價而產生的消極情緒體驗。自卑心理的淺層是別人看不起自己,實際上深層的原因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者對事物的期望值部比較高.對人對自己都喜歡追求完美.懼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絕與恥笑。主要表現為自身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剛進入企業的時候,往往發黨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那一套很多在這里根本行不通,從而認為自己很沒有用,產生自卑心理。
2.2.3羞怯心理靦腆、扭捏、不好意思、說話音量小、表情不自然、臉色通紅等都是羞怯的表現。在產生羞怯心理的情況下,高職畢業生又不敢放下大學生這個身份,去向其他一些學歷不高,但技術過硬的入請教.嚴重影響了其技術提高和人際關系的改善。
2.2.4浮躁心理高職畢業生畢業后大多到私營企業上班,工資水平相對較低,想到自己作為大專生有學歷而自己拿的工資與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等同,心中不服,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心理的矛盾沖突更加加劇,出現了浮躁不安的心理。
3完善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的途徑
3.1準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要改變錯誤、狹窄、扭曲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一些學生,自認為是天之驕子,總有一種自負感,對自己期望很高,結果“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應對自己的所學專業,工作能力,愛好特長,優勢劣勢有一個完整的把握,不斷瓣適自己原有的不切實際的就業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與擇業目標要求相適應,這樣才能在就業過程中克服劣勢,發揮優勢,找到自己較滿意的工作崗位。縱觀歷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頂峰的。大學生在工作中要有從小事做起的準備,這樣可以克服好高騖遠的毛病,使自己的求職愿望與社會需求及時對接,根本上消除心理問題產生的誘因。同時,我們還要全面地了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處境.確立競爭意識,學習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第一人生哲理,養成勇于進取,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習慣,于是我們就有了應對挫折的心理準備。今天的大學生所處的時代是—個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時代,需要他們迎接人生的挑戰。要培養起自我選擇和自我負責的獨立人格,相信并運用自己能力、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2情緒、情感的自我調整情緒、情感保持穩定樂觀,對人對事要有一顆平常心,對前途充滿信心,敬業、樂業才能事業有成。如果遇到了各種就業問題不會進行及時的自我調整,就不可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此,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淪,遇事能夠以集體利益為重,做到學習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心情也會多一分陽光還要注意掌握一些進行自我調整的方法,如知足者常樂,轉移注意力,學點幽默,尋找樂趣,等等。
3.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一個人來說大有裨益。一是可以從幫助他人之中去尋求快樂,即我們常說的助人為樂;二是思想上結了疙瘩.遇到了想不通的事,可以和知心朋友去交流,向人家訴一訴苦,甚至可以宣泄一番,發一發牢騷,得到理解和幫助;三是能夠做到經常進行自我批評,懂得謙讓、不為一些小事和別人斤斤計較。
3.4學校、社會積極開展大學生擇業的心理指導和咨詢活動
針對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及其普遍性,學校、社會應給予高度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如舉辦就業技巧、就業心理準備、就業心理問題消除等方面的培訓,幫助大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于競爭,不怕挫折,放眼未來。進行就業教育和擇業指導,開展創業教育,增強其創業、競爭、挑戰意識。堅持開展自主創業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思想和擇業觀念。超級秘書網:
一、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自卑與自負、焦慮與恐懼、依賴與從眾、攀比與嫉妒、挫折與矛盾、怠慢與消極的心理等多種心理問題,通過就業指導讓大學畢業生能夠了解社會環境、職業市場以及自己的特點,調整心態,促進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自主擇業、立業創業的自覺性;形成依法就業、競爭上崗等符合時代要求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養成良好的擇業道德、健康的擇業心態,增強擇業意識。
二、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
1.以心理健康知識為載體的宣傳教育
(1)課堂教學任務結合心理學知識根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要求,各高校課程中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增加了自我探索的內容,包括興趣、愛好、價值觀、技能、能力等,通過SWOT分析方法,進一步能夠認識自我,所謂“知人者智,知自者明,適合自己才是最好”,幫助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合理規劃擇業目標,保持健康的心態,提高綜合素質和創造力及提高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幫助大學生科學選擇職業發展道路,進而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2)職業指導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校園里為實現畢業生安全畢業,構建和諧校園環境,以就業為重點,實現網絡化服務模式。為了進一步了解畢業生的現狀和需求,深入調研和心理測評,根據調研和測評的結果,針對畢業生現階段出現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輔導,如職場有約等活動;邀請資深專家開展主題教育,將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深入到每位畢業生,使他們能否進一步的認識自我,從而樹立了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促進大學生們自覺維護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提升學生心理保健意識和調適能力;在組織學院心理健康活動之余,以各學院活動為載體,舉辦切合本學院學生需要的日常心理健康活動。例如,開展心理情景劇,以班級為單位,全班同學齊參與,反映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為主要內容,不同班級、專業可根據人際交往、情感、學業負擔、考研和擇業就業壓力等問題自擬主題。如“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宿舍關系你我她”“用‘心’學習”“提升大學生心理耐挫力”“激昂青春,你我共享”“說句心里話”“心的交融,心的飛揚”等。(3)就業指導工作中運用心理調試法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運用心理調適的方法,通過多種途徑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幫助學生能清醒地認識優勢,發現不足,從而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有針對性將個人咨詢與群體輔導相結合,通過求職診聊、幫扶機制,對大學畢業生在職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境、困惑,使之能夠深入了解通過社會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根據職場單位用人標準及單位所看重的能力,來衡量自己;同時,了解職場政策,通過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在求職過程中的正當權益。
2.健全個性化跟蹤防預體系
在個性化跟蹤防預體系中,在畢業生人群中關注高危群體,做到“內緊外松”,時刻與宿舍同學、班級干部、學生家人保持緊密聯系,向學校領導上級組織、心理中心及時匯報情況,整理電話記錄和談話內容,動態跟蹤危機個體,根據不同情況制訂危機干預方案并采取有效的行動。輔助家長正視孩子異常情況,根據情況的不同及時進行治療,有效地幫助學生進早康復。為進一步加強與完善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個性化跟蹤防預體系,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防預工作,確保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建立心理防預站和心理社團等咨詢點,心理咨詢中心將對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保健員進行業務培訓,包括(1)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信號的鑒別與反饋;(2)心理委員及宿舍心理保健員工作職責;(3)“舍友伴我行”成長小組工作安排與實施。3.開展畢業生心理健康咨詢輔導根據當今大學畢業生個性發展的特點,積極拓展心理健康咨詢途徑,為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設立了多種心理咨詢通道,可供學生自己選擇,并及時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能夠重視自己的心理問題,遇到不順的事情會主動向輔導員訴說,尋求心理輔導。絕大多數前來咨詢的學生都能夠在老師的輔導下解除或緩解心理困惑和壓力,順利完成學業,走向社會。
三、加強和完善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水平
輔導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相結合,幫助大學生樹立自主擇業、勤奮創業、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輔導員心理輔導水平直接影響到大學畢業生的擇業心態和求職水平。輔導員作為大學畢業生就業輔導的第一責任人,通過與學生的緊密接觸,將心理輔導工作落實到位,提供心理服務指導。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注重職業水平的培養和個人業務能力的提高,加強和完善輔導員的心理健康輔導水平,有助于幫助大學畢業生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坦然面對在求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社會上出現的不公平現象。
四、結束語
高校應通過在職業指導中關注大學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端正求職動機,調整就業期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保持健康的就業心態,增加心理承受力,順利完成學業,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同時,在全校營造良好的關愛心理健康的氛圍,倡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增強班級凝聚力,構建和諧校園,更好地發揮對外宣傳的示范帶動作用,掀起關注和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熱潮,構建和諧校園。
作者:李黎 工作單位:廣州大學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就業和社會需求間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面對激烈的崗位競爭學生容易產生擇業焦慮情緒,而焦慮情緒的處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未來職業規劃,畢業生心理教育干預開始受到關注。鑒于此,本文以茶藝專業畢業生為例,首先分析擇業焦慮的表現和成因;其次從學校、家庭、學生自身三個方面提出具體心理干預方案,緩解畢業生擇業焦慮,幫助學生化壓力為動力,以期為高校畢業生正確應對焦慮情緒,面對擇業問題有所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心理教育
干預茶藝專業是高校有計劃培養茶藝工作者、相關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人才的專項課程,是為適應我國茶葉市場經濟發展設立的“年輕”學科。茶藝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傳統茶文化與現代茶葉生產技術相結合,要求學生在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掌握各項基本操作技能,涉及茶室設計、茶具選擇、沖泡技藝等多個方面。茶藝專業畢業生可以從事與茶葉相關行業(例如:茶園的管理、現代化茶葉加工、茶葉品質鑒定、物流運輸等),是具備綜合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焦慮是人類面對某些外在應激時做出的自然情緒反應,表現為個體的緊張不安情緒,過量焦慮會直接對個體認知能力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F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普遍存在困難,而茶藝專業出現時間較短,社會認知度不足等原因使該專業畢業生擇業難度加大,學生擇業焦慮情緒頻發,通過心理教育干預幫助畢業生應對焦慮心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的表現及成因
高校茶藝專業主要是為我國茶產品行業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學科針對性較強,畢業生就業受行業發展規模及經營者用人理念影響大。應屆生在擇業過程中往往會遭遇一些困難,出現擇業焦慮情緒,對學生求職和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分析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的具體表現和主要成因可以幫助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狀況,有針對的制定干預方案,是高校心理教育干預開展的大前提。
1.1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的表現
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根據程度不同主要表現為:糟糕的情緒體驗、焦慮行為出現和心因性生理疾病三個階段,程度由輕到重通常是遞進式反應,但也會同時產生。首先,糟糕的情緒體驗包括:緊張、回避、頹廢忐忑、易燥易怒、對外界信息反應過大、容易大喜大悲、認知趨向極端化等;其次,焦慮行為包括刻板強迫性重復(例如:反復修改簡歷等),茶飯不思對日常生活和活動失去興趣;最后,心因性生理疾病指個體出現失眠、脫發、盜汗癥狀及繼發性腸胃疾病等。適當擇業焦慮可以幫助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付出更多努力,充分了解就業信息,提升自我綜合能力,以適應行業需求,過度焦慮則會影響到學生的就業效率和身體健康。自身抗壓能力較弱學生在面對挫折時,容易出現認知偏差,將就業效率低片面歸結為就業形勢不好或專業“冷門”,不斷抱怨使不良情緒蔓延,會對周圍同學甚至低年級學生造成恐慌情緒。
1.2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的成因
茶藝專業學生畢業就業標志著個體正式從校園走向社會,是對多年學習成果的實踐檢驗,也是從心理上對自身舒適區的重要突破。這一過程中,畢業生往往面對著相當的不確定因素和選擇,對所學專業是否容易找到工作、薪資水平是否理想有所擔心,既有對走向工作崗位的好奇也有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出現的客觀原因主要包括我國整體就業形勢、家庭及學校三方面。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長,用人單位不斷提高入職“門檻”導致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普通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核心優勢。在家庭方面,家長普遍對行業現狀及專業就業形勢了解不足,片面要求子女從事穩定高薪職業,誤導畢業生擇業方向,與現實不匹配的過高期望無形中為學生增加了擇業壓力。學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方面投入不夠,寬泛的指導方式缺乏針對性,無法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部分高校為保障專業就業率,開展公開就業情況統計,促使學生盡快就業,同學間對比會增加畢業生擇業壓力,甚至使一些學生為完成就業選擇并不適合的崗位。畢業生自身狀況對擇業焦慮的影響主要集中于心理狀態失衡和自我調節能力缺失。一部分畢業生面對擇業準備不足,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操作技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盲目投遞簡歷導致效率低下;另一部分畢業生有明確的目標,但目標脫離實際基本無法實現,在求職過程中反復碰壁使學生開始出現認知偏差,不愿意接受失敗。我國傳統茶藝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烹制技藝決定了從業者需要較長實踐積淀,一些畢業生希望立刻成為收入可觀的高級茶藝師或茶葉品鑒師是不切實際的。畢業生無法對行業發展及職業晉升有明確認識,在擇業過程中眼高手低,一味將用人單位不錄用原因歸咎為就業形勢不好或專業“冷門”,導致落差感帶來的嚴重焦慮。
2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心理教育干預機制
在我國嚴峻就業形勢下,應對茶藝專業畢業生擇業焦慮的心理教育干預需要從加強學校輔導、建立家長與學生溝通和提高學生自身就業認知三方面進行。
2.1學校方面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需要結合茶藝行業發展現狀,不斷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培養出符合當前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通過和業內大型企業合作為學生爭取實習機會,使畢業生有機會提前感受真實的就業環境,幫助學生建立起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做好就業準備。對已經出現擇業焦慮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以團體輔導形式解決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惑,鼓勵同質性群體分享經歷互相鼓勵。采取放松訓練、歸因方式訓練、自我效能感提升等多種輔導技術,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期望值,有效緩解學生擇業焦慮現狀。此外,學校應該完善心理輔導中心,及時應對一些心理波動大的學生,防患于未然。
2.2家庭方面
家庭帶給畢業生的擇業壓力主要源于家長與子女間溝通不足,首先,父母缺乏對行業發展現狀及專業就業形勢做出正確評估渠道,容易受到網絡信息和他人觀念影響,誤導子女的擇業方向;其次,受時代影響兩代人對職業選擇有著觀念差異,雙方溝通不足會使這種差異轉化為親子沖突,為畢業生帶來壓力。因此,在家庭方面父母應當主動承擔起子女情緒的疏導工作,對畢業生擇業給予必要的鼓勵和適當建議,在畢業生遇到擇業問題時不要一味的埋怨和指責,多去幫助子女分析原因正確解決所遇問題。家庭成員應當共同學習,對行業發展趨勢和就業環境有科學認識,避免父母“一言堂”造成學生錯誤的擇業規劃,雙方通過溝通探討出能夠得到雙方認可的結果。
2.3學生自身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茶藝專業畢業生需要更新傳統擇業觀念,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爭取就業機會。結合行業發展趨勢選擇具有發展優勢地區,在單位選擇上更多關注公司的發展空間,避免一味追求事業單位或大型國企。認識到茶藝從業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如果不能立刻從事高級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應當認識到自身能力存在的“短板”,接受在基層操作崗位積累經驗完善自身。充分認識到自身具備的優勢和不足,既要避免“眼高手低”的驕傲情緒也要避免缺乏自信導致的“自哀自怨”。由于畢業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可以在擇業過程中考慮父母、師長給出的建議,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職業選擇。
3結束語
焦慮是人類面對應激時產生的基本情緒,可以幫助個體充分調動身體各項器官機能,保障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覺醒性,適當焦慮是提高人類生存率的重要保障?,F代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過量焦慮逐漸成為情緒疾病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高校畢業生面對從校園到社會的身份轉變,擇業焦慮情緒非常常見。茶藝專業畢業生學習內容專業性強,求職范圍具有很強針對性,學校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就業指導和實習機會,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建立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克服緩解擇業焦慮情緒。通過增加學校、家庭溝通和學生自我認識,幫助學生把擇業焦慮情緒由壓力變成動力,發揮高校心理教育干預作用,緩解學生面對就業產生的復雜情緒。完善高校茶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教學與崗位需要相適應,避免第一理論教學與崗位需求不符造成的就業困難,以高質量專業人才輸出保障我國茶產品行業走上專業化可持續發展道路。
作者:盧鍇鋒 董雅潔 單位:河北省承德醫學院
摘要:
就業就是高校大學生在完成理論知識后進行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高等學校擴招后,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多,因而就業壓力大成為很多高校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利用心理學知識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這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順利擇業與就業,也對建設和諧高校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解決對策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認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動過程,正確的認知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然而錯誤的認知會使一部分畢業生迷失自己,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部分大學生總是高估自己在就業中的位置,只去國企、事業單位,總之沒有好的工作寧愿在家里,把時間浪費在游戲中,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事情中,就是不愿意俯下身來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畢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突出表現在自卑、從眾、焦慮、逃避和依賴等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簡單地講,是指大學生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具體表現為不喜歡自己,討厭自己,常常抱怨和責備自己。高等學校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因為自己的學校不是“211”“985”,因為自己的專業不是熱門專業,總是覺得自己不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這些畢業生沒有積極地看待自己在就業中的位置,而是埋怨自己沒有生在好人家,面對就業帶來的巨大壓力,在求職的時候只是一味地等待,不會主動出擊,有好的招聘機會也不敢上前。很多畢業生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專業功底不行,因而更加退縮,一次次失敗加重他們的沮喪感和不平衡感。
2.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指一個人的觀念和行為,受群體壓力的影響,而向著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從眾心理是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表現較為突出的一種心理,這些畢業生在就業時表現為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沒有詳細的自我分析和求職規劃,一味跟隨他人的腳步走,進而就慢慢地失去了自我。由于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很多大學生都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何種工作,進入何種行業。在就業過程中,自己的過度迷茫便出現了從眾現象。
3.逃避心理逃避心理是指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由于認知和適應能力差而產生的對就業問題的消極回避態度。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擇業中受到任何打擊就會退縮。表現為消極等待親戚朋友給自己介紹工作,或者是依賴于學校的就業部門為畢業生們聯系各類就業信息,也有些學生會選擇考研或者是出國攻讀碩士研究生來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畢業后馬上找到工作的約占70%,選擇繼續深造的占20%,選擇出國和自主創業的約占5.3%”,而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770萬人,那么在這種嚴峻形式下,還會有那么多的學生逃避就業的壓力而選擇考研,還是選擇勇敢面對。
4.焦慮心理焦慮是個體在主觀上對將要發生的事情存在的擔心和不安的情緒,而自己又不能夠做出什么有實際意義的努力。焦慮是高校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主要是由于錯誤的認知和自我壓力大造成的,表現特征為持續性焦慮和緊張。對大學生就業影響最大的情緒就是焦慮,對于正在求職過程中的大學生來說,存在適度的焦慮可以增加其就業的積極主動性,然而物極必反,過度的焦慮卻會降低學生的判斷推理的能力,甚至導致行為失控。
5.依賴心理當代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家庭條件優越,許多家長比較溺愛孩子,孩子什么家務都不會做,嚴重忽略了對孩子自立性的培養,這些孩子的自立能力較差,很難具有較強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由于家長的溺愛,當他畢業的時候,面對復雜的人際社會環境和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他們沒有走進就業大軍的隊伍,沒有去參加過招聘會,就退縮了,這種依賴的心理會給畢業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的孩子甚至是自己天天在家上網打游戲,而他的父母卻要為了他的工作而四處奔波。
二、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外部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當代大學生雖然在很多方面都跟隨時代的潮流,但由于中國人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家庭觀念濃厚,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有很重要的意義,父母所學的專業,父母的擇業觀都深深影響到子女的選擇。一般的父母很多事情都替兒女做主,工作的事情一定要聽從他們的想法和安排,即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工作,在他的父母看來這工作并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按照他們的思路安排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還有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子女上了大學工作就有了保障,殊不知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經是大眾教育,畢業后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是常有的事。因此,畢業生在父母高期望值和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就產生了強烈的心理矛盾,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2.缺乏系統的就業心理指導高校往往很重視在校生的心理問題,由于畢業生最后一年去實習和找工作,他們的心理問題往往會遭到遺忘。很多學校的就業心理問題都是由學生的輔導員來承擔的,但是很多輔導員都沒有學習過系統的就業心理輔導,對學生的幫助很小,一旦遇到很棘手的問題,就要求助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的專家。礙于面子,很多學生都不會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不去做心理咨詢而是選擇自我排解。如果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好,那么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在眾多的壓力面前,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3.招聘中存在的偏見對畢業生的影響隨著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多,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很重視學生的學歷而忽略學生的能力,這使得很多低學歷的人員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還有的用人單位在求職條件中標出“211”“985”的字樣,是否為黨員,是否做過學生干部,是否通過英語四六級,這些條件的設立使得很多同學都沒有機會進入面試就被關到了門外。而實際工作中,這些硬件條件又會起到哪些作用,無疑會導致更多的畢業生選擇逃避而不就業。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1.要強化家庭教育,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與教育,通常是指父輩對兒女輩進行的教育?!睆奈覀兒苄〉臅r候就聽說這樣的一句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處事方式對子女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在學校教育之前承擔了孩子的學前期的教育工作。因此,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將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父母要降低對孩子的期望,不要讓孩子背負太大的心理負擔,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很好的鍛煉。
2.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調節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由于高校畢業生目前普遍表現出來的一些心理問題,高等學??梢酝ㄟ^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心理講座等形式使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有所了解,以此來緩解畢業生的不良情緒,提升其在就業競爭中的綜合實力。如果存在因就業壓力大而導致的嚴重心理問題學生,要及時開展心理咨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正確對待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不斷提高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3.要提供職業生涯教育,及時改變大學生的錯誤認知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未來就業方向的規劃,促使他們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去完善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從而改變錯誤的認知。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己的生理、心理、社會特征及行為的某一方面或整體的評價過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通過心理測評和社會對比等方式,使大學生對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等有清楚地了解,這可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進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4.要加強素質教育,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他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我們不能將所有的工作都放在高等教育階段,應當從中學,甚至是小學就開展就業教育、心理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向學生灌輸“就業意識”,培養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認知,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探索。同時,積極探索應試教育的現狀,找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方式,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學生才會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脫穎而出。
總之,在積極擴大就業,緩解就業形勢的同時,對大學生出現的這些心理問題的研究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把大學生就業中的心理問題放到解決就業工作的重要位置,重視就業指導服務與心理咨詢等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保大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作者:夏海杰 李丹 單位: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高職生是國家職業教育培養的中堅力量,就業是高職畢業生走向職業人生的轉折點。面對就業,高職畢業生既期望早日走上工作崗位實現職業理想,又擔心自身專業技能、興趣愛好、未來發展與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之間的落差和隔閡。這種患得患失和憂慮恐懼的就業心理成為了高職畢業生畢業的嚴重障礙,也是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指導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深入了解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狀況,本研究以江蘇某職業學院為例,展開了高職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問卷調查。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的調查設計和分析方法
為更好地了解當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為高職院校有效地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提供科學的依據,本文對江蘇省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進行了樣本抽樣,進行了就業心理狀況相關問題的調查分析。抽樣是問卷調查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本調查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江蘇省某職業技術學院的4000余名畢業生中,按照學院規模、專業分布和學生人數的對應比例抽取了800名畢業生作為調查對象,共收回745份,回收率為93.13%。通過對全部問卷進行邏輯檢查和幅度核查之后,除發現一些學生附有強烈感慨留言的特殊問卷之外,沒有發現無效問卷,說明本次就業心理調查問卷的取樣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問卷內容的設計是取得就業心理調查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次就業心理調查問卷內容主要針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測評分析。調查問卷為匿名性問卷,問卷內容包括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自我認知、專業認識、就業思考、理性追求、意識培養、人性矛盾和育人評估等內容。通過對全部有效問卷進行編號整理,把每一份就業心理問卷的資料輸入EXCEL文件,進行概率統計、描述性分析和模型計算等來分析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數據表明,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具有明顯的特征,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條理化層次化的建模分析是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狀況研究的關鍵步驟。構造出一個有效的分析結構模型才能結合調查問卷數據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做出科學分析。層次分析法,即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方法,是美國的著名運籌學家T.L.sat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結構化、層次化分析的決策方法,它模擬人腦對方案的多指標系統進行模型化、數量化綜合評價,是一種簡潔實用、定量數據信息所需較少且無結構特性的系統評價方法。經過經驗借鑒和專家建議,AHP法是對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分析的有效分析模型。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的AHP法模型分析
首先,建立高職大學生就業心理因素的層次結構模型。通過對就業心理因素的實際分析,將全部問卷內容分解成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三個層次,第一層“目標層Z”為“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第二層“準則層Oi”包含為“自我認知、專業認識、就業思考、理性追求、意識培養、人性矛盾和育人評估”。第三層為“方案層Cj”,包括:“自我認知”指標下包括“性格分析、能力特長、興趣愛好、素質欠缺、知識外延”;“專業認識”指標下包括“興趣專業、滿意專業、專業前景、專業方向”;“就業思考”指標下包括“考慮頻次、意向準備、正在準備、曾做準備、擇業規劃、前景態度”;“理性追求”指標下包括“理想職業、入職重點、就業意義、薪酬預想、性質追求、地區追求”;“意識培養”指標下包括“西部歷練、基層考驗、畢業準備、意識認知、培養途徑方向”;“人性矛盾”指標下包括“就業壓力、承壓能力、內部心態、挫敗準備、差異心態、意向不符、機遇把握、心理困擾”“;育人評估”指標下包括“整體評價、意義評價、效果評價、引向評價、咨詢頻次、效果幫助”。其次,構造出比較判斷矩陣。根據問卷調查資料并綜合專家意見,將高職大學生心理評價指標層次分析結構中各指標因素兩兩進行判斷比較,從而構造出準則層、方案層判斷矩陣。然后將準則層判斷矩陣、方案層判斷矩陣進行列向量歸一化并處理結果,從而判斷出方案層與準則層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和準確性,通過層次分析最終得到參與調查問卷學生的就業心理的評分標準。
三、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問卷調查分析
根據準則層Oi“自我認知、專業認識、就業思考、理性追求、意識培養、人性矛盾和育人評估”諸要素的劃分,針對各類要素的問卷調查結果,依據上述AHP評分標準分析如下?!白晕艺J識”層面分析:根據上述所求的A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28分,本次調查畢業生得分為20.5分,即評分73.2分,說明高職畢業生的自我認知水平為中等偏上。其中他們對自我的素質欠缺、性格分析和興趣愛好方面的認知有一定認識,但是,對于知識的外延方面比較處于劣勢,從側面反映了高職類大學生在知識外延拓展上具有提升的必要性。從高職這一客觀角度分析,其間接地影響到的學生的主觀認識,從而對其動機、興趣和情緒產生影響,繼而造成后續就業認知的差異性。只有端正自己價值觀,才能更好地去加強自我認知?!皩I認知”層面分析:根據上述所求的A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13分,而該校畢業生得分為6.6分,即評分51分,說明高職畢業生的專業認識水平為及格偏下水平。其中有近一半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選擇感到并不感興趣和滿意,但是,對于自己所選專業的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是較為滿意的。在許多學生的觀念中相比于興趣而言,選擇一個有利于就業的專業更為重要?!坝嬎銠C知識、網絡技術、實用技術以超過或接近半數的比例遠遠領先于其它選擇項被高職生們排在前三位,體現了濃厚的實用主義傾向”[1]這個調查結論正體現了學生選擇專業的心態。在當今大環境下,大學生理想就業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導致盡管入學所選專業不是自己所喜歡和滿意的,但為了就業而只能選擇能夠保證就業的專業,“先就業,后擇業”,此亦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就業心理。在排除概率性前提下,建議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在學好自己專業知識基礎上,去學習更多自己喜歡的其它專業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大環境。
“就業思考”層面分析:根據上述所求的A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6分,而該校畢業生得分為5分,即評分83分,說明畢業生的就業思考水平為良好以上。其中,在高職大學生的就業準備工作比較充分;但是,對于以后的生涯規劃尚存在些許問題?!懊鎸眲〉纳鐣兏铮遮厙谰木蜆I形勢,被推向市場的畢業生們不僅面臨著人生理想、職業發展道路的選擇,而且還面臨著能否生存與發展的威脅”[2]。因此,大學生應樹立生存、發展、事業融為一體的職業生涯觀。首先要能夠保障自身的社會生存基礎,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問題。其次在職業發展中發揮技能特長與智慧,推動工作進步。最后在職業發展中不斷完善自己,達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佳結合?!袄硐胱非蟆睂用娣治觯焊鶕鲜鏊蟮腁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4分,而該校畢業生得分為3.6分,即評分90分,說明畢業生的理想追求水平為優秀。其中,對于以后的工作預想有著自信與充分的準備及抱負,但是,對于薪酬方面,有著現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即職業預期較高,理想色彩嚴重,就業目標通常忽視個人能力與經驗的積累。高職生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是好事情,但不宜急功近利,否則會導致擇業過程中的眼高手低。另外,高職大學生對于工作單位傾向于有實力且發展穩定的國有、三資企業,對于私營企業和自主創業的意愿較弱;工作地點的選擇也是傾向于發達繁華的沿海地區和大城市?!耙庾R培養”層面分析:根據上述所求的A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18分,而該校畢業生得分為11.3分,即評分63分,為及格水平。其中對于基層考驗和西部歷練有一定數量的同學能夠承受,但是,對于條件的考慮還是非常在意:其中有近一半的學生是在條件符合自身要求下,才有意前往;有1/5的學生是拒絕考慮的。畢業生對于“畢業準備”和“就業意識培養”是比較積極的,其中有1/2以上的同學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畢業準備,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識到“就業意識”非常重要的;當然,也存在近1/5的同學缺乏此類意識。對于“就業指導”的渠道,有32%的學生是通過學校,31%的學生是通過親朋好友幫助,24%的學生是進行自己搜索,僅有很少一部分同學是通過職業咨詢機構等其他途徑。這也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就業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就業意識培養亦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養成自我意識以達到更具期望的就業“人性矛盾”層面分析:根據上述所求的A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28分,而該校畢業生得分為20分,即評分72分,為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有2/3的學生認為就業壓力較大,這是符合國內就業大形勢的;有23%的同學有非常高的心理承受能力,39%的同學有比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有29%的同學承受能力一般;就整體而言,高職畢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好;面對競爭有45%的同學相信可以成功,面對失敗有近一半以上的同學可以坦然面對,這體現出高職生面對就業挫折具有良好的心態和認識。在就業過程中即使職業與自己意向相悖時,亦有74%的同學選擇繼續“先就業,后擇業”;當機會來臨時即便以后會有更好機會,仍有54%的同學選擇抓住當前機遇,但有26%的同學持觀望態度;體現了高職生能夠從現實出發把握當前的機遇。高職畢業生面對壓力應該直面壓力,改變思維方式并適度宣泄以培養樂觀豁達的性格,參加一些放松訓練和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等方法,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就業和未來人生?!坝嗽u估”層面分析:根據上述所求的AHP評分標準,此類問題共計3分,而該校畢業生得分為1.8分,即評分60分,為及格水平。其中對于學校的就業指導的整體評價,有24%的學生非常滿意,32%的學生比較滿意,35%的學生持一般態度;說明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較為合理,但仍需進一步的改善。對于就業指導的作用,有73%認為是完全有必要和意義的。可以看出,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必不可少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凹訌姰厴I生個性化心理咨詢與輔導,強化其職業生涯意識,使就業指導與咨詢適應時展需要,為疏導畢業生心理壓力發揮積極作用”[3]。當遇到就業心理問題時,30%的同學選擇和同學和朋友交流,26%的同學向老師尋求幫助,19%的同學選擇到心理咨詢處尋求幫助,但存在個別同學選擇默默承受,就業心理指導工作仍有發揮作用的更高空間。對于就業心理咨詢的幫助,17%的同學認為幫助很大,能夠獲得成長的動力;23%的同學認為幫助很大;42%的同學認為有點幫助,可見就業心理咨詢對于畢業生來說具有較大的必要性。最后,本次調查的整體AHP評分為70分,說明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為中等水平。其中,專業認識和意識培養方面的心理存在偏頗,需要學校及學生加強重視和深化;對于自我認知、就業思考、理想追求、人性矛盾和育人評估方面,還需進一步的去調節和學習,為更好的就業和健康的就業心理而努力。
四、結束語
通過本次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的調查和AHP法分析,可以明確地看出,高職畢業生對于自身能力和就業定位有一定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意識還算比較積極主動,但是對于專業認知與專業發展的認識還很欠缺,對未來目標也缺少規劃,存在就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心態和現實落差。因此,對個人而言,要形成客觀的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加強對專業的投入度與興趣度。從學校角度而言,積極面向市場調整專業方向,完善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和實習實踐等內容,著力打造高職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心理危機的關鍵步驟?!皩W校要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育人環境,完善高職學生的就業體系,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4]。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職生就業心理咨詢和指導工作,適時調整高職生就業心理并給予科學引導與壓力調適,是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和重視的必要環節。
作者:王慶鸞 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一、大學生擇業的信心與準備不夠充分
信心非常重要,一個人只有具備充分的信心,才能獲得成功。大學生的自信是實現其就業成功的關鍵與基礎,但是,通過對500名大學生的調查可知,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時所表現出的信心明顯不足。如表1所示。與此同時,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很多大學生并沒有為此做好就業準備,表現出對專業的認知能力差、對國家相關政策掌握差。在本次調查中,有60%的大學生不清楚自己到底適合什么工作,有73%的大學生對相關工作的流程以及國家所頒布的就業政策不了解,只有35%的大學生清楚自身的職業方向,19%的大學生對國家的相關政策及就業行業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二、媒體對大學生就業心理造成的影響
1大眾傳媒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心理造成的影響非常大。調查問卷中有關大學生“通過什么方式了解到當前金融危機中的就業現狀”問題,有45%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學校獲取信息,有39%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大眾傳媒,14%的大學生選擇通過朋友、同學;2%的大學生選擇通過人際傳播獲取。從調查數據可知,大學生利用大眾傳媒獲取就業信息僅占全部途徑的1/3。但是,通過與老師交流了解到,大學教師向學生傳遞的信息基本上從媒體獲取。因此,大學生獲取的信息有80%以上是從大眾傳媒渠道獲得,可見媒體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心理所造成的影響非常大。
2大眾傳媒直接傳播的影響要小于間接傳播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利用大眾傳媒獲取相關就業形勢,有42%的大學生會因為獲得的信息而產生一定的心理波動。有64%的大學生在獲得就業信息以后表示對自身的就業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在從朋友、同學獲取就業信息的大學生之中,有60%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就業會與該信息相關聯。由此可見,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造成重要影響的是學校,其次是朋友、同學,最后才是大眾傳媒。媒體對就業心理的引導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的就業信心。信心作為大學生就業的前提與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大眾傳媒在大學生的就業引導中,某種程度上削減了大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有些媒體曾經熱炒過“大學生苦讀四年,月薪等同農民工”的新聞,這種負面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學生的就業熱情,從而呈現出一種較為悲觀的認識,以至于對教育帶來長遠的社會影響。
3對大學生的創業鼓勵政策及與典型宣傳力度不夠。經過宣傳報道,各個地方都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大學生的政策,但是對于這些政策的宣傳并沒做到入耳入心。另外,對大學生面臨的困難也反映不夠,比如調查發現很多應屆大學生雖然有著創業夢,但是由于缺乏資金與支持,從而無法進行實踐,夢想也付諸東流。另外,對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案例宣傳報道的力度也不夠。
三、提升就業自信心的媒體對策
1加強典型報道與深度報道在與各個相關部門的聯動中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報道,積極宣傳大學生創業中最具典型的代表,從而為應屆大學生提供自強不息的創業榜樣,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積極性。除此之外,還要堅持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并對此進行宣傳。在宣傳中要保證宣傳的正面性與典型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信心。
2形成強有力的宣傳合力對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新聞,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從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新聞報道。要運用報紙、雜志、廣播等各種媒介的合力,形成強有力的宣傳態勢。并且要積極宣傳政府部門的相關扶持政策,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在開展輿論引導時,對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進行一定的扶持,在改善就業環境的同時,從根本上激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愿望,從而在思想上達成共識。
3提高大學生就業宣傳的針對性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輿論引導,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就業現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價值觀。除此之外,還要對大學生宣傳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積極引導大學生準確定位,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并且要使其具備人文精神,加強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使就業宣傳針對性更強。
作者:甘露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