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3:34:11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心理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幼兒心理教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幼兒心理教育是教師、家長、社會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但毋庸置疑,教師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對教師在幼兒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做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幼兒教師;心理教育;作用
幼兒正處于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心理素質教育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對于幼兒的心理教育教師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的心理狀態,影響幼兒的心理成長
幼兒年齡小,心理還很不成熟,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且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可塑性極強,但幼兒卻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外界事物尤其是受幼兒尊敬的人極易成為幼兒模仿的榜樣,教師作為幼兒知識的傳授者,思想的引路人,最容易成為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為此,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人格魅力,以健康積極的心態給幼兒以正面的引導。
幼兒教師每天工作繁重而瑣碎,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現焦躁、憂慮等種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為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自我心理保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幼兒教師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幼兒是祖國的花朵,幼兒的心理教育十分重要,其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將來的生活和發展,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幼兒教育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系到下一代成長、關系到祖國未來的大事。其次,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個性品質。要做好幼兒心理教育,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工作中主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教學中去。因為教師的心理會影響到幼兒心理的成長。如果教師心情愉快,耐心細致地教育孩子,寬容孩子所犯的錯誤,用愛來教育幼兒,勢必會把正能量傳遞給孩子。
二、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促使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師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幼兒產生重大的影響,但很多幼兒教師總認為孩子小,還不懂事,在幼兒面前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說話隨便,舉止不雅。也許教師的無意之舉可能都會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有的教師在處理幼兒之間的問題時,態度粗暴,表現得極不耐煩,總認為孩子之間的摩擦太小,有點小題大做,這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當然,原因還在于教師沒有放下自己的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幼兒年齡雖小,但是他們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教師面對著幼兒―自己的學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身教勝于言教。教師要從內心里真正地關心愛護學生,要尊重他們,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粗暴的打罵來影響孩童
三、教師要積極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態
在幼兒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態,而不是要等到幼兒心理出現了問題,再去糾正,就有點晚了。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進行情感教育
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學會愛自己,愛家人,愛老師,愛同伴,教師要讓幼兒明白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關懷、照顧,并不是理所應當的,要學會感恩,學會回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父母或者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愛和感謝。
2.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
幼兒的人際關系雖然單純,但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在幼兒園里,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教師和同伴。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來自別人的友情和關愛,心情愉悅。而且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幼兒逐漸有了自我觀念,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合作,這些都為他們今后適應更復雜的群體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師要把幼兒心理教育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
幼兒園可以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采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講故事、做游戲、等??傊?,在遵循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另外,幼兒園還要設置專門的幼兒心理輔導中心。目前,教育界對幼兒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其實,幼兒正處于心理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應該受到重視。所以幼兒也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疏導。
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把幼兒的心理教育融入到幼兒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去。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幼兒園里,他們的一切活動包括生活都在教師的幫助下,對幼兒的心理教育除過課堂之外,日常生活活動更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舞臺,教師要緊緊抓住,從幼兒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抓起。
總之,幼兒的心理教育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培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一定要有愛心,耐心,要從自身做起,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用自己的心態、人格來影響幼兒。教師要把幼兒的心理教育當成影響祖國未來的大事來看,從工作態度、日常教學中積極認真地教育幼兒,以促其健康成長,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 要】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重視和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本文結合教育實踐,對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 心理教育 情感體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促進幼兒的健康,不僅要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還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當前,幼兒心理行為出現問題的報道層出不窮,這些問題的出現凸顯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時期形成健全的人格對一個人今后的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重視和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一 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片面理解幼兒心理教育內涵
當前,不少幼兒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這種認識就局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一種“亡羊補牢”的做法,這樣做忽視了通過心理教育培養幼兒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質的目標。每一個幼兒由于其個體差異,他們在生活中面對問題時其感知和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而面對問題時有的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而有的孩子則表現得十分正常。因此,我們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單是要針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幼兒,通過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來幫助他們走出陰霾,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強的品格,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樂觀開朗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幼兒心理問題的發生。
2.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滲透
在我國不少地方,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理論上給幼兒們灌輸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而很少與實踐相結合,忽視了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對幼兒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事實上,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養成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幼兒平日生活的環境對其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多重因素影響決定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通過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每一方面的協同培養,而不單單是有針對性的專門開設相關的心理教育課程。日常生活是幼兒溝通和交往最為頻繁的時候,也是幼兒最本性的表露,其心理品質在這個時候表現得最為真實。因而,在幼兒生活中進行隨機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和時效性最佳,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育活動流于形式,缺乏情感體驗
目前,很多幼兒園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都采取了活動式的組織形式。這種在“做”中學的方式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也符合幼兒園的教學特點。但是,這種方式的教育活動在實際執行中往往具有很大的被動性。很多幼兒教師在心理教育活動中都以自己為主導,在活動中唱主角,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地展開,幼兒們則十分被動地按照“計劃”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大多教師不注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發散性思維,對其在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不予理睬,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教學缺乏對幼兒情感體驗的關注,是毫無意義的教育活動,難以真正達成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目的。實際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幼兒實際參與和情感體驗,讓其在親身實踐、親自體驗的基礎上提升認識,增強感悟,才能從根本上將教育內容植入幼兒的內心,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幼兒健康茁壯成長。
二 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提高幼教自身心理素質和心理教育專業技能
幼兒教師在幼兒們的心里既有母親般的溫柔,又有崇高的威望,在他們眼里教師是一個神圣的榜樣。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由于教師這個角色在幼兒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較為突出。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首先要從自身抓起,要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影響幼兒。為此,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個人品質和心理素質,要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感染幼兒,避免將不良情緒帶到園內,影響幼兒。
同時,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認識,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有關心理衛生、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掌握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不同個體、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從而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使幼兒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2.創設良好的園內教育環境
幼兒養成健康的心理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幼兒園需要給幼兒創造一種有利于幼兒健康心理養成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們感受關愛和溫暖。創設良好的園區環境不僅是滿足幼兒需要,也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一個和藹的笑臉、一句輕聲的關切、輕撫一下幼兒的頭、親吻一下幼兒的臉、表揚一下幼兒的話,看似簡單,但卻能增強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帶來快樂和滿足。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幼兒的身心不斷得到滿足,情緒越來越好,逐步形成了樂觀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在平常多注重向幼兒傳達愛意,特別是對一些性格較為內向、膽小、交往能力較差的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愛,鼓勵和引導他們多與人交往、多參與活動,幫助他們逐步克服心理障礙,從而養成健康心理。
3.在幼兒學習和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征,選擇恰當的方式來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在專門的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還需要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寓教于樂,這樣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游戲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教育活動形式。在游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幼兒較為輕松地接受相關知識。同時,通過游戲教師不但能挖掘游戲中潛在的教育因素,進行積極的引導,也能發現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心理問題,以便及時糾正。比如,在“開餐廳”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就能觀察到幼兒是否表現出責任心,是否能與他人合作,是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是否待人禮貌、舉止得體等。然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具體表現,一一點評并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對與錯,從而在游戲中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育。
三 總結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幼兒未來的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每一位幼兒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努力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優化教育教學策略,讓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富有成效,從而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摘 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新的世紀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人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新一代,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幼兒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發展及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我園在幼兒健康心理與人格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幼兒;健康心理教育;人格教育
一、我園幼兒健康心理與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小班:(1)關心周圍的人和事,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喜歡上幼兒園,有良好的適應新環境的能力;(3)初步培養良好的性格特征,既具有男性的堅強、勇敢,又具有女性的細心、溫柔的人格特質;(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5)喜歡參加各項活動,用簡單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中班:(1)能積極愉快地主動參與集體性活動,敢于表現自我;(2)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調節行為的能力;(3)會簡單評價別人;(4)做事有信心、能克服困難堅持完成;(5)能當眾表演,不膽怯;(6)有較強的求知欲;(7)能充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平等合作,樂于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大班:(1)能理解別人的情感,會主動關心別人,幫助有困難的同伴,愛護小朋友;(2)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定的責任感;(3)遇到困難能主動想辦法去解決;(4)喜歡參加各種活動,活動中樂觀、自信、友好、謙讓、合作、協商;(5)能夠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行為,分清好壞,克服缺點,有堅持性;(6)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內容
1.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
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對幼兒的個性、社會交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自我意識的發展,是讓幼兒從“自我中心”中擺脫出來,使其正確認識自己,并能正確認識別人。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往往來源于教師對他的評價。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正確認識和評價每個孩子,要多鼓勵,少批評,讓幼兒在鼓勵中健康成長。教師要幫助個別幼兒克服膽小、自卑的心理,幫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另外,教師要尊重幼兒、相信幼兒,讓幼兒每時每刻都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認識。
2.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的社會交往對他們的個性、社會性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注意為同年齡組的幼兒創設交往的機會與環境。每個班都創設計算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表演區、科學區、娃娃家、商店、醫院、餐廳等多種區域。幼兒每天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進入各區進行自主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社會的認識。其次,為不同年齡的幼兒創設交往的機會與環境。通過角色游戲、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等形式,讓大班幼兒帶領小班幼兒一起活動?;顒又校鰪娏舜蟀嘤變旱呢熑胃?,培養了幼兒間的友誼,增進了相互了解,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語言,從而達到提高幼兒交往能力的目的。
3.培養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欲望
隨著幼兒獨立性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周圍,并對許多事物產生極大的好奇與興趣。教師有責任保持并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知識的欲望。為此,我們在各班創設了養殖角、種植角,以滿足孩子求知的欲望。另外,我們還購置了許多聲、光、電、熱等科學操作材料,創辦了科學游戲室,各班定期到科學游戲室活動。幼兒在科學游戲室接觸到了許多未知的領域,獲得了多種感性經驗,發展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的欲望。
三、我園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學理論、促觀念、變行為
我們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論,提高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組織搞心理科研的教師到北京等地參觀學習,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經驗,來指導具體的實踐活動。通過討論、學習、探索、實踐,教師的教育行為有了很大改變。她們把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做為工作的重點。日常教育教學中,她們努力改變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贏得孩子的歡心,用尊重獲得孩子的信任,用贊賞鼓勵孩子成功。看到孩子的進步,更加激發了教師們探索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決心。
2.將心理健康與人格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當中
我們以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蘊藏著許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就有一個責任心培養問題。每次活動前,教師都提出具體要求,有的孩子能夠把玩過的東西整整齊齊放回原處,但有的孩子還沒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這就要求教師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對那些能夠整齊收好玩具的幼兒要及時表揚與鼓勵,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玩具的幼兒,做事要有始有終,要有責任心。生活中處處有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把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融入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周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
3.組織專題研究活動,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
為了把幼兒心理健康及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落到實處,我們各年齡班進行了專題研究活動,如:在大班搞了“通過大帶小活動,培養大班幼兒的責任感”的實驗;在中班搞了“中班幼兒自我意識培養”的實驗;在小班搞了“兩性化人格培養初探”的實驗。這些實驗內容此略,均取得較好的效果。
4.家園密切配合,鞏固和發展幼兒健康心理
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動的開展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也不例外。
通過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及人格教育”,我園大班幼兒的責任感、自主性、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班幼兒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明顯增強;小班幼兒的性格特征更接近于“兩性化”人格的積極特質。幼兒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也逐漸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關鍵詞:問題幼兒心理分析
近二十年的幼教實踐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具有攻擊性行為或其他各種具有不健康心理問題的幼兒,我都會將其列為個案培養對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留意觀察,隨時記錄,并針對其特殊行為和舉止做出分析和反思。經過長期的總結和探索積累了些許經驗和一點點心得,本次研究試圖了解這類特殊幼兒的心理狀況和相應的教育解決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的定義是:一種完整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傷殘。而幼兒園里的問題幼兒往往是心理的不健康,其問題行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兒的一般行為相比所表現出的過度、不足或不恰當的行為。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況:社會行為問題(如攻擊、破壞、說謊、嫉妒、過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習慣(如習慣性吮手指、咬指甲、習慣性痙攣、活動過度、注意分散、反應遲緩等),生理心理發展問題(如遺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機能障礙,偏食、厭食、睡眠障礙、抑郁、冷漠、焦慮、口吃等),多動癥,小兒自閉癥等。
通過我的觀察,這些問題行為不僅影響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同時也阻礙了幼兒正常的心理發育和發展。多年的一線工作,我發現在幼兒期,因為各種原因形成的問題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覺得自己可以在該領域進行嘗試研究活動,并通過努力,幫助和促進幼兒以更好地的發展。但因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此僅僅將所遇到的較典型幼兒的不健康心理進行研究分析。
一、研究對象問題行為的表現特點及分析
(案例一)從小班帶起的欣欣(女)小朋友常常會感到受挫折或不順心,特別易怒,同時還會采取打人、沖撞、踢人、擲東西、大聲哭喊、滿地打滾(室內、戶外、操場、平臺隨時隨地)或其他類型的攻擊行為。并且該行為發生的頻率特別高,小班時,基本上是一天一次甚至一天多次。為制止和教育欣欣,我的身上也不知挨了多少次她的拳腳了。
分析:
通過特意與家長接觸溝通,我了解到該幼兒的大概家庭狀況。欣欣的家是城中村且又是個臨街的大院,居住人員復雜,父母職業較自由,閑暇時間較多,父親常去打牌往往一打幾個通宵,常常當著孩子引起家庭爭吵打斗。另外,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采取最簡單省事兒的方式:一哄騙許諾、二無原則溺愛、三粗暴鎮壓。這無疑說明欣欣的壞脾氣是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嚴重影響。很早就被傳送的家喻戶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揭示了這個后天環境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道理。
在觀察中,我發現欣欣的這種異常行為通常出現在自己的要求未滿足和于自己愿望不統一之后。如:活動結束大家都整理玩具,而她卻想繼續玩卻未被滿足。于是,她就會將手中的玩具物品使勁地扔在地上,并且哭叫打滾以宣泄不滿?;蛘呖浯笸榈囊唤z絲不足跑來告狀,卻沒有聽到我給予的批評后,就會立刻暴怒,自己大聲指責同伴。我認為欣欣雖入園較長時間卻沒有建立集體意識,無論活動、思考仍以自我為中心。
(案例二)
新來的彤彤(女)初次給人的印象是表情平淡,倔強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交往,易與同伴發生爭執、口角,常伴有攻擊行為(打、掐、抓、咬、撕扯),幾乎每日發生多起。另外,彤彤的另一個行為也很是特殊---------神經性身體抽搐。(起初只是像發冷似的一天偶爾抽搐幾次,后來頻繁極了,間隔十多分鐘一次,最嚴重時還會伴有不自覺的短暫叫喊。)
在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中,僅彤彤這種身體神經性抽搐的行為已讓他們身心疲憊。由于查不到原因,在專家的建議下,父母24小時輪流監測記錄孩子這一癥狀的發生頻率和次數。偶爾,爸爸會因過分擔心對孩子大聲呵斥,媽媽則不停地勉勵孩子自己克制,卻無絲毫的改變。
既然孩子在身體上都是健康的,那我們就要從孩子的心理上分析原因:
心理壓力是近年來人們經常提到的名詞,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壓力問題不可避免地從現代人的生活中突現出來,甚至連一向被認為是無憂無慮的孩子也開始感覺到外界壓在他們身上的種種壓力。
桑德森和瑞慕斯伯格博士在他們的著作《耐壓力的孩子——父母必讀》中詳細分析了不易承受壓力的孩子的特征,對照后我案例中的兩個孩子特征明顯。
上述的兩個案例在教學活動中成了兩個大麻煩。可是,有一個西方諺語說得好:“麻煩還不算是麻煩,如何解決嗎反倒是真正的麻煩?!?
二、善于觀察和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擺脫心理壓力
(一)參與運動可減輕壓力下幼兒的不良反應
這個前提是先要和幼兒有充分的交流,讓其先接納老師,喜歡老師,信任老師(這一點只要有愛心和足夠的耐心),然后,就是和孩子一起參與共同游戲,他會很樂意接受。
案例一中的欣欣在戶外活動時總是像一條曬太陽的蛇,軟軟地靠著或蹲坐著只看并不參與,多次鼓勵并不見效。后來,到她游戲時,我便拉著她的手一起跑或跳,起初她仍是很抗拒,但后來便扭扭捏捏地隨著我一起參與,兩個學期后,欣欣已經能自覺的參與70%的游戲活動了。而每次只要欣欣自己參與,我都會在大家面前特意表揚稱贊她,從而讓欣欣獲得輕松、自信的愉快感覺。
(二)自信心的獲得為幼兒減壓
根據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論,在我們每個人的人格發展歷程中,都會面臨這樣四種基本的人生態度:“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這四種人生態度的形成,以及其發展的過程,也正是我們自信心獲得與發展的過程。
(三)提供和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融入集體中,消除心理壓力
對其問題行為多包容、多理解,因材施教,給予其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不使其異常行為過分暴露在集體或其他幼兒面前,常常讓其感覺到:老師喜歡我、小朋友喜歡我。
(四)家園配合,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后備力量,任何活動的展開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健康心理的養成也不例外。
通過努力和準確的分析及適當的教育措施,三個月后,彤彤的多種問題行為都消失了,孩子的父母親特別開心,感激,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問題幼兒是存在著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孩子,也是更應得到特別關心照顧的群體,做一個細心的教育者,認真的觀察和準確的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關于問題幼兒的“心理教育”的理解,高嵐的《幼兒心理教育與輔導》一書中所講的“三個打魚人”的故事便說明了其深刻的內涵。也正是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在幼兒身上,有著心理教育的起點和希望,展現了心理教育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每天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對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可愛幼兒,而每天最頭痛的事則是對著同樣一群隨時可能脫離正常軌道的不聽話的幼兒。無疑,幼兒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無論是在日常的生活還是學習上,由于幼兒年齡及生理的限制,注定了他們會是一些特殊的“學生”。因此,為了更好地搞好幼兒教學工作,幼兒教師必須注重加強心理教學建構。
一、溫柔教育取代粗暴懲罰
對大多數幼兒來說,他們的年齡一般在3~6歲之間,對這個社會還沒有形成一整套認識。隨心所欲、無拘無束是他們的天性。即使是在幼兒園中,他們也不能即刻就變成我們要求中的樣子。而幼兒園教師因為要一整天都在教育和看管著一群孩子,所以有時候可能會對某些調皮的孩子失去耐心。其實,面對這些生理上還多少有些不能自理的幼兒,幼兒教師的角色應該更像是一個“媽媽”!一味的懲罰不可能達到好的教學目的。幼兒教師要試著用溫柔的語氣勸導孩子,讓幼兒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接受教育。有的教師喜歡在幼兒中樹立典型,哪個是好孩子,哪個是壞孩子。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這種貼標簽的方式,很容易會對他們的心理成長造成極大的傷害。另外,不要吝嗇一些表揚、鼓勵的話,你的一句贊許或許會使幼兒一天都處于興奮的狀態,而他也一定會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從而表現他的優秀。
二、寓教于樂取代模式教學
用三分鐘熱度來形容幼兒對某件事的關注度再貼切不過了。因為還處在生理及心理的發育期,幼兒很容易對一件事物產生好奇,但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將這種好奇轉移到其他事物身上。對幼兒教師來說,首先要承認這是幼兒的天性,是正常的幼兒反應。其次,幼兒教師如果想要長久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就要改變以往那種古老又僵硬的模式教學法。當然,這還需教師自身也要多一些童真童趣。例如,在課堂上播放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或者給幼兒講故事,既能讓幼兒喜歡,又能不知不覺中啟發他們學到東西。另外,教學活動就不再局限在小教室里,試著不時地將孩子們帶到室外,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神奇。寓教于樂,這才能真正讓幼兒興趣多多,并從中學會知識,慢慢成長。
作為教師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分支,幼兒園教師在開啟幼兒心智、幫助幼兒成長方面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如果在幼兒教育中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注重心理教學建構,從幼兒的心理出發改變以往教育教學模式,相信我們的幼兒教育一定會大獲成功!
(作者單位 河南省汝南縣第一幼兒園)
【摘 要】游戲是教育幼兒的一種特有的手段,也是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對幼兒智力、社會性、情感等的發展有促進作用。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喜愛,最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因此,發揮日常游戲對幼兒心理教育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游戲;學習;幼兒心理教育;積極作用
幼兒的本能就是玩,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說,兒童世界的支柱之一就是是游戲,兒童通過游戲相互聯系。教師與家長也可以借助游戲為溝通媒介,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兒童解決心理問題。我們可以依據兒童在游戲中運用的玩具和在游戲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表現來來解釋兒童的內心世界,并依此疏導兒童。那么游戲究竟會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產生那些影響呢?結合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就此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游戲的特點和特性
游戲是幼兒的全部生活。幼兒可以在游戲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幼兒的游戲是活動的、具體形象的,是語言、形象、動作交織在一起的。在游戲中,家長與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它們是根據游戲的特性和幼兒的需求而要求的:①必須是孩子主動要求參加的。②在游戲中不能讓孩子有輸贏的心理負擔。③游戲必須在一種愉快的氣氛下進行。④孩子是游戲的主人,通過游戲,盡可能讓孩子達到一種“我能夠、我可以”的心理滿足。⑤游戲內容必須是有益于孩子的身心發展的。⑥孩子能認真地進行游戲,有獨立游戲的能力,能夠克服一定的困難,遵守游戲的規則。⑦在游戲中,孩子們能友愛、謙讓、合作、不互相妨礙。⑧會正確獨、立使用玩具、愛護玩具、收放玩具。在幼兒游戲中,游戲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戲的開始、結束都應由幼兒自己掌握,按照他們自己意愿、體力、智力來進行。自愿和自主是幼兒游戲的兩個重要條件。
二、游戲對幼兒教育的積極作用
每個人的兒童時代都是在玩樂中度過的,游戲是最適合于幼兒的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游戲是幼兒的一種權力,它不會讓孩子玩物喪志,反而會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
1.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游戲的擴展和加深來實現的
游戲的過程是幼兒在生活上遇到讓他們感興趣的一些活動,或大人在生活上設立的一些情境,幼兒在這些情境里自然地學習各種知識的一種過程。它是一種自主發現式的一種學習。在《娃娃家》的游戲中,幼兒“家”里擺放的各種“家具”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家里仿造來的,從游戲中幼兒逐漸明白了飲水機如何開關、哪個按紐是冷水、哪個按紐是熱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熱的水;在《商場》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到購買食品時應該注意商品的保質期和有效期;在《醫院》游戲中,幼兒通過模仿醫生,護士或看病的人,清楚的了解到去醫院看病的順序,也知道生病要去看醫生而不應該隨處找藥吃,這樣才不會有危險,等等。
2.幼兒想象力的發展是通過游戲來促進的
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幼兒根據想象進行游戲,游戲又促進了想象的發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教師先讓幼兒想象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家具,哪些家具是家里沒有但想要的,在教師的語言與行動指引下,幼兒與教師一起努力用卡紙制造出了床,桌子,飲水機,淋浴器等他們能想象出的家具。創造性思維的萌芽是在教師的引導才會產生的,在活動之前教師必須先想好活動內容,計劃行動程序,在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情有個大概的掌握,預測游戲后可能得到的結果。然后按照計劃帶領兒童把想象的計劃變為現實活動。
三、游戲對幼兒成長的積極作用
1.游戲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游戲一般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兒童參與的,游戲對幼兒情感的發展,孤僻心理的克服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幼兒剛入學時性格膽小、內向孤僻不敢與同學和老師交往,我根據這一特點,設計了《打電話》的游戲。通過幼兒互報姓名和問候對方,使幼兒之間增加了解,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往,能發展對語言的認識和運用。兒童通過在游戲中對成功與失敗的感受,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游戲成功的體驗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很自然的認為自己是聰明的,有價值的,從而能夠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心態。通過漸漸增加游戲的智能激勵性和游戲的困難程度,使幼兒在游戲中適當感受到一些失敗和挫折,不但可以使幼兒增強思考能力、提高協作意識,還能夠提升幼兒的智力發展空間。并能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使他們在面對困難時具備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更強的心理素質。
2.游戲可以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和紀律性
幼兒在做游戲時喜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游戲中每一種角色都有相對應的行為和責任。例如在游戲“蛋寶寶”活動中幼兒須扮演“蛋媽媽”和“蛋爸爸”,他們從自己家里帶來一枚生雞蛋作為“蛋寶寶”?!暗皩殞殹笨蓯鄱曳浅赡?,稍不小心就會摔破,作為“蛋爸爸”和“蛋媽媽”在精心照顧“蛋寶寶”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表現出少有的耐心和責任心。當有幼兒不小心把“蛋寶寶”打碎時,幼兒在失去“蛋寶寶”的那一刻,他們能夠深深的體會到了傷痛之心和惋惜之情?!暗皩殞殹笔軅罄蠋煯斸t生為“蛋寶寶”看病,可以引起幼兒對“蛋寶寶”健康的關注。幼兒在扮演“蛋寶寶”父母的過程之中,愛心與責任心由此萌發。這些體驗使幼兒在愛與被愛的動態平衡中體會到做父母的辛苦,培養了他們關心他人的品德。
四、結束語
總之,在游戲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掌握日常的基本生活能力,還能體驗到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到的親情與友情,使他們加深對現實生活中現象的了解,更能體會父母的愛心,朋友之間的友情。因此,我們說,“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徑”,發揮日常游戲對幼兒心理教育具有積極作用。
【摘要】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情感的產生是與個體的需要密切相聯的??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不同,人對客觀事物便抱著不同的好惡態度,也就會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滿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會使人產生愉快、滿意、喜愛等肯定性情感體驗。反之,則會產生厭惡、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體驗。
【關鍵詞】幼兒 心理教育 情感
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幼兒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那么,幼兒有哪些情感方面的需要呢?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一、被人愛撫的需要
孩子們總是希望別人喜愛他,喜歡經常得到人們的愛護和關懷。在家里,父母的愛撫能夠讓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在幼兒園,孩子們渴望從老師那里汲取愛的溫暖,受到鼓舞。教師的每一句夸獎,每一個輕輕的微笑,都能使孩子們體驗到無限的快樂和滿足。對于那些性格孤僻、內向、膽怯,尤其是平時較少得到成人關心的孩子,愛撫就顯得更為重要。只有那些能經常得到愛的滿足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個性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所以,對幼兒充滿愛心,這不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教育工作的一條準則。
二、參與和取得成功的需要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孩子們的天性。只要周圍的事物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并會為達到參與的目的,表示滿足。反之,幼兒就會顯示出不高興,甚至情緒低落。積極的參與可以喚起幼兒對本身能力的感覺。如果幼兒能夠經常在游戲、勞動和學習等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愉快,他就會越來越多地因為意識到自己的能力而感受到快樂和自豪。他下一次就敢于去做同樣的甚至更復雜的活動。參與和取得成功的需要越是得到滿足,由此產生的情感體驗就越深刻,幼兒的積極情感也就在反復不斷的強化中獲得發展。所以,在幼兒的各項活動中,我們都要創造條件、創設情境,促使全體幼兒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教師要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要耐心指導、細心引導、精心疏導,力求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完成活動任務,以取得成功的體驗。
三、自尊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前進,教育孩子規規矩矩聽話和按照成人意志去發展兒童,逐漸為培養幼兒獨立的人格,全面發展幼兒個性所代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孩子們比任何時候都表現出自尊的需要。他們學什么、怎樣學,玩什么、怎樣玩,都不喜歡由成人硬性規定。特別是當他們的某些愿望和行為與成人的要求沖突時,采取和藹可親的態度,循循善誘的說理,與幼兒平等地對話,才可能使孩子們愉快地接受成人的指導。否則,幼兒就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越是有個性的兒童,逆反心理就越強。幼兒往往會因為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變得反復無常。這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是極為不利的。
四、擺脫過失感的需要
幼兒的過失感是在他對事物萌發出某種責任感時所產生的心理體驗。一般說,幼兒年齡小,缺乏判斷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力低等,他們做事往往不計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過失,就會精神不振,甚至產生懼怕。這種情緒狀態說明幼兒意識到某種責任后果的發生。兒童越是有責任感,過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從過失感中擺脫出來。對幼兒發生的過失,成人不宜指責、訓斥。那樣容易使其形成壓抑的心態,整天心神不安。相反,應該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過失,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過失,犯錯誤是難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一位教育工作者說的很好:“學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過錯并為之痛下決心悔過自新之際,教師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靈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氣,是寬容。此時,給學生一點面子,就是給他留下了信任、關愛、期望。須知,一個翹首向善、滿懷希望的靈魂,他一定能戰勝自我和超越自我?!边@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幼兒能夠對他周圍的人表示出有遠有近、有親有疏,這是感情的作用。他們常常把心目中最親近的人做為感情交流的對象。如父母和對他影響最深的老師。而對感情最近的人,幼兒能把心中的秘密說出來,會在遭受挫折和傷心的時候,把心里的痛苦和委屈告訴他們,甚至在他們面前盡情地大哭一聲,以發泄心中的不快。這時候孩子們的感情最真切,需要成人以同樣真切的感情對待他們。他們渴望從成人那里獲得感情上的鼓舞和力量。因此,促進與幼兒間的感情交流,成人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創造良好的感情氛圍,教他們把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情感都傾吐出來。如果幼兒在他周圍找不到交流感情的對象,不能正常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情,那就會限制幼兒積極情感的發展。相反,就可能強化了幼兒的消極、不健康的情感。
總之,幼兒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幼教工作如能較多地從關心和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出發,加強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就能從小奠定兒童情感發展的基礎,為今后培養幼兒具有更高級的社會情感創造有利條件。
最后用一段名言與大家共勉: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燦爛的微笑,這微笑會像一縷春風、一抹陽光,吹散學生心頭的陰霾,溫暖學生的心靈;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真誠的鼓勵,能給孩子們以勇氣和力量,進而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激發他們的潛在力量;每天給學生送去一個誠懇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幫助學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幼兒園)
【摘要】:繪本閱讀作為近幾年幼教界逐漸興起的一種教學形式,以其風格迥異的畫風,深邃悠遠的寓意,逐漸吸引著很多孩子、家長、教師的目光。經過實踐證明,繪本閱讀在幼兒園的開展,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繪本的分析,以及優秀繪本的教學實操解讀,對繪本教學與幼兒心理建設相結合的探索活動進行初步闡述。
【關鍵詞】:繪本閱讀;幼兒;心理教育
一、繪本概述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輔助,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繪本書籍特別強調視覺效果,不僅具有幫助文字傳達寓意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梢哉f,繪本是一種強調視覺化效果的文學作品類型,以其精美的圖案、簡練的語句、深邃的寓意而著稱,用賞心悅目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在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思維多是具體形象性的思維,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少但畫面豐富,以圖畫帶動故事情節發展,這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繪本歷經了一個世紀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經典作品,涵蓋了幼兒心理教育的多個方面,如:
鼓勵孩子珍惜友情的《我是霸王龍》《小黃和小藍》《彩虹的盡頭》;
讓孩子體驗包容、奉獻的《親愛的小魚》《爺爺一定有辦法》《猜猜我有多愛你》;
培養孩子學會樂觀的《我的幸運一天》《幸運的鴨子》《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
讓孩子體驗愛與被愛的:《愛的奇妙滋味》、《逃家小兔》、《抱抱》
讓孩子發現自己認同自我的:《小貓皮皮》、《小豬變形記》等等。
繪本內容的多元,為教師開展幼兒心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孩子們在形式多樣的內容與畫面中感受美,學會愛、寬容、自信等一系列對孩子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品質與性格。
二、 繪本閱讀與幼兒心理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實例
1、繪本以畫面為主的特質決定其教學,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閱讀,更是要讓孩子學會依據畫面進行觀察、想象、推理;不僅局限于對畫面的認知,更是引發孩子情感的共鳴,激發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使孩子憑借自己對繪本的理解,以及生活經驗和想象,對繪本故事情節做出種種猜想及應對措施。雖然孩子們年紀小,不可能說出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基于理解的記憶會使孩子的切身體驗伴隨孩子長遠的發展,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情緒管理,當我們成人面對憂慮、壓力時,除了要行動起來克服困難,更要學習嘗試改變,使自己更好的適應生活、工作,如此才能掃除憂慮,進而擁有全新的生活。我們也要把這種觀念帶給我們的孩子:如果每一天的每一分鐘都很難過、沮喪、生氣、憂愁,這一輩子就是“黑暗”的。如果我們能調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有彩色、美好的人生,做好情緒管理可以幫助孩子的一生更加幸福美滿。讀繪本可以讓孩子通過形象的畫面了解怎么調整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安全感以及引導孩子學會釋放情緒、學會表達情緒等等。情緒管理系列書《我好快樂》《我不想生氣》等,就是以一只可愛的小兔子為主人公,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畫頁中,體驗它的喜怒哀樂;在一句句如同喃喃自語的話語中,升華情感。“快樂象小花瓣,要學會耐心,細心去收藏,不要為小事煩惱,也別去斤斤計較?!薄翱鞓肥亲蠲利惖男』ò?,讓我們的心變得好細致好柔軟,好好對待身邊的弟妹兄長和每一個伙伴?!薄白尣豢鞓返娜艘哺惺艿娇鞓返牧α?,幫助一下別人,更讓我的快樂成倍的增長?!?
這些對幼兒情緒進行生動描寫的書,表達了這個年齡段幼兒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情緒體驗,畫面精致美觀非常具有感染性,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隨著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感受各種心理狀態。通過親子共讀這些繪本,也會提醒我們成人不要忽視幼兒成長期各種情緒的表現,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就只重視智力的開發卻忽略了對孩子心理健康呵護。尤其是當今家庭的孩子多以獨生子女居多,孩子從小就在重重關愛下長大,使孩子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孤僻等不良性格。日常教育中,我們更要重視孩子們的情感要求并做出正確的輔導, 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美妙的繪本閱讀中,培養孩子嘗試減少壓力、釋放自我、同情他人、樂于傾聽等好的品質。
2、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想象力,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繪本的最大價值和魅力在于:沒有說理和說教,卻能啟發孩子們深入思考。通過閱讀繪本,孩子不斷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著閱讀,情感得到逐步提高和升華。在輕松愉 快的閱讀中,埋下影響終生的良好的情感。以繪本《小老鼠和大老虎》為例。在這個故事中,微不足道的小老鼠和威武強悍的大老虎是一對好朋友,這之間的關系有多么玄妙,在開始閱讀前就已經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此番設計,致使兩個主人公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矛盾沖突波瀾迭起,喜劇氣氛也被渲染到了極致,活動室里自始至終充滿了孩子們的笑聲。而在笑聲中,又讓他們受其感染,會主動反思自己與同伴交往中遇到的類似事情,更明白了日后該如何與同伴交朋友。正是貼近幼兒生活的故事情節,激起了孩子的共鳴,童趣的畫面又將人物心理關系層層遞進,故事所要表達的觀點清晰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以誠相待、平等互利的,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當發生沖突的時候,更需要雙方都付出努力,一個要學會妥協,一個要學會原諒?!?
故事的結尾以新人物大犀牛的出現為大家留下了大大的伏筆,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間。相信,孩子們說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心理經驗的升華過程,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啊。
教學是一種交流,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幼兒從不知到知之的過程。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吸取優秀繪本的知識養分,對我們的教學進行不斷的改良和優化,才可以使繪本真正服務于教學。我們老師們首先要了解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更是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健全心理、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讓繪本閱讀滋潤每一位孩子的心靈,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在繪本閱讀中共同成長吧!
摘要:幼兒園階段是一個人最早接受到教育的時期,幼兒的學前教育對其之后的學習乃至人生道路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心理教育提到日程上來,尤其是現在心理疾病發生概率越累越高的情況下,更是要對心理健康加以重視。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健康
進入到21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患心理疾病的人數不斷呈上升趨勢,且人數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來看,從嬰幼兒到學生階段,再到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其身心狀態都處于發展當中,并且各個階段的狀態都是有密切的聯系的,因此,成年之后患心理疾病的人,肯定從幼兒時期開始心理健康就會有一定的問題。由此看來,在學前教育階段做好心理教育是必要之舉。
1.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傳統的教育觀念。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教育觀念,使得幼兒的生活與活動范圍受到很大的限制,幼兒長期生活在較為壓抑的環境下。除此之外,學前教育階段教師的教育活動主要圍繞著"學什么"來展開,對幼兒是否愿意學、怎樣學都沒有太大的關心,時間久了教師對幼兒心理活動的關心越來越少,在幼兒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發現。
1.2 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嚴重脫節?,F在的家長工作都比較忙,對幼兒學習上的關心不夠,很多家長認為學前教育就是幼兒園的責任,忽視了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幼兒很少有機會接觸社會,因此受到的社會教育少之又少,使幼兒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很難實現。
1.3 對幼兒心理健康的認識不夠。現在的學前教育,教師和家長的關注點都在于幼兒應該學什么知識,怎么做才能不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因此往往會將一些成人的主觀思想強行灌輸給幼兒,而沒有考慮到其是否符合幼兒的接受能力的范圍,這會使幼兒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傷害,之后甚至會發展成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2.如何做好幼兒的心理教育
2.1 優化教育環境。作為幼兒最主要的生活場所之一,幼兒園應該肩負起心理教育的主要責任,最基礎的做法就是要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環境分為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種。優化物質環境就是讓幼兒在健康的環境下學習與成長,例如在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這一天,用相關的信息布置板報,使幼兒對心理健康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心理環境的優化主要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認真對待每個孩子,比如說幼兒剛開始到幼兒園上學時,會因為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了解幼兒的心理,與他們做游戲,轉移其注意力,不要讓幼兒留下心理上的隱患。
2.2 開展針對性教育。針對性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根據幼兒個性的不同對其進行較為具體的教育。幼兒的心理狀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個性和特點,并據此制定出具體的教育方案。例如幼兒出現厭學心理的時候,教師不能強迫他們必須學習,而是要通過勸導工作,讓幼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一味的強迫只會使幼兒的心里更加反感。
2.3 幼兒園、家庭、社會合作教育。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教育的發展,必須堅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相互合作。幼兒園可以讓幼兒更多地參加社區活動,例如"學雷鋒活動"等等,讓孩子在社會活動中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對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十分有利。至于家庭方面,家長要注意積極配合幼兒園的相關教育活動,參加幼兒園開展的觀摩活動等等,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作為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因此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更能降低成年之后患心理疾病的幾率,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摘 要:幼兒教育問題始終是教育界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逐漸加深,幼兒心理教育成為了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如何積極、有效的建立幼兒的良好性格,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社會各界研究的熱點。
關鍵詞:觀察方法;幼兒心理教育;應用分析
所謂觀察方法,指的就是對幼兒的行為和語言進行觀察的一種方式。該觀察方法利用了自然條件,觀察有計劃性和目的性,觀察目的為了解幼兒的心理變化、心理活動以及心理發展趨勢等[1]。具體的方法為記錄幼兒日常所說的語言以及說話時的語氣和態度等,著重分析幼兒的注意力所在以及思維變換等。為了進一步熟悉并利用該方法的應用價值,本文進行了系統分析與研究。
一、加強幼兒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幼兒心理教育可以使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心里想法
研究并不斷加強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幼兒心里想法。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幼兒教育活動安排,親密接觸幼兒就必須科學的掌握幼兒的心里想法與心理變化情況。對幼兒的心理特性進行掌握是幼兒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所以應該予以認真的重視。在幼兒的世界里,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他們對于周圍環境和各樣事物有其自己獨特的認知,往往對于一個事物會奇思妙想,并提出很多問題,教師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充分掌握這些幼兒的心里獨特想法,耐心的解答幼兒提出的各種小問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形成好壞之分、善惡之分。
2.過心理教育促進幼兒學習
幼兒的學習規律是分不同時期的,不同時期的幼兒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程度大不相同,所以對幼兒進行教育一定要結合幼兒的實踐發展情況進行。只有確保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知識講解教育才能使幼兒充分的學習到相關知識,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教育結果。而目前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往往忽略了幼兒的發展規律,一味的要求高成績,在幼兒時期就對其進行晦澀難懂的知識教育,即使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就長遠來看卻大大的影響了幼兒的良性教育發展。
3.通過幼兒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創造舒適的成長環境
幼兒心理變化是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的,經過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工作可見,只有使幼兒生活在快樂、和諧、輕松的環境中才能建立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其更加的開朗、活潑。而一旦幼兒生活在吵雜、枯燥的環境中,則會出現很多消極心理,甚至導致幼兒產生自卑心理,出現不合群現象。通過對幼兒的心理表現的觀察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舒適健康的成長環境。
二、觀察方法在幼兒心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1.通過觀察日記記錄幼兒的心理情況
使用日記記錄形式是觀察方法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就曾采用這種方法記錄她第一個孩子出生后心理變化情況,由此寫出了著作《研究兒童心理學》[3]。通過日記形式記錄幼兒的成長軌跡和心理變化可以有效的獲取幼兒的心理信息,對于針對性的心理教育意義重大。日記,可以記錄幼兒的日常生活,包括課上回答問題的表現以及課下游戲時的情緒變化。長期的記錄可以是教師明確幼兒喜歡怎么樣的課堂教學形式以及游戲活動,并對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情緒變化都能做好總結,以此來充分了解幼兒。但是由于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未被廣泛采用到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工作中。
2.記錄典型事件方法
典型事件記錄方式是觀察法中對特定事件進行研究記錄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時間限制較小,可以隨時記錄幼兒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通過事件發生的原因、事發過程以及發生之后幼兒的表現記錄來觀察幼兒的心理情況以及變化。比如,可以記錄兩個幼兒之間的矛盾過程,通過矛盾雙方的年齡、性別、家庭、矛盾發生原因、發生經過以及事件的最終結果等記錄來觀察幼兒在其間的心理發展情況。根據觀察到的事件內容以及心理總結可以發現幼兒的實際心理所想,這樣就可以在今后的教育中盡量規避這些問題,減少矛盾的發生率,降低糾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記錄幼兒行為的發生率
對幼兒行為的發生率進行記錄,目的在于記錄并觀察幼兒很多常見行為的發生情況,通過發生頻率的計算最終制作相應的記錄單,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進行行為規范。比如,詳細記錄幼兒竊竊私語情況、動手動腳習慣、煩躁不安情緒以及沖動行為等。對這些常見的行為進行研究分析,可有效的提高教師對幼兒心理的了解,并對幼兒教育、教學有一定的幫助。教師可以通過規律的掌握來有效的吸引幼兒的課堂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總結
幼兒是一個人最初對社會產生認識,并建立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在幼兒階段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其心理變化予以深刻了解,尊重幼兒發展規律以及心理變化模式,通過健全的人格魅力與人格教育來幫助幼兒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充分的關注幼兒的心理發展變化并采用合理的觀察等方法才能進一步觀察幼兒的心理變化以及成長軌跡,望今后相關部門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題。所謂健康心理就是指一個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會環境之間處于一種積極協調、統一的狀態。心理健康的人,情緒愉悅穩定,生活態度積極,人際關系和諧,行為能自我調節和控制?,F代心理學表明:健康心理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展、潛能開發、道德品德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核心。
一、重視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當代幼兒教育的主題
3~6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極易因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從目前我們的幼兒園教育現狀來看,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致使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應是我們幼兒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園自2007年開始以“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為主題,對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二、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們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確立了幼兒心理教育基本內容為:
(一)愛心教育
愛心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礎和基本內容。通過愛心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和學會從愛別人那得到快樂,提高能力和自尊。愛是幼兒健康發展的“精神食糧”,是幼兒生活中的“太陽”。愛能使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為此,從園長到教師都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他們時刻用樂觀的情緒、柔和的表情、適度的動作、溫柔的語言與每個孩子進行情感接觸和交流,對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因而使孩子們在師愛的搖籃中長大,也懂得了去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
(二)探索周圍世界的教育
兒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與周圍世界不斷交互作用中逐步開展的,而多方位、多層面的環境能激起幼兒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為此我們通過自然角的設立,科學發現室的設置,微型社會景觀的引入,讓幼兒從觀察中接觸、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促進幼兒多種經驗的獲得,多種情感的體驗,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使幼兒園環境成為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內涵、激發幼兒情感的無聲的“教科書”。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為我園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們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其次,為幼兒創設交往環境,提供交往機會、交往環境,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再擴展到異齡幼兒間的交往,加強幼兒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間的交流,發揮互補效應。再次,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環境延伸到部隊、奶牛場、桔園、農貿市場、商店、美容院等,以鞏固幼兒交往技巧,發展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學會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平時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飯、穿衣、睡覺等,都幫助、鼓勵兒童自己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教育活動中,總是鼓勵孩子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盡量做到不把自己觀點、想法強加給幼兒,注意讓他自己得出結論。通過自由活動,鍛煉他們自主交往、獨立思考、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五)積極自我意識的教育
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內容,幼兒對自己積極和認識來源于成人的尊重、認可和夸獎,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我們要求教師要學會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時時以肯定的語氣鼓勵孩子的進步。讓每個孩子相信,我能行。我們還讓幼兒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如利用幼兒群體的力量和強帶弱的優勢,幫助膽小自卑幼兒找能干幼兒做朋友,達到雙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師也嚴格杜絕傷害、貶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語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尊嚴和價值,使其自我意識得到新的升華。
三、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
2007年以來,我們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參照國際心理學會頒布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在全園范圍內制定出教師“維護兒童心理權益語言、體態、動作規范”,對教師在情緒、教育方式、管理、指導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規定,使教師的教育語言和行為建立在平等、尊重兒童,有利于兒童發展的基礎上,倡導教師要努力成為維護兒童心理權益的典范。
(二)開展心理輔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輔導是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所謂心理輔導,就是運用現代教育、心理科學等理論,根據幼兒心理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對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發展所進行的幫助、指導和服務。
(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們以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去。在各種活動中,
貫徹尊重幼兒意愿,發展幼兒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為原則,讓每一個幼兒真正成為各種活動的主體。
(四)家園配合,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后備力量,任何活動的展開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更多家長從傳統家教觀念中走出來。通過上述活動,使教師和家長配合默契,步調一致,使幼兒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實。
通過“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這一課題的實施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園以這一主題為特征的辦園模式和特色,邁出了走向21世紀幼兒教育的第一步,課題實施二年來,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僅提高辦園品位、教師素質、幼兒發展水平,也得到了廣大家長、社會的支持和贊許。
導讀:個性化就是隨著身心的發展和成熟,一個人越來越顯現出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的人格特征。社會化是指特定社會通過各種措施使個人形成該社會所規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為模式或人格特征。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早期經驗對于人格發展極端重要,在這些經驗的作用下會形成一個人長期的人格基本框架與基本特征。因此,早期幼兒生活環境與教育是否適當,直接關系到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它,幼兒就不可能盡情游戲,也不可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為此,我們積極建構幼兒心理教育課程,旨在讓幼兒的心理獲得健全的發展。
一、幼兒心理教育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
1、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的原則。
個性化就是隨著身心的發展和成熟,一個人越來越顯現出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的人格特征。社會化是指特定社會通過各種措施使個人形成該社會所規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為模式或人格特征。個性化和社會化是心理品質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方面,它們相輔相承,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因此,在幼兒心理教育課程中,我們應遵循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的原則,既要重視幼兒的社會化,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又不能忽視幼兒的個性化,抹殺他們的個性特點,并且還要通過各種個別性教育措施來促進幼兒的特長和獨特性的發展。
2、滲透性原則。
心理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和長時期的熏陶、教育和訓練的過程,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與心理教育,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在各種具體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心理品質,將幼兒心理教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之中。例如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訓練幼兒的體能,教授學生有關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巧,而且要訓練幼兒勇敢、堅強的人格特征;在語言教學中,通過講有關偉人的英雄事跡、祖國山河等等精選故事,陶冶學生的人格。
3、認知教育與行為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心理品質既不是單純的思想觀念,又不是單純的行為方式,而是認知與行為緊密聯系的綜合體或心理一行為結構。要培養這種內在心理和外顯行為表里一致的結構,不僅要從內在思想觀念入手進行認知教育,而且要從外在行為方式入手進行行為訓練,只有把兩種心理教育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否則會出現偏差。
二、幼兒心理教育課程框架及要點
幼兒心理教育課程是指在教師指導下,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培養良好心理品質與健康人格為主要目標的各項活動的整體計劃。它是從屬于幼兒園總課程中的一個子課程。它與其它子課程是分綜結合的關系:既有各自獨立的培養體系,但在教育過程中,又不是單元割裂、單科獨進,而是注意相互滲透,加強橫向聯系,使子課程本身的有序化與課程間的結合化有機統一。
心理教育課程的編制是以促進幼兒各發展領域整體和諧發展的思想為指導,以幼兒期健康心理發展的特點為依據,其目的是促使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使
幼兒身心各方面得到整體和諧的發展。
根據課程編制原理,幼兒心理教育課程包括如下幾方面:
(一)目標系統,含總目標、層次目標、年齡目標和單元目標
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培養良好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是幼兒心理教育的總目標,這一總目標還可以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
第一,層次目標:從心理成分上分析,幼兒心理教育的目標應包括:①認知目標,如了解某些心理教育的知識,發展感知、記憶、思維與想象的認知能力等等。②情感態度目標,如培養幼兒對心理教育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悅納自己,養成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等等。③動作機能目標,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社會交往的禮儀與技巧,培養幼兒勤勞的習慣等等。
第二,年齡目標:依據幼兒心理教育的總目標,并考慮幼兒年齡發展的特點,分別提出每個年齡班的教育目標。小班幼兒要養成在幼兒園生活與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發展注意力與觀察力等等;中班幼兒要發展記憶力與想象力,培養積極的情感與態度,認識自己的身體、心理與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特點等等;大班的幼兒要發展思維與創造能力,較好地認識自己,愉悅接納自己,培養自信心,發展承受挫折的能力,懂得關心別人與某些社會技能等等。
(二)內容系統,主要是編排心理教育課程的序列和設計活動方案。
編排心理教育課程活動序列的依據是單元目標,同時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定出反映目標思想的活動名稱,一系列活動名稱就組成了心理教育課程的序列。心理教育活動方案有三個因素構成:一是心理教育的具體目標,即矯正與預防幼兒何種心理與行為問題,培養幼兒何種心理素質,健全人格,開發幼兒何種心理潛能,促進幼兒智力發展;二是具體情景內容,通過篩選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符合目標要求的內容,把它們設計成有明確主題的、有感染力的情境;三是教師的啟發引導,即教師如何引導幼兒進入情境,如何調節幼兒的需要、預期和認知評價,如何啟發幼兒的感受和體驗。
(三)組織系統,主要含心理教育課程的組織形式和主要方法。
組織形式分為集中培養和分散培養兩種形式,集中性培養的組織形式有兩種:①心理教育活動。它是以班級或小組形式開展的專門性的心理教育培養活動,每周1次~2次。心理教育活動的基本設計思想是以幼兒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為主要方向,其操作原則是創設情境、強化體驗。②階段綜合主題活動。它是以心理教育內容為主題,結合其他領域目標進行的階段性活動,一般每月一次。
分散性培養的組織形式有三種:①游戲和其他學習性活動。主要是強化這些活動目標中的心理因素。游戲活動一般可以通過增設表演性角色、指導情節發展、加強心理體驗等方式來強化心理教育目標。學習性活動是從兩方面來加強心理教育:一是以健康―快樂為活動的主導目標,二是充分展示學習性活動內容本身的心理教育因素。②日常活動。對這一類活動除了在單元目標思想指導下,進行有計劃的培養外,更要結合偶發事件,加強心理教育的隨機培養。③隱性途徑。主要是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和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氛圍,滲透心理教育。
(四)評價系統。根據心理教育的特點,評價的方式主要采用情境觀察法(自然情境和創設情境),觀察指標是幼兒的表情、言語和行為。評價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1)日常形成性評價。主要通過心理教育活動中的觀察環節和日常活動中的自然觀察,對班集體進行整體性的定量評價,對典型事例進行個別性的定性描述。
(2)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指一學期一次的教師主觀評價和兩年一次的測試性評價,都是對幼兒個體作評價。前者是教師根據日常積累的觀察記錄和印象,對每個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作等第評價。后者是按照目標思想設計情境,確定測試指標和評分標準,測試時,根據幼
兒在情境中反應作出評定。
在當今日趨開放的和多樣化的社會中,在強調素質培養和人格發展的教育體制下,要培養出能經受住社會風吹雨打的參天大樹,幼兒園心理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知識經濟呼喚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高素質的人,最佳的體現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展。這是對培養人的當代教育提出的要求。為達到這一要求,要注重在教育體系中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二、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2)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的極少;(3)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4)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
一、游戲有利于調整幼兒的消極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情感健康的幼兒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極情感。游戲是兒童表現自我情感的一種方法。弗洛伊德提出:“游戲能滿足孩子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愿望”,把想象中的事物與現實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并從中獲得快樂。從心理學角度看,幼兒生活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條件的限制和束縛,這難免會使幼兒的心里產生緊張或受到壓抑,而游戲則是幼兒松弛緊張情緒的良好方式,正如荷蘭心理學家拜代克所說:游戲是帶有情感的,能解決兒童心理矛盾的一種活動,兒童的沖動性在游戲中能得到解放。
二、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通過數年的研究分析認為“各種道德幾乎都可能從游戲中得來,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誠實,什么理性的服從……這種種美德之形成,沒有再比游戲這個利器來的快,來得切實?!痹谟螒蛑杏變翰粌H可以滿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行為準則。
游戲不僅能讓幼兒表現道德行為,暴露行為的缺陷,而且能通過挖掘其中潛在的品德心理因素,及時進行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引導。
游戲還可以使幼兒通過假裝和虛構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幼兒心理學既是人生的本原,也是人生的歸宿,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是人生每個階段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證??倳浽邳h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目標,并把“重視學前教育”作為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舉措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重視幼兒教育。幼兒教育作為學前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
本文運用歷史研究與比較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縱觀以往本學科本領域中相關內容的研究成果,比較分析國內外幼兒心理學的發展情況,進而過渡到幼兒心理教育的問題上來,探討幼兒心理健康現狀及主要問題,并提出引導幼兒健康發展的措施。利用幼兒期這個心理發展關鍵期進行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各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可以促進未來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幼兒心理學的發展
(一)幼兒心理學的概念。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3~6、7歲入學前兒童)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 幼兒心理學和嬰兒心理學、學齡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都是發展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和幼兒衛生保育教程、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教育理論課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幼兒心理學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幼師學生掌握幼兒心理特點等基礎知識,并能在日后用在幼兒教育實踐工作中,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兒童、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興趣和能力。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弄清幾個最基本的概念:“健康”、“心理健康”、“幼兒身體健康”及“幼兒健康教育”?!敖】怠睉敯▊€體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方面,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而“心理健康”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因此,“幼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為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的態度、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
(二)幼兒心理學的發展概況。幼兒心理發展研究起源于遙遠的過去。由于近代西方社會、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和教育的發展,使得人們在兒童觀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幼兒心理的研究由一些智慧的閃光到擴展成為一門正規的學科,由早期靜態的發展觀到今天動態的發展觀,記載著人們很多個世紀以來在認識自己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提升。
我國古代就有了一些樸素的幼兒心理學思想,如《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等。但我國科學幼兒心理學如同心理學一樣是舶來品,是從西方引進的。陳鶴琴是我國最早的兒童心理學家,其后對我國幼兒心理學發展做出貢獻的還有黃翼、陸志韋、朱智賢等兒童心理學家,其中,對兒童心理進行了系統研究的是朱智賢。目前,有很多活躍在幼兒心理與教育領域的心理學家們正在開墾著這片希望的土地。
三、幼兒心理的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現狀及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大方面:從家庭方面看,現在家庭的家庭結構單一,大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家庭生活空間狹小。父母一般都是雙職工,白天忙碌工作,到了晚上隨著精力的消耗,很少有時間陪著子女玩耍,又缺乏和子女的溝通與交流,再加上大多數家庭住的是樓房,給孩子們的活動空間狹小,孩子們沒有空間玩耍導致心理負擔加重,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其心理健康。從環境方面看,在當今知識信息時代,信息的來源眾多,孩子們在多角度的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就過早接觸到了成人世界,例如一些言情小說、電視劇或者是那些渲染暴力的影片,在沒有判別力的孩子們眼里成為了最愛,這點讓人們很擔心。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幼兒心理教育主要可從這幾點來培養健康的心理:1、培養幼兒的謙讓精神。謙讓精神無論是幼兒或是成人都是一種美德,是社會交往的一種技能。所以要從小培養幼兒謙讓的品質,使他們成為適應社會環境、與人和睦相處。2、克服幼兒的恐懼心理??謶质怯變浩谳^突出的負面情緒。幼兒的恐懼心理是與成人思想交流、對外部世界認識思考過程中出現的。而引起幼兒恐懼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如環境、事件、壓力等等。3、養幼兒的分享精神。有些幼兒會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如:幼兒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東西藏起來,留給自己不讓別人分享。父母和教師應首先讓幼兒體會分享的快樂,當幼兒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時,他們能體會到同伴親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獎。
(三)引導幼兒健康發展的措施。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總結性的措施。(1)引導幼兒健康發展應以幼兒園有計劃的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為主。在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幼兒教育的規律和原則,為幼兒提供與教育內容相應, 集科學性、適應性、靈活性為一體的寬松環境。幼兒園應以人為本,遵循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及規律,尊重幼兒的心理權益,從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多個細微環節入手,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把心理健康落實到教育行為上。(2)要以家庭教育為輔。家庭是幼兒早期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性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示范作用和角色定位。但父母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領導、教師或監工等別的角色。家長應不斷提高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自身的綜合素質。(3)發揮社會環境的作用。社會環境要抓住每一個契機為幼兒營造合作、樂群和創新的環境,創設和諧民主的群體氛圍,促進其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礎和關鍵,利用幼兒期這個心理發展關鍵期進行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各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可以促進未來健康人格的形成??傮w上,我國幼兒心理學的發展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幼兒心理健康的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僅限于教育類,應該加大研究的力度和范圍,還需要研究者拓寬視野,采用合理的科學研究方法,建立以幼兒心理素質優化為目的的教育模式。
【作者單位:鹽城人民政府市機關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