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05:29:12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醫學心理學作為醫生處理醫際與醫患關系的重要學科,早已為廣大專家學者廣泛重視。一方面,作為理解病人心理活動的重要知識手段,醫學心理學在幫助醫生進一步地理解處理醫患關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為一名社會人,合理得當地處理人際關系亦是十分必要,醫學心理學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醫學院校的心理學教育成為培養醫學生的關鍵一步。文章通過對正在學習“醫學心理學”的醫學院學生進行走訪調查,對醫學生醫學心理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現狀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醫學本科生;醫學心理學;考核標準
1 方 法
調查問卷的調查對象為中國醫科大學正在進行醫學心理學學習的大四年級學生,包括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專業等醫學相關專業。問卷由15道選擇題構成,涉及內容包括對“醫學心理學”課程的態度、對該課程設置的意見、對任課老師的評價,以及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問卷共發出115份,收回有效問卷109份。將數據錄入SPSS 13.0 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學生對待該課程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有大到半數同學對待該課程態度較好,在其中有13人很重視醫學心理學課程,認為其為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同學因為該課程內容較為抽象,認為心理學理論是“偽科學”而放棄學習。有超過60%的同學因課程中穿插有心理學電影欣賞部分及微表情、夢的解析等有趣的小知識而對該課程印象較深,僅少數同學對該課程沒有印象。
2.2 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及收獲
調查問卷設置了三道有關課程具體內容的問題,約13%的同學可以完全掌握,將近半數同學可以部分掌握,但仍有30%同學表示完全沒有聽過。10%以上的同學認為該課程的意義大于其他基礎醫學課程,是作為醫學生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知識,30%的同學則認為其與其他考查課學科并無太大區別。超過半數同學認為學習課程后能得到一定收獲,有30%同學僅僅對心理分析、心理學冷知識有印象,極少數同學沒有任何收獲。
2.3 學生對該課程設置的意見
學生對該課程設置的總體印象幾乎為設置合理、課程單調、課程內容夸張荒謬各占1/3,僅極個別同學認為課程設置很不合理。對于上課時間的設置也各持己見,認為在大一所有醫學課程學習之前上、在大二學習了一部分醫學課程之后上、在大學醫學課程全部學習結束之后上,以及貫穿于所有醫學課程之中四種意見幾乎各占相同比例,其中在所有醫學課程之前學習略多于其他。對于課程的考核方式,超過半數同學認為授課方式很重要,要多增加與患者溝通及醫學生日常交際方式的學習,僅少于5%的同學認為考核形式過于單一,達不到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75%以上的同學認為授課老師負責投入,僅極個別同學認為老師講授不滿意。
2.4 學生平時對心理學的應用
通過對學生生活中應用中醫學的情況調查,60%的同學表示平時僅在心理學微表情等有趣的小知識時有幫助,22%的同學表示看一些心理學小電影和書籍。極少部分同學經常研究心理學專業文獻,或查閱心理學雜志。
3 分 析
3.1 學生對于該課程態度較為積極,較之前有明顯改觀
有超過半數同學對于該課程有認真對待的態度,在其中也有一部分認為該課程超過其他醫學課程極為重要而特別重視。與以往文獻報道中比較可見,或由于近年來醫學心理學課程的規范以及社會輿論對于醫患關系的重視,醫學生對于醫學心理學的重視有了明顯的提升。心理學電影欣賞及微表情、夢的解析等小知識往往是學生興趣所在,也是學生能留有較深印象的部分。但該課程目前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也使得一些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生對該課程缺乏認真的態度。
3.2 學生對于該課程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從調查中對于該課程核心內容的抽查來看,僅極少數同學可以完全掌握,相當一部分則僅僅有印象。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由于該課程考核標準較為容易,學生一般不會利用課下時間復習或鞏固,從而導致知識的掌握程度較欠缺;另一方面,由于課程的性質,學生的興趣點往往在于心理小實驗上,其更側重于實驗現象而對于其深層次的心理學知識則掌握不熟。
3.3 學生對于課程設置意見不一
“醫學心理學”雖有較長的歷史,但我國課程的規范化卻時間不長,課程設置方面較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較為集中的意見還是在于教學形式的設置上應更加豐富多樣,反映出來的問題多為實驗分析部分,形式合理但執行力不足而導致課堂效果受到很大影響。授課教師往往更注重理論的講解,而對于現象與理論相聯系的重視不足,缺乏對學生理解知識規范的指導,而對于一些態度不認真的同學則更缺乏約束力,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學生對于實驗的理解停留在“聽故事”階段。另外,對于考核形式,學生也樂于因該課程簡單的考核而減輕總體課業的負擔。課堂要求不嚴,考核簡單都缺乏了對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約束力,但對于學生而言,實際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因而總體上并無較多反對意見。
3.4 該課程對學生及醫學心理學價值觀的形成影響不大
對比學生學習前及學習后對醫學心理學態度的變化不難發現,學生的心理學運用并無實際意義上的改變,對于社會上輿論關注的熱門醫患關系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關注度,有一部分同學無法給出醫學心理學的理解看法。一方面,對于一部分優秀的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醫學生而言,對醫學心理學的關注早已形成習慣,其在該課程的學習之前早已掌握一定的醫學心理學知識;另一方面,由于課程的設置上存在不足,使得學生從該課程的收獲有較大局限性。
4 解決措施
目前,學生對于該課程的態度與積極性都有較大改觀,改變醫學心理學教育現狀的關鍵則在于讓該課程的設置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4.1 改變課程時間的設置
學生對于該課程的授課時間各持己見,因此讓該課程的授課時間更具彈性化是解決的關鍵。首先,在入學教育階段增加一定的醫學心理學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早期的醫學實驗有更多心理學方面的認識,也便于在當時醫學新生有較大熱情時讓其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合理學習運用心理學知識;其次,在保留目前大四年級學習“醫學心理學”主要知識的基礎上,在其他醫學課程中增加相關的醫學心理學部分,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并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4.2 適當提高考核標準
在不增加學生實際負擔的基礎上達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首先,要減少基礎知識的考查而增加對學生心理學運用的考查;其次,可以將課堂中學生對實驗理解程度表現以一定比例計入最后的總成績?;A知識考查的減少,避免了學生因大量機械記憶基礎知識增加負擔,重點考查學生的認識理解,也可以督促學生重視課堂內容的學習。將課堂的表現計入總成績也可以約束學生的課堂行為,對課堂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從而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多樣化課堂。
4.3 豐富課堂形式
雖然目前的教學形式已不再是完全以老師講解為主,但其還存在有形式單調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心理實驗也被普遍反映過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意義。首先,以教師與學生活動各占一半的比例安排課堂內容是較為合理的。教師應以最簡明的方式用半節課時間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其余時間則交給學生自由討論或向教師提問。其次,要求學生匯報學習情況是很重要的也是目前尚缺乏的。不僅約束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過程,也讓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應給予對醫學心理學興趣較大且平時表現優秀知識掌握較好的同學向全班展示的機會,可以是心理學小實驗,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豐富課堂,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5 結 論
隨著社會輿論對醫患關系關注的進一步增強,醫學心理學的運用越發受到人們尤其是醫學生的重視,而在本科學習中,科學有效地完善其課程設置,更加多樣化的課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達到啟蒙的作用,使學生對于醫學英語的學習方式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摘要:醫學心理學是目前醫學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本文分析醫學院校中醫學心理學課程傳統大班教學的不足,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學的質量做出參考。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醫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與健康或疾病之間關系的學科,其關注心理社會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重視解決醫學領域中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為問題[1]。在人類死亡譜的改變、生活節奏的提高等多種動因作用下,醫學模式已經從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衛生部根據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提出在有條件的醫學院校中開設醫學心理學課程。我國的醫學心理學根據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醫學模式發展的需要,吸取了心理學科中所有與健康相關的內容,目前幾乎所有醫學院校都開設了醫學心理學課程。
隨著對醫學心理學的關注度大大提高,學生也普遍認識到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及病人心理、醫患關系學習的重要性,所以選修本課程的學生人數非常多。大班教學成為醫學心理學的主要授課模式,在這種大背景下,如何科學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多年來一直是本課程授課教師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大班授課模式存在的問題
醫學心理學涵蓋生理心理學、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心理障礙等方面的內容,掌握這些知識,對于健康促進,疾病的病因探索、診斷、治療和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大多數高校將其設置為限制性選修課(考查課),課時數通常在36學時之內[2,3],因為課時有限,很難兼顧心理學基本知識和臨床案例,也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醫學學科體系龐大、內容復雜,醫學生課程繁重,課堂學習所接受的信息量遠遠大于其他院校學生。所以存在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比較重視考試課,很多學生雖然對心理學感興趣,但不能分配足夠的學習時間。
醫學心理學是我校醫學專業學生公選課,全是以大班形式授課,而傳統的大班教學從方法到考核上,都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大班教學中,教師主要用講授法進行教學,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減少,學生個性差異和獨特性極易被忽視,學生往往缺乏內在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較差,并且極少關注課程內容,也很少提問,注意力不集中。大班教學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不相識,容易課堂紀律松散,學生上課遲到、早退、高缺席率等,甚至沒有被教師注意到。另外,大教室固定的桌椅,使得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參與非常少[4]。國內學者對醫學心理學大班授課現狀調查顯示[5],大班授課中,學生對師生、生生互動很不滿意,“差”項選擇都在80%以上,對課堂紀律、師生關系的滿意度也不高。
在課程考核中,大班教學往往采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考核方式,很難保證評價的恰當性,也難以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無從談起。因此,對醫學心理學課程大班授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在目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是緊迫且必要的。
二、特朗普制在醫學心理學大班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1.特朗普制教學模式。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于美國,由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創立。其做法是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以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統一的上課時間。大班集體教學由優秀教師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幾個平行班統一上課,隨后的小班課研究討論大班課上的教材,由15~20人組成一個小班,然后由學生個人獨立自學、研習、作業。教學時間分配為:大班上課40%,小班研究占20%,個人自學占40%,所以又稱“靈活的課程表”。
2.在醫學心理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醫學心理學課程可在目前大班授課的現實條件下,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靈活進行調整、靈活使用。具體方法探索如下:(1)大班上課:教師根據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講授醫學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重點難點內容。(2)分組討論:根據課堂學生人數,15~20人為一個小組,各組分派不同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如尋找典型心身疾病案例、心理障礙案例、病人異常心理案例并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或者是課程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的探索。小組成員可以利用多種信息資源,如圖書館、網絡、見習等機會接觸的病人、請教專家等途徑獲得答案,然后再進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總結,以PPT匯報研究內容和成果,并進行發言,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案例及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和指導。(3)個人獨立研究:可以是知識點研究小論文撰寫,個人心理應激的應對模式分析,找尋現實生活中相關的心理案例,心理咨詢實踐等形式。個人在此環節遇到問題時,可向小組成員求助或向教師求助,教師及時給予引導,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4)基于特朗普制教學的考核評價:①大班上課內容的考核成績占期評總分的50%,以傳統的試卷形式進行。②分組討論的考核成績占期評總分的20%,以小組的總結發言加小組學習的資料(組內學習討論的記錄,使用的文章,資料,圖片等)的形式,給予該組成員分值。③個人作業的考核成績占期評總分的30%,根據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及小組交流情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程度及團隊協作、學生個人作業或個人研究報告的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給予分值。
三、醫學心理學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采用特朗普制的大班上課、分組討論、個人自學結合,有一定比例知識是來源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靈活教學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和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即從“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知識”轉變,現代醫學教育理念在教學方法上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國外醫學院校近年來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公開課等,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一致好評[6]。
1.創建具體的學習任務。在分組討論分派不同學習任務過程中,需要進行具體化的學習任務布置,如課程中的某些重點難點問題,病人過度焦慮的干預方法等,只有問題落到具體實處,讓學生明白此問題的解決是有實際效用的,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方向性和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利用好網絡平臺。隨著科技的發展,基于web的現代學習方式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應用,有研究者進行了探討與實踐[7],安排學生觀看視頻課程后,根據每一集課程內容提煉出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對鞏固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點有較好的效果。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校建立了醫學心理學網絡課程中心,在基于課程中心的網絡平臺上,有本課程的教學大綱、各章節知識點和我校各位醫學心理學教師不同章節的授課視頻,在自主學習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和自己任務需求,選擇網絡視頻進行重點學習或反復學習,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在課堂授課中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小組討論、教師點評、師生互動方面。
通過課程中心師生互動欄、留言板、微信群和教研室課程微信公眾號,搭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及時和教師探討,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解答因平時工作繁忙而無暇給予學生及時反饋的問題,做到個性化輔導,也為學生提供自由、民主的自主學習氛圍。
四、討論
1.特朗普教學的介入時機。分組教學不宜太早進行,可選擇在醫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和重點難點的學習后進行,學生對醫學心理學課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建立起對專業教師的“信任”和“認可”,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積極性,在分組學習時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并且能避免學生因為太早關注于小組成績而忽略基本理論的學習。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將討論主題以討論提綱或要點的形式在討論前下發給學生,討論提綱或要點應具有指導性,能夠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討論思路,避免討論過程流于形式或偏離方向,并告知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
2.小組數量及人數應適中。如果課堂人數過多,可適當增加小組數量,控制在15人左右為宜,以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學習及案例搜集分析中有發揮和表達的機會,增加參與感和組員間的互動頻率,培養合作精神,充分調動起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
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大班背景下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也能對學習成績進行全面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在目前大班的授課背景下,將醫學心理學這門課程學深、學透、學活,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摘要:本文對照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從提高臨床專業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增強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出發,對醫學心理學課程的設計與改革進行系統研究,分析課程目標和教學設計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對策。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設計與改革;醫患溝通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心理學教學在醫學教育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1987年衛生部規定醫學心理學要成為醫科院校的必修課。近30年來,我國衛生醫療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但醫患關系緊張事件時有發生,成為當今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1]。醫患溝通作為醫患關系的重要組成因素,是醫學心理學課程的研究內容之一,也是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核心理念。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是醫患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培養和發展醫學生的相關人文素質,對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系,意義極其深遠。
一、本科醫學教育標準引發的對醫學心理學的思考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為提高全球醫學教育質量,制定出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標準要求本科醫學的人才培養環節必須將醫學生的科學與人文素養二者并重起來培養,同時,還應建立與現代醫學模式相匹配的課程體系。交流與溝通技能項目在該標準中被特別重視,并獨立作為一大領域,共設9條標準,主要包括與病患及其親屬、同事和其他專業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書寫表達能力等。
為促進中國醫學教育的國際化,規范醫學教育管理,我國于2002年成立“醫學教育標準課題組”,研究與思考我國醫學教育標準的問題。2009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聯合印發《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對照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分析中國醫學心理學教育的現狀,發現我國醫學心理學教學與醫學教育標準的要求確實存在較大差距。
(一)學科定位不準
為了臨床專業學生順利通過執業醫師考試,目前我國醫學高校的醫學心理學課程的內容主要按照執業醫師考試《醫學心理學考試大綱》的要求來設置,涉及八大部分內容:緒論、醫學心理學基礎、心理衛生、心身疾病、心理評估、心理治療、醫患關系和患者心理問題。其中,醫學心理學基礎、心理衛生、心身疾病、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尤其花費較多時間講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了很大篇幅,而與醫患溝通極為重要的醫患關系和患者心理問題等內容基本不講授。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核心是要求學生形成與病人、同事的溝通能力。這說明,我們花費較多時間講的神秘內容與教育部、衛生部要培養合格醫生的目標沒有太大關系,醫學心理學的課程定位與教育部和衛生部的要求是脫離的。
(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
醫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在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要求下,它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最終使醫學生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養以及人際溝通思維能力和多維知識視野,而不僅僅是通過執業醫師考試。針對醫學心理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重新探索臨床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模式是醫學心理學教學改革的目的。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的著名的《福崗宣言》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
(三)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當前醫學心理學教學的最大缺陷是只傳授知識,不訓練技能。醫學生面臨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例如,醫學生在校接受的是“醫患溝通”的理論學習,這些理論大多源于西方文化土壤,在臨床實習時可能并不適用。臨床醫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本土化的醫學人文知識和良好的語言溝通技巧,善于理解病人的心情和處境,以患者能理解的語言與其溝通,才能建立有效的醫患交流平臺。善用肢體語言,學會用病人和病人家屬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才會獲得患者的理解、信任與配合。
二、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
(一)課程目標是培養合格的醫生
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要求臨床專業學生經過5年的培養,應該實現三大目標: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項目有12條,其中包括醫學生應關愛病人,有交流、溝通的意識,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尊重個人信仰,有團隊合作精神項等內容,這與醫學心理學密切相關。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共有23條,其中涉及醫患溝通的有5條。根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醫學心理學的課程目標在思想觀念層面應全面提升醫學生的人文情懷,牢固樹立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思想,在技能層面加強人際溝通和醫患溝通技巧,以培養人文技能為目標,培養合格的醫生。
(二)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
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能形成與病人及同事的溝通能力;懂得尊重生命,具有人文情懷[2]。這就要求醫學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需要重新調整和完善。一是在醫學心理學基礎知識部分適當增加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人際交往技巧和團體意識的養成等內容。二是在臨床心理部分加上醫患溝通技巧訓練,在病人心理章節增加臨終關懷內容。此外,將課程教學時間調整為兩階段教學,基礎知識部分放在大一第一學期,臨床部分內容放在大四第二學期,將部分實驗課內容放在臨床見習中講授。通過加強醫患溝通的實訓化教學,可以大大提高醫學生的人文技能。
三、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一)教學方法改革
醫學心理學教師要帶頭開展啟發式教學、情境模擬教學、標準病人教學等調動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方法[3]。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醫患關系的內容來進行情境模擬教學。例如,給學生制造一個臨床中傳遞壞消息的醫療活動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患者或醫生、護士等不同角色,參與模擬的傳遞壞消息的醫療服務情境中來,通過情境模擬以及角色互換,使學生真正體會患者的痛苦,認識醫務人員在面對現代醫學的有限與無奈時需要醫患雙方共同承擔風險。醫生希望共同承擔,必須應用有效的溝通技巧,準確地表達內心愿望,以此獲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在教學中,引入標準化的病人課程,鼓勵有興趣的學生接受各類標準化病人培訓,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價值,給學生換位思考的機會[4],使學生從患者角度來感受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對今后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大有好處。此外,應建立有利于自主性學習的醫學心理學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學習。
(二)評價方式改革
考核與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教學評價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充分體現靈活性與全面性等特點??己四苷{動學生的積極性,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其能有效地考查教師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教學評價可兼顧課堂討論、結業考試、論文撰寫等形式,不僅要考核理論知識,還要結合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患者評價等考核實踐技能。積極探索和推行醫學心理學教育考試評價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考核內容體系,改變傳統的試卷形式[5],從而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技能和人文素質水平。
(三)加強人文實踐
醫學心理學教師應采取各種形式的人文教育實踐活動,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例如,可以在新生入學和實習前,組織宣讀《醫學生誓詞》;定期舉辦人文社科系列講座、醫學人文論壇等活動。開展“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醫療咨詢服務、與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結對服務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尊重生命和熱愛生活的人文精神。
醫學是一門人性化的科學,醫患關系是醫療中的根本關系。因此,醫學心理學課程承擔重要的培養任務,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應以學生為本,以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為指導,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保證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以“汗”“吐”“下”著稱,著有《儒門事親》。在運用中醫心理療法方面眾多創造醫學心理學上有眾多創造,將祖國醫學中的心理療法巧妙地應用到臨床實踐中,辨證靈活,桴鼓相應。
[關鍵詞]張子和 醫學心理學思想 心理療法
張從正,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以“汗”“吐”
“下”著稱,著有《儒門事親》,擅長應用情志療法辯證論治。[1-2]他的心理方法源于《內經》,實為遵“經”,而不拘泥于“經”,現就其心理學思想做初步探討。
一、結合七情學說辨證心身疾病
張氏分類歸納情志之病總共收集53種疾病驗案,總結為“五志過極,皆從心造”,治療時不可專門依賴藥物調治,而應運用情志相勝等心理治療方法。
張氏在辨證之時,留意性格差異對疾病的影響,病機分析緊密結合臨床,深入闡發心理病機:“疝氣……或因號哭憤怒,則氣郁之而脹”,對“水腫睪丸”認為“因驚恐得之”,“雀目不能夜視及內障,暴怒大憂之所致也”;對于治療初產婦通奶,“因啼哭悲郁結,氣溢閉塞,以至乳脈不行?!?
張子和提出個人的生活地位有差異,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疾病的影響也各有不同,“貧家之子,不得縱其欲,雖不如意不敢怒,怒少則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縱其欲,稍不如意則怒多,怒多則肝病多”,故“善治小兒者,當察其貧富貴賤治之。”
二、結合情志診治妙收桴鼓之效
張氏的心理療法桴鼓相應,提出了新的見解及治療方法,既符合中醫學的治療原則,又體現了現代心理療法的一些方法。
(一)以情勝情法
張氏運用“怒勝思”之法,治因思不寐的婦人,子和與其夫謀劃,取其錢財,飲酒數日,而不開藥就離開來激怒婦人,婦人大怒至汗出,病情痊愈;以“喜勝悲”之法,治一例因父亡悲傷過度而心痛,胸中形成結塊的病人,子和學巫者與病人開玩笑,病人大笑,疾病告愈。
(二)習以平驚法
《內經》提出“驚者平之”,張氏進一步獨創“習以平驚”的治療方法?!坝鄧L擊拍門窗,使其聲不絕,以治因驚而畏響,魂氣飛揚者”,使患者慢慢習慣所處的環境,適應恐怖,相當于醫學心理學的滿灌療法。衛德新之妻遇盜受驚,子和當其面以木擊幾,又譴人劃背后之窗,進行由弱到強的刺激,使患者逐步適應,與現代醫學系統脫敏法相似。
(三)相反情緒療法
相反情緒療法是應用情志的陰陽屬性,采用對立制約的陰陽理論,對向調節病理情志,治療疾病的方法。[3]
一例大怒所傷而不能進食的病人,以善舞之人給其獻舞,逗病人開心,心中郁悶得到開解,用暗示療法,讓病人能夠吃飯,所以不用開湯藥,便可以得到治愈。
(四)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法是運用轉移患者對病痛的注意力,激發患者抗病抵御的本能。[1]采用“好棋者,與之棋;好樂者,與之笙笛,勿輟?!?
(五)言理開導法
言理開導療法就是通過語言交流使病人明白事理、穩定情緒,變成積極心理,改變人的生理生活,使病人痊愈。[3]“西華季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熱厥,前后十余年”,張子和闡述寒熱厥的病因病機,配合醫藥治療,二人之疾很快告愈。
三、善用攻法把握心因
張子和在臨床辯證論治時,注意分析病人的心理素質,在應用吐法時,指出八條禁忌:“性情剛暴,好怒喜淫之人,不可吐;左右多嘈雜之言,不可吐……”;在汗法應用上,謂“病人稟性怒急者,可辛涼解之;病人稟性和緩者,可辛溫解之?!?
四、綜合針灸方藥巧用心理療法
張子和在治療疾病時,注意辨析不同的臨床要點,常采用針藥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
張子和對于因憂慮心痛的病患,“余又嘗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庇秩纾骸皣L治一婦人久思不眠,余假醉而不問,婦果呵怒,是夜困睡,又嘗以酸棗仁丸治其多憂?!奔葟木褚蛩爻霭l,又佐以藥物治療,提高了診治療效。
“是胎非積”篇載:“胡王之妻,病臍下積塊,嘔食,面黃肌瘦而不月?;蛑^之干血氣,治之無效。戴人見之曰:孕也。其人不信,再三求治于戴人。與之平藥以應其意,終不肯下毒藥。后月到,果胎也。人問何以別之?戴人曰:尺脈洪大也?!端貑枴匪^陰搏陽別之脈?!贝颂幍钠剿幤鸬降氖前参縿┑淖饔?,有些疾病無需用藥,大夫給患者開一些類似于安慰劑的藥物,以達到心理治療的作用。
張子和將祖國醫學中的心理療法巧妙地應用到臨床實踐中,辨證靈活,本文所述,僅其一斑。在中醫的辯證論治中,心理療法應該作為一個輔助的辯證和診療手段,對于前賢的經驗我們要善于挖掘和繼承,為祖國醫學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醫學心理學教學模式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交流等學習環境要素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醫學心理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關鍵詞】建構主義 學習環境 醫學心理學 教學模式
一、引言
醫學心理學(Medical psycholgy)是一門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體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作用和規律,并利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交叉學科。該門課程既需要心理學原理方面的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又需要較強的心理學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需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深刻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思想能夠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建構主義認知方式服務于醫學心理學教學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思想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幾個要素。
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思想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滲透
(一)情境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體現
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或方面。通過精心創建一種既能與學習目標相一致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或事件中親身體驗,通過真實情景的再現,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交流與協作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體現
醫學心理學的教學設計不僅要突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心理實踐技能和解決心理健康等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
(三)意義建構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體現
醫學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論都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并不代表要機械性地重復與記憶,啟發誘導學生發現心理學的相關規律、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自我認識是醫學心理學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
三、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的醫學心理學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交流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目前,比較成熟的三種教學模式可以被應用到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學是基于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而提出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提倡為學習者提供一種概念框架,以便于發展學生對知識意義的深入理解,通過支架作用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醫學心理學》課程中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個體心理》兩個章節涵蓋的知識點既是心理學原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又和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動、促進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以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為基礎,以潛在的發展水平為目標,在“最近發展區”內開展教學。例如,認知過程中的感覺是學生在課前就已經理解和熟悉的心理活動,圍繞感覺為學習主題,將學生引入到一定的體驗當中,如一起討論吃糖吃到后面不覺得甜了,反而感覺到酸是為什么;看到傷心的場面時,覺得悲傷的曲調特別好聽,搖滾音樂特別刺耳,看到高興的場面時則相反,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深入探索和討論,主動獲得對感覺規律的理解,從而達到對感覺規律概念的主動建構。
(二)拋錨式教學模式 (Anchored Instruction)
拋錨式教學模式提倡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應建立在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要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夺t學心理學》課程中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詢與治療》等章節的教學就可以具體應用拋錨式教學模式中的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在《心理咨詢與治療》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可以呈現學生都關心的內容,如人際交往、戀愛、性心理等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的咨詢案例,激發學生興趣,教師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的原則、方法與技巧,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協作學習,師生進行廣泛地討論、交流,修正并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咨詢案例的理解,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知識,而且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從而達到認知建構的目的。
(三)隨機進入式教學模式(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隨機進入式教學模式注重對同一教學內容,要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境下,為不同的教學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現。比如《醫學心理學》課程中的《醫患關系與溝通技巧》教學,可以采用人際關系理論講解,也可以使用圖片和視頻了解人際關系類型和人際吸引的表現,還可以創設大學生和醫護工作者常見的人際溝通情境。對同一個知識點,用這種隨機進入模式進行教學,從不同側面進入教學,以不同方式給學生呈現同一知識點,能夠使教學顯得生動活潑,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達到教學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的目標。
【摘 要】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如何培養醫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如何培養醫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尤為重要,以提升自身適應社會、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文章結合醫學生的心理特點,從《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培養醫學生應用心理知識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為他人提供心理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展。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在新時期,隨著當今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醫學教育發展需求的綜合型專業人才,成為現代醫學教育和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在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中,他們不僅需要具有醫學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與患者的良好溝通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如何提升人際交往知識技能值得探討研究。
一、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提升人際交往知識技能的優勢
(一)《醫學心理學》的課程特點
《醫學心理學》的課程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已經成為醫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運用醫學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心理學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依據醫學心理學提出的心身統一、社會影響、認知評價、主動調節、情緒作用、個性特征等基本觀點,在幫助醫學生掌握醫學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醫學生應用心理知識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為他人提供心理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展。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結合醫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做好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工作,操作性強,受益面廣。
(二)《醫學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研究范圍廣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它研究心理變量與健康或疾病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它涉及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探索與豐富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預防與保健、咨詢等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式、途徑與機制,提高醫療水平,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經過學習,醫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各種方法應用到自我心理調節與實踐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二、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醫學生適應能力不強
醫學生從學校畢業邁入社會,學習、工作、社會、生活的環境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們從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適應、調整。但是工作和社會環境的快節奏步伐,要求醫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部分學生在學校、家庭中養成的依賴性,致使他們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尤其是在醫患關系上,一些學生與病人交往溝通能力不足,處于被動地位,治療效果不佳,遭到病人投訴。
(二)社會認知能力不完善
社會認知的過程,是依據認知者過去的經驗及對有關線索的分析而進行的,必須依賴認知者的思維活動,包括某種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類與歸納。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醫學生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時,往往根據自身的認知來認識他人的心理狀態,即所謂的以己度人,對社會的認知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用自己的意志去想、去做事情時,在人際適應之中就會出現一些偏見,影響了他們對社會認知的準確性,阻滯他們與同事、病人的溝通。
(三)情緒情感負面影響
在人際交往中,情緒與情感起著十分的作用,他們是人際交往的手段,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的渠道互相傳遞交際的信息,達到互相了解、彼此共鳴的目的。積極的情緒情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消極的情緒情感則會阻礙人與人之間的良好交往關系。在現實生活中,若醫學生不能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情感,消極的情緒情感能導致人際交往障礙,如自卑、嫉妒、冷漠、憤怒、恐懼等,進一步加深負性情緒情感,便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四)社會、教育體制造成能力培養的欠缺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專業課程,忙于各種考試和職業技能培訓,對于集體意識的培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積極主動性。許多醫學生學習成績雖然很優秀,但與人交往相處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和壓力時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不能自我調節,同時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困難時無法得到來自朋友的支持,這樣使得他們陷入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狀態,對人際交往喪失信心,形成高分低能的現象。
三、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融入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結合調查結果設計針對性授課方案
要在課程中融入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首先必須了解醫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狀況和存在的心理問題,因此,在課程教學前可以先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設計有針對性的授課方案,即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重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著重講授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內容。
(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醫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1.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社會認知是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志作出推測和判斷的過程。它是個體行為的基礎,個體的社會行為是社會認知過程中作出各種裁決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對于醫學生社會認知的準確性引導,減少產生寂寞、壓抑、焦慮、生理疾病等消極面體驗,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
2.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情緒情感調控能力。情緒情感是人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認識活動受情緒情感的影響,積極的情緒情感推動人們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消極的情緒情感阻礙人們的活動,消蝕人們的活力,甚至引起錯誤的行為。因此,善于調控情緒情感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醫學生認識情緒情感的本質、表現和對人的活動的影響,學會分析自己的情緒狀況,學會調控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實際生活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3.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的意志能力。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醫學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總有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對他們進行耐挫折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意志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如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的表現,樹立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同時要學會承受壓力,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培養自己的耐挫力。
4.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培養醫學生的健康人格。人格是指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因為,人格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身健康和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明確人格是個體本質屬性的體現,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它包含人的氣質、性格、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找到自己人格特征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依據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培養良好的人格。
5.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醫學生正是處于青年期,青年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識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各項生理功能日漸成熟,心理能力逐步發展,自我意識迅猛增長,成人感和獨立感、自尊心與自信越來越強,期望個人的見解能得到社會與他人的尊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些醫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社會交往甚至形成社交障礙,為此而感到苦悶、自卑,以至于影響了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學中應使學生了解青年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正確的認識自己、樹立奮斗目標;同時應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心理應激,了解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應激源,正確理解應激反應,采取正確有效應對策略,能自覺地、主動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修正期望目標,學會尋求社會支持,改變認知和行為,保持心理平衡,擁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6.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掌握人際交往的原則、技巧。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是遵循平等原則,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平等相處。其次是遵循互助互利原則,打破自我為中心,善于求助,樂于幫助。第三是遵循寬容誠信原則,學會寬以待人,誠以待人。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溝通,良好的溝通為雙方傳遞身心發展的信息和資源,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相互聯系。在教學中引導醫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重視溝通,培養人際交往的技能。一是加強自身修養,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二是注重語言、非言語交往溝通,積極評價他人。三是學會傾聽、體會他人的感受。四是正視人際沖突,學會寬容忍讓,積極化解矛盾。五是善于表達自我,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克服刻板印象,及時調整自我表現。
[摘要]本文在簡要論述醫學心理學的基礎上,指出現代性的醫療方法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的更高要求。目的:從醫學心理學談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及其培養。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醫務人員;心理素質
從醫學發展是來看,醫學與心理學的關系十分密切,兩者都是以人為主要研究和服務的對象。醫學的基礎研究注重生命活動的本質,而心理現象則是在生命發展的較高級階段才出現。從現象上看,現代醫學研究偏高于人的生物學方面,而心理學的研究則偏高與心理方面。但心與身的關系或身與心的關系如何以及它們的互相影響則是兩個學科都必須面對并要作出回答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醫學心理學的出現是醫學與心理學兩個學科發展到一個階段時的必然結晶。
資料
1.一般資料
醫學心理學(medical psychdogy)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心理學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1]。醫學心理學研究醫學領域中的心理學的問題,則重于研究心理因素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影響,以及在他們相互轉代過程當中的作用和規律。同時,醫學心理學還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對疾病的發現、診斷與治療、康復和預防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和干預,以維護和促進人類的整體健康。
2.臨床資料
例:一位18歲女孩,因混合痔入院需要手術,護理人員對她進行了術前備皮,導尿管插入等術前準備工作。由于病痛和面對手術的緊張,無助時他情緒不穩定,不肯配合護理人員做一系列的準備,正巧一位資深的護士長經過,對患者進行了耐心的勸導和安慰,并告知她術前的一些準備是為了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手術使手術后達到良好的效果,同樣也是一種保護她的措施,與此同時轉移患者注意力,幫助另一位護理人員進行術前準備。
此例可看出,醫護人員對患者要有同情,體貼,照料,給予,安慰和鼓勵,無謂不到的關心病人,使病人感到像親人一樣,讓病人可以消除面對病痛的焦慮和恐慌。而病人則被認為應該按文化的要求履行病人的角色和義務,不能諱疾忌醫,應該接受醫護人員合理的建議和指導。其次,如何達到這些期望和要求。醫護工作者同樣是人,都應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懷,但在護患關系中無論護理人員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病人,他們都是較主動地一方,因而,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不僅涉及到良好的護患關系,而且涉及到護理人員自身身心健康。所以現代的護理工作著除了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掌握與患者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技巧,我認為也應該加強培養自我心理素質從而做到真正將心理學運用于臨床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
方法
1.心態平和
作為現代的護理工作者來講,除了要善于運用語言和患者溝通以外,也應該提高自我的認知,要用自我的內心去體會病人的感受。對待每一位病人所做的一切,要用平和的態度換位思考病人的內心世界。要記住病人不是單指他身體上發生疾病痛苦難耐,因為與此同時,病人的心靈上也有著一樣的痛苦。例如有一位學生參加高考前突然病倒住院,病痛合不能上大學的沮喪使他情緒無法穩定。正巧有一位護士發藥時,錯把藥片放到有水的藥杯里,他就抓起藥杯向護士扔去,兒護士一氣之下將病人訓訴幾句后轉身離去[2]。對于這種情況,表明護理人員心理素質的缺乏和對病人心里的不了解,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病人的所作所為,也不能理解病人的這種舉動是心里矛盾的無奈爆發。
2.豐富醫學心理學知識
現在的護理人員每碰到一個問題,總指望通過技術方法來解決,而忽視人們生存方法之間密切的相互聯系,忽視人群中健康與疾病的難以處理的平衡,只顧近期實力,所有這些都會帶來長遠的,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我們應當多學習心理學,多了解病患的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在護理工程中改變以往古板的單純的護理方法。應用新的方法,多與病患溝通,多觀察病患的日常生活,通過人際交往,影響和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其疾病的康復或向健康的方面發展。
3.干預病人的心理問題與對策
人一旦生病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就會都被打亂,生活規律的破壞成為一種極為強烈的信號,沖擊著病人的內心世界,再加上對病痛的體驗,病人的注意力不僅會集中到病癥上,還會影響心理狀態,改變他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和態度。病人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都來之于心理負擔的加重,把心理困結在自己的不幸和痛苦上。此時,護理人員就要學會耐心的傾聽病人的訴說,好的傾聽需要神入而不是同情或者憐憫,我們不要對說話的人的困境或不幸表現出一種屈尊俯就得態度,這樣的態度不能真正的幫助病人擺脫心理困境,我們應該運用神入。在心理學上,神入是理解與同情的結合[3]。在傾聽時,努力理解講話者的具體問題,不要擺出一貫正確的態度,不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投射到對方身上,反而應該努力理解講話者在想些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希望做些什么。更應該要尊重病人的根性和人格,深入了解病人的性格特點,對病人的需要才去不受個人情感影響的關懷態度。
結論
我們要善于發現和探究病人的積極因素,在治療的工程中,不僅要消除病人的基本癥狀,還要幫助病人恢復機體功能,重新調整身體,精神與社會三者之間的和諧。我們還要創建一個優雅舒適的醫療環境,因為這些都可以對病人的身心康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及其培養,適應新醫學模式的需要,是一項長期的有計劃性的工作,也是護理工作者人生旅途中永恒主題。所以,應當常抓不懈,付諸于自覺行動中。
【摘 要】近年來,以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為特色的教學方法改革,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將案例教學法引入醫學心理學教學,是適應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主動性、創造性高素質醫學專業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紹了案例教學法,探討了該教學方法在醫學心理學中的應用、實施技巧及意義。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與心理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而在醫學與心理學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醫學心理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臨床應用學科,是高等醫學院校的必修課并且列為執業醫師考試科目。如何科學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多年來一直是醫學心理學教師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因此把案例教學法應用到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是適應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基于情景學習、認知彈性論,以學生為主體,憑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潛在價值的“案例”引導學習者進入科學探索和反思的學習過程。這種方法首創于哈佛大學。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在一些學科教學中引入了案例教學法,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已日趨規范,對我國高校教學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知識的應用。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與學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它的實施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一統課堂的局面,使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教學,充分體現了“主導――主體”教學模式。
二、案例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1.醫學心理學教學案例種類
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案例一般分為3類:評析型案例、范例型案例和操作型案例。評析型案例主要展現了醫學心理學基本技能的操作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可借鑒的指導線索和模型,此類案例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和評價,培養醫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范例型案例主要表現了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用于例證和闡明概念、原理。這種類型的案例,以教師講授為主,給出分析過程,得出分析結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人格”一章中,可選取文學作品中一些典型人物形象作為案例,通過討論分析,理解和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行為模式及影響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操作型案例是將醫療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通過案例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此類案例以學生自我研究為主,重在應用。例如在講述“心理障礙”、 “病人心理”、“醫患溝通”等內容時,可選取臨床上的各類患者為案例,列出不同患者典型的心理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出心理障礙患者的類型,提出與患者溝通的方法、技巧。
2.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技巧
案例教學就是教師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組織啟動教學,啟發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并引領整個教學進程,最終得出結論的教學過程。整個案例教學過程由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總結三個基本環節組成。首先是案例教學準備環節。這一環節由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兩部分組成。教師準備就是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章節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背景和知識經驗,確定適合案例教學的內容,并選擇合適的案例,完成課堂教學設計,同時給予學生必要的提示。學生準備就是要求學生在了解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依據教師的提示,圍繞案例主動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是案例教學實施環節。實施案例教學時要求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組,然后由教師介紹案例的背景和發生情況,并確定討論題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分析案例,找到該案例的問題所在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證課堂討論有序地進行。最后是案例教學總結環節。討論結束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揭示案例的理論觀點,對有爭議的問題予以澄清;同時還要注重發揮課堂的教育功能和心理激勵作用,對學生的整個討論過程做出評價,總結表現出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三、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求知、積極探索等主體性人格。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重在學生參與討論、分析、思考案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出于解決問題的目的而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理論,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2.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用生動形象的案例陳述抽象的理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由原來被動地接受和儲存知識到現在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效地調動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實際上更多地從講臺前站到學生的背后,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讓學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
3.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教學法形象地呈現案例,通過對涉及知識點的問題不斷的討論和分析,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學的內容應該運用于何處以及如何運用。學生對抽象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對知識的記憶。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其創設了富有挑戰的問題情境,以案例為核心,圍繞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對一系列可能答案的探討,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所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立體豐滿起來,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學質量,改進了教學方法,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
【摘 要】將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BL)結合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BL)模式應用于五年制臨床醫學學生《醫學心理學》心理干預各論教學中既能激發醫學生對心理干預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臨床探索性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
【關鍵詞】TBL;LBL;醫學心理學;心理干預;教學
在普通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生面臨著課程多,每門課程的學習時間少的現實問題,因此,部分學院會減少《醫學心理學》總課時數,需要36學時以上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規劃五年制教材往往被壓縮到26甚至24學時,心理干預各論這一章節也從8學時以上被壓縮到4學時,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既調動學生對該章節的學習興趣,又能充分講授該章節的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臨床能力,成了部分教師教學的難點。本學院的心理學教研室教師經過多次的探索,認為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結合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1]這一模式適合這一特殊情況的教學,且具有教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模式的開展
1.1 準備階段:教學一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學時的教師講授,第二階段為兩學時的學生討論。由于該章內容較多,故在課前需要一定的準備工作:(1)設計問題:對該章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等十三節內容中的每一節均設計2-3個問題,問題涉及每種治療方法的原理、治療過程以及原理和過程之間的聯系;(2)自主學習:把事先設計的30余個問題作為作業形式布置下去,作業布置的時間是課前兩周,建議學生以書面形式完成,答案可以從書上、圖書館及網絡上去尋找,并說明這些問題及答案是第二次課分組討論的主要內容。告訴學生作業的答案只有最好、最系統、最具創新性之分,沒有最正確之分;(3)分組:將每班學生分為3個組,每組10名左右,每組選1-2位負責人,主要負責收集事先布置的作業的答案、主持和記錄第二次課討論的內容。
1.2 LBL階段:LBL階段由教師完成,主要系統講述各種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方法。建議LBL 階段以案例為基礎,圍繞案例精講每一種治療的原理和方法及其聯系,由于時間有限,有關每一種心理療法的歷史、人物和最新進展應布置給學生作為家庭作業去閱讀或尋找答案。
1.3 TBL階段:TBL階段為在教師的督導下由學生完成。盡管TBL階段討論的問題在LBL階段教師已精講過,但為了培養學生挑戰權威、獨立思維的習慣,討論前應說明教師的講授及書上權威人物提出的每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及技能也有其缺陷,學生應在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書上的內容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促進學生盡快走出絕對性認知階段,促使其認知模式向遷移性認知、獨立性認知和環境性認知階段發展[4]。在具體操作中,每個學習小組圍繞一些特定的心理治療問題,從各個學科和不同方向共同探討學習,對每種心理療法的理論和技能展開廣泛的討論,總結理論與方法之間的聯系,提出對每種心理療法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可能有效的改進方法,并探討每種心理療法的聯系與異同,從而達到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習對“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的四大要求[2]。討論結束后教師針對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匯報表現、問題解答等方面進行總結與評價,主要點評學生觀點的創造性與系統性,而不是過多點評知識點的正確與否。
2 實施體會
TBL以設計好的問題為導向,避免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問題過于分散,且TBL注重基礎與臨床知識的結合。因此,自2002年美國教育學家Michaelsen在PBL基礎上創立TBL以來,該模式在西方醫學教育中逐漸被推廣運用。實施TBL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有關討論內容方面的專家,但并不需要在團隊工作程序中有指導一次成功TBL會議的經驗和專門技能。另外,學生在團隊工作中也不需要任何特別訓練,因為在此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協作和使工作富有成效[1]。
我們教研室教師這幾年把TBL與LBL結合起來,并應用于《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總的感受是該結合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像我們這種普通院校的臨床專業多為五年制,課程繁多,《醫學心理學》被認為是一些邊緣課程,課時因而被大加壓縮,這導致教師在每一章節教學時都感覺時間緊張,特別是在教授心理干預各論時,因為該章有十三節,描述了十三種心理干預方法,而課時僅為四學時,因此講授該章時時間更為緊張。LBL結合TBL模式則能解決因完全運用PBL或TBL教學時教學時數大量增加的問題,解決目前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部分課程時數過少的問題,又能調動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另外心理干預這一章節內容介于醫學心理學理論與臨床技能之間,TBL結合LBL能培養醫學生初步的臨床探索技能,提高以后進入臨床時所需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之,LBL結合TBL不僅因節省課時而適合于部分五年制臨床醫學課程的教學,還因該模式在教學中一改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方式,將枯燥的學習變成一項充滿趣味和挑戰的科學探索過程而適合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推廣應用,該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營造了開放、自由、包容、合作的學習氛圍,最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認知性學習思維的轉變和發展,讓學生逐步接受書本或教師的某些知識是不確定的觀點,讓學生明白,權威并不是全知的,知識不再視為是確定的[3],這可能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相對性思維能力。
醫學心理學,李氏療法是由李和軍,于2012年創立的,共分為兩套療法,一套是在患者臨死的時候,直接把死亡期往后拖延三個月的時間,能夠治療各類絕癥,另一套是在患者臨死的時候,逼迫患者讓他不敢死亡,這樣也可以把死亡期往后拖延三個月的時間,用來治療各類絕癥。
這兩套療法雖然操作的方法不同,但是患者痛苦的程度,身體的感受以及治療疾病的效果,都是完全一樣的。李氏療法的特點是不使用藥物,不問疾病的種類,用準確的方法在恰當的時期,激發出患者體內的潛能,來對抗疾病。
李氏療法是與其它心理療法不同的,任何心理療法,都是治療心理障礙的,而李氏療法不是治療心理障礙的,它是專門治療各類絕癥的,還必須是到了晚期的,既將死亡的患者,對于沒到晚期的絕癥患者和普通慢性病,是沒有療效的。
我沒受任何事物的啟發,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完全一個人研究創立的,本來不想給李氏療法起名的,以為就直接稱作拖延療法和逼迫療法更為貼切,但是如果兩套療法合在一起叫的時候,就很麻煩,也不方便記憶,是為了更省事、更簡單、所以才稱作李氏療法。
用李氏療法治療絕癥,凡陽病毒引真敢 的絕癥都可以全愈,而且還能夠終生免役,只有極少數由自身肌體的組織功能出現變異引起的如肌肉萎縮癥等絕癥,是無法治愈的,用李氏療法治療也可以把死亡期從1歲一直延長40歲。
物種的進化是逼出來的,醫藥研究的越先進,病毒進化的就越高級,醫學進步的速度永遠也攆不止病毒進化的速度,靠藥物永遠也不可能徹底消滅疾病,激發出體內的這種,能夠消滅病毒的潛能,來治療疾病才是最終的選擇。
據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內調查得知,全球約有千分之八的人罹患,尿毒癥、白血病、艾滋病等,醫學界無法治愈的絕癥,每年因為各類疾病死亡的人數超過一千萬人,所以這些疾病被醫學界稱為頭號殺手。
體內的潛能是被大自然反復的打擊,磨煉、進化出來的,如果經常經受某一種磨難,就會進化出對抗這種磨難的能量,由于人類始終被死亡與疾病折磨著,所以就逐漸進化出了一種能夠消滅病毒的能量,由于人們不知道體內擁有這種能夠治療疾病的能量,所以得了疾病也不去對抗,就把這種能量閑在了一邊。
經過成千上萬年的閑置,就逐漸變成了潛能,得了絕癥的人之所以會死亡,一方面是不知道體內擁有這種能夠治療疾病的能量,另一方面是也不知道怎樣去激發,在什么時候激發,這種潛能,才能夠治療疾病。
恕我們自信,讀了李氏療法的相關文章,定能獲得治療各類絕癥的健康知識,使你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瞑瞑之時挽救你的生命。
【摘要】《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對臨床工作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而由于心理學自身的一些特點,使得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探究心理學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對于醫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尤為重要。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特點;教學方法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性學科,這門學科是將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醫學臨床對心身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類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作用和規律。臨床心理主要包括臨床崗位所需的應用性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如心身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以及相關的評估知識,對臨床工作有輔助作用。通過學習,學生可初步掌握執業醫師所要求的臨床心理知識和技能,為此,如何更好地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學效果對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尤為重要。
一、《醫學心理學》的課程特點
《醫學心理學》與醫學的四大學科即內、外、婦、兒在基礎理論和臨床實際應用中存在密切的聯系,因而被廣泛應用于醫學臨床。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其應用于醫學臨床對心身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中。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因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應當注重其實踐操作,即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心理學在醫療實踐過程中的作用。
二、《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方法
1.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醫學心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本科學科專業設置中,沒有專門的醫學心理學專業,因此,高校醫學心理學課程的開展,師資力量缺乏是一個大問題。醫學心理學教師崗位的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半路出家者,或者是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或者是有一定的醫學基礎。教學人員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搞好醫學心理學教學的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程準備時應注重實踐資料的收集,尤其是與課程理論知識密切相關的資料,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內容,避免簡單的照本宣科;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各種資訊工具,及時了解醫學以及心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條件允許時也可參加一些心理學的培訓和學習。
2.調整授課內容
《醫學心理學》雖然專為醫學學生開設,但它是醫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的一個交叉學科,其中涉及很多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心理學內容在大多學生看來普遍表現為抽象難懂,因此,課程難易程度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過于簡單則不易讓學生有知識的豐收感,過難又容易讓學生缺乏信心,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因此課程設置要難易適中,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的最終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能力及對知識的掌握,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整個過程中占主體地位。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的主體作用,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學習,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4.豐富教學方法
由于醫學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學中應在傳統的理論式授課方式過程中,進一步強調實踐教學,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角色扮演法,此種方法需要學生主動參與,根據課程內容需要,模擬實際場景,在創設的情景中體會心理學在醫學中的重要作用。再比如問題導向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前根據授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然后發表自己的見解,該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案例法也是一種常用方法,教師給出案例,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寫出報告,然后教師再比較分析,找出差異,總結經驗。通過對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可以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
5.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醫學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多是枯燥無味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挖掘其中的新異因素,使所教的知識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比如列舉生動案例來說明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也就是說學習活動都是由學習動機引起的,好的學習動機是掌握知識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也要求教師注意對學生興趣、學習動機的培養,因此,教育工作的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即是對于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6.情境式教學
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創設相關情境,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開始上課之前,課程導入時可以提出與課程有關的若干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接下來的課程圍繞問題展開,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更有利于相關知識的掌握。
7.多媒體技術的合理利用
多媒體教學方式由于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果。醫學心理學,因其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設施使用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片、音像等多媒體課件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使抽象的書本知識具體化,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同時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更生動有趣,教學內容豐富,擴大信息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8.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以增加學習興趣
盡管醫學心理學知識抽象難懂,但其中涉及較多與人體身心相關的一些問題,加之學生往往對心理學知識又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保證正常的教學效果的同時,適當地安排一些課程相關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
摘 要:醫學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由于醫學心理學知識的特殊性,同時醫學心理學又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醫學心理學的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從事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教學方法;基礎
一、講好緒論課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講好第一節緒論課,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講清楚醫學心理學是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醫學心理學的基本內容,了解醫學心理學在國內外的發展史,弄清醫學心理學在當今社會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講授醫學心理學的學習意義時,一定要通過大量生動的臨床事實,
闡明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的落后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優越,從而清晰地為學生勾勒出醫學心理學知識體系的整個框
架,激發學生學習醫學心理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醫學心理學確實應當學好,并能有所作為;另外,教師應在課前注意自己儀表的整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然流露個人光彩的一面。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后來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推動課程的應用性
醫學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培養的大部分本科生最終要直接服務于社會,而不是從事理論研究。這就決定了教育的目的必須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對知識的記憶。因此,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理論講授的同時,輔之以實踐教學手段,對于加深學生對醫學心理學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
用。具體如何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評價上既應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應重視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既重視理論知識考試,也應重視實踐動手能力考核。理論測試成績應該與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同等對待。在理論知識傳授過程中,應當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可以通過到醫院參觀學習,讓學生親臨其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綜合運用醫學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
三、正常心理現象與異常心理現象的對比講解
在講解醫學心理學基礎部分時(主要是普通心理學的內容),始終堅持正常心理活動規律和異常心理現象對比講授的原則,通過異常心理現象知識的補充性講授,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正常心理活動規律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普通心理學的興趣。例如,講授感知的規律后,對比講授感知異常的表現;講授記憶的規律之后,對比講授記憶的異常;講授思維的活動規律之后,對比講授思維障礙的表現……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多媒體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是個強有力的有效載體,開展多媒體教學有其必然性,它是當今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必然變革。信息時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體教學為其本質標志,它綜合體現了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實施多媒體教學是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重要源泉,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成為理所當然。然而其結果顯然是中學階段“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的延伸,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毫無感情色彩而言,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必定不夠理想。在現代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電視、書刊的傳播,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發展,學生可以從多條途徑來獲得更豐富的信息。在獲得信息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讓學生獲得自己獲取信息的能力。多媒體教學寓教育教學于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沖擊,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實現學與教的互動。此外,多媒體教學手段最大的突破在于,它從時間和空間上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格局,使教學形式由連續型細節授課轉變為跳躍型平臺式授課,由單一課堂教學轉化為多形式的互動交流。課外使用網絡輔助教學,可以將教學從課內延伸至課外。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
五、心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一定要形象化,要聯系生活實際
醫學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十分抽象,甚至難懂,例如,情
緒、思維、意志、認知、人格、記憶、潛意識、心理應激……所以,能否生動通俗地解釋抽象概念,常常成為檢驗醫學心理學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重要標準。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抽象來自于具體形象的概括,理解抽象概念的最簡捷的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比如,在講解記憶時,用“記憶、記憶,是有記有憶,只記不憶就像過眼云煙、耳邊吹風,而光憶無記則是枯井打水,最后都是一場空”來比喻,從而加強了學生對記憶的兩個基本過程的理解。
總之,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者改進教學方法必將推動教學質量的極大提高。
(作者單位 王繼偉:遼寧中醫藥大學 董題:遼陽第一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