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1:12:29
序論:在您撰寫物流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起源于美國實用主義教育的問題教學法已得到我國職教界的廣泛認同。問題教學法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二是啟發學生從疑難中發現問題,三是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四是組織小組討論,五是在練習中加以遷移應用,六是評價總結。
論文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 應用
以問題為主線的課堂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活動,使學生掌握和認識科學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探討和創造的能力。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就問題教學法進行研究與推廣,在教育教改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高等教育也對問題教學法給予了廣泛重視,對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問題教學法的含義
問題教學法源于以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J.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學派。杜威強調學習者的經驗主觀性,認為,教學過程是增長其經驗的主要過程,學生要在疑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應用問題。問題教學法即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并以此為主線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進而在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學得新知、發現規律、掌握方法、發展智力、培養技能,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法強調的是“認知沖突”與“學生主體”,認知沖突是激發學生認識活動的最重要動力,學生主體體現在思考、質疑、合作、探究過程當中的主動性;問題教學法是集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是一種開放的、發展的、注重過程的教學方法。
二、問題教學法的一般實施步驟
問題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握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逐漸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法”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實施:創設情境-啟發發現-提出假設-討論探究-遷移應用-評價總結。
1 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是問題產生的基礎與前提,在課堂教學開篇導入時,教師可根據教材知識結構設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創設一個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通過預設的情境推動學生主動思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所設教學情境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與思考。
2 啟發發現。學習和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面對學生“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提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和困惑。
3 提出假設。學生應獲取資料和進行必要的觀察,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4 小組討論。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開展討論,各抒己見,交流成果和見解以及心得體會,并對一些重要問題深入開展討論,探究、解決問題。
5 遷移應用。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習題中加以應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遷移應用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6 評價總結。學習效果檢測必須置于實際的學習評價情境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結論作出評價,歸納和小結。
三、問題教學法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物流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產業,同時它又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在運輸、儲存、包裝、流通加工、裝卸搬運、信息處理、配送等方面都是物流功能作業,物流現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在物流管理學科教學中引入“問題教學法”具有教學資料獲得的廣泛性。第三方物流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形式,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若按傳統教學方法,則免不了要介紹一些條條框框的書本知識,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因此,采用“問題教學法”,將問題情境引入“第三方物流與物流企業”課堂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第三方物流選擇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切身體驗和思考,使得學生逐步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自學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第三方物流與物流企業”這一課題的知識結構,設計出學生的學習目標。首先,知識目標: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定義、產生的背景;第三方物流的形式和專業優勢。其次,能力目標:能夠結合物流的功能要素等知識對物流公司的服務項目進行識別;初步掌握篩選物流公司的步驟和影響要素。第三,素質目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夠收集物流業務開展所需的信息,樹立良好的客戶服務意識。
1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教學法的核心在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物流現象廣泛存在于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作為情景資料和信息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具有教學實施的可行性。教師可以根據大綱、教材,結合行業素材給出相應的可獲取學習資料的情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如在問題情境的設定中,可以介紹一家物流企業的有關資料。一是公司的簡介:名稱、規模、理念。二是公司的服務內容:物流項目、服務領域。三是公司的優勢:如何招攬客戶和吸引人才。如果你是該公司項目經理,如何完成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等等。
2 啟發學生從疑難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西方教育家布魯巴克說:“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是最精湛的教學藝術所遵循的最高準則?!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倡導學生打破思維的舊框架,鼓勵學生勤于質疑,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這一問題產生疑難,提出問題。如,第一,哪些活動屬于第三方物流活動?第二,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物流?對生產企業有什么好處?第三,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可由誰充當?共有幾種類型?主要提供哪些物流服務?第四,從物流服務的供需雙方看物流外包,能給供需雙方帶來哪些好處?哪些是供方的需求,哪些是需方的需求?
3 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根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這一問題,去收集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教師提供有關的資料或者查找信息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總結物流的有關現象和工作要求,達到對物流行業和具體工作的認知,如第三方物流的含義、特點、分類、優勢和發展模式等。信息資料包括:一是定義:書本××頁;產生背景:書本××頁。二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步驟:書本××頁。三是網絡收集:如百度搜索、物流公司百強等,然后登陸這些公司的網站查看有關企業信息。學生通過對物流行業和具體工作的認知,了解相關概念和工作步驟,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4 組織小組討論。根據學習和工作任務,在教師的協助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定分組: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而定。也可分為若干小組,如將每班分為5個小組,其中有一個小組可作為客戶小組。分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積極主動性,引入競爭與合作機制,使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要使本組能完成任務就必須彼此合作,并且在合作過程中充分展示出自己小組的實力,與其他小組進行競爭。在教師的協助下,學生個人或者以小組為單位對整個工作任務的完成進行合理規劃。每個小組成員通過抽簽分配其在小組中的角色,讓小組成員人人有任務,同繞學習工作任務,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自主討論和交流,發現問題和分歧,尋找問題的答案和解決辦法。通過探討分析第三方物流引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各項條件,進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第一,公司需要結合生產、市場、銷售等各個方面進行物流外包方面的判斷,根據自身發展目標提出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標準要求。第二,羅列出比較符合公司要求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表明自己的意圖及相關需求,詢問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信息、服務項目等,縮小公司選擇范圍。第三,分別發給首選的一兩家公司RFP,包括公司基本信息情況簡介、公司組織形式與結構、客戶信息與運輸需求、具體項目的描述等相關信息。第四,通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地考察,包括該公司的員工合作的成效、固定資產使用的年限等,做出公司的最優選擇。
5 在練習中加以遷移應用。所謂“百看不如一練”。一個完整的學習進程,只有“學”這個環節是不夠的,“學”的環節屬于學會探路,求得明了的過程,緊接其后的環節“習”才是記憶、應用、創造的過程。為此,當學生已掌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方法后,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觸類旁通,引導學生自我檢驗,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6 評價總結。教學評價不僅是一種測試學習效果的方法,而且還是一種促進個人及小組學習的工具。問題教學法的學習效果檢測必須置于實際的學習評價情境之中,以客戶小組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標準,實施方式包括教師設計一些調查問卷,讓客戶小組的成員真實填寫,以調查客戶的滿意度。教師與各小組成員會談并提問,或與客戶會談了解其中的真實情況。不但評價標準對各個小組必須一致,而且在評價過程中必須客觀真實,做出評價時,要說明理由。
問題教學法的開放性使得我們不能采用標準化的問題教學評價方式,需要綜合應用書面考試、上機考試、現場考試、口頭陳述等多種評價方式。在評價內容方面,主要包括能力提高、知識獲取、合作情況、學習態度、最終作品這五個部分。能力提高可從動手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等幾個方面來評價;知識獲取可從信息收集分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三個方面來評價;合作情況的評估可從任務分工、任務配合、任務完成情況三方面來評價;學習態度則從準備工作、參與情況、課堂學習、研究態度四個方面來評價;最終作品可從作品形式、書面報告、口頭報告、作品價值等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四、問題教學法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該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以及需要教具場地等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
首先,“問題教學法”通過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積極性的教學相關要素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為教師在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啟發式、研討式、小組式、問題式、案例式的教學,切實轉變以“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能。這就需要加強“三師型”即工程師、講師、技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其次,問題教學法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有專業基礎,學生必須事前具備一定的知識,有收集信息(如書刊、網絡)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明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責任,把握工作節奏,具有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對工作的規劃能力,還應具備寫作能力以及對工作結果的控制預期能力。
再次,要以全面系統的教材和適宜的教學場地作為支撐。在進行問題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開發有針對性的新教材,剔除老舊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與現實生產活動脫節的內容,在教材中要增加實踐創新技能的訓練,增加以實際項目為課題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也應有利于師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如可用若干圓形、環形場地,便于小組討論和相互觀摩。
論文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經濟發展的縱深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挖掘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問題,探索出適合地區經濟特點的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只有培養出理論素質過硬、市場需求、企業?M意的高級技術人才,才能使內蒙古高等職業教育立于不敗之地。本文探討的就是如何構建適應地區經濟特點的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現狀
一、內蒙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存在的不足
應當明確由于物流業在我國起步較晚,本身還在不斷發展中,所以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都是正?,F象,關鍵是做到如何加快物流人才培養,消除物流發展瓶頸,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物流業的發展,使學生達到學有所學,學有所用,學有所能。有數據顯示,83%的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不是很?M意,認為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不是很密切。72%的學生認為有些課程學起來有困難,50%左右的學生認為原因是教學方法陳舊,缺少相應的教學設施,教材理論太多,技能太少,教材不切合學生實際,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教材聯系實際的案例太少。多數學生都認為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信息量,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更為突出,應增加物流專業的技能課。
可見,雖然內蒙高職院校根據市場要求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但缺乏規范化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學校自行籌劃設計課程與實踐,缺乏統一指導,在課程設置、教材選取、師資配備、培養方向等方面難免會有偏頗。目前內蒙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物流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由于內蒙古自治區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就目前來看職業教育還處于名不符實階段,現行的一些內容不能?M足實際需要。高等職業教育應該是培養物流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力量,但實際情況是,實踐性教學投入不夠,沒有真正突出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內蒙高職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從當前看這種教育是現代物流理論中某一部分,否則會使物流人才的培養及就業受到一定的局限。
(二)教學內容與物流業發展差距較大
現有的教學內容多為理論內容,很少有物流案例,學生課外知識更多的是從網絡中獲得,缺少對物流業的直觀認識,導致本來應當操作實踐性很強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變成了平面教育,學生缺少感官上的認識,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對此專業學習失去了興趣。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必須要及時轉變觀念、更新教學管理思想,不能還是按老一套來進行教學。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簡單
主要是課堂授課,注重理論上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就是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比較差。具體到教學中往往就是老師在課堂上理論講述多,學生實習實踐少。理論與實踐存在著嚴重的脫節。
(四)課程設置不科學
具體表現在授課內容與企業實際應用需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課程偏重于理論及概念的解釋和分析,缺乏對企業物流管理實際案例的素材,導致部分課程缺乏其實用性。內蒙高職院校的物流教學大多由于缺乏對物流的廣泛的、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很大。其主要問題是一方面是強于書本而弱于實務,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學和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是將現有的有關技術和物流方面的課程簡單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機結合的系統特性。
(五)經費投入不足
經費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約物流專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辦物流專業門檻低,不必過多投入教學設施。由于物流產業本身從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實際困難,這就會影響實踐性教學環節,以至于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吻合性較差。
二、改進內蒙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現狀的對策
(一)確定適合地區物流經濟發展特點的人才培養目標
物流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一門新學科,從目前調查數據顯示可以看出學生對其并沒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因此需要讓學生多參加一些企業實習,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設置時要考慮讓學生增加對物流業務流程及物流設備設施的感性認識。同時物流技術及理論的不斷更新也需要學生通過實踐來進一步認識。
以就業為導向,實現高職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不僅是我國倡導的職業教育觀,也是被世界高職教育發達國家驗證過的成功經驗。內蒙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培養模式的構建,應在認真考證國內外已有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特色的基礎上,重視實踐環節,轉變單一的技能觀,加強與企業界的合作,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主要目標。以?M足社會需求為培養目標,遵循企業需求設置課程和改革教學方法,實施案例教學,依據自身條件改革創新,才能打造適合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從大量走訪調查中我們看到:現在大多數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識和技能,而是職業道德方面的水準,包括人品、敬業精神、責任感等,職業道德素質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第一質量。所以職業道德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習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崗前培訓。因為學生畢業后并不是一直在一個企業或一個專業領域工作即崗位終身制,所以技能培養是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重要的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變化能力,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越走越好。道路越走越寬廣。
(三)改變教學方式培養應用型物流人才
物流專業的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喜好及將來的擇業方向,在學好本專業課程基礎上,利用有限的時間,有目的的選擇和將來職業有關的課程學習,因為學生在校期間只有兩年多,如何能在短短的兩到三年間拿到更多的證書,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關鍵是正確引導物流專業的學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自己選修課程,考取相關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會使大學生們不再因為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而被企業拒之門外,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同學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會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四)實現校企合作改善經費投入不足
“校企合作”這一辦學模式是新世紀培養人才實施開放式教學的比較有效的模式。“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同是雙是一種“三贏”的教學管理模式,將學校、企業、學生這三者有機地結合,通過在他們之間搭建合理有效的合作平臺,從而將三方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企業、學校、學生三方開放式合作。
“校企合作“的“三贏”教學管理模式是教學改革的一種大膽創新,是教育教學與企業用工需求相結合的一種科學的合作形式。學校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參與實踐,通過在企業建立長期實踐基地,調查研究企業經營管理現象,分析物流企業的許多熱點問題,從而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效服務。在“校企合作”的“三贏”教學管理模式中,學生獲得了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企業也可以得到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指導,這不僅有利于實現畢業生由校門到企業的“零距離”就業,而且還由此形成了一種“學校-企業-學生”均收益的良性循環局面。俗語講:有了好的巢,就不怕沒鳳凰!
內蒙高職院校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要,具備一定的基本知識,系統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能夠把握物流及相關行業的發展方向,運用國內外先進物流技術和管理方法從事供應鏈與物流策劃、物流系統設計與運營、物流企業管理及企業物流運營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學校教育,育人為本。今后要在職業道德教育上做工作,建立職業道德的全員、全方位教育機制,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整個教育的始末。因此,必須改進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物流人才的培養質量,增加有效的人才輸出能力,促進我國物流業加速發展,以適應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對物流業的需求。在這一形勢的感召下制定出能夠反映特色、發揮優勢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體系,為物流產業發展服務。
論文摘要:“大國辦強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要促進我國港口物流持續、高效的發展,培養創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關鍵。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思路。探討了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具體目標和內容體系,并提出了保證實踐教學體系實施的主要措施。
論文關鍵詞:創新能力;港口物流;實踐教學體系;保證措施
一、創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續、高效發展的關鍵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 作為交通運輸樞紐的港口,在交通運輸網絡中處于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F代化的港口不僅具有使貨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經開始向“國際物流中心”轉型,具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
港口物流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體現在港口本身,而且體現在對港口城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上。它是推動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對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港口物流雖然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在科技和創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創新能力不強。要促進我國港口物流持續、高效的發展,培養創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關鍵。
二、我國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的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肩負著培養大批量技術應用性人才和高素質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教育體系本身就有很強的創新力,越來越受到我國政府和企業的重視。發達國家政府對職業教育也十分重視,不僅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規的方式來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確立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
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物流、港口管理供應鏈管理、國際貿易等理論知識,熟悉國際物流、國際貿易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國內外先進的物流技術與技能,英語水平高、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人才不僅需要課堂教學的培養,更需要加強對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實踐教學培養。因此,培養創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目標和內容體系
(一)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目標
1.培養港口物流專業的基本技能。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國際物流、報關報檢、港口管理等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熟練應用辦公自動化軟件及相關業務軟件;英語水平較高,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夠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能夠較快適應和融入到企業的工作崗位中,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等。
2.培養港口物流專業的職業技能。港口物流專業的職業技能分為港口物流基礎業務能力和國際物流業務能力。基礎業務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業的工作流程,熟悉運輸、倉儲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決在企業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國際物流業務能力是在國際物流背景下,要求學生能夠應用英語與國外客戶進行溝通聯系,能進行國際貨物報關、報檢、單據制作、國際集裝箱運輸等業務操作。
為培養學生在工作崗位中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要求畢業生參加報關員、報檢員或助理物流師等考試,并至少取得一向證書。為適應港口物流和國際貿易發展要求,要求學生有選擇的考出國際物流方向的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跟單員證書、國際貨代員證書等。
3.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具有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具備較強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創新思維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備就一定主題進行市場調研能力,并能應用專業知識,進行市場分析。
(二)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是以專業技能應用為主線,兼顧綜合素質、外向業務拓展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四大部分,即課堂實訓、專業技能實訓、第二課堂、畢業實訓等4個環節。
課堂實訓內容的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注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把理論教學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教學,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專業技能課程實訓是針對一些實務性強的課程實行的單設實訓,即課程學完后,在計算機房或者場景實訓室用一周或兩周時間集中來完成整門課程的實訓教學,對整門課的內容加以運用和融會貫通,以達到鞏固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專業技能綜合實訓是根據工作崗位的要求設置,綜合相關幾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使其在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相應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實現創新。專業技能課程實訓和專業技能綜合實訓的內容設置與學生要考取的職業資格證相結合,通過實訓幫助他們復習考證需要的相關知識,提高考證的通過率。
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可以經常邀請企業有一定資歷的專家給學生開設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良好的鍛煉,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可以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把教育寓于活動,在活動中深化教育。
社會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參觀交流、專題調研、假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等。安排教師帶隊到企業參觀交流或進行專題調研,或者利用假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第六學期,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或者自行落實的單位進行畢業實習。
四、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措施
(一)提高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
教師的實踐能力的高低是實踐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要求具有"雙師"資格。既要有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學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使教師了解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要聘請港口物流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來進行實踐教學指導,補充實踐教學的教師資源。
(二)注重課堂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應多樣化
不同的課程,知識體系存在很大的差異,課堂實踐教學,在時總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要抓好實踐教學的質量,課內實踐教學的形式允許而且應當多樣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學法。課程教學方法由傳統的學習國際物流基本知識、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轉變為通過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來總結出需要的國際物流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教師在案例分析中啟發、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學習,學生們可對物流行業的情況有總體上的認識,使他們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其洞察和判斷能力。
2.歸納教學法。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設計問題,并安排學生進行理論問題的討論,然后針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適當的點評和統一講解,把學生感性的、零亂的知識系統化,分析總結出實訓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3.小組項目法。教師在專業課程的設計,如對港口物流企業流程設計、倉儲配送優化等內容中,把學生分組,布置一組人員共同參與某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要求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務,然后將大家的結果匯總,項目小組負責人整合提交設計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愛好和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得到協調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4.模塊化課程。有些課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如:《國際集裝箱運輸》課程可以打破常規的章節劃分,按照集裝箱運輸的流程將課程分成以下課程模塊:集裝箱運輸中外貿部門的工作、貨代部門的工作、倉儲配送工作、集裝箱堆場作業、報關與報檢工作、運輸協調管理等。通過模塊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所學的知識是在何種情況下應用的,并應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以企業環境為背景,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的校內實訓項目
校內實訓項目的規劃,要根據我國港口物流業的新理念和模式,對現有的實訓項目進行整合與優化,剔除重復和過時的實驗項目,補充反映港口物流發展前沿知識的新實訓,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校內實訓項目可以在計算機房進行,以專業的教學軟件為基礎,讓學生根據教學軟件的內容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完成實訓項目。這就要求軟件的設計要高水平、高起點,可以采用學校、軟件開發公司和國際物流企業專家共同討論研究、設計實訓模塊的形式,使教學軟件與當前港口物流企業使用的主流軟件一致,但要更加適合教學和學生練習。硬件環境可以采用當前企業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縮小的真實設備。
校內實訓項目還可以在場景實訓室進行,場景實訓室是把實訓室設計成企業辦公的環境,以實際工作的流程為基礎來設計實訓模塊,以港口物流企業不同部門、不同工作崗位來分角色,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工作角色中來進行現場的工作崗位演練。每個崗位都具有相應的責、權、利,學生既要獨立完成各自的任務,又要各部門之間緊密配合,通過相互協作來完成整項“工作任務”。場景實訓可以讓學生熟悉物流企業中各部門的工作職能,明晰物流企業業務的處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實訓者的工作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參觀交流、專題調研、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大多必須在現場進行,實現這些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建立共贏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是彰顯高職高專教育特色、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基本途徑。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聘請企業的專家、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訂單”式培養。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學生的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通過這種模式可以為企業“量身打造”符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對于學校來講,可以了解和把握行業最新人才需求、研發動向及技術需求,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專業核心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別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質量保障體系。
(五)豐富第二課堂,建立創新人才評價機制
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外各類級別的比賽,通過各項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重視各種科技類社團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由教師領隊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開闊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思維,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提供舞臺。支持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參加各種志愿者服務活動,向社會、他人提供無償義務服務,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同時,學校要改革人才評價標準,建立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實現評價為學生發展服務。將學生的創新成果與學分及學生的評價機制相結合,學生的創新成果除了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外,還與課程、學分及對學生評價機制等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研究。同時讓企業中的技術專家、管理人才與高校老師一起參與學生實踐課程考試、考核。注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廣泛收集企業對學校畢業生的評價,接受社會對實踐教學等方面的評價與建議。
論文摘要:起源于美國實用主義教育的問題教學法已得到我國職教界的廣泛認同。問題教學法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二是啟發學生從疑難中發現問題,三是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四是組織小組討論,五是在練習中加以遷移應用,六是評價總結。
論文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 應用
以問題為主線的課堂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活動,使學生掌握和認識科學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探討和創造的能力。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就問題教學法進行研究與推廣,在教育教改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高等教育也對問題教學法給予了廣泛重視,對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問題教學法的含義
問題教學法源于以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J.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學派。杜威強調學習者的經驗主觀性,認為,教學過程是增長其經驗的主要過程,學生要在疑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應用問題。問題教學法即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并以此為主線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進而在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學得新知、發現規律、掌握方法、發展智力、培養技能,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法強調的是“認知沖突”與“學生主體”,認知沖突是激發學生認識活動的最重要動力,學生主體體現在思考、質疑、合作、探究過程當中的主動性;問題教學法是集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是一種開放的、發展的、注重過程的教學方法。
二、問題教學法的一般實施步驟
問題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握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逐漸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皢栴}教學法”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實施:創設情境-啟發發現-提出假設-討論探究-遷移應用-評價總結。
1 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是問題產生的基礎與前提,在課堂教學開篇導入時,教師可根據教材知識結構設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創設一個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通過預設的情境推動學生主動思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所設教學情境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與思考。
2 啟發發現。學習和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面對學生“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提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和困惑。
3 提出假設。學生應獲取資料和進行必要的觀察,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4 小組討論。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開展討論,各抒己見,交流成果和見解以及心得體會,并對一些重要問題深入開展討論,探究、解決問題。
5 遷移應用。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習題中加以應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遷移應用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6 評價總結。學習效果檢測必須置于實際的學習評價情境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結論作出評價,歸納和小結。
三、問題教學法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物流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產業,同時它又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在運輸、儲存、包裝、流通加工、裝卸搬運、信息處理、配送等方面都是物流功能作業,物流現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在物流管理學科教學中引入“問題教學法”具有教學資料獲得的廣泛性。第三方物流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形式,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若按傳統教學方法,則免不了要介紹一些條條框框的書本知識,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因此,采用“問題教學法”,將問題情境引入“第三方物流與物流企業”課堂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第三方物流選擇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切身體驗和思考,使得學生逐步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自學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第三方物流與物流企業”這一課題的知識結構,設計出學生的學習目標。首先,知識目標: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定義、產生的背景;第三方物流的形式和專業優勢。其次,能力目標:能夠結合物流的功能要素等知識對物流公司的服務項目進行識別;初步掌握篩選物流公司的步驟和影響要素。第三,素質目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夠收集物流業務開展所需的信息,樹立良好的客戶服務意識。
1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教學法的核心在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物流現象廣泛存在于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作為情景資料和信息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具有教學實施的可行性。教師可以根據大綱、教材,結合行業素材給出相應的可獲取學習資料的情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如在問題情境的設定中,可以介紹一家物流企業的有關資料。一是公司的簡介:名稱、規模、理念。二是公司的服務內容:物流項目、服務領域。三是公司的優勢:如何招攬客戶和吸引人才。如果你是該公司項目經理,如何完成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等等。
2 啟發學生從疑難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西方教育家布魯巴克說:“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是最精湛的教學藝術所遵循的最高準則?!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倡導學生打破思維的舊框架,鼓勵學生勤于質疑,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這一問題產生疑難,提出問題。如,第一,哪些活動屬于第三方物流活動?第二,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物流?對生產企業有什么好處?第三,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可由誰充當?共有幾種類型?主要提供哪些物流服務?第四,從物流服務的供需雙方看物流外包,能給供需雙方帶來哪些好處?哪些是供方的需求,哪些是需方的需求?
3 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根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這一問題,去收集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教師提供有關的資料或者查找信息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總結物流的有關現象和工作要求,達到對物流行業和具體工作的認知,如第三方物流的含義、特點、分類、優勢和發展模式等。信息資料包括:一是定義:書本××頁;產生背景:書本××頁。二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步驟:書本××頁。三是網絡收集:如百度搜索、物流公司百強等,然后登陸這些公司的網站查看有關企業信息。學生通過對物流行業和具體工作的認知,了解相關概念和工作步驟,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4 組織小組討論。根據學習和工作任務,在教師的協助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定分組: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而定。也可分為若干小組,如將每班分為5個小組,其中有一個小組可作為客戶小組。分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積極主動性,引入競爭與合作機制,使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要使本組能完成任務就必須彼此合作,并且在合作過程中充分展示出自己小組的實力,與其他小組進行競爭。在教師的協助下,學生個人或者以小組為單位對整個工作任務的完成進行合理規劃。每個小組成員通過抽簽分配其在小組中的角色,讓小組成員人人有任務,同繞學習工作任務,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自主討論和交流,發現問題和分歧,尋找問題的答案和解決辦法。通過探討分析第三方物流引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各項條件,進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第一,公司需要結合生產、市場、銷售等各個方面進行物流外包方面的判斷,根據自身發展目標提出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標準要求。第二,羅列出比較符合公司要求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表明自己的意圖及相關需求,詢問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信息、服務項目等,縮小公司選擇范圍。第三,分別發給首選的一兩家公司RFP,包括公司基本信息情況簡介、公司組織形式與結構、客戶信息與運輸需求、具體項目的描述等相關信息。第四,通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地考察,包括該公司的員工合作的成效、固定資產使用的年限等,做出公司的最優選擇。
5 在練習中加以遷移應用。所謂“百看不如一練”。一個完整的學習進程,只有“學”這個環節是不夠的,“學”的環節屬于學會探路,求得明了的過程,緊接其后的環節“習”才是記憶、應用、創造的過程。為此,當學生已掌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選擇過程方法后,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觸類旁通,引導學生自我檢驗,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6 評價總結。教學評價不僅是一種測試學習效果的方法,而且還是一種促進個人及小組學習的工具。問題教學法的學習效果檢測必須置于實際的學習評價情境之中,以客戶小組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標準,實施方式包括教師設計一些調查問卷,讓客戶小組的成員真實填寫,以調查客戶的滿意度。教師與各小組成員會談并提問,或與客戶會談了解其中的真實情況。不但評價標準對各個小組必須一致,而且在評價過程中必須客觀真實,做出評價時,要說明理由。
問題教學法的開放性使得我們不能采用標準化的問題教學評價方式,需要綜合應用書面考試、上機考試、現場考試、口頭陳述等多種評價方式。在評價內容方面,主要包括能力提高、知識獲取、合作情況、學習態度、最終作品這五個部分。能力提高可從動手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等幾個方面來評價;知識獲取可從信息收集分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三個方面來評價;合作情況的評估可從任務分工、任務配合、任務完成情況三方面來評價;學習態度則從準備工作、參與情況、課堂學習、研究態度四個方面來評價;最終作品可從作品形式、書面報告、口頭報告、作品價值等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四、問題教學法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該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以及需要教具場地等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
首先,“問題教學法”通過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積極性的教學相關要素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為教師在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啟發式、研討式、小組式、問題式、案例式的教學,切實轉變以“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能。這就需要加強“三師型”即工程師、講師、技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其次,問題教學法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有專業基礎,學生必須事前具備一定的知識,有收集信息(如書刊、網絡)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明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責任,把握工作節奏,具有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對工作的規劃能力,還應具備寫作能力以及對工作結果的控制預期能力。
再次,要以全面系統的教材和適宜的教學場地作為支撐。在進行問題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開發有針對性的新教材,剔除老舊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與現實生產活動脫節的內容,在教材中要增加實踐創新技能的訓練,增加以實際項目為課題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也應有利于師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如可用若干圓形、環形場地,便于小組討論和相互觀摩。
高等職業教育近幾年來發展很快,規模迅速擴大,但在指導高職教育實踐方面缺少知識轉移方面理論指導。文章以物流管理專業為視角闡述了校企合作知識轉移情境的類型及具體內容,強調了高職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情境實現高職教育質量的提高。
論文關鍵詞:校企合作;知識轉移情境;物流管理
一、概述
近年來,知識轉移越來越受到重視。自1977年Teece提出知識轉移的思想以來,知識轉移逐漸成為知識管理的焦點。組織內知識有效轉移極大地影響高職院校的競爭力表現。Nonaka將知識類型間的轉化和層次間的轉移同時納入知識轉移過程,引入了知識場(Ba)這一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分享、創造及運用知識的動態的共有情境,它為知識轉移提供了一個具有抽象意義的具體平臺即知識轉移情境,它分為源發場、系統場、對話場和演練場四種類型。知識轉移過程離不開知識轉移情境的支撐。因此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識轉移研究應當將知識轉移情境結合專業建設進行分析。本文基于校企合作,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對四種知識轉移情境進行討論。
二、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轉移情境
(一)物流管理專業源發場
源發場是個人分享感覺、情感和經驗和心智模式的場所。在這種知識場中人與人之間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互動共享隱性知識,因此它主要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識轉移的社會化模式相適應。源發場不是過多地設計出來的,而是在物流企業環境中由實踐參與的內容和過程所界定的。因此,學習機會更多的是經由工作實踐而不是非對稱的師生關系被賦予結構的。相應地,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主要是通過與物流工作實踐中的其他參與者的相互關系來學習。高職院校與企業簽署校外實習協議,提供更多的預工作機會和企業能工巧匠指導機會。長時間的校外實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在企業工作實踐中學習的機會,也為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和職業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這一源發場,教師不但了解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及所需的職業能力,而且通過崗位鍛煉提高了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職業崗位實踐的經驗積累,一方面促進了實踐教學指導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為老師實施“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開發等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物流管理專業系統場
系統場與源發場相比更像一個虛擬世界。這種知識場主要提供將已有的顯性知識進行組合的情境,從而使新的系統化知識得以廣泛的傳播,因此它主要與知識轉移的組合化模式相適應。系統場是物流管理專業設計出來的,它往往存在于學校環境中,因此不具備具體真實的工作環境。有關物流管理專業學習的內容、地點、時間、節奏以及相關的社會交往和制度背景,都可以通過“教”的設計得到系統的規劃和控制。
(三)物流管理專業對話場
對話場主要是提供知識外在化的情境。在這種知識場中,隱性知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分享并使之顯性化,而后通過虛擬媒體貯存起來。這意味著對話場不再局限于一個組織內部,它可以跨越學校與企業的組織邊界,把具有不同的知識活動系統結構的企業和學校聚到一起,提供一個合作學習的機會。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亮點就在于其構建的對話場極大地促進了知識轉移的外在化過程,進而推動了整個知識轉移的進程。
1.物流協會或商會。借助物流協會或商會平臺,物流管理專業可以將學院、物流企業、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四方資源融為一體,本著互利共贏原則合作制定了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等多個系列的物流標準。標準的制定一方面在行業、企業推廣應用,可以產生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依據標準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物流協會這一開放性的校企合作平臺上,物流管理專業可以做到產、學、研三位一體、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此外,物流協會和物流技術委員會的成立使物流專業建設中兼職教師選擇、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專業教師選擇研修企業、實訓和實習基地建設、專家的聘請、教師到企業收集教學資源、師生到企業開展項目操作等均獲得一定的便利和更大的空間。
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通過行使物流協會職能為物流職業崗位技能標準開發和校企合作提供了充足的校內外資源;通過行使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職能,擴大專業建設資源整合的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資源配置的質量。政府與學校、協會或商會合作,推動舉辦物流展覽會、研討會,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2.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為主體的對話場是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知識轉移的發動機。校方建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職能包括:根據本地區物流職業崗位對物流管理人才的規格要求,確定本專業培養目標及其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知識;審定專業建設方案、核心課程標準和實訓實習標準;審定本專業知識和技能考試、考核的標準及方法;指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協助組建校外實訓基地,逐步實現專業建設與“產、學、研”相結合;協助組織安排所需的部分實訓指導教師;研究本專業人才培養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指導、推薦畢業生就業。
為指導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工作,物流管理專業整合來自
各領域的各優勢專家資源成立物流學院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并參與專業建設的全面工作。其中既有來自學校的專家,又有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此外為加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工作,還應成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核心團隊。核心團隊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共同組成,是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和實施、實踐的主干力量。 (四)物流管理專業的演練場
演練場主要是提供內在化的情境。這種知識場通過實干訓練或積極的摸索參與來進行不斷的學習和自我完善,它可以分為校內演練場和校外演練場。在學校演練場中,學習者介入的實踐是從真實工作中抽象出來的學校任務。而在企業演練場中,學習者變成企業中的一個成員。因此演練場不再局限于學校內部,它跨越了學校和企業的組織邊界。物流管理專業利用物流協會或商會提供的產學結合和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多種形式的實訓基地,加強實訓教學條件的內涵建設,保證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多類型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1.校內演練場。物流管理專業校內演練場的搭建可以通過校企共建的方式來完成:由院校提供場地(土地、建筑、能源等基礎設施條件及管理人員、管理機構),企業提供設備、實訓師資、生產任務、技術標準、原材料等,這樣院校減少了設備、師資的投入和原材料的消耗及真實生產實訓環境的其他建設投入,企業減少了征地、基本建設、配套設施的投入,獲得低成本的勞動力和技術研發的合作伙伴,縮短了項目從投資到投產的周期,是一種生產要素和職業教育要素優勢互補、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原則的具體實現和直接應用。
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物流管理專業配套引進100萬元社會資金,共同投資200萬元,建成物流管理軟件中心,實現物流業務流程訓練、物流應用技術培訓及物流職業崗位技能培訓功能。引進青島好利佳儲運有限公司的業務和設備,合作建立了生產型的物流技術實訓基地,與青島華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貨運實訓基地。在基地內可以完成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物流設備操作、制單、攬貨等物流各工作節點的生產實境訓練。按照市場需求運營,完成真實工作任務。
2.校外演練場。校外演練場是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的合作,學校起主導作用,企業起關鍵作用。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生產,企業與校方的合作往往以有利于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為原則,因此校外實習基地運行中,學生和企業是通過市場化運作,雙向選擇,找準對方。其整個運作過程包括學生培訓、尋找企業、安排工作崗位、指導監督、成績評定等環節。
利用教學基地的條件,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受技能訓練。除了學校組織的正常實習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假期到物流企業去“打工”,作為走向社會前的中試。通過打“暑期工”,不但增強了物流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企業“打工”期間,學生所做的一切是按照物流企業員工的要求來對待,經過這樣的訓練后,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在工作中,給他們積累了許多經驗,工作起來往往容易打開局面。這些都說明校外演練場起到了在物流人才培養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物流科研項目方面,校外演練場不但在科研上提供非常方便的條件,而且給科研結果進行實際的檢驗和評價,使校外演練場成為學校名副其實的物流項目開發和科學研究的基地。
(五)校企合作戰略伙伴關系:既是對話場又是演練場
建立校企合作“戰略伙伴關系”是校企合作關系的深層次發展,校企“戰略伙伴關系”是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共事中的同興衰、共成敗的命運共同體,共同負責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最終達到質量和效益的雙贏。它是一種校企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無縫隙的結合體。
這種合作伙伴關系的特點再一次反映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識轉移,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產學研結合中的知識轉移的一大特點:前者合作最主要的目標是提高辦學質量,職業學校科研項目的實現在其中處于相對連帶的地位。而后者的校企知識轉移則是基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這種以科研為主體的合作對教育教學發生連帶影響,但不是最重要的影響。這一特點決定了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的,因此組織層次知識轉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個體層次的知識轉移。
三、結語
知識的產生和應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定情境下的產物。比較源發場、系統場、演練場和對話場四種知識轉移情境,源發場提供校外面對面情境,系統場則提供校內虛擬情境,而對話場和演練場的區別在于功能與作用,對話場作用是使隱性知識外在化,演練場作用是將顯性知識通過訓練不斷讓學生得到知識的提高。本文從物流管理專業角度討論知識轉移情境的分類及其內容,但是知識情境在組織結構、文化、制度、管理等方面也會表現不同的形式和內容,這些都會影響知識情境動力機制的形式和內容,這些都會影響知識情境動力機制的具體表現,呈現出不同的樣態,這是今后研究向深度發展的方向。
產學研合作,是指生產、教學和科研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培養人才的一種教育模式,主要是利用學校和行業、企業、研究機構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適合行業和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教育是難以實現的,大量的要依靠社會實踐。走產學研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之路,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操作性都較強的專業,在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應致力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力爭實現由傳統培養模式到“產學研”培養模式的轉變,形成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專業特點相符合的產學研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物流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指導思想
在深入研究與逐步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物流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基本指導思想,即擴大規模,優化專業結構,圍繞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提高辦學效益。
1.1以市場和就業需求為導向
專業設置、人才規格、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培養規模均應根據市場和就業需求以及物流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及時進行調整。
1.2以校企合作和產學結合為途徑
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與資源,將專業理論學習與社會現實要求相融合,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縮短畢業生的適應期,達到學校、企業、學生多方共贏的格局。
1.3以學生應用能力和素質培養為核心
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核心,實現教學與能力形成過程的一致,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本質特征。
2.物流管理專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思考
我國的產學研合作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物流管理專業也是一個新興的專業,總體來看,產學研合作教育還不夠成熟。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比較成熟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借鑒發達國家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發展經驗。
2.1對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合作層次的思考
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并非是單一的,而是呈多樣化的形式,如美國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出現過多種模式,比較典型的有大學科學園區模式、企業孵化器模式、具有聯合協調機構的教學—科研—生產聯合體模式等 [1]。
日本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1)共同研究。大學和企業的研究人員就共同的課題開展合作研究,結合雙方的技術創新能力創造科研成果;(2)委托研究。大學接受企業和中央政府部門的委托和經費支持進行項目研究,提供科研成果;(3)委托研究員。指民間企業的技術和研究人員到大學和大學共同利用機構,接受研究生水平的研究指導,把握最新的研究動態;(4)共同研究中心。其作為大學與產業界聯系合作的窗口,既是共同研究的場所,又是企業技術人員接受高級技術培訓的課堂;(5)大學科技園[2]。
物流管理專業可以學習比較先進的合作形式,在合作形式上拓寬渠道,加強實質性合作,多方位、深層次合作,使產學研合作教育避免形式化、表面化。(1)就業定向與畢業實踐相結合。在產學研結合的教育過程中,校企雙方對學生進行共同考核。對考核合格者,可直接就業。實習期間企業專家為學生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提供指導。(2)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模擬企業真實工程環境,引入企業真實工程案例,使專業培養更具真實性、有效性,也使教師的實踐操作經驗得以加強。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參與企業的設計與生產。企業提供全套教學資源和實訓項目,使學生不出校門在實訓工廠里就可以體會真實項目的整個開發過程,提高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
2.2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環境的思考
著力構建有利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環境。主要包括:(1)政策環境。制定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促進產學研合作健康發展??梢越梃b日本的做法,在日本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體系中,政府的地位特別突出,具體表現在:①制定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方針和政策。政府通過了一系列計劃使產學研合作成為一項基本國策;②提供大量資金資助企業的研發活動;③鼓勵各類大學的教師通過產學研合作進行科學技術實驗,保證他們擁有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及使用權;④對有關專利權的收入實行免稅;⑤整頓產學研合作的聯絡機構,加強這些機構的服務職能;⑥培養一批專業人才,研究如何把大學的科學研究與企業的科技需求結合起來[3][4]。我國政府是產學研合作的倡導者、調節者、戰略決策者、技術傳播者、環境創造者,可制定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對合作的成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科研合作經費,利用經費投入的方向和規模程度來體現政府的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通過稅收減免等方式支持、促進產學研合作;為產學研合作提供各種配套措施,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官方服務性機構;重視國際性的產學研合作,鼓勵國內的組織和結構參與國際性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科研能力。(2)信息環境。要加快信息化、網絡化的建設,同時也要大量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中介組織。(3)法制環境。產學研合作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建立健全完善相應的法規條例,完善技術合同、知識產權等各項法律、法規,以法律手段來保障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順利進行,維護合作各方的利益,把產學研合作教育納入法制化軌道。
2.3 對產學研合作教育各方動力機制的思考
一是學校的動力機制。在政策上要為產學研合作教育創造良好的校內環境。學校在職稱評聘、利益分配、評獎評優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傾斜政策,使潛心研究并參加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教職員工得到公正的待遇。為了有效地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需要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工作機制。制定 “產學研合作工作條例”,對產學研合作的工作機構、工作內容、工作制度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并且將產學合作內容作為教學工作年度考核內容。
二是參與學校產學研合作單位的動力機制,這包括合作單位管理層的動力問題;合作基地督導教師的動力問題。要做好產學研合作教育,就必須形成一整套動力的激勵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但現實情況是,各方面的積極性并不總是一致的,學校的積極性很高,但合作單位并不是很積極。產學研合作教育如何調動各方的參與積極性,形成各方的互利互惠機制、多方共贏的局面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2.4 對產學研合作教育各方合作機制的思考
產學研合作教育必須圍繞市場的近期和長遠的需求,通過對市場的敏感性把大家吸引到市場這個共同目標上,形成長久穩定合作的基礎;必須加強合作各方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建立起“面對面”的交流平臺,通過合作對各方的人際關系、技術經濟實力、工作方式方法進行整合并充分利用,才能建立起深厚的關系,形成長期有效的合作[5]。產學研合作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推行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時候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工作至關重要。比如,基于產學研合作為導向的專業教學計劃可能和學校教務部門的統一要求有沖突,有關的管理部門應給予一定的改革空間和政策支持,才能保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順利進行。
3.結語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的一條有效途徑,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并走產學研結合之路,以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合作,從而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必然帶來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物流管理的專業技術人才一躍成為當前中國人才市場12種緊缺人才之一。在運輸、儲存、包裝、流通加工、搬運裝卸、信息處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個功能環節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員去操作。到2010年我國大專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萬以上,中級物流管理人員不低于50萬人,高級物流管理人員或物流戰略、物流設計管理人員不低于4.5萬人。一方面是社會物流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是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難,這種供求矛盾如何有效協調好、解決好,就成為中職學校一個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學校組織專門力量,深入企業,調查、分析企業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養規格。同時,與我校簽訂合同的企業專門派技術人員參與我們物流專業校本課程的建設,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這就是我校最初的“訂單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一、訂單式培養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的含義與現實意義
1.“訂單式”培養是指用人單位與培養單位簽訂用人協議,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充分利用雙方的有利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最后由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安排學生就業的合作辦學模式。訂單式培養模式為我國職業教育注入了辦學活力,為校企合作找到了最佳的途徑。
2.教育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根據市場和物流業發展的需求進行合理的調整?,F代的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術,又要懂得物流經濟。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組織管理的才能,并能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而且無論遇到什么環境,經過努力都可以很快適應。
3.訂單式培養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模式,為國家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對口的物流人才。該模式的突出特點在于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利益的實現為中心,達到了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接軌,學生實踐技能與崗位要求的一致。
二、“訂單式”培養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的實踐探索
1.讓企業參與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中職物流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不能再“關起門來辦學”。企業應介入學生的培養,一方面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識,了解用人單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根據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通過這種產、學、研結合及校企簽訂“訂單式”合作培養的模式,真正培養出符合物流企業和輸送企業實踐需要的技能人才,這是一個對社會、企業、高校以及學生均有利的多贏模式。
2.“訂單式”培養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不僅解決了物流管理教學寬而不精的弊病,還可以扭轉企業找不到合適物流人才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提升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確保更多的畢業生能順利就業。另一方面也為高職院校開發物流校本實訓教材,如何編寫出能體現以學生為本位,突出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物流專業教材的編寫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正確方向,使教材開發與教法改革與時俱進。同時,在教學管理上,實行“教學—實踐—教學—實踐”雙循環互動教學模式,把課堂傳授理論知識與現場獲取實際經驗結合起來,大力推行“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增強學生適應崗位群的能力,提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三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引進來、派出去”的方式提高師資水平,比如,安排物流老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參與物流企業研發工作,提升教師自身研發能力,及時地了解物流企業最新的技術信息,同時通過引進企業物流管理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或者聘請企業物流經理來校兼職授課等方式,因為只有教師的實踐技能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才能相應提高。
3.推行“訂單式”培養,強化“雙證制”建設。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宗旨,與珠江鋼管有限公司簽定了“物流工程材料管理”訂單班、與海鷗衛浴有限公司簽訂了“物流配送”訂單班。具體操作是:根據訂單企業職業崗位及技能要求,成立由學校和企業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了訂單人才培養方案,包括確定培養目標、培訓項目和崗位訓練流程。校企雙方共同建立頂崗學生實訓檔案和跟蹤考評記錄,安排專人對“訂單式”培養班級進行管理,實踐環節的時間接近總計劃的50%,學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頂崗時間、崗位輪換等情況進行跟蹤考核,根據技能水平、頂崗工作中的表現等,由企業鑒定、考證打分,成績合格者由訂單企業錄用就業。
同時,將職業資格證書與崗位技能證書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把職業技能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然后進行職業資格的認證,使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考取助理物流師職業資格證書、報關證、叉車操作等崗位技能證書,實現“能力考核與技能鑒定相融合、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相結合”,以滿足學生將來發展的需要。
三、物流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
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順利地實現了校企無縫式對接就業,就業率達到100%。為了及時地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獲取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滿意程度、工作適應性、薪資水平、思想狀況、實際技能的運用等信息。學校對2009、2010、2011級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進行了就業跟蹤調查,根據收集回來的信息資料得知,學生對工作勝任情況如下:完全勝任占到54.68%,基本勝任占46.3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對學生滿意的占89%,對學生基本滿意的占11%,對學生不滿意的占0%。從中可以說明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強;另一方面與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創新能力及責任心、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學校而言,借助訂單班這種以就業為導向的產學結合模式,既培養了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提升了辦學質量,有效地提高了學校就業率,又擴大了生源,鍛煉了教師隊伍,實現了“教學與實踐相融通、操作與崗位相融合”。同時,訂單培養也促進了校企結合,促進了高職教育體制改革,達到企業、學校、社會、學生四方共贏,真正體現了學有所教、學有所用、學有所去。
1 高職院校綜合實訓課程重要性分析
高職院校是集專業性、技術性與職業性為一體的綜合教育類型,其對人才的培養更加重視對基本工作流程、專業技術、綜合技術運用與操作等能力的培養[1],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開設一些相關的綜合實訓課程,來輔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并運用相關能力,推動學生綜合技術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的發展。
高職院校開設綜合實訓課程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綜合實訓課程訓練通常都是以崗位需求與能力鍛煉為主,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滲透實訓技巧,突出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強調將只有技能中所涉及到的多種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訓練技巧技能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將二者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實訓過程中進行有步驟的演練,這種綜合性的實訓課程開發與訓練能夠深入推動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與理論完善,同時還能夠有效研究出適應自身實際發展需求的課程訓練模式與方法。其次,高職院校專業實訓課程的開發相對一些普通高等教育來講,具備自身特殊的需求與特點,不管是其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演練都尚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標準,因此要求不同專業應與本行業實際發展狀況及需求進行聯系,并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方案的設計,以推動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的雙發展。
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是現階段高職院校發展及社會生產需求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課程,因此需要給予充分重視,要求高職院校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與實際社會需求,有效利用綜合實訓資源,并結合行業新標準,探索出適合物流管理專業持續發展的綜合實訓課程開發步驟與方式。
2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步驟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通過對企業的規范性及典型性進行分析,明確課程所對應的職業需求與崗位要求。從現階段物流企業的發展角度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的規范化崗位訓練是物流管理專業培訓課程的重點內容,也是極容易被忽視的內容,作為物流管理專業來講,首先應該充分了解并重視專業實訓課程,重視所在行業的行業需求與特點。高職院校要推動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首先需要準確定位企業基本需求狀況,并對企業的實際生產與經營狀況、企業的關鍵崗位與崗位需求、企業崗位的安全性與質量要求、企業的基本設備與效益等進行分析與學習,以提高人才培養的知識系統性與整體性,推動綜合實訓課程的有效開發。
其次,要對企業所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進行分析,同時確定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2]。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需要針對市場中的相關行業企業對新技術與新服務的實際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從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入手,強化技術改造,重視設備的升級與多元化經營管理的實現,進而推動生產效率的提高。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深入實地,積極主動的了解并掌握相關企業需求信息,有針對性的解決現階段企業所需要解決的難題,以確定實際崗位能力需求與崗位發展需求。
再次,要認真分析崗位職業需求,綜合提升學生知識技能與綜合素質,進而設計合適的實訓項目與基本內容。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需要根據企業對崗位基本技能與素質的要求為中心,并結合學生實際知識與技能現狀,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與知識培訓。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需要重視崗材結合,強調因材施教,即將企業的職業崗位需求與學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強調綜合實訓的基本教學體系。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需要不斷進行專業內部的有效融合,強調實訓模塊之間的溝通,促進課程的充分開發,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職業愛好,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物流企業的多種崗位需求。
最后,強調企業產品發展及技術發展方向,不斷更新實訓課程的基本內容?,F階段,企業在發展路線上均具備的前瞻性的發展意識,一方面要強調市場的現階段需求,同時還關注未來市場的潛在變化,因此企業重視動態的發展,這要求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也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及時更新實訓知識與內容,突出新技術的應用[3]。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需要強調持續發展性的基本原則,及時跟蹤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開發新技術與新設備,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與技能的提升。
3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方法分析
通過對物流管理專業行業特點進行分析,并結合實訓教學基本經驗,總結出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的幾種方法:
第一,選擇性移植法,即不斷吸收現階段國內外相關高職院校物流管理相關專業內較為成功的綜合實訓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有選擇的借鑒已開發成適合自身院校與自身專業實際發展需求的綜合實訓課程,并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及教學范圍與教學程度進行必要的補充,以完善綜合實訓課程的基本內容。
第二,能力中心的方法,即根據專業實際特點,開設具有相關行業與企業的教學內容,突出課程的綜合性與實用性,強調繼續教育的重要性。這種方法的運用要求重視對學生自身工作技能的訓練,圍繞技能培養確定相關的實訓內容,比如相關專業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操作技能與步驟、基本方法與訓練技巧以及職業基本道德等。另外,在實訓過程中,還需要針對現階段市場中所需要的新產品與新技術進行相關技術發展動態的實訓內容開發。
第三,任務分析的方法。任務分析的方法即充分確定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的基本內容,按照內容要求進行步驟分解,確定崗位職責與工作任務,按照標準的操作流程對項目進行具體操作,在操作過程中進行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之后對步驟進行分解,突出分步驟的重要性與準確性,這種以基本技能為中心確定實訓課程基本內容的方法在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的重要性、課程開發基本步驟與方法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綜合實訓課程需要重視物流管理相關專業的崗位職責,重點強調相關技術與工作流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推動教學單元的具體化與教學方法的模塊化,以推動綜合實訓課程的順利開發。
一、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帶薪課程實習的問題
(1)學生方面的問題。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的宗旨是培養適應物流行業一線需要的要素質技能型人才。帶薪課程實習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完美結合的教育模式,使學生能夠盡早的進入企業經營過程中學習實踐的課程實習。學生在完成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后進行的一項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學校、企業、學生等共同參與,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崗位職業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因為,帶薪實習的以上特點,使在這個階段學生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到準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不適應;二是學生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及溝通技巧;三是學生對自己課程實習目的不清楚,認為是必須經過的一個環節;四是對課程實習的艱苦性準備不足;五是大多數學生缺乏理論和實際對接;六是學生在參加帶薪課程實習中的自身權益如何得到保障。(2)企業方面的問題。雖然高等職業教育在政府、學校層面上,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學校在與企業聯系學生課程實習上,表現出有較高的主動性。但作為帶薪課程實習主體之一企業,對接受學生實習并無積極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足。這種提法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既可以說,一方面企業對高職高專學生缺乏認同感,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效果不了解,對學生有顧慮;另一方面企業擔心學生在企業工作的安全責任劃分問題,即學生走出校門,學校認為學生是企業中的特殊勞動者,理應受到試用期員工的權益保障,企業認為學生是生產崗位的特殊學生,學校還是主要責任人,而學生家長認為頂崗帶新課程實習是學校安排到企業實習的勞動者,如果學生有問題,學校和企業都有責任。二是缺乏能承擔較多學生課程實習的崗位與生活條件(特別是住宿條件)。三是缺乏學校與企業結合的雙贏機制。四是政府對企業在帶薪課程實習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帶薪課程實習的對策
(1)實習前的準備。帶新課程實習的順利進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習前的準備工作。一般而言,我們做好如下幾個方面準備:一是指派經驗豐富、有責任感的中青年教師,制定完善的實習計劃、內容等向同學們介紹,使同學們更多的了解本次實習的目的;二是實習教師應與班主任一起,及時向參加本次實習的同學家長聯系并告知實習情況;三是實習教師應聯系本次實習企業相關部門到學校進行實習前的動員,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使同學們進一步的了解企業。(2)實習過程管理。一是帶薪課程實習期間,學校應安排指導老師入駐企業,代表學校配合企業對學生在企業遇到的問題進行,進行第一時間的指導和管理;二是指導教師應加強對實習過程的監督,及時與學校領導、企業和學生家長建立多方面的溝通機制;三是指導教師多方面引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立足企業崗位進行實習工作;四是指導教師應多與企業的各主管部門部長、經理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關系,為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奠定基礎。(3)實習后的交流與總結。在整個實習階段,我們除了重視實習前的準備、實習中的過程管理工作,我們還應該把實習后的交流與總結放在第一位。因為,如果我們把實習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得以總結并記錄下來,將對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有一定借鑒意義。例如:認真聽取,指導教師、企業主管部門和實習生所在具體部門的意見,總結在實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做的好的方面。
總之,帶薪課程實習,是一種新的課程實習類型,它能幫助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嘗試具體的工作崗位;為將來的就業充分準備。因此,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如何做好學生帶薪課程實習工作,提升實習實際效果,并將帶薪課程實習、學生就業等相結合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對于提高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社會、適應市場、適應就業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1 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定位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是由中山市人民政府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獨立學院,與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培養的人才應具備更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與高職院校相比,其培養的人才應具有更為寬廣的理論基礎和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臺,并且具有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因此,要求學生既具有扎實的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更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旨在培養適應珠三角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現代物流業是一個兼有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勞動密集特點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務行業,物流管理和運營工作需要各種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勞動者。根據市場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狀況,可將物流人才分為4類:操作型人才、中級管理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理論研究型人才。作為地方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結合珠三角物流市場需求特點,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物流管理將有針對性為各類企業培養具有職業素養、道德素養和身體素養,并系統地掌握現代物流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具備相應實踐操作技能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中高級物流管理人才。
2 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以獲取感性知識,進行技能訓練,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各種教學形式的統稱。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僅僅依靠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實踐教學才是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環節。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實踐教學應該以就業和發展為導向,以應用為主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體現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具體說來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通過單項能力、模塊能力、綜合能力和擴展能力的順序分階段進行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二是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奉獻精神、團隊精神、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等職業素質方面的培養;三是通過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四是鼓勵支持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3 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盡管目前企業對中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是“求賢若渴”,但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獨立學院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當前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盡如人意。通過對珠三角各用人單位進行畢業生跟蹤回訪,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較高,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明顯不足,創新意識不強,理論強于實踐現象突出。究其原因,獨立學院物流管理的實踐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實踐教學體系缺乏科學設計,大多借用普通本科院?;蚋呗毟邔5慕虒W內容,東拼西湊;實踐課時明顯偏少;實踐內容單一,缺乏整體性;實踐設備匱乏,沒有貨架、叉車、條碼識別器等專業的物流設施設備;畢業實習流于形式,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實踐教學經費支持不夠等。
4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為了消除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走過場現象,提高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結合珠三角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物流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確立了“全過程、多元化、分階段”的實踐教學思路。
所謂全過程,是指將實踐教學任務貫穿大學教育4年之中,從大一開始到大四,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形成物流實踐教學一體化,即將社會實習、物流案例教學、課程實驗教學、物流企業模擬實驗、專業實習、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系統研究與實施, 使之相互促進的一種全程實踐教學模式。
所謂多元化,是指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采取了校內實驗室軟件模擬實驗、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實地參觀與頂崗實習、與中山市物流協會、商會合作舉辦講座及利用學生家長資源投入實踐等多種方式。
(1)軟件模擬實驗。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的開展主要依托物流管理實驗室的一批管理軟件。包括用友erp系統、絡杰斯特物流信息平臺系統、商友企業物流實景模擬系統、泛華訊物流系統等。通過仿真企業實務環節,將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融合成一個系統。學生通過仿真企業實務環節,可以掌握采購與倉儲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物流企業調度等各方面的技能。
(2)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已經與威高物流集團、金濤果蔬物流有限公司、完美集團、天潤物流市場、廣通物流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合作關系。利用這些合作企業,廣泛開展了認知實習、核心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活動。
(3)突出物流協會的引導作用。學院與中山市物流協會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定期邀請市內知名物流人士到學校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舉辦高水平講座,通過言傳身教,讓物流管理學生能從杰出物流人士身上學習物流職業精神和提升物流職業素養。并且在院內成立自己的物流協會,倡導會員培訓(舉辦物流知識講座)和開展校內物流實踐隊(校內快餐送達、快件的分發、學校大型活動設施設備的搬運等),突出物流協會的引導作用和影響力。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為學生實踐服務。由于地處珠三角經濟區,加上獨立學院的性質,學院的家長資源與西部城市和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更具優勢。大部分學生家長都是企、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人員,甚至是企業領導人,這就能為學生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所謂分階段,是指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分為基礎認知實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跨專業實訓平臺和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5個階段,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專業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
(1)基礎認知實習。通過到中山市各物流基地實地參觀幫助學生了解物流企業或生產銷售企業物流運作的基本流程,在物流企業或生產銷售企業的倉儲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等方面得到鍛煉,增強感性認識。
(2)課程實習。倉儲與配送管理、運輸管理、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核心課程,都安排有課內實踐環節。部分課時安排上機模擬實踐外,同時會安排課時帶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相關業務流程的調研和分析實踐,讓學生掌握加工、包裝、裝卸、運輸、儲存和配送等物流環節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3)專業實習。利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期間,安排學生到物流實踐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完成理論知識到實踐的轉化,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企業工作的適應能力,積累實踐工作經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跨專業實訓。在中山市政府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參照廣東商學院經濟與管理實驗中心建設經驗,經濟與管理學院建設了耗資400多萬元的跨專業實訓平臺,為學院經管專業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綜合實訓機會。跨專業實訓安排在大四上學期,共計96學時,可使學生了解分屬于各門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甚至物流與其他經管類專業的緊密聯系,提高從事物流管理的職業適應能力。同時,還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組織能力等。
(5)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是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綜合性實踐環節,是學生在大學畢業前進行的全面綜合訓練,應用掌握的理論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適應社會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采取調研報告、畢業論文、小組畢業設計、創業方案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使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與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
5 總 結
隨著實踐教學改革的深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實踐教學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經學院申報、專家評審、現場考察等多個環節,獲批為2012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與威高物流合作建立的“基于物流管理專業核心崗位群任務驅動的綜合實踐教學基地”成為廣東省立項項目獲得資助。但物流管理還是一個年輕的專業,探索并提高教學效果, 輸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是一項需要持續改革的系統工程。學院將繼續深化物流管理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學習借鑒國家級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先進經驗,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高等院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這是新時期整個社會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物流管理專業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能動性。在培養本專業學生專業課學習興趣和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兩方面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跨平臺資源共享的特點,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親身體驗各種自主性物流專業課學習,同時還能實現便捷的溝通交流。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幻燈機及網絡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于一體的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環境,開展生動而形象的教學。
一、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以筆者所在的學校九江學院為例,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扎實的物流管理、數學、外語、電子信息技術、國際貿易、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熟悉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和其他企業物流管理的業務流程,掌握相關基本操作技能,為國家培養能在經濟管理部門,貿易公司,物流企業從事政策制定、物流業運作管理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物流管理人才。在網絡、多媒體、計算機的基礎上構建物流管理專業課的教學模式,是為了達到上述培養目標。
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教學模式應當是一個包括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客體、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基本要素的相對獨立的教學運作體系。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在物流管理專業課教學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以書本、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的教學了,新的物流管理專業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二、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物流管理專業課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是具有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的計算機綜合處理聲音、文字、圖像的多種媒體信息的技術。多媒體技術能夠滿足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的各種需求,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有著更為直觀和立體的效果。
(一)多媒體演示型教學
專業課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利用多媒體來編寫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來輔助自己的講解。多媒體的使用節省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板書所占用的大量的時間,老師講課的連貫性更強,并且能夠向學生傳達更多的信息。物流管理專業課的教學有其特殊性,課程中的很多內容,用語言很難描述清楚,而利用圖片展示、音頻視頻播放則可以直接有效的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來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性。
(二)網絡交互型教學
在多媒體網絡的媒介下,信息傳遞更加快速。師生之間的交流除了口頭交流,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可以以圖集、文件等形式來交流。教師針對學生各自情況,為其設定相應的內容。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傳遞的是隨時隨地受教育的概念。
九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已經建立起了物流管理教學網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網絡平臺、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試題庫、網上作業管理系統。同學們需要相關資料可以直接下載,比如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等。具體實踐中,教學網站資源中有專業課每一章節的學習建議和重難點提示,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疑問,可直接到相應板塊中發表意見,這樣老師就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并能及時的解答。
另外,筆者在建立網上教學資源的時候還特別注意加強課外知識等素材的建設,設置并推薦了物流行業相關的資源網站,鼓勵學生利用這些網站或搜索引擎獲得大量信息和資源,及時掌握物流管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物流管理是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我校物流管理專業課基本上都設置了課程內實驗課,課內實驗課大都在物流管理實驗室完成。在實驗課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屏幕監控來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分析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鉆研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物流管理專業課的考試大多是書面的閉卷考試。通過物流管理網絡平臺,可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考試形式,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考試系統進行考試,同學們一人一臺計算機,考試時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進行考試,系統自動控制時間,這樣一方面考驗了同學們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還檢驗了同學們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水平。
三、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物理管理專業課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專業課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輔?!笆谌伺c魚不如授人與漁”,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起組織、管理、引導作用,不僅僅是教學生一些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習方法,所以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的自主學習。
(二)網絡所提供的信息資料是海量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收集相關的材料來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和課堂知識的容量。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的教學課件,使得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方面同學們理解和掌握。學生在學習時不會趕到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教師利用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可以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和分析,學生提交的作業或問題答案等依據這些信息,及時的調整教學進度,教材內容,教學計劃等。它的使用能大大優化教學手段,并且教師的備課、教學都是有針對性的,能夠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方式的網絡化,擴寬了教師和學生溝通的途徑。通過創造這樣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環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進行的是面對面的交流,但由于課堂上老師面對的是眾多的學生,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和每個學生有單個太多交流,其交互性發揮得并不充分,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而網絡化的交流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四、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物理管理專業課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的觀念問題。首先,專業課教師不能因為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而拒絕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要明確網絡和多媒體是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是為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提高的。其次,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挑戰,專業課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掌握基本的多媒體網絡技術,這樣就要多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二)學生適應問題。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而網絡媒體中大量信息在課堂上的出現,學生對媒體的使用,注意力的分配、轉移等等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對老師控制課堂提出了挑戰,也值得廣大師生積極研究和認真探索。
(三)網絡平臺和軟件的維護問題。網絡平臺要有專人進行維護,及時的進行更新;目前各種軟件較多,專業課教師要精心挑選軟件,教師上課前對軟件操作非常熟練,另外還要要考慮到教學軟件和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相互關系,選擇適合師生需求的軟件。
五、結論
原教育部部長周濟說過“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否,關鍵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啟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傳授式教
學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的探索式學習。我國的物流人才仍處于一個很大的需求狀態,但是真正高質量高素質的物流人才仍然不多。因此構建這種高效優質的現代多媒體立體化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是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前進方向。
[摘 要]本文從崗位需求和崗位能力的要求出發進行了物流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研究,以安徽省為例,分析了區域及行業的特點并進行未來需求的預測,保證物流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適度超前,能滿足當前以及未來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要。全文以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為例,進行了與我國中部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物流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物流專業;崗位需求;崗位能力;核心課程
1 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程序
高職院校核心課程的開發應適應社會大生產的需要,從職業分析入手,以職業的實際需要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在開發過程中納入行業、企業、產業、職業、實踐等要素。通過分析比對我們運用以下開發程序對高職物流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開發,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2 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
2.1 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根據教育部高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布的統計數據,2010年,我國大專以上高級物流人才需求量為30萬至40萬人,在職人員培訓需求為100多萬人,其中高職高專層次的物流專業管理人才需求約占60%,在對各類物流企業的調研過程中發現企業對物流人才有明確的素質要求。
①擁有基本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高職物流人才不僅要能夠熟練使用現代物流技術裝備而且要掌握物流各項業務的具體操作流程以滿足客戶的需求。②獨立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物流營銷能力。我國的物流企業多處于快速成長期,企業布點建網,特別需要具備市場開拓能力,能夠獨立工作的人。③靈活處理不同境況下的物流業務能力。社會對物流的需求和提供物流活動的對象種類繁多,物流活動沒有固定的運作模式可循,物流人才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靈活處理不同境況下的業務,滿足物流多樣性的需求。
圖1 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程序圖
2.2 人才需求新特點
核心課程的開發與建設要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中部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出現兩大主題:一是制造業由沿海向中部轉移,二是糧食及食品安全問題。
(1)制造業由沿海向中部轉移對中部物流人才知識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制造業企業物流現狀不盡如人意,突出表現為:物料流混亂,重復搬運多,生產流程不合理造成物料流動路徑長;時間占用多,產品交(供)貨時間長;空間浪費大等。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的物流管理者不僅是運輸和倉儲專家,而且還必須熟悉軟件程序及信息技術系統,掌握電子商務技術;在采用企業外橫向一體化時,供應鏈管理者必須具備整條供應鏈服務(購買、倉儲、顧客服務、信息技術)的知識。同時還要熟悉生產工藝流程,有生產工藝設備及需求的知識和信息,掌握企業內供應鏈流程、企業前向的制造供應鏈流程、企業后向的銷售供應鏈流程等。
(2)中央1號文件已經連續十年聚焦農業及農村問題。“十二五”規劃中有很多重要的決策,突出的一點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今年以來農產品漲價、糧食危機、食品安全等一直牽動著老百姓的神經。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在安徽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從全國看,安徽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豬生產基地,其農產品單位耕地面積產量居全國前列,然而傳統物流不能有效支持農產品的流通。原因有三:首先,由于農產品與工業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動物性與植物性產品,所以農產品的物流特別要求綠色化,在物流過程中做到不污染、不變質;其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流過程中的保鮮、冷藏、冷凍等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再次,由于農產品價格較低,體積大,必須要做到低成本運行,這對農產品物流管理提出較高的要求,然而我國農業物流人才的培養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2.3 目標崗位群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務分解
針對中部區域和行業的特點,本次研究把物流目標崗位群分解成運輸、倉儲、配送、采購、營銷、國際貨代、物流信息7個職業領域,并對其所承擔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了全面分解。
2.4 提煉職業能力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應以培養服務企業第一線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宗旨,以物流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群)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確定高職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在加強學生品德修養、人文素養和文化知識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實用技術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培養。
2.5 確定專業核心課程
根據運輸、倉儲、配送、營銷服務、貨代報關、信息處理、成本管理等主要物流業務的工作過程,分析其能力、職業素質和知識,將最能體現專業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的《物流信息技術》、《冷鏈物流》、《生產運作管理》、《客戶關系管理》4門課程確定為本專業的優質核心課程重點加以建設。
基于崗位能力的核心課程建設思路如圖3所示。
3 總 結
核心課程是由高職人才培養中構建學生關鍵職業能力的課程組成,選擇并建設好相關課程就可以基本保證培養的學生達到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主體目標,并可以基本體現出學校和專業的培養特色。同時核心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院校專業建設者們應深入市場廣泛調研,及時了解畢業生的供求情況,并根據自身條件適當地進行調整。
從能力需求來看,物流行業需要三種物流管理人才:操作型人才、中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結合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來看,操作型人才通常由高等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來完成,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則針對中、高級人才的培養,其目標是培養具有較為牢固的理論知識、外語水平,具備物流管理、規劃設計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專業物流管理人才。對于本科人才還要求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即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堅持繼續學習,將實踐所得的知識升華為理論,使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因此,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必須關注物流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與發展,創新培養模式,結合企業需求與時俱進,提高實踐實習教學水平。從長期發展來看還必須加強專業教學條件建設,建設具有高水準學歷和職稱結構的師資隊伍,并依托企業人力資源建設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模塊的重要性和時長,并圍繞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路徑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和實踐環節,使學生的管理能力在本科階段就得到充分的鍛煉。這些要求使 “雙元制”成為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創新的有效途徑。
1培養模式創新的內涵
1.1人才培養必須結合市場需求
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必須在結合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學生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實現理念創新。筆者認為,將雙元制思想與本科教育相結合是實現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理念創新的重要途徑。在創新理念過程中,應該結合對于大學教育本質的研究從辦學理念、教育思想上提高認識,使物流管理專業的辦學目標與途徑實現接軌并能夠與物流管理專業特點相結合,進而深化教師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解、提高創新意識,在培養方案制定、執行、改進方面達成共識,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發展。這些理念上的轉變和提高能夠有效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為培養方案的持續、有序改進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1.2培養模式創新是管理過程創新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應該針對專業特點促進管理過程創新,在與培養方案工作相關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上有所改進。在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質量控制等方面堅持引入制度管理和標準化管理,使培養方案相關工作有章可循、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工作流程方面要結合教學管理改革完善培養方案制定、論證工作流程,使專業教學能力與物流人才需求在培養方案工作流程這一平臺上充分結合,使之更為科學、合理。同時,管理過程創新要求建立專業培養方案執行過程的動態反饋機制,實現對培養方案執行效果的及時跟蹤和控制。
1.3培養模式創新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新的培養模式必須具有攀枝花學院特色、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而這一模式的基礎在于設計制定出符合教學改革要求、滿足應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養各方面要求的雙元制培養方案,使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與物流企業發展相結合,使專業建設真正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綜上所述,培養模式創新必須在創新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使物流管理專業發展在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獲得內生動力和新的理論支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要關注培養方案內容的選擇和提高,必須具有前瞻性和適應性才能以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必須能夠脫離傳統本科教育理念的范疇,進入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雙元制層次。
2雙元制培養模式創新對教學工作的促進
雙元制培養模式對于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
2.1雙元制培養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關鍵是著眼于大學畢業生能力對于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因此在保證本科教育的理論學習要求前提下強調畢業生應該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提升能力。
2.2雙元制培養模式下的培養方案改進
首先,培養方案制定工作從過去的階段性工作轉變為教研室日常工作,工作時間更為充分、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力特質,實現合理分工、優化組合,使培養方案制定過程計劃合理、充分反饋、及時改進,從程序上保證了培養方案制定的質量。其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對于搞好培養方案執行、及時反饋培養方案執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及時跟蹤培養方案執行效果起到了促進作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教學反饋機制的建立,進而推動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再次,培養模式創新與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完善始終相始終,能夠更好地適應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需要、滿足人才市場對高層次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使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最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培養方案改進能夠在課程建設方面產生有益的推動,實現了對于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技能、專業方向、實踐環節和選修環節等課程模塊方面的改進,使課程設置能夠及時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不斷調整、創新,改進了原有課程內容并通過增設新課程滿足了專業發展需要。培養方案制定工作必須考慮教學改革、教學研究與教師能力培養的協調一致,切實提高教師對于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理解,運用企業力量提高專業建設水平,促進專業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創新人才培養。
2.3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高了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對于鍛煉教師團隊、塑造新型組織文化具有長期的促進作用。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本專業領域的發展,使教學與科研的結合落實到教師個人的能力提高、工作開展上;同時,雙元制培養模式能夠顯著提高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水平,通過企業的印證促進教案編寫、大綱制定、教材建設,使教師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提高培養方案制定、論證、執行、反饋等具體環節的工作質量和業績水平,對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
3物流管理專業雙元制培養模式構想
3.1物流管理本科雙元制培養模式基本思路
確保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注意改變觀念,以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為培養核心把握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改進培養思路,從根本上提高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水平,使之更好地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型大學建設的需要,這就要求人才培養不能夠局限于學校范圍內,必須考慮企業對于人才培養的潛在作用;其次,必須針對傳統的工作思維全面改進培養方案制定流程,同時加強課程模塊的論證分析,使人才培養目標在培養方案中能夠通過階段性、系統性的課程模塊設置得到真實反映,這不僅要求更加嚴密的課程體系,而且要求學生能力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同步。
新的培養模式必須與專業建設和教學水平提高相結合,考慮到攀枝花學院的辦學特色,該模式立足于攀西地區地方經濟發展,通過分工協作提高教學水平和師資隊伍建設,所有教師通過參與培訓、帶隊實習等方式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水平。以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為目標,在保證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以“雙元制”培養思想為導向,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課程設置以崗位執業活動為核心,物流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相結合,突出管理實踐能力與業務操作的培養,通過學校與企業在物流管理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方面的協調,使學生能夠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3.2培養模式構建
(1)對于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的借鑒。在保證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從辦學思路、培養單位、學生身份、教師構成、教學內容、課程時間、考試方式、經費保障等維度進行改革,形成由經管學院與相關物流企業“雙元”組成,教育模式由理論學習與物流管理實踐“雙元”構成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緊密結合“雙元制”思想,具有系統性和階段性特點、具備質量保障和改進功能的培養模式。通過整體性教育,使學生獲得綜合職業能力,即專業能力、工作方法能力、個人能力與社會能力。
(2)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建立校企合作。以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為目標,以“雙元制”培養思想為導向,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建立“學校+企業”合作培養機制,打造適合于物流管理本科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雙元制”培養模式。設計橫跨物流管理專業多個相關領域的整體性項目對學生進行訓練,修改現行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編寫特色教材,針對不同人才培養階段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針對社會需求展開人才培養。完善校企合作、使企業和行業協會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承擔相應任務和責任,參與制定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參與教學內容實施和相應考核。
(3)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就業能力培養框架。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課程設置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經管學院與物流企業在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方面的協調,使學生能夠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學生+員工”模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充分結合、教學團隊和教學資源建設與人才培養同步提高。建立高端復合型教學團隊、提高教學與科研能力,搞好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資源水平,使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實現對接,搞好高層次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畢業證+執業資格證”模式。
4結論
市場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結合這一要求對于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改進人才培養方案有利于提高教學工作水平、服務地方經濟,進而推動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是,遵循職業教育基本規律,以適應現代經濟建設、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為原則,建立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密切協作、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機制,以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根本目標的高職教育模式?!秶鴦赵宏P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中都明確指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形勢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職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
近年來,物流行業發展迅猛,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各地物流人才缺口巨大,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旨在為社會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
1 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500多所高職院校開辦物流專業。從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都是從物資管理、交通運輸管理或商業儲運等專業發展演變而來的,辦學時間普遍較短,辦學規模較小,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待改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 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不完善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我國物流管理理論和專業教育都得到長足發展,但物流理論的研究和專業學科體系的建設還不夠完善,現有的物流理論不成熟,幾乎都是從國外引進,還沒有形成與本國本地區物流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課程體系。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普遍存在過分強調理論知識教學的現象,實踐課程較少,不符合物流管理專業實際操作性較強的特點,不能適應物流企業發展的需要。
1.2 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于我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起步較晚(2001年,北京物資學院首次開設物流專業),當前,從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數是從管理學、經濟學、工業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轉行而來,對物流管理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不扎實、不系統、不全面,而且,如本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基本上是從高校畢業直接進入學校教學,嚴重缺乏物流行業的實踐經驗,專業教師隊伍中真正具有物流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教師比例很低,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更注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的質量和專業教育的發展。
1.3 校內實訓設施不足,難以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畢業生不能凸顯“高職”特色
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對實踐教學要求較高。另一方面,物流實訓設施價格較高,占用空間大,在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困難,校內實習實訓條件不能滿足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教育比不上本科教育,實踐教育又不能滿足職業崗位的需要,不能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畢業生與市場吻合性差,滿足不了物流企業的需求。
2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實習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不足,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如上所述,由于學生在校期間實踐教學不足,學生實踐能力較弱,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到企業實習期間,只能簡單地打雜,無法做到真正的“頂崗實習”。部分“頂崗實習”的學生存在角色轉變慢,不能盡快適應崗位要求;缺乏責任心,組織紀律性較差;與人溝通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足等。有些企業還反映,一些學生的價值取向不正確,要求工作條件好一點,待遇高一點,輕松一點;一些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科學的規劃,不肯腳踏實地,逐步提高,只想一步登天。有些貨代企業反映,許多學生實習時不愿意當業務員,到企業去攬貨找業務,吃了幾次閉門羹就認為太難了,一般連兩個月也堅持不下來。
2.2 實習學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實習學生既是在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實習學生在遵守校紀校規的同時,更應遵守所在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所在單位有責任對實習學生進行嚴格管理。然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實習學生雖然暫時是企業的“員工”,但又與真正的企業員工不同,企業對他們缺乏約束力,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最終導致實習學生紀律散漫,學校不知道學生是不是真正在實習,而企業地學校的學生管理存在較大怨言,甚至很多企業提出部分實習學生影響了了企業的正常運作,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與企業工作安排相沖突等。因此,實習學生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2.3 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如上所述,由于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不強和實習學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企業在接收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需要付出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培訓,輔導,安排工作崗位,工作場地等。在很多時候,實習生剛能真正頂崗作業的時候,甚至還沒有能真正頂崗作業的時候,實習的時間也結束了,而企業辛苦培養好的學生最終畢業以后也不一定能到該企業去。這些都使得企業的付出較多,而收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最終導致部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有些參與的企業也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失去企業的參與,這無疑又給“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提出了難題。
3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策略
3.1 深化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施校企共建,促進人才培養模式一體化
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即一體化,是提升職業教育水平的必然選擇,也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積極與物流企業合作,實施“校企共建”,即共建“師資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建“人才培養計劃”,共建“課程”,共建“課堂”。校企雙方通過這五個“共建”,促進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體化的有效實現。
(1)共建“人才培養計劃”。專業積極聘請相關行業、企業領導和專家,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定本專業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制訂和修訂工作。通過校企之間的密切合作、企業全過程參與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使畢業的學生就業更有保障。
(2)共建“師資隊伍”。一方面,聘請物流企業及相關單位經驗豐富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操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擴大“雙師型”隊伍數量。例如:物流管理專業聘請了浙江中道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朝豐,義烏國際物流中心主任朱麗嬌為兼職教授;另一方面,校內專職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及業余時間深入企業進行調研,頂崗實習等,提高專職教師實踐技能。
(3)共建“實訓基地”。按照專業建設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與物流企業及相關單位互動,先后在義烏國際物流中心,義烏民航機場、江東貨運站,浙江中道物流有限公司掛牌建立實訓基地。
(4)共建“課程”。專業緊緊圍繞物流及相關企業的實際運作情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標準,不斷進行課程改革,認真聽取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意見,聘請企業領導、技術骨干參與課程改革。同時對物流管理專業職業崗位進行具體剖析,根據物流企業的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設置了《現代物流管理概論》、《運籌學》、《運輸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生產與運作管理》、《商品存儲與配送》、《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貨運實務》等專業主干課程,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深化改革,壓縮理論課時,強調實際訓練,以訓代講。
(5)共建“課堂”。一方面,專業從物流行業、企業聘請一大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給學生授課、開設講座、作學術報告,把來自企業經營管理和實際操作第一線的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經驗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企業為學校提供場地,方便本專業教師和學生進行現場教學,如:義烏市易開蓋實業有限公司為本專業《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現場教學提供生產車間,《商品陳列與禮儀》由教師組織學生在世紀聯華、好又多、有加利等各大超市進行現場教學,效果顯著。而且企業為學校提供校外實訓基地的同時,由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業務骨干擔任實訓指導教師,現場解答學生疑難問題,使學生和教師都受益匪淺。
3.2 開辟各種途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物流實訓設備價格高、占用空間大等客觀因素,都給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造成了較大的困難。但作為高職院校,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是首要任務。專業建設更不能坐以待斃,而應積極開辟各種途徑,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事實上,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等途徑來實現,例如:培養供應鏈管理的實踐能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對企業真實案例的分析講解,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崗位環境,分析實際形勢,尋找科學的解決方案;培養學生國際貨運業務中的單證操作能力,可以通過對企業真實案例和單據的學習和填制,來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偠灾?在校內,也可以盡力營造企業的真實環境和氛圍,通過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滿足企業的需求,讓學生走入企業以后,能真正地做到“頂崗實習”。
3.3 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完善實習學生的管理制度
專業學生在進行頂崗實習之前,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素質,對于物流管理專業而言,主要指具有“守時、守信、高效、服務”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具備國際商務活動所必須的法律素質和人文素質。對于實習學生的管理,學校與企業應加強溝通,實現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實施細則和應急措施等,簽訂學生管理協議。本院物流管理專業還為每位實習學生制定一名的校內指導教師和一名企業指導教師,雙方定期溝通,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針對具體問題共同商議解決方案,以確保實習順利進行,并達到較好的實習效果。
3.4 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
根據我國的國情,要構建最優化工學結合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就必須樹立抓經濟必須抓職業教育,抓職業教育必須抓校企合作的觀念,堅持政府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調動行業、企業支持高職教育的積極性,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高職教育,使行業、企業成為工學結合的主體(至少是利益主體)。離開行業、企業的支持,“工學結合”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就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相應政府部門應積極出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積極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本院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受到義烏市現代物流管理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重視,為專業辦學積極聯系本地物流企業,為校企雙方牽線搭橋,使得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總之,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高職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只有探索不同的“工學結合”的培養方案,才能解決人才適應崗位需求的問題?!肮W結合”作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應該大力推廣,有關各方應該為工學結合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真正做到企業、學校、學生的共贏。
1 目前高等學校物流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000年教育部批準北京物資學院第一家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短短十年間已有近300所本科院校開設該專業。在我國物流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2011年物流管理專業才被納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一稿),因此,在物流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主觀、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教學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
1.1 物流實驗室建設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
目前,各高等學校從不同學科基礎和辦學特色出發,規劃建設了一定規模的物流實驗室。高等學校建立的物流實驗室主要分為以物流模擬軟件為主的仿真實驗室和以物流設備為主結合物流軟件進行實踐仿真的物流實訓室。物流實驗室在規劃與建設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受場地限制某些設施設備成為展示品,導致資源浪費嚴重;盲目追求自動化、機械化,很多實踐項目與市場脫節;物流實驗室系統功能膚淺,只能達到理解概念的效果,實踐性不強;自實驗室建成后物流仿真軟件、設施設備沒有隨著物流設備與技術的更新而更新??偟膩砜?物流實驗室建設的不足導致實驗室教學效果不佳,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
1.2 物流專業教材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
隨著物流管理專業的迅速發展,國內有關物流管理專業的教材編著出版工作取得很大的進展,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各出版社、學校、編著者、相關專業均競相制定不同名目的系列叢書,導致物流管理專業教材系列多、版本雜,造成良莠不齊、令人眼花繚亂的現象,使得任課教師較難選到合適的教材;教材與各高校專業的特色與實際課程關聯性差,其通用性不能滿足各高校自身特色的辦學需求;大多數教材在內容上存在交叉重疊現象,導致資源浪費、教學計劃混亂、教學效果不佳及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后果。
1.3 教學照本宣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目前,高等院校的物流專業教師部分是從交通運輸、物資、電子商務等專業轉行過來的,更多的則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教師,均缺乏與物流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目前高校教師普遍對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嫻熟,但對具體的操作應用卻很難娓娓道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難以理論聯系實際。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的思想意識處于迷茫狀態的原因之一,學生更難真正理解學習物流管理的作用,這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 項目教學法在高等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意義
2.1 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項目教學法采取具體的項目進行教學,所以就迫使教師先于學生之前實踐,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教師得到鍛煉的同時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很明確。在整個項目完成過程中,項目小組需要事先分配任務,小組成員帶著具體任務學習,學完相關知識點后,可以馬上動手在項目實踐中應用,學有所用的感覺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遇到問題時,能在教師指導下看書、查資料,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2 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是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項目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學會利用物流與供應鏈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去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
2.3 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各小組成員知識的局限性和任務的銜接性,需要小組成員經常性地通過討論、交流、互學等方式進行溝通與協作,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項目教學法為學生創設了團結協作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4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項目實施時,學生處于主體地位,項目的完成已經不局限于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已經放在課后進行,在這種寬松的學習環境里,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大膽的革新與創造。
3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途徑
3.1 精選項目
項目教學法中項目是主線,也是核心,因此,項目的選擇顯得異常重要。本文認為適合用于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項目可以是教師獲得資助的各類與課程相關的項目以及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提供的案例。目前,國內高校教師獲得資助的項目大多用于研究生的培養與實踐,隨著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讓本科生參與項目的輔助工作,待項目結題后,整理課題的資料,形成可以用于教學的模擬項目。另外,已經舉辦過兩屆的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提供的案例也可以在項目教學法中得到很好的應用,該大賽提供的案例資料翔實,選題范圍適用于物流管理專業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
3.2 創新教學目標,改變考評方法
為便于項目教學法在高等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的融入,高等學校必須結合本校的辦學特色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目標,改變考評方法。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為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復合型人才。將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改為“期末+項目+平時”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法,即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具體為:期末考核(50%)+項目考核(30%)+平時考核(20%),期末考核的試卷應以選擇題、案例分析、計算題等為主,項目考核依據課程教學中布置項目的完成情況評定,平時考核主要依據學生在課堂、實驗室教學、實訓過程等教學環節的表現綜合評定。
3.3 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發起并主辦的一項非營利活動,是教育部實施“質量工程”中的幾項專業設計大賽之一,也是目前國內最具專業性、權威性、實用性的大學生物流大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該大賽的目的在于使物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大學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提供的案例真實,且覆蓋面廣,設計內容以項目形式完成。因此,參賽隊伍可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興趣等進行項目選題并完成。這就要求參賽者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技術,并能運用這些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參加該競賽活動能使學生提高如下一些能力:團隊負責人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與協調能力;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及自學的能力;撰寫科技論文的文字表達能力;面對復雜的問題,綜合使用多種技術與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組建項目小組
項目小組的組建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完成情況。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讓授課班級學生按照5個人一組的規模自由組隊的方式進行,但應強調項目負責人應具備的能力、責任與義務,小組成員應各有所長,這樣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項目。參與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的組隊可以采取“動員+報名+精選”的模式進行,團隊應以教師對案例問題的分析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師生共同參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努力進取的學風,又培養了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超前意識、初步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