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0:38:59
序論:在您撰寫運輸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道路運輸 信息化管理 現狀 相應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和網絡社會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通信和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網絡日益成為連結社會的紐帶。道路運輸管理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成為信息時展的重點之一。信息技術是提高道路運輸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在建設觀念和重視程度及法律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的現狀,給出了簡單的應對措施和發展策略。
1當前道路運輸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現狀
隨著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進,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應用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對業務功能、數據質量、信息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的問題:
1.1對信息化的意識不夠強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工作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前體和基礎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在道路運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應用各類有利于實際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動的接收,不能及時的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還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領導重視不夠、組織不力有很大的關系,許多道路運輸部門把信息化工作簡單等同于技術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門來推進,業務部門很少進入或者根本就沒有介入,科技部門進行單打獨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實行。
1.2應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機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對有關信息化的認積、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機制不健全是導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設雖然已經大規模的得到應用,但日前絕大多數道路運輸部門沒有將信息化工作納入實際的績效考核內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影響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較大的信息安全隱患,應用規模的擴大對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統從安全管理方面到技術防范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隱患。一些市系統安全備份滯后,數據丟失等事件嚴重的影響了業務工作。在最近幾年中,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時有發生。
1.3部分信息系統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統整體規劃設計等有待加強 在目前,業務對信息化的需求是越來越高,部分系統功,!能、數據質量、系統關聯性等己經不能滿足業務工作的需求。一些較為落后的市信息化設備投入不足,設備老化,部分基層工作地對網絡接入質量差,故障維護受條件制約,嚴重影響系統運行和業務辦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對信息系統的管理不夠重視運行維護機制不夠健全。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設應用起步晚,業務相對來說比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應運政信息的綜合平臺的應用銜接不夠順暢。
2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應對策
2. t強化教育,加強組織領導,使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意識并適應信息化的工作要求
要積極抓好對廣大在職人員的教育與工作,增強他們的信息化意識,促使他們要不斷的更新觀念,放棄久的思想觀念,正確樹立信息化的思想。可以定期的組織工作人員開展信息化工作等技能的教育培訓活動,促使他們全面掌握并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項技能。隨著各級領導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相應的工作也取得明顯的成績,這些都與部門領導的重視和工作組織有力有著一定的關系。在這種的情況下,各級相關部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成立信息化工作組織機構,建立業務部門負責人推進相關系統的應用等,同時還要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機制,加大信息化的考核力度,嚴格實施獎罰制度,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確保各項工作的措施落到實處,推進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進程。信息化的生命就在于應用,信息化建設應當始終堅持圍繞業務需求,服務于運政部門的實戰應用,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應用效果。
公路運輸管理已不僅僅是交通部的問題,安全的公路運輸是人們口中的熱點話題,所以現在公路運輸管理由很多部門,如交通部門、公安部門,各司其職并相互合作,逐步改善先前出現的各種弊端,建立完善的體制,營造一個安全、有條理的交通運輸體系。
一、公路運輸安全的內容:
1.安全方便性:對旅客及貨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盡量周到的服務。例如,在組織旅客及貨主購票、辦手續、托運、出站、提貨等,手續簡便、正確。
2.安全可靠性:在運輸過程中,確保承運對象空間和時間上不出故障的特性??臻g上的安全可靠性是指保證運輸對象安全完好抵達目的地的特性。時間上的安全可靠性是指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準時完成運輸的全過程。時間上的安全可靠性不僅體現出運輸時間的質量指標,而且給貨主或旅客一種安全感。
3.安全防護性:在運輸中,確保承運對象身心不受侵害的特性。例如,旅客乘車、貨主托運心情舒暢,感覺良好,預防旅客途中因過度顛簸、疲勞和乘坐環境的損害而導致身體和精神上的疾患;嚴禁旅客攜帶危險品乘車;禁止車輛違章裝載和超速行駛等。在公路運輸過程中,對可能導致各類事故的諸因素,必須采取強而有力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
二、公路運輸安全管理體制:
1.安全管理機構的組建原則:公路運輸具有流動、分散、多單車生產的特點。這種生產形式既需要高度集中,統一調度指揮,又要求機動靈活、隨機應變地處理和解決問題。所以公路運輸企業的安全職能機構應采用統一領導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根本組建原則。公司一級的領導職能機構負責作出安全決策,制訂政策和確立規章制度等工作,使整個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統一領導、統一政策、統一認識、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軌道上來,確保整個企業的安全管理活動的一致性、有效性。
2.安全機構的設置:公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機構,一般由一級企業的安全管理委員會及下設的安全管理辦公室和二級企業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及下設的安全管理小組等組成。目前,我國多數公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機構,仍采用單線多頭管理制的組織形式。這種分散管理安全的方式,多頭重疊,職責不清,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在安全組織的管理上需要進行改革,目的在于把整個企業的安全質量問題,納入統一的軌道,提到企業的最高一級,從組織上保證安全質量管理的有效推行。
3.安全保證體系:公路運輸的安全保證體系是為了確保運輸生產過程中旅客及貨物的安全,所建立的一套嚴密、協凋、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明確規定每個部門、每個人的任務、責任和權限,并對每項安全管理工作制訂計劃,確立崗位安全作業標準、檢查,校核辦法和信息反饋處理方式,確保企業安全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三、公路運輸安全管理措施:
1.改善制度,建立合理的體制:完善好各個階級的管理制度,一級到一級,有條不紊,層次分明。如政府、企業、業戶、自己,明確各自的責任,并建立明確公正的獎懲制度。通過一些中介組織的力量,宣傳安全運輸的中心思想,加強審核標準,選擇出一些信譽好,實力強的保險公司,加以宣傳,做出表率。按照運輸的危險貨物的程度進行分類,建立管理體制,提出相應的安全運輸的措施;對每次的交通運輸事故進行客觀深刻的分析評估,建立事故處理分析體制,比較異同,提出改善方案。通過實事問題的處理,不斷完善各體制的內容和任務,如教育體制,責任保障體制,制度管理體制等。加強他們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讓每一環節順利的進行下去。
2.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加強貨物的監測工作,從安全性、經濟性、環保行、節能性綜合考慮。對發生的重大事故實行責任連帶制度,讓他們能夠互相監督,加強彼此間的合作關系,同時也能夠鼓勵一些,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生產方。對高速公路上的運輸實行嚴格的限制,尤其是旅客方面;對危險物品的運輸要仔細檢測,不能遺漏一點細枝末節;減/:請記住我站域名/少一些性能技術比較差的車輛的使用,逐步淘汰這些落后的產品。
3.建立安全認證制度:對進入市場的人員實行嚴格的資格認證制度,為安全運輸管理提供必要條件。對市場進入進行嚴格的把關,堅決禁止一些沒有安全保障措施的業務者進入市場。明確公路運輸過程中每一部門的職權范圍,實行動態管理體制,加強管理措施。對場站的生產環節加強安全檢查,健全運行商的 交通安全的意識,對運輸企業和運輸工具進行全方面的管理,嚴格執行事故連帶追究的制度。
4.宣傳教育:通過有關部門,大力宣傳運輸安全方面的知識,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對駕駛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嚴格執行,不容馬虎,全方位的提高其綜合素養,為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5.人才管理:相關企業制定合理的目標,并根據目標,制定運輸行業人才發展的規劃,將業內人才的管理也納入制度化管理的軌道。將社會招聘、定向培養和繼續教育的方式有效的結合起來,加強整個行業的梯隊管理體制。并對企業的有關部門的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如運輸安全管理人員、車輛維修人員、技術檢測人員等,實行考核上崗制度,優勝劣汰。建立一支團結合作,努力進取,不怕困難,無私奉獻的職工團隊;建立一支執法嚴明、保質保量、作風嚴謹、服務熱情的法制團隊;建立一支執政為民、高效廉潔、立場堅定、剛正不阿的領導團隊。
為能更全面了解、掌握我省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安全與防污染監督管理的現狀,研究、確定我省內河危險貨物運輸監管的有效手段和科學方法,課題組對___省地方海事局轄區內水路危險品船舶、企業、碼頭、監管現狀進行了調研,提出了健全我省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的建議。
一、我省內河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運輸現狀
1、內河危險貨物運輸種類、吞吐量
我省地方海事局轄區內河危險貨物運輸種類主要是成品油和散裝液態化學品。20__年至20__年期間,我省內河危險貨物吞吐量以年均12.9的速度增長,20__年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吞吐量為496.4萬噸,其中:成品油年為372.1萬噸(進港338.3萬噸,出港33.8萬噸)、散裝液態化學品為124.3萬噸(進港123.0萬噸,出港1.3萬噸),預計“十一五”期間還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
根據觀測,浙北主干航道京杭運河、杭申線、乍嘉蘇線、杭平申線、長湖申線上危貨船舶平均每天通過約為89艘,運量為1.85萬噸,約占每天通過船舶總數的3.1、每天通過船舶總運量的5.6。
2、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狀況
截止20__年底,在我省地方海事局登記的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共有88艘(8568總噸),此外,長期在我省從事運輸的外省籍危險品船舶總數約有450艘,主要是安徽、江蘇、上海籍船舶。
3、內河危險貨物港口作業企業狀況
目前,我省地方海事局轄區內共有危險貨物裝卸碼頭234個(泊位252個)、主要分布在浙北水網地區各市、縣城和主要航道,其中:成品油碼頭168個、散化碼頭84個。
4、內河危險貨物運輸企業狀況
目前,我省有內河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運輸企業15家,其中已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企業1家。企業岸基管理人員數為86人,企業經營的內河危險貨物運輸船舶共計13621總噸。
5、應急處置能力
目前,我省地方海事部門能提供的應急設施設備只有:圍油欄600米,圍油索300米,吸油氈1200公斤,集中使用時約能處置3噸油污染事故。企業能提供的應急設施設備情況只有:圍油欄2370米,消油劑767公斤,吸油氈1520公斤。
二、我省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1、各政府部門對內河危險貨物運輸中應急管理的協調配合有待加強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相關政府規章對水路危險品運輸的應急反應沒有明確作出規定,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政府層面的應急預案還不完善,應急處置部門的責任落實不夠明確。
2、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基礎條件薄弱
浙北主干航道船舶流量大,航道相對擁擠,缺少化學危險品運輸船舶專門的搶險、停泊區,隨著水上危險品運輸呈逐年增長趨勢,一旦危險品運輸船舶發生交通事故并處于航行密集區,容易造成事故難以控制;
現有的內河危險貨物作業碼頭總體狀況較差,碼頭基本都坐落在主干航道兩側,船舶直接在主干航道兩岸進行裝卸作業,易導致事故發生;
我省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中小噸位船舶多、船舶技術條件不高,容易發生泄漏事故;
從事內河危險品運輸有關的船員、企業管理人員、裝卸作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缺少,使危險運輸、作業存在相當的隱患;
海事部門對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的監管能力不足,由于船舶危管防污工作專業性、技術性強,針對性的裝備投入和專職監管人員數量不足,應急反應、處置能力薄弱。
3、對內河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運輸事故的善后處置無法律法規依據
事故清污和污染損害賠償無資金保障,《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雖已規定船舶要按照國家規定必須取得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文書或者財務保證書,但相應的“國家規定”至今未出臺,對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實施強制性的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也無明確的規定。
4、對內河危險貨物運輸的監管存在漏洞和不足
目前海事部門對內河危險品運輸的申報只針對到港船舶,對過境船舶實施有效的動態監管還不能全部實現,浙北內河主干航道成網,航區內各危貨碼頭比較分散,現行的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申報管理及跟蹤監督存在對過境船舶的監管盲區。
5、港航管理機構內部海事、港政、運政等部門對內河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運輸的監管,由于各自依據的法律法規存在交叉,可能出現政出多門,程序繁雜,行政執法效率不高的情況。
三、解決問題的途徑及建議
(一)完善立法工作、明確船舶載運危險品安全管理的職責
積極組織起草《___省水上交通安全條例》,將危險品運輸管理的有關法律空缺予以明確,通過立法明確: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內河危險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中的職責;強制實施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或成立船舶載運危險品事故處置基金;危險品船舶修造、保養企業的資質認定;危險品船舶船型及有關設施、設備的強制要求。目前省港航局已開展立法前期工作,建議明年能列入省人大立法調研計劃,進入立法前期程序。
(二)改進和完善內河危險貨物運輸監管模式
1.開展對浙北內河航道網的扎口管理,對進入我省的危險船舶全程監控
在浙北主干航道入省口設立危貨船舶申報站點,對危險品船舶進入本省的第一時間實施報港并納入全程監控。
加緊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的GPS安裝工作,杭嘉湖GPS平臺聯網,開發全省統一的危貨申報管理軟件,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為實施危險品運輸船舶全程監控做好準備。
2.改進和完善內河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運輸的
綜合管理模式在港航管理機構內部突出綜合管理執法,強化以海事部門為主、運政、港政部門協同配合的綜合監管模式。充分發揮四牌一門的優勢和海事管理機構管理危險貨物的業務特長,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3.加強危險品裝卸作業碼頭的監督管理力度
加大對危貨碼頭的監管力度,加強對重點危貨碼頭監管,保障危險貨物運輸船舶的裝卸安全。切實落實對危險貨物裝卸作業碼頭定期與不定期的安全監督巡查制度,對大型油庫和重點?;髽I碼頭實施視頻監控。對危貨裝卸運輸實時監管。
(三)加快內河危防應急處置能力和設施設備建設
要抓緊內河應急方案的完善和演練,努力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加大對監管力量的投入,增加應急體系運行必要的設施和設備配備,提高港航管理部門對化學危險品運輸船舶突發事件應急救助能力,逐步配備防爆海事艇、防護服、各種應急泵和必要的監測取證設備和器材,優先添置防油污設備和防強腐蝕設備,按危險貨物碼頭危險程度、規模等級等條件,統一規定應配一定數量的圍油欄、消油劑等各類防污設施設備。加快建設危險品船舶應急停泊區,建立危貨船舶專用停泊區或裝卸作業區。
(四)提高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船員總體水平
加強對危險品船舶技術狀況的管理,船檢部門要加強對本省危險品運輸船舶的檢驗管理,同時對進入我省內河特別是部分水源保護水域的船型研究。
海事部門要加強對進入我省的危險品運輸船舶和船員的管理,嚴格對危險品船舶的安全檢查制度,督促船舶糾正缺陷。對于有問題的企業及船舶、船員應該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加強管理和拒絕準入。
(五)加強內河危險貨物作業港口設施審批,督促企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對內河危險貨物作業港口企業,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要求,加強對裝卸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力度;加強內河港口統一規劃,對新建危險貨物作業碼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距離和航道通航條件,采用挖入式港池;對現有不具備安全靠泊、作業基本條件的碼頭,堅決予以整改,或者逐步淘汰。
對內河危險貨物運輸企業,督促內河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建立運行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提高企業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能力。
(六)相關建議:
1.各級交通、港航部門要積極配合同級安監部門制定操作性強的政府層面的內河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進一步明確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內河突發公共事件中職責。
有關管理部門、港口、碼頭、船舶都要建立各自的應急計劃,其中港航、海事部門要加強跨區合作和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社會的專業人員和防化資源,加大與危化企業在遇險救助方面的合作,對轄區內化工企業、科研單位和院校、醫療機構及相關管理機構已有的應急處置設施設備進行調查,特別是對我省內河船舶危險品運輸運量較小、但易導致嚴重危害化學危險品的應急處置設施設備進行登記,并在內河突發公共事件?;鹿蕬鳖A案中確定聯絡和調用程序。
2.建議結合內河航道改造規劃,加快開展主干線航道上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報港候泊區的選址工作,建立專業的危險品運輸船舶服務區,供危險品船舶在應急情況下臨時錨泊,保障到港危險品運輸船舶的安全,徹底改變危險品船舶與其他船舶混雜停泊,無序占據航道的現狀。
3.加緊研究建立內河危險品運輸事故的清償機制,以解決危險品泄漏后的清理和賠償問題?,F階段建議制定相應的規定,采用財政補助的方式,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建造和配備危險品救助設備(專用船、專用泵、防污設備等),在實施應急時由政府有償征用,按照應急實際消耗由事故責任方在應急結束后購買相當設備返還并承擔相應費用。
4.建議交通部制定內河船舶技術標準,促進內河船型技術進步,強制要求內河危險品運輸船舶采用雙船殼,積極發展標準化、系列化的適合貨種運輸需求且與航道等級相適應的大噸位環保型船舶。
1 現行運輸管理體制缺“效”
第一,人員編制不規范,機構性質不統一,我們主要以我市為例來談,按照交通部對運管機構每百臺車定一人、每百站(場)定三人的設想,運管隊伍應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隊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屬地方政府管理,而市運管局對區交管所無人事權屬關系,導致區運管機構的人員與業務出現不平衡現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諸多問題,甚至出現個別運管人員素質低、業務能力差、服務意識淡薄等現象。另外,我市各區縣運管所的建制不規范統一,多為科級建制、甚至還有股級建制。科級單位要負責一個區的道路運輸行業管理和指導,還要對運輸市場的發展變化進行分析預測,其實際能量實在有限,很多運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車”的感覺,難免在道路運輸管理中存在著缺位問題,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和處置各種道路營運糾紛,很難靜下心來思考轄區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問題。
第二,執法分離后弊端日益顯現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執法總隊,在主城區實行了行政審批管權與執法處罰權分離,這種改革避免了執法部門間的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等現象,加強了相互監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為道路運輸行業的許可管理部門缺失了執法權,或者說執法權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樣,在行使管理權的時候有時出現尷尬和不到位的情況。如對轄區維修企業超范圍經營的治理上,沒有了執法權,不能對其違章違規行為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罰,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第三,職權責任不明確。從對外來講,運管部門所擔當的職責是對道路客運、貨運經營,站經營、機動車輛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等的管理,具體行使著法律賦予的對以上行為的行政許可、行政管理、道路運輸安全監管職權,并在某種意義上擔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但這些管理職權實際被公安、建設、農機等部門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職責上存在著重疊現象。如我區在進行的農村客運投放工作上,要與區屬很多部門進行接洽,在參與類似的地方交通規劃建設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從內部來說,市和區級的運管機構權責關系不明確,區交管所對客運企業及營運線路僅有初審權,而又要對本轄區的客運企業進行管理,而有終審權的市運管局對客運企業又沒有直接參與管理,出現了“審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審批”的局面,一旦發生線路糾紛,由于區交管所缺乏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所以導致糾紛升級,很容易演變成集體上訪、甚至堵塞交通和罷運的現象,對社會穩定造成極壞的影響。以上因素導致在運輸管理工作中,權、責、利不夠明確,運管部門缺乏手段,對運輸矛盾糾紛的處理不夠及時等,工作難以實現高效率。
摘 要:新世紀以來,我國運輸業飛快的發展,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人們對交通運輸行業的需求和對綜合運輸體系的服務質量的要求有所提高。本文對綜合運輸體制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討論如何解決現行體制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等問題。并結合國內外的綜合運輸發展的經驗,探討如何推動交通運輸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完善新型的政府交通運輸管理職能。
關鍵字:綜合運輸;體制改革;交通安全體制
綜合運輸體系的內涵交通運輸體系是以運輸線路為主線,將運載工具、港口、車站道路設施,航道等硬要素,以及運輸組織、管理和協調系統等軟要素貫穿而成的系統。其核心要素是以交通運輸需求的特性(需求主體、運量、運距、流向、需求技術等)為出發點,按照不同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征以及區域運輸路線環境狀況,合理配置各種運輸資源,快捷、高效、安全地實現運輸對象的空間位移。
一、我國交通運輸體制發展的現狀
1.各種運輸方式的管理制度自成體系
我國的管理體制是由發改委組織編制交通運輸綜合規劃,交通、鐵道和民航等部門分別組織編制公路、港口、鐵路、機場等專項基礎設施規劃。其直接后果是各種運輸方式基礎設施結構性短缺和過剩并存。由于分割管理,各種運輸方式標準規范不統一,也大大增加了公鐵聯運和水鐵聯運的裝卸成本,降低了運輸效率,制約了運輸經濟的發展。
2.交通安全體制不完善
民用航空的市場監管法規不完善,民航安全監管體制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行政手段,現行民航設立地區管理局及其安監辦的體制現狀,不利于民航管理部門對機場和航運企業的安全監管,影響監管效果。
道路交通安全,現行機構職能配置片面強調公安交通部門的路面執法,忽視交通安全其他環節的整體考慮,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標準的研究,交通運輸從業人員的管理以及公路設計安全稽核等交通安全因素重視不夠。
水上交通安全,我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體制是沿襲前蘇聯的模式,即漁船商船商港與漁港分別由交通、農業兩個部門管理,在管理上既容易出現缺位問題,又容易出現越位問題,引發部門爭執。
二、國外綜合運輸發展的經驗
發達國家綜合運輸體系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逐漸演變而成的,為我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如何從事交通運輸管理提供了比較成熟的經驗,具體為:
1.美國
美國經歷了現代交通運輸業完整的發展過程,其政府的交通運輸管理也隨著交通運輸業的成長而不斷調整。為了使交通運輸的管理從分散走向集中等,美國國組建運輸部。其聯邦政府歸口管理水、陸、空運輸的機構。下設9個局,負責綜合運輸的協調和管理。運輸部是美國聯邦政府制定交通運輸政策的部門,它還與其他機構協調,制定國家全面的交通運輸政策和長遠規劃,管理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起草并提交所有交通運輸或與交通運輸有關的立法,并提供州和城市交通項目的技術支持,同時負責撥款。
2. 德國
德國目前實行的是大交通管理模式。從1991年開始,德國進行政府管理機構及人員精簡。1998年,德國聯邦交通部與建設部等進行合并成立德國聯邦交通、建設和住房部(以下簡稱:聯邦交通部),聯邦交通部按《基本法》授權領導全德國的交通行業,交通業務范圍涉及鐵路交通、公路交通、內河航運、海上交通、航空、公路建造、聯邦航道建造及氣象服務工作等。德國的交通行政管理為三級架構,聯邦交通部、州級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市級交通行政管理部門。這三級之間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系。他們分別隸屬于聯邦政府、各自的州、市政府。
三、現階段我國交通運輸體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1.部門分割,相互競爭
長期以來,每種運輸方式的主管部門都是從本部門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建設與運營。各個交通主管部門都要給自己所管的行業爭資源、要政策,都是從本部門在現有體制下能動員的資源出發確定本部門的長期發展規劃,而不考慮在我國的資源人口條件下什么樣的交通運輸結構才能實現可持續的交通,對我國整體的大交通發展戰略缺乏通盤考慮。這種部門分割的管理方式更缺乏通過統一規劃和政策法規協調實施可持續交通戰略的能力。
2.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籌規劃
每種運輸方式的主管部門都追求各自交通網絡的完整性,不考慮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系。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缺乏協調分工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規劃和綜合樞紐建設上,每種運輸方式的規劃和設計都是只從本身出發而不考慮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缺乏統籌規劃相互協調,綜合運輸的優勢難以發揮。
四、結語
對于體制改革而言,其主要是整個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先進的社會制度就是能促進生產力更快發展的社會制度,社會制度改革的總目標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行政體制改革作為國家管理制度的創新活動,同樣服從于發展生產力的總目標,而且,先進的制度創新可以創造新的生產力。
1.統一交通運輸管理體制
為實現建立綜合、統一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交通運輸的各政府主管部門要推進政企分開,通過職能的轉變和調整,按照新的行政環境和管理要求重新確定職能定位,并在各部門之間努力實現職能定位的統一。交通運輸部統一領導五種運輸方式后,各種運輸方式決策支持與綜合協調系統由交通運輸部內設司級機構組成,由運輸部的綜合管理和統一協調。
2.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機構
在交通運輸部下建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機構。將公安部的公安交通管理局的職能與交通部有關司局部分職能整合,組建新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機構,由公安部和運輸部雙重領導,避免在道路交通安全執法過程中的相互扯皮,推諉現象。
3.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
為適應轉變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加快制度建設的進程,加大制定和實施各項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力度,從而為交通運輸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據和手段。同時,要相應地積極理順與相關部門的關系,解決管理職責交叉和重疊問題,建立系統化的綜合管理體制,為執行和實施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開辟完整、有效的途徑。
【摘 要】 鐵路運輸調度是鐵路日常運輸組織的指揮中樞,擔負著運輸安全及生產任務實現的雙重責任,在鐵路運輸生產活動中,以信息為前提,建立健全調度信息管理制度,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規范有關調度信息的收集、記載和傳遞程序是實現運輸生產安全可控,基本穩定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 調度 信息 安全 基礎
1 調度信息的特點及現狀
調度信息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前提,通過大量、快捷、高質量的信息,可以決策安全生產現狀及趨勢,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采取超前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提高動態管理的能力。經過多年的技術革新,鐵路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已具規模,鐵路調度信息設備的現代化不僅僅是為了減輕調度作業人員勞動強度,也充分發揮了其提高運輸效率、擴大運輸能力、保障運輸安全的有效作用,但是在優化資源配置、完善信息采集、強化信息使用隊伍素質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鐵路調度信息具有地域分散、涵蓋面廣、信息量大、保密性強等特點,其管理很難達到準確、全面。調度部門是信息的匯集地,信息源點多,信息量大,信息的定期分析,傾向性、規律性總結尤為重要,加強信息的轉換,發揮調度信息管理的政策導向作用,完善信息網絡,加大信息軟件開發,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以達到確保安全生產的目的。
2 調度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調度信息系統的開發使用不統一
各鐵路局使用的調度指揮系統操作軟件不統一且種類繁多。甚至同一鐵路局存在著不同開發單位的多個系統,客觀上不利于各鐵路局系統間的數據通訊與分享,不利于鐵路總公司的調度指揮。信息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車機聯控信息、外單位反饋的問題信息都要進行認真分析,跟進信息來源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實現調度信息管理的超前性、預見性。
2.2 信息來源的監控記錄不完善
隨著調度部門調監系統、dmis系統、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lkj的完善使用,看似安全監督措施已經非常完善,但是對于施工、維修作業過程中現場工務、電務、供電部門的作業組織監控幾乎還停留在人控的階段,調度部門工種之間或者與站段現場作業人員之間的聯系還有使用非錄音電話的習慣。
2.3 安全信息的管理責任不清
過多的把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在行車調度部門,造成了信息收集不及時、不準確,擾亂正常行車指揮,而且會出現調度人員掩蓋自身出現的違章違紀行為的可能性,出現了信息收集上的滯后性、時效性、真實性不強、共享程度不高問題,不利于安全信息的正確處理。
2.4 信息管理平臺有待完善
對于信息的收集、分析應貫穿在整個安全管理工作中,信息管理未體現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的作用。
3 加強調度信息管理的措施及建議
3.1 總體布局逐步統一調度信息系統
由鐵路總公司牽頭各鐵路局制定調度信息系統的統一方案,制定調度信息設備的配置要求,特別對于新開通線路的調度信息設備要達到全路統一標準,以便于統一指揮,資源共享,使調度信息系統的功能最大化。
3.2 完善信息來源的記錄儲存工作
對于所有的調度使用電話都加設錄音功能,加強錄音監聽管理,特別是施工過程中的信息采集應做到全覆蓋記錄檢查儲存,將施工組織納入信息化管理軌道,對于現場作業人員的作業過程采用視頻監督的方式記錄儲存。各鐵路局安全監察部門組織專職人員對現場作業的各個關鍵環節的調度電話及作業視頻做到全面控制,實時監督。
3.3 安全信息管理責任方面
明確簡化安全信息的傳遞流程,通過電子方式由基層站段將第一手資料打包整理后,文字方式發送給調度部門,調度部門根據不同的信息種類,由工、電務、供電、機務等不同工種專業司職人員將安全信息整理修改確認后,提交于安全主任,審核后提報安全監察部門。調度部門設立調度信息考核室,負責分析,進行信息的反饋及安全預測,負責車機聯控信息的管理,負責站段、鐵路局、總公司之間的聯系溝通。
3.4 信息管理平臺建立方面
在站段、路局、總公司之間建立日常檢查問題信息數據庫,按照不同專業系統進行分類,有效梳理各種調度信息,采取專人維護措施,在后臺實現信息綜合統計與分析的功能,以統計表格方式顯示問題根源性、傾向性并做到隱患問題公開、共享、共同預防。
4 結語
鐵路改革發展處在關鍵階段,工作任務大量增加,調度信息管理是運輸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鐵路調度信息的健全完善是調度部門查找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杜絕行車事故發生、消滅安全隱患的堅實基礎。
一、低碳經濟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加,交通擁堵成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低碳經濟主要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和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改善環境狀況。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運輸不僅僅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改善當前城市環境的重要措施。雖然當前我國大部分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已經十分完善,但是公共交通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公共交通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人們乘坐公共交通意識不強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經濟收入的逐漸增加,有車一族逐漸增加,城市出現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就是私家車數量的逐漸增加,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乘坐的市民逐漸減少。城市環境污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城市私家車數量的增加,導致汽車尾氣排放增加。有車一族為了避免擠公交車往往開車上班,造成交通擁堵問題,由于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意識不強,導致大量的公共交通資源閑置,城市的環境問題也逐漸突出。
2.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作為城市交通運輸的主要力量,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眾多的便利,但是由于當前城市交通工具信息化管理不完善,導致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管理水平難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公共交通控制和道路監控系統并不十分完善,嚴重影響了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功能的發揮。
3.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法規不健全
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嚴重影響了城市交通問題的管理水平,同時也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正常通行。一些公交車司機違反交通法規的現象依然存在,這不僅僅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也不利于公共交通運輸管理工作的進行。由于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嚴重影響了公共交通運輸的有序發展,另外由于公共交通運輸管理體系不健全,一些公共交通運輸并沒有進行良好的規劃,造成一些資源的浪費,這也未能體現出低碳經濟的要求。
二、低碳經濟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的建議
低碳經濟的發展對于緩解城市污染問題以及城市資源的浪費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經濟發展的今天,大力推進公共交通運輸建設對于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后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運輸建設,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1.加強對城市公共交通的規劃
近年來城市的環境污染以及交通擁堵逐漸加重,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環境質量。隨著低碳經濟理念的提出,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逐漸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并不十分完善,一些市民由于公交車不方便選擇不乘坐公交車,今后應該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規劃建設,提高公共交通覆蓋面積,建立相對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網絡,保障市民的方便出行,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開私家車,緩解城市環境污染以及城市交通擁堵所帶來的的城市壓力。
2.提高居民對低碳經濟的認識
低碳經濟對于當前城市建設提出了一些新的發展理念,對于緩解當前城市空氣污染等各種城市病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市民對于低碳經濟的認識不足,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以實際行動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今后城市發展中需要進一步加強低碳經濟的宣傳,提高市民對于低碳經濟的認識,通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一實際行動來踐行低碳經濟理念。
3.完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信息化管理逐漸得到重視,但是目前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并沒有實現,這不僅僅不利于交通道路狀況的控制,同時也不利于交通管制,嚴重影響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今后需要對城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加強資金支持,建立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體系,加強對公共交通的管理,保障公共交通運輸順利進行。
4.完善公共交通管理制度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公共交通工具并沒有給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這也是導致不少居民放棄公共交通工具的原因之一。在今后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減少一些司機違規現象,一定程度上增加擁擠交通段的公交車數量,建立健全快速公交制度,完善城市公交管理制度,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能夠真正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三、結語
城市公共交通運輸作為踐行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壓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需要進一步增加城市居民對低碳經濟的認識,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經濟的理念,城市需要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體系,提高公共交通運輸的效率,進一步規劃公共交通運輸體系,避免出現過度擁擠的現象,保障公共交通能夠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論文關鍵詞:檔案管理 信息化建設 電子文件
論文摘要:檔案管理向信息化發展,是時代的必然,信息技術的應用給繁雜的交通運輸部門檔案管理提供了許多方便,節省成本,減少工作量。本文針對檔案信息化的應用提出了電子文件的管理方法,最后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探討了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引 言
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檔案信息化管理是檔案工作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檔案工作為社會服務能力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檔案部門大力推進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力圖使檔案工作與社會發展同步。尤其現在計算機管理廣泛應用于各類單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各項管理活動中,電子文件以其快捷的辦公速度和傳遞速度逐步取代了紙質文件,如何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是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關鍵。
一、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
軟硬件基礎設施是檔案信息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而其核心是檔案信息網絡。它是檔案信息傳輸、交換和資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二)檔案信息資源建設
檔案信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之一,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檔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務,是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三)檔案的標準和規范建設
標準規范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主要包括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檔案信息的資源標識、描述、存儲、查詢、交換、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關于中國檔案信息化的標準規范體系。
(四)檔案信息化的應用系統建設
這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檔案信息網絡建設的技術保障。信息技術應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關系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速度與質量,集中體現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效益。
(五)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這是檔案信息化成功之本,對其他各個要素的發展速度和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掀起了以數字革命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浪潮,改變了人們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以及思維方式。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檔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樣需要現代化。目前,我國各級檔案管理部門也紛紛加強信息技術建設。加強信息化條件下的檔案管理工作,是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加快檔案現代化管理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服務水平的唯一途徑。
二、加強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網絡檔案系統
在系統內建設數字化綜合應用平臺。建立健全內部服務網和公眾服務網,發揮網站的作用,使檔案網站成為宣傳檔案工作、開展檔案信息服務的窗口。促進檔案現行文件信息化的標準建設,根據系統建設需求,采購必要的硬件設備,為系統提供硬件基礎。提高檔案管理軟件的技術和應用水平,為保證檔案信息交換、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創造條件。制定相應的策略、保障檔案資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二)加強電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1.電子文件的載體穩定性差,易損壞,隨著計算機信息管理網的建立與發展,越來越多的重要文件被傳輸上網。上網前,又按著信息管理部門的統一要求進行了文件格式的轉換,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數據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對那些未輸送到計算機信息管理網上的具有保存價值的電子文檔,應由電子文件形成部門編目整理,也利用網絡技術向檔案部門傳輸,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網絡在各業務管理機構與檔案部門之間開通電子文件歸檔專遞網線,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網上的歸檔專用子系統。
2.電子文件歸檔所涉及的問題更加廣泛,受制約因素多,僅靠檔案部門獨家很難完成,應采取電子文件形成部門、檔案部門、計算機與信息管理部門三結合的方法。 三個部門的職能應用于相互滲透,揚長避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在電子文件歸檔中集成一體,共同形成質量較好的電子文檔。
3.做好檔案歸檔電子文件的技術處理工作,實施電子文件管理戰略。新型文件材料的歸檔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必須深入到現行文件工作領域,對產生的大量電子文件的接收、處置乃至存儲工作進行指導,保護電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組合的來龍去脈。也就是說,通過采取技術處理,將已歸檔的電子文件改為“只讀性”文件,即只能讀不能寫的不可更改的文件,從而識別和保護電子文件的原始結構,保證電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與紙質文件一樣發揮社會效用。
4.解決好檔案電子文件的保存問題。以化學磁性材料為載體的電子文件,從理論上講能夠長期保存。因為它的信息讀出是無接觸式的,不存在磨損。電子文件記錄在介質層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護層內,不怕外界磁場的影響,不會直接受到空氣中的灰塵、水份及有害氣體的侵害。但是,由于電子文件形成的時間短,缺乏實際貯存的驗證。所以,電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長期保存問題是有待檔案工作者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總之,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是提高交通運輸管理水平的重大舉措,在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發展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摘 要:行政程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過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驟、順序以及時限的總和。根據道路運輸管理法規、規章中的行政程序,闡述了行政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道路運輸管理;行政程序
我國目前的道路運輸管理體制中,縣級以上地方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包括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其日常的執法活動必須按照行政法及道路運輸有關法規、規章中的行政程序進行。
所謂行政程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過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驟、順序以及時限的總和,即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空間與時間表現形式。
在我國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法律文化傳統一向不重視程序法規范的作用。目前的現狀是行政權力膨漲,運用混亂、控制不力,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同時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要求能有高效率的行政權力行使。
基于此,行政程序的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限制行政權力的恣意行使,防止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遭受行政權力的侵害;二是使行政決定具有確定性、合法性,維護行政權力、提高行政效率。
例如,《行政處罰法》第一條就表明了立法目的是“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兜缆愤\輸條例》第一條規定“保護道路運輸有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道路運輸行政處罰規定》第一條規定“保護道路運輸經營者、旅客、貨主和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為體現上述精神,道路運輸行政法規及規章設立了一系列具體的程序來規范行政權力的運行,略述如下。
1 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
行政處罰種類繁多,它對行政相對人利益的影響很大,因此需要對這種權力的行使規定一個正式而嚴格的程序以保障相對人的切身利益。然而,其中一些較輕的處罰如警告、小額罰款等對當事人的利益影響甚小,而正式、嚴格的行政程序一般手續繁瑣、費用較高,國家所付出的較之當事人受到保護的利益更大。《交通行政處罰規定》第十條規定了道路運輸行政處罰簡易程序即:“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第十五條規定“交通管理部門必須對案件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即為道路運輸行政處罰的普通程序。兩種程序的不同在于普通程序有著嚴格的調查、質證、抗辯、決定、送達等規定,而簡易程序較為簡便,可以“當場”作出決定。
2 聽證程序
其目的在于保護行政相對人的重大利益,因為聽證能擴大相對人的行政參與權,收集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便于行政決策切實可行,通過為當事人提供辯論、陳述自己觀點的機會以避免行政機關片面地作出行政決定。
《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二十五條確定了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在普通程序基礎上,對“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證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規定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交通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交通行政許可實施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它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許可事項”〔第二十條〕;“交通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沖突的,實施機關在作出交通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力”。
聽證程序的核心是抗辯,即當事人可以對于自己不利的證據提出異議并要求指控方加以證明,同時可以提出利于自己的證據。當事人通過這種參與、介入對行政行為的事實和理由加以論證,防止了行政專橫和自由裁量權的恣意行使,保持了行政權力與相對人權利的平衡。
3 申辯和質證程序
《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執法人員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應當采納”。《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申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
這些規定,一方面可以使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注意到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促使依法行政;二是允許當事人申辯、質證,可以澄清事實、避免失誤、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三是可以促進法治觀念的形成。當事人在申辯質證過程中,可以增強維護主體權利的意識,受到生動的法制教育,有利于法治觀念的培養。
4 職能分離程序
(1)辦案與決定處罰相分離。在普通程序中,規定由執法人員調查或檢查、收集證據,而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罰決定,重大復雜的違法行為導致的行政處罰還應由行政機關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在聽證程序中,要求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
(2)罰款決定的機關與收繳罰款的機構相分離。作出罰款決定的機關不得自行收繳罰款,由當事人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的銀行交納罰款。同時罰款必須全部上交國庫,任何行政機關或個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私分截留。
5 說明理由程序
《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講認定的違法事實處罰的理由和依據告知當事人”。第二十條“交通管理部門…告知給予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督煌ㄐ姓S可實施程序規定》第十七條規定“實施機關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的,…說明理由…”
理由,是行政決定作出者對法律、政策和自由裁量權所持的觀點的解釋說明,也就是對行政決定的事實依據和法律政策適用及其相互之間的對應關系的認識。行政機關如果不對這種理由作出說明,就會使得行政權力行使趨于草率、專橫,當事人往往也無法明了其理由及行政機關所執行的法律政策的意義,不利于法律和政策的順利實施。因此說明行政處罰決定的理由有助于限制自由裁量權力的恣意行使、促進合理、謹慎行政,有助于行政處罰決定的可靠性、穩定性,對人民法院的司法審查也有助益能成立。
6 資訊公開程序
資訊公開是現代行政程序的重要制度之一,指有關行政主體活動的情況和資料,凡是涉及相對人權利義務、不屬于法律法規規定應予保密的范圍,都應依法向社會公開,任何公民、組織均可依法查閱或復制。資訊公開制度是行政相對人參與行政的體現,可以增進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加強公民和政府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調動公民參與行政的積極性。此外,也便于公民對行政機關的活動進行監督。《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和《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都確立了公開原則,規定對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的結果必須公布,后者還規定了進行公示的方式。
7 通知程序
通知指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行為或其他管理活動時,將應該讓公民了解的事項通過一定的途徑告知。通知的對象不僅指利害關系人,有時也針對一般公眾。聽證程序中規定,行政機關應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道路運輸管理行政程序,如時效、回避等,在此不一一詳述。就前者,《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規定了行政機關的調查、送達、聽證等法定期限;關于后者,明確規定了在聽證程序中“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摘要:本文介紹了高速公路超限運輸概述,闡述了高速公路超限運輸的危害,分析了高速公路超限運輸的原因,提出了管理高速公路超限運輸的對策。
關鍵詞:高速公路;超限運輸;管理
1 高速公路超限運輸概述
所謂超限運輸,是指超過公路、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汽車渡船的限載、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在公路上行駛的行為。是指在公路上行駛的各種機動車輛裝載貨物超過路政管理部門規定的行為。由于超限運輸不僅對公路路面及其橋梁設施造成損害,容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確保公路完好暢通,加強超限運輸整治是公路路政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的行政執法活動。
2 高速公路超限運輸的危害
2.1 對路面的損害 超限運輸對高速公路造成了嚴重損害,縮短了使用周期,加大了公路建養成本,影響高速公路效能的發揮和舒適性。
2.2 掠奪性使用公路,縮短公路使用壽命 超限運輸是對公路的掠奪性使用,急劇加速公路的破壞,大大縮短公路使用壽命。車輛的軸載質量是影響道路路面使用壽命的決定因素,而且超限車輛對路面損壞不是一個同比例增長的關系,而是成幾何級數倍增。
2.3 嚴重擾亂運輸市場經濟秩序 超限運輸擾亂了運輸市場的經濟秩序。超限運輸行為不僅損害廣大運輸經營業主的合法經營利益,更是擾亂了運輸市場秩序,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
2.4 超限容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 由于大量的超限運輸車輛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使車輛的制動和操作等安全性能迅速下降,給交通安全帶來極大的事故隱患。
2.5 超限運輸造成公路規費的流失 養路費、通行費是按貨車噸位數來收取。養路費、通行費仍未改變,車輛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必然影響國家對公路建設的投資和對公路養護的投入。
2.6 對公路、橋梁的安全構成嚴峻威脅 超載車輛大多采取加裝鋼板彈簧等方法,使車貨總量及軸載量大大超過了公路橋梁的設計荷載標準,從而導致了大部分橋梁涵洞出現拱圈開裂、橋墩變形等病狀,引起橋梁結構災難性的破壞。
3 高速公路超限運輸的原因
3.1 利益驅動,非法改裝 一些汽車修理廠、改裝廠乃至于制造廠,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不顧其行為是否合法,只要有錢賺,就大量地進行非法改裝,在前面分析超限運輸的表現時,足已說明了這一點。
3.2 部門間管理未形成合力 由于涉及部門多,導致在“治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協調不暢、合作不力,甚至推諉扯皮的現象,導致“治超”工作此嚴彼松,很多車主、貨主正好利用了這一“漏洞”和機會,這也助長了一些地方的超限之風。
3.3 社會上一些人員利用治超時機,打執法工作人員的時間差,把引導超限運輸車輛通過超限運輸檢查站當成一種職業比如:“車托”“探子”的出現,利用“引路”等方法,派專人跟蹤治超行動和指揮超限。依靠“聯合作戰”,在檢測站周邊形成“反治超”團伙,十幾個人聯結在一起,在檢測站旁,幾乎每日都有小轎車、摩托車進行探路。
3.4 運力過剩,運量不足 近幾年來,運輸車輛數量增加,貨運量相對不足,為搶占市場,運輸業主只有降低運價,走進了不公平競爭的怪圈,加之收費項目繁多,不超越運輸營運者就要虧本。
3.5 與現行政策有關 現行的養路費、通行費的征收額度與車輛核載噸位掛鉤,超載就等于漏繳規費、降低了運輸成本、增加了利潤,這是眾多車主樂此不疲的主要原因。
3.6 利益的驅使 目前,我國的運輸市場由于惡性競爭導致運價體系極不合理,不超載掙錢就少,因此車主、貨主養成了多拉超載、闖關逃逸的心態。
4 管理高速公路超載超限運輸的對策
4.1 加強精神文明雙目標責任管理 執法部門實施業務工作和精神文明雙目標責任管理考核,規范執法部門的工作行為,堅決杜絕三亂,堅決克服“以罰代卸,只罰不卸”。
4.2 加強長效管理 要把開展治理超限運輸專項斗爭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全國聯動,全面查處。同時,要加快路政管理網絡建設步伐,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功能,做好沿線重要道口、特殊路段的監督控制,對非法超限運輸車輛進行堵截,使超限車輛無路可逃、無機可乘。
4.3 聯合、統一行動,綜合治理,突出成效 治超工作一定要統一行動、聯合行動,才有成效,否則事倍功半,也浪費和降低了治超綜合執法資源,給超限車有可乘之機。
4.4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路面治超網絡,實現網絡監控和信息共享 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治超工作更離不開網絡,離不開數字信息化。治超網絡整合了全社會的治超執法資源,使執法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實現了橫向互動,信息共享,使治超機制運作長態化、日?;?。
&
nbsp; 4.5 加大超限運輸源頭管理 從檢查站查獲的超限運輸車輛來看,大部分車輛為長途運輸車輛,對這一部分車輛只能以罰款為主,輔以卸載、分載。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分加大對運輸源頭的管理。
4.6 完善制度、強化管理 各地黨委政府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對運輸市場的宏觀調控,在運輸市場中推廣集裝箱化運輸方式,規范公路貨運車輛類型,加強汽車生產環節的控制管理,加大對汽車生產國標的管理,禁止生產違規超限車輛,禁止非法改裝車輛。
5 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各行各業迅猛發展,給交通運輸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超載超限運輸是公路第一殺手,嚴峻破壞公路路面及其橋梁設施,形成國家交通規費的大量流失,容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富安全,導致汽車工業的畸形發展。管理超限超載運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創新,只要各部門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并且常抓不懈,才能穩定路況,保證公路完好暢通,促進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摘要:隨著信息和網絡社會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通信和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網絡日益成為連結社會的紐帶。道路運輸管理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成為信息時展的重點之一。信息技術是提高道路運輸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在建設觀念和重視程度及法律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的現狀,給出了簡單的應對措施和發展策略。
關鍵詞:道路運輸
信息化管理
現狀
相應對策
1當前道路運輸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現狀
隨著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進,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應用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對業務功能、數據質量、信息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的問題:
1 .1對信息化的意識不夠強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工作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前體和基礎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在道路運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應用各類有利于實際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動的接收,不能及時的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還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領導重視不夠、組織不力有很大的關系,許多道路運輸部門把信息化工作簡單等同于技術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門來推進,業務部門很少進入或者根本就沒有介入,科技部門進行單打獨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實行。
}. z應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機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對有關信息化的認積、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機制不健全是導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設雖然已經大規模的得到應用,但日前絕大多數道路運輸部門沒有將信息化工作納入實際的績效考核內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影響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較大的信息安全隱患,應用規模的擴大對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統從安全管理方面到技術防范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隱患。一些市系統安全備份滯后,數據丟失等事件嚴重的影響了業務工作。在最近幾年中,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時有發生。
1.3部分信息系統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統整體規劃設計等有待加強 在目前,業務對信息化的需求是越來越高,部分系統功能、數據質量、系統關聯性等己經不能滿足業務工作的需求。一些較為落后的市信息化設備投入不足,設備老化,部分基層工作地對網絡接入質量差,故障維護受條件制約,嚴重影響系統運行和業務辦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對信息系統的管理不夠重視運行維護機制不夠健全。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設應用起步晚,業務相對來說比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應運政信息的綜合平臺的應用銜接不夠順暢。
2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應對策
2. t強化教育,加強組織領導,使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意識并適應信息化的工作要求
要積極抓好對廣大在職人員的教育與工作,增強他們的信息化意識,促使他們要不斷的更新觀念,放棄久的思想觀念,正確樹立信息化的思想??梢远ㄆ诘慕M織工作人員開展信息化工作等技能的教育培訓活動,促使他們全面掌握并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項技能。隨著各級領導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相應的工作也取得明顯的成績,這些都與部門領導的重視和工作組織有力有著一定的關系。在這種的情況下,各級相關部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成立信息化工作組織機構,建立業務部門負責人推進相關系統的應用等,同時還要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機制,加大信息化的考核力度,嚴格實施獎罰制度,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確保各項工作的措施落到實處,推進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進程。信息化的生命就在于應用,信息化建設應當始終堅持圍繞業務需求,服務于運政部門的實戰應用,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應用效果。
摘要:安全生產是推進道路運輸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從”管什么”和”怎么管”兩個方面,就如何履行好”三關一監督”工作責任來做好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安全生產;道路運輸;重要保障;三關一監督
安全生產是道路運輸行業永恒的主題,也是推進道路運輸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那么又該如何履行好“三關一監督”工作責任,做好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工作呢?下面,我結合工作實踐,從“管什么”和“怎么管”兩方面談幾點想法。
1 找準位置。明確責任,解決好“管什么”的問題
安全生產原本不是一個獨立的工作系統,它包含在企業日常生產和管理實踐中。企業歷來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如果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和經營行為如維護、保養、培訓、例檢等做到位,那么安全生產的目標和任務自然也就容易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有路大家行車,有水大家行船”,由于單一公有制的運輸企業逐步解體,原來行之有效的一套安全生產規章、辦法和措施也就無法執行。一些運輸經營者只重視生產效益,忽視生產安全,加之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安全生產法規、規章滯后,監管不到位,責任不明確,因而道路運輸市場事故頻發,不但造成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而且也降低了運輸行業的認可程度,發生事故的運輸企業也遭受了重創。對于一些重特大事故,業內人士至今提起事故仍然心有余悸,戰戰兢兢。面對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道路運輸行管部門在安全生產監管中到底管什么,如何定位,真正把賦予我們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落實到位,是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
根據國家法規、規章賦予的行政管理職能,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的是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法律依據是《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是公安交警部門,法律依據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對于上述兩大家,道路運輸行管部門的安全管理職責是小兄弟,主要依據國家《道路運輸條例》和《遼寧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負責相關的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概括起來就是“三關一監督”:把好運輸經營者市場準入關、車輛設施設備技術狀況關、從業人員從業資質關,搞好汽車客運站安全監督。運輸經營者市場準人關包括場地、人員、資產、車輛、管理制度等等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主要是落實市場準入制度。車輛設施設備技術狀況關包括車輛的技術狀況、附屬設施(如行車記錄儀或gps、消防設備等)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同時定期維護和綜合性能檢測是否達標。不同的運輸門類如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營運客車標準不同,主要是落實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制度。從業人員從業資質關主要包括從業人員的培訓或考核、職業道德和法規教育、專業技能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主要是落實從業資格制度。以上三項是行政許可或信譽考核的主要依據,在國家《道路運輸條例》、《遼寧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中都有明確的表述,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一旦違規操作,就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如何追究,在《行政許可法》和《道路運輸條例》及相關規章中均有規定,這里不再贅述。關于汽車客運站安全監督,主要包括以下三項工作:一是監督客運場站安裝、使用“三品”檢查儀,對旅客行包進行安全檢查;二是監督客運企業或客運場站按有關規定對營運車輛進行安全例檢;三是監督客運站不售超員票,防止超員車輛出站。禁止無營運手續車輛進站。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安全生產和反恐怖監管力度,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監督工作又增加了新內容:到客、貨、維修、檢測站及駕校等企業對“三關”的日常執行情況及道路運輸安全措施進行檢查,并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經營者,采取相應的行政措施,督促經營者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隱患。此項工作在重點時段(節假日、黃金周)和重大活動(奧運會、國慶、兩會)之際尤為突出。
稅費改革實施后,信譽考核和市場監管是行管工作的重點。對道路運輸市場的安全生產監管必須和日常的信譽考核工作結合起來,實際上只要把平時的信譽考核工作做到位,也就涵蓋了安全生產監督的主要內容。隨著現代科技手段的不斷提高,監督工作也由原來單一的人工管理增加了許多科技支持,使得監管工作更加實時、準確、全面,這也是未來監督工作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是運輸經營者,其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各級道路運輸行管部門按照《道條》賦予的職責范圍,圍繞“三關一監督”工作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2 落實責任,各司其職,解決好“怎樣管”的問題
明確了行管部門在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主要任務,解決了“管什么”的問題,下一步就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各司其職,解決好“怎樣管”的問題。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明確管理部
門、管理人員和工作職責
根據業務量的需要,在行管機構設置專職部門或兼職部門,安排專業人員專職或兼職進行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門會議,具體組織、協調、督促、落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既要有牽頭領導和部門,進行綜合組織協調;又要分兵把守,管業務又兼負相應的安全管理職責,把日常具體工作落實到客、貨、修、培等相關業務部門,認真分解工作職責。從目前安全生產管理任務看,客運部分占據比重較大。為避免多頭交叉管理,如果不設專職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建議以客運管理部門兼負主要安全管理工作職責為佳。明確了行管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后,要以“三關一監督”為主要內容,督促運輸經營者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落實工作職責,完善安全措施,并以此為依據,開展監督檢查工作。
2.2把好運輸經營者市場準入關
各級道路運輸行管部門要嚴把市場準人關,把運輸經營者資質條件作為經營許可和企業經營資質評定的重要內容。對申請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業務的當事人,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不得審批或者核準。同時,加強日常監督考核,一旦發現經營者資質“縮水”,要立即下發整改令,督促企業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經營資質直至取消其道路運輸經營許可。
2.3加強營運車輛技術管理
(1)堅持和完善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制度。在車輛進入運輸市場前及對營運車輛進行定期審驗時,要嚴格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的要求進行綜合性能檢測,確定技術等級,核定經營范圍。沒有達到車輛技術等級的車輛或技術性能不合格的車輛不能參與營運。
(2)強化道路運輸車輛定期維護制度。認真貫徹落實車輛定期維護和二級維護竣工檢驗制度,強化二級維護監督管理,督促維修企業嚴格按照《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維護車輛,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
(3)規范營運車輛綜合性能檢測行為,監督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檢測,并按核定的經營性收費標準收費。對不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檢測的單位,要限期整改或停業整頓。
2.4加強從業人員從業資格管理
(1)督促培訓單位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大綱組織培訓,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堅決打擊無證、超范圍及違規培訓等經營行為。
(2)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制度。認真貫徹落實《營業性道路運輸駕駛員職業培訓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規范從業資格考試發證工作。要重點加強對大客車、汽車列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駕駛員從業資格的管理。凡無從業資格證的駕駛員,不得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性活動。
(3)加強營運駕駛員日常監督管理,完善營運駕駛員檔案管理制度,做好信譽考核工作,對發生運輸責任事故的駕駛員,要視情節暫扣或取消其從業資格證件。
2.5加強汽車客運站安全監督
(1)嚴格執行車輛進出站的例檢制度。按照《汽車客運站管理規定》的要求,督促客運站履行安全管理職責,落實安全生產制度,配備安全檢查人員。
(2)監督汽車客運站做好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檢查工作,按要求配備危險品檢查設備。嚴格按照客車的載客定額發售車票和檢票,禁止超員車輛出站。凡因客運站原因造成超員超載的,除按規定承擔分載費用外還要追究客運站的責任。
2.6督促道路運輸經營者全面落實安全責任
運輸經營者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行管部門要督促其健全組織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完善安全生產硬件,保證安全生產的必要投人,提高車輛技術狀況,搞好車輛檢測和技術維修,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督促企業加強對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到企業檢查時,要認真做好檢查記錄。發現事故隱患,要及時報告并提出整改意見,做好跟蹤和反饋工作。
2.7特別注意加強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
行管部門要加強對危險貨物運輸業戶、貨運場站、信息配載站的監督檢查,嚴格貫徹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對達不到資質條件的業戶,堅決取消其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資格。對達不到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技術狀況的車輛,堅決停運整改。未取得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一律不準從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作業。
2.8加強事故報告和責任追究工作
道路運輸經營者無論采取何種經營方式(包括承包、掛靠),都必須對其經營車輛所發生的事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行管部門要督促運輸經營者及時準確報告。對不報、漏報、瞞報的,可按有關規定處理。行管部門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并對事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情況及時續報。按照事故級別,同安監、交警等部門配合,共同做好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工作。要通過典型事故案例,教育道路運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從中汲取教訓,提高安全生產意識。
摘要:隨著信息和網絡社會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通信和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網絡日益成為連結社會的紐帶。道路運輸管理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成為信息時展的重點之一。信息技術是提高道路運輸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在建設觀念和重視程度及法律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的現狀,給出了簡單的應對措施和發展策略。
關鍵詞:道路運輸
信息化管理
現狀
相應對策
1當前道路運輸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現狀
隨著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進,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應用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對業務功能、數據質量、信息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的問題:
1 .1對信息化的意識不夠強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工作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前體和基礎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在道路運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應用各類有利于實際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動的接收,不能及時的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還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領導重視不夠、組織不力有很大的關系,許多道路運輸部門把信息化工作簡單等同于技術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門來推進,業務部門很少進入或者根本就沒有介入,科技部門進行單打獨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實行。
}. z應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機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對有關信息化的認積、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機制不健全是導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設雖然已經大規模的得到應用,但日前絕大多數道路運輸部門沒有將信息化工作納入實際的績效考核內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影響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較大的信息安全隱患,應用規模的擴大對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統從安全管理方面到技術防范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隱患。一些市系統安全備份滯后,數據丟失等事件嚴重的影響了業務工作。在最近幾年中,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時有發生。
1.3部分信息系統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統整體規劃設計等有待加強 在目前,業務對信息化的需求是越來越高,部分系統功能、數據質量、系統關聯性等己經不能滿足業務工作的需求。一些較為落后的市信息化設備投入不足,設備老化,部分基層工作地對網絡接入質量差,故障維護受條件制約,嚴重影響系統運行和業務辦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對信息系統的管理不夠重視運行維護機制不夠健全。道路運輸信息系統建設應用起步晚,業務相對來說比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應運政信息的綜合平臺的應用銜接不夠順暢。
2道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應對策
2. t強化教育,加強組織領導,使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意識并適應信息化的工作要求
要積極抓好對廣大在職人員的教育與工作,增強他們的信息化意識,促使他們要不斷的更新觀念,放棄久的思想觀念,正確樹立信息化的思想??梢远ㄆ诘慕M織工作人員開展信息化工作等技能的教育培訓活動,促使他們全面掌握并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項技能。隨著各級領導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相應的工作也取得明顯的成績,這些都與部門領導的重視和工作組織有力有著一定的關系。在這種的情況下,各級相關部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成立信息化工作組織機構,建立業務部門負責人推進相關系統的應用等,同時還要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機制,加大信息化的考核力度,嚴格實施獎罰制度,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確保各項工作的措施落到實處,推進道路運輸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進程。信息化的生命就在于應用,信息化建設應當始終堅持圍繞業務需求,服務于運政部門的實戰應用,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應用效果。
摘要:我國的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體制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絕大多數道路運輸管理部門都是事業單位建制,道路運輸行政管理人員采用事業編制進行管理。這種不科學的性質定位,導致道路運輸行政管理人員超編、機構膨脹、道路運輸管理不能發揮應有職能。
關鍵詞:道路運輸 機構性質 管理體制
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是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管理道路運輸的專門機構,對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由于我國的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體制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全國除個別地區外,絕大多數道路運輸管理部門都是事業單位建制,運輸行政管理人員采用事業編制進行管理。正是由于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這種不科學的性質定位,導致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構人員超編、機構膨脹,從而形成“養人罰款、罰款養人”的惡性循環。本文試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分析我國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構性質定位的不科學性,提出我國道路運輸機構性質定位和人員管理的理想模式。
1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定性不科學
各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作為事業單位的定性在全國具有普遍性,但從理論上說這種性質定位是不科學的。
1.1事業單位的概念和特點
事業單位是接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國庫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組織。一般具備以下特征:①向社會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②向社會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的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力量或必要設備;③向社會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時由政府支付成本。
1.2行政組織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組織是國家為實現行政目標而建立的組織,它承擔對社會實施公共管理的職責,即通常人們所說的政府組織,包括一級政府及其所屬的政府機構”。行政組織具有以下特性:從行政法的角度看,行政組織的特征主要表現在:①行使國家行政職權,管理國家行政事務;②在組織體系上實行領導從屬制;③在決策體制上一般實行首長負責制;④行使職能通常是主動的、經 常的和不間斷的;⑤最經常、最直接、最廣泛地與組織、個人打女 道。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組織具有:①完整性。行政組織}` 完整性由國家權力的不可分割性決定。②政治性。行政組織是g 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執行國家公務的組織,因而必然具有政泥 性。③法制性。行政組織的設置、人員編制、職能的確定、權利}` 劃分都必須符合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④權威性。行政組織代表 國家行使行政權,它的一切合法規定、命令每個公民都必須遭 守。⑤執法性。行政的最大特點是執法性。行政組織作為國家為 實現對社會的公共管理而建立的組織,是國家的執法組織。⑥社 會性。在現代社會國家設置行政組織干預和管理經濟、科技、文 教、衛生、交通、郵電、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公共事務,這是其社會性的表現。⑦服務性。這是行政組織的根本屬性,行政組織產 生于社會,高于社會,又要服務于社會。
1.3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性質分析
從事業單位的概念和特征看,道路運輸管理部門不屬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最大的特點是向社會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而且這種勞務的成本由政府支付,不實行經濟核算。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代表國家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是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專門行業管理部門,不具有事業單位的三個特征:①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不向社會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盡管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有為客戶服務的義務,但這種服務的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與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是有本質區別的。②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關沒有為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設備。盡管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也擁有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和一定的檢驗檢測設備,但這是為管理道路運輸市場服務的,而不是為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關開展管理活動的工具是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規范性文件。③既然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關不向社會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也就不存在政府支付成本的問題。但這里的成本與政府支付國家工作人員的工資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經費開支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nb
sp; 從國家設立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的目的和各地道路運輸管理部門開展活動的過程看,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應當屬行政組織。國家設立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的目的是為了管理并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從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開展管理活動的過程,可以概括出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具有以下特性:①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是依法設立的國家專門管理機構。②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行使國家行政職權。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各級交通行政主管機關的專門行政部門,行使國家行政法規所賦予的行政職權,代表國家對道路運輸市場進行管理。③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實施的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活動是經常的、主動的、不間斷的,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要主動并隨時對道路運輸市場進行監控,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地打擊非法經營,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和道路運輸參與者的合法權益。④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有上下級機構、有完整的組織體和系統的運作程序。⑤道路運輸行政部門的管理活動具有政治性,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維護廣大人民參與道路運輸的合法權益,打擊非法經營。⑥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運用國家的法律、法規對道路運輸市場進行管理,特別是對道路運輸經濟活動的管理具有唯一性和國家權威性,所以,其依法實施的正確管理活動具有強制性。⑦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活動幾乎涉及社會中的每個成員,最廣泛、最經常、最直接地與組織和個人打交道??傊?,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具有行政組織的一般特點和屬性。
從以上對事業組織和行政組織的一般特點和屬性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把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定性為事業單位是不科學的。
2道路運輸管理部門不科學的定性帶來的問題
從管理實踐看,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被定性為事業單位,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這種不科學的定性給道路運輸行政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矛盾和問題。
建國前,中國經濟相當落后,政府興辦的事業極其有限,即使有一些學校和醫院,一般也由外國教會、商人和私人基金會投資運營。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采取公有化措施,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在這種計劃體制下,政府控制相應的人權、物權和財權,也必然承擔相應的事權和職責。政府直接進行社會資源配置,承接組織生產活動,控制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運行。另外,建國后百廢待興,如何組織和管理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既不能保留原體制,也不能模仿西方國家管理模式的情況下,全盤引進了蘇聯的計劃經濟事業管理模式。我國的事業單位是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大力興辦社會的產物,是“大政府,小社會”管理方式的現實體現,安徽省公路運輸管理局就是這一模式的產物。
這種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對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的不科學定性,給道路運輸行業管理帶來了很多的矛盾和問題。
2.1各級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構人員超編、機構膨脹
科學的人事行政要求人員編制、考核、工資福利等職權應由專門部門統一行使、系統運作,這樣才能保持人事行政(或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嚴肅性,才能使人事行政真正發揮有效的激勵和監督作用,做到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各級道路運輸行政管理人員的編制在地方,經費和工資卻脫離地方財政,來源于自身收取的交通規費,破壞了人事行政的統一性和完整性,是人員過度膨脹的根源所在。盡管地方人事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嚴肅性,但由于道路運輸管理人員的增加不會給地方財政造成壓力,因而地方政府對這部分編制的控制自然不會像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那樣嚴格,基本處于半松半控的狀態。再加上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工資福利相對較好,大量具有社會背景的人以及交通系統內部的子女被安排到道路運輸執法崗位上來,造成運輸行政管理人員嚴重超編。以某省為例,從人員編制執行情況來看,某縣的道路運輸執法人員達800余人,嚴重超編,一個縣幾乎占滿了該市所有編制名額。從人員的學歷層次看,在該省10176名執法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4141人,占40.1%,高中(中專)4645人,占45.6%,初中以下1390人,占13.7%。這離現代行政執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從執法人員的來源渠道看,大部分是通過社會關系或內部招工安排到執法崗位上的,某縣的78名道路運輸執法人員中有11名畢業于大(中)專院校,1名轉業軍人,其余66人則是通過內部招工、部隊退伍或通過社會關系安排到道路運輸行政執法崗位上,約占84.6%:另外,ii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全部是在國家實行高校畢業生分配制度下進入執法崗位的,亦即在高校實行畢業生雙向選擇后,未采取公開招聘的辦法吸收高校畢業生進入執法隊伍的。作為掌握國家行政權的部門,這樣的人員進入渠道是值得深思的。
2.2經費開支制度導致績效評估編額
(1)人員和辦公經費的來源渠道導致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重罰款輕管理。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構人員工資福利和辦公經費全部來自自身收取的交通規費,省交通廳則根據各市上繳規費的比例返還辦公經費。這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各地征費的積極性,同時也從體制上促進了重罰款輕管理思想的形成,具體表現在:①各地由于機構膨脹,人員增多,人員經費開支壓力增大。為了保證正常支出,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構不斷加大征費力度,因為征費數額增多,返還數額越大,越能改變和提高職工福利,而好的福利待遇則越來越吸引更多的人涌向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機構,從而形成“罰款養人,養人罰款’,的惡性循環。②道路運輸市場管理的考核定性指標多,定量指標少,沒有責任追究機制,而且一般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進行考核,在現有的用人體制下,考核方與被考核方博弈的結果是皆大歡喜,馬虎了事?;谝陨蟽蓚€因素,各級交通主管部門重罰款、輕管理的思想在所難免。
(2)重罰款輕管理的思想導致人員激勵貨幣化。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的主要職責是道路運輸市場管理,因此,道路運輸市場管理的好壞應當是道路運輸行政管理績效評估的主要參考依據,交通規費征收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內容。但在目前的這種體制下,道路運輸行政管理的職能基本異化成規費征收,權力與利益掛鉤,而不是與責任相連。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為了提高規費征收數額,采取各種各樣的超任務獎勵辦法促進規費征收,如前文所說的某縣采取目標責任制的辦法進行考核??h交通局給所屬各交通運輸管理站下達任務目標,目標完成領取全額工資,完不成則按比例扣除工資,超額部分按30%進行獎勵。阜陽市的某縣甚至采取包干制,即按任務完成的40%返還各交通運輸管站,作為工資福利和獎勵資金。這種人員激勵的貨幣化,完全偏離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
(3)人員激勵的貨幣化造成市場的失控,公路“三亂”久治不愈。人員激勵的貨幣化對掌握公共權利的公共管理人來說,具有更大的破壞性。因為道路運輸行政管理人員具有“經濟人”的基本屬性,即使沒有激勵措施,在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下,他們也會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種人員貨幣化的激勵機制,使得這些‘經濟人”堂而皇之地去謀求自身的利益,表現在工作中就是以罰款代替市場管理,根本沒有人去進行市場調研和運力調控,想盡一切辦法避開“三亂”。
3改革對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對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的定性都是不科學的。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己經真正地擔負起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運輸市場的職責,己由原來政府辦社會、為社會提供運輸勞務的職能,轉變成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運輸市場的行政管理職能,具有行政組織的本質屬性。因此,應將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列入行政序列進行管理,相應的道路運輸行政執法人員應列為公務員,人員工資和福利保障應列入同級財政或垂直到省級進行管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道路運輸管理的不良現狀,保持道路運輸行政管理的同一性、科學性和完整性。
3.1機構性質和建制
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是專業行政管理機構,應納入行政序列管理,獨立對外實施行政管理職權。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以副廳級建制為宜,市級以副處級為宜,而縣級以副科級建制為宜。
3.2人員和經費管理
領導成員管理。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黨政一把手應由省交通廳和省委組織部門共同管理,其它成員應根據管理權限分別由省交通廳黨組和省人事廳管理:市、縣一級依此類推。
普通人員和經費管理。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人員應全部納入公務員的序列進行管理,人員編制由省交通廳配合人事主管部門按照精簡、實際需要的原則進行統一管理,人員經費在費改稅前可由省交通廳統一劃入省級財政部門,再由各級財政部門逐步核發。費改稅以后按國家政策規定執行。
3.3績效考核
針對不同的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行政服務崗位要制定規范的行政服務標準進行考核,執法崗位要對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準則進行考核。對執法部門業績的考核,在制定切實可行的市場管理標準基礎上進行。
考核主體根據不同的考核對象,由不同的人員組成,一般由行政主管部門、第三部門和其服務對象代表按有效的比例組成。但對道路運輸執法部門的考核,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如其執法對象直接參與,對其考核可能造成失真,可由業務主管部門、人大法工委以及政府法制部門共同進行考核,但應當聽取執法相對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