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2 11:19:38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行政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工商行政管理對民營經濟發展影響研究
鼓勵、支持和引導發展民營經濟,是發展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們黨和國家確定的一項基本方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一、工商管理的基本職能及特點
(一)工商管理的基本職能
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管理中扮演著了比較特殊的角色,我們要想進一步了解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就要對工商管理在我國政府經濟社會管理中的主要職能有個清晰的定位。這其中包括兩點十分重要的內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僅要忠于職守,要對發生的經濟行為勇于負責,在依法履行好我們的市場監管方面的基本職責時充分發揮主角的作用,又要積極加強各個方面的基本合作。其次,我國的工商管理在政府的四大主要職能中,除了要積極行使其從事的市場監管方面的基本職責,還要部分性的參與進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幾個方面的基本職能。
(二)工商管理的工作特點
第一,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是以一種積極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的方式來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服務的。在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同于其他的部門,工商行政部門并沒有自己的資金、項目等方面的內容,它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維護市場的基本秩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而綜合創造出相對應的軟環境,尤其是在我們要求建立統一開放并有序競爭的市場大背景下,更是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工商管理的主要行政職能。只有我國的綜合市場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投資的主體才會不斷增多,我國的地方經濟才能獲得更加迅速的發展,總而才能積累其更多的財富。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的第一個基本的工作就是通過微觀手段將小成集結成大成的,繼而充分發揮點點滴滴的自身特征,努力營造出一整個地區良好的市場環境,這些對于我國地方的經濟發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的。
第二,工商行政管理的監管服務具有豐富多彩的手段。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始終秉承了堅持行政處罰與行政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借助輿論的力量通過行政調解等方式加強市場的監管繼而更好地為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
第三,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面十分寬,從我國市場的監管角度而言,我國的市場監管即包括有形的市場監管,也包括無形的市場監管,在市場監管的主要內容方面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市場監管負責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市場的準入、交易、競爭以及退出等各個方面的行為。
第四,工商部門與我國的廣大市場主體以及消費者之間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工商管理部門作為國家的政府部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著我國政府的整體形象,因而,工商行政管理行為的良好實現,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百姓的幸福生活。第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常性與突擊性結合十分密切,只有將日常的監管上升到了一種常態化的角度,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
三、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與民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特別是近年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積極致力于推進民營企業登記監管制度改革,不斷優化市場準入、競爭、交易環境,提高市場服務與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準入環境和市場競爭秩序。
(一)樹立良好自身的管理意識,使經濟快速發展一個正確的管理意識使工商管理部門時刻都能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在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上,要不斷的解放思想。工商管理部門一定要充分的改變傳統觀念,使一切從實際出發,搞好研究,根據新形勢的要求來完善企業改革的措施。此外,工商管理部門的另一個職責就是全心全意的服務觀念。在執法時,不僅要嚴格執法,同時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執法水準。所以,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經濟基礎。在實踐當中,要把管理和服務融為一體,使職能的服務范圍放寬,從而更好的加快經濟的發展。
(二)嚴格按照原則行事,充分促進經濟發展伴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前一些過時的政策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所以,我們應該及時的補充,工商管理部門在行使職能的同時一定遵循以下原則。
要從企業的自身特點著手,真正的為企業著想。企業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肯定是會進行改革的,所以也就會涉及到工商管理方面的職能。因此,工商管理部門一定要進行協調工作,不拖欠,不推遲,能辦的要盡快辦,不能辦的也要作出詳細的解釋。對于企業,不要說一些空話,要在改革的基礎之上,大力扶持,切切實實的為企業的改革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按照法律法規來行使自身的職能。各工商管理部門,一定要加強對企業宣傳法律法規的力度,使企業自覺的去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防患于未然,對于一些問題的出現,一定要追究其相關人員的責任,問題過后一定要反思。保護人們的正當權利,并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維護法律的權威性。
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的處理好各類事情。在執法過程中遇到問題,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卸,更不能按照那些老辦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問題的不同特性,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從而尋求解決矛盾的最好方法。
(三)充分強調好良好的信譽制度在一個經濟環境下,如果缺少相應的法律制度,那么這個經濟將無法運行下去,難以使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下去。只有交易的雙方充分的自覺維護信譽,那么社會的經濟運行效率才能上去,社會主義經濟才能發展。
在政府各部門職能當中,工商管理部門主要是承擔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因此,在經濟中,工商管理部門在行政管理系統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每一個經營主體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進入市場經濟當中,所以既要滿足自身的利益,還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工商管理部門要引導市場經濟的主體朝著長遠的目標努力,使他們自覺維護好自身信譽,從而更好的維護經濟秩序,使他們能夠在安全、公平、誠信的環境當中發展。
(四)工商管理部門一定要正確的處理好管理與引導的關系,充分促進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主義中,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的利益,從大的方面來講是一致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中,所有的經濟主體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方針、法律、政策、法規制約,工商管理部門必須嚴格按照要求對經濟主體進行監督,不能把局部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每一個商品的經營者必然想要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他們很有可能不顧國家利益而從事自身的經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對他們進行糾正、引導。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盡量使他們向最基礎的產業發展。對于那些設備比較落后、產品銷售不好、污染嚴重以及效益差的產業一定要嚴格把關,引導其向其他產業轉行,并主動與當地政府部門聯系,爭取使他們得到最大的支持,從而科學妥善的處理好這一類企業的改革。
要充分依據市場的導向,保證企業能夠順應市場。首先,對于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如果當地已經處于飽和狀態了,那么可以引導他們到外地進行發展。其次,就是對一些本地區非常短缺的行業,一定要在技術以及資金上給予幫助,要充分與政府聯系,給他們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再次,對一些國家限制的行業,并且本地區已經飽和的行業,無論如何也要把好這個入關口,引導他們轉變觀念,充分考慮大局,轉行去做其他的產業。
因此,工商管理部門要嚴格以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市場為依據,通過對市場進行嚴格的監管,從而可以既保證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又滿足了自身的利益,同時對于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存在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優良的工商管理作風,推動經濟的發展全面實行工商執法公示制度。工商管理執法以及事務服務等方面都要實行嚴格的公示制,從而規范執法行為。對國家新出臺的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從而做到條理分明,使每一個企業都能夠按時的了解到信息,使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充分的了解到自身在經濟發展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就從側面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工商部門要充分的融入到企業當中去,更好的搞好管理和服務。在企業的改革過程中,要實行分區管轄,要對大企業進行定點聯絡,小企業分片管理,重點難點當場就要解決,重大的項目要進行跟蹤,特殊的問題要特別的解決??偠灾ど坦芾聿块T要為企業做好公仆,為企業塑造好形象,使企業滿意,使企業更加信任工商管理部門。
加強監管執法的方式,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要求,就要改革監管的執法方式,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更好發展。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依賴于對知識資產的創新、應用、管理與提升。因此,對員工績效管理的評價重心也必須轉移到知識創新的能力與效益方面來。本文僅對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要樹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
世界管理大師杜拉克的《巨變時代的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代表。此書鮮明地提出: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出現了一個新的工作者群體,即“知識工作者”。他們與以往的資本經濟時代的勞動者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著部分生產工具——知識,而不像傳統的勞動者一無所有,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從杜拉克的這一觀點出發,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家與知識工作者的關系,已不再是純粹的雇傭者與被雇傭者的關系,而是有著不同程度的“合伙人”關系。特別是在策劃設計、咨詢顧問等行業,這種“合伙人”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人們認為,當今世界正在進入“智慧家”要與“資本家”平起平坐的時代;智慧家擁有過人的經營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開發智慧,其大腦無異于一座金礦。在國內,特別是深圳的一些企業,如華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義”的旗號,即把知識轉化為認股權、股利和紅利。在股權安排上,讓最有才能的人擁有重要股權。這樣的管理極大地發揮了知識工作者創造力,促進了企業的成長與壯大。
二、要改進對知識工作者的管理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對知識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應改變。按照杜拉克的觀點,由知識型工作者組成的現代組織,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屬的關系,而是一種團隊式的、平等的關系。管理者在這種團隊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勵。知識型工作者不像傳統的工人那樣受到機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監督。相反,機器在知識型工作者手里能產出什么產品,以及產出什么質量、什么檔次的產品,幾乎完全取決于知識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離開知識型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機器就是一堆廢鐵。
知識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種生產工具即知識,因而比傳統的勞動者擁有更大的獨立性、靈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傳統的勞動者那樣容易替補。知識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給企業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他離開公司,受損失的不是個人,而是公司自己。因為知識型工作者往往是組織中某一領域的權威人士,否則他就是無用的。組織付給員工工資并不能得到他們的忠心,關鍵是要給他們提供運用知識的機會,使其價值得到實現。對于知識型工作者的勞動,既不好實行計時管理,又不好實行計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職“購買”,又不能僅用“哥們意氣”去籠絡;既要給他們提供比較優越、寬松的工作空間,使他們能不受打擾地、自由地從事創造性勞動,
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導,因為即使他們確實整日都在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沒有正確引導,沒有良好情緒,也難以激發靈感。由此可見,“知識經濟下的人力資源開發”實在是一門嶄新而艱巨的課題。
三、實施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策略
1.加強網絡技術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現代管理的前沿性工具,但是這些技術都沒有在我國的行政管理中被廣泛運用。就拿網絡技術來說,有的企業行政人員連上網是怎么回事還不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應切實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教育,使他們掌握最起碼的信息管理知識與應用技術。
2.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有知識的領導,沒有知識就無法勝任工作。企業領導與管理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領導科學,學習管理社會和行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現代科技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學習好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以適應履行職責的需要。現在知識更新速度難以想象,必須堅持終生學習,補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風,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切忌擺花架子、賣弄知識、名詞堆砌和脫離實際。
3.改進行政績效管理。行政績效管理是通過績效評價對被評價對象按照制定的指標,參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對被評對象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進行考察、評定、獎勵和相關培訓的活動;探索和創造可以反響的組織目標、組織價值的新視野;依次建立起激勵與約束機制,促進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冃гu價是績效管理的前提,對被評對象激勵與約束的依據來自于對其所進行的績效評價結果。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有人直接稱其為績效管理。績效評價是采用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一定的評價標準,運用一定的數理方法來評價。這種方法從主觀愿望上是要實現全面、客觀、公正、準確地評價他們所取得的業績和效益,找出被評價對象之間的差距和優勢,幫助組織成員了解他們對于實現組織目標的理解與貢獻,據此揚長避短,優勝劣汰。但傳統的績效評價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結論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機遇、富有誘惑力又具有挑戰性的時代,我們只有搏擊進取,開拓創新,憑借對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視,有效地運用各種措施與手段,通過不同的途徑,實現管理的現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增強競爭實力和綜合國力,從而踏上可持續、協調的發展軌道。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實現行政管理的現代化,管理者就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而最主要的是要有創新意識,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著眼于當代經濟的發展,就必須緊跟時代的主題,實現網絡信息化,這是行政管理與信息高速公路接軌,達到最優化的必由之路。
[摘 要]企業行政管理是企業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企業順利進行生產運營的保障,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對于企業組織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對于企業行政管理組織同樣也是。分析經濟全球化對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組織變革的影響,為企業順利實現行政管理組織變革有提供依據。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 企業行政管理 組織變革
隨著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也在加速,科技將各個國內的市場形成一個巨大的全球市場,企業作為市場中的一個分子,也將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要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就需要與時俱進,適應環境帶來的影響。現代的企業管理將不再僅僅局限于較剛性的生產運用管理,更多是考慮如何激發人的潛能,如何利用社會優勢,獲取社會關系資源,增加在柔性管理的關注,塑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這些與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不無關系。同時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行政管理組織變革勢在必行,如何有效進行,以后行政管理組織變革的方向是什么將被企業和學者所關注。
一、企業行政管理的內涵與職能
所謂企業行政管理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收集企業的內外信息,為企業的各項決策提供參謀建議,形成可供領導決策的初步建議和草案,以便領導決策時作參考;同時對領導提出的方案進行認真分析,包括其優點和缺點,確保最后所決定實施的方案為最優;布置、組織相關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執行方案等活動。
盡管行政管理部門并不像企業其他部門一樣,直接產生效益,但它卻是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與政府行政管理部門不同,它與企業中其他部門密切相關,并通過對其他部門的作用間接影響企業績效。
從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工作內容來看,其職能有:(1)收集企業內外信息。企業作為一社會人,它所作的決策不能獨立于環境而存在,這就需要行政部分對環境進行分析,獲取常規信息以及非常規信息,如國家企業政策變動、較大的自然災害等都會對企業經營決策產生影響,行政部門的職能就是要及時獲取這些信息;(2)為組織實行戰略制定合理的計劃。企業領導在制定方向后,方案的實施則需要行政部門進行長遠的規劃、制定相應的執行計劃,讓各部門了解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務,而不是組織間盲目無序;(3)做好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行政部門就像是企業領導與企業部門之間、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橋梁,它需要將方案中任務分解,合理地在各部門之間進行分解,并對各部門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幫助,協調部門之間的矛盾、摩擦;(4)監督控制職能。作為管理的另一個環節,行政管理部門還要隨時、及時對各部門的執行進度進行監督、檢查,保證計劃完成的進度和完成的質量,并在外部環境或者內部條件出現問題時及時調整計劃。總之,企業行政管理是企業中的協調器、連接橋,行政部門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證企業的效率,加快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組織變革的影響因素
組織作為企業的構成要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為了適應經濟環境,獲得持續的競爭力,組織變革是企業在經歷一段時間后都要面對的革新。而影響組織變革的因素很多,這里歸納為四點。
1.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隨著生產技術、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技術的傳播、普及和規模化生產效應使得市場上同類產品過于擁擠,市場決定權由賣方轉向買方,因此企業開始更注重顧客資源、信息的收集,加強對營銷部門的管理和投入;另外因為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易被模仿,使得企業獲得應有的技術優勢,所以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聯合開發,即組織形式上產生了戰略聯盟、企業集群,以此來降低技術開發風險。除此,因為認識到技術革新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針對企業領導者對于技術并不精通以及沒有時間放在技術研究上的不足,而基層技術人員對于企業生產技術了解熟悉,領導者將開始逐漸將權利下放到基層,加速組織扁平化。
2.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進,也加速了企業內組織間信息流通的速度。一方面,面對快速更替的信息,企業為了及時的應對外部環境的改變,就需要縮短組織層級之間的交流時間,這意味著原來“金字塔”式的結構需要改變,減少從最高層到基層之間的層級數,若像傳統的層層上報,有什么問題先通過基層員工向基層領導反映,然后基層領導向中層領導匯報,中層再向高層指示,或者有些國企因為過于龐大,溝通效率甚至比這個更低,因此,企業的組織層級要減少,以縮短信息傳遞的時間;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使得溝通手段變得多樣化,企業組織內部有了自己的內網,方便了企業內員工的溝通,與其他企業則可通過外部網絡加快聯系效率,所以信息的全通道流通,拓展了組織結構的寬度,即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擴大。
3.顧客地位的改變。隨著商家宣傳方式的增多,顧客接受的商品和服務信息也五花八門、各式各樣,這使得買者對商品的認識、以及購買的成熟度大大增加,而賣者處于主動地位的優勢也逐漸被取代。對于被分解的價值觀,每個部門的認識都不一樣,盡管每個部門的只能不同,但企業面臨的目標顧客是同以群體,這就要求企業各部門逐漸加強聯系,而不是研發部門一味專心研發而為了從市場部門、營銷部門那里獲取顧客需求的反饋信息。可見,顧客主導地位的獲得,使得企業打破組織之間的“墻”,緊密了各部門的關系,利于信息溝通、最終成本的降低。
三、經濟全球化對企業行政管理組織變革的影響
在技術、信息迅速發展的今天,經濟全球化已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對于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為全球化市場中的一分子,它的發展與成長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經濟全球化不僅是一種經濟運動,還是一種文化運動,它重新調整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直接、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也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當然,經濟全球化同時也對企業行政管理組織變革起著重要的影響,是促進行政管理組織變革的功力。
第一,經濟全球化促進企業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的變革。從第二部分,可以看到影響組織變革的幾個影響因素,而行政管理部門作為企業的一部分,也會因為一些因素而產生相應的組織變革。經濟全球化的產生得益于技術與信息的促進,而生產技術的快速更新以及信息傳遞的提速,需要企業提高溝通交流的效率,縮短信息分散的時間。行政管理部門作為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報警器,更是要有著有效的組織管理效率,從而及時收集以及處理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傳遞拖延,導致信息失效、溝通滯后。所以,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有必要革新組織原有的組織結構。因為組織內典型的“金字塔”型結構阻礙了企業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使得許多信息不能有效被利用,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尤其是在一些大企業、國有企業,組織結構過于冗余,而作為企業中協調統籌的部門,行政管理部門有必要從自身做起,對組織結構進行變革,使組織結構向“扁平化”邁進,縮短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距離,加速信息的流通。
第二,經濟全球化與企業行政管理組織的管理模式變革。傳統被大部分企業所認可并慣用的管理模式是集權式的管理模式,所有的決策權掌握在管理者、領導者手中,因為組織結構的多層性,決策者很難聽到基層員工的心聲,而使得決策的制定猶如空中樓閣,存在主觀評斷。員工也因為沒有被得到應有的關注和尊重,而在工作中表現缺乏積極性,對企業認同感不高。經濟全球化促使組織實現“扁平化”,意味著行政管理部門的組織管理模式也要與之相應。隨著組織中層級的減少,管理幅度的拓寬,領導者應該學會放權,將權力將給下面的部門及員工,者不僅增加了員工的認同感,提供員工的積極性,也利于發揮員工的更大潛能。所以行政管理部門對于組織內的管理要實行制度化管理,即建立規范的工作制度、有效的處理程序,從而方便行政管理部門內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也方便員工在與其他部門員工工作時及時有效處理許多權力范圍內的問題,提高企業整體的應變能力。
制度化管理模式,不僅提高了組織運行的效率,它還滲透著人本主義的精髓在其中。制度化管理模式體現的是民主與平等,而這兩個特征是社會開始關注人性、進入文明的體現,也是經濟全球化對企業管理過程中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使行政管理部門在組織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管理。
第三,經濟全球化與行政管理組織溝通方式變革。經濟全球化使企業面對更多國外優秀企業的競爭,而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行政管理效率普遍不高,再加上市場的開發程度加大,為了避免經營風險,國內許多企業選擇和國外企業構建聯盟,獲得新的知識、信息,提高競爭優勢。為了適應這些變化,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不僅要對組織內部溝通方式上進行變革,如完善信息設備,構建內部網絡,提高溝通有效性;同時也可考慮建立對外聯絡部門,增強與國外企業的聯系,以便企業獲得更多最新前沿的信息,以至于在同行中立于不敗之地,為領導者做出有效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四、企業行政管理組織變革方向探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要求企業行政管理組織和其他組織一樣也需要進行適應性的變革,將來行政管理組織變革的方向主要是組織結構逐漸扁平化、組織管理人性化、組織信息獲取全球化以及建立組織聯盟。
首先,企業行政管理組織結構扁平化。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同時面臨著艱巨的挑戰,企業外部環境的動蕩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因此需要優于傳統的行政管理組織結構,來增強企業的應對能力。而組織結構的扁平化通過減少組織中的管理層次,縮短行政管理決策與行動之間的時間滯后,從而加快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建立動態競爭優勢,從而使組織的適應能力更加柔性化。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中,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方式被簡化,基層員工可以直接向領導匯報,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效率。而內部網絡的構建,方便了行政管理部門的橫向交流,因為企業行政管理的職能之一就是信息收集,而完備的網絡構建不僅方便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信息的收集,更加快了信息在企業內的流動,提高行政管理的職能有效性。除此,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更能發揮組織員工的積極性,在更多放權管理的刺激下,員工會更有歸屬感,通過不斷努力工作學習,提高自己的實力,進而為行政管理部門帶來更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組織管理人性化。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交流,而文化融合是交流時遇到的最大障礙,因此,行政管理部門在對組織內部進行管理時,要更多的關注員工心里素質。因為西方企業重視人本主義,因此許多國內企業在與國外企業交流,或是在進入國外市場時,經常因為忽視對人權的尊重被國外政府或員工指控,出現許多摩擦。因此,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在組織變革中體現對員工的重視,在管理制度上體現人性化,發揮柔性化管理優勢,讓組織氛圍像在家里一樣融洽,減少員工對工作的抗拒心里。這種氛圍的形成已利于國外企業在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合作時減少摩擦,尤其在引進技術、管理人才時,可以讓外來企業人員很快融入企業,認可企業文化,這也是企業加速融入全球化市場的方式。
第三,組織信息獲取全球化。行政管理部門因為其職能是幫助高層領導做出有效的決策并協助決策的順利實施,因此,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是保障信息質量的前提。而面對著市場全球化,行政管理不僅需要獲取國內同行相關市場信息、產品信息,還要獲取國際市場相關動態,不管在法律、法規的更改,還是相關企業要實施的重要戰略、最新產品信息等等,所以,行政管理組織變革還包括組織在信息獲取時收集信息的范圍也要實現全球化。為了實現獲取全球化信息,企業行政管理組織可以通過與國外企業建立長久的合作聯系,或許在國外建立辦事點,方便行政管理人員在當地做好行政工作,方便企業其他部門在當地順利拓展業務,如進行產品生產、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工作,行政管理則充當這個過程中的潤滑劑,盡可能較少紛爭。
第四,組織聯盟化發展。全球化的進程,使得企業之間、組織之間逐漸形成一個有機體,形成相互連接的組織網絡。企業行政管理組織作為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同樣也要與其他企業建立有效的連接。在以后的發展中,行政管理組織為了加強與其他企業的聯系,將更多與相關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相互獲取對方有利的地方,通過技術交流、知識信息互通,逐漸將外部信息轉化為內部知識。通過建立組織聯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為企業其他部門獲得更多的生產經營方面所需的信息和資源,提高員工的學習能力,減少產品開發、技術研究上的生命周期,從而產生持續的競爭力。同時,行政管理部門還需要與行業外其他企業相關部門建立聯盟化組織,如供應商、供銷商、政府機構、行業協會或者一些研究高效,一來可以方便在企業及時獲取有效的市場信息和政策動態,二來也可以減少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研發風險,通過和高?;蛘哐芯繖C構的合作,可以減少企業的研發成本,而這些的實現得益于行政管理組織建立戰略聯盟的結果。
除此,企業行政管理組織變革還體現在組織內部關系網絡化。關系網絡化的形成,一方面是因為網絡技術的更新,方便企業員工間信息的傳遞,促進信息的全通道傳播;另一方面,增加行政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系,方便它們對其他部門員工的了解,也利于行政管理人員協調組織間的關系,有效的對各部門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控制、監督。同時,通過網絡通訊可以促進員工的交流,提高其學習能力,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和合作,利于企業處理更為復雜的項目,從而更從容的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競爭。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沒有創新能力就無法生存。知識經濟要求行政管理也必須是創新性的活動,同時,在知識更新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的情況下,要真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增長的需求,行政人員就要不斷地重新學習和更新知識結構。
【關鍵詞】知識經濟 現代行政管理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組織競爭越來越依賴于對知識資產的創新應用和管理,績效管理的評價重心也必須轉移到知識創新能力與效益方面來。
世界級管理大師杜拉克在其所著《巨變時代的管理》一書中指出,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出現了一個新的工作者群體,即“知識工作者”;他們與以往的資本經濟時代的勞動者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著部分生產工具——知識,而不像傳統的勞動者一無所有,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在我看來,從杜拉克的這一觀點出發,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家與知識工作者的關系,已不再是純粹的雇傭者與被雇傭者的關系,而是有著不同程度的“合伙人”關系。特別是在策劃設計、咨詢顧問等行業,這種“合伙人”關系表現的更加明顯。人們認為,當今世界正在進入“智慧家”將要與“資本家”平起平坐的時代;智慧家擁有過人的經營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開發智慧,其大腦無異于一座金礦。在國內特別是深圳的一些企業如華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義”的旗號,即把知識轉化為認股權、股利和紅利。在股權安排上,讓最有才能的人擁有重要股權。
另外,對知識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應而變。根據杜拉克所說,由知識型工作者組成的現代組織,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屬的關系,而是一種團隊式的、平等的關系。管理者在這種團隊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勵。知識型工作者不像傳統的工人那樣受到機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監督。相反,機器在知識型工作者手里能產出什么產品,以及產出什么質量、什么檔次的產品,幾乎完全取決于知識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離開知識型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機器就是一堆廢鐵。知識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種生產工具即知識,因而比傳統的勞動者擁有更大的獨立性、靈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傳統的勞動者那樣容易替補。知識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給企業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他離開公司,受損失的不是個人,而是公司自己。因為知識型工作者往往是組織中某一領域的權威人士,否則他就是無用的。組織付給員工工資并不能得到他們的忠心,關鍵是要給他們提供運用知識的機會,使其價值得到實現。對于知識型工作者的勞動,既不好實行計時管理,又不好實行計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職“購買”,又不能僅用“哥們意氣”去籠絡;既要給他們提供比較優越、寬松的工作空間,使他們能不受打擾地、自由地從事創造性勞動;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導,因為即使他們確實整日都在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沒有正確引導,沒有良好情緒,也難以激發靈感。由此可見,“知識經濟下的人力資源開發”,實在是一門嶄新而艱巨的課題。
在我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領域,實際上有許多新的技術手段引入,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但是這些技術都沒有在我國的行政管理中被廣泛運用,就拿網絡技術來說,雖然有些政府部門開始上網,可絕大多數基層政府部門連上網是怎么回事還不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讓人們樹立起網絡的概念。因此,從目前水平來說,對行政管理人員應加強現代管理技術和新興科學技術教育,培養最起碼的管理技術知識。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有知識的領導,沒有知識就無法勝任工作。我們的領導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須認真地學習好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理論,學習依法治國所必須的法律知識,學習領導科學,學習管理社會和行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現代科技基礎知識。同時我們還要學習好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 以適應履行職責的需要?,F在知識更新速度難以想象,必須堅持終生學習,補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風,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切忌擺花架子、賣弄知識、名詞堆砌和脫離實際。如果只把學習到的知識作為自己的講話和修辭,那么我們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
行政績效管理是通過績效評價對被評價對象按照制定的指標,參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對被評對象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進行考察、評定、獎勵和相關培訓的活動;探索和創造可以反響的組織目標、組織價值的新視野;依次建立起激勵與約束機制,促進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冃гu價是績效管理的前提,對被評對象激勵與約束的依據來自于對其所進行的績效評價結果。
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有人直接稱其為績效管理。績效評價是采用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一定的評價標準,運用一定的數理方法來評價。這種方法從主觀愿望上是要實現全面、客觀、公正、準確地評價他們所取得的業績和效益,找出被評價對象之間的差距和優勢,幫助組織成員了解他們對于實現組織目標的理解與貢獻。據此揚長避短,優勝劣汰。但傳統的績效評價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機遇、富有誘惑力又具有挑戰性的時代,我們只有搏擊進取,開拓創新,憑借對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視,有效地運用各種措施與手段,通過不同的途徑,實現管理的現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增強競爭實力和綜合國力,從而踏上持續、協調的發展軌道。
盡管知識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并不完整和豐富,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往管理理論報難適應新經濟的變化發展。因此,知識管理的產生是必然的。不過.作為一種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識管理是在傳統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本身要有一個成熟和完善的過程,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行政管理要實現現代化,那么,管理者就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最主要的是要有創新意識。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著眼于當代經濟的發展,行政管理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緊跟當今時代主題。不僅如此,行政管理還要實現網絡信息化,也就是我國的行政管理要與信息高速公路接軌,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現代化。
論文關鍵詞:行政管理 演變 科學化走向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對管理演變、現行行政管理誤區剖析、新時期行政管理科學化的走向等方面的理論分析,闡述了科學管理新趨勢,并深刻揭示新時期行政管理須注意的幾個環節。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深入展開,對日常行政的指揮、監督、控制成為強烈的必需,科學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實踐證明管理者素質的高低,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政務效率與質量。因此,對新時期行政管理科學化問題的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行政管理的演變
管理是一個歷史范疇,其作為實踐是歷經無數人的努力,步步演變,才走向科學化的。從最初的經驗管理發展到工業化時期的泰羅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開始進入科學管理時期。泰羅在其《科學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學管理是由組織、協調、合作、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等多種要素結合而成的。這使人們對科學管理開始關注,特別是現代行為科學的誕生,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統論的發展,為系統管理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此時,以梅奧為代表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管理不僅僅是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時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滿足,而且謀求管理的整個系統功能的優化。這就是管理的科學化問題。
現代行政管理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趨勢性變化。首先是從流行程序管理變為倡導目標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對被管理者明確行動的目標,且交代每一個行動的操作步驟,而目標管理僅需對被管理者明確目標及其工作要求,具體步驟由被管理者、操作層次的人自行解決。當然,不同的被管理者應運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資源素質不斷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過于落后了。
其次,從單一管理發展為分層管理。系統論中的結構——層次——功能理論開始在管理中發揮作用。不同人員結構的系統(單位)要運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層次的管理者僅僅關注戰略性決策,而日常程序性決策都授權于低層次管理者操辦。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徑不一樣,其控制力、監督能力也不一樣。
再次,從剛性管理發展為柔性管理。剛性管理強調硬性行政命令約束,管理思維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權變。而柔性管理認為管理存在彈性,管理者往往根據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從而達到理想的管理效 果。管理者注重對管理“柔性”因素的控制如管理風格、溝通、文化等。
第四,從無風險管理發展為危機管理。傳統的管理強調對被管理者的激勵與約束的對稱即所謂的獎懲機制的建立。通過表揚的手段、樹立典型的效應來帶動一批人前進,不談憂患,不提危機,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過度,產生懼怕心理,影響工作及效率。危機管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其獨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說明危機管理具有獨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危機管理似乎有演變為一種經常性管理模式的趨勢。如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在管理中強調“最好的軟件公司離真正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正是有這種危機管理技能的運用,微軟公司才會日益強盛。
不僅僅是管理模式在變,而且管理的指導思想也在變。如鯰魚效應和木桶原理,學習型組織的理論的興起等。鯰魚效應是指在一批沙丁魚的遠途運輸中,如果摻入幾只兇猛的鯰魚,反而會使沙丁魚的死亡率降低,這是因為有了逃生的競爭,使沙丁魚游動頻率增高,從而生存力增強。同樣,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類型的人才,則會使單位的生命力愈加旺盛,這破除了傳統的“一山難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幾十塊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容量取決于最短一塊木板。這給管理者的啟示是:面對被管理者的差異與管理環節、問題的差異,其實是最薄弱的那一個環節,可能會導致管理上的麻煩與致命傷。因此,一名優秀管理者應從最薄弱環節改進入手,去提升整體的管理績效。只有經常性檢查,經常性抓落實,抓責任制的貫徹才會獲得滿意的管理效果。現代管理科學還告訴管理者,如何將自己所管理的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已是十分迫切的問題。傳統的管理認為,被管理者一次充電,受益終生,知識、才能運用只須儲備一次,便可應付全部的挑戰。而在信息、知識經濟時代,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帶領組織成為持續學習型的組織,擺脫單純的模仿,且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具有共同的愿景,一個單位、組織才會生機勃勃,不斷發展,不斷拓展成長空間,不斷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現行行政管理的誤區剖析
當前,一些人戲稱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為“領導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甚至將其作為管理的金科玉律。這其實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現,是明顯的認識誤區,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進行管理將貽害無窮。
首先,將開會布置任務,理解為可替代科學決策,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這種錯誤的認識容易造成“會?!边B綿,管理者開了會就等于任務布置了,事情完成了,長此以往,落實工作成為頑癥。而沒有落實的政策、措施等于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無從體現。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什么,僅僅是收費嗎?把管理權限混同于單項財權行使、賺錢的所為,這是將管理極端簡單化的表現。的確,好的管理可以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管理不是為了收費了事,這是管理導向的錯誤,會造成管理可有可無,機構形同虛設,人浮于事,最終斷送了事業。
再次,協調就是喝醉,這是將管理極端庸俗化的表現。當然,協調是需要將方方面面的利益進行平衡,對各方傾向、意見進行妥協,但決不是一喝了事。管理既要協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使二者利益、愿望與目標等大體相一致。做到上下同心,形成組織的凝聚力。要協調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最終目標與近期目標之間的關系。也要協調管理者與工作任務相適應,還要協調被管理者與工作任務相適應,達到1+1>2的系統功能效應。還有一種管理誤區就是一味多訂制度,認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從而導致規章多如牛毛,有否貫徹執行則無人問津。這種錯誤的認識容易造成“文山”現象,管理者須簽閱大量的文件,哪有時間、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實,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了管理,有了制度,只是為管理準備了一些基本前提、準備了一些條件,這只是管理的開始,實際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覺執行這些規章,是需要監控、需要調研的,這都是管理的題中之義。制定過多的規章等于沒有規章,因此規章過濫也會影響管理的效能。
三、新時期行政管理的科學化走向
決策的科學化。作出一項正確而充分的決策,有賴于準確而充分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動力機制去刺激決策付諸實施。傳統的管理以領導者“拍頭腦決策”為主,憑經驗、憑主觀決策,容易導致決策失誤,導致嚴重后果。因此,我們必須尋求決策的動力機制,健全為決策服務的信息系統。
辦公的自動化。辦公系統是決策系統與操作系統的銜接環節,是落實決策的重要一環。制度、決策的落實在于執行,它涉及到辦公環節的啟動,傳達貫徹、督辦決策的實施到位。傳統管理中的這些環節都已齊備,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F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辦公自動化技術,成倍地提高政務效率,建立督辦網絡體系,使事中、事畢都存在可測性與可控性,使決策者、管理者隨時能得到確切、全面的信息反饋,以便實現全程動態管理。
管理的信息化。無論是決策,還是日常管理監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是決策的前提,反饋實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總結反映、宣傳信息是管理效能的體現。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學化的必然要求。通過重視信息反饋,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在管理過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饋,以便隨時調整管理的目標和方式,達到優化。
監督的經?;?。好的管理,必須伴隨大量的、經常性的日常監督,否則,薄弱環節隨之產生,突變因素隨之潛伏,久而久之,隨著問題的累積,可能使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因此,發揮群眾監督,加強內控建設,充分利用社會監督與輿論監督,使問題、隱患沒有藏身之處,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大勢所趨。隨著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深化,我國行政法制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我國制定了成千上萬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規章,這大大改變了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政策進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隨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國通過《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建立了比較健全的行政救濟的法律制度。在這一基礎上,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號和要求,管理開始走上法制化的軌道,這對新時期的行政管理將產生重大的影響。管理將更多地運用法律手段,管理也更普遍地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展開。
論文關鍵詞:行政管理 經濟效果 社會效果
論文摘要:本文從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兩方面,對行政管理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提出了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的評價標準、考核辦法,以及定量的評價方法。
一、行政管理經濟效果
一般認為,經濟效果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投入的勞動消耗同所得到的勞動成果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所以我們可以說行政管理經濟效果實際上就是行政管理的投入與勞動成果(或產出)之間的一種特殊數量比例關系。如果用f表示行政管理的勞動成果,用c表示對行政管理的投入,用v表示行政管理的經濟效果,那么就有下式:
v=f/c (1—1)
行政管理的作用具有“國家目的的行政作用”和“社會目的的行政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行政管理的效果也就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社會效果;另一類是經濟效果。而行政管理的耗費則是指產出這兩類效果所消耗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分析行政管理經濟效果主要是結合國家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等分析行政管理的產出和消耗之間的關系,以及怎樣提高產出、降低消耗,并對產出和消耗作出一套評價的標準和考核的辦法。本文將主要從經濟效果并輔助社會效果兩方面來重點分析行政管理的經濟性。
二、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的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
行政管理的勞動成果是一種與投入或消耗不同質的東西,一般來說,具有直接不可比的性質。從現行的評價方法來看,往往是采取定性評價,這種評價屬于語言闡述,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和不準確性。但是任何相關事物,總是有一定程度的同質性,現代應用數學和其它分析方法為我們把具有一定同質性的事物通過某種特殊的方法轉換為定量的表述提供了可能性,這為我們建立定量評價行政管理的經濟效果創造了前提條件。
如果我們舍去行政管理產出的其它一些效果,直接用財政收入來作為行政管理的間接產出并以其來作出評價其經濟性的依據,在理論上會存在一定的誤差,但它可以提供一種評價的思路。從財政支出的各項目來看,它不僅對經濟效果有直接的作用,而且也是取得的社會效果好壞的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對行政管理產出的評價和考核,用財政收入來作為評判依據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對行政管理經濟性的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就可以利用其與財政的相關性轉化為定量的評價方法。具體的評價指標也完全可以借用現行我國財政分項目收入情況和國家財政分費用類別支出情況的指標。(見表2—1、2—2。②資料來源于1996年中國統計年鑒)
1.財政指標的評價標準:從表2—1、2—1可見,我國財政收入和來源指標為各項稅收、能源交通重點基金、預算調節基金收入、教育費和其它收入。作為分費用類別支出的各項指標為經濟建設費、社會文教費、國防費、行政管理費、其它支出等。由于他們都是數字指標,其評價標準就可以從其絕對數量的大小或一些相對指標進行評價。
2.財政指標的考核:在上述財政收入的實現中,起直接作用或是較大作用的是來自社會的各項稅收,它占了整個稅收的96.73%,其余部分僅為3.27%。而創造這些稅收的起最根本作用的是各類企業及其它經濟組織,這類因素在我們的評價方法中被稱之為直接作用因素;而起著控制、監督、協調、服務的行政管理,稱之為間接作用因素。其考核也可以通過以下指標進行:①財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財政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③財政在對社會文教事業方面的作用;④財政在國防、其它領域的作用。鑒于篇幅關系,這里不一一贅述。
三、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
以上分析為我們建立一種特殊的行政管理經濟效果評價方法打下了基礎。下面我們從編制定量的方法來對行政經濟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建立這種方法的步驟如下:
(一)建立表格
1.按現行的部門分類標志將行政管理的產出的類別分為1、2.……n種,每一種產出的類別所對應的細分類數目為d1、d2……dn,而為了解決各種性質的產出不均等的情況,我們用k1、k2……kn來表示行政管理產出的均衡系數。最后,每一種產出的效果我們都以社會效果(用t表示)和經濟效果(用v來表示)這兩個指標來衡量。
2.將行政管理這類間接作用系統分為若干小的組成單元,并用s1、s2……sm來表示其細分類,用p1、p2……pm來表示對間接作用系統的人數,再用a1、a2……am來表示投入在對最終產出起直接作用上的資金,用b1、b2……bm來表示分配到對產出起間接作用因素上的投入情況。最后就得到一張表格(見表3—1)。
(二)評價各間接作用子系統的產出效果
根據間接作用因素對產出的作用再考慮到實際情況予以評價出各組成間接作用系統的子系統的效果(包括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對社會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間接作用系統的各子系統對產出所起的作用大小來評判。一般可以從社會效果的主要指標來進行(在下例中我們用財政收入來代替作為評判標準)。對經濟效果的評價則可以根據間接作用系統各子系統對經濟效果所起的作用即財政收入指標來進行相關性評價。
我們在表3—1中用xijyij來分別表示行政管理這類間接作用系統各子系統對所產出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的定量評價值,它們可以用下列矩陣來表示:
從每一個橫行中,我們可以得到對組成某一行政管理系統的子系統的間接作用的因素的評價值,令它為ei,那么ei可以用下式表示:
全部行政管理子系統的評價值為:mmn
在每一縱行中,可以得到行政管理子系統的每一個子系統所產出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的評價值。用rj來表示:
行政管理的系統的產出所得到的總評價值為
(三)求產出系數和消耗系數
1.產出系數。產出系數是指每一種間接作用子系統的評價值在全部間接作用系統的總評值中所占的比重,如果用fi表示產出系數,按1—1式所設,則:
2.消耗系數全部投入所起作用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在間接作用系統的各子系統因素上分別投入的資金bi,另一部分是投入到直接作用系統各子系統因素上的資金ai。所以全部作用因素的總投入為hi=ai+bi,總投入則為:
按1—1式所設,消耗系數應為ci,則:
i = 1
(四)求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系數
根據1—1式,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系數可以用下式來表示:
從上式可以看出,行政管理效果系數有如下幾個特點:
1.當0≤vi<1:在一般情況下的行政管理中,產出總是大于零,極限情況是等于零,即有fi≥0,而消耗系數總是為ci>0,所以一般情況下,總有vi≥0。這種情況可以說明不管在任何行政管理的過程中,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的大小程度如何,就有極大的區別。
一般來說, 0≤vi<1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反映行政管理經濟效果如下幾個問題:
(1)行政管理的效率特別低下。在理論上可以說明該地區或部門的投入與產出大大背離,直接反映出了行政管理工作的低效性;
(2)該地區或部門的行政管理組織機構配置極不合理,出現了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甚至官僚主義特別嚴重;
(3)該地區或部門的行政管理人員大大超過了按效率配置的原則;
(4)某種程序上也可以說明行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未得到充分發揮或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極其低下。
2.vi=1:即fi=ci,這是現實中的產出與投入在“價值”上相等的情況。從經濟效果的情況來看,這相當于生產企業的盈虧平衡點,即在此點出現了行政管理這種投入與產出不同質的兩類事物間接出現了平衡,但并未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
在行政管理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現象的重要意義:
(1)眾所周知,在行政管理系統中,考核其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高效率,但是究竟如何才算是高效率,卻無定量的標準。而這種評價方法間接地給高效率提供了一個定量的在投入與產出相對平衡時的標準。
(2)這種評價方法不但可以指出工作效率的數量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指出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的定量分析問題。
(3)它有較合適的可比性。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任何一個系統中,只有在一定相似或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比較才是有價值的。3.當vi>1時。這種情況說明該地區或部門的行政管理效果與其它地區或部門相比取得了好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并且可以反映出其工作效率或社會、經濟效果從量的方面高于其它部門的程度。一般來說,當vi>2時,就可以說明其工作效率、人員配置、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等趨于合理和有效,同時也可以說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四、幾點啟示
1.我們可以根據各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系數的大小標準,按照市場配置行政管理資源和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計劃配置資源相結合的原則,提出調整或改革行政管理的組織結構,按照保證能夠使市場經濟有秩序的正常合理運行及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來促使行政管理這種特殊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從而保證行政管理機構結構合理化;
2.在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置中,應擯棄那種在計劃經濟模式下形成的專業式的行政管理機構設置原則,將現存的“產品控制型”的地方行政管理機構按vi系數應等于或大于2的原則進行重組,形成綜合管理型的行政管理部門機構,使我國行政管理盡快走出條塊分割、互相排擠的格局;
3.調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適當擴大地方行政管理的權限。根據行政管理經濟效果系數調整地方政府與中央各部、委下屬機構的權力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央應主要根據制訂相應的法律和從宏觀調控來履行政府的各項管理職能,縮小乃至撤消在地方上設置的不必要的條條機構,只要地方政府能夠決策、組織、監督、控制和服務的事務,就應由地方政府來辦;
4.要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合理化的管理,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嚴格實行“定編定員”的總控制,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遠遠未能達到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較低標準,人浮于事現象處處可見,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比較差,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已成為當前行政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專業是高校履行人才培養職能的直接載體。高校通過劃分專業來設計教學體系,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人才。不同的專業是由各學科理論知識依據不同規則和方法進行歸集、配置所形成的。所以,專業成為學科、師資、課程、設備等資源的集結點或配置平臺,是人才培養和專業教育的關鍵。
專業設置和建設具有共同的一般規律。相同專業的學科、理論知識和課程等資源配置也大體相同,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但由于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類型及其側重點的理解、設定不同,即使相同專業,其學科、課程、師資等資源配置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相同專業的不同特點。持久、穩定、系統、規律性的特點集合而成為特色,即相同專業的不同特色。
一、專業特色的形成條件
1.歷史條件和因素
許多專業的產生和形成,都是應當時社會實踐包括生產、管理、軍事、政治等急需而設置的。以后的發展、延續和壯大往往都蘊含著起初的歷史痕跡,并漸進凝結為特色。
2.環境資源因素
專業的成長、發展和演變是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完成的。一個地區、一所學校、一個院系的環境和資源稟賦,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浸染專業的成長。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差別性的特點。
3.時間因素
專業特色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色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需要醞釀、產生、更新、變異,經歷無數大大小小的生生息息、重組再造、演化整合等,最后由每一代變異留存下來的富有生機的因素凝結為新的變異體并呈現特色。這里有兩點:第一,特色是在特點上形成的,是由諸多特點有機組合而成;第二,特點與特色的不同,在于特點可能是暫時的、短期的,而特色是特點在不斷地更新、變異、整合中最后形成系統、持續、穩定的狀態,是特點之有序集合。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時間,特色是很難形成的,或很難稱其為特色。
總之,專業特色應當在一定的歷史延續中和特定的環境資源里,經過較長時間和幾個階段的發展,逐步融合而成。
二、行政管理專業的經濟行政特色
1.行政管理專業的特點
以政府為管理主體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特點。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般過程,是行政管理研究的傳統,相應地,行政管理專業教育資源的傳統搭配方式形成了政治學背景和傾向的特點。然而,隨著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科學化的擴展和推進,以及行政與法、行政與管理技術的日益融合,行政管理開始告別傳統時代。同時,與政治相對分離的行政管理開始向各領域的分部門管理延伸和擴展,出現了教育行政、衛生行政、文化行政、軍事行政等,行政管理衍生、推進至公共管理階段,步入公共管理形態。經濟行政正是在這種格局下獨具形態、在理論及理論實踐的發展中蔚為壯觀。一方面是因為經濟活動是人類尤其是當今時代的主體活動,管理經濟一直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另一方面,在專業行政部門日益分化、發展的格局中,經濟行政也成為獨立的領域,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發展壯大。何況任何領域無不包含和滲透經濟活動而成為行政管理的對象和內容,使得經濟行政不僅具有不斷壯大、相對獨立的領域,而且具有廣泛的覆蓋性。
2.行政管理專業經濟行政特色的含義和支撐體系
經濟行政是指以經濟活動和領域為對象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動,如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等。行政管理專業的經濟行政特色是指行政管理專業教育資源的配置在遵循傳統、保持行政管理專業基本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增加和突出經濟及經濟管理課程、師資、實驗等資源配備,以培養懂經濟、知法律、擅行政、會管理的經濟行政管理專門人才。在實踐中,經濟行政與公安行政、司法行政、人事行政、軍事行政、教育行政、文化行政、醫療衛生行政、社會工作行政等并列存在、相互區別。
專業特色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時空因素,一個是時間維的歷史傳統因素,另一個是空間維的資源環境因素。這里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為例:
在歷史淵源上,學校行政管理專業由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演變而來。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創建于1981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設立該專業的高校。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對市場主體及其交易、競爭行為和有形市場進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過程。既是政府行為,又是對經濟活動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市場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經濟、行政、法律融合一體的經濟行政管理,具有突出的經濟性。
1998年,教育部組織調整高校專業目錄,工商行政管理專業不復獨立存在,學校的相應專業轉型、擴展為行政管理專業,設于公共管理系下。整個專業的轉型經歷了名義階段、板塊階段、覆蓋階段,目前正向融合階段發展。這個過程中,在探索和保持行政管理專業一般特征的同時,工商行政管理由課程、師資、周邊專業學科、相關社會資源支撐的經濟行政特色保留了下來。
在環境資源上,學校以經濟和工商管理學科見長,相應的師資、課程等資源豐富。學術氛圍也以經濟學、經濟管理學為主調,同時,又有較為齊全的公共管理學科專業和歷史較長、特色鮮明的法學學科專業。這個特點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有明顯體現。學校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統一的規劃與規范。分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和文法4類提出學科基礎課課程設置方案,原則上統一執行。學校結合專業和歷史等情況確定專業課設置。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原則下融匯了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因素,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并反映了專業特色。例如,公共基礎課中有“高等數學”課,學科基礎課中有“經濟學原理”、“公共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財政學”、“統計學”等經濟管理課程,在專業課中有“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等課程,在專業選修課中有“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會計學”、“經濟法”、“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同時,行政管理的核心課、基礎課諸如“政治學”、“行政學”、“領導科學”、“公共政策”、“公務員制度”、“行政倫理學”、“公共管理”等數量和理論知識比重充分,功能不減,既保證行政管理專業的本色,又具有經濟行政特色。
在時間因素方面,學校有17年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辦學歷史并贏得較高聲譽;行政管理專業也有了11年
的辦學歷史,并于2000年建立了北京市屬院校第一個行政管理專業碩士點,2007年成為北京市屬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第一個重點建設學科。經濟行政特色在歷史延續和探索中日趨成熟、穩定。
在社會資源方面,學校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學會、研究機構保持長期的合作與交往,包括會議、調研、課題研究、咨詢培訓等方式。近年來,與北京市發改委、市政管委、城市科學學會、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社會工作委員會等建立新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了經濟行政的社會根基,進一步擴展了行政管理專業的公共管理空間。
在學術研究和專業建設比較交流方面,有可供分享的成果和可資借鑒的經驗。經濟行政的研究著作有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蔣云根教授編著的《經濟行政管理概論》。學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領域,自80年代后期,陸續出版了《企業行為規范》叢書、《工商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以及多部單本著作;完成過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社科基金以及國家部委有關經濟行政方面的科研項目。近10年來,各高校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依托所在院校的資源、歷史等,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學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特色以其歷史和經驗獲得獨特優勢。
三、行政管理專業的價值評估
1.行政管理專業在北京市人才培養中的地位
公共經濟與市場經濟比肩在我國呈后發之勢。公共管理在后市場經濟時代是維護和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為首都和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對公共管理理論知識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強烈。作為北京市重點大學和人才培養基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擁有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和公共管理資源,行政管理專業在北京市屬院校處于前列,應當發揮學科優勢,為北京市培養經濟、行政、法律復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行政管理專業在學校的地位
公共管理學科與工商管理學和經濟學并駕齊驅有益于豐富學校學科類型,完善學科結構,有利于人才培養。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實力較強,公共管理學相對較弱,但具有良好基礎并在北京市屬院校居于前列,搭建了學科結構有力、專業齊全完整的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平臺。行政管理專業作為公共管理的母學科,歷史長、特色顯、有優勢,應當成為學校學科專業發展的增長極。
3.學院是行政管理專業的后盾和平臺
行政管理專業依托的城市學院,是為專門和更好地服務于首都而建立的。學院依托區域經濟和公共管理兩大學科,設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和社會工作專業以及首都經濟研究所、不動產研究所。這種專業學科環境既具有復合型、交融性,又不失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宗旨,有利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學科發展,有利于行政管理專業經濟行政特色的塑造和體現;同時,行政管理專業作為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筋”,對相關專業的發展具有粘合、伸張的作用。
四、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路徑
1.在既有體系中鞏固特色
一是豐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從課程上體現特色。保證專業通行的基礎課程?!罢螌W”、“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等必備的學科基礎課不缺門;通過課程建設,增強課程針對性,力求精要;通過溝通研討,達到課程之間相互了解、互補和融匯。保證體現特色的經濟學課程。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公共經濟學”外,還應堅持開設“政治經濟學”、“城市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通過考試與考查、必修與選修的制度設計,優化經濟行政效果。開設“法學原理”、“行政法”、“經濟法”課程,滿足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功能需求。進一步完善以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場監管為核心的政府監管和經濟監管課程板塊,實現理論、政策與實踐的貫穿,經濟、行政與法律的融合,凝結和強化監管功能的專業設計。
二是在教學方法上體現特色。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講解、案例政策分析、參觀考察相結合;選聘校外、政府、企業的專家,建立兼職教師隊伍或儲備,在專職教師組織下,穿插搭配兼職教師的專題和講座;通過“數字城市實驗室”建設,改善實驗條件,加強軟硬件功能開發和綜合利用。同時,適當增加實驗課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控制教師選聘結構,充分調配現有資源,形成學術型、講授型、實操型師資的有機搭配。
2.將特色的基礎拓寬,觸角延長
拓寬與之交往的經濟行政部門范圍,由工商行政部門擴展到質量監督、食品藥品監督,進而擴展到發展改革委員會、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市政管理部門、社會工作部門,建立制度性聯系;在上述政府部門和系統建立實習基地,形成持續聯系,延伸觸角;通過科研和教師紐帶,與上述政府部門建立聯系,增強教師對實踐的了解,增加學生直接、間接的實踐機會,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聘任、聘請兼職教師、指導教師或吸收為團隊成員,增加互動通道。
3.在學院復合學科環境中,吸取營養,謀求新生
學校的城市學院是系、所合并的學院,學科專業較為寬泛,教師的專業領域更加復雜。學校規劃城市學院建設發展兩大學科——公共管理和區域經濟。院、系、所,學科、專業、方向相互交織,對學院的組織管理和業務規劃提出挑戰,同時也提供機遇。處理不好,各種要素混雜交錯,內耗互擾;處理得當,相互倚重,相互交融,相映成輝,相得益彰。實際上,公共管理和區域經濟兩個學科具有新興和開放的共同特點,又有在區域和公共方面的融匯之處。兩大學科的交融為各自學科及其之下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富營養的土壤。行政管理應當借助公共管理尋求應用空間,借助區域經濟管理增強經濟行政特色。
4.在國際交往中檢驗調整,發展壯大
經濟行政特色不是中國經濟社會環境和體制獨有的,在世界市場經濟國家也能找到學理和實踐的例證。政府管制領域是經濟行政的集中體現領域,這一領域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成為日益關注的熱點。
政府監管、企業社會責任、公共工程等話語和理論體系是值得關注、研究、探索和借鑒的。在理論上深入研究,有助于在國際環境中檢驗、調整和完善行政管理專業的經濟行政特色,有助于從理論上深化對行政管理專業經濟行政特色的理解,從而不斷延續、推進行政管理專業經濟行政特色的發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 經濟 全球化”給
1 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從生產力運動和發展的角度分析,經濟全球化是一個 歷史 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經濟全球化就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
經濟全球化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
3 為適應“ 經濟 全球化”,
3.2 設置規模適度、權責明確、結構優化的行政機構
政府規模與人員應當與其擔負的職能相匹配,盡可能做到規模適度。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界定不同層級的職能和權責,以加強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落腳點,建立一個規模適度的政府。
設置行政機構的關鍵在于理順職能關系,合理配置權力。明確權限職責。優化內部結構,調整機構內部分工,相對集中行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權力。
3.3 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政府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擔好各項管理和服務職能,保持自身順暢、高效運作,就要理順內部關系、完善運轉機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問題,要 科學 劃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事權與財權,確立規范的利益和激勵機制。其次是行政層級問題。發達國家的政府層級一般不超過三級,而我國是五級政府的體制,因此在政府運作效率上就產生很多問題。
摘要: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包括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使用、轉化等全過程,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它具有以下十個特征:產業形態知識化、資產投入無形化、市場全球化、經濟信息化、產業構成服務化、知識資本化、發展可持續化、設施網絡化、技術數字化、教育終身化。處于世紀之交的人類社會在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逐步推進的過程中,必然會導致管理思想上的巨大變革。為此,本文首先討論了知識管理的內涵和在行政決策上實現由傳統模式向網絡化轉變,接著分析了以人為本的管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者要終生學習和行政績效管理,最后做了總結。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廣泛的實際應用。
關鍵字:知識經濟; 行政管理; 知識管理; 以人為本的管理
前言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一個新概念。也是目前國內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知識經濟的帶動下,美國近來表現出“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率 ”的良好發展態勢,令世界矚目。而作為知識經濟的子學科“知識管理”則是一個更新的概念。雖然我們似乎還沒來得及深人研究。但它在當今的行政管理中。已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一、知識管理的內涵
目前人們對知識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識管理是當面對日益增長的非連續性的環境發生變化時,能針對組織的適應性、組織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等實際情況而做出的一種迎合性措施。本質上,它包涵了組織的發展過程,并尋求將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人的發明創造能力這兩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這一概念首先從行政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闡明了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同時指出知識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術兩方面內容,它以知識創新為直接目標, 使行政管理在非連續變化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為最終目的。因此,人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信息的這種相互作用和內在聯系決定了“知識管理”是一種對人與信息資源的動態管理過程。我們理解“知識管理”應是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知識創新為目標,將知識看作是一種可開發資源的管理思想。簡單地說,“知識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對其集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捕獲與運用的過程。從結構上看,它可分為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信息資源的管理兩個方面。其目的就是努力尋求信息處理能力與人的知識創新能力的最佳結合。知識管理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連結起來,實現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創新能力, 贏得競爭優勢: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轉化,是管理理論與實踐中“蹦人為本”的管理主線的進一步體現。知識管理有助于信息處理能力與行政人員創新能力相互結臺.進而增強行政單位應變能力和預見能力。
1.在行政決策上實現由傳統模式向網絡化轉變
網絡技術不僅能提高行政決策的透明度且能對決策的執行形成有效的監督。有效的監督是政策如實執行的保證,但要對政策進行監督必須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緣起、內容和執行中的有關規定。過去,由于群眾不了解政策出臺的過程,無法對政策執行進行比照,即使政策執行中存在扭曲、變形也不知道,監督從何談起。監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廣泛存在。問題出現并不說明我們沒有監督體系,而是體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上下級間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監督渠道,公眾想監督又怕報復或苦于沒有直接的監督渠道,外部監督形同虛設。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得行政決策的網絡化成為可能。行政決策的網絡化大大提高了決策過程的透明度。人們通過網絡就可輕易揭開行政決策的帷幕,把決策方案的選擇項與個人利益作對照,確定自身立場,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使決策由封閉的暗箱操作過程,變為下級、民眾可以參與的開放、民主的過程。民眾參與決策過程的同時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為監督政策的執行提供了條件。此外,網絡技術簡化了監督反饋的傳輸環節。只要政府有“越軌”行為,民眾就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向監督部門舉報。同時網絡以“秘密”方式進行投標,消除了民眾的顧慮,大大提高了民眾監督的積極性。
2.以人為本的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一方面知識將日漸成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資源,人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行政管理創新使得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方面,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的自主性,個性化自我價值的實現愿望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釋放,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對人的關注推到空間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鑒和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知識經濟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高品位的不斷創新, 二是以較高的加速度發展,創新越來越快。知識經濟導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的生產、占有和利用的競爭。要提高競爭力, 行政管理單位必須在獲取知識、創新知識、應用知識方面加以提高。所以管理者必須把信息的獲取、提煉, 知識的研究、創新, 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作為一項重要的職責。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單位已設專門的“知識主管”, 其職能是創造、使用、保存并轉讓知識。
在我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領域,實際上有許多新的技術手段引入,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但是這些技術都沒有在我國的行政管理中被廣泛運用,拿網絡技術來說,雖然有些政府部門開始上網,可絕大多數基層政府部門連上網是怎么回事還不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讓人們樹立起網絡的概念。因此,從目前水平來說,對行政管理人員應加強現代管理技術和新興科學技術教育,培養最起碼的管理技術知識。
1.行政管理者要終生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有知識的領導,沒有知識就無法勝任工作。我們的領導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須認真地學習好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理論,學習依法治國所必須的法律知識,學習領導科學,學習管理社會和行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現代科技基礎知識。同時我們還要學習好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 以適應履行職責的需要?,F在知識更新速度難以想象,必須堅持終生學習,補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風,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切忌擺花架子、賣弄知識、名詞堆砌和脫離實際。如果只把學習到的知識作為自己的講話和修辭,那么我們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
2.行政績效管理
行政績效管理是通過績效評價對被評價對象按照制定的指標,參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對被評對象在一定時期內的工作進行考察、評定、獎勵和相關培訓的活動;探索和創造可以反響的組織目標、組織價值的新視野;依次建立起激勵與約束機制,促進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冃гu價是績效管理的前提,對被評對象激勵與約束的依據來自于對其所進行的績效評價結果。
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有人直接稱其為績效管理。績效評價是采用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一定的評價標準,運用一定的數理方法來評價。這種方法從主觀愿望上是要實現全面、客觀、公正、準確地評價他們所取得的業績和效益,找出被評價對象之間的差距和優勢,幫助組織成員了解他們對于實現組織目標的理解與貢獻。據此揚長避短,優勝劣汰。但傳統的績效評價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組織競爭越來越依賴于對知識資產的創新應用和管理,績效管理的評價重心也必須轉移到知識創新能力與效益方面來。知識經濟環境下的績效評價必須包括知本含量。知識經濟的運作使知本的地位躍居于資本的前列,知識的擁有量、擁有類型以及知識的運作方式,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關鍵因素,組織管理者面臨著在知識方面把戰略與運作結合起來的高層需求,組織自己必須根據知識要素和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力量制定知識管理戰略,對組織內部的知識資本進行有效的調配;組織的競爭對手不僅應該知道對手的物質競爭力,而且應該知道對手的知本競爭力。并且通過績效評價促進個人知識組織化,組織知識社會效益化、商品化。
三、總結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機遇、富有誘惑力又具有挑戰性的時代,我們只有搏擊進取,開拓創新,憑借對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視,有效地運用各種措施與手段,通過不同的途徑,實現管理的現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增強競爭實力和綜合國力,從而踏上持續、協調的發展軌道。
盡管知識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并不完整和豐富 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往管理理論報難適應新經濟的變化發展。因此,知識管理的產生是必然的。不過.作為一種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識管理是在傳統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本身要有一個成熟和完善的過程,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摘 要:本文探討分析知識經濟對企業行政管理的影響。本文從知識經濟的概念出發,對比研究了知識經濟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不同,認為企業組織管理將被轉移為以知識工作者為核心的管理,將沖擊企業整體行政管理政策,在此基礎上求才、用才、育才、留才、四方面從對企業行政管理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知識經濟;企業行政管理;人才
從企業競爭與經濟生活演變的角度分析,人類早期從土地、牲畜、資本的競爭,歷經六十年代以成本為主的競爭,到七十年代的質量競爭,八十年代的全球化競爭,九十年代的以創新為主的競爭,其演化軌跡是逐漸由有形資產轉變到無形資產的競爭,隨著電子產品與網絡信息的發達,組織管理的典范已產生劃時代的變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院教授萊斯特?梭羅在所著“知識經濟時代”及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著的“后資本主義社會”中均指出“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意指經濟的推助力不再是有形的資產,而是諸如專利、技術及知識等的無形資產。在以“知識”為中心的競爭時代及知識將大規模影響經濟活動之際,企業如何調整行政管理值得進一步探討,故本文擬就知識經濟對管理變革的影響進行分析,最后并提出建議。
一、知識經濟的定義
所謂“知識經濟”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信息的激發、擴散及應用的經濟,創造知識經濟跟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它超過傳統的土地、資金的要素成為支持知識經濟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簡言之就是把知識的創造、知識的傳播、知識的移轉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就叫知識經濟。
二、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管理模式的不同
在農業時代,主要依賴勞力、牲畜及土地等有形資源進行經濟生產,其知識應用方式主要是重復使用,具體表現在經驗知識的代代相傳,而有形資源之使用報酬率則具有“遞減”的特質,例如土地愈用愈貧脊;在成本效益方面,則呈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對價關系”;而主要的生產者代表為農民,代表性組織為農村。在工業時代,依舊仰賴資本、廠房、機器等有形資源,其資源使用報酬率依然是遞減關系,在知識應用方面,主要是工作手冊、標準作業程序,其成本效率主要在追求達成經濟規模,主要的生產者為工人,代表性的組織為工廠。
到了當今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于經濟活動、組織生產與管理則有了革命性的改變,首先,經濟生產的資源轉移成無形(無重量)的資產——“知識”;在知識的應用方面,則是依賴不斷創發的知識,而非代代沿用的知識與一成不變的作業規范,且由于知識具有不耗損性、共享性,以及全球化市場的保障,所以知識的使用報酬率具有“遞增”的效果,例如生物科技業者對產品之特定成本的投資,待其制造成功后,其收益將有數倍的驚人效果。一般而言,會計師、律師、程序設計師、大學教授,都是知識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且一旦知識工作者充斥組織后,組織形態之發展極致,將可能形成如大學、醫院之類的組織,即員工多為高度依賴知識以完成工作之專業人士,此時,領導者多只能扮演協調、溝通、支持及促進的角色,知識工作者將獲得較高的工作獨立性。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行政管理將被轉移為以知識工作者為核心的管理,而這將沖擊企業整體行政管理政策。
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行政管理的發展
(一)求才方面:知識經濟時代,較具競爭優勢的高科技產業或其他知識密集產業,將面臨所雇用員工的專業素質日益提高的挑戰。傳統所偏重的員工特質,例如忠誠、穩定、奉命行事、擅于背誦,遵守僵化作業流程等,在知識經濟時代,恐反而成為負面素質,所以應積極雇用具想象力、敢突破傳統、挑戰極威,懂得隨機應變、擅于創造特質的人才。
(二)用才方面:就內部管理而言,在員工考績制度上可加重對其知識應用或研究發展的表現;另可提供多元參與管道,使員工可以在重大決策及人事制度上發揮影響,并加強推動“提案制度”,在不刻意強調所提建議的功效性前提下,對任何成員創意均給予正面支持。
(三)育才方面:人力資源相較于其他組織資源有較高之維護成本,站在“知識折舊”的觀點,如果不加以維護,知識創造力勢必降低,主要的維護機制來自訓練與教育,訓練可以維持基本工作能力于不墜,教育才能真正厚實知識創造能力,二者不可偏廢,并且不可混淆二者功能。
(四)留才方面:以前企業用以留住人才之最主要制度在于健全的退休及福利制度,以及優厚的入股及分紅制度。如今如何透過工作設計、工作豐富化等增加工作內在報酬的方式,來重新調整員工工作內容及界定新角色,恐怕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此外,站在知識經濟與行政管理的角度,任何一個成員都是知識的載體,尤其是關鍵或資深員工所具備的組織經驗、知識與見解,都是其他員工作無法比擬,所以如何避免關鍵或資深員工流失,或透過管理以減少人才流失所造成之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許多企業對于離職人員,大多是舉行感性的送別茶會了事,并未對其過去工作信息作系統性的探究與保留,而這將不利知識經濟時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進行。
知識經濟時代的組織經營特色,主要表現于知識將取代有形資產,成為競爭的主力,善于管理知識者就能取得競爭優勢。因此,以優質行政管理策略推動企業經營的思維,必須重視企業的人才管理運作歷程,透過參與、整合與落實的系統思考原則,建立一套融合知識經濟時代特色的人才管理策略,發揮集思廣益的力量建立具有共同愿景,講求主動、效率、適用、創新的精神團隊,將企業建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組織。綜合而言,在知識經濟時代以優質行政管理策略來推動企業經營,必須做好企業內優秀人才的管理,同時我們必須深刻再次認識到建構推動企業發展的方案是企業行政管理的永久性投資,除了關系著企業興盛未來的發展,也肩負著企業員工在工作、管理中不斷發展、進步的任務,是企業發展扎根的百年大計,必須積極周詳的運用企業的行政管理策略,創建一個具有優質的文化氛圍的企業,經營優質企業。
經濟全球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超越國界的世界經濟活動。世界經濟活動具體是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經濟全球化是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它是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經濟全球化是社會和經濟國際化的新階段發展生產。在發展的過程中,生產力是決定性的因素。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化程度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的提高,進入到了世界的舞臺中。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客觀規律,有力地促進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進入90年代,現代技術革命在更深的層次推動著世界經濟朝著全球化方向演進。世界經濟活動主要由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所組成,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兩大源泉。
一、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
首先是生產國際化。生產國際化是國際生產領域中分工合作及專業化生產的發展。這種分工方式在國與國之間進行,構成了國際生產網絡體系。這種現代的分工方式已經不是在國家層次上的綜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門層次和企業層次的專業化分工。其次是產品國際化,也就是出口生產所占生產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具體表現形式是現代國際貿易的不斷增加。幾乎所有國家的眾多企業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與國際商品交換。最后是投資金融國際化,隨著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不斷發展,使國際間資金的流動日益頻繁,從而促進了投資金融的國際化。為了適應于國際化的大浪潮,各國政府逐漸放寬了對投資金融的管制,還提出許多鼓勵措施,促進本國對外投資的發展。
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對于我國來說,經濟全球化浪潮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但是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這同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主流觀點。經濟全球化對于我國的經濟來說,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快。但是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中國作為全球化進程中的后來者承受著全球背景的巨大壓力,甚至已經影響到我國經濟安全的因素。
三、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不斷的會有問題發生,因此,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主要問題如下:
(1)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職能在經過很多次的轉變之后還是不完善,尚未完全轉變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上來。
(2)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無法適應行政法制建設。長久以來,對管理經濟的手段主要是運用于行政手段,這就容易使行政管理體制在改革過程中缺乏法律保障。
(3)地方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地方行政部門的層級過多,部門之間的職責不清,協調能力差。對于行政機構的設置、職權劃分、運行方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解決對策
健全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就是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中,適應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的需要,以轉變地方各級政府職能為重點,完善經濟法律制度。
(1)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重點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社會和經濟的有序運行,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政府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地調控經濟,做好市場監督,做到政市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
(2)設置適當的規模,明確責任,結構優化的行政機構政府規模與人員應當與其擔負的職能相匹配,盡可能做到規模適度。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明確各級職責,以加強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宗旨,建立適度規模的政府。
(3)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要理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政府要承擔各項管理和服務職能,保持各級政府順暢、高效運行,就要理順各級政府的內部關系、不斷完善運行機制。
總之,全球化是人類文明的新階段,是人類的生產、經濟乃至社會文化活動的必然歸宿。全球化的基本推動力源自于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化必然伴隨區域化和民族化的過程。在某種條件下全球化是通過區域化來加以體現的。
[摘要]現代經濟意識,是現代社會中行政管理人員必備科學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對行政管理人員的時代要求。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應當自覺加強現代經濟意識的學習和培育。
[關鍵詞]行政管理人員;經濟意識;培育
行政管理人員是指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從事管理活動的人,也泛指一切從事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的人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繁重的歷史任務。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行政管理人員也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市場經濟意識,按照市場經濟原則辦事。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管理人員是否具有強烈的、科學的和清晰的經濟意識,是判斷其稱職與否的重要標尺。
一、 行政管理人員加強經濟意識培育的必要性
1. 從國家層面看。目前,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引起眾多領域的深刻變革。在新的世界格局面前,我國參與世界經濟競爭的領域將更加廣泛,與各國之間生產力水平的較量將更加激烈,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也會更加激烈。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迅速惡化,演變為一場歷史上罕見的、沖擊力強大的、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特別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破壞最強、危害最久的深刻危機,其對世界經濟的長期負面影響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
三、 行政管理人員培育經濟意識的主要渠道
1.個人成長。對于個人而言,其經濟意識往往受個人成長條件影響,如父母所受教育、當時社會環境、個人成長經歷,等等。在這一渠道中,其經濟意識的培育常常是被動的、不自覺的,但是其影響又是潛在的、深刻的。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如果是負面的影響,就需要在后天修為中加以矯正和調適。
2.專業培養。專業培養是培育個人經濟意識的主渠道。專門的初等或者高等經濟專業往往對學習者進行系統的經濟學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知識和具備一定的經濟實踐能力。通過專業培養,個人會自覺形成一定的經濟意識。學校選修或者兼修課程也會提供經濟專業課程學習機會,成為個人培育經濟意識的重要渠道。
3.組織學習。學習是組織天生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職能,因為組織本身就是一系列知識、資源的結合體,需要不斷地獲取知識、資源,更新知識、使用知識、創造知識。對于處在組織中的個人,參與組織學習也是其與組織共同生存、發展的必要前提。這一方式則是個人工作之后經濟意識的重要培育渠道,包括日常學習、經濟講座、短期培訓等。
4.個人修為。從內涵上說,個人修為是特指個體建設、個體修養行為,是個體修學儲能的重要路徑,表現為個體能力、素質、本領的建設和發展。從行為主旨上說,個人修為旨在個體主觀世界修煉。個人修為與組織學習互為依存、辯證統一、和諧發展。個體雖小,但小個體可匯成大集體。好學、善學是個人修為的思想前提,也是加強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價值基礎。因此,個人修為對于培育經濟意識也至關重要。作為行政管理人員,應自覺加強個人經濟意識的學習和培育,使之符合國家、地方和組織發展需要。
5.實踐鍛煉。對人類來說,經濟活動是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之一。在實踐中鍛煉和培育經濟意識,效果更加明顯、感受更加深刻。個人的經濟意識是否科學、是否可行、是否先進,唯一的檢驗標準是實踐活動。因此,對于行政管理人員而言,培育符合時代需要的經濟意識,既是一個重大理論課題,也是一個具體實踐問題,要做到學與用、知與行的統一。
摘要:隨著科技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知識經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知識經濟發展對社會各方面都有一定影響。因此,探究知識經濟對行政管理的影響具有實用價值。本文闡述了知識管理的內涵,探討了知識經濟給行政管理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知識經濟;行政管理;影響
一、知識管理的內涵
當今社會,提到“知識管理”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個概念:在面對與日俱增的、非連續性環境出現一定變化時,就可以按照組織的適應性及生產條件、以競爭能力等各種現實情況,制定出迎合性措施。合理科學地認識“知識管理”,這種管理就是將人作為中心位置,把信息當成理解的基礎,將創新知識當成最終目標,將知識作為一種能夠開發的資源對待??偠灾爸R管理”即為人在行政管理的過程中獲取和運用集體知識以及技能全過程。從結構上來看,這種管理可以劃分成兩部分,就是管理人力資源以及管理信息資源。最終的目的是將人對知識創新以及處理信息二者有關能力的有機結合。
(一)在行政決策上的轉變
因為廣大群眾們就政策是如何出臺的這一過程并不是很了解,因此無法對實際中對政策的執行進行對比,哪怕是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有一些扭曲和變形也不得而知,那么我們的監督又從何談起呢?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被廣泛運用,使網絡形成了對行政決策監督的無形之網。隨著網絡被廣泛地運用對行政決策的監督上,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決策過程的清晰度和了解度,提高了決策過程的透明度。群眾通過網絡便能夠輕易地了解到行政決策的內容,將不同的決策方案和自身的利益作對比,看清自己的立場,然后發表自身見解。
(二)建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
在以知識為經濟的時代,一方面日后知識必將在行政管理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人可以對知識進行掌握以及駕馭,并且可以由此對行政管理進行創新和改革,所以這些全部原因都將人置于經濟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隨著時展相較以前更加突出和明顯了;另一方面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人逐漸開始追求自主性和個性化自我價值,并且由于人在行政管理中地位變高的緣故,他們的這些追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完美的釋放,“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以此得到實現。
二、知識經濟對行政管理的影響
(一)行政管理人員要具備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知識經濟的時代,領導自身的知識含量直接間接的成為了下屬們判斷其是否有能力擔任該職位以及是否有能力勝任工作的基礎條件。領導干部們也好、管理者們也好首先肯定是要踏踏實實地學好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等等符合時展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必須對法律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這個可以參考“依法治國”。而且最好是對所在行業要求掌握的專業類知識進行一個較系統較全面的學習,還最好對一些現代科技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不但如此,還要掌握和認知一些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準確履行自身職責。當今社會知識隨時都在進行更新,而且速度難以把握,所以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上新添和補充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二)對行政績效管理的影響
所謂行政績效的管理就是指根據績效評價來對被評價者按照一定的指標和參考一些標準來對比分析,考察、評定、獎勵被評者在一定工作時期內的工作,并且進行一些相關培訓活動;通過不斷地探索以及不斷的創造可以有效地拓展組織目標和組織價值的新視野;逐漸完善一些獎懲體系,努力實現對管理思想和總體戰略目標的完善和實現。步入知識經濟時代,要求在績效管理上也體現出知識的重要性。要爭取做到與效益相輔相成。知識經濟大環境下,知本非常的重要。知本的地位也位于資本的前面了,擁有多少的知識、擁有什么樣的知識以及怎么樣去運用知識等等已經成為促使經濟高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了。這便要求組織管理者根據自身的知識掌握量來將戰略和運作相結合制定有效的知識管理相關戰略,同時對內部知識資本作出高效合理的調配和安排。同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自己的知本能力自身必須要了解,同時對競爭對手的知本情況有個了解的話會讓自己更勝一籌,防患于未然。
作者:孫曉莉 杜軍賢 單位:國家電投集團寧夏能源鋁業中衛熱電有限公司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寧夏分公司
[摘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經濟學科,其在各領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調節和控制作用,規避和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或問題,為有關交易行為的開展提供一個有序、公正的市場環境。文章主要從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入手,闡述了工商行政管理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并結合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對工商行政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進行分析,以促進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工商管理;經濟發展;作用
1引言
工商行政管理是對市場加強管理的常用手段,其在維持穩定的市場秩序、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結構轉型已進入成熟階段,在這一趨勢下,企業和消費者,深刻意識到工商行政管理作為一種宏觀調控的經濟管理手段,其對推動自身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且隨著全球經濟化的不斷加劇,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在經濟發展上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逐漸彰顯出來,需予以足夠的重視。
2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
2.1對經濟的管理操作
經濟領域內的企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而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務對象即是廣大企業。針對企業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必要對其所開展的經營活動進行規范和監督;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困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應及時予以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協調社會的發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通過規范或督促企業的經濟行為,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
2.2協調服務
協調服務是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所具備的一項特色行政服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將企業與消費者聯系起來的樞紐,其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谶@種服務性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真正落實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具體做法為:對企業與消費者各方的需求進行明確,并通過整合當前的市場資源來滿足不同群體的發展需求,以為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一個有序、公平的市場環境。
2.3建立良好的信譽制度
新時期,應將我國經濟結構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在企業與消費者進行市場交易的活動中,難免會出現商品質量或其他糾紛問題,對企業信譽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的同時,還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構成威脅。此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需發揮其相應的職能,對雙方在交易活動中所產生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以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外界形象。
3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工商行政管理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在于監督和服務,同時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還要完成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從市場經濟的各個領域保障與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新時期,經濟結構的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對工商行政管理的內容和思想進行了創新,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環境和需求;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礎和動力,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運用監督和服務這兩大職能,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由此可見,工商行政管理與經濟發展之間是相互補充、共同存在的,市場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只依靠自身調節,還應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所具備的制度調節、政策調節、管理調節等,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宏觀調控手段,以促進和保證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進而實現市場經濟結構主動轉型的目標。
4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4.1強化市場監督
強化市場監督是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能之一,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通過對企業實施市場監管制度和商標注冊等級制度來規范其在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行為,充分體現出了這一基本職能的價值。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了給企業發展營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實施了市場競爭管理辦法和商標注冊管理辦法,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避免企業由于自身利益問題而破壞市場競爭規則,造成市場秩序的不穩定。強化市場監督管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壟斷不公平的交易或競爭行為。在我國市場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部分企業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采取一些違反法律法規的競爭手段,擾亂了市場秩序,針對這種情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結合有關法律法規,對這些企業進行監管和處罰,以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2)保護企業商標權。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商標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對企業商標進行保護,則會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構成威脅。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采取有效手段對企業商標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以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完善分類監管制度,進而促進整個監管體系的精細化發展。(3)加大打擊違法廣告行為。廣告是企業常用的宣傳手段,但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對廣告的信息或作用進行造假,對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為了凈化整個市場環境,應加大對違法、虛假廣告的打擊力度,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而促進市場經濟的有序、穩定發展。
4.2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是衡量一個企業發展水平、信譽程度等的主要指標,直接關系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向消費者宣傳有關的法律知識,并確保消費者能將所學的法律知識應用到自身維權中,以保障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穩定。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存在與發展的根本意義,有效強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外界形象,是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4.3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
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對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可實現市場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經濟資源的不必要浪費,這對促進市場經濟的高效、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操作主體,是將政府與市場聯系起來的橋梁,政府可通過調整價格、改變供需關系等形成價格機制,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和經營行為進行控制和監督。
4.4強化了企業管理的力度
企業應真正意識到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價值。因此,在新時期市場經濟下,企業需在結合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財會等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和完善,以從管理層面保障企業的穩定運行。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有效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序、公正地進行,故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來提供有力的保障,進而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礎。
5結論
綜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監督和服務職能對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進行合理的干預與介入下,對市場秩序與經營環境進行規范、管理,使其自身執法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確保其自身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以做好市場經濟發展的服務者和監管者。
作者:宋萌 單位:保定市投資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