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2 10:53:00
序論:在您撰寫林業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林業重點工程概況
1.1退耕還林工程
1999年9月,區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06年底結束,累計完成造林任務0.43萬hm2,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0.21萬hm2,荒山造林完成0.22萬hm2。生態林總面積0.41萬hm2,經濟林總面積0.02萬hm2,分別占造林總面積的95.4%和4.6%。1999-2002年,區劃調整前,區轄區總面積為52km2,2003年,市對區劃進行了調整,區轄區總面積增加到309km2。區劃調整前省、市下達區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指標為0.04萬hm2,只占工程總指標的9.2%,而區劃調整后上級下達工程建設指標為0.39萬hm2,占工程總指標的90.8%。通過以上數字可以看出,隨著區區劃面積的加大,賦予了退耕還林工程更大的活動空間。工程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2012年底市、縣聯合自查結果統計,區退耕還林工程面積保存率為100%,退耕地還林苗木保存率為92.5%。
1.2三北防護林工程
區三北防護林工程始于2001年,截止2012年底累計實施完成省、市下達指標0.24萬hm2,范圍涉及四鎮四個涉農辦事處69個行政村,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67%。其中屬集體權屬(荒山、荒灘、荒地等)的營造林面積為0.16萬hm2,占造林總面積的66.7%;屬個人權屬(耕地)的營造林面積為0.08萬hm2,占造林總面積的33.3%。根據市、區兩級政府有關林業工程要和市“創建”工作緊密結合的要求,從2004年以后,三北防護林工程除兼顧山區綠化外,更加注重了郊區綠化,包括道路、近河堤等地類逐步的納入了工程實施范圍。據不完全統計,工程實施以來,進入三北防護林工程范圍的道路、近河堤綠化折合面積約0.02萬hm2,占總體造林任務的11.1%,有效的改善了城市周邊的環境,為全市“創建”工作做出了較大貢獻。
1.3天然林保護工程
區天然林保護工程任務較少,僅在2008年和2012年分兩次下達區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02萬hm2,截止2012年底已其全部完成造林任務并通過了上級驗收。
二、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2.1荒山造林保存率差
由于退耕還林工程對荒山造林和退耕地造林國家補助政策存在較大差異,造成群眾對退耕地造林熱情很高,而對荒山造林少人問津?;纳交牡赜执蠖鄬儆诖褰M集體所有,同時由于立地條件、地處偏遠等原因,即使村組集體造了林,也無力進行有效管護,造成荒山造林各項指標難以達到國家標準,根據近年來的調查統計,退耕還林荒山造林苗木保存率只有32%左右。三北防護林工程造林雖然不區分退耕地和荒山,只執行一個標準,但是,國家規定的單位造林投資標準仍然和現實相差甚遠,造成了有些村組貸款造林,這樣就加重了集體經濟組織的財政負擔。
2.2郊區林木管護難度大
區屬市三個城區之一,市區22.4km的北坡段全部位于轄區境內,沿坡居住的市民量大,單位眾多,加之近年來北坡公園、代家灣生態示范區及“農家樂”的建立,使人流往來更加頻繁,給坡面林木管護及防火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
2.3陡崖綠化步伐緩慢
市區北坡段經過多年綠化,除羅家塄、福臨堡、北坡公園、代家灣示范區及蟠龍坡頭等幾處節點植被有較為明顯的變化外,其它地方仍給人一種黃土裸露的感覺,究其原因就是陡崖沒有綠化。據粗略統計,北坡段陡崖大約有三十幾處,其中高度超過10m的陡崖就有十幾處。代家灣示范區在建設過程中曾搞過陡崖綠化試驗,栽植了約100m2的迎春花,由于代價高,無法大面積推廣。
三、建議
3.1實施專業隊造林,確保工程質量
區實施林業重點工程以來,專業隊造林所占比重并不大,據統計造林面積只有約0.06萬hm2,只占全部林業重點工程造林面積的9.5%左右,而且大部分為荒山造林。通過近年來的觀察,這些造林地塊苗木保存率等指標普遍高于村組造林地塊,這說明一點,就是實施專業隊造林是一個解決荒山造林難度大的有效辦法,同時也是被外縣區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3.2進一步加強林木管護,確保造林成果
建議在市區北坡段成立專門的林木管護單位,具體負責該區域的林木管護工作,護林人員由各行政村推薦,鎮街部門審核后報區林業局備案,由區林業局統一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工資發放和管護效果直接掛鉤,以增強護林人員的責任心和主動性。
3.3積極探索陡崖綠化模式,提升市區整體景觀效果
對市區北坡段進行摸底排查,全面搞清陡崖分布、高度等基本現狀,制定具體綠化措施。選擇適生樹(草)種,在局部地區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努力降低成本,全面推廣,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徹底改變北坡的整體景觀效果。
作者:唐穎單位:省市區林果技術推廣站
一、林業資源調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林業資源調查是農業自然資源調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為什么有許多地方年年造林不見林,少見林,為什么大量荒山禿嶺依然如故,為什么沙漠面積不僅沒有控制住,而且仍在繼續擴大,為什么要求人們必須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而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事情還屢見不鮮;為什么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始終沒有制止住。雖然近年來,林業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國營林場有所發展,但林業建設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森林覆蓋率只有23.3%。而且森林分布不均,林種結構不合理,森林單位蓄積量低,每2m3/667m2左右。例如,某地區水源減少,全區40大片水源林區的364條中小河流中,有21條斷流,103條流量減少一半,146條流量減少1/3。全區水土流失嚴重,據20世紀60年代的統計是1200000hm2,近10年來達到2133333.33hm2。全區平均每年流出區外的沙量3200萬t,這些流走的表土所含的氮、磷、鉀肥量共72萬t。水庫河道淤積,附近水電站建成運行后,1961~1979年共淤積1.24億t,平均每年淤積650萬t。多數河流上游有的地段河床抬高2m左右。從以上這些問題可以看出:林業生產和生態朝不利方向發展,這是值得嚴重注意的。要認真總結30年來正反二方面的經驗,進行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包括荒山林地土壤普查、林業土地種類調查、森林資源調查,林業經濟調查和搞好林業區劃,調整林業建設布局,這是帶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工作,是領導林業生產的基本功,需要認真對待。
二、林業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的主要任務分析
根據綜合農業區劃工作要點和縣級綜合農業區劃的要求,林業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的主要任務是:查清林業土壤種類及其分布,林業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劃分立地條件類型,對自然、經濟、生產技術等條件綜合評價。提出林業分區劃片的各區林業發展方向,森林覆蓋率規劃,林種、樹種結構和布局,增產途徑和關鍵性措施,達到充分利用林業土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森林多種效益。具體要求:在農業土壤普查中完成林地、荒山土壤普查任務,提出縣級林業土壤分布圖和土壤普查報告;在農業資源調查中,完成林業資源調查任務,提出森林分布圖和林業資源調查報告(包括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等專業、專題和林業經濟等調查報告);在綜合農業區劃工作中完成林業區劃任務,提出林業區劃報告,繪制林業區劃圖。這是制訂規劃設計的基礎材料,是調整林業生產建設布局的可靠依據。
三、開展林業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的程序
根據林業區劃和縣試點工作的要求,應把土壤普查———資源調查———專業區劃統一串起來,由一個隊伍負責完成較適宜。好處是:既分工又合作,一個整體,有利于搞好林業區劃工作。整個程序大致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3.1成立林業專業調查組
在縣農業區劃委員會統一領導下,按專業歸口,任務到局,組成林業資源調查區劃隊,隊伍要少而精,任務具體落實到專業組,一般可分為:林業土壤普查組,負責山地林地土壤普查任務;土地資源組,負責地貌、地類、土地資源類型調查;立地條件型組,負責荒山、林地立地條件型、林分類型的調查,編制造林規劃設計服務;森林資源動態組,負責調查森林資源消長變化動態及其發展的趨勢;林業經濟組,負責調查各分區的社會經濟情況,林業建設投資、經濟收入分配,林業技術經濟指標,林業生產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林業區劃組,負責各專業綜合、專題調查,林業區劃工作。
3.2搜集現有資料
搜集近年來各種林業資源調查、專業調查、專題調查資料,地形圖、地質圖、森林分布圖、各種區劃圖,準備各種調查用具、表格、技術資料等等。并由縣林業局抽調熟悉林業情況的干部、技術人員、老工人參加座談討論,提出一個粗線條的林業區劃初步方案,擬定林業調查研究提綱。
3.3外業調查
按各專業組進行調查,尤其應注意生態經濟、林種結構、林業優勢等專題調查。例如要選擇多林變少林、無林或少林、無林變多林的典型,調查其變遷史、原因、趨勢、經驗教訓,特別是對林區氣候、水土流失、自然災害頻度和危害程度,農林牧生產、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人口變化、五業結構、農村景況;要調查各縣的林業優勢具體項目、產值、比重,林滿、樹種結構和布局,提出發展林業生產和如何發揮林業優勢的建設性意見。
3.4內業工作
檢查驗收外業調查材料,分別計算、統計匯總、綜合分析、研究林業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修改林業區劃初步方案。編寫調查、區劃報告,繪制專業圖表。各專業組既協調又不完全協調的關系,各專業組各自編寫報告提綱,闡述各自的條件、基礎特點、分布規律,生產潛力,關鍵問題和措施,繪制各專業用圖。
3.5調查區劃的成果審議
由縣林業區劃隊,提出初步成果,報請縣農業區劃委員會組織專門學術會議審議,同時,征求干部、群眾代表意見。農業區劃提供森林資源條件、評價以及發展方向。
四、做好城市林業調查工作的建議
4.1要確保林業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工作的質量
建議各縣選擇好林地土壤普查、林業資源調查、林業經濟、林業區劃等專業組的組長,組長應該由技術水平較高、業務熟悉、責任心強、有組織管理和業務分析能力的技術人員擔任。城市林業調查是一項帶有科研性質的基礎性工作,涉及學科、多專業。特別是編寫林業區劃初步方案的技術人員應該是由有多專業綜合能力,對實際情況特別熟悉,又能寫作的技術人員擔任。
4.2要研究最合適的森林覆蓋率和最合理的林種結構
建議根據以下原則選擇:樹立生態平衡觀點,增加森林覆蓋面積,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山地60%、丘陵40%、平原15%~20%的覆蓋率是有可能實現的;樹立保護和利用相結合的觀點,選擇最佳林種結構,增加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比重;樹立發揮地區特長的觀點,發展有競爭能力的傳統產品,例如八角、玉桂等;要有一樹多用的觀點,既是用材,又是水源、薪炭樹種,搞好林種內部的優良樹種結構。
4.3搞好專題調查
選擇一、二個多林和少林的典型組,進行多專業、多學科的綜合考察,研究森林多與少和無林區的自然地理景觀、農林牧生產、人民生活、自然災害、氣候變遷、水土流失、動植物資源等變化;總結經驗,提出今后農林牧發展的關鍵性措施。每個縣都應該樹立一、二個如何扭轉生態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的典型。
五、結語
要有效地解決城市林業資源調查方法存在的問題,一定要立足實際,找出現有的調查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找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確保森林資源調查方法更加符合實際需要,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徹底地摸清森林資源的生長規律和分布特點,促進森林資源的合理保護和利用。雖然我國林業資源調查已經初顯成效,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要想實現對林業資源全面的科學的調查,達到林業經營管理的最優化,還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及政策的支持。
作者:林皎單位:貴州省林業學校
一、林改成果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
林業的管理過程中,森林防火是一項很重要的管理項目,因為森林火災的發生是一種很復雜的自然現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森林的防火工作人員一般要面對一些很復雜的數據及信息,根據者信息去實施林火的預防以及撲救善后等工作,隨著當前科技的發展,采用GIS技術結合林改的成果圖進行分析,可以及時有效地呈現出應該預防火災的地點或是已發生活在的位置,有利于林業管理工作者作出相關決策,進行火災預防或撲救的實施[1]。(1)根據已知經緯度查詢地理位置。在林權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形成的林改成果圖,對于森林防火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林改成果圖可以直觀反映出相關經緯度數值的標注點是非林地還是林地,進而進行可疑熱點森林火災發生與否的確認,如果已發生火災,可很快查詢出林火周圍相接林地的信息,確定發生林火的坡坡位、坡向等相關信息,并利用林改的數字成果資料及相關數據,進行防火及滅火工作的布置和開展。鄉鎮林業防火管理中,在接到可疑熱點經緯度值時,工作人員應首先輸入經緯度對熱點的轄區范圍進行確定,同時與所在村、組干部及時聯系計劃設計出最佳到達路徑,實施林業的滅火或防火。如果是縣級森林防火指揮部接收到衛星可疑熱點時,可根據林改的數據資料進行熱點位置的確定,及時通知鄉鎮相關部門進行核實,進而實施森林防火。(2)結合GPS技術。在森林防火中,可利用GPS技術進行地理位置的確定,并將其位置信息轉化成GIS數據格式輸入到GIS中,產生相對應的地圖,方便森林防火的進行。運用GPS技術也可將采集到的位置路線等轉化成點、線以及多邊形數據,并結合撲火工作人員的位置信息,在指揮部形成統一的地圖進行綜合性的指揮,對于前進位置以及路線等進行靈活的調整指揮,利于撲火工作的展開。(3)現場報告與林火定位。在森林救火的實施中,因為GIS技術具有查詢功能,可對撲火現場的模糊信息進行查詢,對其位置進行清晰地定位,或者現場的經緯度或大地坐標的直接報告,然后利用GIS技術定位,讓撲火指揮者及時掌握相關的數據及位置信息,進行綜合調控[2]。
二、林改成果在資源林政管理中的應用
(1)林業規劃的設計。在林業管理過程中,對林業的規劃設計是很重要的管理項目,在進行規劃設計時,要對林改成果圖和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對小地名以及戶主的姓名、樹種以及面積的大小、起源等進行合理的規劃,生成各種林業專題圖和林相圖,滿足生產發展過程中,縣鄉級工作人員進行各種規劃設計時的數據及資料要求,更好地對區域的生產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2)矢量數據的建立。林權制度改革后,會形成相應的柵格地圖,而配準好的柵格地圖上面有相應的地理坐標,是制作森林資源管理用圖的是必要資料,縣級森林資源管理者可用柵格地圖的圖像作背景,通過先進技術的運用,創建主流地理信息系統shape文件格式,通過這種方法,縣級森林資源管理者就可以獨立制作出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相關矢量數據,有利于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3)森林限額采伐管理。林區制度改革后形成的林改成果圖,可以明確顯示鄉鎮以及村。組的森力資源分布狀況,這樣有利于林業管理者在下達采伐限額的指標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與此同時。在確定所管地區森林資源經營措施方面,經過林改成果圖的運用也可以實現以小宗地為單位的動態經營管理,促進了林業管理的發展。在林業管理過程中,資源管理部門在辦理林木采伐手續時,應根據用戶提交的申請,結合林改的數字信息資料進行采伐地塊的查詢,并根據多重屬性對小宗地進行詳細查詢,比如對采伐設計圖的界限以及權屬等等的查詢等,林業管理人員還要結合林權證管理系統進行對林權證合法有效與否的查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步的審批發證,在此過程中,根據不同時間段的審批新建一個圖層,進行基礎數據的收集,通過這種方式,為以后的防備重復辦證查詢提供了基礎和依據,有利于森林限額采伐的管理[3]。
三、為林業生產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據
林權制度改革的進行過程中,查清了所在縣以及鄉鎮的林戶所經營的林業面積以及地塊分布等情況,還有主要經營的樹種及相關生長情況,形成了一定的資料和數據,而從這些數據及資料中可以研究分析出所在地當年林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先進的林業生產經營方式和林業經營者可采用的先進生產技術等信息,為研究林業生產的技術和相應的林業生產模式提供了數據資料的支撐,為林業的更快更好發展提供了數據及資料的保障,有利于林業管理的更好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經過對林權改革制度數字成果的積極應用,在森林防火方面、資源林政管理方面以及林業生產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林業管理的過程中,大幅度減輕了林業管理人員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對以往的不合理業務流程進行了積極改善,也完善了對林業的管理,提高了林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為林業的經營及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和有效的決策輔助,為林業管理的又快又好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基礎資料和保障,促進了我國林業的又快又好發展。
作者:盧小鎖單位: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永寧鄉林業站
一、領導要高度重視
各級領導的重視是林業檔案管理現代化目標實現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基礎。作為林業單位領導,必須要對林業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有著清楚地認識,要對林業檔案工作在整個林業工作中的定位有清晰地了解,必須要切實認識到林業檔案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整個林業工作的發展形勢,整個林業工作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風貌也可以通過檔案工作完成的質量得以展現。因此,要切實把林業檔案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處理,加強它的步驟性與組織性是相關領導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整個林業單位形成從上到下重視檔案工作,將落實檔案管理現代化的任務從預案到實踐最后總結的全過程分派到具體的工作人員身上,將其作為考核某些部門和管理層工作的關鍵部分,這樣才能讓林業檔案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按部就班地實施。
二、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
以自身的實際情況情況為依據,遵守國家相關的制度與法規來對本單位的管理規程,特別是檔案管理工作規程加以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可以使相關單位的檔案管理工作合理化高效化,使該項工作在國家制度和單位規程的規范下實現良性發展。這項管理制度不能成為一項籠統的制度,要盡量落實到各個部門,做到發生問題可以立刻找到相關責任人解決。例如針對檔案管理員的目標責任制度要落實,制定從上到下統一的技術標準等等。要及時修訂與完善各個級別的管理規程,以檔案管理工作國家規程和單位制度為準繩,嚴格履行立卷、歸檔、查借閱、規劃的相關手續。對于檔案室的建設,一定要做到各個部門的林業檔案按照畝、案卷編號并且分類依次碼放整齊,以便隨時調用。不論借閱還是查閱檔案必須有詳細記錄,涉及時間內容借閱人等,借閱完成后及時歸回原存放處。建立人工手寫檔案的同時也要分時分批地將檔案信息錄入到計算機內。電子檔案必須明確錄入人姓名、案卷檔號、題名、責任者、文件開始和結束時間、總頁數、保管期限、歸檔日期等項內容。把維護和保養案卷和存檔微機的任務以部門為單位分派出去,做到設備、案卷丟失損壞或使用故障能有專人負責。要將管理維護責任落實情況,作為年度相關工作人員績效考評的重要審核內容來抓,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分解到人。
三、加大對高新技術運用的力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這就為林業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當前,很多地方的林業檔案管理還沿用傳統的人力方式,應該說,傳統的人力手工操作對幾十年內積存的林業檔案管理工作來說。無疑是低效率高投入的,而且出錯率也高居不下,對林業檔案工作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適應和滿足我國林業生產建設工作的需要,在林業檔案管理工作中,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現代科技必須被大量引入,與現有的管理體制融為一體,發揮巨大的作用。當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方式,在林業檔案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這種方式擁有更易保持的存儲介質和更高效的信息傳導途徑,運用微機和網絡技術可以大量減少人員成本,大大降低人工錄入的統計誤差,也實現了對財力的節約,達到了對檔案管理工作的精確度和可信度的增強?;诖?,在該項工作中積極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信息的收集、匯總、調查和打印輸出等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林業檔案管理現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讓林業檔案在存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營運該項技術節約各種成本的同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對于檔案信息保密的要求增高,要注意相關領域技術的掌握。
四、加強檔案管理隊伍建設
在管理信息系統專業中,林業檔案管理專業性高于其他同類工作平均水平。與此同時隨著微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更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因此,高素質的林業檔案管理技術人員培養,達到檔案管理現代化工作的初級基礎目標,就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要依據林業檔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和標準制定科學可行的人才培養系統計劃,甄選年輕從業者做到德才兼備、具備檔案管理相關專業技術的同時更要愛崗敬業責任心強烈。對于這些被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定期進行分批次的培訓,通過與不同地區林業單位的交流學習對他們的綜合素養進行提升。在這之后對他們進行崗前考核,合格者正式進入檔案管理工作的隊伍。同時,對于現有的工作人員繼續加強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力度、特別是計算機、外語、網絡、保密等相關技術的培訓,引導這些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穩定和創新并重,讓新老工作人員通過工作研討會互相交流經驗,取長補短,樹立先進的學習榜樣予以職位升遷或者物質上的獎勵,對于不能嚴格遵守林業檔案管理工作相關規程的人員,先警告觀察一段以觀后效,對持續違反規程的要施以懲罰,情節嚴重地開除出工作隊伍,真正做到賞罰分明,激勵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我國林業建設發展事業更上一層樓。
作者:嚴玉蓮單位: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1林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低碳經濟的發展對于改善當前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林業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生態環境,開發清潔能源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林業發展有助于實現低碳經濟發展
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氣候變暖,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森林資源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儲存了大量的碳資源。森林資源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中。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資源的排放,一定程度上緩解全球變暖的問題。
1.2林業資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
森林資源是比較重要的可再生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不可再生資源已經被開采殆盡,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逐漸成為人們面臨的生態問題。森林資源的種植可以提供眾多附加值和林產品。同時林業經濟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并且發展日益迅速。
1.3林業發展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具有很好的生態保護功能,對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氣濕度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林業的發展對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在一些荒漠化地區進行植被種植可以緩解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在增加植被覆蓋率的同時可以發揮凈化空氣和增加空氣濕度的作用,為人們提供相對舒適的環境。
2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有效發展途徑
林業發展在低碳經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在今后的低碳經濟發展中需要進一步重視和鼓勵林業發展,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優勢。
2.1加強植樹造林的步伐
目前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比較緩慢,森林覆蓋率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植被的開發程度過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這不僅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同時也影響周圍人們的生活。國家應該對植樹造林活動進行規劃,對一些開采過度的地區進行強制性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另一方面需要重視植被保護,國家應該進一步加大懲罰力度,對于一些破壞植被的現象進行嚴懲,通過防治結合的形式,保護植被,發揮森林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中的作用。
2.2增加林業發展政策和資金支持
由于缺乏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林業經濟發展十分緩慢,今后需要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一些山區由于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延誤了林業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增加一些資金投入,鼓勵山區林業經濟的發展,比如通過資金補貼方式。除了經濟和政策支持還需要技術支持,林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林業產業鏈的發展,林業種植需要科學技術作為支撐,由于一些地區缺少技術支持,林業種植業發展不理想。一方面可以派一些專家深入山區進行現場指導,對于育苗,植被維護等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組織知識講座豐富人們的種植技術和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當地人員的技術培訓,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提高林業產品的附加值。
2.3完善林業經濟發展服務體系
林業發展需要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通過建立完善的林業經濟網,促進林業經濟的循環發展。一些地區由于林產品缺少市場,導致林業經濟發展緩慢。在信息社會,林業發展需要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否則將難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對林業發展提供最基礎的種植信息和技術信息,其次需要對林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提供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確保林業產品的市場。林業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暢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積極性。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機構對林業經濟進行管理,提供專業的服務,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4加強林業科學研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發揮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實驗,通過有力的科學支撐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一方面需要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對林業生產全過程進行研究,將林業生產與低碳經濟相結合,發揮其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林業與低碳經濟的契合點,對林業的降耗減排進行技術研究,開發出比較完善的技術,確保林業作用的發揮。在加強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可以采用示范性基地的方式進行示范,隨時監測氣候變化,制定出可行性的措施。
2.5加強宣傳
林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林業與低碳經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并未得到相應的推廣,人們對于這一認識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加強宣傳,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通過媒體等方式進行林業作用的宣傳,號召大家從自我做起,加入到低碳經濟中,并積極支持林業發展,發揮其作用。
3結語
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僅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發揮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今后的低碳經濟發展中需要加強科學研究,努力尋找低碳經濟與林業發展的契合點,通過技術支持,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促進林業發展。環境的惡化影響了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質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這不僅僅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需要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從自身做起,為改善生態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謝智勇單位:榆林市榆陽區林木種子站
1低碳經濟含義
“低碳經濟”最早見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之一,引起了國際社會的空前重視。發展低碳經濟,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遏制氣候變化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低碳概念應運而生,成為了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謀劃和爭奪新經濟發展空間的動力和舉措。
2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發展林業能為低碳經濟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林業擔負著保護和發展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職責。而森林具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改善氣候、保護物種、固碳釋氧等多種生態功能。其次林業還為低碳經濟提供豐富的綠色能源。森林是重要的資源庫、能源庫和綠色經濟體。森林能持續提供多種林產品,如木材、食物、化工和醫藥原料、生物質能源等。通過發展林業產業來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成本低、效益好,而且不會像有些低碳工業項目,在設備生產過程中還會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林業產業是安全的,可以真正實現固碳和減排,因此林業措施是促進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證人類福祉的“低碳”最佳選擇。
3發展林業低碳經濟的途徑
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低碳經濟中大有作為。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貯存下來,這個過程國際上把它叫做碳匯。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陸地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把林業納入低碳經濟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提高林地產出率;(2)加強大徑級珍貴樹種培育,利用房前屋后等非林業規劃用地種植名貴樹種;(3)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節約木材,加強廢舊木材回收再利用;(4)鼓勵非木質生物質代替木材,大力發展灌木林和竹產業;(5)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和生物質綜合利用產業。
4林業低碳經濟發展的建議
4.1加快造林綠化步伐,進一步規范林業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加大生態建設投入。進一步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強化林業資源管理的資金和機構保障,大力打擊濫砍濫伐以及非法收購木材等現象,確實加大對林業資源的保護;進一步規范林業資源的流轉機制,進一步激發林業的活力;進一步完善木材的流通市場管理機制,減少對區域內木材流通的行政干預。
4.2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繼續運用財政政策引導林業企業改進生產技術,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和木材加工生態園區,并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
4.3加大科研投入,提供科技支撐要加大對林業科技資金投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科研開發與應用步伐。深入開展種苗繁育、高新技術研究和應用推廣;深入開展森林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研究;加強森林災害發生機理和防控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情景下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研究并提出適應技術對策;加強森林作為重要可再生能源庫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4.4積極鼓勵節約木材資源和發展林業非木質利用產業鼓勵以竹、秸稈等木材替代物為原料生產板類產品;鼓勵企業加強木材的防腐處理,提高木材的性能,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鼓勵廢棄木質材料回收利用,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廢棄木質材料分類回收體系,保證木材資源再生化的物流鏈條。積極探索林業非木質利用,尋找不砍樹又能發揮森林的經濟效益的新道路。大力發展花卉、名優特經濟林、森林食品、生物制藥、森林旅游等林業非木質利用產業,既充分保護生態環境,又發揮林業的經濟效益。
4.5加大宣傳,引導全民參與低碳發展要積極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改變固有的消費觀念;從市場需求上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廣泛宣傳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公眾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林業措施,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
5結語
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有著工業所沒有的優勢。這種優勢在于林業擁有其它產業所不具備的重要資源———森林。因此,發展林業產業是促進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類福祉的真真正正的低碳選擇。
作者:趙衛波單位:河北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
本文作者:董芳芳作者單位:甘肅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灘歌林場
林業資源與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尤其是近30年來的全球明顯變暖,區域氣候特征也在發生著重要的變化。研究表明[9],天水地區近50年(1961-2006年)來氣溫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降水量表現出下降趨勢。而最近30年氣候變化也是類似的特征[7],其中20世紀的70-80年代主要氣象要素變化不是很明顯。但90年代以來,氣候驟變,干暖氣候演變趨勢明顯加快,平均氣溫較70-80年代值偏高。最高和最低氣溫增高趨勢也極為明顯。降水量20世紀70~80年代變化不是很大;而90年代以來,降水量明顯偏少,較上一時段平均值偏少13%~20%[7]。總之,近30年氣候變化表現為總體上的暖干趨勢,以20世紀90年代為轉折發生突出變化。小隴山林業資源變化顯著[7]:林地總面積1985-1994年呈增加趨勢,平均年增量0.091萬hm2;1994年以后顯著減少,至2000年年平均減少林地面積0.297萬hm2。林業用地面積1994年61.93萬hm2,較1985年增加1.15萬hm2;1994年后亦呈顯著減少趨勢,到2000年減少林業用地1.77萬hm2。這可能與90年代的氣溫升高,降水減少有密切關系。在本研究中,主成分分析獲得的氣候變化對林業資源變化的貢獻率Vi為56%。氣候變化的影響機制是,氣溫升高,植物蒸騰量增加,而降水減少,使得降水成為林業生長的限制因素,林業面積也會發生一定的減少,反映了氣候變化對林業資源的影響[7]??傮w上,小隴山林業資源面積呈減少趨勢??偯娣e、林業用地面積在20世紀90年代均呈減少趨勢,特別是1994年以來顯著減少。已有研究對天水市除了小隴山之外的國有林區森林資源變化分析[10],天水市轄區內國有林區有林地面積、林分結構質量等資源變化與小隴山林區基本一致。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森林資源的顯著減少與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區內氣候向暖干趨勢演變關系極大。綜上分析表明,氣候變化與林業資源變化之間有很大的關系,反映了較長時間尺度上,氣候變化是林業資源變化的主導作用。
林業資源與人類活動和政策變化
本研究中,人工種植對林業資源變化的貢獻率Vi為18%,亂砍濫伐的貢獻率Vi為33%,二者共構成了15%的貢獻率,即人類活動破壞造成了森林資源減少較為明顯。政策變化作用的貢獻率Vi為7%??傮w上,近期實施的天保工程對林業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區域環境起到了經濟的作用,減緩了氣候變化背景下林業資源過度開發的趨勢。人類活動是氣候變化基礎上,對林業資源產生重要作用的另一因素。
對策
首先,結合新技術、新方法,如航空測量、遙感(R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進一步開展區域內林業資源的調查和數據庫的建立和資源管理,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環境。其次,繼續對林業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強化天保工程的實施,堅持不懈,無疑將會對該區的自然環境和林業資源起到重要的保護和改善作用。嚴防人類活動對林業資源的破壞,鼓勵植樹造林。實行封山育林,對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1森林資源總體質量較好
1)森林覆蓋率較高同安區森林覆蓋率為53.7%,森林加灌木林地覆蓋率58.6%。2)森林區域分布明顯同安區森林資源分布呈較為典型的區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蓮花、汀溪兩個鎮和汀溪、祥溪兩個國有林場,其森林面積、蓄積分別占全區的64%和80%。而其余6個鎮的森林面積、蓄積分別占全區的36%和20%。森林覆蓋率高于60%的有蓮花、汀溪兩個鎮和汀溪、祥溪兩個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低于30%的有大同街道、洪塘鎮、西柯鎮。3)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同安區樹種種類豐富,但存在針葉林多而闊葉林少,全區林分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面積1.95萬hm2,針葉樹、闊葉樹的面積比為86.9∶13.1;蓄積比為83.4∶16.6。優勢樹種中,針葉樹主要為馬尾松,其面積占針葉樹面積的82.6%,占林分總面積的71.8%;比例嚴重失調,結構日趨單純,病蟲危害嚴重,這在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造成森林防護功能減弱,生態環境日益失衡。同安區現有灌木林地0.32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0%,占全區幅員面積的4.9%,主要分布在蓮花、汀溪山區,對灌木林地進行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其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同安區林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森林旅游資源豐富
同安區森林旅游資源豐富,有蓮花國家森林公園、蝴蝶谷、衫際內、云頂山、北辰山、西山等等,是廈門的生態屏障和后花園,具有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還沒有形成一個產業鏈,旅游接待和設施建設水平也較低,尚需進一步加大投入,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森林旅游資源。
森林資源保護和經營對策
1積極嘗試林權配套改革,促進森林資源培育
幾年前進行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改革,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流轉,建立“產權歸屬清晰,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規范順暢,監管服務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切實減輕林農負擔,保護林農的林地、林木產權和收益權,從而調動群眾參與林業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現在要積極進行配套改革嘗試,以在更大范圍內發揮林權改革的巨大效益,大力培育森林資源。
2結合森林工程的實施,實現林業新跨越
同安區目前林地生產力不高,林分質量較差,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林業產業化經營格局。生態風景林建設、大造林和“三沿一環”(沿路、沿江、沿海、環城)林分補植修復等森林工程的實施,為同安區的林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無疑是我區林業大發展的良好時機,為此我們必須借助森林工程的實施,加大林業發展的力度,提高林地質量,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為林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今后幾年內,一是建立起具有競爭優勢的林業產業體系;二是要加快傳統林業向現代化林業邁進的改造步伐;三是要延長林業產業鏈條,實現加工、流通環節的多次增值;四是要讓林農直接參與得利,努力增加林農收入。具體是借助森林工程的實施,利用優良的鄉土樹種種質資源,科學規劃、精心施工、嚴格管護,充分延長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形成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
3加大生態旅游建設的力度,培育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同安區具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自然風光,使同安區旅游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是同安區一項重要的綠色、朝陽產業。自然資源,特別是森林生態資源是旅游資源的根本。所以,依托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業是同安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無污染產業。要結合生態風景林建設和“三沿一環”林分補植修復,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提高森林質量,豐富森林景觀。目前,同安區的生態旅游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生態旅游產業體系不夠健全,這都需要積極引進有實力的外商來進一步挖掘我區旅游潛力,提升旅游品質。
4加大投入,科學經營,提高林地生產力
首先要改進造林育林技術,確保造林質量,加強后備資源的培育。近年來全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顯著提高,因此在加大造林綠化力度的同時,應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造林質量,促進林業朝著高產、高效、優質的方向發展。其次,加強對人工林的科學經營管理,特別是近幾年營造的巨尾桉速豐林,必須加大投入,實施科學有效的營林措施,促進林業生產,提高林地生產力。
5提高森林分類經營水平,提升林分綜合產值
根據森林分類經營理論,在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同安區的區位優勢和目前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的實際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突破傳統經營模式,逐步建立起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又能反映林業特點的發展模式,實現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可持續發展,確立生態林和商品林兩大經營體系,并逐步把比例調整為6∶4。對于商品林的生產經營,應以現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長量,發展速生豐產的高效林業;對公益林應加強保護,結合森林病蟲害防治、生態風景林建設和“三沿一環”林分補植修復,提高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作者:祁順蓮作者單位:青海省互助縣五峰鎮農村社會經濟服務中心
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制定,需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林業資源等多個方面進行制定。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模式在實際制定中,結合現有的發展模式,在彌補其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時,還大大推動了青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針對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實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大力開發生態經濟林
在推動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中,生態經濟林的開發,能夠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滿足該地生態效益的需求。從當前青海地區生態經濟林的實際發展狀況能夠看出,生態經濟林的開發種植,需要結合該地的氣候環境、水利條件等多個方面進行確定。而優質的經濟林,主要取決于生態經濟樹種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生態經濟林的經濟價值,才能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推動該地經濟的發展。青海林業部門在這一問題上,選用了經濟價值較高的漿果類植物,在取得一定的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果農的經濟收入,為青海省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強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開發力度
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非公有制林業在發展中,至今仍處于落后階段,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林業在發展中,逐漸朝向森林多目標利用階段過渡,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青海林業資源在進行非公有制發展時,在相關部門及科研人員的指導幫助下,取得了一定的程度。在其實際開發中,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結合青海省的實際綠化面積能夠看出,大量的荒山荒地需要綠化,在很大程度上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土地條件;其次,從當前我國工業化發展程度能夠看出,我國仍處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對木材的需求量較大,面對當前國內木材生產的嚴重短缺,非公有制林業模式的運用,能夠更好的滿足我國工業生產對林業的需求;最后,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針對農村地區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為林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人力資源。結合上述提到的市場空間,都對非公有制林業模式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但遺憾的是,我國在實際發展中,針對非公有制林業模式的發展,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規范,導致非公有制林業在發展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在阻礙我國林業建設的同時,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充分認識和全面發揮人工林在森林可持續經營中的作用
結合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的實際發展狀況,在實現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中,人工林的大面積種植,在充分發揮自身具備的經濟價值時,還能為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結合青海地區現有的林業資源,通過大力大戰人工林,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青海地區的森林面積,在改善青海生態環境的同時,取得多種森林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針對人工林在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除了擴大森林資源面積外,還體現在促進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上,值得大力推廣。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青海林業資源的實際發展狀況,要想從根本上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相關部門能夠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對青海現有的林業資源制定出科學完善的管理措施,并將其落實到林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在避免濫采濫伐的同時,還應將林業資源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杜絕犧牲林業資源來推動經濟發展的現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可用的林業資源。
本文作者:陳剛劉鵬舉李志清唐小明作者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
系統框架設計
林業資源監管通用數據采集系統采用C#語言、ArcEngine和開普互聯智能表單平臺進行設計開發。系統分為B/S架構的Web配置系統和C/S架構的桌面系統兩部分,如圖1所示。這種設計方式基于:1)B/S架構已成為林業業務系統的主流架構,借助配置系統以便將通用數據采集系統與業務系統進行集成;2)使桌面系統可以專注于數據采集,實現與業務流程、功能的松散耦合。Web配置系統包括數據交換以及桌面系統的配置管理功能模塊,支持本地和遠程配置方式。數據交換通過將事先制作完成的支撐數據提供給桌面系統,作為各業務數據采集系統運行的基礎,并將采集完成的數據返回數據庫,提供給其他業務系統使用。配置管理支持對采集數據、支撐數據以及桌面系統功能界面的配置,并將配置結果保存在XML配置文件中,作為桌面業務系統運行的基礎。通過配置系統為桌面系統提供支撐數據并進行相關配置,就可以為不同業務定制數據采集系統。桌面系統包括通用功能元件、業務系統配置、動態數據的管理以及界面的生成4個功能模塊。通用功能元件包含數據采集的一般功能。業務系統配置提供配置內容的讀寫功能。動態數據管理根據配置實現對不同業務支撐數據的訪問、更新以及采集數據的導出。界面生成根據配置信息生成特定于業務的系統界面。桌面系統框架采用變種MVC模式(模型--視圖--控制器),該模式采用數據驅動設計[9],使得視圖、控制器和模型可以隨業務而變。在數據層,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分表存儲,空間數據表只存儲與業務無關的圖形信息,從而能以統一的形式訪問、處理及顯示空間數據,不受業務變化的影響。而與業務緊密相關的屬性數據單獨存儲在屬性表中,并將與屬性數據相關的視圖、控制器及模型的變化存儲在用開普互聯智能表單平臺制作的表單文件、數據映射文件中,系統在運行時就可以基于表單文件、數據映射文件及配置文件動態地構建視圖、控制器及模型,從而將業務數據的變化隔離在源代碼之外,使源代碼高度內聚,不會變異。由于兩類數據的處理方式不同,數據間的完整性通過邏輯校驗來保證。
關鍵技術及實現
林業資源監管通用數據采集系統采用的關鍵技術包括智能配置、界面自動生成和動態數據管理技術。
1智能配置技術
智能配置技術是指將與業務相關的變化信息存儲在配置文件中,系統在運行時讀取配置文件,根據其中的信息實現對不同業務數據采集功能的定制。當業務數據采集需求發生變化時,僅需通過改變配置信息就能滿足需求,這樣既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又能保持系統的穩定。數據采集系統通過配置系統實現智能配置,主要包括系統配置、采集數據配置兩方面。(1)系統配置。系統配置包括支撐數據、用戶功能界面配置兩部分。支撐數據的配置內容包括數據版本號,采集人員的賬戶信息及該賬戶關聯的業務名列表,支撐數據中各數據名稱、類型、對數據操作的命令和命令狀態列表。版本號為自然數值,作為數據是否需要更新的依據;業務名列表的形式為“Reforestation/造林,Harvesting/采伐”,前面是業務系統的英文名,后面是對應的中文名,之間用反斜杠隔開,指明賬號可以使用的數據采集系統;數據名稱為數據文件的名稱,類型包括數據庫、表和普通文件。命令指明了如何處理數據,包括覆蓋、更新、添加、刪除4種。命令狀態包括已執行或未執行,決定系統是否執行命令。用戶功能界面配置內容包括功能元件、邏輯驗證規則和表單配置。功能元件和邏輯驗證規則的配置目標可以是單個圖層或整個系統。功能元件的狀態包括可見、隱藏、可用與禁用,當不需要使用某項功能時,根據功能元件的名稱將其狀態設置為隱藏或禁用即可。邏輯驗證規則的配置內容包括SQL語句及其描述,通過執行SQL語句進行驗證;SQL語句的執行方式不隨業務變化,規則的描述為界面上呈現給用戶的信息,如地類檢查。表單的配置目標是圖層,包括圖層名、表單文件名及其描述,通過將圖層名和表單文件名配對存儲,就能根據圖層找到對應的表單進行屬性數據的錄入,描述為用戶界面上呈現給用戶的信息,如造林模式表。(2)數據配置。采集數據的配置包括需要導出的數據版本號、表名稱、數據記錄主鍵序列以及其他數據文件的名稱。數據版本是自然數值,作為外界是否需要下載該數據的依據。系統根據數據名稱和主鍵序列導出數據。
2功能界面自動生成
功能界面自動生成以功能元件為基礎,通過建立配置文件完成用戶界面的按需定制。(1)系統功能元件。系統是功能元件的集合,功能元件可能是單個功能或一類功能,如圖形創建是單個功能,圖形編輯是一類功能,在界面上表現為單個控件。本文使用功能元件名稱、控件名稱、功能狀態及功能描述來表達功能元件。對于用戶而言,只需配置功能名稱及狀態來控制功能界面。系統功能元件信息存儲在XML文檔中,該文檔需要按照模板文件制作,配置系統解析該XML文檔,并在界面上列舉出功能元件列表供用戶配置。(2)界面生成算法。數據采集系統中涉及界面變化的模塊主要包括:1)空間編輯和拓撲校驗界面。該界面因功能是否需要使用而變化。2)屬性編輯界面。該界面隨數據內容和結構而變化。3)邏輯校驗界面。該界面隨校驗規則內容而變化。界面自動生成以功能元件及系統配置文件為基礎,通過解析配置文件動態生成用戶界面,生成流程如圖2所示。3個界面的生成算法各有不同??臻g編輯和拓撲校驗界面的生成是根據配置對WindowsForm控件的可見性和可用性進行控制來實現的;屬性編輯界面的生成是通過加載開普互聯智能表單文件到WindowsForm窗體中來實現的,開普互聯智能表單界面如圖3所示;邏輯校驗界面的生成是通過加載驗證規則到WindowsForm窗體中的列表控件中來實現的。
3動態數據庫管理
動態數據庫是結構和數據都可以隨需要而變化的數據庫[10--11],在本文中是指整個數據庫的改變。數據采集系統以單一業務配置為基礎,每個采集人員配備獨立的設備和采集系統,但在人力和設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數據采集系統需要支持多個業務的數據采集或多個采集人員共用一套設備和系統。系統需要根據業務、人員職責調用不同的支撐數據。解決方案為:建立以采集人員賬號名和業務名組合命名的文件夾,通過配置系統將不同的支撐數據放到對應的文件夾內。當用戶登錄系統時,系統依據賬號列出可操作業務,采集人員從中選擇業務名稱,系統就可以將正確的支撐數據供給用戶使用。
4數據交換
數據交換包括支撐數據的上傳及采集數據的下載,使用配置系統完成,交換的數據放在該系統目錄下。支撐數據的上傳有2種情況:1)采集系統的定制。將所有支撐數據以添加命令上傳,桌面系統運行時會判斷是否存在數據,如果不存在數據,就會從配置系統目錄拷貝數據到本系統目錄,結合這些數據形成特定于業務的采集系統。2)部分支撐數據的變更。將部分支撐數據以添加、刪除、更新3種命令之一上傳,桌面系統運行時檢查配置系統目錄下的數據版本號,如果版本號小于配置系統目錄下數據版本號,就按照配置的命令進行更改。數據采集完成并通過校驗后,由桌面系統將數據導出并壓縮,然后拷貝到配置系統目錄。每導出一次數據都會累加版本號,系統用戶根據版本號下載最新的采集數據。
應用實例
云南省臨滄市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區縣級造林作業設計子系統、林權宗地變更子系統以及采伐作業設計子系統,全部在林業資源監管通用數據采集系統基礎上配置而成。配置分為2個步驟:1)準備支撐數據。包括創建Geodatabase數據庫、制作MXD文件、表單文件以及表單和數據庫的映射文件。2)上傳支撐數據,使用配置系統對支撐數據、功能界面以及采集數據進行配置并生成配置文件,與支撐數據一起作為桌面系統運行的基礎。3種業務的配置文件及支撐數據生成的系統界面如圖4~6所示。在界面上方,3個業務系統都具備相同的數據編輯、校驗、查詢、地圖制作以及數據交換工具;界面主體為地圖展示區域,不同業務系統加載相應的MXD文件即顯示不同的地圖數據;界面右方為屬性錄入界面,整個界面通過加載開普互聯表單文件生成,不需要改變系統源代碼就可以為不同業務顯示不同的屬性錄入界面。
本文作者:沈文軍作者單位:鹽源縣林業局
林業資源產權的歷史歸屬以及現狀
建國初期,我國林業資源產權主要由私人所有,隨著林產制度改革的提出、實施、推進,我國林業資源產權主體也發生著變化。見表1。現如今,在《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導下,我國正在積極形成集體林業的良性發展機制,努力完成資源增長、林區和諧、生態良好、農民增收的目標。但由于林業資源涉及到眾多因素,我國林權安排還有諸多問題,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以及林農的收入增長,更加不利于我國林業的長遠發展。
林業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實例
江西省于2004年9月開始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武寧和銅鼓等8個縣市先行試點。并于2005年4月在全省推廣,“多予、少取、放活”是其指導思想。江西省宜春市通過大量的宣傳活動,統一了干部群眾的思想,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明晰產權過程中,林權發證前進行三榜公示,保證了公開透明;補全了責任山、流轉山、聯營山的合同,明確了權責關系;嚴格落實減負政策,取消了不合理收費項目。最終評比時顯示,該市“林改”工作綜合評定結果均達到合格以上。成效明顯,初步實現了“林農增收、林業發展、林區穩定”的改革目標。通過“林改”,實現了“一創四增”。
(1)“一創”
創造了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條件。新農村建設的5大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林權制度改革具體落實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思想。解決了“四權”(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處置權)不清的問題,權責更加的統一,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
(2)“四增”
1)促進了農村社會民主化進程:各地在“林改”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使廣大林農真正參與到“林改”當中來。在具體的“林改”過程中,按照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程序操作,由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保證了廣大林農的“四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做到了“四公開”(程序公開、方法公開、內容公開、結果公開)。廣大農民通過這次“林改”,逐漸形成了基本的現代民主管理法制意識,有利于農村社會民主化的進程。2)實現了林農的普遍增收:此次“林改”嚴格貫徹減負政策(兩取消、兩調整、一規范),真正地減輕了林農的負擔。據統計,“林改”政策共計讓利于人民1?288億元,由此,山區地區林農年人均收入增加48~156元,平原地區林農人均收入增加11~15元,實現了林農的普遍增收。3)保障了林農的合法權益:“林改”前,林農的利益被嚴重損害,表現為有些地方木竹市場長期處于個別企業的壟斷經營,甚至規定木竹只能以指定價格出售給指定企業,林農被剝奪自主經營權。“林改”后,各地均采取切實措施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壟斷經營,規范了木竹市場,保障了林農的合法權益。4)提高了社會投資林業的積極性:“林改”以來,林農、企業以及民間資本對于林業的興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林農造林積極性十分高漲,由“要我造林”轉變為“我要造林”;企業造林成為新景象,由向政府要林轉變為主動投資造林;民間資本也紛紛涉足林業,由過去政府投資為主轉變為民間投資為主。
林業資源產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1“林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林權市場的有效供給不足。雖然山林產權得以明晰,奠定了林木有效流傳的基礎,但是分產到農戶后,大部分林農經營的只是自己家周圍的山林,而遠處的山林卻棄置不管;而且很多林農依然保留“土地就是命根子”的思想,導致他們不愿放棄土地,最終造成市場的供給不足。2)“林改”相關措施落實不到位。在治理木竹經營壟斷的方面,雖然引入競爭機制,但是發現個別地方依然存在階段性壟斷經營(限制原木原竹流轉、劃定銷售區域等);在指標的采集方面,個別地區出現指標采集不透明,采集沒有落實到戶等現象,干擾到最終的評估。3)林業風險防范機制不完善。市場機制條件下,林業同時面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在這兩種風險的作用下,林農要獲得社會平均利潤比較困難,個別林農連成本也難以收回。在江西省的例子中,宜春市沒有完善林業風險防范機制,影響到了林木使用權,導致林木使用權的需求乏力。4)林業資源的轉讓以及評估難。隨著林業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林業資源逐漸增多的有償轉讓,林業資產評估的工作亟待開展。目前,各地面臨專業機構的缺乏,盡管林業技術人員熟悉林業生產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卻沒有資質對森林資源進行評估且沒有簽字權;而具有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卻不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及缺乏林業知識的專業評估技術人才,以至評估價格難以令人滿意,影響了林產改革的進程。5)監管措施滯后。林產改革惠及廣大林農,但是需要有效的監管,否則容易產生“官商勾結”的現象,容易引發企業的“尋租”行為,使林農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配置,不符合“林改”的初衷。
2解決方法
1)完善相關法律。有效的市場交易需要有配套的相關法律來保證實施。沒有相關法律做后盾,市場交易一定會處于無序的狀態;對于企業對管理者的“尋租”舉動,應予以嚴厲打擊,決不姑息。2)提供信息平臺。各個省市都應根據各地自身的林區規模、交通狀況以及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布局林業資源產權交易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的資源,加快林業資源的交易,在各個地區建設信息平臺,提高林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便利林農辦理業務。3)合理分配利益。林業資源具有典型的“共有資源”特征,容易引發“搭便車”現象。在產權界定難以保障所有相關人員的利益時,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就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加大對重點林區的財政分配力度,充分發揮重點林區保護生態的作用,在財政上也要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實施合理的采伐分配機制,在嚴格控制公益林的商業性采伐的同時,放寬商品林的采伐。
本文作者:王希營1張樂1文勝歡2作者單位:1北京蒼穹數碼測繪有限公司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
建設框架
系統總體設計從數據庫結構和數據管理功能兩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構造系統的數據庫時,既要考慮結構的完備性、格式和編碼的規范化,又要盡可能地避免數據的冗余。在構造擬建系統的功能時,以調查成果數據的管理需求為最終目標,充分利用已有軟硬件和網絡等基礎,優先采用成熟技術,開發河南省林業資源綜合管理系統,保證建成系統實用、安全、可靠、可擴充以及容易維護。系統邏輯結構層面上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實現層。具體的系統框架如圖1所示。系統總體的構架上包括C/S架構和B/S架構兩大部分。C/S架構實現多功能的處理,變更,查詢,入庫,輸出,日志等功能,用于業務處理和數據維護,該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夠滿足對海量圖形數據,圖像數據的管理等要求。B/S架構是當今最為流行的軟件部署模式,客戶端通過互聯網,建立瀏覽器與運行在Web服務器上的Web應用之間的連接,使用服務器上的資源。使用B/S架構框架模式,可不用在客戶端安裝軟件,方便了系統的部署,同時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
系統功能
為實現林業資源管理系統建庫、管理、統計、更新以及匯總等核心應用,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數據轉換與入庫、數據編輯與處理、數據瀏覽、數據查詢統計與分析、元數據管理、制圖與輸出、系統安全管理、系統管理與維護、信息、林業網上辦公、3維瀏覽和顯示等。這些功能模塊能解決以下具體問題。1)實現林業數據的交換與共享。按要求完成省廳數據庫建設管理、元數據管理與服務、目錄管理、數據備份與恢復模塊等功能和服務,并且完成縣級應用系統基礎數據交換管理服務系統的建設。2)實現對林業數據庫的管理。完成了森林資源數據庫建庫、數據采集模塊、矢量、柵格數據前期預處理、數據轉換模塊(包括格式、坐標、投影)、數據檢查及處理模塊、數據更新與匯總等功能和服務。3)實現對林業空間數據的操作。實現了圖層設置與檢索功能、空間查詢模塊、分窗瀏覽功能、疊加顯示功能、專題分析功能、空間數據管理、空間數據維護與更新。4)實現林業網上辦公自動化。通過將河南省林業系統各部門內部所有業務系統、網上辦證系統等公共系統、各種專項業務應用系統和信息服務系統集成到一個整合平臺上,提供河南省林業廳全部應用的統一入口,通過統一用戶登錄,提供統一的業務界面和結構更清晰、內容可訂制的信息服務,實現各信息資源、各業務應用的集中與整合,達到信息資源的全方位共享(如圖2所示)。
通過系統功能建設,將為林業空間數據處理和業務辦公自動化提供以下有力的軟件幫助。1)延長數據使用期限,整合數據歷史,減少外業調查范圍和時間。2)系統的高穩定性,不但保持了操作的統一化也保證了林業數據的穩定性。3)節省內業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4)系統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符合國家標準的數據也給操作帶來很大的方便。5)經營管理更趨合理和科學化。
本文作者:汪永生作者單位:樅陽縣林業局橫埠林業中心站
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
要克服目前的消極因素,就必須在林業政策上進行調整。目前實行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必須不斷地加以完善,要去掉不利林業合理開發利用的因素,為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在林地使用權的承包和開發、轉讓上大膽探索、解放思想,保護林業資源開發者的積極性。在林業產權制度上要大力推進改革,找到既保護資源又合理開發利用的好方法,在所有權、投資權、經營權上做到產權明晰,投資開放和放開經營,使得林木的生產有專人負責和利益均享,調動廣大林業生產者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在林業生產和維護中能激發聰明才智,促進林區的經濟發展。在造林方面,要推動“社會辦林”,使得整個社會都參與到植樹造林的熱潮當中,增加林木的覆蓋率,使得全社會都關心林木的生長和開發利用。
堅持科技興林,做大做強林業產業
科技永遠是決定一切的力量。要想使林業產業做大做強,就必須重視科技的力量。因此,在林業資源地開發和利用上,要引進先進國家的林業開發技術,提高整個林業工業的科技含量,在有條件地林區建立科技示范點,以點帶片,推動整個林區的科技發展。在市場方面,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開發出市場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提升林業產品的附加值,使得資源包袱變為資源優勢,經濟效益也會因此而提高。在林業地區的人力資源方面,要充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要轉變過去忽視人才的舊觀念,確定人才開發的戰略,使得林業科技人員覺得從事林業工作大有前途。同時,也要創造條件讓林業人員樂于到林業第一線工作。
實行立體開發林業資源,發展林區多元經濟產業
林區豐富的木材資源需要加以開發和利用,但是,這只是林業經濟的一部分,更多的非林業資源如果開發利用得好,也能創造出不亞于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非林業資源范圍廣泛,包括林地資源、林果資源、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資源、草資源、水資源、景觀風光資源、人文地理資源等;因此,要認識到非林業資源內容的廣泛性,多管齊下,在養殖、采集和種植上想心思,開展多種形式、多種結構的產業經濟。在資源開發方面,要重視林業資源的深度和廣度,要摒棄粗加工和賣資源,以科技為導向,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在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還要注重林區的文化建設,要大力宣傳林業的生態文化,做到保護和利用相結合,使得廣大林區的居民認識到保護環境和林業資源的重要性。
加強組織領導,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如何做到合理開發林業資源,是一項涉及面廣、牽扯范圍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不是靠發幾個文件就能解決的。鑒于這項工作的復雜和艱巨,各級政府和黨委必須全力重視,要把振興林業經濟與維護社會的穩定結合在一起,作為長期任務來狠抓落實。所有和林業有關的部門,諸如林業、計劃、科技、農業、外貿、招商都應該相互協調,團結一心,使得林業資源能做到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在管理上,要發揮政府地引導作用,調動多種所有制形勢和各方的積極性,減少環節阻礙,多方籌集資金,在政策和機制上引導各方投資,加快林業資源地改造和利用,以期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
實行內外結合,開發利用境外林業資源
我國森林資源數量不但整體不足,而且在質量上也是很差的。但從經濟建設的角度來看,國家對木材地需要量年年擴大,使得林業資源在保護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目前的情形之下,除了抓好國內森林資源的建設以及進口國外的木材這兩手準備之外,還需要在境外尋找可以投資的森林資源,找到新的林業經濟的增長點。在這方面,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在境外購買森林資源,作為我們的木材提供基地,另一方,通過與有關國家進行合作的形式,以技術、設備、材料和勞務等作為投資資本,以資本投入來換取林木產品,支持國內的經濟建設。這樣的互惠合作的生產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內林業資源,同時,也能促進林業經濟的騰飛,實現境外林業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
本文作者:趙宏波1王貴2石德梅3賈文和4趙云龍5作者單位:1吉林省東遼縣中心林場2吉林省東遼縣林業局3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工農林業站4吉林省東遼縣安石林場5吉林省東遼縣遼河源林場
原因分析
1群眾的法律、環保意識淡薄
沒能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只顧眼前利益。受到利益驅使,以身試法。
2立法和執法存在漏洞
一些違法行為在法律上無處罰依據?!缎姓幜P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F在的毀林開荒林地大多數是兩年以前開墾的,處罰時找不到依據。(1)護林隊伍薄弱。護林人員工資難保證,執法難度大。林區面積大,執法人員少。護林員工資未納入財政預算,由本單位解決,無法保證足額按時發放。(2)執法工作取證難。林政人員查處林業案件時,有時很難得到村組干部的支持。主要原因還是部分干部群眾小農經濟思想嚴重。(3)交通方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全縣交通方便,林木多在公路兩側,易于砍伐和運輸。現在治理公路“三亂”抓得緊,該縣又無木材檢查站,全縣無人查處非法運輸木材和亂砍盜伐木材,而外地一些木材市場收購又不要什么手續,使得團伙作案屢屢得手(4)濫用職權,濫伐賣樹。一是個別護林員賣樹。二是個別村干部賣樹。所賣樹木名為從山上撿來的倒木,實為有計劃的濫伐,但這類案件很難破獲,誘發的原因是護林員為解決開支,村委會為了得到收入,村民為了用材。
3資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林牧矛盾突出。近些年來,畜牧業發展迅速,牲畜提倡舍飼圈養工作剛剛開始,青儲飼料數量不足,給封山育林護林工作帶來嚴重壓力,林牧矛盾十分突出。
4現行林木管理體制和政策不完善
農民個人在荒山、荒溝、四旁和墳地所營造的樹木,由于受木材采伐指標限制,很難經營利用。不僅影響了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而且抑制了愛林護林的自覺性。
對策及措施
1優化護林執法隊伍,落實工作責任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效果如何,護林執法隊伍整體素質至關重要。因此,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現有護林執法隊伍進行法律知識的系統培訓,使護林執法人員做到知法、懂法,正確應用法律。要幫助解決執法隊伍的工資、福利、辦公經費及生活等實際困難和問題,以此穩定隊伍,調動工作積極性。要落實執法人員的工作責任,量化工作目標,制定和完善考核機制,使目標完成情況與收入、與職位緊密聯系起來,增強護林執法人員的責任意識。
2加大宣傳力度,搞好普法工作
提高群眾的認識是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基礎,群眾對林業作用認識了,環保意識提高了,法律意識增強了,群眾就會自覺地保護森林、保護環境,自覺地遵守法律。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廣泛深入地向廣大群眾宣傳林業的重要性,普及林業法律法規,使廣大群眾自覺地投入到保護森林和發展林業上來,從而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嚴防嚴治,震懾違法犯罪
林業嚴打在該縣已開展多年,對保護森林資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針對森林資源保護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確定新的打擊重點,通過嚴防嚴治,使全縣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長期保持高壓態勢,震懾毀林違法犯罪,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4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作用
保護林業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只有這樣才能把這個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蔭及子孫的公益事業做好。特別是鄉鎮政府和村委會要在保護林業生態環境中不斷研究新問題,采取新方法,不斷充實和完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內容,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切不可只抓經濟建設,忽視了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
5解決牲畜科學飼養問題
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青黃儲飼料的研制和開發,確保黃牛圈舍飼養有足夠的飼料。同時,要研究牲畜的放養問題,既要使牲畜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又要對生態環境不造成破壞。各鄉鎮要積極幫助農民解決建畜舍、購飼料、衛生防疫等資金和技術,盡快實現牲畜圈舍飼養,緩解林牧矛盾,使該縣畜牧業得到健康發展。
6加快集體林權改革步伐
該縣集體山林占林地面積半數以上,但由于缺少專人管理和管護,80%以上的毀林案件發生在集體林。為了有效解決集體林專業人員管不過來,而村集體又無力管的問題,必須改革集體山林經營管理機制,實行山林經營管護承包。這們可以把管護責任分解到社會,讓全社會以來經營集體山林、管護集體山林和發展集體山林。在此基礎上,要改革現行的林木采伐管理體制,簡化采伐程序和手續,調動廣大群眾造林和護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7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的監督和管理
增設木材檢查站,允許木材檢查員對可疑木材的運輸車輛進行必要的檢查,查處非法木材和濫砍盜伐木材運輸,堵住不法分子銷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