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1:02:40
序論:在您撰寫中國畜牧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畜牧業已成為全球人為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 同時,畜禽糞便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本文在測算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基于脫鉤理論分析了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畜牧業產值之間的脫鉤情況,并借助LMDI 模型對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分解,結果表明:我國畜牧業CH4和N2O排放量分別由2001年的1 06840萬t和3937萬t變化到2011年的1 04181萬t和4087萬t,腸道發酵是CH4排放的最大貢獻者,而糞便管理則是N2O排放的重要誘因;在腸道發酵CH4排放中,排放最多的是牛,其次是山羊和綿羊,最少的是兔子,在糞便管理CH4排放中,排放最多的是豬,最少的是駱駝;生豬和牛是糞便管理N2O排放的主要貢獻者,而駱駝最少;2001-2011年期間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畜牧業產值之間的脫鉤狀態主要分為強脫鉤和弱脫鉤兩種狀態,整體脫鉤彈性值為-0004,呈強脫鉤狀態,脫鉤穩定性系數為1428 7,脫鉤穩定性較差;經濟因素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因素,短期內效率因素是我國畜牧業低碳化發展的最主要誘因,而從長期來看勞動力因素是我國畜牧業低碳化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筆者認為,強化低碳養殖技術和糞便清潔處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培育畜禽優良品種,提升畜牧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育職業農民,促進畜牧養殖業的規?;?、集約化經營,提升飼料轉化效率,是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關鍵和實現路徑。
關鍵詞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脫鉤理論;LMDI模型
工業革命以來,伴隨大量化石燃料消耗而來的是全球生態環境危機和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氣象災難,制約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若是無法有效應對全球變暖,未來十年由此而引起的氣候變化將造成每年全球損失額達到GDP的5%-20%[2]。農業作為重要的產業部門,也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而畜牧業在其中占據很大的比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中指出,每年牛、駱駝、羊、馬、豬和家禽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世界總排放量的18%,其中CH4和N2O分別占65%和37%,而CH4和N2O的“增溫效應”卻是CO2的21倍和310倍?!妒澜缬^察》在2009年刊登的《牲畜與氣候變化》的報告,指出牲畜及其副產品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了32564億t CO2當量,占世界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51%[3]。我國農業源CH4(動物反芻、動物糞便和稻田)和N2O(動物糞便和農田)排放量分別為排放當量分別為42億t和30億t CO2當量[4]。因此,如何推進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減排進而實現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其產值增加之間的脫鉤日益受到相關學者乃至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國內外大量學者對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了研究。FAO曾預測2030年動物數量將在2000年基礎上增加40%,而動物的平均氮排泄量也會增加,這就會增加畜牧業的碳排放[5]。Yang等測算了我國臺灣地區家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田素妍等分析了我國畜禽養殖業的低碳清潔技術及其EKC假說檢驗,結果發現東部地區呈顯著的“倒U型”關系,而中西部呈顯著的“正U型”關系[6]。詹晶等借助回歸模型得出我國畜牧產品對甲烷排放增加有顯著影響[7]。胡向東等估算了2000-2007年期間全國和各省的畜禽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果發現全國畜禽溫室氣體排放呈現下降趨勢,各省區畜禽溫室氣體排放呈現區域集中特點[8]。本文運用脫鉤理論,量化分析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和其產值之間的關系,分解其影響因素,以期對我國畜牧業的低碳化清潔發展提供參考。
1研究方法與理論
11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測算方法
陳瑤等:中國畜牧業脫鉤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年第3期在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測算方法的選取上優先借鑒國內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韋秀麗等采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在2011年的《關于印發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 試行) 的通知》中的方法測算了重慶市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果發現牛是最關鍵的排放源[9]。劉月仙等測算了北京地區畜禽溫室氣體排放的時空變化[10]。結合相關文獻,本文選取奶牛、非奶牛、駱駝、騾、馬、驢、生豬、山羊、綿羊、兔和家禽的相干數據,測算我國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了便于統一標準,根據增熱效應,將CH4和N2O轉化成CO2當量。Ni表示第i種動物的平均飼養量,αi和βi表示第i種動物的CH4和N2O排放因子。由于各種動物的飼養周期不同,需要根據動物的出欄量和年末存欄量對平均飼養量進行調整,參考胡向東[8]提出的出欄率進行調整。當出欄率大于1時,其平均飼養量用出欄量除以365乘以其生命周期,主要有生豬、家禽和兔,其生命周期分別為200天[8]、55天[11]和105[8]天。對于出欄率小于1的動物,其平均飼養量由相鄰兩年年末存欄量的平均數表示。CH4的排放主要源于反芻動物的腸道發酵和動物糞便管理,N2O的排放主要源于動物的糞便管理。本文動物CH4的排放因子來源于2006年IPCC國家間溫室氣體排放指南[12],N2O的排放因子來源于胡向東[8],非奶牛是取黃牛和水牛的平均值。山羊和綿羊的數據來自韋秀麗[9],并取規?;曫B、農戶散養和放牧飼養的均值。
32脫鉤穩定性分析
根據公式(2)測算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其產值之間脫鉤狀態的穩定狀態,穩定指數為1428 7,變化率遠遠超過1,這說明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其產值之間脫鉤狀態的穩定性較差,很可能出現反復。這主要是因為農民為了追求畜牧業的高產出,就會過度的投入飼料等畜牧業物資,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的需求必然會快速增加,使得畜牧業成為農業部門中有利可圖的部門,其規模就會水漲船高,進而使得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迅速增加。
4基于LMDI的脫鉤影響因素分解
本文借助LMDI模型和我國畜牧業相關數據,以Excel作為計算工具,從我國畜牧業的效率因素、結構因素、經濟因素和勞動力因素等四個方面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分解,分解結果詳見表6。
經濟因素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誘因。2001-2011年期間,經濟因素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都呈現正相關,除了2001年和2003年,其余年份經濟因素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都超過了2 000萬t CO2當量,最多的為2004年的3 00302萬t CO2當量。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溫飽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人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會大量增加對肉類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國畜牧業不得不擴大養殖規模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肉類需求,進而致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因此,不難預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伴隨我國經濟的繼續平穩發展和人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施并得到實現,經濟因素仍將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主要的因素。
結構因素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二大因素。2001-2011年期間,2001-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結構因素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呈現正相關,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貢獻最多的為2003年的1 07175萬t CO2當量,這也體現在農業結果的變化中,以2000年為價格基準年折算為實際產值可以看出,2003年我國畜牧業產值占到了農業總產值的3155%,比2002年增加097個百分點,增幅最大。而2011年,結構因素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負向影響最大,達到-92854萬t CO2當量,反應在產值上,2011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124%,比2010年降低084個百分點,降幅最大。隨著我國肉類需求量的增加,畜牧業在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將會得到一定的提升,這就使得結構因素在短期內仍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
效率因素是我國畜牧業低碳化發展的最主要貢獻者。2001-2011年期間,2001年貢獻最大,效率因素減排達到了2 60194萬t CO2當量,但是在此之后呈波動下降的趨勢,2011年最少為88804萬t CO2當量,只有2001年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主要因為隨著畜牧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飼料改良和良種選育等方式在短期內獲得較高的溫室氣體減排效益,但是長期內,這些養殖方式和養殖技術趨于穩定,其減排效應就迅速減弱,甚至成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因此,在短期內效率因素仍是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最大影響因素,但是長期來看其減排能力將會不斷削弱,這就需要加大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的力度。
勞動力因素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因素,且影響力呈上升趨勢。2001-2011年期間,勞動力因素對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影響呈現正相關,其影響力還在波動上升,最多的為2010年的92935萬t CO2當量。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斷推進,農業從業人員必然會不斷減少,而隨著我國畜牧業的養殖規模化發展和養殖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畜牧業單位從業人員的負擔就會大大減輕,同時畜牧業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不斷提高使得其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進而轉移出更多的畜牧業從業人員,單個從業人員的產出就會大大增加,促進畜牧業溫室氣體的減排。因此,在未來勞動力因素仍將是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因素,且減排能力將會不斷提升。
5結論
本文基于2001-2011年期間我國畜牧業的面板數據,以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和畜牧業產值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兩者之間的脫鉤狀況,進而借助LMDI模型對影響我國畜牧業脫鉤狀況的因素進行了分解,結果表明: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體較穩定,其中CH4排放量略有所下降,N2O排放量略有增加,動物腸道發酵是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源頭。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其產值之間整體上呈現強脫鉤狀態,脫鉤狀態較表6基于LMDI的我國2001-2011年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影響因素分解結果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因素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誘因,結構因素是影響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二大因素;效率因素和勞動力因素將是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動力所在,但是長期來看效率因素的減排能力將會逐漸削弱,而勞動力因素將逐漸成為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最重要因素。強化低碳養殖技術和糞便清潔處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培育畜禽優良品種,提升畜牧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育職業農民,促進畜牧養殖業的規?;?、集約化經營,提升飼料轉化效率,在滿足人們對肉類需求的同時減少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成為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方向和關鍵。
【摘 要】 本文就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其發展對策進行了詳細分析,以實現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金融危機 畜牧業 現狀 對策
近幾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大,我國國內各行各業普遍受到了影響。畜牧業也受到了波及,主要表現在:各種畜牧業食品價格普遍下滑,牛奶、豬肉、雞蛋以及牛羊肉等,與往年相比價格下滑較為嚴重;各類畜牧養殖業經濟效益總體呈下滑趨勢,由于受到出口量下滑的影響,很多畜牧業養殖戶只能變出口為內銷,內銷過程中,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導致很多畜牧業養殖戶經濟效益較差,有的甚至倒閉。這給畜牧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使畜牧業整體發展放緩。
1 金融危機對畜牧業影響分析
1.1 畜牧業相關產業出口量下滑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國家經濟受到了嚴重波及,經濟發展緩慢,國際上對于畜牧產品的需求持續減弱,居民購買力下降,導致我國畜牧業產品的出口不斷地下降,很多畜牧業養殖戶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出口量減少,經濟效益下滑,發展面臨著較大困難。就目前而言,雖然我國的畜牧業產品有一部分是內銷,滿足國內居民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出口量下降的影響,很多畜牧養殖戶都把產品銷售轉到國內,市場容易出現飽和。再加上國內畜牧產品安全問題的不斷出現,動物疫情時有發生,導致國內居民的購買消費熱情下降。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1.2 畜牧業資金短缺,再生產受到限制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各行各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發展趨勢不容樂觀,畜牧業發展也是如此,發展速度放慢。國際金融危機對畜牧業最大的影響是畜牧業發展資金嚴重不足,企業融資困難,擴大再生產的能力不斷地減弱,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步伐。
1.3 畜牧業產品價格不斷下降
由于各國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出現嚴重萎縮,國內通貨緊縮較為嚴重,使得國際和國內消費需求下降。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畜牧業產品價格出現下滑,造成了很多畜牧業養殖戶和生產企業發展信心不足。就近幾年的畜牧業產品價格而言,國內商品雛雞的價格由原來的價格下降為每只在2.4——3.6元之間,毛雞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降,由原來的每公斤9元下降為現在的每公斤6元左右,價格下降了將近30%左右,生豬價格由每斤18元下降為現在的10.6元每斤,下降了將近40%左右,豬肉價格也由之前的每公斤28元下降到現在的每公斤17元,每公斤下降了40%左右,雞蛋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降,由原來的每公斤9元,下降了30%左右,降到了現在的每公斤6元左右,肉雞的出口量急劇下滑,相關副產品的進口在不斷的增加,使得肉雞的養殖和生產企業經濟效益不容樂觀,牛奶的價格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由原來的每公斤3元左右,下降到現在的每公斤1.5元左右,下降了50%。
1.4 畜牧業產品市場消費能力下降
在美國國內金融危機發生不久后,世界各國國內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機,我國經濟發展也不例外。金融危機的影響,直接導致居民購買能力下降,畜牧業養殖和生產加工企業的訂單出現大幅減少,出口量下降,企業生產出現了萎縮的狀況。各大企業的生產均出現了停工或者半停工的情況,企業經濟效益的減弱,居民購買能力的下降,嚴重地影響了企業、個人、群體等購買畜牧業產品的能力和需求,尤其是我國發達地區的消費者購買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了畜牧產品市場,影響了畜牧業養殖和畜牧業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
1.5 畜牧業成本增加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飼料行業也出現了發展問題。金融危機對飼料行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飼料企業發展困難,飼料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據相關統計顯示,豆粕價格最高的時候將近每噸5000元左右,后來下降到每噸2800元,最近價格又出現了上漲的趨勢,每噸上漲到了3000元左右,玉米的價格也受到了影響,在最高的時候每公斤將近1.6元,最近雖然有所下降,每公斤在1.3元左右,但是還是高于平均市場價格。雖然飼料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其下降幅度明顯小于畜牧業產品下降幅度,所以導致了畜牧業養殖戶的生產成本出現增長的局面。
1.6 動物疫病風險增加
近年來,畜禽飼養在向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在向資源豐富、養殖基礎好的地區集中,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逐漸減少或退出畜牧產業,畜牧業的區域化特色十分明顯。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分工更加明確有利于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但另一方面,養殖業的規模化比重增加、集中化程度提高、養殖密度增加,使得養殖業面臨的疫病風險加大,一旦發生疫情造成的損失更大。同時,區域之間調運畜禽數量的增加,也加大了疫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特別是現在交通方便,畜禽販運范圍更廣,疫病防控難度加大。近年來,國內先后暴發多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就充分證明這一點。這些疫情的發生,不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還先后發生人員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事件,嚴重威脅到畜牧業發展和人們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居民消費熱情減弱,社會購買能力下降,畜牧業企業融資困難,已經嚴重影響我國畜牧業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居民購買能力,繁榮畜牧業市場,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影響,促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2 畜牧業發展對策建議
2.1 拓展畜牧業融資渠道
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投入,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資金短缺成為其發展面臨的瓶頸之一。針對畜牧業市場融資困難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銀行的金融行業應積極為畜牧企業發展提供資金貸款,政府部門應積極加強地區性的招商引資工作,合理吸收民間資本,金融信貸資本及外資,拓寬融資渠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并存的多元化畜牧業投資格局,從而促進畜牧產業的發展。
2.2 建立畜牧業發展專業合作社
專業合作社是行業發展中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就畜牧業的發展而言,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所以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畜牧業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基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有必要建立畜牧業專業養殖協會和其它相關的經濟合作組織,集中畜牧業養殖戶的物質和精力,集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畜牧業的影響,另外,還要完善在良種引進、動物產品購銷等方面的自我服務功能,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營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和經濟互補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各種市場風險,帶領養殖戶走共同富裕之路。
2.3 發展畜牧業保險行業
在經融危機發生的環境下,國內動物疫情的發生對畜牧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建立農業養殖業保險和保險基金,以抵御市場風險。就目前我國農業保險中,其數目較少,還不是很完善。在企業遭遇到動物疫情的環境下,大部分都是自己承擔其損失,國家僅僅給予一小部分的補償,市場上也沒有相應的保險可以利用。所以,為了發展我國畜牧業,減少動物疫情對畜牧業發展企業的影響,需要盡快發展相關的保險業,同時,各級政府在財力上對參保企業和個人予以必要的財政扶持,降低畜牧業風險。
2.4 加強畜牧業企業的技術培訓
由于大部分企業對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發展環境的預估不足,導致很多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發展嚴重受限。加大畜牧業企業的培訓力度,提高畜牧養殖戶的市場分析能力和養殖技術,做到及時分析市場環境,搞好養殖消毒工作,減少企業養殖中的動物疫情的發生,及時的出欄,減少主觀性的積壓,保證在市場發展中能夠實現及時的回籠資金。
2.5 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
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畜牧業發展有必要根據市場發展及時地轉變其生產方式,盡快建立現代化的畜牧養殖,走科技含量高,經營規模大的發展道路。抓好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加大技術推廣,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創新畜牧業服務機制,增強畜牧業服務能力,加快畜牧業優良品種工程,發展與現代畜牧業相適應的良性畜牧業繁育體系;加大與高?;蛘呦嚓P科研單位的合作,加強技術上的交流,不斷提高畜牧業良種化水平,及時有效的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最新的成果,提高畜牧養殖的科技含量,降低其勞動生產率,有效的降低其生產成本;發展食草家禽,食草家禽是一種綠色、生態養殖,其市場發展前景較好,也可以減少疫情的發生率,在保證企業發展經濟效益的過程中,也可以實現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居民消費能力和市場購買力,這對于我國畜牧業市場的發展極為不利,需要根據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積極拓展畜牧業融資渠道,建立畜牧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發展畜牧業保險行業,加強畜牧業企業的技術培訓,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實現我國畜牧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摘要:2008年是經濟動蕩的一年,在金融危機中我們迎來了2009年。全國各行各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均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沖擊,它們在2009年又將如何生存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著重討論了中國畜牧業的發展概況,與國外畜牧業大國的行業發展情況相對比,并分析了畜牧業在金融危機中的受影響程度,預測了其在2009年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畜牧業;行業集中度;金融危機
1 中國畜牧業行情回顧
1.1 畜牧業結構――豬禽為主,牛羊為輔
在畜牧業肉類產品中,中國的畜種結構與世界畜種結構節本一致,按照比重從高到底排序都是豬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國肉類總產量中豬肉產量占有65%的比重,遠高于其他畜種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產量的比重為29%,而中國的比重僅為15%。
同時,從1962年與2002年的數據比較來看,中國的豬肉產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禽肉比重翻倍增長,而牛肉、羊肉以及其他肉類的產量皆有所下降。這說明中國人的肉類消費仍以豬、離這些較廉價和易于飼養的牲畜為主,國民經濟的飛速增長也未能改變中國人的飲食消費習慣。
1.2 畜產品產量――回升明顯,問題猶在
(1)分析1996年至2006年這十年間中國的畜產品產量,豬肉在肉類產量中占了50%以上的比例,其次為牛羊肉,與上面的分析相符。肉類產量每年穩定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大,基本在5%上下波動。奶類產品則主要由牛奶構成,其產量自1999年開始,保持著每年15%以上的增長幅度,增長勢頭驚人,說明了奶制品在居民消費所占的比例在增加。我國奶業作為一個產業已基本形成,奶業在推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據統計,2007年全年奶牛存欄達到1387.9萬頭,比上年增長1.82%,是1978年的28.9倍;奶類總產量達到3684.18萬噸,比上年增長11.56%,是1978年的38倍;人均奶類占有量為27.88千克,比上年增長9.6%,是1978年的27.3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了對牛奶的需求日益擴大,奶制品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2)進入2008年后,大部分畜產品產量的同比增長速度較往年仍維持穩定,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生豬生產明顯恢復。養殖效益保持較高水平。一是生豬存欄增加。6月底生豬存欄同比增長9.4%,出欄同比增長2.1%。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幅超過20%,占生豬總存欄比重的10.8%。二是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散戶飼養穩定增長。三是仔豬數量明顯增加。價格偏高。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對全國生豬生產和供應影響不大。地震重災區大多不是生豬主產縣,因災死亡生豬共370多萬頭,僅占2007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量的0.85%。目前,四川、甘肅、陜西和重慶4省市生豬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當地市場供應穩定。此外,年初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南方部分省區,生豬生產已全面恢復。隨著能繁母豬補貼、生豬調出大縣和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扶持政策的落實,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勢頭仍然很旺。
②家禽生產繼續保持增長。蛋種雞和商品雛雞供求穩定。今年上半年,全國17家重點種禽企業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蛋雛雞產銷平穩,每周銷售量分別為50萬套和500萬套左右,種雞和雛雞銷售價格穩中有升。預計上半年家禽存欄50億只,同比增長2%;家禽出欄53億只,同比增長8.2%;禽肉產量785萬噸,同比增長8.2%。
③肉牛和肉羊生產有所下滑,養殖戶增養積極性不高。據農業部4月份對240個行政村共60325農戶的數據監測,養牛戶有6957戶,比上月下降了2.1%;存欄肉牛39224頭,比上月下降了7.8%。預計上半年肉羊出欄1.3億只,同比下降0.2%;肉牛出欄2150萬頭,同比下降1.3%;牛羊肉產量500萬噸,同比下降0.1%。
④奶牛養殖穩定增長,養殖效益下滑逐步得到緩解。在國家有關奶業扶持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從2008年9月份開始,全國原料奶收購價格逐月上漲,逐步緩解了前一階段奶牛養殖保本甚至虧損的局面,奶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進入5月下旬以來,北方奶業主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降。7月份第1周優勢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為2.69元/公斤。比3月初最高價格下降9.7%。價格的回落對奶業生產構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總體來看,原料奶價格下降屬于季節性調整,目前大部分產區奶農交售價格還處在合理范圍之內。
(3)畜產品價格――養殖戶收入不穩定。
進入2008年后,我國主要畜產品價格走勢特點為:仔豬、活豬價格明顯回落,豬肉價格仍處較高位,活雞價格逐步走低,雞蛋價格見底后反彈,牛羊肉價格持續保持高位。家禽上半年存欄、出欄較去年同期出現兩位數增長,供應相對充足,目前,困擾養殖戶最大的因素就是飼料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4)我國畜牧業在世界中的地位――競爭環境惡劣,集中生產是目標。
中國的豬肉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排在第一位。然而,中國僅僅是對香港出口活豬?,F在中國也出口一些豬肉或豬肉制品到相鄰的國家,如俄羅斯和南韓。
誰是中國畜牧業的競爭對手呢?在畜產品中,美國年產雞肉1522萬噸,居第一位,占全球總量的26.3%,出口量為62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47%;巴西是第二位,年產雞肉81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15%;世界牛肉的主產國是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南美的巴西,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牛肉四強年出口牛肉388萬噸,占世界牛肉出口總量的83%;世界上羊肉最大的生產國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它們也是最大的羊肉出口國。年出口量為77萬噸,占全球出口總量的95%。歐盟是個例外,它實際上只相當于一個“國家”,其畜產品市場對內部成員是綠色通道沒有壁壘。但對歐盟以外的國家則封閉排斥,設置了銅墻鐵壁般的各種壁壘。荷蘭等國的畜產品都是出口到歐盟的,應視為內銷,不應看作是出口。
世界上的畜牧業強國還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行業集中度非常高,趨向于大規模、高質量生產。就肉類而言,美國6%的生產商生產90%的產品,歐盟11家企業占行業產量的74%。而我國2006年生豬屠宰量約5―6億頭,前三強占比僅為行業的5%左右。就流動渠道而言,發達國家65%的肉類銷售是由現代超市及賣場完成的,25%是由肉類連鎖店完成的,而中國目前75%以上是在農貿市場上銷售的。
因此,中國畜牧產品出口的最大阻力便是所謂的“綠色壁壘”和過于分散化的生產。要想使中國突破層層壁壘,將畜牧產品送出國門,參與國際化競爭,最根本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并且嚴把質量關,使我們的產
品達到國際標準。近幾年我國農業部已下達多項指令和政策,促進我國畜牧業的高水平平衡發展和產業集中化,注重培養大企業的品牌效應,畜牧產品出口的晴天指日可待。
2 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畜牧業
2.1 金融風暴對畜牧業的影響――利弊共存。影響不大
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給許多行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比如房地產業、鋼鐵行業、汽車制造業、IT行業等高端行業,畜牧業當然不可避免將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GDP增速放緩,城鄉居民收人增幅下降,購買力下降導致消費需求降低,生產規模壓縮,成本增加,金融信貸規模收縮等,都將使畜牧業今年乃至明年的利潤率下降,預計本次金融危機將下拉畜牧業產值10%左右。
但是,有一些行業受金融風暴影響相對較小,比如醫藥制造業和食品制造業(其中包括畜牧業)。這兩個行業屬于基礎產業,無論金融風暴如何影響老百姓的生活,但是吃飯和看病永遠是人們生活的主題。生產肉類、蛋類的畜牧業養活著全國十三多億人口,有人口的支撐就決定了畜牧業注定不會走入長期低迷。相信短期的影響過后,畜牧業便會走入正常發展軌道。
另外,我們應該看到金融風暴積極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緩解通脹壓力。我國從去年底開始的大幅度的通貨膨脹為人們生活消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豬肉禽肉牛奶蛋類的價格大幅提高。此次金融風暴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壓力,我國近期的CPI已回到4%附近,人們逐漸重拾消費信心,這對畜牧業的銷量增加和利潤增長有非常大的幫助。
(2)優勝劣汰,有利于行業結構調整。雖然我國是一個畜牧業大國,也是世界上豬肉產量第一的國家,但是生產非常分散,中小企業過多,這不僅不利于管理,同時也難把質量關。此次金融危機過后,管理不善、質量不過關、利潤率低的中小企業將很快出局,而真正有競爭力、有發展潛力、管理系統完善的大企業將留下。優秀的企業為了度過此次金融危機必將狠抓內部控制,完善管理和生產系統,降低成本,提高生產質量,有利于產業的集中化。從而帶動行業利潤的增長。
2.2 國家政策為畜牧業發展護航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注重畜牧業的發展,多次對畜牧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近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對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資力度,初步構建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從生豬生產扶持政策看,一是建立了能繁母豬補貼制度。二是啟動生豬良種補貼政策。三是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四是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2)從奶業發展扶持政策看,一是實施優質后備母牛補貼政策。二是加大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三是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四是實施奶牛養殖保險政策。
此外,中國還將加大畜產品進出口管理力度。鼓勵畜產品加工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努力擴大畜產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出口畜產品生產加工管理模式。實施出入境檢驗檢疫備案制度。加強對大宗畜產品進口的調控與管理,保護農民利益,維護國內生產和市場穩定等。
2.3 2009年畜牧業經濟發展具體預測
養豬業預計增幅10%左右。國家采取多項措施,加大扶持生豬生產的力度。零星飼養戶進一步減少,規模豬場增多,養豬業正在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養禽業預計增長5%左右。養禽行情上半年將延續2008年行情,下半年較好。
牛羊業預計增長15%~20%。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羊肉需求比例快速提高。奶牛業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發展迅速,全年可恢復到去年水平。
飼料需求量將繼續增長,漲幅8%~10%。隨著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物結構的改善等,居民對肉、蛋、奶等動物食品的消費量將進一步增長,從而拉動飼料需求量的上升。
今年以來,全國畜牧業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效益整體較好。上半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3515萬噸,同比增長3.2%;奶類產量為1915萬噸,同比增長11.5%;禽蛋產量1340萬噸,同比增長6.4%。全國飼料工業產量快速增長,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全國飼料總產量為5900萬噸,同比增長11.2%。
改革開放30年以來,飼料企業茁壯成長,成為我國飼料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兩年來,畜牧業生產的波動,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宏觀環境的變化,市場競爭的加劇,使飼料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型飼料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深入分析中小型飼料企業發展面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共同商討新形勢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很及時,也很有意義。
一、當前我國畜牧業生產形勢
今年以來,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克服種種困難,迎難而上,奮發努力,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國畜牧業生產形勢總體向好,生產加快恢復,質量穩步提高,價格和市場供應平穩,效益整體較好。上半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3515萬噸,同比增長3.2%;奶類產量為1915萬噸,同比增長11.5%;禽蛋產量為1340萬噸,同比增長6.4%。
(一)生豬生產明顯恢復,養殖效益保持較高水平。一是生豬存欄增加。6月底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0.6%,出欄同比增長4.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幅超過20%,占生豬總存欄比重的10.8%。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母豬存欄增幅過大,數量較多,要適當予以控制,防止明年生豬數量過多,引發價格下滑。二是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散戶飼養穩定增長。6月份規模養殖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6.9%出欄增長17.6%。散戶飼養量相對穩定,存欄同比增長5.3%,出欄同比下降4.5%。三是仔豬數量明顯增加,價格偏高。斷奶至2月齡仔豬存欄同比增加20.2%,但仍不能滿足大量補欄的需要,6月份仔豬價格34.55元/公斤,同比增長101.2%。四是生豬產品價格逐步回落。今年2月份以來,豬肉平均價格已經連續21周小幅下降,仔豬和活豬價格連續12周下降。7月份第1周的仔豬、活豬和豬肉價格比今年以來最高價格分別下降12.28%、11.4%和9.7%。五是養豬效益較高。養豬收益看好,但比較效益回落。目前,出欄1頭生豬平均盈利在200元左右,但每頭豬的利潤與年初的450元相比,下降了250元。飼養一頭母豬年盈利6000元左右,處于較高水平。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對全國生豬生產和供應暫時影響不大。地震重災區大多不是生豬主產縣,因災死亡生豬共370多萬頭,僅占2007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量的0.85%。目前,四川、甘肅、陜西和重慶4省市生豬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當地市場供應穩定。此外,年初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南方部分省區,生豬生產已全面恢復。
隨著能繁母豬補貼、生豬調出大縣和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扶持政策的落實,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勢頭仍然很旺。從母豬的生產周期看,能繁母豬補欄的持續增加,四季度仔豬供應偏緊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由于飼料、人工、水電等費用大幅上漲,目前每頭育肥豬成本已經達到1400元左右,今后一段時期內生豬產品價格仍將維持較高水平。
綜合分析,上半年全國生豬存欄4.71億頭,同比增長9.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5175萬頭,同比增長22.5%,占生豬存欄的11%;生豬出欄2.88億頭,同比增長2.1%。
(二)家禽生產繼續保持增長。一是蛋雞養殖效益好轉。受去年蛋雞存欄數量增加的影響,2007年10月份以來,全國雞蛋價格開始持續小幅下滑,養殖戶出現虧損。2008年4月份雞蛋價格有所回升,養殖效益有所好轉。據我部監測,以雞蛋價格和飼料價格的比值2.86為盈虧平衡點,6月份遼寧、山東、河北等8個主產省份平均蛋價為6.9元/公斤,配合料價格2.34元/公斤,比價為2.95:1,略有盈利,7月份第1周全國集貿市場平均蛋價為7.82元/公斤,同比增長3.04%,各地養殖戶補欄基本穩定。二是蛋種雞和商品雛雞供求穩定。今年上半年,全國17家重點種禽企業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蛋雛雞產銷平穩,每周銷售量分別為50萬套和500萬套左右,種雞和雛雞銷售價格穩中有升。三是活雞和西裝雞價格較高。7月份第1周活雞和西裝雞價格分別為14.01元/公斤和14.43元/公斤,同比分別上漲3.06%和7.09%。今年以來,活雞價格已有23周保持在14元/公斤以上,均處于較高價位,出欄肉雞每只可獲利1.7元以上,養殖效益看好。預計上半年家禽存欄50億只,同比增長2%;家禽出欄53億只,同比增長8.2%;禽肉產量785萬噸,同比增長8.2%。
(三)肉牛和肉羊生產有所下滑,養殖戶增養積極性不高。據4月份對240個行政村共60325農戶的數據監測,養牛戶有6957戶,比上月下降了2.1%;存欄肉牛39224頭,比上月下降了7.8%。今年以來,牛肉價格持續上漲,架子牛養殖效益較高。7月份第1周全國牛肉平均價格為31.81元/公斤,同比增長44.5%。但母牛飼養效益仍偏低,養殖戶增養積極性不高。農民飼養一頭母牛在不計人工、飼草成本的前提下,需一年時間才能繁殖出售犢牛,毛收入僅約1000元?;A母牛存欄下降將會影響肉牛產業發展后勁,是當前肉牛養殖面臨的最突出問題。預計上半年肉羊出欄1.3億只,同比下降0.2%;肉牛出欄2150萬頭,同比下降1.3%;牛羊肉產量500萬噸,同比下降0.1%。
(四)奶牛養殖穩定增長,養殖效益下滑逐步得到緩解。在國家有關奶業扶持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從2007年9月份開始,全國原料奶收購價格逐月上漲,逐步緩解了前一階段奶牛養殖保本甚至虧損的局面,奶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進入5月下旬以來,北方奶業主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降。7月份第1周優勢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為2.69元/公斤,比3月初最高價格下降9.7%。價格的回落對奶業生產構成了一定不利影響。但總體來看,原料奶價格下降屬于季節性調整,目前大部分產區奶農交售價格還處在合理范圍之內。預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牛奶產量1860萬噸,同比增長12.1%;奶牛存欄1435萬頭,同比增長8.3%。
二、當前我國飼料生產形勢
上半年,在養殖業加快恢復發展形勢的帶動下,全國飼料工業產量快速增長,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預計上半年全國飼料總產量5900萬噸,同比增長11.2%。其中,配合飼料4540萬噸,同比增長13.3%;濃縮飼料1120萬噸,同比增長4.5%;添加劑預混合飼料240萬噸,同比增長5.9%。
(一)配合飼料增長迅速,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隨著養殖業由一家一戶散養方式向標準化規模飼養方式轉變,農戶越來越多地使用商品化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上半年豬飼料總產量1940萬噸,同比增長12.7%;蛋禽飼料1150萬噸,同比增長6.5%;肉禽飼料1900萬噸,同比增長20.5%。年初,受南方雨雪災害影響,部分地區禽類存欄量減少,禽飼料生產第一季度出現下滑。此后,禽產品價格在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拉動下出現上漲,禽產品生產快速恢復,帶動禽料生產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二)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受全球能源、糧食價格上漲影響,飼料原料和多種飼料添加劑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今年1~6月份,玉米、豆粕、蛋氨酸等各主要飼料原料同比平均漲幅為43%,而同期豬、肉禽、蛋禽等配合飼料產品同比平均漲幅為25%。飼料生產企業處于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和穩價保市場的困境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三)企業規模優勢更加明顯,小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至5月份,月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規模企業,平均增幅達到49%;月產2~10萬噸的企業平均增幅27%;月產0.5~1萬噸的企業平均增幅13.4%;月產量在5000噸以下的企業,平均增幅10.5%。進入6月,隨著市場供求的影響和飼料生產企業審查辦法的嚴格實施,有三分之一左右月產量幾百噸的企業處于停產狀態,而行業內一些優勢企業繼續呈強勢擴張的態勢。
下半年,隨著我國降低豆粕進口關稅政策作用的顯現和市場自發的理性調整,預計豆粕價格將在8月后期開始有所回落;磷酸氫鈣災后恢復生產和相關替代產品的使用,也將促使一些礦物質飼料添加劑價格出現回歸;其他飼料原料價格雖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但繼續上漲的空間不大。隨著供應春節元旦兩節生豬的補欄和禽類存欄的恢復性增長,進入8月飼料需求將出現較快的增長,在原料價格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飼料行業將會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
三、我國畜牧業扶持政策及落實情況
近年來,畜牧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注重畜牧業的發展,多次對畜牧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近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對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資力度,初步構建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從生豬生產扶持政策看,一是建立了能繁母豬補貼制度。2007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別拿出11.06億元、12.59億元,按每頭50元的標準,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場戶給予補貼,累計核查補貼能繁母豬4656.5萬頭。2008年每頭能繁母豬補貼標準增加至100元,補貼政策將于近期正式啟動實施。二是啟動了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為降低生豬養殖風險,國家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能繁母豬保險保費給予差別補助,中央補貼11.5億元,地方補貼11.38億元。截至2008年5月底,全國參保能繁母豬超過4100萬頭,覆蓋率達80%左右。年初冰凍雨雪災害中,有10多萬頭死亡母豬得到理賠。三是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下撥15億元,對全國253個生豬調出大縣進行獎勵。2008年獎勵資金計劃增加至21億元,其中15億資金已按2007年明確的調出大縣數量和標準下達各地。這253個生豬調出大縣出欄數量占全國總量的30%以上,支持生豬調出大縣發展加快了全國生豬生產的恢復與發展,保障了城鄉居民豬肉消費。四是啟動生豬良種補貼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1.8億元,對全國200個縣(農場)900萬頭能繁母豬實施生豬人工授精良種補貼,截至2008年5月底各項目縣已基本完成項目實施任務。2008年補貼資金增加至3.6億元,項目實施方案已經下發,近期補貼資金也將下達各地,隨著項目的進一步實施,生豬人工授精網點逐步完善,有力地推動了生豬品種改良的進程。五是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2007年中央投入25億元支持10791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今年再安排25億元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前期項目申報評審工作全部結束,近期將下達投資計劃。六是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2007年中央投入3億元,支持生豬原種場擴繁場和資源場建設。2008年繼續安排3億元資金,近期將下達項目投資計劃。
從奶業發展扶持政策看,一是實施優質后備母牛補貼政策。2007年中央投入4.302億元,對2006~2006年實施國家荷斯坦奶牛良種補貼的荷斯坦改良后備母牛進行一次性補貼500元。目前補貼政策基本全部落實到場戶。二是加大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2007年中央財政投入1億元,對全國22個省份以及黑龍江墾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81個奶牛重點縣的奶牛養殖農戶使用優質凍精改良奶牛進行補貼,改良奶牛346.7萬頭。2008年奶牛良種補貼資金增加至2.4億元,補貼品種覆蓋全部荷斯坦奶牛,同時兼顧奶水牛、褐牛、乳用西門塔爾牛等其他奶牛品種。奶牛項目補貼政策的實施,加快了我國奶牛品種改良的步伐,奶牛單產水平明顯提高。三是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2008年中央投入2億元在8個奶業主產省啟動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試點項目。發改委項目批復已會簽我部,近期下達。四是實施奶牛養殖保險政策。2008年中央啟動了奶牛政策性保險,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負擔30%,地方財政負擔30%,養殖戶負擔40%。截至目前,各地參保奶牛達17余萬頭。
從蛋雞生產扶持政策看,一是對祖代蛋種雞實施補貼。2008年中央投入3800萬元對全國38萬套祖代蛋種雞每套一次性補貼100元。目前,補貼資金已經兌現到養殖場。二是啟動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今年國家對存欄1萬只以上的規?;半u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貼,以改善養殖條件和環境,提高養殖水平。當前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完善項目實施方案,近期將付之實施。三是支持蛋雞新品種配套系選育。今年起,國家將加大對蛋雞育種的投入,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校積極開展蛋雞新品種培育工作,提升我國種雞自主育種能力,增強蛋雞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種源基礎。
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來看,三個基本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那就是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市場的競爭規律??偟膩砜?,中央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為畜牧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我們要牢牢抓住當前畜牧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加強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建設,夯實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切實增強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四、我國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更應深刻認識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飼養成本上升過快。受國際油價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今年以來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和洪澇災害的影響,玉米和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漲幅較大,水、電、建筑和運輸等成本上升較快,畜禽養殖成本大幅提高。據監測,6月份全國玉米平均價格為1.78元/公斤,同比上漲9%;豆粕4.31元/公斤,同比上漲61.6%;育肥豬配合飼料2.65元/公斤,同比上漲27.9%。按照一頭生豬消耗300公斤飼料計算,飼料漲價帶動飼養總成本同比上升約15%。一頭單產5噸的奶牛年飼養成本增加1800元左右。另外,購買仔豬等費用也大幅上漲,6月份一頭20公斤重仔豬價格比去年同期高出約350元。勞動力每日工資從2007年初的30元增加到現在的50元,漲幅超過60%。
(二)動物疫病威脅仍然嚴重。近年來,重大動物疫病隱患仍然是困擾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農民對疫情風險的擔心仍未消除,養殖信心因此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還不夠健全,基層鄉鎮防疫站基礎條件差、經費不足的狀況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防疫員隊伍不夠穩定。
(三)養殖業整體風險加大。隨著飼養成本逐步加大,畜禽養殖業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更加明顯。除疫病影響外,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也不容忽視。目前,除能繁母豬和奶牛外,其他主要畜禽生產保險體系仍未建立,廣大養殖戶仍然是養殖業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另外,國家對生豬等主要畜禽產品生產的調控措施仍未出臺,價格大起大落導致產業波動的風險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四)中小飼料企業舉步維艱。飼料工業上連種植業,下連養殖業,是養殖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于養殖業,飼料工業的壓力和風險更大,特別是中小飼料企業,將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壓力。
1.消化飼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的能力弱。受倉儲和資金制約,中小飼料企業普遍缺乏原料儲備能力,在飼料原料價格漲幅高于飼料產品漲幅的情況下,如果持續時間較長,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將遠遠高于大型飼料企業。
2.融資壓力大。與其他行業中小型企業一樣,飼料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資金緊缺的壓力,憑借自身積累特別是在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難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金融貸款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在現有的條件下也很難有所突破。
3.管理挑戰多。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由于許多企業不能根據企業的發展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就會在內部滋生問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員往往會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困境其實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人員、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要保持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就必須根據自身的變化不斷進行管理變革,但實際上大多數企業難以有所突破。
4.競爭力不強。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首先面臨的就是產品競爭。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一般比較單一,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質量安全水平與大企業也有一定差距,社會競爭優勢不明顯。其次是人才競爭。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往往很難留住所需人才,導致在產品創新方面大大滯后大型企業。第三是信息競爭。大多數中小企業因實力不足或重視程度不夠,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遠遠落后于大型企業,掌握的信息往往局限于一定的范圍,且所需的信息往往也不能及時獲得。
五、促進我國飼料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幾點考慮
改革開放30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興起,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一個多元競爭、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促進了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發揮。
一是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2007年,我國中小企業總數達4200多萬,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經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總數為460萬戶,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3%,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額的58.9%。在40個工業行業中,中小企業在27個行業中的比例超過50%,在相當一部分行業超過70%;二是中小企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農民工相當一部分在中小企業就業。三是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我國66%的發明專利,82%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中小企業完成的。四是中小企業發展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不少中小企業已經從早期的初級加工、建筑、運輸、傳統商貿等領域,向基礎設施、機電制造、高新技術等領域拓展,越來越多的地區中小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大型飼料企業集團都是從中小飼料企業發展起來的,認真研究大型飼料企業集團的成長軌跡,對于中小飼料企業當前解困,著眼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啟示。這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與農牧業科研機構緊密結合,發揮后發科技優勢。我國飼料企業技術研發工作起步較晚,總體水平不高,中小飼料企業受資金、人才因素制約,科技水平更低,突出表現為研發投入少,產品低檔次和同質化,市場競爭力弱。要改變這一現狀,中小飼料企業必須將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放在優先位置,著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要建立學習型企業,形成全員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的企業氛圍,增強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要加強與農牧業科研單位的合作,依托具有創新優勢的現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以飼料產品為單元,創新一個或若干個優勢產品,盡快扭轉“跟風走”的被動局面。要借鑒飼料企業集團研發和推廣應用飼料科技的運行模式,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依靠發揮后發科技優勢,追趕和超越大企業。
(二)要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緊密結合,發揮適應性強的優勢。當前,我國現代畜牧業正在加快發展,畜牧業規?;潭炔粩嗵岣?,產業化加速推進,區域化進程加快發展,畜牧業生產效率明顯改善。飼料工業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支撐,作為飼料生產主體的中小企業,必須緊跟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的節奏和步伐,針對畜牧業結構而優化飼料生產結構,適應現代畜牧業營銷模式而改進服務方式。近年來,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特色養殖發展很快,中小企業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己貼近市場、貼近農民的優勢,發揮“船小好調頭”的靈活性,緊跟市場需求變化,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提供優質服務,搶占市場先機,提高生產效益。
(三)要與當地資源緊密結合,發揮布局廣泛的優勢。我國幅員遼闊,生物多樣性強,適合多種糧食、經濟和飼料作物生長,地方飼料資源豐富。這一資源分布,決定了中小飼料企業不一定都生產玉米、豆粕型配合飼料,要善于研究當地飼料資源的營養成分,按照科學配方理論,生產最低成本的配合飼料。中小企業大多是本地企業,最熟悉和了解本地情況,具有生產地域性獨特飼料的資源優勢。要充分發揮產品供應半徑短、產銷直掛的優勢,按照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和配合飼料的供應特點,創造性地生產帶有本區域特色的高效、低成本飼料產品,形成特色優勢品牌,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四)要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發揮中軸產業的優勢。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也是涉農企業發展的方向。在這方面大型飼料企業已經探索出很多具有借鑒意義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國家對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不僅支持大企業發展產業化,而且鼓勵中小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小飼料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加快與農民結成更加緊密地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真正成為自己產品的可靠用戶,更多地分享產業化經營成果。中小飼料企業要將眼光放的更遠一些,視野更開闊一些,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的管理理論,在做精做強企業的同時,進一步充分發揮自身上聯種植業、下聯養殖的紐帶作用,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做產業鏈的組織者,面向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將養殖戶組織起來,走專業化分工、貿工農一體、產供銷緊密銜接的產業化發展道路。
(五)要與大企業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發揮終端網絡的優勢。近年來,大型飼料企業發展戰略出現了一些新的調整和變化,大企業在擴張過程中更多地采取并購、合資、合作等靈活的方式,單純依靠新建的擴張模式逐漸減少。這種變化表明,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爭取要素、資源和市場更高層次的競爭。中小企業要想在這種更高層次的競爭中求得發展,一方面要認真研究飼料工業大企業發展戰略,既要充分分析大企業的優勢和特點,又要分析自身的長處和特色;既要認清并購是進入飼料更高平臺的一條捷徑,又要認清中小飼料企業仍然是主體的客觀現實,堅持以我為主,繼續發揮網絡終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優勢,在比較優勢中不斷發展自己。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飼料信息網絡和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對外合作與交流的共性平臺,與大型企業同時占有生產信息和技術發展趨勢,在與大企業競合、聯合、合作中處于平等地位,在競爭中實現共贏。飼料工業協會要進一步發揮服務功能,積極開展信用擔保、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國際合作、人員培訓和管理咨詢服務,全面提升中小飼料企業發展能力。
今年,是我們國家發展歷史上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年初南方部分省區遭受了低溫冰凍雨雪災害。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北京奧運會隆重舉行。12月將迎來改革開放三十年。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肩負光榮的使命,重大的責任,艱巨的任務,保持畜牧業和飼料工業持續穩定發展,保障畜產品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意義更加重大。我們相信,經過全國共同努力,中小飼料企業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來更大的發展,為建設現代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根據國家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在2008中小飼料企業發展論壇上的講話摘編)
摘要:2008年是經濟動蕩的一年,在金融危機中我們迎來了2009年。全國各行各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均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沖擊,它們在2009年又將如何生存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著重討論了中國畜牧業的發展概況,與國外畜牧業大國的行業發展情況相對比,并分析了畜牧業在金融危機中的受影響程度,預測了其在2009年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畜牧業;行業集中度;金融危機
1 中國畜牧業行情回顧
1.1 畜牧業結構——豬禽為主,牛羊為輔
在畜牧業肉類產品中,中國的畜種結構與世界畜種結構節本一致,按照比重從高到底排序都是豬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國肉類總產量中豬肉產量占有65%的比重,遠高于其他畜種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產量的比重為29%,而中國的比重僅為15%。
同時,從1962年與2002年的數據比較來看,中國的豬肉產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禽肉比重翻倍增長,而牛肉、羊肉以及其他肉類的產量皆有所下降。這說明中國人的肉類消費仍以豬、離這些較廉價和易于飼養的牲畜為主,國民經濟的飛速增長也未能改變中國人的飲食消費習慣。
1.2 畜產品產量——回升明顯,問題猶在
(1)分析1996年至2006年這十年間中國的畜產品產量,豬肉在肉類產量中占了50%以上的比例,其次為牛羊肉,與上面的分析相符。肉類產量每年穩定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大,基本在5%上下波動。奶類產品則主要由牛奶構成,其產量自1999年開始,保持著每年15%以上的增長幅度,增長勢頭驚人,說明了奶制品在居民消費所占的比例在增加。我國奶業作為一個產業已基本形成,奶業在推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據統計,2007年全年奶牛存欄達到1387.9萬頭,比上年增長1.82%,是1978年的28.9倍;奶類總產量達到3684.18萬噸,比上年增長11.56%,是1978年的38倍;人均奶類占有量為27.88千克,比上年增長9.6%,是1978年的27.3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了對牛奶的需求日益擴大,奶制品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2)進入2008年后,大部分畜產品產量的同比增長速度較往年仍維持穩定,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生豬生產明顯恢復。養殖效益保持較高水平。一是生豬存欄增加。6月底生豬存欄同比增長9.4%,出欄同比增長2.1%。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幅超過20%,占生豬總存欄比重的10.8%。二是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散戶飼養穩定增長。三是仔豬數量明顯增加。價格偏高。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對全國生豬生產和供應影響不大。地震重災區大多不是生豬主產縣,因災死亡生豬共370多萬頭,僅占2007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量的0.85%。目前,四川、甘肅、陜西和重慶4省市生豬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當地市場供應穩定。此外,年初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南方部分省區,生豬生產已全面恢復。隨著能繁母豬補貼、生豬調出大縣和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扶持政策的落實,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勢頭仍然很旺。
②家禽生產繼續保持增長。蛋種雞和商品雛雞供求穩定。今年上半年,全國17家重點種禽企業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蛋雛雞產銷平穩,每周銷售量分別為50萬套和500萬套左右,種雞和雛雞銷售價格穩中有升。預計上半年家禽存欄50億只,同比增長2%;家禽出欄53億只,同比增長8.2%;禽肉產量785萬噸,同比增長8.2%。
③肉牛和肉羊生產有所下滑,養殖戶增養積極性不高。據農業部4月份對240個行政村共60325農戶的數據監測,養牛戶有6957戶,比上月下降了2.1%;存欄肉牛39224頭,比上月下降了7.8%。預計上半年肉羊出欄1.3億只,同比下降0.2%;肉牛出欄2150萬頭,同比下降1.3%;牛羊肉產量500萬噸,同比下降0.1%。
④奶牛養殖穩定增長,養殖效益下滑逐步得到緩解。在國家有關奶業扶持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從2008年9月份開始,全國原料奶收購價格逐月上漲,逐步緩解了前一階段奶牛養殖保本甚至虧損的局面,奶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進入5月下旬以來,北方奶業主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降。7月份第1周優勢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為2.69元/公斤。比3月初最高價格下降9.7%。價格的回落對奶業生產構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總體來看,原料奶價格下降屬于季節性調整,目前大部分產區奶農交售價格還處在合理范圍之內。
(3)畜產品價格——養殖戶收入不穩定。
進入2008年后,我國主要畜產品價格走勢特點為:仔豬、活豬價格明顯回落,豬肉價格仍處較高位,活雞價格逐步走低,雞蛋價格見底后反彈,牛羊肉價格持續保持高位。家禽上半年存欄、出欄較去年同期出現兩位數增長,供應相對充足,目前,困擾養殖戶最大的因素就是飼料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4)我國畜牧業在世界中的地位——競爭環境惡劣,集中生產是目標。
中國的豬肉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排在第一位。然而,中國僅僅是對香港出口活豬。現在中國也出口一些豬肉或豬肉制品到相鄰的國家,如俄羅斯和南韓。
誰是中國畜牧業的競爭對手呢?在畜產品中,美國年產雞肉1522萬噸,居第一位,占全球總量的26.3%,出口量為62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47%;巴西是第二位,年產雞肉81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15%;世界牛肉的主產國是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南美的巴西,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牛肉四強年出口牛肉388萬噸,占世界牛肉出口總量的83%;世界上羊肉最大的生產國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它們也是最大的羊肉出口國。年出口量為77萬噸,占全球出口總量的95%。歐盟是個例外,它實際上只相當于一個“國家”,其畜產品市場對內部成員是綠色通道沒有壁壘。但對歐盟以外的國家則封閉排斥,設置了銅墻鐵壁般的各種壁壘。荷蘭等國的畜產品都是出口到歐盟的,應視為內銷,不應看作是出口。
世界上的畜牧業強國還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行業集中度非常高,趨向于大規模、高質量生產。就肉類而言,美國6%的生產商生產90%的產品,歐盟11家企業占行業產量的74%。而我國2006年生豬屠宰量約5—6億頭,前三強占比僅為行業的5%左右。就流動渠道而言,發達國家65%的肉類銷售是由現代超市及賣場完成的,25%是由肉類連鎖店完成的,而中國目前75%以上是在農貿市場上銷售的。
因此,中國畜牧產品出口的最大阻力便是所謂的“綠色壁壘”和過于分散化的生產。要想使中國突破層層壁壘,將畜牧產品送出國門,參與國際化競爭,最根本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并且嚴把質量關,使我們的產品達到國際標準。近幾年我國農業部已下達多項指令和政策,促進我國畜牧業的高水平平衡發展和產業集中化,注重培養大企業的品牌效應,畜牧產品出口的晴天指日可待。
2 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畜牧業
2.1 金融風暴對畜牧業的影響——利弊共存。影響不大
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給許多行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比如房地產業、鋼鐵行業、汽車制造業、it行業等高端行業,畜牧業當然不可避免將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gdp增速放緩,城鄉居民收人增幅下降,購買力下降導致消費需求降低,生產規模壓縮,成本增加,金融信貸規模收縮等,都將使畜牧業今年乃至明年的利潤率下降,預計本次金融危機將下拉畜牧業產值10%左右。
但是,有一些行業受金融風暴影響相對較小,比如醫藥制造業和食品制造業(其中包括畜牧業)。這兩個行業屬于基礎產業,無論金融風暴如何影響老百姓的生活,但是吃飯和看病永遠是人們生活的主題。生產肉類、蛋類的畜牧業養活著全國十三多億人口,有人口的支撐就決定了畜牧業注定不會走入長期低迷。相信短期的影響過后,畜牧業便會走入正常發展軌道。
另外,我們應該看到金融風暴積極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緩解通脹壓力。我國從去年底開始的大幅度的通貨膨脹為人們生活消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豬肉禽肉牛奶蛋類的價格大幅提高。此次金融風暴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壓力,我國近期的cpi已回到4%附近,人們逐漸重拾消費信心,這對畜牧業的銷量增加和利潤增長有非常大的幫助。
(2)優勝劣汰,有利于行業結構調整。雖然我國是一個畜牧業大國,也是世界上豬肉產量第一的國家,但是生產非常分散,中小企業過多,這不僅不利于管理,同時也難把質量關。此次金融危機過后,管理不善、質量不過關、利潤率低的中小企業將很快出局,而真正有競爭力、有發展潛力、管理系統完善的大企業將留下。優秀的企業為了度過此次金融危機必將狠抓內部控制,完善管理和生產系統,降低成本,提高生產質量,有利于產業的集中化。從而帶動行業利潤的增長。
2.2 國家政策為畜牧業發展護航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注重畜牧業的發展,多次對畜牧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近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對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資力度,初步構建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從生豬生產扶持政策看,一是建立了能繁母豬補貼制度。二是啟動生豬良種補貼政策。三是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四是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2)從奶業發展扶持政策看,一是實施優質后備母牛補貼政策。二是加大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三是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四是實施奶牛養殖保險政策。
此外,中國還將加大畜產品進出口管理力度。鼓勵畜產品加工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努力擴大畜產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出口畜產品生產加工管理模式。實施出入境檢驗檢疫備案制度。加強對大宗畜產品進口的調控與管理,保護農民利益,維護國內生產和市場穩定等。
2.3 2009年畜牧業經濟發展具體預測
養豬業預計增幅10%左右。國家采取多項措施,加大扶持生豬生產的力度。零星飼養戶進一步減少,規模豬場增多,養豬業正在朝著規?;I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養禽業預計增長5%左右。養禽行情上半年將延續2008年行情,下半年較好。
牛羊業預計增長15%~20%。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羊肉需求比例快速提高。奶牛業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發展迅速,全年可恢復到去年水平。
飼料需求量將繼續增長,漲幅8%~10%。隨著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物結構的改善等,居民對肉、蛋、奶等動物食品的消費量將進一步增長,從而拉動飼料需求量的上升。
關于中國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的思考
1中國畜牧業發展的成就
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畜牧業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改革開放前,老百姓買肉、蛋得憑票。今天,肉蛋奶不但敞開供應,而且開始講究安全放心。
據統計,2005 年中國畜牧業總產值為1.3 萬億元,至2008 年,已達到2 萬億元。全國共養殖有16億頭豬、4億頭牛和7億只羊,雞、鴨、魚等其他畜禽類的數量就更多。2008 年,全國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 278 萬t、2 701 萬t和3 781 萬t,比1980 年增長了4.7 倍、9.5 倍和26.7 倍,平均年遞增6.4%、8.8%和12.6%。1978年,全國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別只有8.9 kg、2.4 kg和1.0 kg,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別達到52.0 kg、19.0 kg和27.5 kg,分別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中國人均肉蛋奶的消費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1],畜牧業經濟已從家庭副業成長為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是一個畜牧大國,但在當前的畜牧養殖產業體系中,存在著國家、集體、股份制、個人等多個生產業態。農業和牧業相結合的農牧業結構仍然還是目前畜牧養殖業的主體,工廠化畜牧企業依然只是鳳毛麟角。據統計,91%的豬肉產品、99%的牛肉出自農牧方式,工廠化養殖方式僅為1% ;羊肉的散養方式占98% ;禽肉的農牧式占82% ,禽蛋的農牧方式占94%,其中專業戶占36% ,散養戶占58% ;牛奶農牧式占80% ;綿羊毛放牧式占70% ,農牧式占30% ,工廠化則為0。以農牧結合為主的畜牧業在中國的畜牧產業中仍占主導地位,而在農牧結合的畜牧業中又以非專業養殖戶的傳統式散養或小規模圈養為主[2]。如此一個大規模的行業產業,再加上上述生產模式,在市場經濟的調控下,行業的發展很容易受市場價格的制約。據2009年上半年統計,四川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 596.3 元,同比增加了307 元,增長13.4%,但是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只有571 元,同比減少了60.56 元,減少了9.59%。農民人均出售豬肉26.57 kg,同比增長了5.25%,人均收入380.29 元,同比減少了21.73%。據對亳州、合肥等地部分養殖場(戶)調查,每出欄1頭肥豬平均虧損50元左右[1],可見,畜牧業是增產減收。對于上述諸多的問題,誠然有些問題屬于政策、法規層面,需要各級政府配合有關部門解決。但是有很多的問題是與畜牧業經濟信息及市場信息密切相關的,沒有建立起有效、科學、快速的反應機制,使得產業容易出現價格上漲一哄而上,價格下跌生產收縮,這就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和波動,這種沖擊和波動不利于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和實現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少有效的市場信息引導。由此看來,市場信息體系的滯后和不完善,直接影響到行業產業的發展與穩定。
3中國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組織
中國畜牧業市場信息和其它行業在大的格局上沒有區別,也存在著市場、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工作是畜牧業發展的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工作做好了,畜牧業經濟也將被帶動起來。大量事實可以證明,中國畜牧業的發展,畜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場供給日益豐富多彩,優質產品率不斷上升,新品種、新產品層出不窮,毫無疑問與中國畜牧市場信息的服務有著密切的關系。當今畜牧業市場信息主要來自以下服務組織[4]。
3.1政府性質部門
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他們負責向社會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信息、統計數據、市場動態等。
3.2準政府性質機構
各級國家有關部門的信息中心、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他們是政府部門直屬單位,承擔政府的部分信息服務任務。
3.3教學科研系統
各級各類畜牧教學、科研單位。他們產生和傳播大量畜牧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4 社團組織
畜牧行業協會和學會。他們發揮著協調、咨詢、服務、橋梁紐帶作用。
3.5其他信息服務組織
有關媒體、商業性機構、大型企業內部的信息服務機構、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合作及中介組織、經營大戶、農民經紀人等。他們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搭起了畜產品走向市場的橋梁,彌補了政府信息服務功能的缺欠。
4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雖然上述信息服務組織對畜牧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很難滿足農牧民對畜牧市場信息的需求。
(1)中國經濟管理體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現在人們已經在圍繞市場情況考慮和安排生產、加工、經營、消費等一切經濟活動。但畜牧交易市場體制不完善,畜產品貿易市場建設滯后,仍屬傳統自由交易,交易行為不規范;市場信息缺失,畜牧業生產信息、銷售流通信息不暢,對市場的需求變化把握不準,由此使畜牧生產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某些畜產品存在階段性、結構性過剩[5],造成了畜產品價格的起伏不定,既浪費了資源,又損害了養殖戶的利益,影響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中國畜產品由不同部門歸口管理,缺乏統一協調的信息服務管理機制,各部門和各單位分別依靠各自獨立、相對薄弱、體系建設存在交叉重復,信息資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有較大差距;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等手段落后;信息的采集面相對較窄,采集、分析和缺乏統一的標準;信息分析形式和窗口的實用性、統一性和固定性較差。
(3)現有的信息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技術人才不足,培訓工作滯后等[5]。
這些因素影響了市場信息服務質量與效率,使得畜產品市場信息的需求和供給之間在結構、質量、有效性、時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難以滿足加入世貿組織后畜牧業和畜牧經濟發展的需要。
5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應采取的措施
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質量與畜牧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從一定意義上講,信息靈通,就能解決農牧民的生產問題和“買難賣難”問題,可以致富。反之,農牧民就不知道養什么、怎樣養、養多少、賣給誰。因此,要建立多元的畜牧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和服務體系。
5.1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工程,改進完善信息采集系統
依托農業部和省級農業部門,強化建立和開發畜牧業市場綜合數據庫系統,如建立畜牧業生產和市場需求信息、畜牧業生產區域性信息、畜牧業經營性信息、畜牧業產品結構信息、畜禽產品進出口信息、畜禽生產水平信息等數據庫。強化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建設,搞好批發市場價格采集、分析和。探索傳感網、物聯網技術在養殖場的應用,開發高質量畜牧市場信息技術軟件研究,推廣應用電子標簽技術(rfid)。加強與涉農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建立信息交換制度,開發數據交換接口,建設公共數據平臺,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實現涉農信息共享。
5.2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完善主要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
在主產區和主銷區建立市場信息監測點,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畜產品市場監控體系。加強對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的監測,開展主要畜產品市場風險分析,及時市場預警分析報告,科學預測市場和消費需求走勢,正確引導養殖戶生產、經營與決策,規避市場風險。
5.3加快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化進程,協調產業鏈各環節關系
目前,農戶的畜產品的銷售主要依靠農民經紀人。他們以市場為坐標,以本地產品為資源,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從事經營某一項畜產品的購銷,不同程度的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但有的逃避檢疫,存在一定的疫病傳播風險,市場價格他們說了算。因此,農民們最信不過,而又最離不開,鄉鎮干部很怕他們,而又得靠他們。隨著規?;B殖逐漸擴展,經紀人銷售規模與數量有限,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與養殖企業之間相互不能交流所掌握的市場供求信息,結果又影響了畜牧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7]。因此,應大力發展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培育生產者利益代言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同時,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建立風險基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吸納入股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形成相互依存、緊密相連的利益關系[8]。
5.4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健全涉農信息化法律法規
畜牧市場信息分析預測、市場信息、市場信息傳播,政府部門是主體。維護信息主體的權威與權益并積極促進信息的共享,也是政府部門的職責。如美國在農業信息管理上,從信息資源采集到都進行立法管理,并不斷完善,形成體系;法國有關法規規定,所有社會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有義務如實填報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違者按偷稅行為處罰。中國應盡快制定涉農信息化法規,制定信息采集、分析和的統一標準,建立權威性的畜產品市場信息統計、分析與報告制度,確立為常規、不為例外的工作制度,為農牧民提供及時、全面、精確的市場信息和參考資料。
5. 5促進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須提高農民素質
怎樣解讀政策信息和市場信息,恰當地進行畜牧生產等各項經濟活動,還取決于農牧民自身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梢酝ㄟ^學校式的傳統教育和各種培訓,提高農牧民的認知能力;還可以通過各種畜牧項目示范區和典型示范戶,幫助農牧民更新觀念,增強對知識和信息的接受與分析能力。
6結束語
畜牧業市場信息的獲取、存儲及傳播,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體現出得天獨厚的價值。為更好地滿足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的需求,就必須完善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畜牧業市場信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服務內容上涵蓋各個環節,包括國家宏觀決策、生產者微觀決策、政策、法規、市場、技術、疫情等信息。
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服務,需建立并完善政府、協會、企業、院校、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畜牧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這不僅為中國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駕護航,同時對于提升畜牧業現代化、信息化的水平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今年以來,全國畜牧業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效益整體較好。上半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3515萬噸,同比增長3.2%;奶類產量為1915萬噸,同比增長11.5%;禽蛋產量1340萬噸,同比增長6.4%。全國飼料工業產量快速增長,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全國飼料總產量為5900萬噸,同比增長11.2%。
改革開放30年以來,飼料企業茁壯成長,成為我國飼料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兩年來,畜牧業生產的波動,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宏觀環境的變化,市場競爭的加劇,使飼料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型飼料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深入分析中小型飼料企業發展面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共同商討新形勢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很及時,也很有意義。
一、當前我國畜牧業生產形勢
今年以來,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克服種種困難,迎難而上,奮發努力,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國畜牧業生產形勢總體向好,生產加快恢復,質量穩步提高,價格和市場供應平穩,效益整體較好。上半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3515萬噸,同比增長3.2%;奶類產量為1915萬噸,同比增長11.5%;禽蛋產量為1340萬噸,同比增長6.4%。
(一)生豬生產明顯恢復,養殖效益保持較高水平。一是生豬存欄增加。6月底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0.6%,出欄同比增長4.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幅超過20%,占生豬總存欄比重的10.8%。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母豬存欄增幅過大,數量較多,要適當予以控制,防止明年生豬數量過多,引發價格下滑。二是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散戶飼養穩定增長。6月份規模養殖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6.9%出欄增長17.6%。散戶飼養量相對穩定,存欄同比增長5.3%,出欄同比下降4.5%。三是仔豬數量明顯增加,價格偏高。斷奶至2月齡仔豬存欄同比增加20.2%,但仍不能滿足大量補欄的需要,6月份仔豬價格34.55元/公斤,同比增長101.2%。四是生豬產品價格逐步回落。今年2月份以來,豬肉平均價格已經連續21周小幅下降,仔豬和活豬價格連續12周下降。7月份第1周的仔豬、活豬和豬肉價格比今年以來最高價格分別下降12.28%、11.4%和9.7%。五是養豬效益較高。養豬收益看好,但比較效益回落。目前,出欄1頭生豬平均盈利在200元左右,但每頭豬的利潤與年初的450元相比,下降了250元。飼養一頭母豬年盈利6000元左右,處于較高水平。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對全國生豬生產和供應暫時影響不大。地震重災區大多不是生豬主產縣,因災死亡生豬共370多萬頭,僅占2007年末全國生豬存欄量的0.85%。目前,四川、甘肅、陜西和重慶4省市生豬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當地市場供應穩定。此外,年初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南方部分省區,生豬生產已全面恢復。
隨著能繁母豬補貼、生豬調出大縣和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扶持政策的落實,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勢頭仍然很旺。從母豬的生產周期看,能繁母豬補欄的持續增加,四季度仔豬供應偏緊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由于飼料、人工、水電等費用大幅上漲,目前每頭育肥豬成本已經達到1400元左右,今后一段時期內生豬產品價格仍將維持較高水平。
綜合分析,上半年全國生豬存欄4.71億頭,同比增長9.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5175萬頭,同比增長22.5%,占生豬存欄的11%;生豬出欄2.88億頭,同比增長2.1%。
(二)家禽生產繼續保持增長。一是蛋雞養殖效益好轉。受去年蛋雞存欄數量增加的影響,2007年10月份以來,全國雞蛋價格開始持續小幅下滑,養殖戶出現虧損。2008年4月份雞蛋價格有所回升,養殖效益有所好轉。據我部監測,以雞蛋價格和飼料價格的比值2.86為盈虧平衡點,6月份遼寧、山東、河北等8個主產省份平均蛋價為6.9元/公斤,配合料價格2.34元/公斤,比價為2.95:1,略有盈利,7月份第1周全國集貿市場平均蛋價為7.82元/公斤,同比增長3.04%,各地養殖戶補欄基本穩定。二是蛋種雞和商品雛雞供求穩定。今年上半年,全國17家重點種禽企業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蛋雛雞產銷平穩,每周銷售量分別為50萬套和500萬套左右,種雞和雛雞銷售價格穩中有升。三是活雞和西裝雞價格較高。7月份第1周活雞和西裝雞價格分別為14.01元/公斤和14.43元/公斤,同比分別上漲3.06%和7.09%。今年以來,活雞價格已有23周保持在14元/公斤以上,均處于較高價位,出欄肉雞每只可獲利1.7元以上,養殖效益看好。預計上半年家禽存欄50億只,同比增長2%;家禽出欄53億只,同比增長8.2%;禽肉產量785萬噸,同比增長8.2%。
(三)肉牛和肉羊生產有所下滑,養殖戶增養積極性不高。據4月份對240個行政村共60325農戶的數據監測,養牛戶有6957戶,比上月下降了2.1%;存欄肉牛39224頭,比上月下降了7.8%。今年以來,牛肉價格持續上漲,架子牛養殖效益較高。7月份第1周全國牛肉平均價格為31.81元/公斤,同比增長44.5%。但母牛飼養效益仍偏低,養殖戶增養積極性不高。農民飼養一頭母牛在不計人工、飼草成本的前提下,需一年時間才能繁殖出售犢牛,毛收入僅約1000元?;A母牛存欄下降將會影響肉牛產業發展后勁,是當前肉牛養殖面臨的最突出問題。預計上半年肉羊出欄1.3億只,同比下降0.2%;肉牛出欄2150萬頭,同比下降1.3%;牛羊肉產量500萬噸,同比下降0.1%。
(四)奶牛養殖穩定增長,養殖效益下滑逐步得到緩解。在國家有關奶業扶持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從2007年9月份開始,全國原料奶收購價格逐月上漲,逐步緩解了前一階段奶牛養殖保本甚至虧損的局面,奶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進入5月下旬以來,北方奶業主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降。7月份第1周優勢產區原料奶收購價格為2.69元/公斤,比3月初最高價格下降9.7%。價格的回落對奶業生產構成了一定不利影響。但總體來看,原料奶價格下降屬于季節性調整,目前大部分產區奶農交售價格還處在合理范圍之內。預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牛奶產量1860萬噸,同比增長12.1%;奶牛存欄1435萬頭,同比增長8.3%。
二、當前我國飼料生產形勢
上半年,在養殖業加快恢復發展形勢的帶動下,全國飼料工業產量快速增長,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預計上半年全國飼料總產量5900萬噸,同比增長11.2%。其中,配合飼料4540萬噸,同比增長13.3%;濃縮飼料1120萬噸,同比增長4.5%;添加劑預混合飼料240萬噸,同比增長5.9%。
(一)配合飼料增長迅速,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隨著養殖業由一家一戶散養方式向標準化規模飼養方式轉變,農戶越來越多地使用商品化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上半年豬飼料總產量1940萬噸,同比增長12.7%;蛋禽飼料1150萬噸,同比增長6.5%;肉禽飼料1900萬噸,同比增長20.5%。年初,受南方雨雪災害影響,部分地區禽類存欄量減少,禽飼料生產第一季度出現下滑。此后,禽產品價格在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拉動下出現上漲,禽產品生產快速恢復,帶動禽料生產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二)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受全球能源、糧食價格上漲影響,飼料原料和多種飼料添加劑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今年1~6月份,玉米、豆粕、蛋氨酸等各主要飼料原料同比平均漲幅為43%,而同期豬、肉禽、蛋禽等配合飼料產品同比平均漲幅為25%。飼料生產企業處于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和穩價保市場的困境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三)企業規模優勢更加明顯,小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跟蹤企業數據顯示,1至5月份,月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規模企業,平均增幅達到49%;月產2~10萬噸的企業平均增幅27%;月產0.5~1萬噸的企業平均增幅13.4%;月產量在5000噸以下的企業,平均增幅10.5%。進入6月,隨著市場供求的影響和飼料生產企業審查辦法的嚴格實施,有三分之一左右月產量幾百噸的企業處于停產狀態,而行業內一些優勢企業繼續呈強勢擴張的態勢。
下半年,隨著我國降低豆粕進口關稅政策作用的顯現和市場自發的理性調整,預計豆粕價格將在8月后期開始有所回落;磷酸氫鈣災后恢復生產和相關替代產品的使用,也將促使一些礦物質飼料添加劑價格出現回歸;其他飼料原料價格雖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但繼續上漲的空間不大。隨著供應春節元旦兩節生豬的補欄和禽類存欄的恢復性增長,進入8月飼料需求將出現較快的增長,在原料價格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飼料行業將會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
三、我國畜牧業扶持政策及落實情況
近年來,畜牧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注重畜牧業的發展,多次對畜牧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近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對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資力度,初步構建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從生豬生產扶持政策看,一是建立了能繁母豬補貼制度。2007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別拿出11.06億元、12.59億元,按每頭50元的標準,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場戶給予補貼,累計核查補貼能繁母豬4656.5萬頭。2008年每頭能繁母豬補貼標準增加至100元,補貼政策將于近期正式啟動實施。二是啟動了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為降低生豬養殖風險,國家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能繁母豬保險保費給予差別補助,中央補貼11.5億元,地方補貼11.38億元。截至2008年5月底,全國參保能繁母豬超過4100萬頭,覆蓋率達80%左右。年初冰凍雨雪災害中,有10多萬頭死亡母豬得到理賠。三是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下撥15億元,對全國253個生豬調出大縣進行獎勵。2008年獎勵資金計劃增加至21億元,其中15億資金已按2007年明確的調出大縣數量和標準下達各地。這253個生豬調出大縣出欄數量占全國總量的30%以上,支持生豬調出大縣發展加快了全國生豬生產的恢復與發展,保障了城鄉居民豬肉消費。四是啟動生豬良種補貼政策。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1.8億元,對全國200個縣(農場)900萬頭能繁母豬實施生豬人工授精良種補貼,截至2008年5月底各項目縣已基本完成項目實施任務。2008年補貼資金增加至3.6億元,項目實施方案已經下發,近期補貼資金也將下達各地,隨著項目的進一步實施,生豬人工授精網點逐步完善,有力地推動了生豬品種改良的進程。五是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2007年中央投入25億元支持10791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今年再安排25億元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前期項目申報評審工作全部結束,近期將下達投資計劃。六是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2007年中央投入3億元,支持生豬原種場擴繁場和資源場建設。2008年繼續安排3億元資金,近期將下達項目投資計劃。
從奶業發展扶持政策看,一是實施優質后備母牛補貼政策。2007年中央投入4.302億元,對2006~2006年實施國家荷斯坦奶牛良種補貼的荷斯坦改良后備母牛進行一次性補貼500元。目前補貼政策基本全部落實到場戶。二是加大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2007年中央財政投入1億元,對全國22個省份以及黑龍江墾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81個奶牛重點縣的奶牛養殖農戶使用優質凍精改良奶牛進行補貼,改良奶牛346.7萬頭。2008年奶牛良種補貼資金增加至2.4億元,補貼品種覆蓋全部荷斯坦奶牛,同時兼顧奶水牛、褐牛、乳用西門塔爾牛等其他奶牛品種。奶牛項目補貼政策的實施,加快了我國奶牛品種改良的步伐,奶牛單產水平明顯提高。三是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2008年中央投入2億元在8個奶業主產省啟動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試點項目。發改委項目批復已會簽我部,近期下達。四是實施奶牛養殖保險政策。2008年中央啟動了奶牛政策性保險,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負擔30%,地方財政負擔30%,養殖戶負擔40%。截至目前,各地參保奶牛達17余萬頭。
從蛋雞生產扶持政策看,一是對祖代蛋種雞實施補貼。2008年中央投入3800萬元對全國38萬套祖代蛋種雞每套一次性補貼100元。目前,補貼資金已經兌現到養殖場。二是啟動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今年國家對存欄1萬只以上的規?;半u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貼,以改善養殖條件和環境,提高養殖水平。當前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完善項目實施方案,近期將付之實施。三是支持蛋雞新品種配套系選育。今年起,國家將加大對蛋雞育種的投入,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校積極開展蛋雞新品種培育工作,提升我國種雞自主育種能力,增強蛋雞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種源基礎。
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來看,三個基本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那就是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市場的競爭規律??偟膩砜?,中央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為畜牧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我們要牢牢抓住當前畜牧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加強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建設,夯實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切實增強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四、我國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更應深刻認識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飼養成本上升過快。受國際油價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今年以來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和洪澇災害的影響,玉米和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漲幅較大,水、電、建筑和運輸等成本上升較快,畜禽養殖成本大幅提高。據監測,6月份全國玉米平均價格為1.78元/公斤,同比上漲9%;豆粕4.31元/公斤,同比上漲61.6%;育肥豬配合飼料2.65元/公斤,同比上漲27.9%。按照一頭生豬消耗300公斤飼料計算,飼料漲價帶動飼養總成本同比上升約15%。一頭單產5噸的奶牛年飼養成本增加1800元左右。另外,購買仔豬等費用也大幅上漲,6月份一頭20公斤重仔豬價格比去年同期高出約350元。勞動力每日工資從2007年初的30元增加到現在的50元,漲幅超過60%。
(二)動物疫病威脅仍然嚴重。近年來,重大動物疫病隱患仍然是困擾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農民對疫情風險的擔心仍未消除,養殖信心因此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還不夠健全,基層鄉鎮防疫站基礎條件差、經費不足的狀況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防疫員隊伍不夠穩定。
(三)養殖業整體風險加大。隨著飼養成本逐步加大,畜禽養殖業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更加明顯。除疫病影響外,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也不容忽視。目前,除能繁母豬和奶牛外,其他主要畜禽生產保險體系仍未建立,廣大養殖戶仍然是養殖業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另外,國家對生豬等主要畜禽產品生產的調控措施仍未出臺,價格大起大落導致產業波動的風險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四)中小飼料企業舉步維艱。飼料工業上連種植業,下連養殖業,是養殖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于養殖業,飼料工業的壓力和風險更大,特別是中小飼料企業,將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壓力。
1.消化飼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的能力弱。受倉儲和資金制約,中小飼料企業普遍缺乏原料儲備能力,在飼料原料價格漲幅高于飼料產品漲幅的情況下,如果持續時間較長,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將遠遠高于大型飼料企業。
2.融資壓力大。與其他行業中小型企業一樣,飼料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資金緊缺的壓力,憑借自身積累特別是在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難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金融貸款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在現有的條件下也很難有所突破。
3.管理挑戰多。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由于許多企業不能根據企業的發展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就會在內部滋生問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員往往會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困境其實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人員、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要保持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就必須根據自身的變化不斷進行管理變革,但實際上大多數企業難以有所突破。
4.競爭力不強。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首先面臨的就是產品競爭。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一般比較單一,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質量安全水平與大企業也有一定差距,社會競爭優勢不明顯。其次是人才競爭。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往往很難留住所需人才,導致在產品創新方面大大滯后大型企業。第三是信息競爭。大多數中小企業因實力不足或重視程度不夠,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遠遠落后于大型企業,掌握的信息往往局限于一定的范圍,且所需的信息往往也不能及時獲得。
五、促進我國飼料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幾點考慮
改革開放30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興起,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一個多元競爭、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促進了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發揮。
一是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2007年,我國中小企業總數達4200多萬,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經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總數為460萬戶,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3%,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額的58.9%。在40個工業行業中,中小企業在27個行業中的比例超過50%,在相當一部分行業超過70%;二是中小企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農民工相當一部分在中小企業就業。三是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我國66%的發明專利,82%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中小企業完成的。四是中小企業發展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不少中小企業已經從早期的初級加工、建筑、運輸、傳統商貿等領域,向基礎設施、機電制造、高新技術等領域拓展,越來越多的地區中小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大型飼料企業集團都是從中小飼料企業發展起來的,認真研究大型飼料企業集團的成長軌跡,對于中小飼料企業當前解困,著眼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啟示。這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與農牧業科研機構緊密結合,發揮后發科技優勢。我國飼料企業技術研發工作起步較晚,總體水平不高,中小飼料企業受資金、人才因素制約,科技水平更低,突出表現為研發投入少,產品低檔次和同質化,市場競爭力弱。要改變這一現狀,中小飼料企業必須將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放在優先位置,著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要建立學習型企業,形成全員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的企業氛圍,增強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要加強與農牧業科研單位的合作,依托具有創新優勢的現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以飼料產品為單元,創新一個或若干個優勢產品,盡快扭轉“跟風走”的被動局面。要借鑒飼料企業集團研發和推廣應用飼料科技的運行模式,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依靠發揮后發科技優勢,追趕和超越大企業。
(二)要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緊密結合,發揮適應性強的優勢。當前,我國現代畜牧業正在加快發展,畜牧業規?;潭炔粩嗵岣撸a業化加速推進,區域化進程加快發展,畜牧業生產效率明顯改善。飼料工業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支撐,作為飼料生產主體的中小企業,必須緊跟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的節奏和步伐,針對畜牧業結構而優化飼料生產結構,適應現代畜牧業營銷模式而改進服務方式。近年來,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特色養殖發展很快,中小企業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己貼近市場、貼近農民的優勢,發揮“船小好調頭”的靈活性,緊跟市場需求變化,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提供優質服務,搶占市場先機,提高生產效益。
(三)要與當地資源緊密結合,發揮布局廣泛的優勢。我國幅員遼闊,生物多樣性強,適合多種糧食、經濟和飼料作物生長,地方飼料資源豐富。這一資源分布,決定了中小飼料企業不一定都生產玉米、豆粕型配合飼料,要善于研究當地飼料資源的營養成分,按照科學配方理論,生產最低成本的配合飼料。中小企業大多是本地企業,最熟悉和了解本地情況,具有生產地域性獨特飼料的資源優勢。要充分發揮產品供應半徑短、產銷直掛的優勢,按照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和配合飼料的供應特點,創造性地生產帶有本區域特色的高效、低成本飼料產品,形成特色優勢品牌,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四)要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發揮中軸產業的優勢。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也是涉農企業發展的方向。在這方面大型飼料企業已經探索出很多具有借鑒意義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國家對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不僅支持大企業發展產業化,而且鼓勵中小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小飼料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加快與農民結成更加緊密地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真正成為自己產品的可靠用戶,更多地分享產業化經營成果。中小飼料企業要將眼光放的更遠一些,視野更開闊一些,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的管理理論,在做精做強企業的同時,進一步充分發揮自身上聯種植業、下聯養殖的紐帶作用,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做產業鏈的組織者,面向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將養殖戶組織起來,走專業化分工、貿工農一體、產供銷緊密銜接的產業化發展道路。
(五)要與大企業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發揮終端網絡的優勢。近年來,大型飼料企業發展戰略出現了一些新的調整和變化,大企業在擴張過程中更多地采取并購、合資、合作等靈活的方式,單純依靠新建的擴張模式逐漸減少。這種變化表明,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爭取要素、資源和市場更高層次的競爭。中小企業要想在這種更高層次的競爭中求得發展,一方面要認真研究飼料工業大企業發展戰略,既要充分分析大企業的優勢和特點,又要分析自身的長處和特色;既要認清并購是進入飼料更高平臺的一條捷徑,又要認清中小飼料企業仍然是主體的客觀現實,堅持以我為主,繼續發揮網絡終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優勢,在比較優勢中不斷發展自己。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飼料信息網絡和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對外合作與交流的共性平臺,與大型企業同時占有生產信息和技術發展趨勢,在與大企業競合、聯合、合作中處于平等地位,在競爭中實現共贏。飼料工業協會要進一步發揮服務功能,積極開展信用擔保、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國際合作、人員培訓和管理咨詢服務,全面提升中小飼料企業發展能力。
今年,是我們國家發展歷史上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年初南方部分省區遭受了低溫冰凍雨雪災害。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北京奧運會隆重舉行。12月將迎來改革開放三十年。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肩負光榮的使命,重大的責任,艱巨的任務,保持畜牧業和飼料工業持續穩定發展,保障畜產品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意義更加重大。我們相信,經過全國共同努力,中小飼料企業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來更大的發展,為建設現代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畜牧業是從事動物的飼養、繁殖以及動物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的產業,與種植業并列為農業生產的兩大支柱。畜牧業的發展水平一般能反映一個國家農業整體發達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發達國家都是農牧并重,畜牧業的產值往往達到甚至超過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近些年來發展中國家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也在逐漸增長,可以達到20%以上。中國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的比重,1978年為15%,2007年上升到33%,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數量型畜牧業必將向質量型畜牧業轉型,可持續發展型畜牧業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而設施畜牧業就是質量型畜牧業和可持續發展型畜牧業的主要表現形式。
1設施畜牧業的概念及特點
設施畜牧業是在現代工業發展之后,采用先進設施和飼養技術為畜禽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并保證飼料營養和防疫條件,使分散的畜禽養殖實現規?;S養殖?,F代設施畜牧業是以科學技術進步為依托,以提高勞動效率和畜禽生產力水平為方向,以在有效保持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不斷提高裝備水平、改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的經濟活動[1]。設施畜牧業具有生產方式集約化、生產目標標準化、產品保健化、設施技術高科技化等特點。
現代畜牧生產設施包括畜禽繁育、飼料營養、環境與建筑、機械設備、疾病防制、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與傳統畜禽生產相比,除了畜禽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畜禽、飼料、畜舍)等要素之外,現代畜牧業設施主要包括畜舍建筑、機械設備、生產工藝(主要是指科學的飼養技術)和管理制度4大要素。畜舍建筑布局上要符合生產工藝流程和畜禽防疫的要求,并為機械設備的應用提供基礎條件;機械設備是設施畜牧業的一個重要體現,運用于畜禽生產的各個環節,如喂料設備、飲水設備、通風降溫或供暖保溫設備、排糞設備、集蛋,擠奶設備、孵化設備、糞便和污水處理設備等;生產工藝和管理制度是設施畜牧業的軟件,但卻是硬件在生產中發揮效益的重要保證[2]。
2養殖規模小影響畜牧業設施化生產
2006年農業部畜牧規?;曫B統計數據表明:(1)畜牧場的最小飼養規模標準很低,如豬場年出欄生豬的最小規模僅為50頭、肉牛出欄僅為10頭、奶牛場存欄僅為5頭;(2)規?;曫B的生產量占全國生產總量的比重小,如規?;曫B生豬出欄占全國總出欄量的43.0%、肉牛僅為30.4%;(3)規?;潭瓤傮w水平較低,如在養豬規模化養殖場中年出欄500頭養豬場的數量僅占總數的3.2%,年出欄100頭肉牛的戶數僅占2.2%;相對而言,養豬生產規?;潭茸罡?、養羊最低;(4)各地區畜牧業發展不平衡。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郊區,規?;曫B的水平相對較高,如2006年北京、上海和廣東規?;B殖產量比重均在60%以上。適度規模(最小規模提高2檔)占規模化飼養場(戶)的比例也具同樣規律,如廣東適度規模占規?;曫B場(戶)的7.6%,而生豬出欄最多的四川省,規?;曫B場(戶)生豬出欄量只占四川生豬出欄總量的24.2%,適度規模場(戶)占規?;曫B場(戶)的比例僅有2.1%[3]。如此小的飼養規模,難于應用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影響設施化生產。
3中國發展設施畜牧業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由于設施畜牧業是在高度機械化(喂料、清糞、集蛋、擠奶機械化)和自動化(飲水、溫控自動化)的條件下進行生產,可以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3.2緩解飼料資源短缺
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人畜爭糧的矛盾日益突出。設施畜牧業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原本不能被利用的飼料資源轉化為可以利用的飼料資源,將原本利用率低的飼料資源轉化為可以被高效利用的飼料資源,節約糧食,緩解人畜爭糧的矛盾。
3.3保護生態環境
在許多山區和草原,放牧依然是當地主要的畜牧生產方式。但是連年的放牧導致樹木和草地植被嚴重破壞,得不到恢復,以致發生沙漠化。為響應國家的“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政策,保護生態環境,發展設施畜牧業勢在必行。
3.4保證動物食品安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惡性事件的發生,人們對食品安全日益關注。小規模的農戶散樣式畜牧生產,不易于全程安全監管,容易出現違規違法生產,影響畜產品的安全,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3.5可以增強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農業市場的發展也沒有了國別的限制。中國加入了wto,農業的發展必然會面臨國內外雙重競爭壓力,沒有規?;?、缺乏標準的農業難以抵御外來農產品的沖擊,更不可能走出國門,作為農業支柱產業之一的畜牧業也是如此。通過發展設施畜牧業,以標準化為手段,提高畜產品質量,才可以增強中國畜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4設施畜牧業的支撐技術
4.1生物技術
應用于設施畜牧業的生物技術有“工程菌”和酶制劑處理農業廢棄物(如作物秸稈)以及單細胞蛋白質飼料生產的微生物技術;有利用胚胎移植與分割、胚胎性別鑒定、胚胎嵌合和胚胎冷凍保存等胚胎工程技術;有利用生物反應器生產多肽蛋白(藥物)、疫苗、抗體、血液蛋白、工業用酶和其他功能蛋白的技術。
4.2工程與材料技術
應用于設施畜牧業的工程和材料技術有骨架承重系列、透光調溫系列和飼料配制系列等工程技術;有以塑料薄膜為主的大棚舍飼覆蓋的材料技術。
4.3模擬生態與自動控制技術
在設施畜牧業中要求每一個畜禽舍或養殖場都是一個生態單元,應采取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模擬技術;采用電腦控制,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實行自動送料、飲水、產品分檢和運輸等自動控制技術。
5 設施畜牧業的典型建設模式
“五位一體”日光溫室即將種植、養殖(雞、豬、牛、羊等)、沼氣及co2施肥、節水灌溉、農村改廁集合在一起的農業高效生產和廢物生態化再生利用的綜合農業設施。其結構由塑膜覆蓋的種植溫室、太陽能暖舍、沼氣池、節水灌溉系統、水廁5部分組成。其循環系統為:日光溫室飼養畜禽→畜禽糞便產沼氣→沼氣用作高效設施農業日光溫室瓜、果、菜的co2施肥和家庭燃氣→沼渣、沼液肥田→滴灌→作物增質高產[4]。沼氣池是“五位一體”的紐帶,是畜禽糞便、廢料轉化和能量轉化的生物反應器,建于畜禽舍底下,以畜禽糞便和廢水為原料,在溫室條件下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為作物提供co2,為生活提供能源(照明、炊事);沼氣發酵的殘余物沼液、沼渣是溫室或露地種植蔬菜瓜果的上等有機肥料,極有益于綠色農業發展。
6發展設施畜牧業的工作重點
為了更好的發展設施畜牧業,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加強集約化畜牧業的設備、設施以及材料的研制開發。目前,先進設施、設備開發研制的總體水平還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甚大。要通過強化基礎研究,加強多學科的合作和多種先進實用技術的組合配套,加快畜牧業新設備、新設施以及新材料的研制開發步伐,降低設施畜牧業的投入成本,提高投入產出率,有效地推進設施畜牧業的發展,堅持科技先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2)加強畜牧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發展設施畜牧業要與畜牧業標準化工作緊密結合,用標準化手段促進畜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要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法規體系,加強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完善監測手段,建立質量認證制度,以此推動優質畜產品開發,創建一批名牌產品。加入wto,中國的農業生產受到來自國內外的嚴峻挑戰,沒有一套嚴格的質量標準,規范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們的農產品就無法走出國門。
(3)加強畜禽繁育、飼養、疫病防治體系建設。畜牧業發展品種是關鍵,良種繁育是支撐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因此,要進一步加快包括畜禽改良站在內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建立合理、層次分明的種畜繁育結構和良種推廣體系??茖W的飼養管理技術是保障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大力推廣科學飼養技術,可以提高飼料利用效率,改善畜禽的生產性能,促進動物健康生長。疫病防制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發展設施畜牧業,只有建立新的防制體系和防制技術,才能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和產品質量,降低疫病的危害,控制畜產品藥物殘留[5]。
發展設施畜牧業,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對保持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該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進中國畜牧業的設施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