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0:44:50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美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開展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不是培養藝術家,這是絕大多數教育學家的共識。小學美術教育將學生的手、腦、眼三者統一起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和培養,這對學生潛在能力的開發尤為重要。小學美術教育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當中有效地開展創造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對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教育的認識
創造貫穿在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它不斷地推動世界文明與社會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創造力的產生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體現。對于小學教育來說,教師只有在學生思維轉變與發展的萌芽時期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夠為國家創新型人才的產生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及時對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完善與更新,從根本上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禁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為國家培養出現代化的綜合型人才。
藝術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藝術可以表達、傳遞感情,促使學生施展最大的創造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現力、理解力、交流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看來,藝術教育不僅與學校的純技法教學不同,而且與較為抽象的美學理論訓練也不相似。
作為藝術教育之一的美術教育,是一種精神性與感性兼具的抽象活動,但是需要人們用理智來了解并認識它。如果美術教育的方法不正確,一味地遵守教條,就會使這種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物質變成毫無趣味的東西,因此,現代的美術教育應當是一種全新的藝術教育,并且也是一種較為張揚的教育。美術教育不但需要技術與知識,而且還需要較為成熟的情感,因為它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欣賞與創造藝術,全面地認識并掌握自己,而不是用毫無生機和感情的教條及技術來束縛學生。現代化的美術教育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藝術感覺,而且能夠使學生科學地思考問題。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教育的措施
1.嘗試多種多樣的美術教學方式
教師應該采用啟發教學的方式,利用故事、游戲等多種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作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充滿想象的空間里繪畫。實踐證明,教師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進行有趣的美術游戲,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激情及創造性。
2.生活是學生創造的源泉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引導學生去挖掘自身的情感,捕捉生活中的每一個難忘瞬間,關注身邊的事和人,從中發現美并創造美。小學生具備獨特的內心世界,有著極為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具有極強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在小學階段這個非常關鍵的藝術發展時期,美術教師應該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受外部世界、體驗生活,借助審美知覺來充分強化學生對美的認識及欣賞,幫助學生走向生活,融入大自然當中,為感性生活的經驗向表象的轉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3.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師應該及時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和世界,讓學生在大腦中積累大量的表象,發現創造的具體價值,勤于進取。在美術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方式有: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誘發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充實學生的課外活動,創設有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條件與空間,等等。
4.營造富有激情的藝術氛圍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小學審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繪畫氛圍,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關鍵,而創設“美術課堂畫廊”是增強美術課堂氣氛的有效方法:首先由畫的作者具體來談自身的感受及感想,之后由學生進行欣賞與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交流自己的情感。開設“美術課堂畫廊”還能夠幫助學生產生繪畫的動機與欲望,并將自身的情感、思想表現在繪畫當中。教師應該在“美術課堂畫廊”中積極為學生營造藝術的氣氛,從根本上完善學生的交流環境,促進學生思想的交流以及情緒的體驗,以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
結語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進行創造性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如果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自身就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并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探索出一條能夠充分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美術教育之路。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皠撔率敲褡宓撵`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苯倳浺辉購娬{創新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可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從容面對國際競爭,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但根據現況看來,人類的智力潛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開發利用。并且,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學不僅僅教給學生繪畫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而且應包含技能、技巧在內的涉及更為廣泛的美術文化。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寓創新能力的培養”呢?這是美術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我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優化課堂氣氛。
創新欲望是一種發現和探求新知識的心理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不僅要以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與其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欲望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融洽的師生情感,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
在教學中,我們要設法為學生提供時間和機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分析、自己發現,自由提問,質疑問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代替。如教學第三冊記憶畫《各式各樣的汽車》一課:
首先,我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計算機“畫板”教(記憶畫)。用電腦幻燈片展示現實中的各式各樣的汽車,要求學生看過后說出自己曾經見過的汽車。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汽車的結構、款式、色彩等。由于動畫的效果形象生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著,利用“組合——分解——組合”的電腦動畫,剖析客車、貨車、小轎車等車的結構,讓學生自己分析、發現、討論,總結汽車的基本結構:每一部汽車基本上都有車頭、車廂、車輪三個部分。學生熱烈討論,主動參與教學,課堂氣氛活躍。
本來到此為止,“記憶畫”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但是,我不局限于教學生會畫“記憶畫”,我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電腦畫板上畫出自己理想(想象)中的汽車。要求從社會的需要,或學生憑個人的興趣,從汽車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大膽構思,勇于創新。
由于前面學了畫汽車的基本技能,掌握了汽車均有三個部分組成的“共性”,加上小學生沒有什么顧忌,思維活躍,因此學生們想象設計出有羽翼的汽車;有從能源上設計用太陽能保護環境的汽車;有從顏色上設計綠色的汽車;有變廢為寶用垃圾做能源的汽車。這樣,不僅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的,而且優化了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同時要注意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賞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勵的眼神,啟發性的語言,拉近師生距離,進而轉化為對學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積極地去學。這樣做,學生獲得的成功感強,挫折感少,就會逐步形成大家爭想爭畫,勇于創新的良好課堂氣氛。
二、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學習的過程是由“學、思、習、行”四個環節組成的。我在教學中,認真研究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開展“自主——創新”學生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繪畫實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調節到積極狀態。讓學生在學習中探求新知,在應用中理解、鞏固、掌握知識。如教學第十冊《黑體美術字》一課,該課既是工藝制作課,又是基礎知識課。根據這一特征,經過一番研究,我這樣設計了該課的教學:
⒈借助“黑體字”的環境布設,讓學生初步領略黑體字的特點和應用范圍。
⒉教師直接利用排筆“板示”黑體字,發揮排筆的特殊功能,突破黑體字筆劃粗細基本一致的難點;通過板示,化難為易,使學生明確黑體字的結構安排,書寫方法。
⒊指導欣賞圖文結合的作品,通過欣賞,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黑體字應用的廣泛,又為作業設計打好鋪墊。
⒋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這一環節,我這樣進行:
①落實任務。運用這節課學習的有關黑體字知識,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各人創作一張圖文結合的作品。
②分析要求,一定要突出黑體字。
③提供題材。如:設計一本日記、筆記本的封面;創設一個報頭之類的《學習園地》;書寫一條橫聯、標語,如:慶祝六一節、學生表彰大會等,及其它的內容。要求學生最好是自由發揮,體現積極向上風貌。
這樣,將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生的自主活動。結果,學生的作業有:心形中的“心中有祖國”、和平鴿的“和平”、高樓大廈的“潮汕”、獎狀中的“三好學生”、封面中的“美術”、花墻紙中的數字、拼音等等。從學生的作業可見,在僅有的40分鐘,學生不僅學會寫幾個黑體字,而且是學以致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而該課被推為汕頭市美術公開課,得到市領導、行家的好評,并被評為優質課。
又如,上第五冊《原色與間色》,本課屬于繪畫知識課,在對最基本的色彩知識的了解過程中,使學生們開始從盲目的隨意涂抹顏色到有一定理論依據的運用顏色。開始習慣以科學的方法認識和理解色彩世界了。通過認識原色、間色,使學生們從未知開始走向已知,開始走進色彩的世界,開始了解色彩系統。發掘教材該特點,所以,我是這樣進行教學:
㈠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⒈指導欣賞,讓學生從中了解到豐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最主要的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接著是橙、綠、紫三種。
⒉觀察實物,進一步對紅、黃、藍三種色相的認識,點破這三種顏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
⒊鞏固練習,自己在十二色水彩顏料中,找出以上三種顏色,并做好徒手練習。
㈡調配,認識橙、綠、紫三間色:
⒈教師做好調色示范,讓學生說說每兩種
色彩等量調配,得出的色彩(名稱)。⒉讓學生自己動手調色練習,進一步認識、體驗橙、綠、紫的來因及三原色和這三種色彩的關系。
⒊色紙拼圖,從理性到感性的認識,歸納總結出橙、綠、紫三種色彩就是“三間色”。
㈢原色與間色的加強認識,實際應用:
⒈出示《我們未來的美麗校園》草稿,及各人的簡筆畫,要求運用本課學習的色彩知識,原色與間色給它們加以色彩裝飾表現,色彩的選擇,可以根據該事物的固有色,也可以大膽的構思,表現更美觀的色彩,誰調得既準又快的,到黑板上涂一涂集體創作,也可以在下面為自己的簡筆畫裝飾表現,最后把集體、個人作品點綴在我們三年⑴班教室里,美化我們的班級。
⒉學生自主動手練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訓練學生大膽地用色、調色、涂色能力。
⒊展示作業,教師以肯定、鼓勵為主,開展學生的自主活動,所以,學生的作業效果甚佳。本課的教學注重以生為主體,師為主導,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因而本課被推薦為鎮性美術公開課。
三、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濃,記憶力好,又富于聯想,能夠初步做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的品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訓練,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養學生接受和運用知識的敏捷性、變通性、創造性,不斷發展學生創造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如在學習第七冊《孫悟空在今天》(想象畫)這一課題時,我十分注意做到:
㈠創設環境。搜集《孫悟空開采地下寶庫》、《孫悟空為火車開路》、《孫悟空送飛船到太空》等等,指導學生欣賞,并結合掛圖、幻燈片、錄像,引導學生編造故事。
㈡提供線索。“孫悟空在今天可以為人類做出什么貢獻”,“孫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孫悟空該做什么,怎樣去做”,“如果在今天,孫悟空能為建設現代化社會做什么?”“哪一種建設項目可讓孫悟空大顯神通?”……以此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擴散思維。
㈢突出重點。給學生提供直觀、借鑒材料。因主體是孫悟空,為了突出主題,做到主次有別,因而教師緊接著出示幾個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導學生觀賞主體,發表見解,說說它的動態變化、表現方法,讓學生自己找到表現的主題及手法。
這樣,學生創作起來胸有成竹,題意盎然,構圖完整,主題突出。為了鼓勵、培養、提高學生繪畫水平,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當評委,評出好的作品,讓優秀作品的小畫家談談自己的想象過程,并頒發有關“孫悟空形象”的資料為獎品,予以鼓勵。結果,四年⑶班的楊少青同學作品《哇!它們也在慶?!帆@“北京紫荊花杯第一屆二星獎”;林挺同學創作的《孫悟空摘下滿天星——分給我們與港友一起玩耍》獲得深圳市舉辦的書畫大賽優秀獎;四年⑷班的王淑君同學《妙趣多多》榮獲汕頭市“慶‘六一’兒童書畫大賽”三等獎,六年級林佩賢等四位同學都獲得“北京紫荊花杯第三屆三星獎”……。
總之,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教學意識上要重視創新欲望的誘發,教學方法上要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落到實處。我們才能培養出國家所需的創新人才。
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由于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的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一節課下來,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畫,教師、學生家長在評價作品時是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準,摹本都是教師創造出來或選擇來的東西,不必說,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硬讓兒童跨越幾十年的年齡界線,去適應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結果不外乎兩種,好的結果是少數癡迷于美術的孩子學“進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過早地、人為地讓孩子進入到一個莫明其妙的專業美術圈子里,成為美術教育的犧牲品;不好的結果是絕大多數孩子認為美術太難學,索性與美術絕緣。他們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與天生的美術表現潛能以及由此引導出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被扼殺。故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畫教學中,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我的國畫教學中,就拋棄傳統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一、拓寬教學內容,促進發散思維。
如《熊貓》一課,首先是讓學生觀看熊貓的圖片或讓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熊貓的故事等,在學生了解了有關熊貓的結構后討論一下用墨的處理。再讓學生分析熊貓的生活習性,或者講述熊貓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步的練習,并且完成一幅作品,這樣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余地,給予創作的空間。
二、改變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是以教師傳授技法為主,重視畫面的構圖,每位學生在已有的框式下進行臨摹,學生最終只能成為畫匠。學生間的聯系較少,缺少互相比較共同進步的機會。我在課堂教學中如《猴子》一課,是讓學生觀看猴子在現實生活中的錄像,在分析猴子的結構特點以后再對用墨做了相應的要求,通過示范,學生對猴子的畫法了解了,再讓學生進行分析自己如何來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過練習,最后要求全班同學在一張長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畫。這時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同學間的協助精神得到培養。通過共同作畫學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繪畫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繪畫興趣也越來越高。
三、多渠道,培養創新意識。
教育家陶行知先進言:“世界上人人是創造之人,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笨档卵裕骸叭耸墙柚钊梭@異的能力——想象力創造文化的生物?!迸囵B創新意識,首先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充分開展創造認知活動,產生樂于創造要求。②民主、親密、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創造教學、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③在創造教學的內容安排上,必須具備準確的有利于產生聯想的指導理論和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充分活動。
1、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如:學生之間或師生間共同討論如何完成一幅畫,例《公雞》一課,在表現了公雞以后,背景的處理可讓學生各抒已見,進行討論,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這樣學生能夠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國畫中的各種表現方法,如:①揉紙法,作畫前先將紙揉成一團,然后輕輕展開,使皺紙平整后才能作畫,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皺,用這種方法畫出來有一種肌理效果,例畫樹干等。②沒骨法、填色法、點染法、暈色法、平涂法、擦染法、灑落法、拓印法、加劑法等等,這樣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得成功感,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
四、內容形式多,學生熱情高。
傳統的國畫教學內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鳥以傳統的單墨進行著,小學的國畫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貼近他們的生活。如描繪“我的家長”、“窗前”、“校園”等,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繪畫起來非常有勁,這對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培養,同時學生在進行繪畫時經??紤]到如何用筆、用墨和用色,這對學生繪畫綜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學生產生新奇。
受到傳統國畫的影響,學生頭腦中繪畫國畫的材料是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而我在教學中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并且能用水粉畫的方法作畫,還可以用油畫棒等材料來作畫,這樣學生在材料的應用上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樂意利用其它各種材料來進行繪畫,效果也十分理想、興趣很高。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在教學形式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皮亞杰認為:“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當學生剛進入課堂,教師進行教學時,由于學生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機械地臨摹老師的范畫,學生易產生厭煩,從而討論畫畫,使他們失去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先讓學生聽一則有趣的故事,即:“吳大帝孫權,讓曹不興畫屏風,曹誤落筆為素,因就作蠅,既進,權以生蠅,舉手彈之。”來調動興趣,然后在紙上示范點上一點墨,讓學生想可以畫些什么?(如蝌蚪、甲蟲等)再進行合理的示范,隨即讓學生來嘗試。這樣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也樂意用水墨畫的形式來進行繪畫,從學生的作業中可看到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水墨畫的優越所在。
(二)用“玩”來訓練繪畫的技法
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于去畫,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畫“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然后用淡墨或水(色),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征,使畫產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時間的長短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得非常興奮,而且膽子也大,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余地。這也是我們中、小學生校的美術教育的要求,不是慣常的“抓兩頭,帶中間”的所謂“正態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導入,提高學生的知識
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也多,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面,領略國畫藝術的優秀有著很大的作用,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吳道了一日之間繪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畫,而李思訓幾月足不出戶”的故事、“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馬一角,夏半邊”、八大山人的“
墨點無多淚點多、淚眼中的舊江山”、“哭之、笑之”、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畫畫的影響,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四)利用范例,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地質學家李四光說:“觀察是取得知識的重要步驟?!庇^察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往往看得少,對事物極其生疏,如在畫“老虎頭”這一課,老師對老虎的各個結構分析清楚,然后讓學生感受分析不同情況下老虎的各種神態,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時學生表現出來的老虎各不相同,發火的老虎用紅色。也有用各咱顏色,如在畫老虎頭四周的毛時,有的學生用干筆來畫,體現出了筆的質感,這說明他們是用自己的感受來進行創作。每個學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能夠用筆墨來體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利用各種不同的范例的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較滿意的作品,從而傳授些構圖等知識,讓學生較容易地接受繪畫的基本知識。
(五)在內容選擇上,力求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來臨習梅、蘭、竹、菊等花卉、山水、魚蟲等,一節課是臨習為主,而學生自己主觀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做著機械的練習,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多元化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這樣既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畫“臉譜”,我讓學生先看幾十種不同的京劇臉譜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臉譜,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繪畫,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創作出來的作品吼十分新穎。再如畫“猴子”,先講清猴子的結構,老師進行示范,強調用筆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各種猴子的動作表演,再講述有關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觀看錄像讓學生對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也表現了自己的長處,使得每個學生都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六)深入生活,擴展學生表現面
美國教育家羅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藝術教育中,藝術中介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運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完成?!彼趦和嫿虒W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標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施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有的更以前輩畫家成名作品為范畫,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活,表現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車、花瓶、田野的樹等靜物外,還可以表現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如臥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現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涼晚會等等。
總之,小學生的國畫童稚味濃厚,彩墨效果強烈,與其工具勾線填色相雙更為自由舒展,對繪畫語言的應用及表達能力均有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加強少兒對祖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接觸、理解、為進行其它形式的教學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也將會對兒童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豐富,形象思維的發達、創造能力的增強都有好處。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界定
現代教育評價、現代教育基礎理論和現代教育發展研究是當代三大教育科學研究領域。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個價值判斷并為教育服務的活動過程,可以說:“沒有評價就沒有教育,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有成效的教育,沒有先進的技術參加的科學評價就沒有現代化的教育”。在新課程下沒有新的教學評價,就根本談不上是新課程。教育評價是評價者對教育活動或行為主客體價值關系、價值實現過程、結果及其實現意義的一種認識活動過程,其核心內容是揭發教育活動或行為中的客體對主體的需要、目標的價值意義。
學校教育評價的分類有多種。按對象分有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等。對學校的評價主要是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包括能力素質、教學過程、教學質量等方面;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有學習態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學習方法、學習質量等方面。
教學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和調節作用,教學評價也是完整課程結構的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美術教學評價是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和所獲得的信息,對美術課程實施過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觀、科學的判定。"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評價重在改變以往以鑒定、甄別、選拔和評價的傾向,而旨在通過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促進美術教育學科的不斷發展。
對學生美術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作出合理評價,對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美術的態度和學習效果,弄不好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學評價的現狀
1.強調學校應試教育,忽視常規美術教育。
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一些學校對美術這樣與升學考試無關的科目不大重視,特別是當前的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為了有更高的升學率,美術課的開設只不是一種形式,課外活動更是為了升學率。基本的教學大綱都得不到落實,何談有好的美術評價體系。
2.強調學科共性評價,忽視美術個性評價。
一直以來,在如何評價美術教學時,人們常常會直接與其它學科聯系上,過分地強調評價一些常規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忽視美術學科有其獨特的一些特點。美術在課堂教學就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在評價中更應體現出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個性。
3.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
長期以來,在評價一堂美術課主要是評價教師的一些常規工作,如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語言、板書設計等等為主課堂教學評價,忽視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情況評價。
4.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對一堂課的評價往往是一張作業來決定,好和差就決定學生學的怎樣了,課堂教學并不是創作教學,課堂教學是有一個過程性,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并不能用簡單的一張作業來定終身。
三、教學評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評價誤區:教師以傳統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畫面干凈、比例適當、涂色均勻為標準,忽視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以及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年齡特征。同時評價形式單一,影響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興趣的調動。
主觀評價誤區:教師認為美術教學評價就是教師評價,課堂上,學生作業剛完成,教師就憑主觀意識給出一個等級,評上好的固然高興,但不知好在哪里,評上差的心里難過,也不知差在何處……導致學生未能及時掌握學習信息,抑制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則造成迷惑厭學情緒。
單一評價誤區:教師除了只重視作業評價外,對學生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也采用簡單的"一畫定成績"的做法。即讓學生完成一幅畫,然后給出一個成績,這樣未能很好地體現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的要求,忽視了美術評價的全面性和美術教育的特殊性。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在美術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型的設計、現代技術與美術課教學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卻忽視或忽略了對美術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踐,使得美術教學評價相對滯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師對學生的美術評價更容易步入誤區。
基于上述,構建一種全面的、完善的、重過程、重創新的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甚為重要,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為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理念;符合省義務教育美術教學指導綱要提出的“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注意對學生學習目的、態度、審美意識的評價,注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評價”的要求。
四、教學評價的措施
新課程改革強調素質教育,重視人的發展,提倡課程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教學活動,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來指導教學實踐尤為重要。在認真分析當前國內外的教學評價的一些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嘗試提出符合美術課堂教學特色的“點、線、面”評價模式。
1.“點”上評
針對美術課堂教學的一些特性,在整個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結果上的每個有評價意義的點上進行科學的評價,下面所提到的是美術課堂教學中一些有特點的評價亮“點”。
教學準備上
(1)可行性點上: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選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則。這里既包括教學內容是否在國家統一要求基礎上考慮了地方、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同時教學中是否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準備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動場地保證教學按計劃開展。在評價教師中,特別是美術課堂教學,在這點上是很有必要評價的。在教學設計準備中可行性不考慮的話,這節課教師上得怎樣精彩都是等于零的。
(2)合理性點上: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選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則。這里既包括教學計劃所提出的各項指導目標是否與新課程教育目標相符合, 內容的選定與教學計劃是否密切聯系形成有機的整體; 同時內容的選定與教學計劃是否考慮到
每一個學生的需要。 (3)充分性點上:有些美術課在課前準備中要求教師充分地準備,比如教案的設計、課件的制作、范畫的繪制等都要求教師在課前有充分地準備。雖然這些工作并不是在課堂當中進行的,但卻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就無法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準備充分的課,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如魚得水,順利開展。所以在充分性上針對美術課同樣是值得一評的。
(4)教育性點上:教學內容的選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這里既包括教學內容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養, 同時教學中是否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愉悅學生的身心、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個性。美術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一種形式,具有教育性也是具備的。
(5)現實性點上: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準備應具有時代的特點,反映時代的主旋律和地方特色,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把握時代的脈搏,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教學過程上
(1)突破點上: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關鍵的點是本課的突破點的選擇是否恰當?!暗谝挥∠蟆痹诿佬g課堂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叭f事開頭難”,一個好的突破點,對本節課的影響是挺關鍵的。
(2)啟發透導點上:現代的美術教育不是技能的灌輸,美術教師不是傳統教學中的“師傅”,而是一個“領路人”。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的啟發誘導,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創作欲望,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把自己的感受全部體現出來。如“誘導創作法”的創始人浙江省特級教師沈永政老師在一所中學里上的一節利用詩歌進行創作的創作課,沈老師在教學中就運用了“啟發誘導”,如在進行畫面構圖時,問學生一張有小河的畫面有幾種構圖形式,學生回答比較簡單,只有橫的、豎的和斜的幾種,沈老師就在這基礎上進行啟發誘導:小河可以幾條嗎?小河可以有支流嗎?小河可以有變化嗎?小河可以畫成像一只手嗎?等等一步步地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使學生在創作構圖上非常多樣。在這點也不只是評價教師這一塊,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收到較好的效果,這個也是需要評價的。
(3)激趣點上:美術特級教師陳壽鵬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藝術知識技能教學得以成功的關鍵。他指出:“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往往不顧學生的年齡及生理特點,將知識技能滿堂灌。由于忽視誘導學生學習興趣這個環節,結果久而久之,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畏難心理,最終喪失了信心”。所以說激趣上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4)愉悅點上:愉悅性也是美術課堂教學中一個非常值得一評的點。從愉悅點進行教學,使教學過程具有愉悅性特征,這一方面表現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都處于一種愉快的狀態,都獲得美感滿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在教學評價中,特>:請記住我站域名/
作業評價上:(主要是評價學生)
(1)掌握點上: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下,對知識的掌握很大的一方面是通過作業體現出來的,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評價點。
(2)創新點上:基本的掌握了,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課堂教學中知識,是否有創造性和創新性的運用,這是一個發展的評價點,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新性的體現。
2.“線”上評
教師 “線”上的評價: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的實際運用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在整條線的教學過程中是需要教師去把握的,怎樣去由簡入深、由易進難等,是否較流暢地開展教學過程。
(2)課堂教學方法的把握性: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這也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去把握好的。
(3)課堂評價的把握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較多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習的表現、學生的回答問題、學生的練習作業,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這個評價的把握性是否注意到分寸,也評價教師“線”上的一個方面。
教學設計只是一個計劃或設想而異,在實際的運用當中必須要靠教師去把握和實踐的。計劃只有運用到實際當才具有其價值,不然只是一個空想。設計中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教學能力是評價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線”上的一個重要部分。
學生“線”上的評價:
(1)學生在課前準備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前的查閱相關資料和學具準備的積極態度和行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第一要素。教師準備得非常充分,而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卻毫無準備,這樣開展的教學活動是不能夠取得順利和成功的。
(2)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行為。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去評價的:
①學習上主動探究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探究的態度和能力上是否主動,是否有較強的目的性。
②學習上互相合作學習性。新課程下倡導了一些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其中一主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基礎是交流,它既可以是兩人之間的雙向交流,也可以是多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在新課程下美術課上,許多時候是非常需要交流的,所以在評價當中也是要考慮的。
③學習上的參與性:這樣的教學情景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教師不停地講解,學生一味地靜聽;教師畫一筆,學生也跟著畫一筆;教師手舞足蹈,學生卻難得一動;教師情緒激越,學生卻難得開心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觀眾。除參與之外,“體驗”可算是參與的第二重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讓學生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體驗的價值是來自其自身的、內在的、自給自足的。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課堂教學的關鍵,評價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行為是課堂教學成效的關鍵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
3.“面”上評
全面地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對目標全面把握上:新課程中對目標的把握要求是全面的,不僅在顯性目標,而且還要求在隱性目標上的把握。
(2)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這個認識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只有處于主動積極狀態,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并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應體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和進行必要的講解、指導、幫助,使他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具備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教是為了學,教制約了學;學需要教,學受導于教,教和學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必須發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積極性,使“教”和“學”統一同步進行,以達到“教”與“學”的合拍“共振”。
(3)教師在整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自我評價和全面評價。
(4)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全面評價。
(5)他人對課堂教學的全面評價。除上面所提到的以外,還應評價如:世界觀的教育的評價、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等。
新課程開設以來,其評價一直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影響了新課程整體育人的功能,沒有評價標準,課堂教學就失去了評價參照系。在新課程中的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建交起與其適合的課堂評價體系,這樣的新課程才會長足發展。作為第一線的美術教師應從新課程根本理念出發,解讀美術新課標,充分認識評價的作用,完善、提高評價體系,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在繪畫中,我們知道一個完整的畫面需
要點、線、面的合理安排和運用,在美術課堂教學評價中同樣也需要我們要有“點”有“線”有“面”地去評價,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有特色性地進行評價,較全面性地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對于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也蒸蒸日上,這不僅體現在教學硬件設施的改進上,更體現在教學理念的轉變和創新中,而美術教育也不例外。盡管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響亮,“美術”這一在學生和家長眼中的“小科目”也被語數外等主要科目擠壓的氣喘吁吁,這不僅是升學壓力造成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目前的美術教學方式并未真正跟住時代的腳步,雖然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儀器已經安裝在大部分城市的教室里,但是硬件的改進代替不了軟件及教育方法的落后。為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如何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進步,進而懂得如何觀察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是中小學美術教育的一大課題,在這里,僅以詩詞美術教育法為例來闡釋美術教育的創新。
一、發現詩詞與美術之間的聯系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有一門讓我們驕傲的藝術——詩詞,中小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上已經接觸了這些古代詩詞的經典篇章,狀物、摹人、抒情、議論,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每一首詞都是一幅畫,或實或虛,不論是唐人大氣磅礴的詩句,還是宋人溫婉纏綿的詞章,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美,而美術根源于美。不妨將這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從語文課堂帶入美術課堂,將文字轉變為畫面,讓同學們用眼睛去欣賞,用心靈去感受。
二、觀察美
在美術領域,對中小學生而言就更應當重視感覺的培養,而不是造型和技巧。更不能用某種量化標準加以束縛這種極富個性和感覺的作品。運用多媒體調動多種感官。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通過五官吸取知識的比例是:視覺80%、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0%,通過視聽獲取的知識信息高達90%。在當今社會,我國日常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基本上是以傳授素描、色彩和中國畫的技法技巧為主。而目前多數老師是用一支粉筆、一面黑板示范臨摹技法,而學生則按照課本機械地學習。長期以往會造成學生的創造力衰退,兒童繪畫的公式化、成人化,嚴重影響學生天性的發展。造成學生的美術作業缺乏“個性”, 想象力不夠豐富,沒有獨創性。而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是源于老師并沒有給美術課程以準確定位,中小學美術教育重點應在于審美,在審美的基礎上在進行創造。首先讓學生用眼睛去看、去觀察,而不是一上來就用手。在詩詞美術教育法中,老師可先在備課期間選擇一篇畫面感嬌強烈的詩歌,在根據詩歌的內容以及意境配以圖畫,這些圖畫可以是來自互聯網中的圖片,也可以是老師親手制作的圖片,然后,在課上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觀看,而不再是以往孤零零的圖片,有文字支撐的圖畫,可以讓學生找到解讀圖畫的路徑,老師可以帶領全班同學一同觀察圖片,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于畫面的看法和感受,這是美術學習中觀察美這一環節。
三、發現美
美無處不在,而老師的角度和眼光畢竟與學生不同,所以學生可能會帶來不一樣的審美發現。在入門課里,讓同學們找到了詩詞的藝術美感,帶領同學們掀開了中國古典文化中蘊含的美術意境的冰山一角,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去搜索詩歌和相關圖畫,可以是來自身邊的報刊雜志,也可以是互聯網上的信息,只要同學們按照自己的見解和審美去發現詩詞中蘊含的美術畫面,就可以提高同學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且這也有利于學生提高信息搜索能力和動手能力。岑參的詩中“曠野看人小,長空共鳥齊”既說明了近大遠小的透視道理,又描繪出一幅畫面。
四、欣賞美
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是美術的學科特點。直觀強調其是視覺藝術,而審美則說明這美術并不僅僅教授表面現象,還要學會去感受畫面的深層內涵以及表達出的深遠意境和深刻主題。我國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在談到藝術教育時說:“那么最好讓他的心靈自己成長,不要幫它成長,不要干涉它?!庇捎谇嗌倌暝谀承┓矫嫔腥狈硇?加上好動、愛玩游戲的天性,使學齡階段的中小學生們首先感應到的形式是作品描繪的表面現象,而非藝術作品更深層次的主題和藝術美感。青少年的主觀意識和分析能力較差,他們的心靈感應往往流于表面現象,而中小學美術教育的中義務則是通過形式、透過現象,讓美術課堂中的學生們自己去感應和接受其中的本質內涵。比如杜甫《石壕吏》一詩中,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與內容相關的橫尸遍野的畫面,讓同學們感受到畫面中死亡的沖擊力,進而去感受畫面所表達的戰亂主題,感受到和平的重要和安寧的幸福。
五、創造美
美術,美術,其中的“術”使得美術有別于美,它更強調一種技能性。可能不是每一個批評家都是創作家,也并不是每一個美食家都是做菜高手,當然,具有審美能力的學生并不一定就能創造美的事物,這時,美術就需要教導學生掌握這門技能。在學生感受古代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要將美術的技藝傳授于他們,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在黑白色的國畫上填充自己認為符合詩歌主題的顏色,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創作,線條、視角等技術層面的繪畫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靈活的技巧和開放的思維不是成功創造美的唯一手段,還有意境和內涵可以作品更加有韻味和魅力。當然,由于學生自身素質和水平的差異,要在實際教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對于進步較快的同學可以加大創作力度,而對于一些進步較慢的學生,要悉心指導,讓素質較好的同學帶動一些交叉學生提高繪畫技能,以此來營造濃厚的美術學習氣氛。
總之,詩詞美術教育法是美術教育中的新方法,這一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美術能力,更能讓學生接受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二者結合,相得益彰,不僅充分利用和開發了已有的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更加親近美術,走進藝術,讓心靈得到美的感染和質的升華!
在世界上比較有影響的盧卡斯模式這樣表述關于生態環境教育的實現:“環境教育是關于(about)環境的教育,為了(for)環境的教育和在(in)環境中的教育,任何兩者或三者的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境教育”。我們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態道德教育就是科學地利用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為生態道德教育提供形象、生動、直觀的教學環境和資源,使生態道德教育在適當的美術課程內容中得到有效的落實,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 1: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藝術》五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課題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學目標1.利用圖片和影像資料了解藏羚羊及它們的生存現狀;欣賞文學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及生態道德價值觀。
2.運用繪畫、制作等手段對藏羚羊這一題材進行創作練習,能創造性地使用表現材料進行個性化的表現。
3.根據文學作品《藏羚羊跪拜》,學生嘗試用表演等綜合形式進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對藏羚羊產生深厚的情感,樹立保護珍稀動物的生態道德意識。
教學準備
1.自然界中表現藏羚羊的影視資料、圖片資料。
2.表現藏羚羊的美術作品。
3.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導入
1、借助圖片、影視資料的欣賞,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結構,觀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顯著特點。
二、新授
1、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樣一種動物,它們現在的處境如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藏羚羊。
2、結合學習活動內容,有選擇性地觀看藏羚羊慘遭殺害的圖片,以此激發學生對藏羚羊命運擔憂的情感,樹立自己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感,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由于人類的貪婪,野生動物正面臨著滅頂之災。讓學生知道美麗的羚羊角與柔軟的羚羊絨,只有生長在活著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構成真正美麗的風景線。
3、制作參考:(1)創作一幅表現藏羚羊題材的繪畫作品。(2)選擇多種材料進行表現藏羚羊題材的手工制作。如:掛飾、裝飾畫等??梢孕〗M合作的形式完成。(3)組織學生制作表現藏羚羊的頭飾、面具,為以后的戲劇表演學習做準備。
三、布置作業
試一試,用連環畫的形式進行《藏羚羊跪拜》的藝術創作??梢杂谩敖育垺钡姆绞椒纸M進行連環畫創作。
四、小結展評
1、能否抓住特征將藏羚羊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
2、能否在作品中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并有一定的創新。
3、能否欣賞其他同學的優點?
4、能否在本課學習中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課后討論。
五、課后延伸
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無節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導致的生態災難最終受害的只能是人類自己。不要讓我們子孫后代孤獨地生活在一個沒有野生動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結合包頭本地特色,以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人文為目的的美術綜合探究活動《“小麗花文化科技節” 美術綜合探究活動方案》一、活動創意:國有國花,市有市花,人們常用花卉的品質、外形來代表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形象,而小麗花作為包頭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動通過對小麗花起源、種屬、習性、栽培等知識的了解,探究其作為市花的喻意;通過美術拓展性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對植物生長與環境改善關系的認識,體驗綠色與環保的關系及重要性;通過對小麗花及包頭歷史文化的了解,引發對拓展小麗花文化,打造包頭文化大市形象的興趣和行動。從而使隊員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實踐活動中,建立活動新型評價機制,充分發揮隊員的自主意識,培養隊員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二、活動準備:
1、召開隊干例會,組織假日小隊,確定活動方案。
2、聯系家長,做好協同調研準備。
3、聯系市園林研究所,做好調查訪問準備。
三、活動組織領導機構:
組 長:左琳(校長) 沈宏偉(副校長) 常廷俊(書記)副組長:趙欣(大隊輔導員)顧 問:汪恩長 (校外科技輔導員)組 員:一—五年級中隊輔導員和美術教師、常磊(??萍驾o導員)四、活動過程及進度安排:第一階段:宣傳、動員階段(4 月初):通過隊干例會、隊會、校園廣播等途徑向全校隊員宣傳“小麗花文化科技節”的活動創意,調動隊員參與的積極性。
要求:三~五年級每中隊選出 5 名隊員,其中小隊長一名,自定隊名,以假日小隊的形式組織中隊調研活動。
第二階段:活動階段(4 月—12 月):(一)、刨根問底: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頭作為祖國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條件惡劣,只適合耐干旱、抗風沙、花期長的植物生長。而小麗花為什么會在“市花”評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有許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級各假日小隊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了解:1、小麗花的起源、種屬、習性;2、小麗花的栽培;3、小麗花的品質與象征;4、小麗花被評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義。
要求:以 調查報告、資料冊的形式寫出調查結果。(如是資料摘抄,請寫清出處;如是網上下載,請保留網址、網名,最好附帶圖片資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麗花不畏惡劣環境,仍然頑強生長,而且其姹紫嫣紅、竟相開放的景象,把包頭裝點得如塞外春城一般,這種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堅忍不拔的品質也是包頭人民所認同和宏揚的包頭精神。我們作為包頭的一個小市民,既應積極學習種植小麗花的知識技術,培養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凈化環境,還應從不同角度去開發“小麗花”資源,發展“小麗花”文化,繼承和宏揚小麗花精神。
1、活動標志征集:為我?!靶←惢ㄎ幕萍脊潯痹O計標志(每假日小隊設計一份);2、花仙子行動:以小隊或個人為單位,栽培小麗花。一段時間后以花卉生長效果及體驗日記的記錄情況為標準,以年組為范圍評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隊以查資料、訪問、上網等形式調查:“小麗花”文化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開發?以此拓寬活動思路。
4、以中隊課題組為單位,成立“小麗花”文化資源開發組,從衣、食、住、行、玩等方面,開發小麗花的文化資源,如:研究小麗花植株品質、制作小麗花系列插花(干花)、設計小麗花服裝、制作小麗花相關網頁等。
5、找出隊員身邊與小麗花品質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報中建立“小麗花在閃光”專欄,宣傳我們身邊的“小麗花”。
要求:各中隊自選一項感興趣且力所能及的內容來開發“小麗花”文化資源,活動強調隊員間的合作、互動,重在培養隊員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三)、日積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將前期活動成果以各種形式積累起來,展示出來!1、“花海如潮”時裝設計展:以花的形狀、色彩為設計元素,采用環保材料設計、制作“小麗花”系列童裝,進行展示。
2、“花香滿徑”花卉圖片展:以植物分科為范圍,拍攝或積累菊科花卉的圖片,進行專題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標本展:制作小麗花系列干花標本,并附說明文字或詩歌等。
4、“花之物語”花卉知識冊:將一些花卉知識、花卉禮儀等積累制作成冊,進行展示。
5、“花間小憩”網頁作品展:將小麗花的相關知識及個人作品制作成專題網頁,進行展示。
6、“花間留言”體驗日記展:將自己的種植小麗花的過程——從播種、抽芽到結蕾、開花,以體驗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四)、花樣年華:評什么?(10 月中旬—11 月)通過活動號召全體隊員都來學習小麗花品質,發揚小麗花精神!結合新課改評價的思想與要求,注重激勵和發展、注重教育與開發,注重質性評價、打破單一的量化評價形式。因此,對隊員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所得成果進行評價時,采取師評、組評、自評相結合的方式,每個參與活動的隊員都是一個“花仙子”(或花博士),并給每個“花仙子”、“花博士”一個評價色!(五)、總結歸納:留什么?(12 月)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隊員有哪些收獲、得失,各年級假日小隊經過討論寫出活動總結或體驗報告,最后由“大眼睛”假日小隊的隊員總結歸納,寫出學??傮w活動報告,要充分體現隊員在科技實踐中的體驗,并在活動過程中保存好各種原始材料。
一、關于趣味性的教學示范激發學生興趣
示范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師的一個簡捷的速寫,一幅優美的畫,除了能贏得學生的驚奇、贊嘆和由衷的佩服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大開眼界,讓他們由佩服轉為對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從老師的范畫中領悟其中的方法,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強。但這種示范如果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以趣味性的渲染,就能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讓你的課堂魅力四射。如《我設計的車》這一課,教師先向同學們訴苦:家距離學校很遠,上班不方便,堵車。問學生怎么辦?在師生共同討論下,教師話鋒一轉:自己來設計一輛特殊的多功能的車,解決目前煩惱。并在黑板上迅速地勾畫出一輛新穎獨特的車。這種示范設疑,讓同學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看老師示范,感受不一樣,興趣就不一樣,效果當然就不一樣了。當然這種趣味性示范,可以來自老師,也可以來自學生,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師生共同示范的方式,這樣更易激發學生興趣。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也有助于學生拓展思路,產生激勵的作用。精心組織活動,尋找趣味性是美術老師要認真去嘗試的方法。
二、關于教育氛圍和教學設備的充分融合
學生天生是個好動的個體,但是個體都是在大的環境下成長的,就是因為這種因素,他們的一言一行也往往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左右。良好的教育氛圍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不僅可以讓他們的思維和注意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學的整體效果也會隨之提高,反之則會一塌糊涂。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氛圍的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但可以調控學生們的學習狀態,還可以約束自身的教學狀態,排除課外環境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教學中去,帶著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真正做到以身作則。學生在這種放松的教學環境下面學習,思維不會受到很大的拘束,想說就說,自由發表不同的觀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良好的氛圍固然重要,但是教學設備的合理運用也是上好美術課所不可或缺的。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報告表,人類獲取的大部分知識都來自于人的視覺和聽覺。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教學設備讓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能獲得知識,讓各個器官都可以一起工作,這樣獲得的學習效果肯定比教師單一的講授高出很多。美術不僅僅是一門視覺藝術,而且還是一門造型藝術。美術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教師無法用語言比擬的,此時教師只能借助直觀的圖片資料等進行教學。小學生都處于好動的年齡階段。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可以多方面的接觸所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多種感官。從而促進他們對事物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剖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教學效率。
三、關于教學評價體制的完善
做任何事情都有個度,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不能只表揚作品好的學生批評差的學生,應該以肯定學生的優點為主,給出建議為輔。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來說就是久旱逢甘霖一樣。學生在聽到了教師的表揚之后,他們對自己薄弱地方或者錯誤地方都愿意去修改,但是反之只會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有些學生往往因為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批評,就會帶來不良行為。但是鼓勵不是虛話,不是阿諛奉承,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多了解每位學生,為他們設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鼓勵方式,引導他們正確的學習觀和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會他們創造出真正的通靈的美術作品。
與此同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學生對美術的學會程度,不僅是他們教會學生美術基礎知識程度的體現,也是教會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和如何創造新生事物的體現。在課堂中,面對全體學生的時候要增強他們的信心,給他們勇氣,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新時期的社會需要的是審美意識和能力相結合的全能美術人才,我們必須努力向這個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們都清楚一堂好的美術課常常是從備課開始的,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備課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以前我們只是備教師和學生的內容,現在我們又要在美術教學中加入媒體教學的內容,隨著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不斷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教學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正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多地占據美術課堂教學探索和研究這一塊陣地,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研究內容不斷深入,涉及范圍也不斷拓寬。但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是怎樣用最少的媒體來達到一個最理想的效果,這就是我今天要談的話題。
一、關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多媒體備課
小學美術課由于其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形式,靈活的教學方法,特獨的個性化教學而受到學生的喜愛。近年來大部分小學美術教師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也對人類發展的本質進行了很大鉆研,把人的培養放到教學的第一位,讓兒童在美術教學中能夠更多好地發展他們的個性,同時在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要上好一節美術課,都會去做一個充分的課前準備,這不光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而用現在的教學要求來衡量一節課的優劣,教師在備課時更注重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注重選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直觀形象的審美對象,幫助兒童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尋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備課的方法和形式也從傳統意義上的“備課”中走了出來。它更注意改變備課本身的方式,注意從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出發改變備課的方式。備多媒體課就是結合現代教育技術而進行備課改革的一種。
所謂備多媒體課,就是教師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設備,以傳統的備課形式為基點,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將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根據一定的教學過程設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體計算機中,以便于利用以計算機為主要設備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種備課方法。
我們很清楚,多媒體備課并不是在備課時將多種媒體簡單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過多種媒體的優化組合,集成利用,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把各種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小學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備課,與傳統的備課相比較,有其自身較明顯的特點:
(一)、多媒體備課的內容大大拓展,而且更注重多種形式教學資料的集成化。
多年來,“口耳相傳”,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們美術教學的每一環節,教師們在備課中較注重向學生說些什么,讓學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練習等內容,也就是說,我們的備課內容是以語言文字為主。這種方式決定了不少教師的備課是通過手寫為主完成,所我們也備課為“寫教案”,教師們的教學目標制定、教材分析、教學過程設計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來,教學檢查中我們也較注重文字教案。而備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課從內容到方式都超越了傳統意義上備課的范圍,它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學分析及教學設計,同時根據教學的要求收集各種有助于教學的資料,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實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把備課前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通過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來,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學,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二)、備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需要多種媒體的配合協調使用。
我們所準備的教學材料既要符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課堂教學形式的需要,同時還要保證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師較方便地協同使用,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對多種形式的教學材料進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學的各種需要,這種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種現代化媒體。比如,巨大的實物無法進入課堂,我們可以通過照片掃描(或直接用數碼相機)成圖片、錄像等形式來轉換,微小的實物可以通過視頻展示臺或攝像機進行放大展示,用計算機處理可以使各種圖片變得更美觀和符合需要,通過剪輯可以把不同時段的內容編輯在同一段錄像內等,從這中我們可能看到,現在更多地把多種教學媒體資料整合在計算機中,制作成“課件”再用于教學。
(三)、備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更適合兒童的美術興趣。
小學美術課中需要運用大量直觀的形象進行輔助教學,而由于教學設施尤其是教學資料的嚴重缺乏,使美術課曾不得不象上語文數學那樣以教師講、學生聽,也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來進行備課和教學。這種現象曾較大地阻礙了小學美術課的教學改革,因為美術課僅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夠的,它要求教師“寫好教案”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些什么樣的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能給學生提供哪些審美對象,如何更好地進行啟發和引導等。多媒體備課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小學美術課由于其審美性的特點,要求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各種欣賞與審美資料,教師的演示過程又要讓學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風景與現場環境還要求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學生的作品能較全面地展示在每個學生的面前,這些要求是傳統的備課方法幾乎無法完成的,而多媒體備課能較好地完成這一項項特殊任務。這些量大、涉及面廣的教學材料能通過計算機技術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過多種視、聽為主的設備讓學生體驗線條、色彩、形體、音樂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情感、體驗創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但我們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媒體,只有在適當的時候用好媒體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體輔助小學美術教學的備課形式
備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在媒體的運用上是對傳統美術備課進行改革的一種嘗試,尋求合適的備課方式是提高備課效率,保證備課質量的重要條件,也是上好課的必備條件。在美術課的備課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備課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探索和嘗試性實踐。下面試從不同的角度把小學美備課作一個簡單歸類。
(一)、從教案服務對象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純粹的“備課”(亦可稱之為“教案”),這是和傳統的方法相似的一種方法,備課做的是“幕后文章”,這種備課方式更多地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只體現在教案之中,不直接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備課方法,它有助于教師很好地鉆研教材,進行教材分析,設計教學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活動的設計等,這種備課的方法主要是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而服務的,換句話說,它更多地為教師服務。另一類是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甚至把教師的部分或全部教案直接展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教案更多地成為學生的“學案”。這種備課的方法既強調為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服務,更強調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服務。這兩種方式雖然備課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而且可能教學效果也會不一樣,但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當然,從 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來看,教師在備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中多備學生的“學案”,可能會更多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教學。
(二)、 根據小學美術課教材的特點,又可以把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備課分成以下幾種形式:
1、以文字資料為主要內容的備課。
這種備課的形式較多地繼承了傳統的備課方法,它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較多地研究分析教材,鉆研教材內在的關系,再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多媒體備課中,以文字為主的備課主要體現為通過計算機處理文字進行備課。小學美術課以需要文字為備課主要內容的教材很多,比如各冊教材中都有許多教學內容直接相關的美術知識與背景知識,這就需要用大量的文字來進行說明。
在進行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多媒體備課時,可以根據需要和教師的備課習慣,在計算機備課中建立一些相關的“超文本鏈接”,這是一種超越傳統文字備課的計算機技術,它有助于教師在備課時準備更多的相關教學資料而又不使備課的篇幅過于冗長,可以幫助教師在備課完成后的一段時間里,尤其是在教學前查閱較多的相關資料,也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給教師提供“非線性”的教學習慣和思維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流程不固定在“一條線(固定的思維模式)”上。比如在有的畫家介紹中需要對畫家的生平進行比較詳細地介紹,我們可以在備課中安排一些畫家的生平小故事,以超文本鏈接的方式來展現。
另外,在美術課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分解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的分析式備課。也可以用列表備課的形式展示,比如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圍繞一個分解目標,橫向地用下列表格來展示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需要達成的目標—— 教師活動安排(時間)——學生活動安排(時間)——學生可能產生的結果與問題——使用教具(學具)及方式說明教學總目標的分解目標——教師具體的教學行為與占用時間——學生活動與占用時間——學生學習的結果與問題——分析媒體與方法。
2、以圖片等資料為主要內容的備課。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又是視覺藝術,美術課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直觀的圖片資料來進行,小學美術課由于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更是如此。教師在備課中以圖片為主要內容進行多媒體備課是一種適合多種課型的備課方式,也是一種比較可行的備課形式。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安排的教學內容,尋找較多的圖片資料進行篩選,選擇有助教學任務完成的圖片整理到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備課中整理的這些圖片內容可以直接展示給學生。
以圖片為主的多媒體備課形式當然也需要插入必要的文字內容,但文字內容在整個備課內容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教師在備課中所使用的文字也只是對必要的教學過程以及圖片的內容進行說明和闡述,或設計一些必要的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地精心選擇圖片內容,使學生在各類圖片的欣賞和使用中完成學習任務。比如我們在安排欣賞課時,就需要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進行,教師的備課就可以圖片為主。這種備課的形式在傳統的習慣上不被人所接受,主要是因為以往的圖片只作為簡單的“教具”來理解,而教師在備課時也只把圖片當作教具來使用,導致圖片只是圖片,其功能還未全部發揮,而且由于教學需要的圖片既要符合一定的大小(太小學生看不清,太大更是不容易使用),又要有一定數量,而美術課所需要的教學圖片又幾乎少得可憐。通過計算機技術,我們可以把圖片、文字甚至聲音整合到一起,以圖片為主要內容來完成備課,完成教學,這是完全可以的。
圖片式多媒體備課的重點應放在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圖片的選擇和運用上,即怎樣盡量合理地使用每一幅教學圖片,教學環節中如何處理以圖片為媒介,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等。它要求教師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尤其是語言表述的能力和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配套設備及相關軟件的普及,美術課教學用的圖片來源越來越多,比如通過掃描儀可以把較小的圖片和照片輸入計算機,通過數碼照相機可以把一些美麗的風景、人物的動態場面、大幅及立體的美術作品變成數字格式輸入計算機,通過素材庫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學圖片資料,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制圖軟件自己制作一些必要的圖片等。教師在有了這些教學圖片以后,還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必要的篩選,而且要通過一些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進行必要的處理,這樣才能使已有的圖片更加符合教學的需要。
3、以多種形式資料集成為內容的備課
這里所指的“多種形式資料”除包括上述的文字、圖片資料以外,還包括聲音、動畫、錄像等資料?!凹伞奔础罢稀保簿褪怯袡C地組合。這種多媒體備課的形式也可以稱之為“綜合式多媒體備課”。小學美術課教學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直觀性等特點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及相關教學資料,許多美術教師在備課時運用一定的軟件制作一個或幾個教學課件,這個課件就是一種集成的備課形式。這種備課形式由于其集成的功能強大、直觀性強、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特點,目前已越來越多地被廣大美術教師所采用。
集成式的多媒體備課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展現較多的內容,其重點在于根據教學設計“選擇媒體”和設計媒體所展現的內容。比如為了能讓學生看到一些繪畫或制作過程而現場操作又需要占用較多的教學時間,我們可以設計在備課時將繪畫或制作過程用錄像拍下來,通過剪輯,整理在錄像機或計算機中供教學使用;一些微小的操作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我們可以通過視頻展示臺或攝像機放大其局部;為了讓情節性的內容更有趣,給畫面配上一些聲音、音樂等等。
集成式多媒體備課一般的過程為:
選擇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設計選擇與收集教學資料選擇與運用媒體集成制作教學資料教學實踐(試用—修改—使用)
集成的多媒體備課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點,最主要的缺點在于教師備課工作量大大增加,占用時間多,而且對美術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的要求也較高。隨著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小學美術教師較好地掌握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并且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備課之中。
(三)、再從備課內容的展現形式來看,我們還可以把美術多媒體備課分為:
1、演示型備課。
在備課的過程中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某一環節的教學內容)所借助的媒體展現形式是以教師演示為主,也就是教師操作,學生觀看。這種備課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還可以幫助教師較好地掌握課堂的主動性,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2、交互型備課。
這種備課形式需要一些基本條件,比如教師需要制作一些交互式的教學課件,如果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操作,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設備,學生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及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術等。但這種備課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讓學生較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還可以讓學生拋開原有工具,嘗試新的創作工具。比如在教學“圖案設計”這一教學內容(這一教學內容在許多不同年級中都有不的安排)時,在學生有一定操作基礎的前提下,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來完成設計作業,這些設計作業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成交互型(也可以安排一些自由創造型的內容)的練習,讓學生在人機對話與主動學習中既學到一些基本知識,又能通過計算機完成一定的設計創作練習。
3、流程圖型的備課。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備課形式,它幾乎適用于小學的所有學科,兼有演示型與交互型兩種備課的特點。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全部大環節,把每個教(或學)的環節以任務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在每個環節中設計一些相關的任務,安排一定的教學活動,教學實踐中可以按不同的課堂發展趨勢通過不同的路徑完成教學任務。流程圖式的備課多考慮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和創造性的體現,給教師尤其是給學生有一定的發揮空間,又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備課的方式在樣式上更多地運用超文本鏈接方式。
4、探索式的備課。
這是除上述幾種多媒體備課形式以外的一些備課方式,這就需要廣大的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 ,尋求和探索一些新的有助于教學的備課方式。比如運用一定的軟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去等等。
三、小學美術多媒體備課的要求。
1、多媒體備課需要一些必備的設施設備,比如計算機及相關的輔助設備及配件(要有能運行相應軟件的配置),一些必要的操作平臺軟件等。
2、選擇適合的備課形式。小學美術多媒體備課的形式很多,教師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選擇自己多媒體備課的方式:
一是自己備課的習慣。每個人的備課習慣不同,體現在多媒體備課上自然也有較大的差別,運用多媒體備課要建立在傳統的備課基礎之上,并不是拋棄原有的一切方式去另創一種全新的備課方式。比如在選擇應用程序上,每個教師的習慣可能就不同。
二是不同的課型要求。美術課的課型較多,教學形式也較豐富。始業課要向學生明確學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要求,新授課要讓學生學習許多新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練習課要向學生明確練習過程和要求,欣賞課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欣賞對象,等等。根據這些課的類型,一般有不同的備課要求。
三是教學環節的需要。要根據美術課教學環節的需要來設計使用適當的教學媒體,有些環節可能只需要教師用語言表述就可以了,那就沒有必要用復雜的多媒體技術,而有助于教學任務完成和學生創造力培養的環節,可能使用了現代教育媒體效果會更好。
四是學生實際的需要。每個班的學生實際不同,相同的教材、備課方式和授課方式可能在不同的學生面前會有不同的效果。多媒體備課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
四、多媒體備課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是拋棄傳統的教學媒體,而是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地結合,相互補充,使傳統的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都能得到更好地發揮。“媒體本身并沒有先進與落后”,而媒體使用者的教學觀念和使用是否恰當合理和到位顯得更為重要。
2、并不是所有的美術課都需要進行多媒體備課,也不是所有的課都能進行多媒體備課。有些教師錯誤地以為,只要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這堂課就一定是好課,教學效果一定好。這種片面的觀點只要在教學中稍加實踐就能證明,一堂好課的標準有許多,但如果媒體使用不當,只會產生負效應。
3、備課和教學過程中不是媒體使用越復雜越好。符合教學的需要,方便教師的制作,使用簡便易掌握,這是備多媒體課的重要前提。
4、美術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美術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尤其是在教學資料的準備上,更是如此,設計得再好的課,如果沒有必要的教學資料,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這就需要美術教師手中必須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就需要從平時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見了優秀的美術作品,及時地通過一定的設備存入計算機,到光盤市場購買一定量的資料素材光盤,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錄像、動畫等,有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料放在計算機中,在需要的時候只要調用和處理就可以了。
一、運用多媒體美術教學,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是通過綜合聲音、圖像、文字等在一起而傳遞信息的一種現代化的手段。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當中,只有小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學習當中,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是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優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求小學生運用色、形、空間等美術術語表現學生自己所見所想的實物,從而提高美術構思與創造能力。比如,在教授相關國畫、剪紙、泥塑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放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資料,從而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激發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才能喚起小學生美術創作意識,才能使他們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來。
二、運用多媒體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更是時展的需要。美術課作為小學的一門學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逐漸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讓學生保持不斷的學習熱情。如教授《想像中的怪獸》一課時,剛開始小學生可能不能立即發散思維,把自己想象中的怪獸表達出來。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采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奧特曼、小怪獸、哆啦A夢、皮卡丘等動畫人物,學生看到這些動畫人物會感到興奮,思維就很會很快地發散開來。教師此時再向學生講述這些動畫人物其實就是來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只不過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與創新,是大膽想象的結果。這樣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去創造自己喜歡的作品。
三、利用多媒體使美術教學更靈活
新課程標提倡素質教育,小學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為美術課是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如果仍采用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手段,不僅加大了教學任務量,而且不會有很明顯 的教學效果。比如,拿填色技巧來說,美術的填色技巧是很講究的,因此在圖畫的制作過程中會很費事費力,教學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電腦進行圖形繪制、編輯、修改和上色就回饋變得很容易很方便了。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不僅僅使教學手段變得更加靈活了,減少了教學過程當中的困難,同時學生通過上機操作也可以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小學生所處的特殊階段,生動形象、直觀的多媒體畫面更有利于學生的接受,更能為學生營造一種美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直觀、生動地感受到生活美、自然美、藝術美、人物美等各種美。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審美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如在教授《美麗的園林》一文時,單純地靠教師的口頭講解或是教材僅有的幾張圖片是很難將園林的美講述出來的,學生都感受不到美,何談審美?教師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將園林的美用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園林的各種美,使學生更加生動深刻直接地感受到園林的藝術美,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
五、多媒體美術教學可以優化教學質量
美術課的作業形式就是讓學生運用水彩筆、鉛筆、蠟筆、毛筆、顏料、墨汁在畫紙上作畫以及運用剪紙、泥塑、扎染等形式來手工制作等。然而,學生的智商和對科學技術的靈敏度都在不斷的提高,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就給他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多媒體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形式,不會因為擔心做不好而失去信心。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能優化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
六、結語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使重難點易解決,信息量大,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有利于照顧到各類學生。但是,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其它傳統教學模式無法超越的優勢,但是在教學中,“不能以視覺感受替代心靈的感覺”“人機合作不能代替師生交流”,而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做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 要】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曾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世,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潛移默化中透露出了美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以及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亦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教育要從小做起,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教學界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創設情境;生活化教學;以情促教
審美意識和能力將是伴隨學生一生的財富,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新課改不斷發展與推進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傳統的美術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最新形勢的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教學策略,才能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提供更加寬廣的發展平臺,也為教學的與時俱進提供莫大的活力。關于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下幾點將作出比較具體性的說明。
一、靜心創設富有感染力的多媒體教學情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帶來了新一輪的春天,拓寬了教學的視野和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若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將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詳細一點來講,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情保持著時刻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恰好借用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聲音以及動態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在使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一年四季”之時,教師就可以將具有季節代表性的圖片、聲音等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彷如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繪畫的更高境界,讓他們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其次,藝術欣賞只有在師生對繪畫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發掘其中更美的內涵。因此,教師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最新思想動態及興趣所在,使得所選取的教學素材更加符合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強化,也利于美術教學課堂教學氛圍的更加輕松與和諧。
二、發揮生活化教學的魅力
眾所周知,美術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運用到生活的感悟中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地借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去開發學生善于發現美的視野,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具有極強的催化劑的成效的。具體來說,教師要善于將課堂中所教授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吸引學生關注的眼球,并且逐步地培養他們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比如在教小學生畫小魚兒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將課前準備好的容納幾條漂亮小雨的小型魚缸搬進教室。在學生爭先恐后的賞魚過程中,教師可以借機提問“魚兒有哪幾種形狀呢?”、“魚兒身上的花紋像什么”之類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得出諸多可貴的五花八門的答案。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會到了無限的快樂,而且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善于發現美好的眼光和能力,為課堂教學成效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有,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成績、領悟能力等因人而異,在實行生活化教學的進程中,教師要善于仔細認真地去發現每一個學生所擁有的不同的天賦,給他們布置的學習任務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個性成長特征,而且教師要善于融入到學生的世界中去,陪伴他們在課堂中、課外游戲等過程中去探索美術的蹤影,感悟美的存在。從而為學生潛能的挖掘提供更加寬廣的平臺,也使得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能夠登上更高的層次。
三、以情促教,美化心靈
美育即是以真善美去凈化人們的心靈。小學生的思想簡單,心靈單純,在這一階段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的凈化是最佳時期,教師在進行美術授課的過程中注重以情感帶動教學的進展,將會獲得不可比擬的教學成效。古語道:“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進程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作用,要以和善的笑容、親切的言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明白與人相處的基本要求,引導他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價值與存在意義,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長期的教學努力。還有,教師可以借助“我愛爸爸媽媽”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回憶生活點滴中的體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平時生活中爸媽關心自己的細節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并且配上溫情的文字,在課堂中每個學生都一一展示。教師要隨時給予學生一些言語鼓勵和引導,讓他們明白親情的重要、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讓學生的美的情感升華到更高的境界,不自覺中審美能力自然得到了更加強化的鍛煉。以情促教還要求教師要善于跟學生家長合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逐步地培養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使得審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增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充分地體現出了小學美術課程的價值。
四、結束語
美術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在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小學美術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探索更多地利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新穎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發揮出美術教學的真正作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美育對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重要。美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具有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美感和愉悅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得當的教學方法是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紐帶
小學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優勢,然而如何發揮或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就象游戲一樣,使他們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時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F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傳授知識,而要把開發智力放在重要位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廢,那么怎樣才能完成這幾方面的任務呢?這確實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我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貴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橋,是達到目的完成任務的一種手段。所以,美術教育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依賴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沒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便是一句空話。所以教師 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教者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由此教學方法是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紐帶。
二、改革課堂舊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過去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干、開發智力。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滿堂灌,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如老師就是這樣講課,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于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么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再如,高年級的數學美術字和美術字,也同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美術字的書寫形式,了解方體,找出規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書寫幾個不正確的美術字讓學生進行對比和分析美與丑,就數字美術字來說,是大小相等、粗細一致和有粗有細富有變化的協調統一的美;黑體美術字,宋體美術字都有著各自的美。黑體字粗壯,鋼勁的美;宋體美術字粗細變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這樣寫,就會影響字的美感,也會使字寫的細小無力,大小不勻,影響了字的結構。美術字不但不美還會影響整個布局的整體的美。我們也學不到美術字的正確書寫方法和書寫規律??傊?,在每一節新授課前,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學生們懂得了什么是美及運用美的表現形式去繪制美的圖畫作業,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展。
三、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社會要發展,就需要人去開拓創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上播上一顆“獨創”的種子。在美術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求異因素,特別是圖案裝飾、工藝美術等教材,從不同角度去展開、去強化,創設情景。善于從聯想中求異。求異思維訓練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沒有創造就不能“青出于籃勝于籃”。未來的世紀將創造競爭的世紀,把美術教育和智力開發溶于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使他們知道自己是處在一個美的世界和社會里,還知道人類在悠久的年代里創造了光輝燦爛美好的當今世界,他們還知道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更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將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同時,還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強盛、民族的興旺都是他們的智慧和美感,美術知識和運用表現美的頭腦及雙手去創造、去建設的。因此,才能在他們細小心靈中埋下這美的種子,使他們現在成為愛美、會美、外表美、能創造美的一代鮮花,在祖國這塊大花園中競相吐鮮開放,促進我國群星燦爛、英才輩出時代的來臨。
[摘 要]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個性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個性的人就不可能有創造,所以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美術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需要教師營造寬松的環境和輕松愉悅的氛圍,也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示范進行啟發引導,更需要教師抓住課堂一切有利時機進行激勵誘導,這樣才能使學生敢于表現個性,善于體現個性,樂于展示個性,從而真正使學生個性的培養落到實處。
[關鍵詞]個性;美術;小學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學生形成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個性是創新的基礎,一個人云亦云、沒有個性的人是不可能有創新的,又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學習的感受,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個性。
一、營造寬松的環境和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表現個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呈現出來的個性包括對問題個性化的見解,對作品個性化的理解以及獨具個性的美術創作。個性的呈現與表達需要一個輕松愉悅、充滿民主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天馬行空,自由表現,展示其個性。在一個教師主宰、機械沉悶死板的課堂上是不會出現意外的,是不會出現新奇的想法、與眾不同的表現的,這樣也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的。因此,教師在自己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環境和民主氛圍,允許各抒己見,提倡標新立異,鼓勵與眾不同,提供有利于學生個性形成的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里,不時釋放出充滿個性與創造的光輝。
二、利用教學示范進行啟發引導,使學生善于體現個性美術課一般都有教學示范的環節,它既是教師展示基本功、體現個人魅力的機會,更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法、啟迪思維、培養能力的重要一環。傳統的美術課一般是教師畫、學生臨,教師做、學生仿,教師的范作成了學生模仿的對象,以至于學生作業呈現出整齊劃一、千人一面的局面,沒有個性的體現,缺少創新的意識。這樣的示范,雖然展示了教師自己,但卻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的依賴性,只會模仿,不會想象,只會臨摹,不會創作,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要想教師的示范起到引領想象、啟發創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教師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示范模式,進行互動開放的示范,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示范。示范重在啟發誘導,不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已經明白或者通過自學、合作交流能弄懂的地方就不需要進行示范,主要示范那些難度較大或者能啟發學生想象、張揚個性的地方。如“奇妙的腳印”一課,我在教學示范的環節,根據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腳印外形特點展開想象,然后添畫成新形象,創造新畫面,所以在示范時,各種腳印的外形我就沒進行示范,而是課前先畫好,課上示范時,我先啟發學生想象:看到這些腳印的外形,你能想到什么?學生們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根據腳印特點,想出了很多新的形象,我對學生充滿個性的想法一一給予肯定,然后請學生上臺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添畫,添畫完成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怎樣使畫面更完整、怎樣使畫面內容更豐富。然后我根據學生的建議,在學生前面添畫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修改、補充、完善。整個示范過程,淡化了教師的教,強化了學生的學,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揮,從而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所以學生后來的作業就呈現出不拘一格、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的局面。
三、抓住課堂有利時機進行激勵誘導,使學生樂于展示個性美術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抓住課堂中的一切有利時機進行激勵引導,使它們在此過程中樂于展示自己獨特的個性。
1.美術作品欣賞,鼓勵學生發揮個性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欣賞的作品包括教材中的圖片、教師收集的范例以及同齡學生的作品,欣賞作品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個性的觀察和體驗,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同一幅作品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面去進行欣賞,允許出現不同的觀點,提倡具有個性化的理解。如在欣賞作品時,我總是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出發,經常這樣問學生:“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你認為作品中最特別、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對他的觀點,有沒有不同的意見?”由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是開放的,有利于學生個性發揮,所以很多學生欣賞作品時總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還會出現不同觀點的爭論。我曾經聽過一堂“標志設計”的課,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各種標志時,學生對一個標志的理解出現了爭議,有的認為是一把“叉”,有的認為是“跑道”,持這兩種不同意見的學生都還很多,而且都還有各自的理由。面對學生對同一標志出現的不同理解,教師首先肯定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告訴他們標志設計本身就是設計師個性的體現,是設計師利用各種設計元素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出來的,欣賞時允許有各自不同的見解,你如果想了解設計師的意圖,可以回家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注意了保護和發揮學生個性,對欣賞作品不要求統一的理解,沒有提供標準答案,對于學生不同的觀點都給予了肯定、鼓勵。至于設計師本身的設計意圖,教師最后也沒直接告訴學生,為學生課后的學習做了鋪墊。
2.美術作品創作,鼓勵學生彰顯個性在美術學習中,學生的個性往往可以通過美術作品表現出來,教師應精心設計作業要求,鼓勵學生在作業中體現個性,對作業的要求不要過死,要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允許學生有選擇的余地,從而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一是對材料的選擇可以更自由,只要學生認為可以有助于表現自己作品的特色,就可以自由選擇材料;二是表現形式鼓勵多樣化,對同一主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喜好,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表現形式,如繪畫、剪貼、泥塑等可自由選擇;三是作品的構思、構圖、裝飾、用色上鼓勵個性化和創造性,在突出主題的前提下,允許學生按照自己想法大膽去做。
3.美術作業評價,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學生的個性通過美術作業展現出來后,學生在喜悅與滿足之余,更希望自己的作品獲得老師和同伴的認可,而學生作品中有個性、有特色的地方有些可以一目了然,有些可以通過師生去尋找、去發掘,但還有些不通過學生自己的解釋是很難發現的,特別是那些獨具匠心的構思,不合邏輯與常理的用色,就需要教師在作業評價環節,首先安排學生自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表達個性的機會。在自評時,我經常這樣啟發學生:“你認為自己作品最特別、最滿意的是什么地方?”“你的作品與大家都不一樣,真厲害,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作品的意思嗎?”通過教師的鼓勵引導,學生就會把自己作品中最閃光、最具個性的地方表達出來,有些美術課就因為學生的這種個性表達而精彩。
總之,美術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培養需要教師轉變觀念,營造氛圍,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激勵引導,提供展示機會,而且要落實到每節課,針對不同的課型精心設計,常抓不懈,真正使美術課成為學生展現個性的舞臺,讓表達個性成為 學生的一種習慣和追求。
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品質。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明顯的創造性表現,尤其在繪畫創作中,恰恰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直觀、形象地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創造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從而更好地提高美術教學的效果,正是我們教師所執著追求的。
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
優化教學過程,將教學過程設計得活潑多樣,使學生始終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恰當地使用電化教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畫面的不斷變換產生栩栩如生的感覺,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1998年以來,我嘗試使用計算機輔助美術課堂教學,優化美術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對現代科學技術的認識能力,提高審美能力、探求意識,培養智能,以促進學生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現代電化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電腦和多媒體的應用,能夠同時采集、編輯、存儲和顯示文字、聲音、活動影像、圖形、圖片等資料,并將它們進行有機地結合、加工、處理,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也為以往教學中有些難以講解清楚的概念給以本質的揭示,將教育技術帶進了信息時代,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的內容。
一年級《小鳥的家》一課,在課的導入部分,先請學生聽鳥叫的聲音,再看鳥的畫面,聲、像結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覺并引出課題;再以一組動畫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動畫中先出現小鳥的巢,接著在巢中接連出現三只小鳥,然后鳥媽媽從遠方飛回來,隨著鳥媽媽把蟲子喂到小鳥的嘴中,學生們不由得開心地笑了。笑聲過后,教師在計算機的屏幕上出現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見的鳥巢的圖片,從學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鵲的巢穴,概括常見的鳥巢的基本形,以圓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擴展到同樣是圓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邊、懸崖上等不同環境的鳥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鳥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有趣的鳥巢,如:灶鳥、園丁鳥、縫葉鶯的巢穴,開闊學生的眼界,進而啟發學生想象老師沒有介紹到的鳥的巢穴,還會有什么樣的?留給學生以思考與想象的空間,形成學生的自我判斷和自主決策,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電腦畫筆的幫助下,創作一幅《小鳥的家》,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的知識有機地延伸、擴展。
。
一年級《小鳥的家》一課,在課的導入部分,先請學生聽鳥叫的聲音,再看鳥的畫面,聲、像結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覺并引出課題;再以一組動畫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動畫中先出現小鳥的巢,接著在巢中接連出現三只小鳥,然后鳥媽媽從遠方飛回來,隨著鳥媽媽把蟲子喂到小鳥的嘴中,學生們不由得開心地笑了。笑聲過后,教師在計算機的屏幕上出現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見的鳥巢的圖片,從學生熟悉的麻雀、家燕、喜鵲的巢穴,概括常見的鳥巢的基本形,以圓形的和碗形的居多,再擴展到同樣是圓形、碗形巢穴的、其它生活在水塘邊、懸崖上等不同環境的鳥的巢穴。在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鳥巢之后,再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有趣的鳥巢,如:灶鳥、園丁鳥、縫葉鶯的巢穴,開闊學生的眼界,進而啟發學生想象老師沒有介紹到的鳥的巢穴,還會有什么樣的?留給學生以思考與想象的空間,形成學生的自我判斷和自主決策,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電腦畫筆的幫助下,創作一幅《小鳥的家》,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的知識有機地延伸、擴展。
我在講授色彩的基礎知識時,制作課件時把第11冊中的《色彩的冷暖》和第12冊中的《色彩的強烈對比、柔和對比》兩課合并在一起講《色彩的冷暖與對比》,達到了加大知識密度、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增大信息量的效果,顯示了基于計算機基礎上的美術教學的優勢。
本節課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力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悟出所學知識點,而將色彩理論放在學生感知之后。改變以往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課的開始部分從紅、黃、藍、橙、紫、綠
六種顏色入手,引導學生聯想自然界中的事物,談對色彩感覺,初步認識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相對性;再通過一些反映自然、生活、繪畫的圖片加大信息來源,讓學生判斷冷色、暖色的畫面;然后再出色相環,使學生的認識與色彩理論結合起來。在學生認識冷暖色的基礎上,引出對比的概念,通過色相的比較,找出哪些色是強烈對比、哪些色是柔和對比,在學生認識強、弱對比的基礎上,出一組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己評議,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最后在學生操作時,設計兩個層次的練習:一是在線稿基礎上的色彩練習,二是自己設計畫稿并用色彩表現,練習由淺入深,給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問題與自我發展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
我還帶領學生進行了《科幻繪畫》、《暢想二十一世紀》的創作,用電腦畫筆比幾支彩筆、一盒顏料的繪畫形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也更能表現“科幻”與“暢想”這一題材。
二、運用不同的電教手段,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在美術教學中,廣泛地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通過絢麗多彩的形象信息和錯落有致的音響信息,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內涵。
針對同一課業內容,我曾采用過不同的電教手段,結果教學效果也有所不同。
1.使用錄像、投影輔助教學:
五年級《對稱的美》一課,我綜合運用了錄像、投影、錄音機等電教媒體做過教學實驗。在課上我先放映了事先準備好的錄像---各種各樣美麗的蝴蝶。同學們觀察了美麗的蝴蝶錄像,被蝴蝶那左右對稱的雙翅花紋、美麗的色彩深深感動了。在教學中,我當堂演示了采用套色剪紙制作蝴蝶的方法,并用投影儀展示了多種蝴蝶的紋樣供學生參考,加深他們對對稱美的認識。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又在做好的蝴蝶背后加了支撐條和拉桿,當學生們用手拉住拉桿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就會在他們手中翩翩起舞。
2.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以往教學中一些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機會。只要找準了切入點,充分利用我校自己制作的課件,成為輔助我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
《對稱的美》一課的課件是從自然界中的對稱圖形入手,請學生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共同點,
使學生了解對稱是人們在大自然中發現的,引出對稱的課題,談自己對“對稱”的初步理解。課件中著重通過一只蝴蝶圖形,啟發學生假想,每位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機屏幕上真切的蝴蝶,引出軸對稱的概念,再通過一只蝴蝶的左側翅膀旋轉180度和右側翅膀完全重疊的動態畫面演示,讓學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軸對稱,從而更好地認識軸對稱的圖形,接著由一組圖片的欣賞使學生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如:從我們身邊的北京城的布局到外圍建筑的設計,都有對稱的運用,課件中清晰地在圖片上加上了對稱軸、對稱點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更形象直觀。在認識軸對稱圖形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對稱的另一種形式---中心對稱,并引出對稱的定義,進而通過幾幅圖片和凱旋門、飛機對稱與不對稱的兩組不同畫面的設計展示,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總結出對稱圖形“規則、整齊、穩定”的美感。學生在了解對稱美的特征后,再聯想生活周圍的實例,感受對稱的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操作計算機,根據對稱的特征設計出對稱的圖形,完成本課的作業。教師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及時將好的學生作業通過教學網發送給每一個學生,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請一兩名同學在網上演示自己的制作過程,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制作中的難點。在課堂小結時,先總結本課的教學內容,再出示一組不對稱的圖形,說明不對稱圖形的另一種美,啟發學生思考,留給學生以想象和探索的空間。
3.兩課的比較
演示內容的深度不同:
“對稱”圖形是將對稱軸或對稱中心一側的圖形旋轉180度后,可以與另一側完全重合。在進行旋轉180度的演示時,運用別的教學手段很難講清到位,若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技術,恰恰能清晰準確地把這個旋轉過程展現出來,讓每個學生通過眼前的屏幕,清晰地看到旋轉的動態演示全過程,它比較深刻地揭示了對稱的形成過程和本質,突破了教學難點,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2)信息資源的來源不同,致使豐富程度有很大差異:
錄像只放映了美麗的蝴蝶,信息量有限;而計算機多媒體的操作環境,特別是“網絡”的應用和光盤存儲技術的成熟,使得大容量的多媒體信息有了可以傳播和應用的載體。教師既可以從“網”上查詢和下載有關的資料又可以從光盤中選取可需的圖片資料,并運用計算機軟件中的圖形處理功能對圖片進行所需的編輯、剪接及處理、加工,加大了信息的來源,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課業效果不同:
前一課,作業采用了套色剪紙的方法,蝴蝶做好后又在它的背后加了支撐條和拉桿,當同學們用手拉住拉桿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會在他們手中翩翩起舞,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制作時間較長。而這一課學生自己操作計算機的優勢是:其一,縮短作業時間,作業的內容從單一的蝴蝶圖形擴展到任意對稱圖形。其二,運用計算機獨有的“網”的功能,教師既可以隨時監控學生機,進行單機輔導,又可以利用教學網的交互功能,及時將好的學生作業轉播給其他同學觀看,并演示制作方法,實現交互式的學習。其三,計算機輔助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計算機軟件的非線性鏈接,更加便于進行人機交互,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計算機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更能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使教學過程從傳統的灌輸式,轉變為讓學生觀察、思維、實踐、交流的建構過程,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互助的新型的課堂教學形式。 三.比較現代教育技術在優化教學過程中作用
教育技術設備 特 征 作 用 優 勢
恰當使用投影輔助教學可以在普通的室內使用,課前制片,操作簡便,書寫自如,易移動,集體用。圖文直觀,節省時間。
信息量有限,不能連續地展示圖象,缺乏動感,不能配音??擅鎸W生操作,可同學生保持目光的接觸,便于組織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隨時在圖上添加重點和細節。
恰當使用錄像輔助教學課前錄制,聲像真實,可移動,集體用。生動,直觀,聲形并茂。
信息量單向傳播,引發興趣,全體參與。能呈現豐富的有聲彩色運動圖像。 可以多次復制,反復使用。
恰當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前制作,課件設計程序,不移動,單人用,可聯網。信息量極大,
聲音、圖像、文字、視頻、動畫,可進行非線性鏈接。網上可自由查詢信息,可互教互學,監控指導。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簡便快捷,事半功倍;資源豐富,可隨意選擇內容;教學過程可隨師生意愿改變;音像、動畫,引人入勝,學生興趣高。
運用網的優勢,進行人機交互,便于教師指導和學生互學。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教學研究說明,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恰當使用投影、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對優化教學過程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建議在有條件的學校和班級要提倡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條件暫時還達不到的地方要創造條件,在美術教學中使用投影和錄像輔助教學,以優化我們的教學過程。
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議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學習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現代高素質人才。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教材,選擇不同的教法,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同時也可以多種電教手段并用,優勢互補,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美術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探求知識、培養智能,均有積極意義。對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對培養想象能力,對培養創造思維,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一、教師應從課堂的實際教學內容出發為學生提供合作機會
合作學習的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多的課程中都有被運用到,當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課堂實際的教學內容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機,要明確:合作學習的模式并不是適用于任何教學內容,也不是在每一節教學中都需要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在合作學習中應明確教師的主導地位
為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一定少不了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引導。正是因為這樣,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師占據其主導地位,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之下,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其一,教師可以根據每次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但應注意小組的標準及尺度;其二,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為學生遇到的困難或問題加以引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
三、教師應及時地展示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
在學生完成了合作學習的任務之后,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時地展示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調動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的優秀成果,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但教師應注意的是,不要輕易對學生的成果加以否定,要盡可能地肯定學生、鼓勵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更好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注意上述提及到的問題的基礎上應努力做好相應的教學及引導工作。只有將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合作學習在美術教學中才會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成功的教師都能深刻體會:有效的教學是始終牢固建立在教學雙方高度認同基礎之上的,這種認同包涵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對所學科目的認同,學生對執教老師的認同、教師對學生的認同、教師對科目的認同。當學生不以為所學科目能夠給自己帶來所希望得到的某種知識或能力的增長與樂趣時,便缺乏對科目的認同,因而會出現不斷地講小話、做其他學科作業、甚至出現一些毫無道理的刁難或藐視等現象。故而,要想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的每一個細節上,都應注意掌握好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采用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應多樣化,包括多媒體的應用。
一.課堂教學總體優化,要重視運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美術欣賞教學可能在短期內帶來知識與能力的增長,我們所看到的教科書中的范例,包括與之配套的燈片,由于畫面太小,或因時間的關系,有些范例太陳舊、落后,沒有達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賞的效果;如果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如通過掃描儀,把一些與時代接近的圖片顯示給學生欣賞,教師進行講解和誘導,使學生視覺上耳目一新,思維上有一個美好的、能夠各自發揮的想象空間,那么,美術欣賞教學課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實處。
在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事先總要做大量的示范作業,有時時間和精力又不允許。有了掃描儀,這個難題就好解決了。如學生在學習國畫課時,我們可以找來一些名畫讓學生欣賞,如六年級的美術課有畫梅、蘭、竹、菊“四君子”,我們可以找到大量的圖片,通過CAI演示,讓學生欣賞。體會、感受,從而再進行臨摹、訓練。這樣的作業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級教學中,如一些色彩教學,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兒童喜歡的動畫畫面,增強色感,指導配色學習。在想象畫教學中,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動畫片來引導。如二年級的想象畫吹泡泡,可以播放動畫片《小飛象》片斷,兒童既高興又啟發了想象,整堂課至始至終都有趣味。這樣的課,小朋友自然愛上,而重點、難點又在欣賞中解決了。
創作一件完美的美術作品,總是要經過反復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師及時指導。學生作品中的問題往往具有共性,所以當部分學生初稿出來后,先選取幾張具有代表性問題的作品,用投影儀展示出來。這時,可以同時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時將學生作品中各自的優點都一一予以展示、講解;學生相互之間也就能取長補短。繼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也可以展示。
美術教學中,手工課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們示范作業時,教師邊講邊示教,但終因空間狹窄、視野遮擋、前后不連貫等原因,很多學生無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個演示過程,因而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做或不想做。但我們如果運用實物投影儀,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學生通過畫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師整個演示過程;同時,優秀學生也可以上臺嘗試作業或演練,或將作品通過投影儀進行展覽,并讓學生自己講解、自我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手工課真正成為學生自己動手作業的課。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盡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以期提高和擴大手工課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幻燈,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來感知和認識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理論,人的興趣首先產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獨特形式的刺激。我們在大談現代多媒體手段的同時,幻燈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工具,特別是常規教學中美術教師運用最多;它具有體積小、資金少等特點,一般邊遠地區的教師也能掌握。而合理地運用,也會相得溢彰。例如,小小的剪紙課教學,教師剪完作品后,平著展示給學生,和放于幻燈機或投影儀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樣。在上三年級剪紙花邊一課中,我把作品通過投影儀,產生的黑白對比效果給學生一種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圖格外突出,紋樣清晰可見,教師也可以由一個單元至多個單元的組成即花邊的形成。教師可根據圖形指導學生欣賞,也可用單獨例樣并由此而設計的花邊進行對比講解,誘導學生的創作欲望。
在分析表現形式與手法時,通過投影儀,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外形。在四年級二期的美術教學中,有一節畫人物動態的課,教學中第一步驟是先畫外形。學生如果站在投影儀前,通過燈光打在屏幕上的影子,并講解影子亦即外形,學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很直觀。二年級的《影子現象畫》一課也可運用這個方法。如剪、撕動物,先撕外形等示范,我們都可通過幻燈機來達到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提到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筆者認為創造性思維即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組合、再創造,從而獲得新穎、獨特有價值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等創造性成果。而作為教師應提供學生創造動機和外在啟示。就要求教師熟練運用各種媒體和物體以及語言,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但是電化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必須在教學中應用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至于牽強附會。把電化教學引入課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情感,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