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0:40:29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美術專業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近幾年,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體制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文化思潮。在新時代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對美術專業的看法有了新的變化,但是,高校美術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日益凸顯。所以,如何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美術教育事業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本文從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弊端入手進行研究,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提升我國高校的美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高校;美術教育;策略;創新
一、高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1、忽略了文化課的重要地位
普通高校教學中通常重視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文化課程的重要地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就業壓力過大,為了提高就業率,大多數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技能培養上,而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影響了美術教學的整體發展水平。文化課作為學生專業學習的基礎課,承擔了基本的理論基礎知識,只有夯實了文化課,才能保證學生在美術的道路上腳踏實地。
2、對教學定位存在偏差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不看重對學生創造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培養目標不明確。有些高校受到綜合性大學教學思想的影響,為了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而盲目開設了眾多課程,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涉獵面廣泛,但卻不夠精通。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對美術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使得不少美術專業的學生迫于就業壓力放棄本專業學習,造成了專業課程的荒廢。
3、缺少合理的教學體制
在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導下,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社會上也出現了多元化思想浪潮。與此同時,社會也變得越來越功利、浮躁。高校的美術教學也不例外,教師過分看重結果,而忽略了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繪畫技巧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這種學習氛圍的影響下,部分學生開始用不切實際的畫技裝扮自己,卻忽視了個人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二、改善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中弊端的創新策略
1、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合理進行課程設置
隨著我國教育模式的不斷發展,特長生的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幾年受高校擴招政策的影響,美術院校也逐漸擴大了招生比例,這使得更多的人關注特長生的教育領域狀況。我國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體制和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專業的分類、設置以及招生制度也比較單一,這與藝術發展規律背道而馳,從而限制了學生個人才能的展示和潛力的挖掘。在美術專業的學習中,高校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不斷采用新的教學體制來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進行專業課程設置,不斷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條件,不斷深化高校美術教育體制的改革。
繪畫技巧只是提高繪畫技藝的一種工具,而美術課程應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核心,美術方面的創造性思維和個人的文化涵養才是高校美術專業教學的目標。高校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依據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引導學生,使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如果高校美術教學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反而與外界隔離,這樣的教育會事倍功半。美術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要使學生通過其它課程的學習提高個人素質和文化涵養,以幫助他們去更深的理解文化藝術的內涵,也能更好地激發他們去探索世界,開拓思維。
2、注意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
信息大爆炸時代來臨,通過網絡人們越來越容易獲得藝術感受。而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作為藝術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卻日益受到忽略。因此,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不容忽視的一種教學方式。我們要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對不同群體開展不同的實踐教學活動,竭盡所能激發學生對藝術的探索意識,使實踐成為學生提升藝術技能的手段,讓學生在實踐中認知藝術,升華藝術,獲得藝術的核心理念。
3、明確根據社會需要確定培養目標
現在諸多高校的很多做法都與國家對美術事業的培養目標相違背,國家初衷本是為了培養可以從事美術事業的高水平人才,但是美術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成為了大多美術院校畢業生成為一個美術方面優秀人才的障礙。高校的美術教育目標并不是要培養學生成為著名畫家,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創新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對學生文化素質培養力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此外,還應加大對學生的自主創造力的培養力度和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訓練強度。
總結:
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高校的美術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只有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高校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高校美術教育的管理者應摒棄教育中存在的糟粕,探索美術教育的新形式,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實踐工作,積極改變傳統模式,以適應新的社會形勢需求。高校的美術教育要做到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并積極鼓勵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性思維的高素質人才。
摘要 面對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藝術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有較高的情商水平。本文分析了大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情商因素及大學生情商培養的重要性,并探討了如何在大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高水平情商。
關鍵詞 大學;美術;情商;教育
一、情商的定義
大學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合格的人才不僅指擁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更應是情商與智商和諧發展的人。情商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又稱情緒智力,也是大家俗稱的EQ,研究和實踐證明:在人的成功的諸多主觀上的因素里面,智商(IQ)因素大約占20%,而情商(EQ)則占80%左右。情商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樂觀、忍耐、直覺、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說得通俗點就是指心理素質,指一個人運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縱行為的能力。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品質要素。
二、大學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情商能給大學生帶來健康的身心、和諧的人際關系,能使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適應社會的競爭,情商是一個人有效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保障。
(1)良好的情商是人心理健康的前提。大學向社會輸送的人才不僅應有一定的知識水平,更應是身心健康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應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完成各項任務。
(2)良好的情商是大學生立足于社會的需要。在激烈競爭的社會里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不僅需要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3)良好的情商能正確的認識自我。良好的情商能幫助大學生正確給自己定位,并能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4)良好的情商能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而良好的情商正是創造良好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大學美術教學可以影響學生情商的發展
人們在客觀事物對其是否符合自己主觀需要作出反映的時候,總會產生一定的情感傾向,這些不同的反映受到人的情商因素的影響。在大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對作品不同的體驗和主觀反映,是學生獲得心靈陶冶和學習動力的基礎。美術教育的獨到之處就在于美術教育是最能容易滿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藝術教育。學生在美術教育的陶冶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實現其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行成與發展的過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與實現自我價值的體驗過程。
四、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情商的手段
美術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課程,它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培養情商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學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的感受性和表現欲,提高學生在體驗中調控自己心理情緒情感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判斷他人情感,獲得和諧生活、工作和發展的機會;指導學生正確協調人際關系,幫助其提高處世能力和水平。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情商的基本途徑由以下幾方面:
1.在美術表現中獲得心理感知
美術活動是一項手眼腦多種感覺器官共同參與的視覺形象創造過程,其中情緒情感的體驗占據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點燃審美激情,激發表現欲,培養表現能力,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積極的心理需要,充分發揮情商的能動作用,幫助學生正確地感知和理解客觀事物。
2.在美術欣賞中陶冶情感
欣賞是學生對客體的能動性反映,并從中獲取對客體的情感體驗。在欣賞過程中,感情豐富的人對欣賞客體的感受面比較寬,感情細膩的人對欣賞客體的理解也比較深刻,影響學生欣賞水平的因素有學生的知識水平、閱歷經驗、興趣愛好、個人心理品質等。
3.在教學活動中培養情感
積極的情感培養不僅是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的需求,而且是學生情商培養的必需。改變評分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教師評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展評相結合,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聽到多方評價的聲音,與便學生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在集體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
在相互合作中體驗人際關系,培養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讓學生獲得和諧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在集體中共同探究、解決學習和操作中的問題;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正確對待集中的問題,共同承擔集體義務;培養學生學會理解,學會關心,尊重他人勞動,共同分享集體成果。
5.在藝術設計的社會實踐中培養交際能力
學生在學校相對比較封閉,與社會有較大距離。筆者曾于2010年利用暑假帶學生到徐東書畫市場和武漢一些設計公司進行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交際能力的欠缺暴露無遺。如何培養和引導學生樹立起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一方面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引導,克服心理上的膽怯、害羞等障礙,同時也還是一個社會實踐的過程。
結語:在美術教育中,注重情商培養是美術貫徹教育“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行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和幫助學生不斷實現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成功教育”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有效手段。美術也是一種情感藝術,美術教育需要情商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培養情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美術教育適應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
摘 要:本文通過習作點評環節的變革實驗,研究互動教學模式在大學美術課堂的具體運用,以教學實例探討互動式教學法的積極意義,為更深層次互動教學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美術 互動 教學 模式
一、互動式教學的定義
目前,“互動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逐漸進入課堂為人們所熟悉。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對“互動”的解釋:互動首先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由自我互動、人際互動和社會互動三個階段組成的過程。
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式。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交互式的探討與交流,學生在老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繪畫技法、發展智力、陶冶情操。
二、互動式教學在大學美術課堂中的初步探索
筆者承擔了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設計基礎構成及裝飾畫等基礎課的教學任務,我選擇學生習作評講這一最具互動特點的環節嘗試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學生作業完成后,將畫室裝扮成展覽室。在這一環節里,學生的作業不是被審判的對象,而是被觀摩欣賞的作品。
將評講式改為談話討論式。教師從評價的主角位置退出,做課堂導演,讓學生紛紛上臺相互發言,談自己的得與失,談同學作品閃光點,談對課堂教學的想法,談藝術談生活,甚至談對老師的評價。下面以我的一次課作研究案例:
設計色彩練習(1)作業評析課程教案
主講:彭瑋(漢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教學對象 :2011級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2班
教學內容:設計色彩作業評析
教學目的:1.通過對設計色彩作業的評析,使學生明確作業中存在的優缺點,進一步理解掌握色彩原理在具體畫面中的運用。
2.通過作業的自評、互評,加強師生間思想、觀念、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的教學互動模式。
教學重點、難點:色彩原理在設計色彩中的運用;解決設計色彩練習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回顧上次課理論知識要點,闡述本次課作業評析的目的、重點、方式。
(1)放映教學課件,回顧上次課程內容:設計色彩中色彩原理的運用。
(2)闡述本次課作業評析的目的、重點、方式。
2.學生作業評析:(1)幻燈放映學生作業圖片,教師挑選其中一張作評析示范。(2)參照教師的評析方式,學生按作業播放順序做自評,重點談設計色彩創作的構思體會與作業中的困惑,老師和其他同學根據問題展開討論。
評析總結:(1)作業中的共同優點與不足之處小結。(2)幻燈放映優秀范例賞析,啟發解決問題的經驗。(3)對討論過程的總結。
4、作業:根據討論意見修改設計色彩大作業的草圖
本課討論情況如下:
通過作業探討,學生設計色彩練習的修改稿普遍得到改善,本次課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互動教學的積極意義
在設計素描、裝飾畫等課程里我抓住習作評講這一環節作了類似互動教學試驗,獲得一致的教學體驗:
1.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自信和熱愛程度
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專業基礎課學習的自信心,自主鉆研的熱情高漲,個人價值在積極探究的藝術實踐中得到了體現。
2.有助于學生對不同意見形成新的理解
解讀同一件作品因人的閱歷、個性、情感、智力等差異必然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讓學生形成獨特的藝術體驗,并且能理解不同人的藝術觀點是藝術教育的重要任務。
3.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
作業互評的一個原則是讓每一個學生開口說話,這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民主思想,是對學生的公平與尊重。
4.使學生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人
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父母及家庭的關愛中長大,自我意識強、有孤獨感、對周圍的人和事比較冷漠。
5.有效改善師生關系
互動教學模式的變革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它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和創造性,對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調節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運用互動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在嘗試運用互動教學模式時,我發現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需要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才能讓學生們感受繪畫語言的魅力。第二,階段性目的難易適中。在有一定難度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方法是一種可取的做法。第三,建立新型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只有建立起一種平等互信、相互理解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才會有安全感,才會勇于進行畫面的表達。
結語:美術教育中的互動教學模式,以引導和啟發學生、調動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為目的。只有當教學中的“引導、啟發”真正指向學生個體時,互動的教學模式才會顯得更有力量、更有意義,才能更好地引導、調整學生的自我掌控力,因地制宜地了解學生個體,因時而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啟發、有所觸動。無論多么完美的教學體系和模式,如果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對個性特點和審美心理的培養和發揮,那么它就已經失掉了它本身應該具有的意義。
大學美術館不以營利為目的,通過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五項功能[1]實現藝術創作與藝術溝通以及公眾文化認知度的提升。與社會公共美術館不同的是,大學美術館最直接、最穩定的受眾是在校學生,因而大學美術館的美育職能也就成為其諸多職能中的突出特色。近年來,隨著我國院校美術館的大量興建和繁榮,大學美術館在提高大學審美教育、開展藝術研究、服務教學和促進學科溝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本文以京師美術館和北京師范大學的美育情況為研究對象,分析二者的關系,并進一步論述了大學美術館在大學美育中的作用,從實踐的角度提出了充分發揮大學美術館美育功能的幾點新設想。
一、京師美術館現狀調查
京師美術館是坐落在北京師范大學校園里的一所非營利性的大學美術館。京師美術館自建立以來已多次舉辦展覽和學術活動,為藝術與傳媒學院的美術、藝術設計、書法、數媒、影視等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提供了展覽及學術支持,并與外界建立了藝術交流的學術平臺,成為藝術學院專業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但是,由于京師美術館的多數展覽在策劃與宣傳方面多限于藝術專業,忽視了對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影響,針對展覽開展的交流活動也多屬藝術專業內部研討,即便是對展覽感興趣的非藝術專業學生也因為展覽咨詢的獲取不便而沒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下文通過“關于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與大學美育”的調查問卷,分析了北京師范大學非藝術專業本科生對京師美術館的認知情況與接受大學美育的情況。
調查問卷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美術館”為關鍵詞,從調查對象的觀展經歷、對京師美術館的接受情況、對京師美術館功用的認識和展覽活動的興趣點等問題入手展開調查;第二部分以“大學美育”為關鍵詞,了解學生對美育含義的理解,對大學美育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期望;第三部分以美術館與大學美育的作用、關系為重點,調查了解學生對大學美術館充分發揮大學美育作用若干模式和設想的認同程度。調查問卷的對象為北京師范大學非藝術專業學生,涉及藝術與傳媒學院以外的23個院系的各級學生,按照院系人數比例進行抽樣發放,采取分院系發放、宿舍樓發放和網上發放三種形式。調查結果回收了368份問卷,其中351份有效。
統計到的樣本數據顯示,調查對象中男生比例為38.2%,女生為61.8%;其中39.1%是理工類,55.3%為文史類。樣本分析顯示,79.2%的學生有過到美術館或博物館的經歷,排名前三位的是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但知道并到京師美術館看過展覽的學生比例為34%,聽說過但沒有到京師美術館看過展覽的學生比例為49%,從未聽說過的學生比例為17%。以上數據表明,到美術館或博物館參觀是本校學生較為常見的文化休閑方式,而京師美術館在校內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另外,“經常不知道什么時候有展覽”和“來過但美術館總是關門”的情況不在少數,所以在校學生到京師美術館看展覽的比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關于獲得展訊的渠道,44.3%的學生選擇了蛋蛋網,32%的學生選擇了校園海報,28.5%的學生選擇了校園廣播臺,9.2%的學生選擇了官方網站,這些數據為美術館的宣傳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渠道。關于“希望在京師美術館看到的展覽類型”,統計發現,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展、影像作品展、設計藝術展、傳統中國畫展和文獻資料展。最喜歡的展覽類型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個人愛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學美育的側重。在這一點上,美術館與美育課程應互相協調,引導學生拓寬眼界,同時針對課程的需要舉辦相關展覽和教育活動。
在調查關于美育含義的理解時,有47.4%的學生認為是“培養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25.7%的學生認為是“培養美的觀念和能力”,11.5%的學生認為是“美德教育”。關于“目前我校美育課程存在的問題”,認為“只有理論而無實際訓練”的占68.1%,“缺乏基本的訓練器材和設備”的占53.3%,“方式呆板不能引起興趣”的占50.1%,“不能與當下的文化藝術進行良好對接”的占22%。以上數據足以證明,超過半數的學生不單單希望學到美育理論知識,而是更希望有豐富多樣的教育方式來培養興趣,提供培養創造美的能力的機會。另外,通過調查還發現,95%以上的學生認為在美術館中接受美育比在教室中接受美育的效果要好,而被問及“在美術館中接受美育的形式”時,59.6%的學生希望在展出作品時有解說服務,47.1%的學生“希望能參加與展覽策劃人或藝術家交流的藝術沙龍”,40.9%的學生“希望學習繪畫、書法、攝影等的實際操作”,31.5%的學生“希望在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做一名志愿者”。
綜上所述,大學非藝術專業本科生通過大學美育等課程的學習,業已形成了對美和美育一定程度的認識,對大學美術館也抱有比較強烈的好奇與期待,對現有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有著比較鮮明的態度和訴求,參觀藝術類博物館的行為在本校學生中十分普遍,這便為大學美術館在校園中的廣泛接受奠立了基礎。同時,大學美育類課程現有教學模式單一和大學美術館在校園中影響力不足等問題確實存在,為此,筆者從三個方面提出發揮大學美術館美育功能的構想。
二、充分發揮大學美術館美育功能的構想
1.吸引學生走進美術館——大學美育課堂的時間延伸
要發揮大學美術館在大學美育中的作用,首先要解決現階段美術館在校園中認知度較低的問題,吸引更多的學生到美術館來,感受美術館提供的豐富和直觀的審美教育,這是增進美術館在大學美育中作用的基礎條件。
首先,擴大美術館的宣傳。因為大學美術館的展覽一般面向本校藝術專業學生,展覽的宣傳也多在藝術學院內部進行,校園內部的宣傳較少,方式比較單一,所以美術館的認知度比較弱。目前國內的大學多數擁有比較發達的校園文化宣傳系統,校園廣播站、校報、學生會報、社團報刊等,都是傳播大學美術館文化的良好方式,可以在展覽開幕之前邀請這些校內媒體參與宣傳,并報道開幕儀式,擴大展覽的影響。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校園網也是交換信息的良好平臺,另外各院系的海報欄和校園海報也是宣傳的主要陣地,都可以用來吸引學生,增加學生感受藝術美、接受美育的機會。隨著大學美術館美育類展覽和活動的增加,大學美術館擴大宣傳的范圍和增強宣傳的力度將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周邊院校的學生和居民,使他們也能到美術館來領略大學美術館不同于公共美術館的魅力,從而為公眾美育的推廣貢獻一份力量。
其次,創立志愿者機制。根據不同展覽與活動的需要,大學美術館可以不同程度地動員大學生參與美術館的日常工作,避免參展者在面對前期準備、宣傳、布展和現場控制等繁多任務時分身乏術的情況,讓大學生志愿者機制成為協助美術館機制向著更加高效有序的方向發展的有力支撐。比如物理學、光學和資源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在展廳場景的選材和布置、展覽燈光調控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歷史學、文學、哲學專業的學生在撰寫展覽知識標簽時也可發揮專業特長,補充藝術作品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信息。志愿者還可以通過培訓成為某些特定展覽的講解員。這一方面會鞏固他們的藝術學知識,激發他們面對經典作品進行新的思考,進而形成屬于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另一方面會幫助觀眾真正接近作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引導觀眾深入理解作品,并通過作品獲得與創作者的隱性溝通與思想共鳴。在此過程中,觀展者產生的自我認同與愉悅感能夠拉近他們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并引發他們再次回到美術館的興趣。
最后,建立美術館與觀眾的現場互動。由于非藝術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的差別,他們常常因完全無法吃透作品的意味而產生懷疑和抗拒心理,進而對這一類型的展覽失去觀賞興趣和信心。而且,在面對一些具有較強敘事性和背景性的作品,例如西方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時,觀眾也會因為不了解作品的敘述題材而無法完成對作品的理解。大學美術館可采取現場調查、講解、作品闡釋標簽和留言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美術館展覽、活動的建議和需求,以完善館內運營,并及時調整相應機制和活動安排,這個過程正是美術作品再創造的過程。
2.美術館即美育課堂——大學美育課堂空間的擴展
首先,展覽是課程的引入。在前面的調查問卷中顯示,許多學生認為目前學校里的大學美育、美術俱樂部等課程授課方式單一,不能引起學習興趣。事實上,如果用展覽的方式連接美術館與美育課程,那么同樣的授課內容也許會因為形式的一點變化而變得鮮活起來。由于美育課程的任課教師一般都是大學文學、藝術學專業的教師,對本校美術館有著較強的關注意識。在這個前提下,任課教師可以關注美術館的展期設置,預先了解一定時間內即將展出的作品,然后以作品的類型、主題等要素為線索聯系課程內容,將鑒賞展覽作品作為課程的切入點,進而展開對藝術史某一時段或某種畫科、流派乃至創作題材與形式美的講解。這種建立在導賞基礎上的授課方式,可以從直觀的藝術作品入手,帶領學生在美術館的氛圍中深入課程學習,并通過展廳中作品的實例講解,使知識的傳授變得生動起來。
其次,展覽是課程的延伸。大學美育課程主要致力于傳播藝術美,一般會選取歷史上和現代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來闡釋美的多重意義。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課上不可能做到將整個藝術史作全面系統的梳理介紹,但會留下一個個敲門磚式的作品或人物,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在課程之外對某個藝術家、某段藝術史、某個流派和畫種作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大學美術館應與美育課程聯姻,在規劃展期時考慮與校內的大學美育類課程相配合,通過發掘自身館藏,與國內外大學美術館、公共美術館、博物館合作等方式開辦課程協助展。美術館遵循一定的學術邏輯,設定展覽的主題、作品選擇和組合原則、展出方式等,呈現最直觀和真實的藝術史。在美術館獨特的氣氛之中,學生徜徉在作品之間,腳步隨著藝術史的歷程延展,對課堂之上透過幻燈片觀望過的作品會有更加真切和深刻的再認識;對課堂講授過的作品,相關的畫家、流派、畫科也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比如結合美育課程的內容,開辦一次“中國工筆花鳥作品展”,美術館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中國美術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以時間為序排列展品,并輔以時代背景、畫家簡介、技法介紹、作品意義與鑒賞等知識標簽,讓學生在觀展過程中領略中國工筆花鳥畫作品美的同時,把握中國工筆畫學科發展的脈絡,充實課上學到的美術史知識。
最后,展覽是課程的表達。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除去藝術與傳媒學院,校內其他學院的本科生須選修大學美育、美術俱樂部、影視俱樂部等美育類課程,這些課程是現階段綜合類大學實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內容除了美育知識講授和文學藝術作品鑒賞之外,學生也有嘗試創作的機會。就美術方面的情況看,雖然大多數學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專業技法也不甚成熟,但由于其對生活和情感的認識和感受力強,也有一定的學習和表達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多不會為一般創作規律所約束,作品形態鮮活,手法新穎大膽,具有獨到的特色和審美意趣。大學美術館可以設立專題,研究大學美育類課程下學生的作品,并就一主題組織匯報展覽,通過培養作品意識和榮譽感增強學生對于美育的興趣,加深學生對于美術作品形象美、創造美等方面的認識和理解。對其他涉及文學、藝術、科學等學科門類的美育課程,教師也可根據學科特色和課堂教學情況,與美術館合作,舉辦相應形式的匯報展和活動。
3.數字化美術館的建設——大學美育的虛擬資源拓展
為更好地讓學生共享大學美術館的藝術品資源,大學可以探索豐富多樣的展示方式以及互動交流渠道。數字化美術館就是一種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利用科學技術推介美術館的有效手段。美術館的數字化還給那些尚無條件建設美術館的大學提供了一條積極的思路,使其能夠在網絡上將自己的藝術藏品公之于眾,惠澤學生、研究工作者以及社會。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專門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網上公共資源建設——大學數字博物館建設工程”項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物館是當時唯一入選的美術類數字博物館。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多媒體、寬帶網絡和數據庫等先進信息技術,開發基于計算機與網絡環境的新型實用化輔助系統或手段,美術博物館就能實現展廳數字化[3]。數字美術館通過官方網站、虛擬展廳和資源論壇的建立,豐富美術館建設,培養學生瀏覽藝術網站、獲取更多文藝咨詢與知識的習慣,拓寬學生接受美育的渠道。
建立美術館的官方網站是外界了解美術館的捷徑,也是美術館展示自我形象、集散學科資源、融匯交流建議的空間,是實體美術館的無限延續。通過官方網站及時有效地傳達美術館的展覽和活動信息,為學生自主選擇展覽提供更多的方便。美術館的官方網站可以成為美育學科資料的匯聚集散地。藝術史相關的畫論、文學藝術理論、自然科學知識、文學藝術作品評論文章以及畫展開幕、藝術家訪談等的文獻、視頻、影音資料的收集,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料庫,也是進一步展示和宣傳美術館的平臺。另外,虛擬展廳作為實體展廳的延伸,以三維空間效果呈現展廳和展品的樣貌,讓觀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盡情地欣賞喜愛的作品,或者重溫觀展時的情感思趣。虛擬展廳的建設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美術館所必需的建筑、陳列、參觀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獲取所需藏品的信息。這種形式是美術館的延伸,是藏品數量、展示空間限制之外的補充,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領略大學美術館的全部風貌,并對所感興趣的藏品作深入的探究。資源論壇也是不同專業師生交流互動的有利場所,美術館可以發掘問題,激發討論,也可以與學生交換意見,完善管理??傊瑪底只佬g館是美術館在時代特征下的新發展,是延續和拓展美術影響力、改善大學人文環境、提升學生的美育的又一手段。
綜上所述,大學美術館發揮美育功能應注重三點。首先,通過加大和拓展美術館的宣傳和建立互動機制的方式,增加大學美術館在校園中的認知度,吸引更多的學生到美術館參觀,以填補美育課堂時間的不足;其次,通過建立展覽與課程的鏈接,讓美術館的展覽成為大學美育課堂的引入、延伸和表達,以賦予美育課堂教學生動的模式,讓學生在實際展覽中體驗藝術之美的創造力和技術性,填補現有美育課程只有理論學習而無實踐的缺憾;最后,通過官方網站、虛擬展廳的建立,使在校大學生能夠通過網絡領略大學美術館的全部風貌,獲得更多的美育學術資源。
摘要:教育對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大學美術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只有打好美術基礎,才能為走上更高層級的藝術殿堂提供保障。為此。首先分析了大學美術基礎教育的現狀,其次指出了這一教育存在的問題,幕后提出了提升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美術基礎教育;藝術;創新
一、大學美術基礎教育的現狀
在我國的幼兒園、小學、初高中階段都有美術教育,這些階段的美術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旨在培養每一個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是一種基礎教育。在美術基礎教育方面,前蘇聯對我國的影響較大。前蘇聯的美術基礎教育側重于寫實訓練,對我國的美術基礎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多數美術學習者是從素描開始人手接觸美術基礎的。由于歷史原因,素描多是起源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學生在初學階段,接觸西方的繪畫作品和繪畫大師比較多,容易過多地傾向于西方而忽視中國本土的繪畫理念。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寫生的關注程度都較其他繪畫手法更為強烈。寫生手法多是對著實物進行,重視對原型的真實反映,并沒有融入繪畫者個人的真實感情色彩。
二、大學美術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過于重視繪畫技能的訓練。不管是學生家長、學生本人還是某些從事美術教育的教師,都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即美術教育必須以技能教育為教學側重點。當然,技能教育對于美術基礎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它只是做好美術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不能涵蓋美術基礎教育的全部。如果只重視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能力、創作能力的培養,有可能會使學生的繪畫能力陷入呆板的怪圈。美術的初衷在于通過藝術作品的展示來表達作者某種獨立的情感。美術技巧僅是藝術的一種實現形式,技巧必須以藝術情感為依托,而不能孤立存在。高水平的繪畫作品并不是靠其中的色彩和線條而取勝,更多則是靠色彩和線條體現出來的作者強烈的個人情感。只培養技巧嫻熟而個人情感不強烈的學生的教育,算不上成功的美術基礎教育。
第二,對于繪畫作品所表現情感的重視程度不夠。據調查,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非專業美術從業者都認為最好的繪畫作品就是畫得最像原型的作品。就連部分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教師也持類似看法。這一方面是由于教學功利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誤讀了美術教育的本質。教師不重視繪畫作品所表現的情感,導致學生也持不重視的態度,極大束縛了學生自由創作的表現,對學生的繪畫能力提高產生不利影響。如此下去,學生所畫出的作品只能變成美麗但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雕塑而已。
第三,某些教師過于重視自身個性,忽略學生個性。某些教師雖然知道繪畫作品顯示個性的重要意義,但是在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容易把自身的個性強加在學生身上。對同一幅畫,每個學生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也正是有了每個人多彩多樣的理解,才能為日后誕生更多風采各異的繪畫作品奠定基礎。而有的教師在講解某一幅畫所表達的含義時,只重視自己的理解,對于學生的理解不甚關注,甚至有的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所謂的標準答案,強行讓學生接受自己的想法,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殊不知,藝術是最沒有標準答案和標準規則的。在實際教學中,畫室里有時候只懸掛教師喜歡的某種風格的繪畫作品,對剛接觸美術的學生產生誤導,使其誤以為只有這種風格的作品才是好的,不利于學生美術基礎的形成。
三、提升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是改變“模式化”的學習方式。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行了多年,但從總體上來說,應試教育仍然占據主要地位,應試教育主導了整個教育過程。我國現行的美術教育層級的評價有相當多一部分是通過考試來進行的。家長、學生和教師都希望在現有的美術素質評價體系下,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學生以藝考規則為標準,進行“模式化”學習,這種“模式化”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重復性,容易使學生感到膩煩,進而降低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度,與藝術教育的初衷相違背。教師應該著力改變這種學習方式,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方式,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藝術潛力,實現美術教育全面培養人才的作用。
二是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表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發展和創新,必須以每個教師和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上文已經提到過,我國的美術教育側重于對學生繪畫技巧的訓練,而單純的繪畫技巧訓練并不能提高學生的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此時就必須注重尊重學生的個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從事繪畫創作,無論這種想法是多么的“天馬行空”,教師都必須給予充分尊重。只有在這種能夠自由表達和自由創作的寬松氛圍中,才能充分挖掘出每個人的繪畫潛能,使每個人的天賦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加強美術文化教育。文化對于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美術亦如此。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的美術基礎教育基本沒有涉及到美術文化培養。沒有文化的底蘊和積淀,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日后的繪畫創作產生消極影響。所以對于美術基礎教育來說,必須重視美術文化教育。一名有能力的美術家必須要堅持美術文化修養的培養,不斷豐富自身閱歷,注重各方面知識的積累,在繪畫作品中將時代的人文氣息和自身的強烈情感巧妙融合,以達到藝術的另一個層級。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尤為需要的一種精神支撐,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什么重要的作用,并滲透在每一門學科之中。在大學美術課程中,將心理健康作為一種藝術教學,素質提升的綜合性課程,在創造性課程中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理想信仰,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并激發美術創作的興趣。本文旨在分析當學生美術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闡述美術教學中存在的誤區,進而探討構建大學美術與心理健康的融合性發展模式,促進兩者的有利發展。
【關鍵詞】大學美術 心理健康 融合性 分析
隨著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不斷變化,尤其是受到社會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就會對美術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在大學美術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簡述大學美術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
1.1 藝術創作的最佳氛圍
在大學美術課程中,如果單純的進行美術創作,停留在對藝術作品的自我設計,而沒有正確的心理健康引導,就會產生更多的心理壓力,尤其是社會壓力增大、人際交往等方面,大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就會在藝術創作中表現的相對浮躁,這樣,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針對當前的藝術創作心理,結合藝術作品的分析、品鑒等等,更好的形成創作的美感,在愉悅和健康的心態中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1.2 知識膚淺帶來的心理壓力
許多大學生都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專業沒有很大的積極性,熱衷于網絡或者自我世界,在美術創作中沒有自我系統化的訓練,有的也只是一些簡單的臨摹、油畫創意,沒有整體的專業指導,收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對美術創作的興趣有所減弱,這樣,融入心理健康,能破解由此帶來的心理壓力,尋求美術創作與健康身心的良好方式。
2、剖析當前大學美術教學中心理健康缺失
2.1 心理問題大有存在
對于一些大學生而言,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復雜的問題,造成心理上的歪曲現象,一方面,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獨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人格方面的缺陷問題也日益突出,全國每年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犯罪甚至自殺的案例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社會對普通人才的要求逐漸由專業性轉向對綜合素質的強調,對人格與能力的兼顧。而開發潛力、完善人格正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2.2 理想信念的缺失
由于社會經濟物質化的影響,生活水平、家庭環境等影響著初中生,尤其是一些留守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受到暴力、金錢、色情、等消極、頹廢思想的包圍,滋生不良思想,價值觀念的迷失和蛻變。心理健康成為許多初中生嚴重缺乏的一種素質,尤其是對于初中體育而言,課程的不嚴謹,設置的不科學,教學模式的單一等原因,造成初中學生理性信仰的嚴重缺失。
3、探討構建心理健康融大學美術的最佳模式
3.1 合作創藝的美術活動
在大學美術課程中,強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用合作的有效方式,讓大學生在理解、合作中享受快樂,懂得關心、照顧,促進個性思維與整體素質的提高。譬如在“秋天”的活動美術戶外活動中,可以與“農業科技園”聯系,帶領學生參觀了農業園,從大自然季節變化的各個特征,收集了各種“秋天”的材料,還特地送來了他們農業園培植的新品種的瓜果?;貓@后,一副副美麗的落葉畫誕生了,更有的學生還自己嘗試制作新品種的瓜果。還可以有不同學生之間的合作,同伴之間互相借鑒、變通,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材料來共同新穎獨特地表現藝術形象。譬如,在“我們的城市”主題中,學生們在美術活動中合作構建了美麗的動物園區,將各種可愛的動物繪畫出來,形成對動物的基本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繪畫和動物知識,也促進了性格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引導。
3.2 興趣引導的心理培育
在大學生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融合興趣引導,結合不同的心理需求,開設適合學生自由發揮的藝術空間,通過興趣教育來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在大學美術教學中,以生動簡潔的講解、唯美的藝術創作,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創意的積極性,保持好的心理。同時,教師用啟發、引導、激勵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發揮,多多練習一些繪畫的基本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并圍繞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展開主題繪畫,通過墻報、黑板報及報刊等宣傳工具,提高學生心理保健意識和知識。
3.3 主題活動的全面健康引導
在大學美術教學中,可以圍繞培養學生平等、互助、友愛、寬容等一些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意識形態包括價值觀等等,可以采取不同的主題活動,開設不同的美術創意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創意活動,通過主題創作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譬如,可以圍繞“生命離不開水”的主題,開設戶外創意美術活動,讓學生形成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健康心理。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同桌合作、師生合作等多種形式,在活動中,形成平等、信任、同情、責任感等社會性情操,發展學生的自主心理、進取心理、相容心理,并克服和矯治固執心理、孤獨心理、封閉心理等等。
4、總結
大學美術課程不是單一的美術創作活動,更需要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習慣,在美術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將具有很大的作用,并從多方面在實際教學中思考健康教育的融入方式,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摘 要 在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水元素作為一種獨特的創意手法,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將水元素巧妙的融入到現代美術的教學中,尤其是結合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藝術點子等多方面的應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加強水元素的藝術理解和運用,在大學美術教學中進行水元素創作的教學運用,將具有身后的現實意義。本文旨在簡要概述水元素自身構成的形式,融入大學生的創作心理,進行靜與動的交替應用,凸顯出水元素的聲、光、色,動與靜等特點進行有機的應用處理,加強水元素在大學美術中的整體認知和巧妙運用,構建全面的運用模式,提升大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和欣賞能力。
關鍵詞 水元素 大學美術 教學中 應用
大學美術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知識形成構成,尤其是大學生思維意識的強大和創新意識的濃厚,就要融入更新的藝術創作手法,從現代特色的美術作品中形成個性鮮明的藝術感染力,因此,融入現代水元素的教學方法和藝術創作理念,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簡述水元素的運用特點
1.藝術融入性
在當代的藝術作品中,水元素作為一種獨特的構成元素,是美術創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整體融入藝術性的美感體現,在大學生的美術創作中,可以通過對不同物體的描述,更好的融入水元素的特征,一般采用幾何規整圖形如圓形、方形、橢圓形、花瓣形等為藝術載體,形成水元素的整體構成要素,更加完美的體現藝術作品的流暢性、線條的美感性等優勢。藝術手段多采用自然的、不規則的水形。
2.心理感受的融合
在水元素的藝術應用中,是一種心理上的藝術表現,尤其是對藝術創作的表現,可以形成一定的心理運用機制,對于大學生來說,將藝術創作與美感鑒賞等結合起來,進行精心規劃設計,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意境,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心理收獲。靜態水,平穩安詳,給人以心理上寧靜舒坦之感。動態水以其動勢和水聲,帶來輕松愉悅的感受,走進大自然,直面自然,與萬物對話,在寫生中感悟、提煉、升華,將水元素與自感受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更具魅力的藝術作品。
二、概述水元素在大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1.立體化的動感享受
在大學生對水元素創作的基礎上,可以促成藝術立體化的效果,可以從中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在大學生美術課程中,可以結合現代的整體設計課程,融入到生活化的場景中,將水元素的理解放到實際的創作過程中,譬如,可以開設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課程,讓學生走入到大自然,走入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感受其中的水元素魅力,這樣,可以感受水元素帶給人的一種藝術作品的純凈、寧靜等一些氣質,實現立體化的美感享受。,并將水元素的流動性、線條美等等融入到自我美術創作的手法中,將具有更大的效果。
2.創作手法的全面更新
在現代大學生的美術課程中,一般都是原有的教學模式,不能形成整體的藝術運用,對自己的思維、手法創新等方面都缺少一定的聯系,而融入水元素的藝術創作,可以通過各種感官的整體運用,更好的顯示出水元素的應用魅力,尤其是一些素質強、個性強的大學生,進行水元素創作的培養,在各種藝術作品中,紫色琉璃燈,熔巖的屋頂與墻壁造型,水元素的設計藝術在這里也發體現得淋漓盡致,能充分展示水元素在藝術創作中的強勁作用。
三、探討水元素在大學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主題體現的創意活動
在大學美術教學中,水元素的應用教學可以更好的與傳統的教學融合在一起,通過各種主題的創意活動進行整體的分析,以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內容,體現多主體參與,多向互動,課程實現,譬如在水元素美工課程的應用上,培養大學生對色彩,線、形及參與手工活動的敏感性,可以采取采取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他們在大自然的懷抱,感受鳥飛蝶舞、小橋流水、藍天和彩虹、鳥語蛙鳴,并結合各種有趣的主題活動,讓大學生進行色彩的自由搭配,并從中獲取美感和成功感,讓他們在生活的氛圍中需求創造點,激活對美術的自我表現力。
2.藝術柔化空間的美感藝術
在水元素的教學運用,就要從水元素的各種運用中體現出一種流動性的真實感受,并通過柔和性的藝術創作,將水元素的藝術效應體現出來,激發大學生美術創作的興趣。譬如,利用水體的倒影、光影變幻可產生藝術效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可以柔化自然空間,增添藝術作品與環境間的生氣,改善空間關系,改變單調乏味的空間氛圍,也可以在視覺上形成局部焦點,來表現空間的主題?;蛞砸环N內在的統一感相互協調于某一特定空間環境內,通過動水利用動勢和水聲,給空間環境產生各種引人入勝的魅力和環境氣氛。
3.與水相容的藝術感染
在大學生水元素的創作中,融入現代的心理課程教育,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破處在信仰缺乏、理想喪失等多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學到“水”的精神,在水元素的創作中,學習水向下的精神,學習水不爭的氣度,學習水寬容的胸襟,從多方面培養自我藝術創作的心理素質,并打破傳統的創作手法,在意境的追求上,藝術創作融合水元素的應用,在繪制一處山水動景物,尤其是農村風光的藝術圖片,通過融入水元素的純藝術角度應用,將枯水取山水之意向,枯塘之造型,以引導人們的聯想,注入流動著的水元素藝術體現,會收到更好的創作效果。
四、總結
水元素作為一種有著強大效應的藝術創作手法,在大學生美術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對藝術表達、思維創新等多種方式的應用,并結合當前藝術創作的特點,更好的迎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凸顯出水元素在大學生美術創作中的巨大潛力和應用優勢。
【摘 要】現代社會環境下,教育資源豐富、多元,大學美術教育應該在吸收國際化的精華的同時,不斷引入地方性特色文化內容加入教學當中,提升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加強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 地方性的美術特色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并發展。在進行大學美術教育的時候,融入地方特色文化,開設民間藝術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夠夠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最為重要的是可以依靠地方特色文化幫助美術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關鍵詞】大學;美術;地方特色;民族文化
一、地方特色文化的發展
我國各個地區的民間藝術反映除了不同地區和文化人們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地方傳說,民族習俗等多項內容??偨Y所有的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繪畫,雕塑,特色服飾,傳統工藝和建筑等多種內容組成。
因為各個地區的地理條件,風俗習慣和情感認知以及群眾氣質有所差異,所以在我國各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品種和風格。比如說有些地區的雕塑,刻畫藝術用于燈具和家俱的制造上,有的地方的年畫和窗花的地方特色用于裝飾用,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節日的各項慶?;顒樱贁得褡宓墓澣?,剪紙,民族歌舞等都能夠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簡單來說,地方特色是形成我國民間藝術的基礎,地方特色發展成民間藝術,高校美術教育要結合地方特色內容才能更好的和民間藝術融合,由此實現自我提升。
二、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對大學美術教育的意義
最近幾年我國各個地方的民間文化正在走向衰落,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民間藝術無人傳承,另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藝術特色不能滿足現代化的審美要求。所以大學將現代化的美術教育和傳統的地方文化特色相融合,能夠公開并普及民間藝術的家坊和作坊式傳承,還可以解決民間藝術的傳播繼承問題,最關鍵的是能夠將地方特色的藝術文化理念引入到高等學校的教學中來,繼承并發揚,實現創新和發展,塑造新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大學的美術教育也會因為更多地方特色文化的加入,有更多的創作靈感,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
首先,大學美術教育當中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能夠改善現今民間藝術的生存狀況。很多年輕人受外來文化吸引,忽視了本土文化的發展,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通過美術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并運用地方特色文化,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感受優秀的民族文化,提升地方特色文化的地位
其次,社會環境發展要求大學美術教育加強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地方特色性文化能夠影響一個地區人的生存和發展,是其精神文化精髓和支撐?,F代化信息發展加速,文化特色發展滯后,很多民族文化還沒被了解就已經消失。保護并傳承地方特色文化,不僅能夠保護藝術的多樣性還能夠傳承本土文化,引導學生追求本土文化的淵源,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文化的傳承。
再次,融合地方特色藝術文化能夠強化學校辦學。我國高校的教學培養目的就是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培養面向社會發展的具有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大學教育要走區域化,多樣化以及特色化的辦學道路。各地方高校因為所處的不同的地理位置,都會接觸并感受到很多民族文化特色的影響,應該利用自己教學和傳播的教育優勢,大量的了解掌握民間的特色藝術形式,承擔歷史眾人,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特色的美術資源,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進而培養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專業美術團隊,這也是現在高校新的教學模式的要求。
三、地方特色文化在大學美術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首先,合理安排民間特色文化課程。民間特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其藝術價值高并且教育資源豐富,大學美術教育可以和地方特色和自然文化相融合尋求入手點。現在的大學美術教育,學生接觸的更多的是西方的知識體系,對本民族內的文化和美術特點了解不夠。大學美術教育中中可以將特色的地方文化藝術融合到其中,選擇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資源,比如土陶,染織,刺繡,剪紙,木刻都可以融入到教育當中,豐富教學資源,實現文化傳承,達到教學提升。
其次,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在大學內融入民間特色文化不能只在表面的理論層次上進行,應該深入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要組織學生不斷實踐,實現發展,完成研究和創新。所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地方特色文化藝術形態融合到課堂上。比如說云南的大學可以在課堂上加入云南漆藝的操作教學,將涂、裱、刮、磨、撒、堆、刻等傳統技法介紹給學生;福建的學??梢詫⒄闹菝耖g木版年畫帶到課堂上,通過向學生具體的講解,使其在掌握地方特色醫術形態的同時,了解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由此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靈感和創新,實現藝術的發展。
再次,要加強實踐考察活動。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深入到民間進行考察,了解地域文化,使學生欣賞并學習優秀的地方特色醫術??梢酝ㄟ^錄像等技術記錄民間藝人的操作技術,訪問老人對當地特色文化的了解,掌握地方藝術的歷史。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并接近地方特色文化,還能夠提升其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見識,提升學習興趣。
四、結論
大學的美術教育除了要培養美術人才之外,還肩負著傳承民族藝術,發揚民族文化的重任,要在實現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實現民族文化傳承,實現教育多方面發展的目的。在大學美術教育中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間藝術,不僅能夠促進教育發展,弘揚民族特色,還有利于學生個人文化和藝術素質的提升。
摘要:大學美術教育對于美術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大學美術教育手段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因此,必要要加強大學美術教育工作,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綜合發展。本文就我國先進大學美術教育開展分析,指出其中的問題和不足,對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關改善建議,希望對于我國教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性作用。
關鍵詞:大學美術教育 問題 建議
大學美術教育在學生素質能力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美術教育所表達出來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價值能夠保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良好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更能夠塑造優秀的專業性人才,提高我國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大學美術教育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過對對藝術作品的解讀和詮釋,大學美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出現了一定的扭曲,對金錢等物質的過度追求,造成了各種較為惡劣的社會現象,這些問題對于學生的成長乃至社會風氣都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通過大學美術教育,教師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有意義,降低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從而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學生各種不良價值觀念的形成,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美術教育重在對美術藝術的宣傳,重在培養學生了解藝術和創造藝術的能力,因此,大學美術教育的開展,對于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的建筑建設、產品設計都是美術藝術的一種具體表現。因此,良好的美術教育,能夠教給學生如何去利用藝術,發覺藝術,通過對藝術的延伸和遷移從而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這是美術教育的中心思想,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內容。
(三)提高學生情感交流能力
對于我國大學生情感交流能力普遍缺乏,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人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日漸減少,生活環境的封閉性造成了人們無法進行自由的交流和溝通,因此使得人們的情感交流能力出現了非常大的障礙,對于大學生來說同樣如此。缺乏了情感交流,就容易造成心理疾病的產生,使得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低,自殺現象時有發生。通過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情感交流方式,幫助學生懂得如何認識欣賞他人,懂得如何評價和欣賞自己,這樣,對于溝通交流活動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促進大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穩定發展。
二、現今大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色彩和經濟色彩嚴重
政治、經濟左右美術教育工作和內容,是目前我國大學美術教育所存在的一項重要問題。政治不屬于藝術范疇,因此,美術教育開展過程中,不應該過多涉及到政治問題,也不應該由政治在左右藝術。然而,我國大學美術教育現狀卻并不樂觀,許多美術教育內容都帶有非常鮮明的政治色彩,美術課程內容方面受到政治體系的嚴重制約,許多優秀作品無法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展示,從而阻礙了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由于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以及人們對經濟的盲目的追捧,給我國大學美術教育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美術教育開始偏向對經濟的服務,美術課程中逐漸加入了服務經濟的相關課程,旨在通過美術藝術創作來提高經濟效益,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危害相當嚴重的,嚴重擠壓了優秀藝術作品的表現,同時,也使得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價值觀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二)美術教育的理解問題
美術教育應該重在教育過程而不是教育結果,然而,我國美術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這一問題的理解出現了非常大的誤區。就我國大學美術專業生源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問題,美術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并不重視,偏重對文化課的教育,部分大學美術生是迫于升學壓力而進行的美術知識的學習和考試,美術興趣的低下,使得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極為困難。美術教育是一種藝術性的教育,美術教育不該同考試成績進行過多的聯系,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理解態度,一種良好的審美能力,而不是單純為了培養“畫手”,因此,關于美術教育的理解是目前美術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三、大學美術教育的優化建議
(一)加強美術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大學美術教育對于學生個人素質和交流能力都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多數學生都不重視美術課程,加上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問題,導致了學生對美術課程沒有太多興趣,最終導致美術教學意義的缺失。教師在進行大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來盡量提升教學氣氛,豐富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喜歡上美術,從而提高美術教育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促進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能力決定了美術教育教學的最終質量,加強教師能力的培養,加強教師對于建設,將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大學美術教育教學的發展。因此,要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工作,加強院校間的教育工作交流,加強同國外院校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有效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提高大學美術教育的獨立性
美術教育不應該受經濟、科學、政治等因素干涉,這些因素對于美術教育沒有太多有效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影響我國美術教育的整體質量,扭曲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必須要爭取大學美術教育的獨立性,減少其他因素對美術教育教學的干擾,讓藝術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工具,成為學生良好心靈的導師。
總結:
大學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探索有利于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式方法,促進我國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穩定、健康的發展下去。
摘 要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交互,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關鍵詞 信息技術;學科課程;美術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學習媒體普遍運用于美術學習將成為今后美術學習改革的一個熱點。國家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交互,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如何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成為今后美術學習改革中的一個重點,需要在理論層面上認真研究,在實踐中努力探索。
1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習交互的意義
1.1 信息技術優化學習過程是時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教育領域,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以其強大的技術為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與幫助,因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教育信息技術資源為學習服務。對國際及國內有關教育信息化的了解,可以看出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它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與學習方式無疑是一種沖擊,同時也為教育帶來很大變化。這就需要美術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習進行交互,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學習過程。這是大學生適應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展的需要。
1.2 信息技術為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空間
信息技術革命帶動了社會的發展,這在歷史的進程中已得到了充分證明。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教育對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以其趣味性、直觀性及強大的信息量為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F代信息技術與學習過程的交互必將使美術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大學生得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將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
2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交互的思路和方法
通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過程的交互,實現大學生從學習設計、學習實施到評價反饋學習活動的信息技術化。
2.1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美術學的設計過程
以往的學習設計過程多以學生個體完成為主,設計思路及教材內容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研討可以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修正認識上的誤區,有利于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和理解教材。在這方面,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所具有的網絡化的優勢恰恰可以為學生間的交流研討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與幫助,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互動性及開放性,從而實現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學習設計的過程。
2.2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美術學的實施過程
1)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有多媒體化的特點,它有助于大學生創設更真實、生動的問題情境,提高了大學生呈現學習內容的質量和效率,加強了藝術學科的感染力。
2)利用有效的課件展示,可以將復雜的知識技能形象化,便于大學生理解;通過大學生親自上機制作課件,還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入自主學習狀態,使學生在自主、合作、體驗、交互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我發展的愉悅,為提高大學生的美術信息素養打下一定基礎。
3)現代的美術學習應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表現方法表現自己的所想所感,通過電腦技術對表現大學生的藝術創作靈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4)網絡信息量大,具有交互性、開放性的優勢,可為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在學習中應引導大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2.3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美術學習的評價反饋過程
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習評價反饋交互的實驗研究,探索在網上進行評價反饋過程,利用網絡互動性、開放性的優勢,實現生生、師生之間的交互,這種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的反饋、評價的活動范圍更廣,獲取的交流反饋信息更為快捷,便于學生及時地總結及改進自己的學習活動。
2.4 計算機輔助學習的技術有多種,以下幾種手段供學生參考
1)美術學習演示。最常見的是由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推出的Office辦公系統中PowerPoint組建的一種功能,就是用計算機制成的一種新穎的演示文稿,也稱為“電腦幻燈片”,然后通過多媒體投影儀投射到屏幕上,效果要比原先的投影片、幻燈片更生動、更豐富、更富于表現力和感染力。演示文稿上可以輸出所需要的文字、表格、圖形統計圖,還可以插入各種超文本或超媒體鏈接,在Office軟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剪貼圖片、照片、動畫剪輯、聲音,也可以加入藝術字、各種背景紋理等,都能使演示文稿生動、美觀而有趣。為了制作方便,PowerPoint中還提供了很多“幻燈片版面設置”、設計得非常好看的“幻燈片模板”,可供直接套用。除此之外,還可采用Flash等專業軟件。
2)多媒體學習。目前有許多種專門用來設計和開發多媒體軟件的應用程序,可以很方便地將各種圖像、語音、音樂、錄像剪輯以及文本資料組織到學習軟件之中,實現超文本或超媒體的聯接,還可以設計基礎結構復雜的邏輯關系,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不斷地改進。
3)計算機繪畫,亦稱“電腦繪畫”。目前不少計算機軟件中都帶有繪畫功能,如Windows系統中有一個“畫圖”軟件,Office辦公系統中也有“繪圖”軟件。繪畫軟件有一個工具欄,可用鼠標選擇某一工具進行相應的操作;有“鉛筆”“刷子”“噴筆”等工具,可選用不同的顏色、粗細不同的線條,自由地畫出各種形狀;有“直線”“曲線”“矩形”“橢圓”“多邊形”等用來畫幾何圖形的工具。
4)計算機美術設計。目前用于各種專業設計的計算機軟件很多,有機械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在課外美術活動中把比較專業的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種軟件結合起來使用,進行封面設計、廣告設計、招貼畫設計等,可利用計算機光盤中大量的圖像、照片以及材質資料,利用計算機中豐富多樣的字形、字體,加上運用多種效果的計算機處理手段,設計出質量較高的作品來。
5)計算機美術欣賞。人們把世界各國許多著名的美術作品輸入光盤,一張光盤中能容納幾百幅甚至上千幅作品,可以隨意打開任何一幅作品來欣賞,還可以用“放大鏡”將作品放大,仔細欣賞作品的局部或筆觸。同時編入作品情況、畫家生平介紹等文字資料,有的還配有人聲解說和音樂,為美術欣賞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光盤里有多種檢索的方法,如按年代、國籍、作者姓名、作品題目等方便地進行檢索。
6)電子白板的獨特功能。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代替普通投影機幕布,在課堂演示中可直接投影演示畫面,不用另外配備幕布;其配備的多色彩筆和板擦可以在白板上實現書寫、畫圖、做表格、擦除等功能。在書寫完后,可以通過PC連接打印機打印出來,還可以存儲為多種格式的圖片,方便以后進行瀏覽、編輯、打印或者以E-mail發送。
3 信息技術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是美術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在信息化社會,學生只掌握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更新學習方式,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一系列的變化,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1 由知識的接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探究者
以往的學習中學生知識的獲取大多是由教師來傳授,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學習、計算機網絡的開發與應用,學生只靠畫筆、一張范畫進行學習,已不能適應當今和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在信息化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學習的接收者,而應當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大量課例證明,信息交互狀態下的學生正以新的角色發揮各自的作用,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引導者、參與者,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和諧的。
3.2 由課程教材的受益者轉變為課程教材的研究者
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是課程實施的接收者。信息化社會為美術課程的研發、內容的實施與更新敞開了大門,課程不再是封閉的、一成不變的,課程資源不單單是教科書了,而是呈現出一種開放的、綜合的、文本聲像結合的動態型課程。美術課程的實施有其自身優勢,在學習中很多學生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包括制作課件、創設局域網站、攝制錄像、進行影視處理等,通過信息技術交互對美術學習產生耳目一新之感。采用多種方式以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得美術教學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有了明顯的改善,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
總之,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習的交互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和廣闊的平臺,要充分認識它的特有優勢,同時更要全面認識、理解,有效地實施,這是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
我們可以從舊石器時代的巖畫中找到中國繪畫藝術的源頭。那時的繪畫藝術,是作為向后人表述生活經驗的一種方式,不能概述為當時人們繪畫的審美取向,更談不上美術教育。
到了封建社會,繪畫藝術多是為了抒發個人情感與之聯系在一起的。近代的中國,外來入侵,不僅體現在武力上,對中國文化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戰爭使得整個教育時斷時續,美術教育也是如此。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鼓勵倡導藝術百家齊放,對中國教育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大討論。美術教育在其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縱觀國內外美術教育,關于美術教育的大討論與社會大環境是相一致的。杜威的教育理論是工具主義美術教育觀的主要思想基礎;爭霸世界的需要使得美國在60年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課程改革運動,改革的理論基礎是由布魯納(J.S.Bruner)倡導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結構為主旨的結構主義理論,在此理論的基礎上,美術教育逐漸形成和發展了本質論。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始終貫穿其中。美術教育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與內涵。學生在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階段,本人認為美術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完善自身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大學美術教育則是我們用來影響與改造世界的工具。
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如同搭一座金字塔,越到上面專業性越強,越是達到頂層,越是各門學科融會貫通。大學美術教育在此時分科嚴謹,大致分為設計藝術、繪畫與理論等幾個方向。本人認為此時大學美術教育是改造世界的工具。藝術家使用藝術工具來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這種關注除了作品本身,還摻雜著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再認識。應該說,美術與評論是美術史上的兩個篇章,后者對前者起到了解讀,支撐,和普及的作用。雖然大學美術教育不同于科學的聲勢浩大,卓見成效。但其對文明的傳承與影響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體現出來的。我國的大學美術教育,起步較晚,多以蘇聯為模本開設,重繪畫,不重設計。在理論研究方面也教薄弱。建國后,關于大學美術的學科開設,分段教育,雖一直改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需不斷努力。
張道一在《設計觀念――工藝美術教學的一個關鍵問題》中說:“教學目標不明確,便不可能制訂有力的教學措施和合理的教學結構,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教學情況,就其整體來說,僅僅是百衲衣式的碎片連綴,還看不出完整的體系?!北救私Y合自己工作多年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弊端:
一、學校追求就業率與招生效益,不具備條件,匆忙開設課程
最近幾年,全國很多高校合并,中等學校升格,學校為了擴大招生提高經濟效益,在專業軟件與硬件都不成熟的條件下,不能腳踏實地,發展自身特色,匆忙開設社會上比較熱門的新專業課程,使得學生素質不高,一時間某專業良莠不齊,市場飽和。近幾年,設計類專業比較受歡迎,美術教育的市場需要趨于飽和,純藝術類學生在短時間內看不出經濟效益。因此,許多學校不顧多年教學特色,紛紛改專業,美術教育學生與純藝術類學生,也迫于就業壓力,按捺不住,紛紛改行,大大挫傷了這類學生的積極性。此外,由于匆忙上馬,有些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專業,因缺少實踐的機會,如同紙上談兵。而許多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因為專業的重新設置,與自己的原專業大鄉徑庭,迫于壓力改專業來適應學校改革,結果既浪費了資源,又影響了教學效果,還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
二、教師教學觀念落后,不具時代性
能否正確認識與領會大學美術教育的目標,與本專業本學科特色,直接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例如,中國畫專業的開設,在課程設置上是通過花鳥、山水、人物等內容循序漸進,在技法上,從工筆到寫意逐步深入,如同搭積木般相互支撐,相互滲透。這是一門課程的開設。由此類推,一個專業的開設,其架構也是如此。我們開設了新專業,但設置的課程卻沒有大的變動,只是簡單的進行了刪減。課程的內容,與教學的方法一如既往,沒有因為新專業的開設而有重有輕。應該說假使教師不能轉變教學觀念的話,我們的課程設置只能是“拉郎配”,如同一盤散沙,對本專業毫無給養。例如,素描課程的開設,在純藝術院校里,比較側重造型,明暗調子,但在設計專業中開設的素描課,就要側重于設計素描,更注重結構。因此,教師根據專業設置,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非常重要。
三、不能與社會需求相協調
大學美術教育在社會主義各階段分別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美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作為宣傳的工具,對缺乏美育的中國人民起到了很好的鼓勵與普及作用。但如今,生產力逐漸提高,物質豐富,藝術也不同程度的走進人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對藝術、藝術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緊抓時代的脈搏,讓藝術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讓藝術改變生活!
作者單位: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創建于1985年,走過了藝術系美術專業、美術系、藝術學院美術系、美術學院等辦學經歷。1988年開始招收美術教育專業??粕保梗梗衬觊_始招收美術教育專業本科生,1999年開始招收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生,2001年開始招收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美術教育學方向)碩士研究生,2004年開始招收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學院教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69名,專任教師5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5名,省、校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校級青年骨干教師4名,博士、碩士26名,兼職教師18名。
學院辦學規模穩步發展。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00余名,研究生50余名,同時招收自考生、函授生及研究生課程班學員。
學院教學與管理機構完善。學院設美術學系、藝術設計系、實踐教學部、研究生教學部等4個教學部門;美術創作與學術研究部、美術與藝術設計實驗室等2個學術交流與藝術實驗中心;還設有素描教學研究室、色彩教學研究室、中國畫教學研究室、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教學研究室、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研究室、美術理論教學研究室、公共藝術教學研究室等7個教學研究部門。學院設有行政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3個管理部門。學院還設有院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教學委員會、教授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工會委員會等組織。
學院科研工作碩果累累。近5年來,承擔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1項,教育部教改研究課題1項,省教育廳研究課題15項,學校研究課題35項,科研經費近100萬元;在二級以上學術刊物上10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在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美術展覽中入選作品180余件,獲金、銀、銅獎多人次。
學院社會影響逐步擴大。從1988年到2006年,累計畢業生總數近2000余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教育部門和各種各類學校,承擔著基礎美術教育、專業美術教育、美術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各種設計事務、藝術管理、文化傳播等工作。學院已經成為浙江省美術教育專業的主要教育基地,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和辦學實力。
學院對外交流活躍。先后與烏克蘭、南非等國家的藝術院校建立了友好關系,經常邀請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教授來院講學或舉辦展覽。先后派多名教師到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國內名校,以及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訪學、進修、考察。
展望未來,學院秉承“礪學礪行,維實維新”的校訓,根據學院“十一五”發展規劃,遵循藝術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匯不同文化與藝術精華,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美術學科與藝術設計學科協調發展,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在全國同類學院中有實力、有特色、有水平、有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摘要:民族文化意識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關乎國家的前途,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傳統繪畫、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進行民族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美術教學;民族文化意識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需要思想的時代,有學者預言,在這個世界上,登上最后領獎臺的,不是經濟大國、軍事強國,而是有著先進思想體系的國家和民族。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是貫徹以德治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其思想的內核。而今,商品社會、世界一體化的大潮,洶涌澎湃,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一些負面的思想觀念也隨之而來,甚至造成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就會發生扭曲,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由于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們的民族文化有失落的危險,或者被邊緣化。經濟等綜合國力相對弱勢的民族,其文化也相對低迷,有的已經被取代,世界文化單一、趨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研究本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對于我們,乃至世界,都是有益的。
民族文化意識,是中華民族的特質,是民族的“DNA”,是民族的精神皈依,很難一言以蔽之。近代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繼承的嘗試,但國貧民弱,弘揚弱勢民族文化,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當下中華民族正處于騰飛的時期,國家地位持續上升,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才有了基礎。有民族良知的學者都在嘗試傳統文化與當下社會的融合,畢竟,在嚴重西化的現代社會,大學美術教育的主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大家都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對飽含民族文化的美術作品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對作品中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是消極的,民族的美術作品常常被學生認為已過時,或者不能理解。對于傳統,我們忘卻的太多了,固本正源,還是要從青年人身上下工夫。1988年,在法國召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在會后發表的宣言里有這樣一段話:“人類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兩千七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所以,社會需要民族文化的回歸,校園需要民族文化的回歸,課堂需要民族文化的回歸。
“美術學科教育的本質,概括地說就是傳遞美術文化與育人相統一的社會實踐活動?!笔莻鞑ズ屠^承美術文化知識的必要手段,是一種文化存在的形式。它的內涵是培養人,其實質是將人類認識和創造的美術成果向受教育者內化,促使其身心發展,并實現其自身的社會化。因此,美術教學具有傳遞美術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特質的功能。
大學美術教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播途徑,一方面,美術課程的內容就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同時,美術教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審美觀、知識結構和行為方式,而且,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存在,
一、利用傳統繪畫進行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
中國傳統繪畫已有幾千年的發展史,傳統繪畫本質上已經不單單是純繪畫,它是一種民族思想的載體,包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的內涵,這一點與西方繪畫有較大的區別。傳統繪畫往往把精神寄寓融合到繪畫中,或直抒胸臆,或隱晦表達,它的形象已不單是山川花草,而是生命的再現。傳統繪畫通過這種方式去表達民族的共性,是一種“綠色精神藝術”。因此在傳統繪畫的教學中,要圍繞“文化”下功夫,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從而錘煉其品格。傳統繪畫中的詩情畫意、禪意等精神品質是學生陶冶性靈、增長其社會責任心的教育素材。
傳統繪畫是傳統民族文化孕育出的一種文化形態和藝術表現形式,其中承載著諸多民族文化精神的符號。我們當下的美術教育體系是西方的舶來品,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傳統繪畫已經過時,甚至對其輕視,認為傳統繪畫與西畫相比,是陳舊和落伍的,這當然是短視和片面的。實際上,歷史怎樣解讀,依靠詮釋者的眼光和知識結構,正如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如果我們在熟悉中國傳統繪畫史的基礎上,再用現代甚至后現代的美學去反觀中國傳統繪畫,不難發現其中蘊涵的諸多民族文化的因素。如李唐的《采薇圖》即表現伯夷、叔齊二人不與人同流合污、寧死不屈,是愛國主義思想的典范;近代羅中立的《父親》,是皇天后土的真實寫照,提醒人們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鬃拥摹叭省笔乾F實中人的覺醒,也是傳統繪畫理念的根基。仁者愛人,由人之孝外延至國、至天下,使人而生“良心”,并由此拓展到公共秩序中?!岸Y”是規范,可使社會發展有序,使人的行為規范,使人文質彬彬,是治國所需。孟子的“義”是道德的一種自我完善,與今天倡導的“以德治國”不謀而合?!皻狻笔峭洳荒芮摹昂迫徽龤狻?,畫品即人品,畫格的高下往往是由人品來衡量的,故欲作畫先做人,繪畫的過程也是民族文化意識修養的過程。
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民族文化意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積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如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在聯合國制定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總則》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表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來,可見其外延之廣。其中包括了傳統手工技藝,如武強年畫制作技藝、衡水內畫制作技藝;民間美術,如苗族銀飾、河北蔚縣剪紙等;雜技與競技,如吳橋雜技、太極武術、蹴鞠等;曲藝,如山東快書、河北梆子等;傳統戲劇,如昆曲、川劇、秦腔等;民間舞蹈,如弦子舞、苗族蘆笙舞、傣族孔雀舞等;民間音樂,如蒙古族長調民歌、川江號子等;民俗,如清明節、重陽節、端午節、祭孔大典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原生態的,是民族文化的土壤。我們從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來看,它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在生活、生產中智慧的結晶,與物質文化遺產密不可分。物質文化可以受到政治、經濟、宗教等因素的影響,而非物質文化可以超越這些障礙,影響人們價值認同,培養起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集中體現,它體現了民眾內在的時間化特色的民間美術資源,有極強的民族認同感。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了各地區、各民族獨具特色的美術文化。這些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進入教材和作為教學內容,一方面豐富了美術教學內容,結合學生所在地區的美術文化遺產進行美術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對地方美術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也有著特別的意義。自然界中可用于美術教學的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也很豐富,這些作為自然美既可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也可為美術教學中寫生、采風提供良好的條件,是美術教學最好的素材。而各地的自然材料,自古以來就是當地民間美術主要的材料。如柔韌的柳條、質樸的芭茅、河灘的沙石等。
在實踐教學中,對于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的途徑是多維的、發散的,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它同時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那就是圍繞傳統文化這根主線,搜索民族文化意識的載體。其實,在生活中,有大量這樣可以開發利用的美術課程資源,發現生活中的美,開發利用這此資源,對于拓展美術課程空間,豐富美術課程內容,培養民族文化意識,都是有益的。
摘要:探索型學習的基本出發點是認為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學習要比教師單純教授知識要有效,思維的訓練更加深刻,學習的結果更加廣泛。本文主要分析大學美術的探究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大學美術;探究;模式
探究型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為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學習,自己掌握學習進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時空限制相對減少,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大量的學習資源。從探究時間來看,有的可能用不了一節課,有的可能需要幾周。從地點來看,有的可能在課堂上就能探究出結果,有的還需要在課外繼續探究。這樣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突出體現以學生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
一、探究型教學模式及目標
探究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以強化創新意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仿照科學家探究未知知識領域的方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步驟去掌握知識的。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習,以探索問題的解決的方法來驅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探究型教學模式的核心目標是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突顯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創新情感為動力,通過互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特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作為指導者、促進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探究型教學模式的特點
探究型教學模式的學習方法與一般的學習方法截然不同。
其一,探究型的學習與研究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仍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一種“像科學家一樣工作”的學習,形式是“研究”,實質是“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古代希臘雕塑”時,教師和學生要一起完成“古典美術的探究”的主題。從課題上看,這是一個有不小難度的研究任務,但其實就是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的一個過程的體驗。
其二,探究型的學習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只有親自去做,才能有所感悟。這種學習更多強調的是其學習過程,而不是研究的結果。探究型學習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宗旨的。通過這種方法的學習,學生將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體驗,各項技能和潛力將得到發展。
三、探究型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究型教學模式具體的實施過程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一)確定目標、制訂計劃:教師在課前不進行任何教學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對某個需要學習的課題進行廣泛的討論,向學生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提出解決問題的一些初步的想法,然后確定解決問題需要學習的內容,并形成一個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
例如在教授“建筑藝術欣賞――北京故宮”時,教師課前就把學生調動起來,讓他們自己先利用網絡或是去圖書館收集與北京故宮相關的資料,整理好在上課時討論用,并且還要制訂一個可以操作的探究計劃。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引領學生進入相關學習情境,并適時提出問題。
(三)搜集資源、誘導探究:這是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學生利用搜索引擎,對權威的、專業的學習網站和資源庫等進行深入學習、討論研究,并可以在網站上充分發表意見和進行提問質疑。
學生圍繞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利用教師提供的google.com, baidu.com等搜索工具,以及國內外優秀的陶瓷專業網站,搜集相關資料,自主學習。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處理、展示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資料,通過網絡與別人進行交流。
(四)討論交流、深入探究:學生通過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而將所學知識進行外化,新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得到鞏固與發展,從而牢固地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紙面作業和設計說明,介紹盤泥條、拍泥板、捏制等方法,重點的制作環節用視頻展示臺演示。學生動手進行泥土制作實踐,教師巡回指導。
(五)評價實踐、完善升華:一旦學生覺得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之后,為了提煉和升華,需要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與總結。學生開始反思問題的解決過程,作相互的對等評價或自我評價,此時教師要適當作一些關鍵點上的點評,并幫助學生作歸納與總結?;パa互助,均衡分組。分組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每一名學生在性別、學業成績、能力傾向、民族等方面的不同,確保成員之間形成一種內在的互補性。一般情況下小組由4人組成,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差生,兩名是中等生,而且要求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每個小組都應是全班的縮影或截面。
總之,大學美術課程需要改革創新,要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使全體大學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美術素養,并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要為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弘揚和培育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應有的作用。 學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師應用了主體多元的評價方式。在師生共同評價方面,設計了一個“鑒寶”環節,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掛在網絡上,大家來品評。在自評方面,讓學生談制陶的感受,介紹自己的作品造型及制作方法。評價要點:
(1)能否主動關注生活中與陶藝有關的實例,如何體會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則。(2)能否積極探求陶藝的特點,學習欣賞的方法。(3)掌握陶藝成型的幾種方法。(4)陶藝制作中美感體驗程度如何?(5)能否獨立創作一件作品?
結論
總之,探究型教學模式在大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案例中,教師向學生明確探究的主題與方向后,提供了檢索網址,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檢索、處理信息中了解和掌握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建筑風格、建造年代等許多相關的知識。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中,突顯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特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