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10:28:58
序論:在您撰寫美術學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一項公民素質教育。經過有效的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陶冶高 尚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促使其全面發展,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
我校美術教師康世著同志從1987年至今始終工作在美術教學第一線,不斷地設計教研課題,進行美術課堂 教學的改革實驗,積累了一些經驗,現概括歸納如下:
一、吃透教材,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普及美術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雙基任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鑒于它的重要性,康世著在實驗教學中注重課 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優化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
首先,他把教材按美術的類別進行歸類,并按著內容的特點劃分時間表,使重新編排的教材整體脈絡清晰 ;然后在每一個整塊類別中確定一個教研課題,歸零為整。一個課題下來,學生就可以通過一點明白一片。
1987年康世著確立了小學高段年級以創作為主帶動雙基的新思路。即每一節課都根據課時內容提出幾個創 作題目,讓學生根據這些題目展開想象。因為是幾個而不是一個題目,所以不同素質和能力的學生都有選擇的 方向。這樣就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達到了100%的教學成功率。
他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范例和教師事先組織展示的佳作,使學生明白這些不同的 作品都同屬于一類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藝術作品多樣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齊放,百家爭 鳴”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到輕松沒有壓力,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他認 為,教師的導主要是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實現以創作帶雙基的目的。學生在欣賞當中, 相互交流,一般來說很快就能產生創作意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作畫,教師加以指導,教學 效果好。經過兩年的實驗,他教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完成作業既快又順利,無需老師過多的講解就能完成任務 。
在低年級中康世著進行了智力和能力促進實驗。他把美術和電教相結合,美術同音樂相結合,音樂和電教 融進美術課堂的做法,兒童喜聞樂見,因此教學效果好。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他把一些學生需要的資 料畫成掛圖、幻燈片,制成錄像帶,展示或放給學生看。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了作 畫意圖和情緒。為了產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還根據不同內容采取手勢法、口訣法、謎語法、連環漫畫法等多 種方法因勢利導進行教學,使學生自始至終處在聽、看、說、動、愉快中,施展著自己的智能,鍛煉著自己的 智能,提高著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學中,教師就是一位向導,幫助學生解決知識和能力方面出現的困難,使 學生順利產生構思構圖,進入創作意境。
1992年,康世著又進行了一項“金字塔格式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實驗。這一實驗運用由低級 向高級輻射擴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封閉視覺,調動觸覺,傳遞引發大腦思維的反常規視覺藝術現象),他 把它叫做“螺旋式教學法”。 “螺旋式教學法”可分三步訓練學生。第一步通過觸覺感知物體的形象;第二步通過觸覺判斷色彩傾向;第三步通過觸覺分析物體的質感形成。這三步的效果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記憶、想象、判斷、分析、理解、認識能力,促進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源于生活的和高于生活的更美好的形象思維。
“螺旋式教學法”既改變了常規的運用視覺繪畫的習慣,又集多種能力培養于一爐,可一并完成明暗規律 、色彩常識的知識傳授。通過這種方法教學,提高了靜物寫生課的知識含量。這是一種培養美感興趣和審美能 力型的教學實驗。
版畫是圖畫和手工勞作結合的繪畫。小學教材中的版畫,特別是紙版畫拙樸而自然的造型、靈活的構圖、純樸用色等藝術特色與學生稚拙的美感特點天然吻合,教學時更易于喚起其繪畫靈感,發揮個性,大膽構思,發展其繪畫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紙版畫教學過程富有游戲意味,更能滿足小學生的游戲心理,易于培養其勤動腦、巧動手的良好習慣,并養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條理性,從而多方面提高學生素質。因而,以紙版畫為主的小學版畫教學應該加強。
一、困地制宜,注意材料準備的靈活性
備材料難是忽視紙版畫教學的原因之一。實踐中滾筒、油墨、硬紙板等材料往往較缺乏,可采用替代、集體購置、個人自制等方法及時妥善解決,以避免材料難準備的麻煩。如,油印中滾筒大而難以人人具備,可由小布錘取代之,教學生以塑料薄膜裹棉花團并用細線扎緊自制,便于印制時上色;摩拓用具可用學生各自表面光滑的圓珠筆殼或鋼筆殼代替;油墨可由老師統一準備;硬紙板可從廢紙盒中選??;吹塑版畫用紙則可集體購置。
二、因材施教,突出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教學中應重視教材的縱向和橫向的聯系,?注意承前啟后,?避免“突然”和“斷層”而增加學習難度。有個班級由于低年級沒有進行版畫教學,學習第八冊《油印紙版畫》時,范畫一出現,學生感到陌生而突然,輕叫版畫人物是“機器人”怪物,對黑白用色不理解,影響了教學。教學時還要注意材料中剪貼彩紙畫向剪貼紙版畫底版過渡,拓印向油英彩色向單色再向套色的過渡,做到循序漸進。橫向聯系時注意結合創作、記憶畫等教材鼓勵學生用版畫形式表現,自覺加強版畫實踐。
要突出版畫特點及教材中各課的特殊性進行教學。如從《放牛娃》等三幅范畫中可讓學生認識油印版畫特點,重點讓學生對“版味”“紙味”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中美育與德育要結合進行,加強教材與生活聯系,根據題材進行德育滲透。
由于生員特點不同,教學中要注意針對性。如,三年級學生用手剪、貼的能力有所提高,對版畫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趁熱打鐵,進一步講授知識、傳授技法,并讓學生對“黑白灰”有初步的認識。同年齡不同程度的生員,>:請記住我站域名/
三、寓教于樂,豐富課堂教學的游戲性
如拓傭盤子里的水果》可編個小動物請客人吃水果的故事,生動有趣地讓學生認識到拓印水果應色彩鮮明、美麗,才能使水果新鮮,繪制時學生有了激情,就能帶著愉悅的心情,自覺拓印出鮮艷的水果。提問題、留懸念引趣,創設情境激趣,都能活躍課堂,讓學生快樂而學。又如《活動人物》(紙版拓?。┮徽n,則可在學生剪出人物部件時,讓其在底版上自由拼擺人物動態,創造美的動態于游戲中。再如拓印技法的介紹可聯系學生日常摩拓硬幣的游戲經驗進行突破,把“摩拓”技法的機械性與游戲聯系起來,化難為易,學得輕松。這樣,學生的美術語言表達、評論、欣賞及表現創造等多種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因勢利導,加強教學的延續性
僅靠課內教學是不夠的。在普遍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我們堅持把涌現出的優秀學生吸收到校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提供相應條件,因勢利導,給予及時培養,鼓勵版畫創作。舉辦校版畫專項展覽,作品評獎等活動。課內課外結合還有利于學生聯系生活,真正認識版面的用處,深化教學。
在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加強版畫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版畫技能普遍得到提高。有不少學生作品還受到相應獎勵。有油印紙版畫獲省二等獎,彩色拓印紙版畫獲省三等獎并被送挪威展出,彩色水印紙版畫獲省二等獎,并有多人次版畫作品在兒童刊物上刊登.
藝術創造需要藝術想象,老師要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
首先,以對比引導想象,闡明美術的重要性。無論教授哪一門類,教師首先要向學生闡明其重要性、社會意義等,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上色彩常識課時,讓學生想象曾經見過的色彩美麗的物體。然后,再讓他們想象如果沒有色彩的情況又會怎樣。啟發學生們從想象中得出結論:沒有色彩存在的世界將會單調、乏味、缺少生機。
其次,以聯想引導學生想象,縮短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美術課中把現實生活中的藝術拉到學生的眼前,使課堂講述變成生動的影像展示,消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距離感,認識到現實中藝術無處不有的感受。如講雕塑的類型及美感時,通過介紹市烈士紀念館門前的烈士雕像、人民影院旁的兒童群像等,使學生感到藝術不僅能夠美化生活、美化環境,而且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
通過對生活中藝術的觀賞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
再次,想象是美術設計的先決條件,新穎的作品來自大膽想象。想象力在美術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鉛筆刀的外形設計;大到大型建筑,如悉尼歌劇院的整體構思,都離不開大膽的想象。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能力不能忽視想象力的作用。如上“動物圖案設計”課時,要展示一些帶有動物圖案的生活用品給學生看,然后提問圖案中的動物與公園里的動物有哪些區別?通過對比、聯想,使學生了解到圖案設計的規律,即強調夸張與變形等。
總之,想象在美術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美好形象的記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同時,還可以改善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方式,變死記硬背為形象化的記憶。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教育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以教材為中心,以臨摹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強調在藝術活動中的主觀意向及內心精神世界的表現,給學生思維活動的空間。
關鍵詞:美術教學;創新能力;豐富表現力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逐步探索出以下幾種有益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繪畫與語文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詩境盎然是我國古典詩歌特有的傳統。古典詩歌不僅是那個時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詩人王維擅長詩、畫、書、音樂,尤其以詩和畫更為突出,他的水墨山水畫對后世影響很大,因為他的山水畫最重要的特色是詩和畫有機結合,創造了一個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作詩形象生動鮮明,如畫中所見,他的畫“山谷郁郁盤盤,云水飛動”,頗有詩意,令人回味無盡。故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弊弑樽鎳蟮?哪里有山水、寺廟、園林,哪里就有詩。這些詩不僅提供了歷史、地理、宗教、文學、書法、篆刻方面的豐富知識,而且還承擔著豐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并啟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訴讀者應當如何,而是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其實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那么,如何將詩詞應用于美術教學中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給同一首詩配不同的畫。有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請學生起來誦詠后,然后讓大家根據詩詞的內容創造出不同的詩詞配畫,由于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構思出的畫面,有的注重情的表達,有的注重景的表達,有的描繪細膩,有的描繪粗擴。通過這種教學,同學們不僅能相互學習交流,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而已還能提高對詩詞內涵的認識和理解,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給同一句詩配不同的畫?!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根據這句詩,讓同學們配出不同的插圖,有的畫上兩個黃鸝靠在一起鳴叫,加上幾絲垂柳,畫面顯得生動活潑,有的畫一個黃鸝在柳樹上,另一只卻在柳樹旁的地面上,一高一低的構圖顯得錯落有致;還有的畫上了三只黃鸝,其中有一只小黃鸝緊緊的靠在媽媽的身邊,老師問為何這般畫,該生回答這是黃鸝的一家甜蜜無比。由此可見,美術的力量不僅是追求美,創造美,更是人的高尚情感的培養。
二、繪畫與音樂歌曲相給合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通過音樂欣賞,能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之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同時音樂藝術能凈化人們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只有情感互補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將音樂融合到美術教學中呢,在這方面我們嘗試了從美術欣賞課入手,有一次上美術欣賞課,我們選擇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播放給同學們聽,隨著旋律,“藍藍的大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激發了靈感和創造熱情,他們拿起手中的畫筆,有的繪畫出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一群馬兒在草原上奔馳,畫面顯得奔放而又明凈;有的畫出一排排小蒙古包,又大又肥的馬兒在吃著嫩綠的青草,畫面顯得優雅而又寧靜;還有的畫出了鮮花,白云,一群鳥兒飛向藍大。一首贊美大西北的歌曲,使同學們繪畫出這么多好作品,作品充滿了稚嫩,洋溢著創新的靈氣,閃爍著創造的智慧之花。
三、繪畫與工藝制作相結合
繪畫是美術課中的重要內容,但并不是唯一的內容,實踐證明,繪畫與工藝美術制作相結合,可以提高兒童動腦動手的能力,可以提高對制作材料的審美與選擇又如何運用的能力。由此產生奇特的效果,顯示出兒童豐富的想象,從而培養了兒童創造力和審美觀念。例如用廢舊的易拉罐,通過設計能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動物,用麥桿能組合粘貼出精美的裝飾畫和亭臺樓閣。這種變廢為寶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通過這種學習和鍛煉,能提高同學們的觀察注意力,形象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走入社會任何領域從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備的基本素質。
四、傳統繪畫與外來文化相給合
在同一題材的創作中,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觀察他們的不同視覺現象,更可以開闊兒童的視野,啟發他們創造靈感。例如,在立體派美術作品的欣賞課教學中教師重點介紹立體派的代表人物畢加索的作品:畢加索依靠主觀想象力和創造力追求客觀對象立體構造所具有的美?!秮喭r少女》是立體派的開端,《彈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體畫?!陡駹柲峥ā穭撟鞯臍v史背景是:德國侵略者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炸死了許多無辜的居民,畢加索懷著十分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了這幅畫。整個畫面動感極強,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色彩,強烈地體現了作者愛國主義的情感。同時與中國畫家在表現相同題材的繪畫作品相比較,從而豐富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隨著美術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在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中也進行了探究性學習的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航員、促進者、輔助者,以平等合作的心態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去,協同合作、師生互動、因材施教、教學相長。這樣就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美術綜合實踐的學習活動,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一、更新美術教學理念,創設探究學習空間;
我們為了更好的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探究的研究活動,就應該在美術教育理念上有更新和突破:首先,美術學習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更要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美術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它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和發展的;其次小學美術教育不等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要為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全面發展的協調。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主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多學科知識的滲透和影響。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學會如何做人。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探究學習環境
相信自己的學生有能力去創造美,欣賞美,是一個美術教師應該有的自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只要提供給他們合適的工具就可以了。創造力是人的基本潛能,而身心自由是創新潛能得以開發的基本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可以自由自在進行想象和創新。我們美術教師就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平等生由,讓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情感交流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和探索,不要干擾和約束學生個性化的知覺方式和創造方式。要敢于讓學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自已去組合小組,開展學習活動,這樣的學習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平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順利開展美術學習的前提。只有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才可以讓他們獲得學習中的快樂。因此在課堂上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有的吸引力,以種種途徑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同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相適應,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發探究學習潛力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要讓學生發展綜合素質,強調讓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就是新時期先進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潛力,自己能夠進行嘗試性學習,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促進其全面發展。我們可以讓學生按照以下途徑操作:創設情境――確立目標――感受發現――嘗試驗證――評介反思――大膽表現。這種學習方式就需要老師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憑借自身的感受、觀察、思考、體驗、發現、討論、搜集、嘗試、反思等學習活動完成學習目標。例如,我們在進行五年級美術寫生課《建筑工地》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去收集相關的建筑工地的圖形 材料,不同建筑風格的樓房樣式,嘗試去整理畫稿,然后才在課堂上畫出記憶中的建筑工地的情景。
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要滲透合作學習的理念。同學間的合作、分工、交流、互動、同心協力、互相促進完成任務的學習方法。但學生合作學習是建立在自主學習基礎上的,是自主學習有益的補充和支持。合作學習就體現學生間的團隊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組員間自由平等,合作互動,彼此信任。
四、完善美術評價體系,促進探究學習發展
讓學生在完成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以后,對自己的收獲和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學生鍛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但能夠動手制作,還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收獲、創作意圖介紹給教師和其他學生。美術教師能采用自評和互評等多種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評價體系,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學生間的互相評價??梢栽谕篱g、小組間和全班間,以兒童的眼光來點評他們的學習表現和創作成果,促進人人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引導性評價是相當重要的,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同時,還要積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比如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果、創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評價??隙▽W生的個性化發展,就是保護學生的創新成果,確立學生全面發展的自信心。
隨著素質教育的繼續深化與推進,學校教育的整體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視。一方面,課堂教學的作用與價值主要體現在傳授知識、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方面,在培養學生的意向,即情緒情感與意志方面,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教育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也要重視課外與校外活動;另一方面,隨著課程理論研究的深入,隱性課程資源被逐漸挖掘出來,其價值日益受到重視?;诿佬g教育在個體全面和諧發展中的價值,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以美術教育為突破口。
一、組織喜愛美術的學生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參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比如,在學校領導對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做了整體設計和規劃之后,我們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就有機會參與對教學樓一到四層的走廊墻壁進行裝飾布置的工作。同學們都非常激動,踴躍的參與到設計繪畫的過程中,根據學校的整體設計理念,結合同學們的興趣、喜好,經過集體的討論,把四個樓層分成四個主題,進行設計創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四樓的主題,以科學幻想為主題進行創作。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審美意識逐漸具有個性化,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大多數男同學喜歡畫充滿想象的、以科幻題材為主的想象畫,如怪獸、機器人、太空戰艦等都是他們做善于表現的內容;而女同學則更喜歡表現如日本漫畫《美少女戰士》等作品中的美少女形象。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繪畫創作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給學生自由的創作空間,他們能更好的進行創作。
二、校園文化應融入美術教育之中
前幾年的美術教材中,仍然以美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為主,這可能讓許多學生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小學美術教育是一種國民素質教育,絕大多數人將來不會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這不禁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應只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更多的應是文化生活美術的素質教育。我們的美術教學應該對學生當前及未來的生活有所幫助,有利于他們身心發展,所以美術教師不僅要營造一種課堂的美術文化,同時也要涉及相應的校園美術文化,這既有利于學生成長,也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
課堂美術教學是整體培養校園文化生活的欣賞評述者和積極參與者,因為美術教育在促進校園文化生活的過程中須在一種互動和交流的情境里進行。如學生用自己的作品美化校園,既創造很好的藝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校園視覺形象。這不僅讓學生有種成就感,更讓他們在互相欣賞的過程中心情愉悅,在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受到校園文化的洗禮和熏陶。事實證明,好的校園文化生活對促進美術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的進步,有巨大的作用力,最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美術教育影響著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也促進美術教育發展。
三、利用校園文化加強美術教學實踐
校園文化活動蘊含了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巧妙地利用這些美術資源將校園文化融入課堂,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將所學的技能技巧運用到文化活動中,實現真正的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比如,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全校師生都十分重視。運動會來臨之際,本校就會全校性地征集運動會Logo。對于被采用的標志,學校將會給該生頒發榮譽證書進行表彰,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運動會。對于參選設計標志的學生,學校會集中起來進行簡單訓練,比如展示以往校運動會Logo,講解標志的內容和內涵,再讓學生觀察標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美術知識運用到Logo設計中,讓學生學以致用,樹立自身的主體意識,鍛煉學生美術實踐能力。一旦Logo被采用,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當然,校園文化活動還有很多,比如元旦匯演、校服設計、海報設計等等。雖然不能代替美術課堂教學,卻能以另一種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思考、動手、審美多方面的品質,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四、將美術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滲透到校園文化學習的每個角落
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泵佬g教學是一種形象塑造與審美欣賞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學生藝術素質的提高,而且還作用于學生人格的完善。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確立學生實踐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手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具備主動學習積極的心態,產生執著的探索精神。學校和教師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很好的實踐舞臺,他們的創新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鍛煉。例如在學校的各類大型活動中,就能很好的將美術學習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如組織各類繪畫展覽、比賽,學校的運動會,可以在學生中征集會徽;節日里的聯歡會等文藝活動,涉及海報設計、服裝設計、舞臺設計、舞臺化裝、面具頭飾等的制作;學校的涂鴉墻,是最能體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最好的舞臺,可以完全由學生自主進行創作完成,定期更換內容;教室里的環境布置,圖書角的裝飾、課程表的設計、宣傳板的設計、教師講臺、電燈開關的裝飾和美化等,形成富有感染力的校園文化氛圍。而這
些活動都與美術知識息息相關,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可以挖掘學生的創作靈感,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使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多姿多彩,讓學生在自己創造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快樂的學習和健康的成長。 一個好的校園環境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一個積極和諧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智力發展,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美術教學有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提高學生創造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在校園環境中,處處都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內涵,都對高中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是美化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教育和引導學生,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做出相應的貢獻。
美術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給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表現創新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空間,促進學生去發現,去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轉變學習方式】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睜I造一個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主地去嘗試是素質教育手段的一種,在學生自己主動去嘗試的過程里,會不停地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欲的來源,在求知欲的引導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會大大提高,學習更主動,也就會保證教學的效果。老師們應首先依據教材的內容,依據學生的興趣所在和好勝心理的特征,發現學生興趣的關注點,而后再憑借一些教學的方法,建造合適的與之相一致的美術教學氣氛,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改變學習方式的辦法有很多種,一種是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自主地參與教學,自主地嘗試教學的方法,設計教學的內容,這樣教學的效果就會十分明顯。正是讓學生自主教和學的過程試,在教育的同時,獲得知識,正是一個教學相長的原理。還可以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受。
【培養問題意識】
1.創設問題情景
學生由于年齡小,對生活的經驗還不豐富,要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同時創造建設問題的情景還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教師就起到了他作為教師的作用。教師這時要協助學生提出問題,逐步意識問題到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就像一盞明燈,只是指引孩子走大方向,但如何走是靠孩子自己決定和進行的。如對于五六年級學生的美術教學,在對“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中的“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的教學,美術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以及依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這種放開書本,結合現實,并以自己的觀點去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和創作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高知識運用的能力,把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不知所以然的學習轉化為自己的主動地去學習,從而激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更好的方向發展。
2.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識理解和生活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都會有自己獨有的對問題的理解,并在此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尋求自己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同時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多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表現出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能力,協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點,提高學生發現并質疑問題的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提出問題”,既有利于加強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還有利于作為教師的我們適合理整教學節奏、授課重點、難點,這既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獨創的觀點,又能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培養自學能力】
自學習慣是要學生在長期逐漸養成的,養成之后難以改變,成為自動化了的動作。據說,同一個動作只有堅持做七天方能成為一個習慣。下面是筆者培養學生良(文秘站:)好的預習習慣的做法,可以分兩個階段:
1.自習習慣的養成
養成自習習慣就是要有目的的讓學生從完全依賴教師過渡到由老師指點。學習前,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點布置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給的任務提前預習,不同的可以提出疑問,在課上有老師協助解答;如果有不同觀點也可以提出質疑,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討論。如:在教小學美術第十冊漸變與重復時我將預習內容定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漸變和重復的圖案,應如何設計。知識點:漸變和重復的概念、設計。并將有關的材料發給學生,他們首先自己尋找答案,然后在課堂上講解、討論。
2.自習習慣的確立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學生以課本為基礎,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輔導書,嘗試地去理解課本中的重點難點,不能理解的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討論,還是沒有結論的有教師進行提點。這樣的學習方法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所得到的知識更加鞏固。實際上,學生已經能夠自主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貫穿著三個階段的是操作,即設立學生作品展。學生根據預習的內容,以組為單位各出一份作品,進行互評互檢,教師將這些作品匯編就是他們單元學習資料。
結束語:丁肇中教授作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就曾敦促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弊詫W的能力是當代人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必然要求和動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實現“不教而成才”的必經之路?!皩W為主體”,是從另一個方面強調學生獨立地學習、學會去學習,是強調“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獲得屬于自己知識與能力結構的能力”,于此同時,還必須強調學生在學習上的“責任感”。尊重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就是要充分理解教師是為學生更好的成長而服務,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需要教師激勵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同時還要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另外不僅要強調課內學習,也要強調課外生活的學習,要強調學生之間的溝通和相互促進。這樣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學生都能努力地獨立生活、獨立學習,并追求獨立研究能力,他們都必將成為21世紀社會發展的必要人才。
一、對美術教育的認知仍存在不足
在現行教育體制及教學條件下,農村的學生家長依然認為數理化等應試科目才是決定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對美術教育無法提起興趣。正是基于這些認知,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被視為“雞肋”,讓人食之無味,棄之不能。家長和學生也很少將時間花在美術課程的學習上。大多數家長對美術課持可開與可不開的態度,這些家長認為學生現在面臨的升學壓力很重,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學生來說學習時間已不夠用,不如把美術學科上課的時間節省下來上其他的基礎課程。在部分學校,美術教師僅是校內的“免費美工”,美術老師往往將大量本該放在教學研究上的時間用在完成一些沒完沒了的歡迎、宣傳標語的制作上。學校對美術教師的考核不是從教學角度,而是以其“校內美工”業務做得如何來評判。由于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美術課常被挪作他用,美術教師的作用亦無法完全得以顯現,教學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學生很難得到連續、系統的美術學科教育。
二、美術師資缺乏與浪費并存
制約當前我國農村美術教育發展的一大因素就是師資隊伍相對薄弱,美術教師仍然是缺額最大、合格率最低的教師群體,專業人才極其匱乏。大量調查研究發現,農村中小學在美術教師上仍然存在著巨大缺口。由于政府所撥教育經費有限,因此,教師的實際待遇長期徘徊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這對于原本就不受重視的美術學科來說,學校難以做到對美術教師“待遇留人”,部分美術教師憑借“一技之長”或努力爭取逃離農村學校,或干起第二職業,從而導致美術教育師資流失,不得不用其他老師頂替。同時,美術教師在農村中小學得不到重視,其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致使美術教師不能專心研究自己所教學科,甚至一些美術教師在干上幾年之后,放棄自己所學專長,轉行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之中。近年來,綜合性大學等非師范院校也參與、涉及中小學教師培養這一塊工作,以及各高校的擴招,美術師范專業畢業生數量增加,但農村中小學美術師資“來不了”“養不起”“不穩定”“配不齊”等現象仍沒有得到緩解,如上文提到的,部分學校的美術教師的日常工作就是充當學校的免費美工,所以,在相當多的農村中小學校里往往只有一兩個美術教師,這一兩個美術教師需要面對學校所有的班級,從這個層面來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師資十分缺乏。但在了解部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時我們卻發現:部分擔任美術課的教師并非是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畢業生,甚至他們并不具有美術專業技能和美術教育知識,僅僅是因為他們能寫、會畫,略懂一點美術常識,而這些教師中有的還兼任其他課程;另一方面,受過良好美術專業教育的老師卻往往不能從事自己的專業,被學校分配了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無論是其他老師兼任美術課程,還是美術教師轉教其他課程,對于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來說都是一種損失,必然導致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低下,進而影響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使美術教育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
三、教育設施資源分配不均,美術教育資源相對落后
城市與農村、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因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存在差距,而這種差距也影響著教育設施的分配問題。比較而言,農村中小學教育設施與發達地區學校還存在著一定差距,這種差距在美術學科上更加明顯。由于大多數農村中小學都面臨經費緊張、學校資金不充足等問題,學校對美術課堂教學以及教具的支持與投入很小,部分學校把本該用于美術學科的資金投入到了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的教學上,使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在教育設施、隊伍素質、教學效果等方面嚴重滯后。具體來說,主要體現為:1.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較為缺乏,教學設施沒有配套;2.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缺少應有的“陣地”,不能安心教學;3.農村中小學受傳統教育理念“主”“副”科影響較大,美術課受其他主課沖擊現象比較普遍;4.農村中小學由于受地域差距影響,信息相對閉塞,美術課程更是缺少交流,提高較慢。這些差距的產生有著多種原因,正是因為教育設施資源的分配不均、美術教育資源相對落后,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與城市美術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長此以往,對美術教育的發展極其不利。
四、對策研究
筆者認為,要轉變當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轉變觀念,加強對美術教育的重視
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培養畫家。豐子愷曾經說,“我教藝術科,主張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畫的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管理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最大效用?!蓖ㄟ^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豐富校園 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進而對學生德、智、體等其他學科產生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學校及教育系統的工作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校教育必須在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人類個性均衡發展的需要。
2.改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投入不合理的狀況
中小學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學設施是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當前教育資源的分布及分配模式,并不利于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開展及美術人才的培養。調整現有學科布局,加大對農村美術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學?,F有美術教育的師資、資金、圖書、實驗室、設備等教學條件進行美術教學,是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各級主管部門及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應切實重視,從實際行動上消除美術教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差別,根據新課程要求,加強學校的硬件、軟件的設施配備,從根本上改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辦學條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會上的美術資源,積極開發學校周圍的美術教學資源,如校園環境資源等,創造和諧的美術教學環境。
3.加強農村美術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
針對農村中小學美術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問題,上級主管部門首先要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給予足夠的關注與扶持,配齊美術專業師資及對專業師資進行合理利用。學校應加強美術教師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有計劃、有規模地組織年輕美術教師赴美術院校、師范院校進修、培訓,提高教師整體業務水平。定期進行素描、色彩、水墨畫、美術史論等方面的知識培訓,積累經驗與素材,從而提高美術教師的自身業務素質和工作積極性。培訓中要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美術素質修養,邀請專家進行指導,提高農村美術教師待遇,使美術教師得到和其他學科教師一樣的重視,同時,加強美術教師的培養,提升農村美術教師的業務素養和專業水平。同時鼓勵和支持一部分城市美術教師到農村中小學支教,促進城市與農村美術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
《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美術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農村中小學校的美術教育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積累了許多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好經驗,但與國家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應抓住素質教育及政府工作報告把文化發展改革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的契機,向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投入更多的關注,實現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新跨越。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中學美術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美術教學以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為主的特點,在中學美術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賞課,二是在技法課這樣兩個教學過程中進行,即通過欣賞美等審美教育和表現美等課業實踐來實現,開辟一個貫穿愛國主義教育與繼承發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從欣賞課和技法課教學以及注重教學方法等方面,來探討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欣賞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欣賞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通過中國歷代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了解我國歷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中學美術教材中的欣賞部分,有大量的中國歷代以來各種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及圖片資料,如彩陶、青銅器、石雕、秦陵兵馬俑、秦長城、漢畫像石、壁畫、帛畫、版畫及有代表性的美術家及其作品等。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內容蘊含著愛國思想情感因素,可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內在思想性。在教學中,應首先圍繞作品的時代背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向學生作簡要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作品有關的愛國主義主題思想和藝術手法進行分析,使學生逐步加深理解、領會東方文化的驕傲——我國歷代美術作品自信、豪邁、博大、精深的藝術所孕育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通過教學,引導和啟發學生熱愛祖國悠久的光輝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美術;培養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加深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同時,欣賞教學可采取多種形式,如結合掛圖和課本圖片及平時收集的史料典故進行分析討論,可以運用投影儀放映幻燈片展示并作簡要講解,也可以適當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和畫展等,使欣賞教學的指導思想及教學方式,始終落實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之上。
二、技法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技法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則主要通過美術作品的臨蘑寫生與創作等課業實踐,使學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國傳統美術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在引導和啟發學生對美術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進而來臨蘑塑造形象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傳統民族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培養繼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來激發其愛國之情。
中學美術技法教學中,教材要求對學生安排一定內容的臨蘑寫生、創作等課業實踐,應該說,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最好時機。
在課業實踐方面,學習中國畫是廣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繪畫種類之一。因為中國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繪畫,為東方繪畫的主流,它在材料、題材和技法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在中國畫技法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說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中國畫藝術特征,在講述其基本技法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具體的臨摹或寫生實踐。如在輔導某一作品臨摹或某一實景寫生時,教師可圍繞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圍繞其寫生場景,結合直觀演示向學生講解中國畫藝術特色及其技法特點。著重指出中國畫十分重視對事物本質的表現,講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線條為主,尤其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并十分注意畫面空白的運用;同時強調文學、書法、篆刻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在創作過程中,從觀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現形式上都有它獨特之處等要點。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特點有較深的認識,便于學生從藝術角度來加深理解、掌握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及技能技巧。
此時此刻,學生會被中國畫特有的藝術勉力所折服;他們的藝術感受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從而激發出對傳統民族美術熱愛的濃厚感情,同時也激發起極大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又能興趣盎然地投入臨摹與寫生。
三、注重教學方法,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實效
由上可見,在美術欣賞課與技法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是十分廣泛的,還可以在雕塑、工藝、年畫、書法等方面廣泛進行。那么,如何根據美術課及其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深入鉆研教材、體現教學層次、重視情感激發、創設教學情景,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欣賞教學和技法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教學和思想教育實效,這是每位教師應該重視的。
在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美術教育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革,現階段,大部分的高校都在努力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而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它本身就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美術欣賞,挖掘美術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而從目前我國高校美術欣賞情況來看,一些學校依舊無法擺脫低層次、普及式的教學模式,這極大地制約了高等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普及。轉變教學方法,明確欣賞課對美術學科學習的積極作用,是目前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應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欣賞課在美術學科學習中的影響作用
(一)有利于獲取廣博的知識
欣賞一部美術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專業素養。美術欣賞也是如此,它依賴于人的理解發展起來,理解屬于一種領悟,是研究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方式。作為高校學生來說,經過了義務教育階段,必然積累了一定的美術常識,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和分析能力,這個時候,如果教師給予合理的點撥和引領,欣賞教育就能夠有效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源頭來源于社會生活,在欣賞一部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需要將作品的社會背景、創作時間以及與其相關的人文、風俗交代給學生。同時,作品欣賞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將作品外部的各種關系以及內涵傳遞給學生。也就是說,欣賞一部作品,學生從思維能力到分析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同時還會吸收大量的相關知識。這與美術教學相比,學生的知識接受范圍大大增加。隨著美術欣賞教學的推進,學生的美術專業知識積累量會不斷增多,而反過來,專業理論知識的增加,又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語言,豐富他們的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體驗以及領悟。
比如欣賞《中國古代山水》,首先必須要涉及到中國山水與西方風景的區別;然后是中國山水作品的散點透視、移步換景;西方風景則是聚點透視、客觀寫實,等等,這些知識點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都需要了解。由于中國山水是移步換景,基本都是一邊走,一邊描繪,一邊欣賞,側重點在寫意。那么西方風景重視寫實,是對客觀事實的描繪。這與西方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東方人比較感性,而西方人則比較理想,這些都會在他們的美術作品中展現出來。欣賞一部美術作品,必然要以知識作為基礎,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文化背景,才能夠更好地體味作品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風土、民情、情感,等等。這些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范圍,使學生視野大開。
(二)有利于培養審美能力
美術欣賞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所謂審美能力就是人們對自然美、社會美以及藝術美的鑒賞能力與欣賞能力,人類生存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是色彩斑斕的,因此也存在各種對比,美與丑、善與惡、對與錯,等等。大學生一直生活在校園中,對于社會上的各種現象了解并不多,同時他們對世間的美好強烈渴求。而美術作品為他們提供一個了解世間美好,辨別世間美好的平臺。人們總說,這個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術本身就是視覺的藝術,教育中應該充分利用欣賞課,將美術作品中的這些教育價值挖掘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欣賞課光憑借一張口、一支筆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從視覺形象教學原理出發,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觀察對象、認識對象,最后對藝術作品進行評價,產生情感的共鳴。每一部美術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殊美術價值和內涵。欣賞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挖掘這種內涵的能力。
比如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欣賞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蒙娜麗莎輕輕揚起的嘴角,總是掛著迷人而神秘的微笑,不管是她輕挑的眼角,還是深邃的雙眼,都給人以恬靜和美好的感覺,同時又隱隱感受到一種神秘、純真。那么達·芬奇在創作這個作品的時候,充滿了對人文主義的崇拜,他體現的是人性的解放,是充滿血肉情感的人本價值。一部美術作品,它就是靜靜地掛在哪里,但是其中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能夠使人感同身受,能夠讓人流連忘返,而這些都需要欣賞來實現,只有用心體會,去感受,才能夠獲得。
(三)有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不以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人類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創造,“創造”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靈魂,“學習”這種人云亦云的能力每個人都有,但遺憾的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人類步入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一種文明的象征。這對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問題是最為有益的。因為這種教育用于大多數,對于創造性思維普遍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二、高校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優化對策
(一)營造教學的寬松和諧氣氛
高校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欣賞課的時候,應該用語突破,不要停留于傳統陳述、說教的模式,應該結合多媒體技術,使用探究式教學法,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建立美術學習興趣,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究,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思維處于一個活躍的狀態,這樣才能夠提出更多的見解,對作品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比如以以上文提到的《蒙娜麗莎》為例,如果教師單純說教,很難將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解釋清楚,也很難激發學生對作品的興趣。為了打破這個弊端,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們勇敢地說出來,集思廣益。有的說作品是達·芬奇的自畫像,有的說女模特是畫,還有的說是達·芬奇的同性戀人,大家把所知道的有關這幅畫的相關信息爭先恐后地表達出來。我問學生們喜歡古今中外哪些畫家,發現他們往往對生活經歷坎坷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畫家感興趣。
(二)對比分析,變欣賞為研究
對學生而言古今中外美術作品浩如煙海,東方美術、西方美術,眾多畫家不同種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如何欣賞,極為困難。因此,教師應該高瞻遠矚,宏觀地把握美術欣賞教學,有計劃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進行比較教學欣賞分析,徐悲鴻和吳冠中,都曾留學法國,都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文化背景相同,但是兩者的藝術觀念和作品風格迥然不同。徐悲鴻是一個現實主義畫家,以寫實手法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作品注重
的是政治性和文學性。而吳冠中走的卻是另一條路,以寫意,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表現大自然的景象,追求的是藝術的形式美感,探討藝術自身美的規律,而不太注重作品內容的文學性和政治性。在實際欣賞中,只是把兩者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較分析,很容易就理解到這一點。 (三)創造特殊課堂情節,知事論事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針對一些特殊的內容,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比如哪些需要重點分析,哪些需要一帶而過,都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教學目標進行設定。處理作品應該更加靈活,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美術欣賞教學都是一個模式,那么是無法將具體形象,生動化地展現給學生的。每一件美術作品從構圖到色彩層次,都需要教師合理對待,結合具體的案例,創建生動的情境,通過這些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美術欣賞的有效性。
三、結語
開展美術欣賞,對美術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巨大的現實[文秘站:]意義,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人文修養的有效手段。高校美術教師應該從實際教學需求、學生學習特點出發,合理開展美術欣賞,總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美術作品中的教育價值充分挖掘出來。
一、教師要科學合理安排課程與課時,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
1.在課程和課時安排上要科學合理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發展的需要。一般來說,室內寫生要多安排一些課時,特別是室內素描和色彩寫生。適當安排默寫課,靜物組合能力的培養等。初學美術可以先臨摹一段時間的素描石膏幾何形體和靜物,一般來說可以臨一至兩個月即可進入寫生訓練。但在寫生中要適當穿插臨摹課。通過臨摹可以學習人家的技法和手段,提高自己表現能力,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
2.在抓好學生素描寫生、色彩寫生和速寫這三個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美術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默寫能力的培養、靜物組合能力的培養等很重要。近幾年來美術高考各省大都實行了全省聯考。各省聯考考試形式素描。色彩大多都是給考生一個黑白照片讓學生臨摹,也有給文字說明的。2008年以來美術高考我省除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和吉林省藝術院校三所院校外,其他院校美術專業考試實行了全省聯考。部分院校的??汲藢嶋H寫生外,大多也都是采取這些考試形式。(全國各省專業院校美術專業考試形式多樣,也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考試)這既不同于寫生,又不同于素描頭像作品的臨摹,也不同于默寫。如果學生平時沒有接觸,加之平素對學生美術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學生在臨考時就容易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訓練。
3.要加強示范教學“言教不如身教”,尤其是美術教學,教師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師的示范能力決定了教學質量。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繪畫技法、表現能力大都來自于教師的示范。需要說明的是教師的示范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唯一的,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理論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平素要多注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的觀察方法主要有五個方面(1)整體的觀察;(2)對比的觀察;(3)立體的觀察;(4)理解的觀察;(5)藝術的觀察。觀察能力是畫好一幅寫生畫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2.培養學生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能力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能力是默寫的基礎,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能力不夠,默寫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培養,關鍵是學生要養成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的習慣。
3.加強造型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畫好寫生和臨摹畫其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造型能力不夠其他表現手段再高也是徒勞的,反過來造型能力很好,但缺少表現力,這樣的寫生作品也是暗淡無光的,不會生動的。所以,教師要重視這兩方面的培養,加強這兩方面的訓練。
4.色彩能力的培養不能僅現于室內室外色彩寫生對于學生的色彩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特別是對色彩透視的理解,室內色彩寫生是無法替代的。教師要適當安排學生到室外進行色彩寫生。通過到室外寫生親臨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變化,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色彩能力。總之,面對新的高考形式,作為專業美術教師應提高認識,站在科學高度,順應新形勢,要與時俱進。轉變以往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和課時,要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比教會學生畫好一幅寫生畫更重要。學生綜合能力提高了不管考試形式怎么變,在考場上都不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也就能以不變應萬變了,從而在高考中處于不敗之地,取得理想的成績。
在談及兒童美術教育時,一位臺灣學者曾經感慨地說:“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兒童極 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 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痹趯W習和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 精神、將轉變了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這一棘手的問題。然而, 當我們運用“游戲與教學優化整合”的整體改革思路思考美術教育時,我們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價值定位
一個兩歲左右的兒童,用筆在紙上涂鴉,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亂畫線,完全是受其內在自發動機的驅使,滿 足視覺和動作上的需要。幼兒從涂鴉起就開始創造一套滿足自我表現需要的符號系統。只要成人不去干預,他 們會十分自然地運用自己創造的符號系統,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現自我,完成皮亞杰所說的同化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游戲。因為這種自由制作過程沒有強制的目的和社會實用價值,重過 程而不重結果。兒童作用于美術材料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的經歷和體驗重新組合,并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而 兒童的美術作品則是兒童自我的一個部分,表現了他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然而,還應該看到,美術活動除了對兒童的一般發展具有教育意義外,還對兒童發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作為一種審美活動,美術活動不僅在現實生活層面上,而且在對美的追求的層面上,能使幼兒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幼兒的情感律動,給幼兒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 美術教學能使幼兒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經驗,能帶給幼兒經過修正的、理想化的現實,使幼兒能按照教師給予的 形式美原則指導下的技能和方法進行作業。
我們在給美術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定位時,更多地注重前者。我們認為,在幼兒階段,兒童有十分強烈的內 在表現自己的愿望和動機。滿足幼兒美術游戲的需要,讓幼兒自主地進行創作,這對于培養幼兒健康的個性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也沒有放棄后者,我們認為,美術的技能學習是幼兒美術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師應尊重幼兒的現狀,從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發,去確定略高于幼兒基礎的教學要求,而不可機械地按照 教學進度去勉強幼兒。這樣的價值定位,使我園的美術教育有了基本立足點。
讓幼兒把美術活動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美術活動中,需要兒童的想象和創造。兒童美術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滿 豐富甚至離奇的想象力。作為美術教師,萬不可用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去要求幼兒模仿,這樣做勢必會 壓抑幼兒的創造性。
以前,我園教師教幼兒畫畫,往往先自幼兒出示一張范例,然后向幼兒交待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什么東 西畫在紙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師預先規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許在內容上稍有變化。例如畫頭飾,給幼兒 示范的是小雞、小鴨、小貓、小狗4種,讓幼兒任選一種, 但是必須按教師示教的方式畫,不允許幼兒超出此 范圍。改革后,同樣是畫頭飾,教師給幼兒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圓形、三角形、半圓形、矩形等,啟發幼兒可 以用這些“零件”組裝成各種畫。教師雖然也向幼兒出示了許多幅“零件拼裝圖”,但是更鼓勵幼兒根據自己 的意愿和喜好去創造,這樣的活動效果就與以前大不相同。每個幼兒都畫出與別人很不一樣的頭飾,如房子、 汽車、葡萄、螃蟹、太陽等等。我們體會到這一變化的最大特點是,兒童把美術活動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 教師要他做的事。
過去,教師們常發現不少幼兒一筆畫錯了就不想畫了,或者重新換紙再畫,或者對教師說:“我畫錯了! ”“我不會畫!”如果教師在此時批評或責備了幼兒,那么其手腳越來越被束縛,越來越不敢畫了?,F在,放 手讓幼兒自己畫畫,錯與對的界限變模糊了,幼兒再也沒有拘束和壓力,不僅敢畫而且愛畫了。教師看到一個 幼兒在一個螃蟹的標本旁畫螃蟹,她先畫了一個圓,又在圓的周圍畫了8個扁扁前橢圓,這8個橢圓的位置顯然 與標本不一樣。這時,教師沒有立即去糾正這個錯誤,在她畫完時,教師對她說:“你畫的是個???,是嗎? ”那個幼兒點了點頭,又在那個“??钡倪吷吓d致勃勃地畫螃蟹了。這次,她吸取了經驗,比上次畫得像多 了。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由創作,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指導中都有所得。
我們認為,在美術活動過程中,美術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兒將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觀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轉變為表現的媒介,沒有它,這種轉變就不可能發生。這就同語言一樣,人不可能不用語言或運用自 己不懂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指導和幫助幼兒探索和駕御美術材料。但是,由于每個 幼兒的發展水平各異,興趣亦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改變了以往“統一教材、統一要求”的做法,對不同的 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
例如,為了讓幼兒練習畫垂直線和水平線,我們設計了“為小動物造籠子”的美術活動。以往的教學,要 求全體幼兒在一個小動物前各畫6條橫線和垂線,形成一個封閉的籠子。這種做法, 使已會畫的孩子興趣索然 ,依樣畫葫蘆般地再畫一遍;而對那些還沒有很好掌握畫水平線的幼兒,常常把線畫斜了,或者不是畫不到邊 ,就是畫出了頭,幾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F在我們因材施教,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教學 要求。對已會畫籠子的幼兒,我們啟發他們畫更漂亮的籠子(如圖一);對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先幫助他們“ 釘”個框架,讓他們用連接短線條的方式去替代用長線條畫籠子,使他們在練習中獲取成功,求得經驗(圖二 )。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民間美術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獲取事半功倍的成效。比如,通過幻燈片放映民間美術作品圖片,它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是課本圖例永遠實現不了的。再如,通過錄像的方式播放民間美術的制作過程,它的生動性、準確性是教育者講授中難以實現的。通過多媒體教學,教育者親自制作課件,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不僅能創新民間美術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具直觀性、條理性、客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而且還能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情境教學方法
實際上,民間美術教學還是一種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全面調動所有能夠培養學生情感的因素。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創新民間美術教學的關鍵外在因素,其涵蓋了課堂的環境創設、結構設計、音響設計等,不同的民間美術種類均具備著不同的地域性,風格、主題思想以及情緒情感,而課堂情境的每個環節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同的信息反映,只有當這些信息反映相一致時,才能夠刺激到學生,進而提升課堂功效。比如,讓學生對民間蠟染進行欣賞,在學生觀察作品的同時教育者通過適當的語言講授,并向學生們播放一些少數民族(如貴州)中民間日常生活的畫面,并將少數民族(如貴州)音樂為該課堂的背景音樂。學生在該種創新的教學情境下得到的感受是全面的,是傳統教學永遠達不到的。
三、重組有關教材
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當地民間美術資源,對原有教材予以調整。增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和教育者擅長的內容,教育者應緊跟現代社會的需求,有創造性地對民間美術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綜合新舊課本,把相同年級的新舊課本中相同的內容有機的融合起來,以擴大知識量,教育者不應將眼光放在一個版本的美術教材上,因為各版本的民間美術教材均具備獨有的特色與可取的地方,教學中應提煉相類似的內容,取長補短,在教學內容上應找到結合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另外,變換制作材料,拓展內容交叉點同樣是一項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在民間美術的一些制作工藝復雜、工具材料要求嚴格的內容中比較適用。在創新型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欣賞與了解民間美術外,還可采用其他形式進行相關制作與學習,比如,將木雕、根雕改成橡皮泥、陶泥或者蘿卜進行雕刻制作;將服裝、刺繡等通過繪畫、設計形式加以體現……
四、講練相結合,全面發揮學生主體性與能動性
我們所看到的所有民間美術作品都是形成的視覺藝術品,其雖然也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技法,但相對于專業美術作品而言,其對技法水平要求不高,便捷、樸質是很多民間美術作品的特征,學生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具備一定的能力進行實踐操作的。實踐過程其實就是強化學生的理解程度,創新教學模式,滿足教學最終目的的過程,雖然會占用一部分課堂時間,但是教學功效顯著。所以在創新民間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講練結合,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創新民間美術課堂教學,可以使美術教育者的教學空間更加的靈活與廣闊,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和有效。其充分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學生在該創新模式下可以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升華。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美術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多數美術教師仍然未能擺脫傳統教學的“大框架”。如:在美術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片面強調技法、技能訓練;或過分地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等等。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應該使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是“金子”,而應是“點金術”。所以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基礎上不能忘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即在引導學生學習“雙基”的基礎上,讓其認真仔細地去體驗生活,觀察事物的特征,描繪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開發智力、培養審美、觀察、記憶、想象、創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對目前美術教學的狀況,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學會速寫。
一、兒童畫速寫的重要性
從藝術發展歷史來看,人類最早的巖畫、壁畫都是用線來完成的。成熟時期的現代繪畫,又常常表現為線構成。兒童涂鴉,多由線開始,兒童畫的原始造型也多以線為主。由于線的變化帶來的魅力和易學便畫的條件,線條畫對學生來說,最富韻味,最為便捷,也是頗為有效的繪畫方式之一。庫克就曾指出“線條的作用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表現節奏?!边@就把速寫推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
速寫是鍛煉繪畫基本功的一種方法,是當場一邊觀察,一邊用簡潔的線條把被表現物象的主要特征迅速地畫出來。一張速寫既是一次學生對生活和感受的積累,也是一次塑造物象形體的訓練,更是一次組織生活景象的構圖能力的鍛煉。通過速寫還可以鍛煉人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羅丹)。
兒童速寫有它特有的優勢,閱世越淺,其情越真。童稚率直的目光,對外部充滿了新奇感,就像學步學語那樣對學習繪畫、表達視覺語言的欲望特別強烈。盡管兒童的運用控制系統不成熟,畫出來的線條呈現出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不能準確地到達應有的位置,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能夠用線條表現出他們要表現的那些物體的樣子來,稍加引導,就能從“圖示”化的形式中解脫出來,用他們的真情實感融入尚為稚嫩的線條中,表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童趣。于是,畢加索提出了:“成為應當向兒童學習美術”的口號。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周圍的事物不夠關注,常常畫他們想到的,畫他們所看到的很少。速寫就有助于幫助他們從畫想到的逐步發展到畫所看到的,形成觀察習慣,促進視、知覺分化,對學生在一定階段已形成的繪畫模式有所突破,有所新的發展。
另外,兒童速寫與兒童畫創作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兒童畫創作可以通過速寫直接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兒童在創作中也可以通過速寫來完善構思、充實畫面。
二、對兒童速寫的輔導
目前,我正在學校四年級學生中開展《速寫訓練提高學生能力的研究》這一實驗,下面就速寫內容和速寫教法兩方面談談我的做法:
(一) 優化內容
在目前的美術教材中,有關速寫的內容較少,且排列也較為零亂。因此,我把教材中有關速寫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充實,重新編排,以達到最優化,我設想從欣賞、臨摹入手,然后按靜物速寫、風景速寫、人像速寫、動態速寫、主題性速寫這樣的順序由簡至繁、由淺入深地進行。由于實驗剛開始,我重點進行了欣賞和線條的訓練。
1、學會欣賞,使學生具有一雙慧眼。
通過欣賞一些世界名畫,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構圖、透視、比例、空間、節奏等知識。感受大師們筆下古拙、變形的線條,讓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兒童速寫與現代派大師的手筆似曾相識之處。領略藝術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新的意境能給觀者留下想象余地,并且尋求到“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的藝術真諦,這樣的欣賞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一個較高的起點,開闊眼界。
2、畫好線條,提高表現力。
線條的開頭是千變萬化的,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曲或直。線條的表現力是神奇的,或虛或實,或剛或柔,或暢快或凝重,為增強線條的表現力,我播放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畫線條,如節奏輕松流暢的,畫出來的線條象散步,到處流動;節奏歡快、熱烈的,畫出來的線條象跑步、溜冰;節奏緩慢、舒坦的,畫出來的線條老爺爺走路;音樂起伏變化的,線條就象水中的波浪┄┄;粗筆畫出來的線,粗粗、直直,顯得堅硬,但在粗線旁邊加上細細密密的短線,感覺就不一樣了。
有了主動的表現能力,兒童的速寫就不會是簡單的輪廓線,而是生動活潑,甚至是令人驚訝的畫面效果。
(二) 改進教法
1、因材施教。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覺有著很大的差別。例如:寫生一把樸素的藤椅,有的學生在寫生時好象旁觀者,幾乎不帶感情,也不投入,畫好的藤椅比較客觀,但缺乏生氣,顯得呆板。而還有的學生在寫生時是參與者而非旁觀者,他們往往觀察得比較少,畫好的藤椅夸張變形,缺乏整體的比例和結構。于是我根據兒童知覺的不同類型,對前一種理性的兒童加強誘發其情感投入,使其速寫更具有創造性;對后一種感性的兒童則誘導他們也要注意到客觀情景,使他們的畫能較好地反映客觀世界,逐步提高其認知水平,這種不以逼真與否為衡量標準的方法,可以較快地發現人才,為兒童速寫創造良好的開端。
2、精講多練。
在有意識培養其注意力和觀察力的基礎上,還要追究其特有的審美境界。其中的關鍵是精講多練,精講優秀作品的簡潔生動之處,如線條的精細對比所產生的美,線與線的組合所形成的疏密變化和空間布白所形成的黑白構成所產生的美,多練則求熟能生巧,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地增強信心,提高造型能力。當然在練的過程中應始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必須堅持創造性、啟發性和趣味性。
3、因勢利導。
這是開發能力的重要一環。揚其長避其短,及時發現其各自的速寫特點,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如不同的學生給他們不同的定位:要求理性學生的作品線條整潔、均勻,注重線與線之間營造,使畫面具有一種裝飾美,而理性的學生則讓他們盡情地揮灑,使作品更具有音樂的節奏感,并能準確地反映物與物之間的比例及前后關系等。速寫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要給學生一片廣闊天地。
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創造力的真正基礎是左右腦的協調作用,創造性思維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統一。實驗證明,速寫不僅可以鞏固以往所學的繪畫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使兒童的心智得到美的熏陶,大腦神經中樞的機能得到嚴密的訓練,特別是促進右腦潛能的開發,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讓我們的孩子都來畫速寫吧!就象普希金在詩稿邊隨手畫自畫像一樣,人人都會那么一點,將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發展,也有利于全民族 文化藝術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