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9:22:16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地理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分層施教;分層提問;分層考核
分層教學體系的執行,其根本在于學生本身呈現出的潛在能力、學習能力、知識累計的程度等多方面的潛力差異。根據這些差異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層、分批地劃分教學,但是和其他教學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為了能夠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加優秀。分層教學是依據學生為基礎中心,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的一種策略。
一、提出問題
(一)地理教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1.由于初中地理教材難度不大,側重于記憶,學生易于接受,而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較大的變化,許多內容理論性強、難度大、方法新,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從而兩級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特別是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對這些變化往往不能很快適應。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顯得極為必要。分層教學使得教師能夠針對一小部分學生的比較獨特的學習方式進行調整,使教師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并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課堂上,由于班內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師未能進行分層教學而導致其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陳舊,教學氛圍顯得沉悶,這種現象幾乎是每堂課上的常態。但是近年來隨著分層教學的運用和推廣,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數教師能夠做到依據小部分同學的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授與輔導。
2.分層教學對成績不太理想的小部分學生來說是極為有益的,在分層教學的課堂上他們能夠吸收到各自最需要的知識營養。針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引導其將學習的重點放到教科書中的基礎知識上;而對于那些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將其重點放在怎樣提高學習能力上,可以提供稍難的題型讓其進行解答,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促進其長遠發展。教師通過分層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小部分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的教學氛圍也就會因此而活躍起來。
(二)研究的目的與任務
通過以上對分層教學的分析,在認真分析和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將結合地理教學的特點,更進一步地探索分層教學的課堂合作模式,使這種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最佳的結合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們研究的具體任務是:(1)確定分層方法和措施,使之與學生學習效果形成最佳平衡;(2)探索分層教學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防止學生成績發生嚴重分化,學習困難學生流失;(3)探索分層教學方式對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二、理論構造
(一)分層教學的涵義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針對全體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所采取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上課之前依據學生的最近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智力特點的學生創設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環境(如可以分層提問、分層布置練習等),上課結束之后,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可以采取作業分層、檢測分層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使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與教學要求能夠互相適應,使最大范圍內的學生得到最好的聽課學習效果。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分層優化、因材施教、主體參與等特點,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很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講課手段和方式比較陳舊落后,已不適合當前學生的發展。
1.課堂上學生聽課死氣沉沉,情緒比較低落,學習效果不好高中地理本身是一門同時具備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學科,學科的特點要求學生一方面要有比較強的記憶、觀察、讀圖、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但是縱觀近年來不少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師并不側重于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而是很重視學生對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死記硬背。一堂課幾十分鐘過后,學生除了滿腦袋不知所以然的知識和原理之外,其他內容所剩無幾。學生雖然名義上學了地理,但并不真正了解地理。由于學生對地理規律、地理原理的來源不清楚,只是機械地進行復制、記憶,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顯得捉襟見肘了。我曾對所教的高一四個班級的196名學生地理學習狀況做過調查,結果如下:認為授課內容簡單,有時無所事事的占4%;認為課堂教學內容適中,有些內容學起來相對容易的占11%;認為課堂上內容雖聽得懂,但較難理解,不會運用的占72%;認為課堂上根本聽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師所講內容的占13%。以上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確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高中學生普遍認為地理的學習是很枯燥無味的,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大大降低。
2.教師授課方式單一,無法適應學生需要現在已經進入21世紀的第15個年頭了,然而仍有為數不少的高中地理教師沿用自己或者是自己的老師在上個世紀所使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一貫一言堂,從來滿堂灌,學生、教師之間幾乎不存在互動。教師僅僅憑借一本參考書將書上的所謂重點一一謄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將這些重點、難點死記硬背下來;從來不針對學生在課上的反應情況適當地調整教學進度和方式,只是把學生看作為考試而考試的工具而已。究其主要原因是這些教師沒有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而是過分夸大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學只是教師的教,至于學生怎么學與教師沒有什么關系。[1]
三、分層教學的實踐
(一)以班級為單位分層進行地理教學
主要根據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的能力和潛在學習能力的高低進行分層教學,但在體現差異性的同時,不能以“好學生差學生”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學生。另外,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也應當配置不同類型的教師。因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適合不同類型的教師,比如脾氣比較急躁的教師應當配置能力較強的學習優秀的學生而不是理解速度較慢的學生,而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應當配置有耐心的教師。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配合合適的教師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我校所倡導的“先學后教,不教而教”的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差異進行分班,將知識掌握程度相當的學生分到一起,比較容易安排適當的教學任務。知識水平相當的學生在同一教室一起上課,不會因彼此的差異而感受到壓力過大。分層教學,有效地應用在地理教學的實踐教學中,有效地解決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問題。除此之外,學校在進行分班的工作中還應當注意保持學生個性,分班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的不同,綜合考慮后再作出科學合理的分班計劃。分班之后根據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需求選用適合他們學習理解的教材進行教學,這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并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科學合理的分班制度能夠讓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使每一個學生在學業上有適當的壓力,同時這樣的競爭環境還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對于學習熱情的保持,分層教學同時也保證了不同知識程度學生對于知識的不同需求。
(二)以每個學生學習階段分層進行地理教學
隨著分層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深入,分層教學的任務還應當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在高中地理分層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做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取長補短來進行教學任務的安排。合理的教學任務分配有助于學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亦使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保持進步的勢頭。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分層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中的一系列細節問題,分層的地理教學工作內容應當包括: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地理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生作業,課后分層進行對應的學習指導,分層進行不同難易程度的測驗。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利用好分層教學帶來的優勢,能夠有效地保持資質較好學生持久進步的勢頭,而對知識理解較慢的學生,分層教學模式也能夠保證其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針對以上內容可以簡單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我根據學生自評、平常上課表現、考試成績、完成作業等情況分別進行打分,將全班學生劃為A、B、C三個層次。A為優秀生:態度認真、基礎扎實、興趣濃厚、思維敏捷、上課積極。B為中等生:態度較為端正、自覺性不太強、成績和興趣不太穩定。C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例如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水的運動———世界洋流”時,我把教學目標分層如下:對C層次學生,要求掌握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洋流的分類和分布規律以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B層次學生,在前一目標的基礎上,不僅要求繪制洋流分布模式圖,還要記住主要洋流的名稱、分布;對A層次學生,在前兩級的目標基礎上,能熟練運用本節知識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如最佳航線的選擇,航海時間的選定等)。實施這一環節時應注意目標的制定一定要體現出層次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目標,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又能激發每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究”,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地理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是被實踐證明的結果
1.心理學的分析表明,知識的獲取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遞進式循環的過程。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方式各不一樣,高中地理的分層教學正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差異,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的科學教學模式。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有效地給學生提供了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為學生保持學習動力與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了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
2.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進行分層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著重解決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學習障礙,并通過合理的分層教學方式加以解決。高中地理教學的分層教學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基礎地理知識較差、理解能力較慢、學習方法不當等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給予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多的幫助和照顧,培養建立起友好的師生關系。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是解決如何縮小學生間成績差距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當中存在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這一客觀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增長和全面發展都極為不利。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服務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以學生為根本,更重要的是給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傳授其理解能力范圍內的知識,保證每個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工作能夠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建立起很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能夠更好更充分地發揮授業解惑的作用。希望分層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教學質量,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在有限的地理課堂上要實現這樣的高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一、改革傳統課堂勢在必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機械訓練,學生死記硬背;只注重知識傳授,不注重能力培養;只注重應試結果,不注重學習過程;借助的教學手段和工具比較簡單,課堂枯燥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只有多途徑、多手段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擴展知識面,鍛煉能力,培養興趣。傳統的課堂模式顯然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在此背景下改革傳統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二、新課程地理課堂實施中的誤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多媒體教學進入了課堂。多媒體課件有著傳統板書無法比擬的優勢,大大擴展了知識容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聲情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深受學生喜歡。一時間,興起了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熱潮。有些教師認為,只要運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就代表已經實現了新課程的改革要求。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多媒體的大量使用,使得板書被忽視,甚至出現了黑板無人問津的情況,這既不利于教師職業技能的提高,也使得學生無法抓住學習重點,學生的注意力只被那些新穎的動畫、生動的聲效所吸引,忽略了內容本身,往往一節課下來,看上去課堂很熱鬧,但并沒有多大收獲。
三、新課程地理課堂模式下需要借助工具
要實現新課程目標,教師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要通過設計一些查閱、思考、討論、合作、表達等活動環節來使學生自主分析,探究出結論。多樣靈活的教學設計,更需要多種教學媒體與資源的協助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要的教學媒體與資源
1.媒體素材(教具)。地理圖像教具如黑板、教學掛圖、圖片、幻燈片、投影片、錄像片,電影片等,地理實物標本如植物、動物、礦物、巖石、土壤標本、各種工藝品和土特產品、國旗、國徽、紀念品等,地理模型如地形模型、地質構造模型、資源模型、農業區劃模型、農田水利建設模型、工程建設模型等,地理儀器如三球儀、地球儀、經緯網儀、地動儀、日照儀、風速風向儀、以及雨量器、蒸發器、區時計算器、測角器、日晷和天文望遠鏡等。
2.課件。圍繞一個或幾個知識點,體現教學策略,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軟件。
3.試卷。用于進行多種類型測試的典型成套試題。
4.網絡課程。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通過多媒體表現的,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某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
(二)處理好多種教學媒體與資源的關系
這么多種教學媒體和資源不可能同時運用,那么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實現最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因“材”施教。
1.黑板和粉筆是教學手段的基礎。板書能夠揭示內容,體現重點,是每節課必不可缺的部分,但需要簡潔明了,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掛圖、標本、模型、地理儀器等的使用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動手能力。教學掛圖比普通的地理圖冊更清楚,地理標本可以讓學生有三維的認識,地理模型可以模擬實際的場景,地理儀器可以演示和觀察過程……在教師的演示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漸地深入理解,甚至可以一起制作簡單的教具,這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考,加深學生的理解。這類教具在對自然地理的教學中使用效果更好。
3.多媒體課件中插入文字、圖片、視頻,聲形并茂,更能啟發學生學習熱情,豐富知識內容。這種手段可以用在需要大量資料補充,而板書無法呈現,或者為了讓學生更生動地了解某一地方的自然、人文情況,或者課堂習題和訓練的展示等等。
4.試卷作為對知識的復習和考核必不可少。例如每節課對于重點內容制作小測驗卷,利用課堂幾分鐘時間,在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同時,也不忽視對知識的掌握。
5.翻轉課堂屬于網絡課程的范疇,教師可以將課堂上一些主要的知識點、習題、案例分析過程甚至沒有完成的部分,通過軟件制作成網絡視頻,同時配以語音講解,方便學生在課下學習。教學媒體與資源還有很多種,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課型、教學目的要求,恰當地進行選擇,力求使它們成為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實現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效工具。
作者:王玲 單位:長春外國語學校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的案例就是將一些地理理論和解釋該理論的方法相結合的具體事例。在本文中,詳細介紹了地理教學案例的開發概述、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理論依據及其開發原則、最后是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策略
現代世界要求呼吁科學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科學地認識人類和自然界的關系,其中包括人類和自然資源、人類和環境、人類和社會之間的相互協調的發展關系。讓人類明白,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地理學就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地理科學的發展,給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1地理教學案例開發概述
1.1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概念。
地理教學案例是指具有特定具體的地理學科內容的教學案例。地理案例就是用于地理知識有關的事例,對地理理論知識進行具體的解釋。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它一般是按照描述式或者敘述式的格式進行介紹。二是在案例中不會出現具體和詳細的相關原理的概念,只是在其中隱約地包含著。三是地理學科的教學案例出了具有真實的特點以外,還會引起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為案例會引出一些有趣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四是每個案例都是獨特的,這樣讓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案例中學到不同的知識,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環境。
1.2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意義。
案例教學的發展對學生和老師都具有極大的意義。首先,它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充分的發展。因為案例可以使非常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加容易,深刻的理解知識。案例可以使外部的地理知識變得內在化,這樣有利于學生可以終身的利用和學習知識。案例使相似的地理知識形成清晰地知識結構模式化,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和科學觀念。案例可以引出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可以帶動老師專業化的發展。老師參與地理教學案例的開發,有利于提高老師專業知識的發展,使老師的地理知識結構更加的完善。簡言之,案例教學可以增強教師專業能力。
1.3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現狀。
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現狀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現象。首先,案例開發的來源主要來自于教材,教材之外范圍涉及很少。這樣還是無法帶領學生脫離教材的視野。其次,接近教學的案例使學生所認知和熟悉的,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案例開發都是由老師整理的,缺少學生的參與,所以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2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理論依據及其開發原則
2.1理論依據。
首先,因為案例就是為了更好的講解教材知識,所以還是要根據教材進行教學案例開發,要注意教材知識結構的核心層次特征。這是必要條件。但是也要注意教材只是一個素材,要加入問題的設置,引起學生的興趣。案例開發的活動也要符合認知規律———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論和信息加工理論。其次,要發揮“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要注意加入學生的參與,這樣才會更加的符合學生的學習角度,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要注意案例開發的系統化。系統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整體性,然后構成整體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具有相關的聯系。教學案例的開發要注意各個組成組分之間的聯系,使得各個知識形成系統的框架。
2.2開發原則。
首先,要開發地理教學案例就得具有地理特點,所以要符合地理性原則。其中案例素材要有地理意義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能夠客觀的反應地理規律,反應地理現象和地理樣貌之間的關系。其次,要符合參與性原則。地理教學案例的開發,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師教學的專業性和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所以對于開發案例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參與,才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再次,要符合教學性原則,要注意教學大綱的要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開發。開發的案例必須適合學生的學習,更好的完成教學大綱制定的教學目標;符合教材的設計和教學內容,擁有多樣性。最后,要符合“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即可行性原則。要注意案例開發的可行性,因為不能浪費學生的時間,但也不能隨便找一地方進行簡單,粗略的研究,那樣得的數據是不準確的。
3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策略
3.1了解開發主體是開發的必備起點。
高中生端正的學習態度是參與地理案例開發的前提。在地理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指他對案例教學所持的比較持久的內在反應傾向,它由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構成。它既是先前地理案例教學的結果,也是后續參與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的前提。學生扎實的知識基礎是有效參與案例開發的保證。學生已有知識必然會影響到新知識的獲得,新知識只與原有背景中的某些觀念相聯系,才能夠被保持并加以利用。學生優化的智能結構決定參與的最佳方式。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智能結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案例開發時,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智能結構,組織相應的活動或設置會發揮其優勢。
3.2明確開發目標是開發的必要前提。
首先,案例開發目標的確定要依據學生特點。其次,依據課程標準制定開發目標。最后,依據教學目標制定開發目標??傊?,地理教學案例既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也要符合地理知識的邏輯要求,同時還要符合教學規律。
3.3熟悉開發渠道是開發的重要途徑。
開發渠道的多樣性,有利于增強案例的真實性。渠道包括: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輔資料、鄉土地理資源、報刊雜志和網絡及其它信息化資源、社會資源。這樣可以提高案例的可靠性,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4掌握開發方法是開發的有力支撐。
這種方法的信息是師生從現有的資料中直接搜到的,由于所搜集的信息是現成的,因此成為地理教學案例開發最容易實施的方式。其次,社會調查法。這種方法是指運用社會調查獲得地理信息材料,編寫教學案例,再用案例分析來進行地理原理學習,一般側重于社會性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課題。最后,地理實驗觀測或野外考察法。地理研究離不開科學地觀測,所以需要這兩種方式進行科學地研究。
4結束語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科學地性質,地理案例開發水平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育科研推動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案例開發的行動研究有益于教師專業化,對于促進學生更充分的發展,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有重要作用。所以進行案例開發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規劃,爭取發揮案例開發最大的效果。
作者:烏日娜 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本世紀初,我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適應時展的需要,培養學生未來發展所需的各種基本知識和技能,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師生互動,避免出現形式主義的互動教學。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的高中地理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仍需在實踐中加以總結和提高。
一、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系統性
互動教學是一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系統性教學模式,它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問答,同時還涵蓋了書本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系統性工程。在進行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了解,并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加強與學生的情感紐帶,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運用的能力,營造一種生動、有趣、開放、愉悅、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必須注重課內外知識的整合,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意義,體現出互動教學的真正價值。
(二)特殊性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互動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特殊性的特征。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課堂的組織紀律性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驼n堂教學模式體現的是學生與老師雙向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學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幅提高,學習中也會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學生和老師的雙向交流,不僅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驼n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它不是簡單的書本知識的教學,而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教學活動?;硬皇侵感问缴系睦蠋熖釂?、學生回答,而是真正讓學生參與其中的一種深刻的互動。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主動性
互動教學具有明顯的主動性。其主動性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方面。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偏低,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比較被動。而互動型課堂教學大大改善了這一現狀,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平等性
相比傳統教學來說,互動教學體現出了一種更加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往往認為自己就是課堂的權威,在教學過程中一味按照自己規劃的教學進度來講課,忽略了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了解,學生有不懂的問題也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在課堂學習中極其被動。實行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后,教師不再占據課堂主體地位,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可以和學生建立友誼。這樣可以進一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上帝”,而是朋友。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愛上學習并主動學習。
二、高中地理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只追求互動的形式,忽略了互動的實質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高中地理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還普遍存在著只重形式的問題。盡管在互動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突出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合作學習的機會,但是忽略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許多學生往往將課堂上的疑問寄托于合作討論,而不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停留在一種淺層次的階段上,對于學生的幫助并不大。在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從表面上看,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比較多,最終也得出了問題的答案,但是這種形式上的互動在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逐漸失去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長久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師在師生互動中沒有明確的角色定位
師生互動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互動教學法。這種互動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長期處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指導下,許多教師都不能在師生互動中對自身角色進行明確定位。整個課堂教學完全是圍繞著學生的合作交流活動展開,教師并沒有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發揮導向作用,導致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討論的問題沒有實際價值,根本不能達到互動教學的目標。有的教師雖然對學生合作學習活動進行了一定的指導,但是對他們的討論結果沒有科學有效的評價、點撥和建議。這實際上是一種放羊式的互動教學管理模式,活動形式過于輕松,最終導致學生的放任自流,其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
(三)互動形式單一,師生互動多,生生互動少
高中地理教學本身是一項靈活性較強的教學任務,因此,課堂互動形式也必須靈活多樣。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課堂互動形式單一。大多數教師都傾向于選擇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而很少設置生生互動的教學環節。采用課堂問答的形式來實現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這種互動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一些教師對課堂設問的環節不夠重視,提問水平偏低,對學生的幫助并不大。
三、改善高中地理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做好互動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
高中地理課堂互動教學是一種師生雙向的課堂教學模式,要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必須做好互動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其主要包括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和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兩項內容。對于教師來說,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課前準備工作:第一,教師應在教案設計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擺脫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第二,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新的教學理念。著重聯系實際生活,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并發現地理知識,從而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第三,教師應在課堂上留出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調整教學進度。對于學生來說,其課前準備工作主要是對課本的預習,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必須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發現并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為課堂互動活動打下基礎。
(二)完善互動教學的指導策略
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學習情境。
對于當代教育來說,素質教育觀念已經得到普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課堂氛圍的創設,摒棄傳統的教師權威觀念,主動與學生交朋友,創設出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課堂的民主。對于高中地理互動教學來說,良好的學習情境也是必需的。只有在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才能真正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高中地理教學涉及到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因此,教師必須運用各種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設計便教利學的問題情境。
合理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提高互動教學的質量,首先必須重視課堂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師設置的問題必須具有開放性、生活化和難度適宜的特點。例如,在講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垂直分布規律時,教師可提出“為什么南側的雪線低于北側雪線”的問題,然后提示雪線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讓學生通過分析得出答案??傊?,高中地理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改善教學策略,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互動型課堂教學的目標。
作者:付桂軍 李玲 單位:廣饒縣第一中學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離不開對地圖的運用,地圖也是中學生有效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各種山脈、河流、地形地圖的多種多樣,而且地圖可以突出、詳盡地直觀表現出許多地理知識,甚至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文字的表述,是地理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中學生地理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對于中學生讀圖、析圖、畫圖等地圖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
1、訓練學生讀圖
讀圖是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基礎和需要培養的基本習慣。地圖是地理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直觀、詳盡的包含地理知識的形式。學生們在學習各科知識中基本接觸的都是課文,所以養成了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習慣,不太習慣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讀圖的技能。教師要有目的地訓練加強學生們的讀圖能力和習慣,在地理課上經常指導學生們去讀圖,將地圖作為課文和圖像結合的橋梁,盡量使學生們將地圖中包含的信息與課文中的知識點對應起來,并鼓勵他們去發現地圖中包含的課文中沒有的知識點。除了地理課本中包含的地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們去閱讀其他與地理教學內容相關的地圖,加強他們對地圖中直觀語言的認識理解,養成讀圖的習慣。針對有些同學對讀圖“一竅不通”的現象,教師要有意識地、詳盡地訓練學生們讀圖的技能。例如,在讀一張全國地圖時,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先整體地看這張地圖,了解我國的版圖面積和形狀,然后在一一仔細觀察每個省的分布情況和形狀,記住每個省的方位,最后,觀察各個省的山脈河流分布情況,從整體到局部地閱讀這張全國地圖,從中發現關于地理的知識。
2、引導學生析圖
析圖就是分析地圖,從地圖中提煉地理特征分析地理結構規律、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析圖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讀圖能力和養成的讀圖習慣的基礎之上的一種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師經常要求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呈現各種地圖,以達到以圖思文的效果,這要在學生熟練掌握析圖技能之后才能達到的效果。分析地圖的能力,單靠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掌握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這項技能。教師首先要誘導啟發學生去析圖,在經過了讀圖技能的訓練后,學生其實已經有了初步分析地圖的能力,但這還達不到析圖的能力。教師還要教導他們分析圖像的技能和技巧,比如,在分析山脈圖時,教師要教導學生先分析了解各個大山脈的分布,然后再通過這些大山脈的分布將那些與大山脈相鄰的小山脈指出來,進一步了解所有山脈的分布位置,在頭腦中構成山脈的分布圖,最后,再去了解記憶各山脈的特點。或者,也可以讓學生們從大到小地分析各個山脈,自己給這些山脈排個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這樣利于學生們對山脈圖的分析和記憶。析圖技能的掌握,可以使學生們明確地圖中包含的地理知識,將這些知識點一一地送入自己的頭腦中進行加工分析,總結出地圖中的地理特征和規律,加強對地理的學習和掌握。析圖技能的掌握,除了教師對析圖技能技巧的教導外,還需要學生們大量地分析鍛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自己分析地圖,鍛煉自己的析圖能力。在地理課程中,遇到教材中的插入地圖時,教師不要急著幫學生們分析地圖,提煉地圖中的知識點,而是引導學生們運用自己教授的析圖技巧自己去分析該地圖。比如,遇到地圖后,教師設計問題來讓學生們回答,教師詢問學生們在地圖中可以得到哪些地理信息,然后提問不同的學生,直到他們將地圖中的地理信息補充完整,最后,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是怎樣在地圖中分析出那些地理信息的,以供其他同學學習借鑒。
3、教導學生畫圖
當學生們掌握了讀圖、析圖的能力后,就已經基本掌握了利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但這還不夠,還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掌握,這就需要掌握畫圖的能力。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在地圖技能的掌握中同樣適用。學生們掌握了讀圖、析圖后,只是對地圖中的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記憶,過段時間肯定會有一些遺忘,不看地圖時,也不容易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地圖”。針對這樣的現象,還需要對學生畫圖技能的培養。如果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地畫出地圖,那他們的頭腦中肯定就可以呈現地圖了,也就基本完成了對一些地理知識的記憶。教師要教導學生畫圖,讓學生試著繪畫自己頭腦中的地圖,并對他們所畫的地圖進行指導糾正。比如,在學習了地球六大板塊的分布情況后,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六大板塊的分布,并在圖中標明各板塊的名稱。然后,根據學生的畫圖情況糾正他們的錯誤,包括板塊相對位置的錯誤、板塊大小的錯誤等,強化學生們的記憶。對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習慣養成和技能掌握。綜上所述,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基本可以分為讀圖、析圖、畫圖依次遞進的三方面的培養,這三方面的培養也要建立在學生們養成利用地圖學習的習慣之上,地圖在中學生的地理學習中是有巨大優勢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作者:呂偉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
【摘要】新課標實施以來,給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也給高中地理備課提出新要求。本文簡單的介紹一下備課要求。和大家分享教學備課新方法和技巧,以期為新課標實施提供幫助,為同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集體備課;信息化
備課就是為上課做準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從學生角度出發,收集、處理資料以及設計方案的過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中,歷來重視備課,有“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工”的說法。本世紀初,我國推出第八次基礎教改,隨著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和試驗,新課標已經真真切切地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生活。這為我國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前教師備課,地理教學大綱明確了學生的必學內容和詳細的知識點,規定了教學內容的最高要求(即不超綱),它對一線教師教學實踐具有直接指導作用。而現行教材為教師備課、教學留下了更大的空間,新課程教學淡化了應試教育,全面強調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尤其在學生的信息來源廣泛的情況下,高中地理教學備案就需要順應新的形式,新的要求。本文提出幾個新的備課方式和技巧。
一、備課要求
1.備知識:
新標教材里面知識點少了,文字表述少了,可是,提問多了。老師備課時需要把自己備成一個湖,備成一個泉。新教材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至于每節課上,你怎樣組織材料和實現教學目標,就交給教師自己去施展,這就要求老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通過備課創造性成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還是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者。[1]
2.備心態:
新課改的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新課程實施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放下“為師獨尊”的觀念,以學生為主題,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
3.備課標和教法
新課標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師還是需要明確每堂課要實現哪些課程標準,把握好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重點
二、備課方法
1.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有其許多作用。集體備課有利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較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搞好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進行教學研究和討論,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利于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工作合力,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也有利于遏止應付式備課、抄教案甚至補教案的無效勞動現象。[2]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在上級主管部門安排下,進行校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設計質量高和實效性強的教案。集體備課的最大特色在于“集體”作用的有效發揮———凝結集體智慧、共享集體經驗、探究集體問題和實踐集體成果,以此促成集體進步。
2.基于信息技術的備課。
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絡是最大的信息資源。一些強大的搜索引擎會讓你搜索到你想要的一些。文字、圖案、視頻都能給你意外驚喜。比如,有的老師在講下冊“日本”時,采用不同的搜索關鍵詞,如武士道、櫻花、人口、戰爭、經濟等搜索日本,獲得了豐富的資源,為課堂上的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采用電子備課:
傳統意義上寫教案成為備課的代名詞,費工費時,而且單一。新的教學條件提高,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使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的備案等到實現。這種方法豐富課堂,更好的引發學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要采用電子備課。運用熟練后,工作效率高,便于修改、更方便在集體備課展示。
4.課后備課。
傳統觀念,教案形成備課就算完成。從成長的角度要求,我們要事后反思,吸取經驗,獲得成長和發展。新標的的開放性也增加了課堂的突發性,更加需要我們及時總結。所以,課后備課成為種方法和必須。
三、備課的技巧
有位學者提到現在高中地理的教學存在:有地無理、目中無人、心中無數。根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點,談談備課技巧。地理必修1側重于自然地理,重點闡述了自然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理必修2側重人文地理,主要闡述了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人口與城市”,“產業活動與地域聯系”,“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等。地理3是在地理1和地理2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在一定區域內如何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樣備課時就應該多聯系實際、聯系當前的信息,給學生新鮮感、增加吸引力,引起學生共鳴。所選的案例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傊?,老師要做到有效備課,認真琢磨設計讓學生“動”起來方案,學生就易于掌握知識充滿自信,培養其終身學習地理的方法。,老師要不斷探索、改革、創新,才能跟上課改時代的步伐,提高備課方式和技巧,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作者:魏鵬鵬 單位:內蒙古烏海市第一中學
摘要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環境惡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教育領域,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意識已經普遍存在于學生心中。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貫徹低碳理念能夠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強化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低碳理念環境保護
低碳理念是全球普及的環境保護觀念,不管在哪個領域或者哪個地點,低碳理念都作為一種文明理念貫穿在整個社會發展中。低碳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一種把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渠道,能促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
一、遵循自然規律
地理是一個廣泛而深刻的概念,高中地理的學習并不能把地理知識全面覆蓋。然而在有限的高中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地理分析思維、地理環境意識、抗災防災技能等各種觀念和技巧,所以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并不是毫無用處的理論,而是能夠激發學生思考或者可以調動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做出行動的催化劑。如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以人地關系看資源與環境”這篇課題,闡述了自然資源提供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人類也應該合理運用自然資源。這里就聯系到“遵循自然規律”這個觀念,也是低碳理念的重要方面。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對自然資源的類型和分布范圍進行講解,比如以煤炭資源為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燃料。然而人類不斷開發與攫取,使得煤炭資源量大量減少且在開發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教師對煤炭資源的講解,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然資源的規律性”這個觀點,煤炭的形成處在一定的規律之中,所以要遵循自然,合理開發。這是把低碳理念滲透到地理課堂的一方面。又比如學習“探索海洋資源的奧秘”,教師除了要講解海洋資源外,也要結合“海洋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的內容來將低碳理念貫穿在地理課堂中,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海洋內部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擁有著復雜的地理特征,所以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最大可能性地避免海嘯、海洋污染等生態環境災害。學生對海洋資源和海洋災害的了解促進了其自身環保意識的提高,這也是低碳理念滲入地理課堂的重要表現。
二、堅持統籌兼顧
低碳理念包含著方方面面的內容,如資源合理利用、計劃生育、城鄉問題等,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點都關系著低碳理念。所以教師將低碳理念滲透在課堂中時,也要將各個部分統籌了解,踐行人類活動“統籌兼顧”的觀點。例如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人口與地理環境”這個單元,人口是環境容量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依此結合“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可以看出人口數量和人口區域分布對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從而對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也有著直接影響。結合“統籌兼顧”的觀點,人口問題和環境問題是一個生態整體中的兩個方面,人口影響著環境,環境也影響著人口。所以環境惡化會導致人口問題的惡化,而合理處理人口問題才能保證環境的正常運轉。“統籌兼顧”的觀點可以從中體現出來。又如“城市發展與城市化”這節課題,城市的區位、體系、空間結構與城市化進度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在人類活動過程中,人們就應該考慮到這兩個方面的“統籌兼顧”性。城市的合理規劃能促進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的快慢又能通過城市規劃的表現體現出來。學生對這種“統籌兼顧”觀念的理解就是對低碳理念的理解,從而讓他們在自身生活行動中做出改變,環保出行,低碳生活。
三、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不管是對環境發展還是對人類發展都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觀念,踐行低碳理念也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為了生態環境更加舒適,人類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也要將“可持續發展觀”滲入到學生腦海中。例如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區域內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的特殊性。當前,人類開發活動不斷加強,導致地理環境發生改變,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出現。比如原先的湖泊區,人類進行填埋后用來進行農業生產,這種行為改變了原先的生態環境,破壞了生態系統,導致環境災害問題;又如在森林地區進行工業生產,大量伐木、燃木,破壞土地,污染空氣……這些行為都違背了“可持續發展觀”,不僅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更銷毀了后代人的生存資源,阻礙了后代人的生存發展。教師在教課時也要強化“可持續發展觀”,促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去踐行“低碳理念”。
四、結語
總之,低碳理念對現今人類的生活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低碳理念作為一種環保理念,應該滲透在每個高中生的腦海中,這樣高中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才能時刻保持低碳理念,甚至去傳播這種環保思想,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從地理教學角度來看,低碳理念的滲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將環保理念間接地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和更多的群體中。
作者:張群良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
一、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一大部分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所學習的知識,有些教師也只是機械地重復課本,不能做到勇于創新,這樣一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降低了,對于地理的興趣和熱情也就失去了,因此地理也就脫離了現實,脫離了生活,地理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二是現在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學習了知識之后,都用在了大量的作業和習題上,沒有仔細思考把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忽視了地理在生活中的實踐。這樣不但不利于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有違學習地理的初衷。
二、對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的一些建議
由此看來,改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任重而道遠,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理教師不斷地努力和探索,下面就我在實踐中的體會,談一下高中地理教學的一些方法。首先,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方法之一就是使地理生活化,就是老師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例如老師可以讓他們去探索身邊的地理,在活動地點的選擇上,教師可以與專家進行探討,選擇一些十分安全,又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進行地理探索,在旅游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運用查看地圖的能力,又能夠學習各個地域的氣候,這些對于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實踐機會,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當作課堂進行地理實踐,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思路。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解一些實際存在的例子來進行地理教學,這也十分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思路。對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地理案例,學生又不可能親自去考察,案例教學就成了一個值得采取的方法,教師應該精心準備和挑選案例,這些案例應該是源于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能夠想象到,理解清楚。與此同時,教師在講解時應該抓住案例的要點與特色,激起學生的興趣,師生之間要相互溝通,幫助學生了解案例中的地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為學生構建一個展示自我、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交流活動,讓學生表現自我,進行知識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對于地理方面的許多知識了解得并不是很多,因此,教師就要讓他們以課本為起點,聯系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相互交流提問,讓學生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實踐來回答和解決問題。當學生進行過許多次交流活動之后,可以適度地讓他們探索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古今中外的許多地理未解之謎,比如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等。雖然問題不一定能夠得到解決,但是通過激烈探討,他們可以學習到許多的知識,這對于學生整體地理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這也能提高他們的口才,培養他們的演講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教師和學生都要不斷地為生活化地理而努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善于創新和研究教學方法,善于與學生溝通,除此之外,學生要善于大膽地運用地理知識,善于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去探索地理知識,更要善于與老師不斷地討論所學習知識的疑難點,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虛心請教懂得的人,共同培養一種地理學習的氛圍。只有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為地理教學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
作者:王志軍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第二中學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地理課堂有效性的前提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進行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和前提條件。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融洽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感覺到家的溫暖,學習時就會變的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建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氛圍。教師只有對學生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在學習上給予指導,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會對老師產生良好的印象,進而產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從學科的實際情況出發,去理解、關心、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體會到尊重、信任、理解與呵護,便于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師生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默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生動形象的地理教學語言,是構建地理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教學語言作為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師生溝通交流的第一通道。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對地理教學任務的完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地理教師的課堂語言是指在地理課堂教學信息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語言傳遞地理知識,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方式,它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對教學語言的特殊要求。精心設計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形成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語言的恰當運用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地理教學本質在于學生在教師的語言敘述幫助下形成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掌握相關的地理常識,然后達到認知符合地理發展規律的理性認識。地理教學語言實際上是一種地理學、教育學和語言學三者相結合而形成的語言。通過形象生動的地理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多種感官積極活動,起到語言的交際作用,使學生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的飛躍,切實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優化、整合教學媒體資源
地理科的趣味性較強,大部分的地理知識可以使用多媒體,生動、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很多地理現象也可以使用flash動畫來模擬展示。多媒體教學手段進入課堂以讓學生形象、直觀的認識地理現象,調動起學生多方面的感官,科學形象生動的掌握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提高了地理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和推廣,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更豐富,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盡量把最生動的知識傳達給學生。只要教師恰當的使多媒體教學技術,實現多媒體教學與教材完美的結合,我們建構的地理課堂才更有實效性。
四、“授之以漁”,重視地理學科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改變高中地理的學習方式。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規律,根據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有效掌握地理知識是很重要的。地理知識內容廣泛,豐富多彩,如果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就變得事半功倍了。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很重要。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學生學會讀書是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前提和途徑。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理順地理知識結構,搞清重點地理知識的聯系和因果關系。其次,要教會學生讀圖、用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特色,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學生會讀圖、用圖就可以應用地圖和地理知識分析地圖、掌握地圖的語言。再次,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事實上地理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學以致用,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建立開放性、探究性的課堂,實現課堂與生活有機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及時將知識應用、驗證于日常生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好方法。
五、結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主旨,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創設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使用生動形象的地理教學語言,優化、整合媒體教學資源,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扎實上好每一堂課,使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質的飛躍。
作者:李靜 朱松梅 單位:昌邑市第一中學
一、傳統的教學弊端
包括地理教學傳統的教學是把成績放在第一位,強調的是教師努力“教”,學生多讀、寫、背,學習的主體是老師,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忽視。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國家通過高考選拔的人才是會考試的人才,但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幾乎沒有得到培養,這也是為什么我國的高中生課本知識學得很好、考得好,但與國外同齡人相比動手能力差很多的原因。傳統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三個弊端:
1、課前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預習課文,導致不能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因為應試教育下,為了高考分數,大多數學生必須面對更多的試題和需要背誦的知識,每天疲于應付,所以沒有時間也不會主動地預習,這是第一個弊端。
2、課堂上以教師的“講”、學生的“聽”為主,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實很好學生一開始對學習積極性挺高的,但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沒有得到尊重,慢慢地學生就習慣了聽,而不會提出一些問題。
3、課后教師是以大量的題目來鞏固知識,而不是實驗實驗應該是能直觀、有效的提高學生興趣和成績的一個好方法,但由于各種原因現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驗教學還很落后,這樣做的結果是老師和學生為了成績做了很多試題、背了很多知識點,但成績沒有明顯提高,身累心也累。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
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應該是提高了的,傳統教學強調老師的“教”,而新課改強調的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學,以學生的“學”為主導。這就是新課改的一個大的轉變,而這種轉變要求老師從心理上接受并付諸實施。教師在接受新課改觀念時應該做到三個轉變:
1、思想上的轉變
認識到學生的“學”是主體,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學”只有認識到這點,教師在平時的備課或者是設計課堂的時候都會注意這個終極目標,要讓學生以自我學習為主,首先是要老師的觀念改變,因為老師才是學生自學的引導者。高中地理的學習尤為如此,現實中地理教學在初中是不太受重視的,很多初中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學可能都不會開地理課,所以高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幾乎為零,這對我們高中地理學習來講老師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因為你的任何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都是終身的。所以對于我們高中地理老師來說,轉變思想觀念非常重要。
2、教學過程的轉變
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即實驗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識的講解都可以借助實驗來完成,增加課堂的學習氛圍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中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挺抽象,傳統的課堂教學老師講得如何的天花亂墜,學生學起來都是一頭霧水,我一般會在這里做一個實驗:用一堆沙子表示地表的起伏,用一個漏斗放在沙堆上方表示地表徑流,當把水從漏斗中倒下去時水就會把沙子從頂部往下流,沙堆頂部的沙子就會被水流帶走形成明顯的侵蝕地貌,而水往下流的過程中就會演示流水的搬運過程,最后在沙堆的底部形成堆積地貌。老師只需在旁邊提醒學生注意那些過程就可以,學生看了實驗以后對侵蝕、搬運、堆積就會有很深刻的印象。最主要的是這個實驗老師做完以后可以讓學生重復多次再做,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3、素材積累的轉變
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我們很多地理知識是可以解決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的。比如在學習城市商業網點時,理論上是人口越密集地區商業網點的密度越大、其服務范圍越小。我們可以舉例市中心的商業網點的密度確實比郊區的大,這樣學生就有了感性的認識,對這塊知識應該是印象深刻了。人們生活中所碰到的事情無外乎是衣、食、住、行,這是人類的立足之本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人類的教育實際就是把積累的知識不斷傳給下一代,但隨著時間的演變,老師教育的知識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就要不斷地創新,讓學生學習更新的更實用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總結
生活和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代替者。教師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重于知識。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其實可以有一番作為!起點就是教師從改變自己開始。
作者:汪冬秀 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
1.概述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的相關理論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采取分層次教學方法而言,有著自身的理論依據和基本模式。以下就對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的相關理論依據和基本模式進行闡述:
1.1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的相關理論依據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都是不相同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之所以要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也正是鑒于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所謂的分層次教學就是,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本地理素養、地理學習的特點為根本出發點,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同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的一種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教學之所以要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模式,主要就是因為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充分地體現了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也正是通過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模式,不但能有效地顧及到學生的基本學習特點,同時也能達到每個學生在屬于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學習到知識,使得教學資源得到最優化的分配。
1.2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的基本模式
就分層次教學而言,目前已經成為了很多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模式,就是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目前,正在實踐和應用中的分層次教學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分別是:一是分層次交叉教學模式。也就是在一個班級內,將學生分成能力均等的一個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里面都有學習優秀的學生,也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將學習小組作為整個地理教學對象,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同的教學方法;二是班級內層次教學模式。也就是根據全部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一個個不同的層次,并且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以地理教學目標為依據,再次對地理教學目標進行細致的劃分,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保障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習到知識;三是分層次走班教學模式。也就是對全校每一個班的學生進行統一的分層和劃分,在實際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適當的教師進行教學,將屬于同一個層級的學生統一集中到一個教室里學習知識。目前,采取這種分層次走班教學模式的學習還是比較少的。
2.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
2.1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不足
對于分層次教學模式而言,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級上的劃分,但是,在劃分不同層級學生時,所遵循的標準卻往往是相同的。在一些學校,地理分層次教學模式所采取的分層次依據就是,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但是學校忽視了考試成績并不是能完全代表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這一客觀事實,進而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即使有些學生的考試成績很高,但是卻還是“低能”的學生。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時候,每一個層級學生真正的學習需要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滿足。這種現狀在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實踐中已經屢見不鮮,也正是分層次方法的不恰當,使得分層次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
2.2教師準備教學時壓力過大
對于不同層次的教學模式而言,高中地理老師需要在準備教學材料和教學設計的時候,更多地考慮不同層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所以,在這種分層次教學模式下,有很多的高中地理教師感覺到教學壓力巨大,最終使得教學活動也變得很困難。
2.3分層次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很多學生經過分層之后,會感覺自己不如學習好的學生,進而心理上產生了自卑感。而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言,通過分層次感受到自身的優越感,進而逐漸放松對自身的要求,漸漸學習成績受到了影響。
3.解決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實踐問題的相關策略
一是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分層方式。由于每一個學校的教學環境不相同,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地理素養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一定要科學謹慎。同時還要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有效進行分層次教學。二是不斷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應該積極支持地理教師進行深造學習。對地理教師自身而言,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學習充實自己。三是注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學校應該不斷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得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努力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老師要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平等對待,不能歧視學習困難的學生。使得分層次教學模式能在一個和諧平等的氛圍中順利進行。
4.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學要想有效實現分層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有這樣,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吳嘉達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唐江中學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全面發展,社會才能進步。不論是信息技術,還是地理教學,其目的都是促進社會發展。因此,將二者整合具有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促進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必要性入手,具體探討如何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進信息技術和社會的發展。
1.將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
1.1有利于引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自身生活經驗相結合起來,只能通過想象對知識加以理解,這樣枯燥的學習只能使學生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重難點知識簡化,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2有利于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
高中地理理論知識較深入,大多是文字描述。地理本身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但書本上的知識理論性較強,知識太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地理教學中,能夠將原本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不僅僅學會知識,更懂得如何真正地將這些知識合理的運用在具體實踐中。
1.3有利于將可持續發展觀念落實到具體教學中
高中地理課本內容主要是圍繞人地協調的理念而展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明白技術運用的真正目的,并通過對地理知識的深入掌握,能夠從中領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1.4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理解,更多的是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從而學會分析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能從中明白知識所帶來的真正的意義。
2.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
2.1將多媒體與地理教學有效結合
絕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學方式都是通過老師的講述從而獲得理論知識。但是這樣只能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必須將多媒體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化,簡單易懂,學生才能夠深入掌握地理知識,對地理學科真正地產生興趣。多媒體包括很多方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不同的方式,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新鮮感。比如,在講到人地關系的矛盾時,可以考慮給學生播放一些由于人地關系不協調導致的一些災害,在觀看視屏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接下來的人地關系知識產生興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有效地對地理教師的信息技術和教學方式的專業化進行培訓
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一個新技術的出現伴隨著另一個新的技術的產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信息技術遠遠落后于新興的科學技術。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首先要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樹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才能夠實現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學校要注重對教師的信息技能的培訓,讓教師在培訓中真正學到新的技能,學會新的方法,并將所學方法和技能有效地展示在課堂中。在實際生活中,教師要細致觀察學生感興趣的地理內容,多渠道地搜集相關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積極思考怎樣將抽象深奧的地理知識轉變為簡單易懂的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輕松地學習。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當代社會高中政治教學的需要。
2.3促進學習資源有效合理地共享
高中地理教材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原本枯燥的文字和圖片通過音頻或視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通過網絡工具,實現互動式教學。在網絡上創建一個分享平臺,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地理教學心得體會分享在網絡上,或者錄制微課,讓教師之間實現教學上的互動,互相學習教學方式,教學工具的運用等。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促進地理教學的發展。應注重培養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和經驗去學習地理課本知識的能力,系統深入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實現地理教學目的。將理論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在學習中的參與度,促進自主學習,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能夠對社會生活實際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解決辦法;這也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夠自我思考,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促進自己全面發展,實現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
作者:肖鎮銘 單位:江西省定南中學
高中地理學習對學生而言不僅要求其掌握普遍的地理常識,而且也是教師教會學生如何應用地理知識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可以完成地理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師需要轉變思想觀念,一改過去的教學模式,努力思考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方法,尋找提升自主學習的途徑。
一、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隨著高中學生年齡的增長,其更加希望獲得來自教師以及同學的贊譽和關注。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理自我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要讓學生在獲得尊重的前提下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通過自主學習來進一步鞏固自尊。高中地理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平等、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可以更輕松地融入到高中地理學習的課堂中,讓學生獲得與教師同等的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教師要一改過去那種死板而又機械的教育模式,不能對學生進行標簽化定義,對待優等生、學困生都需要一視同仁,不僅要表揚優等生,還需要鼓勵后進生,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增長信心,激發他們自己想要學好地理的熱情,讓他們轉變學習思維,改變學習態度,從“要我學習高中地理”變成“我要學好高中地理”,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出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最終達到鍛煉他們自主學習高中地理的能力。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授世界氣候類型與特征的時候,對那些記憶力較差的學生,要想讓他們快速掌握所有的內容是不可能的,但是地理教師應該既不放棄他們,但也不能逼迫他們,而是為他們提供關心,傾聽他們遇上的困難,記憶的難點,讓學生在愉悅中感受學習地理的樂趣,最終轉化為高中地理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就好比網絡上流傳的那位寧夏“最牛地理教師”為了幫助學生記憶中國地理,徒手繪制中國地圖,通過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學生自然就會迸發出超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設計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
通過設計自主學習的活動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以前的稿子地理教學過程中其實是有這個環節的,就是課堂提問,這就增加了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但還不夠。改革后的高中地理教學需要借鑒正確的思路,但仍需要將思想發揚光大。例如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前,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預習,教師要結合教材以及備課內容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造出自主學習的環境,設計出適合他們自主學習的活動,這樣讓學生在課前可以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思考,而且在思考以及學習中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對課堂知識更加憧憬。另外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造出自主學習的活動,比如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來充當教師的角色,讓他們走上講臺,不僅激發他們寫學習動機,而且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更加努力,更能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會比一般的教師授課更加有效果,而且也符合趣味性課堂的要求。
三、努力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努力創造自主學習的活動,那么在課堂之外高中地理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造出更多自我學習的機會,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學習的意識,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配合課堂教學的進度,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拓展。例如在學習地質結構方面的知識時,因為這些知識比較生澀,學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所以理解和感知方面較弱,高中地理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向學生積極講解,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親自帶領學生去到郊外進行考察,讓學生拿著實物進行比對,在這期間還能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培養學生地理興趣,更愿意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一步探索與研究,加大他們自主學習的范圍與力度,有利于他們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在學習高中地理時,還可以為學生訂閱一些優秀的地理雜志,如《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等書籍,既可以幫助學生更透徹掌握地理知識,而且可以讓他們更愿意去自主探索其中的奧秘,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四、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索教學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對學科的熱愛之情,最終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教學模式,以適應時刻變化的教學要求。合理運用合作教學的模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與教師之間共同合作,最終掌握高中地理知識。例如在教授“太陽系中的地球”時,地理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先自行收集資料,小組成員合作構造出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地位與環境,這樣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在頭腦之中,不論對錯,最終在課堂上進行終極大比拼。雖然會有同學出現錯誤或者不完善,但是經過這樣自主探索的過程,學生對錯誤和正確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更能掌握正確的知識,而且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所以也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五、結束語
不論采取哪種途徑來培養學生高中地理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會涉及到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重點。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制定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和途徑中,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內在潛力,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是解決高中地理問題的一大法寶,自然就會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鐘其建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第一中學
高中地理不僅涉及基礎地理常識,同時還加入了各種基本的人文地理知識,是中等教育階段對地理學科的綜合性梳理。雖然高中地理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在知識深度上相對淺薄,但復雜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所組成的地理知識體系,仍是高中生的學習難點。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基礎性學科知識的地位,還在于地理作為研究社會、人文、自然、生態環境等綜合性學科,與人類的生活、生存、發展有著密切聯系。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求
1.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由于初中教育階段地理教學內容的局限性,部分學生極易形成地理即是自然地理的片面觀念,這對于地理教學與地理研究來說是錯誤的認識觀念。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以正確的地理觀念作為基本教學任務,確保學生掌握全面的地理知識內容,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
2.豐富地理實踐、探究活動
地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將地理知識進行實踐應用,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關實踐、探究等活動長期缺乏,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高。新課改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學通過教學活動的調整使地理實踐、探究活動的比例得到增加、類型得到豐富,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地理知識。
3.加入差異化教學理念
地理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復雜性,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方面,各種復雜的地理因素對人文生態形成的影響都是地理教學應當關注的內容。對于不同的地理現象或發展,學生不僅會有不同的認識與觀點,在現實中更會因各種影響因素的細微差別而存在多種變化。所以,教師應當建立起差異化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與接受能力,制定出分階段的教學要求,對不同地理學習水平的學生依據其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要求,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
4.加強信息化資源與技術應用
信息化時代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不掌握信息化資源與技術必然無法尋求發展和提升。地理研究更需要諸多信息化資源與技術的支持,無論是GPS技術與定位系統、還是衛星遙感探測,都是地理研究中必要的應用手段。在地理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這些信息化資源和技術,必然無法與當前時代的地理研究水平同步,即使完成了優秀的基礎知識學習,也缺少足夠的應用能力。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理論
高中地理生活化是指通過生活化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和實踐探究能力,并且形成對地理的生活化意識。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實現主要是通過生活化情境的構建將教學活動轉變為與生活貼近的活動,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夠將復雜的地理問題轉變為生活化現象,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目標是通過生活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加強對地理學科的全面認識,并能夠將地理學習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通常而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原則主要有三點,即開放化教學原則、課堂交流原則以及以人為本原則。首先,課堂開放化就是將地理知識作為一種能夠被任何人運用的能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語言環境,使每一位學生能夠發表個人認知看法和觀點。其次,堅持課堂交流是基于學生特點的多元化提出的原則,每位學生都會對同一件事物或問題產生不同觀點。而這些觀點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得到融合統一,學生與教師之間應當建立多元化的課堂交流模式,如此才能使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最后,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是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核心要求。任何一種教學途徑或方案,都應當保持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從學生特點出發設計適合的課堂教學方案。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現狀
1.生活化教學發展不均衡
針對目前我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仍然表現出明顯的區域不均衡現象,生活化教學的廣泛推進受到影響。其主要表現為城市地區的生活化教學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配套設置都高于農村水平,而農村地區作為教育提升的重點區域,生活化教育發展水平不足,嚴重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提升。2.生活化教學資源分配不合理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資源分配上不僅表現出明顯的城鄉差異,同時也表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情況近似的配置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為教學方法、生活化運用范圍、實際教學效果等幾方面。教學方法是由教師的生活化教學水平決定的,許多地區具有專業地理生活化教學水平的教師數量缺乏,教學設施和設備數量、質量不足,這些都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形成了制約。
3.生活化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
目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有的教師選擇生活化教學時選擇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雖然其中加入了部分與生活化相關的情境設計。然而仍然由于課堂的局限使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生活化教學所傳達的地理概念與規律。
四、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現途徑
1.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
通過合理的情境創設、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豐富的教學設計,再將多元化的地理知識加入到情境創設中,就能夠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化情境,并將學生帶入到設計好的情境中,在生活化樂趣的體驗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生活化情境創設過程的關鍵是對學生興趣點的把握,不僅要符合學生興趣,還要適合學習需求以及大部分學生的特點。同時,教師還應當加大提問式引導的力度,使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思考,增加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如對“我國氣候區圖”的生活化教學設計,主要通過兩步完成。備課過程需要教師搜集學校所處區域的氣候信息以及不同類型的季風氣候信息進行系統整理,并安排學生通過觀察環境氣候變化來總結氣候特征。正式授課的時候,首先通過對“我國氣候區圖”的閱讀了解我國氣候類型、大致分布等基本情況;然后使學生提出學校所在地區的氣候類型與特點,并結合日常觀察所得對本地區氣候的現象、特點作出描述;最后可根據學生自身對其他區域氣候的經歷或了解發表各自觀點,加深對氣候類型、分布、特點等基本知識的形象記憶。
2.以教材結合生活
高中地理教材中會有許多實例來對基本的地理規律或概念予以說明,但這種說明偏于文字性,如果能夠以更加形象的生活化資源加入課堂教學,實現與教材的結合,就能促進學生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實現教材作用的充分發揮。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的結合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結合與學習任務相關的時事課題展開教學,也可以通過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應用來使教材的理論表達更加具體化和形象化。如在“地震的成因與預防”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就可選擇時事課題來開展生活化教學,分析2014年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的7.0級地震,從地震成因的分析上就可以進行地形分析,結合地震斷裂帶分布圖,得出因龍門山地震斷裂帶活動而形成地震災害的結果。同時也可講授地震預防措施,還可加入地震學習,提高學生對地震預防措施的認知。
3.以生活解釋教材
生活中許多內容相對教材中的地理知識來說更具趣味性和靈活性,而教材中的內容由于偏向復雜和枯燥,往往無法通過單純的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學可通過生活化語言和方式來解釋教材中地理知識的途徑。如在“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教學設計中,雖然太陽光直射點的移動知識理念介紹非常簡單,但對于學生理解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形來解釋。首先在同一時刻不同季節光線照射的角度不同,這是學生都能夠認可的,教師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光照角度,并以圖示解釋呈近似球形的地球在某一區域、同一時刻、不同季節光照角度的差別。如此就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4.強化生活經驗的總結與應用
生活經驗的總結與應用是生活化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當學生通過地理課堂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得出了經驗總結后,不僅能夠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印象,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工廠、居民區、商業區選址”這一課,學生根據自身生活經驗能夠了解到居民區與商業區呈何種狀態分布才能達到便于生活的目標,或者通過對當地氣候和風向的分析,提出工廠選址的最佳方案等。
五、結束語
地理本身就是一門能夠與人們的生活、生存聯系起來的綜合性學科,在地理教學中加入生活化途徑不但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其教學效果,還能夠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通過與生活的結合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高中地理以生活化教學模式入手,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作者:劉明珠 單位:江西會昌中學
學習能力的培養堅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理念,通過任課老師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認真把握每個知識點,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為促進該目標實現,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有效對策的應用。下面將探討分析該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教學工作提供啟示。
一、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意義
學習能力是每位學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能力不僅能增強學習效果,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重視該問題具有積極作用。
1.更好地投入地理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讓他們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融入學習狀態,達到有效掌握地理知識的目的。
2.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要想牢固掌握高中地理的知識點,學生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構建地理知識結構體系、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有效掌握所學內容。
3.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作用,掌握所學內容,認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并且牢固掌握每個地理知識點,進而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策
雖然很多任課老師認識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意義,但由于思想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存在不足。為轉變這種情況,結合地理教學內容和目標,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對策進行完善。
1.構建地理知識結構體系能力。
任課老師應該綜合采取有效方法,讓學生構建知識結構體系,將零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促進知識結構系統化,有效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區域地理知識比較零散,學習中應該將不同知識點有效結合起來,區域地理通常包括緯度和海陸位置、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要將這些內容聯系起來,構成知識結構體系,加深印象,掌握這些內容。同在掌握這些內容的前提下,還能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系,掌握分析地理知識的基本原理,形成分析問題的思維和習慣,遇到類似問題時提高解題效率。通常河流下游為平原,土壤肥沃、降水豐富、河網密集、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而河流上游多為高山峽谷,落差大,水能豐富,適合修建水電站,滿足中下游的用電需求。工業發展需要考慮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合理布局廠址,自然條件需要考慮礦產資源和地理布局,社會條件包括工業基礎、勞動力、交通運輸、資金、技術等。通過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不僅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還能提高知識應用能力,有效應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
2.培養學生設計地理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設計問題的能力,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自主探究和解答。任課老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提問技巧,逐漸培養設計問題能力。例如,世界地理“美國”這節內容學習時,根據章節安排和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以下問題:美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有何特點?地形氣候有何特點?與中國的地形氣候有哪些異同?主要礦產資源有哪些?發展工農業的區位優勢在哪里?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習和掌握所學內容,并且以后在學習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地理知識時,也可以根據類似結構設計問題,將類似的知識點聯系起來,比較異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增強知識獲取能力和分析應用能力。
3.增強學生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
引導學生發現地理之美,獲取地理信息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任課老師要加強引導,讓學生收集信息,提高地理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例如,在洪澇災害這節內容學習時,讓學生收集我國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總結成因,進行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預防對策。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學生總結知識和分析問題能力,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4.培養學生地圖閱讀和應用能力。
地理教學和學習離不開地圖,培養學生地圖閱讀和應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讓學生認識地圖的重要性,養成善于利用地圖的習慣。例如,學習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工農業發展狀況時,要求學生通過讀圖來找出四川盆地所在的經度和緯度范圍,先利用地圖獲取信息,然后對照課文,從而加深印象,調動學習興趣。還可以利用地圖設計問題,例如,給出美國中部大平原的大致經緯度范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該區域發展工農業的區位優勢。通過這樣的訓練,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還要注重采取有效對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獲取和應用知識,認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確保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吳立軍 單位:江蘇宜興市丁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