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05:43:51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地理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學新方法。本文嘗試從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教學注重探究,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3個方面進行了1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
地理新課標中指出: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等等。近年來高考試題中,應用性、能力型試題在文科綜合試卷中逐年增加。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成為高考試題1大亮點。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標理念,使地理教學獨具魅力,讓地理課堂煥發異彩,讓平時的課堂教學有趣,同時讓我們的學生應試有效,讓地理教學這1門遺憾的藝術不再有遺憾呢?我在實際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1、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確如此,以前,很多教學現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學生總感覺到學習地理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果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加地理學習的興趣。
[情景1]:2004年12月27日,我在自己學校上過的1節課,至今記憶猶新。這節課,原來是高3地理的1節復習課。課前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可當我1走進教室。學生此起彼伏的喊著:“老師,看新聞;老師,看海嘯新聞?!痹趯W生的強烈要求聲中,我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想想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1起探討1下海嘯的相關知識也未必不可。于是打開電腦,利用網絡,查閱了2004年12月26日東南亞的海嘯的相關報道。學生興趣盎然,老師及時分析海嘯的形成機制,地震的分布規律,海嘯中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鈴聲響了,原先準備的教學內容并沒有落實??蓪W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卻是那樣的興奮,那1雙雙渴望的眼神,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以前被動學習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乎意料的沒有備課的1節課,學生在極大興趣的情況下,獲得了海嘯的相關知識,也增強了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樹立起“1方有難,8方支援”的同情心。課后,班級里1位家庭經濟情況很差的女生發起倡議,為東南亞的海嘯捐款,自己帶頭捐了50元。在她的倡議下,全班同學積極響應,總共捐了1504.30元,送到紅10字會援助中心。
[反思]:課后,我也特別興奮,學生為什么興趣10足關注海嘯新聞?也許,這就是社會生活,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發生在生活中的重大地理事件。當然,如果這節課老師不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勉強要上自己準備好的復習課,那么學生即使聽課也可能會心不在焉。這樣的話,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肯定得不到發揮。
總結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并與地理教學有聯系的重大地理事件。我就事先作好準備,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的表現也總是特別興奮。比如,在這個學期初,受臺風“卡奴”影響,全省開學時間推遲兩天。我想,既然臺風天氣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他們肯定感興趣。于是我利用網絡,將氣象衛星云圖對臺風的實時預報圖,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對臺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學生也因為在暑假中剛經歷過臺風“海棠”、“麥莎”,記憶特別清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整節課也上得生動有味。
[啟示]: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時將剛發生的地理事件寫進來??勺鳛樵谛抡n標理念倡導下的地理教師,完全可以將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作為教學內容及時補充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話,學生學習將更有樂趣,我們的地理課堂將更具魅力。
2、讓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1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1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法是1種良好的措施。美國當代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1個過程,不是結果?!边@話極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觀的1個重大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的過程。
[情景2]:2005年9月20日,我在上《月相》這1節課的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過月球的陰晴圓缺,可是你們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圓的1面朝向的方向,出現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時間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注意過這樣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師給出答案。
這時候,我及時給學生布置1個作業:要求學生在接下來的1個月,每天記錄早、晚自修時的月亮,月面圓的1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過這些數據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可以幾個人合作。然后試著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通過實踐的觀察,發現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也就是農歷上半個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見,在西邊天空,月面朝西,農歷下半個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見,在東邊的天空,月面朝東。然后再搜集1些古人描寫月亮的詩詞,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等。請學生根據詩詞所描述的情景,判斷詩人當時是在農歷什么時候描寫的,推斷大概的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比較順利把問題回答出來。
[反思]:如果老師沒有創設情景,沒有讓學生進行記錄月相變化的實踐,直接由老師來講述的話,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真正掌握月相變化的知識。通過這樣1段時間的實踐觀察,再經過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個收獲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要理解得更深刻1些,也更有助于記憶。中科院心理所的張梅玲教授曾說過:“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1次求完美,但畢竟是在前進在發展,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在這 兒提到的是教師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實際上,在探究教學中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讓學生提出1些探究性的問題。
[啟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探究,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于得到圓滿的答案;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笆┙讨?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是教的宗旨。
其實,不論是學還是教,都應注重探究。學生自我發現知識并獨立地掌握知識,正是當前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3、讓研究性學習貼近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實踐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價。要實現這1目標,培養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1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呢?
[情景3]:2004年9月20日,有幾位學生選擇了《玉蒼山旅游資源現狀及開發前景》這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們對如何開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該怎樣制定方案。他們找到我,想讓我提些建議。我經過思考后,向他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為什么要選這個課題?對玉蒼山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準備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前景又是想根據什么數據分析的?最后課題報告的呈現形式是什么呢?學生根據這幾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后,終于制定出了研究方案。(見附錄)
[反思]:高中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從開始選題----方案制定----開展研究----實踐數據及分析----撰寫課題報告等。教師要對學生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指導。教師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應該對學生開展研究整個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特別是對學生開展研究的過程,要求學生1定要作比較詳細的記錄,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要經?;ハ嘤懻?、交流和研究,進1步完善研究計劃。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數據的處理,要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最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再讓學生通過總結反思,學生就可能會獲得更深1步的理性認識。
[啟示]: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兩個板塊。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各有自己的價值,它們完全可以建立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關系,共同對學生發生作用。學科教學中的所傳授的知識和形成的學習能力是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材料,學科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可以在研究性學習中拓展和延伸,而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所形成的能力、學生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識又由學生很自然地遷移到學科教學中。通過教師對學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會更有效,學生的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將得到不斷的鍛煉和提高。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深信只要我們大膽實踐,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必定會不斷地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來。高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高中地理課堂也將會煥發異彩,地理教學這1門遺憾的藝術將不再有遺憾。
中學地理學習包括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過程。但初中和高中作為不同的學習階段,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如何實現初高中地理的平穩過渡,切實把握教學銜接的“生長點”,特別是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以盡快適應高中地理學習的需要,已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初高中現行教材(人教版)和課程標準,并參照高中地理教學實際,認為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必須做好三點。
一、通覽課程標準和初高中教材,做好知識內容上的銜接
做好初高中知識內容上的銜接,教師要熟悉課程標準和初高中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明確哪些是需要補充的知識,哪些知識需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才能在高中教學中采取有效措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筆者結合初高中現行教材,按照知識專題整理了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及高中教學需要補充的知識(見下頁表)。
二、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教師要盡可能地分析高一新生的中考情況,或在新生剛入學時安排一次問卷調查,了解高一新生對初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尤其是與高中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以便在新課教學中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創設相應問題情境,做好新舊內容的銜接。學生上高中的第一堂課時,筆者通常讓學生自己到講臺前說一說對初中地理的認識,初中地理成績如何等,大致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而第一堂課的作業也是讓學生寫一寫對初中地理的認識,以文字的形式上交,通過認真閱讀,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
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地理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高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方法上變被動式傳授為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利用舊知識,銜接教材內容
高中教師要熟悉課程標準和初中教材體系對初中地理概念和知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恰當地進行鋪墊,減小“坡度”。例如,在“地球運動”的學習中,教師可先通過地球儀及板圖,引導學生回憶初中教材中有關經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劃分等知識,在此基礎上,把“時區和區時”等內容穿插進來。若進一步從區域空間定位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復習各地形區所在的經緯線,畫出相應的地形剖面圖并向外延伸一些相關的內容,如沿109。E作地形剖面圖,指出所經過的地形區名稱、典型農作物、地質構造和生態問題等,就能幫助學生形成地理空間概念,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實現初高中知識的有效銜接。
2.利用舊知識,挖掘新知識
在地理學習的初級階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階段我們應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這些概念和原理。如初中教材在介紹“氣候”時,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區。而高中教材對這部分內容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氣候表格、降水量柱狀圖等相關氣候資料,分析和判斷該地是什么氣候類型、如何形成及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例如,針對熱帶雨林氣候的教學,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其典型的分布地區,如亞馬孫平原。再通過對亞馬孫平原和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熱帶雨林氣候的比較和實例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特點形成的原因。最后,通過文字材料、景觀圖片和統計圖表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熱帶雨林氣候的認識。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生已學過的初中地理知識作為高中系統地理的案例素材,精心選取不同的地理小主題,采取區域主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此來挖掘更新知識。如筆者在復習“日本”一課時,針對日本冬季的降雪天氣這一主題提出兩個問題供學生探究:“為什么日本海一側冬季形成豪雪?為什么有‘白魔’之稱的大雪在日本又有‘白炭’之譽?”
3.利用舊知識,整合完善知識
新課程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的編寫理念是相同的,都是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的,但由于是不同的教材編寫組進行編寫,在某些內容上不可避免地出現重復的現象。例如,有關板塊的運動、居民和聚落等知識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現的內容相差無幾,甚至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要求上也相差不多。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沒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開教學,應充分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適當鞏固、補充即可,這樣既避免了重復教學,又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積極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在初中新課程教學中,學生大都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與探索能力。他們也比較愛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如何保護好并延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為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要求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在適當時機開設學法指導課。學法指導應貫穿于學生學習活動中,如剛入學時可指導學生學會利用思維導圖做好新課的預習,邊預習邊用短線將相關知識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路徑,還可在思維導圖上用彩色筆對自己未理解的知識點做標記,便于上課時注意聽講,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良好學習方法的養成可使學生受益終身,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及預習筆記,上課做好聽課筆記,課后做好學習小結,按時完成作業,及時訂正作業和試卷中的錯誤等。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度過這個銜接階段。
2.教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
怎樣結合材料進行觀察與思考、理解與分析、綜合與運用是高中地理學習的難點所在,掌握學習方法是攻破這個難點的措施之一。例如,在區域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區域差異對比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區域位置的對比判斷和區域特征的對比分析,在對比和類比學習中把握不同區域的個性和共性特點。一是教會學生利用共同性思維進行區域差異比較,如海河流域和荊江流域洪災產生的原因與兩區域都屬于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兩區域地勢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有關;二是教會學生利用差異性思維進行區域差異對比,如通過對海河和荊江水系特征的比較來推導兩流域洪災原因,海河屬扇狀水系,多條支流同時進入汛期,且下游出海口單一導致洪災;荊江河道彎曲,水流不暢,行洪緩慢,此河段為地上河,容易決堤,引發洪災。
論文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堂優化;素質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渠道。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是實現地理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怎樣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教育觀念的優化
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作為一個人博學多才的重要標志的古代,我們不難看出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但一段時間以來,由于高考“指揮棒”對中學地理教學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地理教學的積極性,忽視了提高學生和教師地理素質要求!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和各種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臺,高中地理學科已成為學生的一門必要素質要求的必修課。所以優化教育觀念是高中實施地理素質教育的關鍵,地理教師既需要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作指導,又必須緊密結合教學實際,明確地理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為出發點,抓住機遇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地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同時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加強研究,苦練內功,用好、用活課堂時間,面向全體學生,使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全面實施地理素質教育得到優化,提高全體學生的地理素質。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優化
教學目標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則是指通過高中地理教學活動而對學生地理知識、技能、方法和地理觀念的發展的期望,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地理教師一定要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教科書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優化地理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各校的實際制定出明確的、科學的教學目標,將章節目標細化為課時目標,并要落實完成教學目標的對策和措施,從而使教學目標的實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學要堅持“全面和諧發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學目標體系既要包括認知領域和技能、能力領域,又要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還要基于學生的整體水平,又要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產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實現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提高學習效果。如果教學目標太容易,就激發不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教學目標太難,往往又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地理教學目標要難度適中,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學目標要發揮作用,就必須是可觀測的。如果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含糊的、籠統的,那就難以觀測。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目標設計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含糊籠統的行為動詞,克服地理教學目標在陳述時模棱兩可的現象,而應使用意義比較單一的行為動詞,如“說出”“列舉”、“區分”、“解釋”、“使用”、“分析”、“歸納”、“設計”、“計算”、“繪制”等,力求目標的陳述明確具體,可以觀察、測量和操作。
三、教學內容的優化
地理學科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教師的任務是選取重要的,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在傳授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正確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學生以后進入社會在工作、生活時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有關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選擇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要本著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則,精選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抓好關鍵知識點的聯系,構建地理知識網絡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理性地駕馭地理知識。地理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認知地理規律的順序性和地理知識的系統性。教師要具備現代教材觀、教學觀,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結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站在科學方法論和美學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進教學內容現代化。
四、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
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包括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教學手段的優化等。
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就是將教學的基本要素設計成一個優化的組合方式和運作流程,使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新課導入、傳授新知、課堂小結和鞏固練習等。教師要明確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復習鋪墊要講究簡潔性;導入新課要力求趣味性;傳授新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小結要體現高度概括性;鞏固練習要注意多樣性,體現出層次。同時整個教學過程要以發展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源、以練習為主線。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要自然、銜接要緊湊,并突出重點環節,時間安排也要合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中學地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教師應汲取教學方法的實質和精華,大膽構建適合本校本班教學實際,能真正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多種教學方法,并進行優化組合。教師的“教”必須致力于“導”, 并以“導”為主,服務于學生的“學”。通過啟發,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同時教師要抓住時機激發學生情感,即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體系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認知理論,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最后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變學會為會學。學法指導是學生會學的保證,優化地理教學方法要把“學法指導”作為突破口,重視并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地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在深化學法指導中積極、穩步地推進地理素質教育。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科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總趨勢。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投影、實物錄音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傳輸給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實現地理知識的有效積累,形成學生新的地理知識結構。
論文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創新能力
論文摘要:21世紀,知識創新及其創造性的應用將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而其中,創新能力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思索。
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在基礎教育,學科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要不斷探索教育規律,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適應地理教學的需要。
一、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內在動力。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創新的重要意義。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創新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創新也是個人自我發展的必備素質和未來競爭的前提。一個國家擁有創新人才的多少,將決定經濟發展的快慢和科技進步的大小。當學生明白了創新的意義后,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創造動機和責任意識,自覺地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美好的人生去創造。
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確定探究課題,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結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探究學習的目的。不論是學生探究的能力,還是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創新精神,都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二、在搜集思考中求最佳
中學生已經養成一個問題連續思考并產生多種想法的好習慣。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擬定一個問題供大家討論,集思廣益,待大家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方法后,教師從中選擇出共識,得出一個最佳方案,這種思考方法與學習方法的作用在于,學生討論選擇中都會提出有創見性的獨特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在熱烈的討論中迸發出創新的思想火花。這些設想與建議是地理課本中找不到的,是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創新意識思索出來的,也體現了學生集體的智慧。
三、將相關學科知識運用到地理教學中
作為自然學科,在地理學習中還要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相關學科知識并恰當運用到地理教學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路,促使學生創造能力和多方面思維能力的增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是對教材的補充和延伸,教師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四、打破常規求創新
現在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上的知識轉化成現實中的問題,以提問的方式講授知識。這類問題的提出會使學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維定勢,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從而擺脫了固定思路的束縛,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并有創造性地認識地理現象,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獨創熱情。教材中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是已知的、現成的,常常是一個答案。僅對教材中已有的標準答案進行記憶,思維會在定式化了的、封閉狹窄的、受到各種限制的單軌思路上發展而導致思維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這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十分不利。教師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維定勢的信息并設計獨具匠心、激發學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維定勢傾向的問題,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徑去思索和探討。
五、培養綜合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思維類型,而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創新活動本身是一種探究活動,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包含著許多曲折反復的因素,因而需要有多種思維方式的參與。只有突破刻板思維的約束,綜合靈活地運用多種創造性思維方法,才會有非同尋常的創造。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綜合。沒有分析,認識不能深入,沒有綜合,認識不能提高,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
為此,地理教學中應嚴格遵循“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規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對各種地理現象的分層剖析,將各個組成部分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綜合概括,這樣既能獲得完整的知識,又能激發和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
六、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開拓學生視野,提高思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就必須開展地理課外活動,讓學生將所學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實際和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而且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它是更廣闊、更生動、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課堂。
綜上所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斷深化創新教學,一定會為學生開辟出一片創新教育天地,為21世紀培養出更多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摘要】隨著我國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我國的地理課程教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地理課程的應用范圍很廣,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求學生對此有所了解。筆者所在學校應用的是魯教版的教材,與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更加注重教材的鄉土地域特色。正因為此,更對本地地理學科的課堂教育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我校在地理教學開發與應用中存在的困惑,筆者考察大量資料、文獻,本文是以魯教版教材為依托,對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探討 魯教版 地理 教學資源
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當今社會熱點與時代主題完美結合的產物,與社會生活的生產與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堅持區域內部與區域之間的可持續發展,對人地關系的協調有著重要的作用。按照學習的時間順序將地理知識進行合理劃分,先進行自然地理的學習,然后在學生對自然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研究人文地理,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種教學思路是科學合理的,并經得起實踐的考驗。魯教版教材為地理課堂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必須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開發,科學利用,下文將對此進行重點探討。
一、地理教學資源定義
研究魯教版教材下的地理教學資源,第一步就是要對教學資源的定義進行了解。與其他教學資源相近,地理教學資源在分類上,主要包括:圖片教學、文字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學以及師生間的互動教學,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媒體教學現在也越來越流行了,在媒體教學中地理教師將相關知識運用媒體的手段讓學生們接受,地理教學資源從媒體的表現形式上,主要表現為:文字教材、語音教材和視頻教材。文字教材又可以叫做文字表達的教材,也就是學生必備的地理書,是一種我們的生活中使用最為廣泛、成本相對比較低、方便學生攜帶,方便我們使用的原始教材。語音教材,包括廣播、聽力、錄音、mp3、mp4等等。還有與之相應的視頻教材,例如:現今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地理課件等,學生可以在地理書本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有相應的圖片、視頻加以理解,也可以理解為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接受地理知識,形成地理思維意識,地理視頻教材也有:動畫視頻和非動畫視頻之分,綜合應用多種媒體的表現優勢并且有著非常大的交流與互動的特點。
二、合理開發利用高中地理教學資源
從魯教版教材的特點來看,研究教的方法,應該從學生學的方法來。學生的學習要先從書本上得到一些知識,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生看書的方法上下一些工功夫,因為,不是每個學生都知道適合自己的方法的,所以教師應該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們在做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學習效率。
(一)教學模型的引導
一些學生領悟能力較強.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比較抽象的定義、理論使其深入理解知識點。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對此應有不同的教學,比如應用教學模型——地球儀,這樣在講地球自轉經緯度、時區劃分等知識點時,便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直觀理解、領悟。融合相應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大腦隨著教師講解時地球儀的轉動,也不斷轉動思考,不會出現教與學脫節的現象,更可以為后續講解內容做好鋪墊。如利用地球儀講解地形圖時,便可根據地球儀顏色分布,讓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地質構造,板塊運動等,為其以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類似的方法便于使一部分領悟能力較強的同學理解層次更深的知識點,理解其中原因,并不簡單記住現象。
但是這種教學也存在一定弊端,不能夠保證全部學生都理解、接受,從而對相關知識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為了更好處理這一問題,可以編排一些簡單的教學口訣,用最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識。
(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
新時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模式,地理教師在課前精心制作的輔助教學軟件,能夠很好的解決書本知識枯燥、死板等弊端,使地理課變得動感、直觀、形象、生動。在魯教版教材應用的過程中,更加要注重對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應用,與其他教材相比,魯教版教材對知識點講解的更加深入,要求與實踐結合的更加緊密,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樣一來,需要更直觀的教學資源與形式來打開
一瓶頸。多媒體教學資源應運而生,巧妙的將這一問題成功化解。教師在地理課堂應用課前準備好的視頻、圖片,以及音樂資源,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趣味性,也達到了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地理環境整體性”課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點的對在網絡、文獻上搜索一些關于拉尼娜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的視頻、圖片資料,并且將同樣的任務布置給學生,這樣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也是魯教版教材著重培養學生的一個方面。經過師生課前的精心準備,學生對該現象的成因、影響會形成一定得印象,更有助于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然后在課堂中,將課堂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集中展示,使學生形成完整、系統的認識和理解。
(三)合理利用圖表
無論傳統還是現代的地理教學中,圖表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有助于學生更直觀、更有層次的接納地理知識,在筆者對魯教版教材多年的運用于教學中發現,圖表與魯教版中的知識點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課堂中,教師在解答的時候,要圍繞著“圖”(地圖,插圖,圖表等)來,因為地圖把形象和抽象的概念結合了起來,是地理學習關鍵方法。學生看老師能從地圖中知道這么多,他們自己也就漸漸會用圖了。會用圖,會分析圖,會記憶圖。地理也就學到了大半。例如:在海洋地理知識的講解中,可以引用“海底地形圖”,解析海底主要的地貌形態及特征,并歸納出海底地形的分布狀態與規律。
高中地理的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教育改革之后地理教育者很大的挑戰,不但要求教師教授知識,更需要學生們在課堂上的配合,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們對地理產生興趣,從而運用媒體教學、書面教學等有效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與嘗試,努力探索學生地理學習的新方法、新手段。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而且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采用更加新穎、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相對于素質教育而言,創新教育則有著更高的要求。創新的目的不是為了高分、高升學率,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高中地理教學在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
高中地理教學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第一,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不夠?,F在的學生除了聽課就是做題,天天對著習題集,一道又一道地解題,就像機器一樣每天不停地轉動,但是,真正的思考非常少。第二,教學方法滯后,教師成了一個幫學生解題的工具。知識教學不僅僅是教與學,更重要的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所以,教學方法要以促進學生思考為重心。第三,重理論,輕實踐。素質教育的實踐不到位,不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提高學生地理學習創新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1.重視培養創新思維
在地理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扎實穩固的基礎知識。這些地理知識理論就像是一棟大廈的地基,地基打不好,就是有再高明的技巧、再好的方法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樓蓋得越高,穩定性就越差,隨時都面臨著倒塌的危險。因此,地理知識理論雖然瑣碎枯燥,但是,平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仍然要對地理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弄得清楚透徹。只有學生在日常的地理學習中將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了,才能更好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因為地理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沒有基礎知識作為堅固的基石,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具有了對地理知識強烈的好奇心之后,就會對地理問題變得非常敏感,就會從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凡事件中發現一些地理問題。這種敏感性同時也會促進學生的好奇心,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的。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就會經常動腦思考,這個時候,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變得更加活躍。
2.改進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的角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啟蒙者,要把自己當成和學生一樣的學習者、求知者。教師要站一個初學者的角度來確定教學方案、教學方式、作業的設置內容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教師應該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重中之重,而不是把自我的講授作為重點,這樣,才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
其次,教師要采用比較新型的教學方法。學校的教學環境不再是像從前一樣落后,已經有了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因素來進行備課和進行地理教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了諸多便利的條件,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質,不斷地學習新的科技知識,以此達到科技與地理知識教學的融合。因為,有些地理知識具有抽象性,所以,在地理課上多運用具有高科技的設備可以讓這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3.加強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學到的地理知識僅僅是理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不是為了做題、考試、得分。 創新能力也不是在題海戰術中學到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的。因此,教師可以多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有利于加深對社會的了解,而且增加了學習地理知識的趣味性。同時,也要加強素質教育,因為,素質教育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創新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創新能力,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將會事半功倍,不必再天天埋在大量的習題中。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育在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做了簡單的闡述,同時著重分析了這中間存在的問題,以及最優的解決方法。
(上海市育才中學 徐海紅)
一、高中地理課改目標與八字教學法
近幾年來,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性的浪潮。早在六十年代,育才中學在我國教育界率先進行了教改嘗試。 七十年代末期,段力佩校長在總結教改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這一 教學法,實際上是合乎世界性改革形勢的,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1991年,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方 案出現了。隨之,上海的高中地理學科也提出了相應的課改方案。方案的推出,為“讀讀、議議、練練、講講 ”八字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提供了很好的舞臺。
比較高中地理課改方案目標和八字教學法,不難發現兩者在體現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方面有相同之處。
1.在如何培養人才的問題上,都主張教學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教學要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育才中 學的八字教學法,不主張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積極引導又大膽放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學 生得到真正的提高。這種教法,與地理課改方案目標不謀而合。
2.在培養怎樣的人才這一點上,把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具有創造潛能的人才作為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質 的核心,實質上就是開發潛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注重個體自由發展。這正是地理課改方案和八字教學法都注 重的問題。
二、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運用八字教學法的研究
1.“讀”是基礎
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閱讀教材,掌握知識要點,把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獲取。高中地理教材中,尤 其是人文地理,有大量易懂需記、大篇幅陳述的內容。如,我國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我國農業生產的成就和 發展等等,都可以指導學生按照提綱自學閱“讀”?!白x”的方法:規定時間,帶著問題思考閱讀,教師適當 加以點撥。例如:指導學生讀“我國農業生產的地位和成就”時,為了強調“依靠僅占7%的耕地,解決了占 世界21%的人口的溫飽問題”這句話的含義,我在引出新課、列出閱讀思考提綱后,有意打出投影片,將這 句話醒目地顯示出來,呼喚起學生的閱讀渴望。
2.“議”是關鍵
讓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問題可以是教師預先根據內容設置的,也可以是課內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以 讀議小組(由學習程度不同的前后左右四個學生組成)為單位,分組討論,切磋琢磨,各抒己見,多向交流, 達到理解、鞏固知識的目的。這樣做,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活動,使更多學生有發言的機會。例如,在講 到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時,我將準備好的我國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分布的彩色投影片一一打 出,讓大家討論,并要求學生從有利和不利方面去考慮分析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在取得組內共識后 ,每組推選一人發言,全班交流。由于集思廣益,開擴了學生的思路,獨樹一幟的見解時有發現。學生在議論 過程中,相互啟發,相得益彰,提高了成績好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帶動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且有助于培 養學生的探索、發現、推理、想象、分析等能力。
3.“練”是應用
學生進行練習,不僅僅是完成作業,而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習題進行分析,在理解基礎上進行練習。高 中地理“人類的經濟活動”一章中,在介紹了產業部門分類的基礎上,給學生介紹了生產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 國家的差異。課程標準不僅僅要求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而且要求學生在技能上能初步學會分析圖表,認識發 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的差異。要看懂“世界部分國家三大產業的比重”結構圖,準確讀出美國、 緬甸等國三大產業比重的數據,并分析比較各自的差異,有一定難度。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我從以下三個方面 著手:第一步,先幫助學生分析這幅三大產業結構圖的特點,要求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和訣竅。第二步,我點 出表示任意國家的黑圓點,要求學生練習讀圖,分析判斷屬于哪一類國家,要求學生判斷時掌握原則:發達國 家的第一產業比重降低(約5%以內),第三產業比重很大(如美國);而發展中國家則相反(如緬甸)。第 三步,為了能讓學生鞏固知識,并達到正確判讀分析的目的,我再精心設計了練習題目,從各個方位訓練學生 判讀分析產業結構圖的技能技巧,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活躍了思維,開擴了思路,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講”是誘導
這里的“講”是點撥和指導,這與有些教師習慣用的傳統的注入教學法——一講到底,單純灌輸地理概念 、定義、條文、例題等是截然不同的。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讀,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從課本中汲取知識 ,打破了學生不會充分利用教科書而依賴教師講解的習慣。但學生不一定一讀就懂,正是由于學生在讀的過程 中,常常似懂非懂,產生了疑難,才需要教師去講解、點撥和指導。議,會“議”出教師備課時未能考慮的問 題。因此它反過來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學生議論時,教師要重點到一、二個組去聽聽,并及時進行啟發和點撥 式的講解。學生議論后,教師要進行總結,總結要承前啟后,要言不煩。練,不光是完成作業,而必須指導學 生對習題進行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概念、定義、原理和地理事實。
三、運用八字教學方法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除了八字教學法以外,還可吸收采用談話法、自學導學法、比較法、發現法、綜合法、綱要信號圖表法等 。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基礎上,靈活多變地用于地理教學中,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例如,高中地理“國土 開發整治”區域地理內容的教學設計,應富有綜合性、比較性及區域性。其中,特別注意運用綜合法,從整體 上認清區域內部各地理事物的相互關系。在講到重點開發區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法,比較京津唐地區、滬 寧杭地區和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三個重點開發區,在讀圖基礎上,把它們的地理位置、海陸交通條件、資源 條件等地理要素加以對照,比較分析各個重點開發區的地區優勢、開發重點、環境整治的重點,并突出比較各 區的改善、開發與整治交通運輸方面的重點。
基礎性與最近發展區相統一。八字教學法的核心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變教師的“講”為學生主 動的“學”。這就要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考慮面向大多數學生,面向每一個學生,考慮教學內容的基礎性。 通過教師對學生發展目標的確定和有效的點撥、誘導,學生的學習就會處于“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來”的 狀況。如在弄懂太陽輻射強度概念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太陽高度與太陽輻射強度”示意圖, 比較三束太陽光線通過大氣的路程長短、熱量散布面積的大小,各讀議小組歸納出太陽高度角與大氣厚度、太 陽輻射強度之間的關系,并聯系日常生活中陰雨天和晴好天氣的輻射強度,說明大氣透明度對太陽輻射的影響 。然后,我又要求讀議小組結合“世界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分析北非、中歐、北歐的緯度位置,它們年 太陽總輻射量的大小,并說明存在差異的原因,從而啟發學生掌握太陽高度角隨緯度的分布規律以及世界太陽 總輻射量的總體分布規律。
“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是以教科書為依據,在教師的引導下“七嘴八舌” 。故段力佩校長稱之為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形式。但是,學生在讀議過程中,也會出現散亂和不集中的情 況。這其中的關鍵是要抓好“議議”。教師要提高教學的藝術水平,合理調控各個教學環節,使“讀”“議” “練”“講”有機結合,相互呼應,成為整體。
八字教學法實施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素質。而要提高學生素質,真正落實八字教學法,教師素質的高 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在學生讀議中或讀議后,能夠給予學生一個簡潔、精辟、深刻的評價,能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時甚至會使學生在認識上產生飛躍。每當學生發表那些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別出新 裁的見解時,教師因勢利導地、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有時會使學生受益一輩子。以上這些,都 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精通的專業知識,并具有創新的思想與功底。因此,在八字教學法實施的過程 中,教師要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不斷實踐、改革和創新。*
自1997年9月開始在天津等三省市試行的高一《地理》新教科書,與老教科書相比,從內容到形式都充分體現出新穎性和趣味性,具有信息量大和時代感強等特點,為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感到,在課堂上,恰到好處地運用由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之一。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面對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提問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要強,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討論。此外,提問的設計要有助于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
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設計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提問
這種提問的設計,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量收集學生在日?;顒又锌赡芙佑|到的社會、經濟、科學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結合某節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設計出為課堂教學服務,且能使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識提高到理性知識的提問。這種提問的設計,由于是借助學生已知的知識范疇來完成知識的遷移,所以它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6.6)中關于“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提問的:我們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內六區,面積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擴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隨之迅猛增長,這會給我們這座城市帶來哪些問題呢?試從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狀況、住房狀況和就業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及時總結,突出強調前三個方面。這樣,既完成了“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學習內容,又為下一個內容——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問埋下伏筆。
二、將教科書中內容進行形式上的適當轉換后設計提問
1.轉換為示意圖。這里所說的示意圖,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將課本中諸多陳述性的知識轉換成具有一定內涵和聯系,反映地理基本原理的隱含示意圖。教師利用這種示意圖進行提問,在教學中有許多好處,它可以簡明扼要和形象地把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隱含表達出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判斷力,便于記憶。例如:針對高一《地理》(8.5)“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和評價”這部分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如下的示意圖進行提問:
(1)若你作為開發者,你首先開發哪處旅游景點,為什么?
(2)c和d處若景觀特征雷同,但在質量上d處稍遜一等,你應該開發哪處旅游景點,為什么?
(3)e處景點質量最優,你是否現在馬上開發這個景點,為什么?
2.設計輔助教具。高一《地理》新教科書中有大量的圖表,它是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知識、驗證知識、開發智力、形成能動認知結構過程的信息源。教師在備課中,應注意對教科書中的相應圖表進行深加工,設計出具有觀察思考和研究價值、便于提問的教具,以求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為說明高一《地理》(9.1)中,人口增長過快,不斷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對圖(9.3):人口、環境和貧困之間的聯系圖進行了加工,制作了復合投影片(三張復合),且在授課中提出了三個問題。通過學生觀察投影片及復合的動態過程,再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教科書,綜合分析這三個問題,能幫助學生較快地理解圖(9.3)包容的頭緒較多的知識,也為學生理解人口過快增長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1)投影片ⅰ問題:人口增長過快給固定資源帶來哪些影響?對環境和貧困狀況有什么影響?
(2)復合片ⅰ問題:人口過快增長又給未開拓資源帶來哪些影響?對環境和貧困狀況有什么影響?
(3)復合片ⅱ問題:科學進步對環境和貧困有什么影響?能否全面遏制(1)、(2)兩方面問題帶來的不良影響?
三、利用各章節后“活動”的內容設計提問
高一地理新教科書增加了“活動”題內容,其中有部分內容是教師設計提問的極好素材。例如:我利用高一《地理》(4.4)課后“活動”內容1.讓學生層層分析,在理解自然環境各要素有機聯系的前提下,得出結論:在很大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環境的一面鏡子,人們常常把植物作為自然景觀的標志。
四、循序漸進,設計遞進式提問
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理現象的形成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將復雜知識進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難度,提出一些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這些假設,還事實真面目后再進行提問。
這種提問既適用于自然地理知識,又適用于人文地理知識和人地關系較復雜、難度較大知識的學習。它能在相對降低學習難度的條件下,使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同時也為學生將來立足于社會,獨立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
例如:高一《地理》(2.4),內容是對較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研究,我設計了以下提問,較輕松地解決了這一知識難點和重點。(1)假設地球不自轉,表面是一個物質均一的球面(即沒有陸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氣環流怎樣運動呢?(2)實際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它會使全球性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3)實際地球表面有海陸之分,它又影響大氣環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課堂提問設計得當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情感滲透,使提問在學生心靈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促進提問目的的實現,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渠道。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是實現地理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怎樣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呢?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堂優化;素質
1.教育觀念的優化
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作為一個人博學多才的重要標志的古代,我們不難看出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但一段時間以來,由于高考“指揮棒”對中學地理教學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地理教學的積極性,忽視了提高學生和教師地理素質要求!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和各種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臺,高中地理學科已成為學生的一門必要素質要求的必修課。所以優化教育觀念是高中實施地理素質教育的關鍵,地理教師既需要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作指導,又必須緊密結合教學實際,明確地理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為出發點,抓住機遇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地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同時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加強研究,苦練內功,用好、用活課堂時間,面向全體學生,使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全面實施地理素質教育得到優化,提高全體學生的地理素質。
2.教學目標的設計優化
教學目標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則是指通過高中地理教學活動而對學生地理知識、技能、方法和地理觀念的發展的期望,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地理教師一定要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教科書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優化地理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各校的實際制定出明確的、科學的教學目標,將章節目標細化為課時目標,并要落實完成教學目標的對策和措施,從而使教學目標的實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學要堅持“全面和諧發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學目標體系既要包括認知領域和技能、能力領域,又要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還要基于學生的整體水平,又要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產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實現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提高學習效果。如果教學目標太容易,就激發不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教學目標太難,往往又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地理教學目標要難度適中,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學目標要發揮作用,就必須是可觀測的。如果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含糊的、籠統的,那就難以觀測。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目標設計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含糊籠統的行為動詞,克服地理教學目標在陳述時模棱兩可的現象,而應使用意義比較單一的行為動詞,如“說出”“列舉”、“區分”、“解釋”、“使用”、“分析”、“歸納”、“設計”、“計算”、“繪制”等,力求目標的陳述明確具體,可以觀察、測量和操作三、教學內容的優化
地理學科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教師的任務是選取重要的,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在傳授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正確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學生以后進入社會在工作、生活時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有關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選擇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要本著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則,精選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抓好關鍵知識點的聯系,構建地理知識網絡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理性地駕馭地理知識。地理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認知地理規律的順序性和地理知識的系統性。教師要具備現代教材觀、教學觀,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結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站在科學方法論和美學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進教學內容現代化。
3.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
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包括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教學手段的優化等。
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就是將教學的基本要素設計成一個優化的組合方式和運作流程,使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新課導入、傳授新知、課堂小結和鞏固練習等。教師要明確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復習鋪墊要講究簡潔性;導入新課要力求趣味性;傳授新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小結要體現高度概括性;鞏固練習要注意多樣性,體現出層次。同時整個教學過程要以發展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源、以練習為主線。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要自然、銜接要緊湊,并突出重點環節,時間安排也要合理。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科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總趨勢。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投影、實物錄音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使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傳輸給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實現地理知識的有效積累,形成學生新的地理知識結構。
一、更新教育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皆是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宗旨。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種功利主義教育思想,教師看起來辛苦備課,努力教學,為了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惜一切,實際上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科成績,這種教學思想是狹隘的,只是單純地為了成績而教,其最終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課程改革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發展,而不僅僅滿足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它主要是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想水平、價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視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人文理念、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培養。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教育理念,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教育觀的重新認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的社會資源比較緊缺、環境越來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除了提高學生地理知識以外,樹立學生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創新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方法
1.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大都是教師機械地灌輸給學生知識,整個課堂都是教師一人在講授,填鴨式地注入給學生知識,從滿堂灌到滿堂練都是教師教法在轉變,而學生學習的方法從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也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所存在的普遍問題,這種模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的累,學生學的累,不利于地理課堂教學的進步。因此,在新課改下必須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內容時,我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講授內容,而是創設了一個啟發式的教學情境: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搜集了有關專家學者對于地球能夠容納多少人的觀點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探究,讓學生分析專家和學者提出這些觀點是否準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交流互動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到環與人口的關系,從而樹立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并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在不斷變化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課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方法的適宜和得體。但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必須要有一定根據。除了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教學條件等有針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想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必須要結合地理教學的目標,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有選擇的進行,除了進行講授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以外,還有進行練習法等,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方說,在教授區域地理的相關知識時,因為涉及較多的地名、數據等知識,可以選擇演示法來進行教學,通過圖文的配合與分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樹立地理的空間概念。再如,在學習系統的地理知識時,因為涉及一些原理和規律等相關內容,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掌握地理知識。當然,教學方法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有助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即使在一堂地理課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多種教學方法組合運用,能夠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可以進行組合運用,不管采取哪種方法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運用先進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個教學環節都要依賴于教學方式。有效運用教學手段,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生動、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綜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學手段不斷完善和現代化,對促進新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節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還可以把地理現象和情景以及變化過程方便快捷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一目了然。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傳遞給學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學生多種感官活動起來,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實現了地理高效課堂。多種媒體的利用化抽象為具體、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縮短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了課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學習動力的驅使下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呼喚創新教育,所以,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新的質量觀和人才觀,要勇于嘗試,不斷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動態、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實施地理教學新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潮流,進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周營營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
一、改變自身教學態度,調動課堂氣氛
作為學生,都愿意看到一個幽默、風趣、和藹可親、能做朋友的老師,誰都不愿看到一副板著臉,極其嚴肅的面孔。因此,作為教師要加強自己的業務技能,也要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有的教師會說,為什么聽完課,我也是按照人家好的教學方法來上課的,而取得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這就是在于個人的自身魅力,學生喜歡這個教師,而教師也能把課堂氣氛帶動起來,大家踴躍發言,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較好,越教越興趣濃,而學生越學越愿意學,這是作為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學習的,個人情況不一樣,就需要勇于改變自己,而不是墨守陳規,遲滯不前。
二、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很多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時候會出現不當的情況,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去安排課堂講課的環節,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要熟記于心,時刻讓課堂教學為此服務。此外,教師就要是考慮學生,學生才是關鍵,高中生相對來說較為成熟,而且現在的孩子通過接觸網絡,知道和了解的東西也比較多,因此,課堂設計要在學生現年齡階段上下功夫,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知道他們想了解什么,什么樣的方式容易接受,對地理哪方面比較感興趣,除了完成教學目標外,適當對知識加以延伸和拓展,而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上課,要切實保證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永恒不變的主題。
三、運用好多媒體教學的方式
可以說多媒體的出現,讓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都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以前不敢想,不能想的事,現在都能夠通過多媒體來進行展現。這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易懂,讓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有趣,讓教師和學生都得到了輕松。多媒體教學,教師遵從以下原則,第一,不能把這樣的方式當做看熱鬧,要真正的和教學目標聯系起來,讓這樣的輔助方式幫助教學質量的提升。第二,對教學軟件要熟練應用,不能在課堂上多次出錯,導致尷尬局面,不能以課堂為實驗,去亂操作,這樣會讓學生產生厭惡,達不到教學目的。第三,不要圖省事,讓多媒體代替了教師,教師成為放電影的人,學生則成為觀眾,這是不行的,多媒體教學畢竟只是一種手段,更多還是需要教師去講解,去和學生溝通交流。第四,多媒體教學要明確教學目標,不要讓圖片、音樂、視頻沖昏了頭腦,而分不清主次,也切忌不要隨意下載和觀看與所學內容無關的東西,那樣會養成不好的課堂習慣,讓學生認為以后上課也可以看其他視頻。
四、理論和實踐統一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實用的學科,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是作為理論性課程,高中階段教育也沒有實踐的條件,但是可以和當地的具體情況相聯系起來,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當地的地形地貌,或者是天氣情況,地理位置等進行探討。有條件的,也可以組織去當地的氣象部門,了解當地天氣的具體情況。另外,就是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等,這都是和當地能聯系起來的,也不難組織,這樣到大自然中去學習,更能提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所學知識得到應用,
五、總結
高中地理教學有著現實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一個好成績,更多是能讓學生對我們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現象有所了解。并且,在這個環境急劇惡化的大背景下,運用所學知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做好這些,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好的基礎,讓我們著力于課堂基礎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好地理,為以后解決某些地理方面的問題而有所建樹。
作者:姜流洋 單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學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意義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新時期下,高中地理教學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了改革和創新。然而,目前我國高中階段地理教學多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教學的重心仍放在課本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生的一項任務,更是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是其主要活動內容。要想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能力,就必須充分的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令其在掌握課本知識之外還需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并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而為其實現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一)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的探究和運用知識、領悟知識奧秘,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優化教學過程,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的平臺、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并指導和監督參與過程。使學生能夠調動各個感官,有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通過主動的觀察、思考、總結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并在此過程中了解地理原理、總結地理規律。教師通過賦予學生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不僅能夠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開發學習潛力,更加能夠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進而實現其綜合全面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源動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更加注重激勵、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或提出趣味性問題供學生討論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令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的探究地理知識。例如,講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紅綠燈的作用及設計原理”這一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進而總結出三種顏色在大氣中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不同,來引出本節課教學重點內容。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更能夠提高地理知識對學生的親和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強化學生的知識梳理能力
高中地理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有其獨特的地方,即內容復雜且非常零碎,容易造成學生的混淆,不利于他們的記憶。就像鹽度分布規律、季節變化以及年際變化規律以及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等。教師應發揮其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對各種規律進行深入地了解,同時,還要教授知識梳理方法,強化他們的知識梳理能力,促進他們思考能力的提升,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知識體系。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不難發現,學生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的最大困難就是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雖然,他們能夠對每章的知識點進行熟練的掌握,卻無法有效地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串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進行針對性地訓練,比如可以讓學生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然后在通過舊的知識來進行新知識的導入,將以前所學的知識和新知識進行有機地融合,從而形成完整的連貫的地理知識體統。這樣就使得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有機融合中促進了他們地理知識水平的提升,并對他們的知識整合能力進行了有效地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進行有效地掌握,激發他們進行地理知識探索的興趣,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增加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作者:涂會華 單位:安遠縣第一中學
1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
在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落實新課標就必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居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師說了算,學生對教師必須絕對服從,沒有任何的發言權,在這種環境之下進行學習,只能禁錮學生的思維發展,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改提出了和傳統課堂教學不同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改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做好角色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當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等于教師就袖手旁觀,對學生放任自流,教師要發揮好自己課堂教學引領者的作用。只有教師為學生創設出適合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環境與條件,才能夠在更大的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在新課改下,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愉悅的氛圍當中,學生們會身心放松,他們思維的火花會被點燃,在知識上探究的欲望更強,更希望能夠在學習中發揮出自己的作用,讓自己得到肯定。
2運用小組教學法,激活課堂教學
在新課改下,教師要能夠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改變以往單一的講授法,從而賦予課堂教學活力,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其中,小組教學法是新課改下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法的運用,能夠發揮出學生的主人翁作用,讓每位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常情況之下,教師在進行小組教學時會對小組進行合理劃分,在小組合作時,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在運用小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讓小組展開充分的討論,為學生留出必要的時間和空間,當然,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教師要走入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進行探討,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及時給予學生指正;在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引導,幫助學生度過難關。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要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發言,說說本組討論的結果,不管學生討論結果正確與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都要給予肯定,多給予學生鼓勵,保持小組學習的積極性。高中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肯定。因此,在運用小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引入競爭機制,由于高中生都具有好勝心理,在競爭中他們都希望自己的組獲勝,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
3優化評價機制,對學生形成激勵
傳統的評價機制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單純依靠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評價模式不能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在新課改下進行課堂教學,還要注重評價模式的轉變。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即使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優點。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多個方面,除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還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學生的思想品質等等,不管是學生在哪個方面取得進步,有突出的表現,教師都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除了要由教師對他們進行評價之外,還要進行學生之間的互評、小組評價、學生自評等等,通過多種評價模式的相結合,讓學生不斷進步。
4把地理教學和生活相結合,從中體味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
地理是一門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教師要做到地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實踐表明,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讓地理從生活中走來,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的活力源泉。通過把地理教學和學生生活相結合,不僅讓學生學到了地理知識,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而且讓學生在學習中懂得了如何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地理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地理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地理課堂大起來。如,在學習高一地理中“鋒面系統與天氣”時,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和近幾天的天氣情況結合起來,我讓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冷鋒過境前、時、后天氣的變化,課堂教學內容既具體,又生動。在新課改下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教師要講解方法和對策。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只要教師肯下功夫,一定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周占波 單位:江西省樂平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