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10:22:20
序論:在您撰寫人力資源管理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從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來看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成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本文從多側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提高對員工的有效激勵。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激勵
從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來看,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影響單位的勞動生產率及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成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建立和運用有效的激勵機制成為當前人力資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勵機制的作用
激勵可以提高單位的效益。豐田汽車公司采取設立“合理化建設獎”這一辦法一年時間為企業帶來幾百億日元的利潤,相當于公司1年利潤的18%.激勵有利于吸引單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勵,可以在單位內部造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環境,從而產生對外界人才強烈的吸引力,使組織得到自己所需的優秀人才。激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單位文化。良好的單位文化是單位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其培育,則離不開正反兩方面的強化,通過交替運用獎懲手段,促進追求優異工作等價值觀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單位文化氛圍。
二、影響有效激勵的因素
1.對員工的激勵缺乏針對性。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時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滿足了員工需要的前提下,員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積極性,以實現組織目標。如果單位使用單一的、僵化的激勵方法,勢必會使員工的需要得不到應有的滿足,降低激勵的效果。所以,人員激勵要發現和體現差別。
2.對員工的激勵缺乏公平性。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是否有激勵措施,還取決于激勵的絕對程度和相對程度。員工會不時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報與他人的投入和回報作比較,只有當他們感覺到這一比率相當的時候就會產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勵機制是實現有效激勵的保證。
3.對員工的激勵缺乏系統性。要使個人真正提高績效達到激勵效果,就不能把員工孤立地提出來,片面地大談激勵,激勵是一個系統,貫穿在人力資源管理各個環節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與單位一系列的相關制度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任何把激勵與其他管理活動相隔離的激勵管理,都不會有好的效果。
4.對員工的激勵缺乏靈活性。員工的需求在變化,單位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也在變化。在這個充滿變化的環境中,應該適當調整激勵機制使之與環境相適應,才能保證激勵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單位的激勵方法,很難取得預期的激勵效果。
5.對員工的激勵缺乏人文性。不應再把人看成是單純的生產要素和經濟人,而應該把人看成是社會人和本單位的主體,應該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養人,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當今許多單位的激勵只注重形式與方法,而不關注個人的感覺,不關注個人的情感對工作的影響,不關注作為社會人的需求和目標,單純為了激勵而激勵,因此,激勵的效果往往不夠理想。
6.對員工的激勵目標缺乏明確性。目標設置理論認為,具體的明確的目標比籠統的目標激勵效果好,而且目標的具體性本身就是一種內部激勵因素。而許多單位在對員工的激勵管理中,只是設置籠統的“提高工作積極性”的目標,而缺乏具體的可操作的目標,激勵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實現有效激勵的途徑
1.做好激勵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勵工作的出發點和目標,如果沒有需求,我們也就沒有激勵的可能。從理論上說,人的行為都是由需求產生動機,是受到某種激發和誘導而產生的,是“需求——動機——激勵——行為”這一周而復始的過程。當人產生某種需求時,就會調動自身潛能,積極創造條件來實現這種需求。因此,這種需求便成為人們采取某種行動的目的和動機。當單位的領導需要員工實現某種目標和行為時,就必須考慮員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采取激勵措施前應先做好單位和員工的需求分析,發現其主導需求。根據單位的需求,設置激勵的目標;根據員工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激勵方法,投其所需,把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相結合,使單位和員工都獲得需求的滿足,實現有效激勵。
2.建立綜合系統激勵機制
(1)建立相互協調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才會使激勵的效果達到最佳。例如,激勵應該以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為前提,完善合適的薪酬制度作保障;進行科學的工作崗位設計,建立靈活的人員內部流通機制,提升激勵的有效性;加強溝通,充分授權,通過員工參與管理增強激勵效果;根據組織的發展目標和員工的實際情況,幫助員工制定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以激勵員工。
(2)選擇激勵方法應與本單位和員工的現狀相適應。例如,如果單位是扁平的組織結構,晉升的激勵方法就不再適合;強調以團隊為主要作業形式的單位,單獨使用個人激勵的方法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增強激勵的效果還應該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相結合、個人激勵與團隊激勵相結合、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充分發揮激勵的協同優勢,增強激勵的效果。
3.使用多途徑的激勵手段
(1)薪酬激勵。薪酬是單位滿足員工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證,也是員工社會地位的具體體現。許多單位本著實現多勞多得的原則,將員工工資酬勞與勞動成果直接結合起來,意在以工資杠桿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運用此激勵手段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是確保組織內部的公平,也就是要做到員工的同工同酬;第二是獎勵優良的工作業績,以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第三應考慮下列因素:工作危險性、職務高低、年齡與工齡、單位負擔能力及財務狀況、地區與行業間的差異等。公務員之家
(2)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的集中體現方式是職工持股計劃。好處是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單位股東股權結構,也更直接的把職工利益跟單位利益掛鉤,從而密切了職工與單位的關系;另一方面,職工入股,不僅提高了職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而且增加了對管理部門聽取職工意見、加強民主管理的壓力。
(3)智力激勵。智力激勵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開發智力資源,提高人的智力效能,增強智力勞動創造的價值,更好地完成群體目標。其主要方式有學習培訓、參與決策,競賽評比等。學習培訓要注意機會均等,否則容易引起職工的消極和不滿情緒。領導者吸引員工參與決策,可以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而且可以提高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通過競賽評比這種形式有效地激發起員工的創造熱情,增強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4)目標激勵。目標激勵是指通過設置適當的目標,鼓舞和激發人的正確的動機和行為,達到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的。設置目標的時候必須注意設置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5)情感激勵。一是與下屬建立起一種親密友善的情感關系,以情感溝通和情感鼓勵作為手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二是塑造親和的單位文化氛圍,增強員工的認同感。
4.把握好有效激勵的原則
(1)綜合考慮單位的發展環境。在設置激勵時,管理者既要有戰略眼光,又要從小處著手,也就是說管理者既要考慮激勵方法對社會的影響又要考慮它是否適應了員工的發展需要。
(2)設置激勵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崗位,各個層次員工的不同需要,從而制定出詳細的激勵計劃和方法,并顧及到應付各種不確定情況,使單位可以根據出現的臨時情況靈活機動地設置激勵措施。
(3)建立與激勵相應的約束機制。不僅給予獎賞是一種激勵,約束及懲罰也是一種激勵。只有建立激勵與約束的機制,才能從規章制度上保證二者的統一。
(4)注重激勵的投資回報分析。激勵方法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成本不相同,管理者應該選擇經濟有效的激勵手段,把握好成本與收益的關系。在考慮人員激勵時,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關系,爭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摘要:當今世界企業并購活動風起云涌,企業并購規模和數量一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并購成功率并不高,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并購企業沒有妥善解決并購中的人力資源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是并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于此對我國企業并購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并購,人力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
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發生第一次企業并購浪潮以來,企業并購方興未艾,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從20世紀90年代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新經濟的迅猛崛起,既存的經濟格局將被打破,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并購浪潮。就我國而言,企業開展并購活動的時間還相對較短,但在90年代后,并購活動也日益頻繁。但是無論全球范圍還是國內的并購,都存在著同樣的嚴重問題,即并購成功率很低,我國企業并購的成功率僅為30%左右(邱明,2002)。失敗的原因很多,但都離不開“人”的問題?;诖?,本文從管理創新角度,探討并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及存在問題,為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一、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并購是企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個主題。從宏觀上看,它是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合理配置資源的手段;從微觀上看,它是企業自身發展有提高投資效益,發展規模經濟,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交易費用,實現多元化經營等效應的必然途徑。國際經驗也告訴我們,要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整體實力的增強,兼并收購是一條快速有效的路徑,也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
在工業化時代,戰略資源是資本,公司的唯一目標就是不斷賺取利潤。但在信息時代戰略資源是信息、知識和創造性。公司能夠取得收獲的唯一途徑就是利用存在于雇員本身的這些資源。人的因素是并購企業面臨的最敏感的因素,處理得不好,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力。多項研究表明,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并購方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短期財務利益上,而在并購前后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地考慮和利用“人的因素”,譬如整個并購過程中的有效溝通,獲得員工對組織的承諾,高層管理者的推動,以及留住關鍵員工等方面。而今,越來越多的參與了兼并收購活動的經理們意識到,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中,如何在企業產權變更時處理好人的問題,才是使并購交易為企業帶來最大價值的核心因素。
人力資源及其管理過程在現代企業并購中的作用越來越受矚目,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為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在企業并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然而,隨著并購浪潮的進一步推進,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人力資源管理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障并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創新是指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范式,這種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以達到企業目標的全過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資源整合及目標制定等方面的細節管理。
并購后價值創造的過程是在雙方組織交互作用過程中發生的,這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種種沖突,包括員工心理沖突、文化沖突、組織機制沖突和技術資源沖突等方面,并極有可能演化為組織危機,從而破壞企業核心能力或其載體和來源,導致關鍵人員大量流失,直接損害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能力。從有利于核心能力的保護、轉移和擴散的角度出發,并購后的人力資源管理無疑是決定能否構筑和提升企業核心能力的關鍵因素,也是并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二、我國并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1.并購企業忽視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性。并購企業欠缺從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SHRM)的視角來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由于并購具有戰略性,常常被視為一種戰略行動(Jemison&Sitkin,1986),因而需要從戰略視角考慮并購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目前,許多并購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尚未從思想意識上真正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往往忽視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未認真分析并購后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及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業發展戰略,人力資源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不匹配,這些都對并購的成功造成很大的威脅。
2.并購企業缺乏系統的評估及保留關鍵人才的計劃。在組織資本中,最具有戰略性資產特征的是行業專屬管理能力和企業專屬人力資源,而這些能力和資源是附著在以個體和組織為載體的技能和知識系統、管理系統、價值觀系統中的。保持人力資源的相對穩定性,關系到企業核心知識和技能積累,以及在組織內部的有效聯結。被并購企業的關鍵人才(包括關鍵管理者及技術人員)是重要資源,是不可被輕易取代的,他們的離去將導致決策制定上的一系列問題,而
這些問題可使整個并購價值降低(Trautwein,1990)。并且他們的離開不僅僅削弱了企業,還可能增加競爭對手的實力。被并購企業關鍵人才的離職問題是并購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事實上,這一問題也受到了并購方的關注,但是并購方并沒有對他們進行系統的評估,也沒有制定全面的人才挽留方案,僅通過被并購公司的股東或高層管理者的評語,或者外部咨詢機構專業人員的意見,或者并購方管理層對他們的印象,就做出人力資源識別的結論,并據此采取一些表面化的、不系統的人才保留措施。事實上,用這三個方面的意見的任何一種來評估被并購公司的人員,都是很不合理的。
3.并購企業缺乏有效的文化整合。文化差異問題是并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但仍常常被忽略。企業文化作為鼓舞士氣、加強溝通和優化管理的核心因素,具有個性化、一貫性和隱含的控制性特征對企業并購的成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影響一個群體成員彼此互動方式的各個方面,并且文化不易被修改,故此文化的威力在兩種自主的文化彼此密切接觸時都能得以體現,而這典型地發生在兩個企業的并購中(Schein,1992)。并購中的文化差異對整合過程的有效性和股東的利益都有破壞性影響。而這種影響的程度又因行業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在服務業(如銀行業)中,文化差異的此種影響更強,而在制造業中,其影響程度得到一定緩沖。并購后企業能否化解文化沖突,有效整合文化是決定并購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國許多企業在并購前一般只重視戰略和財務因素,忽略兩家企業并購后文化的兼容性。
4.并購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在整個整合過程中,被并購企業的員工迫切想知道并購的最新進展,想知道新公司未來的發展設想,想知道自己在新公司中的位置,但遺憾的是,在整合實踐中,這方面的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員工得不到這方面的詳細信息,相反卻是謠言滿天飛,使企業內部充滿了焦慮、動蕩和不安。一方面,并購方沒有建立一條順暢的正式溝通渠道,信息的傳遞和反饋都出現了問題;另一方面,并購方的經理們也不情愿與被并購方的員工進行交流,因為他們無法回答后者提出的許多問題,這樣可能就會造成致命的錯誤。麥肯錫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被并購方離職的員工承認,他們之所以離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少關于并購的任何信息,他們不知道并購的最新進展,不知道自己在新機構中的位置,也從來沒有指望能夠在新公司中得到滿意的職位。
三、并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對策措施
企業并購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僅是一種企業變革期的管理手段,而且是一門藝術。由于并購情況多不相同,它沒有一定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不斷的創新,但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可以運用相同的策略及方法進行解決。轉1.構建戰略性的人力資源整合和開發計劃。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并著手制定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系統思考。并購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更加需要從戰略視角出發,在整個并購戰略的指導下,構建系統的人力資源整合和開發計劃,以保障人員的平穩過渡。
(1)開展徹底的人力資源盡職調查。人力資源盡職調查能夠為評估目標企業的關鍵人才及團隊、制定恰當的人員整合政策提供事實依據。人力資源部門需要對被并購企業進行的評估工作包括員工的薪資水平、員工福利(包括醫療、保險、津貼等)、績效考核辦法、勞資關系等。由于并購企業的文化類型存在很大差異,而這一差異將直接影響企業并購的進度和難度,也將直接影響并購后的企業經營績效,企業文化調查是并購企業的企業文化整合的基礎工作。
(2)制定人力資源管理新政策。人力資源管理新政策主要包括人員留任政策、考核和激勵政策、人員培訓及職業發展計劃三個方面。一般來說,人員留任政策的制定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工作,但這一工作這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人力資源的初始狀況,而且這種狀況將會影響到企業引進的人才的發展,所以,人力資源的留任一定要慎重。考核制制會影響員工的去留及工作積極性,因此,應當建立科學統一的績效考核標準。人力資源部門應通過培訓向員工宣揚企業新的目標和文化,并依據工作分析、績效評估、職業發展計劃,將員工個人需要同組織需要整合在一起,以提高員工滿意度,減少組織內部的磨擦,提高組織績效,更好地實現并購目標。
(3)留住關鍵人才。所謂關鍵人才,是對被并購企業價值有突出貢獻的人員,是行業專屬管理能力和企業專屬人力資源的攜帶者,是企業核心能力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失去,可能嚴重損害被并購企業現有的組資本和未來的價值創造能力,他們可能是高層管理人員、技術專家,或者是銷售骨干等。為了必須確保大多數(如果不能做到全部)關鍵人才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從并購開始直至并購磨合期結束后)的確留了下來,并購方需要做好以下四個環節的工作:及時評估,即在公司未來的人才規劃的基礎上,結合盡職調查中所搜集的信息,來完成對關鍵人才的評估;專人負責與有效溝通,即并購方需要指定一位高層人士通過闡述企業的未來發展戰略、肯定其個人價值、對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做出承諾等方式以穩定這些關鍵人員;挖掘需求,即了解他們對新公司的期望,并明確影響他們離職的因素;有效激勵,即結合員工的需求設計科學的激勵方案,堅持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長期激勵與短期激勵相結合、個人激勵與團隊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公務員之家
(4)確定新的領導團隊。新任的高層領導者,在被并購企業人員心目中往往被視為并購企業的代表和象征,他們采取的任何政策決定以及對待人才的態度、行為均會被員工認為是并購企業的意思表達,直接影響目標企業的人才的去留。新領導者要著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來激發新團隊的工作活力。在充分理解并購前兩個公司典型經驗、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以企業戰略為導向,結合團隊的任務、人員等實際情況,通過正式的及非正式的交流,引導團隊成員的行為趨向組織的目標。新的領導團隊的能力與領導風格,將是保障整個新的企業營運策略得以貫徹執行的重要條件。新的領導者不僅要確保人力資源管理新政策的制定與企業的戰略相匹配,更重要的是保障新政策的貫徹執行。
2.開展基于能力的文化整合。由于能力決定著員工和組織的成功,而企業文化則決定著員工能以何種程度表現能力(Michael?Zwell,2000),因而,并購后文化整合的根本目標就是創建基于能力的企業文化,讓企業文化向有利于企業經營業績增長的方向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企業文化的先進性和競爭力。企業文化的整合應該在并購活動開始最初就要著手行動。企業文化的整合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即探索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識別文化差距、評估文化適應性,確立文化整合模式。企業文化差異是企業文化沖突的根本原因,要消除文化沖突,首先要識別雙方文化差異。人力資源部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企業管理人員要深入了解雙方企業文化的特征、強弱以及“相同點”和“不同點”。只有基于對原有企業文化的清醒認識,開展文化整合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落在實處。可以通過基本的展示、介紹會議、“跨公司會議”、借助專業的咨詢公司的力量進行深入的跨文化分析等多種途徑了解彼此的差異,了解的內容包括彼此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根據并購的戰略、并購雙方文化的優劣和強度大小、文化適應性程度等綜合因素,確立并購后的企業文化發展的理想模式,初步制定文化整合模式,既選擇吸收式、分離式、融合式還是變革式。
第二階段即文化整合開始執行的階段,也就是文化整合步驟的實施階段,這一個階段往往伴隨著組織結構的建立、管理層的調整或人員的精簡等較大的變革舉措。有相當多的文化沖突能帶來有積極意義的爭論,這些爭論是關于什么是對新公司最好時,這就是最好的合并。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文化沖突的管理,步驟包括尊重雙方文化,明晰雙方文化,促進相互適應。
第三階段是指兩種文化逐步走向融合的階段。這個階段時間相對較長,在這個階段中新的制度或管理層的調整業已完成,主要的問題就在于維護這種新制度使之能夠順利而有效地貫徹。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企業文化的適應性訓練,即加強員工對不同企業文化、不同企業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促進不同企業文化背景下員工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具體運作上,可以將并購雙方的員工結合在一起,進行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跨文化培訓。還可以通過工作崗位的交換、組建共同的工作團隊和任務小組等方式,盡快促進雙方員工的交融,從而加強每個員工對新文化環境的適用性,增強合作意識。
3.通過有效溝通分享信息。并購方通過與目標公司員工進行經常性的有效的溝通,不僅可以緩解員工對企業和個人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感,從而盡量減少并購對人力資本所產生的“震蕩”,并提高員工士氣,而且可以通過建立一種開放和坦誠的氣氛來提高管理層在員工心目中的可信度。由于企業的并購過程是一個震蕩激烈、各種矛盾激化的非常時期,許多問題不是一開始就能夠完全預料到的,因此,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并購領導小組,成員由并購企業選派的主持工作的管理人員、被并購企業員工代表以及社會上聘請的管理專家組成,全面策劃、組織和領導人力資源整合。并購領導小組是組織有效溝通的重要保障。
首先,成功的收購者應在宣布并購的同一天就勾勒出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和市場前景,并向新員工們傳達對他們的熱情與尊重。公司需要開誠布公地向員工解釋并購的動因和期望達到的效應,解釋被并購公司將如何適應新組織,及時公布新公司的整合
計劃,讓員工了解并購及整合的最新進展情況,并找準自己在未來公司的目標定位時,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打消員工的顧慮和焦急,并減少并購過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對稱所引起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機會主義行為。需要注意的是,在并購之前,這種交流和溝通就應當在關鍵員工之間進行。其次,在整合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就是協調員工的心理,降低不確定性,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和教育員工,讓員工了解產業的經營環境與組織變革,協助員工有面對并購的心理準備與培養再被雇傭的未來價值。同時,增加員工在并購整合過程中的參與,特別是讓關鍵員工參與到整合的規劃與執行中,并購整合小組應由來自雙方的成員組成。這不僅有利于雙方員工的溝通和了解,增進雙方在整合過程中的相互支持和協作,還表示并購方對被收購公司的尊重,增加整合過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摘要:可雇傭性是企業雇傭人才和高校培養人才的共同關注點,然而,高校培養的人才往往不能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可雇傭性要求,研究高校和企業在可雇傭性上的認知差異可以幫助兩者實現人才對接。文章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通過收集高校的培養方案以及企業相關崗位的網絡招聘廣告,采用質化研究從高校和企業兩個視角得出兩者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畢業生可雇傭性結構的認知異同,進而為高校的培養模式提出有益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可雇傭性;質化研究;培養模式
一、 可雇傭性的研究現狀
可雇傭性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大部分學者認為可雇傭性是復雜多面的,Hugh-Jones和Siobhan(2008)認為復雜性主要來自于可雇傭性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定義:用人單位、學生和高等教育機構。多數學者普遍認可Yorke和Knight(2006)的定義,即可雇傭性由一套技能、理解力和個人特質組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可雇傭性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例如,一些學者(Andrews & Russell,2012)從企業的角度將可雇傭性細化,包含自我管理、團隊合作、商業和客戶意識、素養(literacy)、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Hillage和Pollard(2009)則從個人職業生涯的角度將可雇傭性闡釋為:(1)獲得初始工作的能力;(2)滿足輪職換崗所需,能夠維持就業的能力;(3)獲得新的就業機會,能夠在不同組織(公司)之間轉換的能力。綜合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可雇傭性最關鍵的要素大致可分為三點:知識技能、能力以及個人特質(如主動性、責任心等)。
人們普遍承認,可雇傭性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具有目的性以及有效性的高等教育和培訓系統則是提高可雇傭性的基本條件(Harvey,2005)。澳大利亞工商會(ACCI)(2002)曾對澳大利亞多家大中小型企業的雇主關注點進行研究,發現雇主正在將對技術、技能的關注逐漸轉移到一系列個人特質以及豐富的基本能力。這項研究成果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指導,會促使高校的培養方式更加適應企業的需求。日本則采取將供給方與需求方也就是高校和產業界代表聚在一起,共同商討確定了對畢業生就業相當重要的三項內容:主動學習、實習、組織支持和評估(Ito,2012)。英國政府也引入一套業績指標來衡量各高等教育機構的成效,不斷加強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互動關聯。
國內不少學者也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開展高等教育與可雇傭性方面的研究,例如,閆巖、任廣新(2013)通過調查問卷、專家座談等多種形式研究總結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8項關鍵性工作任務和74項所需關鍵技能知識,據此提出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構想――“課程模塊化+綜合實踐”的課程體系模式。葉紅春等(2013)則通過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諸多問題,倡導以職業生涯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但是有關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的研究很少,基于以上考慮,我們采用質化研究的方法,比較企業崗位對人力資源管理大學畢業生的可雇傭性要求與高校培養目標對大學生可雇傭性的理解,以期發現二者在可雇傭性內容上的異同,從而進一步優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實踐體系。
二、 研究設計
1. 研究樣本。我們在兩個影響范圍比較大的招聘網站――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上,選取了國內70條大中小型企業2015年最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招聘信息,作為可雇傭性研究的企業樣本。
為提取高校培養目標中有關可雇傭性的信息,我們選取了60所國內高校的培養目標進行分析,其中包括20所211、985國家重點高校,20所普通本科院校,10所??圃盒R约?0所職業技術學校。
2. 研究過程。首先對招聘信息以及高校培養目標進行信息編碼,使所得每個條目做到含義單一且清晰明了;然后將表達類似或意思相近的條目進行同類項合并,合并后的條目招聘信息共23條,高校培養目標共24條;最后,在研究者的主持協調下邀請組織行為學三名博士對兩組條目進行歸類。
歸類后,反映企業需求的招聘信息被分為四個維度:專業經歷、一般技能、HR關鍵能力和責任心,沒有無法歸類的條目。高校的培養目標共分為六個維度:專業經歷、基本知識技能、通用能力、科研能力和身心健康,沒有無法歸類的條目。
三、 結果與討論
從以上質化研究的結果來看,企業招聘要求以及高校培養方案具體的維度分類結果如表1所示。
1. 高校視角與雇主視角的關注契合點。由表1可知高校所關注的可雇傭性在某些方面與企業的關注點是相吻合的,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專業經歷。多數高校培養目標里明確規定,培養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畢業生,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能夠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各個模塊的工作,使畢業生能夠順利進入企業,適應工作崗位。企業也總是希望新員工入職后就能適應崗位要求,工作上手快等,在以上有關專業經歷方面,高校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是一致的。
(2)一般技能。一般技能也叫通用技能或可遷移性技能,這種技能的提高往往會大大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機會。顯然,高校在其培養目標中非常強調對一般技能的培養,包括外語、計算機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此類技能在以往的企業招聘要求中也頻繁呈現,高校和企業對于一般技能的培養和要求非常契合。
(3)一般工作能力。高校與企業共同關注的一般工作能力包括溝通協調、創新能力、團結協作、適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這些能力是大多數工作所應具備的能力。企業之所以要求畢業生要具備這些能力,是因為HR從業人員必須主動去了解和熟知企業其他部門的業務,具有向管理者以及員工推銷人力資源的創新性產品與服務方案的技能。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單個個體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所以團結協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 高校在可雇傭性培養方面的欠缺之處。盡管高校與企業在可雇傭性要求上具有較多的一致性,然而,企業所關注的可雇傭性的部分內容,在高校培養方案并沒有被有效關注。
(1)企業強調實習經歷,而高校對實習過程把關不嚴。樣本中五分之一的企業在招聘信息中明確表示有實習經驗者優先,說明企業還是比較看重畢業生的實習經歷,而目前高校的培養模式中往往更多的是課程化教學,即使很多高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要有實習過程,但是高校對實習過程缺乏監控,僅僅借助一份實習報告作為實習憑證,而對于很多學生的實習造假行為卻視若無睹。實習質量無法保證,會直接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質量,尤其是大學生就業時所需的可雇傭性。
(2)企業強調過硬的基本技能,而高校強調嫻熟的應試技能。高校培養目標關注對學生的英語、計算機等一般技能的培養,但是有關的培養目標還不夠具體,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缺乏側重點,監督和實施不力。例如目前的大學英語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應試技能的培養,大學畢業生往往掌握的都是“啞巴英語”。再如,在計算機操作方面,高校只是以考級的形式勉強督促學生掌握編程的技能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滿足不了企業對畢業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軟件操作的要求。
(3)企業需要實用的職業能力,高校培養寬泛的一般能力。人力資源管理部是一個獨立部門,其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多種與職業相關的關鍵能力,例如:良好的服務意識即公仆精神,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如及早判斷員工與企業的矛盾以便盡快解決)。這些企業所需的能力并沒有出現在高校的培養目標中。在實際的人才培養中,高校更多地培養學生的一般能力,即任何職業都需要的能力。即使對于一般能力的培養,高校也沒能嚴格履行培養方案的要求。此外,高校對大學生的學業考核機制過于簡單容易,學生學習過程基本不存在壓力,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的高壓力職場生活。
(4)企業需要負責任的人,而高校卻忽視了責任心的培養。責任心是個人人格特征的一個重要維度。研究表明,責任心與工作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在組織支持的情況下,責任心會通過工作投入對工作績效產生影響(于艷等,2013)。所以,企業非常重視畢業生是否具有責任心,每一份招聘廣告中都幾乎會提到“責任心”一詞。然而,高校的培養一開始就假設學生是具有責任心的或者學生的責任心是不可培養的,這種假設甚至使畢業生在應聘失敗時仍然不明白責任心的重要性。
(5)企業需要的是專業型人才,而高校培養的是通用型人才。企業的各項工作分工非常明確,在人才的使用上更強調專業和實用,但高校的人才輸出不僅僅指向企業,其學生能力的培養往往寬而泛。因此,二者在人才的能力對接上存在缺口。例如,本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高校培養目標中都提出培養具有獨立的科研能力的畢業生,并且要求學生投入大量時間用于畢業設計以提高科研能力,大有把本科教育研究生化的趨勢。企業在人才選拔中首先強調的是動手能力強,操作技能高等實用性能力和技能,而往往把科研能力看作是可選項。
四、 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啟示
1. 完善實習機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這一平臺,通過校友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在增加實習機會的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實習效果。高校也需要建立已就業的畢業生的學生網絡,幫助在校大學生獲取與工作相關的信息和資源,幫助在校學生明確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這也是高校教學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其次,高校通過更多地增設企業獎學金,并將學生的實習成績與企業獎學金掛鉤,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實習工作中并獲得提高。此外,學校可完善實習基地建設,實時監控學生的實習狀況,學生要定期向指導老師上交實習報告,這既可以幫助高校教師積累實踐教學經驗,獲取第一手教學案例,同時也可以防止學生的實習造假行為,提高學生的實習參與度。
2. 培養學生過硬的操作技能和應用技能。在本研究中,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電腦操作和英語能力。在電腦操作方面,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不要單純為了考級服務,而應該更多地從實際應用的角度考慮,例如,通過實踐應用幫助學生熟練掌握office系列辦公軟件;介紹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能,教會學生運行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在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方面,教師應該轉換教學方法,將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度“強制性”地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學院在課下營造良好的“英語角”文化。
3. 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重視能力培養。教師要隨時能夠將最新鮮的案例帶入課堂,一是可以讓學生了解最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二是引導學生分析案例,逐漸培養學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教師要引入“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一次次的作業設計中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多利用校友平臺和學校資源,邀請學術界和雇主代表參與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即可達到見多識廣、視野開闊以及提前與企業要求接軌的目的。在這一點上,英國職業教育基于雇主驅動、需求導向、人性化的課程設計做了一個良好的典范,學校與雇主通過交流把行業、雇主和勞動力市場的組織需求轉化為個性化的學習課程,畢業生整體的可雇傭性明顯提高(李傳瑛、王春秋,2013)。
4. 多方創造條件,增強學生責任意識。責任心培養應貫穿在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意志和責任行為的所有環節中(劉波、陳力,2014)。首先,學校要實行責任意識的文化滲透。學??梢酝ㄟ^開展講座、校園廣播、大型的責任意識主題活動等形式營造良好的責任意識的文化氛圍,喚醒和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學會對自己負責。其次,具體到各個班級可以實行班委輪流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煉成長的崗位,幫助學生進行角色定位,明確角色責任并對所在崗位負責,通過實際的崗位工作塑造學生的責任心。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強調責任心和服務意識的重要性,每門課程都可以增設課程服務崗位,讓每位同學都有為班級服務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責任心。
摘 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選擇密切相關,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本文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進行調查,以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為研究基礎,綜合運用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畢業生 調查 對策
大學生正處于職業探索和職業準備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來說,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更加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實現人職匹配。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改善意見,更好地發揮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的幫助作用,使學生在踏出校園的同時也贏得職業成功。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在大學期間,大學生通過知識學習,觀念轉變,提高方法等手段來改善目前自身狀況,努力發展與未來職業生涯目標相適應的內在職業能力和素養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體是大學生自身,重點是獲得和改善自身與工作相關的技能、知識、行為、動機、態度等因素,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職業生涯目標。
二、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分析
1.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以河南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應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50份調查問卷。為確保調查的可信度,按比例向女生隨機發放33份,男生發放17份,調查過后共回收50份,回收率100%。問卷采用匿名填寫方式,比較能放映大家的真實情況和想法。調查問卷共設計了26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自我認知和定位、規劃意識與行動、職業準備、課程和就業服務等職業生涯規劃問題。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發現問題并總結了原因。
2.調查結果分析
(1)自我認知和定位方面。調查顯示,32%的學生對自己的興趣特長非常了解,66%的同學只了解一些,還有2%的同學不太了解;對于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相當一部分同學(44%)只了解一些,可見學生自我了解程度不夠。其中84%的學生通過同學、朋友來認識自我,34%和26%的學生通過家人和老師進行自我了解,36%的的學生運用網上測評工具。由此可知,學生認知的獲得缺乏科學性,有較大的主觀因素。學生對自己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清楚的占42%,不太確定的達到54%,還有4%的學生感覺不清楚,并沒有明確的職業定位。
(2)規劃意識與行動方面。調查結果顯示,98%的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重要,只有2%的同學認為不太重要;62%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幫助??梢姡蠹覍β殬I生涯規劃重視程度比較高。對于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22%的同學表示感興趣,一定會去;62%的學生一般學校要求了才會去,14%的同學認為無所謂,還有2%的同學感覺沒用,不會去??梢?,學生態度不端正,缺乏主動性。只有18%的同學知道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見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不太了解。有68%的學生對大學四年的生活、學習有過規劃,但是沒有堅持多久,58%的學生清楚自己未來三到五年的規劃,還有42%的同學不太清楚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規劃??梢姡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并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3)職業準備方面。調查結果顯示,58%的同學不太了解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專業,42%的同學非常了解;沒有關注過喜歡職業的變化趨勢的占44%,關注過的占56%;88%的同學對自己喜歡職業的從業人員要求不太清楚,只有12%的同學感覺非常清楚。可見,人力專業畢業生對職業環境還不夠熟悉。只有12%的學生參加過針對性的實踐活動,為就業打下基礎,62%的同學都很少參加,還有26%的同學幾乎沒有或者從來沒有參加過。由此可知,學生實踐比較匱乏。
(4)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方面。調查顯示,有14%的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具有實用性,70%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理論性太強,還有16%的同學認為課程理論與實際脫節。由此可見,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的設置存在問題,實用性不強,還有待改進。
(5)就業服務方面。調查中,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服務,只有20%的同學感到滿意,64%的同學感覺一般,還有16%的同學對其不滿意。針對學校提供的指導服務對自身的影響程度,10%的同學選擇了很有影響,74%的同學認為它的影響一般,還有4%的同學認為完全沒有用。可見,就業中心提供的服務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有90%的同學認為大學階段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體現了大家對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化和正規化的需求。此外,58%的同學希望獲得職業咨詢的服務,55%的同學選擇了人才測評,51%的同學希望得到具體的求職輔導,還有46%的同學想要職業推薦??梢?,學校對相關服務的建設還不夠。
三、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1.全面認識自我,準確自我定位
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征。除了從家人、朋友同學、老師那里外,還要借助相關的測量工具。比如艾克森情緒穩定性測評、卡特爾人格測試、大五人格測試等。全面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可以借助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對自己的能力進行理性評估,可以借助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或者通過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來了解自己在人際交往、自主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準確的自我定位包括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制定職業生涯路線和發展方向。確定職業目標可以采用SWOT分析,職業定位就是將自己的主客觀條件和目標進行最佳匹配。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是在性格、興趣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能力,專業知識及社會環境,對將來的工作進行方向性的規劃。
2.將職業生涯規劃落實于行動
首先端正自己的態度。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和講座,要積極主動參加。因為只有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框架,才能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怎么去規劃。其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能力特長的評估以及對職業環境的了解,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然后制定大學期間具體的學習和實踐規劃,有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符合目標職業的從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規劃開始可以是短期的,1年或者一個學期,一個季度,關鍵是把計劃一點一滴落實于行動。
3.熟悉職業環境,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在學校把主要精力都用來學習專業知識,對外面的職業環境了解不多,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都比較欠缺。所以,應當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實習和各種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掌握外部環境的第一手資料,也不會影響學習。一是積極參與學校安排的專業實習,將專業知識與擇業就業結合起來,深入社會,形成全面、客觀的外部環境認知。二是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及社會實踐。如青年志愿者協會、三下鄉社會實踐等與專業相關的活動項目,深入體會社會環境。三是通過專業導師的引導和推薦,有針對性地參與實踐。
4.注重課程的系統性及實用性
對相關課程的學習是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課程的開設要具有系統性,從入學時開始貫穿于整個大學全過程。大一注重意識教育;大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實踐能力;大三開展就業技巧、就業心理等方面的指導;大四引導學生把職業生涯規劃付諸于實踐,幫助學生解決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還要注重課程的實用性,要打破單一的課程設置,使課程內容多元化,充分實現與學生的互動。課程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整個過程中要注重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素質測評、專業實習、行為訓練等有機結合。
5.加強就業服務的建設
學校要注重就業中心所提供服務的質量,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幫助。就業中心除了定期開展招聘會,舉行就業講座,校內招聘信息之外,還要及時與校外各大企業取得聯系,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學生提供崗位推薦和實習服務。學生也要經常關注學校就業信息網的動態,獲得更多就業方面信息。
加強人才測評和職業咨詢的建設力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測評建設力度。運用心理測量、情景模擬等手段,對人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進行測量。學生能夠通過測量結果客觀認識自我,擺正心態。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咨詢建設。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會因為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而有差異。所以只有加強面向個人的個性化的職業咨詢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和發展方向。
四、結論
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的問卷調查,發現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并不樂觀。在自我認知及定位、職業準備、就業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并對此提出了5條對策:全面認識自我,準確自我定位;將職業生涯規劃落實于行動;熟悉職業環境,進行社會實踐;注重課程的系統性及實用性;加強就業服務的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全面推進和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應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
摘 要:畢業論文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綜合性檢驗。目前,畢業論文在選題、寫作和質量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標準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和依據。因此,高??梢酝ㄟ^制定標準、實施標準、檢查和修訂標準,穩定地保持和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 質量管理 標準化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重在培養具備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論文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綜合性檢驗,是學生畢業和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評價內容。因此,加強畢業論文的質量管理,對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寫作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標準指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標準化指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標準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標準化貫穿于質量管理的全過程。因此,通過制定標準、實施標準、檢查和修訂標準,可以穩定地保持和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
1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質量問題
由于高校持續擴招和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提升的影響,目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存在不斷下降的趨勢。結合我校2009年以來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教學實踐,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畢業論文選題問題。如選題的范圍、難度過大,導致論文工作量過大,論文不能按時完成;或者是選題偏易、重復、陳舊,工作量不足;或者選題偏離專業方向;或者課題研究無理論或應用價值;或者課題的名稱不規范。
(2)畢業論文寫作問題。如缺乏文獻綜述,研究方法不合理,缺少理論分析和深度,沒有聯系實際,參考文獻的引用、標注錯誤,論文題目和中文摘要的翻譯錯誤等。
(3)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如論文抄襲嚴重,論文結構混亂,文題不符,無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編寫不規范,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較差,篇幅過短等。
2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的原因。
質量管理大師戴明說過:“80%的質量問題是管理者的問題”。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①沒有制定畢業論文主要過程(或關鍵控制點)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或管理制度。畢業論文的主要過程包括:選題,開題,文獻綜述,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②沒有對畢業論文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或監督檢查流于形式。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合理對畢業論文的影響:如前導課程設置不當,沒有足夠的實踐教學環節等。
(2)教師方面的原因。教師是對學生直接提供教育服務的人員,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教師方面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師的責任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②教師指導能力的欠缺:如部分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整體素質有待提高。③教師的科研和教學壓力較大,時間不充裕等。
(3)學生方面的原因。①學生對畢業論文課程不重視,認為課程的意義不大;②學生急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考公務員等,沒有充足的時間;③學生自身能力欠缺:如專業能力、寫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不足。
(4)環境方面的原因。①學校內部環境:如學校教風和學風較差,學校實驗室、圖書館、科技文獻數據庫等基礎設施不完善;②學校外部環境:如社會上的就業壓力,科研論文弄虛作假等。
3 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高校應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具體質量問題,通過對質量數據進行分析,明確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跇藴驶?,采取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制定畢業論文主要過程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或管理制度等規范性文件。
對畢業論文主要過程中成熟的重復性技術事項和管理事項,完全可以制定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對不成熟的重復性事項或臨時事項,可以制定為管理制度或管理規定。如畢業論文格式標準、畢業論文質量評定標準、畢業論文成績評定標準、校級優秀畢業論文評定標準、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資格標準或獎懲制度、畢業論文工作計劃、畢業論文選題指南、畢業論文編寫規定、畢業論文前期檢查、中期檢查和最終檢查制度、畢業論文評閱和盲審制度、畢業論文資料歸檔制度等。
(2)認真組織實施畢業論文的有關標準或制度。
學校、院系有關職能部門應認真組織畢業論文有關標準或制度的宣貫和培訓,使指導教師和學生了解有關標準或制度的意義、內容和相關要求,并嚴格按標準或制度實施。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范圍,應以應用性研究課題為主,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并限定在企業員工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勞動法規、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
(3)對畢業論文標準或制度的實施進行檢查或監督。
學校、院系有關職能部門應對畢業論文進行階段性檢查,以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對畢業論文標準或制度進行必要的修訂和完善。如我校以開題、畢業論文撰寫、畢業論文歸檔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為基礎,對畢業論文進行前期、中期和最終檢查。檢查的主體是學校督導團和院系兩級主管部門。
(4)提高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指導水平。
一是采取激勵措施,加強思想教育,提高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二是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進行掛職鍛煉、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或培訓等,提高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力和指導水平。
(5)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綜合素質。
一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課程的重視程度;二是在大一到大三階段,教師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教育和訓練,為畢業論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6)主動應對環境壓力。
一是為應對學生的就業壓力,緩解學生時間不充裕的狀況,畢業論文時間可以適當提前。如我校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課程設置在第八學期,但畢業論文的選題提前至第七學期中期進行,甚至可以提前到第六學期末進行。二是為了防止畢業論文抄襲現象,可以利用系統對畢業論文進行防抄襲的抽查檢測。
4 結論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重量管理,應從畢業論文的現狀調查開始,統計和整理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標準化管理應貫穿于質量管理的全過程,高??梢酝ㄟ^制定和實施畢業論文有關的質量標準或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作為煤炭企業人才培養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本文在我國煤炭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通過強化考核制度、實行跟蹤管理及構建合理的管理體系等創新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以提高煤炭企業對畢業生的人力資源管理,為煤炭企業提供優秀合格的人才,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煤炭企業 畢業生 人力資源 管理措施
1 煤炭企業在管理畢業生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煤炭行業也逐漸趨向于智能化、自動化和機械化的方面發展,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煤炭企業要想不斷的發展壯大就必須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培養和管理。但是煤炭企業在管理畢業生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①缺乏健全的考核機制。因為學生在實習期間缺少對相關懲治和獎勵制度的認識,不能很好約束自己的行為。②責任劃分不明確。目前,人力資源是管理畢業生的主要部門,此外其他部門具體的職責還不夠明確,使學生和企業的重視度不夠,達不到實習的效果。③管理存在局限性。畢業生人事關系所在部門主要對轉正后的畢業生進行管理,其他部門不能進行共同努力和配合,不能全面的實現人才培養的工作[1]。
2 煤炭企業加強畢業生人力資源管理的措施
2.1 強化考核制度
對畢業生進行考核是驗收培養人才工作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管理畢業生的重要內容,科學合理化的考核制度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綜合、階段及日常考核是畢業生管理考核的主要方向,其中業務素質和業務報告是綜合考核的主要內容;定期鑒定是階段考核的主要方向,是在不同學習階段內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檢測;跟蹤管理是日??己说闹饕椒?,也是最常用的一種考核形式。
2.2 實行跟蹤管理
實習是讓畢業生將學到的知識同實際工作進行結合的過程,作為學習和步入企業的過渡階段,主要包括指定單位實習、技術實習和勞動實習。而延期管理是指對上崗畢業生進行實踐指導的深層次管理,目的是提高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企業提供充足、優質的人力資源[2]。
指定單位實習要求畢業生到單位的基層生產中進行體驗和歷練,加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技術實習過程要求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在相關單位進行多單位輪崗式的鍛煉,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專業、全面的培訓目的;而勞動實習則是將畢業生安排到煤炭礦井生產部門,讓學生通過親身的勞動對自身的勞動價值觀進行評判。
掛職鍛煉是延期管理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畢業生上崗后的一年內,統一籌劃畢業生在業務組長、車間管理主任以及采掘管理班隊長等不同工作方面的鍛煉,并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畢業生進行跟蹤管理,通過這種掛職鍛煉的方式不僅能夠讓畢業生體會到這份工作責任重大,提高對工作的了解和重視,促使畢業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加快畢業生的成長,此外還提高了畢業生的組織和指揮、設計能力,有利于畢業生在企業內的發展。
2.3 構建合理的管理體系
要想加強煤炭企業對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就必須做到畢業生、基層單位和公司三方面立體化的管理體系。其中畢業生通過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辦法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更好的適應工作做好鋪墊;由基層單位直接對畢業生實行培訓和管理,通過考核和日常管理等措施來為企業培養優秀的工作人員;公司管理是通過人力資源部門管理來實現的,根據畢業生的具體情況來完成組織協調和制定制度政策等工作。自我管理是畢業生工作的基礎,只有擁有了對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更好的適應企業工作的要求。思想決定著行動,要讓畢業生意識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學習中主動約束自身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使自己成為高素質人才。
基層單位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關系著畢業生能否在以后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職責,基層單位在實習和掛職鍛煉階段要切實的發揮自身的管理作用,落實日常監督工作,根據人力資源部門的計劃和方案來組織和鍛煉畢業生[3]。此外還要對畢業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和監督,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做到定期的交流,及時的糾正畢業生存在的問題,幫助畢業生更好的完成工作。通過對畢業生的表現進行定期鑒定及總結的方法,不斷鼓勵畢業生,挖掘畢業生的潛力。
煤炭企業在管理畢業生時要將各種學習活動的舉辦和日常崗位的培訓進行綜合,強化畢業生理論掌握和實踐操作兩方面的能力,在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理論的指導下來謀劃畢業生的培養方式,形成系統科學化的培養模式。同時要注重公司與畢業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一方面使畢業生了解企業工作的內容,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根據畢業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通過輪崗實習、深化理論學習和掛職訓練的措施來培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才。這種規劃-鍛煉-學習-發展的培訓模式是提高煤炭企業管理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
摘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實施,具有許多積極的意義。作為見習單位,醫院安排醫學院校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參加見習活動不只是完成了政府交給的任務,同時也豐富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認真分析,深入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對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解決畢業生就業見習過程中的各種難題,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完善,促進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影響
0 引言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大學生找工作、落實就業將更加困難。在此壓力下,政府推行畢業生就業見習尤顯重要。要鼓勵大學畢業生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積極參加就業見習活動,以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合理的就業見習制度對于緩解就業壓力、開發企業人力資源,特別是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醫院作為人才密集型組織,接收高校特別是醫科院校的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活動,是醫院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醫院本身也將從這一制度中受益。而從現有的報道和論述中,專家學者多從社會和畢業生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析,鮮有從用人單位的視角來闡述的。事實上隨著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推行擴大,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對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影響。
1 增加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內容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實施,使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范圍延伸至與個人建立勞動關系之前,必須增加新的內容來應對這種變化。
1.1 增設指導老師崗位
根據規定用人單位必須配置見習指導老師具體負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實際操作中醫院會按照見習人數的多少設立專職或兼職人員擔任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必須選擇有經驗又有責任心的管理人員擔任,具體負責設置見習崗位,安排見習時間,完成見習畢業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1.2 增加科室管理工作量
直線管理者,即科室負責人是直接管理者,要為分配到本部門的就業見習畢業生安排見習內容,進行業務指導,定期評價其工作情況,如實填寫培養記錄。還要區分就業見習畢業生與在校實習生和見習期工作人員的不同身份,安排工作任務時要嚴格執行醫療衛生法規有關規定,臨床和護理崗位不得安排單獨值班,堅決杜絕無證上崗現象的發生。要注意既要讓他們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又不能違反崗位責任制度,更不能把他們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
1.3 提前考察擬用人選
以政府倡導的30%留用率計算,在70%的人員被淘汰前,需將全部參加就業見習的畢業生列入候選名單。利用勞動關系建立前6-12個月見習期時間對他們的工作勝任能力進行全面考核,時間更充足,更具真實性。向前延伸的管理方式,使醫院完成社會責任的同時,篩選出與崗位匹配的人,減少了招聘費用支出,降低了招聘風險。
2 為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提出了新課題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實施,許多新現象新問題不斷出現,等待社會各方去研究解決。例如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高校、政府部門的角色和相互責任,高校專業設置滯后于社會需求,就業見習費用成本控制,就業見習制度評估等等。與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關系最為密切的問題主要有:
2.1 對醫院人員配置的影響
按照3名見習醫師與1名住院醫師的工作量相當,2名見習護士與1名臨床護士工作量相當,1.5名其他見習學生與1名其他工作人員工作量相當換算,假設醫師、護士和其他人員崗位缺口比例為1:1:1,那么醫院每接收100名見習畢業生,就可以彌補45人左右的人員空缺。這當然是一種假設狀態,但至少可以說明見習畢業生對醫院總體工作量分擔是有貢獻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要注意到這些事實的存在,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人員配置。根據崗位需求、學科建設和人員梯隊建設等要求,科學合理的編制醫院人力資源規劃。分析人員供求時,把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各種情況考慮進去,在符合醫院戰略發展的前提下,要為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留出一定數量的崗位份額。
2.2 醫學人才培養的銜接問題
醫療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醫學教育的終生性已被深刻認識,醫學終生教育包括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知識更新(繼續醫學教育)三個階段[2]。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去向復雜,如何在工作后進行知識的彌補,需要醫院人力資源管理者下一番苦功夫進行思考。
對見習畢業生重點要做好這樣幾項工作:
①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生產教育;②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特征、長處、短處和發展需要;③幫助他們學習職業生涯發展的知識,積極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④幫助他們了解“醫、藥、護、技”執業和準入制度規定,準備考取執照;⑤建立臨床帶教制度,在高年資醫生、護士指導下進行工作。
2.3 引導見習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
有研究表明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已經超過或與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持平,百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超過96%[3]。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職畢業生更能面對現實,抓住機會就業。要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所工作,讓他們看到國家大力建設和扶持基層衛生工作的決心和力度,在那里他們同樣會實現人生的價值。利用人才市場等共享信息資源,幫助他們了解大型綜合醫院和各級各類??漆t院、衛生院、社區的人才需求信息,多方尋找就業機會。
2.4 維護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權益
李小瓊研究后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權益的現狀至少存在就業見習機會不公平、勞動權得不到充分體現、社會保障制度較弱、權益維護路徑不明晰等四個方面的問題[4]。工作中,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最大程度的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助力度,對有突出表現人員實行獎勵制度,使醫院成為有社會責任的用人主體。
2.5 關心見習畢業生的心理健康
參加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活動的畢業生,處于“準就業”階段,工作長時間得不到落實,心理負擔較重。首先是沒有歸屬感,由于不是正式職工,他們常常處于一種“去留不定”的心理狀態,容易灰心喪氣,隨意棄崗。其次是為婚姻問題所困,多數人年齡偏大,加上遲遲找不到工作,直接影響到個人婚姻的選擇和決定,思想壓力較大。要關心他們,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和積極應對各種困難,樹立遠大的個人理想。
3 促進醫院人力資源管理規范不斷完善
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5]18號)和2006年人事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通知》是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依據。為落實國家政策,河北省和唐山市也分別出臺了管理辦法。作為具體承辦單位,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需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保證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的順利開展。
3.1 制定本單位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管理辦法
明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指導下負責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的組織實施;明確工作程序,工作內容;明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直線管理者的管理責任;明確開展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的資金保證。規范操作流程,崗位信息、人員選擇、人員確定、進入崗位以及人員離崗等工作環節中需要堅持的工作標準和要求以流程圖的形式進行確定。簽訂就業見習協議,協議應明確見習崗位、見習期限、補貼標準,以及雙方應履行的權利義務。
3.2 做好工作分析
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不同于普通工作崗位,鑒于醫療衛生工作的科學性和風險性,有必要對特定的工作作出明確規定,確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條件。要針對見習崗位編制專門工作說明書。這樣做一是為畢業生審視和規劃自己的工作指明正確方向,二是為開展考核鑒定提供客觀的標準,三是預防醫療責任事故的發生,四是進行勝任能力分析,預測未來工作情況。
3.3 制定本單位聘用就業見習畢業生的辦法規定
以醫院人力資源規劃為依據,明確見習畢業生的留用率。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提前向所有見習畢業生醫院崗位需求、報名條件、選拔方法、程序、時間、地點、咨詢電話等,確保所有符合條件者享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對優秀的、有培養潛質的畢業生設定特別程序隨時進行錄用。
從選人、用人的角度看,醫學院校擴招和醫學畢業生的逐年增長,給醫院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資源,醫院要從戰略的高度制定規劃,加速人才選拔培養,利用人才優勢取得競爭優勢,推動醫院的改革與發展。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要將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納入管理和研究的范圍,并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加以重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不斷完善,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鍛煉和實踐舞臺,幫助他們盡早就業,盡早成為人民群眾需要的有用之才。
摘 要:店業缺乏高素質的專門人才與旅游專業畢業生就業行業對口率低兩種現象并存,且大學生員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這種教育與行業需求不適應,學校、酒店人才供需錯位的現象十分普遍。本文就上述問題展開論述,即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原因、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旅游專業畢業生;酒店;人力資源管
酒店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酒店是以人為中心的行業,酒店的管理說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大學生員工是知識型員工的代表,是酒店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酒店能有效地吸引旅游專業到酒店就業,能有效地降低旅游專業畢業生員工的離職意愿,成為提高酒店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一.問題的提出
(一)旅游專業畢業的對口就業率低。根據,郭倩倩的研究發現旅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在旅游行業內就業的人數一般在10%—20%之間。
(二)飯店業缺乏高素質的員工。根據,仇學琴的研究表明,2001-2002年云南省星級飯店員工學歷層次??萍耙陨蠟?7.1%、高中(含同等學力)及其以下占63.9%。
(三)高離職率。根據浙江省飯店協會的《2008浙江飯店白皮書》近5年來酒店業員工離職率分別為25.64%、23.92%、24.2%、22.56%、23.41%,比一般行業5%—10%的員工離職率要高出1—3倍。據其不完全統計杭州市內酒店學生員工三年內離職率高達66.1%,進酒店一年就離職高達48.2%,甚至有些飯店招聘的大學生員工一年內全部離職。
二.問題的原因
(一)薪酬低。據國家統計局《城鎮就業人員年均工資情況統計公報(2009)》了解,2009年餐飲業員工平均年收入為21193元(非私營)和15623元(私營)。為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4.7%,在19個分行業中居倒數第二。
(二)勞動強度大。據筆者對在酒店工作在酒店工作的同學不完全統計,他們一天工作時間是10—14個小時,遠遠大于國家法定的8小時,且沒有節假日(節假日的勞動強度更大)。
(三)酒店的“逆向”選擇和淘汰。由于酒店業對員工的隱性知識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所以酒店特別是高星級酒店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把許多有到酒店就職意愿的旅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拒之門外。另由于對隱性知識的培訓成本高,酒店就采取更方便的方法——挖墻腳,造成了高的離職率。
三.問題建議
(一)在校期間
1.就學校而言。要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創造能力。以案例教學為載體的理論教學;以實習實訓為重點的實踐教學;以職業訓練為核心的第二課堂。要堅持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辦學理念,把學生培養為適應社會、適應酒店的高素質人才。
2.就酒店而言。加強校企合作,引進優秀的在校大學生到酒店中兼職,為酒店發展儲存人才。
3.就學生本人而言。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責任心;學會熱情待人的處事方法;善于人際溝通、善于學習??傊环胚^充實自己的每一次機會,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為將來從事酒店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實習期間
1.就酒店而言。在安排工作崗位時,應盡量考慮實習生的能力、綜合素質、心理狀態,因人設崗。對實習生的進行必要的培訓。讓實習生充滿自信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使他們能在工作中感到成功、成長的快樂,提高成就感。酒店要支付給實習生合理的薪酬;要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關心和幫助實習生。
2.就學生本人而言。要通過建立同事、師徒、上下級之間的良好人際關系,獲得更多的資源。通過具體的工作,了解酒店的經營模式、總體規劃;學習到各種工作技巧;豐富酒店工作經驗;提升實踐操作能力。要以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員工,而不是酒店實習生。
3.就學校而言。要盡量選擇高星級酒店為實習合作單位,這樣有利于學生發展。
(三)正式上崗期間
1.就酒店而言。對新招聘的員工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更好更快的融入酒店;盡可能通過內部提拔,爭強員工的積極性,留住大學生員工;盡可能使員工感到公平,這不僅僅是工資的公平,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公平、提拔機會的公平;合理工作安排,由于酒店行業的特殊性,員工工作時間和個人生理與家庭需要之間產生一定矛盾和沖突,導致員工工作壓力較大,這也是員工離職率高主要原因之一。
2.就大學員工而言。要干一行,愛一行;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來回報酒店、回報社會;積極為酒店發展獻言獻策;不僅僅把酒店當做工資的來源,還要把酒店當做家來熱愛。
3.就社會而言。鼓勵旅游專業畢業生到酒店工作,對到酒店工作的提供政策(如戶籍、勞動、人事等)支持。
四.結論
要解決教育和行業需求不適應,學校與酒店人才供需錯位現象,不僅需要我們高校的努力,還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持,更需要酒店的努力。只有高校、學生、酒店、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國酒店業和旅游高等教育穩定的可持續的向前發展。
【摘要】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離不開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本文先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的研究現狀作了綜述,然后對廣東金融學院第一屆本科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作了問卷調查,之后對問卷進行深入分析,深入了解了我校首屆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分析了我校首屆本科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呈現出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和職業發展狀況特點,以及職業發展瓶頸,希望對學校的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和人才培養的研究現狀
作為管理學科的新寵,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愈發受到廣泛關注。國內外的學者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發展狀況和人才培養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做了很多研究。
1.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職業發展狀況國內研究情況。傅志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2005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我國雖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并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但仍存在專業定位不準、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不明確、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結構不合理、沒有較為成熟的專業教學模式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加快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需要從加強專業建設規劃與指導,加大師資培養力度,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適合人力資源管理特點和我國實際的專業教學模式,加強各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等方面著手。蔡厚清,《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素質結構及其培養》(2002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質可以通過學習和培養與實踐中管理者的核心素質直接對應起來。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包括:(1)專業技術技能;(2)人際技能;(3)創新技能;(4)寫作技能;(5)計算機技能。
2.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國外研究情況。在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絕大部分緣自職業學院的MBA,本科生的數量很少。美國大學的核心是文理學院,它的主要教學對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前者是大學教育的主體,后者的培養與科研密切相關。這個核心之外是職業學院,如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和工學院等,這些職業學院通常只招研究生,他們獲得學位是職業學位。職業學位有兩大本質特征:學術性和職業性,兩者缺一不可。因此,職業學位要求有獨特的知識領域,較高的專門技術層次,嚴格的入門標準和鮮明的實踐性,只有獲得這種學位才能進入某一行業或領域從業,即學位是從事職業的必備條件。
二、研究假設
基于本研究的內容,筆者提出了如下的相關假設:(1)是否做過職業生涯規劃對HRM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的影響存在差異;(2)是否掌握專業知識對HRM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的
影響存在差異;(3)是否很好掌握外語對HRM畢業生的職業發
展狀況的影響存在差異;(4)工作經驗以及其他基本能力要求
對HRM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的影響很大;(5)HRM職業人職基本匹配,但升職壓力很大,升職對能力要求很高。
三、研究目的
當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理論與實際不能相結合,綜合能力仍有待提高,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走向人力資源崗位。針對此問題,本課題組立足于對我校首屆本科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的調查,對調查數據加以科學分析,得出我校首批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及職業發展狀況,以及對影響其職業發展狀況的相關因素和能力。這既是對于我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階段性總結,也是對我校以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借鑒意義。
四、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一共發放231份問卷,全部是通過網絡渠道發給05級畢業生作答。其中104位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剩余的是我系其他人力資源相關專業、且畢業后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畢業生。最后回收了有效問卷98份,回收率不高,但回收的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為之后的數據分析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來源。
五、研究工具
(1)電話訪問:該課題組成員全面調查之前對首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抽樣作了電話訪問,形成了一些預調查成果。(2)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問題研究調查問卷:此問卷系本研究團隊根據調查小組全面調查之前的抽樣電話訪問的預調查結果設計而成,共29道題。該調查表調查了畢業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其現在職業發展狀況。
六、數據處理
使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回收的數據加入輸入,并對錄入數據進行了頻數分析相關性分析。
七、結果分析與討論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并結合本文原假設,筆者嘗試得出了一些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的因素。具體影響因素的詳細分析如下:(1)是否做過職業生涯規劃對HRM
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的影響存在差異。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明確以后的求職目標,制定發展做計劃,從而指導之后目標的實現;它還可以對本身的職業進行規劃,幫助事業達到另一個巔峰。由統計數據可知,Pearson Chi-Square(皮爾遜卡方檢驗)中Asymp.Sig(2-sided),即p=0.004
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的影響存在差異。HRM專業的基本定位,應該是學術性和技能性的統一,兩者缺一不可?!皩I知識的重要程度”一欄中,“非常弱”、“有點弱”、“一般”、“有點弱”、“比較弱”、“非常弱”各占比例分別為:2.6%、3.8%、12.8%、17.9%、33.3%、26.9%。同時,“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一欄中,統計結果顯示,“非常弱”、“有點弱”、“一般”、“有點弱”、“比較弱”、“非常弱”各占比例分別為:1.3%、2.6%、5.1%、7.7%、16.7%、51.7%、9%?;A理論上的相對掌握不足在一定程度影響了畢業生崗位具體工作的開展,從而畢業生的工作滿意度較低。工作滿意度較低,又導致了畢業生職業發展前景的欠明朗,加之畢業不久的工資待遇較低,暫時的低待遇和職業困惑的難以解決又反過來進一步降低了其工作滿意度,有此引發的一系列不良反應鏈條,困擾著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3)是否很好掌握外語對HRM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的影響存在差異。由相關分析結果可知,Pearson Chi-Square(皮爾遜卡方檢驗)中Asymp.Sig(2-sided),即p=0.001
66.2%的人認為自己在職位上是人職基本匹配,側面說明HR職業的發展有一定平臺,正因為自身能力在HR職位中能得以發揮,這就讓人們愿意留在本職位,既實現了企業的期望,也使員工能力效用最大化,達到雙贏狀態,因而人職匹配狀態奠定了HR的發展空間,但從升職前景光明比例只有15.6%中看出,HR的升職前景并不是很突出,甚至有18.2%的人認為大材小用,因而也說明在HR職位上,并沒有很好地利用人才,并且其升職前景不足夠吸引和留住人才,這也是HR職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八、對策與建議
(1)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鼓勵學生多參與其中。大學生入學之初的職業生涯規劃,既是學生對自己大學生活所做的規劃,又是大學生活與職場的必要銜接,因而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應開設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盡量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并指導其根據實際情況對規劃進行修改,同時,建議積極響應國家要求,鼓勵學生多參加職業生涯規劃比賽。(2)加大對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加大對專業基礎理論的重視和考察力度,引導、督促學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HRM核心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內化,是HRM畢業生長期職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應當成為其對自己的基本要求之一。(3)鼓勵學生多參與校內校外的實踐活動。人際溝通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還有主動學習能力,這些都是作為一個HRM工作人員所必要的能力要求。多參與校內校外的實踐活動,能夠很好的鍛煉到學生的這些能力。目前校內主流的團總支、學生會以及社團都能為此提供比較合適的平臺。此外,校外實踐活動,也是應該予以鼓勵支持的途徑。(4)對學生的考核過程中,加大對外語水平的考核比重和力度。外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HRM工作人員在求職和職業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力的強弱。學校里傳統的對外語水平的考察都只是停留在聽和寫的階段,在此基礎上,更要鼓勵學生對外語口語的鍛煉。目前主要停留在國家英語四六級考核階段,除此之外,學校普遍存在對學生實用英語口語的教育考核不夠,而英語口語的流利標準,對畢業生求職又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這是一個該引起重視的方面。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作為當前熱門學科,該專業學生就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同時由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發展的不完善,也存在著巨大挑戰。作為高校,社會的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從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去增強同學就業的水平和機會。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就業;機遇;挑戰;原因及對策
人力資源是當前熱門學科之一,而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力資源并不是過去簡單的人事工作,如今招聘、培訓、考核、企業文化等等都是其涵蓋的內容。社會各個層面對人力資源的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人力資源方面的人才,更令一些企業求賢若渴。人力資源專業人才需求存在很大缺口,可以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但不是都能進我們以前概念的“好”單位(如事業單位、知名企業等),或者直接就可以做管理崗位。
一、當今高校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
當今高校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或者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醫藥方向)主要是由醫藥類學校開設,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培養的目標一般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醫藥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合格畢業生應該掌握扎實的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醫藥人力資源的測評、招聘、配置、培訓與發展、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等醫藥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實際操作技能。
結合培養目標所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基礎、人力資源管理、宏微觀經濟學、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測評、組織理論、雇傭與培訓、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管理心理學、現代醫藥企業管理、普通心理學、統計學原理、公司財務管理、勞動法規、英語、計算機等。而設定的就業方向:可在企事業單位和相關政府部門,特別是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醫院等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的管理、調配、培訓等相關工作。
二、當今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工作的機遇與挑戰
1.當今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就業機遇
從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大范圍上來說,我們知道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領域,前途十分廣闊。在國外許多企業資源計劃(EPR)軟件系統中,人力資源(HR)是非常獨立的一塊。在企業實施ERP過程中,HR部分都是由專門的HR顧問負責。我國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人才十分稀缺,據調查顯示,很多企業做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大多都是行政出身,進來許多高校也開設了人力資源專業,但是這些畢業生的質量和市場的需求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反映為人才資源隊伍的國際化水準不高,國際通用型人才十分緊缺。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國內的人才資源隊伍素質,不僅急需在總體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實現三大戰略性轉變:由再現型素質向開拓創新型素質轉化;由內向型素質向外向型、國際通用型素質轉化;由單一型素質向復合型素質轉化。據權威機構調查,國內現在需要中高級人力資源專業人才的量為600多萬,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其中北京缺40萬,上海缺60萬,廣州缺50萬以上,武漢也在30萬人左右。對于其中的細分醫藥人力資源管理也不例外。
由于市場巨大缺口,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工資也在節節攀升,據調查,大集團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薪水一般月薪數在1萬至1.5萬元或高達1.8至2萬元(一般在1.5萬元上下浮動);薪酬經理、招聘經理等大抵在6千元一1.2萬元之間(一般在8千元上下浮動),在這樣的工資標準中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薪資水準一般在1.2萬元左右浮動,最高不超過1.5萬元,最低不低于8千元。高薪使人力資源管理師成為許多人眼中極具吸引力的熱門職業。從前段時間風靡一時由徐靜蕾執導的勵志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可見一斑。
2.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面臨挑戰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由西方傳入中國后,迅速得到傳播和認同,由傳統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熱潮近年來逐漸升溫。然而,由于對人力資源管理還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認識,很多企業還存在許多觀念誤區:
(1)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職責屬于行政管理范圍錯誤。實質上這仍局限于傳統的人事管理,而不是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F代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核心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使企業內最有潛力的資源--人力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并服務于企業增值的目標。因此,凡與調動員工積極性,并充分發揮員工對企業價值有關的職能,都應包含在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源系統中。這個系統大到宏觀層面,如遠景、戰略(與人是否配合,是否能夠產生激勵),小到微觀操作層面,如招聘技巧、績效測評,其間還有企業組織、職位設計、企業文化等中觀層面。行政管理職能基本上是微觀層面的,只是大人力資源系統中的一小部分。
(2)人力資源工作基本處于企業內部,對企業經營業績沒有直接貢獻錯誤。許多企業認為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中處于輔助位置,而生產部門、營銷部門、財務部門才是企業創造價值的來源。生產目標、成本目標、利潤目標,都必須在承擔這些職責的人的有效工作下才能最好地完成。一個好的市場推廣活動也許在短時期內可以顯著增加企業利潤,但若缺乏一支高素質的營銷隊伍,長期穩定的市場拓展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僅使企業目前的業績得以保持,更重要的是推動企業長期穩定地成長。
(3)人力資源管理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職責錯誤。對人力資源管理缺乏系統的理解,是造成這一誤解的原因。實現對全體員工的價值開發是人力資源工作的目的,這不僅包括基層員工,而且包括中級甚至高級管理層。只要員工存在之處,人力資源管理就應該延伸,整個企業實際上是一個大人力資源系統。許多跨國公司提倡這樣的觀念:所有部門經理都應是人力資源經理,因為他們對下屬負有招聘、考評、開發、激勵等職責。人力資源工作要想切實有效,沒有各職能部門的執行、配合是不可能實現的。
以上觀念誤區的一個共同根源是忽視了人力資源管理貫穿企業各部門的系統性。那么,專職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整個人力資源系統作出規劃;提請高層管理者重視人力資源工作的價值;說服各部門主管認真履行人力資源管理職責;對各部門的人力資源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服務(如專業化的技術系統);注重對企業員工,尤其是職業經理層的培養。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發展趨勢:由于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轉變(職能的轉變又是大的經濟發展環境要求的),就要求人力資源從業者不能僅局限于人事手續的管理技能,更關鍵的是要把目光聚焦到企業戰略的整體把握和有效執行上來。從參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制定到戰略的分解、監督執行,從企業文化重塑與再造,學習型組織建設、綜合績效管理、企業經理人的培養機制的建立、人力資源價值分析、人力資源會計制度、人力資源審計等一系列事關企業發展與命運的重大職責都將成為人力資源工作者新的職責。這些變化要求人力資源工作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并提高自己的從業技能。
三、如何從課程設置引導人力資源本科畢業生的就業
1.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就業分布及其原因
由目前市場上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需求的數量和就業的遠大前景,我們可以預見本專業學生畢業生的就業從理論上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然而實施情況并不盡然。根據我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調查情況顯示,本專業學生初次就業率達到100%,然而專業對口的就業率較低,從就業分布來看:醫藥代表占36%;人事專業占20%;辦公室文員占16%;咨詢顧問占6%;自主創業占4%;入伍占4%;考研占4%,其他占10%。因此可見,班級的大部分的同學主要還是從事于與醫藥營銷相關的職業,人事崗位的比率只占第2位。造成同學們應聘人力資源管理崗位不能如愿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看似入門較低,可實際上,這一職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很高,盲目追逐導致職業生涯錯位是很可怕的。確立職業發展方向一定要知己知彼,一廂情愿追求職業目標不可取?!澳彻芾砼嘤栔行挠嘘P負責人認為,人力資源工作者的職業性格應該是感知型和溝通型,善于協調、組織、演講,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和藝術的溝通者,同時又是嚴謹的政策制定實施者?!?
(2)由于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競爭性、效益性,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的單一型知識結構或技能結構,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必須是復合型的。而我國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人才十分稀缺,據調查顯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幾年有高校開設了人力資源專業,但是這些畢業生和市場的需要還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為人才資源隊伍的國際化水準不高,國際通用型人才十分緊缺。
(3)從應聘情況看,醫藥營銷崗位的門檻要更低一些,沒有太多的專業限制,而且招聘人員需求量較大,同學在此列求職中往往是一投即中。而部分醫藥代表的成功也刺激了同學的專業“轉向”。
2.加強課程設置合理性,提高同學就業質量
為了促進同學們的全面發展及在求職過程中占有優勢,找到滿意的就業崗位,在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發揮優勢,我們必須在同學的課程設置上加以培養和引導。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除了發揮專業優勢,牢固學好經濟類和管理類相關課程,更要發揮我們學校優勢,增加相關醫藥類課程,使得我院的醫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在應聘崗位時,除了一般的企業、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醫藥類的企事業單位也是他們可以選擇對象。而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醫藥類的專業背景,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占有優勢。
3.課程以外的證書式教育增加了就業的砝碼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國人才資源隊伍的素質,不僅急需在總體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實現三大戰略性轉變:由再現型素質向開拓創新型素質轉化;由內向型素質向外向型、國際通用型素質轉化;由單一型素質向復合型素質轉化。大學本科畢業生要想在畢業時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除了專業知識成績過硬,普遍的英語計算機知識之外,還應該根據專業特點進行職業資格考試,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便是人力資源管理師。
隨著外部壞境的不斷變化,就業形勢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當今的大學生應該根據本身和外部就業市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自身和學校等周邊的有利條件,多方位的尋找就業途徑,審時度勢,不斷進行自我完備,迎接挑戰。
【摘要】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際價值的文章或設計。它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閱,也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一份綜合答卷。本科畢業論文環節的教學是綜合性的教學過程,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的水準,更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改革中絕不能忽視這一環節。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 畢業論文 設計 改革分析
在中國,目前很多企業還處于經驗管理模式下,對人的管理仍然是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近幾年來,中國企業正逐漸從以事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轉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何把人作為一種活的資源加以利用與開發,如何能真正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任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首要職責。但是,隨之而來帶來一系列問題,如不了解人力資源為什么重要,不知道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應該做些什么,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等。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因此,社會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空前增長。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繼在很多高校設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具備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勝任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更多是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因而在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是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是提高本科生綜合實踐能力的一個主要環節。
一、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必要性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際價值的文章或設計。它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閱,也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一份綜合答卷。本科畢業論文環節的教學是綜合性的教學過程,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的水準,更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改革中絕不能忽視這一環節。
1.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的都是單門學科的考試,或是一些課程實踐、實驗等,雖然這些都是對大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檢驗,但是畢業論文(設計)則是對大學所有課程學習和大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的一個全面的檢驗。畢業論文的完成需要運用所學專業的各種知識,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做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新型的學科,而且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成果,更需要系統地檢驗。而且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要具備一定的說、寫、收集信息等實踐操作能力,對于這些能力的檢驗更加不是能只通過考試就能檢驗出來的。因此,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檢驗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2.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專業考核的重要環節。大四學年基本上是畢業實習和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占了整個大學期間近四分之一的時間,這個環節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有畢業論文(設計)這個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環節的存在,能引導和激勵大學前三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提高前三年的教學質量是順利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前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很多高校都是一個新設的專業,對于此專業的教學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處在摸索的過程,因此教學質量還有待大大提高,而畢業論文(設計)不僅能提高本環節的教學質量,也能促進其他環節教學質量的提高。
3.是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畢業論文(設計)是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使他們初步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學生畢業后,不論從事何種工作,都必須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寫作能力。畢業論文(設計)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但它總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個人的能力與才華,向社會展示自身的價值。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就要學會搞調查研究,學會起草各種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工作計劃、總結、報告等,為此就要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將其結果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而且還要學會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各基本職能的管理模型,因此畢業論文(設計)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為以后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我校和其他一些高校近幾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情況來看,作為重要教學環節的畢業論文(設計)形式僅僅是限制在論文的范疇,基本上不考慮設計,從而導致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脫節;選題基本上為約束性選題,這種方法既不符合創新人才的培養原則,也偏離了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結果是,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激情,從而敷衍了事,無法達到畢業論文(設計)這一重要教學環節的預期效果。
1.形式單一。作為本科畢業檢驗的重要形式,近幾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絕大部分是以畢業論文作為單一的形式,基本上不考慮設計,從而導致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脫節。雖然畢業設計是理工科學生畢業檢驗的主要形式,但是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分支,其實踐性特強,而且對人的管理本來就是就是非常復雜的事情,人力資源管理很多職能模型的建立都不是僅僅通過一篇畢業論文就能完成的。因此,畢業論文這種單一的形式限制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教學環節質量的提高。
2.選題不當。由于應屆畢業生工作經驗的缺乏,加上有些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的不到位,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選題時,很多都理論性過強,題目過大過寬,不能很好地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很多學校都是由指導老師限制選題,學生不能很好地與自己的畢業實習聯系起來,這樣就限制了學生在選題時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與教學脫節。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同時也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而且是更生動、更切實、更深入的專業知識的學習。首先畢業論文撰寫和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把學過的專業知識運用于實際,在理論和實際結合過程中進一步消化、加深和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并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調查研究、接觸實際的過程中,既可以印證學過的書本知識,又可以學到許多課堂和書本里學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識。但是現在很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和畢業設計過程中,不能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畢業論文(設計)環節與前面三年的學習過程脫節,結果是既不能鞏固知識,又不能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4.不能指導工作實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管理學科,純粹的空洞的理論說教,對于企業管理的實踐沒有任何實際意義?,F在很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要不就是一些空洞的理論的摘抄,要不就是一些企業管理現象的羅列,不能用來指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踐。
5.管理不合理。因為現在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加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個比較新的專業,所以,很多學校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管理工作相當松懈。對于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很少過問,只關注最后的論文或設計。而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查閱資料、初稿撰寫、修改等環節基本無人過問。管理不善也是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6.評審制度不健全。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的評審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沒有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特色的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序,一般都是照搬其他專業的一些方法和程序,根本不能客觀、真實地評價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
三、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對策
1.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并重。要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色,改變過去只注重畢業論文的撰寫,忽視畢業設計的做法,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尤其是是要加強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真正把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設計出能指導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模型。
2.指導貫穿于教學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雖然是大四學年的教學工作,但是要通過改革現行教學體系來提高本科生論文質量,首先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前提。其次,提高整個教學質量,學生打好了理論基礎,才能順利地完成畢業論文。再次,畢業論文(設計)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把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只有平時加強鍛煉,才不會到時臨陣磨槍。
3.規范管理。對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改革應從提前安排畢業論文選題、畢業論文答辯方式等方面進行,要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為先導,深化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改革,有效科學地規范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力求做到畢業論文命題多樣化、畢業論文研究知識化、畢業論文價值化、畢業論文答辯系列化,加強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工作。
4.加強評審。除了采用傳統的畢業論文答辯的方式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進行評審外,應該結合其他多種方式全面評審,而且對于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審方式。要進一步規范評審的的程序,嚴格評審的各個環節,把好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最后一關。
本文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創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工作流動、求職過程和對大學生涯的評價,并對各個方面進行了個體差異分析,發現不同的本科畢業生存在顯著差異。通過相關分析發現,工作評價與工作流動原因、對大學生涯的評價與工作評價均顯著相關。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就業;個體差異
1 就業現狀
(1)崗位與薪酬。崗位方面,目前絕大多數畢業生為普通員工,處于中高級管理層面的畢業生為少數。主要是因為畢業時間在1~5年之內,而HRM崗位屬于行政崗位,一般需要晉級的年限至少為2~3年。畢業生的平均薪酬為4.9萬/年,而處于這個水平之上和處于這個水平之下的百分比接近經典的2∶8,運用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薪酬水平上,就是20%畢業生處于“富人”級別工資,80%的畢業生處于“大眾”級別工資。職位等級與年級存在顯著差異,正如上文所述,職位很大程度上與工作年限相掛鉤,因而,越早畢業的年級職位總體水平越高;薪酬水平在性別、年級上均有顯著差異。男生在薪酬水平上處于優勢,一方面男生本來在這個行業屬于少數,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雖然行政類工作女性較多,但是高級行政類主管以男性居多,因而男性的薪酬水平相對較高。薪酬水平之所以在年級上有很大差異,與職位差異相類似,隨工作年限增加,尤其是最初3年,會隨轉正、定崗、調薪等環節,使得薪酬水平上升。
(2)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壓力。從表1中描述統計的詳細數據中發現,2008、2009屆畢業生工作喜歡度和薪酬滿意度相對較高,工作滿意度應該也較高,事實上是2008、2009屆的工作滿意度均值小于5屆總均值,究其原因,可能為對于早畢業的同學而言,薪酬等有所提高,縱向看比較滿意,但是橫向相比有差距,又由于自己工作了幾年,進展不大,從而對現有工作處于不太滿意和一般滿意之間。這滿足了Rachel A Rosenfeld“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員工也可能越來越覺得報酬與他或她的資源不匹配”的論斷。
2 工作流動
畢業生中將近一半同學沒有轉換過工作,1/4的同學只轉換過一次工作,平均流動次數為1.9,流動率較低。訪談中,大部分畢業生表示,一旦有相對穩定和匹配工作,一般情況下至少會工作2~3年以積累經驗,而且人力資源管理作為行政類工作本身穩定性較高。
(1)工作流動原因的個體差異。畢業生工作流動最主要原因為職位前景不滿意、待遇不夠高和尋求更好機會。此外想積累其他方面的工作經驗、工作性質不符、家庭因素、公司前景不滿、想嘗試自主創業和工作厭倦是影響畢業生流動的次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畢業生工作轉換過程中考慮的不僅僅是個人職業發展,也考慮了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工作流動原因中,家庭因素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分析具體數據可得在工作流動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影響,很可能是因為男生在家庭中是支柱角色,因而具有更大的金錢、地位等壓力,如果在職的崗位不能很好地釋放他所面臨的壓力,那么很可能通過轉換工作獲得他所期望的薪酬和社會地位的工作。另外尋求更好機會、工作壓力太大、工作厭倦和對公司前景不滿意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
(2)工作流動原因與工作狀況評價的相關性分析。
自主創業與員工工作喜歡度、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三個方面的評價顯著正相關,與“對HRM前途的認識”異常顯著正相關??赡艿脑蚴?自主創業會承擔一定的風險,精力投入較大,對于一般人而言,具有較滿意的工作不太會選擇自主創業。
工作待遇與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度存在顯著相關看,與工作喜歡度、薪酬滿意度和“對HRM的發展前途認識”存在異常顯著正相關。薪酬水平對薪酬滿意度具有最直接的影響,一旦薪酬水平低,薪酬滿意度必然會隨之降低,此外,薪酬水平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他工作狀況評價。
職位前景與工作滿意和工作投入存在顯著正相關,與薪酬滿意度、工作壓力及HRM發展前途存在異常顯著正相關。這說明薪酬滿意度、工作壓力以及“對HRM發展前途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與對職位前景的認識相關。畢業生在工作滿意度高,工作投入大,薪酬滿意度高,工作壓力大的工作狀態下,已擁有一定的權利和地位,從而對于該職位的前景比較滿意,更加不會因為此原因離職。
3 求職過程
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普遍表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比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就業要容易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也充分拓寬信息渠道,挖掘就業途徑,促成自己的就業。在求職過程中,最大的困擾因素首先是實踐能力不足、綜合素質不高和缺乏社會關系,其次為缺乏需求信息、對社會缺少了解和企業了解不足,并且這些困擾因素在不同的畢業生身上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社會了解方面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年級越低,對社會了解不足,在求職過程中略顯稚嫩,從而影響其求職。職業素養方面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明顯比女生所受影響大,對于在校生,普遍認為女生總體綜合素質高于男生,其中也包括職業素養,女生總體情商高于男生,在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上均高于男生,因而對于男生而言這方面欠缺,成為求職困擾因素。性別歧視方面,女生在求職過程中比男生更加容易遭受性別歧視,但總體數據看,歧視程度不高。專業不對口方面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各年級均值參差不齊,沒有明顯的遞增遞減趨勢。學校就業服務方面在性別、年級和政治面貌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缺乏社會關系方面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分析具體數據,各個年級沒有呈現一定的規律,這有可能是因為各年級踏入社會的不同,也就是進入職場的時間造成的交際圈效應存在一定的浮動性,先增加,后減小。
4 大學生涯評價
對于大學生涯的評價中,興趣得到很好發展和強化了綜合素質兩個方面,在性別、年級和政治面貌上均沒有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在結交有影響的朋友、學到有用新知識、認識有影響的老師、獲得鍛煉提升能力和找到適合自己專業五個方面在性別、年級和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大學生涯評價與工作喜歡存在異常顯著正相關,大學生涯的收獲對工作喜歡度產生較大的影響,較大的可能的因為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收獲頗多,大學的較大收獲培養了良好的綜合素質,在此優勢下,發生連鎖反應,較高的綜合素質,尋求較好工作,較好工作具有相當滿意的薪酬,同時具有較高的工作職級。本著在其位,謀其職的思想,愈加積極地投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壓力,從而整個大學生涯評價對工作狀況評價產生顯著的相關性。
5 調查研究總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專業,目前社會需求量較大,浙江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狀況良好。但無論是就業現狀、工作流動、求職過程,還是對大學生涯的評價方面均存在個體差異。而且學生對大學生涯的評價直接影響其畢業后對工作的評價,而對工作的評價又與工作流動密切相關。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對本科生的培養中,應該通過教師的引導、實踐能力的強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式的改革,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和工作勝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