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04:06:43
序論:在您撰寫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人性化"管理一直是眾多企業不斷摸索的探討的優質管理模式,如今在中小學基礎教學當中,對于學生管理的人性化思考漸漸轉變為實踐話操作,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的管理也讓緊張的師生關系得到有效緩解,讓學校優質化管理成為常態。本文探討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管理人性化模式的初探,并為基礎教育教學提供管理參考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 教育教學管理 人性化 思考實踐
近些年,“師生關系”成為繼“醫患關系”之后,又一對比較敏感的社會關系。學校中經常出現類似這樣的新聞,如“教師公然大罵學生”,“學生在學校受到教師凌辱后退學”等等,這樣的負面新聞讓本來“教書育人”的教師典范形象瞬間成為眾人指責的眾矢之的,這樣的轉變教育部門應該引發反思。學校管理的任務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種辦學資源,管好人、理好事、辦好校、育好人,究竟學校對于學生管理的方式是要遵循傳統,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唯唯諾諾;或者是運用更為靈活和方式,運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讓學生更加愛其師尊起道,讓校園環境更加和諧。同樣,這種管理模式也可以作為校方對于教師、教輔等人員的管理方針,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話題。
一、目前中小學教學管理模式的弊端
1.觀念障礙
一部分學校教師仍然把教育教學當作一項“產業”看待,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區分教師與職工的差異。教師教書育人,承擔的責任遠遠高于一個普通的企業員工按部就班打卡上班的職責。傳統教育觀念把教育當作實現某種經濟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手段,教育為社會輸送人才,已達到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這樣的理念是陳舊而錯誤的。教學管理的全部任務就在于培養精通專業技術的“才”, 而不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2.體制障礙
我國傳統的教學管理體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帶有濃厚的計劃色彩。在保證學生“整齊劃一”的規范守紀律的同時,并不關注學生個性化、創造力的發展。市場經濟打開國門,讓以前根本見不到的改革開放的全新特色,出現在各行各業當中,教育當然也不會例外。如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入人心,教育體制也隨之進行改革,用人性化思考理念看待走進教室的學生,打造學生成為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成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所在。
3.教師道德行為規范的缺失
由于觀念和體制的障礙,讓教師的校園生活充斥在一種自由散漫的狀態當中。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姿態始終是教育工作者最為保守的“職業病”。學校管理體制守舊,導致學生接受到的管理也是嚴苛而不通人情的。教師濫用職權、辱罵學生、甚至毆打學生的事件屢見不鮮,責問其教育道德何在?學校需要建立規范的教育教學人性化管理模式,從而保障學校對于中小學學生、教師的管理是合乎規范的,是尊重人性的,是有道德行為約束力的。
二、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人性化模式初探
1.制定以“人性化”為參考理念的教學管理守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校方的“規矩”更是指引師生未來發展方向的最重要“指明燈”。學校管理理念必須推崇“以人為本”,把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在制定《教師管理條例》、《學生管理守則》方面更要注意是否考慮到“人性化”。在具體的工作中,管理的最佳局面就是“領導以教師為本,教師才能以學生為本,以工作為本”,學校領導需要把教師的地位放在第一,因為他們是學校職能真正順利執行的第一線工作者,是保障學生學習、校園正常運轉的最穩定力量。教師則要把學生放在首位,因為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在學校工作自然承擔了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的責任,這不同于一般企業對于一般員工的要求。如果學校能夠形成這樣的管理模式,達到至上而下、全體教工的協同工作,保障和諧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良性循環,從而形成良性互動。讓人性化管理深入教工人心,提升教師主人翁精神,把學校和學生當作自己的一部分進行照料,發揮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2.建立公正公開的民主測評體系
教師的工作比較復雜,難以通過簡單的“指標”去衡量其工作的好與壞,這對于學校民主測評教師的工作業績勢必增大了難度。但是如果能夠測評教師的水平,對于規范學校人性化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讓學校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差異化管理,從而保障學校良性運轉。如何對教師工作進行比較人性化的民主測評,這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需做好自我測評。教師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較為客觀的認知和評價,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及時反省自己階段性工作成果的做好時機。每個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找出發展優勢和不足,擬定出改進要點和改進計劃,形成一個教師自我分析的體系。其次,重視學生對于教師的民主測評。學生是接受教師教育的最直接受眾,學生對于教師展開的民主測評可以顯示出教師階段性工作是否讓學生滿意,及時發現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在第一時間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3.規范教師職業道德,定期開展教師素養培訓
學校并不擔心教師教學教法出現大的紕漏,因為教法的缺失可以通過技能培訓的方式得以彌補。但是教師如果本質上有道德的缺失,在現實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欺負學生、不尊重學生的行為,并且以此為樂不以為意,這勢必給學生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老師和學校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生的心智健康培養和改造存在非常消極的不良影響。所以定期開展教師素養培訓,對教師道德規范這一方面及時進行“補課充電”,讓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職業所肩負的重擔,增加教師的責任感,這是學校人性化管理所必須要重視起來的一項艱巨任務。此外,也可以在校園內部可以建立“優秀教師模范展板”,對學校優秀教師進行嘉獎,這對于其他教師既是一種激勵,又是一項參考,保證教師良性競爭得以開展。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用來形容教師的。學校管理重視人性化,勢必為教師工作有效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樣也為學生學習創設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讓家長對學校的滿意程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學校在制定校園管理方案的時候,務必要多加考慮如何在校園內部形成良性的人性關懷管理趨勢,保障師生的共同利益。
【摘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了解表揚的含義和作用,按照表揚的原則,運用表揚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長處、優點和成績,誠心誠意、實事求是地贊美和肯定,使表揚起到鼓舞士氣、催人奮進、轉化落后、顯美揚善、融洽感情的作用,從而收到開啟學生心智、提升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的效果。本文首先解釋了表揚的含義,然后,本文就如何恰當使用表揚,從表揚的原則、方式進行了著重闡述。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教學;表揚藝術;運用
一、表揚藝術的基本內涵
表揚是一種正面強化,通過對孩子正面行為的肯定,滿足孩子被欣賞被喜歡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促進孩子對美好行為的重復,養成好的習慣,爭取更大的進步。[1]
表揚,是指在教育教學中遵照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誠心誠意、實事求是地對學生的長處、優點和成績進行贊美和肯定。其目的是:一方面能贏得學生的信賴,使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積極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行為;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高他們自我認可的能力。
二、中小學教學中表揚藝術運用的基本邏輯
(一)使用表揚的原則
1、及時性原則
表揚要及時,是指在學生表現出良好行為、取得一定進步時,應馬上給予表揚。表揚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手段,它可以使學生很快的了解自己行為的反應,有利于鞏固成績,向前發展。表揚的及時強化,不僅能堅定學生的信念,增強其積極性,而且還能以此教育其他學生,促進大家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動機[5]。特別是對于在集體中缺少信任和威望的學生,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及時、當眾表揚,滿足這類學生渴望友誼、渴望被人尊重等心理需要。
2.具體化原則
表揚要具體,是指教師要言之有物,用事實說話對于被表揚者進行,具體事例的表揚而不是抽象地憑感覺。表揚越具體,被表揚者被重視感越強,效果越好;表揚越抽象、越通用,越讓人感到是隨意性的表揚。表揚只有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道出了被表揚者的心血和精力之所在,才能使人感到表揚者觀察得細致入微,從而激發被表揚者的知音效應,產生出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動力。教師表揚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有一說一,掌握好表揚用語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節,評價失實,隨意拔高,教師應認真觀察、悉心留意,真心實意地去發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得到必要的自尊心的滿足的同時,進而進行充分的自我肯定,不斷地在成功中培養自信。
3、真誠性和真實性原則
表揚要真誠,是指教師表揚的態度要誠懇熱情,發自內心。人們都有喜真惡偽的天性。只有真誠的東西,才會被人所接受。表揚也不例外,教師只有以真誠的態度去表揚,才能喚起學生的真摯感、親切感、溫暖感、信任感和友誼感,愉快地接受表揚。只有表揚者在感情上很真誠,被表揚者才會受到感染,心里也才熱得起來,才會愉快地接受。表揚要真實,是指表揚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事實要準確,事和人要值得表揚。如果表揚的事實被夸大了,言過其實就會貶低表揚的價值,致使吹捧、華而不實等不良風氣的產生,也會使被表揚的學生感到不自在,其它學生不服,影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心理相容。如果值得表揚的事和人被貶低了,輕描淡寫,學生會認為你不公正,官僚主義嚴重,對你的表揚從心理上不能認同,產生不信任感,削弱你的威信。因此,表揚時教師對學生的成績和優點,應從內心感到由衷的高興,滿腔熱情地表示贊揚,并熱切地希望學生能夠把這些成績優點發揚光大。
4、區分場合的原則
表揚要針對情況,區分不同場合進行。一般可分三種情況:單獨溝通式表揚、樹立典型式表揚和間接表揚。單獨溝通式表揚適用于個人進步性質的學生,班主任和學生平等溝通的同時,懇切的祝賀和表揚可以形成無形的動力,促使學生取得更大進步;樹立典型式表揚適合開會場合,在大會上提名表揚某些為班級做出突出貢獻的同學,這樣既可使被表揚的同學心理預期得到滿足,增強其責任意識,又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間接表揚是借助第三者來實現的,比如說有學生在班級活動中表現突出、勞動積極或者學習有一定進步,班主任在與學生聊天時提起此事,然后通過同學或班委將表揚傳達給他,這種表揚所產生的激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選擇恰當的表揚方式
1、點人表揚和點事表揚
點人表揚是指教師表揚具體人,他的為人處事、思想品德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肯定。這種表揚適用于樹立先進、模范。點事表揚是指教師對某件做得好事情進行正面評價,它不涉及某個人怎樣,而主要評價某事的成功與意義。這種表揚,要求把表揚事和評價人區別來,對事不對人。即使做這件好事的人,過去犯過什么錯誤,或者現在毛病還很多,同樣可以表揚這件事。當然這種方法只限于班級內部采用。
2、直接表揚和間接表揚
被表揚者在場,教師提出表揚,叫做直接表揚,又稱為當面表揚。這種表揚方法的優點是表揚及時,產生效果快。間接表揚,就是當事人不在場,教師在背后進行表揚。有時間接表揚的效果要比直接表揚好得多。特別是學生對某教師有成見、有誤解時,教師多采用間接表揚,往往能消除成見和達成諒解,融洽雙方的關系。
3、當眾表揚和個別表揚
教師當著其他學生的面表揚某人某事,叫當眾表揚。對那些突出的好人好事,或帶有方向性的良好行為,以及過去在群眾中有不好影響、現在確有轉變的人,教師采用當眾表揚方法,常常能收到鼓勵先進、鞭策全體學生的效果。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如果表揚不得當,特別是大家也做了同樣的事而未受表揚時,便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不服。因此有的人害怕教師當眾表揚他,對這些人適合用個別表揚法。個別表揚就是沒有第三者在場時,教師表揚某個人。對于害怕當眾表揚的人,適合用這種方法。教師的這種表揚,不僅能使人上進,而且能溝通關系,融洽感情,起到當眾表揚無法起到作用。
4、個人表揚和集體表揚
個人表揚是教師表揚成績突出的某個人。集體表揚是教師對集體進行表揚,這種表揚應具備以下條件:集體做出了明顯成績,集體的成績不是少數人努力的結果,大多數人對集體的成績都有貢獻。集體表揚的優點是可以培養人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增進團結,其缺點是使榮譽分散。因此它常常與個人表揚結合起來運用。注重表揚的效果,就要因勢而變,恰當地運用表揚的方式方法。如小的孩子喜歡父母的摟抱和愛撫,而對稍大的孩子一個特定的手勢、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是表揚的方式。若表揚的方式長期重復也會失效,所以表揚方式也要與時俱進,靈活多樣。
5、性表揚
性表揚,是指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可委托比自己更起作用的人在特定的情況下實施表揚【4】。人的地位、身份、影響力和人際關系不同,各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和影響力,難以互相替代,性表揚就是根據這些情況加以選用的表揚形式。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的表揚具有行政權威,優秀教師的表揚令學生信服,同伴的表揚讓人感到親切。無論班主任或是科任教師,都可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合適的人實施性表揚,以期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摘 要: 現在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數學教學管理仍以“服務于中考指揮棒為出發點,“應試”還是教育的主陣地,與數學課程改革目標相去甚遠。從教學管理制度的實施層面看,教師除了教育教學觀念和個人素質等因素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內容和方式及實施過程的影響,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用應試教育的教學管理方式管理和評價教師,無法讓教師和樹立符合新課改精神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再加上人為因素太多和實施環節“退變”而導致本來適合的制度形同虛設。因此,致力于符合一方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實施管理,對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尤為重要。
關鍵詞: 數學教學 管理問題 教學策略
從學校管理大環境層面看,現在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甚至是仍以“服務于中考指揮棒為出發點,‘應試’還是教育的主陣地,與數學課程改革目標相去甚遠。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不能從本質上改變,數學課改很難落到實處”。導致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皩祵W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培養不能有機結合;學校各項計劃制訂頭頭是道,落不到實處,形式主義;不注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方向上注重考試結果,忽視對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濃重;不以學校現實為出發點,只重辦學規模,不結合學校實際,不以辦學效益為根本,以犧牲數學教學質量為代價;過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輕教師人文關懷”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更重要的是作為教育質量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對學校管理政績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很多學校都在形式主義、功利上、政績上、規模上下工夫,而不是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美其名曰“辦學特色”,反而得到認可。從教學管理制度的實施層面看,教師除了教育教學觀念和個人素質等因素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內容和方式及實施過程的影響,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用應試教育的教學管理方式管理和評價教師,無法讓教師樹立符合新課改精神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再加上人為因素太多和實施環節“退變”而導致本來適合的制度形同虛設。因此,致力于符合一方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實施管理,對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尤為重要。
一、現在農村中小學數學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當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邊遠地區)教學管理制度過度分散,制度的科學性差,實用性不強,形式主義。常規管理的組織自上而下,有區、校、教研組、教師之間垂直鏈接,制度與教師工作承受力匹配不科。如:備課則統一手寫備課教案,要求書寫認真與否,環節完備與否及量的要求等。由于每周初中12―16節,小學16―20節課的課時量,再加上班主任工作(并沒有真正實施班主任課時減半)繁重的工作量,讓師資匱乏學校一線教師顧此失彼,有時為了應付檢查照搬照抄,備課過程沒有科學性和實用性可言。
2.師資嚴重匱乏,讓學校管理陷入艱難境界。在編人數多,能勝任一線數學教學工作的教師少。一線數學教師與教輔人員績效分配矛盾不能制度化科學化劃分。矛盾重心下移,讓學校管理畏首畏尾,使即便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也變成了“一線教師的緊箍咒,越受累越被管”,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3.“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對學校管理政績起到太多影響,因此,學校整體管理對教學科學管理缺少青睞,流于表面、形式、功力??谔柡暗庙?,對“實質觸動教師積極性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多采取規避、保守狀態。
二、現在農村中小學數學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1.以學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為出發點進行管理工作,提高學校管理效能。實施民主化的管理,學校管理者要隨時隨地虛心傾聽教職工的意見,接受其監督。從學校實際出發,既要明確各基層組織的職權范圍,建立健全指揮系統和合理的管理制度,又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管理手段。
2.協調工作量比,保證整體趨于平衡,避免差距過大造成矛盾?,F代中小學一線教師工作負荷規定嚴重不合理,教師不僅要上課,每一堂課的前期準備、課堂實施、課后輔導、鞏固跟蹤等隱性工作量也需要耗費教師很大的精力,現在執行的中小學課時規定,讓教師無暇進行相關延伸。不能用簡單的體力勞動標準衡量腦力勞動的價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得已為了應付檢查,教師自然就壓縮應該做的相應課前準備、課后延伸。不尊重腦力勞動規律,不結合一線教學實際,過多地給教師施壓,怎能不產生力不從心的感覺,導致職業倦怠。經過十幾年的實踐,中小學教師工作量課節在“語數外8―10節;政史地、理化生、科學10―12節;其他學科12―14節;班主任6―8節”區間的教師能真正發揮潛力、勝任工作、各項教育教學指標科學完成。因此,上課要依靠教師,實行校本管理,既要尊重教師,調動人的積極性,以此作為貫徹和落實學校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又要將教學管理置于學校各項管理的中心地位,建立穩定正常的教學秩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動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
3.學校辦學要以地方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以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為辦學根本。教育工作者哪有轟轟烈烈,只有默默地奉獻。面對形式主義和所謂的“辦學特色”,魏書生指出“要老老實實地搞教育”,也就是教育面向全體的同時因材施教。
4.增強教學管理執行力,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提高職能部門執行水平,確保學校各項制度公平、公正、公開,執行透明。
總之,學校數學教學管理,既要有科學的制度作為保障,依法辦學,又要合理調動教師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既要靠科學、民主管理,又要結合學校實際、地區實際防止形式主義、政績色彩,讓數學教育教學在正確的軌道上蓬勃發展。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管理活動日益復雜,如何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議,旨在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 教學管理 存在問題
管理從思想上來說是哲學的,從理論上來說是科學的,從操作上來說是藝術的。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推進,中小學教育模式、要求、目標、內容等都發生了深刻改變,教學管理活動日益復雜,教學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新走向和新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全面提升教學管理水平,以適應新課改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為了促進教學常規更好地貫徹落實,我們修整和完善了備、上、批、輔、考等各項規章制度,加大了對課堂教學的檢查力度,對課前候課、老師拖堂、不按時進課堂、隨意調課、隨意占課等各項常規進行檢查。教學常規的規范實施,促使老師更加重視研究課堂教學技藝,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者的問題。學校教學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轉變,新課程的理念沒有被真正內化為教學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學校教學管理者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教學管理者的創新意識淡薄,維持性過強。
2.教學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教學管理的目標不明確,缺乏整體性、持續性;教學管理系統開放性欠缺;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與部分教師現有專業水平存在差距;教學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3.加強教學管理系統的開放性,促進社會的廣泛參與。總得來說,我認為,學校管理者要轉變管理思想,樹立促進發展的教育理念,開放管理系統,創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學工作者整體素質,踏踏實實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三、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建議
1.教師要創新教育理念,真正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教師要貫徹落實好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須先從頭腦之中真正理解新課標所傳達出的理念和精神,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之下,老師要按照新的理念要求自己,堅決摒棄以往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標。
2.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對于推進新課程、深入教學改革、改變教育行為、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一所學校管理成功的關鍵要素。新課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喚新教學管理制度的構建,我們必須對中小學教育現有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重新審視,結合學校實際,依據新課改要求,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以新課程改革綱要為要求,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法,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比如常規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教學檔案管理制度等進行重建,充分展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各個教學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工作機制,豐富教學管理實踐活動。
3.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實踐變革的前提,是指導一切管理活動的原則,是管理者對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態度。新形勢下,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有一個全面且理性的認知,站在全球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上思考問題,聯系學校實際,定位學校管理理念,走與學校自身最符合的辦學之路。創新型管理理念的重點在于人性化,根據新課改要求,因時、因人、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教學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關注教師和學生需求,強調對教師和學生的精神激勵和思想教育,使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得到認可,進而形成一種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的內在力量。
4.強化師生管理。教師和學生是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兩個重點,有必要加強師生管理。首先,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全員性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樂于奉獻、以身作則、以學校發展為己任的領導班子團隊,領導全體教師摸索新課改,提高教師實施新課改的能力。其次,教師作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中堅力量,其素質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所以,學校在重建教學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創新教師管理,強化管理立校、科研興校的思路,定期開展教研組、備課組活動,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5.完善教學管理評價機制。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分數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量化表征。分數雖然不能直接反映學生學習過程情況和學習質量情況,但它是學生學習的量化標志;另一方面,不應過度關注學生考試分數,而應將眼光轉移到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改變上來。
摘 要:教育管理者沒有人性化的理念和意識,就不可能有“以人為本”的管理,更難以發揮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學校的個性化建設和發展就得不到落實。
關鍵詞:人性化;創造性;管理模式;和諧發展
中小學是教育人、培養下一代的搖籃,最終目標是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為提高人的素質做好鋪墊。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完成的。因此,管理和激勵教師就要使其“位得其人,人盡其才”??墒?,我們的管理者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指導教育教學。所以,提倡中小學管理的人性化和學校建設的個性化,是中小學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我對中小學管理淺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管理者的理念和意識
教師作為“人”,有其較強的自主意識、個性意識和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教師有奮斗目標,也有人生理想。教師的工作,不僅為了獲得工資,而且有著成就事業的追求,他們在意的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并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
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其工作具有創造性,它不同于體力勞動,更不同于操作性的工作,而是依靠滋生的知識和靈感,積極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努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工作過程具有個性和創造性,工作的成果卻難以預測和計量,并不是學生的成績就能決定教師的一切。他們的工作在極大程度上是自身智力的投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又是多個教師集體汗水、智慧的結晶。
二、新課程改革需要學校管理人性化
新課改應吻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節拍,站在“三個面向”的高度作出準確的定位,要在夯實“雙基”的前提下,建立“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新課改注重人性化,這就需要造就高素質的人性化教師隊伍,更需要學校管理人性化。
三、學校管理的發展趨勢――人性化
學校管理的任務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種辦學資源,管好人、理好事、辦好校、育好人,正因如此,學校管理必須推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從師生心理培育入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培訓、自主發展。
在實際工作中,學校領導要把教師放在第一。領導以教師為本,教師才能以學生為本,以工作為本,從而形成良性互動。因為教師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樂,他們既要承受特殊職業所賦予的巨大心理壓力,也必須承受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需要“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樣的美麗光環,更需要獲得人性的關懷和自身的發展,否則,教師的需要和潛能得不到有效調動和激發,所有的工作和先進的理念都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四、如何制訂實施人性化管理評價方案
1.教師自我評價
教師自我評價是主要提倡的評價方式,是教師評價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教師總結經驗,反思的過程,它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技能發展,以此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管理者可以依據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本校實際情況擬定評價內容和標準。每個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找出發展優勢和不足,擬定出改進要點和改進計劃,形成一個教師自我分析的體系。
2.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是教師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活動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斷。因此,教師應放下長者的架子,讓自己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校管理者要定期召開座談會,作為定性評價,同時教師也可以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作為階段性評價。
3.家長對教師評價
學生家長作為學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資者之一,自然十分關心自己孩子在學校受到什么樣的教育。促進家校合作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職責,體現著“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因此,家長評價教師是家長的一項權利,也能使家長了解學校和教師,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徑。學校應主動請家長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讓家長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4.教師對教師的評價和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
教師是學校的“主力”,教師之間相互都比較了解,教師對教師的評價是學校管理者對教師評價總結的重要參考內容之一。在教師評價過程中,教師對每位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細致的、量化的和公平公正的。根據這一特點,每學期應進行教師對教師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理論學習,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試驗進展,課堂教學設計改進、創新與效果等。
綜上所述,一個具有人性化管理思想的管理者,肯定會受到廣大師生的厚愛和支持;一個能把人力、財力和物力綜合利用并發揮出巨大潛力的管理者,才能建設并管理好一所具有個性化的學校,使其適應現代教育形式的發展,為下一代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竭盡所能。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探討
1 加強對教學思想的管理,提高對教學工作的認識
中小學教學管理首先要把著重點放在對教學思想的管理上,確保管理者和教育者具有科學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在教學思想的管理中,首先,是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轉變傳統的教師角色,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思想;其次,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具有堅定的教育信念。應該認識到學生智力結構的多元性,發現學生的特長;應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潛能和學好的愿望;不要把提高教學質量的希望僅僅寄托在生源的改善上,要知道事物發展遠離極限時,只在稍加努力,就能取得較大的發展;應相信學生的發展性和可塑性,也要相信自己能夠教育好大多數孩子甚至所有的孩子;最后,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發生了合乎要求的變化,沒有變化,學習就沒有發生。因此,應該根據教學的目標層次和學習的水平層次,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布置精當的練習和作業,為學生創造適合他們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學習條件,避免把學習變成低級的、重復的、手工勞動的“題海戰術”。為了實現對教學思想的管理,校級領導、學校中層、教研組長以及任課教師每學期必須有明確的聽課任務,查閱教師的備課筆記,測試試卷以及作業批改情況,了解教師教育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帶著問題與教師一起學習,共同研究,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2 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抓好備課和作業布置與批改兩個重點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備課方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可以采取“微格演課”或“說課”的方法來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備課組集體研討好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后,可以將一節課從引入、呈現、操練到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等每一個環節分頭準備,備課組逐一討論各自分頭準備好的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和補充,選擇最佳方案,最后形成完整的教案。備課的環節準備充分,一般就能夠上好課。作業是教學活動過程中重要的環節之一。作業的性質是影響學生作業有效性的首要條件,直接關系到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以及作業完成的數量和質量,制約作業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對學生來說,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和提高學習成效,激發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對教師來說,作業可以提供教學反饋,修正教學計劃,挑戰教學方法,合理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因此,必須優化作業設計,以便提高教學質量。作業布置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難度應控制在適當水平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取得較高的成功率;②內容和形式應體現趣味性。內容應便于學生理解;方式可以有言語的、圖片的、實物的、操作的、體驗的、思考的、口頭的、書面的等形式;③應選擇新穎而又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和經驗背景的作業,使學生因覺得作業有價值、有意義,學生因而積極努力、堅持不懈地去完成,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④相關性是指作業任務目標與所期望的教學目標的密切程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作業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內在聯系,所布置的作業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而應該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即:能夠為特定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提供適當的運用和練習機會,以有利于學生完成作業,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⑤應及時批改,及時反饋。應有糾錯的要求。教師的批評和批改符號應規范,注意批改行為本身對學生的示范性和教育性。
3 重視教師素質的影響力,提高教師的綜合實力
俗話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現代的教育理論又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可見教師對于學習教學活動的重要性。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的素質是關鍵,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學校應該成為師資隊伍成長提高的基地,校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出一支好的教師隊伍。
3.1 要倡導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盎畹嚼蠈W到老”,這是教師經常給學生說的話,而對于教師,我們也應該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F代教育呼喚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建學習型團隊成為學校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①開展“校本培訓”,創設“促學”氛圍。學校要發揮好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讓他們上好觀摩課、探討課,做好教案設計、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廣大教師學習借鑒,取長補短;②鼓勵“自學”,號召教師全程學習,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通過教師自學彌補自己在知識、能力、觀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積極提高自己,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外化為能力;③積極搭臺子、鋪路子,盡可能多提供走出去開闊眼界、學習提高的機會。
3.2 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活力。教學是一項比較枯燥的工作,年復一年的重復著相似的事情,這也引起教師的審美疲勞,造成教學的效果不佳,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活力,舉辦優秀教案、優質課、優秀論文評比活動,在廣大教師中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熱潮。大力鼓勵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
4 結束語
總之,教學管理是一項綜合性、整體性、統一性、政策性很強,并且直接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管理工作。要解決當前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是必須的,而提高思想和觀念上的認識是更為重要的。
【摘要】作為新課改的組織者與執行者的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他們對新課改的作用可謂重大。因為他們對新課改的理解和實踐程度不僅直接影響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影響著整個學校的改革進度和深度。因此,本文試就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展開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
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已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管理必須更新觀念,認真透視和分析當下的課堂現狀,樹立新的教學觀,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切實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
為此,必須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改革,促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開展。
因此,首先要轉變管理觀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所謂的“管理”,其本質的要求就是最大地發揮人、財、物的效益。中小學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進行自身形象的改造,樹立民主意識,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教學管理的主體包括學生、家長及部分社會人員和學校內部的教職員工,切實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因此,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學校教師的發展。必須要明確,“以人為本”是做好學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應積極轉變管理觀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其次,加強校本管理的研究與實踐,強化管理人員的校本管理培訓。
早在幾十年前,西方發達國家就已提出了校本管理的理念,并在研究與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可在我國,教育專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才起步不久,而“校本管理”的理念對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來說仍舊是新鮮的。因此,必須一方面要求教育專家和學者結合我國實際對“校本管理”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一方面要積極吸取他國經驗,結合國情開展實踐探索,并讓廣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學習。
隨著“校本管理”理念的興起,必須強化管理人員的校本管理培訓,這樣方能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更好地運作,從而提高我國中小學教育質量。因此,要通過培訓,引導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深刻理解校本管理的理念,深刻認識開展“校本管理”的意義及其各自的職責、權利和義務;通過培訓,引導他們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共同改進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第三,創新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特色。
上文提到,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故我們必須重視“人本管理”,積極創新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要求,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管理必須實行民主管理與民主決策,努力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創造機會,全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因此,我們可以在高校畢業生踏上教師這個崗位初期,由學校的骨干教師作為其導師,幫助其迅速成長;組織本校以及外校教師學習交流;開展各級各類進修和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評優和比賽。通過這些活動,提升新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另外,必須意識到在新課改背景下,要做到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人才有特長。因此,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必須堅持“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質量強?!?,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為教師、學生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第四,重視校風學風建設,優化校園環境。
校風學風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校風學風也是衡量一個學校的師生理想、情操、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志;校風學風更是學校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我們必須重視校風學風的建設!然而,在很多中小學的校風學風建設中,時常出現“緊一陣、松一陣”的不良現象,導致各項要求很難落實,故必須加強校風學風建設的檢查與監督。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把校風學風建設的繁瑣內容分解成各項具體指標,全面進行量化評比,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必定可以保證中小學校風學風建設的和諧發展。一方面,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全面分析學生群體的特點,根據中小學實際情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另外,教育教學管理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確定工作主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落實檢查監督機制,全面優化校園環境。
第五,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全面發揮各方教育力量。
我國各地中小學因其地域差異,不同程度存在著經濟、文化的不平衡,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全面發揮各方教育力量。
1.重視鄉土資源的挖掘利用。每個地區都有其自己的民俗民風和鄉土文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挖掘的資源,甚至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因此,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重視鄉土資源的利用。
2.多與家長交流,發揮家庭教育力量。當下,很多中小學在每學期都設有家長開放日,開設專題講座,組織家長學校咨詢活動等。我們應該通過此類活動,切實加強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3.積極開展學生活動。在中小學,應積極開展各類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教育教學改革當中。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以及各類調查、競賽等有益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激發學習的動力,也使學生從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第六,建立良好的考評體系,強化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不僅要考核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評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管理者必須重新審視和深刻反思傳統的教師評估機制,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踐行以教師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切實改變和調整傳統的數字化考核思路,建立良好的考評體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方面,考評內容和標準要建立在常規化、規范化的基礎上,遵循“現代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原則,充分把握新課改的要求。把教師的日常教學研究、新課改的實踐、創造性教學的開展等內容引入考評范圍。堅決杜絕一切形式主義,讓中小學教師在對其的考評過程中得到自我總結,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方面,認清傳統數字化考核的弊端,杜絕片面化和絕對化,新的考評體系應該注重教師專業成長的全過程,建立教師成長檔案,正確看待每次考評的結果,切實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切實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質量。
總之,作為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全力推進新課程改革。
摘 要:中小學課程改革中,在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出現了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深思。
關鍵詞:農村課改;教學問題;資源配置;評價機制
中小學課程改革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保障。而要順利實現新課程改革,必然涉及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自身問題;二是學生的主體問題;三是教材教學資源及資料的配套問題;四是評價機制問題。如何處理與把握好這四個方面的問題,是課改能否取得突破性發展的關鍵,也是能否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而非口號性的關鍵。
一、教師問題
教師處在課改最前沿,是課程理念與實踐的對接者,也是課改的直接實踐者,課改能否順利展開,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這個執行者。
1.教師因慣性心理和對教材的依賴而不愿成為課程的開發者
由于原有課程與教學實踐的慣性,教師很難于短期內在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作出調整,在原有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已經把“課程”看成是“學科科目”或“教材”甚至就是書面的“教科書”。因此,教師秉承的是一種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即在最大程度上再現課程編寫者的意圖,忠于課程的內容。這種心理就造成了教師只在課堂中再現課程的內容,傳遞專家學者指令的現狀。因而失去了課改中關鍵的一環―――教師不再是新課程開發的參與者與建設者。并且形成一種普遍的心理:課程的開發,那是專家學者的事,我只要用好教材,教好我的書就行了。同時,農村中小學教師對自我能否成為一個開發者抱懷疑的態度;自己開發出的課程,校本教材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否能滿足大綱的要求,能否完成教學任務等一系列問題。而導致了他們不愿成為一個開發者。
2.教師本身的素質、能力和知識水平及年齡結構與知識結構的老化使他們無法成為“課改”者
新課程理念的無法接受,教學方式難以調整,新的教學手段和工具的不能使用等使他們無力去完成新形勢下這種“角色”的轉換。比如,某縣教育局的一份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報告上的數據顯示,全縣農村中小學教師4200余人,平均年齡46.2歲,這些農村教師中70%是20世紀70年代或80年代初參加工作,90年代轉正的原民辦教師,還有10%是20世紀80年代老教師退休后頂職的教師,這些教師因為本身受到學識水平與專業水平的限制而無法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因而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的障礙。
二、學生問題
學生是一張待描的白紙,他們的可塑性很強,主觀能動性很強,教師如何引導,用什么方法引導,引導是否得當,引導是否會取得預期效果,達到預定目標都有待于師生共同探索。能否揣摩他們的意向及可能的思維形式,把他們引導到成功的彼岸,這是教師應做的。但在教育教學這種雙邊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原有思維、知識基礎上會發生與新理念、新方法相抵觸的行為。因為他們中有些學生已經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行為,突然間轉變為自我主動探索知識這種意識非常薄弱,甚至于無所適從,由此而變得對新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無法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方法和路徑,好像失去了依托,掉進了一個找不到方向的深淵而迷失方向。如此說,在課改中,有些教師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比如,講故事、做游戲或搞活動,而在探究前或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引入探究的目標與方法,有些學生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聽故事、做游戲或搞活動的單純參與者,而不是學知識,因而也就失去了教與學的意義,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三、教材、教學資料及資源配置問題
1.隨著“課改”的深入,很多課程的具體實施是沒有固定模
式的
例如,研究性學習課程就既沒有課程標準,也沒有統一教材,這樣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就無章可循。
2.教材的頻繁變更,使得教師無所適從,甚至出現教材的不連貫性使用問題
比如,2003年七年級的英語教材,是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的基礎上編寫的一套教材,而農村小學原來并沒有開英語課,和城里的學生共用一套教材,學生必須在ABC都不認識的情況下卻要依照教材要求學句子和課文,這種現象使得教師無法教,學生沒法學。這就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進度。
四、評價機制問題
“課改”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然而與之配套的評價機制卻遲遲沒有出臺。這個評價應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評價教師的,一是評價學生的。
教師是課改的實施者,他實施了課程改革,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而這種教學并不見得在學生能力增強的同時應試能力出增強。而且根據實踐證明學生應試能力還會大不如前,那么,如何來評價教師在課改中取得的成就與成績,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
綜上所述,“課改”中如果不把農村中小學中出現的幾個關鍵問題解決,課改的順利進行在農村中小學里怕也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并解決這些問題。
(作者單位 湖南省新邵縣寸石鎮武橋中學)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培育和造就億萬能夠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目標之一,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宏大系統工程中的基礎性工程。目前農村中小學在教育教學目標定位和導向等重大理論認識上依然存在困惑,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也面臨諸多難題。本文作者通過對樣本縣(區)及農村學校深入調研,主要對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思考,提出了觀點。
一、關于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熱點、難點問題
1.不論是農村學校,還是城市學校,教育的著力點和本體功能是育人,是促進人的發展,把受教育者作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換言之,農村學校教育在人才培養的素質與規格上,要著眼于造就具有現代精神的一代新人,即促進人的現代化。它不僅僅是為改變我國的二元社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儲備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基礎教育使得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基”。
2.在當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村學校教育目標轉變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上來是很必要的,但不要刻意固守“必須為農”且“僅僅為農”的狹隘觀念和做法。
能否接受教育或者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將直接關系到個體知識層次的高低。教育的層次與質量不僅關系到社會發展的和諧與穩定,而且為每個受教育個體在未來社會中的安身立命奠定基礎。這就要求農村學校教育要擴展其內涵,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提供服務。可以說,發展農村學校教育是實現農村人口向城鎮化轉移的先決條件?!?
3.受傳統“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影響,當下農村中小學生和家長離開農村,“千軍萬馬擠大學獨木橋”的意愿很強烈。
對此,農村學校要在師生和家長中大力開展正確的質量觀、人才觀、成才觀、成功觀教育,樹立“全面發展,學有專長,能力多元化、成才多樣化”的人才觀,樹立“升學報國、成功就業、成功創業”同屬成功范疇的成功觀,努力改變普遍存在的輕視甚至鄙視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的現象。
二、如何對待農村中小學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和為農村建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問題
農村基礎教育尤其是九年義務階段的教育,最主要的職責和功能就是以育人為本,為學生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至于培養農村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主要靠初中以后的分流以及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承擔。因為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不僅要有足夠的專業課教學時間,還要有大量的實習基地、設備和專業課教師,這些必須具備的條件普通中小學根本無法達到。當然,農村普通中小學并非與培養農村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沒有關聯。首先,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要依賴于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學習技能;其次,在指導學生學習國家課程中,可結合農村產業特點和地方獨特的教育資源,進行適當地滲透;第三,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占總課時的16~20%,這為農村中小學走特色辦學的路子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學??赏ㄟ^實施地方課程、建設校本課程,達到開放辦學,為農服務的目標。這里需特別強調:普通中小學開展的勞動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其宗旨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念,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的是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參與程度以及參與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三、關于提升農村中小學“硬件”設施與增強教育“軟實力”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確實對廣大西部地區農村學校給予了政策扶持和巨額財政援助,各地政府也配套了一定的資金,但是各地區差異仍很明顯。這種狀況導致人們將提升農村教育辦學水平的關鍵聚焦在經費和投入之上。其次,改善辦學“硬件”設施是顯性的,而增強教育“軟實力”是隱性的,人們觀察問題往往容易關注顯性東西而忽視隱性的因素。第三,改善辦學“硬件”設施短期內即可顯現效果,而提升教育“軟實力”是修煉“內功”,需要較長時間的“鑄造”和積淀,在急功近利思想的主導下,往往看重“硬件”條件的改善,而放松“軟實力”的提升。
以上分析啟示我們:今后在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除了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硬實力”的同時,還要下大力氣增強農村教育發展的“軟實力”。否則忽視了這一點,即使解決了投入問題,硬件設施趕上城市學校,也未必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學校相對薄弱的現狀。
作者單位 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摘要: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眼里是一個“陌生的世界”: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功課門數多了,內容多了,難度大了,要求高了;由于到了中學,學習的內容變多了,學習任務變重了,學生很難適應這種情況,所以筆者認為做好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銜接尤為重要,這是引學生入門的一個關鍵環節。
關鍵詞:中學;小學;教育教學
我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總是感覺初一的數學課最不好上。究其原因,是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的銜接工作沒有做好。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眼里是一個“陌生的世界”: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功課門數多了,內容多了,難度大了,要求高了;由于知識內容的加深,加之原來學習的基礎不同,智力的差異,學習環境的變化,學習方法的不適應,而且初中教師不再像小學教師那樣天天跟班盯班,保姆式地扶著走,使大部分同學不能很快適應,導致了一部分學生落伍,出現滑坡;特別是少數學生由于接受的信息量少,知識面較窄,基礎不扎實,順利完成初中學習生活的跨躍難度就更大。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材的銜接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然而教師本身的教學方法及所掌握的知識體系也是搞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且較教材銜接顯得更加重要。
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銜接工作:
一、建立真誠的溝通渠道,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
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生理和心理都有發展,從生理上來說進入了青春期,從心理上來說他(她)們已認為自己是大孩子,有了一定的主見。從空間上來說,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人際關系變得復雜化了,他們尋求新的集體并且要在新的集體中尋求自己的定位。老師們應充分重視這一系列情況,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愛護他們,同他們建立真摯的感情,取得他們的信任而達到心理上的溝通。 在小學,我們的教師經常以鼓勵、誘導、啟發等尊重、愛護學生的方法,輔以直觀、形象、活潑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王國的神奇與樂趣,進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向更深知識探究的欲望。進入初中的學生,他們的生理與心理都趨于成熟,處于似懂非懂的階段,而又像一只小刺猬,具有反叛的心理,對教師似信非信,學習上屬于獨立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同時存在的時期。因此,在升入初中學習以后,要給孩子們上好至少一堂有關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輔導課,消除孩子來自發育階段由于身體的變化而造成的莫名的恐懼或自卑心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心理過渡,構成數學學習最佳心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輕松感、愉悅感、嚴謹感和成功感。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可持續性發展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于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
2.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三、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要想找到一種十全十美的教學方法幾乎是辦不到的,一種教育目的的實現,是多種教學方法穿插使用力爭全優的結果。教師要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條件不斷探索,改進原來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既傳授知識,又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的任務。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教師要采取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既要借助學生已有的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的能力,又要逐步引導學生由“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每講一個概念,也注意到如何對學生進行智力訓練,教會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1.首先在觀念上要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獲。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舍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小學會樂觀積極地對待生活,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去爭取學習上的勝利。
四、揭示知識內在聯系,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
事物的發展總是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人們認識事物也有一個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教學也應該遵循這種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要充分發揮學生已有知識的優勢,使之產生正遷移,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的目的。小學算術教材之中,已滲透了一些七年級代數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要抓好銜接點。如在學習負數這一內容時,學生遇到的就是引進負數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回顧小學中整數和分數的產生過程,然后通過實例,說明客觀世界中有種種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使學生直觀的認為負數的引進是必然的,負數是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中數量關系的反映。數的范圍擴充到了有理數,進而引導學生按“整”“分”和按“正、負、零”進行分類,使學生對有理數有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
五、教師間加強交流、討論,切實理解知識差異
初中、小學的任課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教研活動,互相聽聽課、評評課,讓雙方都能了解一些教學上的情況,吸取一些教學上的長處,從而促進自己教學方法的調整。其次,學校每學年可以邀請有關專家為老師、學生、家長上上課。另外,小學的老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做好知識的銜接與過渡。初中教師可適當保留一些小學的教學方法,將初中的教學方式方法逐漸地加以滲透;不急于求成而破壞學生在小學里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逐步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性的邏輯思維,然后對小學的教學方法采取逐步揚棄的方式。
總之,中小學都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為了使學生能夠迅速適應中學的教學,我們必須樹立“大課程觀”,從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視角加以研究,解決好中小學教學的銜接問題。這也要求我們中小學的數學教師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學生、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多開展這樣的交流活動,才會取得銜接工作的成功和勝利。
摘 要:計算機科學領域內的不斷發展正在產生教學和學習的新方式,其中數字故事提供了一種教育人的新途徑。本文試圖探索數字故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不同應用方向,以及在教育教學中使用數字故事的優勢,以期能為以后的實踐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幫助。
關鍵詞:數字故事;教育教學;教育應用;優勢
一、數字故事與教育教學
在國外,正在開展或已經開展了許多關于數字故事服務教育的研究項目,以下就從國外研究現狀和我國教育實際出發提出將數字故事融入到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構想。
(一)數字故事與小學教育
在國外,教育軟件程序可以根據使用者提供給計算機的一些信息和資源產生一個故事,這樣的故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趣的、生動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住他們,當然吸引住學生的目的不是讓他們欣賞一個純粹意義上的故事,而是讓他們在欣賞故事的時候能從中學到課本上的知識。
(二)數字故事與學科教學
在國外,基于中學的數字故事的研究是和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聯系起來的。運用數字和網絡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的職能以數字化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在這個軟件系統上可以展現出各種不同種類的博物館,以及其他學科中的場所。
(三)數字故事與項目學習
目前,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的項目學習在各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很難規定學習內容的順序和范圍,知識的零散性影響學習的系統性、結構性和連貫性等。國外的教育工作者們正在通過引導學生制作數字故事來進行項目學習,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敘事的方式,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按照一定的順序系統性有機地構建起來,彌補了項目學習的不足。
(四)數字故事與語言教育
數字故事在語言教學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語言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圖片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欲望,使學生們覺得寫作不再是一件難事。完成的數字故事作品會讓學生們產生一種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驅動下,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大大增加。
二、在教育中使用數字故事的優勢
(一)多樣化的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在所有給出的關于數字故事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傳統的練習方法而言,數字故事更加具有多樣性。數字故事的創造性,可以使得電腦呈現的故事、場景沒有任何一個是相同的。一旦學生使用了數字故事制作軟件后,千變萬化的故事內容就會和多樣的故事場景結合起來,形成多樣化的數字故事作品,學生就不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了,從而可以最大化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高質量的學習體驗,促進價值觀的內化
數字故事在國外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因為數字故事的魅力不僅在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創作過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習體驗。學生在制作數字故事作品的激勵下,能夠更加有意識地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在課堂外投入大量的實踐到學習中,在生活中主動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了學生行為的投入。
(三)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創造力
主動學習,意指把學習當作一種發自內心的、反映個體需要的學習。它的發生前提是學生有對學習的渴望和需要,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傳統的課堂學習環境下,在預先規定好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下按部就班的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四)促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意義整合
有意義的技術整合被認為是在課程中使用可行的技術進行任務學習,這些任務能幫助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建構自己的學習。整合的依據不是技術使用的數量和類型,關注的是如何選擇和使用技術,換句話說,有意義的技術整合課程學習關注的是用技術輔助學習而不是學習技術本身。
三、小結
數字故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它能夠將學生所學知識和現實社會緊密結合起來,開發出獨特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按照這種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在制作數字故事任務的驅動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己積極投身到學習中去,自主進行知識的建構,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摘要】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項目的實施,為學校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效益提供了條件,為學校步入信息時代提供了最佳的機遇。對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引進先進的課改理念,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及提升現代教育教學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持。
【關鍵詞】 遠程教育;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教師觀念;技能培訓;學以致用
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是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是彌補自身不足,加快農村學校發展的需要,是整合優質資源為農村教育服務的需要。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目的是大力推進信息化的進程,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村地區教育質量,逐步縮小教育的地區差別。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項目的實施,為學校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效益提供了條件,為學校步入信息時代提供了最佳的機遇。對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引進先進的課改理念,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及提升現代教育教學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現有資源,讓現有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益讓遠教資源為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1 加大力度,轉變教師觀念
在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轉變教師觀念,要使廣大教師感到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到這是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適應21世紀需要的大問題,從而能自覺地改變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積極、自覺地去學習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加強對教師的技術素質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教師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的教育,鼓勵教師自主創新,打破傳統教育技術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分界,根據教學需要尋找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的途徑,實現教育手段、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目標的整合。
2 加強教師技能培訓,提高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立足學校實際,培養一支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支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關鍵。有了設備,沒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農村中小學大多數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不高,多數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筆加黑板的方式,連投影儀都很少使用,對計算機甚至有畏懼感。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過培訓,建設一支適應信息化技術的教師隊伍。
3 學以致用,邊用邊學
教師結合學校的課改和教研工作,有選擇性的搞好課題研究,遠教資源對教師的課改及教研提供了信息支援,這對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術和教學水平,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無疑提供了物質保障。教師可以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媒體展示和動畫,優化教學結構,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烘托場面,以生動有趣、對多種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將學生引入學習情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場景的改變,把學生帶入新的情景中,使學生感到是在觀看動畫片,通過欣賞情景,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學習的內容。既創設了學生樂學的環境,又使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并掌握了媒體技術的組合,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師根據自己任教學科和教學內容,游覽下載中國教育衛星寬帶網和因特網上所提供的外地優秀教師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強化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來進行教學設計,選用切實可用的教法,編寫適合學生實際的教案,增加授課的廣度與深度,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國家撥巨款給我們農村中小學配備了這么豐富的“遠教”資源,我們應當充分加以利用,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摘要:中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培養現代化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學管理現狀出發,分析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總結了加強中小學教學管理的策略,目的是為了采用更科學的方法做好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分析
新課程教學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改革在穩步進行,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理念創新、與實踐脫節、邊遠地區及農村教學環境弱等,為此應采取教學觀念上的改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等措施完善中小學教學管理工作。
一、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學管理現狀
1.教師教學理念缺乏創新性
中小學屬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和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是學生高中或大學學習的重要保障。但受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追求成績和升學率上,強制性的將中小學教學內容“植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很多題目設置統一的答案,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潛能,阻礙了我國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發展。
2.教學與生活經驗嚴重脫節
新教改背景下,教育部門鼓勵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但許多教師認為情境教學法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備課和授課時間和難度。因此,部分教師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抵觸情緒,認為以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授課傳道解惑”幾十年,也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社會精英,新的情境教學法可用可不用。這種狀況導致了教師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嚴重脫節,同時也不利于教育改革的落實和實施。
3.邊遠地區及農村教學環境較城市薄弱
我國廣大邊遠地區及農村地區以種植農作物作為主要生活收入來源,生活條件艱苦,從客觀環境很難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質的學習和生活氛圍。農村相對城市學習環境差,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生以“散養”為主,自我約束力差,無心讀書;二是農村學生家長學歷層次不高,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業,對孩子的學習關心較少;三是學校師資力量匱乏,甚至有的教師一人教授幾門課程,由于受到專業的限制,學生對老師會產生視覺疲勞,導致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
二、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體制影響
目前,中考高考仍是學生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可以說“一卷定輸贏”,因此家長、學生、教師都將所有精力用在備考上,只是一味地、最大限度的提高成績。在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出許多高分低能或輕實踐、重理論的人才,導致一些大學生畢業后仍眼高手低,求職不順,屢屢受挫。教育的本質詣在于提升國民素質教育,培養出一批有志之士為祖國的發展多做貢獻,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x圣賢書”之人。
2.教師教學形式主義
目前,很多的教師還局限于只按照教學大綱備課,只是將精力放在做題方法和技巧的講解,并不是去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使整個教學活動顯得尤為形式主義。還有少數的教師責任心不強,為了減輕自身負擔,作業由學生對照答案批改,聽寫和背誦由學生代為檢查,這就導致整體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3.農村教學條件限制
我國一些偏遠的農村學校,師資薄弱,根本沒有能力建設多媒體教室或微機室,一些教學模型也是教師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拼組起來的。受教學資源匱乏的限制,一把教學三角尺可能從一年級用到六年級,或再輪幾個學年都有可能,這樣死讀書、讀死書成為廣大農村學校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些情境式教學法、微視頻教學、幕課教學模式等新型的教學方法很難融入農村教學體系中,由此可見改善廣大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是促進農村教改革的前提。
三、加強中小學教學管理的策略
1.從觀念上重視教學管理工作
中小學學校應該樹立“教學質量競爭”的意識, 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應切實地將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提升教學質量上面,不斷引進創新型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現代化的四有新人不解努力。雖然教育部門一直提倡“減輕減負”,縮短中小學學生課下作業時間,但并非真正實施下來,中小學生作業仍然繁重。針對這一現狀,除了教育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外,最重要的是應從思想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2.激發中小學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教學活動的本質并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汲取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只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那么對我們的教學管理工作就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每位任課教師的共同責任,通過對學生的日常觀察,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掌握學生最近的思想動態,選擇適當的時間與學生保持溝通,科學施教則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促進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中小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從日常生活中能夠找到教學的“影子”,因此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更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在小學階段,低年級小朋友習慣用掰手指頭的方法計算十以內的加減法,那么百以內的加減法如何熟練掌握呢,這就需要老師認真思考找到簡單易懂又便于學生掌握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買菜找零錢的方法,鍛煉小朋友的計算能力,如“100元花費78元,找零22元”,這就將日常生活和教學有機地進行結合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努力營造一個良好教學環境
“環境造就人”一群積極向上的學生在一起,課余生活都彌漫著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例如圖書館擠滿了眾多求知的人,安靜的環境和氛圍會使閱讀者走路的節奏和說話的頻率會自然地放緩,目的就是不為了打擾到周圍的閱讀者。對學校來說,要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家長的監督約束孩子的行為,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從改變育人環境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中小學學習和思維習慣對高中或大學學習將具有巨大影響,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應更注重教學管理工作,克服種種障礙,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和諧的教學氛圍。
摘要:中小學是教育人的搖籃,最終目標是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為提高人的素質做好鋪墊,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完成的。因此,管理和激勵教師就要使其“位得其人,人盡其才”。
關鍵詞:教育教學;管理人性化;思考
中小學是教育人的搖籃,最終目標是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為提高人的素質做好鋪墊。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完成的。因此,管理和激勵教師就要使其“位得其人,人盡其才”??墒?,我們的管理者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指導教育教學。所以,提倡中小學管理的人性化和學校建設的個性化,是中小學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筆者對中小學管理的人性化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管理者的理念和意識
教師作為“人”,有其較強的自主意識、個性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教師有奮斗目標,也有人生理想。教師的工作,不僅為了獲得工資,而且有著成就事業的追求,在意的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并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新課程改革需要學校管理人性化
新課改應吻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節拍,站在“三個面向”的高度作出準確的定位,要在夯實“雙基”的前提下,建立“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新課改注重人性化,這就需要造就高素質的人性化教師隊伍,更需要學校管理人性化。
學校管理的任務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種辦學資源,管好人、理好事、辦好校、育好人,正因如此,學校管理必須推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從師生心理培育入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培訓、自主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學校領導要把教師放在第一。領導以教師為本,教師才能以學生為本,以工作為本,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三、如何制訂實施人性化管理評價方案
1. 教師自我評價
教師自我評價是主要提倡的評價方式,是教師評價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教師總結經驗、反思的過程,它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技能發展,以此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管理者可以依據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本校實際情況擬定評價內容和標準。每個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找出發展優勢和不足,擬定出改進要點和改進計劃,形成一個教師自我分析的體系。
2.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是教師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活動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斷。因此,教師應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校管理者要定期召開座談會,作為定性評價,同時,教師也可以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作為階段性評價。
3. 家長對教師評價
家長作為學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資者之一,自然十分關心學生在學校受到什么樣的教育。促進家校合作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職責,體現著“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因此,家長評價教師是家長的一項權利,也能使家長了解學校和教師,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徑。學校應主動請家長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讓家長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4. 教師對教師的評價和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
教師是學校的“主力”,教師之間相互比較了解,教師對教師的評價是學校管理者對教師評價總結的重要參考內容之一。在教師評價過程中,教師對每位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細致的、量化的和公平公正的。根據這一特點,每學期應進行教師對教師的評價。
四、激發教師群體的活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培養教師具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觀念。為了培養教師具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觀念,使學校各項工作能扎實地、有創造性地開展,學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邀請教育專家到校講學,不斷進行課程的培訓,大力開展先進教育思想交流會等活動,制定各類教職工的崗位職責和行為準則,使得教師在對課程內容的確定、知識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充分體現現代教育的教學理念:促進人的發展。
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學校把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為重中之重,積極開展師德、師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青年教師成長工程,完善考核機制,注重人文關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為學??沙掷m發展和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核心競爭力。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科研意識淡薄的現象,學校通過設置考核制度,大力開展教改實驗,實行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使得教師的理論水平、科研意識和教學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校園和諧氛圍
美化自然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具有陶冶學生心靈,熏陶學生行為,啟發學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優化人際環境。據權威調查表明“領導+長者+朋友”型的領導角色和“師長+父母+朋友”型的教師角色及互助互愛、情同手足的同學角色是現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頗受學生歡迎。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從小懂得互相尊重、幫助、關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凈化心靈環境。在社會經濟浪潮的沖擊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校及學生自然受到影響。學校開展各類活動,凈化學生的心靈環境,青年教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其動之以情,曉知以理。
綜上所述,一個具有人性化管理思想的管理者,會受到廣大師生的厚愛和支持,一個能把人力、財力和物力綜合利用并發揮出巨大潛力的管理者,才能建設并管理好一所具有個性化的學校,使其適應現代教育形式的發展,為下一代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竭盡所能。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子縣教師進修學校 04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