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1 03:36:10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科研方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性。瞄準能力培養,改革傳統教學,并創設有利于學生把學前教育科研的有關理論運用于實際的教學情境,有計劃、分步驟地引導學生開展學前教育研究,學生的學前教育研究意識、研究能力甚至專業素質就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學;創新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把學生培養成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有善用已有理論解決幼兒教育實踐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人才。該專業學生缺乏學前教育研究的親身經歷。傳統的《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材偏重于傳授教育科學研究的理論知識,實踐證明,如果教育者樹立科學的高職教育觀念,引導學生把學前教育科研的理論運用于實際,改變并創設有利于學生的教學情境,有計劃、分步驟地引導學生開展學前教育研究,學生的學前教育研究意識、研究熱情、研究能力甚至專業素質就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以課題研究樣例為參照,豐富學生科研直接經驗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知識體系可以分為縱向的學前教育研究設計和橫向的學前教育研究實施兩大部分。無論縱向的學前教育研究設計,還是橫向的學前教育研究實施,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前教育研究經驗。然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少的恰恰就是這一經驗。為了增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直觀感知,教師應結合學期備課為學生安排一些典型的學前教育研究樣例。這些樣例包括學前教育研究實施方案、學前教育研究報告等,還可以包括一些近年來學前教育改革創新的綜合性案例。
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結合備課設計使用有機搭配的三類樣例,能夠為學生提供非常生動、具體的學前教育研究情境。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邊講理論知識,邊引導學生閱讀樣例,不僅能夠直接充實學生本課程的實踐經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的感性認識,而且還能間接培養學生關注學前教育改革狀況,追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發現并研究學前教育問題的良好習慣。
由于樣例是一個研究設計或研究實施的整體,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講授中,實施樣例教學的效果遠優于教師的舉例。只有在樣例中,學生才能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什么是研究課題名稱,什么是研究設計,什么是研究類型,什么是研究方法。
目前,許多教材也注重樣例介紹,但教材上的樣例始終需要授課教師化難為易,化大為小,化遠為近,量學取材,靈活運用。為了提高樣例的參照性,建議教師為學生布置樣例時,針對每一章的內容,應至少安排兩個不同類型方法運用的樣例。每一樣例都應完整體現該研究實施的整個過程。在教學初期,全班應使用統一的樣例,待學生基本入門后可引導學生自己檢索樣例。
以隨堂探究設計為主線,培養學生科研技能技巧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一門可操作性極強的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科學的學前教育行為能力的養成。將《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相關技能、技巧有目的、有計劃地分散到每一堂課,加強教學的計劃性、針對性以及實踐性,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必然選擇。
如結合學前教育研究理論介紹,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較為規范的學前教育研究課題名稱,然后讓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學前教育理論及經驗,自行選擇一個學前教育研究課題并準備課題論證;結合文獻檢索理論的學習,教師為學生提示適合其學習參考的學前教育文獻及其檢索途徑、方法,并安排學生針對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行文獻檢索,完成書目登錄、摘要、文獻綜述等檢索工作;結合觀察研究、調查研究等理論的學習,教師督促學生從研究方法的角度審查自己選定的研究課題的方法,并進一步展開課題論證等等。選擇并論證課題活動可以貫穿整個《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的教學過程,有些學生選擇的課題可以成為他們畢業論文的準備。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隨堂探究設計的機會很多,只要教師結合教學進程,緊盯學生學前教育科研技能技巧養成這一目標,可以說,這樣的練習觸手可得。如“觀察研究”章節中有許多觀察記錄表,教師從探究設計的角度,讓學生完成填寫并進行分析,空表格就會變成活教材,既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設計,教學效果明顯不同。
學生隨堂探究設計學習,每一個環節持續1~2周,有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隨堂任務,有的學生可能難以完成。如有的學生能夠檢索到相關文獻,有的學生檢索不到文獻。檢索到文獻的學生可以考慮課題論證,檢索不到文獻的學生除了進一步檢索文獻外,就要求從選題的價值原則重新審查課題,以確定是進一步檢索,還是重新選擇課題。由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起點及培養目標的特殊性,一方面,授課教師容易忽視或拔高學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要求,另一方面,高職生圖書資料的檢索使用意識和能力也不同于本科生,目前學生隨堂探究設計這一學習方式被許多授課教師所忽視,直接導致《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學顯得枯燥。
以課外文獻檢索為動力,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
科學的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本身就是在心理學、教育學、實驗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秾W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教學只有與學前教育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密切聯系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門具有實踐基礎的學科,才有可能真正促使學生教育科研能力和素質形成與提高。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用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論的眼光考察學前教育史上的一些事實或現象,特別是一些教育家的學前教育實踐;用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論的方法分析評價周圍幼兒園管理及其教育教學的實施;還可以用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論的立場審視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的動態與舉措。
本研究所指的文獻檢索可以分為《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獻檢索和學前教育專業的文獻檢索兩部分?!秾W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獻檢索可以豐富學生本學科的知識視野,加深學生對有關理論的理解和準確把握,培養學生對學前教育科研的興趣愛好。學前教育專業的文獻檢索,筆者把它叫做拓展學生學前教育視野的文獻檢索。這種檢索從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教學任務,但若從學前教育科研與學前教育實踐的聯系出發來考慮,我們不能忽視這一環節,更不應把它看成負擔。只有學科的文獻檢索,而沒有專業的文獻檢索,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膚淺與枯燥的狀態;只有專業的文獻檢索,而沒有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獻檢索,學生的學習又會處于盲目與混沌狀態之中。拓展學生視野的文獻檢索是學前教育科研的肥沃土壤,《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獻檢索是田間精耕細作,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確保學生既掌握夠用的基礎知識,又能形成發展保育教育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
要拓展學生學前教育視野,《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經常引導學生從研究的角度回顧學前教育史、心理學、教育學中的“兒童事件” 、“幼兒故事” ;(2)結合文獻檢索理論的學習,要求學生檢索學前教育的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以及三次文獻等,并加以交流;(3)結合觀察法的學習,要求學生檢索使用不同觀察記錄方法的文獻,體會各種記錄成果如何成為研究的素材;(4)結合實驗法的學習,要求學生檢索現當代學前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與當前國家學前教育管理與改革的法律法規,等等。
拓展學生學前教育視野的文獻檢索,有利于學生從更廣闊的領域選擇課題,選擇更典型的課題。這種文獻檢索貴在教師根據所授理論,或從理論延伸、或從方法使用、或從事業創新的視域為學生提供信息源,提高文獻檢索的效益,保持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
以尊重幼兒為目標,陶冶學生的情操
學前兒童的身高在90~110厘米左右,體重在13~18公斤左右,在傳統文化中他們是“小孩兒”。而在現代教育理論中他們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個性正在形成中的人。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并不是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讓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夠準確判斷眼前兒童(個人或集體)身心發展水平及其表現,針對眼前兒童發展愿景,實施教育并評估教育效果。這一過程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更需要學生具有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熱愛學前兒童,尊重學前兒童的道德情操。
應該說,陶冶學生的學前教育情操貫穿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全過程。但由于《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本身的特殊性,其對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情感又具有特殊的意義?!秾W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為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學前教育問題的能力,不僅可以對教材中列舉的許多樣例進行具體探究操作,而且應有意識地對師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幼兒保育、教育中的矛盾和問題展開分析研究。這些活動可促使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保證幼兒“跳一跳,摘桃子”地發展,幫助幼兒、幼兒教師及家長矯正幼兒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促進發展或問題解決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選擇課題、制定方案、搜集資料、撰寫報告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且能加深對幼兒教育理論的認識和體會,加深對幼兒的熱愛與尊重。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深則愛之切”。《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有意引導學生接近幼兒,選擇學前教育保育、教育中的問題加以研究解決,能夠直接促進學生專業理想的形成與專業素質的提高。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前教育情操,要求《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學要做到:(1)授課教師應堅持經常深入學生,做到師生經驗共享;(2)重視實訓教學,確保實訓教學的開出率;(3)教會學生關注幼兒、親近幼兒,學會與幼兒一起游戲;(4)對一些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的教育研究的具體方法進行系統強化訓練、小單元訓練、提前訓練、提前應用。
總之,高職是一個全新的高等教育類型,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樣例、探究設計、文獻檢索以及尊重幼兒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新形勢下的高職教學理應適應培養目標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以新的課程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論文摘要】民族振興依靠教育,教育振興依靠教師,教師技能提高依靠教學實踐和研究,而教師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都離不開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導和引導。本文試就中小及教師的教育科研的意義和方法進行探討,以便同仁借鑒。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單地說,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夠在工作中發現教育上的問題,并能運用正確的,系統的方法,去求得科學的結論,去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活動就稱之為教育科研。
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個目的.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過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中小學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探索新形勢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規律,以便發現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正確地指導今后中小學教育的工作,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事物總是前進的、發展的.我們的教育工作,它必將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指導教育運行的規律也必然在豐富、在完善、在發展.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只有聯系本職工作認真地、不斷地探索,才能培養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會勞動者。因此,開展和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對于深化教改,切實搞好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為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必須改革現行教育中的思想、體制、結構、內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經過時或落后了的東西。而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予正確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廣泛地動員和組織開展中小學教育科研活動,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這是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提供科學理念依據的源泉,是推動教育改革與實踐發展的動力.進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因此要積極行動起來,發揮主人翁作用,為推進素質教育,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
2.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我們知道,學校的每一門學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學的理論;每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需要教育科學理論去指導.教育是一門藝術,廣大中小學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地進行教 改實驗,勇于創新,用取得的成果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對學期或學年度所實驗的課題或項目應進行書面總結,找出差距,繼續研究.這樣邊研究,邊實踐,自編自導自演,既可以優化“教”,也可以優化“學”,既經濟快捷,又方便實惠.所以說,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廣大教師所掌握,就可以變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現實力量.目前許多學校都總結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帶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遼寧盤錦市實驗中學,非常重視學??蒲薪M織和科研活動的建設.他們不僅把科研成果通過報刊雜志進行宣傳報道,而且還積極主動地把經驗豐富的教師派出去巡回講學、作報告.這樣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論,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數十年長期堅持,因而成為全國一流中學.該校的科研帶頭人魏書生,也逐步鍛煉成為教育實驗改革的專家,全國知名。
3.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的需要
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依靠科技.科技的發展要靠教育.而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教師.也就是說,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發展的水平。從古今中外教育史的發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無不是經過教育科研---長期不斷的教育實踐發展而來的.我國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學的理論,并終身為之實踐,因而成為歷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國現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論,就是他在數十年教書育人的不斷實踐中總結創立的.我國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邊實驗、邊總結、邊研究,才不斷取得優秀成果的?!叛灾?這些例子都充分說明,廣大中小學教師,開展與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緊密聯系的教育科研活動,經過選擇課題,定向研究,不斷總結積累,不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質和實踐能力.可以說,教育科研活動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經;也是提高廣大中小教師素質的有效手段。
4.開展和加強教育科研,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需要
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源于教育實踐.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豐富的教育實踐(包括教育教學的經驗總結和教育科學實驗)上升為教育科學理論的必由之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教育科學研究,就沒有教育科學理論的發展.教育科學理論得不到發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呢!只有廣泛開展和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順利實施,確保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目標的實現.
那么,怎樣開展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一方面,努力轉變觀念,樹立參與意識,擴大科研組織,充分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積極性。通過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建設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科學研究,以推動教改的深化和素質教育的落實。各學校也可借此開展結合本校實際的科學研究,以促進本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具體方法可采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等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另一方面,作為教師,直接面對學生,活動于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具有進行教育科研最有利的條件。廣大中小學教師,應立足本職,立足自身實際,努力學習,勤奮鉆研,注意挖掘和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聯系有關科學理論,開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動,積極撰寫科研論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退出“教書匠”行列,逐步鍛煉跨入到“科研型”甚至“學者型”教師的行列。因為,教師在科研道路上的鉆研精神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一個有力因素;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較高的自身素質和科研水平上的。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樹立起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危機感,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爭創佳績。切勿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萬木苦爭春,何患未成林”。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實踐出真知,為教育科研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做出應有的貢獻。
摘要:分析了當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所選用的《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此教材不太適合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內容選擇上側重方法學習,與實際工作聯系不緊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二是內容組織上側重理論講解,實踐能力突出不夠,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本著突出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培養這一目標,基于課題工作程序,對《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材編寫的新理念及新結構作初步探索。
關鍵詞:五年制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編寫;新理念;新設想
教材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藍本。它以學生的經驗為出發點,按照有關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組織而成。雖然,當下比較強調對教材的超越,但是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其地位依舊不可抹殺。尤其對于高職院校師生而言,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決定了教與學的內容,更影響了教與學的方式。從近幾年的實踐教學經驗來看,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這門課程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畏懼心理。此種心理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教材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新教材”編寫的意義
(一)“新教材”編寫是幼兒園工作的現實需求
“新教材”是指根據提出的新思路新結構所編寫的教材,其在結構和內容上均區別于當前所使用的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近幾年,為數不少的優質幼兒園,將“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作為新教師招聘的條件之一。這說明幼兒園已經意識到了科研在培植園本特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幼兒教師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具有了思考的自覺性,就能主動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較好的理性思索與反省,并能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實踐中加以落實,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也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理念和素養,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而根據有關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在幼兒教育一線的教師科研能力明顯不足。對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調查顯示,“在湖南省10個地(市)30所幼兒園的270位幼兒教師中,有25.7%的幼兒教師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有31.9%的人覺得比較必要,有48.2%的人選擇了考核、評職或完成工作。”[1]由此可見,提高幼兒教師的科研素養與能力刻不容緩。而職前培養是提升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幼師的高職院校是重要場所。因此,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和改革“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課程教學。
(二)現有教材不適應五年制學生學情是新教材編寫的緣起
筆者以“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為關鍵詞,搜集到專門講述“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書籍,主要是自考、高職和大中專教材,獲得有效樣本8本(見表1)。翻閱表中的教材,除楊世誠、王向東主編的教材結構略有不同外,其余教材在內容選擇上大體一致,主要以各種研究方法為主(見圖1);內容組織上用章節形式將各部分內容講述得非常完備,側重理論知識。目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選用的教材也基本屬于此種類型。[2]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實踐,立足學生學情審視此類教材,認為現行教材與學生學習之間存在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矛盾:(1)現行教材內容選擇上比較傳統,側重各類研究方法的理論學習,與實際科研工作過程聯系還不夠緊密;(2)現行教材內容組織上側重理論,注重理論知識的嚴密體系和完整呈現,實踐環節內容還不夠突出。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這門課程太難了,聽不懂,學不會”的情況,課程學習難度明顯高于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
二、教材編寫的新理念
(一)內容體系上,以課題工作程序為主線
教材在選擇各項目時,首先,依照課題科研工作開展的流程進行編排,以課題選擇、開題論證、中期評估和結題鑒定為主線;其次,根據研究開展的過程安排科研方法的項目內容,在科研方法的選擇上,不求囊括所有方法,只選取學前教育領域常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等。以課題工作程序為主線,以主要研究方法為補充,旨在讓學生學完課程后能完整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過程,工作后一旦接觸到課題研究工作能比較容易上手,能較好掌握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幾種研究方法。
(二)內容選取與編排上,以“一減兩增”為基調
所謂“一減兩增”即減少理論難度,增加實踐操作,增加幼兒園實際科研工作實例。首先,每個項目的內容都選取最精要的核心理論知識,不強求理論知識的全面和系統,這樣,在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最核心的知識內容。此外,為盡可能避免理論知識的減少所帶來的知識結構缺陷,在內容編排上可適當增加“知識拓展、案例分析、即學即思、知識鏈接”等內容作為補充,以幫助學生豐富和深化對核心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在減少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增加實踐操作和幼兒園科研工作實例。一個項目內容中,可以根據理論知識分解成3~4個任務,為強化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必須增加實踐訓練。因此,要根據理論知識的內容,設置適宜的實訓內容。比如,在課題選擇與論證的項目內容中,可在每個任務內容后面設置1~2個實訓環節(見表2)。與此同時,在理論知識部分,為增強與實際工作的緊密度,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根據內容選取一些貼近實際,易于理解的幼兒園科研工作實例,對理論知識起到一定的注解作用。
(三)學習方式上,以團隊合作學習為原則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的課程。它要求學生不僅通過學習掌握理論知識,更要能運用理論知識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如在學習中學生僅僅是了解了一些理論知識,但不能學以致用,顯然無法達成課程學習目標,也無法實現培養“具備初步科研能力”幼兒教師的目標。因此,在教與學中,要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突出學生的實訓環節,讓學生開展初步的科研實踐。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本課程的學習難度無疑比較大。教學中既要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又要能適應學生的學習基礎,這就必須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因此,立足教學實踐,我們提出采用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化解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益。建議教學中組建8~10人規模的學習團隊,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各教學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協作完成各項目任務,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本課程中的團隊合作學習要注意如下五個問題:(1)合作團隊組員應基本保持不變,使團隊組員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2)合作時間應持續整個課程學習,便于任務分配的連續性和均衡性;(3)合作內容貫穿課題工作過程;(4)每一項任務的合作分工體現總—分—總的格局,既能確保團隊成員對合作任務的整體把握,也能更好化解合作任務的難度,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5)合作中教師要進行有效指導,關注團隊實踐完成情況,確保合作任務的順利推進。[3]比如:在文獻綜述撰寫的實訓環節中,團隊的合作任務與要求包括團隊商討綜述報告的寫作提綱,分配任務;各組撰寫分配的綜述內容;匯總并集體商討修改。
三、教材編寫結構的新設想
(一)教材模塊構成
教材模塊構成可簡單概括為“三步四法兩補充”(見圖2)。“三步”即課題研究工作過程中的開題論證、中期評估和結題鑒定,主要體現了課題研究的工作流程;“四法”即幼兒園科研中常用的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和作品分析法,選取幼兒園科研工作最常用的幾種方法;“兩補充”即選題論證和研究論文撰寫,選題論證是課題研究很重要的起始環節,而論文撰寫也是除課題研究外,幼兒教師經常要進行的一項研究工作。因此,補充兩個內容,能使學生學到更加實用的知識。
(二)項目內部組成
基于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標,教材編寫要充分體現理實一體化的理念。就其中某一項目而言,第一級構成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任務分解和作品展示。其中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這兩個部分均已較簡要的語言提煉出具體目標和任務,使學生對本項目學習目標和要求有很明確的認識;任務分解欄目是主體,下分幾個任務,每個任務的內容均有理論知識的認知和實訓操練構成;作品展示是將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一是對學生優秀作品的認可,二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本項目內容(見圖3)。綜上所述,教材編寫應基于人才培養目標和工作崗位需求,綜合考慮學生特點,遵循學科內在邏輯。唯此,教材才能更好服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作者:馬華
區域推進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必須立足本區實際,明確區域推進的思路,探索推進的策略與方法,最終形成區域教育科研推進的西湖范式。這是我們的追求。
一、依托課題研究,引領區域教育改革和發展
1.區域龍頭課題引領發展方向
西湖區教育行政領導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科研先導的理念,圍繞區域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設計區域龍頭課題并親自組織課題研究。2011年以來,西湖區教育局領導牽頭的課題就包括“內驅外引:區域提升教師專業水準的策略研究”“構建孩子想象的現代學校的實踐研究”“促進區域優質均衡發展的緊密型教育共同體的運作機制研究”等。這三項課題的成果均榮獲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并出版了2部專著。這些課題不僅提升了教育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同時也在區內發揮了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2.組織開展系列專題研討活動
立足區域實際,在調研中提煉研討主題,共同解決學校發展難題。以錢局長主持的省重點課題“傳承?共融?創新:區域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和黃志元副局長主持的省規劃課題“促進區域高位均衡的緊密型教育共同體的運作機制研究”為載體,分別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討活動,如,“一校一品:學校特色建設經驗交流”“合作組有效學習的策略與評價”“特色課程建設”“美麗學校建設研討”等,這些研討活動都有效地推動了課題研究,有利于西湖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3.圍繞主題深入開展專題調研
為提高科研工作的實效性,區教師進修學校教育研究開發中心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專題調研活動,并撰寫出調研報告。2013年,_展了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2014年,開展了西湖區中小學課改實驗學校的現狀調研;2015年,組織開展西湖區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現狀調研。實踐證明,開展專題調研活動,有利于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情況,提出更多符合實際的建議,更好地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同時也為課題研究提供了科學有效的依據。
4.積極培育學校核心課題
要求校長在每一個五年計劃時間段內,除了要自己承擔1個課題研究外,還要推廣1個課題成果,開發1個新課題。所研究的課題要有引領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廣的課題要有適切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開發的課題要有前瞻性、創造性和校本性。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特色建設項目、省市級課題研究或獨立承擔子課題研究任務。
二、創新科研實踐,開展富有區域特色的教科研活動
1.組織開展學術節活動
西湖區教育系統學術節圍繞“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共同發展”的宗旨已成功舉辦了兩屆,目前第三屆學術節也已進入尾聲。每一屆學術節都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高層次的理論引領、精彩的課堂展示、名師論壇、優秀成果推介活動等。學術節由開幕式和主題活動兩大部分組成。開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和北京市翠微小學許培軍校長分別作了關于課程改革的主題報告。主題活動,包括“課程改革研討活動”“課改課堂節展示活動”“創建新優質學校研討活動”“優秀科研成果推介活動”等。
2.開展教育科研大講堂活動
近兩年,西湖區分別在翠苑中學、競舟小學、求是教育集團等學校組織了十余次科研大講堂活動??蒲写笾v堂活動形式多樣,有課堂展示、圓桌論壇、觀點報告、專家講座等??蒲写笾v堂在規范學校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科研能力,促進區域教科研均衡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3.組建同類課題研究群
對正在研究的課題進行了梳理和統計,把研究領域相近的課題整合成課題群,如,課程建設、美麗學校、智慧教育等課題研究群。依托課題群,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聯動式”“聯盟式”“主題式”等多種形式的課題指導活動。
三、優化科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1.研制“科學公正”的評審制度
近兩年,我區逐步完善了科研成果(論文)評審機制。成立了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審委員會,同時,根據評審工作的需要設立若干個評審專項組;按學科類別,分別建立初評委與復評委專家信息庫;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論文(成果)立項課題的評審標準;成果(論文)評審工作“背靠背”,同一類別初評、復評和同一組杜絕同校專家,防止個人學術權力蔓延;區教師進修學校與中國知網簽訂了合作協議,對我區第28屆教育教學論文擬獲獎名單(一、二等獎)進行了,有效遏制了學術不端行為,凈化了學術風氣。
2.開展“條塊結合”課題申報
“條”上集合廣大教師的智慧,各中心、各部門、各學科,根據自己的工作進度,提供課題研究申報目錄;“塊”上我們以區域重點課題為基礎,延伸出了眾多的子課題,同時列出各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供教師研究。通過召開課題申報會議和網上報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動員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努力提高立項課題的方案質量。
3.進行“線上線下”成果推介
一是分學科分類整理獲獎科研成果的電子稿,并及時上傳至網絡FTP上,方便全區中小學教師學習,實現區域優質資源共享;二是區域層面綜合推廣、分學科、分類推廣;三是組織形式多樣的優秀成果推介活動,各學科整合、校內外結合、共同體融合、地區間聯合等。
4.創建“量性結合”的科研評價
創建并完善了《西湖區教育科研考核評價指標》。西湖區教育科研評價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分自評、復評、終評三個階段,確保評價工作的公正、公開、公平。我們既評價科研業績,立項率、參與率、結題率、獲獎率;又評價科研態度、科研過程,分別從領導對教育科研的重視程度、科研機構的健全程度、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科研成果的推廣情況等四個維度進行評價。
四、加強科研指導,提升區域教育科研服務質量與水平
1.加強各級課題申報立項指導
一是制定課題申報目錄。根據前期調研結果,結合我區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區教師進修學校教育研究開發中心分門別類的制定課題申報目錄。二是跟蹤指導省市規劃課題的申報。通過召開課題申報會議和網上報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動員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在區級立項初選的基礎上,與課題負責人溝通,按照申報要求,從技術層面對各級課題申報方案進行逐一審核,嚴格把關,保證課題方案的質量。
2.加強課題過程化指導
一是開展立項課題負責人培訓。以“培訓研究人員、規范研究過程、交流研究經驗、提高研究質量”為目的,通過教科專家引領、“本土”專家觀點報告、優秀成果推介、分段研討交流等方式,提升課題負責人的科研能力。二是深入基層學校,指導課題研究。定期到基層學校對各級立項課題進行中期檢查,加強課題的過程化指導。三是實施課題記載手冊管理制度。申請結題的立項課題,記載手冊必須接受教育研究開發中心的檢查,通過后方可結題。四是開展“點面結合”中期交流活動。積極組織開展省市規劃課題與區重點課題研究成果中期監測。
3.重視對課題成果提煉的指導
一是依托課題群,有針對性地開展“聯動式”“聯盟式”“主題式”等多種形式的課題研究成果指導工作。二是實行定人、定時、定向的幫扶原則,對相關課題成果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尤其是對部分未在區獲獎的課題成果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可以是網上交流,也可以是面對面的交流,有時還要深入到一些薄弱學校進行專項指導。三是定期開展省、市規劃課題結題成果集中交流活動,邀請省市級科研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過程指導。
4.強化對科研室主任的業務指導
我們非常重視科研主任會議,不僅有工作上的布置,業務上的指導,還會針對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穿插一些專題性的小講座。如,10月份舉行專題論文評比;9月初的科研室主任會議上穿插講“教育教學論文的撰寫”;3月進行科研成果評比和課題立項,會上穿插講“課題申報與報告撰寫”等。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區的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與突破,實現了三個轉變,即教師觀念的轉變,從對科研的畏懼到主動參與科研;科研內容的轉變,從單一的課題研究到以普及科研知識方法為主的培訓活動,以強化過程管理為主的中期交流活動,以展示成果為主的展示活動,以成果為主的推廣活動;活動形式的轉變,有交流觀摩、現場研討、網上論壇、科研導等。積累了一些經驗,形成了“專業引領、全員參與、校本特色”的教育科研新格局。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
一項教育科學研究,在確定了研究課題,明確了研究方向和目標后,選擇一種或幾種適合本課題研究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研究方法是為達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它是完成教育科學研究任務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研究的價值和效果。目前,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研究法、教育實驗法、行動研究法、敘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本文僅對實驗法、敘事研究法、行動研究法作介紹。
一、教育實驗法
1. 什么是實驗法。
實驗法是運用科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來研究教育現象和問題,以揭示教育活動規律或某些教育內容、方法的有效性的綜合性研究活動。
2.教育實驗的特點。
教育實驗是“人與人的對話”,復雜性遠遠超過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活動,尤其是教育行為與教育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錯綜復雜,且教育外部環境對教育活動的干擾也極難控制,因而很難達到自然科學實驗所要求的精確度。因此,一般認為教育實驗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實驗,而不是像自然科學實驗那樣在實驗室里進行的“封閉式”的實驗。所以實驗法既要遵循自然科學實驗的一般規律,但又不能照抄照搬科學實驗的具體操作方法。
3.教育實驗法的實施。
教育實驗法的實施要經過以下六個過程:確定研究課題、提出實驗假說、設計實驗方案、控制實驗變量、評價實驗效度、形成實驗報告。(第一個過程前面的文章已經論及,下面僅論述后五個過程)
(1)提出實驗假說。教育實驗假說所假定的是關于某類教育行為在某些人為控制的條件下,與某類道德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教育實驗假說的特點是用描述性的語言對實驗結果作“假定有效性的描述”。例如,我區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課題子課題“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的實踐模式研究”(以下簡稱“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課題”),提出的實驗假設是:“五位一體”的培養模式是可以促進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的,即,通過學習反思、專業引領、教育實踐、個案分析、評價激勵“五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在實驗中的實施,促進班主任專業素養的發展,培養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策略型、智慧型班主任隊伍?!拔逦灰惑w”的培養模式是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2)設計實驗方案。教育實驗方案一般包括實驗總體方案、實驗工作執行計劃和評價方案。實驗總體方案是對整個實驗工作的整體規劃,也是實驗工作計劃和評價方案制定的依據。實驗總體方案包括以下內容:課題提出,理論假說,實驗對象、實驗工具的選擇,變量控制,實施步驟,保障機制,預期效果。實驗工作執行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指導思想,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標,步驟及階段要求,組織保證。評價方案是對本次課題研究效果的評估。評價方案的內容應緊緊圍繞實驗目標、實驗內容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教育水平,學校教育工作的效果等。
(3)控制實驗變量。教育實驗的變量包括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自變量是由實驗者操縱的,呈獻給被試的刺激變量。因變量是在自變量作用下可能產生的結果。無關變量是除自變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響因變量,而對實驗有干擾作用的因素。例如,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課題,由區課題指導組提出的學習反思、專業引領、教育實踐、個案分析、評價激勵“五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和《河西區中小學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手冊》就是自變量。班主任專業素養發展的水平,包括班主任專業思想、班主任專業技能、班主任知識等,就是因變量。學校整體的工作氛圍等因素就是無關變量。
(4)評價實驗效度。實驗效度的評價應從實驗的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兩個方面進行。教育實驗評價實驗的內在效度的方法是采用前測后測數據對比的評價法,證明因變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自變量刺激的結果。評價外在效度的方法,教育實驗主要運用在不同地區或不同學校進行重復性實驗,將實驗數據進行對比,證明實驗的可行性,可推廣的價值。這種方法有助于完善實驗方案,增進實驗效益。
(5)撰寫實驗報告。撰寫實驗報告是教育實驗研究的最后一個步驟。實驗報告體現著課題研究的水平和價值,因此要重視實驗報告的撰寫。實驗報告包括以下內容:題目、實驗基本情況、變量分析、結果與分析、實驗展望。
二、教育敘事研究法
1. 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價值和意義。
2.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1)教師可以作為教育敘事研究的主體,同時教育敘事研究也為教師真正參與教育研究提供了平臺,教師成為真正的研究者,也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教育研究與教育行動分離、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的狀況。
(2)教育敘事研究的對象就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
(3)教育敘事研究的內容寬泛,有學者認為教師的教育活動范圍有多寬,敘事研究的領域就有多廣,教師的工作有多少種類,其敘事研究的主題就有多少種類型。
(4)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易于教師掌握。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反思自己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在反思中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在反思中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后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并以敘述、講故事的方式將其表達。
3.教育敘事研究法的實施。
有學者把敘事研究的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現場”,第二個階段是從“現場”到“現場文本”,第三個階段是從“現場文本”到“研究文本”。
筆者認為,教育敘事研究法的實施一般要經歷五個階段:明確敘事研究對象(課題),制定敘事研究計劃,置身敘事研究現場,積累敘事資料,撰寫敘事研究報告。對第一、第二階段不再贅述,重點對后三個階段作一說明。
置身敘事研究現場階段。研究者要對所要敘事研究的人或事件親身經歷、體驗,將自己置身在研究對象中,通過與研究對象的近距離接觸,與研究對象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對話關系,來掌握研究對象的比較全面的、真實的研究信息,并通過這些真實的信息探尋到研究對象背后的各種影響因素。
積累敘事資料階段。此階段要對敘事現場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點點滴滴及時地記錄總結,儲備研究資料。記錄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訪談、日記、書信、談話、現場筆記和來自現場的其他故事、口述史、照片、回憶錄、自傳和傳記的撰寫、文獻分析等。
撰寫敘事研究報告階段。撰寫敘事研究報告是敘事研究的最后一個階段。敘事研究報告是主要運用記敘、議論、說明的方法,發掘或揭示敘事故事里面深層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
敘事研究報告中既要有細致翔實的故事性描述,又要有基于事實的深刻分析;既力圖創設出一種真實情境,把真實的教育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又要在眾多具體的偶然多變的情境中去透析敘事中各種人物或事件的種種關系,解析現象背后所蘊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煥發出理性的光輝和智慧的魅力,從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價值和意義。
教育敘事研究是教師從教育實踐出發,從校園生活出發,從真實教育事實出發,從自然教育情境出發所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的顯著特征在于“實”,它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實事、實情、實境和實際過程所作的記錄、觀察和探究,增強教育研究實效,因此,在教育科研中提倡運用該方法。
三、教育行動研究法
1.什么是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行動研究是由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以研究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為根本目的,以“對行動進行研究,以研究促進行動”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法。
2.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
(1)行動研究是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共同開展的研究。干部、教師也是教育科研的主體,從事行動研究和運用研究成果的人員就是學校的實際工作人員。
(2)研究的課題是實際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行動研究的環境是自然狀況下的學校教育環境,是真實的動態工作環境。
(4)教育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實際問題,改進實際工作,提高行動質量。
(5)行動研究的價值評估重在研究的實際效果上,突出了教育科研的實效性。
3.教育行動研究的實施。
教育行動研究一般經過以下六個過程:發現問題,確定課題,制定計劃,實施行動,效果評價,撰寫研究報告。教育行動研究特別強調從學校的工作實際出發,去尋找、發現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將問題作為研究課題進行研究,也可以將工作的重點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其他五個方面的過程與其他方法相似,不再重復敘述。
教育行動研究法在我區所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教育體系”實驗和“十二五”和諧教育的研究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運用。區課題指導組帶領實驗學校,邊研究邊行動,邊行動邊研究;在行動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將工作中的難題、問題確立為研究課題。35所實驗學校結合學校的實際工作,分別確定了自己的研究子項課題。可見,教育行動研究法解決了“工作”與“研究”、“實踐”與“理論”、“科學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的脫節,實現了實驗研究和實踐工作的統一。
以上僅對三種研究方法作了簡要介紹。一項成功的教育實驗,應同時采取多種的研究方法,只有多種方法協同研究,才可以取得預期的研究效果。
摘 要:從歷史變遷的角度看教育科學科研方法,有助于我們了解教育科研活動的發展軌跡,教育科研方法與教育理論、教育思想觀點;從而在客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脈胳,各種方法產生的背景,預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未來走向。
關鍵詞:方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發展趨勢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條件下,基礎教育及中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質量提高得如何,不僅與國家政策有關,而且一個非常關鍵的是教師,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狀態如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試從歷史變遷的角度探討教育科研究方法,從而希冀對教師的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般認為,教育科學研究屬于社會科學研究范疇,它是在教育領域中進行的,由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對象、教育實際問題進行研究以揭示其規律,并探索運用教育規律改造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措施的實踐活動。
它既是一種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又是一種行為規律(行為方式),既是一種理論上的方法體系,又是具體實踐的行為策略。教育科研方法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客觀層面,即教育科研方法論;二是中觀層面,即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三是具體的操作性方法。
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歷史變遷
教育研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才取得今天較為成熟的地位。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同教育思想與流派之間的爭辯、包容、深化和拓展,在推動教育理論的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科研方法的逐步成熟與深化。從整個教育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兩千年來教育研究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四個大的歷史階段:萌芽期,發展期,形成體系結構期,多元化時期。
(Ⅰ)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期:“經驗――描述”研究階段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萌芽期大致可追溯到教育學在古代社會產生至17世紀形成獨立學科這一時期。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發生和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也隨之誕生。這一時期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主要特點是“經驗――描述”。在這一時期,教育研究主要依據是觀察和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雖然有簡單的邏輯推理,但總的說來,當時的教育研究方法是籠統的、直觀的,帶有明顯的樸素性和自發性。這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古代時期的自然科學和技術水平還很低,人們對方法的追求比較籠統和模糊。該時期教育研究方法的思想成就體現在中西古代教育觀與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邏輯學以及夸美紐斯的教育理論中。
(Ⅱ)教育科研方法的發展期:“哲學――思辨”研究階段
17世紀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近代科學產生以后,教育研究進入了以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在這一時期,教育研究從經驗的描述上升到理論的概括,教育學研究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心理學開始成為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教育心理化運動開始。該時期教育研究的思想成就突出體現在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之中。
在《教育學》中,赫爾巴特從實踐哲學和心理學出發,導出其教育目的論和教育方法論。他繼承了夸美紐斯以來的形而上學的傳統,把定性研究方式確立在哲學思維層次上。赫爾巴特不僅給“經驗――描述”研究階段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且創造了“哲學――思辨”研究階段的輝煌成就,更啟迪了其后“科學――實證”研究的新時代。
(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形成體系期:“科學――實證”研究階段
19世紀下半葉在自然科學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的歷史背景下,教育學爆發一場深刻的革命,一些教育學家倡導在一般科學方法的框架內進行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引入了實驗方法,試圖從思辨研究轉向實證研究。這一轉向導致原有研究范式的危機,教育科學應運而生。這一時期,新興科學快速發展,學科內部分工日益精密和專門化,數學和數理邏輯得到廣泛應用。正是應科學研究發展的要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Ⅳ)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多元化時期:“規范――綜合”階段
20世紀的教育研究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社會危機,使人們開始懷疑曾經是無往而不勝的科學主義,重尋失落的人文精神。“價值多元化”的口號,成為當代眾多教育理論流派得以共存的基礎。與此同時,教育研究的深入發展,推動了教育研究方法從哲學方法論中分化出來,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以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為研究對象,它意味著教育研究的深化。
涂爾干(Emile Durkheim)的《教育與社會學》繼承并強化了孔德的實證科學觀。而1921年德國的克里茲施瑪爾在《哲學教育學的終結》一書中,則宣判了哲學教育學的死刑。其后,以斯普朗格為代表的“精神科學教育學”,繼承了施萊爾瑪赫以來的德國浪漫主義哲學傳統,在教育學領域反對將人片面化、疇形化和工個化,呼吁教育要造就出具有完整精神和充滿創造力的人。此后,解釋學、新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等都對所謂“科學化”思潮進行過責難和批判。
縱觀教育研究的歷史發展,既是傳統研究范式在自然科學方法的沖擊下逐漸解體的過程,又是人本主義研究范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育研究的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
二、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隨著近20年來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這些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層面: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多元化
1.每一種哲學理論將對教育研究方法的產生深遠的影響
哲學與教育學科的關系源遠流長,處于前期學科的教育思想是古代哲學家對于教育問題所作的思考;成為獨學科的教育則力圖擺脫被哲學直接包含的“母子式”關系,尋求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和有別于哲學式思辨的研究方法;當代哲學與教育學科一方面處在科學大廈中的不同層次,另一方面各自內部都發生分化,相互之間有著多種不同方式的交叉。
2.橫斷科學理論
橫斷科學主要指系統科學與數學,它誕生于20世紀數學有重大突破、七十年代系統科學形成之際,是當代科學發展中新生成的一個學科群,已構成了人類認識的一個新層面。被稱為系統學科的科學,迄今為止主要有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及廣義進化論,它們都以世界存在事物的基本結構形式“系統”為共同的研究對象,從不同的側面揭示系統的構成、結構,揭示演化、系統的內容關系,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等。恰恰是在整個學科群意義上它才被稱為橫斷科學,因為其研究對象是事物存在的結構形式而非實質內容。系統科學提供拓展和重構當代教育研究問題領域與對象觀的新視角,提供從整體上研究教育內部結構的新思維原則,提供分析教育與環境關系的“結構與功能”新思維模式。
3.教育理論
任何教育研究,往往都是從一種概念框架開始的,這種框架在如今常被稱為范式,是一組觀念、價值和規則,它支配著探究的行為、解釋資料的方法以及看待問題的方式。研究者不同的教育觀念,會極大地影響其教育研究的傾向性。教育理論是教師從事教育研究最為重要的和直接的理論基礎。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中觀層面:注重生態化、現場化與跨文化研究
近20年來,教育科學研究出現了生態化傾向。所謂生態化傾向,就是強調在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的生態環境中研究教育規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教育科學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
教育科學研究的生態化傾向直接導源于實驗室實驗的局限性。實驗室實驗能夠按照嚴格的設計程序,操縱自變量,對教育科學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教育本身是一個多因素組成的復雜的完整的系統,運用實驗室實驗,操縱有限的變量,必將把一些有意義的變量給控制掉了,外部效度明顯降低。所以教育科學研究必須要走出實驗室,到現實的生活中進行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的現場化是指在教育的現實環境中研究教育與人發展的規律。隨著生態化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只有沖出實驗室圍墻,到現實的生動的教育現場沖去進行研究,才能使教育研究內外部效度達到統一,于是在具體研究中就愈加重視現場研究。
所謂跨文化研究是將同一課題應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在此基礎上,探討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共同規律,或從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對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影響的一種方法。
(三)教育研究具體方法方面:注重研究的綜合化、現代化和數量化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綜合化趨勢主要是指強調采用多種方法和從多學科角度去探討教育現象及其規律。
教育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很多,并且每種方法各有其利弊,單純使用某一種方法,容易失去重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其研究結果難以全面可信。
教育研究方法現代化主要是指研究技術設備和手段的現代化。目前教育科學研究已大量采用錄音、錄像、照相等手段。這些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可以幫助我們準確記錄收集的資料,并且可以反復的觀看和分析,所得資料客觀,分析資料準確。還有一些現代化設備,諸如單向玻璃的兒童觀察室和多臺固定的攝像機的綜合運用,能夠準確而迅速地記錄兒童的復雜行為,使研究更為客觀真實。
教育科學研究越來越注重數學方法作為工具。對研究結果進行數量化分析,有助于教育研究的科學化。一方面,多元分析方法使教育科學多因素研究得以實現。另一方面,計算機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使教育科學研究大樣本、多數量、多層次的研究成為可能。
作為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DD教育科研方法有著其它科學研究方法的共性,也有它自身的個性。作為一名教育科學的工作者,我們非常有必要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歷史變遷及趨勢,以促進教育的發展。
摘要:課題組對新中國出版的133本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教材)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研究該類著作的變化軌跡、發展特征和未來趨勢,為我國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提供客觀依據。研究發現:(1)著作經歷了從譯介到教材,再到著作的發展過程;(2)著作數量上不斷增長,從上世紀60年代的翻譯,到80年代升溫,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尚未達到學科成熟;(3)著作合作率較高,教材多、編著多,學術性著作少、獨著少,說明高質量、原創性著作欠缺;(4)著作顯示研究方法不斷豐富,方法論認識日益深刻,方法的混合互證趨勢明顯;(5)著作向學科教育研究和各類教育研究方法發展,呈現明顯的精細化、分支化發展趨勢;(6)著作受教學和研究需要推動而不斷發展。
關鍵詞: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文獻計量分析;發展態勢
一、圖書數據來源和統計指標選定
研究者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的館藏圖書,以及超星、書生之家、Apai電子圖書中圍繞“教育研究方法”進行全景檢索,檢索條件為“書名”,檢索詞分別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研究”,檢索截止日期為2012年7月20日,共檢索出133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類著作。把133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類著作下載,對其出版年限、著作者狀況、著作性質、著作前言、提要和目錄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出版年限主要是為了考察單位時期內著作分布,以期考察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文獻增長規律和方法發展的關系。在文獻計量學領域,可以用出版年限反映出一定時期內的文獻量,進而通過文獻數量變化情況反映該學科的發展水平。著作性質,一方面是按照著作的學術性強弱特征分成學術著作和教材,另一方面是按照著作的譯著與否和是否再版,把其分成譯著和再版,以此考察我國教育科研方法著作的階段性特征。著作前言、提要和目錄的統計分析主要是分析每本教育著作中的基本內容體系和具體研究方法,考察新中國教育科研方法中具體方法的發展特征和未來趨勢。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研究方法類圖書的計量分析
1.出版數量不斷增長
在文獻計量領域,某一學科的科技文獻數量變化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學科知識的增量變化,以及反映出該學科的研究水平和發展速度。
從表1可以看出,從1949年到1966年期間,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類著作出版僅一本,說明新中國之初,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仍處于誕生時期,體現在對譯著的吸收和文獻的絕對數量匱乏上。1966年到1976年期間,我國教育科學研究陷入停頓時期,相應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及其著作出版也處于停頓時期,1976年后我國教育事業開始逐步恢復,教育科學研究也慢慢進入軌道,到1980年,我國第二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書籍才開始出版。從1980年開始,年出版數量開始呈明顯上升趨勢,到1989年,我國教育科研方法著作出版編目累計數為10本,而1999年末的出版編目累計數已為52本,在2005年到2010年期間,出版編目數為42本,累計編目數為125本,截止到2011年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類圖書在版編目累計數為133種。縱觀1949年到2011年的統計數據,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著作在數量上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隨著國家、社會和個體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社會對教育的日趨關注,新技術和新方法的興起等,將使教育研究方法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將會產生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2.著作合作率較高
由表2可以看出,在已出版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中,教材所占比重較大,由于教材的合作編著性質,使得著作作者較多,教材的合作度較高,分析教育科研方法著作的合作度已經缺乏意義,因此,本研究僅對著作的合作率進行分析。借鑒文獻計量領域中的“論文作者合作率”概念,把著作的合作率界定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作者的出版著作數與總的出版著作數的比值。表2的第2、3、4列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出版的合作者狀況和著作性質狀況。
由表2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后各個時期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的合作率都很高,合作率在70%以上,反映出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獨著少、合著多、編著多的問題。這種現象說明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綜合性、交叉性,需要來自不同學科方法領域的人進行充分合作,才能完成一本高質量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教育科研方法原創性著作不足,需要加強高質量的原創性著作出版。
由表2中的著作性質欄目可以看出,在我國133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著作中,理論性著作33本,教材性質著作100本,理論性著作僅占總數的24.81%,說明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教學研究人員比較注重教材建設,重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普及和推廣,但也說明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學術性理論著作和原創性著作不足,教材的偏多說明高質量的原創性著作尚有欠缺。這與研究方法的方法性和手段性有關,但也確實說明我國教育研究方法創新不足。相比學術性著作的前沿把握和新技術、新方法的吸納,教材比較注重常見方法和一般方法,缺乏對新方法的前沿把握。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教育研究創新迫切地需要方法創新的帶動,教育研究方法的學術性創新著作將會不斷涌現。
3.研究方法不斷豐富
由表3可以看出,在1949年到1980年期間。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在繼承歷史優秀傳統、吸收消化蘇聯教育科研方法基礎上,已經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體系,包括文獻和歷史法、抽樣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法、個案法、實驗法、測量法、經驗總結法、比較法、統計法,但是這一階段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存在具體方法背后的方法論認識不足問題,體現在教育科學研究的本質認識、具體方法的分類、方法和手段的區分上不夠明晰。
在1980年到1990年出版的著作中。其內容體系都包括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概念、原則、步驟與任務,以及課題的選擇、文獻的查閱、具體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選用、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成果的表達和論文的撰寫。這些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后教育科研方法的發展基本奠定了基礎。具體研究方法上,與1949年到1980相比,增加了系統論方法、內容分析法、預測和評價研究法,并且強調新技術手段如計算機技術在研究方法中的具體應用。
摘要:明確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重點是進行教育科研的基礎;中小學教育科研應以“小問題、小課題研究”為切入點;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果即成長,教研、科研一體化,是學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方法;教育科研成果通過推廣應用,可以轉化為教育的“生產力”,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科研成果的自身價值。
關鍵詞:教育科研方法;推廣;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規范。中小學一線教師怎樣做教科研,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問題。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學習、調研和組織指導教育科研活動的實踐,談談對教育科研方法、途徑與教育科研成果推廣的淺見。
一、明確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的重點
基層學校的教育科研應以“小問題、小課題研究”為切入點,以行動研究為主線,分層、分類深入扎實地開展小課題研究。小課題來源于教學實踐,來源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老師要樹立“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科研新理念,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解決自身發展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整體規劃、專業引領、科學評價是提高教育科研質量和效益的有效策略。有專家說:“一線教師搞科研,研究什么?最切實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和專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途徑,并將自己思考的結果用于課堂的改進和自身教學行為的改善?!避炷峡h一些學校在這一研究思路的引領下,積極開展各類小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二、明確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
要立足教育教學,以課堂為主陣地,實現教研、科研一體化,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遵循“教研出課題,科研育成果,成果進課堂”的思路,倡導“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推進中提高科研質量。各校應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確定龍頭(主導)課題,以此凝聚人心,使龍頭課題成為引領學校發展的主動力,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的推進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把課題研究與學校的教學、教研活動結合起來,使全體教師都能參與到研究中來,以科研帶動教研,以教研促進科研,使學校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重視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
(一)科研成果的分類
在推廣應用優秀課題成果時,可將其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運用方法類的研究成果。如“小學生藝術教育和特長能力培養”,該成果在2003年結題后一直被應用;“探究識字途徑,提高識字效益”于2005年12月結題后,其成果被評為臨沂市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一直沿用至今,作為指導識字教學的依據。
運用策略類的研究成果。如“小學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社會)體驗三段式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其成果現已普遍運用到這幾科的教學中。
學校辦學特色類的研究成果。如我校的校訓是“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文明成為自然”,因此,有關讀書課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探索與研究”和“課外閱讀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將會一直運用下去。
對成果的后續研究。如:“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結題后,組織申報了“小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研究”,使學生的作文更具個性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及規律的實驗研究”結題后進行了“小學科學課中的活動與教學研究”,在后者結題后,又接著進行”科學課中實驗探究過程的研究”等。
對成果進行跨學科研究。如“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的研究”于2011年結題后,我們打算將其延伸到科學課中,進行“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研究”。
(二)科研成果推廣的方式
要強化“科研成果進課堂”的推廣工作,通過多種途徑推廣、應用優秀科研成果,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完善,在教育科研過程中不斷成就自己。
科研成果的推廣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課題研究式推廣”,就是將成果推廣的運作按照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成立課題組,進行方案設計,組織實施研究。在推廣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廣,將課題研究成果推廣到教學實踐活動中,這種推廣方式目前在我縣中、小學校進行得比較普遍,是我縣科研成果推廣的主要方式,它使得廣大中小學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受益。我們以市級立項課題“縣域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研究”為抓手,以幾項已結題的優秀課題深化研究為載體,以市級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為基地,分層推進課題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廣工作。切實貫徹落實莒南縣教育局“教研出課題、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的教科研一體化思路,教育科研氛圍濃厚,初步形成了“成果進課堂”的良好勢頭。
“科研成果課程化推廣”,就是將科研成果編成講義和教材,納入教師培訓的內容,讓科研成果成為特色課程,進行課程化推廣。通過開設課程的方式,較系統、全面地介紹成果的思路、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操作方式。將科研成果課程化,把優秀科研成果作為教師進修內容之一,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最生動、最現實的教育理論學習,也是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教育理論學習。
“主體擴展式推廣”,就是把學生作為推廣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了解、運用成果的基礎上去豐富、充實成果。這種成果的推廣解決了成果推廣的局限性,把成果作用于學生身上,使學生直接受益。
(三)科研成果推廣的步驟
1.制定計劃
分年級組,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學情不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題成果推廣計劃。
2.召開課題推介會
我們首先針對要推廣的課題舉辦課題推介會,讓每位教師初步了解課題內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課題的本質內涵、理論依據、實施環節、特征與條件、相關的教學策略及課堂教學模式等,讓每一位教師都比較全面地了解該課題,明確成果推廣的具體目標。
3.舉辦課題成果進課堂活動
這個活動有兩個層次,首先是課題組成員通過課堂活動展示課題成果,并且通過評課、議課活動完善提升成果。第二個層次是每位教師學習踐行成果后的匯報課。
4.召開經驗交流會
在課題推廣過程中定期召開課題成果推廣經驗交流會,做好經驗總結。
現以正在全縣推廣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探索與研究”為例,予以說明。
研究成果:構建“課外閱讀指導”的教學模式。
1.讀物推薦課
教學流程:巧妙導入,明確主題——賞析片段,激發興趣——推薦讀物,拓展延伸
2.讀書方法指導課
教學流程:確定閱讀篇目——自主閱讀——合作交流——釋疑點撥
3.讀物鑒賞課
教學流程:巧妙導入,揭示主題——課內指導,佳例示范——學法遷移,自主賞讀——暢談心得,拓展延伸
4.交流匯報課
大致流程:出示讀書要求——小組合作,交流心得——全班交流,梳理提升——師生小結,拓展延伸
5.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基本流程
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指導閱讀方法——學生自主閱讀——檢查閱讀情況。
(作者單位:莒南縣教育局教科室,山東,臨沂 276600)
選擇研究課題,是進行任何一項教育科學研究的起點,是整個科學研究過程中最重要、最困難的工作之一。有人說:“科學論文的題目選得適當,等于完成論文的一半工作?!苯逃蒲蓄}目若選擇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果。若是教育科學研究題目選擇不好,常常會使研究工作受到障礙,半途而廢。所以教育科學研究題目選擇得好不好,是關系到教育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其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性問題之一。
一般來說,一項新的、正式的科研課題的確定大多要經過以下幾個基本過程:a.提出科研課題;b.對課題進行初步論證;c.將課題具體化;d. 撰寫選題報告;e.征求意見,反復修訂。
1.選題的策略
(1)從教育實際工作需要中選題
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決社會實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根據社會需要,看清時代的潮流,選擇當前社會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作為研究課題,是課題選擇的重要策略之一。
(2)從教育文獻中選擇題目
查閱和評價已有研究文獻,是選擇課題非常重要,同時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查閱與評價研究文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明確哪些問題已經被研究,進展狀況如何,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質量,如果發現已有研究質量不高,這就說明該問題值得研究者做進一步的研究。在查閱文獻資料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注意研究資料中被忽視的“空白點”;注意發現研究結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注意發現已有研究在方法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3)選擇教育科學研究題目要注意可行性
研究者要根據自身具備的主觀條件和從事研究所具備的各種客觀條件來選擇研究課題和課題的深度。主觀條件指研究者為完成課題所必須具備的科學知識、研究能力和工作經驗,以及對有關研究方法的掌握與運用程度。它反映了研究者承擔課題的可能性和完成課題的水平??陀^條件指完成某課題所必須具備的設備、儀器、工具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圖書資料等。對于任何一位研究者,選題必須與自己的主、客觀條件相適應,這樣才有可能完成它。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課題按研究深度的高低是分層次的,選題時必須考慮課題的研究深度。按照研究深度,研究課題可分為描述性課題、因果性課題和預測性課題。
①描述性課題是指對教育現象的真實情況進行具體描述的課題,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如教師生活狀況調查、學生看電視情況調查等都是描述性的研究課題;
②因果性課題是指揭示兩種或兩種以上現象之間因果關系的課題,它主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如尋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就屬于因果性課題;
③預測性課題是指在弄清了教育現象的現狀及其因果聯系的基礎上,對事物將來的發展趨勢和狀況進行預測的課題,它主要回答“將來怎樣”的問題,如探討下個世紀中國教育狀況,就屬于預測課題。
在上述三類課題中,描述性課題是最基本的研究課題,難度小,層次低;因果性課題層次較高,難度較大;而預測性課題則是最高層次的研究課題,難度很大。研究者對課題的層次性、難易性在課題選擇過程中應該給予高度重視。
(4)從自己所學的專業、所擔任課程范圍內選擇教育研究題目
專業基礎知識是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選定教育研究題目,只有緊密地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搞好教育科學研究。而有人因臨時的興趣,選擇脫離自己專業的研究題目;有人偶然得到其他專業的資料,輕易決定選擇脫離自己專業的研究題目,結果不是半途而廢就是分析膚淺,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2.目前選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教育科學研究選題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題目往往偏大
初做教育科學研究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考慮各方面研究的條件,選擇的研究題目往往偏大,結果不是不能完成任務,就是只能得到一些膚淺的材料,得不到可靠的、經過深入研究與分析的科學結論。
(2)對應用性選題重視不夠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研究性的選題中,理論性課題所占比例較大,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課題所占比例較?。欢窃趹眯哉n題中,忽視了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綜合探討,而是分散、孤立地探討了一些相互關聯的細小問題。這種局面與社會需要相距較遠,選題的社會效益和應用價值很小。
(3)研究選題的系統性、連續性、積累性差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許多研究者在選題時不注意查閱研究文獻,不了解他人研究結果和有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對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正確的分析和評價。二是許多研究者研究方向不明確,選題前后無關聯,不能使自己的研究課題把握住問題發展的脈絡而層層深入,而是在一些毫不相關的課題上按自己興趣隨意選擇。
(4)描述性課題多,因果性課題和預測性課題少
目前在教育科研中,描述學生學習現狀、教育教學實際情況方面的課題比較多,對各種變量、因素之間關系的探討大多停留在相關分析的層次上,而對學生發展規律、影響學生心理活動的內在因素、學生學習成績的預測等研究少,即缺乏因果性、預測性的研究課題,使教育科研難以發揮其解釋與預測功能,妨礙了其研究水平的提高。
(5)研究課題的理論水平低
許多研究課題未能同有關教育理論聯系起來,研究問題較表淺,就事論事,缺乏理論深度。因此,目前大量研究未能在有關教育理論方面有所建樹;很多研究結果也未能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加以分析、概括。
(6)單一性課題多,綜合性課題少
目前,研究課題大多從某一學科的某一方面人手,缺少多角度、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科研合作大多局限在同一領域的研究者之間,不同學科的研究者之間、同一學科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之間缺少必要的合作,未能對一些較大課題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7)對研究方法、方法學方面的課題重視不夠
在目前眾多的教育學科研究課題中,有關研究方法、方法學方面的課題極少。由于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水平,因而目前國外對方法學的研究十分重視,不少學者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我們在這方面還比較薄弱。
3.撰寫課題論證報告
研究課題基本選定后,研究者一般需要對課題的價值、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認真地論證。做好研究課題的論證工作,對撰寫好課題申請報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書面形式的課題論證有助于進一步詳細闡述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具體研究方法、預期成果等,從而使整個研究課題具體化、系統化、完善化。它將作為整個研究工作的行動綱領,對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進行起重要指導作用。
(2)進行課題論證,撰寫課題論證報告,是爭取科研項目立項并取得資助的需要。根據研究者的課題論證報告,學校、基金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了解研究課題的價值,并以此作為重要的客觀依據,決定是否對項目進行資助。
課題論證報告的形式是多樣的,如“科研基金申請書”、“資助優秀青年教師基金申請表”等等。對于研究者來講,課題論證報告又是“研究課題的工作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題目名稱、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材料來源、研究步驟、經費預算等。在此不做更多的介紹。
摘要: 教育科研在化學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相關文獻資料,概括出了中學化學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及論文的撰寫,這對提高化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和水平會有所幫助。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育科研;方法
隨著中學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普遍認同的理論和努力追求的目標。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掌握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已經勢在必行。本文中,筆者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略談拙見,以供參考。
一、初中化學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學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學教學中,為達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的總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四種。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導作用的某一種方法,又配合運用其它方法。
(一)文獻法。文獻法是運用文獻史料進行研究的方法。它適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學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通過研究歷史資料來認識化學教學的發展規律,吸取歷史上化學教學經驗的精華,總結教訓,探討化學教材、教學和學習理論的原則和規律,以指導當前的化學教學實踐。
文獻法的操作有四個步驟:一是文獻檢索,二是文獻收集,三是文獻鑒別,四是文獻的研究與運用。
在研究過程中應注意:盡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證分析史料的價值,選擇能反映本質規律的材料。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在教育教學處于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教學、學習和實驗等外部表現,搜集化學教學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學教學規律或經驗教訓的一種方法。
觀察的方式有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兩種。定量觀察常通過填寫觀察量表來進行。設計觀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據課題需要確定觀察項目,再將項目分解成可以觀察的目標行為。定性觀察只需盡可能詳細地對觀察對象的表現做原原本本的記錄,不追求量的確定。
觀察的要求是:觀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觀察前要閱讀有關的基本理論和經驗總結等文獻資料;觀察者要作實事求是的、全面的、詳細的記錄;觀察后要及時整理觀察資料。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人們根據研究目的,適當控制或模擬客觀現象,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有計劃地逐步變化條件,探討其條件與現象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學教學研究中,這種方法應用是較多的。一般有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之分。實驗室實驗較多應用于摸索某些實驗的最優方案或化學反應機理等?,F場實驗一般用來檢驗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手段等。
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是提出問題、訂立計劃;然后進行實驗,再從理論上加以探討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撰寫論文。
其基本要求是:實驗必須周密設計,系統進行,精確測量,反復進行;廣泛參考、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新理論,采用新方法。
(四)調查法。調查法是通過訪問、問卷、座談、測驗等方式,有計劃地收集化學教學工作某一方面的資料,并從大量事實中概括出化學教學的某些規律的方法。它常與實驗法、觀察法配合應用,方法比較簡單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圍較廣,涉及面較大,時間較長的化學教學現象。
調查的一般步驟為:一確定調查課題,制定調查計劃。二搜集材料,這是調查的關鍵環節??梢跃C合運用實地考察、開調查會、問卷或測驗等調查手段。必要時要設計調查表格,問卷過程中設計的調查表,較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用“√”或“×”進行選擇。三整理材料,將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統一性進行檢查并進行統計處理。四撰寫調查報告。
在調查過程中要求調查目的明確、選樣方法科學、收集手段多樣、統計方法合理。
二、化學教育研究論文的撰寫
研究論文的撰寫是課題研究的最后階段,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現。 其基本組成包括:
(一)題目、作者及單位、摘要和關鍵詞。題目要求醒目、新穎、具有科學性。作者及單位需如實填寫。關鍵詞是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字數一般控制在3~5個以內。摘要需用最簡潔、精練的詞語表達出論文研究的問題、方法、意義等,字數一般不超過論文總字數的5%。
(二)緒論緒論要求簡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說明研究課題的背景,意義及方法。
(三)本論。本論是全文的精髓,占論文的絕大部分篇幅。要求論述充分,論證有力,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說明研究的過程、方法、樣本和所使用的測量方法。用調查法或實驗法研究的課題,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關的數據、表格和圖表等等。
(四)結論。主要論述研究結論,特別說明有創見的論點。
(五)參考文獻。一般論文習慣于把參考文獻列在最后,有時把引用的文句在腳注中表明出處。參考文獻的著錄有相應的國家標準,一般格式如下。
圖書著作:主要作者.書名.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
期刊雜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頁碼。
報紙文獻:作者.論文題目.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網絡文獻:網址.題名,下載年.月.日。
化學教育科研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不是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玄虛過程。做好化學教育科研不僅有利于化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化學教師專業的成長。因此,作為新世紀的化學教師應當將化學教育科研作為一項迫切的、長期的、重要的、艱巨的任務,認真學習,不斷掌握、探索化學教育科研的過程和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學教育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