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0 03:27:43
序論:在您撰寫工程管理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簡介:肖磊( 1975-),男,臺州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研究, (e-mail)。
摘要:《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將工程項目經濟與管理列為土木工程專業知識體系六大核心知識領域之一,如何提高該類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亟待研究。文章基于“引導深層學習,培育創新能力”的理念,從構建知識框架、加強課堂實踐、改革考核方法3個方面提出引導學生深層學習的具體方法。結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改實踐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了分析評價,提出改進思路。
關鍵詞:土木工程;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solo分層法
土木工程專業經濟管理類核心知識領域包括“工程項目經濟原理” “工程項目管理” “土木工程法規”3個核心知識單元[1],文章所述管理類課程主要針對后兩者。審視近年來該類課程的教學現狀,主要存在下述問題:首先,學生普遍對管理類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學習動力;第二,學生普遍對工程管理理論知識的實用性難以理解,缺乏深入探討;第三,理論教學環節中缺少運用基本理論與方法解決工程管理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實踐能力提高有限。為充分發揮管理類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核心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筆者結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嘗試了教學改革,以期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一、 教學改革理念
在以往的教學改革探索中,筆者曾基于“教學對象仿真、教學內容仿真、教學環境仿真”的理念,努力構建適宜的教學環境,收集實用的素材和實際案例,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學生綜合能力卻未見明顯提高。集中表現在:第五學期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時,極少能運用管理的眼光去觀察現場、發掘問題、分析問題。然而,實際工程中,管理環境變化萬千,任何工程管理人員都面臨如何把其他場所的工程經驗成功應用于“本案”的創造性人工再造問題,所以要求工程管理人員能夠對基本管理理論深入理解、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培育學生建立對工程管理先進理念和方法的正確認識,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鍛煉學生工程項目管理創新能力, 是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
(一)引導深層學習
“深層法”(a deep approach) 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比格斯(biggs)教授在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該方法以理解思想和探尋意義為目的,關注各個論據的意義、要旨和相互關系,而不是詞語、文本或者公式本身。針對高校學習情況進行的相關研究表明:深層學習法與高質量的學習結果有密切關系。如果學生有能力把課程中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懂得如何將這些知識及其相互聯系用于新的學習環境之中,他們獲得的學習效果要比沒有能力這樣做的學生好得多[2]。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肖磊,等土木工程管理類課程“深層學習”引導法教學實踐和思考
管理類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綜合性強。比如:不能拋開施工項目管理而單談合同管理,不能拋開合同管理而單談造價管理,也不能拋開造價管理而單談施工組織管理等。各門課程實際上是統一的整體,解決實際工程管理問題時往往是各門課程的綜合運用,而這種綜合運用恰恰應該是工程管理人員核心技能的綜合體現。其所涉及的知識有相當的廣度,在有限的課時內,既要滿足廣度的要求,又要兼顧一定的深度,傳統的講授方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管理類課程的知識點就其表層含義來講是不難讀懂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了解。教師講授的重點是針對繁雜的知識點梳理邏輯關系,揭示邏輯內涵,并以典型案例為切入點,培養學生運用相關原理解釋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3-4]。為此,引導學生開展“深層學習”十分必要。
(二)培育創新能力
創新能
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謂“創新”就是“創造和革新”,談到管理創新,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管理創新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新觀念、新構想的形成;二是已有先進觀念和構想的運用。工程管理理論中有很多先進的理念、方法和技術可以很好地指導和支持現場工程管理的創新活動。根據筆者多年工程管理實踐的體會,當前的現場工程管理仍然過多依賴于經驗管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僅僅在各種執業資格考試中受到關注,而真正將其運用在管理改革和管理創新實踐的少之又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實施過程中缺少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基層工程管理人員,因此,培育學生的工程管理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工程管理創新能力是《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積極引導學生創新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和參與現場工程管理創新活動,有利于學生達到建筑企業精細化管理所需人力資源的要求。
二、教學改革設計與實施
“如何引導學生深層學習”是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此為切入點,從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等3個方面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一)分析知識邏輯,構建知識框架
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必須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上下功夫。《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及時的引導。該《規范》強調,專業教學的內容由知識體系、知識單元和知識點構成,與課程名稱表達教學內容的方式相比,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知識的重復或遺漏。其中涉及工程項目經濟與管理領域的核心知識單元有3個,其中之一的工程項目管理涵蓋8個知識點,分別涉及學院培養計劃中的三門課程: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1.基于pmbok對知識進行分解與再綜合
根據項目管理學科和其他領域的關系(如圖1),把上述三門課程中融合三類知識的內容分解,分別歸類,幫助學生理清各相關知識的源頭,更有利于學生聯系已有任務,找出所學內容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先分別站在管理學和項目管理學的角度,把管理學的一般知識和項目管理學的專有知識分解,然后在建筑工程應用領域的實踐中綜合運用管理知識和技術能力,讓學生明白通用管理原理和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途徑。希望學生不僅是掌握一項操作技能或記住一些行業標準,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建立和管理技術應用方法的掌握。同時,提高學生認識,拓寬學生視野。
2.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邏輯樹
借助“思維導圖”工具(mindmanager)構建知識邏輯(圖2),利用其可視化的繪圖軟件,直觀、友好的用戶界面和豐富的功能,引導學生有序地組織思維、整合資源,合理安排學習進程。鼓勵學生將其作為一種學習管理工具主動運用,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乃至今后的工作效率。
圖1項目管理知識范疇
圖2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邏輯樹
3.運用“霍爾結構模型”構建知識框架
工程項目管理具有顯著的系統工程特點。由于學生自身知識構建能力有限,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涉及的相關知識往往了解得支離破碎,很難形成系統認知,從而影響其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對某些具體任務,借助霍爾三維結構模型,構建立體化的知識框架,以便學生理解記憶。比如:對施工質量控制的問題,通過設計五維質量控制模型(圖3),運用系統觀來看施工質量控制所涉及的相關問題,并運用分層法對其進行分類,從而在貌似繁雜的因素中理清頭緒、分清主次。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并且記憶深刻。
圖3五維質量控制模型
(二) 合理設計課題加強課堂實踐
對理論的理解需要通過實踐來深化,加強課堂實踐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課堂實踐形式的選擇、組織和課題的設計是保證課堂實踐效果的重點。
1.課堂實踐的形式
筆者主要采用課前作業加課堂匯報討論的形式。提前一周將要匯報討論的課題、案例以及相關的參考資料發給學生,明確匯報要點,充分調動學生探討知識的積極性。通過主動研讀教材和其他參考資料,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正是當前大學生所缺乏的[5]。以此引導學生擺脫知識灌輸的慣性,積極嘗試深層學習,積極嘗試從管理角度認識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問題,激發學生工程綜合管理的潛質,為幾年后走上管理崗位奠定基礎。
2.課堂實踐
課題設計
課堂實踐要想獲得較好的效果需要合理的課題設計。課題必須面向實際,但絕不是簡單地模仿實際操作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和應用方法,把學習討論作為對實踐活動的一種領悟過程[6]。比如:在講述項目組織時,提出“運用組織學原理設計一份項目組織策劃方案”的課題。項目可以選擇學生已有的經歷,如文藝匯演、體育比賽等,再結合學習任務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講述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時,設計了“運用五維質量控制模型設計樁基工程質量控制方案”的課題,在已有樁基施工技術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系統觀看待樁基工程質量控制所涉及的相關問題。通過課堂作業和課堂匯報討論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參與意識。
(三)強調學習過程,改革考核方法
工程項目管理類課程傳統考核采用選擇、判斷、簡答、案例等題型。學生往往依靠考前強化記憶來通過考試,不僅占用大量時間,而且對所記憶的大量概念性知識點不能靈活運用,很難達到教學考核的效果。為此,筆者也嘗試了改革。
1.加大平時成績比重,強化平時考核
設置座位分。以平時成績加分的方法鼓勵學生坐在教室前三排,客觀上促進學生參與學習和討論。
設置匯報討論分。對參與匯報討論的學生給與表揚和加分,鼓勵學生主動匯報作業,并積極參與討論。
2.采用開放性試題和solo分類法評價學習質量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即可觀測學習結果的結構,由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比格斯(biggs)教授及其同事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 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7]。solo 的理論基礎是皮亞杰的發展階段學說。
solo 分類法的基本觀點包括: (1)以研究學習質量為主要目的,從學習結果在結構上的復雜程度出發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 (2)關注認知過程, 而不僅僅是認知結果,分析學生針對某項具體任務的反應是描述學習進步和認知結構的最佳方法;(3)可以從能力、思維方式、一致性與收斂和應答結構4個方面對學生的回答分成不同的水平。
為了改變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的局面,嘗試開卷考試,設置一定比例的開放性試題,引導學生組織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開放性地回答問題。依據“solo”分類法的原理,根據學生回答問題中所使用素材的數量來評價學生掌握工程管理類知識的量, 從學生回答中所表現的思維方式、一致性與收斂情況來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即運用基本原理認識、分析、解釋工程實際的能力。
三、 教學改革效果評估
為了解教學改革的效果,設置了開放性的調查問卷,主要采用“自我評價”的方法[8](表1)。結果顯示,相比往屆學生,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成效都有明顯提升。
表1 學習效果調查統計表序號調查問卷情況反饋所表達的主要觀點人數1課程互動很有興趣52
對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顯提高53對所學課程知識有基本的了解144對所學課程知識感到有明顯收獲35
開拓了眼界,對監理行業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17注:學生共44人,根據調查問卷情況反饋所表達的主要觀點分類,分入一類后就不再計入其他類。 四、總結與反思
“引導深層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是土木工程管理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從提升教學質量的角度,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這種教學方法中開拓視野、完善思維方式、鍛煉綜合能力。從因材施教的角度來看,由于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被動接受的思維慣式,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善,對這部分學生而言,在缺乏課前預習和課后思考總結的情況下,很難適應跳躍性的教學方式,結果甚至不利于其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上述矛盾要求教師繼續深入思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仍應兼顧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傳授的學習需求,而通過加強網絡課程平臺建設,以及開拓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方法來“引導深層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另一個思路是從新生進校開始,即在各門課程中全面實施“深層學習”的引導教學,隨著學業進展,逐步改善學生被動接受的思維慣式,為專業課階段的“深層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結構就像是人體的骨架,是一種受力體系,承擔各種作用,要求不出現大的變形,不因外界干擾而影響骨架壽命,在此基礎上滿足經濟合理的要求。這樣就把結構知識和工程造價知識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認識到工程造價不能脫離工程而存在。而后續教學內容圍繞講述結構可靠性和經濟合理性這條主線展開,并以基本構件承載力計算和變形驗算為切入點逐步深入,體現課程特點。
加強相關課程間的聯系
建筑結構課程內容涉及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建筑(工程)力學、建筑施工等課程的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課程間的聯系與溝通。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這門課程?涉及到前期哪些課程知識?對后續課程有什么作用?例如,鋼筋混凝土梁是房屋建筑中最常見的構件。在房屋建筑學中梁的尺寸和形狀與建筑設計以及房屋的凈空高度要求有關;從建筑材料的角度看,梁是由混凝土和鋼筋兩種材料結合而成的組合受力構件,發揮著各自不同力學性能,承擔相應荷載作用。從力學看梁是承擔橫向作用的受彎構件,在受荷后截面上存在彎矩和剪力兩種內力作用,內力作用后發生撓度變形、可能出現裂縫。所以建筑結構中梁的設計計算就是依據力學原理,根據梁在破壞時極限承載力,在相應基本假定條件下根據力學中力和力矩平衡關系求解出梁中所配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數量。在保證承載力基礎上依據力學知識結合混凝土材料特性驗算梁的撓度和裂縫寬度,使其符合安全性和適用性要求。那么制作某根鋼筋混凝土梁的費用(造價)如何?引入在建筑施工中講授的梁中各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方法,求出鋼筋總重量和混凝土體積,套用相應的預算定額,此梁的直接費用即可求出。另外還可以通過設計對比,找出合理配筋、合理截面尺寸使梁的造價更加趨于經濟適用。因此,建筑結構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始終要與力學、建筑材料等課程緊密配合。這樣做一方面可回顧以往關聯課程知識,另一方面把學生所學零碎知識點連成片,相互融會貫通,相互促進,加強理解,使學生不但能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習積極性也會不斷提高。
充分發揮現場教學作用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對于建筑結構課程僅此還不夠。結構設計計算理論多,內容抽象繁雜、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僅憑課堂講授不易使學生對結構有深刻的理解,加之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學生對結構體系感性認識較少。所以除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擴充教學信息量和增加學生對建筑結構的感性認識外,還應利用現場教學的直觀優勢。例如,利用業余時間到校園和周邊建筑工地參觀,讓學生看到“建筑實物”,非常自然地就會明白混凝土框架結構、砌體結構各自的結構特點。又譬如,利用施工現場參觀講解鋼筋混凝土肋型樓蓋中梁、板、柱之間的傳力關系,以及梁板柱中鋼筋的布置。在參觀中隨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作答。例如,樓蓋模板怎樣支設,怎樣拆除?單向板、雙向板怎樣區分?梁、板、柱鋼筋綁扎的先后順序是什么?工程量怎樣計算?套用預算定額中的哪個分部分項工程?混凝土的自然養護時間應該是多少天?學生通過現場教學,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牢記于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所學的專業知識,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現場實踐,鞏固和充實理論知識并把實踐過程寫成報告,作為學生平時考察成績的一部分,這樣會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提高專業教師素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師對書本內容的講授,教師只需要具備較好的專業理論知識,就可以勝任教學工作?,F代高等教育強調口徑寬、基礎厚、能力強的綜合素質培養目標,教師肩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促使高校教師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也應不斷提升,正所謂“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有一桶水”,“打鐵還需自身硬”,單純的“教書匠”已不能適應當代人才培養的需要。為此作為教學的主體之──教師,應注意以下4個方面:一是要加強學習,博覽群書,深入研究,密切關注本行業本專業的發展動向,熟悉和掌握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和現行規范、規程、標準等。二是全局觀念,把握好學科專業之間,相關課程間的先后銜接順序和課程所要解決的問題,保證所講授的內容有的放矢,促進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三是教師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社會經歷,把工程實例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體現真實感,把教師的社會工作經歷告訴學生,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促進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為今后工作奠定扎實基礎。四是需要認真選用教材,備好課,適當將科研、教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五是對教學對象──學生群要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和認識。九零后與七八十年代的學生相比較無論是在個性、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是對社會認識、信息量的攝入和對知識渴求等方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體系中教與學主體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教師正逐步轉變角色,由教學主導者變為教學引導者,而學生也逐步地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盲從性少了。這種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的教學應更加開放更加教學相長,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知識共同提高。為把握這種變化和差異,應注重設置講授內容,突出重點,深入淺出,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加上通俗易懂的例子增強課程的感染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得到學生的認可。例如,在講授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裂縫寬度計算時,課前把面粉加水拌好裹在橡皮條上,待其干燥后拿到課堂進行演示。包裹的面粉相當于混凝土,橡皮條相當于鋼筋。張拉橡皮條時,包裹的面粉其抗拉強度遠低于橡皮條,故而在所裹面粉上出現第一條裂縫,再繼續張拉橡皮條,面粉表面裂縫增多直至分布、間距趨于穩定。這時趁熱打鐵告訴學生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因為裹的面粉和橡皮條在張拉時變形大小不同,形成了變形差,裂縫必然產生。學生有了直觀感受后,再來講述混凝土構件裂縫寬度計算,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掌握的比較牢固。另外還應注意到,建筑結構這門課專業性較強,相關課程聯系廣泛,教學難度大。力學是結構設計計算的理論基礎,結構是依據力學原理建造的實物,沒有力學理論,結構如同海市蜃樓。因此結構與力學密不可分。只要真正學好弄懂力學,結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在前期教學中應提高對建筑(工程)力學學習的重視程度,在可能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學時,配備業務能力強專業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力學課,打好基礎推動后續課程順利實施。
結語
針對建筑結構課程教學談了一些看法和體會,在實際教學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有借鑒作用。建筑結構課程所要講述的結構無論是按照材料分類還是按照受力體系分類就目前教學情況而言不宜面面俱到,實踐證明效果也不好。建議今后能選擇最具有代表性混凝土結構為主要授課內容,其他如砌體結構、鋼結構以及與土木工程有關的專業知識可開辦各類講座或者作為選修課完成,點面結合,突出重點。
作者:孫犁單位:洛陽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只體現在財力、物力方面,更體現在人才方面。工程管理類企業人數比較多,而且員工素質參差不齊,這給我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文章主要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工程類企業經營中的引導、警示、組織、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以及通過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以人為本關心基層員工等方式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企業經營;思想政治工作;工程管理;企業文化建設
工程類管理企業通往一般項目工程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工程的管理是企業經營的關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當今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這給企業的政工工作人員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相關的管理經驗和工作方法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然而如果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那么企業的管理只是形式上的。思想政治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工程管理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是否能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企業必須引起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方式開展工作,保證企業順利發展。
1 思想政治工作對工程管理類企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經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經濟建設過程中積累和創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無論是在過去的戰爭時期還是現在的和平時期,在我黨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只能加強不能減弱。
1.1 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引導作用,特別對基層員工的引導作用更加明顯。工程類企業基層員工的數量比較多,而且素質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企業管理部門的一些言行或者舉措可能會觸碰到他們敏感的神經,從而引起他們心目中的不滿,這對企業以后的發展埋下了一定的思想隱患,如果企業管理者沒有進行有效地疏導,可能會引起他們一些不正當的行為,從而影響企業的形象。如果企業的政工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員工思想變化,采取適當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有效地引導,那么就能及時解除員工內心的不滿,改變員工的心態。工程類項目一般施工環境比較惡劣,員工的住宿條件和工作環境比較復雜,員工很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或者對企業充滿抱怨等情緒,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業應該及時給予基層員工一些關心和關愛,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和關心。比如夏天在施工地區采取一定的防暑降溫措施,調整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施工,或者給員工發放一些防暑降溫的藥品;冬天作業的時候,對戶外的員工采取一定的保暖和保健措施等,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這些事情看起來雖小,但是卻向員工表明了企業的一個態度,企業還是很關心員工工作的,用這種實際行動來教育員工,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泛泛而談,比口頭上的說教更有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企業管理者還應該關心員工的思想變化,抓住員工關心的內容,并想方設法幫助員工解決,讓他們感受到企業這個大家庭的關愛,從而提升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終企業上下一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員工才能真正將企業當成自己的家,設身處地的為企業著想,因此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
1.2 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的組織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作用是最重要的,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組織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每一個管理者和基層員工的素質。比如如何企業不能制定唯才是舉,有才者居之用人的機制,而任命一些工于心計、圓滑世故的人作為企業各個部門的管理者,那么企業的組織建設只是一句空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組織建設的作用必須確立。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組織制度建設的作用,讓每一個企業基層員工感受到組織的嚴謹性和嚴肅性。嚴謹性指的是企業黨委領導對各部門的選擇人才的程序和制度必須嚴格,通過公開競選,競聘上崗,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公開每一個選拔環節,除了考核員工的能力還要考察員工的思想政治素養。在考核的時候,還要有基層員工對其的評價,將每一部分的考核分數進行累加從而選拔合適人才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嚴肅性指的是選拔人才的人事部門和企業直接領導要嚴格按照公司制度,高度重視企業選拔人才的工作,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態度,不允許拉關系走后門,不收取賄賂等現象,最大限度發揮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作用,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加入到企業的管理層中,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3 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警醒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警覺性主要針對管理層,特別是在國企,由于企業體制監督的局限性,很多優秀的管理者因為長時間的思想懈怠,工作慵懶形成很多不好的工作習慣。特別是工程類企業的施工時間長、投資規模大,在招投標過程中,一些企業為了拿到項目,往往通過走后門、暗箱操作等不正當方式拿到指標,很容易引發企業的不正之風,不僅會嚴重影響企工程質量,而且會損害企業的形象。如果不能及時給予他們警醒,可能導致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不僅會影響他們個人的發展,還會影響企業的形象,導致企業利益受損。因此必須加強對企業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從黨、政、工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從企業黨委會的角度來說,可以從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國家政策法規,特別是從十八大以來,中央非常重視反腐工作,堅持“老虎、虱子”一起打,要將“權利關進籠子里”,堅持反腐的高態勢,十八大以來,地方和中央多位省部級高官紛紛落馬。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不正之風的企業管理者一定的警示作用,讓他們保持高度的警示精神,在工作中不能違背良心,違背原則;
第三方面從企業工會的角度來進行。企業的工會要從職工的角度出發,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在日常工作中,員工要大膽檢舉、大膽建言。通過工會的工作,培養企業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從而發揮員工監督的作用。
1.4 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業思想文明建設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解決人的政治思想、觀點和立場問題。從而達到引導、啟發和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的目的,更好的為企業服務,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一切出發點最終都是為了發展,而企業文化其實也是一個企業經營理念的一種體現。通過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號召企業上下一心做好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一旦企業文化為所有員工集體接受,就會自覺轉化為員工日常工作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所以企業管理者可以利用企業文化,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通過企業文化,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則是企業成長的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能保持企業的活力,而文化能讓企業更加繁榮,企業文化和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企業的不斷改革,可以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而企業文化的發展又為企業改革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更新觀念,凝聚人心,推動企業不斷改革,不斷發展。
2 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之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現出新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環境和工作對象的多樣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員工的文化水平不斷上升,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越來越強。社會的開放和文明,也讓員工的思想呈現多元化的特征。
第二個是企業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必然會觸動一部分的利益,隨著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職工思想也會發生新的變化,特別是人事關系的調整、薪資福利待遇、醫療和住房改革,以及企業競聘上崗等給員工帶來的危機意識;
第三是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生活的空間不斷變化,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當今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廣,通過廣播、電視、戶外廣告、網絡等媒介,員工接觸的信息面越廣,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得當,很容易導致員工的反感情緒,特別是當下很多企業的基層員工年紀比較小,大多數都是90后,90后個性獨特,喜歡自由,這一定程度都增加了思想政治的難度。
3 如何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3.1 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手機已經成為當下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用手機消費、學習、交流。特別是隨著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普及和發展,大多數年輕人都擁有了自己的微信號、微博和QQ號,因此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緊跟時展的潮流,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工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企業應該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企業有什么新的舉措,可以在微博和微信上與職工進行溝通,根據員工的建議和要求進一步完善。
其次,政工部門可以以社交媒介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及時一些中央政策的文件和相關規定,職工可以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直接下載,這樣即便是在偏遠工程項目建設的員工,也能及時學習。
3.2 以人為主,關心基層員工的生活
企業管理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管理,人是企業的主體。因此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心廣大干部職工,解決基層員工的生活、工作、思想問題,提高思想工作的實效性。
第一要一心一意為員工排憂解難,解除職工工作的后顧之憂,在中秋、元旦、春節等一些重大節日,企業領導開展走訪慰問活動,讓困難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和關懷,對于一些家庭比較困難的職工,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幫助職工子女圓大學夢,一些遭遇重大變故的家庭,企業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并號召全體上下為其捐款。
第二是為職工辦實事,工程類企業基層職工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因此企業要從大處著手,關心職工、關愛員工,在夏日為員工送清涼,為一線施工的工人送去藥品、純凈水、毛巾等一些防暑降溫的用品,天冷時為員工購買手套。
第三是關注員工思想狀況,政工人員要定期走訪基層工人,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傾聽員工的呼聲,做好員工心理疏導工作。
4 結 語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來。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從細節入手,關心員工的思想動態,將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達到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為企業深化改革和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目的。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很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本文在簡要概述應用技術型本科概念和分析高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研究了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新需求,探討了應用技術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 管理信息系統 教學改革
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和效益,幫助企業獲得戰略資源,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已經成為衡量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標志之一[1]。隨著我國信息化的推進,我國企業需要大量既懂信息系統又懂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以應用技術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的基礎上,進行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對于實現教學目標,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一、應用技術型本科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指出,應用技術類型本科是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為重點,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于一體的新型大學。應用技術型本科是近年來我國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科學進步、產業升級,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需要建立起來的,是相對于傳統“理論型”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而言的,具有創新性、職業性、應用性等特征[2]。應用技術型本科定位于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類人才,培養符合經濟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
從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角度分析傳統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可以發現其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與職業需求不匹配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管理信息系統在概念、內容、體系上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管理信息系統教材更新比較慢,且不同的專業,講授基本相同的知識,課程內容與專業結合不緊密,缺乏必要的針對性,無法滿足職業需求。
(二)先修課程教多,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實踐環節薄弱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集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性課程。工程管理類專業學生對行業管理知識了解較多,但是計算機知識較為薄弱。學生知識儲備不足,開展實踐教學困難,對很多知識的掌握會僅僅停留在對概念的理解上,很難學以致用。
(三)師資缺乏
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管理信息系統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知識,然而一般來說高校教師只具備單一的專業背景,而且大部分教師信息系統開發經驗較少,“雙師型”教師短缺直接影響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質量。
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應用技術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新要求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很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應用技術型本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很多工程管理類專業將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列入培養方案,滿足了企業對復合型管理信息系統人才的需求,但是也對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學內容和職業需求相匹配、與行業知識相結合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行業就業人數減少,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就業人數增加,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更高,對于動手能力高超、創造能力突出、適應能力極強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極大。因此,管理信息系統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適應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崗位實踐、職業培訓相對接
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要求具備更多的專用性人力資本。專用性人力資本的積累大多來自于崗位實踐和職業培訓。高校教育培養的更多的是通用性人力資本。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比較容易使學生出現通用性人力資本過剩,但專用性人力資本缺乏的現象[3]。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統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入崗位實踐和職業培訓,使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過程中人才需求相適應。
四、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觀念下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現狀以及高層次應用技術性人才要求,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開展教學改革。
(一)改善師資水平,引入協同教學理念
所謂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就是多位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策劃和執行某門課程教學的教學形式。可以由不同專業的教師和企業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教學團隊,改變一位教師負責的狀況,可以發揮教學團隊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4]。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團隊可以包括具有行業背景的教師、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和企業中系統開發人員(外聘)組成。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同時,鍛煉教師隊伍。
(二)整合教學內容
針對專業特色,制定教學內容。例如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側重點應該以物流管理系統、道路實時監測系統等作為案例。重視先修課程的開設,設置課程組,壓縮各課程理論教學學時,注重實踐環節。
(三)引入“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
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是指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該方法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管理信息系統教學過程中引入一個典型的、完整的、具有使用價值的項目,讓學生分組由導師帶領實際進行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等環節,實踐過程中的需求驅動理論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總結
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要求使得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引入“協同教學”的教學理念和“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針對專業特色整合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帶來的產業升級、行業變化,滿足用人單位對復合型管理信息系統人才的需求。
[摘要]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理論扎實、綜合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具有鮮明的“工程+管理”復合特點。為了培養高職工程管理類專業合格人才,文章創建了“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并闡述了其實施方案。
[關鍵詞]工程管理類專業 實踐教學 實踐能力
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是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應用、提高學生感性認識、鞏固和驗證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工程管理類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很強的“工程+管理”復合特點的、理論扎實和綜合實踐能力強的人才,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和建筑工程相關法律法規等基本知識。從全國各職業院校工程管理類專業建設及教學質量來看,目前均達不到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僅從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而言,學生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具備的工程施工能力、項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達不到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崗位知識、專業化與職業化要求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二、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建議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以“校企合作、雙向互補、合作共贏、共同促進”為宗旨,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讓企業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專業實訓的實踐平臺、保證學習和工作的可持續性,學生在企業導師和專任教師的指導下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真正做到校企雙方的“雙贏”。
(二)創建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師資隊伍建設及提高教師團隊實踐教學能力是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點。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適應社會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專業教學改革目標,以“高標準選拔、多渠道培養”為原則,培養素質優良、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第二,編制可行的課程實訓教學大綱和實習實訓指導書。在指導書中詳細列出實訓要求、實訓內容、專業基礎工作、工作深度、考核標準,將實訓的各項內容盡量量化,以便考核。第三,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實施校內外“雙導師”共管制,即采用校內“導師”在課堂教學和網上跟進指導、企業“導師”對學生崗上指導;學生向校內和企業“導師”匯報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訓成果,并提交實訓報告;專業及課程實訓結束時召開總結評價會,最后結合學生自己的評價、專任教師和企業專家的評價,共同評定實踐成果,完成職業能力素質考核和實踐考核。第四,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建立實訓考勤、答辯、評價和匯報制度,通過實訓成果、實習日記、實訓總結、考勤情況、實習單位鑒定、答辯、上交收集的實訓現場資料和自評、互評結果綜合評定實訓成績。
(三)加大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力度,注重培養專業實踐能力
一方面,選取實踐教學內容應考慮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首先,精選實踐教學內容,使其與工程實踐內容相銜接;其次,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系統性,保證實訓內容相互之間的承前啟后、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最后,要求企業和學校的“雙導師”帶領學生真題真做,實現專業理論和實踐的緊密對接。
另一方面,為了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今后的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加大校內工程管理信息化實訓室建設力度,讓學生體驗全方位、實戰式、全過程、參與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學習中積累工程管理經驗。
三、創建“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
(一)“四層深”綜合實踐能力訓練及實施
“四層深”是指:(1)專業基本素質和技能培養,如公共基礎素質課程、社團活動、專業講座等;(2)專業基礎技能培養,如課內實訓和課程設計等;(3)單項能力培養,如認識實訓、生產實訓等;(4)專題設計能力培養,如綜合訓練和頂崗實訓等。工程管理類學生應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注重實踐。要提高實踐能力首先要梯度地安排課內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訓、生產實訓、頂崗實訓、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各實踐環節;其次,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教授作專題講座、綜合案例講座;最后,大力提倡大學生課外社團等活動。
(二)“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
“五種類”是指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設置考慮工程、管理、經濟、法律、計算機和軟件應用等五類知識的綜合。實踐中注重優化課程內容和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搭接各課程、融匯單個課程內容、貫通系列課程、融合不同體系課程知識(見圖1)。通過設計單項能力訓練、能力合成訓練和綜合能力訓練等三個模塊的設計將以上五類知識融入實踐教學活動中。
“三步曲”是通過制定詳細的實訓教學大綱,完成從“理論知識―實踐應用―提高綜合技能”的任務,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見圖2)。第一步,綜合課程內容。通過課內實訓、課程設計和實驗實訓教學實現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達到專業基礎技能的培養。第二步,融合不同課程內容。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完成認識實訓、生產實訓、綜合性課程設計(如工程管理軟件、工程招投標、合同管理等課程)環節的實踐教學來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使不同課程內容得到融合和運用,達到綜合能力層次訓練。第三步,融合專業知識。在頂崗實訓、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中,通過由教師提供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設計和實訓題目,達到融合專業知識的目的。
四、“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實施
“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主要通過課內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訓、實驗實訓、生產實訓、頂崗實訓及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由簡入繁、逐步深入地實施。
(一)實訓教學的層次與內容
1.認識實訓。這是專業入門的引導,是學生首次親臨施工現場了解和感知工程的活動。認識實訓環節能夠增強學生對工程實踐的直觀認識和感性了解、為后繼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生產實訓。這是在學習若干土木工程技術類和工程管理類等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基礎上的實訓活動,一般安排于第二學年。學生通過生產實訓教學過程,能夠參與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過程、造價管理過程和質量管理過程等工程實踐,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工程實踐中,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3.頂崗實訓。這是在專兼教師指導下,通過校企合作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進行的。該實訓可利用企業人力資源、工程技術力量、機械設備及工作環境來完成專業實踐教學任務和工程實踐項目,通過此實訓也能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崗位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二)實驗教學內容
1.技術類實驗實訓。它涵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工程結構、房屋構造基礎理論和施工技術等課程對應的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等。技術類實驗實訓環節是根據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要求,依托校內外實驗、實訓室實操完成。學生通過該項實訓能夠直接得到實驗數據,與所學課程知識接軌,為后續課程和參與施工管理實踐奠定基礎。
2.管理類實驗實訓。它含編制工程進度計劃及進度控制、計算工程量、確定工程造價、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和施工方案、編制項目采購方案、進行項目評價、繪制工程CAD圖、編制招投標文件、評定項目標書等實訓內容。
3.綜合類實驗實訓。它含有工程項目管理模擬、沙盤實訓等,如工程項目組織、成本、質量、進度控制及招投標、合同管理等綜合訓練;在管理類實驗實訓教學的基礎上,整合單項能力訓練模塊,結合工程管理基礎理論、方法和手段實現合成訓練,提高學生對各課程知識的綜合認識。
(三)課外實踐內容
課外實踐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學生興趣和專業規劃理論,在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各個學期中安排的,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梢酝ㄟ^組織專題講座、參與工程實踐、完成專題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教學質量調研等)、參與技能競賽、在企業兼職等方式,從而培養學生職業道德、領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該實踐活動通過撰寫專業論文、完成專題研究、編寫調查報告、創新工作計劃和完成總結報告等形式來完成。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專業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工程管理類專業“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表現。該方案能夠實現學生在知識理論體系上從點到面的突破、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升,也是培養單項能力到合成能力再到綜合能力的關鍵。
摘要:“土木工程概論”是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先導作用,同時該課程也是電力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課,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必要補充。針對該課程內容廣泛而不深入、理論多而實踐少的特點,結合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學時少、學生基礎知識缺乏的問題,立足兩專業不同的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考核模式的確定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出了提高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電力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
上海電力學院目前共有兩個工程管理類專業,即工程管理專業和電力工程管理專業,在兩專業的本科教學中均涉及土木工程相關知識的認知性教育,且均以“土木工程概論”這門課程為載體,具有內容寬泛、信息量大的特點。而兩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在對土木工程認知教育的定位與教學目標上也有所不同。對于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是學生入學以后接觸到的第一門土木類專業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先導作用,[1]旨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土木工程素養,使學生對土木工程知識從概念、原理、過程、技術等各環節有初步的認識,[2]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尤其土木工程技術類課程肩負著把這些完全外行的學生引入土木工程行業大門,使他們了解并熱愛本專業的重要使命。對于電力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概論”課程作為專業類課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是學生專業知識的必要補充,學生關于電力工程建設中土建工程方面的知識將主要來源于本課程,教學目的旨在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知識,具備建筑識圖的能力,熟悉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和建筑材料等關于建筑工程的基本內容,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鑒于此,本文旨在探索針對兩專業的土木工程認知教學模式,力求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對土木工程知識的最大認知度。
一、課程的特點
鑒于兩專業課程目標的不同定位,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選擇了不同的教材。對于工程管理專業側重于全面介紹土木工程的基本情況,即大土木的知識,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基礎工程、交通工程、橋梁工程、港口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管理等基本知識;[3]而電力工程管理專業在認知教育上側重于建筑工程的相關知識,包括建筑制圖、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建筑設備和建筑材料等,[4]針對專業特色還適當補充了電力建筑的知識。
雖然授課內容有較大不同,但是作為概論類課程,兩門課程有以下共同特點。
1.課程內容廣泛而不深入
對于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范圍涵蓋本專業土木工程技術類課程全貌以及部分核心的管理類專業課程,涉及本專業許多相關課程的內容,對于電力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范圍也基本涵蓋了所有主要的建筑工程類課程內容。每一章的內容就是一門課程甚至一門學科,如橋梁工程這一章涉及橋梁學科的內容,而建筑施工這一章涉及了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學兩門課程的內容,教材在編著時考慮覆蓋的內容廣泛而不深入,因此在深度上都是點到為止。[2]
2.課程教學理論多而實踐少
課程內容大都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對于某些內容雖然也會列舉工程實例,但只是進行理論性地闡述和介紹,沒有實踐內容或者實踐課程來支撐。有些章節雖然也涉及一些具體的專業知識(如電力工程管理專業中的建筑識圖知識、建筑構造知識和電力建筑知識等),但沒有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
二、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土木工程類課程中,“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較新的課程,相對于其他已經講授多年的課程而言,本課程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都不是很成熟,[5]而且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研究多數是面向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針對工程管理專業和電力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材內容多而學時少
鑒于本課程的特點,教材涵蓋內容非常廣泛,而課時只有32個,要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將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一件較困難的事情。
2.學生缺乏相關基礎知識
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大一第二學期即學習本課程,而電力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雖然在大三第一學期才接觸本課程,但是前期幾乎沒有任何先修的相關課程,也就是說,兩專業的學生都是在不具備任何專業基礎的情況下來學習本門課程,而課程內容多學時少,使得講課進度較快,學生對部分內容理解困難,進而影響學習興趣。
三、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
1.根據專業特點,對授課內容進行取舍
由于課時較少,沒有條件詳盡介紹教材各章節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再根據各專業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在盡可能反映課程全貌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課時抓住重點及難點,其他內容則簡單帶過留給學生自行閱讀。[2,6]比如對于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和建設項目管理等。結合學校電力特色的教育,在特種工程中可以重點介紹火電廠的冷卻塔、輸變電工程中的輸電塔,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可以重點介紹水電站廠房及各種壩體,而對于交通工程、橋梁工程和港口工程等內容可以簡單介紹。對于電力工程管理專業,重點是使學生具備建筑識圖的能力,熟悉建筑物的構造和建筑結構特點,熟悉各種建筑材料,尤其是與電力建筑關系較密切的鋼材和混凝土等材料,了解建筑施工技術;而建筑設備中應重點講解建筑電氣的知識,其他內容可以簡略。現有教材均沒有專門介紹電力建筑的章節,教師在教學中還需搜集資料,補充發電廠建筑、輸變電建筑和變電站建筑等電力建筑的基本知識。
任課教師應在確定了全部教學內容并確定了章節學時后,再開始準備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且必須明確每堂課的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領會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和案例教學
土木工程和人們的生活相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舉出很多鮮活的例子,盡管學生尚不具備專業基礎知識,但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和較高的思維活動能力。教師在講授具體的專業知識時,可以以學生熟悉的工程建筑為切入點,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繼而結合專業知識進行講解,這樣就容易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接受枯燥的專業知識。比如在講授地基沉降時,可以將比薩斜塔作為一個重點案例來介紹,通過比薩斜塔的建造過程使學生理解地基沉降的知識,圍繞比薩斜塔展開的糾偏大討論又可以使學生了解很多關于建筑糾偏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利用豐富的案例,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各種各樣的啟發或暗示來引導學生,通過營造互動的教學環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在充滿樂趣的情景中進行教學,達到既傳授知識又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2,5]如在講授房屋基本構件梁、板、柱時,可啟發學生在教室里觀察,根據自己感官認識和課堂講授內容來理解各種構件的特點及其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介紹更多不同截面形式與材料的基本構件。在介紹建筑結構實例時,可以以學生熟悉的教學樓或圖書館為例,事先拍攝相關圖片,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或給出正確答案。還可以師生互換角色,讓學生來講授有關內容,然后由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這樣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豐富教學手段
目前的“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在課堂講授中主要采用多媒體為主、板書為輔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所展現的圖片和視頻,可以彌補實踐環節的不足,[6]使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工程建筑的各方面知識。但是單純按課件內容來講,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影響聽課效果,因此,除了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入案例和增加師生互動之外,教師還應注意及時更新自身儲備的知識,隨時搜集身邊有用的信息并將其帶入到課堂中,增強講課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時效性。比如在講到超高層建筑時,可以講在建的上海中心;在講高速鐵路時,可以講我國高鐵建設的歷程及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結合這些熱點事件去講,會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另外還可以適時引入一些歷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這都需要教師平時的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學生的溝通,注重學生的反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手段。及時了解學生的接受知識的程度,課外通過作業、答疑和小測驗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學生聊天、發郵件和發放調查問卷可以全方位了解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看法和意見,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可以及時引入解決辦法,提高教學水平。
本課程課時較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除了在授課過程中突出重點、詳略得當以外,可以采用布置課程論文和布置課程調研的方法,調動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彌補課時的不足。比如要求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完成一篇與土木工程內容相關的課程論文,教師給出參考題目和科技論文范文,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最終論文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作為總評成績的一部分。實踐證明,這一方法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搜集素材完成論文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視野,使其學到了一些較為前沿的知識,同時鍛煉了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而對于電力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則根據其學習內容安排了課程調研,在學習完建筑構造和建筑結構的知識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一個獨立建筑物的構造和結構情況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實踐證明,這一方法鞏固了課堂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但通過學生反饋也發現,每一調查小組人數(5~6個)偏多,限制了學生積極性的發揮,這在今后教學中可以改進。
4.與工程實踐相結合
土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土木工程的發展過程中,實踐經驗常先行于理論知識,[7]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實踐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實踐教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的組合:播放工程錄像,了解工程建設的內容;安排學生參觀校內實驗室,一方面參觀實驗室的建筑結構和構成,一方面參觀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通過教師的講解,增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所學專業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布置課程調研,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和實踐,了解身邊建筑物的構造和組成;安排學生參觀已建成的典型工程和有代表性的在建工程,使學生對土木工程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5.引入靈活多樣的考核模式
由于本課程知識覆蓋面大而內容不夠深入,如果采用傳統的單一理論考試方式,則缺乏靈活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給學生帶來較大負擔,也違背了本門課程的培養目標。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比較靈活,但無法杜絕學生的抄襲現象,在成績評價時難以解決公平的問題,還可能導致學生不重視平時學習的現象。
為了準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考核應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平時成績主要由考勤、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小測驗、課程論文或課程調研成績組成,目前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為30%,有條件時應適當加大平時成績比例。在平時成績中,課程論文或課程調研的成績應至少占到總評成績的15%。期末成績可采用開卷或閉卷考試??傊己酥皇鞘侄?,不是目的,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習興趣,理解了所學內容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6.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本課程教學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大土木的各個領域和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每一章的內容就是一門課程甚至是一門學科。因此,本課程的教與學都有一定的難度。[8]要想每一章都講得非常精彩,最好分別由不同專業方向的老師來講授,但只有土木學科比較齊全的高校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建立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積極鼓勵教師到國內外優秀高等院校進修深造,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從事科技論文的寫作,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會議,從事教學改革的探討,到生產第一線鍛煉,拓寬教師視野,提高教師素質。
四、結論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涉及內容廣泛,教與學都有一定的難度。本文總結了該課程的特點,根據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反饋,立足兩專業不同的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考核模式的確定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順利進入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為電力工程管理專業學生補充扎實而必要的土木工程知識。
摘要:隨著建筑業突飛猛進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越來越集成化、智能化,為了適應整個建筑管理環境的發展趨勢,建筑市場對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層次、綜合類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工程管理本科 教學效果 培養方向
一、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向定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具備工程咨詢、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能力,能夠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施工、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及研究工作的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
二、應健全系主任、二級學院院長任職制度
由于現階段系部專業發展遵循的是系主任或二級學院院長負責制,因此該崗位聘任應遵照以學科專業建設為主、行政領導為輔的方針。通過我本人對國內幾所211院校的調研得知,大部分系部主任或院長為博士、教授,還有個別院校為“長江學者”,當然這是國內高校注重專業建設的具體體現,更充分體現了教授治校的理念。但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二本院校,不注重這種學科建設的理念,一味的“官本位”思想,該職位往往是處級干部擔任甚至兼任。由于對專業方向的把握不到位,失去了辦學根本,始終把生源和就業看做第一位,既然辦不出特色,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生源和就業當然會成為問題,不可能促進整個專業的良性發展。
三、特色課程設置應適應現階段生存環境
國內大部分綜合性院校幾乎都設置工程管理類專業,各大院校為了體現出辦學的與眾不同往往設置特色專業,但是只注重特色而失去了學生適應現階段生存環境的根本,為了規避這種現象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合并部分專業基礎課
在主要課程設置中,專業基礎課有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基礎、管理運籌學、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就針對前面所列舉的課程而言,經濟學基礎和工程經濟學兩門課程就可以選擇其中之一。
(二)開設公共關系課程
新世紀的高等教育強調的素質教育,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建筑市場,具體來講主要是在建筑工程公司就職,部分學生可能進入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就業,因此在復雜以及亂象叢生的建筑領域生存,要注重任何人之間的相處,以及和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公共關系。因此開設公共關系課程有利于指導學生在和各種人群溝通交流中解決問題。
(三)開設談判課程
由于我國現階段建筑市場是采用招投標的方式來確定中標人,因此在談判時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更大,或在合同實施過程中如何使自己的損失變得更小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談判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甚至博弈,各方追求的不是損人利己,更不是損人不利己的結果,而是如何通過溝通與交流使雙方取得雙贏的局面,這樣不僅可以保持利潤目標,而且還可以交往很多該領域的朋友,對公司和個人以后的發展開創出新的局面。因此談判時一種藝術,要想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過硬的綜合性人才,建議應該開設談判類課程。
四、應健全專任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制度
高等教育中專任教師是整個學??沙掷m發展的“靈魂”,教師應該具備“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能力,三尺講臺可以使人“明理、篤行、思遠”,因此老師的教學效果應是任何高校生存的根本。
(一)建立多媒體教學效果預評價制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設備進入了千家萬戶,同樣也進入人類靈魂的殿堂--高等學府,現在的高校老師大多采用電子教案、PPT、Flash等媒體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起到了幫助作用,但無形之中也會帶來弊端。
(二)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互動
“教學”是“教”與“學”的配合,作為老師如果只按傳統的授課方式來講授,只是做到了教而忽視了學,學生學習中,知識的來源最多的不是來自老師的講授,而是學生自學得來的。因此老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在課堂上和學生打成一團,像朋友一樣相處。
五、讓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中來
高校教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不僅有利于個人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工程管理學科,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更應該加大科研力度,另外科研應該學以致用,因此讓學生加入老師的科研團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工程管理研究方向的了解,并且能夠深入的應用到具體工作中去。
六、結束語
總之,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面向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多學科相融合的專業,面臨的建筑主體的素質參差不齊,要想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當代大學生,就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建立培養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學科方向,健全教師授教學生的教學方法,設置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課程,使得工程管理本科專業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能夠適應時代需要的整體方向。
摘要:本文在分析制約綜合能力形成因素基礎上,吸取不同職業教育模式優點,進行綜合能力培養整體設計。以課程作為綜合能力知識點融匯的載體進行實用的教學改革,探討整合型的工程造價課程改革,并以實例說明課程改革設計的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的具體操作。
關鍵詞:綜合能力;職教改革;教學實踐
工程管理類專業就業情況表明:工程管理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多元化,分布在工程建設流程的每個環節;該專業就業崗位有從技術管理向生產一線技術人員流動并不斷加強的趨勢。就業單位類型和就業崗位的變化反映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用人規格的提高。職業界對人才的要求日趨綜合化和復合化,高職院校必須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培養目標,培養出既懂技術又能操作的應用型人才。工程管理不是單純的技術工作,而是集技術、經濟、管理、法律、人文素養為一體的綜合性崗位。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合格工程管理類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
一、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職教課程改革
前幾年的職業教育忽略了職業教育的特點,將高職教育辦成壓縮型本科,強調理論學習;近年來又過分強調技能訓練,忽視系統理論知識的掌握,將高職教育辦成培訓班或考證班。這兩種傾向都限制了學生的良好發展。高職教育應符合我國的實際,在綜合國內外職教課程改革優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倡導“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本研究擬結合本省、本專業實際,妥善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綜合職業能力形成、發展和提升為目標;有效選擇不同教改模式的有益成分,實施課程內容的綜合優化,提高課程設置的效益,探討多元整合型的工程管理教學改革。
依據行業和崗位對建設項目管理的要求,工程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概括為:技術能力(對項目質量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對進度計劃的管理能力)、計價能力(對造價確定和控制的能力)。本文以“計價綜合能力”培養為著手點,詳細探討和分析該能力培養的具體路徑和措施。
二、基于計價綜合能力的教學改革實踐
(一)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
參照國家造價師(員)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確定的工程造價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工程造價行業一線的工程技術與經濟復合的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具有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法律法規的理論知識;具備工程造價確定和工程造價控制的實踐能力;擁有勝任和向相近崗位遷移的素質。本文依據國家對造價工程師(員)職業資格的考核標準,確定出工程管理類學生的“計價綜合能力”知識體系如表1。
表1“計價綜合能力”培養知識體系設計
教學模塊我校工程造價專業教學體系國家造價師資格認證知識體系工程計價(控制)模塊建筑工程計價建筑計價實訓
裝飾工程計價裝飾計價實訓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造價構成 工程計價基本方法
建設項目造價確定建設項目造價控制工程計量模塊計量實訓含在工程計價模塊中建筑工程計量 裝飾工程計量造價技能模塊造價案例實訓技能提升-畢業設計工程造價案例(二)培養內容分析與設計
“計價綜合能力”的形成不是一門課程的任務,是由表2中相應多門課程的“知識點”整合成“知識串”,再鏈接成的“知識鏈”,它是多元性的、經有效整合后拔高的知識——能力。知識鏈的連通只有在打通課程間壁壘并在知識融通基礎上,在培養計劃制定和執行中灌輸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思想前提下,才有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筆者對專業能力提升關鍵因素的調查表明:學生對知識體系的綜合能力和整合能力欠缺,經深入分析后認為缺乏知識點間的有效融通制約了這些能力的有效構建。知識點有效融通的核心在于雙師教學團隊的有效運行,教學團隊在調研崗位知識、技能需求基礎上,明晰人才培養標準,對教學過程進行符合學習規律的整體設計,提出與崗位能力適應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崗位體驗等一整套培養方案,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完成學生從知識掌握到專業素養的積累,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實現,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只有教師在教學組織中的身份變化,才有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積極回應。雙師型教學團隊是凸顯職業教育特色、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
表2“計價綜合能力”培養內容分析與設計
能力要求知識體系能力形成示意熟悉建筑物構造建筑識圖及構造建筑結構及識圖熟悉工藝及組織工程施工技術組織設計實訓專業入門掌握工程計量知識建筑工程計量裝飾工程計量具有工程計價能力建筑工程計價建筑計價實訓裝飾工程計價裝飾計價實訓專業能力發展培養造價綜合能力造價案例實訓造價軟件應用造價基礎綜合實訓技能提升-畢業設計職業能力形成。
摘要:根據工程管理類專業的特點,以項目管理應用為主線,以項目管理目標為核心,綜合運用合同管理、招投標管理、工程進度管理、工程質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相關內容的知識,提出了建立項目管理綜合實驗教學體系的思想,以PowerOn系統為基礎,構建了項目管理綜合實驗平臺,并進行了初步的實驗教學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工程管理;項目管理;教學平臺,實驗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項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務。[1]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2-5]“項目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課程,在工程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雖然把“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技術經濟學”、“工程估價”等主干課程都安排有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但是這些實踐內容大多數是相互獨立的,而且缺乏創新性和綜合性設計。為此,我們提出建立項目管理綜合實驗平臺的設想,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6-9]本文將從構建項目管理綜合實驗體系的組成入手,探討工程管理類專業項目管理實驗教學改革。
一、綜合實驗組成
從項目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出發,我們以項目管理應用為主線,以項目管理目標為核心,綜合考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造價”、“技術經濟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配置相關教學軟件,通過項目管理計算機操作平臺開展實驗教學設計。綜合實驗教學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招投標管理
項目招投標管理是通過招投標模擬系統將招標、投標過程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借鑒項目管理沙盤模擬教學的思路,我們首先將學生按實驗小組進行編排,每個小組承擔不同的實驗內容,主要是結合工程項目管理實例,每個學生都是其中的一個角色(如業主、招標人、投標人、政府主管部門、評標委員會等),完成各自的工作職能,真正體驗招投標過程。
2.項目進度管理
項目進度管理的總目標是確保項目的既定工期目標的實現,或在保證項目質量和不增加施工實際成本的前提下,適當縮短項目工期。項目進度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規劃、控制和協調。實驗中,規劃主要指總進度控制目標規劃和分進度控制目標規劃??刂剖侵冈陧椖繉嵤┻^程中,進行實際進度與目標進度的比對,監控偏差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協調是指協調與項目進度有關的單位、部門和工作隊組之間的進度關系。
3.項目采購管理
采購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采購管理不是簡單的信息記錄,更重要的是要將業務過程進行串聯與管理,包括從系統外部獲得貨物和服務的整個采辦過程。在實驗中,項目采購管理實驗包括:根據材料、設備、機具資源需求計劃,結合相關流程,通過信息化管理完成對材料、設備、機具的請購,對請購單審查、招投標、合同變更、合同支付、到貨、到貨檢查,以及設備監造、檢驗、不合格項處理等過程。
4.項目質量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是在企業層面的質量管理模塊下展開,以保證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在各職能部門和項目部的貫徹執行,同時將各項目部的質量管理數據匯總,以便于查詢和統計分析。項目部層面的質量管理由質量保證(QA)、質量控制(QC)、質量策劃、質量過程管理、統計分析和PDCA組成。
實驗教學中的質量管理模塊,配置了多個行業的驗評規范,其中包括驗評表格等,并且通過項目實例得到應用。
5.項目溝通與協調管理
項目溝通與協調管理是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其工作流程的確定有助于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的信息交流系統,同時有效的溝通有助于規避和及時發現并解決項目隱患,節約項目資源。項目溝通與協調管理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信息交流貫徹管理過程的方方面面,不僅將各種管理職能關聯起來,而且將項目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聯系起來,有助于達成富有成效的領導和積極的工作環境。
6.項目費用管理
項目的費用管理是基于費用科目和費用類型構建的費用工作表進行項目費用跟蹤、控制和管理的,如圖1所示。
7.文檔、竣工資料管理
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檔資料,這些信息的查找和保存非常困難,教學實驗操作系統將企業及各個項目的文檔資料集中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將竣工資料的移交和檔案管理模塊密切聯系在一起,從而建立起同時管理項目文檔的新模式,把項目文檔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實現電子檔案移交。
8.項目HSE管理
HSE管理,即健康安全環境管理。其目的在于,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環境狀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標準化管理,以實現安健環管理活動臺賬管理、新進員工安全教育培訓、作業危險源控制、安全檢查及安全整改、違章處罰、安全事故處理、特種作業人員登記、特種設備統計、安全風險評估、安全報表等功能。
9.項目風險管理
試驗中,項目風險管理由三個模塊組成,包括風險識別、風險預警和風險規避。借助風險管理系統可以形成一種度量和控制的有效機制,也就可以在絕大多數風險形成破壞之前,對項目提出警示。目前,大多數企業把這一內容歸入安全環境管理內,在教學實驗中,我們仍單列。
二、項目管理綜合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項目管理綜合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工程管理類專業開展實驗教學的基礎,主要任務是將項目管理各個實驗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學習搭建統一的實驗平臺,通過實驗,以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目的。本項教學改革主要從軟硬件建設和教學方案設計來構建項目管理綜合實驗教學體系。
摘要:指出了揚州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存在課程體系不穩定性、課程設置邏輯關系不明確和課程之間內容重復的教學問題,闡述了管理類課程相互之間的順序和平行關系,按照專業基礎課先于專業課開設、平臺課程先于專業方向課程開設的原則梳理了管理類課程的邏輯關系,繪制了邏輯關系圖。以專業基礎課教學側重于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專業課教學注重于應用性知識的原則整合了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邏輯關系;整合
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是屬于管理學門類下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的二級學科。經過十幾年的辦學探索和實踐,工程管理專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全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已達300多所,分布在各綜合性大學、建工類院校、礦業類院校、電力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等,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從事工程建設事業和房地產事業建設與發展所需的高級專業管理人才。工程管理專業在國家教育部和建設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基本統一了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辦學的實踐中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建設行業發展的實際,結合本校、本院的辦學條件及學科優勢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理念、風格和特色。[1]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有較大的差別,尤其是管理類課程的設置存在著不同的認識,而管理類課程在整個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是構成學生完整知識結構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管理類課程體系尚處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對管理類課程的設置和內容的整合進行了探討。
一、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我院從1999年開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學生,至今已有十幾年的辦學歷史。這期間,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等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和完善,但相對于21世紀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著差距。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管理類課程的建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課程體系不穩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根據工程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要求,以基礎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建立課程體系。在專業方向上,共設工程項目管理和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二個方向。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課程、經濟平臺課程、管理平臺課程、法律平臺課程。平臺課程要求工程管理專業所有學生都要掌握。專業方向課程僅為主修該方向的學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平臺課程的設置不穩定。如前一次教學計劃中管理平臺課程包括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3門專業基礎課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工程財務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5門專業課。在其后的教學計劃調整中管理平臺課程又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3門專業基礎課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工程財務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門專業課組成。在最近的教學計劃調整中管理平臺課程又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組織行為學4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工程財務管理、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6門專業課程組成。另外,對同一門課程是選修還是必修定位不準。如前一次教學計劃中工程合同管理課程納入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方向的專業選修課;工程建設監理課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課程歸入任意選修課。而其后的教學計劃調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課程放入必修課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方向必修課中。
2.課程設置邏輯關系不明確
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每一個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個課程不是單一的個體,它們之間有著邏輯關系。[2]課程的邏輯關系,在時間安排上有兩種關系:一是順序關系和平行關系。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為先后順序關系,同一類課程中各課程間的平行或順序關系視課程內容而定。二是有些課程間無相關性或相關性很少,但又是構成工程管理專業復合性知識結構所必需的,這類課程開課的時間則應根據整個課程體系的實施統籌考慮。[3]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部分課程之間曾出現邏輯關系混亂,銜接順序不合理的情況。如工程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知識做基礎,但工程財務管理課程放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之前開設;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和物業管理課程需要工程財務管理課程的知識,但工程財務管理課程在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和物業管理課程后開設等。運籌學為管理決策提供決策方法和量化工具,應先于管理學原理課程開設,但管理學原理在運籌學課程之前開設。組織行為學課程幫助管理者預測、引導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達到提高組織績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組織行為學課程應放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前開設,但工程項目管理卻在組織行為學課程之前開設等。
3.課程之間內容重復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過于追求自身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導致部分課程間內容重復。如工程項目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課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樣,三大目標控制和生產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質和目的有所區別。工程項目管理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三大目標控制重復,工程項目管理與物業管理課程中均有項目風險管理的內容,城市土地管理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均有土地開發的內容,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中的房地產項目規劃設計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規劃設計重復,房地產開發項目客戶定位、產品定位和定價的內容在房地產市場營銷課程與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中重復。
二、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平臺課程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組織行為學4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工程財務管理、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6門專業課程組成。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方向管理類課程由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審計2門專業課程組成。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方向管理類課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產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房地產項目策劃4門專業課程組成。對以上課程按照專業基礎課先于專業課開設、平臺課程先于專業方向課程開設的原則梳理關系。
【摘要】分析我國目前建筑市場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規格的要求,依據我院該專業現行的培養目標以及我院土木工程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主要集中在施工企業的實際狀況,研究該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提出建設一系列基于工程管理能力培養的施工管理類課程體系?;趯W生工程管理能力的素質要求,本文指出了構成工程管理能力的各種能力要素。
【關鍵詞】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能力;施工管理類課程;教學內容;培養
目前我國建筑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對建筑市場更為激勵的競爭,必須加速提高我國的工程管理水平,對土木工程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精通技術,又要有較強的工程管理能力。這就為高校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須滿足市場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的的人才培養目標,突出了培養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這一時代要求[1]。為了滿足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培養多種類型的復合型人的要求,我們應該主動轉變教學理論,調整和修訂教學計劃,編寫和選用好教材。培養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適時調整和增加系列管理課程的設置,并且全面深入地探討教學內容,加強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2]。
1施工管理類課程改革的背景
高校對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一個突出目標,是加強學生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但是傳統的工程管理課程的設置不盡合理、欠全面系統,具有片面性,課程內容相對滯后。新知識、新政策、新規范、新標準在教材中更新慢,如《建筑法規》、《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與國家的政策法規緊密聯系,時效性強。本人多次到工程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所掌握的工程管理知識相當貧乏,膚淺,不適用工程企業所需要的能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是國際競爭的現代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國際工程管理水平高低已成了制約我國工程企業參與國際建筑市場競爭的瓶頸。用人單位均希望高等教育能加強和改革這方面的教學內容。
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培養是首先必須解決課題,如何有效實施集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及教學管理改革于一體的綜合改革實踐。土木工程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專業,我省湖南大學和中南大學等知名高校有很好的辦學條件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其輻射作用早已形成。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大多數學生都將走向與工程實踐相關的工作崗位,其服務主要是本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的基層建設部門,以及中、小城市的大、中、小型建設管理部門[3]。目前國家、省、市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建設、城市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大規模建設,為地方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大量用得上、留得住、工程素質高、工程管理能力強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作為一所剛完成轉型的地方院校,在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大土木工程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等方面還處在積極的探索和試驗階段,這與區域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因此,積極探索“應用管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目前高校都非常注重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特別是對某一課程的教學改革者較多,且取得了許多有影響的成果,如:各種精品課程和教學成果等,但對土木工程課程體系內的某個課程群加以研究較少。在以往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往往注重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施工管理能力的培養,本人正是為了滿足時代要求,圍繞提高畢業生施工管理能力,對這方面的課程模塊加以研究[4],[5]。
2施工管理類課程的探討
長期以來,土木工程的主干課程過分強調各課程內容的完整性,缺乏課程間的相互滲透和銜接,缺少優化統籌,主干課程之間相互重復,課程龐大瑣碎,教學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師抱怨教學內容多學時少,另一方面不同課重復講授一樣的內容。教師普遍注重各課程講授的縱向深入,忽略了課程與課程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的橫向聯系。目前流行的許多大土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其所謂的整合和重組,實際上只簡單地把幾個專業方向內容相疊加拼湊,缺少橫向與縱向的貫通,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在工程管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本人充分認識到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迅速把國內外經濟信息、科技發展動態、國家的新政策法規、新規范標準整理歸納融會到教學內容中。同時在具體的教學調整與研究中還注意處理需要和可能,當前與長遠、通用與新興,基礎與應用等方面的關系。大膽改革、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加強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探索[6],[7]。
2.1施工管理類課程的構成要素
通過長時期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依靠一門課程的講授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建立若干門課程的教學才能達到。因此首先就要對工程管理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和探討。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完善,是否反映時代需要,都直接影響到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管理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影響畢業生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所以對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程管理課程是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模塊,擔負著培養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我們通過研究探討,工程管理課程由以下若干具體課程構成 (圖1)。
2.2施工管理類課程體系教學課時確定
明確了工程管理課程設置組成后,就必須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完善。在研究設置的每門課程中都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政策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因此在編寫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時充分注意它們的目的性和教學適用性。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一般做到內容刪繁就簡,關鍵問題闡述透徹,又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在教學上要求實際實用夠用的原則;在教學手段上優先考慮案例教學,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主導地位。因此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十分重視課程內容的優化,盡量做到:(1)教學計劃是以其整體來體現教學目的和專業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是從目標出發調整各方面的比例。(2)從剖析專業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入手調整好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內容是“樹干”與“樹枝”的有機組合,形成合理的教學內容構架,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最好體現是知識結構合理,反映時代要求,而課程優化設計又是對每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最高要求。選用教學內容時充分做到:(1)通過向用人單位的廣泛調查及模糊統計,確定課程中某一方面知識技能的重要性。(2)通過調研獲得了各學科知識的綜合相關度,知識技能的重要性與知識的綜合相關度是確定教學課程內容的學時數的相關因素。在調整學時時做到從整體范圍來考慮其連鎖反應,保持課程的學時數與掌握度相匹配。工程管理課程的課時分配(表1)。
3施工管理類課程的能力目標分析
課程及教學內容的改革完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教學,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工程管理課程之間存在相互補充的內在聯系,共同構筑一個管理課程平臺,擔負著培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工程管理能力。其工程管理能力構成與課程體系之間的關系(圖2)。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工程管理能力培養是以建筑工程概(預)算為核心,建筑法規為基礎,實現工程施工、合同、招投標、工程經濟等管理能力和工程監理能力的培養目標。
4結論
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施工管理能力,從專業教學培養目標著手研究課程設置模塊體系,用系統的觀點研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時分配和開設時間,形成科學的施工管理類課程體系教學模塊,完成了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施工管理能力培養合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