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8 10:12:50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成本核算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現代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絕大多數都必須注重加強企業成本管理。責任成本是現代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內容,企業為了調動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的積極性,一般把成本管理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將控制責任成本與效益組合起來,以達到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的目的。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對于如何做好企業責任成本核算還缺乏系統的了解,因此需就企業如何做好責任成本核算展開探討。
關鍵詞:企業;責任成本;成本中心;責任預算
一、前言
當代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價格優勢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因而與價格密切相關的成本控制也成為企業競爭最有效的戰略之一,通常企業都采取各種手段控制成本,加強成本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然而,企業的內部成本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想有效地控制成本對企業內部管理與核算必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很多企業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都是采用責任會計的方式進行的,責任會計作為現代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大中型企業日常管理中已被廣泛應用。作為責任會計的核心內容,責任成本的核算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實際工作中在進行責任成本的核算時很多企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本文將對如何做好企業的責任成本核算展開討論。
二、做好企業責任成本核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建立成本中心,明確責權范圍
成本中心是指對成本費用承擔責任的責任中心。它不會形成可以用貨幣計量的收入,因而不對收入、利潤或投資負責,成本中心包括負責生產經營的部門,勞務提供部門,以及給予一定費用指標的管理部門。成本中心的應用范圍很廣泛,企業內部凡有成本發生,都需要對成本負責,能實施成本控制的單位,都可以成為成本中心。工業企業上至工廠,下至車間、工段、班組,甚至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成本中心,從而在企業形成一個逐級控制、并層層負責的成本中心體系。規模大小和層次不同的成本中心,其控制和考核的成本內容也不盡相同。
成本費用依其責任主體是否能控制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從考評的角度看,成本中心工作成績的好壞,應以可控成本作為主要依據,不可控成本核算只有參考意義。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是以一個特定的責任中心和一個特定的時期作為出發點的,這與責任中心所處管理層次的高低,管理權限的設控范圍的大小和經營期間的長短有直接關系。首先,成本的可控與否,與責任中心的權力層次有關,某些成本對于較高層次的責任中心或基層領導來說,就可能是不可控的。反之,較低層次責任中心或基層領導的不可控成本,可能是所屬較高層次中心或高效領導的可控成本。對企業來說,幾乎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的,而對于企業下屬各層次、各部門至個人來說,既有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各自的不可控成本。其次,成本的可控與否,與責任中心的管轄范圍有關,某項成本就某一責任中心看是不可控的,而對另一責任中心是可控的,這不僅取決于該責任中心的業務內容,也取決于該責任中心所管轄的業務內容的范圍。最后,某些從短期看屬不可控成本,從較長時間看,又成了可控成本,如現有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在設備原價和折舊方法既定的條件下,該設備使用時,就其具體使用它的部門來說,折舊是不可控的,但當現有設備不能繼續使用,要用新的設備來代替它時,新設備的折舊則取決于設備更新所選用的設備價格及正常使用壽命,從這時看,新設備的折舊又成為可控成本了。
此外,應該注意企業在確定責任中心時,應明確權責范圍中的運作,使之有效可行。企業各層應充分認識費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責任成本費用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成本費用管理水平,使成本費用管理系統化,如同一臺按程序運轉的機器,無論誰來駕駛,都必須按部就班依照程序運行。
(二)加強責任成本預算的編制工作
責任成本預算是以責任成本中心為主體,以可控成本作為對象編制的預算。通過編制責任成本預算可以明確各責任中心的責任,并通過與企業總預算的一致性,以確保其實現,通過編制責任成本預算也為控制和考核責任成本中心經營管理活動提供了依據,責任成本預算是企業總預算的補充和具體化。責任成本預算由各種責任成本指標組成,這些指標為主要責任指標和其他責任指標。主要責任指標反映了不同類型的責任成本中心之間的責任和相應的權利區別,其他責任指標是根據企業其他總的奮斗目標分解,而得到的或為保證主要責任指標完成而確定的責任指標。
責任預算的編制程序與企業組織機構設置和經營管理方式有著密切關系,如在集權組織機構形式下,廠長大權獨攬,對企業的所有成本負責。工廠下屬各部門都是成本中心,只對其職權范圍內控制的成本負責。因此,在集權組織結構形式下,首先要按責任中心的層次,從上到下把總預算逐層向下分解,形成各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然后建立責任預算執行情況的跟蹤系統、記錄預算執行實際情況,并定期由下至上把責任成本預算的實際執行數據逐層匯總
(三)加強責任考核,建立跟蹤反饋系統和獎罰制度
為做到功過分明,獎罰有據,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成本中心的積極性,企業應建立責任成本獎罰制度,并與各單位簽訂責任書。責任書的內容包括責任成本目標、責任中心、責任人和獎罰措施。對每個責任中心的控制成果全面分析和評價。節約有獎、超支必罰,實行按季考核,按季兌現。對于因剛性因素增加的費用支出,由責任中心說明原因,提出申請,報領導批準,考核時予以剔除。
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責任成本發生的責任中心與應承擔責任成本的中心不是同一責任中心的情況,為劃清責任,合理獎罰,需要將這種責任成本相互結轉。責任轉賬的目的是為了劃清各責任中心的成本責任,使不應該承擔損失的責任中心在經濟上得到合理補償。進行責任轉賬的依據是各種準確的原始記錄和合理的費用定額。在合理計算出損失金額后,應編制責任成本轉賬表,作為責任成本轉賬的依據。各責任中心在往來結算和責任轉賬過程中,有時意見不一致而產生一些責、權、利不協調的糾紛,為此,企業應建立內部仲裁機構,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對這些糾紛做出裁決,以保證各責任中心正常、合理行使權利,保證其利益不受侵犯。
為了正確反映責任成本的執行情況,每個責任中心還應建立責任成本執行情況跟蹤體系,明確費用責任人,按月編制責任成本報告,將實際發生數與預算數進行對比,并找出差異,分析原因,及時調節。同時,在企業財務部門設立專人,負責各單位費用的審批、簽報、歸集、分類和整理,以對成本中心進行考核,對費用進行加強管理和編制責任報告。
明確各責任中心的責任,實施責任核算和考核后,企業要對責任中心制定配套的獎罰制度。獎罰的兌現是責任成本核算實施的最后一環,直接關系到能否順利實現直接影響職工的積極性和企業的效益。在考核時,按責任成本節超比例調整責任人考核工資和獎金,要做到獎罰兌現,考核嚴格,不講人情,以保證責任成本的落實。責任成本考核和獎罰制度的建立是責任會計制度不可忽視的一環,否則,責任目標再完善,責任核算再嚴密,也會因為沒有相應的獎罰分配或分配不合理等現象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那么,提高責任成本核算,只會流于形式,談不上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此外,企業還應該注意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應用人才的培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支持已經逐步成為責任成本能否實現正確流動的基本保障。所以能否將信息系統的先進功能應用到企業業務流程的每一個作業單元,從而使得每一個環節的成本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到企業管理者手中,對于日益競爭激勵的市場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與此同時,能否熟悉應用目前先進信息技術的成本控制管理人員的培訓當然也需要我們重視,因為技術人員才是操作應用技術的能動性單元。
三、總結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建立成本中心,明確責權范圍工作;加強責任成本預算的編制工作;以及加強責任考核,建立跟蹤反饋系統和配套的獎罰制度工作這三個方面的工作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幾個部分,實際工作中只有將這幾個方面的細節工作都做好了,企業的整個責任成本控制系統才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進而才能夠為企業的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比較好的基礎平臺,甚至為企業決策者的工作奠定重要基礎。
總之,確立責任會計體系,有利于會計工作的經?;?、制度化,有利于經濟業務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有利于把責任成本與經濟責任制結合起來。實施責任成本控制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它對于企業更新財務核算的觀念,增強企業的創新意識,從而為企業開源節流,保持市場競爭優勢,提高經濟效益起著巨大的作用。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煤炭 企業 的基本生產成本、安全成本和環境成本。分析了煤炭企業的環境問題、局限性和環境成本核算等問題。
[關鍵詞]煤炭企業;成本核算;探討
1 基本生產成本
基本生產成本是指礦井采掘生產過程中實際的費用支出,它應包括以下內容:①原材料:包括生產過程中消耗各種材料,如坑木、坑木代用品、炸藥、雷管、大型材料、專用工具、配件、勞保用品等,但不包括用于煤礦安全及環境治理方面的材料消耗。②電力:包括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電力,不包括維簡工程消耗的電力和其他非生產用電。③生產工人薪酬:是指煤炭企業為獲得生產工人提供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主要包括:生產工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 教育 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因解除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④折舊:指與生產有關的固定資產應提取的折舊費。⑤其他支出。在將“安全成本”和“環境成本”單獨核算后,就可將井巷工程基金、維護費、修理費納入安全成本的核算內容,將地面塌陷賠償費納入環境成本的核算內容,同時根據新企業 會計 準則,將工資和職工福利費合并為生產工人薪酬,也彌補了目前煤炭成本中人工成本項目不全。這部分費用在發生時可按明細項目直接記入“基本生產成本”,或先記入“制造費用”,再分配轉入“基本生產成本”。
2 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就是與安全有關的費用總和,即安全成本是為保證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費用和因安全問題而產生的一切損失。據統計,國有重點煤礦與安全有關的費用占當前煤炭成本的比例已達20%以上,并且還在逐步提高。但由于與安全有關的費用沒有單獨核算和管理,致使安全工作的技術先進性與 經濟 合理性相脫節,從而使安全工作在煤炭生產中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而目前有關煤礦的安全成本散見于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流動資產、管理費用以及營業外支出等核算中。為加強安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應設置“安全成本”一級科目,并在其下設置“安全工程費用”“安全預防費用”和“安全損失費用”三個明細科目,分別核算其相應的內容。
安全工程費用是為構筑安裝安全工程、設施以及購置安全監測設備、儀表等支出的費用。主要包括以下費用項目:為構建和安裝安全工程、設施所耗用的材料費、人工費;購置安全監測設備、儀器等支出的費用;安全工程的設計費、評審費;安全工程、設施的維護檢修費;井巷工程基金、維簡費、修理費。
安全預防費用是指運營安全工程和設施、進行安全管理和監督以及安全培訓和教育而支出的費用。主要包括以下費用項目:安全工程和設施的運營費;建立安全保證體系、制訂安全工作計劃所需的費用;安全專職人員的薪酬;安全專項獎;安全宣傳資料費;安全培訓教育費用;安全情報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儲存等費用。
安全損失費用是指因安全問題影響煤炭企業生產(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產生的損失。安全損失費用包括直接安全損失費用和間接安全損失費用。直接安全損失費用,主要是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帶來的賠償費用、醫療費用、撫恤費用、處理費用、財產損失、恢復生產費用、停產損失等各種直接影響損失以及職業病防治中發生的檢查費用、 治療 費用、陪護人員薪酬等損失。間接安全損失費用主要是指因安全事故導致的勞動力資源損失、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而造成的其他損失。
3 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3.1 傳統 會計 核算方式的局限
傳統會計核算辦法對于 企業 成本只 計算 經濟 成本,主要內容是產品成本核算,其歸集了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再按成本計算對象分配費用,最后得出各個品種的產品成本。這種核算是以產品的形成過程為成本起因的,目的是確定產品的勞動耗費。從傳統成本核算內容上來看,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和補償沒有計入成本,包括 自然 資源的投入、生態系統的投入和環境容量的投入等,沒有在市場價格和體系中得到充分反映和體現。相對傳統成本核算而言,環境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與產品相關的成本,其范圍很廣,有企業內部環境成本和外部環境成本,即不僅包括與產品相關的環境成本,還包括與產品無關的環境成本,可見,傳統的成本核算系統已經不適應環境成本的要求,其環境成本信息喪失了相關性、準確性,建立 科學 合理的環境成本核算系統已成必然。如果不進行環境成本核算會造成企業對社會資源的無償占用和污染,以犧牲環境和透支未來為代價而忽視社會環境效益,導致企業利潤虛增和國民經濟指標虛增的情況,給企業和國家帶來了無盡的后患。為了保護環境資源、正確衡量企業利潤指標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實行環境成本核算已成為必然。
3.2 煤炭環境成本核算
(1)煤炭環境成本。它應包括:煤炭資源成本、礦區環境保護和預防成本、礦區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礦區環境管理和 教育 成本等內容。為準確地核算煤炭環境成本,應設置“環境成本”一級科目,并在其下設置“煤炭資源成本”“礦區環境保護和預防成本”“礦區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礦區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級科目進行相應的核算。
(2)煤炭資源成本。煤礦不僅要出資取得探礦權、采礦權,而且要對取得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精查,進行礦井設計和施工,這些獲取資源支出和勘查前期費用就構成了煤炭的資源成本。
對發生的這部分支出,在發生時可先記入“遞耗資產”,然后根據每期的實際開采量乘以單位產品的折耗費用,記入“環境成本-煤炭資源成本” 即借記“環境成本-煤炭資源成本”,貸記“遞耗資產累計折耗”。
(3)礦區環境保護和預防成本。煤炭生產活動不僅占用和消耗煤炭資源,還會引起其他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的破壞。為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資源不受損害,避免環境污染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就構成了環境保護和預防成本。
(4)礦區環境恢復與治理成本。該項成本主要由治理費用和彌補破壞、污染所造成損失的補償兩部分組成。對礦區環境保護和預防成本及礦區環境恢復與治理成本,在發生時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先計入“固定資產-環保設備”,然后通過計提折舊再計入各期環境成本;對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在發生時可直接計入當期環境成本;對于發生時間和金額不確定,且又不能予以資本化的,也可按一定的標準計提專項基金,計提時借記“環境成本-礦區環境保護和預防成本”或“環境成本-礦區環境恢復與治理成本”,貸記“應付環保基金”;發生相關的費用支出時借記“應付環?;稹?貸記相關科目。
[摘要]環境會計作為一種經濟手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相關的研究已經成為會計學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提出了石油開發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思路,在不改變目前石油企業會計制度的情況下,對石油開發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作一些改進和補充,以適應向有關方面提供環境成本信息的要求。
[關鍵詞]石油企業;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經濟手段
一、引言
當前我國環境會計理論界有相當多的學者主張建立一套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筆者認為,針對目前我國石油開發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石油行業中重新建立這樣一套所謂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所需要的理論條件和實踐條件都不成熟。因此,筆者認為,可以試圖在不改變目前石油企業會計制度的情況下,對石油開發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作一些改進和補充,以適應向有關方面提供環境成本信息的要求。筆者認為可以有兩種核算思路。
二、石油開發企業環境成本核算思路之一——在現有的科目下設置明細科目單獨核算
我國石油企業應在現行會計核算制度下對環境成本進行核算,在相關科目下增加環境費用類和環境資產類明細科目,分述如下:
第一,在“固定資產”的“生產用固定資產”及“非生產用固定資產”下分別設置明細科目“環境資產”,分別用于核算石油開發企業生產部門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設備以及管理部門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設備。如油水分離器、垃圾焚燒設備以及相關技術改造支出等,均可以在“生產用固定資產”某一設備資產下的“環境資產”明細科目核算。“生產用固定資產”及“非生產用固定資產”下面可設置三個三級子目。
第二,在“制造費用”下的“設備折舊費”中設置“環境資產折舊費”。按照石油企業目前的會計核算制度。設備折舊費用首先在成本類科目下的“制造費用”中歸集,再按照石油產品班組分配進入生產成本,環境資產的折舊費也按照這一程序來處理。
第三,在“生產成本”下設置“環境支出”明細科目,用以核算生產用固定資產在生產中直接發生的環境費用。
第四,在“長期待攤費用”科目下設置“長期待攤環境費用”明細科目,對于受益期超過一年的環境費用計入該明細科目,如發生的環境證書認證費用等,然后按受益期攤銷進入生產成本。
第五,將“管理費用”科目下的“綠化費”、“排污費”合并成“環境費用”明細科目,用以核算公司管理機構發生的環境費用以及無法以合理方式分配進入生產成本的其他環境費用。
第六,在“營業外支出”科目下設置“環境支出”明細科目,核算發生的因環境污染損害賠款等較大的環境費用。
第七,對發生環境污染可能性較高的石油開發企業,可事前在“預提費用”科目下設立“預提環境費用”明細科目,計提環境負債,以防備突發性的大額環境損害賠償的情況,從而真實反映公司所承擔的環境風險。
上面所建議的石油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改進是為企業最終對外提供環境信息報告給予支持的,環境成本是這份報告的主要部分。
通過上述有關環境成本科目的設置??梢詫⑹推髽I發生的各種環境支出納入核算范圍,而不影響目前石油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模式。對上述各科目的數據進行匯總可以得到企業一定期間發生的環境成本,從而為企業提供較準確的環境成本信息。
這種方法的優點主要是在科目設置上簡單,不改變原來的核算體系,但缺點是對環境信息的核算還是不夠詳盡,其主要可適用于對環境影響比較小的石油開發企業或者小型的石油企業等不需要詳細反映環境信息的企業。
三、石油開發企業環境成本核算思路之二——新增會計科目單獨核算
(一)賬戶設置
為了強化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梢栽O置一個“環境成本”賬戶,“環境成本”屬于損益類賬戶,其借方登記當期企業發生的環境成本的支出以及分配計入本期的環境成本。平時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本期實際的環境成本,期末,該科目借方累計數額全部從其貸方轉入“本年利潤”會計科目的借方,結轉后沒有余額。該賬戶可設置二級賬戶。
(二)賬務處理
1 本期發生的與本期相關的環境支出
在發生環境支出時的會計處理:
借:環境成本
貸:銀行存款、應付工資、原材料等
2 本期發生的與本期不相關的環境支出
(1)先預提后支付。如果石油開發企業一旦存在某種污染(如漏油)并且已經對周圍其他有關方造成危害,將來可能發生賠償和治理義務時,企業可以根據以往的案例或者律師的意見合理預提環境費用。具體來說其和一般傳統會計的預提費用會計處理方式一樣,當企業出現預提環境成本時,會計處理為:
借:環境成本
貸:預提費用
待實際付款或者結清時:
借:預提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2)先預付后攤銷。石油開發企業的某種污染在未發生前,政府環保機關要求企業進行預防性的自行治理,或企業出資由政府集中治理或者聯合有關方面共同治理,通常先根據政府環保機關或其他有關部門擬訂的治理預算方案來支付治理費。如果待攤期在一個會計年度以內。發生時:
借:待攤費用—環境支出
貸:銀行存款等
攤銷時:
借:環境成本
貸:待攤費用——環境支出
如果攤銷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只需要將“待攤費用一環境支出”科目換成“長期待攤費用”,賬務處理方法和上述相同。
借:長期待攤費用一環境支出
貸:銀行存款等
分期攤銷時:
借:環境成本
貸:長期待攤費用—環境支出
3 對于石油開發企業發生的上述環境支出業務到會計期末結轉損益時,會計處理:
借:本年利潤
貸:環境成本一環境補償成本
一環境維持成本等
這種核算方法的優點在于能詳細提供環境信息的核算資料??梢詥为毞从抄h境信息,單獨核算環境收益,缺點是核算較復雜,工作量較大,適用于較大型的,需要詳細環境信息資料的石油開發企業或者環境成本較多的石油企業。
從這兩種方法來看。筆者更傾向于第二種核算方法,即單獨設置科目反映環境成本信息,這種方法使所提供的環境信息更具體,更詳盡。更能反映石油開發企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物流是業界公認的“第三利潤源”,隨著“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潛力開發的殆盡,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并掀起了一股研究“物流成本冰山”的熱潮,試圖挖掘經營活動各環節中所隱藏的物流成本。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等一系列物流標準和法規的頒布,也預示著我國物流發展已從概念的界定轉入了實質性發展階段。正是基于此,本文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簡要探討其物流成本核算問題。
一、概述
物流成本是整個供應鏈過程中為完成各項物流活動而產生的所有成本費用,其核算是指采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對其進行計量。
1.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問題
(1)物流研究起步較晚,對物流成本的認識較為模糊
直接借鑒典型發達國家業已成熟的理念和核算結果的探索方式對企業發展較為不利,因為我國的具體國情與發達國家是存在諸多差異的,先進的經驗往往不能帶來預期收益;且借鑒部分往往不夠完整,缺乏數據來源和核算方法等多方面的信息支持。
(2)宏觀經濟環境的限制,政策配套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尚未建立系統完善的核算機制,造成企業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并缺乏標準性的參考依據。
(3)行業范圍內核算口徑不統一,缺乏相對權威的行業數據
企業測算相對獨立分散,范圍和口徑并不統一,因而不同企業間的數據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階段的數據也缺乏連貫性。
(4)企業自身核算體系尚不完善
大多數企業選擇沿用傳統的會計成本核算體系來測算物流成本,無法為物流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改進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1)時代的變遷迫使企業希望盡可能準確地把握物流成本。
近年來,全球經濟特征的演化,增大了企業的庫存損失和風險,使削減物流成本成為其首要任務。
(2)企業對物流業務需求快速增加與費用的高速增長并存的狀況促使其尋求成本的削減之道。
據2006年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全國的1008家工業和流通行業企業調查的結果顯示,企業生產經營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大(2005年總的銷售收入合計為5426億元,比上年增長22.3%),造成了物流業務需求的增長(2005年貨運量合計為30054萬噸,比上年增長25.5%,平均貨物儲存量增長21.2%),也伴隨著成本也節節上升如下:
(2)競爭壓力迫使企業重視物流成本核算問題
經濟的全球化,行業限制的取消,市場準入的放寬……我國企業失去了原有體制的保護傘,面對國際領先企業的競爭,迫切需要削減各項成本,擴大利潤。
(4)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
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的下降空間很大,且成本會影響顧客價值的實現,有助于解決企業滯留產品過多的頑疾,縮減庫存占壓資金;加快資金周轉,改善傳統低效益,高成本的物流經營方式;增加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是我國企業增加利潤的有效途徑。
2.可行性
(1)政府的高度重視,政策法規體系的逐漸配套喚起了企業的物流意識,并為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臺。
(2)企業削減物流成本的目標的明確為核算提供了動力源。
(3)物流人才的增多,知識,能力架構的成熟,物流學科體系的構建,為物流成本核算準備了人才和理論基礎。
三、改進措施
1.前期工作
(1)獲得需要高層管理者的重視和參與,達成全員共識。
(2)原則的制定
a、系統性原則。要從全局的角度來把握物流總所有權成本狀況,體現變化的真實趨勢;b、客觀性原則。應以實際發生的物流交易或事項為依據,資料真實,可靠,數據準確;c、重要性原則。改變傳統的費用分攤方式,有的放矢的選擇靈活性大,易于被員工掌握,并能夠反映運營信息的指標。d、可比性原則。統一核算體系,使其具有橫向和縱向的可比性,即和國際的同類企業,和國內的合作伙伴之間能夠就相同的成本信息進行比較,取長補短;且在企業內部具有歷史的延續性;e、及時性原則。信息要準確,詳實,符合需求,及時提供,否則就失去了價值。
2.改進工作
(1)首先需要界定物流業務的邊界,即明確那些是物流業務。
(2)協調供應鏈伙伴關系,強化企業內部合作,收集準確,及時的信息。
企業應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將有助于得到對發展有用且準確的信息,實施成本控制。同時需要強化跨部門團隊合作,避免部門本位主義所造成的責任推諉現象,并明確各部門所提供的數據范圍,劃分其責任范圍。
(3)構筑核算框架
制作核算表,因為表格信息清楚,易懂,易于為制作者和使用者所理解。
核算表的橫向可劃分為成本項目、支付形態、成本狀態、核算方法、計量單位、數量、貨幣金額、成本構成比例等8項。其中支付形態是判定費用的內/外部支付屬性;成本狀態是區分成本的顯/隱性屬性,成本構成比例是將全部物流成本作為100%,分別計算各個大項目的構成比例。
核算表的縱向羅列成本項目。分三級,先將總物流成本分為存貨持有成本,運輸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和其他物流費用等四大類,再分別就其設立子科目,筆者認為其中存貨持有成本可分企業自有倉庫的保管費,支付公共倉庫或外包的保管費,支付的作業費,自有倉庫的設備費,折舊補償支出,包裝材料費用,保險及稅收費用,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等8項;運輸成本可分支付的各項運費,貨主費用,車輛費,車輛維護保養費等4大項,而支付的各項運費又可分為公路、鐵路、水路、航空、油料管道等運輸費用,貨運費用等小項,貨主費用則分為運營費用和貨物裝卸搬運費用;行政管理成本則可分為人員費用,雜費(差旅,交通,會議,交際等),訂單處理費用,信息處理費用(信息設備費用,消耗品費用,通信費等)。各大類要分別小計,并測算總的物流成本。
核算表應分事前和事后兩份。其中事前核算表應配合企業總成本核算表來制作和使用,主要用于成本的控制。例如:企業開發新項目,首先開發者要根據其潛在客戶群的需求來制定預期價格和目標成本,并反向倒推出各個環節的耗費。然后,公司同外部的合作伙伴,以及內部的參與部門進行協商,看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通常情況下成本會高出預期很多,這就需要各部門專業人士的協調和利益權衡,制定出接近于目標成本的方案或對此項目開發的可行性做出重新考核。目標成本能夠有效控制成本缺口,激發企業對降低成本的追求。而事后實際成本的測算,是我們通常所熟悉的計量方式,能夠為企業的運行情況提供考核依據,兩表相結合有利于發現問題環節,明確責任部門。
制作附表,主要是記錄注意事項,成本核算依據,方法等,制定成本分析表和配套的績效考核表。
四、改進效益評析
1.最大效益是能夠有效的削減成本
通過改進,企業可得到反映物流成本狀況的真實信息,使管理者找到成本過高或經營不合理的環節。
2.能夠明晰各部門的責任,加強其責任感并增進其合作的主動性
責任的明確避免了問題的推諉和再次出現,并促使全員都以企業的總體利益作為實現本部門價值的行動準則,主動合作。
3.有利于企業的外部拓展
核算口徑的統一有利于企業迅速和國際接軌,找出自身差距,學習先進經驗,借鑒并創新,也有利于企業間戰略動態聯盟的建立。
4.有利于企業與金融機構接軌
清楚真實的成本利潤信息,有利于金融機構判斷企業的發展潛力,增加企業獲得融資的可能性,緩解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壓力。
總之,改進企業物流成本核算是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它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全面,詳實的物流成本數據和技術經濟支持。但其改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是看其是否適合我國物流發展的需要,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同時也要看其理論是否完善,實施過程是否切實有效。因此,改進不會一步到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磨合,修訂,需要物流工作者以嚴謹的態度不斷地將其完善。
【摘 要】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科學化的成本核算管理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從目前中小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深入分析,提出改進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成本核算 問題 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近10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占全國總數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成為縣及縣以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報道,我國中小企業近五年的淘汰率為70%,大約30%左右的中小工業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究其原因,有相當部分的企業是因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為此,研究中小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其改進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會計界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現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學
按照現行成本核算程序,輔助生產部門將其發生的費用分配給某種產品要經過兩次分配,采用兩個不同的分配標準(先按一定標準分給基本生產部門,再按另一標準分結各產品),這必然使各產品所分配的輔助生產費用與各該產品的實際受益多少發生嚴重背離。
2.成本計算對象不規范
從企業看,為使將來生產銷售產品的耗費能夠計量,從而與其收入相配比,必須正確地確定成本計算對象,這對任何一個生產有形產品的企業都是必要的。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就是為了解決計算什么成本,費用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但有些中小企業對這個問題看得并不重要,它們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產產品的品種和規格有多少,統統地按一個成本計算對象來核算成本,結果必然是不管各產品所耗工費料費的差別有多大,計算出的單位產品成本卻都相同,但由于各種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不一樣,因此計算出的損益就不真實。
3.費用分配標準不適當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于耗費的共同費用,應選用適當的標準進行分配,合理地計入按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的成本計算單中。但有些小型生產企業不管分配什么費用,一律用工人工資作為標準,而實際上這些共同費用并不都與工人工資有關。
4.產品成本計算不準確
有些中小企業,不管在產品有多少,一律不計算在產品成本當期所有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計算無所謂。這樣必然會造成當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的時候,當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產成品成本就會虛增。而當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少的時候,由于完工產品數量大,產成品成本又會很低,人為造成成本不實。
三、改進現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幾點對策
現階段,我國已經形成不少成本核算的先進經驗,如邯鋼模式、武鋼模式等,這些先進的經驗都值得中小企業去學習和研究。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現實狀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規范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企業不論大小,生產的產品不同,生產經營過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在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時,應遵循以下原則:既要適應企業生產技術與生產組織的特點,又要滿足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要求。對于同時生產幾種產品而且每種產品又分多種規格時,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采用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然后來用系數法核算品種內不同規格產品的成本。對于生產主要產品又兼生產少量副產品的企業,應以主要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同時把其他副產品統歸為一類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再用適當的方法計算產品成本。如果副產品數量較多,也可以每種副產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對于同時生產一兩種產品的企業,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分別計算產品成本。
2.選擇適當的費用分配標準
對不同的共同費用應采用不同的分配標準,具體而言,一是合理。就所選擇的分配標準與所分配費用的多少有比較密切的聯系;二是簡便。作為分配標準的資料易于取得,計算比較方便。如,動力費一般與機器工作的時間有關,應采用機器工時作為分配標準。輔助材料一般與產品所耗原材科重量、體積等發生聯系,應按產品重量或體積作為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可采用生產工時,也可采用工資標準進行分配。
3.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科學選擇成本計算方法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選用,則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在產品的具體情況,不能脫離企業實際而盲目地選擇哪一種。當各月在產品數量很少,月末在產品成本計算與否對完工產品影響不大時,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當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且數量變化較大,但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時,為了簡化手續,月末在產品成本可只計算直接材料一項;如果企業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準確、穩定,而是各月末在產品變化不大時,可按定額成本法或定額比例法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如果月末在產品較多且數量變化較大時,也可以用產量法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5.強化對成本核算不實的檢查
企業成本核算不實的情況較多,也比較復雜。這就要求企業有關人員在了解有關政策、行業規定及成本核算的方法的基礎上,了解、掌握成本核算不實的檢查方法,及時發現企業虛假降低成本的行為。一是經驗判斷法。根據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正常及不符合規律的變化,來判斷企業是否有成本核算不實的問題。如,將在制品資金占用與成本核算方法對生產工藝安排進行分析,如果賬面的占用超過生產周期的實際需要,可能有在制品成本多留問題;二是核對耗材法。核對相聯的賬表、賬證,從中發現差異,來確定生產成本核算不實的問題。如,通過對材料明細賬出庫數與材料費用分配表的實際分配額相核對,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為多耗少攤;通過對保管員的出庫單與材料明細賬的出庫數相核對,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為多耗少報;三是攤提標準法。根據規定科目的核算內容、各種攤銷和提取比例及成本核算辦法,檢查各項經濟業務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來確定成本核算是否真實。如,預提費用賬戶貸方發生額,對原始憑證核對的內容和標準進行復算,然后根據借方發生額,檢查是否與實際支出的內容相一致。檢查時應注意,年末預提費用出現的貸方余額是否沖減生產成本,要定期進行對照檢查;四是費用驗算法。用企業的各項費用結轉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對該企業成本核算過程進行重新計算,從中檢查有無成本核算不實的問題。如,通過材料成本差異分配表與材料成本差異明細賬的貸方發生額對照,審查其中使用的差異及差異額的分配是否按規定的公式和方法進行計算,并對原來計算進行必要的費用驗算,查看其分配是否正確,計算有無差錯。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重視成本核算,加強企業內部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潤率,成為企業競爭與發展的必然選擇。礦山企業是一種古老而又現代的產業,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礦產作為一種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礦山企業的成本核算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對礦產資源需求的增大和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的現代社會,如何處理這種影響,提高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有效性,成為我們應當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礦山企業;成本核算;影響因素;策略選擇
礦產是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礦業是一項既古老又現代的產業。礦業的發展與擴大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巨大的、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礦產資源需求的增大和礦產資源的有限性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因此,礦山企業只能依靠降低成本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提高競爭力,并進一步實現集約化發展及可持續性發展。成本核算作為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對于礦山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成本核算的內涵和意義
礦山企業成本,是礦山企業在礦產的勘查、開采、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物化勞動和勞動耗費的總和。礦山企業成本核算即是指按照有關成本費用開支范圍的規定,把企業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經營成本費用進行歸集、匯總、分析、計算,核算礦山企業過程中所支出的物質消耗、勞務報酬以及有關費用支出的數額、構成和水平,是對礦山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成本進行完整、系統的記錄,統計和計算分析,并加以控制和考核。礦山企業成本核算主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其目的是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以此為依據對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環節進行控制。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影響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相關因素
礦山企業是與環境環保聯系密切的一種行業,其生產對象是地下資源的開采,在生產過程中,隨著資源的不斷減少,開采難度的逐漸增大,產品的單位成本不降反增;同時,礦山資源開采對于環境有重大影響,礦山企業在環境補償方面要承擔一定的成本。以上因素使礦產企業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環境因素
與其他行業相比,礦山開采這一特殊產業與環境的關系更為密切。礦山開采行為本身對周圍環境,如自然生活環境、地表地質構造、河流環境和水資源、土壤、空氣等等,都會產生影響,甚至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一定的社會影響。因此,相對于其他行業,礦山企業因環境破壞而付出的代價和為保護資源環境而支付的費用更大,要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也就更多。在可持續化理念指導的現代社會,建立科學有效的環境補償機制,對于礦山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礦山企業成本核算方面,將社會環境責任成本納入礦山企業成本核算體系,正確認識和研究因對環境造成影響所產生的代價、支出、投資和損失,對環境成本進行科學的界定和正確地控制,對于提高礦山企業成本核算準確率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資源因素
資源成本,是指對從事資源開采或以不可再生資源作為原材料或燃料的企業,因其對資源的開采和使用而向資源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資源使用費,是將資源作為生產要素而有償使用的貨幣表現。資源開采的地質條件、開采年限、生產規模等資源因素,對礦山企業成本核算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地質條件越好、開采年限越少、生產規模越大,企業的成本就越低;反之,則越高。隨著經濟飛速的發展,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明顯增加,從礦山企業發展的整體來看,資源成本增加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因此,資源成本的增加成為影響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安全因素
礦山企業作為特種行業,安全是其穩定生產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因安全問題而造成的損失,及為了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而產生的管理成本,都應當納入到礦山企業成本核算體系中。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礦山企業要采用科學的成本管理技術和方法,考慮到礦山企業技術、自然條件和礦井設計等因素,制定相對合理的安全生產標準,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成本核算要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對企業成本的影響,科學地進行企業成本核算。
(四)技術因素
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內在驅動力,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力量。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競爭更加激烈,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現代礦山企業屬于知識密集型企業,礦業開采工藝、生產合理集中化水平等礦業技術的更新改進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礦業生產成本。因此,礦山企業應當將創新技術的研發、應用納入到企業成本核算考慮中來。
三、提高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幾點策略
礦山企業成本核算對于控制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考慮到相關因素之后,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高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可參考性。
(一)構建開放性的成本核算體系
礦山企業資源要素成本核算系統不應是企業內部核算和控制的封閉式系統,而應當構建起一個開放的、動態的控制系統。成本核算人員在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與外部環境的密切關系,要將外部環境中對企業成本核算的有一定影響的相關因素納入到成本核算體系中來。必須明確一點,這些相關要素對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影響力是不盡相同的,要考慮到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和層級性,將其中較為關鍵的要素列入重點考慮因素。當然,關鍵要素與非關鍵要素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因此,非關鍵要素也是不容忽略的。要通過對這些要素進行的深入動態的效益分析,使成本核算體系更加完善,成本核算結果更具參考價值。
(二)使成本核算貫穿整個生產過程
礦山資源的勘探、開發和銷售是由若干個環節組成的過程。在進行礦山企業成本核算時,要注意把握這一過程的連續行特征,使成本核算貫穿到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去。成本核算人員要將礦山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分為若干環節,對每個環節中所投入的生產成本進行嚴格、細致的劃分和分析。另外,還要注意區分各要素本身在不同環節中的不同影響力,以便進行更加規范、嚴格的成本核算。
(三)加強成本核算人員的業務素質
成本核算人員是成本核算的具體操作者和實踐者,成本核算人員的業務素質對于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起到重要作用?,F代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外環境都更加復雜,成本核算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才能適應現代礦山企業的發展需求。礦山企業管理者要重視對成本核算人員的培訓和提高,為他們創造機會進行學習,如出臺輪崗進修、離職培訓等措施;礦山企業成本核算人員自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自修,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素質,以更好地完成成本核算任務。
(四)采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如今,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技術時代,現代信息技術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對各個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礦山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優化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在礦山企業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成本費用發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相關人員將數據隨時錄入微機,并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傳輸、匯總,還可以通過相應的成本核算軟件和程序,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四、結束語
當今時代,世界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加強成本核算,有效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是所有企業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礦山企業作為特殊行業,成本核算同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礦山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實施成本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礦產資源這一性質,將影響到成本核算的相關要素納入到考慮范圍中,制定合理、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采取科學、規范的成本核算辦法,構建開放、動態、包容的成本核算體系,提高礦山企業成本核算效能,加強礦山企業成本控制力度,促進礦山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摘要:知識經濟(knowledgeeconomy)對企業財務核算產生了深遠和重要的影響,必須努力適應這一變化,改進核算工作。
關鍵詞:知識經濟;成本核算
知識經濟(knowledgeeconomy),又作“基于知識的經濟(knowledgebasedeconomy)”,是一種正在形成中的嶄新的經濟形態,它對我國甚至世界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當今知識經濟正開始替代工業經濟。
軟件知識產業的勃興是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初具框架的標志;以知識作為資本發展經濟,知識將作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軟(件)的比例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大大增加,包括專利、商標等在內的無形資產在整個經濟資產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咨詢業日見興盛,作為工業經濟主干的制造業已注入越來越多的新科技知識。信息是知識經濟發動機的燃料。在知識經濟社會里,我們必須熟悉半導體、芯片、光盤、計算機軟件的發展、網絡的產生、虛擬技術等的廣泛應用。
知識經濟的悄然興起可以說是一場無聲的革命,它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包括教育、經營管理乃至領導決策等活動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工業經濟時代,可以設置各種壁壘來保持競爭的一方,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再有壁壘可以保護落后。任何企業,都必須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那么,企業核算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呢?
1改進對無形資產的核算
我國目前財務會計中涉及的無形資產僅有專利權、商標、商譽、版權、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和專有技術,對于自創的無形資產很少單獨進行準確的計價和核算,且無形資產的價值都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內均衡地攤人管理費用。然而,知識經濟社會中無形資產的內容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目前美國評價公司時涉及的無形資產已達20多種,且有日益增多之勢,除了以上所列內容外,還有公司名稱、企業品牌、服務品牌、業務伙伴、融資關系、長期顧客、職工的教育狀況、業務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企業文化。管理水平和各種有益協定等等。這些無形資產已構成企業資產的主體部分,成為企業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因而必須改進現行的無形資產核算。(1)正確計量各種無形資產,提供完整的核算資料。企業的無形資產一般有外購、自制和接受投資三種。對于外購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入賬;對于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應以評估價值或協議價值人賬;對于自制的無形資產則應以其研究開發成本或未來收益的現值計價入賬。(2)應將無形資產的價值攤入產品成本。知識經濟社會中,有形資產的地位急劇下降,產品成本中知識資源磨損價值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如果無形資產還像現行財務會計那樣核算,則產品成本會嚴重失真。因而計算產品成本時,應計算四大生產要素的消耗特別是知識資源要素的消耗,對于有些無形資產如商譽、企業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攤銷時,可保留其傳統的核算方法,將其價值攤入管理費用;對于服務品牌、業務伙伴、長期客戶等無形資產可以在其攤銷時記入“經營費用”,也可以仍然記人“管理費用”;對于職工教育狀況、工作能力、業務能力等人力資源則應攤銷記入成本;對產品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些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則必須在攤銷時記人產品成本,可增設技術、專利、人力資源等成本項目進行核算。(3)適當調整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知識資源一方面具有可重復使用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其更新換代的速度比較快,因而應適應其更新的速度調整其攤銷的期間和方法,可以像當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那樣采用快速攤銷的辦法,也可以適當縮短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這樣,既能準確地核算無形資產,又能準確地進行知識產品成本的計算。
2改進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
現行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各產品的成本水平,因此必須加以改進。改進方法有二:其一是區分各種不同的制造費用,分別采用不同的分配標難。這種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各項標準可能會因時因地不斷變化;其二是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分配方法,引入作業成本核算。由于作業成本是從成本動因上尋找各項費用的分配標準,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分配標準不科學的弊端。作業成本計算是以作業為核算對象,核算各個作業所耗的生產資源,計算出各個作業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終產品所耗用的作業數量將各作業的成本分配計入各最終產品,從而計算出各種最終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簡而言之,作業成本計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進行作業成本計算必須解決以下問題:第一,作業的劃分。一方面要樹立新的企業觀,即把企業看作是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看成是一個由內到外的作業鏈;另一方面企業的最終產品,既是一系列作業鏈的集合體,同時又是各個作業價值的凝集體,即價值鏈的集合體。只有在這種思路下,才能較為準確地劃分出最終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直到最后完工銷售的各項作業。對于作業的劃分,在電腦一體化制造系統和適時生產系統下,作業的劃分將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一般可以將增值作業劃分為直接作業與間接作業,而間接作業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批次動因作業、數量動因作業、工時動因作業和價值管理作業等;不增值作業可以根據具體的作業類型單獨核算其所消耗的資源。第二,準確記錄各作業中心的資源消耗??梢栽O置各作業中心資源耗費明細賬,在各項生產資源耗費時按其各受益對象分別記入各作業中心,從而計算出各作業中心的作業成本。這是正確進行作業成本計算的基礎工作。第三,按照各產品所耗作業的類別和數量將各作業中心的作業成本分配計人各最終產品,從而計算出各最終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第四,進行作業分析,降低產品成本。對于不增值作業應盡可能消除,對于增值作業也應盡可能降低其資源的消耗,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產品成本。這正是由作業成本核算引伸出來的作業管理思想,也是作業成本核算應該也能夠取代傳統成本核算的根源。
當然,實施作業成本核算有其必要的前提條件,即企業應實行電腦一體化制造系統和適時生產系統,而我國當前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因而目前我國實行作業成本核算為時尚早。為此,一方面應改進我國現行的制造費用的分配標準和分配方法,另一方面應積極創造條件,在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技術含量較大的企業進行作業成本核算的試點,通過試點,解決作業成本核算理論和實務中的眾多問題。
摘要:現代管理方法對成本核算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過適時制、全面質量管理、戰略管理三種管理方法對傳統成本法的影響分析,論述了現代管理方法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關鍵詞:現代企業 成本 核算 分析
0 引言
成本是產品定價的基礎,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在現代社會,價格是由社會平均生產能力所決定的,企業只有以低于社會平均價格的成本生產出同質的產品,才能生存。企業在正確核算出所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后,才能夠考慮是否接受定單,從而保證企業能夠獲利。同時,只有明確成本發生的原因,才能有效降低產品的成本。
1 現代企業管理方法的發展
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大型企業轉向多角化、多樣化生產,企業由原來的大批量生產轉向小批量生產。特別是電腦的運用,大大提高了生產管理的水平。通過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可顯著減少人工成本、節省時間并提高工作效率。電子技術革命產生了許多新的制造系統,如彈性制造系統(pms)、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工程(cae)及電腦輔助制造(cam)系統,不僅拓展了電腦的功能,而且為廠商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在先進制造環境下,許多人工已被機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費用大比例上升。1970年以前的間接費用僅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數公司的間接費用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產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僅占產品成本的3%~5%。產品成本結構如此重大的變化,使得傳統的制造費用以人工工時或機器小時為基礎的成本分攤方法已不能正確反映產品的消耗。因為,近年來企業的間接費用中絕大部分費用同直接工時多少不發生因果關系,如質量檢驗、材料處理、設備調整準備及有關的費用等。直接工時耗用多的產品,不一定耗用更多的間接費用;而工藝復雜,間接費用耗用多的產品不一定耗用更多的直接工時。因此繼續采用直接工時或機器小時來分配間接費用,會使產量大而工藝簡單的產品成本偏高,產量小而工藝復雜的產品成本偏低,從而不能正確核算企業成本,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正確有用的會計信息,其最終后果會帶來企業總體獲利水平的下降。
因此,必須看到新的制造方法帶來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技術的巨大變革。高度自動化的先進制造企業,能夠及時滿足客戶多樣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質量地生產出多品種少批量的產品。在這種嶄新的制造環境下,企業傳統制造過程將發生深刻的變化。而隨著生產的現代化,管理也要加速現代化,要把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系列成就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到企業管理上,才能迎合現代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層出不窮,比較重要的如全面質量管理、適時制、戰略成本管理等。
2 現代管理方法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2.1 適時制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適時制(just-in-time system,jit)是一種新的生產經營理念,按照適時制的原理,企業應該以顧客的具體需要作為生產經營的出發點,然后逐漸向前推移,統籌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即前道工序只能嚴格地按照后道工序對產品(服務)或半成品的數量、質量和交貨時間的要求來組織生產,前道工序生產什么、生產多少、質量水平如何,何時交貨等,完全取決于后道工序的要求。不言而喻,適時制條件下的生產經營活動幾乎是“零存貨”(甚至可以說,你不得不零存貨,因為你不接到定單就無法知道顧客需要什么)。但與“零存貨制度”相比,適時制具有“以顧客為中心”的新內涵。期末存貨量也變得很小,使得傳統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詳細記錄各類存貨的必要性受到懷疑。由成本一效益原則,對少量的存貨做詳盡精確的追溯,無疑得不償失。這既是物流或存貨流動,也是生產經營過程的最基本的牽引力,也是評價物流組織過程的全新標準,從而將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與戰略結合起來。
適時制一直被認為是對傳統成本核算影響較大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它是一組活動的組合,其目的是實現原材料,在制品及產成品保持最小庫存的情況下,依照任何工序在需要時才生產必要制品的邏輯進行的批量生產。適時制的核心思想就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與浪費,進而優化生產過程。這種思想對傳統的成本核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降低了庫存成本,改變了生產成本的結構,擴展了直接人工的成本的內容。適時制對傳統成本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戰,適時制下的成本倒流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2.2 全面質量法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在傳統的成本會計核算中,產品成本被作為唯一的有形成本對象進行核算,并沒有對其他的成本對象進行核算,包括質量成本。傳統的會計標準是以滿足外部使用者(稅務、股市等)為目的來設計的,而不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來設計的。因此質量管理費用被埋藏在生產制造成本和費用里面,企業內部管理者不能從財務報表中清楚地看出各項質量管理費用的具體變化。生產制造成本里的質量費用被分配到產品上去,一方面,把屬于質量成本的費用張冠李戴地分配給產品成本;另一方面,把質量成本這個屬于企業管理不善的成本加到產品上去,進而最終轉嫁到顧客的身上,這就違背了企業管理是以顧客滿意為目的的宗旨。在認識到這點后,質量管理理論產生了。
因為全面質量管理是以實現“零缺陷”作為質量管理的出發點的,全面質量管理成為適時生產系統賴以順利實施的一個必要條件,并且成為系統成本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環。當前,全面質量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其含義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質量管理的領域,而成為一種綜合的、全面的經營管理方式和理念。
2.3 戰略管理對成本核算的影響 戰略是對全局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趨向所作的謀劃,是指導全局的計劃和策略。企業戰賂的重點是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所提出的通用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目標聚集戰略已經成為競爭戰略的經典理論。戰略對成本核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戰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戰略成本管理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從成本角度分析、選擇和優化企業戰略;二是對成本實施控制的戰略。前者是企業戰略中的成本側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對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進行的謀劃。
從戰略角度,將成本管理目標過分集中于成本降低方面不能夠滿足管理的實際需要。確定成本管理目標,尤其是確定成本管理戰略目標,需要將成本管理放在與企業經營活動、管理措施及戰略選擇的相互關系中考察。成本不是孤立的,它不僅本身的發生受到企業各種因素的影響,它還影響企業的其他方面,同時它又是企業做出各種管理措施與戰略選擇的核心因素之一。
成本問題始終是企業戰略制定、選擇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如何利用成本戰略為企業贏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
3 小結
綜上所述,電子技術的應用產生了新的制造方法,傳統的成本方法已不能滿足成本準確核算的要求,因而對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新的制造方法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論,這些理論要求先進的核算方法與之相適應,新的核算方法又要求有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這一系列的原因對成本核算形成很大影響,促進了現代成本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摘要:房地產開發成本的核算存在諸多問題,主要的原因是成本的核算體制。提高房地產成本核算水平,需要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時加大會計、稅收監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
關鍵詞: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建設;監督
房地產開發成本的核算是指企業要開發一定數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費用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最終計算出開發項目總成本和單位建筑面積成本的過程。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進而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1 房地產行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房地產企業規模和項目開發周期的不同,很難按照一般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開發成本核算,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成本核算對象不明確。房地產項目用地一般從幾十畝到幾千畝不等,屬于成片開發,分期進行,產品形態有高層、小高層、公寓、花園洋房、別墅、商業地產等。如何確定開發成本核算的對象,是以整個開發項目為成本核算對象,還是分片、分期、分產品類型、單棟樓房為成本核算對象,這些在會計準則中并未明確。
(2)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不明確。根據成本會計有關知識,屬于生產產品直接發生的費用,應直接歸集到該產品成本中;屬于多種產品共同發生的費用,應通過一定程序先歸集費用并采用適當方法進行分配,間接歸集到該產品成本中。房地產企業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建安工程費屬于直接開發成本,而土地征用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配套設施費和開發間接費均屬于間接開發成本,需要進行歸集和分配??扇绾螌﹂g接開發成本進行歸集和分配,間接開發成本歸集何處,按什么標準來分配,沒有給予明確的解決方法。
(3)任意虛增建安成本。有些房地產企業內控制度較為健全,財務核算比較規范,經營管理比較到位,很少有張冠李戴隨意調劑成本現象,各項目間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數字相對真實、可靠。在此情況下,房地產企業反映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隨之水漲船高。為了壓縮利潤額和應考核指標,房地產企業往往在建安成本上下工夫,一般在年末突擊虛列并結算工程成本。
(4)成本核算周期不明確。產品成本核算一般按月或按生產周期進行,房地產開發產品由于開發周期長,只能按生產周期核算開發成本。房地產開發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計算出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可銷售面積的開發成本,以便企業結算出經營利潤和應交稅金,恰當評價經營管理層的經營業績。房地產開發工程成本核算周期比較明確,工程竣工驗收后即可進行竣工結算,但小區配套設施往往久拖不決或延遲實施,進而影響項目結算。
(5)張冠李戴隨意調劑成本。房地產企業同一年度會有多個不同項目同時滾動開發,由于各項目所處位置、用途以及取得土地的價格等均不同,使得各項目利潤空間也不盡相同,如有的是經濟適用房,有的是普通商品房。房地產企業為了偷逃稅款或延遲納稅,想方設法壓縮各項目當期利潤空間,有意將以后項目應攤銷的成本提前確認并結轉,造成各項目間成本張冠李戴,趁機渾水摸魚。
2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部分房地產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成本核算水平低。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主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地產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但有些房地產企業的管理者并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不能及時樹立市場競爭的觀念,照走過去的老路,造成目前有許多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落后,成本核算水平低。
(2)成本核算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傳統的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據財務部門的決算報告,這種核算體制經常因業務人員提出報告的時效性滯后而無法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預測和過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動地“卡”。一旦反映在財務賬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實,則無可挽回。
3 提高房地產成本核算水平的途徑
(1)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刂瞥杀臼谴龠M房地產企業集約經營繁榮我國住房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
①嚴格控制建安成本降低工程造價??刂平ㄔO工程成本,首先,應從設計開始,因為設計是工程項目付諸實施的龍頭,是工程建設的靈魂,是控制基本建設投資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設計階段工作水平的高低,設計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到施工階段投資的多少,而且影響到項目建成投產以后的經濟效益的高低。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減少施工費用,還要做好工程招投標工作,通過招投標形式確定完施工企業后,在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的關鍵是合理控制工程洽商、材料設備價格和嚴格審查承包商的索賠要求。在施工階段,還應充分發揮監理對工程造價的作用。在工程竣工驗收后,應合理地確定工程造價,做好結算審核工作。
②拆遷安置費用的控制。在項目立項之后,業主要擇優選擇隊伍及時凍結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戶口,嚴格控制分戶,減少代征土地,增加城區居民外遷,按政策規定從嚴掌握征地拆遷各項費用的補償標準、被遷戶安置用房的面積,做好新區開發原有人員的安置工作。
③貸款利息的控制。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之一就是銀行貸款,很多開發企業用以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使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有貸必有還,如何償還使付出的利息最少,資金成本最低,要根據投資期限的長短及資金回收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還款方式。總的來說,償還貸款的方式分為一次全部償還和若干次償還。一次償還方式對業主的壓力過大,只有在資金量很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對于同時投資于多個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企業,實行的是滾動開發,在總的開發過程中,一方面要投入資金,另一方面部分項目完工收回資金有能力償還部分貸款,可以選擇本金均等償還辦法,以免過多占用資金造成利息損失,把企業資金的利息損失降低到最小。
(2)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會計監督。
①建立和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加強和完善商品房成本核算的規章和制度建設,使成本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保證成本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促進企業成本核算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根據自身規模大小和商品房開發項目的規模特點等因素,在保證成本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地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必要的成本核算人員。每一個房地產項目應由專人負責成本核算工作,大型項目應設立成本核算工作組專門負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報表編制和分析等主要工作,使成本核算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的有效機制。
②加大會計、稅收監管力度。財政、稅務、審計等有關部門應加強合作,及時溝通信息,對故意不進行工程決算,不按規定核算收入和成本的房地產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同時提高預收賬款、預交稅款的比例,促使其及時、正確核算收入成本,切實提高房地產行業會計信息質量。企業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或人員,強化內部審計,以保證會計核算真實性,其最終目的是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經濟效益。另外,內部審計人員要參與工程決算,全程參與成本核算的監督。
[摘 要]房地產開發成本的核算存在諸多問題,主要的原因是成本的核算體制。提高房地產成本核算水平,需要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時加大會計、稅收監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
[關鍵詞]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建設;監督
房地產開發成本的核算是指企業要開發一定數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費用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最終計算出開發項目總成本和單位建筑面積成本的過程。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進而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1 房地產行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房地產企業規模和項目開發周期的不同,很難按照一般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開發成本核算,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成本核算對象不明確。房地產項目用地一般從幾十畝到幾千畝不等,屬于成片開發,分期進行,產品形態有高層、小高層、公寓、花園洋房、別墅、商業地產等。如何確定開發成本核算的對象,是以整個開發項目為成本核算對象,還是分片、分期、分產品類型、單棟樓房為成本核算對象,這些在會計準則中并未明確。
(2)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不明確。根據成本會計有關知識,屬于生產產品直接發生的費用,應直接歸集到該產品成本中;屬于多種產品共同發生的費用,應通過一定程序先歸集費用并采用適當方法進行分配,間接歸集到該產品成本中。房地產企業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建安工程費屬于直接開發成本,而土地征用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配套設施費和開發間接費均屬于間接開發成本,需要進行歸集和分配??扇绾螌﹂g接開發成本進行歸集和分配,間接開發成本歸集何處,按什么標準來分配,沒有給予明確的解決方法。
(3)任意虛增建安成本。有些房地產企業內控制度較為健全,財務核算比較規范,經營管理比較到位,很少有張冠李戴隨意調劑成本現象,各項目間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數字相對真實、可靠。在此情況下,房地產企業反映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隨之水漲船高。為了壓縮利潤額和應考核指標,房地產企業往往在建安成本上下工夫,一般在年末突擊虛列并結算工程成本。
(4)成本核算周期不明確。產品成本核算一般按月或按生產周期進行,房地產開發產品由于開發周期長,只能按生產周期核算開發成本。房地產開發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計算出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可銷售面積的開發成本,以便企業結算出經營利潤和應交稅金,恰當評價經營管理層的經營業績。房地產開發工程成本核算周期比較明確,工程竣工驗收后即可進行竣工結算,但小區配套設施往往久拖不決或延遲實施,進而影響項目結算。
(5)張冠李戴隨意調劑成本。房地產企業同一年度會有多個不同項目同時滾動開發,由于各項目所處位置、用途以及取得土地的價格等均不同,使得各項目利潤空間也不盡相同,如有的是經濟適用房,有的是普通商品房。房地產企業為了偷逃稅款或延遲納稅,想方設法壓縮各項目當期利潤空間,有意將以后項目應攤銷的成本提前確認并結轉,造成各項目間成本張冠李戴,趁機渾水摸魚。
2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部分房地產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成本核算水平低。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主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地產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但有些房地產企業的管理者并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不能及時樹立市場競爭的觀念,照走過去的老路,造成目前有許多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落后,成本核算水平低。
(2)成本核算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傳統的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據財務部門的決算報告,這種核算體制經常因業務人員提出報告的時效性滯后而無法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預測和過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動地“卡”。一旦反映在財務賬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實,則無可挽回。
3 提高房地產成本核算水平的途徑
(1)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刂瞥杀臼谴龠M房地產企業集約經營繁榮我國住房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
①嚴格控制建安成本降低工程造價??刂平ㄔO工程成本,首先,應從設計開始,因為設計是工程項目付諸實施的龍頭,是工程建設的靈魂,是控制基本建設投資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設計階段工作水平的高低,設計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到施工階段投資的多少,而且影響到項目建成投產以后的經濟效益的高低。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減少施工費用,還要做好工程招投標工作,通過招投標形式確定完施工企業后,在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的關鍵是合理控制工程洽商、材料設備價格和嚴格審查承包商的索賠要求。在施工階段,還應充分發揮監理對工程造價的作用。在工程竣工驗收后,應合理地確定工程造價,做好結算審核工作。
②拆遷安置費用的控制。在項目立項之后,業主要擇優選擇隊伍及時凍結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戶口,嚴格控制分戶,減少代征土地,增加城區居民外遷,按政策規定從嚴掌握征地拆遷各項費用的補償標準、被遷戶安置用房的面積,做好新區開發原有人員的安置工作。
③貸款利息的控制。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之一就是銀行貸款,很多開發企業用以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使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有貸必有還,如何償還使付出的利息最少,資金成本最低,要根據投資期限的長短及資金回收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還款方式??偟膩碚f,償還貸款的方式分為一次全部償還和若干次償還。一次償還方式對業主的壓力過大,只有在資金量很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對于同時投資于多個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企業,實行的是滾動開發,在總的開發過程中,一方面要投入資金,另一方面部分項目完工收回資金有能力償還部分貸款,可以選擇本金均等償還辦法,以免過多占用資金造成利息損失,把企業資金的利息損失降低到最小。
(2)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會計監督。
①建立和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加強和完善商品房成本核算的規章和制度建設,使成本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保證成本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促進企業成本核算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根據自身規模大小和商品房開發項目的規模特點等因素,在保證成本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地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必要的成本核算人員。每一個房地產項目應由專人負責成本核算工作,大型項目應設立成本核算工作組專門負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報表編制和分析等主要工作,使成本核算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的有效機制。
②加大會計、稅收監管力度。財政、稅務、審計等有關部門應加強合作,及時溝通信息,對故意不進行工程決算,不按規定核算收入和成本的房地產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同時提高預收賬款、預交稅款的比例,促使其及時、正確核算收入成本,切實提高房地產行業會計信息質量。企業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或人員,強化內部審計,以保證會計核算真實性,其最終目的是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經濟效益。另外,內部審計人員要參與工程決算,全程參與成本核算的監督。
[作者簡介] 李舒平(1972—),會計師,任職于撫順中煤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表文章若干,研究方向:企業會計。
摘要:煤炭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煤炭成本沒有被如實反映,職工待遇不合理,安全生產投入不足、發展成本缺失,環境成本缺項,退出成本和費用沒有被反映等。煤炭成本核算應將企業環境、安全、發展等方面開支單獨列項進行核算,與一般成本項目可以劃分清楚。將煤炭成本劃分為前期資本化費用、基本生產成本、安全成本、環境成本、發展成本,如實準確合理地反映煤炭價格信息。
關鍵詞:煤炭企業;煤炭成本;核算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煤炭企業內、外部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有的成本核算體系已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現行的煤炭成本核算也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因此,必須深入認真地進行研究。
一、煤炭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煤炭成本沒有被如實反映
煤炭企業通過地下作業開采資源,開采之前必須有可靠的資源。因此,在建礦之前,必須對資源進行一系列的勘測工作。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包攬了所有的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煤礦只要在指定的地點建井就行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新建礦井不僅要依靠自己出資取得探礦權、購買采礦權,而且還要出資對煤田進行進一步的精查,才能進行礦井的設計和施工。這些為了取得探礦權和開采權的費用支出以及此后年度的攤銷都要通過成本核算進行補償。
2.煤礦職工待遇不合理
煤炭行業屬于高風險、艱苦行業,煤礦職工工資和福利待遇同銀行、電力、鐵路等其他行業職工相比較低,企業職工收入受煤炭價格和成本波動影響較大。職工工資水平總體不高,直接造成煤礦急需的采礦、地質、機電等專業人才流失,嚴重制約了煤礦的技術進步與管理創新。
3.安全生產投入不足,發展成本缺失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炭生產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和《關于規范煤礦維簡費管理問題的若干規定》雖然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煤炭企業規定了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標準,但對煤炭生產安全費和煤礦維簡費用等提取標準規定過死,提取額過低。礦井開拓延深、技術改造和新技術的推廣主要由煤炭企業自己計提折舊和留存收益作為其生產發展基金,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影響了礦井后續生產和盈利水平。隨著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已經不適應煤炭企業改革發展新形勢的要求。
4.環境成本缺項
在煤炭的開采和加工過程中,除了因塌陷造成一定的土地資源破壞外,煤炭生產、洗選、運輸會造成地面、水資源、大氣等環境污染?,F行的成本核算體系中,只有塌陷補償費一項,沒有規范其他礦區環境污染的治理費用的支出標準和范圍。
5.退出成本和費用沒有被反映
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當企業的開采處于資源枯竭階段時,所有的煤礦都會因資源枯竭而關閉退出。煤礦關閉前,企業需要大量資金用于轉產和人員安置,而這些費用目前企業不能預提計入成本,所需的資金沒有來源。目前,國家對資源枯竭礦井通過專項財政補貼實施關閉破產,國家僅對職工安置進行補助,并未對煤炭企業的轉產進行扶持,僅靠企業自行積累,增加了企業負擔。
二、煤炭成本的核算
目前,我國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基本上反映的是制造成本。盡管國家允許企業根據原煤產量提取一定有關煤礦安全及礦區環境方面的費用。但由于不全面,使當前的煤炭成本偏低,不能真實地反映其實際支出水平,造成了煤炭價格與價值相背離。因此,應當將企業環境、安全、發展等方面開支單獨列項進行核算,與一般成本項目可以劃分清楚。將煤炭成本劃分為前期資本化費用、基本生產成本、安全成本、環境成本、發展成本。這樣劃分能較為如實、準確、合理地反映煤炭價格信息。
1.前期資本化費用支出
前期資本化費用是指在正式開采礦產資源之前所發生的成本,主要有煤田勘探費、設計費、采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土地征用費、資源稅等與獲得煤炭資源有關的費用。這些成本應當費用化還是資本化,一般與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關。從會計準則、計量趨同的趨勢來看,煤炭企業應根據其資源的基本情況,在鉆井實體及其他礦井工程設備建造等正常生產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實質上已經完成以前階段支出進行資本化,以直線法計提礦井建筑物折舊,并按標準單獨列項計入企業財務報表。
2.基本生產成本
煤炭的基本生產成本包括: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各種材料、直接人工(包括工人的基本工資和福利保障費用)、水電動力費用、生產投入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額、其他生產性支出。企業設立“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分配歸集上述費用支出。
企業可根據煤炭行業的艱苦性質在原煤成本項目中“基本生產成本——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下增設“職工行業差別補貼”三級科目,用以核算企業給予職工一定的行業差別補貼。
3.安全成本
煤炭的安全成本項目由工程項目的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產基金等兩項組成。其中工程項目的安全成本包括:構建安全工程、設施的發生費用(設計費、評審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修理費)、維簡費和其他有關費用。
提取的安全生產基金成本項目下設“安全預防費用”、 “事故損失費用”、“安全生產技術費用”、“其他安全生產費用”四個明細科目。“安全預防費用”科目分配歸集企業用于安全預防方面的費用支出,其中涉及到安全工程和設施的運營費、人員的培訓教育費用等。這部分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安全成本,即借記“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產基金——安全預防費用”,貸記相關科目。
“事故損失費用”科目分配歸集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帶來的各種賠償、撫恤費用,企業財產損失、恢復生產費用、停工損失等各種直接影響煤炭企業生產(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產生的損失和因此導致的勞動力資源損失、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及受事故影響而造成的其他損失。
“安全生產技術費用”按照噸煤提取,??顚S?僅應涉及到礦井機電設備、礦井運輸系統的安全防護設備、礦井綜合防塵系統等設備的完善和改造支出。至于其他與煤礦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應計入“其他安全生產費用”科目中,區分費用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
4.環境成本
煤炭環境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經營過程中對礦區及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采取保護環境、治理和預防環境污染而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包括:礦區環境保護投資成本,礦區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礦區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內容。應設置“環境成本”一級科目。并在其下設“礦區環境保護投資成本”、“礦區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礦區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級科目進行核算。
“礦區環境保護投資成本”科目專門用來核算應予以資本化的環保設備、房屋、建筑物等環保支出。
“礦區環塘恢復和治理成本”下設“礦區環境治理費用”和“沉田塌陷治理費用”兩個科目。“礦區環境治理費用”科目用于核算由于煤炭開采造成的空氣污染、水資源破壞、土壤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破壞而發生的治理費用和治理人員工資、福利費等各項費用支出?!暗V區環境恢復和治理成本——沉田塌陷治理費用”科目歸集分配煤礦生產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公路斷裂、農村青苗損壞等帶來的賠償性支出。
“礦區環境管理和教育成本”下設“管理成本”、“教育成本”兩個二級明細科目?!肮芾沓杀尽笨颇坑靡院怂銦o法資本化的,又不屬于環境治理的費用支出?!敖逃杀尽笨颇恐饕峙錃w集對煤炭企業職工進行環境教育、培訓所發生的成本。
5.發展成本
為了保證煤炭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以適應企業改革、發展、壯大的需求,在現行煤炭成本項目中設立“發展成本”科目,下設“生產建設基金”、“轉產發展基金”、“人員安置補償基金”等二級科目。
煤礦企業的生產建設基金指國家投入的項目資本金、企業提取的新井建設基金用于煤礦企業經營期間的礦井的接續生產建設支出部分。
轉產發展基金包括煤炭企業在生產成本中提取和積累的用于煤礦衰老轉產發展的煤礦轉產發展基金和可持續發展基金。煤礦轉產發展基金用于煤礦企業的轉產項目投資、發展資源延伸產業支出、遷移異地相關支出、分離企業生活服務單位支出等。
人員安置補償基金用于核算職工安置、職工轉產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職工創業補助和社會保障等的專項資金。
工程項目成本核算是指在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的構成過程中,對具體施工過程中的各種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及費用的開支進行監督、控制、調節,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最終目標是將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費用控制在預期成本范圍內。
一、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意義。
建筑施工企業會計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但對實現整個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強施工工程項目的成本核算是建筑行業市場環境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逐步實施了工程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以及招標投標制度。其中,工程項目法人責任制明確了法人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工程監理制大大降低了以損害業主的利益來降低施工成本的可能性;招標投標制建立了競爭機制,嚴格規范了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承發包行為。在這樣的建筑市場環境下,加強施工成本核算成為建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次,建筑施工企業可通過工程成本核算,獲取有關工程項目的管理信息。正如美國的會計學教授庫珀與斯拉莫特所言:“戰略成本管理是企業運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來同時達到降低成本和加強戰略位置的目的。 ”因此,加強工程項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工程項目成本核算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就目前我國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就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市場環境而言,建筑施工企業的規模及技能水平參差不齊,企業的成本核算等基本制度還不夠完善,實際運用中顯得捉襟見肘。不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導致建筑企業的實際成本開支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對建筑施工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第二,需核算成本的項目確定問題。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項目應當正確設置具體的成本項目,但調查顯示,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容易出現概念不清的現象。以建筑企業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費項目為例,建筑企業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費項目主要包括直接進行建筑施工的工人工資以及運輸工人的工資等,一般不包括采購員、機械操作員以及搬運和裝卸員的工資。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往往將他們的工資也列入直接人工費項目之下。
第三,工程項目成本核算中的程序問題。根據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中的相關規定,建筑施工企業應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合同準則辦事,并在施工會計期末對合同的收入與費用進行確認。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的復雜性,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成本核算,從而使成本核算表現出很大的隨意性。這種只是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程序,根本無法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
三、關于解決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問題的幾點建議。
基于以上對目前我國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要根本解決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問題,就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思想重視,轉變工程項目成本核算觀念。首先,針對我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核算問題,應該在思想上加以重視。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人員而言,要重視建設工程項目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尤其是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在具體的工程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加強工程項目的成本核算,從事前、事中及事后對工程項目的成本費用支出進行全面的控制,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浪費;其次,要轉變傳統觀念,認真貫徹和落實“預算管理為前提,會計核算為基礎,資金管理為中心,成本控制為重點”的現代項目管理精神,對工程項目進行全方位的財務管理。只有始終使預算管理與項目成本控制和會計核算同步,才能實現施工項目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監督法規與管理標準。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面對我國當前建設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監督法規,統一會計財務管理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同時,還應當加強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工作,不能使成本核算制度僅僅流于形式。通過完善具體操作步驟,使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工作逐漸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3.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培訓與技術交流。在建筑施工企業會計財務管理過程中,會計人員是根本。因此,應當對會計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以及定期的專業培訓,從而使建筑施工項目的具體成本核算人員對施工工藝流程有更加詳盡的認識。在日常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過程中,還要定期組織他們對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研討,在理論與實踐不斷碰撞的基礎上,探尋最有效的會計核算方法。通過這些形式,加強會計工作人員對財務核算工作的正確認識,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技能,最終為實現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保駕護航。
除以上措施外,還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借鑒國外的先進會計財務管理經驗,從而實現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總而言之,工程項目的成本核算是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關系到建筑單位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當前我國工程項目成本核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創新。
簡 介:本文對企業環境成本作了界定,剖析了企業應用環境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的困境,并為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應用于企業挖掘出了有效的途徑。
對制造型企業中的環境成本進行核算與控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控制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提高企業乃至整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同時,它對我國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環境成本的定義及其構成
(一)環境成本的定義
環境成本是社會用于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工業污染末端治理和用于支付環境監督的管理費用等的資源耗費。迄今為止,為國際會計學界所普遍認可并且常被我國會計學界的同仁引以為據的環境成本概念的定義來自于“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專家組會議”在1998年通過的《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中的環境成本定義:“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采取和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它成本?!边@個定義中說明了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對環境負責”、“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這三個問題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聯結成一體,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即:誰對環境造成了影響,誰就應該對環境負責,從而也應該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從其定義可見,企業是環境責任主體,即對環境造成影響從而應該對環境負責并且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的也是企業。也就是說,日益嚴峻的全球生態環境危機是由于以往企業對環境不負責任的行為所造成的,因此,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于企業對環境負責的行為,而為了使企業能夠具有這種自覺的責任感并且實際地擔負起這種責任,就應該把在維護、治理和改善環境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統統計入企業成本中。
(二)環境成本的構成
1.如果綜合觀察環境成本,由三個方面內容構成:
(1)獲取自然資源階段的初始環境成本。
(2)投入生產階段的環境成本。
(3)產品轉入流通階段的環境成本。
2.如果從環境成本組成部分區分,其構成可分成以下七個方面內容:
(1)獲取原材料過程中的保護資源成本。
(2)生產過程的環境負荷成本。
(3)生產過程的環境預防成本。
(4)銷售產品過程的環境污染的處置成本。
(5)產品研發中的環保開發成本。
(6)改善企業周圍環境的成本。
(7)其他環保支出。
二、企業應用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的困境
(一)環境法規的不完善
環境法規可以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在經濟社會中,利潤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第一導向作用力或內在基本動力,沒有來自社會的環境法規壓力,環境成本會計不可能在企業內部自然生成,即使許多自覺計量環境影響后果和披露環境信息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是在其長遠經濟發展戰略的指導下行事,綠色(環境保護)形象與企業長遠利益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各個國家的環境法規都會逐漸增多。我國從1979年先后制定了以《環境保護法》為核心,由《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環境污染防治法和《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水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自然資源保護法所組成的比較健全的環境法律體系。盡管這些環境法規的力量對保護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些法律法規的覆蓋面還不全面,各項實施細則也有待明確,與實務操作有很大的差距。
199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了一系列環境管理標準體系(isol4000系列),在isol4000系列標準中,現已正式頒布的有8個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有5個,包括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環境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指南》;iso14010《環境審核指南——通用原則》;1so14011《環境審核指南——審核程序》以及iso14012《環境審核指南——環境審核員資格要求》。這些標準對企業環境管理做出了原則性的框架性規定,對如何達到這些環境規定的要求提供了一種環境管理的指南和模式,在實務上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從iso14000系列標準對環境成本問題的闡述可以知道,這些標準都沒有明確企業必須進行環境成本核算,對環境成本的標準也未作規定,使得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沒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環境法規的不完善可以導致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困境。
(二)會計法規的不健全
目前《會計法》中還沒有環境會計的相關條款,環境會計準則也沒有制定,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對環境會計對象、環境會計基本原則、環境會計假設、環境成本計量、環境信息披露等問題,方法上還沒有統一。正因為對環境會計的處理沒有統一的標準,企業對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環境成本報告以及環境成本分析,均按適合于自己的方法進行,同行業間沒有可比性??梢哉f,環境會計問題是會計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其困難之處在于:既要適應不斷增加、變化的環境法規(國際的、國家的、地方的),又要建立、健全有關的會計標準,同時還與環境監測與計量技術有關。
(三)環境審計基本空白
環境審計是由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法定機構對適用于環境要求的有關業務經營及活動所進行的系統的、有證據的、定期的、客觀的檢查。我國環境審計尚處在理論探討的初級階段。目前進行的與環境相關的審計主要是合理性審計,即主要鑒證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否遵守了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和地方頒布的環保法規,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過了規定標準,是否按照規定的要求及時上交了各種費用等。而對國務院所屬的環保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進行審計監督、地方政府管理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審計監督、對國家在國際履約方面進行審計監督、對政府環境政策進行審查監督等內容基本上是空白。隨著我國加入wto與世界經濟接軌,中國企業被迫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如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綠色理念”經營,建立有效的綠色經營系統,實施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如何防止國際貿易“綠色壁壘”、防止發達國家將“不夠綠色”的產業商品轉移或銷售到中國來;開展對大型制造型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有關自然資源、環境成本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再監督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但目前我國的審計監督體系中還缺少這一塊,我國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及實務遠遠落后于國外的現狀,急需國家有關部門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
(四)環境稅收不完善
我國目前專門針對資源與環境的稅收有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但各稅種的征收目的主要是調節級差收入或增加收益,未能與保護資源環境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對于資源稅,目前,我國的資源稅只對六類礦產品及鹽征收,目的主要是調節這些資源因開采條件不同而產生的級差收入,征稅范圍較窄,未將急需保護的水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劃入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同時征收標準一般偏低,不足以補償資源損耗,對稀缺資源、非再生資源沒有課以重稅。現行的稅制并不是一個對環境十分“友好”的稅制,它沒有單獨設立環境稅,沒有把環境成本納入到有關的稅目和稅率中。
(五)成本量化困難
企業環境成本包括: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成本、資源維護成本和環境保護成本四種。對后兩種形式的環境成本量化相對比較容易,但由于資源的破壞程度和類型的確定困難,可利用的技術以及恢復標準的不確定性因素,使得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難以量化。比如對水污染損失成本進行量化時,有毒污水排到河里,使漁業受損失,人們飲用水導致生病、精神上受損失以及迫使人們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新的飲用水源,這些損失都要計入水污染損失成本中,但在實際中對這些成本的量化比較困難。可以說,環境成本的計量問題是困擾環境成本會計發展及應用的關鍵問題。
三、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應用于企業的途徑
(一)完善環境成本法規制度
必須完善包括環境方面的法規和會計方面的法規及其它相關的法規制度。相關環境法規與會計法規的不完善,是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法規制度進入實務操作的一個主要障礙。我國有關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法規制度建設可借鑒美國、歐盟、日本、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做法。1.建立和完善環境法規體系。2.完善環境會計法規主要包括:修改會計法規,增加有關環境會計的內容條款,以法律形式確立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環境會計準則或環境會計制度,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并制定具體的環境會計準則或環境會計制度;完善環境審計制度,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環境審計框架內,制定專門的環境審計準則和行為規范。3.建立和完善環境成本控制的經濟制度,主要包括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排污收費制度、許可證交易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環境稅收制度、綠色gdp核算制度等。
(二)建立環境成本核算體系
企業建立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的作用在于規范企業環境成本核算工作,為環境成本報告、環境成本審計、環境成本控制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提供基礎數據資料。這一體系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環境成本的定義、環境成本的分類、環境成本的確認、環境成本科目設置、環境成本的計量與記錄、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等。與財務成本核算相比,環境成本核算更加復雜,尤其是環境成本的計量,由于涉及環境外部損失的計量和非市場價格因素,其計量方法多種多樣,目前并沒有取得一致性結論。因此,只有加強對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的研究,才能逐步建立科學、規范、完善的環境成本核算體系。
(三)實施環境成本報告制度
環境成本報告作為環境成本會計的一部分,在完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調整國民經濟核算指標、滿足有關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環境成本報告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中運用較早,特別是一些國際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推動,使得環境成本報告在報告形式、報告內容等方面都逐漸成熟,并逐步規范化。在我國企業中,也要逐步實施環境成本報告制度。對于環境成本報告的形式,建議單獨編制環境成本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構成企業年度報告的一部分;對于環境成本報告的內容,建議由環境成本項目、環境成本政策和其他說明事項這三部分構成。
(四)加強環境成本審計工作
環境成本審計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證,有助于保證企業環境成本報告中信息的可信度,使環境利益關系人從中獲得可靠的信息進行決策。在企業中加強環境成本審計工作,1.國家應完善環境成本審計的依據,即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污染排放標準、環境方法標準等);2.應對環境成本審計的目標、范圍、審計證據、審計風險、審計責任、審計程序等做出明確的規定,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環境成本審計的準則。
(五)建立并實施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
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是主動型的環境成本控制模式,它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依托于產品壽命周期環境評價,關注企業流程再造、產品重新設計等方面的機會,致力于不斷改進產品壽命周期設計、綠色erp系統以及綠色供應鏈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降低環境損害成本,在對環境負責的同時,追求盈利能力。超前控制模式具體包括產品壽命周期設計模式、綠色erp系統設計模式、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建立并實施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1.要開展產品壽命周期設計,開發綠色erp管理系統,探索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將綠色觀念貫穿于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產品制造、產品銷售及回收的全過程和整個行業,追求企業和環境整體效益的最優化;2.要付諸實施,包括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選擇適當模式、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等。
(六)以點帶面,推廣應用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
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作為一項新的制度,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還面臨很多難題,但在經濟全球化和環境問題全球性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將更為重視環境事項。隨著各種環境與會計法規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企業承擔環境保護責任的外部壓力將與日俱增,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應用。因此,要加快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試點工作,在5年之內,選擇一批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對國民經濟影響比較大的國家重點建設行業或制造企業如礦業、化工、石油、造紙、鋼鐵等企業作為試點;未來5-10年,再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環保法律法規,并充分發揮執法效力,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使資源產品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資源價值,使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的應用具有強有力的保證。
摘要:隨著人們對信息價值認識的加深,信息商品化的趨勢日趨明顯,信息商品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市場占有率也越來越高。我們在感受到信息生產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也感受到信息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本文側重分析企業在信息生產過程中對信息成本核算的若干問題,初步探討企業信息成本核算的可行性與復雜性。
一、信息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k.j.阿羅指出,人們可以花費人力及財力來改變經濟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這種改變恰好就是信息的獲得。這表明,獲得信息是為了改變不確定性,也表明信息的獲得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同時指出,把信息作為一種經濟物品來加以分析,既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斯蒂格勒教授則認為,除非存在完全集中的市場,否則無人能知道各賣主(或買主)在任一給定的時點所定出的所有價格。這使得企業信息搜尋成為必須,同時信息搜尋必須付出代價。信息搜尋成本(定價成本)指的是,在自由競爭場合由于價格離散而產生的搜尋價值??枴は钠ち_教授在《信息規則》一書中指出,信息的生產成本很高,但是復制成本很低。他同時認為,信息生產的固定成本的絕大部分是沉沒成本,即如果生產停止就無法挽回的成本。
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看,信息成本的核算對象是信息(商品),而其計量單位應當是貨幣。這是因為,信息成本與傳統成本具有共同之處,即只有以貨幣為計量單位,才能將與信息生產、傳遞的不同經濟業務活動綜合地反映或再現出來。同時,目前信息成本與傳統成本并存于企業中,不可能另起爐灶地為信息成本單獨設置非貨幣計量單位。倘如此,企業便處于兩難之困境了。
二、信息成本核算的復雜性
1.信息成本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成本核算的復雜性。信息向人類提供的是知識和智慧,因而信息成本的最主要部分應當是活化勞動費用。k.j.阿羅認為,信息成本與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個主要特點:一是個人本身也是一種信息投入;二是信息成本部分地表現為資本,典型地表現為一種不可逆的投資成本;三是信息成本在不同領域和過程中各不相同;四是信息成本與使用規模無關。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成本既然將個人本身看做一種信息投入,必然要涉及人力資源成本的計算,而人力資源取得、開發、離職成本以及人力資源使用成本等的計算的復雜性不言而喻。信息既然是一種不可逆的投資,也就不免要對作為投資的信息謹慎行事,以免血本無歸。不同領域與不同過程的信息成本高低不同,也就表明信息成本與其存在的環境是緊密相關的,信息成本核算要受其存在環境的制約。亞當·斯密指出,具有共同經驗或同一行業中的個人之間交流信息,比沒有共同經驗或不同行業的個人之間交流信息要簡單得多,也有效得多。由此可見,信息成本在不同領域與不同過程中存在高低差別。而所謂的“信息成本與使用規模無關”,則體現了信息的生存規律,即信息的不滅性導致信息成本與生產數量不相關,而與生產項目相關。
2.信息搜索成本向信息處理成本轉移,加大了信息成本核算的難度。托馬斯·達文波特和約翰·貝克在《注意力經濟》一書中記載,15世紀一個讀者所能接觸到的全部書面材料信息還不如今天《紐約時報》星期日版所包含的事實性信息多。每年在美國辦公室之間流轉的文件有1600億份之多。面對越來越多的龐大的信息群,有人認為,到2005年世界經濟會因信息過剩而開始衰退,大多數企業將被淹沒在信息中,無法分清有用或無用、有意義或無意義的信息,無法逃脫錯誤的決策,無法理解競爭者、消費者和投資者。這從另一側面表明信息的搜索方法必須日趨多樣化,否則就無法在信息的中獲得企業所需信息。毫無疑問,信息的搜索成本與信息量成正相關關系:信息量越大,信息搜索成本就越高。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企業通過網絡搜索到大量的相關信息并不很難,棘手的是,如何根據各用戶或企業各部門的需要對原始信息進行梳理和取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信息搜索成本向信息處理成本轉移。面對不同用戶的不同信息加工,其各自的處理費用不可能相同。因而,如何對各種處理費用按加工對象進行歸集與分配也就難以回避。而對于信息服務商而言,其面對的也許是成千上萬的用戶,不可能將處理費用平均分攤給每一用戶。究竟采用何種成本計算方法才能做到科學、合理,也就成為信息成本核算的關鍵問題之一。
3.信息采集的多樣性,使成本計算方法難以選擇。由于信息商品的價格更多地取決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而不是取決于信息商品的價值,同時,信息商品價格又往往受制于該商品的稀缺性和獲利可能性,這就必然出現越是稀缺的信息商品,其價格可能會越高,越是可能大量獲利的信息商品,其價格也可能會越高。實踐表明,對于信息服務收費,一般又以費用價格為主、效用價格為輔。如此種種,也就使信息商品價格在反映其價值時遠比物質商品復雜和多樣化。
另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是,目前各國實行的按信息服務次數,或者信息傳輸距離、傳輸速率的計費辦法乃是沿用工業商品交易思維的方式。從長遠來看,在不影響信息質量的前提下,信息服務理應采用一次計費(讓用戶在一定時間內隨便使用)的方式。倘如此,便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信息服務收入與費用配比方法。同時,無論企業購買信息或是提供信息服務,信息服務付(收)費采用在規定時間內一次支付(收入)方式都對信息成本影響甚大。
信息中介的出現也增加了信息成本核算的難度。所謂信息中介,是指那些收集關于消費者行為的數據并分析包裝,然后將結果出售給需要進行營銷和客戶歸檔的企業。企業向信息中介購買其信息的價格也就是信息中介的銷售價格,信息價格一般取決于市場的需求,因而也使企業所購買的信息的價格時高時低,給信息成本核算帶來一定的困難。
4.信息成本的隱性特征使某些項目信息成本難以確認。并非所有信息的成本都可以確認,信息成本的隱性特征往往使其難以確認,由此我們就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區分信息成本中的可確認性與不可確認性。
(1)隱蔽信息成本。在資本市場上,當存在投資者與企業信息的不對稱性時,投資者可能有兩種選擇:一是拒絕投資;二是將資金投入承諾高投資收益率的不良企業,也即人們所說的“逆向選擇”。這樣就形成企業的隱蔽信息成本。盡管隱蔽信息成本的大小對投資者十分重要,其不對稱信息的微小變動可能引發相當大的企業成本,但隱蔽信息成本的計算猶如水中撈月,企業只能通過了解投資者的信息特征來降低信息交易成本和傳遞成本,進而使隱蔽信息成本降低。
(2)信息失真成本。對信息服務商而言,提供失真的信息比傳統工業中提供廢品所帶來的損失更大。信息服務產品一旦售出,就不可能像一般商品那樣允許退換,因為信息服務只能是一個單向過程。而任何信息服務商都不可能承諾所提供的信息永遠都不失真,如果證明所提供的信息是失真的,信息服務商當然應當對由此引起的損失承擔責任。
(3)信息制度成本。德魯克針對當今“信息爆炸”和信息公開范圍問題,提出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信息制度。他認為,不建立信息制度,紛繁復雜的信息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信息制度成本不可避免要發生,但有關制度的制定、建立、執行、監督等一系列成本則難以確認。
三、信息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
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條件下,企業信息成本主要發生在信息市場交易和企業內信息運作兩方面。因此,我們在進行信息成本核算時,必須考慮企業內部信息生產與運作的費用和企業外部獲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費用。
在企業內部生產信息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信息生產的相應勞動工具。目前,企業一般將所購買計算機硬件列作固定資產。對于因購買硬件所附帶的軟件,未單獨計價的,并入計算機硬件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則作為無形資產管理。由于這些資產都與信息的生產有關,都可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為了對信息成本單獨核算,宜將硬軟件列作“信息資產”加以處理,同時設置相應的“信息資產攤銷”科目對硬軟件損耗進行攤銷。摩爾定律指出,計算機的芯片性能每18個月提高一倍,其價格卻會下降50%。實踐證明,硬件價格大幅度下降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軟件版本快速更新換代也使原先購入的軟件提前被廢棄,由此決定企業購入服務器、網絡設施等硬軟件以資產入賬后,不僅要考慮其加速折舊問題,同時要計提各信息資產的減值準備。
信息服務商也有購買信息“原材料”的問題。無論是通過信息中介還是采用其他方式購買數據或原始信息,都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對信息服務商而言,購買原始信息所付費用是一種經常性費用,應當設置“信息使用費支出”科目加以核算。盡管有一部分數據或原始信息無須付費就可以在網上搜索取得,但搜索成本仍然存在,例如人工費和網絡及計算機等硬軟件設施的使用費等,因此宜設置“信息搜索成本”科目加以核算。而鑒于信息處理費用將越來越大,還需要設置“信息處理成本”科目來核算紛繁多樣的信息處理費用。除此之外,信息服務商還應對某些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加以歸集,因此可設置“信息間接費用”科目對諸如存儲、傳遞等環節所發生的費用加以匯總與分配。
隨著 經濟 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廣電事業日益受到境外業內媒體各種形式的競爭。我國廣電事業實施集團化戰略,改變傳統的廣播電視的生產方式和傳播格局,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與制作,拓展 網絡 的建設開發、廣告市場的管理經營,在產業化經營過程中,以成本核算為依據的管理凸顯重要。因此,廣電 企業 集團推行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水平勢在必行。不過廣電企業集團成立時是按照事業單位性質進行管理,因而其 會計 制度一直沿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其會計核算方式并未隨之改變,企業會計制度的核心——權責發生制沒有得到徹底的貫徹和實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成本會計核算,仍然采用事業單位的收付實現制。當然,全面實行企業會計制度對于廣電企業集團確實具有相當的難度,但目前所面臨的上述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廣電企業集團的 發展 。
一、廣電企業集團的特點與現狀
1.廣電企業集團的特點。
廣電企業集團成本核算理念是在對全部資源進行量化的基礎上,以成本核算為日常的基礎核算,兼顧事業支出的核算滿足內外部管理要求的事業會計的核算體系其應遵循目標管理原則、全面介入原則、可控性原則。不過廣電企業集團成本核算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應保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從核算形式上看,廣電企業集團目前進行的內部成本核算是加強支出管理的一種手段,也是向企業財務管理過渡的特定階段采用的一種成本核算辦法。
2.廣電企業集團成本核算的現狀。
目前廣電企業集團尚未有統一的成本核算標準,但很多媒體單位已經越來越注重成本戰略,按照自身需求逐步建立了成本核算模式。傳媒集團經過數年來的成本核算實踐,已較為熟練地運用企業化核算方式對節目成本進行了歸納分析,較為細致地定義了核算主體、核算流程、核算方法等,并在集團內部統一制定了一套格式化的成本報表來反映一般節目和獨立項目的成本發生狀況。同時,通過運用專業的財務軟件能夠幫助財務部門更好地做到分級核算,無論是集團整體經營層面,還是下屬事業部、頻道甚至欄目等層面均能簡便地分類匯總對應的成本數據,從而滿足不同層面的管理需求,但前提是基礎會計信息的準確完整。通過成本核算,可以對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成本控制的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是全面預算管理的有力助手。
二、在廣電企業集團推行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可行性
1.廣播電視產品雖然屬于精神產品,但在其生產制作、傳輸發射過程中,同樣涉及到各種物質資料的消耗,如機器設備的投入,燈光、道具、服裝、磁帶等材料的消耗,涉及到廣電職工從事拍攝、編輯制作、播出等環節的勞動付出,物質資料的消耗與廣電職工勞動的結合,構成了廣播電視產品成本,這是在廣電行業推行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客觀物質基礎。
2.節目產品的生產制作、傳輸、發射各環節,因體制問題被分割為一個個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法人單位,但產品整個生產過程所包含的環節與部門是清晰與明確的,這就為完整地 計算 廣播電視產品成本提供了可能。
3.當前媒體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就任何一級廣播電視部門來說,都面臨著來自系統內部臺與臺之間的競爭,也面臨著與系統外其他媒體的競爭,廣電企業集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盡快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引入 現代 企業管理制度。強化成本核算和控制觀念,已在全體廣電從業人員中達成共識。
三、創新廣電 企業 集團成本核算的措施
1.健全成本核算的組織管理體系。
廣電企業集團要充分重視成本核算的作用,調整 會計 工作的組織結構,以消除現行會計制度的局限。會計核算工作分兩級進行,其中一級嚴格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以滿足事業單位統一會計制度和財政部門匯總的需要。另一級的核算按成本核算的要求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成本核算。在現實條件下,成本項目可以定得相對粗些,對一些公共性的開支,可以通過管理費用等到科目進行歸集,然后按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配。為了簡化核算,可采用單式記賬法或采用登記臺賬的辦法記賬。會計憑證的傳遞可以先成本核算后再制度核算,會計檔案歸制度核算部門管理。兩級核算之間應進行定期對賬,以防在核算中出現項目遺漏。
2.確立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和方法。
廣電企業集團要根據不同的下屬企業與單位確立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和方法。(1)對已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單位,要在現有核算制度基礎上,改變目前空有企業核算外殼,實質還是有錢就花,花完再說的收支型管理方式,將企業 科學 的用人機制、成本控制機制,真正地引入到單位內部,強化、細化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提高成本分析水平和控制能力,在確保輿論宣傳導向正確的前提下,實現 經濟 效益的最大化。(2)電臺、電視臺,要在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上,以“頻道”為二級核算單位,以節目為成本核算對象,科學界定節目的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以直接成本和可控費用為核算重點,設置成本核算輔助賬,開展內部成本核算與管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目標。(3)對傳輸、發射部門,要在“定員、定崗、定職責”的基礎上,實行“核定總成本指標、確定人員經費比例、包死基數、節約歸己、超支自負”的成本管理模式。傳輸、發射部門要在總成本控制指標內,根據單位實際,以發射節目為二級核算單位,以單部發射機為成本核算對象,建立成本責任中心,實現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完成既定的發射傳輸任務。
3.在成本核算中實踐全員成本管理。
廣電企業集團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與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相結合,加強企業各層面的成本管理。實際操作時,關鍵要注重核算的相關性和可控性,根據不同層面、不同需求來提供相應的成本信息支持。從決策層面看,準確全面的成本核算能讓管理層實時掌握真實的財務狀況,知曉投入產出情況,把握資金動向,使決策的制定控制在執行能力范圍之內;從預警方面看,通過定期對各管理層面提示其成本核算差異等信息不僅能夠使其在預算內適當調配資源,更能在超預算事項發生前及時采取彌補措施,避免隱患事項突然發生而造成損失;從考核角度看,成本核算可提供各層面的考核基礎,傳媒集團目前在事業部層面核定預算,明確責、權、利,在賦予第一負責人資源配置權力的同時,亦要求其加強對下屬欄目的管理監督、考核獎罰。財務部門的成本核算職能應服務并推動于全員成本管理的全過程。
4.提高集團成本核算人員素質。
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專業技術高的成本核算專職隊伍,是搞好廣電企業集團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選拔好成本核算專職人員,對其加強 政治 素質的培養,并狠抓業務素質的提高。可以開展“補缺、更新、擴展知識”為主題的培訓,采取在職學習、外出培訓、進修參觀、邀請專家學者講課、召開工作報告會及研討會等辦法,對高、中、初職人員和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分別進行培訓。同時加強人才的交流和引進,不斷改善人才結構,加快廣電企業集團經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步伐,提高廣電企業集團的經濟管理水平。
總之,要使廣電企業集團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只有充分認識和分析其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從 現代 企業制度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出發,切實建立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完善內部管理機構和制度,明確管理目標,強化成本核算,認真做好財務管理監督工作,努力實現財務管理現代化,才能推進我國廣電事業的健康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