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4:05:05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文言文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無論是從語文教學的需要,還是學生自主學習、擴大閱讀面來講,都必須重視文言文的教學。但絕大多數學生都怕學文言文,甚至討厭文言文。本文闡述了文言文的現實意義及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 意義 做法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明確規定:中學生要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由于文言文在生活內容和語言形式兩方面同現代語體文存在著時代的距離和差異,因而中學的文言文教學是一個難點。對文言文教學認識不足、或過分強調文言文難教難學,都不利文言文的教學。所以,探討“初中文言文”教學很有必要。
一、充分認識文言文教學的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教之前就得講清楚學習的意義和必要性,以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文言文教學的意義有:
(一)是繼承祖國民族文化傳統的需要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他是本民族靈魂所在,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共同創造的財富。他對于人們內心世界起著平衡和協調作用,表達著本民族的精神美感。這些東西,有相當大的部分是通過古代的典籍記載得以保存流傳下來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對了解祖國古代燦爛的歷史文化,批判繼承祖國民族文化傳統,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對古代社會,前人生活過去文化的了解,能夠深化對社會事物的認識,為思考社會、人生、文化等提供借鑒。
(二)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需要
文言文在表達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的簡練和韻味,結構上的精當和巧妙。學習文言文不但可以學習它的造句法和結構法,還可以感受漢語的表現力,學到寫作方法,扎扎實實地提高語文水平。
(三)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培養的需要
很多文言文是對古人節操人品志向的書寫和贊揚,對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初中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們在不斷地學習中,能對比自己,促進自己。有愛國主義精神,有民族自豪感,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教學方法
(一)“讀”字當先,激發興趣。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為啟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必須把“讀”字放在首位。讀法有多種,默讀、吟讀、誦讀、個人讀、集體讀,不一而足,但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范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桃花源記》“便要還家”一句中的“要”不讀“yào”,而應讀”yāo”。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掌握了音節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一面教者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二)“點”:教師適當的“點撥”。在學生熟讀之后,由教師點撥文中的重要知識點,特別是古今差異較大的詞義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雖有之死,有子存焉”,“雖”古義為“即使”表示假設關系,它不同于現代漢語中的“雖然”;“智叟亡以應”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無(Wú)”,“沒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課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沒趣”;《閑情記趣》中“鞭數十,驅之別院”中的“鞭”,古義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文言文中,一個詞有多種用法。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動用,形容詞動用等,這些需要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來分析,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和用法。
(三)“譯”:就是翻譯課文。這是學習文言文最關鍵的一環。在初中階段,翻譯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譯為主。第一步是用現代漢語詞來替代文言詞語,這就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形式。如“以蟲蟻為獸”可初步譯作“把蟲子螞蟻當作野獸”。再如:“見二蟲斗草間”,對譯后為“看見兩個小蟲爭斗草間”。很顯然,這個句子不僅意思不明確,而且還缺少成份,不通順,讀著也拗口。這時,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該補充成分的要補充,該補足音節的要補齊,該調整語序的要調整,上面列舉的“看見二個小蟲爭斗草間”,整理之后應為“(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 此外,但還應注意,把譯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與上下文是否連貫順暢,如不連貫順暢,就在與其相連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使其全篇通暢連貫。如“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譯作“讓它們沖著煙霧飛鳴(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云白鶴’的景觀。”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不能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那樣,即不符合新的《語文標準》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四)“議”:即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議一議文章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我就從標題入手,告訴學生:“記”表明本文是“記敘文”;“承天寺”表明地點;“夜”表明時間;“游”就是“游玩”。學生就會說:“這個標題就是‘記敘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學又會問:“作者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樣”?……此時,教師只要結合背景稍加點撥學生就明白了:“本文寫于蘇軾被貶官,謫居湖北黃州之時”,被貶官意味著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觀,看到窗外美麗的月色,便起身去尋張懷民一同賞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積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給人一種清新、空靈的感覺。最后作者由衷地發出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貶謫的悲涼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和達觀處世的態度,無不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講到這里,對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穎奇妙的比喻,稍加點撥學生便心領神會了。
(五)“引”:把所學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引向更高的層次??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前面四個環節的學習,卻不能滿足,而應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教改后,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學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構思、優美的語言,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都值得我們去揣摩。因此,僅僅解決了語言文字關,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遠遠不夠的。在文言文教學中,應有一個“讀懂--提升――拓展”的過程。由粗知文章的內容,到了解文章的結構,到懂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再到能復述文章的大意,最終能夠感悟到作者透過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隨后,說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已獨到的評價,提高自已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并借鑒古人的精美語言和構思技巧,用以指導自已的寫作實踐。
采用以上五個環節進行文言文教學,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他們的能力,同時還使他們受到了美的熏陶。這樣以來,學生愛學、樂學。
文言文教學創新一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總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多少年來,基本的教學模式始終是老師逐字逐句串講,加上古漢語知識的介紹;學生則忙于記詞義、記譯文。這種教法,被人總結出一個“八字真經”,叫做“字字落實,句句清楚”。這也就是文言文教學讓學生覺得學古文難,難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
錢夢龍先生于1997年就提出這樣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學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無‘文’?!薄拔难晕氖紫仁恰摹皇俏难栽~句的任意堆砌?!倍鴷r隔20年,我們仍在原地踏步。
我認為,文言文的“言”固然不可忽視,它是我們借以通往彼岸的橋梁,若不借助它,我們與彼岸就只能隔海相望;然而我們的目的地不是橋梁,是橋梁盡頭的彼岸――古人的心靈與思想。也就是說:“讀文言文,最終的目的是――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我想,這是我們讀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在今天的生活里,我們說話寫字都已經不再使用文言,文言文的“言”,對我們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意義。那些“言”所承載的靈魂與呼吸,才與我們有著真正深入骨髓的關系――在那里,我們可以尋獲一個民族乃至這一民族中每一個體的生命密碼。
我們初中所選文言文大多是久經考驗、文質兼美的名篇,較好的組織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思想、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傳統的感情。
但是放眼我們現在的文言文教學,講,讀,背仍然是教學的主要手段,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不強,記誦負擔過重,容易產生一種討厭、甚至是害怕學文言文的念頭。這樣一來,對文化經典精髓的汲取談不上,長久下去,甚至會影響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文言文“味同嚼蠟”;教師教文言文費力而實效差。
因此,文言文教學不能成為“訓詁課”,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現代文美文鑒賞課。本人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堅持貫切新課標理念,對文言文的上課方式進行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初步構建了文言文教學的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一、主動探究,組織自學融會貫通
許多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生怕學生弄不懂,喜歡字斟句酌的講,要求學生一字不落的記。講完記完,課文教學也就結束了。學生學到了什么呢?僅僅是教師思維的結果罷了。而學生動腦動手的機會全被教師的精講占去了,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其實,從現行實驗課本的編排來看,文言文,無論篇幅長短,無論是講讀課還是自讀課,注釋都十分詳細,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初步弄懂課文。
二、分工合作,交流釋疑表達自我
在自學的基礎上,對一些疑難問題,則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將全班分成九個小組,以組為單位相互討論釋疑,也可以師生相互質疑討論,形式多種多樣。在“交流釋疑”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要把現成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應該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對學生討論后尚不能解決的疑難才進行啟發講解。比如甲同學有疑,可直接點乙同學答,乙同學不能解決,又可點丙同學答,教師可作適當啟發點撥。這樣,每個人都可發問,也要解答,都在主動思索,表達自我,從而達到了以“閱讀積累、表達自我”為核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樂”中主動接受。
三、誦讀感悟,聲情并茂熱情洋溢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闭b讀,是多年來不少教師從實際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這也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過誦讀,能夠使學生克服語言障礙,消除時代隔膜,領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導誦讀,使之真正發揮效益并不是易事。這需要教師根據學情、課文內容靈活應用。文言文教學多種形式的朗讀非常重要。讀順文字,讀通文意都需要朗讀,可是光讀不說,學生的說欲望不能滿足,就讀的沒勁了,可以采取小組代表互評,個評等形式進行。既集中了學習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讀水平。有時老師沒有在意的字的讀音,如“今夫不受之天”的“夫”讀音為第二聲,有學生讀為第一聲,通過其他同學評價糾正過來的?!坝嗦勚玻芫谩?,有學生讀為“余聞之\也久”,通過評論,學生知道了這樣讀和為什么這樣讀的原因,理解了句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一面教者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以十足的興趣和信心去學習。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四、拓展延伸,注重培養文學性
“生活有多寬,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寬”。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大語文”教學觀念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文言文閱讀的考查,有由課內向課外發展的趨勢,使得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必須跳出傳統“照本宣科”的狹隘的語文教學觀,以課文為引子,引導學生將語文的外延觸及到生活中去。
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時,指導學生將其改編成課本劇,并分成小組在班上演出,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對作品的人物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與把握,并讓學生了解到了文中的“長跪而謝之”應該是怎樣的一種“跪”,從而激發他們查找資料了解古人的一些生活習俗。二是充分體現“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同學們在分角色扮演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將文本演繹成各種版本,有方言版,也有文言版,還有翻譯版。人物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整堂課充溢了歡聲笑語,既讓學生在興趣中加快了背誦的速度,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事實證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W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卓有收效。學生也達到了表演與文本的合二為一,完全是興趣所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越來越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學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課程語文教學探究中的一個收獲。
所以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應該鼓勵和引導教學和學習的主體,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書本,不拘泥模式,善于發現,大膽探索,勇于開拓。這是培養文言教學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文言教學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國傳統的文化,發揮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涵,才能培養出更具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真正有價值的人才。
摘 要: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時期,在初中階段加強文言文的教學,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文言文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文言文教學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結合文言文教學的現狀,提出了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方式;學習興趣;學習方法
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別是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據了大部分的內容,代表著漢語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熠熠生輝的思想。學好文言文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對促進學生現代漢語的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在面對枯燥難懂的文言文時,學生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進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筆者對文言文教學現狀進行了思考和分析,找出了影響文言文教學效率提高的因素,并結合教學現狀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分析
1.從教師層面講
首先,教師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文言文的教學也是簡單的翻譯和背誦,教學較為枯燥。其次,教師過分強調字詞和段落,注重字詞的用法和講解,破壞了文言文的整體美感;而且傳統的教學方式過分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對文言文興趣的培養,教學方式較為傳統,而且長期“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不高,課堂教學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從學生層面講
文言文距學生生活的時代較為久遠,而且文言文的字詞和句式用法與現在差別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現代漢語用法和意義的影響,而且文言文中細小的知識點較多,學習難度較大。再加上文言文本身的枯燥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對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
二、改善文言文教學現狀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面對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式,廣大教師必須切實轉變這些落后的教學方式,以改善文言文教學落后的局面。面對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識到轉變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水平的重要性。因此,要改變文言文教學現狀,首先要從教師入手,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學習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文言文。
2.以趣促學,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在當前的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只有對文言文產生興趣,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言文的學習和探究中,才能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木蘭詩》一課時,考慮到初中學生對電影十分感興趣,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花木蘭》的電影片段,幫助學生了解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然后再結合電影情節來學習課文,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對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3.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方法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積極傳授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文言文,從而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精妙和有趣。如考慮到文言文學習中的細小知識點太多,學生難以掌握,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筆者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知識記錄本,學完一課后,將課文中學到的重點詞匯和句式進行總結,如通假字、一詞多義等,并要求學生經?;仡櫤蛷土?,這樣學生在不斷總結和復習中能輕松地掌握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從而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促進學生文言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4.注重課文的背景介紹
文言文距學生的生活較為久遠,學生往往很難理解作者當時的想法和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給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帶來了較大困難。對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文言文寫作背景的介紹,將文言文的寫作背景和時代背景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包涵的作者情感。
綜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初中語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師要認真反思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相對現代文來說,文言文的教學力度還不足,教師大多是為了應試而教學,缺乏對文章深層次情感的挖掘。初中語文教師應擺正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文言文;傳播文化魅力,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文言文;優化教學結構,引導學生真正讀懂文言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是傳承我國深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中的文化精髓。然而就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學來看,其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現代文學,教學深度與廣度都明顯不足。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為了契合應試教育的目標,引導學生剖析字詞,通過文言文學習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無法深入感知文章蘊含的情趣,只能被動、機械地進行知識學習、理解、實踐,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究并實踐有效開展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一、擺正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文言文
教師首先應擺正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認識到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應試,而是幫助學生真正了解傳統文化、民族精神,以實現文化傳承,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文學內涵,體會文學作品流露的靈性與情感,幫助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切實提升品讀文字的品位,豐富自身文學素養,加深對作品思想的感悟和內容的認知。具體可通過以下幾點策略來引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文言文。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在古漢語中,韻律是尤為顯著的一項文學特征,也是塑造文言作品文學魅力的重點。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掌握文言作品的韻律,以此讓學生體會到作品的文學魅力。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對每一句話均讀準字音,再就是要找準詩文的節奏并充分把握文言作品誦讀的氣勢、感情、腔調。例如,教學《童趣》這一作品時,教師可讓學生模仿古人誦讀文章時搖首晃身,并放緩語速,控制節奏,由此不僅能讓學生逐漸掌握誦讀節奏,還能讓學生萌生“自我陶醉”的誦讀感覺,這對于激發學生文
言文學習興趣也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教讀“項為之強”這一句時,教師需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強”字為通假字,與“僵”字通,若學生未能按照通假字的音來進行誦讀,則難以準確理解文章意思。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通假字、難讀字詞的教學。
2.引導學生讀出味道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誦讀不僅僅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掌握節奏,還要求學生在誦讀中感悟作品中的感情,并將此感情通過誦讀語氣展現出來。教師可讓學生模仿自己的語氣、聲調來進行誦讀,讓學生從中琢磨出作品的豐富意味。教師在指導學生熟練掌握作品誦讀節奏的基礎上,還要對作品內涵作一定的講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切實地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與情感,鍛煉學生品味文字的能力。還需引領學生讀出文章意趣,學會借助自身的認知與審美基礎來感受作品營造的情境,并形成更深層的情境感受。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需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而在《滿井游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聯想初春時節的景色,讓學生對作品中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情景有一定的感受。比如,教學“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這一句時,教師可通過解析句子來營造出河上冰雪消融,經春風吹起層層波浪的情景,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聯系起生活中的春意景象,這有利于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文言文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意趣。
二、傳播文化魅力,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文言文
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在于其字里行間蘊含的豐富韻味。作者在運用字詞構成作品的同時還賦予了其獨特的文學魅力。而歷經成百上千年歲月錘煉的古典文學中更是滲透了民族精神與文化,這也為文學作品的進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因此,教師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還應重視展現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引導學生在品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切實提升自身的文學品鑒能力,陶冶情操,豐富寫作素材。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能積累品讀經驗,提升對其中文化內涵感知的敏感度,從而真正提升文學素養。
1.從整體上進行閱讀
在學習文學作品時,對作品進行整體把握與認識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作品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進行閱讀,學生對文章主旨大意有基本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其內涵。教師可指導學生尋找文章的“文眼”,鍛煉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例如,教學《與朱元思書》時,教師可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全文,然后在深入講解前,讓學生思考“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學生在進行全篇閱讀后提出,作品先是圍繞“水”展開敘述,然后再逐漸過渡到對“山”的描,從而明確了作品的描寫重點。
2.從字詞上進行品讀
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字詞上對文言文進行品讀,通過逐步解析字詞來歸納文章的主旨大意,還可在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對作品中的字詞含義進行推測與解讀。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文言文中的字詞放入既定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情境的引入理解文言作品中的思想、情境、語言等。例如,在《與朱元思書》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可以“山”與“水”為品讀主線,請學生表述山的“奇”和水的“異”,以重點字詞引導學生進行文章解析與品讀。文章中描繪了“奇山異水”,教師可引導學生賞析富春江水“縹碧”的靜態美,“急湍”的動態美,讓學生在解讀“異水”的過程中充分地賞析作品描寫富春江水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優美詞句。
3.聯系生活進行品味
語文與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也是語文教學中的研究重點。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需指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比如,在教學《童趣》時,教師便可利用其描述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較為契合的特點,引導學生將自身生活經驗融入課文學習中。通過讓學生討論自己童年時的“物外之趣”,可調動起學生的討論熱情,教師再提出如何將無趣化為有趣,學生即能借助自己對“有趣”的深刻認識作進一步的表述。
三、優化教學結構,引導學生真正讀懂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其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文”,品讀“文”,其難點在于解讀“言”,應用“言”。因此,教師應合理優化文言文教學結構,整合“文”與“言”的教學目標。既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斟詞酌句”,積累詞匯來應對中考,又要引導學生對文言作品進行鑒賞、品味,以讓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蘊含的思想、態度、情感等,由此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豐富學生的藝術修養。
例如,在教學《愛蓮說》一文時,教師不但需要指導學生仔細品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描寫“蓮”的詞句優美之處,還應與學生分享作品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結合創作背景來感悟作者借文諷刺屈服世俗的“庸人”,堅守自身高尚情操的深刻寓意,讓學生真正讀懂文言文,真正理解作品傳達的正面思想。
總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教學不但能讓學生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切實地感悟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培養起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重視文言文教學,積極探究有效教學策略,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注重創新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其學習質量,感悟文言文中蘊藏的豐富文化內涵。
【摘 要】語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一門主要學科,主要學習的內容就是關于漢語的相關知識。其中文言文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創新文言文教學方法,讓文言文的學習在新的時代散發出新的光芒,是需要初中語文老師進行思考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方法
語文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主科之一,是需要學生進行重點學習的一門學科。其中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是需要引起初中語文老師的格外關注的。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和文獻資料所使用的一種書面語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這種形式逐漸的發生改變,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中。雖然在現代的生活中,我們已經不再運用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已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仍是需要學生在初中階段進行學習的。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文言文課堂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需要初中語文老師進行及時的改變,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感到更加的輕松。本文主要通過文言文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現代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如何對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進行創新、進行創新之后的積極影響這四個方面,來對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進行探究。
一、文言文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文言文在現代的初中語文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相對于現代文來說,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學作品和文獻資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所進行書寫的。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學習文言文的內容,還需要學習古代的字詞的表達與現代有什么區別,如通假字和古今異義都是對于相關的詞語進行研究。還有古人與今人的說話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像省略句、定Z后置等一系列的特殊句子。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閱讀的時候不僅僅是單純的為學習而學習,還要進行相關的比較,也是在對中國文學史的學習。二是文言文相對于古詩來說,文言文的文體更加的自由,不像古詩那樣還需要進行押韻,并且大多數的古詩是有字數限制的,對于寫作還是有一定程度限制。但是文言文的這個問題就基本不會存在,文言文在古代的文學創作中,文體相對來說是比較自由的,能夠讓作者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文學創作水平。
二、現代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學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一是學生對于文言文這種文學形式過于陌生,剛開始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會有許多的困難。比如說,在學習特殊句型的時候,有部分學生就不會判斷這個句子到底是什么句型,在平時做題和考試時學生就會答不對題目,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二是部分學生覺得文言文枯燥和難懂,對文言文的學習沒有興趣,學生沒有興趣,上課的注意力就會不集中,學習文言文的效率會降低,不利于學生學習文言文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對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進行創新
(一)開展文言文情景教學
針對文章上述所提出的部分問題,需要初中語文老師對于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將情景教學進入到文言文教學中,讓古老的文字與現代的教學方法進行碰撞,讓學生在現代的教學方法中學好文言文,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到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文言文《桃花源記》的時候,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先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讀熟,把課文的意思弄清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可以制作一些小道具,讓學生在課上表演時用。在正式上課時,語文老師可以把文章的大體脈絡給學生理順一遍,讓學生把自己在課下預習的與老師在課上講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于《桃花源記》的學習更加清楚明白。然后語文老師就可以把自己在課下做好的小道具拿出來,讓學生對于《桃花源記》的相關情節進行表演,讓學生對于《桃花源記》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讓初中語文課堂在學習文言文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通過這樣的文言文創新方式,可以讓文言文課堂由原來的枯燥無味變成現在的生動有趣,讓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的表現力,讓學生不僅僅是為學習而學習,更是對學生個人能力的一種培養。
(二)將多媒體引入到初中文言文教學中
多媒體教學與文言文教學的相結合也是舊文獻與新形式的相結合,讓學生不是僅僅像古代的“私塾”一樣,只是老師把課文的意思給學生講完,學生再把文章背過就好。這樣的形式太過于老套,不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和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針對這一方面,老師就需要把多媒體運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去,讓學生在新的形勢下進行學習。
例如,初中語文老師在教《童趣》的時候,可以把課文的具體內容都講完之后,再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對于這篇課文有著更為具體的印象。又例如,在學習《論語》的時候,語文老師除了給學生講述《論語》的基本內容之外,語文老師還可以在課上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孔子的事跡,例如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學生和現在的“三孔”等。讓學生在學習《論語》的內容之外,對于孔子有一個更為立體的印象,讓學生更加的了解孔子。
四、進行創新之后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上述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上述的改變,文言文教學已經不只是一個語文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課堂,而是一個學生可以和語文老師進行相互互動的課堂,學生可以整體參與到文言文的課堂中去。這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初中文言文課堂成為一個高效的課堂。
(二)把文言文課堂打造成生動有趣課堂
相對于之前的枯燥乏味,在創新之后的文言文課堂中,對于文章的學習更加的生動有趣,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講解,還有學生可以表演的情景劇和可以觀看的視頻。通過這樣的形式創新,讓原來沉悶的初中文言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成為學生喜歡上和樂意上的一門課程。
語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關于文言文的教學,是需要引起初中語文老師格外關注的。本文主要是通過講述如何對于文言文課堂進行創新,進行改變。使文言文課堂變得更受學生歡迎,進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主要通過言文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現代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如何對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進行創新、進行創新之后的積極影響這四個方面來進行探究。對于現代的文言文教學提出相關的建議,從而讓文言文課堂做出一些好的改變。
(貴州省余慶縣白泥中學)
摘 要:文言文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直接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而且初中文言文學習關系到學生將來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語言素養。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學。新課程標準實施后,教師如何來提升教學的效率、保證教學的質量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今天就來探討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環境下,教師應該如何保證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
文言文是一種新的文體,篇幅短,難以理解,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但是由于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關系到學生將來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語言素養。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學。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文言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是采取“填鴨式”教學的策略,他們習慣把每一篇文言文都幫學生翻譯好,并找出其中的疑難詞匯讓學生記住,而學生要做的只是去記錄一些筆記,這種教學形式并不能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因此教師一定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
以八年級上冊《愛蓮說》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先把文言文通讀一遍弄清楚文章的大概意思,再引導學生逐句翻譯,例如“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學生在第一次閱讀的時候可能并不清楚這個“蕃”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跳過這一句,下一句是“晉陶淵明獨愛菊”,而晉朝的陶淵明卻只喜歡菊花,根據下一句的翻譯學生可能會想到“蕃”就是多的意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幫學生把所有的疑難詞句都翻譯好,而是引導學生根據前后文章的意思自己進行揣摩,這對于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幫助作用。
二、引導學生多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含義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谖难晕牡慕虒W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多朗讀,第一次朗讀時先通讀全文,對文章的大概能有一個了解,第二次朗讀時要弄清楚全文所表達的含義,在第三次朗讀的時候,就要重點記錄其中自己讀不通或不能理解的一些詞匯。等三遍朗讀之后,學生再進行其他工作。
教師可以安排幾個學生一起探討或者是自己去查文言文詞典來解決問題。朗讀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和語言素養的方法,它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進入學習的狀態。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含義。
三、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初中階段的學生接觸文言文并不是很多,如果要求他們自己完成一篇高難度文言文翻譯的話可能會有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共同討論文章中需要解決的難點,一起完成教學任務。
以九年級下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為例,有一句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學生在翻譯的時候,往往不知道“郭”和“h而攻之”是什么意思,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五六個人成立一個合作小組,大家都把自己翻譯的結果分享,看看有哪些地方存在著分歧,針對這個問題再重點討論,最終得出一致結論。這種教學形式就是合作學習的模式,它注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個人能力不足而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對于文言文的教學來講,是一個有效的輔助工具。因此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
四、借助多媒體來創設教學的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
近年來,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那么新形勢下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很多文言文晦澀難懂,學生學習起來覺得異??菰?,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來還原文章真實情景的話,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更高漲。
以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為例,教師可以首先從網上搜集一些有關岳陽樓風景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或視頻,一邊進行文章的學習,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能會更濃厚,而且這種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也能夠把學生帶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使文章變得更有吸引力。因此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教學的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提升教學的效率。
總之,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強弱關系到他們將來在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教師一定要保證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日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文言文是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升學考試的內容之一。因此,認真研究文言文教學,探索符合文言文教學特點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此,筆者就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原因
1.受傳統教學模式和升學考試的影響,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一味強調灌輸,一味地強調字詞的識記和句子的翻譯,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壓抑。有的教師要么讀幾遍,逐句翻譯一下,讓學生抄譯文;還有的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講究“字字落實,句句過關”,唯恐有所遺漏,甚至“字斟句酌”,講完后再作點所謂的“內容分析”,或者來個“中心歸納”。用這類教法,整堂課沒有學生的朗讀、領悟和思考的時間,學生成了被動接受字詞句的工具。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就失去了興趣,有的干脆買一本翻譯文言文的資料,直接抄襲翻譯,壓根就沒有理解文本。這樣,課堂教學自然就沒有情趣,沒有活力,學生對文言文就沒有興趣,導致文言文教學效率低下。
2.以記憶為中心,忽視誦讀。面對一篇文言文,學生連最起碼的讀順、讀通都沒有做到,教師便開始了“師讀―師譯一生抄一生背”教學模式?!白x”沒有到位,教師講得多,學生讀得少。經典名篇學生可能讀的多,一些自讀篇目學生讀的極少。這樣大大削弱了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文言文教學沒有做到“文”“言”并舉,背離了新課標要求。目前的文言文教學還普遍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是重“言”(詞句的含義)而輕“文”(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另一種是重“文”而輕“言”。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文言文,是詩文中的極品,被選人教材的更是精華。但是,在文言文教學中,許多老師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泛人文化,把字詞句的理解、翻譯都交給學生自己解決;或者一味側重背誦,讓學生背課文、背注解、背練習題答案。這些做法,都沒有體現新課改的精神,不能讓學生體驗到文章的精髓。對文言文的語言特色,內容形式,作者情感等方面就更談上不重視了。從而導致學生文言閱讀能力、鑒賞能力的培養沒能落到實處。
二、采取的教學對策
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文言文,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進而讓學生重視母語教育。
1.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只有讓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累足夠的文言文知識。怎樣才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呢?利用成語、典故、名言警句、歷史故事來引入課文,美化開講。在教學中,最好用文言原文引入,學生既認為老師文言文功底深厚,又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強化誦讀,重視積累
要指導學生學好文言文,必須指導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感性材料。沒有充分的語言積累,學生就無法真正地領悟課文內容和語文知識。而要進行語言積累,朗讀和背誦是十分有效的途徑。要讓學生大量地誦讀經典的古詩文,在朗讀和背誦中,學生還會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語言美。而文章中的這種美唯有讀出來才會有深切的感受。
3.重點字詞,說文解字
過去的文言文教學,只在意學生識記文言字詞,而不重視學生如何記住字詞。為了使學生喜歡識記文言字詞,便于記住文言字詞,作為語文老師,要從說文解字方面,解釋重點字詞。就是從漢字構造法解釋字詞的本義、引申義等,這樣學生才會對漢字產生興趣,識記字詞速度才會快,記得牢固,不易忘記。同時,還會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4.知人論世.突破重點
閱讀文言文,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r代和環境,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才能讀瞳文本。教學《小石潭記》時,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后,對“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進行知人論世,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其人。通過適時運用“知人論世”,掃除了學生思維的障礙,讓他們豁然開朗,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進而突出文本的重點,突破文本的難點。
5.重視課外閱讀
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學習文言經典,還要把課內學到的內容盡量運用到課外,要遵循“精讀與博覽結合,課內與課外溝通;精讀學規律,博覽增見識;課內打基礎,課外增實力”的教學原則。有時,可以讓學生多讀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說、寓言故事、神話傳說,這樣學生既不會感到厭倦,又學到了文言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文言版,不要讀白話文版,讀完以后要撰寫讀書筆記,分析人物形象。學生讀完文言文,了解到古詩文能用簡短的語言折射深刻的哲理。
作者單位:甘肅張掖市甘州區花寨鄉中心學校。
文言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在當代中國,語文不僅承載著祖國文化,同時也傳遞著民族精神。然而,如今一部分初中生對文言文并不是很感興趣,他們認為文言文與當代這個信息社會并沒有很大關聯,實際作用不大。因此,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解析初中生在M行文言文學習時遇到的障礙,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文言文和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找到文言文教學的出路,是勢在必行的,并且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言文教學的現狀
1.社會上對于文言文教學存在誤解
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它是將基礎的古漢語加以加工而形成的。在古代,文言文是文人富有學識的重要象征。然而,在當今社會,卻有不少人認為文言文與日新月異的當下時代形勢已不相容,現在應該摒棄“過時的”文言文的教學。當代社會中,對于文言文學習存在的誤解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的心中,大家往往認為它已經過時,又無甚用處,與當下被推崇的實用主義相違背。在人們都錯誤理解文言文意義的大環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學生們下意識對于文言文學習產生一種抗拒。即使為了中考的目的而學習文言文,也只是機械而麻木的,甚至是抱著功利的態度,急于求成,所以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對于當前初中生的學習情況來說,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已成了刻不容緩的問題,也成為了語文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2.文言文教學存在著各種問題
(1)初中生囿于自身局限。
不少初中生從小時候起文言文基礎就非常薄弱,他們對文言文沒有深厚的閱讀積累。一些底子不好的學生,他們文言文閱讀能力可以說是很糟糕的。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他們最注重的就是字字翻譯,因此對一篇文言文之所以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要講述的思想內容毫不知情,更別提感受音韻、節奏上的美感了。他們對于文言文背誦也只持著費時費力,無甚必要的看法。背誦文言文的方法只是通過抄寫背誦甚至死記硬背。所以即使背出來,他們對學過的文言文也不能很好應用。在初中生們看來,學習文言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文言文這樣機械化的學習就導致了他們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不深,成效不明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也成了天方夜譚。
(2)教師專業水平方面存在問題。
現在大多數老師的上課方式都主要圍繞考試做知識講解,在課堂內容外會補充課外文言文閱讀、講些文言文相關背景、文化常識的非常少。在某些程度下,這也與一些初中語文老師對文言文的素養不高、水平有限有關。這樣也導致了學生覺得文言文無聊乏味,提不起對文言文閱讀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高,因此不能很好地投入文言文課堂學習與研究。這樣也是初中生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教師文言文教學水平的策略
1.在社會上營造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良好氛圍
社會應該加強對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的引導,如開發一些關于文言文的電視、娛樂節目,在繼《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后,會不會有《中國文言文閱讀大會》的產生呢?這種類型的節目一旦產生、熱播,必定可以引發人們對于閱讀文言文的關注。在培養了一種全民進行文言文閱讀的熱潮之后,也能讓初中生對進行文言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除了媒體和有關部門,民眾們也應該通力合作,引導、加強社會上關于讀文言文的風潮,在這種背景下,一定能更多的激發老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初中生的文言文基礎
初中生如果沒有文言文方面的基礎,老師就可以讓他們先誦讀一些經典文章作品。除了古詩,文言文也是一樣。大量的積累一些文言文段落、文章,從中學習到一些基本的詞義、句式,增添語感,必能大大加深對于一篇文言文的了解與認識。只有有了相關的基礎,接下來才能進一步理解文章含義,對文言文中表達的各種情感產生一定的共鳴,最終才能相應地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初中生提高文言文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持之不懈的長久積累。所以。一旦有人介紹去參加什么“文言文速成班”,也絕不要輕信。多讀多背,打好基礎才可能有進步、提升的空間。
3.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促進同學們對文言文的認識與學習,同時,在疑惑的地方,還可以虛心向老教師們學習,使教學少走彎路。其次,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備課要充分全面,依據同學們的基礎來進行文言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及時對自己進行調整、總結。最后,在課下,教師也可以通過發放教學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同學們對于自己上課的看法等等,也要學會通過批改作業、課后測驗等手段來了解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一一進行總結分析,改進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語文老師要將文言文的教學在課內和課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能落下任何一方面。初中語文老師可以組建學習小組等,挖掘、開發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方面的潛力。同時,也要堅持不懈推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方合作,讓學生們感受到文言文學習的快樂。
提高初中教師的文言文教學能力,無論是就當下而言,還是為了長遠的將來,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初中文言文教學既是當下為完成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必做的事,又能豐富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培養他們養成獨立的思考方式。長期以來,在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說對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是卓有成效的。如果說想要初中生的素養全面、共同發展,就必須要從各個方面著手,要學生自身、老師和社會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
文言文是我國幾千年來文化的精髓,學習文言文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較好的傳承,同時也能夠大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的重點知識,教師要在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較好地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質。
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文言文,就要和學生不斷互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奠定文言文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在分組討論中提升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分組討論,提升思維
分組討論在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環節都需要學生的討論。分組討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成幾個小組,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討論,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想法,聆聽他人的見解,從而更好的理解知識。分組討論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這種討論方式的學習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其中起到的知識一個指導的作用。
如,在學習教材中《論語》十則時,教師就可以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其中,讓學生在里面找到自己最欣賞的那個句子,并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然后學生會之間互相交換意見,學生在組內說出自己的見解,并仔細聆聽他人的想法,然后互相之間進行一定的評價。教師在分組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組內學生學習狀況的平衡,組內要有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也要有成績稍為遜色的學生,這樣可以更好的平衡組內的成績。在學生組內討論完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組派一個代表,說出組內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享全班學生體會,然后教師對這個組的想法進行一些評點,糾正其中不足的地方,讓所有學生都去仔細體會以后該如何分析。這種討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每個學生都去積極地思考,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道路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夯實基礎,提高成績
文言文中最重要的便是對其中重點字句的解釋,對整篇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學生如果連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必備字詞的解釋都不記得,那么文言文自然也就學不好。如文言文中最基本的“爾”是你的意思,“吾”是我的意思,“日”是說的意思,如果學生連這些最簡單的都不知道,那么教師講再多更深的內容都是沒有用的。因此,教師在教授文言文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調整每節課的教授內容,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的文言文基礎。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文言文方面的練習,還可以布置一些有關文言文的作業。每天不用布置很多文言文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去練習對文言文中一些字詞意思的猜測,每天練習四五個字詞,這樣一天天慢慢積累下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就有了較好的提升,學生也就不會在看到文言文時覺得看不懂了。教師每天都讓學生積累一些關于文言文的知識,這樣長期下去,學生的文言文知識就慢慢的增加,那么文言文的成績自然就有了大力的提升。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輪流每天都抄一些文言文名句在小黑板上,分享給全班學生學習。這樣,所有學生就在每天不經意的積累中增強了自己文言文的基礎,語文成績也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師生互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使人學習的最大動力,對于學生來說,只要對文言文有了極大的興趣,那么必定能學好。而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總是教師在臺上將文言文一字一句地翻譯給學生聽,將重點的詞句講解給學生聽,學生在臺下倍感無趣,自然也就沒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應更加合理地分配師生資源,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產生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增強師生互動的方法中第一步就是教師應在上課前讓學生去提前預習一下這篇文章,讓學生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內容,將其中一些特殊詞句的用法告訴學生讓學生注意去理解。第二步就是讓學生在自我預習的時候可以上網查詢一些與文章相關的資料,尋找有關作者的歷史資料和這篇文章所處的時代社會背景,這些資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露的情感。最后一步便是在上課時人讓學生組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翻譯一段,然后教師在對學生翻譯的不對的地方進行指正,幾個小M之間互相比較誰翻譯得更好。這種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頻繁,學生對內容的接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教師就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為深刻。另外,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和這篇文章有關的故事,或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更激發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積極性。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學生會初步的接觸到更深度的文言文,由于大多為古語描述,理解起來相對比較難,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文言文的具有其自身的語言魅力,學好這方面,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所以,下文基于此對當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思路做出了幾點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農村一線語文教師,我經過三十多年的教學探索和積累,總結了以下四點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
1.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文言文具有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具有較多的生僻字,加上白話文的不斷推廣和應用,致使現代的學生對文言文非常陌生,文言文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障礙。
1.1學生缺乏自主性
老師們主要采用的文言文教學形式主要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按照參考書生硬的教學,大大減少了學生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使學生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大多數教師只強調對字、詞、句以及段落的翻譯、朗讀和背誦,讓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學習感到空洞,枯燥,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了厭惡感。
1.2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師們教學的初衷脫離了文言文教學的本來目的,一在的強調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的重要性,只注重文言文語法、文法的講解,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位置,僅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更加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通過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方式以及內容的歸納,得到“理解句意、梳理文章、題型練習”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主要內容?;谶@樣的教學內容,注重詞句、文章翻譯自然就成為文言文教學的核心。使得教師在進行文言文講解時,過分注重一字一句、一詞一句的講解清楚。
1.3文言文教學以背誦為中心,具有較強的功利性
大多數老師都要求學生們對文言文進行背誦,由于文言文范例比較典型,因此成為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而教師對其內容的掌握要求就是精確的背誦和記憶,使學生們缺乏對文言文獨特見解,從而使文言文只成為記憶的重點。
2.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新思路
2.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
按照當前語文課本的編排可以看出,教材中選擇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經典文本。加之同學們都有很多的工具書,可以初步對課文進行了解,但在先前的文言文教學中,通常是教師通講全文,學生們全程背記,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從而使學生們失去對的興趣,導致失去自己主動學習的機會。在課堂上,老師們要在學生們初學時產生濃厚的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言堂”成為“眾言堂”,要充分的相信學生,使學生由聽眾變為演講者,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愛上學習,愛上文言文。
2.2注重指導方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
語文大葉圣陶先生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其方法,讓學生受益匪淺。學生在朗讀時可利用文中的注釋和工具書試著疏通文義。這是學習文言文最關鍵的一環。文言文的翻譯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其次,根據需要,適當調配詞序;最后,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要求,作出增補。對于文言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國號、年號以及官職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譯時必須遵循“信、達、雅”的原則。信,就是要求譯文能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加意思;達,就是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沒有語?。谎?,就是要求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能體現原文的語言特色,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掌握了翻譯的方法,熟讀文章之后,讓學生自行翻譯,集體交流,找出差異,切磋技巧。在有爭議的地方,教師要適當點撥,在精彩的地方也要贊美鼓勵,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活動中以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
2.3激活課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老師們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展開討論,讓學生們大膽的提出問題,解決疑惑,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們在無意中發現蘊藏其中的“真金”。而學生發現問題的想法一旦被肯定,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增加。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的一篇文言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卻詳細的描述了作者游玩的全過程,著重對“小石潭”優美景色的全面的描寫,細致生動,使讀者仿佛身臨其中。在教學過程中,先要鼓勵學生們根據課題進行大膽的猜讀,使其同大文學家來個賽跑,發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加以肯定。同時,引導學生加強對整篇的理解,在整篇中掌握文言文的詞句,通過對文中關鍵詞的理解從而掌握整體文意。在學習中出現的疑問,要鼓勵學生們進行小組匯總,首先在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對于學生們難以解決不了的問題,再集中講解。這樣,既讓學生們認識到文學的美、思想的美、境界的美,又使學生培養了大膽質疑、解疑的能力。
總之,要實現語文教學的輕負高效,就要努力尋找切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文言教學模式,從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重慶市大足城南中學校)
在初中Z文教學中,文言文閱讀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內容,但學生對文言文缺乏重視,沒有積極性,教學現狀不容樂觀。PDCA循環法是由美國管理學家戴明所提,是按計劃、執行或實施、檢查、處理的原理進行大環和小環、螺旋式上升循環特點的管理過程,是一種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筆者在教學中將PDCA循環法運用到文言文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F介紹如下:
一、教學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將筆者任教的初二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一班作為實驗班,二班作為對照班,各有學生45名。兩個班級學生的平均年齡、性別、生源、成績構成無統計學意義。教學目標、使用教材、授課內容和授課時數都相同,由筆者親自授課,每一階段課程結束,用統一試卷考試。
2.教學方法
(1)實驗班: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文言文教學,即先針對學生對閱讀理解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然后制定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實施,通過提問、考試等方法檢驗教學效果。
(2)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現狀分析:初中階段,由于年齡和文言文語言風格等問題,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有一定的困難,缺乏閱讀興趣。老師教學模式形式化,采用的閱讀材料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課堂互動不夠,沒有真正培養學生的分析和閱讀能力。
計劃(P)
針對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的現狀,有的放矢地制定相應的改變計劃。
制定教學目標:新課標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睂⒋俗鳛榻虒W目標。
定期進行總結和考核,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計劃。
實施(D)
老師提高自身素質培訓:積極參加各種教師培訓班,提高老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加大老師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和深度,爭取在課堂上融會貫通。
老師教學模式改變:老師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課前讓學生預習老師提供的相關閱讀資料,課堂上根據教學目標有層次地設計問題,難易程度要適當,讓學生暢所欲言,對相關問題的回答不拘泥于標準答案。老師課堂適時總結,評語給予積極多樣的肯定,提供學生互相討論的機會,在辯論中加深文本閱讀的效果。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目標,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初中生的自制力較差,為防止他們半途而廢,從小目標開始。老師課后推薦一些有價值的書籍,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讀書。
檢查(C)
老師通過隨機抽查,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對教學的滿意度、閱讀量以及對閱讀喜歡的程度等。
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教學計劃。
通過定期的測試來檢驗教學效果。
處理(A)
每段課程結束時,老師對閱讀能力的現狀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學生并加以改正。同時學生對教學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對老師教學的滿意度等進行評價。接到反饋后,老師及時修改教學計劃,把優秀的經驗繼續保持并發揚,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作為下一階段PDCA循環的動力和依據。
二、結果
1.考試成績比較。文言文閱讀理解在試卷中滿分為12分,將兩個班級共90名學生在一學期的四次測驗成績比較,結果用SPSS17.0軟件進行配對檢驗,四次測驗P
2.實驗班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對實驗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認為用PDCA循環法激發了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了與老師的課堂互動交流,個人的思考和表達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筆者嘗試在教學中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PDCA,使教學工作有章可循,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使教學工作形成良性循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摘 要: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初中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特點,創新教學理念,講究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文言文;教學策略
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珍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閃爍著古代作家思想與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們的偉大精神與高尚情操,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中學生通過閱讀背誦一些優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養,增加文化底蘊,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養美好品質。然而目前中學文言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普遍感到難教,學生普遍感到難學,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影響了文言文教學的效果。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進行探討。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以故事傳說導入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出師表》為例,教學時我就從“三顧茅廬”和“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故事入手,介紹當時蜀國的處境和諸葛亮為完成劉備統一中原的夙愿所做的種種努力,在學生心中樹立諸葛亮的高大形象。當介紹到因為后主昏庸無能,不思進取,蜀國的大小事務全靠諸葛亮操持時,學生都禁不住贊嘆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也為出師提出了質疑。學生在了解歷史背景及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對《出師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就會簡單快捷得多,在學習背誦《出師表》時會感到親切許多。
(二)以成語、名句導入課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g也”“一鼓作氣”等。課前可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成語的本義、引申義及出處,增強學習《醉翁亭記》、《曹劌論戰》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成語如:溫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勢利導等,正是這些有生命的詞語能有效地鼓舞學生求知的熱情。
(三)借助多媒體導入。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學,我們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其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在教學《山市》這篇課文時,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然后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學生自由發言)再由教師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去學習這篇課文。
二、重視積累,夯實基礎
學習文言文應重視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累積的過程。因此,教學文言文要讓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工具書,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要重視方法指導。同時應該指導學生背誦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語言的積累。就掌握一篇課文而言,可引導學生分類整理主要字音、重點詞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蘊涵的成語、難句翻譯等,無須面面俱到,但求落到實處。就整個初中文言文學習而言,一詞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聯系、比較,對其意義、用法進行歸納、整理,探尋規律。詞類活用也較為常見,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表格或分類卡來進行細化,對其中一些特殊的用法像“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應重點關注。對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應進行必要的分類整理。教師要敢于突破應試教育影響的束縛,著眼于學生自我持續學習能力的提高,從點抓起,由淺入深地夯實中學生的文言文基礎。
三、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古人留給今人的文明成果。作為現代人,必須“吸取其精華”,擔負起傳承古代文明的重任,為創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礎。教學文言文,就是為了培養閱讀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皻v來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絕大多數是文學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學性而入選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古詩文閱讀能力,還要輔以適當的訓練,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合起來,可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只講不練”是沒有實效的,只有通過適當的訓練,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夠得到鞏固。如古詩詞的閱讀賞析,教師先教給學生賞析的步驟與方法,然后再輔以具體的訓練。要精心選擇訓練材料,并合理設計訓練內容,要遵循先易后難、先主后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文的閱讀能力。
四、鞏固復習,融會貫通
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的用法進行歸類總結,逐漸使知識系統化,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學生養成摘錄的習慣,把一些名句、重點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強記憶,學以致用。能力的提高還有賴于遷移的訓練。遷移時注意選擇一些與課文難度相當的,內容聯系緊密的,主題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教師在教學《送東陽馬生序》時,以《王冕求學》作為遷移材料,進行比較學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刻苦求學的重要性。這樣既鞏固了文言知識,同時又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完成“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文言文博大精深。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只要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文言文教學必將煥發出它的真風采,文言文教學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好文言文既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學好語文的需要。當前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缺乏興趣、成績差,更談不上具有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尋求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興趣;語感;積累
筆者所在的學校位于城鄉結合部,生源大多來自農村,家庭文化環境較差,家長文化水平很低,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課本上的識記、閱讀、背誦等文言文教學任務都很難完成,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自然低下。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改變文言文教學的現狀,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興趣,寓教于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要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必須注重從激發興趣入手。教師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這是提高文言文課堂效率的最有效的辦法。
1.精心設計課堂導語
著名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教學時應根據文章的不同特點設計各具特色的精彩導語,在教學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文言文教學尤其應當重視課堂導入。
以《出師表》為例,有關三國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戶曉的,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三國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這些經驗自然介入教學過程。學生在把握歷史背景及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對《出師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也會簡單快捷得多,在學習背誦《出師表》時會感到親切許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鼓作氣”等,課前可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成語的本意、引申意及出處,增強學習《醉翁亭記》及《曹劌論戰》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成語,如溫故知新、愚公移山、氣象萬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三顧茅廬等,正是這些有生命力的詞語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求知的熱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記》、溫故知新――《(論語)十則》、刮目相看――《孫權勸學》、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因為學生對這些詞語和故事有所耳聞,因此會對它們的出處和相關文章比較感興趣。
2.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內容各異,文學特點各異,教師必須因“文”施教,采用靈活教法。只有不斷變換教法,才能給學生以新鮮感,才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教學《扁鵲見蔡桓公》時,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寫上“病人膏肓”“諱疾忌醫”“防微杜漸”三個成語,接著,讓學生查字典,明含義,組織學生討論:誰“病人膏肓”?為什么“病入膏肓”?怎樣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三個成語串連整篇課文的情節,必能極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此外,文言文、現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語詞、語用、語義是相通相連的,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詳的成語、名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W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感就會大大縮短。因而,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前盡可能使學生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增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和興趣。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敢于大膽創新,在教學“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靈活多樣的教法,生動形象地吸引學生,把學生的興趣全部挖掘出來。
二、注重誦讀,訓練學生語感
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毙抡n標也將誦讀放在突出的地位,誦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優美,體會文章的感情,領悟文章的奧妙;還可以積累詞匯,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詞造句的一些特點和規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誦讀的要求
誦讀是閱讀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讀能誦,才能增強語感,理解文章內容。教師要肯花費時間和精力,加強誦讀的方法指導。誦讀應有明確的要求:第一步,讀準字音,讀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讀出語氣、語勢;第四步,體味情感,感悟情境。誦讀方式靈活多變,范讀自讀相結合,齊讀和個讀相結合,講前讀和講后讀相結合,朗讀和背誦相結合。把誦讀落到實處,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的感悟能力和欣賞水平,從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2.加強預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合作學習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文言文教學不同于現代文教學,學生必須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才能分析、感悟和欣賞課文,這勢必需要更多的課時量才能完成。文言文教學往往把一課時完成的內容上成兩課時,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當前課文的注釋比較詳細,學生結合注釋或通過合作學習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師應充分利用注釋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文言字詞類可以通過學生自學完成。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要對難理解的、重點的字詞句仔細講解分析,學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點撥即可。這樣,教師就有足夠的時間針對文本進行深入探討,既能讓學生領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自學習慣。
3.以學生為主體,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不要“滿堂灌”,教師一個人在那里講,學生聽得稀里糊涂,要把課堂還原給學生。文言文教學應倡導自讀――質疑――討論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最后解決問題。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識到學習文言文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傳承古代文明,為創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礎。初中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文質兼美。文言文教學應該重視文學欣賞,讓學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景中之情,感悟情中之道,接受審美教育。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調動起來,文言文教學課堂才有生機和活力,學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
4.重視積累,拓展遷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睂W習文言文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能加以運用。學生是否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閱讀已學過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運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課文教學的要求,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積累點和能力訓練點,然后將知識和能力所得適當向課外遷移延伸。主要從文言文知識和思想方面遷移,讓學生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中提高閱讀能力。向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延伸,與課文內容、主題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寫同一人物的課外文言文都可作為遷移訓練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詞義也可以與現代漢語的語素義結合起來,進行多義詞和古今異義詞訓練,從而更好地理解詞義。
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師要善于探討、總結、改進,鼓勵學生去體會學習文言文的妙處,去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親近文本,誦讀感悟,學以致用,學生才能在文言文學習上收獲成功的喜悅。
文言文教學雖歷年研究諸多,但無論人們從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對其進行宏觀把握,還是將文言字詞句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進行微觀探討,都忽視了城鄉間的差異性,以致難以就教學實際困境采取針對性強且易操作的措施。因此在對農村地區的文言文教學進行研究時,需先尋其癥而后再開方。
一、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困境
除去學生少興趣,教師教學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機械單一等普遍性問題,對比城市中學來看,農村中學的困境突出表現如下。
(一)文言學習零基礎
古人學文常先大量誦讀,而后潛藏于大量語言現象后的規律自可品味得出。葉圣陶曾說學習文言必須先熟讀若干篇,且要達到自然成誦的地步方可。[1]古人誦讀之法而今雖不適用,但若要求學生在語言學習賞佳的小學階段背下若干篇古詩文以打下文言基礎卻是可行的。很多城里小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被要求每日早讀期間讀背國學經典詩文,這是絕大多數鄉鎮學校所未做到的。
(二)學習認知有偏差
學生學習認知的偏差主要表現為無視、忽視和“誤視”。成績不佳且認為學習無用的學生易無視文言文學習;成績中游、有升學追求、在自我提高內驅力下以分數和名次為目標而努力學習的學生易因文言學習的高投入低效益而忽視文言文學習。“誤視”主要表現在“尖子”生身上。此類學生學習刻苦,但往往會因學習缺少正確的指導和充足的教學資源而走進死胡同,只知背書寫作業,能力難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更是得不到培養。
(三)課程資源極欠缺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2]而在農村中學,因圖書、報刊、多媒體設備難求,所以教材往往被視為唯一的教學資源。再加上鄉鎮無書店、劇院、展覽館、博物館等課外學習資源,家中無網少書,學校也少有條件組織學生參觀歷史人文古跡,所以學生很難順利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拓展閱讀任務,久而久之難免心生倦怠。
二、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措施
(一)強化記誦,有序教學
記誦之事在小學若未得到加強,待學生剛升入初中時亦可及時補救。首先課內文言篇目要多讀背。葉百豐也曾主張凡選入課本中的文言文,篇幅不太長的,均要熟讀成誦,背誦全篇。[3]其次學生在學業任務較輕的初一階段,課外延伸篇目也需多讀多背。如學完《論語》十二章,可再背數十則其他篇目;學完《雖有佳肴》后,可再背幾篇《禮記》中的節選段落。
另外,文言字詞需落實。古今字義、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等訓練到位了,學生方能舉一反三實際應用于課外閱讀。建議統籌規劃文言文字詞教學任務,提高教學實效??墒箤W生隨文合作建立實詞一覽表,然后參考老師所作進行評鑒與修正。待對某實詞的全部含義都過一遍后,需小結一次。虛詞僅十八個,可通盤計劃,分散難點,定時鞏固。[4]如此有序教學不僅符合課標和考試大綱要求,還可讓學生從看得到的進步中獲取信心,激發動力。
(二)因文擇法,因勢利導
每篇課文都有其獨特價值,教出每篇課文獨特的“這一個”是文本閱讀的關鍵之處。[5]教師應當摒棄模式化教學方式,找準重難點,因文擇法,提高教學實效。如《與朱元思書》是一篇寫景韻文,誦讀和詞句賞析應作為重點;而《陋室銘》是一篇抒情寫志的韻文,除了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品味韻文的形式美、語言美外,還需探究作者的思想主旨,找到“志”之所在。
對于學生的興趣點應因勢利導。如男生常對古代戰爭、歷史人物題材的故事感興趣,那在教授《曹劌論戰》時,可結合并適當補充史料來講。課后還可推薦《左傳》中的其他故事如《齊晉之戰》其拓展閱讀。
(三)端正態度,師生齊心,家校合力
農村學生在學習上少自信,故易自我放棄。所以老師一定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多支持。這可具體落實到課堂互動中、課后交流里、作I評語上。如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給差生提供回答的機會,提升自信。
同時,教師需以身作則,改變教學中“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消極思想,多傳達正能量。家長尤其是從商家長,需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支持孩子學習,同時需與學校多溝通,當然這需要教師做好家校的聯系工作。由此通過師生齊心、家校合力來糾正學生的消極學習態度,促其進步。
(四)豐富語文課程資源
鄉村教育建設非一日之功,在有限的條件下,學校和老師應充分利用已有課程資源,并不斷挖掘新的課程資源。
首先,應盡快引入多媒體設備,并對教師做好相應培訓工作。其次,在呼吁建設、豐富圖書館資源的同時,教師可盡量推薦易買好找的書籍、或挑選一些文章打印發放,還可建班級圖書角進行圖書分享。同時,定期開展文言文閱讀背誦交流會、開展校園文言常識、名句背誦的比賽活動,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校園廣播還可每天朗讀賞析經典文言篇章,營造文言氛圍。
三、結語
文言文教學在不同的地區、學校乃至不同的班級都有其問題的特殊性,不能指望找到一方,包治百病。只有強調問題解決的普遍性的同時不忽視其特殊性,文言文教學策略才能落到實處。當然,教學困境還可依據具體情境細分,解決措施需要結合教材來詳細制定、具體落實,這便是后期需要繼續研究的地方。
初中文言文教學歷來是頗有爭議的一塊領地,文言文教學和對文言文教學法的探討也不盡人意。綜觀近幾年來語文數學改革,不難發現這樣一種不協調的現象“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渡玉門關’的凄涼景象”(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文言文教學成了目前語文教師最不愿深究、也難以探究的領域。公開課、評優課,很少有教師愿意選擇文言文課文來教學。文言課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載體,作為傳承中國文化,吸引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徑,文言文教學理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采取相應的方法來調整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方式。
一、注重朗讀,讀出神韻
這里的“讀”指誦讀,雖然從“讀”這一點來說,文言文誦讀與現代文朗讀有許多共同性,現代社會無論如何發展,都不能割裂歷史、摒棄傳統,忽視文化。
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的突破口也應該選在“讀”上。通過讀,使學生充分認識祖國語言的典雅優美,從而提高其閱讀寫作水平。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基礎上形成的朗讀法有較大的區別。因此我們應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時代特色的文言文誦讀法,以便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語文素質。文言文誦讀必須做到這樣兩點:①讀順、讀懂;②讀出神韻。
讀順,要求在停頓方面必須基本符合漢語語句的結構特點,能夠清楚地表情達意。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而我們現在接觸的文言文,其標點多為后人所加。因此,我們這里所說的停頓,不是指有標點提示的句間或句末停頓,而是指由于句子較長或需要強調等而在句中進行的停頓。這種停頓把握起來比較麻煩,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讀。
讀準,是指讀音要正確。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還有通假字,應該讀它的本字音,學生最容易讀錯。
讀懂,主要是指通過讀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思想及語言風格。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讀雖然是感官的活動,但有極強的滲透力。讀的時候,目視其文,口發其音,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讀”與“思”也就緊密有機結合起來,便構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礎,即通過積極思維,把讀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白x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觀》)。當然老師對于一些確實難懂的關鍵詞,要加以適時點撥。
讀出神韻,是指通過讀,表達出文學藝術作品深沉的內在美。中學文言文課文中又有哪些內在美呢?愛國精神、傳統美德、哲學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有獨特的魅力,都是讀時必須表現的。要做到這一點,初中生確實不易,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深刻的領悟理解文章,啟發學生動用想象和聯想,觸發學生的感情,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審美經驗。
二、注重教法,還原課堂
傳統的串講法,固然做到“字字落實,句句清楚”,但套用同一個模式,難免乏味。況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難易、深淺之分。困難的、深奧的,由老師講,生生聽,自不待言;容易的、淺顯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師一一講給學生聽不可。出于這樣的粗淺認識,在教學中,應圍繞“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根據每節課的特點,采用靈活的教法。
如可以采用糾錯法。課前要求學生翻譯好所學的篇目,課堂上把譯文寫在黑板上,然后將原文和譯文一一對號入座,翻譯對的給予肯定,翻譯錯的地方尋找原因,重新翻譯,直至正確無誤。
還可以問答法。將學生編成若干小組,每組4至6人,組長由基礎較好的且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
還可以采用試教法。讓學生試當教師,他們當然感興趣,而且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所以對于像《短文善》這些篇幅不長,文字不算難的課文,可以大膽讓學生試教,具體做法如下:指定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和文獻資料,弄懂弄通字詞句,并將書面翻譯交老師審閱;指導試教學生逐題解答文后的思考和練習題,也要求形成書面稿,以便備用;要求試教者盡能力做好其他同學可能提出的問題和發言準備,主要從自己的學習體會入手;鼓勵試教學生上講臺“演戲”,老師在臺下“導演”,偶爾也解答一些問題。讓學生“兵教兵”,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又受到了“實踐”鍛煉,還融洽了師生感情,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現代漢語的詞匯、句法和修辭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學語言有著血緣關系。學生閱讀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但絕不像學習外語那樣毫無根基?!保ㄥX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事實上,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如果注釋充分,再加上教師有重點的講解和點撥,學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還是能夠達到的。即使開始學生有些地方讀不懂,但日積月累,學生讀懂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退一步講,文中有些非重要的難點,暫時不懂也無妨。怕只怕教師完全代替學生去“讀懂”,這樣的結果只能使學生永遠無法自己去讀懂。做個“懶老師”有時也是有必要的。
文言文的知識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中學文言文教學既要達到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目的,就勢必要使學生把握淺易文言文知識系統。我們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方法來達到教學的目的,當然不止以上幾種。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最豐厚的載體,學生學習文言文,事實上也是對中華文化最直接的傳承。它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繼承先賢的優秀精神文化,鍛煉創造性的思辨和表達能力。文言文教學的策略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策略,都應著眼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新課改中,邁出我們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