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04:43:19
序論:在您撰寫環境設計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設計素描一直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的主干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學生造型能力、空間意識、創新意識,通過研究教學方法的研究,探析環境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改革研究和實踐情況。
關鍵詞:設計素描;現狀;教學模式;改革
一、我國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素描的教學現狀
設計素描教學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旨在訓練學生的空間意識、造型能力以及表現能力,為今后的專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我國大多數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都是沿襲傳統教學模式,“設計素描”的概念的提出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所謂的“設計素描”教學一般將其分為幾個模塊,一是幾何石膏體的訓練,二是各種靜物的訓練,三是結合創意的素描訓練,在創意素描的模塊里面又分為聯想、平面意向、解構、重構素描等。拿我們學院為例,這種教學模式無論是在環境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專業里面,其教學步驟和教學模式幾乎都是相同,都是以全因素素描的形式表達形,肌理,再加上一些拼湊的造型,完成“創意”“解構”再“重構”的過程,以此實現設計素描的創新教育的目標。目前國內可以購買到的有關“設計素描”的高校教材,幾乎都是以這種模塊完成編寫。在這些模塊的訓練中,對學生的造型能力的訓練的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其專業性而言,針對性并不強,由于專業的特點和側重點不同,相同的教學模式反而模糊了專業特點,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導致失去專業方向感。當前,在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中,教師習慣以傳統的美術教學思想進行教學,由于過于注重繪畫基礎的練習,老師和學生都片面的注重繪畫效果和裝飾效果,而忽視了學習素描的目的性,造成教學內容的單一,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對空間意識的培養、質感的表達等顯得至關重要。第一,空間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重要性。環境設計包括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環境設計其實就是對空間及空間形態進行的設計,無論是室外、還是室內,其空間結構和形態結構,都是體現環境設計的主要精髓,如果空間造型能力的培養缺失,往往使得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步入專業課學習時會因為對空間的認識不足而使得設計任務無法按照預想中進行研究與表達;第二,質感在環境設計中的重要性。質感是材料的語言,比如木頭、大理石、塑料、玻璃、金屬、布藝等,這些都是建材市場常見的各種材料,環境設計師都是通過這些材料進行各種的設計表達,在這些設計表達中,設計師往往通過這些質感各異的材料表現出細微的差異,材質能給人們帶來強烈的心理感受,在環境設計中,細微的質感也能體現作品的地域、人文、歷史的情懷,或者是設計師個人對設計理念的一種向往,這種質感的表達需要經過長期的細微的觀察和訓練,才能夠表現出生動而細致的觸感,甚至是帶有設計師個人的專屬質感,這樣的作品是具有生命力的,往往也能成為經典而不被歷史埋沒。這種對質感捕捉的能力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除了設計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作品的靈魂和內涵,還要有表達設計作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需要在最早的基礎教育中就需要介入和培養的。
二、對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融合了諸多領域的交叉性學科,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边@就意味著教學改革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相結合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1.以應用為目標,明確教學目標
在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對專業充滿了學習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但是知識結構和學習模式還是停留在過去的認知上,對專業的認識和方向不明確,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明確學生學習的目標,并進行相關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引入環境設計的相關實例,在講解造型透視的概念時可以結合室內的床、柜、桌等物體來講解,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的以石膏和靜物為對象,而是直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室內的造型上去,這樣使學生能夠更快、更直觀的了解專業知識結構,直接和應用技能相聯系,也符合我校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的思想,通過室內圖片案例的展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2.以創新為目標,根據專業特性設置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性,在有限的教學時限內,規范教學內容,改變過去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結合專業特性,設置教學內容,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驗,將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教學效果明顯有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顯著提高。以我們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為例,我們學校素描課是68課時,時間非常有限,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改變過去傳統的以幾何石膏、靜物為主的訓練模式,而是以室內設計裝修案例的圖片為例,在大屏幕中,先講解出一點透視和兩點透視的大概規范畫法,然后在黑板上以展示的圖片為媒介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在規范學時內,按照要求畫出室內一角,而室內一角是根據一點透視、兩點透視、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來劃定模塊。在68個學時結束時,學生基本上掌握了一點透視、兩點透視、室內單體的畫法,對物體的大致高度、寬度的確定也有了一定的能力,這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造型能力、室內物體質感以及空間感的認識和表現能力,還對人體尺度有了一些了解,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大大的增強了他們對未來專業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根據幾年的教學實驗觀察,比起以往的傳統的素描教學模式而言,學生更能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學效果非常明顯,素描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今后進一步的專業教學打下了基礎。
3.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布置課后作業
環境設計學是具有一個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學科,在訓練基礎造型技巧的同時,還要注意創意思維的訓練,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我們可以合理的安排學生課后的時間。讓學生準備一個隨身攜帶的速寫本,除了日常的室內單體寫生練習以外,還讓學生利用所學的透視知識和造型原理將圓形、方形、不規則的幾何形等進行空間的插接和轉換,以此訓練學生的空間意識和創造意識,這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這個訓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而老師除了引導學生思考以外,還要注意做好檢查和評價,有效的教學監督對完成教學目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注重學科教學發展的時代性
要突出課程的時代性,老師也要與時俱進,不僅要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學內容,還要更新教學方式,除了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示范以外,還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知識的比對和講解,在傳授基本的繪畫技巧之外,還要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根據學生需要準備大量的課外資源,將傳統的設計和當代的設計做比較分析,探索分析空間的設計、材料的肌理、色彩的搭配等,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并將素描教學應用到設計案例中去。
5.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通過教學評價可以增加師生時間的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來改善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通過評價機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還可以通過評價機制來發現教師自身不足,來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機制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1)教師評學生教師評學生,指的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在這個評價機制里,老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根據學生考勤情況,平時上課情況,作業完成情況三個方面設置分值,這個評價可以作為一個靈活的抗干,控制學生的行為。(2)學生之間互評這個評價機制是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目的在于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3)學生評老師教師通過例如聚會、課后座談會,網上交流平臺、匿名留言的方式,讓學生提出對教學的創想、對老師的要求,通過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建立良好溝通交流環境。這個評價機制不僅能使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還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進一步完成教學目標。
三、結語
設計素描是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就是要根據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特點,鍛煉學生造型、表現、創造能力,還要讓學生了解專業、了解未來學習的方向,為以后的專業設計打下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始終都要堅持以環境空間設計的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與時代相結合,大膽創新,大膽革新,明確環境設計素描課程的專業特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形體意識,空間意識,表現意識,挖掘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結合優秀的教學資源的信息,加強專業方向,通過教學實踐,搜集調查反饋,還可以在速寫、色彩的教學模式中依法炮制,形成教學模式,找出真正適應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順應教學改革的大環境,培養出適合市場、適合時代的優秀環境設計人才。
作者:易彩波 單位:梧州學院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
【摘要】本文以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與人才培養定位為切入點,提出在高校轉型發展的大背景與新形勢下要改變教學觀念,提出實踐教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的改革對于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意義,并為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課程教學提出了設想及可行性建議,希望能夠探索出一條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良路徑。
【關鍵詞】環境設計;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方式
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高教領域將迎來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高峰。各高校應在這種新形勢下對各專業教育進行改革與探索,結合各專業特點及地方經濟發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符合社會需要和發展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本文以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環境設計專業為例來展開分析研究。
一、我國高等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現狀
環境設計是一門建立在現代環境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尚在發展中的學科,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論體系。我國的環境設計專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效仿日本而設立的專業。隨后,國內眾多高等院校紛紛設立該專業,盡管叫法各異,但本質上大同小異,都是圍繞建筑所進行的設計和裝飾活動,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門類。[1]近3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速度和規模空前加速,環境設計與施工隊伍急劇膨脹,環境設計成為現代社會急需的學科,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目前我國環境設計處于發展階段,還沒有完善的學科理論建設,各大高校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失衡與不穩現象,眾多高校在專業的設計實踐方面落后于其他院校,畢業生不能順利和社會接軌。
二、轉型背景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
(一)根據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動態,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找準定位,合理調整實踐教學課程,確立新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首先,將每學期18周專業課程設置調整為16周專業課程和2周專業綜合訓練。其中,2周專業綜合訓練的目的是針對本學期所學內容進行深度練習,力所能及地參加設計實踐工作,以穩固學生本學期所學內容,避免產生以往練習時間短、學完不用繼而忘記的現象;其次,將第6學期和第7學期設為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學生可以在五個工作室中任意選修兩個工作室,完成社會實際項目,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二)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美術與設計學院嘗試摸索一種新的實踐教學方式,即工作室教學模式。增設五彩風設計工作室、威客設計工作室、流水間設計工作室、新空間設計工作室、一片林設計工作室等五個專業工作室,借助工作室全面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工作室,在工作室,教師強抓實踐教學,帶領學生完成所承接的社會項目,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市場經濟的完美對接。
(三)美術與設計學院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求青年教師跟上時代、市場經濟的步伐,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學習,承接社會項目,通過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四)提倡教師帶領學生運用專業技能服務承德市經濟建設。通過與承德市部分工作部門的合作,承接承德市地方工程項目設計,完成課題研究,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如流水間設計工作室與承德銀行合作完成承德銀行總部大樓企業文化展廳設計、休閑區設計、休閑區陳設設計,與上板城監獄合作完成了上板城監獄辦公樓部分樓宇文化設計等諸多社會實踐項目,均得到了甲方的認可與肯定。
三、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教育部規劃司副司長陳峰認為,按照社會需求,可以將大學分為研究型、應用技術型和其他類型。雖然研究型人才對國家非常重要,但是社會發展需求更多的是應用技術類人才。所以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意義。
(二)實踐意義。根據美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特點,分析本專業崗位對人才知識結構、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建立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以社會需求和發展為標準,將學生培養成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縮短學生從校園向社會過渡的時間。所以,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實踐研究意義。
四、結語
通過對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將所學知識轉化成社會所需要的資源,進而推動環境設計專業的良性發展,實現該專業與社會需求順利對接,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建筑設計初步》是建筑學、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程,在國內多個院校中均有開設,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學生開設,它作為一門專業學習的入門課程,其主要培養學生對于專業的認知、設計表現能力。近年來,教學改革在本課程中廣泛開展,如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等建筑學專業紛紛從傳統的教學重點設計表現轉向設計思維訓練,當然不同院校之間教學內容和教學側重點各有不同。而作為環境設計專業開設本門課程亦有多個院校,本校環境設計專業也在大二開設了本門課程。本校環境設計專業開辦于2001年,最初為高職高專的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在2012年升本后,環境設計專業得到較大發展,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在制定的過程中,吸取了??平虒W經驗,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應用型目標,在大一學習設計素描、設計色彩、構成設計、思維訓練的基礎上,在第三學期開設了《建筑設計初步》這門課程,并將其作為專業設計學習的第一門課程。
一、課程教學定位的思考
本校環境設計專業并不偏重建筑方向,而是以室內設計為主、景觀設計為輔的人才培養思路,但是在剛接觸專業設計課程的開始給學生開設本課程,意義亦很重要。如同學習服裝設計的同學需要了解人體結構一樣,學習室內外空間設計的同學一樣要了解室內外空間的依存的基礎--建筑。同時建筑的風格、流派演變往往也是室內外空間設計潮流發展的領頭兵,了解建筑是從事室內外空間設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也是設計師的基本素養之一。但是在環境設計專業開始本課程與建筑學專業的課程有較多的不同,它更側重于對建筑基本知識的理論學習、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不強調對建筑表現的過多訓練。更由于本校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強調在學生學習設計之始,就要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樹立對環境設計行業正確的價值認同,除了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設計方法的掌握和設計思維的訓練之外,更加強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關注設計、關注生活。
二、課程框架設計的研究
由于本專業學習重點為室內設計方向,且在學時整體壓縮的情況下,本課程僅有32課時,要在這短短32課時中,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設計的大門,引導學生前進并激發學生興趣,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從培養的目標、能力入手,在參考國內多所院校的課程教學基礎之上,制定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框架。結合本專業學生的現狀,將龐雜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形成五個模塊化,每個模塊解決一個問題,并且模塊呈現逐層進階,符合認知學習規律。
1.建筑基礎知識
在本章節中了解建筑的發展、特征,與社會、民族、地區等關系,理解建筑基本構成要素,理解中西方古代建筑基本特征及不同,了解現代建筑基本類型風格。本模塊重點是理論學習,拓展專業知識,為后期的學習做豐富的積累,打下創意基礎。
2.建筑表現技法
主要介紹建筑制圖基本知識,建筑測量和繪制技法,為后期方案表現打下基礎。本章節在傳統建筑設計初步中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建筑繪制技法。但在本課程中其重要性有較大下降,一是因為非建筑類專業,對建筑表現技法訓練過多會有偏頗,二是后續有《表現技法》課程。同時因為本門課程同時并行上《CAD與室內設計制圖》,故本章節的建筑制圖基本知識就側重于較為簡單的建筑識圖與制圖,與室內設計制圖進行區分和銜接。
3.名家建筑分析
本模塊通過對名家建筑的深入分析,加強學生對建筑空間、形式與材料等的深入了解,學習優秀,吸取經驗,并培養學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罢驹诰奕说募绨蛏稀笔情_展設計學習的一個有效途徑,對于大師的作品的學習會有效提高學生對設計的認識,故在學習基本理論和初步掌握表現技法的基礎上,開展對名家、大師作品的分析將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初步開展設計學習時,都感覺非常困難,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設計學習來說也是一個必經的途徑。但是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分析,如何有效的從大師的作品中學習到經驗,提取到對自己有幫助的設計元素,這卻是很多學生困惑的地方。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往往先介紹一下設計基本原理,再舉例講解一下設計大師的作品,如年代、風格,觀看一下圖片就完了,學生真正動手做設計的時候還是糊涂,如何把大師的作品轉化為自己設計的養分?在本章節中除了以名家建筑為例介紹了如何進行作品分析,并對學生開展訓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通過名家建筑的分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當下設計的發展,了解并分析中國社會中城市、建筑、設計等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思潮,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4.立體空間升起
本章節重點是通過實體模型的制作訓練,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塑造能力。作為學習室內外空間設計的同學,對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轉變,甚至是四維空間的感受都對今后的專業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故對立體空間形態塑造的訓練是本門課程的重點篇章,也是難點之一。在本章中先從平面圖形的塑造開始訓練,到立體空間形態的訓練,從外在形態到內部空間,從實-虛空間的塑造轉化到內部流線的設計,訓練學生對空間的掌握和運用。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于空間的感受和空間塑造的把握都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5.小建筑設計
本章是本課程最重要的一個篇章,也是最終教學成果的體現。通過前面理論的學習、制圖訓練、案例分析以及空間造型訓練,最終達到設計前期基礎的夯實,為完成最后一個設計目標而服務。通過講解建筑設計程序、設計方法、平面組合設計、空間組合方式、造型藝術處理手法等讓學生掌握相關設計流程、設計思路及方法。如同學會了如何駕駛車輛的理論卻依然不會開車一樣,“從無到有”“靈感一現”的設計過程在尚未入門的初學者面前顯得是那么玄妙和不可琢磨。故本章節也以教師現場直接以自己的設計案例進行講解演示來展現設計的流程、設計構思的發展、以及設計表現的方法,以此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真切的認知,把整個過程剖析、展示一遍,學生方能真正了解“設計是這樣做的啊!”才能開展模仿性設計,并通過一個小建筑設計的綜合訓練,實踐課程全部學習成果,完成設計方案并將作品進行展示。
6.模型制作
實踐周的課程設置即是希望在學期末對學生本學期所學習的重要課程進行一個回顧、提高和深化,結合建筑初步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在前期建筑方案設計基礎上,對圖紙進行深入設計,并小組合作完成模型制作。時隔半學期后,再次審視方案,學生可以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己方案中的優缺點,并在小組內部進行激烈的研討,對其進行修改,通過各種材質及工具的使用,完成建筑模型及周邊環境的搭建。這種模型制作的過程也對學生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有較好的訓練。
三、總結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繼續堅持以興趣激勵為引導思想,以后期課程需要、工作需求為啟發,強調調研分析、空間訓練、小組合作,推進學生課后自學與課堂研討的深入,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審美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作者:劉嵐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摘要:多媒體技術廣泛地應用在教學領域中,對教學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文章通過對環境設計專業和多媒體技術的介紹,探究多媒體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因具有直觀、形象、信息量大等特點,深受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相對于傳統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多媒體技術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被廣泛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并成為推進和改善教學的重要手段。
一、環境設計專業
1.環境設計專業的概念
環境是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藝術是20世紀新興的藝術類型。狹義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從屬于設計學,主要包括室內裝飾、裝修設計、建筑裝飾和裝潢設計等。廣義的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幾乎涵蓋了與環境有關的所有內容,涉及美化、裝飾的所有設計領域。
2.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
環境設計專業在我國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8年,國家教委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簡稱環藝專業)。改革開放后,環藝專業迅速發展,2012年被正式確認為藝術學門類下一門獨立的專業。隨之各類院校廣泛開設該專業,并根據開設專業性質的不同而確定不同的培養重點。綜合類院校以建筑類課程為主體,進行藝術素養的基本訓練;藝術類院校重點培養藝術表現技能,輔助增加景觀和建筑等課程。
3.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的是具有一定藝術修養、良好文化素養和嫻熟專業技能,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掌握必備的環境設計專業相關課程知識,創新和實踐能力較強的復合型專業設計人才。
二、多媒體技術
1.多媒體技術的概念
媒體是信息的載體,多媒體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將多個單媒體組合使用。多媒體技術是一種信息處理技術,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字、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進行采集、獲取、壓縮、編輯、存儲等綜合的數字化處理,形成交互性的一體化技術。
2.多媒體技術的特征
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線性、實時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結構的動態性等基本特征。因多媒體技術具有人機交互、即時反饋的顯著特點,在教學效果上往往優于其他教學方法。
三、多媒體技術在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1.多媒體技術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廣泛地應用于教學領域,環境設計專業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圖像、動畫、視頻等方式,能將晦澀難懂的教學內容清晰地演示給學生,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1)PPT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現代的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授課,但在長期的實踐中,在某些課程或者在一門課程的不同內容中,現代PPT教學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黑板教學。教師應以PPT多媒體教學為基礎,彌補傳統黑板教學的不足,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加快授課進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進度。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中,如商業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居住空間設計等課程中,需要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輔助學習,通過PPT可以將這些教學元素充分融入課程,將典型的案例效果圖插入PPT,通過實際案例的演示和教師的針對性講述,可以使學生直接理解如何設計,能夠分析什么樣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
(2)Flash動畫在教學中的應用
1999年6月,美國MACROMEDIA公司推出一款優秀的網頁動畫設計軟件,即Flash。利用Flash軟件這種交互式動畫設計工具可將音效、聲音和動畫等內容融合在一起,制作出動態網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Flash軟件提供的多種教學工具,制作動態效果。如建筑設計制圖課程,這門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課,旨在掌握規范的制圖標準和如何繪制平面圖、立面圖、軸測圖、剖面圖等。通過利用Flash軟件制作動態效果,將繪圖步驟通過動態效果演示給學生看,可以節省教師課堂繪制的時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各種動態演示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
現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各類網絡教學視頻、紀錄片、教學片等較多,教師可大量學習和搜集有用的相關視頻,根據課程需求,在適當的理論講述后播放視頻文件。如,對于施工工藝這類枯燥、難懂的課程,教師通過圖片展示施工的每個環節,展現施工圖繪制的過程,不如通過現場施工的視頻,再配上語音的講述更有效果。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直接感受實際的操作流程和制作工藝。如,一些史論性課程理論性過強,知識不易于記憶,教師通過播放相關歷史視頻,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取得觸類旁通的效果。通過PPT、Flash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扎實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授課效率,活躍課堂氣氛。這種動態的全新的信息內容及傳遞方式,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多變的認知形式,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2.多媒體技術在環境設計專業實踐表現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憑借其快速、準確、操作簡便等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技能。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設計師準確表達設計思想和意圖,將設計直觀地展現給客戶是最終目標,因此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一些能夠表現二維、三維的常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如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
(1)AutoCAD軟件
1982年Autodesk公司開發了AutoCAD(AutoComputerAided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主要用于繪制二維平面圖和三維設計圖等。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需要掌握AutoCAD的基本繪圖命令、編輯命令和修改命令,繪制簡單的室內家具和簡單的小品;掌握繪圖標準,準確、精細地繪制平面圖、立面和剖面圖;通過掌握的施工工藝內容,繪制天花圖、地面鋪裝圖、節點大樣圖與施工圖等。
(2)Photoshop軟件
AdobePhotoshop由AdobeSystems開發,簡稱“PS”。該軟件主要用于處理以像素構成的數字圖像,能夠準確、快速、便捷地進行圖片的編輯和修改,是一款專業用途廣泛、易于學習和掌握的設計軟件。Photoshop軟件在環境設計專業中,主要用于后期平面效果圖和局部效果圖的繪制,學生需要掌握平面效果圖繪制的審美效果和色彩搭配,掌握局部效果圖表現的透視效果。
(3)3dsMax軟件
3dsMax軟件對于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須掌握的專業軟件,主要培養學生的三維空間設計和效果圖的表現能力。通過掌握3dsMax軟件的基礎操作,能夠真實地表現室內設計的空間效果和場景透視效果。其種類豐富的材質和多角度的燈光效果,能對實際工程案例進行虛擬設計,提高設計師的工作效率,與客戶實時互動交流,避免設計缺陷。
作者:任飛 單位:哈爾濱學院
【摘要】認知學徒制理論自提出以來,便在教學環境設計中得到廣泛推行和應用。認知學徒制繼承傳統學徒制的核心要素,融入現代學校教育中重視認知能力培養的理念,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中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認知學徒制;教學環境設計;軟件技術專業
一、認知學徒制的概述
所謂認知學徒制(CognitiveApprenticesship),是一種將傳統學徒制的核心技術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重點轉向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即專家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的過程以及處理問題所需的思維、問題求解和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可以將“認知學徒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尤其像辦公應用、軟件編程、軟件設計、軟件技術服務等技能要求高、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有必要根據培養計劃需要,結合社會產業發展現狀,設立與實際操作環境相一致的教學環境,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便有機會接觸到實訓操作,最大限度的與實際行業需要接軌,從而在畢業之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環境。
二、認知學徒制教學環境設計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認知學徒制重視理論知識與事實知識在問題解決和任務完成過程中的應用。因此,這就要求在學校教學中,要把基本理論知識與復雜多變的真實情境相結合。這時,我們就要強調情境環境的真實性。所謂真實性,就是要求學校為學生創造的任務環境與學生未來實際接觸到的,并將所學的概念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其中的實際環境的相結合程度。學校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一個與實際操作環境盡可能相似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在未來進行實際操作時能夠盡快適應。
(二)互動性原則
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個別化的學習使學生獲取知識,同時結合合作式學習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運用。認知學徒制強調學習是有目的的模仿活動,注重培養學習主體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正確的思考方式。
(三)以人為本原則
職業教育是一種專門教育,是針對某種職業發展需要而進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與職業要求相輔相成。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專門知識并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認知學徒制正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的個人發展放在第一位,了解學生的個性,明確社會發展需要,以學生個性發展、社會需要以及教學環境提升三者協調發展為教育思想。
(四)主動性原則
認知學徒制下的教學情境中,反思處于核心的位置。這是學生將自己的思維和問題求解過程與專家、同伴或某專業的內在認知模式進行比較,以修正、完善自己的問題求解和任務完成的過程。學生要對觀察到的專家活動進行反思,思考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然后將總結到的經驗和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與自己完成的任務成果做比較,之后繼續反思自己的操作過程存在怎樣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認知學徒制教學環境設計方案
(一)建模。這一過程的目的在于專家將完成某個任務的過程展現給學生,將其運用基本概念、事實知識以及控制過程顯現化。
(二)搭建腳手架。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教師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但是隨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應逐漸減少對學生的支撐,將學習的主動權和操作權還給學生,逐漸拆除腳手架。
(三)情境模擬。經過前兩個階段,學生學習的熱情已經被調動起來,這時候,教師需要將概念知識轉入到情境化學習中,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
(四)獨立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脫離教師的支撐作用,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和制作工作。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掌握好內容的難易程度,突出重點,變化形式,使學生經過獨立探索之后,對整個項目任務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五)反思探究。這一階段的學習已基本接近尾聲,是展示任務完成情況的階段。教師要對學生完成的項目任務進行總體客觀的評價,將學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與項目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復雜性作為綜合考慮任務結果的標準。
四、職業教育認知學徒制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軟件的設計與開發過程是一項高度復雜的工作,需要設計人員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和經驗,而這樣的隱性知識與技能需要使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通過觀察、模仿專家的操作過程,并在專家的指導下獲得。因此,本專業在界面設計、數據庫設計、軟件編程、軟件測試等環節中有必要運用認知學徒制,將專家在軟件設計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顯現化,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將知識社會化,最后內化為每個學生的隱性知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教學設計實施步驟
1.案例觀摩,引入項目。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和客戶需求,將專家案例,即專家對項目進行的需求分析、軟件概要、程序編碼等系列文檔直觀的呈現給學生。這其中包含大量的專家隱性知識,之后教師通過虛擬學習社區提供的文檔注釋工具,對軟件設計中設計的關鍵技術和思維過程進行標注和解釋,提供學習資源,分發任務書以及評價表,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架和個性化學習服務。
2.任務實施,技術突破。學生案例剖析之后的設計方案,由教師查看指導,評審之后,學生可通過小組形式實施計劃。教師繼續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提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軟件設計的具體任務,同時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針對不同的設計文檔給予適當的“腳手架”支撐。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設計的方案和任務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使顯性化的知識社會化,結合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教師繼續不斷提供新的任務情境,并加大復雜程度,引導學生借助學習支架不斷提升自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支架,逐步將隱性知識顯性化,結合“做”與“學”統一的方式,培養自身的反思能力,在不斷的修正、完善過程中發展問題求解策略,提高技能,逐漸拜托學習“腳手架”。
3.深入探究,反思評價。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和探索,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軟件設計的知識與關鍵技術,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任務進行研究和開發,讓每個學習者都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任務。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具體問題與指導老師或小組同伴進行深入討論,并引導學生逐步拜托學習支架,獨立完成。任務完成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各小組的設計成果,展開組與組之間的互評,通過教師教師的逐一點評,學習者可以將之前學習到的概念知識與實際操作過程進行整理提煉,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從而指導學生未來的實踐活動。
五、結束語
認知學徒制的提出為職業教育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將認知學徒制與職業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不僅需要教師隊伍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更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認知學徒制重視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結合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將認知學徒制教學設計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貫穿于職業教育中,這依然是今后職業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郭妍 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實踐教學作為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手段,其在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諸多問題。當前,怎樣運用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不利因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的基本技法,提高學習效率、藝術修養和自身的綜合能力,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任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實踐教學;實踐考核;創新;人文環境;公益活動
實踐教學是環境設計專業中重要的課程教學模式之一,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隨著我國城鄉建設步伐的加快,環境設計正逐步走向全民欣賞和大眾消費時代,成為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全國各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都面臨著市場需求加強和擴招后出現的各種壓力。在此形勢下,讓更多的學生通過有效、實用的方法掌握環境設計的基本技法,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滿足專業工作需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成為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環境設計專業是天津農學院的一個新增專業,招生時間較短,存在的問題較多。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并結合其他高等農林院校教學的寶貴經驗,對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
一、環境設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差
在實踐教學中,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形式不夠多樣,實踐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教學形式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更新跟不上時展的節奏,這就達不到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學方式、方法單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差。
2.實踐教學不夠系統
實踐教學常作為課程的補充環節,如果缺乏一定的體系,其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由于偏重理論知識教學和課堂傳授,并且出于安全、資金等方面的考慮,實踐教學在高校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實踐教學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此外,缺乏合理的培養系統,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高校實踐教學考核方法比較偏重考核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習成績仍然是考核評價體系的主要參照標準,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實踐能力和創新潛能的激發,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因此,實踐教學考核系統還有待完善。
二、環藝設計實踐教學的改進途徑
1.注重實踐方法
正確的實踐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少走彎路。在實踐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結合學院的實踐教學大綱和實踐地點進行自我規劃設計,從而明確實踐目的。其次,教師應提出本次實踐教學的目的和一系列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善于思考的學生,是設計教育賦予的更高的培養要求,也是未來設計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臨摹中的再創作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還沒達到繪畫風格上的固定階段,在此期間可以根據臨摹作品、揣摩作品中的繪畫技巧和方法,積累創作經驗。臨摹階段要選擇一些精品畫作,這樣可以使學生進入一個正規的學習門徑。在創作階段,要鼓勵他們依據相關作品進行再創作。
(2)掌握正確的實踐觀察方法
羅丹曾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敝挥惺箤W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其才能更好地進行藝術表現。在實踐過程中,要盡可能掌握正確的、科學的觀察方法。在這方面,要重點講解“黃金分割”與構圖的美感關系,然后讓學生對實景進行觀察、構圖、學習。
(3)啟發式實踐教學方法
對于學生在作品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分析其優缺點,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在欣賞或寫生過程中,要引導并啟發學生融入意境,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由意境而生情,從而描繪出屬于自己的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4)利用創作,鼓勵創新形式
“解放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痹诮虒W中,教師應當給學生廣闊而自由的學習空間,開發其創新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勇于提出問題。教師要勇于改變重模仿、輕創造的教學,在美術創作實踐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另辟蹊徑,對自己構思的創作表現出執著的追求,具有繪制新穎作品的能力。
2.注重實踐教學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踐教學中,要突出學生思維活躍、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特點,廣泛吸取他們的優秀建議。學生應當主動了解怎樣畫、畫什么,而不是跟在教師后面亦步亦趨。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應當反映出自己的思維和獨創性,只有多學、多練、多畫,“廢畫三千”方能換來一幅滿意的作品。
(2)實踐教學與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相結合
要關注社會公益,播下愛的種子,撒播溫暖的陽光。在實踐教學間隙,院??赏ㄟ^教師指導和當地有關部門的協作,開展各類小型公益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社會擔當和責任,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3)關注人文環境,體驗自然之美
新課標強調,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實踐教學,學生體會當地的人文環境和自然景觀,體會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最終在作品中反映出來,從而提升作品的內涵,陶冶自身的情操。
(4)加強校外實習實踐
實踐教學是美術課程的重中之重。學生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實踐在畫面上,才能真正把學到的知識展現出來。近年來,環境設計專業充分利用所建立的實習基地,完成學生實習實踐各環節的教學任務。帶隊的教師根據實習地點的基本情況提前制訂實習內容和方案,并要求實踐教學基地不但要保證學生擁有固定的教學場所和提供穩定的教學質量,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專業資源基礎。因此,基地的選擇必須以專業教學內容為基礎,具備巨大的研究潛力。
(5)實踐模式的改革
以往的實踐模式一般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整理、編寫實習報告的模式,這種模式忽略了學生獨立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院將其改革為創新型實踐模式,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調查、分析、驗證、解決,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判斷、總結。
(6)參加畫展
對于通過實踐教學創作的作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級青年展,提升學生的創作意識,增強其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其中獲獎的學生還能獲得精神和物質的雙豐收。
3.改革實踐成績考核評價體系
(1)“評畫”考核
實踐作品占20%。在評畫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一件作品的美感是多樣化的、復雜的,對待作品應當進行客觀的分析。其一,對于名家名作,要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大師的作品就是其中的精華。在這些名家名作中,可以體會到一種境界,體會到創作者的價值取向。從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精神因素,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實驗性成果帶有原創的性質和學術研究價值,理應受到尊敬。因此,學生應多看、多讀這樣的大師之作。其二,教師要把學生作品放在一起進行評價,既要表揚其優點,也要使其從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2)PowerPoint格式實習報告成績考核
在實踐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撰寫的PowerPoint格式的實踐報告在成績評定中占40%。教師安排研究性課題或者自己提出研究課題,小組完成實踐任務,并撰寫實踐報告,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讓小組中的每一名成員都各盡其職,各負其責。答辯時,選一名代表將小組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答辯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鞏固實踐成果,鍛煉溝通能力。
(3)每位學生獨立撰寫Word格式的實習報告
指導教師按照學分制要求,綜合考慮進行實習成績評定,每位學生獨立撰寫的Word格式的實習報告占20%。
(4)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
學生在實踐期間的表現占20%。
三、結語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學院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以教學規范實踐,以實踐促進教學,以教學和實踐提升能力”的模式。該模式主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構建以素質教育培養為主線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
作者:張勝起 單位:天津農學院
環境設計專業又稱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門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由四個方面內容組成: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培養設計公共空間、室內空間、室外空間以及私人空間的設計人才為主,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對一定程度的環境進行改造與恢復,保持建筑物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一、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的檢驗標準
1.實踐教育教學檢驗標準
實踐教育教學的檢驗標準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檢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設計實踐,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理論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理論基礎知識的指導下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上述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對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在設計平臺上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更加關注一些比較新穎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其二,檢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作品質量。人才質量是檢驗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的重要標準。簡而言之,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所設計出來的作品能否在專業賽事中獲獎,或者滿足施工單位的相關需求,直接影響學生在環境設計領域的就業前景。其三,檢驗教師的自我提高能力和學校該專業的社會影響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如果能夠在實踐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就能夠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繼而打造學校的品牌效應。
2.理論教育教學的檢驗標準
理論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設計出更好的作品。教師在理論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與國家的培養目標相吻合,需要結合市場的發展規律培養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設計專業人才。教師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行評估,繼而明確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提高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的方法
1.確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就現階段的發展形勢來看,高校應更加重視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繼而培養出滿足社會、市場發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
2.加強師資建設
要想進一步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的教育教學有效性,學校應該積極邀請企業的技術人才參與相關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擔任主要負責人,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從目前來看,依據環境設計院校的教學目標,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能夠很好地保障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3.編寫符合實際的教材
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該積極組織環境設計專業教師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具體情況編寫環境設計專業教材。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聯合多所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師,擴大環境設計專業的適用范圍,激發出版社的發行積極性。
4.創建與市場發展規律相互統一的實踐教育教學平臺
創建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實踐教育教學平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其一,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學校應加強與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的企業的聯系,吸收更多的學生參與實踐。對于部分無法在企業長期實踐的課程,可以通過外聘企業設計人員的方式完成相關教學。其二,將職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專業大賽和相關課堂實踐的平臺,不但可以開拓師生的專業視野,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總體設計水平。
三、結語
在結合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的相關檢驗標準下,采取有針對性的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作者:趙娟 單位:河北科技學院
摘要:文章探討教師在史論課程教學中如何啟蒙學生的建筑思想,在意識形態上讓學生理解學習建筑史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促進未來藝術設計師的成長成材。筆者根據自身近幾年課程教學的體會,闡述課程的特色及學習的方向和重點,以期培養和激發學生在專業設計中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專業特色;建筑;課程改革;創新意識
環境設計研究自然、人工、社會三類關系發展應有的方向,以優化人類生活和居住環境為主要宗旨。環境藝術設計尊重自然環境、人文歷史景觀的完整性,既重視歷史文化關系,也具有理論研究與實踐創造、環境體驗與審美引導相結合的特征。建筑是人類生活的舞臺,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過來也塑造了人類。建筑凝聚著人的智慧,城市生活中蘊含著感情、審美和追求,環境設計理念把建筑思想一代代傳承下去,滲透到設計師的性格和想象中。建筑也是人類歷史的見證、文化的標志、心靈的寄托。學習中外建筑史課程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環境藝術意識,加強學生對建筑的熱愛和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各國的物產、氣候、地理、交通等各種因素不同,所產生的建筑也有自身的特色。在學習了解由于各國宗教、政治、社會經濟發展、生活習慣等各種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各自的建筑體系、風格等方面,這門課程也是明顯優于傳統設計系列課程的,在創新性改革實踐中,其自身的難點與改革創新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課時問題,二是授課方式問題。
一、課程內容創新思路與教學思路
教師要分析、研究中外建筑史這門課程應當如何上,如何把建筑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內容通過創新的授課方式傳達給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如何在現有的課時中教好這門課程。實踐城鄉景觀、風景園林、建筑室內等環境設計,是環境設計專業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要以環境中的建筑為主要對象,環境設計專業開設中外建筑史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課程也是圍繞培養優秀設計師的目標開展建筑史論的學習與研究,是專業課程設置最具亮點的課程之一。教學改革以挖掘專業特色文化資源為指導思想,在一定的學時內講授一門建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有一定難度,要上好這門課,編好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講稿與PPT,是課程教學的核心。環境設計按教學計劃用怎樣的方式授課以達到教學目的,在現有的課時內授課,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讓學生領略中外建筑史課程的精髓,如何精細、全面、系統地讓學生認識建筑并感受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與特色,是相當難解決的問題。要上好這門課程,教師就要用藝術專業的視覺特點,收集、編輯大量建筑圖和文字解釋,重點說明建筑歷史理論、建筑師設計思想,從而以更生動、創新的教學參與方式,拓展學生的興趣、文化想象與思維能力,從而更有效地完成這門課程的授課。同時,教師要以抓重點、抓歷史節點、抓建筑風格的方式解讀本課程的教學思路,以突出重點,分析、講解重點的方式解讀課程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建筑思維與空間理念,豐富其設計文化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展開課程的內涵與計劃
課程重點介紹每個時期和每種建筑類別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師及其設計理論和設計觀點。對中國與外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發展和成就、建筑風格、建筑實例、建筑師與建筑理論等進一步展開介紹,主要分兩大部分,即中國建筑史部分與國外建筑史部分。如,第一部分分五個章節,按歷史時期對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及近現代的中國建筑進行分析與闡述;第二部分分四個章節講述外國建筑史,介紹古代到中世紀及近現代的歐美建筑。建筑史教學應內容豐富、全面,跳出理論課程的教授方式,著重分析設計專業學生的特色。藝術生對課程理論知識和史論的學習有其自身的思考方向,教學中教師怎樣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處理,結合藝術生的特點和學習重點、大框架講述建筑史,這也是教改項目的難點。在課程設置上,教師要突出講述地域文化的建筑體驗,使學生在接觸建筑史理論的最初階段,就通過身邊一系列的視覺圖片對建筑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傳統、藝術成就、風俗習慣等,建立起直觀的感受,引導學生樹立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結合古西安的文化特色,通過圖文資料,如半坡人類遺址、秦兵馬俑、明代城墻等,讓學生了解該區域的歷史背景、建筑風格、空間布局、景觀特色等,初步學習、感受并建立起對歷史文化積淀及其所創造的優美建筑形式的印象,培養其文化審美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教師應重點分析中外建筑史課程的重點,了解課程教學的主要思路,按時間和建筑類別加以論述,重點介紹每個時期、每種建筑類別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講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師及其設計理論和觀點。堅定樹立傳承歷史文化的設計思想,是當前設計師創新構思的前提。通過對建筑史課程的全面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中外建筑知識的掌握程度,樹立起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觀念。將培養、滲透美術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刻體驗文化與建筑,引導創新的原始力量,培養新時代的環境設計師是主要教學目的。
作者:謝遷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
環境設計是高等教育中建筑裝飾領域的重要專業,傳統上以室內裝飾為主。隨著專業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藝術類學科中的設計學,其設計內容也日趨綜合性,特別體現在藝術設計與工程技術的融合上,其實踐性和工程性成為環境設計學科的基本屬性。高校的學科建設應該圍繞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從人才培養目標上體現多元化、多規格、多層次的特點。對于環境設計專業來說,更要將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教學銜接起來,增強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和專業素養。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作為轉變教育理念的首要任務,迫切需要從環境設計的學科特點上,積極開展教學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其實踐創新能力。
一、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
首先,要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傳統教學對學科知識的講解側重于基礎理論,不利于學生從知識的掌握中積累實踐經驗。為此,要在師資考核上凸顯“雙師型”人才的重要性,鼓勵教師在學科專業的實踐中不斷增強職業能力,培養建造師、景觀設計師、工程師等行業資質能力。當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以青年教師為主,他們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鍛煉,較少參與設計項目,在實踐教學中多以理論為主,缺乏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實踐性。因此,要逐步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強化教師參與工程實踐,提升實踐能力。高校要從制度上、措施上提出明確要求,通過產學研課題立項以及校企師資互動實踐,引導教師參與企業項目,通過時間、空間、項目等激勵措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同時,結合高校師資培養規劃,在管理體制上增加企業實踐考核內容,促進教師主動參與建筑裝飾工程施工,基于年度考評、工作獎勵建立績效考核,從體制、計劃、可行性上推進“雙師型”隊伍的成長。另外,注重外聘兼職師資的引進,通過與企業界工程師、設計師、項目經理的資源共享,強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性,拓寬實踐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以彌補當前“雙師型”師資的不足。
二、注重工程項目實例導入,開展實踐性課題式教學
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的傳統訓練以作業為主,往往將理論知識作為實踐模擬的重點,缺乏與工程項目實際的聯系,在教學上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用戶的實際需求是否明確、工程項目空間條件是否完善、資金是否到位、裝飾材料及施工環境是否達標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等。傳統教學的設計流程是虛設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相應設計方案,過于凸顯創意的表達,與真正的設計任務相去甚遠,多傾向于自由化、理想化的設計思路,盡管也能體現風格的新奇,手法的嫻熟,但往往脫離實際任務而陷入閉門造車的困惑。為此,要從傳統的假設作業訓練中走出來,將課堂教學與環境設計工程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真實項目的實施與引入,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選擇設計作業真題,結合企業方案內容進行實例講解,構建完善的設計真實環境。考慮到現場的實際狀況,如勘測條件、企業實際需求等,在開展課題式實踐性教學時,既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合作小組的設計創意,從整體與分工上推進協同共進,各盡其能,共同促進項目設計方案的優化,找準切入點、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三、借助產學研合作平臺,構建實踐性實習實訓基地
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離不開實踐實訓基地,特別是依托高校產學研平臺,開展不同方式的實習與實訓協作,調動師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科的適應性,從實踐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國外發達的設計院校十分注重實驗工房的建設,以足夠的實踐場地滿足學生實訓需要。因此,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要與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相一致,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實踐性教學,凸顯教學任務的可操作性。如裝飾材料、裝飾構造、裝飾工藝的實訓,一方面通過校內實驗室進行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實習渠道,與企業、產業實現教學資源融合,輔以教學、科研、產業的有機統合。廣州美院早在1984年成立集美設計公司,將校內資源與行業企業縱橫交聯,促進其教學、科研、社會實踐工作的協同發展。高校在推進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應該結合實際,從資金投入、場地規模、運行管理等方面整合校內外實踐基地資源,積極開辟校外實訓基地,增進學生對實踐性教學的了解和認識。如優化環境設計專業學科內容,從設計行業、就業格局上構建專業實習基地,鼓勵學生以自愿原則參與項目設計,鼓勵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參與環境設計企業的相關項目,在其中任職或掛職鍛煉,與校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全面深入的協作,促進學生實習實訓工作取得滿意的效果。
四、構建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的靈活性
工作室以專業骨干教師為主持人,由同學科、同專業具有一定設計、研究、實踐開發能力的師資組成,針對具體的研究項目或承接的具體工程,以教學和實踐的方式帶領學生參與其中,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如德國“包豪斯”時期的作坊式教學法,由藝術大師教授藝術理論,由技藝嫻熟的匠人為學生傳授作坊工藝,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鞍浪埂焙笃趯W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社會的認同,其作品直接被生產商所訂購,并投入批量生產,獲得較高的社會效益。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可以從中得到啟示,通過建立工作室制實踐基地,以教學、設計、成果轉化等方式來提升教育質量,促進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雙效兼顧。在當前的學制結構中,對于3—4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導師和專職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計劃和未來職業規劃,引導其參與工作室制學習,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協調好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在理論學習與實踐項目開發中增強他們的設計水平、工作能力、團隊精神、溝通能力。需要強調的是,對于工作室制教學,要兼顧課題任務與教學研究的需要,通過廣泛的論證,采取有效的教學、科研方式來推進成果的轉化,依托高校專業、人才優勢,構建多種方式的校企任務合作項目,以真實情境、真實項目設計任務來促進實踐性教學的穩步發展。
五、注重設計競賽、行業資格證書等教學效果考核方式的應用
對于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效果的評價,一方面可通過專業設計競賽來進行,另一方面可通過行業資格證書的考核來體現。針對專業資格證書在某一行業中的技能水平,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來選報和參與評審考核,如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屬于行業協會組織認定,建造師屬于國家建設主管部門認定。通過行業資格考核和認定,讓學生能夠從專業技術上、管理上、經濟及相關法規的學習上拓寬知識結構,體現其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為他們未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盡快參與行業實踐奠定基礎。在教學管理中,積極營造環境設計專業學術氛圍,引入專業協會或團體組織的設計大賽,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又提升了他們的設計修養,調動其創新意識,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如開展建筑設計大賽、手繪藝術大賽、室內設計創意競賽等等,以全面的設計定位和設計表達來展示學生的成果,激發他們的學科熱情。
作者:王永強
環境設計是一門專業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涉及領域廣泛。從目前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看出,環境設計專業培養人才主要是為了強調實用性,強調與社會的接軌,使其畢業后能夠直接產生價值,但實際實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有學生的個人原因,在專業課程體系建構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環境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環境設計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四年的本科學習,使學生在室內外環境設計方面有獨特的見解,有切實的表現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在一些高校環境設計教學的課程安排上,課程的開設有先后關系,但先后課程間又缺乏聯系,使環境設計教學效果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辦學條件不完善。辦學條件除了師資力量、硬件設施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即學校區位優勢。如城市地理位置的優勢,沿海城市、北上廣及一些省會城市等,經常會舉辦一些大型的展覽、活動,相比其他二三線城市優勢較強。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性強,需要學生多看,并在此基礎上升華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在進行如珠寶展示設計、服裝專賣店設計、酒店設計時就可以像竹筒倒豆子一樣,迅速形成設計思維。環境設計教學如果只停留在看圖的階段,勢必造成學生缺乏實踐經驗,這樣會制約學生環境設計能力的發展。其二,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階段性總結、知識小結。在大學四年中,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會學到很多藝術史論知識,如中國工藝美術史、建筑史、工業設計史論、近現代史、中外美術史等。但在實際環境設計過程中,這些史論知識往往不能和實踐相結合。因為學生往往將這些史論知識當成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并沒有將其上升到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在學習后面的環境設計專業知識時,又不能聯系之前所學習的史論知識。由此可以看出,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銜接與過渡存在問題。其三,開課盲目,課程前后銜接不緊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被動學習,環境設計專業四年的課程教學體系已經建立,其中的一些課程是可以合并來上的。如室內設計基礎課程和居住空間設計課程,這兩門課程雖然在內容上不同,但室內設計基礎課程和居住空間設計課程都以學生長時間生活的居住空間設計為考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重復的,因此課程有必要合并。另外,在設計基礎向專業設計的轉化過程中,應增加設計方法方面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設計時知道如何進行設計。
二、課程體系建構設想
在應用轉型背景下,文章根據過去在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上、課程體系設計上存在的問題,以大學本科四年學制為例,提出全新的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建構設想。大學四年總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是將教學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階段。“起”即專業基礎、設計基礎培養階段;“承”即設計能力培養初級階段;“轉”即設計能力培養的提高階段;“合”即設計實踐能力培養的總結階段。這四個階段缺一不可,按照大學四年劃分,每年完成必要的階段任務,并進行階段性考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課程體系構建設想如下(限于文章篇幅,下文只討論“起“”承”兩個階段):其一,“起”即專業基礎、設計基礎培養階段。一年級上半學期:專業基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構圖和色彩、空間表現能力與想象能力,并讓學生掌握思考、敘述表達的能力。主要開設的課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構成、思考的藝術、演講與口才等,并在學期末進行命題設計與陳述。課程教學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一方面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設計習慣,鍛煉學生的口頭演說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在學習設計剛開始的階段,思考和表達是為了從思想上為日后的專業設計打下基礎,學生如果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就不會再出現有設計任務對不知道從什么方向入手的茫然。一年級下半學期:設計基礎的培養。這學期主要讓學生了解環境設計,掌握設計基礎的制圖表達,以及設計實踐過程中的施工工藝、流程和裝飾材料,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專業的未來,了解所從事行業的特點等信息。主要開設的課程有手繪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室內設計基礎、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并在學期末進行關于基礎課程的命題設計與陳述。其二“,承”即設計能力培養初級階段。這階段的任務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更強,整體觀念更完善。這一階段學生主要是學習商業空間設計,并形成對設計與流行文化發展趨勢的認知。主要開設的課程有商業空間設計、設計與流行文化趨勢、命題設計與陳述等。
結語
以往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設計缺乏前后的銜接,缺乏穿針引線的貫通,缺少課程設計體系上的階段性總結,教學效果不理想。目前,環境設計專業在每個學年都有不同的教學任務要完成,每學期結束都專門設計了像期末考試一樣的命題設計與陳述課程,這門課程起到對本學期課程進行總結的作用,要求學生逐一進行方案陳述。這樣學生能夠鞏固學習過的知識,鍛煉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方案畫面表現能力,豐富環境設計專業知識。
作者:戶天順
一、加強通識教育
目前在部分高校里,特別是一些綜合性高校,“院系壁壘”的情況依然存在,合力育人的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管理觀念和運行機制仍囿于傳統。針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專業的教育,特別是環境設計新專業的教育更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利用高校多學科、多專業的優勢,加強專業結合和通識教育,增添一些與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的課程,如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土木工程、建筑學等。注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融合,探索符合環境設計專業特色的通識課程教學模式,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尋求符合環境設計專業的通識教育機制,使學生全面掌握專業知識結構,既具有良好科學與人文素養,又具備扎實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創新及實踐能力,為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培養服務。
二、突出專業教育
專業的調整其目的就是要專業特色更明顯,專業特色的明顯體現在專業教育上,就應該注重突出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要進行課程內容的全方位整合,突出專業核心課程,減少課程間的交叉重復,實行專業核心課程的大課制。大課制教學是指將專業核心課程整合突出,安排在特定的學期,并且將課時增加,在進行核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再分階段設置與課程相關聯的專項設計,以求將知識要點有條理、有步驟的進行梳理、講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如,將環境設計專業的室內設計設置成核心課程,在完成必要的理論知識講授后,分階段地進行空間設計、家具設計、色彩設計、照明設計等專題式教學,這樣能使學生將相關聯的知識整合,有利于發展自主學習。在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大課制教學的同時,還要積極主動研究環境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銜接,尋找改善和解決的方法。在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將專業理論和設計方法進行有效的傳導,還要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對設計元素的提取、設計元素的運用及設計元素的表達等設計能力的提升。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在今后的專業課程學習中有了一個很大的推進作用。此外,還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對專業教師的授課方法和教學設計進行細致研究,拓展教學思路,豐富教學手段,探尋科學的方法來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促使環境設計專業能夠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才。
三、豐富選修教育
環境設計專業隸屬于設計學學科門類,設計學還包括藝術設計學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公共藝術專業、工藝美術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其中有許多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是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影響的。環境設計作為一個集藝術設計、環境工程、技術手段等于一身的交叉性專業,其課程體系建設和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可以參照各專業方向特色,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環境設計專業可以嘗試豐富選修教育的模式,增加選修課程,打破專業壁壘,實行大專業的通開通選。針對專業選修課程的開設,特別是一些跨專業的選修課程,嘗試探索行之有效的符合專業發展的教學方法,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發揮不同專業的特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選擇權和個性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和未來職業崗位變遷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同時,對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創新性復合型人才需求進行調查和回訪,收集相關的信息,總結教學經驗,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做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四、強化實踐教育
根據社會需求,加強實踐課程的改革,強化實踐教育。對照環境設計的專業特點,整合、規范專業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強化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育。進一步建立高質量的實踐基地,豐富實踐教學形式,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廣泛參加相關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前提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鼓勵學生運用“已知”探索“未知”的精神。在實踐教學的環節中,教師只是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要把握學生的思考和行為方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此外,可以嘗試增設實踐教學時間,實行彈性學制。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育是具有長期性和長效性的,而目前許多的專業實踐項目受到時間的限制和場地的制約,教學內容無法全面實施,嚴重影響著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嘗試實行彈性學制,放寬實踐教學的時效,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實踐教學的時間,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和各種社會資源,實現融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及“產學研”于一體的開放性大實踐教學體系。
五、嘗試“工作室制”教育
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了加強實踐教學效果,可以利用高校的學術資源和學術團隊,建立專業工作室,嘗試“工作室制”的專業教育?!肮ぷ魇抑啤苯虒W模式就是依托專業工作室,結合實踐設計項目,采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形式,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向項目實踐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轉換,由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方式過渡為開放式的實踐項目教學方式?!肮ぷ魇抑啤钡慕虒W模式主要通過采取與市場化項目一致的運作形式,針對課堂教學內容、社會實際設計項目、虛擬設計項目或設計競賽項目等,由專業教師與學生組成項目團隊進行項目的運作工作,開展對實踐設計項目的調查、研究、討論、設計、評價、運用等各個環節的具體工作。在項目運作時,教師主要負責項目的來源,并根據不同性質的實踐項目組建相應的師生項目團隊,負責項目的整體運行、指導及控制。學生根據實踐項目的需求,完成項目設計的整體實踐工作,并及時做好項目的整理和總結工作,為其他設計項目的順利開展積累實踐經驗和設計手段。為了保證實踐設計項目的持續性和工作室高水平成果的培育,除了在項目運行過程中要強化凝練實踐設計項目團隊外,還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及考核機制,創造良好的學術氣氛,以確保實踐設計項目的有效開展和工作室的高效運轉。同時在“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中可嘗試引入一定的市場化競爭機制,在同一工作室進行同一實踐設計項目不同方案的競爭,或是在不同的工作室進行同一實踐設計項目的競爭,以促進工作室健康有序發展和高水平設計成果的涌現,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項目與團隊之間的雙向選擇。通過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利用專業基礎教學和實踐設計項目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斷的探索和完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建立符合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才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出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六、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的要求,這是一項相當艱巨的工作,也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者,要引起新的思考和研究,積極開展各項教學改革和教學討論,嘗試新穎的專業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能夠全面滿足社會及用人單位對創新性復合型專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的有效道路。
作者:張洋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
一、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這三種能力的途徑
1.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
第一,開設設計方法課程。設計能力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但有的高校并沒有明確講授設計方法,而是含糊地開設諸如居住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等課程。第二,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初入大學的新生雖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形成,但對于美還沒有更清晰的認識。美的內容是極其廣泛和多元的,所以在設計審美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師應尊重每名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廣泛涉獵多元文化,從而提高審美能力。第三,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白x”不僅是讀書,也包括看電視、電影,或者到實地進行體驗。如,學生要設計咖啡廳,如果學生從沒進過咖啡館,完全沒有生活體驗,那么其只能上網搜索咖啡館的相關資料、看圖片等,這樣的設計難以得到認可。因此,學設計不能紙上談兵,實地體驗非常重要。
2.學生制圖能力的培養
制圖是設計師表達設計思想的重要途徑,設計需要制圖來表現。但制圖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不僅要求學生知道制圖規范,如標注方法、圖線線寬規則,讀懂設計圖中的各種符號,更需要學生掌握施工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夠看懂水電暖相關專業的圖紙,否則制出的圖紙沒辦法和水電暖配合施工,制圖的深度只能停留在平面圖、立面圖這樣的初級階段。第一,加強施工工藝知識的掌握。施工工藝是制圖的必備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多組織學生參觀施工現場,使其了解各種材料的性能及尺寸規格。學生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正確繪制剖面圖、構造詳圖等。第二,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學習。運用軟件是為了表達設計意圖,使設計更完美地體現。但學會軟件不代表就會設計,這是許多初學者容易走進的誤區。
3.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表達能力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自我營銷的表達,另一個層面是設計方案的表達,這兩種表達缺一不可。第一,自我營銷的表達。首先是個人形象的傳遞,試想在穿衣打扮、接人待物方面邋遢的設計師,會給客戶什么樣的印象?所以個人形象是很重要的。其次在自我營銷方面,設計師應加強設計理念的推廣,讓客戶認可自己的理念,如果認可了理念,那么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第二,設計方案的表達。影響設計方案優劣判斷的因素,一方面在設計,另一方面在口頭表達。在教學上,學生長久以來處在被教授的位置,口頭表達的能力也較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設演講與口才課程,每門課程都采取學生講標的形式,講標者接受其他學生和教師的評審。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除了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努力培養學生的以上三種能力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集中考試的方式使學生有緊迫感,可以根據不同年級進行相應的期中、期末考試,制作專門的設計任務書,讓學生鞏固一學期所學到的知識。如,一年級上半學期學習的內容為素描、色彩、三大構成,那么除了英語、政治這些文化課以外,專業基礎課也可以來一場考試。如,命題設計為“古色古香”,要求用構成的方式表達,這樣三大構成的知識都可以運用到設計中。將每學期的知識都做一個命題設計的總結,不但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自我思考、形成設計理念、掌握良好設計方法的能力。
二、結語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也適合環境設計的教學工作。只要教師把學生的基礎打牢固,針對專業特點,培養學生多看、多聽、多思考,敢于付諸行動,樂于分享、積極向上的心態,那么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能力將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作者:魏韻佳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
一、課程現狀
中國近當代傳統的色彩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沿襲前蘇聯的契斯恰科夫色彩教學體系,即是通過對靜物或是實景的寫生,達到色彩訓練的目的。然而,在美術學科門類越趨多元化的今天,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也越加的明顯。就藝術設計學科而言,色彩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色彩表現能力和主觀設計能力,傳統教學模式課程內容的單一性和對象寫生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禁錮了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創作能力。因此,學以致用成為了設計色彩基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更具針對性和應用性的教學模式亟待每一位教師思考及研究。
二、課程改革措施
1.重視欣賞課程的針對性教學
欣賞課程是環境設計色彩基礎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環境設計專業的色彩欣賞教學應在教授學生色彩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于引導學生對作品色彩構成美感以及色彩情緒進行思考,而非一般性的繪畫技法欣賞研究。這一點是藝術設計學科對于色彩教學的基本要求。就環境設計專業而言,作為一門應用型藝術學科,色彩欣賞課程還應結合客觀的社會環境所展開。因此在課程內容上,教師除了常規的印象派科學色彩理論教學,還應結合當下的社會普遍審美意識,適當引入具體色彩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色彩的設計美感,從而使學生更加明確色彩課程學習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國傳統色彩理論研究應作為欣賞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設計思潮沖擊下的中國社會大環境中,對于本民族色彩的分析與認識常常是設計色彩學習的盲區。相較于西方的色彩理論,東方的色彩美學承載著更為豐富哲學內涵。無論是“五色”之說所暗合的五行玄學,或是民間藝術中“極色”的天真浪漫,這種精神性的東方色彩美學意象往往能成就設計師的靈光一現。相較于現今社會所充斥的侵略性的西方商業色彩,精神性的色彩空間似乎更加難求了。將東方色彩美學的含蓄與浪漫引入欣賞課教學,對于學生色彩審美的全面發展彌足珍貴。色彩審美需要潛移默化的培養,欣賞課程的目的在于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與“讀懂別人”是同樣重要的。因此,單純的欣賞作品并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實現教學目標還需要教師與學生更加積極的配合?!耙虿氖┙獭笔撬囆g教育的普遍要求。在欣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當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來配合教學,形式上可以多樣靈活,可以是文本的﹑圖像的﹑或是模型式的。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業,考查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吸收程度以及對色彩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了解學生個體之間色彩審美興趣的異同。在歸納總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教學評議活動的形式,對學生階段性的色彩作業給予指導﹑分析以及肯定的鼓勵,激發學生的色彩學習興趣,建立藝術自信,幫助學生尋找﹑歸納各自的色彩體系。相對于傳統的欣賞課教學,恰當地引導和挖掘學生的潛力更加重要?!肮び破涫卤叵壤淦鳌?,教師應通過更有針對性﹑目的性﹑階段性的色彩欣賞課程,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給予學生一雙設計師的眼睛。
2.打破靜物寫生課程的傳統模式
教師擺放靜物,學生進行寫生,這種靜物寫生教學模式在各大院校已習以為常。然而,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寫生能力之外,主動組織畫面色彩能力的培養同樣重要。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適度的調整。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擺放靜物是很好的嘗試。在挑選靜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靜物組合的具體色調作出一定的要求,來增加課程的難度。到課程后期,也可以針對色彩情感性的表達對靜物組合的擺放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表現歡快或是憂郁等等。應對與教師的要求,學生挑選適當的冷暖襯布搭配,大小不一的各色靜物作為繪畫主體,這個過程對于練習學生的色彩審美與組織是非常有益的。在擺放靜物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幾點問題:
1).如何使畫面松緊適度,疏密有致。
2).如何運用色彩冷暖規律,安排靜物間的空間關系。
3).如何通過襯布的搭配突出主體物色彩。
4).如何營造靜物主題與畫面的情緒。教師通過指導,將自己的視覺經驗和思維模式與學生進行更直觀的交流,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色彩修養和品味。同時,教師通過觀察,可以更及時地發現學生的思維誤區并加以引導和改正。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訓練,培養有意識地安排和處理色彩關系的能力,提高對色彩知識運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結合了對學生色彩設計思維方式的培養,使色彩寫生教學跳出單純的技法訓練的樊籬。它是符合設計學科的專業特殊性對教學模式的客觀要求,也是對設計色彩教學新模式積極的嘗試。
3.實景寫生中色彩設計思維的介入
除了色彩靜物寫生,色彩實景寫生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在實景寫生中,景物造型對色彩的具象化要求遠沒有靜物寫生高,因此,學生在色彩表達方式上有著更大的自由度,對于處理畫面中“形”與“色”的關系也有更為豐富的可能性。對于環境設計專業,設計思維介入實景寫生教學是必要的。教師在教授傳統的印象派色彩寫生知識的同時,應適當引入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等設計基礎概念,引導學生對畫面色彩的設計布局進行思考。具體的教學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選取具有色彩表現價值的景色,引導學生發現對象的色彩構成美感,幫助學生歸納色彩空間構成規律。
2).指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藝術的主觀處理,通過移動、取舍、夸張等方法,對局部色彩進行主觀安排,鍛煉學生設計和把握色彩節奏感的能力。
3).強調光色和冷暖的處理,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階段性的色彩實景寫生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不同時段光線的變化迫使學生不得不快速地把握瞬時的色彩美感,而用最概括最有效的方式反映在畫面上。色彩實景寫生的客觀因素間接地避免了學生概念的描摹對象,而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下,學生設計畫面色彩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加強,因此,實景寫生是最能直觀反映學生色彩表現能力的基礎課程。同時,它對色彩靈活性和色彩形式美感的表達要求較高,在教學內容上與相關設計課程有著一定的銜接,是設計色彩基礎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4).重視自學能力培養,提高色彩思維能力在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色彩》課程教學中,理論課程的課時比重要比實踐課程少得多。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課下加強色彩理論知識的自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堅持臨摹訓練,閱讀專業理論書籍也是自學的有效途徑。首先,在學習理論課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通讀教材,做好預習工作,使理論課課堂教學更有成效。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定期定量完成閱讀任務,并整理和歸納讀書筆記。也可以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對色彩的某一方面知識進行具體的研究,如色彩的空間與方位感,色彩對心理或是生理的影響等。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環境設計學科具體的專業要求,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色構練習,也可以針對學生正在進行的設計專業課程做具體案例的色彩分析。總而言之,教師應該盡量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基礎色彩》課程的教學與后續設計專業課程進行適當的銜接。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改革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校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更為豐富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以更為全面的教學內容來完善知識體系,以更為積極的教學引導來開發創新思維?!昂媳е荆c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基礎色彩》教學中,教師應以更為多元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厚的土壤,為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秦文斌 單位:福建工程學院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一、課程定位
寫生是一門目的性明確的課程,讓學生在優美的風景和建筑環境中理解空間和表現空間。通過環境設計寫生可以獲得直觀的現場印象,提高學生對戶外風景形式的直觀立體效果認識。環境設計專業寫生與美術類專業的寫生相比有一些異同點。相同之處在于它們在繪畫工具、素描基礎方面都是相同的。它們都是對于外部事物的真實提煉,能夠形成構圖完美、視覺線條流暢、整體結構清晰的寫生作品。而兩者的區別在于:環境寫生設計更為突出環境中的主體,如建筑和配景的形象等,在寫生的過程中應強調建筑透視與結構的精準;而美術類的寫生則強調主觀因素的表現,強調作者對外部事物意境的表達。
二、教學組織
在教學活動組織上,環境設計專業寫生不拘泥于“教室”,而是將其擴展到學校之外的“實習基地”,建立以“實踐課題”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組織模式。目前很多高校設計專業在寫生實踐教學中從制定合理的實踐計劃、應用多種實踐工具器材、強化和改進教學方法及手段、建立固定的校外寫生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成果展等措施來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三、實踐運用
在教學實踐中訓練學生動手、動腦的思維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處于設計寫生連貫中,鋼筆畫則可以使設計者思維不斷變換,快速記錄自己的想法,創造更多的靈感。培養學生藝術設計學科造型的基本能力、審美能力、觀察和思考方法,通過寫生掌握藝術表現技巧、設計和創作的規律等。為后續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習奠定造型和表現的基本能力,也為專業設計課程積累設計素材。
(一)積極動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學習快速表現,首先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手繪訓練,強化實踐動手能力,需要有一定數量和時間的積累才能換來高質量的手繪效果。因此,根據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安排合理進行鋼筆畫技法的練習,養成積極動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打牢基礎,訓練線條
在初步接觸鋼筆畫時,應在線條練習上多下功夫。環境設計專業鋼筆風景速寫的基本表現形式是用線條進行造型處理,在實際練習中,只有利用線條的藝術魅力才能最簡潔、明確地表達對象特征。以線造型可簡可繁,在進行環境藝術寫生中既可以運用簡潔線條描繪物體的輪廓,又可以用線條準確地刻畫對象的特征,還可以用線條的疏密關系來塑造出對象的形體與光感效果。
(三)明暗關系
在鋼筆畫藝術語言表現中,明暗表現手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方法。鋼筆畫中明暗表現手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光影明暗表現:主要強調物體受光后的明暗關系的變化,注重對明暗交界線處理,強調物體間的明暗對比效果,注重物體明暗交界線處理,暗部與亮部及光的來源與方向的表達。運用這種表現手法所獲得的寫生作品相對比較寫實,節奏、層次豐富。
2.漸變式明暗表現:漸變式明暗表現多在物體的邊沿和形體的轉折處進行變化,由深至淺的進行明暗關系的處理,形成一個飽滿的平面輪廓,使表現的畫面具有良好的裝飾趣味性。
3.綜合式明暗表現:運用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線條,或根據畫面需要所畫的色塊,其目的是使畫面更生動和更富表現力。此類表現手法要求繪畫者具有一定手繪經驗,能夠良好地控制畫面的氣氛與節奏,較好地表現物體的明暗關系。
(四)透視表現
透視在環境設計寫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正確的透視是理解空間結構的重要方式,也是設計寫生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們常常發現,一幅鋼筆畫如果透視不對,即使線條流暢,光影關系表達到位,畫面也會看上去別扭。由此可見透視的重要性。在環境設計寫生中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好透視呢?憑感覺來畫肯定是不行的,可以采用設計類專業的幾何透視法來畫。這樣精確性是能保證的,不過如果作畫如同畫工程圖,速度很慢,也就失去了寫生要求快速捕捉形體能力訓練的意義。一幅優秀的鋼筆速寫作品需要豐富的視覺語言,在環境設計專業寫生中,雖然所使用的工具比較單一,但它的表現語言卻存在著各種豐富性。通過鋼筆畫的藝術表現形式,運用豐富的視覺效果,結合線條、明暗、透視的相關法則更好地傳遞物體的裝飾性。
四、結語
在環境設計教學中,我們需要強調環境寫生的目的,需要加強學生線條運用能力,需要強化學生對透視與結構的理解,通過環境寫生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應用各種技法的能力。環境寫生課程往往是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和四年大學生活中的亮點,在教學中值得引起高度重視,注重教學引導和教學啟發,注重講授與寫生實訓相結合,創作出有新意和特色鋼筆畫作品,為后續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劉津
一、環境專業課程設置
當下,許多高校環境設計相關專業多只開設CAD、3DMAX等相關專業軟件課程,似乎只有這些才是環境專業必須的。還有一些院校將所有專業通用的計算機基礎納入環境設計專業,而且當成必修課開設,因為學生畢業需要考級。實際上,這些做法太過簡單草率,都是不正確的。首先,所有專業都要求的通識基礎課計算機基礎,在設計專業已經完全沒有開設的必要了,這門課是以前計算機還未普及時所開設的基礎課,內容跟不上時代,學生也學無所用,像編程之類課程,設計專業學生用不上,只為應付過級考試,考完就丟。再就是,很多環境專業只開設CAD、3D等行業軟件課,不開其他如AI等排版類軟件課,這樣也不對。筆者在帶學生作課題設計和畢業設計時發現許多問題,很多學生不會設計和制作畢業設計展示展版,不會求職書的版面設計和制作,不會標書設計和制作,不會做稍微漂亮一些的PPT,甚至是不懂形式美法則,等等,涉及此類應用時需要求助于人。其實,一些平面設計軟件,對學生視覺美感養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平面設計、排版軟件,與CAD等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是所見即所得的,在設計時更容易把握視覺元素運用,而且軟件界面本身就很漂亮,經常使用,能達到視覺美感的高度養成。
二、學習軟件的選擇
環境設計專業需要學習哪些軟件?這些軟件在課堂中應該如何組織教學呢?需學習到什么程度?安排多少課時才算合理?環境專業學生學習軟件,并不需要把所有軟件都學習到精通或熟練的程度,因為所有軟件都很龐大,要是把所有命令都學會,顯然不現實。特別是一些平面設計類軟件,需要開設,但不需要像視覺傳達相關專業那樣深入學習。筆者經過多年探索,覺得軟件學習可以這樣安排選擇:選擇一個矢量圖排版編輯類軟件,比如:CorelDraw、Illustrator;選擇一個點陣圖處理類軟件,比如Photoshop;選擇一個工程圖繪圖軟件,比如CAD;一個三維繪圖軟件,比如3dsMAX、SketchUp。在這樣五類軟件中各選一個,學習時讓各個軟件互相融會貫通,就是適應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模式。四、以教授方法和原理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以上所列五類軟件中各選一個,學習起來就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和精力。這些工具軟件功能都很強大,命令都很多,需要長時間實踐。如果都去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生的時間、精力都不夠。其實,我們可以有目的、有選擇地學習一些常用且最基本的命令,以最簡單、最短時間的方法學習到最常用的命令,讓學生能快速上手,能直接使用計算機做課題,且能舉一反三,在項目應用中成為高手。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往往比較浮躁,對命令學習往往不感興趣,所以要多加探索,增添學習趣味。筆者在教學時,經反復探索,摸索出一系列讓學生以幾個小練習就可以上機使用CorelDraw、Photoshop、CAD等軟件的學習方法。
1.練習一
這是CorelDraw這門課第一次練習,首先學習設置比例和尺度,如矩形、圓形等按比例設置相應尺寸,再學習復制、復制過程中放大和縮小命令;旋轉、旋轉復制等命令。整個這些工具和命令采用這個方法學習,只需要20分鐘即可快速掌握。
2.練
在這個學習中,主要是選擇學習結合命令,對齊、排列等命令,這些命令為以后的CAD、3DMAX等打下基礎。時間也只需要15~20分鐘。這個練習加上組織教學時間,正好與練習一組成一課時。
3.練習三
在這個學習中,學習節點編輯命令和修剪、焊接、合并等命令。因為這些命令能為以后學習Photoshop的路徑工具、3DMAX的手繪線工具和布爾運算命令打下基礎,雖然不同軟件里叫法不一樣,但其使用原理、繪制方法、節點控制操作模式以及布爾運算的原理和運用方法都是一樣的。時間需要40~45分鐘。
4.練習四
在這個練習中,先學習結合、修剪、焊接等命令,再復習對齊命令。因為前面已經學習過的命令需要反復練習,避免遺忘。結合、修剪、焊接也是將來要學習的3D中的布爾運算命令。時間也只需要40~45分鐘。
5.練習五
學習結合封閉圖形命令并填充圖案和色彩,了解在計算機里填充色彩需要閉合圖形的原理,為以后學習CAD面域概念、3Dmax、SketchUp中閉合線形概念打下基礎。時間40~45分鐘。
6.練習六
學習對齊與分布命令。在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時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不要手工在屏幕上測量尺度和對齊物體,這樣不準確不規范,所有對齊、分布、測量等精細工作全部交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這正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優勢所在。本練習時間也是40~50分鐘。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只需要5~6個課時,就能讓學生熟練掌握CorelDraw這樣一個龐大軟件的常用命令,且為后續軟件學習打下了基礎,學生學習起來也很輕松,對幾個命令反復學習和練習,加上創新作業時間,絕大多數學生在8課時的課堂學習之后,就能獨立使用CorelDraw進行展板排版編輯、標書設計制作等工作。
三、結語
同樣道理,筆者在Illustrator、Photoshop、CAD、3dsMAX、SketchUp等軟件教學時,都是把最常用的命令提煉出來,用幾個簡單練習,把各個不同軟件相同點提煉出來,讓同學們用最短時間入門。學生能用最短時間,融會貫通各個不同軟件,可以立即開始專業課程作業、課題設計、項目設計、校外實踐,在使用過程中慢慢自主學習至精通。所以,在教學中各軟件不能各自獨立教學,而是需要把幾個都要用到的軟件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效果好。
作者:高英強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