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04:18:39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設計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設計服務助陣產業結構升級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面臨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二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產業的成功轉型需要通過產業創新培育產業的競爭優勢實現。設計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代表之一,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傳統產業等提供創新服務、提高產業的競爭優勢,實現產業的融合發展和經濟再發展。推進設計服務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有利于加快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步伐。
二校企合作推動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改革創新
從上世紀末開始,隨著中國經濟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和產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產品設計、廣告設計等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全國各個辦學層面遍地開花。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面對新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直接面向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滿足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筑業、信息業產業等重點領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了適應社會需要、提高人才培養的實用性與實效性,高職院校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不斷加強企業合作,推進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步伐。由于學校與企業的效益著眼點不同,目前的校企合作還建立在淺層面,需要政府部門不斷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發展。分析兩者的利益關注點,校企合作可以在人才互培、項目合作等方面展開,對高職院校而言,可以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建設、師資培養、學生實習實訓等多環節展開校企合作。
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現狀
畢業設計是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極其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之一,對藝術設計類專業而言,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通過畢業設計的選題、計劃的制定,展開市場調研、明確設計定位,再進行方案的表達與論證,最后完成論文或報告的撰寫和答辯。學生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才能較好地完成畢業設計,因而畢業設計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學生走向社會獨立開展設計工作的橋梁;一份好的畢業設計作品往往是學生通往理想工作崗位的敲門磚?,F實操作中,畢業設計的實施受多方面條件限制,教學質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與企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有脫節。
分析原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畢業設計與實習工作相沖突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社會就業形式和教育形勢的影響,多采用“2+1”或“2.5+0.5”的學期設置,最后一學年或一學期為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和頂崗實習。雖然專任教師普遍認為畢業設計課程很重要,學生應該在學校完成,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被指導;而更多的學校考慮到就業需要(亦或是為了畢業設計課題的真實性),將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同時進行,學生在校外完成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采用面對面指導、網絡指導、電話指導等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這一操作方式就像雙刃劍,專業對口的實習使學生在做畢業設計時相得益彰,增加了實戰經驗;而專業不對口或崗位不對口的實習使學生忙于應付工作而無暇顧及畢業設計。
2指導教師工程實踐經驗不足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師資隊伍的擴建,大多數教師從高校到高校,缺乏企業實踐工作經驗。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無法從企業生產的角度深入指導畢業設計,多數畢業設計紙上談兵,無法被企業采用、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教師教學任務重、指導學生數多,時間、精力有限,對畢業設計的指導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畢業設計教學實訓條件有待改善畢業設計流程的完整性決定了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都需要借助較完善的教學實訓條件才能完成。校內教學實訓場所條件往往無法達到企業級模擬仿真效果,規模上也無法容納所有畢業生,因而會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畢業生分布在各個校外實訓基地或實習單位則能緩解這一矛盾,但如上文所述也存在實習崗位不對口反而影響畢業設計的現象。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畢業設計質量提升策略
分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特點與存在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將校企合作融入畢業設計的各環節,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1召開畢業設計動員會,引企入課召開畢業設計動員會對畢業設計工作的全局把控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動員會,學生可以清楚畢業設計的意義、目的、任務、評分標準、時間進度安排以及不合格的后果和責任等。動員會上可邀請企業專家到場,介紹設計的前沿動態、企業的設計領域和設計項目,便于學生選擇畢業設計課題方向。將企業的真實項目融入畢業設計,學生的設計過程也是參與企業項目設計的過程,更能激發學生對畢業設計的興趣度。
2校企雙指導教師聘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等直接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校企雙導師共同培養畢業生。畢業設計由校內及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可以激發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度和主動性。校內指導教師主抓畢業設計程序的完整性與論證的嚴謹性,給予方法論和技能上的指導;校外指導教師主抓學生的設計創意與可行性操作,給予技術、工藝上的指導。畢業設計雙導師制不但能提高畢業設計質量,還能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的溝通與相互學習。對校內指導教師而言,可以進一步了解企業的運作和技術要求,增加了教師項目承接、科技服務的概率。
3企業多途徑參與畢業設計選題環節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關鍵。選題應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的訓練,體現畢業設計實踐的綜合性、實用性和系統性。好的課題能強化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并使畢業設計質量最大化。高職畢業設計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應植根社會經濟建設熱點,保證選題的實效性、創新性和社會價值。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畢業設計課程中通過選題也應體現該目標。企業可以多角度參與畢業設計選題環節。
藝術設計類畢業設計課題一般分為三類:
⑴模擬命題: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特長和興趣,與導師共同商定課題,該類課題需要教師積累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模擬選題,所在專業可以建立畢業設計課題庫。
⑵設計比賽:目前常見的設計比賽多為行業、企業主辦,主辦方希望通過比賽征集某一主題上的設計創意,往往具有較好的前瞻性或實用性?!秶鴦赵宏P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出要“規范和鼓勵舉辦國際化、專業化的創意和設計競賽活動,促進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新成果展示交易”。政府舉辦、行業參與的設計比賽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此類課題可以吸引政行企校多方的關注度,將比賽項目作為畢業設計課題,優秀的畢業設計參賽作品對于提高院校專業的社會影響力有著重要作用。
⑶企業實際項目:學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專業對口的實習,將畢業設計與實習單位的實體項目直接掛鉤,有利于學生全面的了解市場,在把握設計項目市場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實戰演練中得到質的變化。此外,畢業設計可以通過公開的開題答辯環節論證選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讓學生陳述對選題的理解、相關調研、可行性分析及設計定位,校企指導教師當場進行指導,確保后面環節的順利進行。
4校企共建校內外畢業設計實訓基地:學校和企業有著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在培養人才和技術研發等方面可以互為利用、相輔相成。校企合作可以為高職教育充分利用與整合各類教學資源提供條件,校企共建校內外畢業設計實訓基地是畢業設計質量提高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學生在專業對口的校企合作單位邊實習邊做畢業設計,可以充分利用實習單位的場地、設備等條件,緩解校內資源的緊缺現狀;另一方面,可以引企入校,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建立校內設計工作室等,讓學生在工作室完成畢業設計,還有利于學生的管理。校企合作共建畢業設計實訓基地可以讓學校和企業從物質層面到精神、文化層面實現資源互補,形成合作的多贏局面。
5企業人員參加畢業設計展畢業設計展作為一種有效的展示手段,可以視覺化展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階段性成果。多數設計院校會在答辯前后進行畢業設計作品展,一方面便于答辯教師提前進行作品評閱,另一方面豐富的設計作品也可以吸引低年級學生觀摩,濃厚的氛圍在凸顯畢業設計環節重要性的同時也充分展現了設計專業的教學特色。展覽的開放性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榮譽感結合,提高其對畢業設計的重視度,從而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畢業設計展也是實現校園招聘的優質平臺。展覽可以邀請企業人員進行參觀,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在用人單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企業也可以通過展覽感受院校畢業設計的水平,從畢業設計的質量判斷學生的專業能力,直接招聘優秀的畢業生。
6企業人員參與畢業答辯畢業答辯是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課程的最后環節,以往的畢業答辯多是由校內專任教師承擔,單一的人員構成在判斷設計作品的實際應用性、可行性、商業性等方面不免會點評不到位或產生偏差。畢業答辯聘請校外企業專家,由校內專任教師、企業專家等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可以對設計作品進行全方位的點評,再一次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企業專家參與畢業答辯也有利于企業發掘優秀畢業設計作品,提高畢業設計成果轉化率,實現校企合作的最高目標。
五總結
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模式是當前高職教育辦學模式變革的主流方向。對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完善畢業設計管理,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加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各環節的校企合作,不但可以避免因就業對畢業設計造成的影響,使學生全身心投入,保證畢業設計質量,還有利于學生就業選擇,使學生實現從課堂到企業的優質就業?;谛F蠛献鞯漠厴I設計從教學的主體到氛圍的營造,可以全方位彰顯人才培養過程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作者:吳君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一、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
1.學生進入實驗室學習前的培訓不到位。藝術設計類的學生是實驗室的參與主體,所以他們對實驗室管理以及實驗設備的維護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培養學生們對實驗設備的責任意識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通過課前培訓來進行提醒、告知。實驗室課前培訓主要是第一次進入實驗室時,由專業課老師進行講解,主要告知一些上下課時間、借用規則、座位管理規則等,而學生對這些“可有可無”的規則制度是太不用心的,只把這一培訓看做是“形式主義”。
2.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水平有限。實驗室管理人員大多數都遇到了這樣一種尷尬的情況:他們即不屬于學校的行政人員,也不屬于任課教師行列,處于學校人事管理的邊緣。不僅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熱情,把自己的職業看成一種“閑職”,而且學生們還有同學校的任課老師們也對他們有一種“輕視”的態度。久而久之,這些管理人員紛紛申請調離,進一步造成了管理人員的缺失與混亂。
3.實驗室設備陳舊、故障頻發。大多數實驗室(除新建實驗室)設備陳舊,使用過程中頻發故障,這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和學生們專業技能的提高。具體原因表現在:學校資金有限,設備更新緩慢;實驗室管理人員維護水平有限,對一些有破損的設備不能及時修復;學生長期不正確使用實驗設備,降低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和運行速度;工科院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二、創新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的對策
1.做好課前培訓,提高學生使用實驗器材的素質。學生們對實驗室的管理主要體現在使用實驗設備時的責任意識和認真態度,而這種意識和態度的培養主要可以通過有效的課前培訓。課前培訓可以在以前僵化模式上有所突破,具體地可以以視頻的方式來詳細介紹管理條例及正確的使用方式,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們使用實驗器材的責任意識;還可以通過合理有效的使用記錄(包括使用地點、人員、開始使用時間、停止使用時間),來追蹤學生們的設備使用情況,以此來規范學生們的使用行為,明確使用責任,減少設備的磨損情況。
2.加強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建設,實現科學化管理。加強實驗室的制度建設,是創新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的直接方法。實驗室管理制度大致應該包括四個部分:實驗室設備使用詳情介紹、實驗室學生使用守則、實驗室日常管理條例、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行為規范,這四部分要從細節入手,盡可能考慮到學生們及管理人員可能出現的問題,以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不僅如此,還可以在管理制度的公布及張貼方式、位置上多做創新;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使用,盡量地使用一些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具有人文關懷的詞語,以此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們的注意力。
3.建立專業的實驗室管理隊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不可否認,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或教師隊伍,對提高實驗室的管理質量與管理效果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實驗管理隊伍是十分必要的。針對這一目標,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實驗室教師的歸屬問題,學校一定要嚴格明確,或屬于行政人員或屬于教師隊伍,以此來承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學校地位,激勵他們好好工作;二是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具體可以表現為定期送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技術、管理方面的知識培訓,鼓勵實驗室管理人員進修或參與職稱評定等,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考核與監督,采取不定期考核,并把考核結果運用到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升職與加薪上,以此來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狀態,提高實驗室的使用質量。
4.與時俱進,建立先進的專業實驗室。實驗室的很多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制度問題和工作態度問題,而是實驗設備本身過于老化、功能欠缺,很難與現代需求相匹配。藝術設計類專業是時效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和老師必須十分了解當代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以及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實用性很強的專業技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專業人才,所以實驗室器材的及時更新對學生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學??梢酝ㄟ^與藝術設計領域的相關企業聯合建立實驗室,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的實驗設備,學校則作為企業員工的培訓基地并且優先向企業推薦優秀畢業人才,這樣一來企業與學校實現了“雙贏”。總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的管理創新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老師、學生的相互協調與不斷溝通。在現有情況下大家要把實驗室的管理創新看做一件大事來抓,及時發現問題,重視問題,并慎重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從心理上把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實踐練習放到重要位置,明確教育的目標,創新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科學、高校、先進的實驗環境,才能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創新人才。
作者:何曉芳單位: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
一、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內涵
筆者認為,教師發展是一個持續的、貫穿職業生涯的過程,是動態的概念。具體來講,“教師發展”是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學習與教育實踐,主動地獲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逐步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發展自己,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的成長過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主要為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等領域的職業崗位培養能從事相關設計以及掌握現代設計技術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其高職教育性質和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藝術設計類教師職業特征,即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能力,成為“雙師型”教師。這一職業特征使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與個性。筆者認為,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內涵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具備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素質,要求具有先進的高職教育理念,具備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以及課程教學能力、教學評價能力;第二,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素質,要求具有藝術設計類行業或職業崗位的專門知識和豐富的專業實踐能力;第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第四,具備完美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具有敬業和奉獻精神、良好的品德??傊?,藝術設計類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一定的科研能力,還應具有較強的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
二、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現狀
1.藝術設計類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隨著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藝術設計類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為了滿足教學需要,學校引進了一批年輕教師充實教師隊伍。筆者調研發現,高職藝術設計類師資隊伍中青年教師的比例高達75%以上,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力量,造成教師年齡結構上不合理。另外,師資職稱不高也是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只有中級和初級職稱,副高及以上職稱所占的比例較少,且多為傳統的專業如美術教育專業等。
(2)教師職業教育能力不高。目前,我國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絕大多數來源于普通高校本科生或部分碩士生,甚至是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他們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工作。這部分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缺乏企業背景,缺乏來自設計一線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現場教學與指導實訓能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職業輔導、就業指導和實踐操作等職業工作教學能力。另外,雖然部分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他們對教學的投入明顯不足,既缺乏對高職教育和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又缺乏對教學手段及方法的思考和探索,這對藝術設計教學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
(3)教師科研意識淡薄,水平不高。科研水平是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支撐。教師科研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教師對自身專業領域前沿知識的把握,也影響教師的具體教學。因此,加強科研工作對教師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當前藝術設計類教師的科研意識不強,科研水平整體不高,發表學術論文和著作的數量較少,質量也不高。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藝術設計類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專業比較特殊,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學歷斷層現象,基礎研究能力有限;二是大多數藝術設計類教師缺乏參與科學研究的熱情,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沒有形成科學研究的良好氛圍。
2.缺乏對教師發展的認識
教師發展是貫穿職業生涯的過程,其內涵是不斷豐富與發展的,而對教師發展的內涵深入理解,是教師自我發展的前提基礎。從調查結果看,大多數藝術設計類教師缺乏對教師發展的認識。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對教師發展的內涵不明確,認為教師發展即教師培訓,對教師發展概念及內涵比較模糊,尤其對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內涵缺乏清楚的認識;
(2)缺乏明確的自我職業發展規劃,大多數教師缺乏自我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明確的個人職業發展方向,認為自我發展水平不高是因為外部環境的不理想。殊不知,在教師發展的內部驅動力和外部驅動力中,前者是決定性因素。
3.缺乏一個有效的促進教師發展的機制
目前,高職院校都在抓內涵建設,因為他們都已認識到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對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性。然而,調查發現,盡管不少學校及藝術設計學院(系)出臺了相關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與制度,但還是停留在“建設”層面而非“發展”角度,缺乏對教師個人發展需求的關注,更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促進教師發展的管理機制。這導致部分專任教師外出培訓與下企業實踐鍛煉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個人發展的內部動力被削弱了。因此,在高職院校內部成立專門的教師發展機構,規劃與運作教師發展已勢在必行。
三、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對策
提高當前藝術設計類教師隊伍的水平,實現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促進藝術設計類教師的發展。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依賴于教師所處的外部環境和教師自身兩方面的因素,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內驅力和外部環境的有機結合,教師自身發展才能實現。筆者建議采用以下兩個方面對策,實現藝術設計類教師的發展。
1.學校應搭建發展平臺,營造教師發展環境
雖然自身發展是教師發展的根本,但如果缺乏外在環境提供的支持,大多數教師不會主動發生改變。營造良好的教師發展環境,可以使教師得到更快成長,從而為建設一支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藝術設計類師資隊伍奠定外部條件。學校應站在教師發展的角度,關注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藝術設計類教師搭建發展平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創建教師專業共同體。教師發展既有個體特征,又有群體特征。實現教師個體以及教師群體的“雙贏”,需要一個良好的團隊學習機制,即教師專業共同體。教師專業共同體是以學校為基地,以教育實踐為載體,在團隊情境中教師通過相互學習、合作、探究等形式,促進教師整體成長的提高性組織。藝術設計類教師在求學歷程、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性,即使是教授同一門課的教師,他們在教學的整體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方面也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性在教師專業共同體中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為此,學校和藝術設計學院(系)應該創造條件,以學科或專業的形式建立教師專業共同體,并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及評價機制。在專業共同體中,教師之間通過交流、合作、探討、學習、分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教學實踐,從而實現藝術設計類教師的共同成長。此外,教師專業共同體的創建,也有利于藝術設計類教師產生歸屬感及形成共同的價值目標,增強凝聚力。
(2)加大校本培訓力度。校本培訓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陣地,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目標,有組織、有目的地對校內專任教師進行在職培訓的實踐活動。它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校本培訓的內容包括先進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專業技能、教育科研方法、職業道德等,其培訓形式包括專家學術講座、科研培訓、合作學習、國內外訪問學者、出國進修深造等。學校和藝術設計學院(系)要針對藝術設計類教師的特點,將教師參與校本培訓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開展,制訂具體的校本培訓計劃,引導藝術設計類教師積極參與校本培訓,完善藝術設計類教師培訓學習激勵與評估機制,為教師的進修培訓提供有力的保障機制,創建教師個人培訓檔案,調動教師參與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藝術設計類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此外,學校還應將藝術設計類教師參與校本培訓及培訓效果作為教師教學業績考核的依據。
2.教師自我發展的途徑
(1)明確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目標。目前,我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正從規模擴展轉向內涵提升的階段,教育質量的提高、高技能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于藝術設計類教師的水平。教師水平的提高,教師發展是關鍵。教師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決定了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保障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質量,要求藝術設計類教師根據自身專業能力的現狀明確未來自我發展的目標,用期待目標指引具體的發展。而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群體的變化、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程度的增大,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構成挑戰。教師應冷靜面對,努力適應。一方面,教師要掌握高職教育發展規律,增強職業道德;另一方面,教師要拓展自身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這既是順應高職教育發展新形勢的要求,也是適應藝術設計教育不同發展階段對教師發展的要求。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任重道遠。
(2)樹立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自主發展意識。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固然需要學校政策的支持,但教師個體也應以自我發展需要為動力。藝術設計類教師發展的主體還是教師本身,教師發展應是主動的發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自主發展意識是教師本人對自身專業能力現狀,以及對未來自我發展要達到的目標的自覺認識,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是保證教師不斷自我發展的內在主觀動力。實踐表明,如果缺乏發自內心的熱情參與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那么,教師發展很難得以實現。只有具備自主發展意識和能力,教師才能自覺地采取促進自我發展的手段和措施,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藝術設計是一門非常“前沿”的學科,不同時期,其學科設置不盡相同,具有嚴密的科學性。藝術設計類教師面對的是一門“發展性”的學科。為此,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必須具備自主發展意識,積極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機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實現自我發展。
(3)積極開展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教師本人所從事的一種自我反思研究,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研究對象,對自己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結果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過程。杜威認為,反思是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實踐表明,行動研究有利于教師通過反思與行動,發現自己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教學理論和方法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采取行動解決,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領域。藝術設計教育在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技術能力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此,藝術設計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行動研究,對自我進行分析,學會運用反思性教學策略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促進自我發展。此外,教師通過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
四、結語
我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前景廣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高職藝術設計類教師隊伍是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發展。學校要為藝術設計類教師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同時,藝術設計類教師也要充分認識到當前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形勢,從實際出發,轉變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主觀上要有自我發展的意識,明確自我職業發展規劃,積極開展行動研究,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促進自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來自于《繼續教育研究》雜志。《繼續教育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譚秋華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以高職教育的要求和培養目標為依據,以自身專業資源為基礎,突出職業與專業特點,以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為切入點,在教學改革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創新,培養出社會所真正需求的人才。
本專業教改背景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創辦于1998年,屬于建筑工程系。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很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如師資力量不足,專業背景欠缺,學院基礎設施差,實踐教學不能和專業崗位相接軌等,也一直制約著專業的發展,但由于各種原因,始終未能有效解決。經過大家不懈努力,2005年,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有幸成為省級教改示范專業,借此契機,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正式開展。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
(一)課程體系改革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課程體系的改革就從專業調研開始,我們通過各種形式,進行了大量調研活動,如歷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企業專業指導委員會座談,向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外校同行學習等。在充分的調研基礎上,我們認識到真正好的高職課程體系改革應該立足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職業崗位要求出發,將各種課程區別開來,采用不同的原則,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這樣制定的課程體系,才是有的放矢,才能切實可行,采用具體方法如下:1.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通過對裝飾設計師、裝飾材料員、裝飾施工員、裝飾工程監理和裝飾工程管理員等不同裝飾行業崗位能力的研究,提出本專業培養的職業能力是,裝飾工程設計能力、裝飾材料選擇運用能力、裝飾工程施工能力、裝飾工程監理能力、裝飾工程組織管理能力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以職業素質為核心,設置了和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能力與教學模塊。通過學習情境建立了與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體系。2.調整課程要求我們修訂了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對于不同性質的課程,提出不同要求。高職學生的基礎理論課程,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要求不必過高,只要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專業課程改革以實踐性和實用性為原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模塊,將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在確保技術應用能力實踐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基礎上搭建一個較寬廣的知識平臺。3.重視政治理論教育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確立,很大程度上靠政治理論課的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組織好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教育,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重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在開展專業實踐活動時,要同時注意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中,堅持不懈,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二)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必須緊跟行業發展,及時調整核心課程,以實用為標準,摒棄滯后的內容,不斷加入新的內容,以更好適應社會需求。1.美術基礎課程調整素描和色彩等美術基礎課,一直以來都在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占很大的比重,教學時間長,但是教學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因為走的是美術教育的老路子,和設計聯系不夠。我們培養的目標是設計師而不是畫家,面對的學生是有一定美術基礎的藝術生,反復研究之后,我們對其進行了改革,一方面縮短了課時,另一方面教學內容也增加了與設計的聯系。2.手繪表現和計算機表現課程的調整手繪和計算機表現各有優點,手繪可以直接而快速地表達設計者的意圖,而計算機表現有更逼真的表達效果。在教學中為了發揮各自優點,將手繪表現定位于方案設計溝通階段,計算機表現定位于方案表達階段。于此相適應,將《效果圖表現技法》調整為《快速表現技法》,更加強調其快速的特點。《計算機輔助設計》也從第三學期調整到第二學期,并增加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3.建筑專業課程的調整裝飾藝術專業設計,歸根結底是和建筑相關的專業。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建筑構造,更涉及與結構,設備等其它建筑專業的結合。我們在教學計劃中突出了建筑構造、結構、設備等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學,補充了裝飾工程預決算與裝飾施工技術、裝飾工程管理等課程,以此達到專業知識結構合理化的目的。4.實訓課程的調整教學中加大了實訓課程比例,如增加了裝飾識圖實訓,裝飾工程預決算實訓,裝飾設計綜合實訓等等,同時加大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并針對具體崗位要求制定實訓大綱與可操作的實訓模式。5.教材在選擇專業教材的時候注重教材的時效性,大部分選用用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效果更好,也更加適合高職學生。另外,為了更好地使教學內容與課程自身相適應,鼓勵和組織教師,編寫符合本課程特點的教材,要求深入施工一線,調整教學內容,突出裝飾專業學生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理解。目前已有多套出版使用。
(三)教學方法改革
1.課堂教學實戰化為了啟發學生思維,我們采取了項目實踐教學的方法。在設計課程的教學中,變“灌輸型”為“參與型”,以實際項目帶動理論教學,學生和老師扮演不同角色,模擬整個設計過程?!霸O計師”根據不同“客戶”要求進行方案設計,和“客戶”進行反復溝通,最終完成設計。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設計能力,開拓了學生的設計思路,又可以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教學手段多元化除采用板書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之外,在教學改革中堅持突出因材施教,注重研討課的作用,特別重視研討課在教學中的恰當應用。如,在設計的各個階段,教師根據存在的問題隨機安排研討課,進行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在課堂展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邊討論邊觀摩,交流心得以,探討設計構思。而教師在研討課中扮演總導演的角色,把握課堂研討內容,對一些爭論激烈的問題提出參考意見,及時糾正錯誤觀念,并對所討論的內容作概括總結。3.教學組織方式自由化教學組織方式較為靈活自由,可視情況采用個人設計,分組設計或二者結合。根據作業類型和工作量,要求學生單獨完成或分組完成,個人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性,分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樹立團結協作精神。
(四)教學模式改革
1.校企合作在教學中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我們依托蕪湖市裝飾協會,和蕪湖榮欣、華然、面對面等較大的裝修公司取得廣泛聯系,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堅持從一線聘請兼職教師,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課程開發、教學實踐,構建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建立完善頂崗實習制度,通過將課堂“搬進”裝飾企業和工地,進行現場實訓操作和教學,使理論分析能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解決實際項目問題為目標。培養學生“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5],切實解決學生“無實踐經驗”狀態,實現教學與裝飾行業無縫對接。2.專業工作室制邀請本市行業一線設計師,和校內教師一起成立工作室,從量房到溝通方案,做出客戶所滿意的全套設計,直至工程竣工,讓學生全程參與工作室實際工作過程。工作室制的優點在于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實現產教結合,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打造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幾年工作室制的積累,我們完成了一系列工程,如蕪湖華億房開公司總部及售樓部工程,蕪湖融匯錦江小區會所工程,蕪湖陽光半島商業街會所工程等等,一路走來,教師和學生都從中獲益匪淺。
(五)教學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改革
考核辦法改革首先要改革考試觀念??荚嚨哪康氖窃u價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期末考試作為評定學習成績的唯一標準,不夠科學,會使學生養成為了應付考試而突擊學習,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選擇考核內容時,應該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入手,尤其注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堅持自始至終,從課程開始到課程結束,全過程公開考核。成績采用分級制,平時成績占40%,設計任務成果考核占60%。考試和考核的方法可以根據課程特點,采用筆試、調查報告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教學改革的成效
這些年來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使學生的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對新專業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以及“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職業素養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具體表現為:
(一)就業能力強
經過上述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實施,本專業大多數畢業生的首崗適應能力、多崗遷移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表現為職業技能高,適應崗位快,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近幾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8%以上。為學院和本專業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二)專業對口率高
經過多年跟蹤統計,本專業95%的畢業生都曾經或正從事裝飾類相關工作,其中從事裝飾設計和施工的畢業生占85%。
(三)就業質量高
大部分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工作環境較好,工資相對較高,很多畢業生現已成為了裝飾公司的技術和管理骨干,多人任設計總監。更有學生已完成初步積累、開辦了公司。我們相信,只有通過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確立先進培養模式和科學培養方案,才能保證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熟練的職業技能,較高的職業素質,才能使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大大提高。只有堅持這一點,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才能實現新的跨越,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作者:孫杰單位: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蕪湖241001)建筑工程系講師
最典型的要屬動畫專業,我國的動漫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商機和文化影響力,正面臨著“政策有力推動、市場強力拉動、互動效應”的十分突出的形式,人才需求處于嚴重緊缺狀態;但麥克思研究院的調查報告中“2012年度專業就業前景紅綠榜”顯示動畫(本科)被列入紅牌專業,即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影視動畫(高職高專)也被列入十大就業率低的專業。一方面是國內動漫產業“一才難求”,動漫人才匱乏,企業招不到可用之人;另外一方面卻是高校批量生產的大量動畫專業畢業生就業難。
擴招——質量與效益失衡一些院校的藝術專業受到生源多、學費高、投入低等利益驅動,紛紛邁開了擴招步伐,在校生規模急劇擴大。大部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不合理,在教育資源缺乏、教學體系不完善、管理與體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盲目擴大專業規模和招生數量,日趨雷同的辦學模式、粗放式的教學方式、失調的師生比例、龐大的待業隊伍,教學質量逐漸向辦學效益讓步。
滯后——觀念、水平與條件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其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比較薄弱,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明顯滯后,同時缺乏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有效的評價機制,難以形成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自身特色,與當前教育部提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極不適應。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缺乏頂層設計,偏重技能培養忽視內涵建設,專業定位不明確導致培養方式出現偏差,趨同化現象嚴重、缺乏特色與創新。尤其是其教學體系基本上是從普通高校藝術類本科移植而來,雖然近年來已廣泛開展高職藝術類課程的建設與改革,但大部分成果僅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實踐起來受到政策、資金、環境等諸多方面限制。
缺失——素質教育與職業道德培養欠缺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與素質能夠為學生就業帶來好的機遇,然而長期以來藝術生的素質教育與職業道德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兩課”的設置成了擺設,缺乏實踐。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最高,且為第一位雇主工作時間最短。實際上大部分高職藝術生入學的文化基礎與美術基礎較弱,缺乏自信與自律,導致了職業理想模糊,不能吃苦耐勞,責任心不強,主動學習能力不夠,行為自由散漫,功利思想嚴重,不能適應社會和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紀律與道德規范要求。
提高高職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質量的反思
1.對接——經濟社會發展與學生自身發展并重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的自身發展需要是相輔相成的,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要培養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也為了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未來職場的變化與競爭,體現終生學習與發展的目標。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指導作用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中提出了“五個對接”的要求,即“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其中,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建設與改革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進行廣泛的專業調研,深入分析產業和就業需求,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重視在行業的指導下與產業,特別是與區域產業的緊密對接,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其次,藝術設計類專業應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健立校企合作新機制,積極開展一體化辦學實踐,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再次,在行業、產業、企業的共同參與下積極構建專業課程新體系,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最后,依照新的人才培養觀念,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做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努力改變傳統藝術學科單一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
2.適度——規模與質量平衡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在今年的“兩會”上,針對目前美術高校生就業問題比較嚴重的現實情況,提出了“高等美術教育應該依照社會需求來確定招生容量,建立特色辦學機制”。一方面,經費投入不足、資源缺乏是目前大部分高職藝術教育面臨的現實困難,適度的規模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各種藝術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除了傳統的精英藝術人才以外,還需要各種復合型藝術人才和各類新型藝術門類的人才。但上述原因并不能成為肆意擴張和擴招的借口,我們應積極轉變觀念,具備品牌發展戰略意識,由規模為主轉向質量為重,講究規模與質量在適度原則下的平衡發展?!百|量”是教育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質量的提升也不僅限于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它還涉及到制度建設、文化建設、學風建設等各個方面。為適應新時期教育部提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應以提高質量、創新體制和辦出特色為重點,優化結構,強化內涵,積極推動與建立藝術設計類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切實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3.定位——差異發展、特色創新差異化的發展有利于創建特色、突出創新。差異發展是客觀存在的,一是由于立足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產業結構不同,全國各地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服務方式與能力存存著差異。二是提高藝術設計人才的就業競爭力,有效避免人才培養同質化現象,必須通過差異發展來體現。例如,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學校內部嘗試“體制外辦學”,設立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和WPP市場營銷傳播學院兩個“職業教育特區”,分別由這兩家業內領先企業領銜組織教學,聘任教師、設置課程、確定教學模式乃至師生考核辦法等,與市場的需求、企業的要求無縫對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設計與工藝專業,在國內首創湘繡專業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徹底打破工藝行業“師傅帶徒弟”的手工作坊式傳統教育模式,從而為企業和湘繡的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其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懂設計又懂刺繡工藝,能夠滿足湘繡產業對高技能湘繡人才的需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充分依托地方經濟、產業與地緣優勢,將藝術設計與家具制造結合起來,把學生的培養定位為“懂工藝、會制造、精設計”,與行業、區域產業、企業需求緊密掛鉤。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要主動服務地方經濟,依托溫州主要支柱產業鞋、服裝等,根據溫州輕工行業狀況和人才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并與行業協會、企業、研究所、院校等開展全方位合作,創建產學研合作中心,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得到了社會充分的認可。由此可見,專業建設是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也是高職教育辦出特色的關鍵。專業建設的重點應是準確專業定位、凝練專業方向、體現專業特色、創建專業品牌。根據產業政策導向,緊密結合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調整專業方向,豐富專業內涵,主動服務于經濟產業發展。
4.踐行——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實踐活動中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除了“高技能”以外,還有“高素質”。當今企業已將員工的職業道德放在較技能更重要的地位,更看重員工的誠信、踏實的作風與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職業道德教育與知識、技能并重,加強實踐育人,除了提高“兩課”的實效性以外,針對藝術類學生還應重視開設針對性強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進行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職業道德教育,將行業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社會實踐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根本途徑,應重視開展就業指導、技能競賽、學生社團等各項實踐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養成吃苦耐勞、團隊協作的職業習慣。重視藝術生的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促使學生人人成才。雖然目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現實需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們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正面臨著眾多的尷尬,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全盤否定,而應該用發展和動態的眼光來看待目前的不足。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職業教育也進入了以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改革發展新階段,我們堅信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狀況也必然會產生新的局面。
作者:彭華容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教學方式守舊,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是上專業課時以教師為中心,每做一個設計之前,教師就會講授相關理論知識,理論知識講過,就會讓學生針對性的查閱資料,整個教學過程缺少師生間的互動,圖書資料的匱乏是也是影響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專業課的設計階段缺少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整個教育過程中忽略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其他的專業理論課多數更是“課上手捧一本書,手寫嘴講靠想象”的形式,其教學成果的體現多是以考試方式來實現,以上兩種教學方式大大的制約了學生學習專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適合民辦學院藝術專業的合格人才更有難度的。
學生學習成績評定方式不全面
目前多數的民辦院校藝術專業學生成績的評定的模式多是兩種形式,理論課的成績多以卷面成績加上平時成績來評定,專業課多是以設計作業的表現和平時成績來計算的,學生成績的考核形式單一,使得學生的成績考核形式過于模式化,這兩種成績單考核方式通常是能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對學生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和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創新力明顯感覺不足。對于學生知識的考核方式缺少完整性和科學性,于此同時,教學內容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都沿用傳統的內容,不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得課程體系陳舊,學生所學知識的老化也會使其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用人環境。
教學設備配置低影響教學質量
要想做到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就需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足夠的時間來做后盾,而目前民辦院校的教學設備大都比較落后,如機房的電腦配置普遍不高,上軟件課和專業課的時候,不能保證所有的機器都好師,機器配置低,渲染稍微復雜的效果圖和制作動畫的時候容易出現死機的情況,這樣就不容保證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同樣也存在著機器設備老化陳舊的情況,沒有網絡,電腦容易中毒,投影設備使用年久,投的影像不清晰,種種的這些情況導致了課堂教學情況的不理想。
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欠缺
多數民辦院校的教學任務都在學校完成,教學模式的單一使得專業課與實際相脫節,學生為完成作業,很多都是通過互聯網、圖書資料來進行參考模仿的,真正由學生自行設計的作品少之又少,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不能有效的結合,方案的設計與實踐結合不緊密,方案的創新性就更顯不足了,所以學生的設計方案有新意、有價值的不多見,作品沒有超前性,不能走在時代的前端,就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了。
師資隊伍架構不合理
近幾年隨著各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擴招,招生數量也在逐年上漲,教師與學生的數量比例嚴重脫節,多數院校的專業課教師的原專業都是純美術專業,而設置藝術設計專業后多數都是經過短期進修或培訓的方式從事專業教育的,因此好多教師都只具備理論能力,缺少實際的工作經驗,很難真正做好藝術設計的教育工作??焖侔l展的專業知識,使得很多教師在有限的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內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所掌握知識的更新速度也有待于提高。
結語
民辦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如何形成具有民辦院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將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如何能將教學體系符合社會需求,學生成績評定的如何能多樣性,如何培養多元性師資隊伍等,這幾者如何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是對民辦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項重要課題。但只有重視民辦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體制,才能使本校的學生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學生畢業后才能收到用人企業的歡迎,也會為民辦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
作者:劉汝晶單位:長春建筑學院公共藝術學院
在做出決策時,要講求理性,但不能拘泥于理性。在藝術設計過程中,也存在同樣的困境——不完全信息。簡單說來,藝術設計的本質是“分析過去,設計未來”。所有的設計背景資料,無論是現狀調查、基礎數據,還是實例研究、歷史考證,都是基于現在或過去的信息。同時,藝術設計信息也是不可拆散的。設計本身是——個無法分割的整體,它不僅包含風向、日照、地形,也包含人們的記憶、情感、習慣等。而建成后的房屋,也是一個相應的整體,使用者使用該建筑所提供的各種功能與保障—通風、隔熱、隔聲在設計中沒有孤立特征的存在。單獨的某種特征,可以作為學科進行深入研究,但不能成為統率設計的線索。這是由于設計與純科目不同,設計無法抽象提取出某一種性質,最終要產生的成果必將是整體而綜合的。如果諸多特征里的某一條不夠理想,將導致整個“設計”不夠理想。
SAD,PAD及其他:認識不同的方法
藝術設計不是簡答數學題。既然信息是無法完全掌握的,那么等待充分信息只能意味著停頓?;貞浳覀兂R姷脑O計過程:拿到任務書,閱讀資料,現場踏勘,繪制分析圖,構思方案,等等。似乎完美無缺,是真的嗎?那我們就從第一步,調查分析方法談起。
(一)SADSAD即是英文Survey-Analysis-d-Design的縮寫:調查-分析-設計。它發源于19世紀的英國,首先是景觀設計領域出現,由英國規劃師、教育家蓋德斯提出。雖然這個三段式的設計方法看似簡單,但它幾乎影響了現代設計整整一個世紀以上。但任何方法都無法盡善盡美,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調查—分析—設計”的設計方法越來越受到質疑。大家都認為,誤解和缺乏想象力的預測使這種方法陷入僅僅是為了搜集資料本身。SAD設計方法最明顯的弊端是,它試圖要找出每一個元素的設計價值并期望每一個已知要素在設計中產生影響,這是一種含有極權主義傾向的“唯科學決定論”。這種觀念甚至認為人或者及其使用統一的具有確定性的方法“必然”達到同一種結論。
(二)PAD亞歷山大的《模式語言》一書問世后,導致了以模式為切入點的新視角,PAD的建立。這其實算不上一種設計方式,但模式卻為設計帶來了新的注解。模式是人腦認識外界的關鍵,而且人腦處理模式的能力非常高超。亞歷山大模式表達了一個特定文脈、問題和解答的關系,解答就是設計者應該在街道和前門之間設轉換空間。在轉換空間中加入連接街道和入口的路,用光的變化、聲的變化、方向的變化、表面的變化、地坪地變化來突出它,或者也許用門來改變一個圍合空間。模式語言為設計開啟了新的認知方式,但它仍不能很好地解決設計如何起步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在描述設計細節的局部問題。雖然對每一個模式的分析都詳盡深入,但是復雜的建造環境和不斷生長的需求又怎么可能用枚舉法。其實無論是SAD還是PAD,都是強調外在環境對設計、對心理的影響,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切入。這也許還不能很好地描述設計本身,還需要從設計過程本身自內向外進行分析。
(三)CA模式與GCA模式為了更好地描述設計者在開始時所經歷的真實狀態,英國的比爾希列爾等人提出了設計中的“猜想—分析”模式。這種模式直接推進了原來的“分析—綜合”模式所表達的內容。他們認為設計師“必須,而且的確是預先架構他們的問題以解決這些問題”。而只有這些問題被預先架構好,它們才能通過理性分析或經驗調查而被設計師們把握和處理。“猜想”不是基于對已有資料的分析,而是大部分基于設計師個人已經存在的認知能力。它應該存在于設計過程的初期以幫助設計師預先架構設計問題。這樣,對于實際問題的潛在的解決方案可以被縮減至設計者在人認知上可以把握的范圍內。
另一位設計師達克則進一步將“猜想—分析”模式發展成為“生成—猜想—分析”模式。她通過采訪建筑師的方式,對一系列住宅設計實證研究,提出在“猜想”這一階段之前,還有一個特殊的階段,即“生成”。“生成”所涉及的是產生某一解決方案的概念或是目標。達克認為這些概念或目標是設計師進入其問題的起點,而不是像傳統的系統模式那樣,由把所有的限制條件都列出來作為起點。在她的設想中,任何一個特殊的生成起點都可以在設計過程中通過理性分析來判斷它的可行性。在她的設想中,任何一個特殊的生成起點都可以在設計過程中通過理性分析來判斷它的可行性。但在它剛剛進入設計過程中時,往往只是設計師自己加諸于自己的某種限制,并不需要十分明確。這樣的“發生器”不是某個具體的設計。而是產生這一設計背后的概念。而“猜想”則涉及設計問題的架構,其實也就是最初的設計。在這個最初的設計里,設計所需的資料及設計本身都是不完全的,而且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正是由于前文提到的“完全信息”的不可能性,因此,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設計更加令人信服。“生成”和“猜想”這兩個階段實際是一種重要的設計策略,它將某個設計任務的無數可能性降低至設計師可以把握的數量范疇,使設計真正成為設計師能夠主動控制,而不是寄希望于基礎調查研究而自然“推導”出的某個設計成果。
因此,既然信息不完全,或是說信息不對等,如何能用單一、純粹的理性標準去判斷設計中的各項決策?進而,那種倡導完全以調研數據生成設計成果的觀念也無法自圓其說。關于設計方法或是設計思考模式的研究在不斷地進行著。
作者:王軍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對手繪的忽視以及對電腦的長期依賴造成了手與腦的懶惰,喪失了設計師經常練習速寫與手繪圖的基本素質,導致學生手繪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下降。在作業中經常會出現透視不準確,線條乏力不流暢,整體色調不協調,細節表現不深入等問題,將設計方案中的三視圖轉化為透視圖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設計思維能力退化,設計缺乏創意在設計活動之初,頭腦中需要留有很大的空間,靜下心來進行思考和想象,比如大的空間布局,大的造型結構,大的色彩關系,細節上的推敲等。這一過程做為設計的初始階段至關重要。同設計軟件相比,手與腦的距離當然更近,能夠同步記錄設計之初的思維過程的,非手繪莫屬。手與腦的結合可迸發出大量的火花,哪怕是信手涂鴉式的草圖,都能夠反映出思維的軌跡。由此而產生的設計作品才配稱之為設計,才會更具有生命力。很多大師級人物都有著名的草圖傳世,從達芬奇、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安藤忠雄,無不是通過手繪的形式展現出思想的魅力。而如果一開始就面對電腦,頭腦中的創意空間則會被完全占據,思維便會受到限制與束縛。在設計課程教學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有課堂手繪快題的練習,往往會有很多學生一籌莫展,甚至詢問教師能否用電腦完成。對于設計作業,很多學生省略了設計之初的手繪草圖構思階段,在沒有任何構思和想法的前提下盲目展開設計,從而導致了思考的惰性和狹隘的設計思維。在最終電腦完成的設計作品中,有很多是對他人現有設計的七拼八湊,甚至完全照搬,毫無創意和主題可言,使設計淪為素材的拼湊。事實上,就目前而言,社會對環境藝術類人才的需求形勢已經有所逆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重新認識到手繪的重要性,很多中、大型設計公司希望設計師能夠用手繪與客戶進行靈活機動的交流。面對這樣的形勢,部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會大大下降。
環境藝術專業手繪表達教學模塊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
手繪草圖、手繪快速表現圖的繪制均依賴于扎實的繪畫功底,需要一系列的專業基礎課體系做為支撐,包括素描、速寫、水彩、水粉、建筑制圖、陰影透視、手繪表現技法等。從宏觀的角度可將與手繪能力培養相關的若干課程分為四個模塊:造型能力模塊、透視訓練模塊、快速表現技法模塊、創意思維模塊。下面對每個教學模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1.美術基礎模塊較強的手繪能力依賴于扎實的美術基礎。其中對造型的準確把握需要素描、速寫等課程模塊的大量訓練,而對色彩的準確處理主要建立在對水彩、水粉等課程的系統學習輔以之后的彩鉛、馬克筆等快速表現工具的掌握。而學生在進行先修基礎課的學習時,往往很少接觸環境藝術專業相關的場景,對自身專業還不夠熟悉,僅僅停留在對畫面藝術效果的一味追求中,導致在今后接觸專業手繪時無所適從,無法將所學很好的應用在今后的設計手繪當中。美術基礎訓練雖然必不可少,但如果不向學生所學的專業靠攏,則可能會使一些學生對學習繪畫基本功的目的有些迷茫,找不到與自己將來從事的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從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美術基礎模塊應針對環境藝術專業的特點,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題材的寫生訓練如室內外空間環境、建筑單體及群體組合、建筑結構、家具與環境設施以及各種配景等納入到課程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設計感覺,使學生及早熟悉專業。
2.透視訓練模塊陰影透視是一門有助于學生從理性角度學習透視規律的課程,但復雜的透視學理論是很多學生學習的攔路虎。這一課程理科性質較強,有一定難度,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基礎,課程教學中往往包含大量幾何原理的講解,加之很多教師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并沒有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方向將理論與專業實踐結合起來,很容易使課堂流于呆板枯燥,因此很多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學生對該門課程抱有恐懼心理,不了解學習的意義,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很難打下建立準確透視的基礎,在今后做設計時將方案中三視圖轉化為透視圖存在一定的困難。最后的結果是課程形同虛設,失去了實用意義,學生依然不會準確傳達出自己的設計意圖。筆者認為,在與透視相關的課程模塊當中,應該簡化幾何理論講解,多多結合生活實例,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并以學生能夠迅速上手繪制透視草圖為目的,強調簡便透視法的運用。
3.快速表現技法模塊手繪訓練方法單調,學生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部分學生在學習手繪時,習慣了機械臨摹,一味追求量,認為只要大量臨摹就能夠練好手繪,或一味的追求線條美感,而不去動腦筋揣摩其中的透視規律、色彩關系,也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加入自己的想法,從而在獨立做設計時無法順利將自己的想法生動直觀的表達出來,往往在作品中存在透視錯誤,色彩關系混亂,空間氛圍不協調諸多缺陷。另外,手繪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自身的堅持,所謂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課程是短暫的,平時練習則是長期的。一般來說,多數專業基礎課教師只在教授該門課程期間嚴格要求學生的作業質量與數量,該門課程一旦結束,則部分學生往往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堅持練手,甚至荒廢了之前的所學所練,不利于今后的專業發展。因此,快速表現技法模塊課程應避免學生陷入機械臨摹的誤區,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表達,找出這一過程遇到的阻礙,強化練習,甚至可以結合設計進行訓練,將其滲入到其他課程模塊當中去,督促學生進行長期練習。
4.創意設計模塊一般院校均在學生大三時開設設計課程,其實,做設計的過程同樣是練習手繪的好機會。但有些教師往往要求學生作業以電腦制圖的形式上交,淡化手繪,重最終效果,輕設計過程,對學生產生了誤導,使不少學生直接放棄手繪,乃至放棄了自己構思,直接在網上拼湊素材。在設計課程中,面對設計任務書,學生一開始就應以手繪的形式進行各種分析和構思,教師應該對設計初期的過程進行強化訓練,例如可多做快題練習,訓練設計思維的同時也提高了手繪能力,使學生真正嘗到自己做設計的樂趣。
結論
在手繪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應加強各教學模塊之間的銜接,使學生的手繪能力循序漸進,各手繪課程模塊均應從環境藝術專業的特點出發,以學生能夠生動、熟練的傳達自己頭腦中的創意為目標,加強專業針對性。各專業課教師之間也應該多進行溝通,避免訓練內容的重復和斷層,把手繪能力的培養與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將手繪用于設計實踐中,學以致用,手腦并用,激發創意。此外,還應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督促學生加強平時練習,使學生從課程的局限中走出,把手繪作為長期的職業習慣甚至是本能。
作者:李抒音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摘要:數十年來藝術設計類高考模式僵化不變,使一些文化課成績較差、也缺乏藝術激情和理想的學生通過短期的應考培訓進入大學。這樣的情況會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不但浪費大量的教育資源,而且難以促進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本文分為三個方面對此類問題產生的負面影響和改革的方向進行了論述。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藝術設計類高考方式存在的問題;其次,目前我國藝術設計類高考方式帶來的隱患;最后,探討了藝術設計類高考方式改革的新方向。
關鍵詞:專業;文化課成績;教育資源
一、目前藝術設計類高考方式存在的問題
高考藝術設計類專業考試在我國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目的是選拔具有藝術才能、熱愛藝術、能夠為藝術行業貢獻力量的學生進入高等學校進一步深造。但是,數十年不變的考試選拔方式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在此,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當前高考選拔考試方式混亂,往往是藝術和設計混雜一起。在高考試題的選擇上,眾多高校往往偏重于對素描、色彩、速寫等基礎繪畫能力的測試,對于設計類試題不夠重視,造成純藝術與設計類考試內容混淆,導致通過高考招收進來的學生在基礎繪畫的能力方面比較深厚,但是在設計上欠缺獨立的思考能力。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為例,工業設計專業2012年的專業考試題分別是素描、色彩、速寫。僅從考題上很難分辨這是設計類還是純藝術類的考試。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在閱卷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對色彩和形體的表現力來推斷學生是否真的具備工業設計師的素養,但實際上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近些年來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也設計創造出了不少優秀的工業產品。這說明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在具備繪畫能力的基礎上更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目前有些高校雖然也在高考時設置有設計類考題,但總體上是作為基礎繪畫類考試題的輔助出現的,考試題內容非常簡單,不能緊密切合實際需要。
二、當前高考方式帶來的教育問題和隱患
在筆者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學生并不具備藝術熱情和理想,僅僅在高考前通過短暫的繪畫訓練考入高校,以此避免文化課成績較低的問題,從而使本來只能被??茖W校錄取的學生被本科學校錄取。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比較吃力,再加上本來并不熱愛藝術,僅僅是為了拿到學位證,在學習中沒有熱情、對所學內容不積極、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沒有創造性思維,甚至很多學生為了應付作業對他人的作品進行抄襲。雖然不能說所有的學生都是如此,但是目前的藝術類專業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此類學生。還有一些學生,對繪畫有著高度的熱情,但是不理解設計的含義。在學習中凡是純繪畫類的作業都能極好的進行表現,但是涉及設計類課程時對學習興趣低下,作業大多靠代做或抄襲過關。事實上這一類學生更適合學習純藝術專業,但是報考專業時理想不清晰,考試時專業混雜不清,導致學生上錯專業,白白浪費四年時光學習了自己并不感興趣的專業,更談不上成為該專業的人才。目前我國的藝術設計類高考選拔方式已經延續了數十年,在這數十年中,我國的社會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我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更要成為一個設計大國,一個輸出文化軟實力的國家。然而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人才歸根到底還是來自于教育。當前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已經成為一些文化成績低下的學生進行人生投機的道路。其結果是浪費了大量教育資源,學校也沒有培養出藝術行業的新生力量,學生也不能真正應用所學知識建設自己的人生。長此以往對個人和國家都有極大地隱患,既危害了行業發展,又浪費了大量資源。以上這些問題迫使我們不得不對當前的藝術設計類高考考試方式進行改革。
三、藝術設計類高考方式改革的新方向
目前我國實行的藝術設計類高考方式,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革。1.提升文化課成績的分數線。很多人主觀地認為,學藝術的人都是文化課成績低下的人。這是一種偏見。事實上,有藝術天分和學習成績良好并不矛盾。而且從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藝術類人才如果想要在藝術領域有所發展,恰恰需要良好的文化底蘊。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例,該專業是融合了技術與藝術的交叉性學科,在學習中需要學生既能理性地進行嚴謹、合乎自然常識的設計,又需要學生能夠感性地發揮藝術性思維,設計出功能科學、合理,外觀美好的產品來。很難想象一個文化課較差的學生能夠勝任這樣的學習內容。再比如,建筑設計專業也是融合了技術與藝術的交叉學科,該專業對學生有相當的數學和物理知識水平要求,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過差,根本無法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即便是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涉及理工科知識相對較少的專業,也需要學生具備相當的文化內涵?;谶@些問題,我們教育工作者們是否應該反思,現行高考方式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過低了,社會整體對藝術工作者和藝術行業都有一種誤解,認為藝術等同于學習成績差。要知道文藝復興的領袖人物達?芬奇不僅僅在藝術上極有天分,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及科學家。也正是因為所學知識極為豐厚,達?芬奇才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領導人物,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我們現在對藝術類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要求低,這是在變相地告訴學生及整個社會,藝術簡單地等同于會畫畫。其實藝術不僅僅是具備繪畫能力,更是對這個世界創造和思考的能力。確切地說,藝術行業的工作者,不僅需要足夠豐富的文化內涵(較好的文化課成績表現),并在此基礎上擁有感性的表現力和觀察力。藝術是多維的,對從事設計藝術的人要求更高。至少不應低于哲學社會科學各專業對于文化課的要求。2.專業課考試改革。從我國高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以來,素描、色彩、速寫就成為必考科目,設計類考試在此基礎上添加一些設計考試。數十年來考試內容基本沒有大的改動。而在考試中,很多學生通過短期培訓突擊,熟練應對素描、速寫等基本繪畫能力,但對設計并沒有深刻的思考。如前所述,這些專業特點并沒有在考試中體現出來。對此,我們在考試中應該加重設計類試題的比重,強調突出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并且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通過考試招收真正有自己思維、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提高設計試題的靈活性,比如采取現場抽取試題的方式,每個考生的試題內容不同,比如要求考生寫一篇對當代中國家具設計風格的看法的小論文,考查學生對自己報考專業的了解程度;比如,要求考生以洛可可風格設計房間內部的環境,考察學生的創意性思維;再比如要求考生設計一組有油畫風格的字體,考查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改變的方式很多,總之不應再繼續僅僅以簡單的素描色彩等基本技能來判斷考生的能力,我們已經用這種方式考察了很多年,今后應進一步提升考察質量,選拔出真正有藝術天分,有藝術理想和激情的學生,而打算進行人生投機的學生,應該被考試淘汰出局,尋找自己真正喜愛的專業和適合的學校,這也是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對整個教育行業和社會都有好處。整體而言,我國的藝術設計行業需要吸納更多的新鮮人才,以促進國家的發展。由此,選拔人才就成了重中之重。我們教育工作者常常談教育學生要“因材施教”,但前提是學生是適合的種子,教師才能教授其成才。再有能力的教師也不可能把一株小草的種子教育成一朵花。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所以,我們不僅要改革教育方式,也應該以更好的方式挑選人才,而后對其進行教育和培養,才能真正發揮大學教育資源的價值,這對學生、教師和社會都有著無比重大的意義。
作者:陳倩 單位:黃淮學院
摘要:在“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理念下,在體現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特色的要求下,在以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中,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共性與差異。通過探討和分析藝術類專業與工科專業教學管理方面的差異、科學化管理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意義以及改進措施等方面,希望進一步提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管理水平,優化其教學質量。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管理;工科院校
1前言
工科類專業是我國高等院校的傳統專業,它已經形成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標準。工科類專業在教學上強調的是統一的概念、定律和運算方法,要以嚴謹的態度傳播知識。而藝術設計類專業不同于工科專業,在教學方式上就存在很大差別。藝術設計類專業在教學上主張創新性,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設計理念。由此可知,藝術設計類專業與工科專業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師教授方式等方面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以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大環境下,協調工科專業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差異性,科學把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管理的特殊性,有助于提高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管理水準和教學質量。同時,如何根據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創新理念來改進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管理,也成為當今藝術設計類專業有待解決的問題。
2藝術設計類專業與工科專業的差異性
教學管理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因其自身的特點,使得在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中與其他的專業有著很大的差異。例如:工科專業在教學上強調概念、定律和公式的推導過程等,是以嚴謹的態度傳播知識;藝術設計類專業是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求啟發和觸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設計和創作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色。由此可知,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和藝術的創新能力。在學科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藝術設計類專業要培養學生多方位、多視角和多層次思考,因此也明確了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目標,要求學生突破常規,要有發散式的思維模式。與工科專業教學相比,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更注重實踐性,在教學環節中實踐也占據主要位置。除了實踐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往往是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練習相互結合、相互穿插進行,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重點也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實踐環節的學習和訓練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同時以藝術創作為載體,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時代的飛速發展,在藝術設計領域也時時涌現新的工藝、新的思路和創作方式,藝術設計類專業加強實踐環節的培養不能僅限于計劃內的教學,應加大實驗室、工作室的建設,開拓實踐教學基地,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師生應時刻關注藝術的思潮,關注社會藝術文化的發展動向。
3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管理科學化的意義
教學管理的永恒主題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一所院校來說,構建教學管理模式涉及學院的辦學思想、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觀念、教學規章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梢哉f,教學培養方案制訂、教學運行質量監控和教學資源安排調動等整個教學過程管理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學管理,因此,科學化和實效性的教學管理模式可以確保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只有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教學模式、教學理念跟隨時展,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人才培養質量和我國的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因專業屬性的原因,藝術設計類專業具有特殊性,藝術設計需要開闊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與理工科專業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由此,在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內,藝術設計類專業很難完全適用學院的總體管理模式,如果簡單沿用工科教學管理方法,勢必會束縛專業的發展,影響教學質量。在工科院校具體的教學管理過程中,把握共性和專業個性之間的關系,建立和形成一套符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的教學管理模式,科學化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管理,結合自身特點,穩定教學管理秩序,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又要科學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因此,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管理模式、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評價都應具有獨特性。在“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方針指引下,教學管理模式和制度應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以個性化的視角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充分遵照藝術特色和發展規律的同時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在輕松自由的環境統一意志,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監控教學質量過程,積極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科學、嚴肅、活潑、寬松的藝術氛圍,發展人的個性,使管理的主體和管理的對象達到和諧統一。
4加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性教學管理的措施
更新教學教育理念,推進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就教學理念而言,藝術設計類專業較理工類學科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本科素質教育的方針,促進學生創新個性的發展,是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的主導思想。與時俱進、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加強校內實踐教學環節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發展和建設,促進校內和校外實踐環節的緊密結合,多聯絡、多溝通,避免出現學校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情況,為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將來順利就業做好準備。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項目實踐教學法,承辦一些大型設計項目,并讓學生參加這些設計項目,或者為學生提供校企合作機會,不斷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通過參加這些項目工作,學生可以加強和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向師哥、師姐請教學習經驗,并在實際設計中積累設計經驗,了解從接單、設計到施工、完工等各個環節,真正熟練掌握藝術設計專業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除了充實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還可以充分利用工作室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達到畢業后與社會在短期內有效銜接的培養目標。規范教學模式,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實施教學管理制度的修訂和改革。教學過程應遵循教學管理制度的要求,遵循其規律和屬性,才能凸顯教學管制度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特點較理工類學科更具有靈活性,在遵照學校統一的教學條例基礎上,靈活制定符合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點的教學管理條例,適當對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安排、課堂教學組織和教學風格給予一定的寬松度和自由度,彰顯其創意和個性。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方面,要體現出既嚴謹又靈活的特點,定期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和改革,適時對課程設置、課程學時等方面進行調整。在修訂和局部調整時,要確保教學內容與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步,培養出適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鑒于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對其監督措施和檢查準則要充分考慮專業的教學需求和特點,不能僵硬地套用理工類專業的監督措施和檢查準則。藝術設計類專業要體現出靈活性和創新性的特點,在教學質量方面要切實做好并加強監控力度,以確保能穩定、規范、科學且有效地長期發展,制定嚴謹規范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能有效地提高其教學質量。在教學運行過程中,各級別的教學機構要配合操作,及時對教學運行的狀況進行調整。但是在尊重專業特色的同時要以保證教學秩序穩定和教學質量優良為準則,不能以追求個性為名,而隨意執行甚至不執行教學管制制度,讓教學質量標準形同虛設。因而要隨時監控教學的各個環節,對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安排、學生成績評定、學生學習成果展出等方面制定嚴格的制度要求。由此可知,只有不斷加大和強化教學管理監督機制,才能有效確保教學質量的良性發展,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整體水平。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建立和健全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整個教學質量監控環節的重要部分。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運行過程和學生學習成果形式多樣、方式靈活,教學評價方式也應多種多樣,如可以運用傳統的評教和問卷調查方式、督導督學聽課反饋方式,也可以定期舉辦學生作業展覽供師生之間評價,幾個方面相互交融,多途徑、多渠道反饋教學信息,準確有效地反饋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和整改教學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和弊端,形成良好的教學運行秩序。定期舉辦的師生作品展覽不僅能起到直觀呈現教學成果水平的效果,還起到增強學術氣氛和藝術氛圍的作用。利用作品展覽的方式給予一定的獎勵,良好的激勵機制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種獎勵不僅是物質上的激勵,也是精神層次的鼓舞,使得師生通過作品的展覽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藝術靈感的碰撞和觸動,有效調動師生形成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可見,合理、科學地采用獎勵機制,有利于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5結語
總之,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理工科類為主的院校中既要嚴格遵守學校總體框架下的教學管理制度,又要充分考慮和注重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的獨特性,需要嚴謹與靈活相互配合以處理教學運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不斷探索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采用系統化、科學化、多層次的教學管理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積累設計經驗,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達到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
作者:張妍
摘要:在對藝術設計類實訓室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設計開發了綜合管理系統,該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實驗室耗材使用管理子系統、實驗室基礎管理子系統和實驗室綜合展示子系統.最后結合當前大學生中智能手機普遍應用的實際情況,重點設計了實訓室手機版的管理系統客戶端.
關鍵詞:藝術設計類;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
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化技術為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使我國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教育部門都在加強信息化管理和發展.高校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需要創新實驗室的信息管理教育模式.目前高校學生實驗室動手能力不強,學生水平發展單一,藝術類考生綜合實驗能力發展緩慢.因此,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快信息化的發展,提高藝術類實驗室的綜合管理能力[1].本文主要通過把管理信息系統、實驗課程教學情況和藝術類實訓室相結合,研究藝術設計類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總體需求及功能設計.
1藝術設計類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需求分析
1.1實驗室耗材使用管理子系統
實驗室設備及材料的管理,按使用需求情況放置到特定的實驗室保管,每個實驗室都有專門的實驗中心負責人.實驗室人員利用網絡向負責人發出請求,通過審核后,實驗室人員就可以去實驗室領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實驗室也會有專門的銷售人員,他們會在網上通過核實決定是否應該把這些材料發放給實驗人員.為了給學生做實驗帶來更大的便利,學生們拿著自己的身份證或者學生證就可以直接借用自己所需要的實驗物資.如果學生自身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去實驗室購買所需材料,這樣屬于個人財產但是也算是實驗室耗材管理子系統的需求.實驗室都會有特定的管理人員,專門負責學生做實驗需要哪些材料,并在網上向負責人發出采購申請,得到同意后學校還會有指定的專人去進行購買,材料買回來后實驗室管理人員會對這些材料進行一一核對,并且還要進行入庫登記.如果某種材料實驗室還有剩余或者有的材料極度匱乏,實驗室管理人員就可以提醒購買者對所要購買的材料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2實驗室基礎管理子系統
實驗室基礎管理子系統主要由實驗室的教育實驗設施、實驗作品管理以及資產管理、實驗室建設等幾部分組成.另外,像一些藝術類高校實驗室的加班、績效、考勤、作品等也都有需求[2].實驗室建設需要做的工作比較多,首先需要宣傳實驗室的基本情況;還要了解各專業老師的個人簡歷并對其進行管理;還要制定一些實驗室的基本規矩以及實驗室的一些儀器設備使用規范;以及某個實驗室獲得的獎項與成果、參賽學生得到的獎品也要展示給其他學生;或者學生教師們認為比較好的收藏作品等這些都屬于實驗室的基礎建設工作.關于對實驗室資產的管理就需要通過對以前和現有的資產進行對比,并且實驗室要有自己足夠的資產,以防實驗中心臨時需要對這些資產進行借用.
1.3實驗室綜合展示子系統
實驗室綜合展示子系統主要由門戶展示、對基礎數據的統計分析、實驗室耗材統計分析等功能模塊組成,這些模塊又分一些小的子系統,他們分別也有對應的功能模塊,這些為管理員管理整個實驗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3].可以把一些有效的數據很好地提供給實驗中心,為管理者做決策起到了一定的輔助效果.
2藝術設計類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設計
2.1系統總體功能結構設計
通過分析藝術類高校實驗中心的實際需求,實驗中心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包含以下三大功能板塊:(1)實驗室耗材管理;(2)實驗室基礎管理;(3)實驗室綜合展示.另外各功能板塊還有若干子功能板塊組成,系統總體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實驗室綜合管理工作是中心,各大功能板塊圍繞此工作展開工作,各自完成業務內的問題處理.
2.2系統總體軟件架構設計
通過對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的相關需求進行研究,本文擬使用B/S式的軟件系統結構框架,并且使用分層式軟件設計編程結構技術.各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每層都有自己單獨的任務,從而為系統的編碼帶來了便利.
2.3系統數據庫設計
實驗室系統管理的設計離不開數據庫的設計,通過相對應的數據模型把系統中的信息數據相對應起來,能夠對一些數據進行很方便的添加、刪除、整改,這樣信息系統就能快速地從數據庫中得到想要的數據[4].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離不開數據庫的良好設計.數據庫設計的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系統之間的各個功能模塊能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所以對數據庫進行更進一步的開發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才能為開發出更高效的管理系統打下良好的基礎.數據庫物理結構是一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存儲字段結構如何設計和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存儲兩部分組成的,整個系統的質量就和其設計的好壞息息相關[6].主要是指數據信息表是由哪部分組成、以及字段的類型是怎么劃分的、字段定多長合適,還有如何存取這些字段,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主鍵檢索或者輔鍵檢索等,下面所列出的就是實驗室耗材子系統數據庫表的一些詳細設計.
3管理系統智能手機版設計
由于實訓室的應用和管理一般只限制在本校師生的范圍,所以本文所設計的手機版管理系統客戶端是建立在校園網絡的基礎上.本客戶端的使用范圍是校園網所覆蓋的范圍,在該范圍內師生可以通過手機方便的訪問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
3.1信息采集模塊
信息采集模塊是構建服務器的關鍵所在,其負責網頁和數據接口的連接問題.首先在該模塊中設置時間參數,把收集到的網絡數據信息存儲在數據庫中.利用分時刷新模式不僅減輕了服務器的訪問壓力,而且當網絡或者服務器出現故障時,可以將數據庫中存儲的備份文件提供給用戶.用戶信息采集的函數為K=(h2-h1)-logtt2-t1+2,其中:h2表示校園網訪問人數;h1表示時間更新前的校園網訪問人數;t2表示當前網絡時間;t1表示上次網絡更新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有些數據信息不需要展示,此時就利用數據庫技術按照用戶的需求將無用的信息數據清除,從而使數據庫信息更加簡潔有效.
3.2信息處理模塊功能
信息處理模塊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過濾.不可否認,收集到的數據有些是無需用戶知道或者無需展示的,這些數據讓上述的信息收集模塊進行篩選即可.但針對根據網頁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就需要信息處理模塊進行處理了.但是有些數據信息無法直接寫入數據庫中以提供給用戶,而且在網頁中也會提取大量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需要統一處理才能存儲到數據庫中.由于網站信息具有明顯的波動性,因此信息處理過程比數據庫的提取的難度還要高.比如新聞類信息的內容,為了在網頁上方便地展示新聞,這一部分的內容通過HTML編程語句將信息存儲到數據庫中,但是在后續的信息處理過程中,就需要清除添加的HTML語句以保留原始的新聞信息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在清除冗余信息時,需要利用正則表達式處理其中的HTML語句.
3.3信息展示模塊
根據Web服務特點不難看出,當服務器對外提供應用接口時,服務器端只需要向客戶端提供WSDL類型的應用程序接口(即API),而客戶端也必須將WSDL進行轉化,從而實現接口的統一.本文設計的服務器端與客戶端之間的傳輸格式為SOAP,并且將傳輸的信息內容以SOAP形式封裝在XML代碼中.服務器端的信息展示功能為提取和傳輸存儲在數據庫中的信息內容,并提供對外應用接口;移動終端會根據WSDL提供的參數將接收到的信息內容進行解析,并為用戶展示XML解析后的代碼.再次強調的是,系統采用JAVA編程語言針對基于Android客戶端進行開發,這樣有利于節約開發成本.當然還需要設計基于Android客戶端的應用界面以展示接收到的字符串信息.根據不同的展示特點規定所需的容器,因此可定義TextView或者ImageView格式以展示不同信息內容.如果需要展示圖片信息就必須在移動終端針對圖片進行壓縮處理,盡可能地減少內容消耗,加快系統響應時間.
4結論
藝術設計類實訓室綜合管理系統設計的合理性關系到實訓室教學資源及器材設備的管理、監控、維修及保護的有效性,而且還對實訓室現代化、開放化及智能化管理可能性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其設計最終還能實現實訓室所有數據資源共享的目的.
作者:汪慧 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數量不斷增長,報考藝術類學生的數量也持續增加,在新時期,社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鑒于此,藝術類專業也相繼開設了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對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從而全面提高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質量。
關鍵詞: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
前言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藝術設計創意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有很高的地位,作為培養藝術設計創意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須樹立全新的藝術設計創意教育思想,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藝術設計類人才,在這個過程中,改革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的特殊性
藝術設計應站立在經濟建設和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之上,在開展藝術設計教育時應高度重視教育對象,并根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及專業特點研究藝術設計教育的特殊性,進而為研究藝術設計學科發展思路和建設方向提供科學依據?;谏鐣洕陌l展和學生鮮明性格,具有知識來源和知識面廣、信息時代特征突出、善于思考、對于喜歡的事情有一定的激情、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及思想活躍等優點,與此同時,當代學生的個性比較強烈,缺乏團隊協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也相對薄弱。鑒于當代學生的性格特征,應該引導其進行創作性實驗,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實驗創新思維,并結合藝術設計的社會應用型特點,讓學生在藝術設計活動中展現自我,從而實現藝術設計實驗特性與學生個性的相互協調。因此,在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應該全面激發學生的藝術設計興趣,擴展藝術設計實驗空間,組織學生開展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團結協作中提高自身的社會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的特征就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創新能力、個性思維能力,確保學生能自由的開展藝術設計實踐活動。
2.藝術設計與實驗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對于藝術設計,其本身是一門以實際應用為核心的學科,和現代藝術的價值相比較,藝術設計教育在于能為學生提供一種覺悟,而在藝術學習過程中,僅僅是通過課堂教學是無法讓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藝術家的,只有讓學生經過不斷的練習,讓學生的手、腦、眼相互統一,從而促進藝術、技術的統一,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藝術設計類人才。而實驗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培養學生有形的設計產品能力,這對于學生全面發展有極大的幫助。從藝術設計學科的角度看,現當代藝術設計是以美術為基礎,在不同的時期,藝術設計會不斷與美術相互容納、脫離,從而導致現代中國藝術設計始終與舊美術相互影響,無法真正獲得獨立。現代中國藝術設計要想實現傳統向現代化的轉變,就需要在藝術設計應用、目標等方面體現出藝術技能、情感態度。在新課程標準下,藝術設計不能僅僅以理論研究為主,必須實現理論、實踐的相互統一,這樣才能全面促進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3.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思路分析
(1)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目標
在進行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時,應該明確改革目標,首先要對實驗課程進行科學的規劃,逐步構建獨立的實驗課程體系。在進行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時,要結合學科專業的特點,逐步將藝術設計中的實驗性課程剝離出來,設成獨立的課時,從而將這些課時搬入實驗室。此外,高校還應該組織教師,結合課程的特點,編制新的教學大綱,并將教學重心集中在培養學生動手創新能力上。高校還應該適當的調整藝術設計類理論課時與實驗教學課時之間的比例,并加強綜合設計類實驗項目的開發,以此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實驗創新能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從而對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對于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質量的控制,要多角度、多方位的對學生學習體系進行評價,全面衡量學生的藝術設計實驗操作技能和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得到全方位發展。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成績時,應該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創新能力、實驗態度,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的有效結合。最后,要制定相應的實驗室可持續發展機制,對于藝術設計學科,受其專業性的影響,與社會文化創意產業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對于藝術設計實驗教學,可以將其融入社會文化創意產業中,高校可以積極的加強校企合作,將實驗課程和企業融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加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實驗性,還能在實驗室設備推向企業的過程中,增加實驗室動作資金,同時高校還能引入企業技術人才資源,實現高校實驗教學和企業生產的有效互動。
(2)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思路
對于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應該僅僅圍繞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目標進行,因此,首先要注重教學觀念的更新,目前,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方向主要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藝術設計、會展設計等方面,對于這些專業,在課時設計方面,理論課時遠遠超過實驗課時,這也就使得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質量比不上理論教學質量。在藝術設計學科中,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力度,這樣才能為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基礎。其次,要加強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對于高校而言,創新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方法,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師在開展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時,應該充分結合藝術教育的規律,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開展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這樣不僅能全面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還能優化藝術設計實驗教學過程,使得教師能更加形象、直觀的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這對于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靈感有很大幫助。同時,在進行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方法創新時,要加大知識信息的傳播深度和力度,這樣才能為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高校在開展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時,應該積極的推行開放式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實驗,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講解實驗的設計方案,更好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創作,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課程的實驗性。最后,在進行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時,要注重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改變以往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現象,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比例,增加設計性實驗、創造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的比例,設計“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系統設計”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并積極的利用現代媒體教學方式更新實驗教材,積極的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驗動手能力。對于實驗教學模式,應該注重與新技術的結合,盡量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實驗教學中,以此體現出實驗教學的先進性和代表性,保證藝術設計實驗課程的有效性。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實驗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高校還應該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這樣教師才能更好的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4.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改革創新措施
對于高校,應該結合藝術專業的特色,借鑒國外藝術設計專業的先進教學模式,利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條件,打造藝術設計與市場有效結合的現代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對此,高校應該不斷完善藝術設計實驗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全面突出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的特色,強調學生的藝術個性、實踐操作、創新創造能力發展。為全面提高學生參與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的興趣,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改革。
(1)實驗內容的設計創新
對于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內容,應該全面貫穿于藝術專業教學,并且在實驗內容上應該體現出分層次教學,這樣才能保證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在實驗內容上,應該認真的設計每一個層次中的內容、課程,對于實驗內容,應該從低到高、從簡單到復雜,逐級過度,最后引導學生由被動的實驗操作上升到主動進行實驗設計,并且從單一的模擬練習上升到綜合性實驗設計方面。此外,還應該創新基礎型實驗內容,要讓學生在基礎型藝術設計類實驗中,全面掌握專業的發展方向,以此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專業實驗內容的設計打下良好基礎。在實驗內容方面,還應該積極推進創新型實驗,并鼓勵廣大學生進行創新實驗探究,在實驗內容、實驗過程中勇于嘗試,并設置相應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自身的創新實驗作品。對學生而言,通過創新實驗能全面培養其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能提高其思維意識,因此,在藝術設計類實驗內容改革中,要特別注重創新型實驗的引入。
(2)實驗管理手段的改革創新
為確保藝術設計類實驗內容及實驗手段的順利實施,必須全面創新實驗管理手段。在以往的藝術設計類實驗管理中,以教學管理為主要目標,忽視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生在整個實驗中畏手畏腳,很難獲得良好的效果。對此,要從以往的教學管理轉移到學生自我管理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活動平臺,提供開放性實驗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實驗中得到提高。此外,高校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創新型實驗服務,讓學生在創新型實驗中,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在實驗中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從而保證實驗設計、實施、結果等的順利實現。
(3)實驗教學的改革創新
在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注重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以往的實驗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材中,對于教材外的知識很少涉及,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很窄,難以及時了解社會最新動態,這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弊端。對此,在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中,應該加強教學與項目、教學與企業、教學與社會之間的聯系,結合最新形勢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這樣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極大的幫助。
(4)構建“綠色”實驗室
對于綠色實驗室的構建,并不是指構建一個綠色的實驗室環境,而是對實驗室的環境設備、實驗設備、管理人員進行全方位綜合管理,從而實現實驗室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共同發展。在綠色實驗室中,各種實驗設備的配置都是最優,沒有重復或者閑置的實驗設備,在實驗設備維修過程中,要做到簡約、有效,沒有過多的消耗,同時要注重節能儀器的使用,從而減少實驗室的污染及資源浪費。另外,在構建綠色實驗室時,還應該注重設備安全問題,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發現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后,要及時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綠色實驗室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的原則,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藝術設計實驗場所。
5.總結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新環境對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注重藝術設計類實驗教學改革創新,讓實驗室成為學生創新的基地,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確保藝術設計類學生能滿足社會的要求。
作者:饒慧琪
一、精細化職業指導的內涵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精細”的境界就是將管理的規范性與創新性最好地結合起來。職業指導是指圍繞職業發展過程提供的指導、輔導、咨詢等服務。目前人們一般把職業指導簡單地等同于就業指導,但事實上職業指導有著非常廣泛的含義,包括職業診斷、職業咨詢、職業規劃、職場導航、職業輔導、職業心理咨詢等。對大學生進行精細化職業指導,更多的要在“精”和“細”上下功夫。從狹義上來說,是注重學生自身的優勢、特長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指導。從廣義上來說,是大學四年以及畢業后的全過程、全方位、跟蹤式的職業指導。
二、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就業現狀
1.就業意識淡漠,就業期望值高。從目前的就業情況看,藝術設計類的畢業生主要在裝飾公司、廣告公司、房地產公司、建筑公司,也有部分進入設計院從事設計工作。藝術設計作為“高投入”專業,學習的成本遠遠高于其他專業,學生在擇業價值取向上存在功利色彩,到大城市、進高收入的公司是這類大學生的首選。這就是造成了大部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低、頻繁跳槽的主要原因。
2.專業設置不合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近些年,隨著藝考熱的持續升溫,我國的藝術教育空前繁榮,但藝術設計市場和教育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比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藝術設計類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還不盡合理,偏理論輕實踐,與市場需求脫節。這些問題導致了學生沒有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在理論和實踐中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在擇業方面存在盲目性。
3.大學生職業指導不系統,針對性不強。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職業指導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高校針對就業工作實施了以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一把手”工程,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對職業指導條件、資金等投入的力度不夠,沒有相應的制度作為保障,隨意性較強;二是學院領導、教師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全員參與的就業指導觀念和意識,學生工作和教學單位不能形成合力;三是從事職業指導的教師主要為從事學生工作的管理人員和輔導員,沒有形成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科學化的職業指導隊伍;四是在課程安排上沒有完全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課時的周期和時間比較零散,授課方式上采取的是大班授課,所授內容更多的是理論、就業信息和求職技巧等,缺乏專業方向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指導。
三、加強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精細化職業指導的對策
(一)加強基層教學單位的職業指導條件建設
學校要將重心下移,加強基層教學單位的職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建設力度。例如,投入就業工作經費,配備專業強、業務精的職業指導師,也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加強職業指導的培訓力度,提升團隊的整體水平。加強職業指導的場所建設,如招聘面試室、招聘洽談室、用人單位宣講廳等。
(二)建立科學系統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
1.加強課程建設。職業指導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很強,同時又具有研究性的學科。精細化的職業指導不僅要以課程設置的形式把職業生涯指導納入日常教學,還要通過課堂授課和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就業形勢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指導、職業能力與素質指導、就業心理素質指導、求職技巧指導、就業法律知識指導、就業政策指導、職業信息指導和自主創業指導等。結合藝術設計類各專業的培養方案,還要把職業指導課由公共必修課細化為公共必修、公共選修、專業必修等。另外,在職業指導中還應融入各專業就業方向的指導,讓學生能根據自身需求有選擇性地、自主地接受職業指導。
2.加強兩級管理和第三方參與的職業指導師資建設,實施校院兩級的職業指導培訓機制。學校統籌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通識課程建設,各學院結合各專業就業實際進行分專業課程教育,按照各專業、各年級就業指導的規律性特征,進行大學全過程的職業指導,實現就業指導與學業輔導相結合、專業教育與職業定位相結合、教學實踐與就業創業相結合。強化師資力量,在打造一支專業化、科學化、精細化的職業指導師隊伍的同時,還應包括心理咨詢測評的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教師、經驗豐富的企事業相關管理人員等,這樣才能提高職業指導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水平,保障高校藝術生有優質的全方位的職業指導服務。
3.以創新為動力,加大對學生的創業指導。在目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今天,自主創業已然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最好途徑。由于藝術設計行業的特點,使大多數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業門檻相對較低,啟動資金投入較少。作為設計類學生,自身個性鮮明,富有激情和創造力,更適合自主創業。要加強宣傳,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的意識。要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學習的全過程,利用各種設計類大賽、企業工作室、實習、課程展和畢業設計展等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開設系統的創業指導課程,如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流程,還應包括營銷、財務、管理、工商、稅務等相關知識等。建立創業類學生社團,將有創業熱情和興趣的學生組織在一起,發揮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功能。
(三)開展“一對一”有針對性、個性化和精細化的職業指導
1.針對每個學生在性格、興趣愛好、能力、知識儲備上的不同去指導。藝術類學生思想活路躍、個性鮮明又獨立,在就業指導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要強調個性化,讓他們建立和發現自身的比較優勢,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職業興趣、職業目標,去指導他們實現自我價值,拓展潛能。
2.針對每個學生的專業不同去指導。就業指導不能僅限于籠統的大課,尤其作為設計類專業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前景更不能一概而論、一成不變。如環藝方面的市場需求比金屬加工的
市場需求量要大許多,但金屬加工行業的發展潛力比環藝要大一些。因此,向畢業生提供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和就業環境、用人需求等十分必要,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自我定位。
3.針對實際需要進行職業指導。脫離了實際的指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必須要有針對市場需求、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需求的職業指導。藝術類的學生實踐性更強,可充分利用校友資源,依托專業教師的科研平臺,開拓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引進校園。比如,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大學四年體驗職業,直觀地感受到職業的現狀和前景,又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構建求職和招聘平臺。
(四)加強大學全過程、全方位的職業指導
1.職業指導與就業服務要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精細化職業指導從理論上來說,應該伴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但就高校來看,可以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旨在提升學生就業意識和就業競爭力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形成素質能力提升、拓展的活動機制。低年級主要是職業認知,例如在大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書撰寫大賽,在大二深入開展求職簡歷制作大賽。三年級主要是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培養,例如開展創業策劃書大賽。四年級主要是職場心理調整,求職技巧,例如在大四第一學期開展模擬職場大賽等。并在接受四年系統的職業指導課程的同時,還可以接受更精細更深入的指導,比如說剛進校就進行實習體驗,從感性上了解在學校里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就業前接受職業發展咨詢指導,從而合理定位,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職位;就業后一年的職場回訪,把在實現職業角色轉變時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梳理和總結,反饋給學校的職業指導機構,以便學校更好地提高職業指導的能力和質量。
2.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要強化對學生的全方位指導。設計類專業人才需具備高素質、強能力、會創新、能創業的綜合素質,而良好的設計動手能力、人際交往協調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主創業的意識等尤為重要。因此,還應在職業指導課程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第二課堂建設。建設與專業課程體系相匹配的素質拓展項目,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和綜合素質,從而培養更具適應性、創新性,審美力的設計類人才。因此,高校精細化職業指導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就業工作“四化”基礎上的補充、完善和發展。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校能做的和必須做的,是根據社會建設和發展的真正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對藝術設計類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做好其精細化職業指導,是實現學生充分就業,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輸送優秀設計類人才的有效途徑。
作者:趙玉艷 單位: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一、歷史的名義: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教育的必然性
進入21世紀,縱觀新時期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我們期待著由傳統的“硬性”灌輸教育向“軟性”的挖掘教育潛能的視角進行轉變。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已經不再是單一專業的發展模式,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其范圍之內必然呈現出多種學科交叉所形成的個性特質。這種思想又使藝術設計不再是原生美術概念下的工藝美術,而是一次突破性的回歸,標志著藝術設計的獨立價值從一個邊緣學科到中心綜合的文化形態的建立。
(一)環境藝術設計整體教學概況
最初,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院校一般都具有自身專業依托,比如在建筑學專業或風景園林專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或是在藝術院校內以藝術類專業為背景,將環境藝術設計作為實用藝術的一個支脈進行擴展。隨著該專業的進一步發展,一些綜合型大學在沒有明顯專業條件的情況下也開辦了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院校間相互借鑒效仿,形成了幾乎一樣的課程設置。目前,在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中所采用的教學體系之根源要追溯到1919年在德國魏瑪創立的包豪斯國立建筑學院。包豪斯在設計思維上用科學的、理性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浪漫主義和自我表現;社會需求是明確的教學導向,也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基本格局,即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在作坊式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對形式美感的探索與追求,更教會其掌握具體工藝的方法與技巧。毫無疑問,這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市場相聯系的教學體系對今天的現代設計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且不論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與包豪斯設計思維之間遙遠的距離會不會導致院校教學細節上的不適,單就對包豪斯教學思維的借鑒而言,多數院校目前也是“縮水”的,特別是在實踐環節上有所缺失。由此可見,對于一些開設在沒有專業背景支撐的綜合性大學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如果走不出一條擁有自身學科優勢的特色化之路,該專業的開設最終只能淪為學校的一項“漁利之舉”。
(二)非專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普遍狀態
近期,某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107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展開了一項關于專業學習狀況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當初選擇本專業的動機,有41.7%的學生是因為“便于升學”,33.3%的學生是出于“喜歡”。而在喜歡的學生中,78.2%的學生表示選擇本專業前,對該專業只是“大概了解一點”,僅有21.8%的學生在此之前對專業“比較了解”。那么,為何要選擇在財經類院校中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呢?68.8%的學生選擇了“受考分影響,有學上就行”,而選擇“認可學校排名”的學生為21.9%,僅有3名學生選擇了“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感興趣”。四年學習即將結束,認為本校與其他開設本專業的高校比,在專業教學水平上處中上水平的有13.5%,認為處中間水平的有41.7%,認為處中下水平的有33.3%,其余學生則認為水平較低。但是,有67.7%的學生認為自己學到了在其他院校中不能涉及的“財務和管理方面的知識”。關于畢業以后的去向問題,30.2%的學生表示要“繼續本專業”,表示“不一定,有工作就行”的學生占43.8%,而明確表示會改行的有26%,大部分學生在回顧整個專業學習過程時都提到“實踐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從畢業生在專業崗位上的適應度來看,大部分學生不能立刻滿足公司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一般都要經過1至2年的學習適應期才能真正擔任一定的具體事務。這也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難以為繼,最終在行業選擇上再度進行調整,使得該專業的改行率進一步升高。對于普通綜合性大學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如果缺乏自身在專業上的獨特性,那么在和具有專業背景院校的學生競爭時,幾乎沒有優勢可言。當下正處在新媒體教育變革的敘述歲月中,學校應通過個性教育重新營造出一個有文化價值并蘊含人文生命體驗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三)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基本市場反饋
自1987年實施的新《普通學校社會科學本科目錄》中工藝美術領域下增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在我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受到整個社會經濟和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的帶動,環境藝術設計市場一直處于人才相對匱乏的狀態,這也是各高校紛紛設立該專業的又一社會契機。但隨著近30年的專業發展,這種市場的單向偏頗已漸漸趨于平衡。市場需要的不再是僅僅是對形式美有一些理解和創意的人才,而是逐漸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大大促進了行業內部的分工細化。一些從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公司內部部門不斷分化,對人才的需求層面也越來越多元化。設計公司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設計師,同時也需要對設計內涵有充分了解的業務員、預算人員、施工人員、財務人員、管理人員等。鑒于對這種市場需求的反饋,一些普通的綜合性大學可以利用自身在其他方面的專業優勢,與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創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揚長避短,以環境藝術專業的基礎培養為主,廣泛拓展學生在相關領域的適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學之路。
二、現實的探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化思考
目前,無論是在藝術類、建筑類院校,還是在綜合性院校里,課程設置和教育模式都大致相同,基本是復制或延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該教學體系為包豪斯模式的一種本土化形式)。盡管根據院校自身狀況和專業特點有一定調整,但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為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課程基本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公共基礎課,有美術基礎課(素描、色彩、水彩),設計理論課(設計概論、藝術設計史、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美學),形態基礎課(裝飾基礎、形態設計基礎、影視語言基礎),另加部分技術性課程(攝影、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特點就是在這部分加入了管理學原理這種具有學校背景特征的課程。第二部分為專業基礎課,主要有設計表達、設計制圖、人體工程學等課程。這些課程可對學生進行設計語言、思維方式和表現技巧方面的訓練,是進入專業設計之前的技術準備課程。第三部分為專業主干課,以建筑設計初步、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環境景觀設計等課程為主,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內容不同、規模不同的項目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法。第四部分為畢業設計創作和畢業論文寫作。各校在排課的內容和順序上略有差異,但大致框架不變?,F階段,開展專業個性化教育對于滿足社會和學生素質提升有重要意義與價值。個性化教育是融合了物質環境、精神環境、管理制度、人際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教學模式在內的綜合性發展共同體。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目前所呈現出的問題,各院校相關專業人士也都有自身的思考與提議,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人文與科學思想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創意與表現能力
基于我國現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藝術類招生的種種詬病,綜合素質弱、理性思維差、知識面狹窄、重形象思維、輕邏輯科學幾乎是該專業生源的普遍特征。因此,對學生創新思維及獨立化個性的培養,首先應是對其人文與科學思想的引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使其建立自身價值觀,能夠扎根民族文化,面向國際視野,形成具有自我個性的立場。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談得上創意的思維。以美國藝術教育思想為鑒,在藝術教育中強調視覺藝術的文化屬性,從人類學、社會學等視角來重新審視藝術學科,認為藝術是人類行為的一種現象,其形式、線條、色彩是人類用來進行交流的符號,注重發展跨學科的、以研究為基礎的課程,倡議教師設計涵蓋多門學科的課程方案,在課堂上以師生共同探討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習氛圍的制造者、教學研究的推動者。顯然,這對教師個體的素質和教學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重視環境藝術設計的技術向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對美術基礎的強化似乎帶有一種暗示性,即該專業更注重表面的形式美感。學生在開始進入設計階段時,也很容易忽略設計的功用性。然而,環境藝術設計本身同時具有藝術性和技術性特征,是一項具有明確服務對象和使用目的的活動,而純藝術則完全不關注物質結果,只追求從表象之后反映出的作者的精神層面,環境藝術設計卻是在理性的指導下,嚴格尊重自然、科學的規律來完成的,其藝術性則體現在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創造性和對人性的充分關注上。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技術訓練與設計教學中技術意識的建立,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夯實設計創新的基礎,能夠在設計創造力與現實轉化力之間找到自身定位。
(三)實行雙軌制教學,加強專業課程的社會實踐環節
包豪斯設計學院一開始就要求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其工廠化的教學模式更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一地接受課堂教學顯然遠遠不夠,因此要實行雙軌制教學,一方面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開設講座或第二課堂,幫助學生完善專業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工作室教學,鼓勵專職教師對外承接項目,讓學生可以在真實、具體的實踐項目中進行理解、體會和領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以提高操作能力。
三、前景的設想:針對財經類院校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化的基本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梢?,“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高等教育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內容。個性化藝術設計教育是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理想目標通過各類教育實踐活動植入學生內心,學生再將這類因素有傾向性地分類和解構,整合為自己的個性成長路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運用學生的心理因素和生理特征通過社會教育的深切影響并遵循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而實現。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為例,作為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理學等多學科支撐配套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為環境藝術類專業在一些管理課程上的拓展提供了先天條件,在嘗試將環境藝術設計與設計管理、環境工程投資規劃、資金控制等方面相互結合提供了相應的學科優勢。如能結合這些學科優勢,補足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需求的相關管理人才空缺,形成特色化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不僅對院校學生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這一行業的發展也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要將學院的學科優勢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真正結合起來,就目前情況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促進生源選擇理性化,完善教學管理個性化
從前期對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的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該專業的選擇是盲目的。學生的目光總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分數與學校的排名方面,而忽視了自身特長和學校的學科設置是否能與未來發展相匹配的問題。因此,在招生階段的對外宣傳上就須強調專業特征和相應的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以便在生源的控制上有所節制。學生一旦步入與自身特長相悖的專業,后期的學習熱情往往會被削弱。因此學校要實事求是地宣傳,學生要客觀理性地選擇,當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和生活設想與正在學習的內容相互契合時,學習才會呈現出巨大的成效。另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管理個性化也是對整個教學任務、教學課程以及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提升,過去由于不同的社會發展模式,以及考試制度、招生制度、課程體制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教學管理存在機械的、與時空脫節的現象,表現在對業績的管理、機械考核量化以及制度制約等方面。這些教學管理體制使得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天分被抑制。當下,我們要從教學管理的個性化、彈性化層面來挖掘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空間,使其擁有良好的機制條件,并結合自身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學習。
(二)結合背景專業重新整合課程,制定有特色的教學大綱
“課程”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然而,課程固化幾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大學課程的一個特征。作為教育個性化和特色化基礎的本體性思考語境,我們要積極、穩妥地優化課程和實現本校課程的開發與設置,構建國家、地方、學?!叭灰惑w”的校本主干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認知課程。深化課程管理制度并科學地安排不同時段的課時與課程,使課外活動開啟學生內在的潛質,這是一種將人才創新構建、自主招生、特色課程等方面相結合的教育發展集體意識狀態。從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來看,學院與其他背景的高校之間并無明顯差別。要想走出一條特色化之路,教學體系的重構必不可少。作為藝術類招生專業,學生在進校之前就已具備了較好的美術基礎,因此可以適當削減美術基礎類課程的課時,增加部分經濟管理類課程。初期可先作為選修課切入,逐步將一些管理類基礎課設置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課范圍內。事實上,了解一定的公司運行方式和經濟管理模式,無論是對能融入公司管理,與公司形成良好合作關系的學生,還是對未來選擇自主創業、自行成立工作室的學生來說,都極有價值。因此,美國、英國等國家向來注重設計教育與管理、商業和經濟等學科之間的結合。在后期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開展期間,可以再增設一些策劃、文案類課程。這些課程一方面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相聯系;另一方面也是對前期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內容在應用性方面的提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強院系合作,使學生不僅具有環境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更具備公司整體營運發展的長遠視野,必然可以大大提高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競爭實力。而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也可以揚長避短,形成獨具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體系。
(三)開辟新的實習基地,參與多方位經營實踐
實踐是踐行教育真諦的主要方面。從課堂的理論演變到實際環境中,需要用實踐環節去鍛煉自身,通過建構具有教育原生態的自我創新機制和多空間發展模式,賦予傳統教育文化的開創性詮釋框架。創新是一種思維,它源于實踐的存在。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實現和提升教學自覺個性的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踐和文化個性化是教育者開掘自身教育理念的主題內容和對教育生命世界的體悟。一直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都主張建立實習基地。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也不例外,但這一類實習基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有名無實,而且基本只限于對具體設計實踐的了解。因專職設計師的操作能力遠強于實習學生,學生在實習階段無法真正參與實際操作。一旦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階段融入經濟管理的基本內容,那么學生的適應性就會更加廣泛,因此學校在建立校企聯合關系、增設實習基地時,可以有意識地強化教學特色,有針對性地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實習基地開辟涉及經濟管理內涵的實習內容。而具有經濟管理知識背景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目前在此類公司中也比較缺失。這種做法比較容易幫助學生找準定位,讓其在實習過程中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體現實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拓寬學生就業前景,提高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四)拓寬多種教育模式,協調各種教育資源
藝術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起始,以基礎拓展為目標,在發展教育模式中以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方法、活動為框策,以“重能力、長個性、抓基礎”為情感訴求的聯系面,打造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教育主動認識過程,拓寬多種教育模式。好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更是用以創設情境,成為會話交流及協作式探索知識的工具,使學生從傳統教學模式和教材專案中脫離出來,不斷探索真正符合自身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另外,信息時代是各種教育資源相互流通整合的良好平臺。長期以來,各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之間相似的課程設置已在該行業市場內形成一定的慣性思維,用人單位更多傾向于在后期的企業培訓中,對所招收學生進一步細化崗位分工,而對于在校期間的特色化教學并無多少期待。因此,對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針對性應做好多方位宣傳。同時,目前優越的網絡條件也為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學院應積極搭建各屆校友之間的聯絡平臺,幫助他們溝通聯系、共享信息、分享資源,建立有利的互助條件。
結語
本文僅以財經類院校為例論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化方式。當前這種無論何種專業背景的高校,都以相似的教學計劃開展課程的方式并不符合行業發展需要。因此,筆者期待不同性質的院校都能結合自身學校學科特點來開展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為行業操作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力量,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從長遠看,以當下信息化為主要元素的大學藝術設計個性教學為創新發展的教學模式,正在和教育本體命運相銜接。我們要摒棄那些不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傳統固化思維,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讓他們充分發揮出個體的內在潛能,以推動設計行業蓬勃發展。
作者:馬麗敏
經濟發展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激增,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更應該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特別是高職學校藝術設計類課程的設置與改革,更應該緊跟市場需求,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標準設計,對以往的理論結合實踐的模式進行改革和調整,使其與企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相一致。項目化的動態教學模式必須適應市場化需求進行教學模式改革。項目來源于實際,來源于生產實踐第一線。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要想培養能創造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藝術設計產品的人才,就要扎扎實實地推進項目化教學方式的開展,使培養的人才更符合市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項目化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應該共同探索項目化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促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一、藝術設計類項目化教學模式內涵
堅持以產業為主導,動態化調整課程設置,是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化教學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地高等職業院校都在探索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式,作為人才培養基礎的教學方式和課程都應該進行改革。改革教學思路,體現課程設置的多樣性,課堂教學的可控性和動態性,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將得以實現。改革固有教學方法,適應項目化、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合理設置課程,有效組織課程實施,這一系列舉措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項目化教學把課程內容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是一種模塊化、情境化的教學。項目化教學把課程的理論知識和能力要求,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實例。教師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布置給學生項目化任務,指導學生完成整個項目的規劃、實施、驗收全過程。學生在執行項目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技能,掌握知識,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二、藝術設計類項目化教學的調整與改革
藝術設計類專業原有的課程教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按照教材章節進行教學,教學方式老套,教學過程簡單重復,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的到課率和上課積極性都不高。從后期的考核情況來看,藝術設計作品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與此同時,以往一本課本、一個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要求。為適應當代高職教育的發展,藝術設計類專業項目化教學要調整課程設置,多開設實踐類課程,并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效銜接,要變固有教學模式為項目化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課前做好基本準備,選取知識點較多、技能實踐性較強的項目,認真研究課程教材,積極聯系生產實際,甄選項目。其次,規劃選取教學項目之后要進行評估,結合課程實際和學生情況,設計項目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再次,項目的實施要采用小班化教學,分組管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一名,組員若干,把項目任務分配給各小組。最后,項目的評價與考核。評價與考核各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教師對各個小組的項目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指正。在項目執行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起到主導作用,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
三、藝術設計類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藝術設計大類包括平面設計、裝潢裝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方向。藝術設計專業面廣,實踐性很強,采用項目化教學具有普適性。首先,選取適合教學的實際項目。在項目選取的過程中要結合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對象,使其與產業結合度較高。其次,實施項目。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注重過程的把控,以達到知識和技能相結合的目標。最后,項目實施的評價反饋,可以充分利用成果的可視性和客觀性對項目進行評價。
結語
藝術設計類專業項目化教學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控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增強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作者: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