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04:16:16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設計研究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文中從造型藝術與設計藝術的關系出發,具體分析了藝術設計從產生、發展到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過程和根源,深入剖析了目前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現狀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藝術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體系;教學改革;創新
一、造型藝術與設計藝術的關系
我國的設計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直至建國初期在北京成立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這是實用美術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實用美術人才,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中西文化交流頻繁,人們的觀念、思想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促進了中國設計教育的迅猛發展。在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新專業目錄中,原有的“工藝美術”由“藝術設計”取而代之,完成了藝術設計與純造型藝術在學科上的分離,成為一門獨立學科,這是社會發展狀態下的歷史必然。
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現狀
回顧中國藝術設計教育二十幾年的歷史與現狀,不難發現,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從起源說,藝術設計與造型藝術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存在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對西方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的簡單模仿;二是始終擺脫不了對純造型藝術專業教學的依賴和影響。沒有把二者作為兩個獨立的學科去看待,以至于不論是在幾十年不變的美術高考招生中,還是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都脫離不了傳統美術的模式與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對本課程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考慮得不夠,不論是什么專業的,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大致相同。使得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和繪畫專業的基礎課沒有拉開距離,使得繪畫基礎課訓練與專業課教學脫節、“各自為政”,教學缺乏明確的課程目的,造成學生不知道怎樣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去為今后的專業服務。學生進校后,普遍對繪畫基礎課興趣不大,原因是進校前,考試的素描、色彩內容與本專業所開設的素描與色彩內容大同小異,造成了學生的思維惰性。學生之所以對所學的繪畫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對基礎繪畫課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是因為其對學習目的不明確,只是簡單的為畫而畫和機械的模擬學習,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通過對中國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反思,如何在較短的學時內,既能注重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的表現技巧訓練,又能兼顧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專業基礎課程能更好地服務于專業設計課程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因此,在繼承優秀中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有效地吸收先進教學經驗,以建構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創新教學體系,培養有創造力的設計藝術人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藝術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方向
1.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不僅包括基本功的訓練,同時也包括創造性思維的正確啟發和引導。引導他們打破常規,活躍其思維,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其創造性,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要注重學生獨立觀察、判斷和自我意識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形式美和表現力的探索。
2.構建合理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體系。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要通過優化的課程體系來實現。目前,大多數院校普遍采用造型基礎、設計基礎和專業設計的“三段式”教學模式,這種分段式的、不結合專業特點的教學模式缺乏適應性,極易造成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脫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按照專業方向把基礎課程改革歸并為工業設計造型基礎、工業設計表達、工業設計工程(制造技術)、工業設計理論和計算機與多媒體等5個相互疊加的橫向基礎課群,基礎課群與專業課形成縱橫交叉的課程結構。
3.基礎課的內容調整。藝術設計專業所需的基礎造型能力以快速表達的能力為主,快速的寫實能力與表現技巧訓練是必要的,速寫作為收集素材和快速表達創意的有效手段在基礎課中應受到更多的重視。結合不同專業方向的需求選擇表現內容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基礎課體系應盡可能地縮短與專業設計課的距離,使之逐步成為設計體系中的一個有機部分。在基礎訓練中,逐步加入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的圖形創意,從而使學生較早具備創新意識,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樣,以寫實訓練為主的色彩教學也不能和設計需求的色彩知識發生更直接的關聯,和以培養學生掌握色彩規律和色彩的抽象表達,以及色彩給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為主的色彩構成從時間安排和內容上都需要調整。同樣和平面構成一樣大量的重復手工制作耗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應盡早地介入計算機輔助設計,既可提高效率,又能使學生深入地、準確地感受色彩。所以筆者認為基礎教學體系應結合專業方向的特點,整合教學內容,將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單門課程課題化,各課程互相滲透,加強教學的環節性。
1.將傳統的長期素描逐漸減少,盡快轉化到快速表達的速寫訓練,將速寫訓練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專業方向并過渡到以訓練變化和取舍能力的四大變化,將寫生變化的圖形由具象轉變為抽象,結合圖案和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組織構圖,根據制作的需要適時加入計算機輔助設計,以快速精確完成部分作業,將平面構成的部分手法和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主的圖形創意整合,結合相關專業課,一方面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盡早了解所學的專業。
2.將以寫實訓練為主的色彩教學和以培養學生掌握色彩規律和色彩抽象表達的色彩構成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整合為一個課題,并互相滲透。先講構成中的色彩規律,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完成部分色彩的科學訓練,再進行色彩的寫生訓練,然后依據裝飾圖案和色彩構成中的變化手法進行色彩的裝飾和抽象表達訓練,講述色彩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并利用上一課題中圖形創意結合專業課的作業進行色調訓練,強化對色彩的控制能力。
3.打破“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專業特點將部分造型基礎課融入設計課題。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例,可以將書法課與字體設計整合為一個課題,將絲網印刷和招貼廣告整合為一個課題,將立體構成和包裝結構整合為一個課題,將商業攝影和包裝設計整合為一個課題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更容易增加學習興趣和提高效率。
建立優化的基礎課程體系,實現設計教學的目標,是一個長期探索和磨合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更多地關注專業設計的發展方向,并以專業對基礎造型所需的能力為目標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使學生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習,由淺入深地認識、掌握設計語言,擁有運用各種語言為以后的專業設計創作服務的能力。
論文關鍵詞:高校 藝術設計 創新 審美
論文摘要:藝術與人類文明是共同生成發展的,是分割不開的組成部分。藝術類教育是在傳承中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改良的。但其概念化、單一性、脫離實際的教學模式還籠罩著藝術類教育,這種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的學生缺乏靈氣,缺乏個性,導致學生自己汲取知識的能力下降,不能夠完美的培養出具有綜合創新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的人才。
一、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形勢
1.藝術設計專業在當前社會的形態。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中國高等學校的設計教育也逐步發展起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急需的專門人才的重任。目前,各高校設置藝術設計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增長,除了原有的各大美術學院和工業類設計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以外,各大綜合類等高校也相繼開始了藝術設計專業。
中國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育是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發展起來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設置在表面繁榮景象下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該盡快順應新形勢下對設計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辦學優勢,整合優化相關專業課程和部分基礎課程,構建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市場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培養出具有綜合創新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的人才。
2.藝術設計專業在教育中出現的問題?,F在很多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綜合類高校沒有針對自己地區與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下,照搬其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設置模式,片面的照搬照抄,課程體系過于大而全,分散了人力財力,造成資源浪費?,F代高校盲目擴招,硬件設施跟不上,辦學條件差,教學場所、教學設施、圖書資料匱乏,沒有實習基地,沒有與專業相對應的實驗室,教師無法引導學生將設計用于實踐,只能滿足于學生的紙上創意訓練,學生缺乏實訓與操作,缺乏動手能力與專業創新能力,知識面窄,不能獨擋一面,缺乏溝通與創新能力。
在藝術設計實際教學中,一些高校缺少在專業設計和教學實踐兩方面都優秀的教師,特別是跟風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校,沒有相應的專業教師,又急于招生,其師資多為純繪畫專業教師轉行做藝術設計教學,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還有的學校人才儲備不充分,年輕化、無教學經驗,沒有學科帶頭人。教學中,往往注重實際操作,注重短期即得的視覺效果,急于跨入專業范疇,忽視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誤認為理論知識是紙上談兵,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是藝術設計是一個綜合知識體系,每個專業體系都是建立在理論知識之上的,理論知識反映了一個學科的發展規律、歷史與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引導,學生往往會陷入形而下的盲目操作,缺乏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其設計作品便會缺乏深度,畢業后也無法自我提高。這是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
1.加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由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前沿性,該專業的教師必須保持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同步,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這些知識在現代的更新率非???,這更需藝術類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非常強,學校體制也應給予一定的支持,為教師提供報考在職研究生,助教進修班,在職進修研究生課程學習的信息和機會。作為現代的,開放的大學,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有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系,高校教師應當運用已掌握和創作的科研成果,通過學術報告、科技咨詢、培訓人才等方式來推廣成果新工藝、新技術。使其拓展知識面,練好基本功,使青年教師盡快成才。
2.立體化教學體系的建立。經過以往的教學經驗總結,反復實踐以后建立了立體化課堂的教學形式,就是把以前理論與寫生分開進行的教學體系打破,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接受理論,在理論研究中提高動手能力,互相推動、交叉進行。針對學生實踐,藝術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學習必須有實驗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這與傳統的課堂學習有較大的差距。那么立體化教學體系的建立解決著這一矛盾。
以課堂寫生實踐為主的輔導性學習實踐保證了學生基礎理論掌握和基本實踐能力的培養。其目標為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后掌握基礎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應用技能。
加強學習實踐課外化措施。因教學計劃的課時限制,課堂學習并不能滿足學生實習實踐的需要,學習受到很大制約。我們為此采取了擴展課堂,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推及課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課外作業、課外參觀、命題寫生等,使學生充分且持續地掌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能力。
推行廣泛的學習方式和實踐領域。把學生的學習與學校的重大活動、節慶及社團生活結合起來。我們針對設計課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將學生的學習實踐以重大節慶展覽、活動場景美術設計、專業社團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形式加以豐富化、趣味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豐富了校園文化,產生強大的帶動效果,使學生將課堂的學習實踐帶到課外,帶進生活和專業發展中,且效果明顯、易于接受和操作。
3.開放式的教學環境?,F代藝術教育中開放的教育環境對學生成長進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建立面向社會實踐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先進的技術知識支撐體系,讓學生從舊有的局限于師生對話的單一傳統教學方式里、從個人冥思苦想構思方案的封閉系統中解放出來,擴散思維、啟迪思路、激發靈感。藝術各專業涉及較多學科的知識,立足專業特點,積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學術成果,加強同社會的交流,引進項目進行實踐教學,促進發展活躍開放的教育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術講座和展出活動,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學習環境。把長遠和短期需求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實踐需求結合起來,把自身和他人結合起來,與社會上的設計公司、裝飾公司、廣告公司等相關單位定期合作交流,引進雙師型人才參與教學,鼓勵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展出,建立激勵機制,形成開放的研究、交流環境。
當然,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需要總結改革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針對某一院校而言,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類型定位、辦學層次定位、培養目標定位、服務面向定位將直接關系到專業的設置問題。我們只能就藝術設計專業總體的角度提出一些創新想法為教學提供一個參考。
【摘要】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存在著多種成因,需要完善就業機構系統及課程教學等加以解決。就業是專業人才培養的生命線,本文就高職就業機構、課堂教學、學生本身和社會主體等多方面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反思這些成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就業 高職藝術設計 就業對策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在近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環境下,企業開工不足、就業崗位縮減、畢業生人數又攀新高、就業市場風雨飄搖等一系列因素疊加,大學生就業難已成不爭之事實,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一本“難念的經”。
1 高職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及原因
1.1 就業機構不健全,就業指導缺乏針對性
由于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屬起步階段,眾多職業院校的就業隊伍建立了由黨政領導掛帥的“一把手工程”的就業指導團隊,但基本上只有三五個人組成,力量相對薄弱。大部分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又是從原來從事行政工作人員中抽調而來,有些高職院校并不重視就業,且只當作“閑衙門”安排“皇親國戚”來做這等“閑事”。因此就業指導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他們不懂專業特點、不懂企業特點、不懂學生特點,就業指導內容也缺乏戰略性和實際性。就業指導課一般是由就業指導中心人員講授,他們基本上只懂就業政策和發發就業信息,普遍缺乏專業背景,針對性差,講授的內容都是程式化、標準化的“放之四海皆準”的就業理論,僅僅停留在向畢業生灌輸就業技巧、就業政策等策略性層面,忽視對其專業特點、行業特點以及學生學業現狀給予創造性、靈活性、可行性的指導與建議。形式上的幾次就業指導講座如“大學里的最后一課”顯得蒼白無力,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生涯的指導,不能起到真正的就業指導意義和個性化咨詢。
1.2 專業人才培養結構失調,熱門專業過熱
在我國,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對學歷教育、對熱門專業都存在一種迷信和崇拜的心理,傳統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學歷教育的指揮棒下,人人都想成為高端人才,學校承受的壓力自然就隨之加大,考生和家長的需求迫使許多職業技術類的學校向綜合類發展,培養結構自然也就發生了非理性的變化。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現象,部分高職追求綜合發展或者經濟效益,近幾年高溫不下的藝術高考熱潮,促使很多高職為爭奪生源,未經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盲目上馬熱門專業,而師資力量與專業教學設備設施跟不上,課程開設變得隨意,無序的教學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加上熱門專業過熱導致生源良莠不齊、素質高低不等、魚龍混雜,“2+1快餐”式的人才培養加劇了高職藝術畢業生就業的困難。
1.3 藝術學生就業心理落差大、難平衡
大學畢業生過剩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實際上,企業招人比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還要難,許多集團公司每年都有幾十、甚至幾百個專業性、基礎性的崗位空缺,卻沒有大學畢業生愿意去干。藝術類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個性較強、自我定位較高,對專業的學習更加執著,加上藝術專業因屬“高投入”專業,所以藝術類學生與家長都渴望高回報,擇業期望值也就相對的高。但事實上他們對未來的職業要求過高缺乏務實的心理準備,又好高騖遠不愿選擇基礎性崗位,“眼高手低、浮躁虛夸”;個人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又容易自以為滿腹創意,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從而使大學藝術理想與現實脫節的自負心理表現在擇業中,高不成低不就和不喜歡軌跡清晰的生活,由此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畢業就失業”半空懸的尷尬局面。
1.4 社會企業用人理念與高職培養制度錯位
全國各地人才市場風生水起,企業專場招聘也是熱鬧非凡,但許多企業觀念陳舊,沒有形成獨到的企業文化,喜歡隨波逐流,90%以上的招聘單位都要求應聘者有工作經驗。招有“工作經驗”的人才成為潮流,進高學歷的人才成風,這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很難進入人才市場。因此有些高職學生片面理解工作經驗,導致利用本來應該用于學習的寶貴時間去社會企業中從事實習、勤工儉學等社會工作,偏激地追求實踐經驗,結果主次顛倒、本末倒置,造成學生“學沒學會、練沒練好”。還有,部分高職高專教育“知識老化、學用脫節”的培養模式仍普遍存在,高職課堂教學缺乏與崗位貼近,難以滿足發展迅猛的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所帶來的同質化競爭已成為很多學生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使企業對剛從高校出來的就業者的職業技能缺乏信心。這些不良傾向給高職畢業生的正常就業帶來了障礙,學校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像兩股道上跑的車,產生了結構性錯位。
2 提升高職藝術設計類畢業生就業的對策
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問題,需要畢業生、學校和相關社會主體高度重視,轉變觀念,用創造性的思路迎接挑戰。面對新增就業人口越來越多,人力資源繼續呈現人才結構不斷優化、高端人才不斷積聚的態勢,本文結合作者所在學院特點思考和探索高職藝術設計類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思路、新對策,力爭突破就業瓶頸、逆風上揚。
2.1 引威客任務進課堂,加大實戰實訓、提高“工作經驗”
工作經驗是就業的“一道坎”,沒有哪個企業會傻到‘花金子價買饅頭吃’,要想使大學畢業學生更易就業,首要的問題就是解決如何讓應屆畢業生有“工作經驗”。為了不讓每屆畢業生因缺乏工作經驗而被擋在職場大門之外,不讓同樣的悲劇年復一年地上演,我們應改變課程課堂教學,加大實戰實訓,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筆者所在學院在近幾年的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重視實戰設計,把傳統的課堂作業向真實實戰設計項目轉變,我們將“威客任務”植根于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建立網絡化專業實習基地。c2c witkey已成為社會主流,充分利用威客
2.3 深化、細化校企合作,課堂對接崗位,提升職業能力
“零距離對接”或“捆綁式”或“產學研一體化”或“三對準、四貫通”等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辦學可謂“百花齊放”。突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企業給予學校的資助只是教學設備捐助、實習基地提供的合作,將課堂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課堂實訓與職業崗位對接、課堂教師與企業設計師對接、傳統考核與職業認證對接等方式進一步深化、細化校企合作模式。我們突破傳統的“就業與實習式合作”的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主干課程與多企業崗位對接并保持長期聯絡的體系,相關課堂教學作業和學生課余設計均由企業實時提供實戰項目,企業并參與到教學評價、學生評價中,創建沒有“圍墻的課堂”,徹底改變職業教育課程“不職業”的現象,避免校企合作是“一紙空文”。如《vi設計》、《包裝設計》、《家具設計》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實訓作業由合作企業提供實戰設計項目,為避免影響異地企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對接設計職業崗位結合藝術設計課程特點、特色采用“遠程頂崗”與“雙導師”制的實訓實習模式,即在授課期間學生在學校接受企業一線設計師利用網絡“遠程”指導,“遠程”感受實習崗位,做好與企業直接交流、對話,為學生的“預就業”打下良好基礎。這既節約了合作雙方的人力、物力,又方便管理與操作,也提升了學生的實戰設計能力、溝通交流等職業能力。
2.4 充分利用校友資源,通過網絡平臺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廣泛爭取老師、校友等社會資源,竭盡所能為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對校友會的建設不重視或只是形式性設置“閑職機構”,遠遠滯后于發達國家和國內本科院校。大學校友是一個信息豐富、知識密集、與母校有著特殊感情聯系的群體,是蘊藏在校外的重要資源。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有利于為學校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為在校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學習的好榜樣,也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建立良好就業信息庫以及專業設置、課堂教學改革的反饋建議。作者所在學院藝術系充分利用好校友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建立每一屆的系部校友會—“校友qq群”,保持長期與校友間的情感、業務的聯絡與溝通,發揮著學校聯系社會的中介和橋梁作用,及時了解社會職業崗位要求與就業信息動態。積極關注校友動向,不讓校友會成了“慶典聚會”和“困難捐贈”的代名詞,不定期邀請不同專業的優秀校友回校給在校大學生作報告或者在“校友qq群”作就業心理咨詢等。同時加強校友間的互動,讓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也加入到往屆畢業生的“校友qq群”,使畢業生在校期間就接觸、了解同專業校友的工作崗位狀況等;鼓勵高職學生主動參與各藝術設計網絡論壇發表自己的作品和交流討論,運用藝術論壇和網絡人才交流會平臺積極展示自己、宣傳推銷自己,讓表現欲、展示欲與競爭力共長,讓“網絡”認識學生、選擇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5 客觀看待社會環境,理性進行職業選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就業壓力很大,就業心理問題亦日益突出,學校和社會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引導學生學會全面了解社會,主動參加社會實踐,豐富工作經驗,客觀地分析、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系。清華的博士去修車、北大的學子去賣肉,大學生當掏糞工、搓澡工等錯位就業早已不是新聞了。剛剛畢業的高職生更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問題,不可能所有的高職藝術畢業生都擠上設計創作的獨木橋,未雨綢繆早定位,更新就業觀念;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牢固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就業觀,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做設計師就做設計制作人員或低端工作,要開始理性面對就業。當然,在就業過程中也要掌握各種求職技巧,精心設計個性的推薦材料、主動推銷自己。藝術,不是追求美的技能,而是對美的追求本身。
2.6 按需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
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職教育改革,除了要堅持科學定位、明確高職院校辦學方向以外,還必須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設置專業,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加強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不要不盲目跟風開設“熱門專業”,高職院校必須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并對每年的就業形勢及各專業人才需求趨勢做出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立足校情結合自己的師資力量情況確定自己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熱門專業招生人數“過?!睍r應做好調控,防止三年后畢業時出現就業危機,可考慮根據市場需求分析、生源素質而靈活調整、設置學生就讀專業方向或轉讀相關類似專業,積極引導、指導學生選擇、定位職業方向。比如通過學生一年的基礎學習、接觸,比較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等后引導學生定位好職業生涯規劃,將平面設計專業分廣告、包裝、企劃、美工、制作等職業培養方向,形成提前就業“分流”;加大多種類職業崗前培訓力度,部分學生通過“診斷”和崗前培訓也可轉向網頁設計、動漫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專業等相關專業就業。
3 結束語
就業是專業人才培養的生命線,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一切要重新開始,第一個工作也許不是理想的,但它開始了你邁向理想的第一步,實現零的突破至關重要,也是人生成功的一半。總理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安全,知識就是幸福。知識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也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在職業學校學習,不僅要懂知識,還要掌握技能,更要學會生存?!辈磺笕巳嗣凹?但求個個上進;不求人人成才,但愿個個就業。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認識建筑空間與建筑設計的起點和有效途徑,以及初始建筑設計課題的內容設定和組織結構。同時,強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面對所涉及的諸多學科領域和“大知識組團”的圍合中,應以研究組成專業的中心要素為主的專業體系建設。
論文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空間 功能與形式 環境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在國內藝術設計學科建設中,發展歷程較短,正處在蓬勃向上的成長期。我們應抓住這一時機,充分發揮院校的各自優勢,關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體系建設,完善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注重教學規律的探索與總結。
環境藝術設計涉及的范圍廣闊,專業結構上是由多種學科領域交叉構成的復合體,知識結構呈現多元化、綜合化的“大知識組團”,而且有領域擴大化的趨勢。對此各院校應結合本校資源結構特點,在環藝專業的內容設置上突出重點,抓中心領域的構成研究,或圍繞中心領域開辟新的專業知識增長點,避免大而全的做法。但也不能將環藝專業的發展建設依附于某個學科,因為環境藝術設計并不是哪個學科的分支。應注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自身建設的研究,保持專業良性發展的趨勢,共同努力,形成專業發展的合力,完善專業體系建設。在分析構成環境藝術設計中心要素時,應以視覺藝術要素為切入點,對涉及到藝術表現且與環境相關的領域和專業,進行重點研究,并對其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整合,使之更有針對性和連貫性,而不能只是將相關學科專業的內容簡單相加。只有構成內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有機整體。目前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城市規劃、公共藝術等。對各中心要素內容的整合研究、學習,將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之一。
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對人們所處的生活空間環境進行有序地規劃與設計的過程,是使自然環境生態化、社會環境藝術化、人工環境和諧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環境藝術設計首先是對以人為中心的生活“大環境”的改善和創造。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當今人們的活動空間范圍日趨擴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應包括人們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因此正確地評價建筑應該是人類進行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和環境”。
意大利建筑理論家賽維指出:“建筑空間是我們生活的場地、生活的環境、生活的舞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目前兩個發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工作、休閑的物質要求和精神需求所進行的建筑內部空間設計;后者是對建筑外部空間環境的設計。因此,環藝專業的學生對建筑的認識不能停留在一個藝術的接受者和欣賞者的角度,應以空間的概念理解建筑,應從建筑設計的學習中,升華對建筑藝術的認識。
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筑設計的初始學習,自然十分關鍵。小住宅建筑設計(或稱別墅設計)是建筑專業學習建筑設計初始的課題。針對環藝專業的特點,將其內容作必要的調整,使之成為環藝專業認知建筑空間與設計原理的主要起點課程。
首先,通過對小住宅建筑歷史的回顧,以點帶面,可以使學生認識建筑藝術在社會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社會背景下的發展歷程,以及建筑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傳承性、多樣性和創造性。特別是要向大師學習,現代許多建筑大師都曾對小住宅(別墅)的設計情有獨鐘。感悟他們在小住宅設計中體現出來的設計理念和創新精神,可以從中解讀世界現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演變、發展、興盛與更迭的歷史軌跡。如,柯布西耶在薩伏伊別墅設計中體現了他倡導的現代建筑五原則,“建造出與以往的石砌結構形式的建筑徹底決裂的里程碑建筑”。(安滕忠雄語)同樣、密斯·凡·德·羅在其設計的圖根德哈特以及范斯沃斯等住宅中,也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并將鋼和玻璃的組合提升到一種精神境界,對建筑細部的處理,更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傲魉畡e墅”的設計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絕妙的一筆,賴特的“有機建筑論”更是具有深遠影響。如他所言:“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種協調的感覺,一種結合的感覺,使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建筑史上將20世紀60年代以后出現的各種建筑思潮,稱為“后現代主義”時代。這其中的許多代表性人物也大多在小住宅設計中最先體現出各自對建筑空間建構、材料的表現性等建筑語言方面的探索與追求,也反映了在新的價值觀基礎上,設計者對建筑人性化的關注和對建筑的時代性與建筑表達的可能性等問題的思考。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也留下了他們當中很多人的足跡,如設計cctv新樓座的庫哈斯,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的設計者磯崎新,自學成才的安滕忠雄,奧運會場“鳥巢”的設計者之一的德梅隆和多次來華講學的文圖里等,這使我們近距離、多方面體會名家的作品成為可能。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建筑設計課,也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技能構成特點而設立的。目前環藝專業的學生以造型為專業基礎,對形式的感受力強,但對空間的認識,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維虛擬的立體空間上,并且在設計時常有重形式、輕功能的問題。因此,培養未來的專業設計人員應具有的素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一、課題內容的確定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空間立體形態意識,并對建筑的功能與形式,建筑的尺度、材料與色彩,建筑與環境等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有一個較完整的了解。同時,更需關注建筑與人文精神、與經濟技術、與所服務的對象的關系這些建筑設計中的本質問題。
二、課題的定義和特點
小住宅建筑涵蓋了別墅的定義,但小住宅不一定就是別墅。最大的不同在于別墅的用地有其特殊性,“往往指建在環境優美的地帶,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獨戶住宅”。而小住宅可以身處鬧市,環境條件并不一定優美,但它有別墅的特點,它不在于建筑面積的大小,也不是用富麗堂皇來衡量,而是講求獨具特色,追求便利、舒適和美觀。這種單獨設計、個體建造的小住宅建筑反映了服務對象的個性化特征、品位和理念。
三、教學的目的與方向
1.小住宅建筑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初始,通過學習了解掌握建筑設計的一般程序、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對建筑的認識有質的飛躍。
2.一個好的小住宅設計應當解決好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問題,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因地制宜地將地域歷史文化傳統和審美趣味創造性地融入到建筑設計之中。
3.解決好建筑形式與功能的關系。以人為本合理細化功能組織,使空間布局自由流暢、富于變化,同時各空間元素具有內在的有機銜接,且比例、尺度人性化。
4.學習掌握建筑形態構成的一般原理,充分發揮藝術類學生對形式美感的獨特感應能力和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將生活的感受、知識的積累通過藝術的知覺提煉,濃縮為抽象化和空間化的形態構成。
5.通過學習小住宅建筑設計,使學生初步掌握建筑設計的語言與技巧,提高設計方案從概念至全面深化的能力。培養從平面草圖至立體模型表現的設計能力,以及規范運用制圖正確表述方案的能力,為日后環境藝術設計中正確處理好建筑與空間環境的關系創造良好的開端。
四、小住宅建筑設計的內容與主要步驟
一是由教師選定一個基地環境并設立功能任務書,如,在依山傍水之地設計建筑面積300平米左右的單層或多層小住宅建筑(別墅)。二是由學生自己選擇模擬客戶。根據要求選擇基地環境,參照任務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資料收集和調研活動,然后寫出調研報告,根據綜合分析的結果,對小住宅建筑的形式、功能、景觀、車流和人流等做出全面規劃,并選擇自己最為理想的構思創意方案,最終完成住宅的設計。
五、難點分析
1.在空間的認識問題上,應注重空間的功能性對人感知空間時的心理影響?!肮δ苄浴笔嵌喾矫娴?,不能簡單理解為只滿足實用需求,應強調居住者在空間中的心理感應(由視覺引起),喚起人們在空間中的情感與聯想,所以設計時應始終關注實用與立意的結合,并將其作為創作的目標。要創造首先能感動你自己的有意義的空間與形態,并且能將功能有機地貫穿組織起來,使空間兼有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屬性。
2.藝術院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初學建筑設計時,對潮流和時尚感覺敏銳,且有較好的形式感和表現力,欠缺的是通過理性思維和推理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答案的能力。設計初始,往往形成一個或多個構思,但只停留在對形式的直觀感受層面,缺少系統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時只形成一個概念性方案但深入不進去,使最終的方案得不到升華。應當注意的是,設計方案的構思立意明確以后,各環節問題的處理沒有一個既定的程序模式,更不是一個問題完全解決之后再考慮下一個問題,因為畢竟方案設計不是加工標準件的過程,方案設計過程的各個環節是一個互動的、相互關聯的整體,應同時關注幾個環節和環節的各個方面。這期間的反復推敲,“一步一停、一步二晃”,都在所難免,應把握立意這條主線,統籌兼顧,綜合分析存在的問題,弄清問題的相互作用點,并進行整理歸納,在銜接中解決矛盾。
設計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兩個課題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不斷的積累,并且有賴于教育者經常性的正確引導,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加關注社會文明進步成果,打破專業界限,培養起廣泛的興趣與愛好。
一、關于赫哲族“魚皮藝術”
魚皮文化藝術是人類一項獨特的生存藝術,它創造了人類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奇特景觀。魚皮文化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之中發展與演變,一脈相承的“魚皮藝術”是赫哲族魚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遺存。赫哲族人世代以三江為家、漁獵為生,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反映了濃郁的北方捕魚民族的地域特色,“魚皮藝術”利用野生魚皮天然特有的魚鱗花紋形成的自然肌理之美,引起視知覺的強烈感受來造成視覺心理的情感共鳴,傳達出風格渾厚、古樸粗獷、造型別致、色彩和諧、工藝精細的藝術風貌,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裝飾性和藝術性。其獨特的材料與工藝特征,體現出了重要的藝術和研究價值,是獨具魅力的藝術奇葩和“民間瑰寶”。
二、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的成因及現狀
近幾年 “魚皮藝術”產業的興起并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赫哲族人沒能與商品經濟的時展同步,仍然處于漁獵經濟時期,依舊穿著魚皮衣使用魚皮制品,這一獨特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懷著各自的目的來換取、購買、收藏魚皮制品,使其在不經意間得以傳承至今。這一現象引起了文化學者以及文化機構、政府部門的注意,并成為“魚皮藝術”產業形成的重要推動力,先后出現了學者的研究著作、論文、相關新聞報道等,經過黑龍江省佳木斯地方的整理挖掘2005年“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近幾年赫哲族“魚皮藝術”在國內的各類展覽、展會上不斷得到推廣,赫哲族魚皮工藝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同時也給赫哲族漁民帶來了可觀的豐厚利潤?!棒~皮藝術”所產生的高額經濟利潤同時也刺激了更多敏銳商家的介入,使專門從事“魚皮藝術”產品制作的企業和個人不斷增多,逐漸形成了“魚皮藝術”產業。
目前是“魚皮藝術”產業由原始的稚拙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魚皮藝術”產業呈現出了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加工制作群體也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制作工藝水平良莠不齊、層次較多,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一是赫哲族漁民在冬閑時節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雖然時有地方組織培訓,但整體風格仍呈現粗獷化、形式單一化在特點,二是少數魚皮藝術傳承人或愛好者單體設計制作,其中不乏佳作,但產量較少,三是由工廠、公司設計制作營銷的魚皮畫的藝術品在數量與質量上相對較好,價格昂貴,流水化制作易呈現過于模式化、商業化氣息濃,從而造成設計風格單一,難見精品。
三、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與“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重要意義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及其專業群對接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群是地方社會經濟文化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地域優勢與“魚皮藝術”產業緊密結合,及時準確地把握地方“魚皮藝術”產業發展、變化和升級的方向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的功能和成效,實現產業化生存和發展的拐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理論體系服務于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提高制作人員的藝術審美修養的,為保護和創新地方文化藝術資源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使其在保持原始粗獷類型的基礎上向更精美的高端產品發展勢在必行,對保持“魚皮藝術”產業平穩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研究途徑與研究內容
1、魚皮的加工工藝研究: 高職藝術院校通過到赫哲族及企業、商家調研走訪,研究傳統與現代的魚皮晾干去鱗、晾曬魚皮、捶熟、漂色等加工技藝與處理方法及不同處理手法的魚皮風格特色,現在魚皮藝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養殖基地,也有了穩定的魚皮供貨貨源。
2、魚皮藝術的形式、功能與發展方向研究:在校內實施階段,組織師生到商家觀摩,參觀三江國際旅游節赫哲魚皮藝術展,記錄赫哲族魚皮藝術的多種形式及使用功能,介紹赫哲族魚皮的加工工藝、作品形式、題材、功能,鼓勵師生大膽的拓展設計思維,開展實訓操作訓練,組織教師開展藝術設計教育專業教研室關于“魚皮藝術”的專題研論。增加相應實踐課程講座,通過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指導專業學生拓展現代魚皮藝術發展新的可實現的藝術形式及可應用的領域及方向。
3、魚皮畫的設計形式、題材、風格、內容及發展演變:通過分組搜集素材、市場調研等,研究傳統魚皮畫的設計制作形式及題材內容拓寬現代魚皮畫的形式,將現代的畫面構成由平面的層次間的拼貼向深度空間、半浮雕、半立體、立體的雕塑式的形式發展;以引起更大的視覺效果;題材應該體現出民族化、國際化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由赫哲族傳統漁獵生活內容向更加藝術、更生動的題材發展,結合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審美的需要,將傳統的中國畫藝術或寫意或工筆;風格由粗獷轉為精美、生動或簡約、華貴大方。豐富作品規格,在原有小幅作品基礎上向更大型具有恢宏氣勢的作品發展。
4、運用形式美學原則創新魚皮畫藝術的發展水平:組織師生到校外企業或農民中做設計思維指導,充分利用魚皮天然肌理而形成的自然美的獨特風格,運用高職藝術設計系統的教學展示將平面形式美規律及色彩學的原理去追求畫面的生動效果,抽象畫與具象畫兩大風格,或運用明度對比強化肌理效果古樸粗獷意境深沉幽遠或運用素雅的色彩突出畫面雕塑之感,或者強化色彩對比色彩斑瀾運用裝飾效果,提高地方“魚皮藝術”的美學水平及作品層次。
五、“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思考與啟示
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始終要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事業發展需求為宗旨,以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發掘、傳承與創新為己任,開放教學思路,主動與行業、產業流程建立通道,參與地方“魚皮藝術”產業的成長與發展互動。使其不僅具有原始稚拙的風貌,也應當具有更高的藝術品質。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將魚皮加工技藝視為商業機密,不愿輕易傳授也不充許拍照留存,這種現象阻礙了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內容的進程。另外筆者十分擔憂“魚皮藝術”產業群在盲目的追求利潤的同時出現的不負責的粗制爛造,是否將會將“魚皮藝術”如曇花一現最終走向絕境。當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育學科的建設與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的緊密對接是關鍵,這還需要政府加大牽線搭橋的力度,搭建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目前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領域現存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景德鎮陶瓷學院自身的特點與條件,通過對裝潢藝術設計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研究與改革,試圖解決以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在專業設置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為今后如何建設有特色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使裝潢藝術設計教學沿著良性,有效的方面發展。
關 鍵 詞:裝潢藝術設計 課程體系 改革
一、我國設計教育的現狀分析以及裝潢藝術設計專業領域存在的問題
現代設計自19世紀開始發展以來,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短短的100多年里,藝術設計對數千年的傳統設計面貌進行了徹底的全面的改革。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都發生了形式與內容上的巨大變化。現代藝術設計奠定了現代物質文明的形式和內容基礎,是21世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是從改革開放以后發展起來的,設計教育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以不斷完善。景德鎮陶瓷學院于2000年設立了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該專業的教學在創立之初主要是借鑒了原無錫輕工學院、原中央工藝美院、中央美術學院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體系大都建立于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新世紀里,國內外的新思想、新設計、新形式不斷涌現,學院設計教育的發展已明顯滯后。借學院進行教改之機,我們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和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藝術設計課程設置隨意性大,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傳統的教學要求和課程設置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設計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們認為高等藝術院校除了加強對普及型藝術設計教育人才的培養以外,還應在辦學思想與辦學模式中加強藝術設計教育的內容,加大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力度,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高校的中心功能是“學習”。課程體系的新舊直接影響高校人才的培養。每所院校都根據自身的定位來設立相應的課程體系,這一點毋庸置疑。景德鎮陶瓷學院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是新設專業(2000年開始招生),在國內眾多院校紛紛開設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同時,如何在國內同類專業中辦出特色、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是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否則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將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國外的設計教育從包豪斯設計學院1919年成立以來,為了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針對不同的設計專業,逐漸形成各自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和課程理論,我們應合理地、有選擇地吸收這些營養(而不是全盤接受),并結合我們的具體國情,從而形成自己的設計教育特色。我們此次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改革將在參照國內外成功的藝術設計課程教育體系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從國內設計教育實際情況出發,研究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改革裝潢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中的陳舊內容,使其更趨于合理從而對景德鎮陶瓷學院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裝潢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解決的問題是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發展動態、把握專業發展方向、努力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我們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和科學論證,從2003年至2006年,我們先后考察了江南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同濟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收集和得到了第一手的課題研究資料。經過近三年的考察、整理、匯總、研究,通過參觀、主要負責人交流、查看其教學文件等方式,學到很多有意義的對我們課題研究有幫助的資料。另外,我們通過其他形式的考察和各種網絡、書籍資源的收集整理,并結合其他院校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及學校的特色,初步確定了景德鎮陶瓷學院裝潢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大框架和改革的出路。我們認為應該突出陶瓷學院的特色,不能盲目跟隨國內和國外的教育形式和課程設置,一定要有選擇地吸收借鑒。根據這些考察資料和其他成果并進一步研究,取長補短,制定了適合景德鎮陶瓷學院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發展的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
二、創建特色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幾點建議
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現有課程體系的研究,體現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改革的研究,體現在課程的調整及創新教育的培養。我們所制訂的適合景德鎮陶瓷學院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發展的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擬訂辦學目標,繪就教學大綱。我們制訂出了2004年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新的教學計劃,這個計劃已經在2004級新生的課程里得到了體現,它的課程思想和具體設置較2000年的大綱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效果。第二,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和教學內容整合:課程是實施教學工作的基本單元,課程建設是最基本的教學建設,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工作。通過對所調整的課程及整個課程體系進行合理性和科學性分析,我們進行了教學內容的篩選和整合,在教學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整合重復的教學內容,使課程體系更加精練:對與專業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內在聯系比較緊密又單獨占有一定課時的課程,為避免重復采取合并或部分合并的方式進行整合。將原計劃中開設的35門專業類課程,調整至25門。(2)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適時增設新的教學內容。我們將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方向課程做了較大的調整,將原來不合理的課程進行了大膽的刪減和整合,使整個課程設置更加合理,例如,我們通過市場調查,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在專業設計軟件的教學中,增加了“3dsmax”設計軟件教學內容,同時根據社會發展和對網絡設計人才的需求,還增加了“網頁設計”課程的學習,從而進一步滿足了市場對人才的質量的需求。(3)重視多媒體教學以及計算機在專業設計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多媒體技術是具有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的計算機綜合處理聲文圖信息的技術,是集文字、圖形、圖像以及邏輯分析方法等與視頻、音頻以及為了知識創建和表達的交互式應用的結合體。它對提高課堂授課效果和整體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4)根據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地域性和辦學特色,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注重并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體現在《裝飾圖案》《民族傳統藝術設計與研究》等課程的學習。第三,處理好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關系,明確培養目標,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對裝潢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理論課程及選修課程進行優化組合,培養應用型人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在實際教學中已對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理論課程及選修課程進行調整和優化組合,使諸多課程都能夠相互協調發展。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原計劃中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一共有35門課程。其中理論教學的比重遠遠超過實踐實訓課程時間,這與學院培養應用型高技術人才目標極不適應。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市場人才需求目標來看,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設計能力是放在首位的。為此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目標,重新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設置的課程體系,已經合理地修改和調整了原計劃的課程體系并且重新調整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內容,使專業結構更趨合理。逐步形成了一個結構合理,實用性強、學生選擇余地大,符合市場目標需求的較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第四,編輯精選教材,構建課程體系:對所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嚴格把握控制以及合理選擇和編寫教材。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需要我們依據藝術高考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制定。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老師們也在費盡心力地進行構建課程體系的研究。第五,進行教改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方法是確保課程體系得以實施的關鍵。教學內容既要廣而新,又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學方法要啟發式、討論式,要加強師生對話,自由研討。通過每門課的各個環節,加強了對學生全面的能力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進行教改和創新教學方法,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際教學經歷了反復改進,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過程。裝潢教研室的老師們在設計教育理念指導下,遵循因材施教,創設了靈活多樣的藝術課堂授課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
結語
以上是筆者對我國設計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和就景德鎮陶瓷學院自身的特點與條件對如何建設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幾點建議?,F代設計教育要想成為設計的促進力量,完全取決于我們的教育模式、教育體系以及課程體系是否適應時代的要求,取決于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夠及時更新觀念,建立新思維。我們此次對景德鎮陶瓷學院裝潢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所進行的研究與改革,在專業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結合本校的實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探索設計專業教育途徑的多元化。在課程體系優化和教學內容整合的過程中,精心設計了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培養方案。并逐步使景德鎮陶瓷學院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和實際教學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比較全面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比較全面的藝術知識及技能的復合型素質的教育人才。
一、選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等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途徑,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我國高等教育和高等學校提出的新要求。
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實踐,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實踐平臺。藝術設計是一個應用型學科,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貼近產業的要求分外突出,對大學生來說,不僅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和前沿知識,更需要學生實踐的能力。因此,以寧波大紅鷹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與研究,具有實際意義和可行性,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廣。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創新教育能夠培養創新人才,實施創新教育是當今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走向和趨勢。德國教育學家施瓦茨在其著作《終身教育——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指出:“21世紀的學校必須在培養人的創造性和社會性方面提供首尾一致(無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教育”。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也明確提出:“教育的任務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力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一目標比其他所有目標都重要”。高等教育具有融知識的創造、加工、傳播和應用于一身的特點。大學作為知識創造的主要源頭,而大學生的創新教育又是“源頭”的源頭。創新教育成為21世紀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美國在創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自上世紀90 年代以來,美國大學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堅持一個“中心”、三個“結合”,即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美國在200多所大學中建有1000多個各種類型的大學與工業界的合作研究中心,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政府和工業界,這些研究中心為大學與工業界的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了合作研究與創新的舞臺。由美國經驗我們可以看到校企合作、教研相長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起了重要作用。
這幾年,國內許多高校都在談創新教育,都在做創新教育,但從目前大學生創新能力來分析,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創新意識不強,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積極創造條件
2、創新知識基礎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學科最新發展的動態
3、崇尚權威,缺乏創新思維
4、創新成果貧乏,創新技能不強
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實踐,目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目前,許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紛紛開設工作室,進行工作室的改革和研究,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更多的機會。但工作室必須與實驗、實習、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緊密聯系。實驗、實習、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基本上屬于已知領域的知識驗證和重復,缺乏實驗技術、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和獨立從事實驗工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而很難形成創新實驗研究能力。
2、藝術設計相關的工作室無法完全滿足學生實踐的要求,教師的精力投入和人員配備仍存在許多弊端,設計環節的實際收效并不十分理想,仍有較多的上升空間,在大多數情況下屬于一種積木式的技術拼湊和模仿,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活動仍然不夠。
3、實驗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與工作室、藝術研究所、校外實踐基地,各自發展,相互協作不夠。而且在產學研合作項目中,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局限,只有極少數學生有參與產學研機會,從面上來說還是不夠廣。如何擴大藝術設計類學生參與實踐、參與創造性活動,是藝術設計院校都應重視的問題。
基于對我國高?,F狀的分析和他國成果經驗的研究,本項目將在“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和研究相結合”的理念指導下,面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出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多維實踐平臺”是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節(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節(生產實習)和校企產學研三個實踐環節,形成由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工作室和校企聯合藝術研究所共同組成的、面向全體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生實踐學習平臺,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并建立以校企聯合藝術研究所為橋梁,協調校內外學生實踐環節的運作機制,促成三個方面的實踐環節的協作和相長,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多贏局面,切實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努力提升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建設質量,在硬件設施到位的情況下,著重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和學生的管理,重點落實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提升工作當中來。在原有工作室的基礎上建設專業更細化、方向更明確的藝術設計工作室,為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2、多維實踐平臺硬件的建設?,F有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的鞏固、規范,進而開拓新的學生實習基地;完善校內實驗室建設和運作管理,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性;
促進教師工作室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推動校企聯合藝術研究所的建設和規范。
3、多維實踐平臺運作機制的建設。構建生產實習基地、實驗室、教師工作室的互動、協作,促成校企聯合藝術研究所的建立,以研發中心為橋梁,協調校內外學生實踐環節,真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在應用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通過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培養、建設一支精于、善于開展產學研的教師隊伍,把建立高質量的教師研究性教育群體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2、通過多維實踐平臺的有效運作機制,切實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設計競賽活動的數量和質量。3、通過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活動,增加學生的就業通道,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4、根據藝術設計多維平臺建設的具體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預計在國內公開出版的刊物上2篇,并撰寫研究報告。5、與省內其他高校進行交流、推廣。
五、操作措施及做法
1、明確多維實踐平臺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從創設問題情景出發,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獲取知識的創新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和研究相結合的理念。2、規范、加強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建設。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特長建設教師工作室,對工作室提出明確的管理和考核目標,將教師吸引學生進入工作室納入工作室的考核,促進藝術設計工作室與企業實踐平臺的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實現教研相長。3、加強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產業的發展能夠互動,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性和實驗教學中的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實驗室教師的專業水平。4、優化學生生產實習環節,主要是鞏固生產實習基地的,開拓新的實習基地,改變生產實習教師的指導方式。將認識實習、提高性實習、深入性實習和畢業實習整個實踐過程,由固定的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指導生產實習,并進入不同的實習基地。5、設計完善的多維實踐平臺運作機制,確保平臺的不斷改進和提升。學院在目前生產實習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生產實習基地,并促進教師在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基礎上與實習基地共建校企合作藝術設計研究所。6、組織具有能面對未來社會挑戰的教師團隊,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把建立高質量的教師研究性教育群體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一、關于赫哲族“魚皮藝術”
魚皮文化藝術是人類一項獨特的生存藝術,它創造了人類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奇特景觀。魚皮文化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之中發展與演變,一脈相承的“魚皮藝術”是赫哲族魚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遺存。赫哲族人世代以三江為家、漁獵為生,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反映了濃郁的北方捕魚民族的地域特色,“魚皮藝術”利用野生魚皮天然特有的魚鱗花紋形成的自然肌理之美,引起視知覺的強烈感受來造成視覺心理的情感共鳴,傳達出風格渾厚、古樸粗獷、造型別致、色彩和諧、工藝精細的藝術風貌,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裝飾性和藝術性。其獨特的材料與工藝特征,體現出了重要的藝術和研究價值,是獨具魅力的藝術奇葩和“民間瑰寶”。
二、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的成因及現狀
近幾年 “魚皮藝術”產業的興起并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赫哲族人沒能與商品經濟的時展同步,仍然處于漁獵經濟時期,依舊穿著魚皮衣使用魚皮制品,這一獨特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懷著各自的目的來換取、購買、收藏魚皮制品,使其在不經意間得以傳承至今。這一現象引起了文化學者以及文化機構、政府部門的注意,并成為“魚皮藝術”產業形成的重要推動力,先后出現了學者的研究著作、論文、相關新聞報道等,經過黑龍江省佳木斯地方的整理挖掘2005年“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近幾年赫哲族“魚皮藝術”在國內的各類展覽、展會上不斷得到推廣,赫哲族魚皮工藝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同時也給赫哲族漁民帶來了可觀的豐厚利潤。“魚皮藝術”所產生的高額經濟利潤同時也刺激了更多敏銳商家的介入,使專門從事“魚皮藝術”產品制作的企業和個人不斷增多,逐漸形成了“魚皮藝術”產業。
目前是“魚皮藝術”產業由原始的稚拙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魚皮藝術”產業呈現出了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加工制作群體也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制作工藝水平良莠不齊、層次較多,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一是赫哲族漁民在冬閑時節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雖然時有地方組織培訓,但整體風格仍呈現粗獷化、形式單一化在特點,二是少數魚皮藝術傳承人或愛好者單體設計制作,其中不乏佳作,但產量較少,三是由工廠、公司設計制作營銷的魚皮畫的藝術品在數量與質量上相對較好,價格昂貴,流水化制作易呈現過于模式化、商業化氣息濃,從而造成設計風格單一,難見精品。
三、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與“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重要意義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及其專業群對接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群是地方社會經濟文化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地域優勢與“魚皮藝術”產業緊密結合,及時準確地把握地方“魚皮藝術”產業發展、變化和升級的方向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的功能和成效,實現產業化生存和發展的拐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理論體系服務于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提高制作人員的藝術審美修養的,為保護和創新地方文化藝術資源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使其在保持原始粗獷類型的基礎上向更精美的高端產品發展勢在必行,對保持“魚皮藝術”產業平穩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研究途徑與研究內容
1、魚皮的加工工藝研究: 高職藝術院校通過到赫哲族及企業、商家調研走訪,研究傳統與現代的魚皮晾干去鱗、晾曬魚皮、捶熟、漂色等加工技藝與處理方法及不同處理手法的魚皮風格特色,現在魚皮藝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養殖基地,也有了穩定的魚皮供貨貨源。
2、魚皮藝術的形式、功能與發展方向研究:在校內實施階段,組織師生到商家觀摩,參觀三江國際旅游節赫哲魚皮藝術展,記錄赫哲族魚皮藝術的多種形式及使用功能,介紹赫哲族魚皮的加工工藝、作品形式、題材、功能,鼓勵師生大膽的拓展設計思維,開展實訓操作訓練,組織教師開展藝術設計教育專業教研室關于“魚皮藝術”的專題研論。增加相應實踐課程講座,通過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指導專業學生拓展現代魚皮藝術發展新的可實現的藝術形式及可應用的領域及方向。
3、魚皮畫的設計形式、題材、風格、內容及發展演變:通過分組搜集素材、市場調研等,研究傳統魚皮畫的設計制作形式及題材內容拓寬現代魚皮畫的形式,將現代的畫面構成由平面的層次間的拼貼向深度空間、半浮雕、半立體、立體的雕塑式的形式發展;以引起更大的視覺效果;題材應該體現出民族化、國際化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由赫哲族傳統漁獵生活內容向更加藝術、更生動的題材發展,結合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審美的需要,將傳統的中國畫藝術或寫意或工筆;風格由粗獷轉為精美、生動或簡約、華貴大方。豐富作品規格,在原有小幅作品基礎上向更大型具有恢宏氣勢的作品發展。
4、運用形式美學原則創新魚皮畫藝術的發展水平:組織師生到校外企業或農民中做設計思維指導,充分利用魚皮天然肌理而形成的自然美的獨特風格,運用高職藝術設計系統的教學展示將平面形式美規律及色彩學的原理去追求畫面的生動效果,抽象畫與具象畫兩大風格,或運用明度對比強化肌理效果古樸粗獷意境深沉幽遠或運用素雅的色彩突出畫面雕塑之感,或者強化色彩對比色彩斑瀾運用裝飾效果,提高地方“魚皮藝術”的美學水平及作品層次。
五、“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思考與啟示
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始終要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事業發展需求為宗旨,以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發掘、傳承與創新為己任,開放教學思路,主動與行業、產業流程建立通道,參與地方“魚皮藝術”產業的成長與發展互動。使其不僅具有原始稚拙的風貌,也應當具有更高的藝術品質。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將魚皮加工技藝視為商業機密,不愿輕易傳授也不充許拍照留存,這種現象阻礙了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內容的進程。另外筆者十分擔憂“魚皮藝術”產業群在盲目的追求利潤的同時出現的不負責的粗制爛造,是否將會將“魚皮藝術”如曇花一現最終走向絕境。當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育學科的建設與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的緊密對接是關鍵,這還需要政府加大牽線搭橋的力度,搭建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
本文從中國現代廣告藝術設計與中國傳統美學的辯證關系入手,在介紹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基礎上理解現代廣告設計中傳統美學觀的理念,接著論述了傳統美學觀以及色彩觀在現代廣告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使中國廣告設計既不失國際水準,同時又能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不同時期的中國傳統美學都在不斷的發展中,中國傳統美學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廣告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產物。廣告藝術設計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中國現代廣告設計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對于新一代廣告設計師們認識傳統元素與現代廣告設計的關系,并能在現代廣告設計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1.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特點與風格
工藝美術相對來說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藝術表現形式,潛藏于傳統工藝美術品具有眾多的特征,其實是一種經濟形態,它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傳統工藝美術品是是根據當時文化背景和民族風俗來創造的,其記錄民俗生活,表達民俗觀念,與人們的生活和民族歷史和綜合體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強化了民俗事項的情境氣氛,是一種廣泛而積極的文化態勢,其體現是一種追求幸福生活、辟邪、表達情感、美化環境的精神性和審美性特征,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審美價值、經濟價值和保持價值。
2.中國傳統美學觀理念
廣告具有傳達信息和宣傳的作用,其要求一目了然、簡潔明確,其目的就是能夠使人能夠清楚的了解到所宣傳的事物、為了使廣告中構圖概括集中,構思超越現實,形象簡練夸張,最終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的目的,我們開始進行廣告設計,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以不同的比例組合在一起。隨著不斷的發展,現代廣告設計能夠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并能夠使人們能夠進行豐富多彩的聯想,這些都是依靠傳統美學的理念來發展而來的。例如美的的廣告堅持的三個原則即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實際上這些都是依靠傳統美學中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體現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即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
3.中國傳統美學觀在現代廣告要素處理上的運用
廣告在我國是一門剛剛興起的行業,但是其具有悠久的歷史。《周易》里所述殷周時代有個叫格伯的人售馬給棚先,交易以銘文形式銘刻于青銅器上就是最早的廣告形式,此后廣告以各種形式不斷發展?,F代廣告已經成為一種傳播信息的活動,現代廣告定義為一種以市場調查為先導,運用系統論、信息論等知識進行創意構思,同時應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為企業產品塑造良好的形象,最終用來指導消費者消費,建立消費模式并促進企業以及社會不斷發展的文化現象。如今商業廣告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顯得更加重要,此時的廣告的設計與編排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是始終保留了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
藝術的一個特點就是內在的延續,即形式上的容納與推動。中國現代廣告設計主要是借鑒了美國、歐洲、日本等外來文化的經驗和藝術手法,在堅持傳統美學的基礎上使其藝術性得到進一步升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本國特色,尊重我國民族藝術的獨特性,抓住外來文化影響的積極方面,使現代廣告設計體現我國傳統的美學觀念和審美心理,展現中國民族的生活方式、倫理道德,反映現實的時代特征,形成深層文化結構。
4.中國傳統美學的色彩觀對現代廣告色彩處理中的影響
中國傳統美學色彩的觀念可以說是“意足不求顏色似”,裝飾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即傳統美學中對色彩具有主觀想象的特點,該想象來源于生活和當時的文化背景,如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和發揮想象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色彩給人感受的心理因素,這些心理因素是人們在具體的生活中形成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中運用色彩的象征性?!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我國古代詩人應用色彩象征的手法就可以使我們傳承下來,應用于現代廣告設計中。
現代廣告藝術設計中的繪畫藝術中,色彩是研究廣告藝術美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設計產生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的重要前提,裝飾色彩在現代廣告的畫面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對現代廣告設計起著決定性的效果。在現代廣告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的美學觀為現代廣告設計者給予了很多的啟示,例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對比、“以少用多”的精煉、“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夸張。我們要注重平衡、主調、節律、分割、強調、漸層等來提高視覺效果,運用強弱、疏密、反正、大小等形式的巧妙配合表現為色彩的重復、交替和漸變,以色彩關系為基礎表達出色彩的美感,使人在視覺上有活力、跳躍的色彩效果,減少視覺疲勞,從心理上產生莊嚴的、優美的、悲壯的心理感受,激發人們的感情產生共鳴。
5.結語
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審美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廣告設計思想,而廣告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傳統民族審美理念。因而中國現代廣告藝術設計離不開中國傳統的美學,我們要將傳統美學應用于現代廣告藝術中表達出神秘的東方色彩,復興中式元素,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摘要]隨著對生活品質的不斷追求,人們對其所生活環境更加強調物質以外的功能,以滿足日益提高的審美情趣。形態語義本身抽象的外在表現形式和主觀性訴求賦予了環境 藝術 設計更多的表現空間,并由此造成觀賞者的心理共鳴。結合形態語義理論,運用環境藝術設計手法,進而去還原和重現設計者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
[關鍵詞]形式追隨功能 主觀性 設計理念的再現與還原
在設計經歷了形式追隨功能的洗禮之后,張揚個性化基調的時代宣布到來。人,開始成為了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的需要重視的首要對象,主觀性色彩越發凸顯時代特征。
進入到新世紀以來,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變得愈發困難,市場已經從產量的競爭讓位給了想象力的競爭,說服力不僅只在于功能的本身,更在于物品亦或是場所給消費者帶來的某種概念上的認同,標識由此上位于身份、地位、品味的代名詞。環境藝術設計越發的融入了設計者的主觀性意念和獨創性新奇。
形態語義本身是一系列的感知和認知符號的傳達,環境藝術設計形態語義實際上也就是對一系列感知和認知符號進行編碼,綜合色彩、造型、材質、加上空間、時間等感知因素,進而向觀賞者傳遞特定信息。
一、環境藝術設計對非物質功能的追求
環境藝術設計獨特意義在于對非物質功能的追求。人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追求更高的品味成為了必然。于是,墨子說:“食必長飽,然后求美;衣必長暖,然后求麗;居必長安,然后求樂。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后文?!?
環境藝術設計應該擺脫功能唯一的局限性,根據人們的愛好而而追求更多的品質。隨著人類文化與社會生產力的相應演進,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在逐漸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應當擺脫原有單一的由消費者被動接受的模式,滿足人們跟多的精神功能與社會功能的要求,它要承載更多的內容,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形態語義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點。
人們更樂于由設計者為他們提供一種被賦予了主觀性內涵的設計成果。環境藝術設計要求人們在對其進行感知和認知的時候,能夠解讀并參與到其中的理念。
二、形態語義的主觀性訴求
環境藝術設計通常透過設計成果的形態在我們生活周圍傳遞著某種語境。形態不單單讓我們辨明事物的本質和功能,更能傳達設計者本人所要訴說的文化內涵。
形態語義所要表達的內涵給人的第一印象最為強烈和深刻,它能突破文字與文化的局限性,傳達被人類所共知的信息。形態本身就是信息傳達的媒介,蘊含了設計者對世界或事物的認知、經驗;加上文化的積淀,情緒的變化,使設計帶有更多的偶然性和聯想性,是建立在設計者本人對環境的了解和認知上的。設計者賦予環境藝術設計的形式因素一旦為受眾解讀后,受眾可以憑借自己認知的經驗辨明眼前的環境藝術設計成果,進而激發主動意識將其與同類事物進行比較。
形態除了讓受眾去了解辨明一個物體以外,還能引導受眾聯想并探索形態元素或因素所表現出來的一些或明或暗的情感世界。聰明的設計者不會客觀的對這一領域進行限定,它會留給人們大量的思維空間去自我聯想、自我創造、自我修飾。這比突兀的直白更加有效。“有多少讀者就有多少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這是基于人們以前對該事物的認知和經驗各不一樣。設計者的思想在人們的大腦中能夠部分的被還原,此時設計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形態語義并沒有用明確的文字去告訴人們這到底包含了什么樣的內涵,它只是象征的、含蓄的、模糊的揭示了某些普遍的意義。
三、理念的再現與還原
環境 藝術 設計在創造賞心悅目的形態的同時,設計者創造的形態表情應該與人們的心理產生某種知覺上的共鳴,在高出人們理解能力的時候,應該接受人們心理的預期值。不能讓使人們見到設計形態時,設計者所表達的與人們所理解的落差太大,這樣的設計往往不會得到人們的認可。環境藝術設計形態是以人的感受方式將設計的內在功能體現在人們感知體系中的。形態不能也不可能脫離于功能而獨立于形式變化之外的。它不單單是功能被動的外在表現,更是積極地引導人們有知覺的去主動體驗和把握形態本身的內在性能。設計者有意識的強調形態的形式因素和表現力,并與人們的知覺印象相吻合,已達到心理上的共鳴。設計者所力圖表現的情感和訴求隱喻在形態的某些元素之中,并在觀眾解讀還原的過程中能夠再現或者部分還原設計者的初中和理念。不同的受眾的自己的思維還原過程中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做出不同的判斷與理解,故而其結果必然會有所不同。
四、小結
設計者把自己要表達的主觀情感和理念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的形態語義表現出來,人們通過形態語義表現元素還原設計者的理念并且參雜適當的聯想和自我塑造,在得到功能上的滿足的同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摘要: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其職業要素、企業要素的融入一直是“軟肋”。以地方院校的非重點專業建設而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組織不能簡單套用國家示范院校的高標準而盲目執行。以綜合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參與設計全過程為依托,以職業崗位綜合能力提升為目的的高職綜合實訓課程改革,在場地、項目、師資、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及由此而產生的有關實踐課程體系重構,更具推廣性與借鑒性,更適于地方高職院校非重點建設的藝術設計類專業。
關鍵詞: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課程
一、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基本上是“三段式”安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筆者所在的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群(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裝潢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與制作、多媒體技術等專業)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其專業課程劃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實踐課三個課程群的模塊。其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包括專業認知與體驗、藝術寫生考察、環藝設計工作室、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環節。作為主要實踐環節的工作室,貫穿三個學期(第三—五學期),二個年級(大二、大三)。在全面推行工作室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出現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工作室的教學組織形式(全班必修、部分選修、可跨專業選修),考核評價體系,師資的配置不足(十幾個工作室同時開設,師資、場地就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等。以江浙兩省高職院校來說,較為成功的藝術設計工作室運行模式有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但畢竟占少數,推廣性和實效性還有待驗證。反觀其他眾多的高職院校,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地方性院校,運行工作室模式教學碰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師資,有實踐工程經驗的教師缺乏;其次是受眾的學生群體面,工作室教學模式是“師傅帶徒弟式”的小班化教學組織,一般不超過20名學生;第三是工作室實踐教學項目缺乏與企業的直接合作關系,教學過程與企業真實設計過程缺乏對接[1]。
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核心課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有住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景觀設計等。這些課程的實踐教學是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也是確保學生應知、應會,立足社會現實的根本。目前,不少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特別是學校非重點建設的專業,往往由1~2位專業教師負責核心課程的目標設定、教學內容、課程評價等,對課程的能力目標、項目選題、實施要求、教學方式、考核評價等缺乏有效的規范要求,實施過程松散、片面。工學結合、項目導向在課程改革中的探索性還不夠。對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核心課程并沒有體現其“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作為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中的“第三模塊”,目前的專業實踐課教學,對前一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沒有進行有效、及時的綜合、提升,對后一階段的定崗實習、畢業設計也缺少有效的指引、過渡。
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的內涵
運行工作室模式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的技能訓練也通過這個特定的教學平臺得以提升。而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綜合實訓,是以崗位群典型綜合性技術任務的工作過程為主線而進行的項目教學,是在學生完成單項、單元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集中訓練的方式,以培養學生崗位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是以典型工作任務進行的課程開發[2]。與工作室模式比較而言,綜合實訓課程更適用于全體學生,更有利于知識整合和技能綜合,更大限度地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教學,秉承“開放場地、開放項目、開放實施、開放教學、開放考核”的原則,基于室內設計(或景觀設計)的工作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如室內設計方向,針對中小型裝飾工程公司家裝設計師崗位,完成“別墅裝飾工程項目”(
括庭院設計)的設計及施工參與的綜合實訓項目。教師針對企業或職業技術領域的典型設計工作,提煉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實踐[3]。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的完整訓練,以拓寬同一專業學生的就業面,促成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初步養成,從而縮短學生到企業設計單位工作的適應期。
(一) 以實際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實訓課程
課程主要針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知識和技能需求,設計開發開放式綜合實訓課程。如室內方向對應具體的需求崗位包括: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后期表現、概預算等?;趯嶋H工作崗位細分的思路進行課程開發設計,以實際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課程,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促進職業素養的養成
著重培養學生完成一個典型住宅設計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如設計方案初步設計與決策能力、客戶的溝通能力、設計圖紙繪制能力、施工文件的編制能力、施工的參與及管理能力。除常規的專業能力外,學生也能獲取一定的社會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協助學生建立明確的就業崗位目標,有效縮短適應期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首先面臨室內和室外的擇業,細分又對應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后期表現、概預算等工作崗位。通過開放式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學生在參與真實的設計過程中,了解了各崗位的基本職責和發展前景,近可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提供直接的感知,遠可為學生職業生涯作引領,對今后的工作有了較明確的崗位認知與規劃。 三、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的方案實施
以“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這一典型項目實施的過程為例,說明綜合實訓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總體能力目標
在住宅空間設計、景觀設計、效果圖制作、材料與構造、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學習后,進行“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項目的綜合實踐,其目的是通過校內責任教師與校外設計公司設計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的設計,使學生在典型項目設計的完整工作過程中獲得技能訓練。這種在依次完成單項能力基礎上的集中實訓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綜合技能,更大限度地增強學生對實習、就業崗位的適應度。
(二)實訓項目選題
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項目,建筑面積基本選擇在200~300 m2之間。通常具有客廳、主臥室、次臥室、書房、娛樂室、客衛、主衛、廚房、地下室、庭院、屋頂陽臺等典型空間。
(三)項目實訓任務分解
實訓任務分解的子項目內容如表1所示。
(四) 過程實施要領與規范
項目實訓過程中的學習情境、教學組織過程、作業及考核安排等內容見表2。
四、以強化綜合實踐為導向,改革專業課程體系
從工作室到綜合實訓,藝術設計專業的責任教師一直在嘗試新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基本確立了以學校為主導,設計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訓的諸多不足。
首先是場地,實訓場地不是僅放幾臺電腦、陳設一些材料的多媒體教室。教學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如測繪、平面方案、施工圖繪制等),都可以由責任教師和設計公司協商,在施工現場由設計師指導。跟蹤參與一個具體、完整的設計,對接有實力的裝飾公司,比掛有多少銘牌的“人情”實訓基地更有效。
其次是實訓項目,改變主要依靠任課教師個人工程項目進行實訓的現狀(往往還缺乏典型性,與學期授課進度不同步),通過聯動設計公司的設計師,緊密結合設計企業,整個實訓教學的組織過程與裝飾項目的設計、施工過程盡可能同步(整個綜合實訓總課時為76課時,貫穿一個學期)。如何有效地讓學生熟悉材料和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藝是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難點。在綜合實訓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完成材料與構造課程的學習,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材料市場,抄繪施工圖,而綜合實訓課程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由單一材料認知到綜合應用。在施工現場的階段性同步跟蹤中(實訓過程中就核心技能點可多次組織學生去實地參觀),由公司施工圖設計師現場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材料的合理選擇和構造方法,重點不是創新,而是理解程度。階段性教學或最終項目作品答辯,引入一線設計師進行指導、評價,校內責任教師
與設計公司設計師共同指導、評定,有效提升學生實訓作業的質量。作為學校課程教師與公司項目設計師,對學生實訓作業評價的側重點肯定是有差異的,這是綜合實訓教學活動與實際設計的差距,也是學校教學質量與用人單位期望之間的差距。在課程的階段評價及最終評定中,更多地引入、尊重公司設計師即用人單位崗位的評價標準。
最后是強化專業師資。高職校內責任教師的普遍軟肋是:年輕的碩士生畢業直接進入學校,工程實踐項目參與太少,這可以在整個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改善。只有參與具體的設計項目和具體的施工過程,教師才能與設計企業的設計師建立有效的對話機制,提升自己的綜合職業技能。當教師和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優秀畢業生一起投入精力,把綜合實訓項目做得扎實、有序時,諸多看似困難的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瓶頸”問題,包括實訓場地、項目、師資、教學質量評價等,自然迎刃而解。
通過綜合實訓的項目運行,從專業教師到專業負責人、分院領導,無論是意識觀念,還是實踐效果,自下而上都達成了一致,藝術設計專業群形成了濃厚的“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氛圍。在學校新一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正式把綜合實訓作為一門核心實踐課程,納入了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兩個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訓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形成了能力串聯、遞進的關系,這是一種基于職業能力綜合性遞進式培養的體系構建。綜合實訓的前修課程為設計制圖、設計速寫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室內設計初步、住宅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材料與構造、公共空間設計、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而后續課程是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分成室內、室外兩個方向,以選修課進行)、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相對而言,設計制圖、住宅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室內設計初步、材料與構造、工程預算等課程更多側重于單項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等活動以校內課程責任教師為主體,整個教學過程較封閉。綜合實訓課程,強調基于完整工作過程(即設計過程)的教學組織,與真實項目的設計、施工進度吻合,既對前修各課程的單項能力有了提升、綜合,又為后續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奠定基礎,加深學生對設計方向各具體崗位的認知,提升職業技能。
五、結語
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這是綜合實訓課程改革的落腳點。整個實訓的實施過程,不是學科、課程體系的完整,而是設計過程的完整性構建,即資料收集與現場勘測、與客戶業主洽談溝通、方案初步設計、深化設計、效果圖制作、工程預算、設計實施與跟蹤等一般工作程序的訓練,其關注的重點是保證與職業崗位相關的經驗、知識、技能在結構上的系統化。責任教師或是主導者,或是企業設計師的教學協助人。在項目實施中,教師必須進行二次教學設計,既要尊重學?,F有的實訓條件及教學管理機制,又要考慮設計公司的工作環境及設計過程。這種融入企業生產要素,強化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帶有普遍的意義,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的可行化選擇。
摘要:
隨著科技的巨大進步,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設計和建設網頁成為了一種吸引網民的手段。人們對網頁的美觀度有了一定的要求,網頁藝術設計教育就應運而生。一個完美的網站應該是基于設計者較高的審美能力。本文對網站藝術設計的內容、風格和布局進行了初步的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
審美角度;網頁藝術設計;研究
0引言
近幾年,在網絡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網頁設計更加藝術化,并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網站的發展狀況不好,網頁的藝術設計就更加重要。而網頁藝術設計和內容的統一,是一個難題。想要做出優秀的藝術網頁作品,設計者就必須有較高的藝術審美能力。本文對審美視角下的網頁藝術設計進行了初步探討。
1網頁藝術設計的原則
網頁藝術設計,顧名思義,就是藝術和技術的統一。在網頁中要重點體現兩者的統一。為了把握這重點,設計者必須緊緊跟隨以下三點原則:
1.1明確的主題
網頁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把網頁的主題和內容傳達給網民。網頁要通過視覺、聽覺效果來與網民進行信息交流,利用網民的心理規律使頁面的內容更加容易被網民接受和吸收。大多數人在短時間內只能掌握少數信息,[1]過多的信息、太過分立的信息都是容易被人忘記的。因此,用鮮明的主題以集中體現網頁的內容,是網頁設計最根本的要求。1.2統一的風格網頁的版面設計和雜志、書籍的封面設計是類似的,并沒有很大的區別。網頁的風格決定該網頁的內容、網頁的布局和網頁的色彩運用。具有個人特色和風格的網頁設計,會給予網民不一樣的視覺體驗,除表達設計者想要表達的信息之外,還可以使人產生感官上的美的享受。但是一個網頁頁面上不可以有多種風格,這會使網民在視覺上接收到繁雜的信息,無法把握真正的重點信息,從而無法達到網頁頁面設計者的初始目的。一個頁面上最好是不超過三種原色,同時這幾種顏色的位置安排、占有的版面都需要設計者考慮。
1.3色彩的豐富
顏色在網頁的整體布局上處于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色調統一可以使網民感到舒服。但是統一的顏色又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頁面單一,導致部分網民容易感到疲乏無味,以致沒看完頁面的內容就選擇關閉頁面。同時,頁面設計者可以恰當地運用顏色對頁面內容的布局進行創新,利用網民的感官感受,來安排頁面上的顏色,突出重點,使網民一下就抓住重點,以達到頁面藝術設計的最初目的:以網民的主觀感受為優先,在他們充分體會到美好、形象的視覺、聽覺享受之后,可以接受頁面的藝術設計,達到最初想要宣傳的效果。
2網頁藝術設計的注意事項
網頁的藝術設計和其他的媒體排版既有相同之處,都是在傳播美的同時,宣傳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但它們又有許多的不同。
2.1網頁設計尺寸
印刷品都有規定的排版和尺寸。但是在網頁設計上,尺寸和排版都是可以人為地設定,以追求統一、和諧,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但是這個也給網頁設計者帶來不小的負擔,需要設計者精心調整和把握尺寸。[2]同時網頁設計的組織結構也需要設計者格外注意。組織結構要按照該網頁設計的風格、排版和文字位置進行調整。
2.2網頁設計文字排版
一個網頁除了圖片和色彩,還有直觀的文字解說才算是一個完整的頁面。文字可以直接傳達想要表達的宣傳內容,給網民帶來直接的視覺體驗。文字除了傳達主題,還有渲染氣氛和烘托心情的作用。文字的魅力是巨大的。因此,文字的排版就要遵循上文提及的三點要求,即主題明確、風格統一、色彩豐富。文字是排版的重點,文字除了要在內容上下功夫,文字的排版、大小、顏色等都可以影響一個網頁頁面的整體效果。例如,國家時事類的網頁就應該運用正式莊重的語言文字;休閑旅游類的網頁就應該走輕松活潑的文字風格;平時一些和百姓息息相關的資訊、貼士,最好就運用百姓的日常用語。此外,文字排版要注意文字中穿插的圖片,文字要與圖片形成好的整體效果。
2.3網頁設計圖片編排
作為視覺感官動物,人們對于圖片和文字的敏感度都是差不多的。其實網頁上的圖片并不需要很高的辨析度,因為在網頁上的圖片有清晰度的設定,過高的清晰度會因為顯示頁面的大小而大打折扣。另外就是頁面圖片的使用和運輸,會受制于寬帶速度。文件越小,網上傳送速度就越快。[3]在圖片選擇和優化程度上,除了考慮網絡頁面整體的效果,還需要考慮圖片的排版整齊,和頁面風格統一。最好是圖片的使用要符合風格和文字的內容。圖片在輔助文字表達文章主題思想的同時,突出重點。
2.4網頁設計藝術修養提高
其實一切網頁設計都源于頁面設計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頁面設計者應該在運用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然后在仔細觀察生活的同時,達到可以融會貫通的高等境界。畢竟在浩如星海的網頁中,最缺少的就是個人風格和特色。設計者根據網頁內容,將自己的創意和風格運用到文字的編輯、圖片的排版和整體的頁面設計中。這些都離不開網頁頁面設計者自己的個人主觀能力和感受。
3結語
在網絡的普及下,網頁上的信息傳播越來越高效,所以對網頁藝術設計的學習就變得更加重要,網頁設計者在把握網絡頁面藝術設計的三大基本原則后,再在網頁頁面藝術設計的注意事項上下功夫。除此之外,頁面藝術設計者自己的藝術修養也是極為重要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輔助以強大的技術設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