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4 05:18:33
序論:在您撰寫學生綜合素質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當今,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各行業對于人才的競爭也愈發激烈。與一般高校所不同,獨立學院不論是在教育資源,還是學院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獨立學院必須轉變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多重需求。本文以某獨立院校為例,結合筆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就獨立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新模式進行了簡單的論述,希望能引起相關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
獨立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模式
獨立學院,是民間辦學力量與一些公立老牌本科大學共同開辦的院校。它依托于高等院校的教學特色、教育資源,既滿足了廣大群眾對高等教育的渴望,又緩解了高校辦學的經濟短缺情況。對于進入獨立學院學習的學生來說,其整體的素質仍與高校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緩解就業競爭壓力,是獨立學院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難一直是一個熱點話題,盡管高校已經擴大了招生規模,每年大學生的畢業數量也是逐年遞增,但是不容樂觀的是大學生的就業率并沒有得到提高。甚至于很多大學生一經畢業,就要面臨著失業的危險。探究其根本原因,并不僅僅是由于用人單位提高了用人標準,本質原因還是在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偏低,無法達到人才市場的要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妥善處理好高校學生的素質和教育問題。人能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往往取決于人的素質如何,而素質又是通過受教育不斷提高的。對于剛邁入校園的大學生來說,其正處于一個特殊的階段,在這種寬松又獨立的校園氛圍中,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必須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其慢慢獨立成長起來。因此,對獨立學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其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強化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缺失的表現
(一)未來規劃不足
當前很多大學生都缺乏對未來的長遠規劃,缺乏遠大理想,反而看中眼前的蠅頭小利,做事持久性不足,社會責任感缺乏,急功近利。所以在進入就業崗位以后,前進動力差,很難堅持做好一件事。
(二)專業基礎薄弱
部分學生并不重視對專業課的學習,導致其專業基礎十分薄弱。再一個,學生自主實踐能力不足,不能以積極主動地姿態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去,轉而被動應付。這也就導致學生在日后的職場生涯中不能占據有利地位,在處理相關工作時能力不足。
(三)抗壓能力薄弱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一部分學生身體狀況不佳,所以使其內心十分敏感,一旦遭遇一些問題就會走入心理上的誤區;其二,很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內心敏感、多疑,容易對號入座,不能積極勇敢地面對挫折。
(四)溝通能力差
從一定角度上來說,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取決于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在這種教育背景下,父母對孩子給予了很大的期盼,學習和提高分數成為孩子生活的全部,限制了其他方面的發展,所以造成學生表達能力較差。尤其是在進入大學校園以后,依舊束縛于傳統的思維定式。再一個,部分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無法與他人進行有效地溝通。因此,在進入社會以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發展,個人能力無法被快速的展現出來,所以很容易被用人單位淘汰。
(五)缺乏團隊意識
由于地域不同,所以導致學生在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此外,一些學生也由于家庭背景因素,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集體意識或是團體意識薄弱,無法有效融入團體活動中,而這一點也是企業十分看中的。
三如何有效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教書和育人是學校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教學環節來說,學校必須轉變教育模式,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以先進的教學思想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其次,育人也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校園文化不僅是學院的辦學特色,作風和理想追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因此,獨立院校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校園文化,將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作為發展的大方向,弘揚校園精神文明,鼓舞師生員工共同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而努力。比如,增加人文社科圖書,積極開展一些人文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二)重視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
良好的專業素質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學生能否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它是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統稱。對于大學生來說,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素質,那么很難繼續深造。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是培養專業素質的關鍵,它應該以政治和思想道德為約束,既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又為學生提供了前進的動力。我們通常用能力來衡量一個人的素質水平。當一個人的專業素質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那么他的個人能力就會非常突出,在日常工作中就會游刃有余,反之亦然,企業也是非常看重大學生這一點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知識。
(三)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除了看中大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十分關注個人的抗打擊能力以及在團隊合作中的優勢。但是據相關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心理問題,這就表明他們的抗打擊能力較差,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地溝通,當走入到工作崗位中時,也就無法適應高強度的作業壓力和復雜的人際交往。因此,獨立學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一方面,學校必須增設心理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疏導方向;其次,可以成立心理協會,定期舉辦一些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說,必須也要學會進行自我教育,正視挫折,勇于打開心扉,不斷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在團隊合作中充分發揮個人價值。
(四)重視求職技巧的培訓
就獨立學院來說,雖然其依托于部分聲譽良好的高校,但是不容置否的是二者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也就導致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選擇時不愿意選擇獨立院校的學生。為此,其必須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學生的求職技巧。像書面溝通技巧、策劃技巧以及軟硬件的運用技巧等都是求職技巧中包括的內容。學生在面對企業招聘時,只有借助一定的求職技巧,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企業展現出最大的個人能力。獨立院校應該趁早對學生進行求職技巧類的培養,使其做好求職準備工作,妥善處理好各種突發狀況。對于大學生來說,必須要重視求職技巧,這不僅關乎著擇業成功的關鍵,也是個人職業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因此,必須要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努力完善自身不足,提高就業成功的概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人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現階段獨立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況并不樂觀,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群眾廣泛關注的問題。為此,獨立院校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必須作為一個長久的任務,積極轉變教育模式,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專業基礎等,使其在抗壓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提高就業幾率,使學生以積極主動地姿態迎接職場競爭的挑戰,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作者:張宣 單位: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摘要
“哲學與人生”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必修課程,同時也是職校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門課程根據職校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案例教學和豐富的欄目設置,引導學生自覺思考人生問題,初步掌握分析和解決認識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和人生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
“哲學與人生”;職校學生;綜合素質
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立德樹人不僅是職業教育的核心要求,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培養有德有才、德能兼備的高素質勞動者?!罢軐W與人生”課程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要求,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展開的人生討論。這門課程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實際中去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為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進而實現其人生價值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1有助于學生正確選擇人生道路和理解人生價值
蘇格拉底說“人生是一次無法重來的選擇”,面對人生我們不禁要問:人生是什么,人生應當是什么,人生能夠做什么?“哲學與人生”課程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將哲學與人生有機結合,以哲學指導人生,以人生體驗哲學,展開了對人生問題的討論,同時突出了生活的真實性和社會發展的時代性,并且試圖通過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進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為人生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物質世界的多樣統一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然而,面對人生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我們不僅需要理想和激情,更多的是面對客觀實際,腳踏實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把積極的行動與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本門課程的第一單元正是從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物質運動與人生行動、自覺能動與自強不息三個角度分層次進行闡述的,教材引用了大量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國內外的名言警句,將原本抽象的哲學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學生掌握和理解起來更加簡單。例如,第一課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教材列舉了中職生小趙的事例,結合事例,學生就會明白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而對于人生的選擇只有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之上,才能選擇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人生道路。人生的發展過程,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教材在第十四課詳細闡明了人生價值貴在奉獻,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在社會實踐中積極能動的勞動創造過程。所以,只有誠實勞動才能更多地奉獻社會,才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哲學與人生》教材根據職校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旁征博引,啟發思考,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哲學的無窮魅力,也使學生理解了人生的價值和真諦。
2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辨品質
一個成功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同樣一名優秀的學生也一定具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教材通過從普遍聯系、永恒發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行統一與明辨是非幾個不同角度的闡述,以此引導學生用辯證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用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人際困惑以及人生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境。無論是對和諧人際關系的深入探討,還是對順境逆境的從容應對,這些都充滿了哲學的智慧和思辨品質的精華。“哲學與人生”究其本質是從哲學的角度看人生,學生在探討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通過結合教材中的人物事例,慢慢領悟到如何正確地看待社會、看待自己身邊的事物,從他人人生的發展歷程中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同時,學生將書本理論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在課堂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懂得,實踐對認識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提高我們認識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同時,學生在綜合探究的過程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明事理、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事物和自身的思辨的能力。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職業學校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在中學學習階段,他們的文化成績相對較差,以至于在基礎教育過程中經常被忽視。進入職校以后,由于父母對子女扭曲的期望,再加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導致職校學生有著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們容易發生心理沖突,產生心理問題。第一,缺乏自信,逆反心理強烈。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進入職校學習都是因為文化成績不理想。進入職校以后,部分學生抱著混日子的心態覺得人生沒有目標毫無意義,他們不僅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不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逆反心理嚴重。作為德育必修課之一的“哲學與人生”,它是啟迪學生心靈的一把金鑰匙。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存在和發展都是自覺能動的過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在發揮自覺能動性的過程中實現的。教材引用了殘疾青年鄭心意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自信自強,不斷積極進取,樹立遠大理想,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閃亮人生。同時,在教材第五課,洪戰輝的事例告訴學生,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順境和逆境是相互貫通、相互轉化的。面對順境,我們要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奮斗崛起,逆境也可以轉化成順境。所以,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們應該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人生,使自己擁有積極心態,這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關鍵。第二,盲目追求個性自由,人際交往障礙。職校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急劇地變化。進入職校以后,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全新的環境,這與他們以往所在的中小學有著較大的差別。學業負擔相對減輕,校園氛圍更加寬松,進而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也會由緊張、壓抑轉為盲目追求所謂的個性自由,從而違反校規校紀甚至觸犯法律。另外,他們渴望與人交往,卻又缺乏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部分學生甚至會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給他人,長此以往導致人際交往障礙。針對這些職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教材在第十五課《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自由》中結合具體事例引導學生,個性自由不是無拘無束,完全擺脫約束、不受任何限制、為所欲為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的自由是在遵守紀律、道德和法律前提下的自由。作為學生,我們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活動中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通過學習教材第四課《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和第十三課《人的本質與利己利他》學生懂得,人的本質是社會的人,人不能孤立和封閉地生存和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人際關系,要學會共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以積極的心態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4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罢軐W與人生”課程不僅具有哲學的智慧,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通過學習“哲學與人生”,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和思辨品質以及健康的心態,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相信,在“哲學與人生”的啟迪下,每個職校學生都能擁有陽光人生、快樂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作者:傅娟 單位:鹽城高等師范學校
【文章摘要】
材料力學是工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但是在材料力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對課程的特點、授課對象進行分析,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和考試改革,以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對該課程改革進行分析,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材料力學;教學改革;素質教育;應用
材料力學課程與機械、機電等專業有著重要的關聯性,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其具有內容豐富、存在著章節之間聯系不緊密的主要特點,完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就不僅要求教師有良好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有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課程進行研究,并把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目標。
1教學改革
1.1教授學習方法
當今的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傳授給學生具體知識有用的多,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要使用填鴨式,要讓學生沉浸在學習的氣氛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更加容易,逐漸消除內心中的厭學情緒。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性和邏輯性認識,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把課程總結概括為“11234”,也就是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兩種組合變形,三個校核、四種基本變形。一個方法是指截面法,一個理論是指強度理論,兩種組合變形是指拉、壓彎,彎扭組合,三個校核主要是對每種變形都涉及到強度、剛度、穩定性的校核,四種基本變形主要是拉伸、壓縮、剪切、擠壓,扭轉、彎曲。如果對常用公式進行總結會發現,對解題的步驟及思路進行整理能夠發現,對于材料力學的研究中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如果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公式和步驟進行掌握,學生能夠提高知識學習的效率,并迅速的完成解題工作。對學生做筆記的方式進行引導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調查中顯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改革要求讓學生通過做筆記等方式,集中注意力,并形成規定把課堂做筆記的成績進入期末總評中。但是通過對改革的執行效果看爛,還是有部分學生只重視形式不重視內容,抄襲筆記的現象還很突出,后來教師逐漸對學生記筆記的方式進行引導,改重數量為重質量,筆記成績的比重也被調低。
1.2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開創和完善自學試講模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教師要對教學經驗進行研究和借鑒,通過經驗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并將部分內容交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之后在班級上進行試講,教師的學生的試講成績進行點評,把試講成績作為學生期末總成績的百分之十五,理科的學生本來在性格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劣勢,通過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增強,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礎,口試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這對教師的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一定的討論環節,學生會有意識的通過思考對熱點問題進行研究并分組進行答辯,這就要求學生有對問題進行實時解決的能力,并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
1.3推進學習、考試提綱計劃
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考核要求,對材料力學的學習和考試提綱進行整理,讓學生能夠按照提綱,在聽課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目的性,材料力學課程需要一定的計算和練習,但是我國現在的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性較差,在作業中大量抄襲,所以盡可能的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
1.4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創新意識
多年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在思維方法存在著僵化,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采用啟發式教學能夠很好的做到這一點,增加一定的工程實例和動畫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有關材料力學史的課外閱讀材料的引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新的解題思路。
2考核模式的改革
平時的期末成績中,忽略掉對平時學習成績的重視,缺乏對學生平時情況的考核和監管,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使考試更加具有人性化和多樣化,學生能夠更加客觀的評定學生。第一,考試方式的變革,在之前的閉卷考試中增加了口試、開卷筆試、課堂筆記、作業等考核方式。第二,考核次數,在傳統考核中,需要對學生的筆記、作業進行考核,還要進行階段考核,如此眾多的考核次數對于學生來說提高了學習負擔,各科目階段的考核時間較為集中,導致了學生對考試產生了麻木的應付狀態,對考核次數進行減少,學生的考試負擔不僅得到了減輕,教師也不用大量閱卷。第三,在以前,階段考核在期末總評成績中占一半,實施之后考核更加細化,拉開了學生的成績差距,階段考核的比例減少,結果考試比例增多,這樣能更加全面的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第四,其他改革,實現預警機制,對于平時學習能力差而且階段考試分數低的學生進行預警和輔導機制,這樣避免了學生掛科的風險。
作者:羊照理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1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
在生物教學中,重視科學過程和知識發生過程,是培養學生科學觀念的重要途徑??茖W觀念的形成,具有自身的機制和規律,雖然離不開知識作為背景,但觀念不能用傳遞———接受的方式去教授,要引導科學探索,讓學習者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另外在生物教學中,還要深挖教材中蘊涵的科學觀念,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如細胞的整體觀、結構和功能的整體觀、生命活動調節的整體觀及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觀等。另外,生物學還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寬厚的知識面,有關生物類群的內容是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介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一些生物類群的基本特征,能夠辨認一些常見的動植物種類,在小學自然知識的基礎上,給予科學性的提高。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是實踐的重點,觀察不細或有誤,就失去了實踐的意義。增強學生的觀察力首先應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讓他們帶著任務去觀察。其次要指導學生學會按順序逐次觀察。第三是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觀察。所以我將觀察和實驗作為培養科學方法的切入點,對觀察實驗的項目和內容作了精心的選擇,增加了研究生物科學方法和生物的檢索等實驗內容,并且注重了實驗的科學性、可行性、規范性。通過課外實驗———“動手:觀察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閱讀———人類征服瘧疾病的過程”,使學生初步了解了生物學的學習方法。生物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有收獲,與教材的實用性有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生物學知識本身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聯系緊密,應先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和現象入手。例如,“莖的結構”,觀察實驗選用的材料是大豆莖。“被子植物分類”一節中,十字花科的代表植物是青菜,薔薇科的植物是桃花等。有時啟發性的問題提出來,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后得出的。例如,有關如何預防近視眼的內容。由于學生天天做眼保健操,對如何預防近視眼的知識很熟悉,設置了一個討論題:“青少年應該怎樣預防近視眼?平時看書、寫字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學生有親身經歷,學生通過討論,加深了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其次,實驗技能的培養。實驗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了解所做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具體做實驗之前先強調一些關鍵性的步驟,要反復提醒學生注意,并向學生介紹器材的是使用方法。實驗時應注意學生的動向,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還要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好的話則可以推廣。實驗大多是探究性的,有觀察、記錄、制作、培養和測量等。實驗強調了觀察、思考、實驗結論的形成以及實驗后的討論,從而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真正落實在實處。例如,“生物的營養”一章,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通過觀察了解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小腸和牙齒的結構,通過實驗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針對部分青少年偏食的習慣,講述了保護牙齒和青少年膳食指南等內容。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生物教學中大力推進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堅持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生物教學創新就是按大綱的內容和要求,以生命的基本特征為主線,把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基礎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完整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內容包括生物世界的探索、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生物的營養、生物體內物質的運輸、生物的呼吸、生物的排泄、生物的支持和運動、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植物的類群、真菌、細菌和病毒、動物的類群、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和人類與環境等。20世紀,科學創新技術發展迅猛,而生命科學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如基因工程、克隆羊、生態農業,環境中的營養富集、污染和資源等科學問題,激發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
4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4.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例如,講授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介紹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成就。通過講授這些知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例如,通過對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講授,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與神仙、上帝無關,從而有利于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正確的人生觀。
4.3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人類的未來,必須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生物教學中,應從生物學的特點出發,結合生物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讓我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作者:黃少靜 單位:廣西貴港市荷城初級中學
一、結合專業特點,采用模擬教學形式,改變沉悶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的一些研究證明:歡樂、適度平穩的情緒能使腦部中樞精神活動處于最佳狀態,保證體內各系統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為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他們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狀態下投入到學習中去,才不會產生壓力。學生心境輕松了,便敢說敢疑敢問了,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為了能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及提供給學生更大的鍛煉平臺,改變沉悶的理論課堂氛圍,筆者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加上學習專業課程設計一般一次課有2課時,因此每次上課的前10分鐘筆者都要求每組學生結合幼兒園特點,課前編出本組的口號。上課時每組輪流展示各自的口號,口號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喊口號時可配上幼兒律動動作。如學生自編的口號:“點點頭、叉叉腰,我的表現最最好,小手小手轉一轉,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且配上律動能有效調節課堂氣氛。接著讓學生輪流上臺模擬幼兒園老師講故事或教全班同學做手指游戲,然后對他們的表現作簡短評價。學生在這短短的10分鐘內體驗到做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同時通過口號、講故事、學做手指游戲等環節讓沉悶的理論課變得輕松活躍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二、采用“小組合作”形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在中職課堂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課堂上的開放式交互學習,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沒有小組,就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就沒有強大的班級文化,就沒有強有力的互助網。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增強思維技能,使教學適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平等意識,促進其相互理解,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為此,筆者根據各班學生實際,按學生能力進行強弱搭配,用“五領域教育活動模式”命名,分別是:健康組、藝術組、科學組、社會組、語言組。然后由組員推薦選出組長,再模擬幼兒園管理模式,組長即園長,其他成員可根據本組實際自行決定角色。每次活動設計實踐課采用“小組合作”模式,模擬幼兒園上課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幼兒園教師角色,使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最大的潛力。課后師生會進行小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學優點、找不足,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組與組之間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進取、團結合作精神,無形中促進了每位組員的成長。另外,為了使評價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筆者還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了一個比較客觀的小組評價表,每次課后根據各組表現,對照評價表給各組打分,讓學生能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對比,這樣無形中又一次激勵了學生通力合作,積極進取。
三、將課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課堂活動中,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堂是中職學校最具活力與特色的一項工作,是中職課堂的有效延伸。將第二課堂與專業特點及技能訓練結合起來,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在活動中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還能有效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每學期結合學前教育的專業實際,與教研組成員共同協作開展類型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對新生采用講座的方式講解專業前沿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及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則采用競賽的方式,促使學生把動手與動腦、實踐與探索、學習與創造結合,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對于臨近畢業的學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發學生成功的喜悅感,通過比賽使學生相互比較、相互趕超,使學生更加喜歡本專業,同時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不但增強了對專業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加強校外見習、實習指導,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見習、實習是中職學生相當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校內課堂教學實習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擴展,是學生頂崗前訓練和接觸社會實踐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學生在見習、實習過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來就業所需知識和職業技能。因此加強學生的校外見習、實習指導,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見習、實習指導過程中,筆者采用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見習、實習效果。如制訂見習、實習制度,學生嚴格按照制度參與見習、實習。另外,要求學生每天寫見習、實習筆記,作為見習、實習考核成績評定依據之一。筆記可記錄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教學模式、幼兒園生活理念、幼兒園膳食結構等內容,這些記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經驗。在見習、實習期間,筆者與合作幼兒園方加強溝通和聯系,要求每位學生開一節公開課,然后全體見習、實習生與所在園教師及學校指導老師共同進行評課,讓學生通過實踐結合評課建議,進行反思以增強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
五、總結
總之,職業學校教師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校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轉變觀念,經常總結教學經驗,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作者:楊英玉 單位:廣東省梅州城西職業技術學校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涵蓋范圍
綜合職業能力可以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及對這些技能知識的運用能力可以稱之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是善于總結和選擇與自己職業或者工作內容相匹配的專業知識的能力。社會能力是一種內涵更為豐富的職業能力,又稱為社會行為能力,對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這種社會能力對勞動者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而且,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又能深刻影響職業活動的順利進行。是一種職業生涯中的“關鍵能力”。
二、綜合職業素質的主要構成
會計電算化專業應當了解和行業相關的法律知識,自覺遵紀守法。在工作中應當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與合作精神,同時還應當熟練運用和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在此基礎上適當拓展與專業相關的一些技能,例如專業外語和計算機專業水平等。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應具有職業基礎素質,經濟分析、統計、預測也是綜合素質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事該項工作所應當具備的基礎素質。職業核心素質是綜合素質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從業人員能對這些報表進行必要財務指標的分析,這是會計電算化學生也是會計從業者必須應當具備的能力,作為專業核心素質在學生的綜合素質中起著十分關鍵和決定性的作用。第三,財務管理能力也作為一種素質構成了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資金籌集能力,對投資方案的分析能力,以及與財務運轉相關的預測能力和決策能力。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拓展能力還包括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會計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行業,它的專業新知識和相關法規都處在不斷的健全和完善當中,這就導致了該行業的從業人員經常接觸到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法規。因此他們應當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以應對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方法能力。
三、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實踐的重要依據
突出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能力教學。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應用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十分關鍵。會計電算化專業應當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二者在課程和內容設置上應當做到能夠互相交叉和滲透,并且能夠實現有機融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首先應當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重。保證學生能夠享有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和時間,在教學全過程當中應當始終貫穿實踐教學的全部環節。將實踐教學及綜合能力的訓練作為能力培養的重要依托。而且實踐教學不但指注重增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還應當在課堂之內適當的設計實踐性質比較濃厚的教學案例。課堂的實踐性和實踐活動是構成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必須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培養目標,保證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初次之外還應當充分考慮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職業發展和個人成才的自我實現需求。單一的實訓模式已經不能在適應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的進行。而是建立一個綜合化的實踐體系,它包括課內實訓課程、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和校企合作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這一體系的完成和作用的充分發揮能夠不斷的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具體而言,在課程內容設置中應當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審計、財務管理等模擬實訓、會計分崗實訓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在將來的工作中有可能用到的實踐性比較強的內容。綜合模擬實訓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比較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更加鮮活的工作氣氛,需要進行基礎工作、人際交流、熟悉環境、了解新知識等全方位的實踐鍛煉,因此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建立一個功能比較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應當配備多功能的會計實訓室。在各種模擬系統的推動作用下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崗位適應能力、工作技能熟練程度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四、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改革
教師深入細致的分析所教課程,以課程內容的優化和完善不斷提升學生的專項能力。充分挖掘課程能力開發要素。將學生基礎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定為課程教學目標。在能力開發要素的配合下不斷的選擇科學的定向組合教學內容特點。此外,教學方法的改革還應當在規范的評估體系中進行。既然我們以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形成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那么在教學中就應當以此為依據對這些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合理的評估。作為一種方法,評估能夠極大的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該環節結合一定的激勵措施,是增強教學和學習的強大動力。
五、實踐教學應強化職業技能培養
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影響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提高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隊伍的素質應當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所謂雙師即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結合。在原有專業任課教師的基礎上,吸引一批企業中或者行業內業務素質過硬的企業人員,在他們的指導下開展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實踐課的教學。如此學生們能夠更加直接的接觸真實的行業知識,接受更具針對性的教育。
作者:盧蓉 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內涵
一般是指從事某項工作的技術或者具體工作能力。這與勞動者的熟練程度有很大關系。綜合職業能力與基本職業能力相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職業能力。他不但需要勞動者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分內的工作,而且還應當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或者崗位有獨特的理解。并能夠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或外界環境的變化,通過技術改造、理念創新等個人能力提升工作的質量,因此,創新能力,探索精神等都是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組成部分。而這些素質和能力都是在基本職業能力范圍內所不具備的。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主要構成
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基本素質、職業基礎素質、職業核心素質、拓展能力四個方面,這些素質決定著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質量和水平。
(一)基本素質。
作為會計電算化專業從業者應當具備基層財會人員必備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質,這些素質與職業道德有很大聯系,例如嚴謹、誠信、敬業、愛崗等是決定和影響會計人員工作質量的最深層次因素。
(二)職業基礎素質。
職業基礎素質是一種更為專業化的素質,是從事會計工作所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它包括在日常工作中從業者所應當具備的創新和協調能力,對于人員和事件的組織能力。
(三)職業核心素質。
職業核心素質是綜合素質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具體來說這種素質還可以細分為幾個方面。一是會計核算能力,如在處理會計賬目時的分析、記錄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二是編制與分析各種報表的能力,會計人員必須掌握編制常見的主要財務報表。
(四)拓展能力。
會計電算化人員的綜合素質中還離不開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拓展能力,例如經濟管理中應用文寫作能力,與外部人員和內部人員溝通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這些都能影響到他們平時工作的效率,一個默契的會計團隊通常比一般會計團隊的工作效率高出1倍。
三、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在人才培養中應當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
培養學生能力應當成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因為學生的能力是綜合素質的核心內容,學生一旦具備了比較完善的各種能力,其綜合素質也能在其影響下不斷完善和發展。因此首先應當制定目標,將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必備的各種專項能力作為培養的基本目標和方向。然后按照具體的能力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其中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大的方面。確保學生不但具備展示的理論知識儲備,還應當訓練出過硬的實踐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應當在對社會需求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設定,那些具體的崗位任職要求應當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參考。
(二)突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實踐性。
按照高等教育教學總體目標,在人才培養中注重和突出人才的實用性的具體要求,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實踐中應當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理論課程體系要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為確保會計電算化專業與社會中崗位群要求的職業能力相匹配,必須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能力培養的要求。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中理論課程對于能力培養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是學生能夠順利適應市場的需求,而且要保證學校的教學與實際的社會實際環境相符。專業教學應當以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在職業崗位能力引導下,不斷夯實學生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會計電算化專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另外還應當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這種能力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另外教學內容中還應當包含各種專項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會計核算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等。
四、改革教學方法應有利于能力培養
提升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改革教學方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應當有針對性地保留原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傳統教學方法,二是應當借鑒國外職業教育成功的經驗,在傳統的培養教育中主要注重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的成果不斷推動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素質的提升,但是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培養模式中還是應當以職業能力的形成作為教學的重點。
五、實踐教學應強化職業技能培養
實踐教學能夠檢驗學生理論學習的效果,能夠比較完善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質。對于實踐教學的加強和重視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特色。專業技能規范就此成為了實踐教學的具體抓手,實踐教學體系應當以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在考核評估體系的幫助下不斷完成實驗實習基地的設施建設。
六、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前景存在重大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理論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不斷完善培養模式,使學生的理論素質和實踐素質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才能確保學生綜合素質符合社會需求。
作者:郭湘 單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職舞蹈教學內涵及現狀分析
高職舞蹈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完成高職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這一目標,通過舞蹈教學中的特點來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高職舞蹈教學相對于那種專業藝術院校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來說要更加的廣泛。在高職舞蹈教學中,更注重的是開發學生的潛能以及思維能力,通過舞蹈教學不斷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高職舞蹈的教學主要是以滿足社會需求作為教學目標的,在高職舞蹈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逐步地讓學生擁有舞蹈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形成一種人格化的教學,注重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對學生進行高效的舞蹈訓練。我國高職院校要將舞蹈教學融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中。首先就需要對如今高職舞蹈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針對高職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困難以及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才能夠讓高職舞蹈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國的高職舞蹈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因為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比較復雜,所有學生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因此就導致了一個班級的學生在舞蹈動作以及舞蹈修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舞蹈基礎普遍都不是很好,大部分學生之前都沒有接觸過舞蹈,即使有些學生之前接觸過舞蹈的相關訓練,但是對舞蹈的相關理論知識還是不清楚。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舞蹈的技能以及知識都比較差,這也就為舞蹈教學帶來困難。舞蹈教學屬于一種藝術教學,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管理過于松散,同時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本身就沒有很好的組織紀律性,這就導致在整個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紀律組織性比較差,這同樣也就導致了舞蹈教學不能夠順利地開展。
二、高職舞蹈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1.高職舞蹈教學對學生智育素質的培養
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觀察老師的相關動作來進行學習,然后對這套舞蹈動作進行模仿。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就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觀察力,同時還能夠逐漸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其實舞蹈的動作也是一種肢體語言,讓學生在學習舞蹈動作的過程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舞蹈中的內涵,在學生進行舞蹈動作的過程中,又能夠產生豐富的聯想。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讓學生放飛心靈,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舞蹈中的各種技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與發散思維。在高職院校中,因為學生學習舞蹈的時間并不是特別多,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要求學生掌握舞蹈中的技能,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力以及注意力。因此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逐漸地將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注意力培養起來,從而讓學生的智育素質得到了培養。
2.高職舞蹈教學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
舞蹈本身就是一種表演藝術,這種藝術主要是通過人的身體進行各種含有韻律的動作來體現。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舞蹈的要求,這門舞蹈教學注定需要學生刻苦的訓練。在學生的訓練過程中,其實也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磨練。在長期的艱苦訓練中,學生的意志品質必須不斷地增強才能夠堅持下來。因此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學生在長期的舞蹈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地增強思想品德修養。并且舞蹈表演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需要多人一起表演,在多人一起表演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之間的動作必須統一協調,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逐漸養成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并且表演的過程本身是一個團體協作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每個學生都具有集體觀念才能夠完成表演。因此這些都能夠培養學生的個人品質。特別是如今大多數學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因此很多學生從小就受到了家長的過分寵愛,使得很多學生都養成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很少去在乎別人的感受。因此通過舞蹈教學中的集體訓練,能夠很好地消除學生的這種思維習慣,讓學生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3.高職舞蹈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
通過舞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途徑,因此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各種舞蹈動作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將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活動開來。舞蹈訓練能夠讓學生的肌肉、內臟器官以及韌帶等身體的多個部位都得到運動,并且在運動的過程中,還能夠促進身體全身的血液循環,讓身體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同時對學生大腦的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通過相關的資料表明,長期參加舞蹈訓練的學生,身體一般都非常的健美,身體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且身體的協調性也得到了加強。因此在高職院校中利用舞蹈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的改善,讓學生時刻都能夠保持充沛的精力,對學習各方面知識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高職舞蹈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高職學生舞蹈綜合素質的培養途徑
1.關注教學過程
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舞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夠只觀察學生對舞蹈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注意整個舞蹈的教學過程。因為舞蹈的本質就是一種藝術,因此舞蹈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學生不斷地滲透舞蹈的藝術美,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的效率,不能夠完全沿用套用傳統的教學觀念,要運用現代的科學效益觀以及現代的價值創造原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舞蹈教學的教學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在同樣的教學質量基礎上,最好是用最少的時間,這就是現代高職舞蹈教學的目標。還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而且舞蹈的基礎也比較差,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分不同的層次來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評價上,也不能夠太注重學生的舞蹈技能,教師應該衡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這樣就能夠對學生給予鼓勵與引導,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舞蹈。
2.滲透文化氣氛
我國的高職舞蹈教學中,教學的內容只是結構設置中,通常學校都比較喜歡注重對象的專業性結構,對知識結構的完整綜合性卻不是非常地看重。這種培養方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出舞蹈藝術的表演人才,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綜合性素質人才,要求高職舞蹈教學中培養的是知識結構更加齊整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因此過去的這種傳統的教學結構設置已經不再適合現代的高職舞蹈教學,而現代的高職院校需要以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作為培養的目標。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想通過舞蹈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必須要注重文化素質的培養,因為文化素質是高職舞蹈教學中的知識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地營造良好的文化氣氛。一個學校只有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氣氛中,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因此學??梢酝ㄟ^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并且結合學校本身的特色,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培養學生舞蹈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需相應地注重文化知識的培養,在教學內容結構的設置中,同樣要注重對學生文化內涵的培養,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注重實踐活動
因為舞蹈的本身就帶有很高的實踐性,所以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也必須要重視舞蹈的實踐性對學生的重要性。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在培養學生相應的舞蹈技能與知識的同時,要多為學生創造舞臺表演以及在社會中義務服務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通過讓學生在社會中實踐,不但能夠很好地磨練意志,還能夠增強學校的影響力。高職舞蹈教學的實踐性不僅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比如在講完各種舞蹈知識之后,可以安排更多時間進行實際的排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自己喜歡的舞蹈,并讓學生自己創作與編導一些相關的舞蹈節目在學校中表演,這樣能夠充分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教師在實踐活動中,要給予學生適時的引導,將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出來,從而真正讓學生學以致用,這也是開展實踐活動的一個目的。
4.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能力之一,人類就是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夠取得發展與進步,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高職院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在高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學也應該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因為舞蹈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教師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挖掘舞蹈動作中的內在關系與規律,培養學生的在觀察中不斷思考,從而養成一種創新的習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的先進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打開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標。
四、結語
在高職院校中,采用舞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幾年來逐漸受到我國高職院校的關注。通過對舞蹈教學過程研究發現,舞蹈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使各方面的素質得以提升,在舞蹈實踐過程中走出校門,更好地融入社會。現代社會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具備相應的知識與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成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高職舞蹈教學則剛好能夠滿足現代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要求。因此,高職舞蹈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重要的意義??傊?,通過對高職舞蹈教學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到舞蹈教學確實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作者:倪佳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現代社會大學生喜好簡潔、有效、奔放、自由、節奏感強、能表現自我的體育文化。形體藝術訓練相對集中的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健身文化意識的一些時代要求,是一種有意識而且內涵豐富的課程內容體系,形體藝術訓練實施在大學體育課中,通過兩個年級教學實踐運用,采用了兩種不同內容形式的問卷方式,通過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形體藝術訓練運用在高校體育藝術選項課中有著廣泛的鍛煉價值,能滿足學生體育與健康的興趣,對大學生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與技能掌握都有良好的影響。
關鍵詞:形體藝術訓練;運用;學生;技能;素質
一、前言
形體藝術訓練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內容,是以人體科學為理論基礎,借鑒舞蹈、藝術體操、街舞等多項運動的精簡動作,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現舞姿、鍛煉身體、娛樂身心、塑造形體、提高素質、訓練儀表、培養氣質美以實現休閑、娛樂、快樂的健身,呈現大學生風采。多年來我院普體體育藝術選項課教學大綱一直是兩大體系,一學年是健美操;另一學年是藝術體操,兩項內容雖然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但是藝術體操是以舞蹈、體操融為一體,是女子獨有的運動項目,項目內容較為單一。以此,通過申請學院教改項目,我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普體藝術體操選項課中實施了形體藝術訓練基礎內容,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河北民族師范學院2014-2015第一學期大學體育藝術選項課五個班,266名學生和2013-2014第二學期大學體育藝術選項課五個班,239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兩個年級實施了兩種不同內容的調查問卷方式,一個是學生針對課的認可度和課的感受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另一個是根據本研究內容與目的設計了形體藝術訓練在大學體育課中運用,對學生多種素質的影響等調查問卷,問卷發放針對2014-2015學期的學生發放266份,采用在課堂中當面發放當時回收的形式,問卷回收率為100%。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形體藝術訓練對學生技能和素質的影響
1)形體藝術訓練對學生技能的影響
形體藝術訓練中的多個組合內容,都是由基本動作練習開始,再進入組合訓練,有利于節奏變化教學,使學生輕松的進入學習狀態。每一個練習內容又有著它自身獨特的風韻,內容不枯燥不煩味,能快速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動作內容簡單易學又實用,適合不同基礎素質的人鍛煉,所以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技術掌握技能。形體藝術訓練是否能在輕松中學習技能,有30.45%的學生認為非常能在輕松中學習技能。有54.13%。的學生認為能在輕松中學習技能。認為一般的占15.41%。不能的為0.00%。以此由數字表明,形體藝術訓練在大學體育中運用能使絕大多數學生在輕松中學習技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技能的進步和益處,從而對運動技能產生興趣。
2)形體藝術訓練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形體藝術訓練內容活動范圍廣,對稱性強,不僅有柔中之美的動作內容,還有力中之美行中之美、靈中之美的動作內容。不僅有上肢的伸展而且還有下肢的行走跑跳等等多種內容等,內容豐富是激起快樂前提。不同內容就會采取不同風格音樂和教法,在培養學生愛好的同時,在潛與默化的過程中輕輕松松的鍛煉身體。學生認為形體藝術訓練非常能使身體各部位得到鍛煉和發展占32.33%。能使身體各部位得到鍛煉和發展占62.03%。一般占5.63%。認為不能為0%。形體藝術訓練對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是否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認為非常能的學生占31.20%。能占57.89%。一般占10.90%。不能為0%。由此,明顯說明形體藝術訓練在大學體育中運用對學生身體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
3)形體藝術訓練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形體藝術訓練內容中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伐和舞步都含有它獨特的美,讓人身在其中,享受它給帶來的美感,并可以充分展現出動人的舞姿,既有單人的練習內容,也有雙人的練習內容;既有嚴格規范的練習動作,又有準確到位的動作,既有整齊一致的集體要求,也有男女動作配合的要求。在練習中要求學生團結進取、互尊互愛,嚴于律己,注意文明的舉止、端正的儀表和規范的行為。從而使學生樹立樂觀、自信、向上的心態,有利于培養正確的身體姿態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靈美感,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和美的意識,由此,能在美感中培養學生高雅氣質和良好的心態。形體藝術訓練的內容豐富,精確規范,對稱性強,又有著不同的節奏和美感,通過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身姿優雅、端莊、文雅的態度。同時又有著靈活多變,造型多姿各種動作,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意識,而且還能加強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練習,從而使心理和生理達到和諧的統一。通過走、站、坐姿練習,訓練儀表,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規范化姿勢和良好的體態,使動作和造型更加優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意識和習慣。充分展現大學生優雅的舉止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呈現大學生風采,向著形體美的方向發展。形體藝術訓練課對學生樹立自信心和審美能力的,認為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占36.46%。認為有幫助的占53.00%。一般的占10.52%。沒有的為0%。由此,可以說明形體藝術訓練運用在大學體育中對學生心理素質和審美提升有著良好的影響。
2、學生對形體藝術訓練課的認可度和自身感受
本著以教學進度內容為主線,結合學生基礎情況及課時數,進行了相應的實踐教學。根據研究目為2013-2014學期238名學生設計了調查問卷,此問卷主要針對課程內容與形式的認可度及自身感受的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共23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通過統計得出學生對授課內容的認可度是100%。同時同學們針對形體藝術訓練課的內容都談了各自的感受,下面我們例舉幾名學生自身體會為代表來說明形體藝術訓練對學生綜合素質影響的實效程度。
1)本學期的體育課,我選的是形體藝術訓練課,通過學習,我漸漸體會到其中的要領及形體藝術的美,形體藝術訓練是塑造身體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并且形體藝術訓練課要求我們隨時都有注意自己的體態、動作、感情,這門課是一門滿足學生體育與健康興趣,培養健美的體型,良好的姿態,高雅的氣質和風度,豐富精神世界的課程。通過形體藝術訓練課可以鍛煉身體,還使我們的素質有所提高,更培養氣質,有利于我們的身心更加健康發展。很高興這學期選擇了形體藝術訓練課,使我受益匪淺,也使我對這門課更加感興趣。
2)形體訓練能提高人的自信,是因為它是一項優美、高雅的健身項目,它融音樂舞蹈、體操于一體,主要通過舒展優美的形體舞蹈、節奏感鮮明的形體韻律操以及形體素質練習等進行綜合訓練,塑造人優美的體態,培養高雅的氣質,糾正生活中不正確的姿態。在這門課中,身心都得到了鍛煉,每一節課都是愉快舒心的,非常喜愛上課的時間,形體中優美的旋律和韻律,能帶給人融洽、和諧的情感體驗,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轉移和消除。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變得容易多了,加之形體訓練的動作不難以控制,因此,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運動水平的人都能很好的逐漸掌握,在平時練習中,形體訓練提高對美的感受力、豐富人們的感情,激起人對美的表現欲望,不斷表現動作美和形體美的過程中,人的自信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通過本學期對形體藝術訓練課的學習,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在課堂當中的愉悅的氣氛,在學習過程中也體會到了快樂。首先在身體鍛煉方面,在課堂上根據老師組合的各種舞蹈,在進行手臂感覺組合,柔踩組合練習時,有助于身體的健康發展,促進身體的良好發育,增強體健。其次,對于素質發展,養成良好的習慣十分有幫助,在公共場合,交際場所,為人師表等等都能起到對形體和對形象的矯正,有助于我們提高個人形象,留給他人一個美好的印象。在然后,更能幫助我們提高氣質,展現美的一面,在平日里上課的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夠鍛煉,在形體藝術課上,我們學習的模特步,交誼舞四步,探戈和拉丁,除了增長我們的才藝,還增加了我們的自信,對氣質美培養有很大的作用,我很喜歡這門課,課堂內容也很充實,老師授課也很有耐心。希望在下學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繼續形體藝術訓練,
四、結論
形體藝術訓練運用在大學體育課中,相對集中的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健身文化意識的時代要求,是一種有意識而且內涵豐富的課程,能滿足學生體育與健康的興趣,加強思想和藝術修養,能順應潮流發展,它是以綜合藝術鍛煉內容為手段,具有獨特風格實用性內容體系,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能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技術、掌握技能,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增進健康,在享受中陶冶情、舒展身心,在規范中矯正不良姿態、塑造形體,在美感中培養氣質、樹立自信,為學生走出校門,踏上職場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淑華 孔艷 君張瑩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系 河北體育學院
【摘要】當今社會,國內國外形式急劇變化,當今大學生做為一個承載著社會、家長希望的群體,如何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審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公共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審美教育、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不容被忽視的。本文著重從公共藝術課程的概念在我國高校發展的現狀,做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音樂教育類課程;審美教育;綜合素質
一、公共藝術課程教育
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發展,對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提高,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美育,對學生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途徑,是促進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可以讓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認識更加豐富,可以避免語言交流的不便,直接進行交流。對人們的思想,心靈進行藝術的洗禮,公共藝術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樂、繪畫、舞蹈、戲劇、建筑都是我們認識的藝術載體。結合本人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本文僅探討公共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課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藝術教育也都僅指音樂類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祖先就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學詩,無以言?!彼浅V匾暥Y樂教育的作用,將“詩教、禮教、樂教”合而為一,他認為禮樂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夠激發審美主體的人生態度,在精神上構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價值。因此自古以來,公共藝術教育就是對人的人格健全和培養審美的途徑。席勒曾說過“一個審美的人是一個既超越感性欲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則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審美境界才能實現最崇高的人性藝術教育,可以將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與理性完美的啟發出來,從而感染審美主體,是審美主體不斷提高審美素質和完善人格。公共藝術教育本質就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為目的,重心不在于對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種精神理念,從而完善人格。20世紀的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審美教育理念的構建就是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的愿望協調發展,使個人的感性認識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不斷的提升自我道德標準,對于大學生來說,藝術教育能使學生的自我專業與藝術進行調整合并,打破學科界限,使學生獲得更加綜合的學科知識,綜合素質得以提升。通過藝術活動這種生動活潑的方式,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引發大學生學習的動機,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凈化大學生的心靈。
二、我國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大多數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重技忘藝,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等,造成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當前的藝術教育模式不恰當,教學與育人理念需要進行改善,要始終以藝術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廣大師生投入到藝術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對公共藝術教育軟件觀念及硬件課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藝術環境,更加促進校園藝術氛圍的建設。由于各高校在教學力量、師資方面的情況各不相同,但還是承現了許多共同的特點,具體如下:
1、公共藝術教育設置主觀性太大,缺乏連續性、系統性、科學性
目前,我國對于如何具體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沒有統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開設公共藝術課。有藝術專業的學校,多是藝術系老師擔當此門課程,但這樣的老師大多對公共藝術課程的了解不夠,只是專注于自己的專業音樂教育,多半都是為了完成課時所致。沒有藝術專業的學校,情況就更不容樂觀。多是為了完成這么課的任務,臨時挑選對此門課程有興趣或有藝術特長的老師擔任,這樣勢必無法具備上好課的條件,這樣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又怎能達到起初預想的效果呢?因此,課程主觀隨意性較大,藝術類選修課程因人而設,缺乏連續性。由于受到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的限制,課程結構布局無法做到科學合理,缺乏系統性。
2、公共藝術課程經費投入不足,基礎教學設施不完善
高校對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對此類課程的經費投入不足,對于設有藝術專業的學校更多的投入到專業藝術教育發展,而忽略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對于沒有藝術專業院系的高校,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基礎教學設施不具備,很多課程就無法開展。例如,筆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設有音樂系,但盡管如此,至今沒有專業音樂廳,很多實踐活動無法進行,很多藝術實踐活動只能在大教室展開,基礎設施很是缺乏,鋼琴,音響,話筒,燈光等硬件不到位,師生的熱情被挫傷。公共藝術課程,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實踐,比如對于音樂首先要有欣賞音樂的機會,師生能現場聽一場音樂會在課堂中進行交流,那這樣取得的效果是跟傳統的干巴巴的講知識完全不同的。學生不僅能夠欣賞音樂,若還能有機會親身體驗樂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單純的以訓練技能為目的,而是感受音樂享受音樂,這才是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通過音樂的力量,對學生的人生進行啟發,這樣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3、公共藝術課程評價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大多數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這樣對教學活動的監督和激勵機制無法實行,從而導致公共藝術課程不規范現象頻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會對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增加障礙,其作用也得不到發揮,失去了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意義。
三、筆者的幾點建議
針對目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改善。重視公共藝術課程,充分利用本學校的資源,發揮好公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全發展方面的作用,運用自己在音樂學院學習的專業知識,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藝術課程計劃,使課程盡可能科學化、系統化。在執行上,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在思想上,行動上認識到公共藝術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發揮好公共藝術課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做好堅強的制度保障。當然,我們相信,隨著大家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投入的精力和經費得以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公共藝術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來。
作者:邊靜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音樂系
摘要:論述了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涵義及大學生綜合素質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探討了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系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對策和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思想政治素質;高職教育;企業文化
0引言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高職教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高職學生業已成為社會和企業動手能力強、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不斷攀升,甚至超過了一些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但也明顯感到其就業質量亟待提高,比如很多用人單位反映,高職學生在工作中存在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基礎知識面不夠寬等比較集中的問題,離職率也普遍較高。這種“高就業率”和“高離職率”并存現象引起了社會和企業的高度重視,更引起了高職院校的深度思考。這種“高就業率”和“高離職率”的高職就業質量低是學生綜合素質不高所致,而綜合素質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校園文化教育缺失。實踐表明校園文化建設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率”、“就業質量”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而加強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
1校園文化及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就是在學校環境中,由學校管理者和廣大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內的相互作用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產物以及創造的過程。校園文化是這些文化群體所創造的一種特殊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是影響大學生社會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特色提升和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校園文化建設就是通過在校園內創造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其中的成員受到感染,對好的向上的主流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充分利用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禮堂、網絡等文化載體弘揚主旋律教育,使校園文化真正擔負起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做人、做事的責任。
2校園文化建設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素質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在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種特定的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展現自己學校獨特的品格,極大提升自己學校的文化品位。學校的校容校貌極為重要,它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學校建筑作為校園物質文化的載體,集中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愿景展望等內容,是一所優秀大學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精神載體,是展現學校和學生精神面貌、文化風格重要體現。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培養學生集體精神、弘揚團隊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培養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3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即是一項見效慢、投人大,具有一定基礎性和長期性的工作。
3.1進行校史及校史文化教育,增強自豪感、責任感、自信心
校史是校園文化變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是學校建立、發展和變遷的過程,是反映師生員工創新校園文化的過程。校史本身即是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存在,即“校史文化”。校史文化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層次、發展根基和特色標簽。缺失校史文化的支撐,校園文化必將失去靈魂、失去滋養、失去特色。進行校史及校史文化教育讓師生員工充分認識學校發展過程,感受學校的歷史底蘊,發揮校史的文化教育功能,對于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愛校、愛國情結和增強自豪感、責任感、自信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2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路徑之一
越來越多的企業問卷調查和社會信息反饋表明,高職畢業生存在“高離職率”主要原因是對企業文化不適應,就是“企業文化”教育缺失所致。目前,高職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已經是社會、企業衡量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如何的核心指標。企業文化也是學生就業后適應崗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更是今后高職教育亟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從學生入學接受高職教育階段開始就要進行企業文化教育。加強校企合作,走出去多多了解企業對現代職業人的職業素質(綜合素質)要求。同時學校要順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使企業提前進入人才培養過程,讓高職學生長期熏陶在企業文化之中,縮短從校園到企業的崗前適應期和過渡期,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使得培養出來的“校園人”在走出校門后順利轉換成“企業人”。采取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有機融合辦法來培養學生是高職院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路徑之一。
3.3不斷創新文化活動展現特有的校園文化風貌
加強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創新并展現自己學校特有的校園文化風貌。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紀念日或升旗儀式、開學、結業典禮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形勢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與社會力量一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動。充分發揮校園網站、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站、宣傳欄的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樹立正確輿論,建設好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通過宣講校史文化、演講辯論會、學雷鋒活動日、愛國電影展、職業禮儀大賽、各種文體賽事等活動,拓展視野、啟迪心智、陶冶品行;定期聘請名人學者、企業家、成功人士等,進行人文知識講座和創業報告,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樹立創業、創新自信心。
4結束語
在當前激烈的教育競爭中,高職院校必須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而不是培養“工匠”、“機器人”。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面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滿足當今社會、企業用人需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硬件條件相差不大,所拼的就是精神文化軟實力。一個學校是否有發展后勁看的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和軟實力。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應該將校園文化建設構思到整個辦學過程中,建立教學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內在有機的連貫性和整體統一性,最終在高職院校在同行業中的競爭中勝出。
作者:齊琳 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
一、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素質教育分為: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思想素質有思想情感、思想認識、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質有政治觀點、政治信念、政治立場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道德及政治觀的綜合體現。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習過程中形成和體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以及運用所學所能將個人目標或任務付諸實踐的能力。法律素質是其所具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行為的綜合體現。道德素質是其做人及行為實踐過程中對其自身起規范作用的心理品質。
二、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高等教育一直提倡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進,但實際情況不近人意,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難入人心,。在這個價值觀高度多樣化的時代,學生現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和相關課程內容差異大,施教者難以有效輸入新的思想政治認知。
2.人文素質教育難以深化,現行人文素質教育只達到人文知識教授層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無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原動力,普遍只想順利完成學業并獲得工作,缺乏高層次追求。4.大學生法律和道德意識薄弱,缺乏維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道德素質存在道德評價失準、道德價值取向混亂問題。
三、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們,我們需要理論結合實際,發現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運用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引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逐步形成,解決高校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其一,用皮亞杰的建構學說中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建構認知結構的方式的理論來指導思政素質教育。思政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會將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納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加強和豐富原有的結構,只是這一同化過程學生會過濾和改造施教者給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說,學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結構不一致,那么他們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雖然思政教育在同化過程中受挫,但是我們可以在順應過程中找到改變這一現狀的希望。因為受教者的認知無法適應客體要求時,就會創造新的認知結構來適應環境需要,這是一個自我改造的過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素質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學生在同化和順應過程的中認知結構變化的節奏、時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可能發生實質性的轉變,建構起大學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
其二,高校若能重視和提高學生的認知驅力,那么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將實現由現目前學生僅僅是機械接受人文知識的層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層次轉變。認知驅力是奧蘇貝爾三大成就動機中最重要和最穩定的一項,此外還有自我增強驅力和附屬驅力。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動機就是對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無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對實利的追求。而奧蘇貝爾對認知驅力的重視本質是對認知和理解的價值的追求,這種追求同學生作為學習者的心理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認知驅力,就能轉變大學生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沒有現實意義的想法。
其三,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介紹給大學生,并引導學生追求較高層次的人生需求,幫助他們找到創新意識的原動力。文獻顯示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在高校就讀期間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對自我實現需求的追求。馬斯洛理論把需求由低到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我們可盡力引導大學生追求馬斯洛理論的高層次需求,鼓勵他們將自我實現作為自己的終身人生目標。
其四,高??稍诜傻赖陆逃恼n程中引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以喚起大學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識以及對責任感的考慮??茽柌竦牡赖掳l展階段理論分為六個階段,而我們要重點引薦給學生的是第六個階段,即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這一階段的人確立起了一種用于社會治理的道德觀,他們懂得德性的本質、以尊重人為目的而非手段為前提。執此道德觀的人是推動社會道德發展的力量。具體可選用科爾伯格的“海因茨難題”這一經典道德兩難問題作為課堂開放式討論話題,了解學生的道德觀和法律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而后,為其講解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及基本法律知識以激發和普及大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
大學生素質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內,其實也是一個內心變化引起外在行為表現變化的外化過程,是需要施教者帶著潛移默化的意識耐心引導和培養的過程。因此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有效提高綜合素質是順應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當然,本文的研究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有所幫助。
作者:鄧麗萍王昊燦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一、綜合素質教育要點
(一)專業技能素質教育。專業技能素質教育現狀: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教學主要依靠教師傳授,“一言堂”、“填鴨式”教育,學生不能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很低。因而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實施課程改革,還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多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用課堂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教學相長。采取簡單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困難問題小組合作完成、復雜問題教師引導完成的策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使學生能更輕松地掌握專業知識,并能得到靈活的應用,從而提高專業技能素質。
2、加強專業建設,優化課程設置:要根據變化了的社會和市場需求改變專業結構,調整專業設置,并根據專業目標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適當減少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二)就業技能素質教育。就業技能素質教育現狀:
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實習實訓課時量不足,缺乏實踐鍛煉,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畢業后不能馬上就業,就業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職工作的現象。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去那些第一線基層崗位工作,好高騖遠,期望值過高,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就業技能素質教育。就業技能素質培養對策:
1、首先要優化課程設置,加大實訓課時量,改善學校實習實訓條件,加強實踐鍛煉,將生產車間作為主要的學習場地,邊學邊練,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企業聯合辦學,多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觀和實踐,感受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生產,提前為就業做好思想和能力的準備。
2、其次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了解當今社會的就業環境和現狀,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讓他們明確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烧埰髽I員工到校介紹企業工作情況,使學生感同身受,明確自身價值和優劣勢,準確找到自身定位,發揮自身特長。
3、教師還應向學生傳授應聘技巧和方法,模擬應聘現場,增強學生的擇業、就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就業素質。
(三)德育素質教育。德育素質教育現狀:高職學生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一線工作人員,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德育素質,關系到他們是否能高質量地完成社會任務,承擔起社會責任,適應社會的發展,而目前部分高職生德育素質較差,違紀、違法現象時有發生,他們不講禮貌、不講誠信,缺乏社會公德,因此加強學生德育素質培養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首要任務。德育素質培養對策:我們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遵紀守法、講文明懂禮貌;培養他們的意志、毅力和高尚的人格。
1、教師是學生愿意模仿的對象,在授課中教師應將德育素質培養貫穿在其中,言傳身教,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教學生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才。
2、對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在學生德育素質培養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結合時事新聞和身邊小事,定期開設德育教育講座,為學生分析、講解大事小情所折射出來的做人的道理,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和品德。
二、結語
另外,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還包括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創新能力素質教育、社交能力素質教育等幾方面,只有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完成高職教育的目標,才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人才,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作者:張燕單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對學生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的評價
高職教育的最終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相應工作崗位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養簡單的操作工,更不是培養研究型攻關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既不能僅注重簡單的機械型的操作訓練,又不能片面追求高深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高職教育的定位,應該是一方面要重視相關工作崗位的操作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又要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新、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要把握好這個度,就必須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合理地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而且,選擇適當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來講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什么樣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才能代表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更值得所有教師去思考。只有弄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去考查學生,才能去評價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毫無疑問,這個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應該與專業所對應的工作崗位、操作技能息息相關。此項的考核與評價,另有專門的考核評價方法,本文不再贅述。
二、對學生文化素養的評價
什么是文化素養?通俗的理解是一個人在文化知識方面的素質和文學理論方面的修養,其中包括文學理論知識,語言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數學,歷史,地理,外語,政治理論與哲學等方面的學識水平。對高職學生而言,僅知道苦干蠻干是肯定不行的。他必須有表達自己意思的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必須有閱讀相關文獻資料并歸納總結的能力,而要具備這些能力,他也必須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的能力。為了對學生文化素養做出合適的評價,應該將寫作、演講、數學思維、外語水平等進行綜合考核。而這種考核,既要通過試卷考核,又要通過面試、答辨、競賽、自評等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做出最為客觀公正的評價。
三、對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自覺性的評價
要成才,先成人。這是古訓,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隨著科學技術飛速迅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具備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越來越顯得重要和突出。而習慣和自覺性的評價,并不能通過一紙考試就能判斷出來,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在校期間進行評價。而且,評價也不能由一個兩個人評價,而是應該由大家來評價,這種評價,稱為過程互評。所以,學生、教師、師傅的動態性的綜合評價才是對一個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自覺性的公正的評價。為達到公正準確之目的,此評價由校內校外兩部分構成。校內應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測評三個部分組成。而校外的評價則應由實習指導教師、車間班組、人力資源部門三個部分組成。
四、對學生生活知識、環境適應能力的的評價
獨立生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一個人事業能否成功個人能否發展的關鍵。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識,快速適應環境,將會使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諸如:禮節禮貌、規章規定、健康生活、防火防電、急救互助、團隊意識等等,都屬于生活知識、適應環境的范疇。因此,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評價,不容忽視。而此類知識的測評,可以采用調查問卷、辨論、開卷、日常談話等形式開展。
五、對學生工作態度與能力的評價
企業用什么樣的人,重用什么樣的人,各企業雖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選人用人的制度和評價標準,但是無論如何,有兩點卻是所有企業都關注重視的,是必須考慮的。這就是: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是高職學生得以生存的根本。而且,企業往往將前者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家都知道,這是因為工作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工作態度卻是與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人的性格所決定的。所以,選人用人先看態度,再看能力。工作能力是勞動者從業的基礎,體力能力、腦力能力和社會能力是構成工作能力的三個基本成份,正確評價勞動者的工作能力并保持其處于良好水平,不僅有利于保護職業人群身心健康,而且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由此可見,工作能力并不是僅指專業能力、專業水平,它們有區別也有聯系。由于體力能力在其他段落中有具體的評價,因此,在這里,專指除專業能力之外的工作能力,即對工作的統籌能力、對日常工作的觀察與處理能力、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與應變能力、與上司與下屬與同級之間的交往能力等等。此項能力的評價,主要由用人單位完成。
六、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動手技能的評價
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及動手技能是高職學生得以立業和發展的基礎。學以致用,靠技能立足,靠潛能發展,是高職生得到企業普遍歡迎的重要原因,也是高職學生區別于中職生區別于本科生的關鍵所在。動手操作解決了怎么做的問題,而專業理論知識解決了為什么這么做,還應該怎么優化的問題。因此,評價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評價學生的動手技能,需要從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產品制作、質量檢測等方方面面進行綜合考核,方能給學生一個合適的評價。
七、對學生身體狀況的評價
身體狀況是高職生事業得以發展的保證。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使學生在工作中充滿激情,鼓足干勁,也可以使學生在工作中思維敏捷,辦事靈活,更可以使學生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性。因此,身體狀況也是企業在選人用人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己说囊厥牵洪L跑、肺活量、體重/身高比、握力、心率、血壓及有無疾病等。
(一)、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是競爭體制有利于促使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促使進取觀念、平等觀念、價值觀念、競爭觀念等新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和強化,從這一方面來說,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趨于務實,即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過程中其消極因素也是非常明顯的。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功利主義等腐朽丑惡的現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為一些人衡量價值的標準,而社會又未能適時確立更完善的價值標準,導致部分大學生過于關注自身生存狀況和發展條件而削弱了對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學生注重實惠的目標和追求,無不體現了對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黨風、社會風氣不正,少數領導干部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崇尚奢糜等腐敗之風也極易造成大學生對社會消費產生不平衡心理,榮辱觀發生倒置性變化。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東西屢禁不止。在這社會負面現象的影響下使部分青年學生走上了躬行踐履的道路。
(二)、學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說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而過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也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引導和約束。由于較少把大學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選擇能力同具體規范協調起來,不少學生受同鄉、好友感情的驅使,無視學校紀律,參與打架,搞同鄉會,甚至代人考試。校園中大學生重人情、輕法度的現象也從另一方面加劇了道德文明的偏離。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過分溺愛。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也是基礎文明教育的起點,要教育子女成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然而現實表明,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是不容樂觀的,一方面由于我國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還不夠,家長文化程度的偏低,決定了學生接受家庭基礎文明教育是低層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獨生子女已開始進入大學,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過分溺愛。不少學生已習慣以我為中心,“人人為我”視其為理所當然,至于“我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師長、敬老愛幼觀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壞習氣養成了。一些家長寧愿自己吃苦受累,節衣縮食,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體體面面上學,對他們有求必應,很少甚至不去過問他們的花費去向,這無疑變相地鼓勵了孩子的高消費,滋生了擺闊氣、講排場的惡習。
(四)、大學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學生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甚至我們從中還可以觀察到某些兒童時心里的殘留,如有意試探紀律的邊界,明令禁止的卻偏要去做,不處分到頭不作罷。另外,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準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因此提高大學生文明水準,重視大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道德品質已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培養的內容及途徑
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積極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我們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培養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堅持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國傳統文化是包括哲學、教育、史學、經濟、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是一個跨越人類生存時空的概念,具有超越歷史階段的綿延特性。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和體現,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深刻的蘊涵、高遠的意境、恢弘的氣慨,凝聚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體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偉大的精神風貌和氣質,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現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論特質和人文價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這些優秀的道德理論和文化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堅持用這種民族的傳統精神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增強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強精神,從而鍛煉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們德育工作者的責任。
(二)、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多數青年學生在觀念上都能夠認同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講究公共衛生,尊重他人,處理好與他人的人際關系等公德意識的重要意義。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識行為的體現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水平卻表現的偏低。在大學的校園里,我們經??吹皆S多不文明現象的存在。大庭廣眾之下,勾肩搭背,摟摟抱抱;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抽煙喝酒;打架斗毆;在墻壁上亂涂亂畫等。雖然這些不文明行為僅是一部分人所為,但是卻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而社會公德是維護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秩序順利進行所必須的,它是一種公共服務行為規范,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這種不文明行為也影響了大學生公德意識總體水平的提高。鑒于此,加強大學生的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為當前德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要提高認識。社會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疇是最基礎的文明行為,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連這些基礎的文明行為都做不到,那將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須意識到,公德教育是關系到能否培養合格人才的問題,而人才的素質又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為此,許多國家對學生的價值觀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視。英國教育部頒發的道德教育大綱中明確規定:學校必須向學生傳授道德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誠實、信用、尊重別人權利、愛惜他人財物的良好品質。日本則以其良好的國人素質,讓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知識,會做事,更重要是會做人。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學生的基礎文明建設和社會公德教育作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并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公德教育不僅僅只是喚醒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更重要地是對大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加強管理,包括公德行為方式的選擇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加強管理是為了更好地育人,而優良的育人環境,優良的校風校紀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須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證。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是養成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只有思想教育而無具體措施,容易流于空對空,文明習慣、優良傳統、優良作風不容易養成。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做,在行動上卻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強調養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覺的文明行為,學生雖然知道必須這樣做,但在內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觸、逆反心里,只有把養成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自覺的文明風尚和文明習慣。在日常管理服務中,我們要強調環境對育人成才的影響,在大力加強養成教育的同時,切實加強管理。好的文明行為將得到鞏固,強調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強調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過程中加強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強“養成”教育。教育是為了提高自覺性,而管理則是使這種自覺性形成習慣,使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貫徹落實,只有形成文明的習慣,社會公德才能形成。實踐證明,公德教育就應以社會禮儀常規教育為起點,進行養成教育,使大學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這不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學生做人最基本的條件,決定著大學生能否以一個文明人的姿態步入社會。
再次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校園精神、校風、學風以及校園文化設施等。學生正確人生觀的確立,高尚道德品質的養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影響。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必將對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提高教師素質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關鍵
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皫熣撸詡鞯?、授惑、解惑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發揮了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素質,教師素質是關鍵。教師不僅要獻身教育,而且必須正確、自覺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教師還要注重滲透教育,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心里素質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師不僅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還要把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為人處事、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要更具有完美性。主要包括:寬厚大度、無私正直、作風嚴謹、儀表端莊、談吐高雅、處事周密、樂于助人、好學上進、敬老愛幼,尊師重教等方面。千百年來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只有首先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德才兼備的做人樣板,才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會吸引他們自覺地去接受影響,即所謂身教重于言教。
做為高校,應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多形式、多渠道對教師進行正規化培訓,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頭腦,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增強信心和信念。教師應自覺提高自己的師德意識和育人能力,使自己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知識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